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

2024-05-22

煤化工(精选十篇)

煤化工 篇1

世界能源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各个国家都将煤化工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作为经济发展战略措施之一。大力发展能源技术不仅能够解决如今能源的危机, 还能加快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 我们要了解煤化工技术的发展, 不断创新新型煤化工技术。

煤炭是地球上储存量最丰富的的化石能源, 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对煤炭的消耗量不断增长。因此, 调整能源结构, 发展新型煤化技术, 提高煤炭利用率, 提倡节能减排, 保护环境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

1 煤化工技术

1.1 煤干馏

煤干馏是将与空气隔绝的煤加上强热分解的过程, 也成为煤焦化。煤化工包括一次化学加工、二次化学加工以及深度化学加工过程。许多煤化工产品是石化功产品替代不了的, 包括焦化产品、气化产品、液化产品还有合成气化工产品, 焦油化工产品, 电石乙炔等, 这些化工产品广泛在应用在工业, 农业, 医药, 化工染料, 炭素等社会各个行业中。

1.2 煤气化

煤通过热化过程, 在高温下借助化学药剂进行化学反应把固体的炭转化为气体混合物的过程。用气化剂包括 (水蒸气, 空气, 二氧化碳) 与煤炭的碳发生均相反应。此外, 煤通过热分解之后的气态物 (二氧化碳、水蒸气、烃类) 等也能和热碳发生均相反应。根据气化的方法, 气化的外在条件以及煤的性质不一样, 气化的气体的组成也大不相同。依据煤气炉内开成气体的过程特点, 可以把煤层从上到下的分为 (干燥、干馏、还带、氢化) 带与灰层, 在干燥与干馏带之中, 煤是返到高温的加热而失放出的水分并蒸发。余下的是焦炭在还原带中发生的氧化反应。经过气化后的煤是粗煤气, 通过净化加工之后, 就生成各种化学品。

1.3 煤液化

顾名思义, 煤液化是指将煤中各种有机物转化成流质的液态, 用液态的碳氢化合物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最终代替相关的石油制品。煤液化有着巨大广阔的发展前景, 同时拥有巨大的市场, 如果煤液化的工艺和技术发展到一定的高度, 就会逐渐成为新型煤化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煤液化分为直接液化法和间接液化法两种。

1.3.1 直接液化法:

直接煤液化是指在高温和溶剂的催化作用下将煤炭与气态氢反应, 使煤炭中氢的含量增加, 最终变为液态。这种方法是德国科学家在1913年发明而成, 随着人们对煤炭研究的不断深入, 到了1927年科学家又将硫化铜与硫化钨作为催化剂, 把液态分成两个阶段, 即气象加氢阶段和糊相加氢阶段, 这样就有效解决了实验室工程化的问题, 将此技术应用到大型工业生产中, 并且建立了规模巨大的煤液化企业。

1.3.2 间接液化:

间接液化法就是以煤炭作为原材料, 经过化学汽化手法处理合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 再将这种气体通过催化剂催化并且采用F-T作为合成液态的烃类产品的原材料。

1.3.3 溶剂精制煤工艺 (SRC) :

是由美国煤炭研究局 (OCR) 于1962年与Spencev化学公司联合开发的煤直接加氢液化工艺, 最初是为了洁净利用美国高硫煤而开发的一种生产以重质燃料油为目的的煤液化转化技术, 不使用催化剂, 反应条件比较温和, 利用煤自身的黄铁矿将煤转化为低灰低硫的常温下为固体的SRC-1。后来又改进工艺, 采用增加残渍循环, 减压蒸馏方法进行固液分离, 获得常温下也是液体的重质燃料油, 即SRC-Ⅱ。

1.3.4 供氢溶剂法 (EDS) 。

是美国埃克森研究和工程公司于1966年首先开发使用供氢溶剂的煤液化工艺。在液化反应组分中也不加催化剂, 从而避免了煤中矿物质对催化剂的毒害作用, 延长了高性能活性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其与SRC法的区别是对循环溶剂单独进行催化加氢, 从而提高了溶剂的供氧能力, 液化油率提高, 主要产品是轻质油和中质油。

1.3.5 氢煤法 (H-Coal) :

这种方法使用高活性的催化剂, 并且使之在沸腾床反应器反应, 大大提高了液化转化率和液体收率, 并且提高了液相粗油的质量, 降低了杂原子的含量。

2 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煤化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随着煤化工技术不断发展创新、与时俱进, 新型煤化工技术应运而生。这种新型煤化工技术指一种综合性技术, 涉及到以下三方面:

2.1 煤气化

煤气化技术主要运用多组分的催化剂, 通过化学合成将煤炭或天然气制成含有百分之六十的异丁醇和百分之四十的甲醇的混合物, 将异丁醇脱水缩合成异丁烯, 将合成气只去程甲基叔丁基醚, 进而制取出高辛烷值的添加剂。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我国引入过的德士古、鲁奇以及壳牌等各种炉型之中。

2.2 用煤作为原材料产出各种化工产品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通过化学反应羰基化处理后可合成出醋酸酐、醋酸、草酸以及甲酸等其他重要的化工产品。现如今还是主要以天然气作为合成甲醇的主要原材料, 但相比之下我国煤炭的储备量远远超过了天然气, 以煤炭作为原材料生产甲醇逐渐成为生产甲醇的主要途径, 在较长一段时间还是要将煤炭作为材料生产甲醇。经过对甲醇不断的开发研制, 西南化工研究院成功从甲醇羧基化中成功制取出了醋酸酐与醋酸并研制成相关工艺的软件包, 如今正在拓展相关产品, 研制出一系列相关产品, 实现甲醛相关产品生产的产业化。

