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

2024-06-17

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精选十篇)

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 篇1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简介

1996年, 在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上, 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 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 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 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因此, 确定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从根本上讲, 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 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 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中一切教学方法选择、使用和评价的基本点。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定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定义为行动引导型教学法, 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活动为导向的,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由一系列教学技术所组成。通过行动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通过教学活动基本规律的理性分析, 可以基本确定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教育目标的适应性, 其主要内容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引导法、兴趣小组教学法、模拟教学、引导教学法等具体的新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 所以行动导向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它还是一种创新的职业教学理念。

三、使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意义

行动导向的教学强调, 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 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 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 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 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 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 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 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 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在教学中, 教师与学生互动, 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 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 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 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 要求高职教师不仅是一个高校教师, 还应是高效的组织管理者、职业操作的教练员、有问必答的咨询师、探索创新的引路人。这对于我们目前大多数高职教师而言, 无疑又是一次挑战。

四、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目的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 各高职院校纷纷借鉴其行动导向教学, 进行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 探索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而现有的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是不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改革要求的。因此, 要实施严格意义上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 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 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与方法。职业教育的改革不仅是教育目标的调整, 教学方法的改进也至关重要。由于新教学法是实现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主要手段, 所以, 受到国内外职业教育界的一致推崇。从我们职业教育的需要来看, 新教学法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为了适应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们职业教育不仅要调整教育目标、教学内容, 改善教学条件, 改进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从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推广经验来看, 它可以帮助职业教育走出误区和低谷。说到底, 我们推广行为导向教学法就是两个目的:一个直接的目的是建立一套与我国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一个间接的目的是创建一个具有我国职业教育特色的现代教学模式。行动导向的教学强调以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 无疑, “行动”在这里构建成一个框架。在这样一个框架内, “知识系统”不是从外部“输入”的, 而是在学生个体内有机生成的, 因而在具体的行动情境中, 其内化于个体大脑中的有机成分将能很快地从内部“输出”, 迅速转换为实用而有效的行动。

五、行动导向法的特点

行动导向法特别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它的基本特点在于学生互相配合工作和讨论问题, 通过团队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结合书面资料或教师提供的虚拟的或实际的信息, 在理想的情况下, 学生积极参与全部教学过程, 这样做的学习效益是最高的。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 教育目标:不是看学生的成绩排名, 是真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 让学生作“一个有能力的人”。

第二, 教学内容:不是传统的学科体系, 是跨学科、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

第三, 教材模式:不是有限的知识陈列, 是如何去做的引导。

第四, 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信息收集、计划、决策、执行、检查、评估6个环节组成的“完整的行为模式”。

第五, 教学组织形式:不是教师为中心, 学生被动学习, 是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

第六, 教师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即以传统的主角知识灌输、教学组织领导者变为行动的引导或咨询、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

第七, 交流方式 (教学方法) :不是单向地灌输, 是双向地传递和互动。

第八, 激励手段 (效果控制) :不是靠分数激励, 是不断取得成就的体验, 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

六、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

(一) 项目学习法

项目学习法又称项目教学法, 目的在于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让学习者更独立地组织自身, 并更活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项目学习法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

第一阶段:寻找并发现与参与者有关的一系列问题。

第二阶段:将问题具体定位。首先确定一个针对问题的总体指导性目标。其次, 提供初步的关于问题形式、计划和实验的行动引导介绍。

第三阶段:勾勒行动和解决方案的基本原型。在这个阶段, 参与者们需要更准确地阐明目标, 通过制定计划来解决问题。

第四阶段:模拟阶段。该阶段需要测试拟定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并检验解决方案是否可以顺利地执行。

最后阶段:用实验性的检验来完成项目。

项目学习法使参与者不仅能够建设性地投入到课程中, 而且能够使他们参与到先前的课程计划中去。因此, 项目教学法是以成果和实践为导向的, 它有助于参与者学到更多课堂以外的东西, 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同时, 项目学习法是面向问题的, 项目学习法通过分析问题和更精确地陈述问题, 以及通过寻找和模拟可选的行动途径, 试图为问题或结果寻找一个解决方案。但是在项目学习法实施中, 教师不仅需要有专业能力, 而且必须在项目计划和决策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 案例学习法

案例学习法, 又称案例教学法, 是一个复杂的引导过程。其首要任务是发展解决问题的理念。在实践中尽可能发现问题的各种情况, 参与者必须独立地分析问题所处的环境, 并且在团队工作中寻找解决方案。

案例学习法主要被划为三个阶段。在案例学习中, 参与者在某种标准下对不同的方案进行严格地比较和选择。作为案例学习的基本条件, 必须在寻找信息和获得信息之前辨析这些问题。初始阶段, 参与者应该分析问题并且全身心投入到这个问题中去, 以便为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第二阶段是问题解决方案阶段。参与者应该搜寻不同的解决途径并且决定哪种方案、途径最为合适。最后一个阶段是评判方案。在小组中, 参与者比较、讨论不同的方案, 并与其相似的实际解决方案作比较。这种比较有助于参与者更接近实际, 同时有助于执行真实的评估, 以便于在未来的实际计划中去运用成果。

有的学者再次将其过程细化, 把案例学习过程划分为以下阶段:介绍———信息———研讨———决策———辩论———评判。从这些阶段看出, 只是细化了阶段, 在原则上还是基于上面三个阶段的。案例学习法在方法上并没有受到限制, 教师可以在各种变化中选择以安排自己的课程。

(三) 卡片展示法

卡片展示法是在展示板上钉上由学生或教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通纸片, 通过添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班教学方法。

1. 开题。常采用谈话或讨论方式。教师提出要讨论或解决的课题, 并将题目写在卡片上, 用大头针钉在展示板上。

2. 收集意见。

学生把自己的意见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在卡片上, 并由教师、学生自己或某个学生代表钉在展示板上。每张卡片的书写应该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

3. 加工整理。

师生共同通过添加、移动、取消、分组和归类等方法, 将卡片进行整理合并, 进行系统处理, 得出必要的结论。

4. 总结。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必要时, 可用各种颜色的连线、箭头、边框等符号画在盖纸上。

5. 将卡片用胶棒粘贴在盖纸上固定, 成为最终结果。

原则上讲, 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节制自己的主动行为, 而只是通过富有艺术性的提问或介绍,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意见。采用卡片展示法的目的, 是要获得一个所希望的、能够代表大多数同学意见的结果。

由以上介绍的几例典型的教学法可以总结出,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 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在进行具体课堂教学设计时, 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 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和行动能力的培养, 应更多地扮演学习咨询者和管理者的角色, 要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我成长空间。学生在行为导向式课堂教学模式中, 要逐渐学习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表达的能力、知识的分析整合能力等, 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陈小雁.试论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探讨[J/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zhiye/101001/16222719.htm (l 2010-10-01) .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5]崔文静.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运用[J/OL].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Education/101009/1618553.htm (l 2010-10-09) .

