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发展创新策略

2024-06-08

企业文化发展创新策略(精选十篇)

企业文化发展创新策略 篇1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既有同行业的竞争压力, 也有企业发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固守不变的营销策略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和企业的发展, 会导致企业在竞争中自生自灭的结果。所以, 企业要生存和发展, 必须制定并实施适时有效的营销策略。营销策略的创新体现在营销观念的创新、服务内容的创新、营销手段和形式的创新。随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创新的营销策略应该是与时俱进的, 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应的。同时, 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客观上也要求并催生营销策略的创新。本文作者一直在北京居然之家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居然之家) 从事企业策划宣传和市场管理工作, 多次参与市场营销策划的制定和实施, 见证了居然之家的发展历程。

居然之家是1999年3月成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从一家经营家具和建材产品的市场, 已经成为拥有遍布全国69家连锁店, 营业面积300万平米, 年营业额近300亿元的行业龙头企业。连续多年获得“北京十大商业品牌”称号;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可以说, 营销策略的不断创新始终伴随着居然之家发展的各个阶段, 成为企业迅速发展的核心内容。

一、“商场化管理”实现了居然之家的经营定位

众所周知, 家居建材行业是与房地产关联最为密切的产业。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 为家居建材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行业内部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居然之家从企业创建初始就非常注重营销策略。最先在业内提出“家居建材市场实行商场化规范管理”的营销策略。将家装公司、摊位制市场、专卖店和五金建材超市有机融合, 形成了“一站式服务”的家具建材卖场, 并实现了“统一管理, 统一收银, 统一退换货”的商业管理模式。市场向商场化转移的过程, 也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改善了购物环境, 吸引国内外高端品牌纷至而来。实现了居然之家定位在中高端市场的经营目标。

二、“先行赔付”深入人心, 为企业赢得信誉

诚信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在中国的家居建材行业, 提起“先行赔付”, 必然就联想到居然之家, “先行赔付”已经成为居然之家的金字招牌。2000年开始, 居然之家率先在家居行业对消费者承诺了“先行赔付”。十多年来, 居然之家在市场营销策略中, 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服务理念。2001年在北京市消协的支持下, 居然之家设立了200万元“先行赔付”保证金, 只要消费者在居然之家购物受到损害, 北京市消协无需事先征得居然之家同意, 就可以直接赔钱给消费者。一旦保证金余额低于150万元, 居然之家必须在一周内补足到200万元。在出现的北京“福乐暖气漏水事件”、“东方一品装饰公司事件”和山东泰安“红木老板卷款逃匿”等突发事件后, 居然之家都很好的履行了“先行赔付”的承诺。既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也为企业赢得了诚信的好口碑。随后推出的“绿色环保”、“一个月内无理由退换货”、“同一品牌同一价”、送货“零延迟”服务等, 进一步完善了营销策略创新的内容, 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确立了居然之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三、明星代言, 提升企业的知名度

居然之家在北京成功开设多家分店后, 迅速向外阜扩张。以直营和特许加盟的形式, 在全国各地开连锁家居建材市场。为了提升居然之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企业加大了对品牌营销策略的创新和力度。从2005年开始, 聘请知名影视明星陈宝国作为居然之家的形象代言人。在电视、电台、报刊杂志、网络和各种公共媒体进行品牌宣传。“装房子, 买家具, 我只来居然之家”的广告语家喻户晓, 陈宝国和居然之家的形象广告宣传随处可见, 吸引着无数的消费者到居然之家选购家居建材产品。聘请明星做形象代言人和强有力的广告宣传手段, 是居然之家营销策略创新的一大亮点, 迅速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 品牌效应显著。

四、家具“以旧换新”, 营销策略倡导“绿色环保”

随着人们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上, 健康环保意识也在提升。许多顾客对房子再次装修, 想更换新家具又苦于旧家具不好处理。家具更新换代的需求已经进入释放期。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 去年居然之家率先对北京的消费者提供家具"以旧换新"服务, 并制定落实了相应的营销策略, 居然之家为此成立了“家具回收处理中心”。家具“以旧换新”的营销策略, 提倡的是绿色环保经营理念, 可谓“一举多得”。一是为消费者提供便利服务, 满足消费需求;二是扩大销售, 增加商户营业收入;三是提高市场了“人气”;四是为旧家具的回收再利用创造了很好的机会。

浅谈企业文化发展的创新策略1 篇2

浅谈企业文化发展的创新策略

姓 名: 李艳军 学 号:XXX 性 别:男

专 业: 工商企业管理 电子邮箱:3620365@qq.com 联系方式:*** 学习中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店分校)

2013年2月26日

浅谈企业文化发展的创新策略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战略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以企业文化为主题,从企业文化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出发,具体说明了企业文化是我国新世纪企业的必然选择,并详细分析了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最后,在阐述了企业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就如何有效利用企业文化来推动企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企业发展指点迷津,为企业的管理指引路线。

关键词:企业文化 策略

明显的落差。企业文化传统的资源配置机制与市场化要求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资源配置机制混乱、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与市场化要求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困扰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

1.2 管理定位、职能不清

一些企业以总代政,对企业文化市场微观主体经营活动干预过多的问题仍然比较普遍。管办不分、企事不分、大小不分、职能交叉、行政管理成本过高的问题依然突出。这不仅导致了市场微观主体的交易成本过高,而且依靠以行政资金为主要手段和行政推进为主要方式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企业文化主管部门配置资源的传统体制,从而导致了管办不分、资助覆盖面窄、监管缺失等一系列弊端。

1.3 市场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整

由于受传统体制束缚,我国企事业文化部门普遍对企业文化的重视和调研不够,市场开拓意识不强,营销能力普遍较低,尚未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营销模式,导致文化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即使是优质产品也难以形成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

1.6 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管理

专家曾经指出,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企业组织和事业性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渗透于企业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1.7 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管理中的作用

这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用文化来管理企业,如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儒家学说来管理企业。这些学说作为我国文化思想的代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观念,应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但需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找准其中具体的联系。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对家庭的归属、对权力的依赖,突出以人为本、知人善用等,将这些文化因素和传统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营造一个充满情感、和谐共存的文化氛围,就突出了中国特色。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充满了哲理与思辨,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实践时,需要将其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经营 的转变,部分资金转入企业文化发展,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宣传企业文化,发展多种渠道,鼓励有竞争力的企业文化走出去、引进来,参加各种活动,扩大影响力。2.1.2 加快企业文化部门的体制改革

进一步改革企业文化体制,对企业文化的运行方式、机制进行创新。不断修改完善企业文化的相关政策,加快企业文化发展步伐,坚持企业文化发展为主、企业引导为辅的模式。通过企事改制建立规范的公司制企业文化,确立企业文化主体地位,加快企业文化制度改革,实现企业主体多元化,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的监督管理,努力打造一种较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文化。

2.2 拓宽渠道,开拓市场

企业文化投入不足,融资渠道单一,是阻碍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障碍。如公益事业企业文化建设,它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是整个社会的事业,却存在“等、靠、要”,上面不拨款,我就不建设现象。应广开渠道,多方融资经费,努力做到企业文化企业办。在经营方面,过去多数企业都有“守株待兔”、“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观念,这种观念已经过时。现在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提高企业文化的影响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向消费者或其他企业推销自己,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在保持原有内涵和底蕴的同时增添新鲜感,做好市场调研,及时调整产品方

争,也就集中在创新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上。要大力发展企业文化,并使之保持一定的后劲,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文化专门人才。

通过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引进文化人才;完善用人机制,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加强培训,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等手段,充分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和人力资源管理,尽快培养具备文化产业的相关知识,掌握现代科技、懂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专业人才。同时,特别注重培养造就和引进创新人才、策划人才、外向型人才,为企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本,占领企业文化的人才高地

2.5 明确社会责任,提高服务质量

作为企业文化,其作用不单是作为一种文化宣传那么简单,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影响到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一般企业文化造成的企业污染,比环境污染的危害还要大。因此,企业文化在注重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的同时,也要肩负起推进整个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优秀文化内涵的责任。

2.6 企业文化可促进企业营销

知识经济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大小取决于其创新力的强弱。企业创新力包括多个方面,营销创新

13.总结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对内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形成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能使企业产生积极的作用,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更多的国外企业和国外产品进入了我国市场,国际化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要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适应国际化竞争形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同时,企业全球化的逐步形成,整个世界的企业文化正在向着相互融合的方向发展,因此,我国企业文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企业文化的发展对企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把握好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深化企业文化体制改革,提升企业文化内涵,创新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有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制定正确方针,填充强效动力。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管理战略》,华夏出版社,2005年10月.

