行动导向教学思想

2024-06-11

行动导向教学思想(精选十篇)

行动导向教学思想 篇1

德国职业教育领域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 当时的职业教育也还是以学科型的教育体系为主。而德国职业教育界认为学科系统性教学和模式培养的学生已经不再适应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这些职业教育家主张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以及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与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 而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再是判断职业教育教学是否有效、是否适当的标准。所以德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利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改革。德国培训师顿什女士说, 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德国教师也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和不适应, 但最终还是成功了。目前, 行动导向教学已经渗透到德国职业教育的每一个领域。

在概念的认识上将“行动导向”视为一种指导思想是大家普遍认可的。所谓行动导向, 是指学习是个体的行动, 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 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学生为了“行动”来学习并通过“行动”来学习, 从而达到“手脑统一”。在行动导向教学思想的运用上, 是指教师不再按传统的学科体系来传授教学内容, 而是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 设计学习情境, 组织教学。

二、行动导向教学思想的培养目标

现今德国职业教育的总目标是将职业行动能力做为学生学习的关键能力, 学生通过这种关键能力的获得, 能够自主学习和行动, 能提高自我能力、满足自己需要与发展能力, 有负责的精神并且有自主意识,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 有解决冲突的能力。

实际上, 行动导向的培养目标简单地理解主要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生学会要从事的工作所必须的技能和知识, 以便在他进入企业后能胜任其工作;第二个层次是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德国人认为即使工人所在的工种不变化, 但新技术、新方法是不断出现的, 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很快会过时, 这就需要人们要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当然, 除了这两个关键的目标之外, 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交能力也是行动导向教学要培养的能力。

教师在授课时更多的是陪伴学生完成教师所设计的学习情境, 教师不要过多的给学生讲授知识, 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去获取知识。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典型方法

(一) 项目教学法

项目可以是生产出一个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模型或者安排一个展会, 完成一个订单, 找到某项任务的解决方案等。项目教学法有其自身的设计原则, 即区分学习小组内个体在能力、要求和需要上的差异;其次, 通过具体的实例学习, 让学生学会从经济、生态与社会环境等不同方面综合性地思考并解决问题;最后, 通过具体行动将实验学习与理论抽象型学习联系在一起, 教师在计划和决策的过程中, 只是扮演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二) 案例法

案例法是用一种情境或案例来描述问题, 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识别、分析并且加工处理的方法。如果教学构想考虑的出发点在于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活情境做准备, 那么使用案例法或案例研究能够发展学生胜任职业实践的生活情境。

(三) 角色扮演法

人每天都要经历各种不同的刺激和情境, 为了用更好的行动方式来处理各种情境, 人们经常要学习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在生活系统中存在着在企业中能意识到的正式角色 (如经理、部门领导人、简单职员等) 和在企业中并非能意识到的非正式角色, 人都在各种不同的角色中转换。如果某人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时, 相应地也能处理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各种情境。各种不同角色的意识规则在培训教学中使用被称为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中, 教师给表演的学生设置角色卡片, 其他的学生成为观察者。

(四) 引导提示法

一般运用在工科的教学中, 要求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机器的使用方法, 然后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前提下自己使用机器完成任务。

(五) 头脑风暴法

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向教师和同学很好的展示一下。

(六) 壁报或PPT法

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用壁报或PPT的方式做出来, 然后在课堂上共同进行讨论。

四、体会与思考

(一) 对行动导向教学的思想理解

首先, 教师要根据职业工作过程来设计学习领域, 设计的过程是复杂和艰难的;其次, 在进行行动导向课程的教学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和咨询者, 要让学生尽量自己通过工作过程来获取知识;最后, 在评价学习成果时, 也尽量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

(二) 渐进式课程改革也许更合适

对于使用行动导向的专业来讲, 首先, 我国高职院校没有足够的师资;其次, 没有足够的实习设备。目前开展的课程改革都是在试点, 如果全面铺开, 设备和师资可能都会不足。笔者认为课程改革是大方向, 应该进行到底, 但应该选择实践性强的课程先改, 找到合适的方法, 然后再进行推广。改革不是全面的照搬, 而是借鉴人家的方法, 进行渐进式的课程改革, 也许这样更适合我们的国情、校情。

参考文献

[1]李子峰, 等.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北方经贸, 2012 (3) .

行动导向教学法 篇2

仲文祥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自动化工程系

江苏

无锡

214028)摘 要:本文介绍了行为导向教学的类型,结合职业教育改革阐述了行为导向教学的必要性。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职业能力;课程开发;校本教材

一、引言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及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科技进步 ,加快了职业的分化与综合 ,迫切要求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学习者为中心 ,改革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结构和内容。笔者认为德国的行为导向(Handlungsorien2tierung)教学能给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有益的启迪。

二、行为导向教学的类型

德国的行为导向又称为实践导向或行动导向 ,行为导向教学主要有以下八种。

1、大脑风暴教学法(Gehirnssturmmethode)大脑风暴教学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地发表意见 ,教师不对其正确与否进行任何评价 ,同时也阻止该学生对其他同学的意见立刻发表评论 ,使每位学生的独特思考不受压抑 ,充分激发同学们自己的想象和灵感 ,产生更多更新更深层的想法。最后通过归类、总结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大脑风暴法有利于发掘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 ,促进学生智商、情商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2、卡片展示教学法(Kartensmethode)卡片展示法就是围绕一个特定的课题 ,通过张贴卡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师生的共同移动、取消、分组和归类等方法 ,将卡片整理和合并 ,最后整理出代表大多数学生意见结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卡片展示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对比分析教学法(Vergleichmethode)对比分析教学法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一问题或现象 ,进行对比分析比较 ,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自己作出的结论进行评价。对比分析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能力 ,更重要的是可以启发思维、启发创意 ,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模拟教学法(Simulationsmethode)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在模拟情景或模拟设备中学习相关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学方法。模拟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增强学生的从业能力。