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 篇2

摘要:会计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学习的规律性,也有其技巧性。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分组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教学法等丰富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设置成任务或者项目的形式,能较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结合所学会计学理论进行实践,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行动导向在会计教学中的结论性问题分析,能够针对教学中的不足给出充分的建议,以提高会计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会计教学;运用;结论性;问题分析

针对当前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兴趣较弱,而对角色扮演及实践操作兴趣较浓的特点,笔者通过在会计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及进行结论性问题分析,不仅能够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会计岗位操作能力,同时对结论性问题进行分析,不断的完善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为提高会计教学质量提供科学借鉴。

一、行动导向法概述

行动导向法概念: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利用行动导向驱动的形式,使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努力完成某一项目或任务,提高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应通过运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有效把握教学内容。行动导向法的原则主要包括:第一,行动导向性原则,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应遵循行动导向原则,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按照行动导向原则即学即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通过行动导向直观的体现出来,将枯燥转变成有趣、将抽象化转变为具体化[1]。学生在行动导向的驱使下,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还使学生在行动中体会到会计课堂学习的乐趣。第二,因材施教原则,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指教师设置的任务应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符合学生的能力需求,使任务难易程度适中,根据学生的差异化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作任务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和研究任务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有效解决问题。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1.分组项目教学

分组项目教学是行动导向教学法重要部分,在会计教学中进行分组项目教学时教师应按照科学的方法将学生分组,分组时注意保持小组之间的整体学习能力及知识掌握程度保持平衡。同时教师还要找到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符的项目,使学生对该项目进行分析,并完成项目。例如在会计教学《财产清查》时,教师搜集某个企业的资料,在经过教师的数字设计,使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项目,之后教师使学生对该企业的财产进行清查,清查项目中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企业不同财务对象进行清查,分别采用技术测算盘点和实际盘点两种方法对企业财产物资进行清查,小组成员有的对企业委托加工单位财务情况进行清查,有的清查固定资产,还有学生负责清查出租包装物等,清查完毕后,小组成员按照企业账簿账面结存数,确定账实准确性。

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重要体现,角色扮演法需要教师对演绎背景进行精心设计,教师应以会计教学内容为依托创设职场情境,让学生分角色将教学内容充分演绎出来。例如在会计教学《会计职业道德》时,教师创设一个房地产管理组织办公场所,使学生分别扮演管理层不同的角色,其中有股东、有财务会计人员、有中层管理者等等角色,教师创设情境,企业内部资金运转出现问题,同时税务部门还要到企业进行检查,这时中层领导者为了节省企业缴税,需要财务会计人员在账面做一些假账以掩人耳目达到非法避税的目的,这时会计人员面临企业上级的压力和职业道德的约束需要做出正确的抉择,这时可以使扮演角色的学生将两种选择全部演绎出来,其一,会计人员找到公司高层说明非法逃税会给企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为公司挽回了一些不必要的信誉损失。其二,会计人员按照公司中层领导的安排做假的账,为公司避税,最后被税务部门发现,使企业及会计人员纷纷受到制裁。角色扮演法充分的将会计教学内容形象的展现出来,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加强学生职业素养。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会计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深入理解并加以应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使学生对复杂的会计学原理深入了解,还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具体应用,因此案例教学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具有重要地位[2]。例如在会计教学《财务报表》时,教师可搜集大量的财务报表案例,案例的搜集要遵循时效性与真实性,具备时效性和真实性的案例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搜集当地一些企业的财务报表或者通过网络资源搜集一些财务报表,使学生对教师搜集到的财务报表案例进行分析,进而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同时教师将某些案例细节做改动,使学生在案例分析及学习中找出报表中的问题,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充分掌握了财务报表的制作,同时在研究案例时找出报表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的提高了会计教学效率。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结论性问题分析

1.加强行动导向教学中师资力量

以往的会计教学中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会计中的应用缺乏正确认识,影响了行动导向在会计教学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强行动导向教学中的师资力量[3]。由于目前会计行业资质和学历较为混乱,在会计教师中有不少非专业的年轻教师通过社会考试考取一定的资质进入会计教师行列,这部分会计教师缺乏足够的会计经验及教学经验因此常常处在定岗实习阶段,因此应对这部分教师进行岗位培训与考核,不断加强教师素质与教学能力。使教师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既具备为学生搜集学习项目与任务的能力,又具有会计实践能力,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和做统一,同时院校在聘用会计师资时应严格要求应聘者的教育能力与会计职业能力,为学生聘用不仅能够用科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师,还要求教师在会计实践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会计实践应用中的能力。

2.正确面对会计考评体系与职业指导思想的冲突

目前社会中的会计考评体系在会计职业教育中出现过热现象,学生们纷纷为了一纸证书努力学习,而在会计考评体系中对会计的实际应用越来越不够重视,而会计职业的指导思想,要求会计应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会计能力应充分满足岗位工作的需求[4]。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应用时,应正确面对会计考评体系与职业指导思想的冲突,在行动导向教学中学生既要掌握充分的会计学理论知识也要具备较强的`会计学应用能力,无论在面对会计考评体系还是面对会计岗位实际需求,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实力,因此应加强学生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正确认识,使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的行动导向教学设计,努力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及教学项目,不断加强自身会计能力。

3.教师应直观、科学面对学生的异议

通常会计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课堂主体位置,在教学中面对学生提出的异议教师第一时间给予否定,或者使学生课下自行解决。因此阻碍了学生对会计教学的兴趣,严重影响了会计教学效率。而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应直观、科学的面对学生课堂中提出的异议,对学生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与学生一同解决问题,教师直观的面对学生的问题,及时纠正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错误,而不应该认为自己是教师,教师就是知识的权威者,而忽略学生的异议。教师和学生共同解决异议不仅能够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会计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对提出异议的学生给予肯定,这不仅提高了会计教学效率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创新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充分的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还使学生对会计岗位能力的需求有所了解,使学生在行动导向教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充分掌握了会计技能,通过角色扮演法使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有了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程曙.会计模拟教学公司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商场现代化,,(12):87-88.

[2]陈文川,庞家凤.“生命周期”视角下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研究——以独立学院财会专业沙盘课程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3):132-139.