浅论文化企业发展的创新策略 篇3

摘要 文化产业是未来最有潜力的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政府还是文化企业自身都存在许多不足。本文在分析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基础上,从创新的角度提出改革举措。

关键词 文化企业创新策略

文化产业作为中国未来最有潜力的产业,是党和政府若干年内要大力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在综合同力的竞争中居于更加突出的地位。在文化产业发展的热潮中,文化资源、文化消费、文化市场日趋国际化,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同力的竞争中愈加重要。尽管我们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但是,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面临很多挑战。我国文化企业与国外的文化企业相比,不仅规模小,而且竞争力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我国的文化产业势必要日益开放,这也给文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机和挑战。开发、整合、包装文化资源,形成、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刻不容缓。

一、文化企业存在的问题

1.体制改革滞后,资源配置机制混乱。文化单位的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配套政策不完善,改革难度大,导致民营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有文化经济的平稳增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落差。文化产业传统的资源配置机制与市场化要求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资源配置机制混乱、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与市场化要求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困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

2.政府定位、职能不清。一些地方以党代政,对文化市场微观主体经营活动干预过多的问题仍然比较普遍。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职能交叉、行政管理成本过高的问题依然突出。这不仅导致了市场微观主体的交易成本过高,而且依靠以行政资金为主要手段和行政推进为主要方式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政府文化主管部门配置资源的传统体制,导致了管办不分、资助覆盖面窄、监管缺失等一系列弊端。

3.市场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整。由于受传统体制束缚,我国文化企事业单位普遍对文化市场的重视和调研不够,市场开拓意识不强,营销能力普遍较低,尚未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营销模式,导致文化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即使是优质产品也难以形成产业链,产品附加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

4.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来源缺乏体制保障。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普遍存在,部分地区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还存在一定障碍,融资渠道不畅,资金来源缺乏体制保障,投资主体单一,各级政府财政紧张,加之金融市场发育不充分,筹资渠道单一,使得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

二、文化企业的改革策略

1.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1)政府职能的转变。推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促进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改进文化管理模式,创新文化管理手段。鼓励文化企业进行经营方式的转变,公有经济向私有、股份制方向发展,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投资集资引资,发展多种渠道,鼓励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参加各种活动,扩大影响力。

(2)加快文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进一步改革文化体制,对文化企业的运行方式、机制进行创新。不断修改完善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加快文化市场发展步伐,坚持文化企业发展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的模式。通过政企改制建立规范的公司制文化企业,确立市场主体地位;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努力打造一批较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文化企业。

2.拓宽渠道,开拓市场。文化产业投入不足,投资渠道单一,是阻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障碍。如公益文化事业它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是整个社会的事业,却存在“等、靠、要”,国家不拨款,我就不建设现象。应广开渠道,多方筹集经费,努力做到社会事业社会办。在经营方面,过去多数企业都有“守株待兔”“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观念,这种观念已经过时。现在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提高文化企业的影响力,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向消费者或其他企业推销自己,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在保持原有内涵和底蕴的同时增添新鲜感,做好市场调研,及时调整产品方向,以满足不同人的喜好与需求。

3.创造个性鲜明的产品,打造文化品牌。在进行产品的前期设计时,必须根据消费者的喜好进行选择定位、设计,要将自身的文化特色、最能吸引人的地方展现出来。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充分理解它们真谛的基础上,做好产品的定位,创造出新的具有吸引力的文化产品。

文化企业想要拥有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能有所收获,就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让大家去熟悉它、认可它。发展既具有我国特色又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站在文化企业的顶峰,与知名的文化企业多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积极主动地将新想法、新观念引进来。通过品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进而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打破行业、部门等所属界限,整合文化资源,培育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和企业集团。同时,创新是文化资源开发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创意化、特色化制胜,才能扩大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4.重视人才培养和管理。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使之保持一定的后劲,必须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同时,特别注重培养造就和引进创新人才、策划人才、外向型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本,占领文化产业的人才高地。

文化产业是高智力、高科技的產业,因此,文化产业的竞争,也就集中在创新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上。通过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引进文化人才;完善用人机制,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加强培训,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等手段,充分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和人力资源管理,尽快培养具备文化产业的相关知识,掌握现代科技、懂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专业人才。

5.明确社会责任,提高服务质量。作为文化企业,其产品不单是供人们使用那么简单,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低俗文化造成的精神污染,比环境污染的危害还要大。因此,文化企业在注重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的同时,也要肩负起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优秀文化的责任。

三、结束语

文化企业的营销创新策略之路 篇4

关键词:文化企业,品牌,市场,创新

当前, 我国的文化产业迅猛发展, 作为其中之一的企业文化产业也需要急速发展。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 具有自己的文化, 这就是发展企业文化产业的独特之处。要加快经济的发展, 作为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去发展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这就需要去做好文化企业。在我国也有一些中、小规模的文化产业企业, 但它们在管理体制、运营方式方面还存在着大大小小的不同程度上的问题, 并不能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所以, 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去发展文化企业, 如何寻找他们的发展之路。

1 改革文化体制,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规模的不断扩大, 我国的企业发展速度迅猛。我国的企业发展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 从中央对于企业管理权利的下放, 到建立比较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从公有制经济体制到公私共有的经济体制, 到股份制经济, 资本市场得到了逐步地建立和完善;政府管理制度的改变, 鼓励吸引外资, 实现了民营、合资、外资企业共存发展。我国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所遇到的坎坎坷坷, 历经的磨难之后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 可以作为文化企业自身发展学习的榜样, 学习他们的发展模式、经营方式, 甚至可以直接挪用他们的早已成功的成果, 得以快速发展。但文化企业又不同于其他企业,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将中央政府的管理方法进行改变, 分清企业的经营目的, 是以经营为主还是以公益为主, 事企分开, 针对不同的经营目的, 管理模式也应当不同。在坚持由中央政府负责公益性为主的文化事业的大方向下, 兼顾发展经营性文化企业, 让那些有条件能够转制或脱离的经营体, 能够在市场竞争中, 独立发展, 自主经营, 成为具有合法身份的独立法人企业实体, 从而在企业发展和独立经营的过程中, 发展企业文化, 实现自我经济价值。

(2) 文化企业和文化市场的政策法规要朝着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 不断地进行完善。在侧重宏观发展的同时, 还要注重自律, 使文化企业朝着有条不紊的、健健康康的方向发展, 创造一个稳定的文化市场经济秩序。

(3) 加强宏观管理固然重要, 但政府机关也要兼顾企业文化产业的发展, 适时的为它们制订发展计划, 为它们调整产品的结构指明方向, 支持它们进行调整, 鼓励文化企业进行经营方式的转变, 公有经济向私有、股份方向发展, 不断进行企业内部的调整、改革, 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投资集资引资的制度, 发展多种渠道;鼓励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走出去、引进来, 参加各种活动, 扩大国际影响力;为国外企业来华投资提供便利, 开辟通道;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 增加国内外文化企业交流的机会, 扩大影响力。

2 基于现代营销策略, 不断扩大市场

2.1 不断开创市场

开创市场除了要打造极具吸引力的品牌之外, 还要争取创建文化企业集团, 它将产品、资本、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 以知识为基础, 以资本来发展知识, 最终发展为产品。开拓外部市场更是如此。同时, 还要注重开展问卷调查, 利用多种手段和渠道, 得到当前市场的需求, 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方向, 改变企业营销的策略。

要善于应用现代营销手段, 才能不断的开拓市场。以前, 多数企业都有“守株待兔”、“好酒自然有人买”等销售观念, 这种观念已经过时。现在要摒除这种想法, 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 做好产品的广告, 提高本文化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二是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博览会等场合, 通过参加, 直接向消费者或其他企业推销自己的文化产品;三是要善于运用各种媒体广告手段, 懂得“美化包装”文化产品, 使其保持原有的内涵和底蕴, 同时又增添了不少新鲜感, 让人眼前一亮;四是要做好市场调研, 发现市场所需, 及时调整产品方向, 研发新的产品品种, 满足不同人的喜好与需求, 适合于各类人群。

2.2 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

在市场竞争中, 我们可以看出, 创意是决定文化产业成败的根本, 创意时它具有核心竞争力。有人曾经说过, 文化产业属于创意经济;更有趣的是在英国, 文化产业就被称为创意产业。在具有非常久远历史的古城, 到处都遍布着文化气息, 到处都是文化名人的故所, 但这些地方的文化产业并不一定活跃;而相反, 在一些并不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文化遗产的小地方, 因为产生了很好的创意, 推动了当地文化的发展, 反而发展的很快。比如说, 江苏近几年的文化产业就发展的非常迅速, 《非诚勿扰》节目红遍祖国大地, 国外的人都非常喜欢, 就是由创新意识来推动发展的。同时, 国外的许多国家注重建设创意产业园区, 比如, 在加拿大的卡尔顿, 就有一个科技园区, 信息与软件等产业以大学为桥梁连接起来, 充满了活力。而在英国的谢菲尔德, 有个面积不大的创意园区, 却包括了很多创意文化及建筑, 共有31所之多, 比如说, 博物馆、中介代理、类似“798”的艺术村等。它们相互影响, 组成了一条“创意链”。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教授曾经说过, 文化产业集智慧、文化、信息于一身, 是基于文化, 利用创意, 发展市场, 经过脑力劳动, 来创造财富的经济活动。

创意并非是无律可循的单一的复杂的脑力老师, 通过近几年的积累, 人们也发现了一些规律。现在比较常用的有:分析形态、列举属性、想象等。好的创意往往并不是一个人能够想出来的, 而是一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非常珍贵。所以, 文化企业一定要注重人才的培养, 使他们具有创新的意识, 建立创意的机制, 营造各种气氛, 使得更加容易地产生创新意识, 企业的创新如同泉眼一般, 创意源源不断。充分利用我国悠久的历史、悠久的文化, 将它们变为具有新意的、能够实行的文化产品, 达到持续开发文化资源的目的。