5、角色扮演法(Rolenspielmethode)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在模仿现实情景中 ,由学生扮演特定类型人物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体验角色的情感、洞察角色的心理活动、领悟角色的内涵等等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为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岗位 ,与人交往、沟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6、案例教学法(Fallstudiensmethode)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选定一个适当的案例 ,让学生直接参与讨论分析这个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只会解释问题的“理论高手”,而是培养成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高手”,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及今后在职业活动中的应变能力。

7、引导课文教学法(Leittextmethode)引导课文教学法是一种借助专门的教学文件即引导课文 ,通过制订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 ,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工作的教学方法。引导课文教学法有利于系统培养学生的“完整行为模式”、计划能力和学习能力。

8、项目教学法(Projektmethode)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 ,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三、行为导向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

从上面行为导向教学的类型可以看出 ,行为导向教学打破了老师讲学先听 ,老师做学生看 ,老师主动 ,学生被动的传统职业教育模式 ,其意义体现在下面三点。

1、学习内容

打破了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 ,采用的是以职业行为活动分析为基础 ,以职业能力为依据 ,横向综合各有关学科的知识点和技能 ,根据教学目标分类要求 ,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结构。

2、教学过程

⑴教师角色的转变在行为导向型教学中 ,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说教者变成了引导者、协调者、组织者。⑵学生地位的改变在行为导向型教学中 ,学生由传统的听众变成了项目的策划者、计划的制订者、问题的讨论者、角色的扮演者 ,成果的拥有者。突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

⑶掌握知识能力过程的改变

在行为导向教学中 ,从信息的搜集、计划的制定、方案的选择、目标的实施、信息的反馈到成果的评价 ,学生与老师一起参与所有问题的全部过程。这样 ,学生对结论不但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⑷师生关系的改变

行为导向这种以培养职业能力的教学 ,学生在课堂内外时刻被教师唤起其潜能、释放其才华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有了极大地提高。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和鼓励 ,教师得到学生的支持、配合和尊重 ,师生完全是一种平等合作的新型关系。

3、评价标准

行为导向教学 ,注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性”的考核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终结性”的考核标准 ,这种考核方式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发挥 ,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特色。

四、行为导向教学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行为导向教学不能仅仅理解成是一种教学模式 ,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职业教学过程的运用。它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职业能力分析

对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 ,社会能力)的分析是制订学科、专业大纲标准的前提和基础。对职业能力的分析 ,一方面要密切联系社会与企业的实际用人要求 ,预测本地区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所需岗位群;另一方面要参照国家有关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根据职业能力的分析结果将具有综合能力的典型职业行为作为教学目标;同时 ,作为构建学习单元的依据。

2、课程开发

行为引导型教学的课程概念不同于传统教学课程开发 ,一方面要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 ,分析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 ,又要考虑整个知识的衔接性和技能单元的独立性 ,这样既决定教学顺序 ,又实施动态的过程考核;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师资、实验设备状况以及学生开始接受学习任务时所需的知识技能 ,实施有效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教学。

3、教材编写

“借鉴和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和教材 ,以开发综合实践课程为重点 ,形成与国家和省规定课程有机统一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见:“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行为导向教学实行的是模块化、综合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但现在大多数情况下 ,教师很难找到一本合适的教材 ,为了方便而选择现成的材料 ,实际上是在改变教学要求以适应可以利用的材料。因此编写校本教材 ,是实施行为导向教学所必需的。校本教材的编写应包括专业知识要求、技能目标;学习单元(模块)、教学实施步骤;能力考核标准 ,教学效果评价等等要素。

五、结论

浅析行动导向教学 篇3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行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038-02

一、行动导向教学定义

行动导向(Handlungsorientierung)教学是德国职业教育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教学观,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强调主动学习,运用多种智能学习,全面锻炼学生能力。

德国学者梅耶(Meyer)对行动导向教学的定义为:行动导向教学是学生全面、主动学习,以生成行动成果——产品(Handlungsprodukte)为目标引导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得以在教学过程中均衡使用动手、动脑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教学计划,而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准确地说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包含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每种方法依具体教学情境变化而变。

行动导向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全面的行动能力(Handlungskompetenz),包括个性能力:如忍耐力、自控能力、系统及理性思考能力,等等;社会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整合能力、责任感、批判能力,等等;方法能力则包括学习技巧和工作技能两个方面。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特征

行动导向教学的四个显著特征描述如下:

一是全面性,全面体现在学习者、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对学习者而言,参与课程需要全面调动他们的感官、肢体等各种认知能力,全面激发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从内容上说,教学内容并非以系统专业的学科知识贯穿始终,而是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亦即产生产品为目的的教学。为实现这些目的,行动导向教学就必须采用全面、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团队合作、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仿真教学,等等。