对于草酸的合成, 可在钯的催化下使甲醇和亚硝酸发生反应生成草酸。一些公司通过研究新技术将甲醇与CO反应, 通过叔二胺和乙烷的作用, 并且加压, 使原料发生羰基化反应, 就可生成甲酸甲酯, 其转化率可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选择性达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2.3 用煤作为原材料合成各种烃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 逐步实现将甲醇裂解从而制取烯烃的技术。我国中科院掌握的技术最为先进, 在此领域领先于世界, 其烯烃的转化率达到了百分之一百, 但烯烃的选择性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五到百分之九十。但这项技术还不够完全成熟, 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被解决, 影响了整个转化过程中产品的产出和纯度, 因此, 要想使这项技术成熟化还需要一些时间来攻克这些技术。而且人们越来越重视对技术的创新, 例如对甲烷的生产不按照造气工艺, 直接经过过氧化脱氢产生出乙烯, 这项新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的重视, 将甲烷的转化率提高到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十五, C2的选择性也可达到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新型煤化工产品以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新型煤化工产品以逐渐成为我国规模较大的产品,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石化产品, 解决了石化产品不足的问题。新型能源技术不仅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 还可以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因此, 我们要清楚煤化工技术的发展, 积极探究发展新型煤化工技术, 使新型煤化工技术拥有巨大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丽.煤化工产业发展之我见-煤化工产业发展面对的机遇和挑战[J].煤, 2009, 18 (11) .[1]李丽.煤化工产业发展之我见-煤化工产业发展面对的机遇和挑战[J].煤, 2009, 18 (11) .

[2]李华民, 王永刚.初议煤化工产业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J].煤炭工程, 2009 (11) .[2]李华民, 王永刚.初议煤化工产业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J].煤炭工程, 2009 (11) .

[3]华炜.关于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2008.[3]华炜.关于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2008.

[4]陈元春, 金小娟.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状况评述[J].煤炭工程, 2009 (5) .[4]陈元春, 金小娟.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状况评述[J].煤炭工程, 2009 (5) .

[5]唐宏青.低碳经济与煤化工的若干问题分析[J].煤化工, 2010, 38 (1) .[5]唐宏青.低碳经济与煤化工的若干问题分析[J].煤化工, 2010, 38 (1) .

煤化工 篇2

4结语

新型煤化工技术,是以旧煤化工技术为基础,结合社会的需求,技术的进行而发展出来的新技术。当前我国的煤化工技术的应用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又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应用技术时,必须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优化技术应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惠团荣,罗云.煤化工及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发展应用趋势[J].化工管理.(25).

[2]王俊理.煤化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01).

煤化工“水惑” 篇3

在乌拉盖水库以东10公里处,占地30平方公里的乌拉盖能源化工基地灯火通明,这为漆黑寂寥的原野带来些许暖意。依托当地的煤矿资源,这个基地内已建成年产110万吨合成氨、200万吨大颗粒尿素生产线和300万吨甲醇生产项目。在水库与基地之间,贯穿着一条深宽均为4米的引水渠;其犹如一条鲜活的动脉,日夜不停地向基地内输水,以保障基地年均4000万方的用水需求。

伴随大量煤化工项目的规划和落地,快速增加的工业用水以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已无法回避。在许多区域,传统的农牧文化与工业文明激烈交互,居民、农业与化工用水时有冲突。在“逢煤必化”的风向里,地方生态系统以及资源承载能力正面临新的考量。

水养煤

无疑,资源禀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路径;巨量的煤储成为一些资源城市的造富资本。

内蒙古曾依托草原下的“黑金”,连续数年稳坐中国GDP增速的头把交椅。2009年,自治区的一位领导曾向外界表示,“世界增速最快的是中国,中国增速最快的是内蒙,内蒙增速最快的是鄂尔多斯。现在,鄂尔多斯的人均GDP已超香港。”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时过境迁之后,“热烈欢迎各位企业家到内蒙古考察、投资、创业、发财”的金牌项目,已不再是直接开采资源,而是“煤化工”。

11月初,《英才》记者从相关人士处获悉,煤化工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及《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已获得多方认可,可能于年底或明年初出台。

根据相关规划,我国“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建设14个大型煤炭开采基地,包括山西、陕北、内蒙、新疆、河南、云贵等地,计划在此范围内打造煤电一体化开发建设16个西部大型煤电基地。而来自于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统计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煤化工基地建设投资近2万亿人民币。

煤化工项目的建设,首先要有煤炭资源保障,二则需要大量的水,两者不可或缺。根据相关统计,目前生产一吨煤制油的耗水量约为9吨,煤制烯烃约为20吨,煤制二甲醚约为12吨,煤制天然气(甲烷)耗水量约为6吨,煤制乙二醇约为9吨。

据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介绍,一个典型的20亿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气项目,年耗水量约为1400万吨,如果要实现600亿立方米/年的煤制气产能,将需要每年4.2亿吨的水资源供应。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编制的《煤电基地开发与水资源研究》显示,“十一五”期间32个在建或投产煤化工重大项目,以及“十二五”15个新建重大项目的需水量合计约为每年11.1亿立方米。如果在研究结果上再增加10%的需水总量调整系数,那么预计到2015年我国煤化工产业的需水量约为12.22亿立方米,折算后每天为334.68万立方米。

让投资者和地方政府皱眉的现实掣肘在于,煤炭与水两种资源在地理空间分布上的明显“相逆”。除云南和贵州外,许多富煤地区地处干旱的西北,水资源匮乏。即多煤的地区缺水,有水的地方少煤。煤化工项目的水源问题由此凸显。煤多水足的、“特别适合上大型化工项目”的宝地少之又少。