2.3 创造个性鲜明的产品

不能认为有了好的创意就成功了, 仅仅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企业还需要为创意的实现, 去设计方案, 这个过程就是将各类的文化结合在一块, 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把企业的长处优点都体现出来。需要从五个方面全面考虑文化产品的设计, 第一是利益需求;第二是为满足利益需求要具备的基本原料;第三是产品期望;第四是产品附加品;第五是最终产品。

基于这种想法, 在进行产品的前期设计时, 就应该对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注意。

(1) 必须根据消费者的喜好进行选择定位、设计。因为文化消费的形式多种多样, 消费者也因为自己的文化程度而去选择消费, 比如说, 意大利歌剧、四小天鹅芭蕾舞、莫扎特交响乐等, 都是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喜欢的;而像越剧、吕剧、山东梆子等地方戏曲、时下流行的歌曲、郭德纲相声等都是一些大众所喜欢的。同时, 还与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年龄结构有关。如打高尔夫球、都市保龄球、高级商务会所等都是有高水平收入的人所喜好的;打乒乓秀、羽毛球、下象棋、围棋、逛公园、街头广场篮球等都是收入水平不高的人所爱好的, 毕竟这些都不需要花费很多的钱, 就可以进行娱乐;打太极、写写毛笔字、钓钓鱼、抖空竹、听京剧等都是中老年人喜欢做的事情, 而网游、足球、排球、攀登等都是年轻一代喜欢做的;看动漫、游戏机、卡片机、各种各样的变形金刚玩具、小人书等都是小孩子热衷喜好的。所有的这些在进行产品设计时, 都必须考虑到, 考虑周全, 设计出的产品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如《马云正传》一书的出版就抓住了很多消费者的心, 与当下马云创业成功的背景紧密相连, 好多创业还未成功的消费者就会被深深的吸引, 而没有创业的消费者就想知道马云是如何创办阿里巴巴, 到淘宝, 又到支付宝的呢, 是如何创业成功, 给我们以多大的启示与思考。在包装印刷上, 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 而制定了阅读版本与精装版本, 以满足消费者平时看与收藏的目的, 在宣传上偏重于电视媒体及平时阅读的报纸杂志等, 以马云的创业历程为特色, 偏重于高校或创业人群为市场。类似这样的定位, 就非常成功, 就能非常圆满的去把产品设计出来, 并满足人们的需要。

(2) 要将自身的特色文化、最能吸引人的地方展现出来, 所以, 产品设计者要在能够吸引消费者、使消费者产生新鲜感的前提下去设计产品, 善于发现特色, 从而拓展销售之路。在文化的形成过程中, 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几乎找不到两种相同的文化, 比如说, 因为所处的地方不同, 文化会不同;因为出生的民族不同, 文化也会不同;当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 文化也会发展;文化也会因为英雄人物而发生变化。各种文化不能共存, 常常会产生矛盾, 只能够去独立的发展。地域差异性越大, 文化差异就会越明显。必须要让文化产品以独立的形式存在, 保持个性。当文化成为人们的精神消费品, 并与大众的审美观点存在很大的不同时, 消费群体也就开始慢慢接受这种文化产品。

(3)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 具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资源丰富, 有很多民间故事、各处都有历史古迹、价值连城的文物等, 在进行产品设计时, 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在充分理解它们的真谛的基础上, 做好产品的定位, 再加上优越的科学技术, 才能开创、制造出新的极具新引力的文化产品。

2.4 打好文化品牌这块牌

什么是品牌, 品牌就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 他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 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由于文化产品的特殊性, 所以更注重文化产品的品牌创造。文化企业想要拥有市场, 在激烈的竞争中能有所收获, 就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产品, 让大家去熟悉它、认可它。我国有很多企业文化资源, 由于它的特殊性和排他性, 有能力去打造自己的品牌, 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 推动企业的发展。但是, 也正是由于其具有特殊性:文化资源分散, 没有什么名气, 多数消费者都不知道等问题, 所以, 要认真分析、挑选风景风光、文化历史、少数民族风情、名胜古迹等, 真正的找到在国内外具有特殊性、吸引人卖点的东西, 去精心设计, 制定独具个性的主题, 搞出创新, 打造出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

3 注重培养人才, 走人才发展之路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所以, 对于文化企业来说, 也是这样, 要想获得快速发展, 就必须要去培养人才, 走人才发展之路。目前, 文化企业多是在人才资源比较缺乏经济比较落后的边远地区, 同时, 由于企业文化的特殊性, 所以需要特殊性的人才。因此, 人才发展迫在眉睫, 同时, 道路也很曲折。

3.1 营造好的气氛, 将人才保护好

当前, 企业文化方面的人才比较紧缺, 所以, 作为文化企业来说, 首要任务就是要发展现有的人才, 保护好他们。怎样才能够保护好这些人呢?他们中的一些人大部分都在全国各地, 如乡村、山间等, 喜欢隐居生活, 田园生活。第一步就是要积极地去寻找发现那些人才, 因为他们都具有文化技艺或掌握传承文化的知识, 要采取积极的措施, 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发掘, 去保护。同时, 对于企业已经存在的文化人才, 也要积极地去保护, 发挥他们的长处, 为这些人才提供好的环境, 好的条件, 先把他们的心留住, 才能更好地留住他们的人。

3.2 重视培养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人们逐渐向精神文化生活消费上转变, 所以对文化产品的种类要求也越来越多, 具有越来越高的文化产品的层次要求。同时, 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应用高科技手段, 这就需要文化企业的各种人才不断地去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地接触高科技事物。所以文化企业要举办人才培训班、素质提高班等来培训企业的人才, 发现新人。不仅仅要培训文化专门的人才, 还要培训经营管理人才, 毕竟一个成功的企业, 这两种人才都不能缺少。文化企业一方面可以利用已有的资源搞内部培训, 另一方面也可以与其他企业交流, 进行外部培训。只有这样, 经常学习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学习新的技术能力,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才能不断的提高文化企业的素质。

3.3 制定引进人才的相关制度、政策和措施

通过文化企业的培养和发现一些文化艺术领域的人才, 如著名导演、著名编剧、一线影星、歌星、作家等, 难度非常大, 几乎不可能, 除非遇到机遇。这些人有很大的影响力, 能够推动文化市场前进。目前, 要与这些人才合作, 主要通过高薪聘请来短期合作、交流、培训。文化企业要把重点放在人才能够为我服务, 而不是属于我这个企业。制定和完善措施及政策时, 要注重方法, 积极吸引那些拔尖、稀缺性的人才, 制定能够吸引人才、留下人才的政策或制度, 如给予重要职务、解决配偶的户口或工作问题等。

4 始终以创新为手段, 不断发展

4.1 创新思想

要摆脱束缚企业文化发展的教条式的思维, 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形式, 积极地加入到市场竞争中。文化企业要占据国际市场, 需要着重发展既具有我国特色又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站在文化企业的上游、顶峰, 与知名的文化企业多交流, 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 积极主动地将新想法、新观念引进来, 基于我国的民族特色, 开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

4.2 创新制度

进一步改革文化体制, 对文化企业的运营方式、机制进行创新。不断修改完善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 加快文化市场发展的步伐, 以坚持文化企业发展为主、政府引导为辅的模式, 百家争鸣, 制定优惠政策, 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鼓励引进外资, 促进国内的文化企业走出去, 提高竞争力。

4.3 创新产品 (服务)

企业要想具有活力, 就必须要坚持创新, 不断创造出新的产品。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企业文化资源得以积累, 但是, 它也是组成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所以, 创造的文化产品既能够反映出历史, 但不能生搬硬套历史, 通过创新, 来使产品能够将传统历史继承, 又具有新的内容、含义, 用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如现在一些旅游景点中的历史古迹, 通过现代的多媒体技术, 将当时的历史事迹实时展现给消费者, 极具吸引力。因此, 无论是在表现形式、内容还是表现手法上, 文化产品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有很好的前景。

5 结 论

由于当前各种因素的影响, 如资源紧缺、经济飞速发展等, 促使文化企业走上历史发展的舞台, 发展文化企业成为必然, 是当前的形势所趋。但是, 在当前国际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 如何能够取得胜利?这就需要文化企业要具有战略眼光。只有重视研究企业营销战略, 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得先机, 进而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兰培, 张劲松.企业文化产业发展初探[J].江汉论坛, 2010 (3) .

[2]金毅.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锁定[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9 (5) .

[3]花建.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结构和战略重点[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2) .

[4]刘玉堂, 黄南珊.湖北文化资源转化策论[J].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6) .