二是主动性,对参与课程的学生来说,不能等待、依靠教師将知识技能一点一点地讲授给自己,而是要依靠自己调查、研究、发现、讨论、制定计划并有取舍地主动学习。

三是课程的核心在于产品的产生。产品可以是制作某一具体物件,或者是可以公开发表的文章、图片、影音记录等媒体材料,也可以是展览、论坛等活动组织。

四是课程应尽力争取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从自身兴趣为出发点展开学习。该课程为学生创造出可以根据各自兴趣对特定题材进行研究与探索的自由空间,同时提供将这些兴趣公开展示的平台。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优缺点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在过程中更多的是引导、帮助学生。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学习模式的优点非常明显。首先,学生因为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因此有更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会对自己的学习持有更强的责任感。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因为采用非传统的方式方法,学生有更多机会在团队中学习,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第三,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让学习成为有趣的事,学生不易感到枯燥乏味。第四,通过这样的方法习得的知识技能能够更长久、深刻地被记忆,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技能。

首先,这种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教师要能够针对不同情景灵活选择、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教学理论和方法、心理学等各方面知识都有较好的把握。在教学计划和准备阶段,也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对各种资源的要求很高。普通的教学只要有教室、黑板、粉笔就能够实现基本教学,但行动导向教学的要求远远高于这些。例如,若课程以一个影像展览为行动成果展开,则学生需要若干摄像设备、与之相配套的灯光及采剪设备、展厅及相应布展材料等。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对设备要求很高,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行动成果无法生成,则教学就会面临中断或者失败的危险。

第三,保持行动导向教学在现实使用中的可持续性存在较大困难。一方面,教师可能因为时间、精力、客观条件等原因,无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彻这一理念。另外,若是中途更换了教师,则教学不能像传统教学一样很容易地接续;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在行为导向教学中,团队合作是比一人单打独斗更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团队合作存在时间协调、成员协调和矛盾协调等诸多问题。若是无法妥善处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很容易出现学生丧失兴趣、不再认真学习的情况。

四、关于在我国应用行动导向教学的若干思考

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对学生行动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孜孜以求的重要内容。相较于某种具体的操作技能而言,行动能力的获得更具有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性。在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的当下,职业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足以适应投入工作岗位最初所需要的技能外,更为重要的是应当将眼光放得更长远,让学生具备再学习、再发展的潜力。这样一来,就算面对技术革新或需要转岗再就业的情况,学生依然能够凭借在学习阶段打下的良好基础,轻松地实现技术升级或岗位变换。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尤其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趋势,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是用人单位的诉求,也是学生自身的内在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更进一步了解、研究行动导向教学,并有选择地吸收借鉴,可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有别于以往教师讲、学生记或是照着操作的模式,行动导向教学将教师在教学中的位置“后撤”,学生占据了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主动学习表现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再是被动接受的角色,而是自己为自己制定计划,研讨实现计划需要做什么,等等。教师引导、调控课程的进度,适时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就打破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

2.以生成行动成果为目标,改变教学评价手段

行动导向教学的目标是某一具体成果,而实现这一成果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化及复杂性,决定了其评价手段必然不同于以往教学通过考试或考查等方式,在课程终了给出一个终结性评价,取而代之的是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性评价。

3.丰富教学手段,强化团队合作能力锻炼

与西方国家的学生比较,中国学生由于从小就缺乏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在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面前,往往不能发挥出1+1大于2的水平,甚至结果往往表现是小于2的水平。行动导向教学中采用的诸多教学方法,都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完成任务,这就使学生不得不学习、锻炼与人沟通、交往、协调的能力,逐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就我国现状而言,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能回避的矛盾。例如,学生数量众多,若每组人数增加则学习效果有限,组数增加则消耗的时间更多;虽然近年来教学条件有了大幅改善,但对教学资源要求极高的行动导向教学而言仍是不足的;能够在现实教学环境中灵活掌握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所需各种教学方法的教师为数不多,尽管主客观条件有所限制,行动导向教学本身也并非没有缺陷,但在众人探索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路径的过程中,广泛地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消化革新并为我所用,仍然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件事情。

参考文献:

[1]Jank Werner,Meyer hilpert[M].Didaktische Modelle.Berlin,1991

[2]Becker Georg E[M].Handlungsorientierte Didaktik,eine auf die Praxis bezogene Theorie.Weinheim u.a,1995

行动导向教学思想 篇4

笔者认为破解这些困难的基础是必须厘清行动导向的核心思想及其主要教学方法。

1行动导向教学思想的内涵

行动导向在德国又称为行为导向, 其教学的核心目标可以分为两个, 首先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本专业所涵盖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然后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这样才能自如应对不断变化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新方法。除此之外, 行动导向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教师在授课时不要过多的讲授知识给学生, 而是要尽量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工作过程中陪伴学生获取经验。

2行动导向思想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的核心思想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其教学方法有很多, 这里列举其中的几个。

2.1项目教学法

项目可以是一个零件的生产、一个程序的设计、一个展会的安排或是一个订单的完成。项目教学法必须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 首先要将学生分成小组, 小组内的学生根据能力和素质的不同完成不同的组内任务;其次, 通过具体的项目实施, 使学生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角度去综合考虑问题;最后, 通过行动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教师在项目的计划和决策中, 只是扮演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2.2案例法

案例法是在教学中采用真实的案例或模拟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学构想考虑的出发点是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 那么使用案例法或案例研究能够发展学生胜任职业的能力。

2.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扮演不同的工作角色, 从而掌握这个角色的工作技能和知识。学生通过特定的角色活动还可以增强其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