[3]王志英.完善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基于河南省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的实践[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101-104.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本土化应用研究 篇3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本土化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日益重要,职业教育能否继续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教学方法是一个关键因素。为此,广东省教育厅在2011年初启动了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送教上门的培训项目,目的是让全省的职业教育者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最终能成功地应用到教学中,迄今为止,全省已有40多家高职院校、10多家中职院校接受了此项培训。培训项目开展一年多后的2012年5月11日,“2012广东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教法研讨会”顺利举办,该研讨会主要的议题是职业院校如何成功应用德国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由接受了培训的职业院校的教师代表发言总结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应用中取得的成效特别是遇到的各种困难,参会教师普遍认为该教学方法理念很先进,但现阶段应用起来存在诸多问题。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成功推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本土化应用,当务之急是理解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应用该教学方法应具备的条件,对比分析我省职业院校目前已具备和尚欠缺的条件,为接下来的改革指明方向。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只有理解了行动导向教学法才能全面分析其应用条件,以下将主要从产生环境、核心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五个方面认识行动导向教学法。

产生环境:行动导向教学法产生于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制。所谓“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一方面要在职业教育企业或跨企业的培训机构里学习相应职业的实践性知识和培养从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在职业院校接受普通文化教育和职业专业理论教育,从而既保证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又使学生获得了实践操作能力,真正保证了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走向企业。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既包括职业院校里传授职业知识的理论趋向的教学,也包括企业或跨企业培训机构中培养职业行动能力的实践性活动。

核心理念: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工作过程”,要求各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即课程设置应体现与该专业相关职业实际工作任务的完整工作过程。进而,其教学过程划分为“确定工作任务” “制定计划” “实施”及“检查与评价”,在课程设计上,采用六步教学法,即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完整、综合性的行动中进行思考和学习,达到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培养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目的,其中资讯阶段培养学生信息查询的能力,计划阶段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制定科学、周密可行计划的能力,决策阶段培养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实施阶段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感,检查和评价阶段培养学生独立检测、演示汇报和评估能力。

教学思想: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强调“学中做、做中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行动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增强自信、掌握知识、积累经验,全面提升学习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职业行动能力。

教学手段:行动导向教学法下主要有六种教学手段,分别是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引导文教学、角色扮演、探索式教学、分组教学,其中分组教学是组织形式的切入点,包括分组、卡片记录、头脑风暴、演示汇报、海报制作等技巧。而其它五种是教学内容设计的切入点,都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为导向,只是学习情境的具体表现形式即教学媒介有所不同,项目教学以项目为媒介,案例教学以源于实践的案例为媒介、角色扮演以场景为剧本进行表演,引导文教学以引导性问题为媒介,探索式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后获得认知。

教学形式: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形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不再是灌输式而是引导式教学;教师不再是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责任;其授课形式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教授知识、做练习深化、课后作业巩固的三阶段,而是创新的五阶段:教师给出“工作任务”、学生分析其中问题、寻找理论依据、设计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是经验的运用,该教学过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组织形式不再是学生整齐划一坐在座位、老师站在讲台扮演控制者的角色,而是学生以圆桌方式小组讨论学习,教师在小组间活动变成主持人、协调者、引导者。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条件分析

为能成功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必须明确应用该教学方法应具备的条件。行动导向教学法要得以顺利推行,须具备以下条件:在各方转变观念的前提下,政府明确自身的职责,促成深度的校企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构建科学的专业课程内容体系,设置合理的教学管理。

(一)各方观念的转变。

各方观念的转变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的前提条件。新教学方法的推行需要相关人员去推动,而人的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推行的力度和效果,因此,政府、企业、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各方需转变观念接受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第一是政府观念的转变,只有政府相关人员的观念转变后才能明确其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应承担的责任,才能从政策层面去支持新教学方法的推行;第二是企业观念的转变,只有企业转变观念认识到自身在职业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才能积极进行校企合作;第三是学校领导观念的转变,只有学校领导转变观念才能从战略层面去重视新教学方法、学校相关部门才能为新教学方法的推行开绿灯;第四是教师观念的转变,一线教师是教学方法的真正应用者,因此他们的观念能否转变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进行改革创新、尝试使用,直接影响到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有效推行;第五是学生观念的转变,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如果学生不能转变观念在教学活动中积极配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政府责任的明确。

教育乃立国之本,职业教育能否培养合格的人才必将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为配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应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宣传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其次,要在从法规、政策等方面给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推行予大力支持,尤其在校企合作方面,政府应起到牵头引导的作用。

(三)深度的校企合作。

行动导向教学法产生于“双元制”的教育体制,且其核心理念是基于工作过程,因此,该方法的应用离不开企业,校企必须达到深度合作,在校企双赢的前提应达到:其一,企业在经费、仪器设备及技术上给予学校一定的支持;其二,企业接受学生进入企业并承担起培养学生的责任;其三,企业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其四,学校的教师能定期深入企业熟悉实践了解工作过程,提高技术水平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五,企业派一些资深的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讲学;其六,企业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其七,企业参与学校学生成绩考核标准的制定;其八,企业员工可以定期免费返回学校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继续教育;最后,企业可以优先共享学校研发的最新技术和成果。

(四)优秀的师资队伍。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工作过程,自然要求教师必须深谙实践,了解相关职业的完整工作过程。因此,教师应是“双师型”的,既懂得职业教育教学论、专业基础理论又要懂得实践,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为此,师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从学校毕业后深入实践数年后再到学校从教,且从教期间经常深入企业进行实务深造,二是直接从合作企业邀请一些资深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教学。

(五)科学的课程内容。

行动导向教学法下课程开发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基础,由与该专业相关的职业活动体系中的全部职业行动领域导出学习领域并通过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使其具体化的过程,即“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学习领域的最大特征在于不是通过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通过整体、连续的“行动”过程来学习,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情境成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决定性的参照系,从而达到将行业工作领域与学校学习领域集成转化,将对应职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与学校的教学结合起来。

(六)合理的教学管理。

合理的教学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必须有全面的教师业绩评价标准体系,行动导向教学法下教师的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大量工作由课堂转到了课外,在课外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备课,定期深入实践了解企业的完整工作过程并结合教学论设计合理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其次是在课堂上由控制者变成了导学者、主持人和协调者,因此对教师的业绩评价不能仅仅限于课堂的表现,而应该是从课堂和课外全方位设计标准进行评价。二是必须有公平的学生成绩评价标准,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要以小组的方式自我组织完成很多教学活动,如何评价学生显得非常重要,应与企业共同商定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对每个小组及其成员进行公平的评价,要从团队合作、个人贡献、学习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做出考核。

(七)良好的教学环境。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需有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基础。首先,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以小组形式教学,要求课室桌椅能活动自由组合;其次,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我负责组织学习,需要随时随地查询信息,要求校园有方便的信息源如无线网络和资料齐全的图书馆;再次,学生需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求学校具备起码与企业水平同步的设备和实验室。

纵上所述,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条件及其关系就是:各方观念的转变是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前提条件,影响着政府责任的明确进而共同影响校企合作这个核心条件,校企合作成功与否又直接影响着优秀师资队伍的建设、科学课程内容的设置、良好教学环境的营造,以及教学管理的合理性。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8).

[3]吴全全.学习领域:职教课程内容重组的新尝试[J].职教论坛,2004,(6).

[4]刘东菊.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创新能力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2,(1).

[5]李利军.优化校企合作环境 增强深圳特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J].职教论坛,2008,(11).