中小企业文化创新力提升策略研究 篇5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指引着企业运营和发展的方向。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我国的中小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创新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提升策略,以期对今后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小企业 企业文化 创新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指引着企业运营和发展的方向。自20世纪起,国内外管理者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陆续开始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为提高经营业绩,提升员工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当依据自身实际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目前我国引入企业文化理论的时间较短,理论研究多借鉴国外优秀理论,与国内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结合较少,并且缺乏充足的实践经验,这不利于国内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无法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建设符合企业发展现状、独特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帮助企业长久的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据统计,目前国际范围内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约有一百多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企业文化含义的表述主要有如下几种:

威廉?大内认为:“文化即公司的价值观。它由传统和气氛所构成,并指导员工的活动和行为规范”。

爱德加?沙因教授认为:“组织文化是一个基本假定,这个假定是组织在应其存在的内外部问题中形成的。它被用来教育新成员,使其对企业内外部问题进行思考和正确的认识,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

美国学者迪尔和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主要包括四个要素:价值观、典礼及仪式、文化网络、英雄人物,它有自己独特的、完整的要素、结构和运行方式。

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编撰的《企业文化塑造一企业生命常青藤》一书中把企业文化简单概括为:“企业文化即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

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光明教授认为,企业文化的含义应当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阐述:广义上说,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的四个层次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总和,狭义上来说,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标志的一种企业意识形态。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将企业文化的涵义概括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特有的财富,它是在企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培育形成的,并且被全体成员所认可并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精神信仰、经营理念以及企业形象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1.企业战略创新来源于企业文化创新

当今社会,知识和能力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因素。企业战略创新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发挥企业的知识和能力这一比较优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知识和能力需要不断的学习、培养和创新。因此,企业应当营造一个注重学习并且勇于创新的文化环境,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进行企业战略的创新,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文化创新是现代企业竞争的内在需要

纵观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无一不是创新能力极强的企业。企业通过创新,可以将已有的知识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自身的竞争优势。企业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就必须有一个充满活力、富于创新的企业文化。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应当着力培育创新型文化,企业要时刻关注市场经济的深刻变化,营造一个激发创新潜能、创新灵感,保持创新活力的良好环境,并适时吸收新的文化元素,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

3.企业文化创新有助于“以人为本”观念的形成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人的管理。“以人为本”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关爱员工,不仅要关心员工的工作,更要关心员工的思想和生活,在招聘、任免、福利等各个环节了杯见人文关怀,尊重每个员工的人格;其次,通过企业文化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帮助员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充分发挥其主管能动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文化创新力的提升策略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创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中小企业在由小型规模向高层次水平发展的过程中,受最初“金钱至上”经营理念的束缚,对企业的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进而产生阻碍作用,创新不足则会导致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无法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壮大;中小企业文化研究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导致在企业文化创新过程中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我国的中小企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大多数企业的技术创新仍然停留在模仿阶段,缺乏个性和特色,难以形成有竞争优势的创新力。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的文化创新力亟待提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充分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可以为企业带来知识和技术上的创新,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要提升企业文化创新力,必须树立人在管理中位于主体地位的理念。首先,企业必须承认并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达到团体价值实现的目的;其次,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竞争氛围,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后,员工作为企业团队的一员,希望在团队中能够有机会突出自己,实现自我价值,为此,企业要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与交流,了解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诉求与发展愿景,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员工与企业发展的共赢。

2.发挥企业文化创新力的激励和协调作用

企业文化是员工创新的精神动力,也是员工共享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因此,提升企业文化的创新力,应当将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指导和激励员工围绕创新展开工作,推动员工进行创新,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在企业中,不同职业、不同职能部门的亚文化不利于企业形成创新合力,容易导致创新失败。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在企业中形成以创新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不断企业企业文化创新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真正理解到创新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工作,不局限于各自的专业理念。总之,企业文化创新力的协调作用一是要?f调不同部门、不同群体的员工;二是企业文化通过员工创新,协调战略、组织、管理、制度、技术、市场等创新要素,真正实现全要素创新,提升创新能力。

3.企业文化创新坚持多元化战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问的竞争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同文化问的交流和碰撞也更加频繁。因此,中小企业不仅要打造一个彰显个性的特色文化,也要创建一种多元化的文化机制,借鉴并吸收先进文化的优势。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关注多元化文化的发展,培育一种具有特色并能够吸收外部文化优势的企业文化。

4.培养学习型组织,建立创新型企业

企业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基于全体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认同感、创新积极性,并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企业经营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此,需要通过制订鼓励学习和创新的制度,使“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终身学习”以及全体创新、不断创新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和组织行为准则,企业管理层的带头作用对于形成良好的企业团队学习氛围和创新动力具有极大的引导性。同时,要致力于建立适应于学习型团队创新管理机制,构建合理的企业共同远景。企业共同远景在实质上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结合。在共同远景的构建中必须与企业文化,特别是其中的企业理念融为一体。为了使组织更有效率,需要在其远景和目标上达成共识。共同目标的形成,能够使团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能够在同一目标下形成学习和知识创造的共享意识和自觉行动。

5.完善企业文化的创新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的团队建设

提升企业文化创新力,需要完善企业文化的创新机制、优化企业文化的创新环境,强化企业文化的创新理念。同时,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应当建立企业文化的持续创新机制。通过企业文化创新,使得技术、产品、管理都能够与时俱进地得到发展,这也是中小企业赢得竞争并且做大做强的重要法宝。

企业文化创新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 篇6

【关键词】

一、企业文化刚性的负作用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等多种功能, 作为一种企业管理模式, 能够高度发挥人的作用,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的这种作用, 是现代管理技术、手段和物质资源无法替代的。

然而,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牢固建立起来的企业文化通过对组织成员行为结果的正反馈机制, 形成产生行为规则或规范的组织管理模型。而具有正反馈机制的非线性动态系统一旦为某种偶然事件(如环境的变化)所影响,就会沿着一条固定的轨迹或路径一直演化下去, 即使有更好的替代方案, 既定的路径也很难发生改变, 即形成一种路径依赖。上述不易被改变的特性就是企业文化的刚性特征。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刚性往往牵制个体行为、破坏群体创新效率、妨碍组织设计的进一步完善、改革或创新。

无疑,企业文化的刚性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与企业竞争态势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负面作用,具体而言:①从个体层面来看,背景取向型心智模式使个体抵制文化创新。背景取向型心智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其价值不能在不同的组织中自由转移, 有效的认知模型和判断协同机制一旦形成, 便只能和同类型的参与人合作才是有价值的, 组织的变革会由于可能造成背景取向型人力资产的贬值, 从而抵制变革;②从群体层面来看, 过度的一致性抑制文化创新。一元文化致力于将群体内部凝聚力和一致性最大化, 群体成员在解决问题和行为方式方面都会受到一致性力量的约束, 进而产生对文化创新与变革的抑制;③从组织层面来看, 固步自封使得企业文化成为组织记忆的反映, 认为自己目前的文化是最好的或是最适宜的, 而不愿去进行任何的改变。

可见, 企业文化刚性对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发展及变革极为不利, 必须通过文化创新来克服这种文化刚性(这种刚性有时会变成惯性乃至惰性)。

所谓企业文化创新, 是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把新的经营理念、价值观、企业精神等要素重新组合,引入企业文化体系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企业文化创新的实质, 在于企业文化建设突破计划经济条件下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脱节的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 实现向贯穿于企业价值创新、制度创新、决策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等全部创新过程的新型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通过企业文化创新来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可以有效地解决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树立良性循环的企业价值取向,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竞争力具体表现为战略策划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方面。其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是一种能将各种竞争能力要素进行整合的能力。

企业的核心能力即核心竞争力,是基于特定的市场、用户、企业历史、民族文化背景,经过一段实践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建立起来,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决定企业能力的要素有拥有的资源(产品、技术或服务等),现行的流程(企业将资源转化为增值的产品或服务的方式),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员工共同的信念、愿望)。

企业能力是逐级递升的,只有当递升到流程和价值观时,企业的核心能力才被建立起来。企业持续发展要靠其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管理和技术,而管理和技术靠的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管理上升为文化的更高层次的管理手段。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造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它不仅能够增强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是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创建国内一流企业的内化动力,对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对外扩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非常强的导向和支配作用。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中形成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力、辐射力。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有一个合适的企业文化,职工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由此可以形成持久的竞争力,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起着重大的作用。

毫无疑问,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能否持续地发展,取决于企业有无核心竞争力和是否能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通过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创新来达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三、企业文化创新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中的重要地位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竞争的必然要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国有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如何有效地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愈来愈成为所有企业都必须正视的重大课题。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国有企业只有培养、塑造企业核心能力,刁一能够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企业核心能力的竞争,企业唯有通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企业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之本

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最早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提出,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美国的麦肯锡咨询公司又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在外延上大大拓展,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是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企业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形式,也是一个企业不断适应环境、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然过程。T.彼得斯曾在它的力作《管理的革命》一书中指出,你要想独领风骚,那你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推翻旧的东西。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己渗透到了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个角落。企业管理思维的源泉是创新思维,企业竞争战略的精髓是创新战略。

3.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支柱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企业文化是从事创新的企业家为实现价值增值所做的资源重组的努力,以及在这一努力所规定的企业目的之下,参与企业活动的人及其文化传统的相互作用与融合的过程。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链中最难模仿的部分,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核心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文化是一个中性的概念,特别是企业的精神文化,既可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发挥正向作用的文化,也可以是一种保守落后的对提升竞争力产生消极作用的文化。因此,企业文化需要通过不断创新以实现其对企业内外部竞争环境的适应性,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同时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一个重要指标和鲜明特征。

创新是企业活的灵魂,创新同样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企业文化的创新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变化同步,把创新这个内核植入企业价值观,全方位融入企业文化诸多要素和建设企业文化的全过程,培育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企业的品质,企业文化的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创新企业文化是新时代的要求,它可以摒弃原有的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思维来创造新的成果。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支柱,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坚持企业文化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4.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基