2.4头脑风暴法

教师在课堂上抛出问题,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向教师和同学很好的展示一下。展示的方法可以是壁报或是PPT, 然后在课堂上共同进行讨论。头脑风暴法可以在课堂上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 对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借鉴行动导向思想的思考

3.1制定一个符合行业需求的教学大纲

德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大纲是由国家层面的中央职教研究所与行业商会共同研究制定的。而我国目前的高职领域各专业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 大纲一般是由学校自己制定的。在这种情况下, 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必须与本地区尽可能多的企业协作, 倾听企业专家的意见, 制定符合行业企业用人标准的教学大纲, 这样学校才能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

3.2开展渐进式课程改革

有德国“职业学校”之父称号的凯兴斯坦纳在20世纪初就建立了劳作学校, 学生不再学习过多的理论知识, 而是以实践操作为主要学习目标。对于我国高职院校开展行动导向教学会遇到诸多问题。首先, 我们没有充足的师资。其次, 我们没有足够的训练设备。目前开展的课程改革都是在试点, 如果全面铺开, 设备和师资可能都会不足。

笔者认为应该选择实践性强的课程进行课程改革, 同时减少理论课程的课程内容。但课程改革不是全面的照搬, 而是借鉴人家的方法, 进行渐进式的改革。

3.3扩大订单培养的比例

德国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企业参与培训, 这样培养出的学员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订单培养和引企入校的合作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 所以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运营稳定的企业不放, 扩大订单培养学生的比例。

3.4全力进行师资培养

课程改革最关键的还是看是否有符合条件的师资。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数是大专院校毕业生, 实践经验欠缺;而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虽然技术过硬, 但又普遍缺乏教育教学理论。所以, 只有师资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课程的改革和课程的开发才能成功。

参考文献

[1]姜大源, 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行动导向教学培训总结 篇5

一、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比较思考

传统教学法是老师讲,学生听,甚至让学生背着手坐着听不能讲话,老师经常一讲一节课;行动导向教学法则是彻底颠覆这种做法,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教师是组织者和协调者,帮助学生去学习。

以前的培训很多时候都是专家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听、记,而这次培训的过程也让我们充份体验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乐趣,张教授用行动导向法言传身教的让我们感受并参与了三天的行动导向,我们是学生,我们参与了“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卡片展示”等等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了大家的能动性,小组每个成员通力合作完成了思维导图的设计、行动导向教学方案的设计,每人都作为主角,主讲了某一个环节。活动一环扣一环,有引入、有任务布置、有讨论完成、有演讲展示、教师最后做总结。相信经历了这样的一次学习之后,大家也都深切的了解了什么样的课才能叫行动导向的课堂教学。

二、如何把行动导向教学法落实到专业教学上

行动导向教学法应该说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环节,课程本身的知识内容没有变,但是让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发生了质的改变。做为高职教育,学生学会的应该是技能,是动手能力,是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应该最适合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需要一个过程,我认为应该这样去将行动导向教学法慢慢的贯穿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去。

首先是学生“水土不服”的问题:学生经历了十几年的传统教学法,突然贯穿行动导向教学法时,很多学生不习惯,不适应,不知道自己主动做应该做什么,说什么。因此在教师让学生动脑动手之前,应该给予充分的引导和明确的指令,比如布置清晰明确的任务书,将学习流程,组织方法等明确的示意给学生,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深入学习;或者采用示例的方法,教师先引导示例,学生先照葫芦画瓢,然后再慢慢的学会主动的去做。

其次,教师的“角色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备课很容易,上课很累,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责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设计一堂课,设计行动导向行的教学方案,搜集大量的案例以组织教学项目,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则轻松很多,主要起到引导,总结,把控进程的作用。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 篇6

关键字:行动导向;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

在07年参加中职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时,接触了行动导向的教学思想,受到很大的鼓舞和启发。作为一名一线的中职教师,当时正面临着教学中的种种困惑。在承担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无法解决学生理解上的困难,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职业技能难以达到培养目标。虽然也尝试了很多方法,如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运用类比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教与学方面存在的难题与困惑。近几年,笔者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寻求出一套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有效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思想简介

行动导向的教学源于德国的职业教育经验。它被界定为:根据完成某一职業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和行动产生与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

行动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1]

根据笔者近几年来的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需要,灵活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模拟教学法

在一种人造的情境或环境里学习某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模拟训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重要的是提供了许多重复的机会和随时进行过程评价的可能性,且成本较低。

2.案例教学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达到为今后职业做准备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项目教学法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4.角色扮演法

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

角色扮演和案例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人”为中心,后者则以“事件”或与人有关的“事实”为纽带。

5.大脑风暴教学法

“大脑风暴”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而教师对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它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

6.张贴板教学法

张贴板教学法是在张贴板面上贴上由学生或老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通纸片,通过填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教学法。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

要把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上,提高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关键是教师要具备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教师在备课时要重视教学设计,要思考这一节课要培养学生的何种核心能力,如何创设教学情境,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从动机激发、信息提供、演示、应用、验证五个阶段的教学时间如何分配等。下面笔者结合《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半导体二极管这一课题,谈谈如何以行动导向教学思想为指导进行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二极管的电路符号;2、了解二极管的内部结构;3、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技能目标:1、能在具体电路中判断二极管的工作状态;2、利用万用表检测二极管的好坏并判断其极性。