纵观地图,宁夏、陕西、山西、内蒙、河南等国内大多富煤地区皆处黄河流域之内,黄河由此成为很多大型煤化工项目最主要的水源。随着一个个资源依赖型城市崛起于在黄河之滨;呼啸前行的工业文明,犹如索求无度的孩子,以前所未有的饥渴姿态寻求“母亲河”的喂养。

根据国家有关规划,需要黄河水资源提供支撑的巨型能源基地有:宁夏宁东能源基地、内蒙古呼包鄂“金三角”经济圈、乌海市及乌斯太工业能源基地、陕西陕北榆林能源工业基地和山西离柳煤电基地。

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主任孙庆伟博士告诉《英才》记者,过去十年,黄河流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已高达60%,远远超过国际上公认40%的警戒线。

水权置换

目前,不止在内蒙古,山西、新疆、陕西等地的一些煤化工项目,就因为没有充足的水资源可用,被迫停工。

每年国家分配给黄河沿岸各省市自治区的水量指标有明确的限定,对于超出的指标需求,各地则可以采取水权置换的方法,解决煤化工待批项目用水。所谓水权置换,就是工业企业为了取得用水指标,投资在国家黄河水利委员会确定的某一灌区内,实施农田节水改造工程,但据记者了解,水权置换亦有指标和底线,其获取水量也不足以满足全部项目的用水需求。

内蒙古发改委某官员告诉《英才》记者,目前内蒙古着力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黄河流域,打造以煤化工为主导产业的“沿黄经济带”。为了舒缓用水压力,政府鼓励水资源缺乏而煤炭资源富集地区与黄河沿岸地区进行产业协作,变此前的“调水”为“输煤”,以期实现水、煤资源跨区域优化组合。

目前,鄂尔多斯市投资10亿元以上的30个项目就急需落实3亿立方米的用水量,而该地区可置换的工业用水指标仅为1.3亿立方米。为解决这些项目今后的用水困局,一些煤化工企业想到了另一种解决措施——投资水库。

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大唐国际投资建设了克旗大石门子水库,库容1.9亿立方米,以保证大唐国际煤制天然气项目有充足水源;甘肃华亭中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了石堡子水库,该水库总库容710万立方米,以保证60万吨甲醇项目的投产运营;新疆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保证伊吾县淖毛湖工业区的甲醇、二甲醚和煤制天然气项目有可靠水源,投资2亿元修建了伊吾县峡沟水库,水库库容1400万立方米。

为了不让水拖了后腿,各煤化工企业在水的循环利用上做起了文章。如神华宁东煤化工基地烯烃循环水、供水系统安装及土建项目的循环水装置最大水处理量高达432万立方米/日,相当于北京城区最高用水量257.5万立方米/日的1.68倍,成为当前世界最大的工业循环水装置之一。

有分析人士认为,全国很多地方的煤化工项目自规划起就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因为国家建设煤化工项目是站在能源战略的高度,地方则是为了拉动投资、发展当地经济,煤化工项目对水资源的破坏程度并没有得到重视。煤炭研究专家李朝林建议,不管国家还是地方的政策,必须要严厉一些,逼着企业节水。

煤化工 篇4

1. 煤化工技术

煤炭资源使用的最基本技术在于煤化工技术的应用, 煤化工技术主要是利用煤炭为基本得生产原料, 利用化学方式进行加工之后将煤炭逐渐的转变成不同的形体状态, 或是生产成各种化学用品等, 逐渐形成一种化学产品, 供社会使用。对于煤炭的使用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以及产品差异等主要划分为煤焦化、煤气化、煤电石或是煤液化等产业。

1.1 煤焦化:

这中煤焦化在很多生产中被称之为煤干馏, 利用化学方式将煤炭进行空气隔绝, 利用加热和化学分解的方式使其成为焦化的状态。在煤化工中包含很多层次的, 根据不同层次的加工能够使其呈现液态、固态或是气体的状态, 当然其中还存在很多合成气体或是焦油化工等产品, 这些不同的化工产品在很多行业中均有应用。

1.2 煤气化:

煤气化主要是利用化学的方式将煤炭进行热化, 在热化的过程中使用专业的化学药剂使其产生化学反应, 将其中的固态的煤炭转化成气体合成的形态, 其中主要的气体包含水蒸气、空气或是二氧化碳等气体, 这些气体与煤炭之间均会产生化学反应。与此同时, 还包含热解中的气态物与煤炭之间也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 煤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一种物质, 能够与很多形态中的物体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 因此, 煤气化中需要详细区分煤炭与哪种气体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利用不同的气体方式与煤炭产生的反映有很多的不同, 煤炭在发生反映的过程中能够划分为不同层次, 其中包含干燥层分、干馏或是还带、氢化等, 煤炭在高温加热的状态下其中的水分会逐渐蒸发, 剩下的元素与其空气发生氧化反应, 产生粗煤气, 将粗煤气进行净化之后就能生产出不同的化学产品。

1.3 煤液化:

煤液化在各种行业中均有使用, 这种煤液化主要是将煤炭中的有机物质利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转化, 转化成流质产物, 从而产生液态的碳氢化合物, 利用这种物质取代石油或是其他的使用品, 节省石油资源的使用, 为我国资源合理利用做出贡献[1]。煤液化主要包含两种技术形式, 在我国社会上的发展具有非常高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发展市场非常广泛, 是新型化工资源中的重要发展。这两种技术主要包含直接技术与间接技术, 直接技术主要是在1913年期间发明并生产使用。利用高温的作用使用化学溶剂将其进行溶解, 是煤炭产生气态氢的化学反应, 从而增加其中的氢含量, 逐渐形成特体的状态。间接技术主要是1923年期间发明, 这种技术主要是将原材料作为煤炭转化的原材料, 利用催化剂将其进行氧化, 从而产生可使用气体。