在知识与信息时代,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各方面的潜能,而企业文化则是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的核心和灵魂,对整个企业管理具有导向作用,从而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了重大影响。正如美国著名企业文化专家沙因在《企业文化与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的,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创新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企业文化的本质对国有企业管理所产生的功能也同样决定了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源和动力之源,未来企业竞争的根本必然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最关键的因素。

面对二十一世纪经济一体化、知识化、网络化的大趋势和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我国国有企业在经营思想、价值观念及制度等方面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考验。进行企业文化创新,构建符合我国国情、适合国际经济发展的中国企业文化,是新时期我国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四、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通过管理思想创新,实施人本管理

在人类社会步人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管理理论和实践聚集在一个焦点上,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如何实施人本管理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和服务人。通过有效激励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来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契合。如美国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就认为,企业成功的最大的秘密在于“卓越的企业伦理”,一个职工只有当他被看作是高尚的人而受到尊重、受到依赖时,企业的价值才能展现光辉。通过富有感情交融气氛的管理方式激发员工的工作欲望和工作热情,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和方法问题,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 通过精神风貌创新,培育员工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文明的程度,因此企业员工群体行为的塑造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企业员工群体行为除了组织员工政治思想学习、企业规章制度学习、科学技术培训,开展文化、体育、读书以及各种文艺活动外,还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激励全体员工的智力、向心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为企业创新做出实际的贡献;第二,把员工个人的工作同自己的人生目标联系起来。有利于员工形成事业心和责任感,建立起对企业、对奋斗目标的信念;第三,每个员工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是自己最宝贵的资产,是个人和企业成长必不可少的精神财富,以积极处世的人生态度去从事企业工作,以勤劳、敬业、守时、惜时的行为规范指导自己行为。

3.通过组织创新,建立学习型团体

建构企业文化,其核心就是要塑造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精神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一致状况和思想境界,而这一切唯有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的公司培训和个人学习才能达成。企业文化的建设目标是将企业塑造成学习型的组织。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个“学习团体”,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学习型组织发展的潜力主要集中在人的身上,而不在技术、资金、信息等优势上;只有促使所有组织成员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才能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组织的永续发展。

4.通过企业文化创新促进管理制度创新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为求得最大效益,在生产管理实践活动中制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或条例,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规章制度。企业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职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职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因此,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所必需的,它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优秀企业文化的管理制度必须是科学、完善、实用的管理方式的体现。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企业精神文化起反作用。一定的企业机制的建立,又影响人们选择新的价值观念,成为新的精神文化的基础。

5.加强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能否发挥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能否在企业中形成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而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创造者、培育者、倡导者、组织者、指导者、示范者、激励者的角色。领导者要使自己具备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文化素质和正确的经营思想,然后才能在企业员工中加以倡导和推行;在倡导和推行新观念和行为方式时,领导者不能单纯凭自己作为企业领导者所拥有的法定权和强制权,主要地要靠自身的影响力,靠自己所具备的人格力量、知识专长、经营能力、优良作风、领导艺术以及对新的企业文化的身体力行,躬身垂范,去持久地影响和带动员工,使员工看到这种新观念和行为方式能给企业带来发展,给员工个人带来更大的利益。领导者的特质、个人魅力、工作风格和经营哲学等均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重人影响。企业的高层主管往往是企业文化、企业风气的创立者。他们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方向。企业的经营决策方式和决策行为主要来自领导者,领导者是企业经营的主角。

6.潜移默化地影响营销文化创新

营销文化指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观、习俗、行为准则等文化成果,这种成果被传播给其他组织或个人,并部分被物化在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中,以达到“以文兴商”、“以文制胜”的效果。产品的造型文化、包装文化、广告文化所反映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事实上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乃至生活方式,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新的途径。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仅靠产品的使用价值已远远不够,还必须靠文化的亲和力来提升产品的价值,要将企业文化寓于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经营等环节中,把高知识含量的产品与知识化营销方式结合起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参考文献:

[1]赵光忠.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策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分析产业和竞争者的技巧[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98- 101.

[3] 许正良, 徐颖, 王利政.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构解析 [J]. 中国软科学, 2004, 5: 82- 87.

[4] 许正良, 王利政.企业竞争优势本源的探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5):99- 106.

[5] Prahalad, C.K. & Ga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y- june,1990,68(3).78.

浅论文化企业发展的创新策略 篇7

1. 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1.1 注重产业个性化, 构建完善体系。

文化产业同其他产业相比, 既有共性, 也有个性, 因为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具有个性化强的特点。鉴于此,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既要尊重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也要遵循创作生产规律, 兼顾集约化与个性化、社会化生产与分散化创作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培育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骨干企业, 促进文化资源和要素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 提高产业集中度;另一方面则要大力发展机制灵活、市场反应快、适应力强的中小企业, 不断拓展文化产业的广度和深度。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扶持中小文化企业, 形成较为完善的、配套协作的分工协作体系。

1.2 政府宏观掌控, 促进行业发展。

政府要想壮大文化产业, 必须积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首先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文化资源占有使用政策、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人才分配流动政策、投资融资鼓励政策, 为文化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 要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 逐步建立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市场政策在内的各项主导政策, 通过文化产业政策环境的优化来调控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1.3 提高市场化程度, 建立完整产业链:

由于受传统体制束缚, 我国文化企事业单位普遍对文化市场的重视和调研不够, 尚未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营销模式。文化企业应增强市场开拓意识, 提高营销能力, 有效挖掘产品附加价值, 提高文化产品市场化程度, 建立完整的文化产业链。

1.4 加大海外布点,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战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扩大文化对外交流和贸易已迫在眉睫。与此同时, 大力发展文化对外贸易, 对于提升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文化企业的改革策略

2.1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1) 政府职能的转变。推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 促进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改进的文化管理, 文化管理创新。改变鼓励文化企业管理模式, 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私营, 股份制, 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 基金投资, 各种渠道的发展, 鼓励企业走出去, 文化导入, 参加各种活动, 扩大影响力。

(2) 加快文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进一步的文化体制改革, 创新机制, 文化企业运作模式。不断修改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 加快文化市场的发展, 坚持企业发展的文化, 政府指导为辅助模型。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建立, 确立市场主体地位;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监督和完善文化市场, 努力建设一个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文化。

2.2 拓宽渠道, 开拓市场:

文化产业投资不足, 投资渠道单一, 阻碍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障碍。如公共文化事业, 它不仅是政府行为也有社会原因, 也有“依靠”, 国家不给, 我不是建设现象。要广开渠道筹集资金, 多方, 努力实现社会各项社会事业做的。在商业领域, 在过去的大多数企业都是“等待”, “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概念, 这个概念是过时的。现在, 为了充分利用各种渠道, 提高企业文化的影响,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出售自己的消费者或者其他的业务, 利用各种传媒手段, 加上新的同时保持原有的内涵和细节, 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及时调整产品方向, 以满足的喜好和不同人群的需要。

2.3 创造个性鲜明的产品, 打造文化品牌:

在进行产品的前期设计时, 必须根据消费者的喜好进行选择定位、设计, 要将自身的文化特色、最能吸引人的地方展现出来。

2.4 注重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并保持一定的势头, 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 有计划地发展一批文化, 经营, 文化产业的管理人才。同时, 注重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 规划人员, 外向型人才, 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 文化产业与人才高地的占领。

2.5 明确社会责任, 提高服务质量:

作为一种文化的企业, 其产品不仅用于人们如此简单, 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俗文化造成精神污染, 超过了环境污染的危害。因此, 在同一时间, 在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的重点文化企业,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全社会建设也扮演了一个角色, 培育优秀的文化责任。作为世界经济的国际化, 世界的文化正在走向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因此, 中国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企业发展文化产业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把握机遇, 以及各种资源有效地充分利用中国企业文化的共同发展。

摘要:文化产业是未来最有潜力的产业, 但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政府还是文化企业自身都存在许多不足。本文在分析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基础上, 从创新的角度提出改革举措。

关键词:文化企业,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葛安娜.中小文化企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现代经济信息, 2011 (5) 258

[2]常莉.论文化企业促销策划与控制.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23 (6) :80-81

[3]周延召.文化企业竞争力提升路径探析.学术交流, 2008, 170 (5) :173-176

[4]杨春丽, 史萌.浅谈文化企业的特性和发展对策.山东经济, 2009, 152 (3) :140-144

企业文化发展创新策略 篇8

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不仅仅是指对企业全体人员的管理, 还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所应用的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从我国企业的管理情况来看, 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与配置管理、培训与开发、绩效与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 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存在着人才队伍参差不齐、管理制度不合理、人员流失频繁等诸多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对企业长效、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采取创新发展策略, 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也是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所面临的重点[1]。

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分析

2.1 管理理念方面的创新发展策略

为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可行性、有效性与合理性, 首当其冲便是要从管理理念方面着手进行, 通过创新理念的建立, 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创新管理念的发展策略,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企业文化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对企业整体员工的素质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因此, 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时, 就必须将企业文化充分地融入进去。企业应该建立积极向上、民主、具有道德理念的企业文化, 并通过企业文化的充分应用, 对企业自身的目标、宗旨、经营理念、特色以及个性进行宣扬, 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