核心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精神:认真细致,遵守纪律。

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在教室摆放二极管实物示教板,张贴二极管电路符号及内部结构图,引发学生好奇心。

注重问题创设

问题创设: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发现无论我们如何摆放直流电源及电阻的方向,灯都亮。现加入一个元器件:则在某一方向上亮,而当交换方向时却不亮,这是为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元器件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情境化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将教学过程设计成若干情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渗透核心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例如我们要介绍二极管及其电路符号这一知识点,通常的做法是教师画出这二极管的电路符号,然后阐述其正负极等。那么以教学活动的方式来介绍这一知识点,可以找一个学生描述二极管的图形符号,其他学生根据描述画出这一图形符号。这样一个小小的变化,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比较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及时进行评价总结

对照教学目标,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总结,首先让学生自我总结,找出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同时让学生互相交流,充分利用学生的思想交流来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

最后,教师也要对知识和技能要点进行再次梳理和总结,并对课堂各环节中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在师生交流中教学相长。

行动导向教学的实践体会

国内在借鉴和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时,比较强调课程内容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而在实际实施中发现,对于生产过程或施工工艺知识能够基于工作过程,而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却难以构成工作过程类知识序列。同时,随着现代生产过程和工艺复杂程度的提高,往往不是单一的知识体系就能解决某个生产过程或工艺,这使得教师因无法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而对行动导向的教学望而却步。在德国是有其强大的教育体系、管理机制及行会、专业教学法等为其双元制教学提供保障的,所以他们能顺利的实施“工作过程的课程”和“行动导向教学”并取得一定的成功。但我国的教育机制与德国不同,我们在借鉴应用中应更多的思考行动导向教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参考应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来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摸索与实践,笔者认为,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实际上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具体运用,它为我们所提供的借鉴在于,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这种职业能力不仅包括知识、技能,更包括核心能力和职业精神(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而这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在一定的情境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具体行动来完成。教师是教学情境及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而在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以建构主义的教学论为指导,要善于创设一个解决问题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行动导向教学思想 篇7

在我国, 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都设置有思想政治理论课, 这成为我国职教区别于西方和其他国家职教最显著的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对于在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高职院校,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主要用来学习专业知识, 正规的文化知识有所缺失, 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短板。但不可否认的是, 虽然在高等院校都设置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国家也尤为重视, 但实际取得的效果却很难达到预期。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积累的问题并未出现明显的改观, 尤其是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较本科院校更多、更复杂。

(一) 高职院校管理层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重视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我国目前高职教育的功利价值取向变得越来越明显。随着就业形势的愈加严峻, 高职院校往往过于强调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而忽略了更为深层次的价值观念的形成。要么直接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 即使开设也大部分流于形式, 要么缺乏专业的教师及有效的管理、班容量巨大、考核机制不健全。

(二) 教学方式体系性的问题

在目前大多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 很多教师采用的是单一的教学方式, 以教师讲授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严重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造成了课堂的两极分化。不仅扼杀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更导致学生对教学产生抵触情绪, 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

(一) 行动导向教学的缘起

说到教育的发展, 不得不提的一个国家就是德国。德国在战后迅速地恢复与崛起, 并成为足以与美国相提并论的发达国家, 其中很大的推动力就来自于教育。

通过对德国教育发展模式的剖析, 尤其是其职业教育的兴盛, 我们不难发现, 德国在其教育的发展中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即行动导向教学法。

(二) 概念界定

概念是理解一种事物最基础的部分, 只有对概念有了精确的界定, 才能更好地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亦是如此。行动导向教学重在行动二字, 在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以及对教学规律进行把握的基础上, 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它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 其内涵就在于在教师的精心带动下, 学生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主动思维的过程。课内讲解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能够身体力行获取知识和技能, 实现学习效果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学习能力同步提高。

三、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一) 实际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 对于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观念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高职学生普遍存在文化课相对薄弱, 而又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特殊情况, 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在之前的论述中, 我国高职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顽疾, 这些问题的解决事关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而摆在首要位置的就是教学方式的革新, 在对德国职业教育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进行了较为充分的了解之后, 对于其合理之处当然可以拿来为我们所用。在对教学任务进行细分之后, 让学生分组独立完成每一部分的任务,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使学生体会到了完成任务的艰辛与乐趣。

(二) 教学实施关键过程

1. 角色代入

角色代入方法的使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特定的情景之中, 这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一般人看来属于一种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 乏味的知识、满堂灌的既定教学模式, 对大多数的高校学生根本不具有吸引力, 尤其是年龄尚小的高职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在课堂中不失时机地创设一种情景, 赋予学生以特定的角色, 调动学生的情感, 使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特定人物在当时情境下的所想, 往往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2. 增设社会实践的环节

教学过程往往是动态的过程, 完全在课堂上讲授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当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参观革命圣地、志愿者活动都是很好的选择。在实践中穿插理论讲解, 更容易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这也是行动导向教学的核心内涵所在。

参考文献

[1]程景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06.