[6]贾少华.德国高职的校企合作及启示[J].职教论坛,2001,(7).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篇4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所提倡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 其主要内容包括: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项目引导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的基本观点是: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 遵循“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总结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 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几个过程, 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 掌握本专业的职业技能, 获得专业知识, 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体系。

以《建筑企业经营与管理》这门课程中的招投标管理的相关内容为例,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 使学生能够相对完整地完成整个招投标过程的相关工作, 对建筑行业中的招投标程序及具体工作内容有个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获取信息及相关准备工作

1. 招标信息的获取:

这项工作可做为作业提前布置, 全体同学在公开媒介上寻找招标信息 (即招标公告) 。目的是让全体同学都了解该工程信息的获取途径。

2. 分组:

根据班额分组, 一般地, 可分ABCDEF6组 (每组3-6人, 一名组长) , 即6个施工企业分别准备投标。每组调出一人组成G组——成立建设单位或 (招投标代理企业) 。G组成员根据获取的招标信息, (可以进行筛选, 选定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 按照招标公告模式, 模拟编制一份招标公告, 作为其他小组拟投标的项目。在这个过程中, 始终以学生为主导, 要求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教师起辅助指导作用, 把握总体方向, 使项目不要偏离正常轨道。

其他小组成员, 同时自主完成投标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具体工作内容由学生自己组织查找相关资料, 教师指导) , 如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个人信息资料、个人业绩资料、企业资质背景资料、业绩资料等等。

二、计划决策

各小组自行完成编制投标文件工作, 组内分配任务, 注意要人人有工作可做。避免有人清闲。一定要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有民主也要有集中, 但要避免个人英雄主义。教师在关键节点要控制, 避免影响整个项目实施的进度。

三、实施检查

1. 各组学生自主完成投标文件内容。

根据课时分配情况可增减标书内容, 如果考虑本专业中其他课程设置情况可适当增加施工组织设计、预算报价等内容, 同时需要增加相应课时, 若只为了了解招投标过程即可以投标过程为主, 相应减少课时分配。

2. 模拟真实招投标过程, 如资格预审, 现场踏勘, 答疑等等

内容。在资格预审阶段, 可以在6个小组中淘汰一个不合格的小组, 使同学有危机感, 成员分入其他小组继续完成相应工作, 也可以作为评标小组, 从事新的工作, 视具体惊恐而定。

3. 在各组编制投标文件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指导,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

观察学生学习投入状态, 参与度情况,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等情况。完成后, 装订标书, 尽量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这个阶段要做好费用预算, 并实施控制。

4. 评标过程。

评标小组 (可以由各组选拔, 或淘汰的小组成员组成) , 制定评标方法,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竞争性谈判, 阐述本单位的优势。评标委员会 (可由每小组抽调, 3-5人单数组成) 采用学过的评标方法 (综合评分法) 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中标单位。注意的是:每组抽调出来的评标委员会成员要秉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来进行评标, 避免私心, 可运行监督机制来监督指导。

5. 签订合同。教师指导进行。

四、评价总结

1. 学生自行项目验收。

个小组总结整个项目实施过程, 说明整体方案的设计思路, 总结经验、教训、进行成果 (标书) 展示, 并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之间可以讨论, 评价他组的成果, 取其精华。

每人完成项目总结一份, 谈收获及存在的不足。

2. 教师总结:

教师根据项目实施过程中每名学生的表现, 总结本次教学过程的总体情况, 肯定成绩, 鼓励学生, 增加自信心, 同时也要指出不足, 戒骄戒躁。

按以往的教学方法, 都是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被动的接受相关知识, 课堂反应沉闷, 学生不感兴趣, 教师上课也没有讲课的激情。通过项目教学方法, 其特点及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是, 根据我们建筑专业的学科特点, 项目教学也不是万能的, 有它的局限性。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从“做”当中去“认知”、“累积”、“再认知”的教学方法, 应是针对实践性强的学科, 而对理论性强的学科并非有好的适用性, 所以我们要从行动导向教学法适用普遍性的错误认识中走出来。

其次, 在职业教育中, 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仍以传统评价体系为准则, 也即注重成绩而非真正的能力培养成效, 这无疑阻碍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推广。所以我们要及时构建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体制, 这样才能促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推广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 篇5

常心灵

[摘要]:职业中学的学生素质低,基础差,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很困难,尤其是电子专业教学难度更大。那么如何搞好专业课的教学呢?本人在教学中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从激发兴趣入手,积极进行教学探索,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激发兴趣

行动导向教学

专业课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专业课教学对实现此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素质。

一、以“行动导向”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上好绪言课,以“行动导向”教学法激起兴趣。

《电子线路》绪言课让学生连接几个趣味电路,例如:音乐门铃,抢答器电路,声光控报警器等。教学中引领学生自己连接电路,当电源接通后,相应的现象产生,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学生会感到很有趣,很好奇,兴趣也就来了。

(2)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以保持兴趣。

把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修理家用电器,学生看到自己维修好的家用电器正常运行,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兴趣就更浓了。

(3)以小制作、竞赛激活兴趣。

学生好胜心强,渴望成功,利用这一特点,组织小组之间,班级之间的制作竞赛。通过行动,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获得成功,身心愉悦,何愁兴趣不高呢?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

1、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实施

①课前准备:教师于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多媒体课件的准备,教学任务书的准备,学生组内分工的设计,教学设备的准备,学生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元器件、仪器仪表的准备等。

②下达任务:教师以简洁的语言陈述课堂任务,并下发任务书,任务书包括:主题、时间、注意事项等。

③完成任务:这个阶段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体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思路、方法后,按学生的具体学情,化分学习小组,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作“任务”,形成“作品”。

④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找出规律特点,并对学生作品作出积极的评价。

教学案例:探究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课前,我把电子班30名学生分成了6组,每一组自己选出组长,每组按“任务书”要求一,先阅读研究二极管伏安特性的电路图,然后,各组分别讨论实验电路及完成实验所需的设备、仪表,元件等。再让各组代表上台展示讨论结果,形成共识。

再按“任务书”要求二,各组分别拼接电路,按步骤完成任务,纪录数据,处理数据,作出特性曲线图;展示各组作品,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根据作品组织学生讨论二极管的特性,再由学生得出结论;二极管的特性就是„„

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角。整个课堂活动中,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高,情绪高涨;组员紧密团结,积极思考,思维活跃。这堂课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促进了主动思维,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生自然地掌握了知识。

三、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解

1、“行动导向” 教学法的优点

①“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即学即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②“任务”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讨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利建构起知识结构。

③因材施教,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④能将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

⑤课堂教学结束时所有学生都可见和可感受到的结果。学生认识到的确学习到了重要的知识。

2、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①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大任务分解成小任务。

②教师要分层次地给学生下达任务。教师下达的任务应难度适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不同层次的任务,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总之,“行动导向”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代表一种教学的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教学各要素的重新组合,师生合作,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主学习,学习的结果是获得一种新的行动方式。

本人对这种教学还在探索之中,一点拙见,仅供参考。参考文献:

1、张志忠

关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笔记

2、郑金洲

《案例教学指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叶 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教育科学出版社