(2)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众所周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的广大员工, 而为促进管理效果的良好性, 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进去, 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应充分地尊重每位员工的个性化发展, 重视员工的情感与需求, 并能够在管理中与每位员工进行沟通与交流, 尽量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同时满意员工的各种工作要求, 使每个员工能长期自愿的留在企业发展, 从而在避免人才严重流失的同时, 实现企业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发展目标。

(3) 个人与企业互赢的管理理念。企业整体发展的可持续性, 与个人能力的发挥有着十分紧密的作用, 因此, 在创新发展策略中, 一定要重视个人与企业互赢的管理理念。例如, 建立起将企业发展和业绩与个人工作相挂钩的管理模式, 以此来激发企业员工对工作的积极与主动性, 使每位员工的优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2.2 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发展策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发展策略,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 柔性化管理制度。从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应用来看, 其对员工的管理比较严格, 甚至一些企业只重视自身利益, 导致对员工的管理比较苛刻, 这种管理制度通常也被称做传统的硬性化管理制度。若是企业不能及时跟随潮流发展, 长期应用硬性化的管理制度, 对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会造成打击, 使人力资源管理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基于这种现状, 应该遵循大时代的发展背景, 及时将硬性化管理制度转变成为柔性化管理制度, 针对员工实际的工作情况, 于岗位调动、薪资、福利等方面多一些灵活性与竞争性, 进而促进员工的工作动力[2]。

(2) 个性化管理制度。在一个企业中, 每位员工的个性、知识程度、能力、特点均有不同, 若一味采取统一化管理方式, 则会一定程度地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因此, 制定个性化的管理制度也非常重要, 例如, 在管理方面, 倡导员工们各抒己见, 发表自己的看法, 再结合员工的观点与想法制定出具有个性化特点的管理制度, 使每位员工均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长处。

(3) 外包化管理制度。我国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规模的限制,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这种情况下, 就使得很多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给其他单位进行管理。因此, 针对一些企业的特殊性, 外包化管理制度的应用也非常关键, 例如, 企业可将自己不擅长的人力资源工作 (主要为成本预算与核算、人员培训等等) , 外包给擅长此项业务的单位, 以此来弥补自身不足之处, 以提高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 促进企业的长效、可持续发展。

2.3 技术能力方面的创新发展策略

企业人力资源中的技术能力方面创新发展策略, 主要是指实施网络化人才管理与信息数字化资源管理两大方面。其一, 网络人才管理主要是指利用网络这一先进技术, 将企业各个岗位之间的差别模糊化, 对员工进行统一、全面的了解与管理。使企业与员工之间达到有效沟通, 以及对员工的培训、业绩考核、薪资、福利等能更加合理、及时、准确, 以此来规避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进一步地促进企业发展的先进性与持久性。其二, 对人力资源资料的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 在计算机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广泛应用下, 企业应该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的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 使企业内部每位员工的个人资料信息均能有效、快速地查询。此外, 还可通过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为员工的绩效考核、培训安排、岗位调整、薪资核算等工作带来便利。

2.4 人员知识方面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个企业的发展趋势如何, 与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 若是企业内人员整体知识水平不高, 创新意识不强, 则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基于这种因素,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 还需重视企业员工知识水平方面的创新发展策略。首先, 在企业招聘阶段, 通过仔细、严格的考核, 在保证人才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良好的同时, 优先招聘一些知识水平较高的员工, 以此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其次, 在员工实际工作过程中, 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观察每位员工的特长, 并根据员工的特点, 充分发掘其潜在能力, 使员工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再次, 利用定期讲座、整体培训、个体培养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使每位员工在企业工作期间的文化知识水平能够得到提升, 进而使员工在不断充实自己的同时, 能够为企业贡献自己最大的能力, 也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

3 结语

在大时代的发展背景下, 各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这也导致了企业生存环境日益复杂的局面。在这种现状下, 若企业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则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有序发展。因此, 从人员的知识水平、个性、能力、技术等方面展开创新性管理策略, 将是必然的趋势。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 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并进一步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使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

摘要: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对整个企业的长效、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企业发展经营中, 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非常有必要。因此, 本文就通过对我国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 论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并提出几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 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徐欣.浅谈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与人才培养使用创新[J].数字化用户, 2013, 23 (23) .

[2]李慧玲.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人才培养基地[J].知识经济, 2012, 22 (22) .

企业文化发展创新策略 篇9

德关系到会计工作质量高低、会计信息真假的问题, 要使会计人员不仅具备一流的专业知识, 更要有一流的职业道德水准, 使会计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标准。其次, 强化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要提高会计人员对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目的和意义的认识, 积极、主动参加培训。通过新的会计知识技能体系来推动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 完善会计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最后, 建立会计人员评价体系。为了正确评价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 加强管理, 应建立会计人员业绩考核指标, 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 该指标体系应包括会计人员管理的各个方面, 做到考核量化、指标到人, 奖惩分明, 强化落实, 具有较强的约束力。

只有全面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素质, 才能打造出一支专业化、技能化的会计人员队伍。

6.加强会计监督力度。完善的审计监督体系是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保证。目前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包括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单位内部审计三个层次。财政部门肩负着会计管理工作的主体作用, 各级财政机关都要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 切实保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工作

规范化。社会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 正逐步成为会计监督的重要力量, 应注重对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执行的质量的监管, 不断提高其工作质量。同时, 督促会计部门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制约职能。

这些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监督审计力量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相互配合, 加强监管协作, 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网络, 才能实现对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

参考文献:

1.李力.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原则与控制点.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2 (4)

2.财政部会计司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菏泽274030)

(责编:贾伟)

财务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 在经济管理领域中, 财务管理学已成为经济管理界最热门的学科之一。西方财务管理学主要由三大领域构成, 即:公司财务、投资学和宏观财务。其中, 公司财务在我国常被译为“公司理财学”或“企业财务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 财务管理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19世纪20年代初, 工业革命的成功促进了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工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 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成形式。股份公司的发展不仅引起了资本需求量的扩大, 而且也使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 许多公司纷纷成立了一个新的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开始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 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职业。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30年代的西方经济不景气, 造成众多企业破产, 投资者损失严重。此时财务管理部门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金融市场制度与相关法律规定问题。财务管理人员首先研究和解释各种法律法规, 指导企业按法律规定的要求, 组建和合并公司, 发行证券以筹集资本。20世纪50年代后,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 财务管理人员普遍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 增加产品产量已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需要, 财务管理部门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解决资金利用率问题, 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在此期间, 资金的时间价值引起了财务管理部门的普遍关注, 以固定资产投资为研究对象的资本预算方法日益成熟, 财务管理的重心由重视外部融资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 这种方法使公司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50年代后期, 对公司整体价值的重视和研究, 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另一显著发展。1951年, 美国财务学家迪安出版了最早研究财务管理理论的著作《资本预算》, 对财务管理由融资财务管理向资产财务管理的飞跃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1958年, 美国的经济学家莫迪哥莱尼与米勒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 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由于这两位经济学家的突出成就, 他们分别在1985年和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的研究将财务管理理论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20世纪70年代末是财务管理进入深化发展的时期, 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数学方法、应用统计、优化理论与电子计算机方法和手段在财务管理的应用, 财务管理的一场伟大革命——网络财务管理已经悄然到来。进入21世纪, 世界经济正在步入一种新的经济领域——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 是工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 是以人的创造性知识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也是发展创新经济,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发展创新、科学发展创新、管理发展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财务管理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要求, 必然要进行发展创新, 以应对新形势的挑战。

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 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化。目前, 全球互联网的用户已数以亿计, 预计15年内将有15~20亿人使用互联网。容量巨大、高速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二是虚拟化。在知识经济时代, 由于经济活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加强, 在物理空间缩小的同时, 开辟了新的媒体空间。比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等。在这个信息量大、密度高、覆盖面广、传递速度快、效率高的信息时代, 一切经济活动都在以快速、准确、完整的信息为导向。财务管理也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 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次序和支持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那么, 目前我国财务管理处于一个怎样的现状呢?笔者在学习、实习期间走访了一些企业、公司财务管理部门, 调查研究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与成因。

一、对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成因的分析

1. 盲目投资、无序扩张。

在我国企业中, 不顾自身能力和发展目标, 盲目投资、无序扩张, 造成严重亏损的例子很多, 宜昌市著名企业“猴王集团”破产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猴王集团”在经营上取得一系列成果之后, 公司老总急于将公司做大做强, 在经营上急于谋求最大利益的思想急剧膨胀起来, 导致“猴王集团”推出了“三百”方针。即:建一百个企业, 开一百家商店, 搞一百个公司。很快集团所属企业达到100多家, 而且横跨几十个行业, 其产品除著名的猴王焊条以外, 还包括玻璃酒瓶、啤酒、柴油、柴油发动机、金刚石、钢琴等。“猴王集团”由于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及所谓的多样化

经营, 未经调查市场经济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便乱上投资项目, 使得集团盲目投资、无序扩张, 走向破产也是必然结果。作为公司决策人, 需要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知识, 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需要掌握经济管理与财务管理方面的内涵, 需要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 在企业进行一项投资项目之前, 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 当投资项目产生的未来收益的净现值之和大于投资项目的现行成本时, 投资项目产生的净现值流量为正时才值得投资, 否则, 将一败涂地。“猴王集团”对资本市场的了解比较匮乏, 对资本市场运转, 资本市场发展规律缺乏研究, 缺少对财务风险的规避能力, 盲目性投资、无序扩张, 所以导致了公司的破产。