行动导向教学思想 篇8

2012年6月, 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启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计算机应用专业作为重点建设项目, 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也随之进行了改革, 创新提出“135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在推广“135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活动中, 我发现本校还有一些教师对“135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没有真正理解, 有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日常的教学工作。区内其他中职学校的教师, 基本上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日常的教学工作。常听到老师们在下面抱怨:我在台上尽心尽力地讲, 学生却倒下了一遍。为了让更多的教师分享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成果, 我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第四天, 在重庆市渝中职业教育中心给全区计算机专业教师上了《设计制作教学要件》这一课。

上午9点上课, 8点半我就到了教室, 播放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等待学员们的到来。我设计制作的任教课程调查表, 昨天已经收集了学员的任课情况, 个别没填写的此时也已补齐, 为分组做好了准备。

正课开始, 第一个环节咨询。简单的自我介绍后, 我提出学习任务:设计制作教学要件。紧接着讲解什么是教学要件 (评价标准、学材、教案) , 说明要求:以小组为单位, 自选1个任务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教学任务) , 设计制作教学要件;10:30前完成提交;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作品。然后展示并讲解今天学习任务完成的评价标准。最后提供学材——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11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和“135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教案模板。学员在这个环节里明确任务, 自主学习。这个环节完成就到了9:20。

第二个环节计划。根据任教课程调查表, 按照现任课程、任教次数最多的课程、曾任课程, 我把39个学员分成9个小组, 每组4~5人。尽量做到本校与外校搭档、男女搭档、新老搭档。学员们大都乐于接受, 投入了小组讨论。有一个学员不满意, 问为什么把她分在了那组, 我说明了理由, 但是她仍不接受, 按照她的意愿, 为她进行了调整。各小组讨论设计制作教学要件的方案, 明确分工, 我巡视着整个教室, 促进各小组的讨论, 分发为每一个学员准备的学习任务完成质量的评价标准, 这个“评价标准”是学员在评价环节要用的, 也可以为他们设计制作教学要件提供参考。有几个小组对“咨询”、学材不太理解, 我一一进行了讲解

第三个环节实施。学员们投入了紧张的制作教学要件活动中, 制作教案的、制作评价标准的、制作学材的, 我巡视着, 看到有学员举手, 立即前去协助。10:20我提醒提交作业的时间还剩下10分钟。

第四个环节评价。我作为主持人, 宣布每个小组用时控制在5分钟内, 每个学员利用手上的“评价标准, 为每个小组打分, 从1组开始, 顺序上台。然后退下讲台, 专注地聆听。1小组的张小飞说完,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2小组的陈勇、3小组的……每个小组的代表依次说课。

第五个环节迁移。我从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教学效果这6个方面解析了“135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最后给出4个实施策略。这个环节用了20分钟。

近3个小时的课堂学习结束后, 我静静地反思, 今天的教学我抓住了“1”“3”“5”。“1”是将教学内容融入1个任务, 教学任务选择教师们日常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制作教学要件。“3”是准备了3个要件——教案、学材、评价标准。“5”是实施教学通过5个环节——咨询、计划、实施、评估、迁移。学习过程在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老师作为引导者、辅助者、调解员、主持人、讲解员。了解“135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掌握教学要件及其设计制作方法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增强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教学要件的制作能力的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爱岗敬业, 学以致用, 加深了解, 增进友情。建立和谐有趣的课堂, 快乐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在课后的讨论中, 大家这样说道:

王英杰 (渝高职) :今天学习了如何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来规范我们的教学, 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收获, 也使我们老师能真正做到良好的教书育人。

赵平 (渝高职) :听了专家的介绍和针对性的培训, 使我在原来运用简单的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基础上, 加深了对行动导向中的“项目教学法”“探索法”和“小组教学法”等三种教学法的具体认知。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之一, 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是目前职业学校所采用的很多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优势明显, 但实施的难度也不小。

李红利 (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确实会增加教师备课的强度和难度, 但尝试后会发现, 行动导向教学法运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专业课课堂的有效性及有用性。

邓涛:“行动导向”教学, 让学生即学即用, 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行动导向”教学,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变枯燥为有趣, 让学生乐于去操作、掌握。当学生完成了某一任务后, 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 一种喜悦感, 一种冲击力, 这种力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何成 (渝高职) :通过今天的“135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学习和分组活动, 对行为导向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 其学习方法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创造性学习, 教师角色由传统的主导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 教学目标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肖明旨 (职教中心) :特点在于学生互相配合工作和讨论问题, 通过团队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即由传统的主角知识灌输、教学组织领导者变为行动的引导或咨询、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师生间交流方式不是单向地灌输, 而是双向地传递和互动。

张小飞 (职教中心) :作为教师, 本人深有体会老师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一定要做到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堂的合理控制。在学生行动之前, 老师是一个制定规则的裁判员;在学生行动过程之中, 老师则是一个监察员;在学生行动之后, 老师是一个讲解员。总之, 老师要以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的理论知识、多变的教学方法, 全程引导学生, 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梅珂 (渝高职) :行动导向教学法更能调动学生自身的能动性, 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学并找到答案, 比老师直接将答案告诉他效果会更好。

陈娟 (职教中心)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性”, 即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 体现“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 突出“我听到的, 我会忘记;我看到的, 我会了解;我做过的, 我会记住”的思想。在授课教师的组织、主导下, 活动一环扣一环, 有引入、有任务布置、有讨论完成、有演讲展示、授课教师做最后总结。期间小组每个成员各抒己见、通力合作完成, 充分发挥了大家的能动性, 课堂内容丰富、有趣。

陈诚 (职教中心)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对填鸭式传统教学法的颠覆, 更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它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强调学生在行动中自主学习, 在做中学。老师的劳动从讲课提前到了课前准备, 课堂上主要是起组织引导作用。

甘雪琴 (职教中心) :行动导向教学法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它以培养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尊重学生的价值, 张扬个性,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联系实际问题学习, 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听而易忘, 见而易记, 做而易懂, 思而创新。行动导向的教学起源于德国, 紧紧抓住“1”“3”“5”, 行动导向教学在重庆市渝中区中职计算机专业平稳着陆。

附录

设计制作教学要件的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邹茜茜.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职项目化课程之评价[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05) .