4、坎贝尔等著,王成全译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 篇6

【关键词】创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

《世界高等教育宣言》指出:“开发创业的能力和精神,必须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以便促进毕业生就业,使他们不再是求职者,而应成为就业机会的创造者。”大学生的创业,则意味着就业岗位的增加,高素质人才的创业对现代化建设更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因此,中国的高等教育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意识与创业技能的培养作为自己教育的基本目标。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系统工程,需要从政府到学校、从理论到实践、从内容到方法的全方位改革。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高校的人才培养也应由过去的技能型转向知识型。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接受者,是社会中素质最高的一个群体,最具有掌握知识和开创事业的先决条件。

自1997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开展至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一系列的有关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各地高校虽然也纷纷开展各类创业教育、创业活动、提供创业支持,但从麦可思出具的《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2010年度报告》中有关数据,全国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6%,江苏省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1%,可见, 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还未形成促进就业的主流趋势。报告同时显示,创业意识的培养是提升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效途径,从大学生创业现状也反映出,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同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仍存在一定差距。

1.创业教育覆盖面不够广

创业教育是以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为核心的一种素质教育形式。在多数高校中,创业教育往往通过就业指导课程来实施,只是就业指导中的某一个章节,缺乏专门的教材体系。各省、市、学院层面每年会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大赛,虽然在学生中广受欢迎,但覆盖面不够广,且赛后学生又回到了课堂上进行专业的课程学习,学生创业的想法会渐渐消失,因为创业教育还未能与学校的学科专业教育有效地结合,致使创业教育的开展未能获得持续的教育动力。

2.创业教育缺少必要的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有利于学生开展创业活动,了解创业所面临的真实的市场、真实的环境和真实的人群,帮助学生从职业角度学会整合各類资源,提高经营、管理的各项能力。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不足,以我院为例,目前只能为少部分学生提供每月一次的跳蚤市场,供学生练摊练胆用,大多数时候创业活动多为虚拟的场所,学生在仿真空间进行创业,难以真正感受到市场的风险。

3.大学生缺乏创业所必备的条件

我们培养的学生都已习惯于应试教育,重书本,缺实践,有理论,少磨炼。虽然现在大学早已不包分配,但长期以来计划经济形成的传统思维使不少大学生仍等待着被动就业,极少主动创业;加之,我国对大学的创业教育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不少大学生毕业后纵然有因生存问题有心创业,往往缺乏创业的勇气和能力。我们的大学教育急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对于创业者必须具备素质、能力及精神,是在校生是很欠缺的。麦可思出具的《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2010年度报告》中有关数据说明,江苏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面对的三座大山为“管理、资金和营销”,这些都是在校大学生在短期内无法通过学习书本知道来获取的。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解析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使学生获得职业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德国,近年在我国职业院校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其具体教学方法主要有头脑风暴法、思维图法、卡片展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引导法等。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如何应用于创业实训课程教学

本着提高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目的,课程以《全球模拟公司创业实训》项目为例,总结出在实施中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课程实施中全部教学项目建立在模拟公司基础上,以模拟公司为蓝本进行实训活动;在开课之初,组织学生演讲竞聘总经理,并由总经理招聘小组成员,各小组在初步分析市场基础上,组建自己的模拟公司,寻找母版公司,了解母版公司的经营业务和营销模式等,并根据自己的公司的主营业务设计公司基本业务,要求公司业务紧贴当地市场实际情况,并对小组成员按照公司特点进行基本分工,以便于今后开展工作。根据实训课程需要安排了大量的课外实践活动,设计了课内实训与课外实践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课外实践是利用课余时间不占课程计划学时,每组学生完成几项市场调研工作,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其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课程实施中以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为中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2.明确训练目标。创业实训课程的实施理念就是“Learning by doing”,一切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在实践中学习。训练设计首先要明确训练的目标,就是想通过这次训练培养学生什么能力。老师明确后还要让学生也明确。可以通过询问学生来达到共识的目的。比如,可以这样问学生:“我们这次训练的主题是制定部门和岗位职责,大家认为我们可以从这次训练中学到什么?你们想从中学到什么?”这个主题的训练目标至少可以设定为:训练“总经理”布置任务的能力;训练“员工”理解工作的能力。当学生明确自己可以学到什么后,他们的学习会更积极和投入。

3.加强实施过程指导。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一个组织者、协调人的角色,并为学生及时提供咨询、帮助, 并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偏,加强引导,同时做到理论及时跟进,以保证“做中学”的效果。为保证实施效果,教师在课程实施前要根据工作 任务要求,设计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相关工作单,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4.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在实训环节中,将行动导向教学理念贯穿始终,综合运用了市场调查、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旋转木马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还要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选择成立自己的公司时要有实际的市场调研报告,并经小组讨论后方可成立,要进行市场调研以便公司开展营销活动。要求以学生“做”为主,教师只需要在学生“做”的过程中,讲授清楚调研的步骤、基本方法以及调研方案、调查报告等的撰写格式要求即可。

5.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根据过程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个人与团队考核相结合整体考核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精神。想要获得成功必须得到别人的支持和配合,而想要得到其他人的支持合作,则必须有领导能力。领导能力不会与生俱来,它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团队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信念,是一个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精神灵魂。一个团队,不仅要有优秀的人才,更需要有统筹有方的组织者、领导者。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一个激励士气的团队精神,在整个公司模拟运营的过程中,始终把团队的合作放在首位,各部门有分工更要协作,关键时候公司最高领导者可以决策。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徐涵.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4.

[3]李永萍.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2011,3.

[4]蔡晓云.行动导向教学法与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 篇7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指的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 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任务书, 将大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小任务, 分层次、有步骤地下达给学生, 引导学生按正确思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完成任务, 并对学生任务做出积极评价。开展行动导向教学, 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变枯燥为乐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他们学会即学即用, 提高应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在中职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一) 下达任务, 激发学习兴趣

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到中职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注意将教学内容与应用实际相互结合, 为学生下达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学习任务, 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学以致用的成就感, 树立学习信心。

以电子专业课教学为例,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 有老师反映:电子线路知识较为抽象, 很多学生觉得枯燥、没意思, 不配合教学活动。针对这一教学现状, 教师可以下达连接趣味线路的任务, 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学生可以尝试完成抢答器电路连接、音乐门铃设计、声光控警报器设计等任务, 分小组以竞赛形式进行, 比一比, 看哪一组完成的任务最多、任务质量最高。

下达任务是行动导向教学的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科学合理的任务设置对于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有重要意义。在下达任务指令的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考虑中职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差异这一问题, 设置太难的任务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设置太简单的任务, 课堂教学就失去了意义, 无益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应当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大任务分解为小任务, 使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展开探究活动, 保持学习热情, 顺利完成任务。

(二) 小组讨论, 引导主题方向

下达任务是行动导向教学的第一步, 在下达任务之后,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开展与本次学习有关的小组讨论, 在激辩和协作中升华学习质量, 推动任务完成。以行动导向教学为基本理念构建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统治者, 而是化身为咨询者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方向, 以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实现学习目标。