2. 对人力资本重视程度不够, 应对风险能力比较差。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日益加大。而建立在传统工商业经济下的财务管理部门, 一味地关注物质资本, 对知识资本的重视不够;只重视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的配置, 忽视知识资本的有效配置与人力资本对公司发展的重大作用;只重视物质资本所有者的权益, 损害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在执行财务分析时, 只有物质资料的相关指标分析, 对人力资本的考核指标缺失。因此, 加剧了人力资本所有者与物质资本所有者之间的矛盾, 从而影响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 各公司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的财务管理受到严峻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外资企业入驻、金融产品增多、财务管理风险加大的情况下, 我国的财务管理如何应对?这些都成为各个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是沿用计划经济的老一套方法, 只是进行简单的产品加工, 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 国际竞争能力比较弱, 所以应对风险的能力也比较差。殊不知经济全球化很容易出现“一枝动百枝摇”的局面, 一个国家出现债务危机, 对全世界都会产生影响。迪拜和希腊的债务危机都证实了这一点, 美国的次贷危机更是如此。一日千里的科技进步使得企业的产品寿命越来越短, 市场竞争加剧, 国内竞争国际化, 不确定因素增多, 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不断加大。由于一些企业没有严格把握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百元资产利润率, 没有掌握好企业的现金流动、应收未收款、企业资金变现等情况, 致使企业出现了资金运转不通畅、经济危机等现象, 有的企业甚至破产。笔者认为:财务管理部门应及时地向企业高层通报资金运转情况, 建立预警机制, 及时化解企业资金危机因素, 做到防患于未然。

3. 国有资产管理松散, 登记和处理不得当。

国有资产是指企业占用使用的, 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管理好日益庞大的国有资产, 让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中作贡献, 这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项必须要做好的工作。但是, 笔者在实习时却发现在管理固定资产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 (1) 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的不规范, 导致管理体制不流畅, 管理职能脱节, 严重影响资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2) 缺乏科学合理的配置标准, 导致预算安排不合理, 使有限的财政预算资金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造成账外资产越来越多的现象。 (3) 固定资产现有核算方式存在价值背离, 虚增净资产, 成本不完整, 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流失比较严重的现象。 (4) 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重预算轻资产, 重购置轻管理, 没有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 主要原因是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不强,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方法粗放不科学。当务之急是转变财务管理观念, 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培养财务管理高尖端人才, 促使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迅速提高。

二、财务管理发展创新策略

1. 做好投资、筹资、用资等财务管理工作。

企业在投资前, 无论对该工程的经济效益还是社会影响, 都要认真地加以论证, 看其是否适宜。企业决策人要带领中层干部到市场进行调研, 与业内同行进行切磋, 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调研预测、分析该工程的投资所需量及投资项目的获利大小, 研究该产品是否适应市场要求, 能否赢得顾客欢迎。如果盲目追求产值拼命上项目, 其后果是不符合市场需求导致企业亏损。如:我国南方一家大型制鞋厂引进一项国外新项目, 引进前未作市场调研和可行性研究工作, 盲目投资上了一条比较价值不菲的生产线, 结果是, 生产线引入后因原材料不适应国内环境, 正式投产后生产质量上不去, 产品与市场需求矛盾较大, 只好被迫停工。其后果是百万元银行贷款填不平亏损之穴, 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付诸东流。企业要做大做强, 不但在投资前要慎重, 在筹资时也要选择合理的筹资渠道。笔者认为:筹资时除了向银行贷款或向其他金融机构借款以及发行公司债券、股票等形式外, 还可以将本公司产品促销, 或采取预收货款的方式进行筹资。促销、预收货款不仅能解决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 还可以不需要付利息, 这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何乐而不为呢?企业不仅注重如何筹资, 关键是要合理地用资。将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 争取以最少的资金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 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更为注重的是高知识、高技术。知识经济的特点表明: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不是物质资源, 而是知识资源。知识资源已逐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知识经济时代下的财务管理目标将由企业价值最大化调整为获取优秀人才, 形成最佳知识结构及良性知识流。知识经济的到来, 扩展了企业资本范围, 改变了企业资本结构, 知识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上升。且人力资本将成为决定企业及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知识的发展和更新以及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财务管理部门也应该以“知识最大化”为综合管理目标。企业的财务关系应该由内外协调转向侧重于内部人性化管理, 为此, 企业要吸收高知识、高水平、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因为, 企业拥有了这样的人才和员工才有了获得更多知识和财富的可能。企业决策阶层及财务管理人员要懂得如何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处理好公司利益与员工利益之间的关系。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科技人员发展创新, 为他们的科研项目一路开绿灯, 让科技人员心情愉悦地为公司创造更大利益。企业老总要有亲和力, 带领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员工进行人性化管理,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把“人”作为核心, 加大对人才管理的投入, 加强对人才价值的计算与信息反馈。

3. 改变陈旧的财务管理观念, 发展和创新财务管理理念。

长期以来, 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与会计工作一直未能有很明显的分工, 很多企业老总认为:“财务管理属于会计工作, 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 会计核算跟着领导走。”财务管理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对资金进行管理。这种陈旧的管理观念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 目前, 在一些企业内部出现了一些经营者的行为背离所有者利益和债权人利益的现象。因此, 必须确立新的财务管理目标, 发展创新财务管理理念。知识经济的到来, 扩展了公司资本范围, 改变了公司资本结构, 所以, 财务管理目标不仅要考虑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 债权者的偿债能力最大化, 政府的社会经济贡献最大化, 社会公众的社会责任和绩效最大化, 更要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 (经营者和员工) 的薪酬收入最大化和公司税后利益分配的管理, 使企业老总和员工的个人收入与公司双赢利。因为, 他们个人资产的积累与企业长远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就更有利于强化主人公意识, 更有利于调动大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总之,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财务管理的过程也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过程, 企业只有不断发展创新财务管理方式和手段, 才能建立起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财务管理体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经济越发展, 财务管理越重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对财务管理工作高效、灵活的要求, 改革现有财务管理组织机构,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已是各个企业战略目标中一项重要工作。企业决策人应重视这项工作, 与财务管理经理共同改革现有的培训模式, 建立强行培训和终身教育制度, 及时充实、调整财务管理人员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改革创新, 稳步发展, 使企业的经济高效、及时、完整、良好地运行。

参考文献

[1].曲小刚.知识经济冲击财务管理.中华财会网, 2002

[2].张纯.财务管理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3].苏峰.知识经济下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经济师, 2009 (11)

企业文化发展创新策略 篇10

一、长吉图区域企业文化需求特征

长吉图先导区是中国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的核心, 集中了八大产业的国有和民营精英企业。它们经历过市场经济洗礼, 有着自身企业文化为后盾, 更面临开发开放新形势的转型压力。挖掘长吉图区域产业集群主体企业文化特征, 有助于澄清文化与经济融合方向, 进而阐明企业文化建设核心要素, 形成新经济下区域企业文化构建模式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1. 长吉图区域企业文化现状扫描

基于长吉图区域产业跃升计划选取代表产业的典型企业, 考察其企业文化内涵以协助确立区域企业文化建设突破口。表1是对长吉图区域产业集群典型企业的企业文化简明分析:

综合表1典型企业的“地域文化、行业特征”外部条件及“企业员工、重大事件”内在影响, 企业文化还停留在单一企业促进自身发展层面, 缺少从区域发展角度构建企业文化的整体对策。区域龙头企业要承担起提升产业集群企业文化责任, 围绕核心价值观引导同类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和特色企业文化, 实现面向长吉图区域企业文化建设的整合与创新。

长吉图区域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促进产业链延伸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为前提。因此,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融入“低碳环保、生态和谐、节能减排”绿色理念, 综合体现表1所示的建设需求特征构建与区域企业文化, 对促进长吉图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是长吉图经济发展和企业开拓进取内在需求:先进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源泉, 是鼓舞企业职工奋发工作的精神支柱。长吉图区域产业跃升计划, 要求企业文化建设立足于区域经济环境以汇聚产业集群大中小企业的整体优势。

二是形成长吉图区域名牌企业集群优势的要求:现代知名企业培育和百年老店打造, 企业文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作用。建设具有长吉图特色的区域企业文化, 可以推动名牌企业集群优势形成综合效应。

三是提升长吉图区域城市形象品牌的必然选择:企业文化为城市品牌注入内涵, 企业品牌不仅是核心竞争力的象征, 也是建设和谐城市的体现。长吉图辐射吉林省2/3的大中型城市, 企业文化对促进所在地域城市文化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区域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发挥着战略资源作用。吉林文化的本质是源自长白山精神的创业文化, 创新长吉图区域企业文化要从深度挖掘区域文化资源要素入手。

2. 长吉图区域企业文化核心要素

长吉图开发中心与辐射地带促生了优秀企业文化, 只有在保持共性前提下发展特质, 才能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区域企业文化建设遵循的核心要素:

(1) 区域企业文化承载所倡导的价值体系是具有吉林特色的“自强不息, 拼搏奋进, 开拓创业”的核心理念, “团队合作、知识共享、开放进取”构成了该区域优秀企业文化的共性要素和核心DNA, 形成了构建企业文化的参考模型。要以全新的文化视野从战略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区域企业文化地位, 探寻企业文化创新和发展规律, 促进先导区建设健康运行。