[2]路海萍.课程项目化: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走向的选择[J].大学 (研究与评价) , 2009 (03) .

行动导向教学法探析 篇9

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主要源自于德国, 它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参与学习的改变, 通过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 加入自主参与的环节, 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综合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根据所学内容的变化及所教授对象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 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仅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 而且还要能够掌握和知识相关的技能。行动导向教学主要是在教学组织过程中由师生共同完成的, 让学生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进行统一。而在教学实质上, 行动导向教学主要就是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模式, 通过主动参与学习中, 学生能够在综合能力方面大幅提升, 并且增加自信心。这种教学法主要是通过任务布置的方式, 设计一些模拟实际的情景,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 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指导者, 学生是主要的完成者。这种教学法的难点是教师如何设置合理的任务情景, 让学生既能够积极的参与, 有能够觉得有挑战性, 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完成, 如果任务设置的太难, 学生有可能因为无法完成而陷入消极的学习情绪中, 这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是最大的障碍。

二、传统教学与行动导向教学比较

行动导向教学与传统教学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差异, 比如说在教学目标、师生角色、教学形式以及参与程度等方面都展示出了很大的不同, 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 教师角色变化

在教学方面我们要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观念, 转而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改变“填鸭式”教学法, 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只是在教学中起到参谋作用。

(二) 教学形式变化

传统的教学只是通过笔试来了解学生获取多少教师传授的知识, 并不重视学生是否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我国素质教育一直和应试教育相矛盾, 所以为了解决此项矛盾, 就需要我们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只有学生自己动手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 而且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所接受的知识与被动接受的知识相比下, 够掌握的更加牢固。

(三) 教学目标变化

传统的“灌输—接受”式教学中难以很好地实现育人功能。所以我们就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 完善行动导向学教学模式, 这样能够在设定的教学模式中,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培养的目标是让学生不经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很重视, 比如说性格等的形成。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不一样, 所以行动导向教学就要因材施教, 要充分认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 设计不一样的情境任务,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共同提高。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不仅要让学生充分展示出自己独特的一面, 让学生充分体现出自主性, 而且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所提升, 教师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和学生一起分享学习的经验及感受。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的思考

(一) 通过任务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任务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在课堂上给不同的学生布置情境任务, 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锻炼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技能。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获得成就感, 继而转换成学习的乐趣, 提升主动性。因为不同的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会不一样, 所以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任务会有不同的反应, 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点, 充分发挥出不同学生的长处, 让每位同学都有出亮点的机会, 这样学生就能够积极的参与学习中来, 慢慢的就能够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 通过项目教学培养协作学习和讨论交流的能力

项目教学是指由教师根据实际的工作场景, 设计实践性比较强的项目, 学生以团队的方式确定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计划、逐步实施并且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根据班上学生的人数情况进行不同的分组, 由他们一起努力完成学习目标, 互相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知道作用, 给学生营造共同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培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正当竞争的态度、合作精神、团队精神。

(三) 通过角色扮演提升学生探索学习的能力

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 体验所扮演角色的内涵活动, 又感受对方角色的心理, 从而充分展现出现实工作岗位上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 达到培养学生探索学习能力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思考, 自己研究,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 学生能够主动的去探索该角色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这种方式比传统的教师说教式的教学更有效果。这种方式要求老师要能够很好的针对所学内容设计情境, 流程设计要合理, 对角色的分工要合理, 而且老师要能够进行引导和总结评估。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王德华.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微观考证[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9) .

[3]孙晓春.对行动导向教学模拟的反思[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 (10) .

[4]陈启琛.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催化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12) .

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 篇10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简介

1996年, 在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上, 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 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 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 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因此, 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从根本上讲, 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 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 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中一切教学方法选择、使用和评价的基本点。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定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定义为行动引导型教学法, 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活动为导向的,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由一系列教学技术所组成。通过行动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通过教学活动基本规律的理性分析, 可以基本确定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育目标的适应性, 其主要内容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引导法、兴趣小组教学法、模拟教学、引导教学法等具体的新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 所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它还是一种创新的职业教学理念。

三、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意义

行动导向的教学强调, 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 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 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 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 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 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 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 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 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在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互动, 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 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 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 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 要求高职教师不仅是一个高校教师, 还应是高效的组织管理者、职业操作的教练员、有问必答的咨询师、探索创新的引路人。这对于我们目前大多数高职教师而言, 无疑又是一次挑战。

四、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目的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 各高职院校纷纷借鉴其行动导向教学, 进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 探索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而现有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是不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要求的。因此, 要实施严格意义上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 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 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与方法。职业教育的改革不仅是教育目标的调整, 教学方法的改进也至关重要。由于新教学法是实现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主要手段, 所以, 受到国内外职业教育界的一致推崇。从我们职业教育的需要来看, 新教学法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为了适应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们职业教育不仅要调整教育目标、教学内容, 改善教学条件, 改进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从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推广经验来看, 它可以帮助职业教育走出误区和低谷。说到底, 我们推广行为导向教学法就是两个目的:一个直接的目的是建立一套与我国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一个间接的目的是创建一个具有我国职业教育特色的现代教学模式。行动导向的教学强调以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 无疑, “行动”在这里构建成一个框架。在这样一个框架内, “知识系统”不是从外部“输入”的, 而是在学生个体内有机生成的, 因而在具体的行动情境中, 其内化于个体大脑中的有机成分将能很快地从内部“输出”, 迅速转换为实用而有效的行动。