以中职的音乐课堂为例, 当教师为学生布置“为化妆品广告配乐”这一任务之后, 学生要结合成4~6人小组, 针对中外同时期的化妆品广告视频进行搜集与整理, 了解不同音乐在化妆品广告中的作用和效果。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他们所选择的化妆品广告视频的具体内容, 就选用何种风格的背景音乐展开讨论, 在头脑风暴中加深对广告音乐的认识。每位组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组内可以有不同的意见, 成员相互交流自己对配乐的想法, 并提供具体的理论支撑, 说出自己选用该背景音乐的理由, 为方案的可实施性提供依据, 最终确定曲目。

小组讨论是行动导向教学的核心阶段, 教师对这一环节教学过程的把控强弱直接关系本次课教学的最终成败。中职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学习, 已积累一定的学习经验, 具备一定的协作讨论能力。但同时, 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在于:大部分中职学生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纪律意识较为薄弱, 因此对讨论纪律、讨论主题和方向的把控要作为本阶段教师重点关注的话题。教师应当在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 让小组长适时汇报讨论进度、帮助维持组内秩序, 确保讨论活动朝着高效和谐的方向开展。

(三) 作品展示, 激励评价为主

学生讨论完成之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 组织学生在班级里面进行组内评比、组间评比, 强化竞争意识, 优化行动导向教学环节。评比可结合教师意见和学生意见, 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以增强学生任务完成自豪感、获得学习成就感为主要目标。

中职教育旨在培养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生产行业一线操作管理人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促进教学品质的提升。当前的中职课堂在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过程中面临着实施经验不足的问题, 如何有效克服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可能涌现出来的一些问题, 促使行动导向教学与中职课堂完美融合仍旧需要众位教师持续探讨。

摘要:行动导向教学是当前教研改革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越来越多的课堂借助于这种教学模式重新焕发生机。中职学校应紧跟教学改革潮流, 引入行动导向教学为课堂锦上添花, 激发学生兴趣, 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职课堂,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 篇8

行动导向又为实践导向或行为导向, 行动导向法是指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针对许多职业不断提高的复杂度和抽象性, 学生可以通过激活和独立掌握专业和跨专业知识, 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即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其实质就是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的一种结构范式。是80年代以来, 世界职业教学论中出现的一个完整的职业教学模式。德国是世界上的工业大国, 也是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 德国职业教育界于80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讨论, 通过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目前已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而是由一系列教学方法及技术组成。其内容包括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 根据不同的职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在人为营造的环境或情境中学习某种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而技术类职业通常是在模拟工厂中进行, 如现在的一些职业学院都有该校的校办工厂。在这种模拟工厂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训练的场所, 还提前让学生体验到了该职业的生产过程。模拟教学法就可以在数控技术专业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对于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 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 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 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 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 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 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二、数控技术专业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

数控技术是数字程序控制数控机械实现自动工作的技术。数控技术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机械、电子、液压、气动、自动控制、现代测量技术为一体的新兴的应用型技术, 它是实现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基础、是运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技术的一个典型范例。数控技术的应用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是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它广泛用于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领域, 较好地解决多品种、小批量和复杂零件加工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问题。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 数控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以及各类机电一体化设备上。同时,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对数控装置和数控机械要求在理论和应用方面有迅速的发展和提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全国各机电行业发展迅速, 而对于在加工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数控技术专业更是得到大量的应用, 同时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对于数控技术人才要求不只局限于操作层面, 而是需要知识能力都能兼备, 需要有学习精神能钻研的人才。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与数控技术的有机结合

一些职业院校的数控技术专业教学, 大多都采用先理论讲解后操作练习。老师讲一点学生学一点, 老师不讲学生就及少有求知欲。而对于即将讲的内容毫无概念可言, 也不知道本节课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作为技工院校必须以能力为本位, 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 学生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 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 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 而行动导向教学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围绕工作任务, 进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一项教学任务。因此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可以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有机结合并通过这一过程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

行动导向教学法结合数控专业可以采取取一个课题、一个技能目标、多个知识目标进行教学。对于本课题的教学形式可以采取先为学生展示本节课要达到的技能目标, 在每次上课前, 教师演示项目的完成过程, 以动感的实体造型或刀具的加工演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带动学生学习与本节技能目标相关的知识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目标就是学生在为求达到技能目标主动产生的求知欲驱使下, 通过自己努力主动获得理论知识, 从而达到知识目标。

案例: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数控车床编程与加工”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 首先分析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将整个课程划分为若干个具有递进性和连贯性的“项目”。每个项目都是一个具体的加工零件, 都含有一些编程和加工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以项目带动教学, 由浅入深地把知识和技能渗透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项目, 是为学习编程中的一种编程技巧———“子程序”而设定。在此项目之前,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编程方法。本项目训练的侧重点是编制“子程序”, 并利用所编程序加工出合格零件。项目教学按照项目确定、项目分析、制订计划、项目实施以及项目评价的过程进行。

1. 项目确定。

利用已知毛坯加工图示零件。杯体毛坯直径85mm, 长度150mm。杯盖毛坯直径85mm, 长度为60mm的45#钢件刀具。

2. 零件分析。

老师先将该零件加工出来, 并有学生进行测量检验, 再提出问题, 老师并针对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最后师生共同分析该零件的结构特点、加工要求和完成加工任务可能的工作过程。教师提出优化程序的设想, 引导学生在机床说明书和其他参考书中查找有关“子程序”的资料, 进而确定采用“子程序”完成该零件加工任务。

3. 分组进行零件工艺编制。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零件加工的途径和方法, 确定零件加工的工作流程;分组讨论零件的加工工艺;师生共同讨论子程序的编写方法;学生独立编写含有子程序的零件加工程序, 并用仿真软件校验程序;共同交流子程序的编写特点, 改进程序并在数控车床上独立完成零件的加工;师生共同检验零件的加工质量。

4. 零件加工工艺的实施。

按照以上进行的分析交流,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阶段的任务, 并提供零件加工的明确步骤, 包括加工路线、加工参数、程序单、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出零件以及产品质量检验结果。

5. 零件加工后的检验评价。

教师与学生共同对加工零件进行检验评价, 并共同探讨在加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师生共同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案, 最终优化加工工艺。

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反思

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根据不同的接受能力、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积极参与。

其次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 改变教学观念, 调整教学风格, 要根据预定的教学目标, 设计学习环境与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基础与内容安排学习内容。采取多方法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仅是高学历, 还要高技能。而对于职业院校必须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积累的同时进行能力训练。行动导向教学正好是为满足社会各界对人才要求而进行的改革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 篇9