2. 新型煤化工技术

社会不断发展与资源使用的情况下, 对于社会生态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生态环境建设逐渐成为经济进步与社会建设的主要方向, 在这样的基础上对于煤化工技术提出的新的挑战, 推动了新型煤炭化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新型煤炭化工技术不仅考虑到生产进步这方面, 还会涉及很多环保方面的问题, 文章主要介绍三种新型煤炭发展方向与计划。

2.1 煤气化技术

煤气化技术在煤炭开始使用的过程中就在开始应用, 这种技术是煤化工发展中重要的一项, 在原有的煤气化技术之上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创新, 逐渐使用社会生态发展与环境建设的要求。相比较原有的煤气化技术来讲, 新型的煤气化技术在进行化学分解的过程中使用的催化剂种类更加多, 其中含有异丁醇与甲醇的混合液, 利用这种混合物脱水之后形成一种异丁烯, 这种异丁烯在合成之后会形成一种甲基叔丁基醚, 这种技术在煤炭或是经常使用的天然气等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一种专业的材料, 也是现在工业与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添加剂。

2.2 甲醇等化工产品

天然气研究生产中使用最多的原料就是甲醇。煤炭使用的产量与我国的天然气或是石油等高出很多, 因此甲醇的生产原料大部分使用的煤炭。甲醇主要是利用各种酸化的方式进行提取, 对于我国的生产与发展来讲, 甲醇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这需要归功于新型煤化工技术, 在新型煤化工技术中将甲醇等化工产品进行优化, 保证对甲醇等更有效的应用。

2.3 合成烃类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各种化工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创新与优化, 煤炭化工技术同样, 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创新, 其中包含对于甲醇进行详细的分解与划分之后产生烯烃。我国在很多化工工厂或是研究院等建立专业研究院, 对于甲醇的转化效果非常显著, 其中的烯烃提取量高达85%-95%之间, 当然这种化学技术的研究还存在很多需要创新与完善的地方, 还在进一步的优化与探索中。

结束语:

煤炭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 对于煤炭化工技术的应用于发展需要结合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利用不同的化学手段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 保证煤炭化工技术得到创新与优化, 新型煤化工技术正在不断发展成熟中, 对于我国经济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是促进我国资源优化使用的重要手段。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 对于能源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 煤矿能源的使用技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煤矿化工技术以及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之一。更好的创新煤炭能源开发技术是促进我国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同时也是生态化资源建设的重要措施。文章主要针对当下的煤化工技术发展与新兴煤化工技术运用进行研究与分析, 并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煤化工技术,新型煤化工技术,运用研究

参考文献

发展煤化工产业 篇5

一是规范发展电石、焦炭等高耗能产品。坚持控制产能总量,淘汰落后工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联合重组的原则,加快焦炭和电石行业结构调整。彻底淘汰土焦、改良焦,限期淘汰炭化室高度小于4.3米焦炉。重点在炼焦煤、盐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建设焦炭、电石生产基地,新建焦炭不得低于200万吨/年(焦炉炭化室高度须4.3米以上),电石不低于30万吨/年(单台炉容量≥25000KVA)。

二是鼓励发展煤制化肥等产品。鼓励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以间歇气化技术为主的化肥行业,减少环境污染,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在煤炭资源丰富的粮棉主产区建设百万吨级尿素生产基地。新建煤制合成氨装置,加压气化不得低于30万吨/年,常压或低压气化不低于20万吨/年。

三是稳步发展煤制油品、甲醇、二甲醚、烯烃等石油替代产品。其中,煤炭液化尚处于示范阶段,应在取得成功后再推广。以民用燃料和油品市场为导向,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和二步法二甲醚合成技术,建设大型甲醇和二甲醚生产基地,认真做好新型民用燃料和车用燃料使用试验和示范工作。稳步推进工业化试验和示范工程的建设,加快煤制油品和烯烃产业化步伐,适时启动大型煤制油品和烯烃工程的建设。新建煤制油品不得低于300万吨/年,煤制烯烃不低于60万吨/年,煤制甲醇和二甲醚不低于100万吨/年。

目前我国煤化工发展仍以传统产业为主,现代煤化工产业刚刚起步。近年来,焦炭、电石行业的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尚需继续加大清理整顿力度,提高行业技术水平和集中度。

但煤化工项目投资大,技术复杂,对资源、环境等要求较高,建设周期长,实际开工建设的大型煤化工项目并不多,大部分项目尚在规划研究阶段。

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

针对近一时期煤化工产业电石和焦炭等产品严重过剩,煤制甲醇、二甲醚等石油替代产品盲目发展,一些地方不顾资源承受能力片面追求产业发展速度等问题,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了上述问题对资源供给平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负面影响;从产业布局、资源使用、环境保护、安全运行等方面,提出了产业发展应把握的原则;要求各地区高度重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深刻认识盲目发展的危害性,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产业发展全局,综合平衡各方面因素,正确处理产业发展速度、规模与资源、生态环境承受能力的关系,从规划入手,加强煤化工项目管理,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当前,我国煤化工产业正逐步从焦炭、电石、煤制化肥为主的传统煤化工产业向石油替代产品为主的现代煤化工产业转变。石油替代产品是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方向。尽管我国石油资源短缺,发展煤化工产业是必要的,但煤化工产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涉及面广,工程建设复杂,实施难度大。近期工作重点是: 抓紧制定、出台煤化工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电石、焦炭等行业结构调整,认真做好煤制甲醇、二甲醚、油品、烯烃等试点和示范项目建设,切实加强新型民用和车用燃料使用示范及标准制定工作。