(2) 长吉图开发开放的战略意义带给区域企业文化建设新的内涵, 需要进行战略性系统思考以培育先进企业文化的价值内容。企业文化的共性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基础, 具有普适性的指导意义并代表了区域企业的整体面貌, 企业文化的个性是可转化为特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 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确保持续发展的第一要素。

(3) 企业文化建设重点致力于“创业、创造、创新”的价值驱动, 以提升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品牌价值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企业的“有形的资金和技术能力、行为的规划和管理能力、无形的信念和创意能力”是提升品牌价值的根本力量, 而所有围绕着培养、促进、提升、保障这三种能力的企业组织行为就是“企业文化”的完整体现。

(4)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的基础工程, 既要保证一定时期相对稳定, 也要拥抱变化并与时俱进。树立超越利润最大化的价值观是百年企业的精神文化根本, 在价值核心、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保证, 长吉图区域企业文化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5) 整合创新与构建优秀企业文化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培育: (1) 明确公司使命和愿景, 建立共同价值观, 并让企业员工广泛参与、理解和接受; (2) 对企业精神正确的把握和传播, 发挥企业的成长过程作用; (3) 建立规范化的行为准则; (4) 创立一个独具特色的视觉识别形象。

二、长吉图区域企业文化作用机制

赋有“自强不息, 拼搏奋进, 开拓创业”的长白山精神的长吉图区域企业文化价值理念形成一系列调控机制, 作用于企业主体以促进产业集群健康发展。也对员工的文化素质养成起到内化作用, 促进形成价值观导向、团队凝聚力、行为规范。

长白山精神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 体现地域特点和时代特征, 对长吉图产业跃升具有根源性促进作用。强调个性、艰苦风斗和务实创新成为吉林人文精神特质, 构成了吉林区域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

根据长吉图战略和跃升计划, 只有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 中小企业为骨干和支架的集群效应, 相互促进发展, 才能支撑开发开放先导目标的达成。长吉图建设是东北亚经济的一次重大战略变革, 不可避免地给企业带来意识和文化方面的冲击, 要求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区域产业特色企业文化。区域企业文化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参见图1所示的描述:

1. 共同的历史传统催生集群的形成:

历史传统促进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如通化与延边依托长白山丰富自然资源, 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而以老工业基地吉林化工和长春一汽为主体的化工和装备集团, 长期的工业基础和积淀促进了产业升级。

2. 区域企业文化促进集群企业合作:

以信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文化能够加强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使企业之间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和获取所需资源, 进而促进形成企业集群。在这种人文环境下, 企业之间可以结成行业或地域联盟, 形成以小博大的整合优势。

3. 开拓氛围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不断开拓进取的氛围促进企业间有序竞争。同一区域企业空间接近, 在商业协作中通过直接观察就可掌握其他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式。企业管理者受益于管理信息、技巧和知识外溢效益, 默契的思想交流易于在区域内营造一个创新环境。

4. 开放的交流促进技术的扩散:

集群文化对其间企业的影响是通过对企业人员的感化熏陶而实现, 所有的集群内从业人员都或多或少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或行为模式上留下文化痕迹。带着相似的痕迹, 这些人员在集群内的流动将不会遇到来自企业文化的抵制。

5. 趋同价值观增强集群凝聚力:

企业集群成员的价值观念越接近, 其思维和行为的一致性就越高, 就越能强化成员企业行为的连续性。趋同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有利于建立以合作与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 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 促进创新和技术扩散。

三、长吉图区域企业文化构建策略

区域企业文化竞争力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建立一套完备的企业文化体系, 需要结合区域行业特色、企业战略需求, 是一个长期、艰巨但富有价值的创造过程。

形成具有长吉图区域特色及企业独特价值的企业文化, 必须正视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紧密围绕区域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 结合国内外企业文化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和优秀实践经验以采取有针对性的企业文化构建策略。

塑造具有长白山特色和长吉图发展要求的企业理念为, 弘扬“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企业文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重在落实、以点带面、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的基本原则。因而, 形成以下三环节的企业文化建设阶段: (1) 立足区域环境, 诊断企业文化的瓶颈; (2) 把握总体原则, 确立企业的价值理念; (3) 系统稳妥推进, 确保企业文化的落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的层次化企业文化构建步骤:

1. 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表述

核心价值观作为企业为追求愿景、实现使命而提炼出来指导企业形成共同行为模式的精神元素, 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坚持不懈和使全体员工遵守的信条, 需要“层次分明、要素完整、逻辑清晰、导向正确、个性鲜明”的表述形式。

价值观体系不仅要具有时代和行业特色, 更要求带有企业与群体个性, 核心价值观在表达上要确保理念反映长远目标, 注重对变革的关键驱动, 确保各要素无误地转换成行为。长吉图区域企业文化构建要积极融入支撑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所依赖的“低碳环保、生态和谐、节能减排、艰苦创业、现行现试”的绿色与创新文化理念。

2. 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和构建层次

上节提出的“自强不息, 拼搏奋进, 开拓创业”的核心价值观, 以及“团队合作、知识共享、开放进取”等优秀企业文化特质, 形成了长吉图区域企业文化的共性要素和核心DNA, 是构建企业文化的主体原则, 需要多层次多维度的活动来构建。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从确立战略理念到价值理念、再到执行理念的系统决策过程, 需要对职能层文化、业务层文化及亚文化层开展持续经营。企业文化与员工具体工作结合, 设定行为的目标、纲领、准则, 并深入细化到工作要求。文化要做实, 就要围绕外部环境、行为模式、制度导向、理念倡导四个层次作为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3. 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载体和营销

企业作为一种社会组织, 没有共同的认识, 企业文化不会产生;没有强有力的推进, 企业文化也难以延续。这一切都依赖于具有无比创造力的员工参与, 以及企业文化传播形成的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方式、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共识。

长吉图区域企业文化建设要依托先导区建设的国家策略开展营销传播, 积极利用招商引资、博览会和展销会等窗口, 有针对性举办企业推介和产业论坛, 通过内外部杂志诠释企业文化理念、企业动态, 起到企业与员工和社会交流桥梁作用。适度加强企业新闻的社会传播, 保证企业突破性进展、重量级荣誉得到及时宣传, 努力提高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了解认同。

4. 企业文化的精神文化落地和传承

企业文化落地作为长吉图区域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主体企业带动和企业全员积极参与。只有上下一致, 同心同德, 才能使文化理念的种子在企业中落地生根, 结出区域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的“丰硕果实”。

企业文化传承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用企业理念传达组织价值观, 鼓励全体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健全组织和明确职责, 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和结果的评估和督导, 通过有效考评和文化自愈及时解决企业文化发展的矛盾, 促进和保持企业文化得生根何落地。

5. 企业文化的内容结构和建设原则

长吉图区域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结合自身和产业集群的内外部环境特的需求特征, 总体原则是“主攻精神文化, 规范制度文化, 推进行为文化, 提升物质文化, 强调特色文化”:

(1) 主攻精神文化:长吉图区域各企业在战略转型过程中首先要主攻精神文化, 充分挖掘和弘扬企业精神内涵, 形成全员共同遵守的企业价值观和核心理念, 实现企业灵魂再造。

(2) 规范制度文化:制度规范是承载企业文化落地的一种约束形式, 通过建立规范制度和测评机制, 导入科学管理轨道, 从而有效规范企业管理行为, 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3) 推进行为文化:将企业核心理念及价值观渗透到企业生产、管理、销售、服务, 实现企业核心理念价值观转化成为员工的工作行为, 促进企业文化向行为文化的推进和转化。

(4) 提升物质文化:主要做好各企业环境刷新和视觉识别系统开发, 运用物质形象的建设手段, 营造企业整体文化氛围, 提升企业整体形象。

(5) 强调特色文化:针对企业所属产业集群的行业要求和自身特点, 充分弘扬长白山精神, 树立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6. 企业文化的来源整合和能动创新

区域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创新和持续整合的过程。企业的多样性和行业的归一性促进了不同企业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前提下的能动创新, 它需要企业经营者的主导和全体员工的理解一致和行动传承。

长吉图区域内不同产业集群及企业之间丰富的企业文化资源, 形成点对多点的拓展结构, 使区域企业文化创新能够在网络中产生、发展和提升。当然, 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形成“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和构建学习型组织, 以弘扬创业精神, 努力营造宽松自由、兼收并蓄、鼓励个性的区域企业文化氛围, 为区域企业发展提供文化的智力支撑。

四、结束语

企业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围绕长吉图开发阐述该区域企业文化创新需求, 探讨了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 提出推进长吉图企业文化整合创新的构建策略。长吉图区域企业一定要应顺应区域经营环境变化, 自觉地参与到区域企业文化创新与自身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之中, 使得具有“开放、创新、合作、发展”先进理念的长吉图区域企业文化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共同打造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文言:浅论区域创新及其系统的构建[J].人文地理, 2001 (1) :55-58

[2]曹威麟张丛林袁国富:论中国创业文化的振兴与繁荣[J].江淮论坛, 2002 (5) :40-44.

[3]晏雄寸晓宏:基于文化层面的企业集群竞争力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 2005 (11)

上一篇:虚拟服务平台下一篇:有线无线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