一、高职数学教学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与适用性

高职数学课堂普遍有一种现象“说者津津, 听者昏昏”。高职学生学习的情绪化较强, 对感兴趣的学习积极性高, 对枯燥内容的学习积极性较低;数学基础薄弱, 没有什么学习方法, 对理解起来有困难的知识, 往往认为自己学不会, 容易放弃努力;由于中学阶段学习成绩不佳, 不太受到老师的重视与鼓励, 普遍自信心不足;习惯听从老师安排, 学习主动性欠缺;大多高职学生学习动机是为今后找一份好工作, 获得高薪酬, 所以他们常常问“学数学对我今后找工作有什么关系?数学这么难学, 学了有什么用处?”如果没有看到数学学习对未来就业有直接的作用, 学生对数学课就抱着混过的态度, 这些因素导致数学教学陷入老师是为教而教、劳而无功, 学生为考试而学、学而无用的状况。虽然以上所说的困境是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但想学习、勤努力的学生还是大有人在, 老师如何合理有效的引导帮助, 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和收获成功的良好心理体验, 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热情和能力成为老师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行动导向教学法正是非常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基本理念是以能力为本位, 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 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 积极主动地学习, 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 教师负责设计课题、提供信息资料和学习材料, 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 以学生为中心, 在老师的组织引导和同学相互探讨下,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并自行反馈和评价。置身于每一项任务中, 学生必然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 只是学习的环境方式与从小到大的所经历熟悉的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符合高职学生的求新、求趣、求变心理。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为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 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 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 学生在获得真知的同时, 必然引起思维和行动方式、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情感、自我认知能力和自信心、团队合作等素质的提高。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应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尝试

行动导向教学法不是指一种具体的教学法, 而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为教学理念的多种教学法, 包括:项目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为适应计算机类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与方法训练需求的差异和各专业分配给数学课程学时的不同, 本课程在教学中进行了学习内容模块划分———理论基础模块、数学实验模块、数学综合应用模块。根据教学内容, 分别选取其中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

数学实验模块我们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此模块内容基于MAT-LAB软件, 结合理论基础模块的数学知识, 设计了MATLAB基本操作、数组运算、作图、矩阵运算、符号运算、数值运算、数据拟合、概率统计分析、编程初步等子模块。首先熟悉掌握MATLAB系统函数的格式化编程, 解决理论基础模块中的相关运算。然后对学过的《算法基础》理论中的例子用MATLAB编程实现。教师课前编写好学生完成的实验任务报告, 任务在课内完成。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去理解教材和资料, 与同学讨论, 向老师提问来寻求解决。数学实验使学生多一种对数学理论体验式学习途径, 人人都能参与, 人人都能动手, 他们有很直接的成就感, 减轻了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 提升了学习兴趣。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训练了逻辑思维, 简化运算, 通过算法编程, 自然而然体会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 体会数学的应用。

(二)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 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数学综合应用模块采用了案例教学法, 学习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和运用数学模型, 我们选择了六个数学模型:初等函数模型、随机概率模型、古典密码模型、金融数学模型、网络优化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建模问题是教学案例, 学生以建模论文的形式完成。这个模块是在学习了基础数学理论和具备MATLAB操作能力基础上的综合应用能力训练, 使学生在解数学应用题经验上, 对用数学工具、数学方法、数学思维描述与解决实际问题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 不仅加深了阅读能力训练, 而且增加了写作能力培养。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是:模型的准备 (问题分析) →模型假设→模型建立→模型求解→模型的分析与检验。所以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是:待解决的问题→分析简化问题→建立模型→求解模型→结果检验→推广。老师设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设计论文模版, 提供相应的阅读参考材料和论文资料, 允许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老师在提出建模问题后, 需要适当讲授关于数学模型的推导, 用相关的简单问题进行建模练习引导, 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其余步骤。案例教学要保证学生通过阅读思考与讨论能够动手处理, 选取案例时要控制好难易度、问题的启发性和数学知识的延伸性, 不要包含综合性问题, 篇幅不能太长。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 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 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 真正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

(三) 项目导向教学法

为使具有良好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得到针对性的训练, 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潜力与能力的平台, 《应用数学》课程教学搭建了课堂普及性教学→建模选修提高性教学→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集训三级渐次提高的教学链。每年在暑假期间对选拔出来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 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集训。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是真实体验完成一个科研项目的过程, 学生经历行动导向教学法模式中“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行为步骤。每个队自行选择项目, 内部讨论, 工作分工, 确定完成进度, 然后反复地思考探讨查阅资料, 想法有冲突时争论, 撞击出好的思路, 全神贯注投入建立数学模型, 编程求解, 检验评价模型, 论文成果展示。困难、压力、坚持、一点点进展的快乐贯穿他们整个比赛过程。教练组老师的工作是收集建模竞赛的相关信息, 探讨赛题的方向趋势, 确定培训的重点专题,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明确老师分工职责, 组织学生模拟正式比赛, 以学生完成为主, 重在师生共同点评论文成果, 激发学生反思提高。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指导下《应用数学》课程教学成效

教学实践的结果表明, 学生普遍比较喜欢MATLAB上机学习的形式和体验, 新鲜有趣, 在老师布置的任务驱动下能精力专注, 通过阅读实验指导, 向老师提问和相互交流, 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任务, 特别是理论课有些吃力的学生, 发现自己也能读懂教材, 可以动手操作, 学生“尝试应用数学”的愿望得到最基本满足。数学实验模块的教学效果从学生愿意学习, 主动完成任务, 不拷贝复制应付的态度上得到体现。

数学模型就是一种“有用的数学”。将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应通过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在生产、管理和生活的实际中。把一个建模任务以数学论文的形式完成, 学生首先感到很困难, 但坚持下去, 通过查阅资料, 小组合作完成的过程带给学生与以往很不一样的体验, 所谓“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改变了学生对数学只是做做计算题, 在书本上学学, 用来考试, 数学无用的狭隘认识。不一定做的很完美, 但完成论文所经历的就像学生在企业实习一个月的收获, 感觉比在学校学习一年学到更多。学生反馈“案例教学法训练了思维, 能自由地思考, 锻炼了计算机应用能力、检索文献的能力, 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增强了学习自信心, 写论文对自己是很好的经历, 相信对于今后的学习有一定影响”。

参加了数学建模的学生, 在学校能很快被专业老师选中进入项目组和竞赛队, 成为其中的骨干。企业招聘中对有参加数学建模经历的求职者优先考虑, 学生在建模竞赛活动所培养和形成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被认识和肯定。在项目教学法训练下, 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钻研能力的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从2009年开始参加的每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我们均取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的佳绩, 尤其是2010年, 五个参赛队中两个获得全国一等奖并获“高教社”杯, 已有三篇学生数学竞赛论文在《工程数学学报》上发表。

四、结束语

项目班、订单班教学组织形式是新一轮高职教育改革的导向, 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更新教师教学观念, 激发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切实有效途径。数学课程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不仅能提高课程本身教学实效, 而且为专业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打下良好基础。