从各方面进展情况看,“十一五”期间,焦炭、电石等行业结构调整仍是煤化工产业工作重点。煤制石油替代产品的发展要待试点、示范项目取得成功后,才能逐步展开。目前大规模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各地区要严格按照《通知》精神,切实做好煤化工产业发展和项目审核工作,对拟建和在建项目认真清理;科学制定区域产业发展规划,认真做好相关产业的衔接,为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煤化工产业要充分处理好与原料的衔接关系,实现原料供应的多元化,尽量利用劣质煤、高硫煤进行煤化工产业;充分处理好与水资源的关系,我国产煤地区水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大型煤化工年耗水量大,大规模的煤化工可能会打破局部地区水平衡,水资源成为煤化工高产高效的瓶颈,企业要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情况。

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精神是:稳步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发展煤化工产业,以缓解石油供应的紧张局面;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促进煤炭区域产销平衡,鼓励煤炭资源接续区煤化工产业发展,适度安排供煤区煤化工项目的建设,限制调入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统筹煤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煤化工业要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走大型化、基地化的路子,发展开放式的产业链条;安全发展,认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加强自主创新,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设备国产化。

目前世界化学工业重心东移、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对我国化学工业挑战与机遇并存。国内化学工业发展迅速,但资源短缺将成为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推动化工产业内在运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国内化工产品市场持续增长,市场将进一步向专业化、精细化和高附加值化方向发展,化学工业集聚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进入煤化工领域门槛相当高。首先是资源保证问题,煤化工产业项目对煤炭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和社会配套条件要求很高,且消耗大。以水为例,煤化工项目需要大量的水,大型煤化工项目年用水量通常高达几千万立方米,吨产品耗水在十吨以上。此外,还将面临环保容量的限制发展和倒逼机制问题。

“煤化工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还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做后盾,两者缺一不可。如何计算和衡量因石油紧缺及油价变化所带来的经济风险?实际上油价走势谁也预测不准。”李晨表示,“煤化工是一个巨大型项目,进入这一行业,必须有强大的煤炭资源做背景,同时要有煤气化等核心关键技术。”

为避免煤化工项目的盲目跟风,去年7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称《通知》)。

《通知》要求,严格控制缺水地区煤气化和煤液化项目的建设。煤化工项目各项消耗指标必须达到国家(行业)标准或强制性规范要求。一般不应批准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制油项目,100万吨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60万吨以下的煤制烯烃项目。产业面临升级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表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作为价值链条长、增值空间大、发展潜力大的煤化工产业,面临的主要形势是技术与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业内人士认为,煤化工领域应坚持控制产能总量,淘汰落后工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联合重组的原则,积极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改造以间歇气化技术为主的化肥

行业,减少环境污染,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

对如何促进我国化肥技术装备的整体水平,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费维扬建议,国家要出台优惠和激励政策,大力扶持大化肥国产化装备的研发制造。

费维扬说,现在煤炭的大化肥国产化示范装置有了,要促进其推广。还可以选择一套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年产30万吨合成氨装置,集成国内创新技术,对国外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争取以比引进国外技术低50%的成本,建成处理能力提高50%和能耗降低20%的年产50万吨合成氨示范装置。在二三年内实现此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示范工程后,在“十一五”后期组织推广此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

我国煤化工领域起步比较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化学工业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煤化工的产量占化学工业(不包括石油和石化)大约50%,合成氨、甲醇两大基础化工产品,主要以煤为原料。煤炭焦化、煤气化--合成氨———化肥已成为我国占主要地位的煤化工业,并在近年来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基于国内石油消费的增长和供需矛盾的突出,煤制油、甲醇制取烯烃等技术引进、开发和产业化建设加快速度,能源化工项目已经启动。

有专家表示,我国煤化工业能发挥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补充国内油、气资源不足和满足对化工产品的需求,推动煤化工洁净电力联产的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但专家同时提醒,煤制油、甲醇制取烯烃正值工业化的前夜,还远不到大型工业化的程度。因此,“从保障能源安全的角度来讲,煤化工需要适度发展,稳步推进。”而对于企业来说,因为较高的进入门槛和行业处于启动期,因而要慎重进入煤化工领域。(记者赵惠 见习记者卢青/证券时报)

在“十一五”规划已经明确我国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化工行业要追求资源效益最大化是煤化工的发展企契机,而国家经济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使得煤化工必然是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从能源结构稳定性来看,我国煤炭、石油与天然气人均储量与欧美、OECD发达国家等有相当大差距。而在储采比上,我国能源的可持续性也很差,如果在未来10 至20 年中仍没有大的油田被发现,石油资源瓶颈将危及国内能源安全。而煤炭资源情况与世界平均水平最为接近,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这决定了我国长期依赖煤炭的能源格局,在“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20年,我国将斥资1万亿发展煤化工,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煤制甲醇、二甲醚、煤烯烃和煤制油在今后15年将是投资的重点。方向由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

4、环境污染

2006年,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唤醒了企业对环保、安全的社会责任感。从环境保护来看,使用清洁煤气化技术后,煤化工能源一体化产业模式能有效解决常规发电厂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态平衡和环境容量是煤化工未来发展比较关键的考虑点,煤制油从根本上说是将一种资源转化成另外一种资源。生产一吨油品需消耗约4吨煤、十吨水,对地区水资源压力很大,而水资源超标消耗可能导致生态失平衡,这与新的国家战略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相悖,也是目前发展煤化工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预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项目的节水技术应用是产业研发和项目投资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中国煤炭资源和水资源总体为逆向分布,在煤化工规划时必须要考虑水资源平衡和项目的节水技术应用。从水资源分布来看项目投资,山西和宁夏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煤化工,而贵州、内蒙古和陕西等区域则应该是政策倾斜的地区。因此目前煤制油只能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技术储备,而不能作为大规模推广的产业化方向。而发改委极有可能会以水