五、行动导向法的特点

行动导向法特别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它的基本特点在于学生互相配合工作和讨论问题, 通过团队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结合书面资料或教师提供的虚拟的或实际的信息, 在理想的情况下, 学生积极参与全部教学过程, 这样做的学习效益是最高的。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 教育目标:不是看学生的成绩排名, 是真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让学生作“一个有能力的人”。

第二, 教学内容:不是传统的学科体系, 是跨学科、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

第三, 教材模式:不是有限的知识陈列, 是如何去做的引导。

第四, 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信息收集、计划、决策、执行、检查、评估6个环节组成的“完整的行为模式”。

第五, 教学组织形式:不是教师为中心, 学生被动学习, 是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

第六, 教师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即以传统的主角知识灌输、教学组织领导者变为行动的引导或咨询、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

第七, 交流方式 (教学方法) :不是单向地灌输, 是双向地传递和互动。

第八, 激励手段 (效果控制) :不是靠分数激励, 是不断取得成就的体验, 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

六、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

(一) 项目学习法

项目学习法又称项目教学法, 目的在于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让学习者更独立地组织自身, 并更活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项目学习法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

第一阶段:寻找并发现与参与者有关的一系列问题。

第二阶段:将问题具体定位。首先确定一个针对问题的总体指导性目标。其次, 提供初步的关于问题形式、计划和实验的行动引导介绍。

第三阶段:勾勒行动和解决方案的基本原型。在这个阶段, 参与者们需要更准确地阐明目标, 通过制定计划来解决问题。

第四阶段:模拟阶段。该阶段需要测试拟定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并检验解决方案是否可以顺利地执行。

最后阶段:用实验性的检验来完成项目。

项目学习法使参与者不仅能够建设性地投入到课程中, 而且能够使他们参与到先前的课程计划中去。因此, 项目教学法是以成果和实践为导向的, 它有助于参与者学到更多课堂以外的东西, 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同时, 项目学习法是面向问题的, 项目学习法通过分析问题和更精确地陈述问题, 以及通过寻找和模拟可选的行动途径, 试图为问题或结果寻找一个解决方案。但是在项目学习法实施中, 教师不仅需要有专业能力, 而且必须在项目计划和决策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 案例学习法

案例学习法, 又称案例教学法, 是一个复杂的引导过程。其首要任务是发展解决问题的理念。在实践中尽可能发现问题的各种情况, 参与者必须独立地分析问题所处的环境, 并且在团队工作中寻找解决方案。

案例学习法主要被划为三个阶段。在案例学习中, 参与者在某种标准下对不同的方案进行严格地比较和选择。作为案例学习的基本条件, 必须在寻找信息和获得信息之前辨析这些问题。初始阶段, 参与者应该分析问题并且全身心投入到这个问题中去, 以便为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第二阶段是问题解决方案阶段。参与者应该搜寻不同的解决途径并且决定哪种方案、途径最为合适。最后一个阶段是评判方案。在小组中, 参与者比较、讨论不同的方案, 并与其相似的实际解决方案作比较。这种比较有助于参与者更接近实际, 同时有助于执行真实的评估, 以便于在未来的实际计划中去运用成果。

有的学者再次将其过程细化, 把案例学习过程划分为以下阶段:介绍———信息———研讨———决策———辩论———评判。从这些阶段看出, 只是细化了阶段, 在原则上还是基于上面三个阶段的。案例学习法在方法上并没有受到限制, 教师可以在各种变化中选择以安排自己的课程。

(三) 卡片展示法

卡片展示法是在展示板上钉上由学生或教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通纸片, 通过添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班教学方法。

1. 开题。常采用谈话或讨论方式。教师提出要讨论或解决的课题, 并将题目写在卡片上, 用大头针钉在展示板上。

2. 收集意见。

学生把自己的意见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在卡片上, 并由教师、学生自己或某个学生代表钉在展示板上。每张卡片的书写应该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

3. 加工整理。

师生共同通过添加、移动、取消、分组和归类等方法, 将卡片进行整理合并, 进行系统处理, 得出必要的结论。

4. 总结。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必要时, 可用各种颜色的连线、箭头、边框等符号画在盖纸上。

5. 将卡片用胶棒粘贴在盖纸上固定, 成为最终结果。

原则上讲, 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节制自己的主动行为, 而只是通过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或介绍,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意见。采用卡片展示法的目的, 是要获得一个所希望的、能够代表大多数同学意见的结果。

由以上介绍的几例典型的教学法可以总结出,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 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在进行具体课堂教学设计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 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和行动能力的培养, 应更多地扮演学习咨询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成长空间。学生在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中, 要逐渐学习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表达的能力、知识的分析整合能力等, 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陈小雁.试论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探讨[J/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zhiye/101001/16222719.htm (l 2010-10-01) .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5]崔文静.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运用[J/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Education/101009/1618553.htm (l 2010-10-09) .

上一篇:农地产权改革下一篇:留守儿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