摘要:本文从高职数学教学困境出发, 提出行动导向教学法对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适应性, 阐述针对本课程的不同模块分别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实现途径及教学成效。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颜筱红.行动导向教学法指导下的高职数学建模教学[J].科技信息, 2010年第1期, 563-564.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法中的“听讲”导向教学法而言的。传统“听讲”导向教学中, 老师在上面讲, 学生在下面听, 习惯又被称作“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法。在传统语文教学中, 老师像是一个演员, 学生像是一个个听众、观众, 老师在上面自编自演一部部或精彩或枯燥的连续剧, 每节课从头至尾“累”此不疲, 不管“剧目”好不好看, 学生都要硬着头皮坐在椅子上一直听下去, “剧目”好看, 哈哈一笑、照搬照抄;“剧目”不好看, 饱受煎熬、偷偷睡觉。行动导向教学法把“剧目”交给学生来表演, 每个学生都是每节“剧目”的演员, 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亲身实践中体验快乐、在错误失败中感悟成长。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在做中学, 在错误中成长。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不完全排斥传统教学法,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说内容仍然是行动导向教学过程的一部分, 但是讲说的内容、方式和时长上却有了很大变化, 教师更多地是指导、提问和评价, 其他的由学生去完成。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 . 行动导向教学观念和能力的形成是曲折而渐进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传统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已有几千年历史, 行为的反复形成习惯, 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反复接受着传统教学法的教育和培训, 传统教学观念在大部分教师头脑里已经根深蒂固, 传统教学能力对大部分教师而言已经是烂熟于心、驾轻就熟。每节课里, 教师从头至尾讲的很累, 但却不觉得难, 因为、熟悉了、习惯了。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念和功效也能理解和认识, 但是操作起来觉得有难度, 就是因为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的新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大部分教师那里还是新生事物, 因此, 行动导向教学观念和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形成必然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主要包括角色扮演、头脑风暴、分组讨论、分组辩论、抢答、双向提问。

角色扮演是教师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 以“话剧”的方式演绎文章故事, 教师不去指令学生扮演何种角色, 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做出选择, 选择一旦确定下来, 在演绎过程中就不能随意做出改变, 学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角色扮演的学生要在角色演绎和互动中感受角色演绎的成败、体会角色所承载的内涵, 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教师引导观看演绎的学生认真观察角色扮演学生的演绎, 思考演绎的优劣, 最后, 由教师引导演绎学生和观看学生一起表达演绎过程、分析优点和不足, 总结文章故事的主题和内容。以莫泊桑《项链》为例, 请学生分别扮演玛蒂尔德--小说主人公; 罗瓦赛尔—玛蒂尔德丈夫; 福雷斯蒂埃太太--玛蒂尔德的朋友。请包括角色扮演者在内的全体学生预先阅读《项链》全文, 初步理解文章的社会背景、故事情节、人物特征, 然后用一课时的时间, 请角色扮演者以玛蒂尔德借项链、丢项链、陪项链故事情节展开演绎, 请全体学生参与到故事情节的演绎中来, 扮演舞会中的人物, 演绎舞会中的情节, 舞会结束后, 请一位学生扮演车夫, 和玛蒂尔德夫妇一同演绎丢项链的情节, 请一位学生扮演玛蒂尔德家的女仆, 一同演绎玛蒂尔德辞退女仆, 卖掉所有贵重家当、亲自做家务攒钱陪项链的情节。教师是这场“话剧”的指导者, 结合故事情节, 使全体学生都能有角色“扮演”, 指导学生认真感受故事情节脉络, 认真体会人物特征, 学生通过整场“话剧”的演绎和体验, 从“借项链、丢项链、陪项链”的过程中, 能够深刻体会到故事的“酸甜苦辣”。故事演绎后, 教师请全体角色扮演的学生说出他们的体会和感受, 这里没有标准“答案”, 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理解的角度去分析感受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教师不要参与主观评判或分析是非好坏, 教师只是“话剧”的主持人。学生是“话剧”的表演者, 是课堂的主体。

当一群人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产生新观点的时候, 这种情境就叫做头脑风暴。

没有拘束的规则, 学生就能够更自由思考, 进入思想的新区域, 从而产生很多的观点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语文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该结合文章内容指导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教学。以《探索月球奥秘》为例, 教师指导学生分成小组, 每个小组选出组长或者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做组长主持头脑风暴活动。教师给出文章题目, 先在不阅读文章内容的条件下, 就月球里的奥秘进行头脑风暴, 每个学生都能根据经验和想象进行自由发言, 不受任何约束。组长既是小组的主持人, 也是头脑风暴的发言人, 组长不对小组成员的发言做评判, 只负责主持和记录。然后再组织学生在阅读文章内容的情况下进行头脑风暴, 结合文章内容里的月球奥秘学说和学生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再进行头脑风暴, 允许学生对文章内的学说提出质疑和评判, 学生也可以推翻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重新构建对月球奥秘的理解和认识。头脑风暴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批判精神, 这些思维和能力正是中国学生所缺少的, 也是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缺失。

辩论也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语文教学应用实践中的重要内容, 辩论作为语言文字的一种实用样式, 有它的永久魅力。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辩论主题、分成正方反方, 正方反方互相转换, 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分析问题, 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考内容、思考方式, 从而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辩论中, 学生必须多方面调动知识积累, 深层次地挖掘辩论主题的内涵, 不断地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探讨。在辩论中, 学生已经不仅是锻炼运用语言文字能力, 更主要的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把哲学、政治、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 并准确表述、论证自己的观点。需要指出的是, 自由辩论环节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因此, 我们可以说, 辩论赛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一次综合的检验, 还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抢答和双向提问在行动导向教学法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教师鼓励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抢答问题、提出问题, 这种互动不受时间、方式、内容的限制。学生需要在教师提出的任何问题上抢答, 也可以就所有问题提出疑问, 教师鼓励学生的这种做法, 教师不需要对学生的所有问题都做出“标准解答”, 但必须指导学生去积极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

3.语文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一方面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指导思想和理念上基本上都能够有比较充分的认识, 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却经常把握的不好, 不自觉地就开始“讲述”、“评判”、把自己作为“表演的主角”, 这是教师在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习惯和“能力”, 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在实际教学中得到转变, 需要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需要教师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实际上, 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是很高的, 表面上看, 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 说得少、做得少, 很多内容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和体会。但教师作为一个导演和主持人, 需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特别是临场应变协调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教师要讲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预设的, 是事先准备好并“烂熟于心”的, 在课堂上, 教师只需要复述一遍就可以了, 学生只需要在下面听、背下来就可以了, 这也是我们常讲的“灌输教育”、“应试教育”的特点。而行动导向教学法, 教师除了预先有个大致的“活动方案”外, 比如课题、步骤、场景、道具等, 其它方面是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去完成, 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 一定会临时出现很多的不确定问题需要教师去指导, 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能力。

另一方面, 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喊了很多年, 传统的应试教育这只大船也在慢慢地掉头, 但还需要一段漫长甚至曲折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育体制、考试制度的实际需要, 还要兼顾传统“听讲”导向教学法, 在教学实践中, 语文学科本身需要大量的背诵、阅读和记忆, 对于需要统一的严谨的知识点内容, 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去统一, 在实践中, 教师根据需要把传统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结合起来应用可能是更合适的。

参考文献

[1]陈俊菁.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职业.2012 (30) .

[2]宣胜.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 (下) .2012 (09) .

[3]李晓文.行动导向型教学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

[4]冯二刚.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实践[J].新课程学习 (上) .2012.

[5]赵芬.“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9.

[6]张文才.技校在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上一篇:马克思合作经济思想下一篇:组合梁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