资源限制来作为煤化工的硬性指标设置门槛。

5、可持续发展

发展煤化工产业拥有几项优势:首先政府从战略上考虑,会提高准入门槛,以避免盲目投资,但为鼓励在能源替代技术和装备等方面有所创新,会对行业内企业有所优惠,先行企业有望受益并长期保持。其次煤化工成本远低于石化产品,具有经济可行性。再次,煤化工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若能降低水消耗,完全有替代石化产品的可能。再次国内企业积累和储备了相关技术,在引进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建立核心竞争力,改变在高端石化产品的劣势局面。再次由于煤化工建设费用高,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吸引大量民间和国外资本投资,降低资金流动性,改善国内经济环境。

6、宏观调控

日前有关官员表示,经过半年多努力,《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已经制定完成,并已上报在审。据透漏,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精神是:稳步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发展煤化工产业,以缓解石油供应的紧张局面;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促进煤炭区域产销平衡,鼓励煤炭资源接续区煤化工产业发展,适度安排供煤区煤化工项目的建设,限制调入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统筹煤与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煤化工业要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走大型化、基地化的路子,发展开放式的产业链条;加强自主创新,坚持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设备国产化。从以上信息看,传统煤化工行业,如焦炭和化肥,投资增幅将很少,以技术改建为主,而电石产业甚至面临缩减淘汰的可能。,山西煤炭经济综合高效发展的另一个广阔空间和战略重点是煤化工产业。当前,全球石油价格屡创新高且居高不下,使煤化工具有成本优势和发展潜力;高新技术发展及其在煤化工领域的应用,可以大大减轻煤化工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要抓住机遇全力发展化肥、甲醇及衍生品、乙炔电石、乙烯、丙烯、粗苯加工、煤焦油深精加工、煤基醇醚燃料和煤基合成油以及煤层气和焦炉煤气多联产利用项目,力争使煤化工行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把山西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积极发展与煤炭相关的产业,形成煤—电—铝、煤—铁—钢(铸)、煤—焦—化等多种产业链条,打造多元支柱产业群,真正把山西的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煤化工污水处理问题研究 篇6

【摘 要】水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其严重程度、性质和危害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化程度的提升而不断加深。不同的污水水质、水量、处理后接纳水体以及是否有回用目的、处理程度等要求都决定所采用的废水处理方法不同。废水的处理方法按照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化学法、高级氧化法、电化学法及生物处理法。本文就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煤化工污水處理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及其各自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以及它们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进行评述。

【关键词】污水处理;物理化学法;高级氧化法;电化学法;生物法

1.物理化学法

物理化学法是利用物理化学作用,转化、分离或回收处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包括萃取、吸附、膜分离和化学沉淀等方法。

1.1萃取法

萃取法是利用与水不相溶解或极少溶解的特定溶剂同废水充分混合接触,使溶于废水中的某些污染物质重新进行分配而转入溶剂,然后将溶剂与除去污染物质后的废水分离,从而达到废水净化和回收有用物质的目的。萃取法具有处理水量大,设备简单,便于自动控制,操作安全,成本低等优点。

1.2吸附法

吸附是用气体或液体流动相与多孔颗粒接触,使流动相中的组分被选择分离或滞留颗粒相的过程。污水处理中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炭纤维、费石、硅藻土、硫化煤、矿渣以及吸附用的树脂等,其中活性炭较为常用。使用吸附法处理废水,不但能够去除那些难分解的有机物,降低COD,还能使废水脱色、脱臭,把废水处理到可重复利用的目的。

1.3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是利用特殊的半透膜将废水分开进而使某些溶质或溶剂渗透出来的方法的统称。常见的膜分离法主要有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渗析(D)、电渗析(ED)、渗透蒸发(PV)、液膜(LM)等方法。

1.4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是用易溶的化学药剂在废水中形成难溶的盐、氢氧化物或络合物以达到处理目的的一种方法。高健磊等以Na2HPO4和MgSO4为沉淀剂,对氯化铵、硫酸氨、氨水以及碳酸氨四种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化学沉淀法脱氮处理,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由于该法能使污染物形成难溶的盐、氢氧化物或络合物而较易分离,因此常用于TNT、RDX、阳离子染料废水、硫醇废水以及含酚、含醌废水的处理。

2.高级氧化法

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简称AOPs)是近20年来水处理领域兴起的新技术,通常指在环境温度和压力下通过产生具有高反应活性的羟基自由基来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方法。高级氧化技术的关键是产生高活性的羟基自由基,一般采用加入氧化剂、催化剂或借助紫外线、超声波等多种途径产生。

2.1湿式(催化)氧化法

湿式氧化法(Wet Air Oxidation,简称WAO)是在高温(150~350℃)高压(0.5~20MPa)的条件下,利用空气或氧气作为氧化剂,氧化水中呈溶解态或悬浮态的有机物或还原态的无机物,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湿式催化氧化工艺(Catalytic Wet Air Oxidation,简称CWAO)是在WAO工艺的基础上添加了适宜的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温度和压力,提高了反应速度,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氧化效率。

2.2超临界水(催化)氧化法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把温度和压力升高到水的临界点(Tc=374.3oC,Pc=22.05MPa)以上时,使水成为一种具有高扩散性和优良传递特性的非极性介质,在此条件下,非极性的有机物和气体能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实现对污染物的分解。

2.3化学(催化)氧化法和光(催化)氧化法

化学氧化法是指通过O3、H2O2、ClO2及KMnO4等氧化剂,将废水中呈溶解状态的污染物氧化为微毒或无毒的物质,或者转化为容易与水分离的形态,从而达到处理的目的。化学催化氧化是在催化剂和氧化剂共同作用下氧化有机物。光化学氧化是通过氧化剂在光的辐射下产生氧化能力较强的自由基而进行的。根据氧化剂的种类不同,分为UV/H2O2、UV/O2及UV/H2O2/O3等系统。

3.电化学法

3.1电化学氧化

电化学氧化法可分为直接氧化法和间接氧化法。直接氧化法是利用阳极的高电势氧化降解废水中污染物,使之转化为无害物质。间接氧化法则是通过阳极反应产生具有强氧化作用的中间物质,如超氧自由基(O2)、H2O2和羟基自由基(OH)等活性自由基,自由基的强氧化性直接氧化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最终达到氧化降解污染物的目的。

3.2电凝聚

该法采用可溶性阳极,如Fe、Al等金属板,在外加直流电压的作用下,金属阳极氧化溶解,生成金属离子Fe2+、Fe3+、Al3+,这些离子与水中OH-作用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物,沉淀物再吸附、絮凝废水中的污染物。在废水中有有机酸时,则能生成铁、铝等的有机酸化合物,同样能起絮凝作用。

3.3电气浮

电气浮采用不溶性阳极,如石墨、铂及二氧化铅等金属氧化物电极,电解时电极上析出大量微小的气泡(阳极上析出氧气,阴极上析出氢气),这些气泡分散度高,并以1.5~4cm·s-1的速度上升,具有较大的浮载力,可将水中的油粒及悬浮物质携带到液体表面而除去。为了提高该法的处理效果,有时还加入少量的混凝剂,以利于絮凝物的生成。

4.生物法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能够降解代谢有机物的作用,来处理污水中呈溶解或胶状的有机污染物质。根据参与降解微生物的种类不同,生物处理法又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

4.1厌氧生物处理法

厌氧消化是指在无分子氧参与的条件下,通过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把有机物最终分解为甲烷和CO2的产物的过程。随着现代高速厌氧反应器的大规模开发和应用,各种厌氧工艺的成功应用层出不穷。王庆伟使用厌氧升流式流化床反应器(简称UBF)处理高浓度垃圾渗滤液,加入阳离子PAM和颗粒污泥的生成,能大大缩短启动周期和提高有机物去除率。

4.2好氧生物处理法

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以溶解状与胶体状的为主),作为营养源进行好氧代谢。

5.展望

在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人们环境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污水处理技术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各种高浓度难降解的工业有机废水的排放不断增加,采用单一的方法处理的废水常常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人们探索了各种组合工艺,通过将各种不同工艺或方法组合起来,以克服各自技术的不足,发挥共同的优点,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问题,代表了水处理技术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一些高新技术如交流电弧废水处理技术、滑动弧等离子体处理技术以及某些特殊的电化学处理技术等目前还处于实验室试验阶段,但是不容置疑,这些高新技术代表了废水处理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科]

【参考文献】

[1]周渊.浅谈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对策[J].科技促进发展,2009,(4):248.

煤化工走绿色化工之路前景光明 篇7

由煤、焦炭、半焦等固体燃料和重油等液体燃料经干馏或气化等过程所得气体产物的总称为煤气。按照生产方法,一般可分为干馏煤气和气化煤气。干馏煤气包括高温、中温、低温干馏煤气。主要成分是烷烃、烯烃、芳烃、一氧化碳和氢等可燃气体,并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氮等不可燃气体。热值较高,约为4000~6000千卡/标准立方米。气化煤气包括发生炉煤气、水煤气、半水煤气等。主要可燃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并含有较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氮等。热值较低,约为1000~3000千卡/标准立方米。此外,还有高炉煤气等。煤气可用作工业窑炉、锅炉、内燃机和生活等用的燃料,或用作化学工业等的原料。由于煤气中含有剧毒的一氧化碳,生产和使用时应注意安全,以防中毒!

煤与石油和天然气一样,是一种化石燃料,它被用于取火、发电、化工和炼钢。煤由碳、焦油、油脂和矿物质组成,根据含碳量的多少,煤可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褐煤,即褐色的煤,含碳量不到50%,烟煤大约为70%,无烟煤是最有价值的煤,其含碳量约为95%。

1750年前后,工业革命开始,煤的需求量大增,煤炭工业大发展,煤是蒸汽机械的燃料。许多发电站靠烧煤发电。钢铁业用焦炭生产钢铁。焦炭是通过加热、蒸发掉焦油和油脂后形成的焦油和油脂是用来生产染料、化肥和尼龙等化学纤维。

然而煤燃烧时会释放含有煤烟的烟雾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它们会污染环境,因此发电站常用过滤器净化烟雾。

调查显示,全国绝大多数的CO2、SO2和烟尘排放都由燃煤引起。煤炭直接燃烧,能量利用率不高、碳排量大,而作为新型煤化工项目,要打造环保型生产工艺流程,就必须靠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作支撑。如正在建设的60万吨/年烯烃项目是山西省调整产业结构、突现“煤焦化”循环经济产业模式的重点项目,是以甲醇为原料转化制烯烃,再经过分离、转化、聚合等工艺过程生产聚乙烯、聚丙烯产品的大型化工项目。其中核心技术甲醇制烯烃采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工业化成功经验的新型DMTO技术以及配套来自LUMMUS(鲁玛斯)、Vnivation(尤尼维讯)和DOW(陶氏)等公司的技术。该技术路线与DM-TO二代技术相比,综合能耗下降15%,年可增加烯烃产量8万吨,丁烯-1产量1.6万吨,提高了副产品C4、C5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性,预计年均可实现现销售收入67.99亿元,销售利润10.89亿元。

又如在晋北朔州市正在建设的平朔省质煤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其自设计开始就选用清洁生产工艺,突出环境保护,确保工艺水的闭路循环,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三废”排放,符合国家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能源发展战略,符合山西省“气化、净化”的转型发展战略,这些先进技术的实施,保障了生产线的环保升级。今年为该项目调试投产年,预计9月30日竣工投产。

为确保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及总量控制要求,山西化企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噪声等污染物采取了严格的污染防治措施,如中海油山西大同投资40亿元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利用当地的煤炭资源、采用煤加压技术生产粗合成气,通过CO变换调整合成气中碳氢比,脱除酸性气体中H2S及CO2等,合成气再通过甲烷化及脱水生产天然气,同时副产石脑油、焦油、粗酚、硫铵、硫磺等。项目主要采用碎煤气化和粉煤气化组合气化技术、煤气电热循环经济一体化、上中下游一体化、污水零排放技术,利用原煤生产清洁的天然气。

2012年7月,国家发改委同意山西潞安“弃采高硫煤180万吨油化电热一体化项目”开展进行前期工作。计划2015年建成投产。它所采用的气化技术是荷兰壳牌的,单台日投煤3000吨,每小时生产煤气30万立方米,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粉煤气化炉,碳转化率达到99%;水处理采用新加坡胜科公司的技术通过空冷器代替水冷、污水经深度处理、分质回收利用等节水措施,实现吨油耗水小于8吨,废水“零排放”。该项目总投资220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70亿元,利润25亿元。上缴税金约45亿元。这些项目发展将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区域空气质量的全面提升和改善。

总之,要按照国家新《环保法》及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煤化工企业必须切实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必须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治、控、防、管四个步骤走,进一步加强企业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与管控,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业内专家认为,必须切实抓好四个方面:

一是减少污染排放总量。积极推行企业环境监督管理机制,对企业“三废”排放及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监测;加强环境隐患排查,对所属的各排污点及部位进行全面细致排查,对检查中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及问题认真梳理并制定整改方案、严抓落实。

二是提升综合防控能力。严格控制建筑施工、拆迁施工、交通运输等扬尘污染,对于拉运煤炭、焦炭、沙土、灰渣等易扬散的货车使用封闭货箱或喷洒抑制扬尘覆盖剂等方式封盖严密;汽运公司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控制,严格执行尾气超标车强制报废制度,按时做好机动车环保检测工作,按照环保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各生产厂产生的危险废物进行处置和转移。

三是清除环境安全隐患。环境管理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根据综合管理体系运行实施计划,按月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针对2014年度综合管理体系外涉及的环境问题,组织相关单位完成整改,确保了环境管理体系的正常有效运行。

四是严打环境违法行为。不断加大环境执法检查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严肃处理、严格问责、明确各单位的责任人,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处理,限期整改,从严、从重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关经济行政责任。由于组织机构保障多措并举,切实履行好企业的责任和义务,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实现达标排放。各种环保指标达到国家新《环保法》考核要求。使煤化工打造成绿色化工厂,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景十分光明。

反思“煤化工”兴衰 篇8

从表面上来看, 煤化工项目被能源巨头剥离出去符合经济规律, 项目盈利能力较差、大量投入并不能换来良好的经济收益, 企业为了扭亏为盈、减少损失必然会将该项目剥离出去。之前疯狂上马新型煤化工项目的热情也降至谷底, 企业层面做出怎样的决定完全是由企业管理层来衡量利弊的, 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基于这个层面, 煤化工项目并不值得我们给予过多的解读和关注。

然而, 煤化工项目的兴衰表明我国在煤化工产业的规划尚不到位, 行业规划、区域规划、细则规划并没有同步出台, 产业政策也仅仅停留在“扶持”、“鼓励”层面, 真正对能源巨头发展有实实在在作用的产业政策尚未颁布。煤化工项目放松、收紧、放松、再收紧, 使得企业很难把控国家层面的真实意图, 国企央企率先发力该领域更多的是看重政策的指引。一旦政策层面有所收紧, 央企必然会集体撤出该领域。

这从侧面表明我国政府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无可替代。行业发展的源动力并非企业技术革新、行业环境好转、供求关系影响, 扶持政策、导向性政策才是引领行业兴衰的关键要素。新型煤化工行业在我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政策层面出台帮扶政策着实可以理解, 但政策全面指引行业发展的做法并不值得提倡, 市场化改革、产业化运作必然要求企业主动发挥最强大的创造力, 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只需做好服务性工作即可, 政府财政收税、地方经济如果跟煤化工项目关联度太高, 则煤制气、煤制油项目的真实作用必然会大打折扣。

同时, 国家层面对新型煤化工项目的审批并没有完全放开, 获批项目多是国企央企投入重金打造的示范性项目, 对于行业未来的技术革新、设备改造、运营方式都有很强的指导性。煤炭巨头涉足煤化工项目可以理解为拓展产业链、完善高附加值业务, 电力巨头、石化巨头涉足该领域可以解读为受政策鼓舞、利用优势技术, 各自对煤化工项目的定位也有所不同。且煤炭巨头对煤化工项目的把控能力相对更强, 该领域未来必然会成为其主打业务之一, 即便是当下项目的盈利能力没有显现出来, 煤炭巨头也丝毫不会有抛弃这一业务的想法;其他巨头则只是将煤化工项目视为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工具, 并没有长年植根于煤化工领域的打算, 如今断然抛弃更是将其固有想法完全暴露出来。

毋庸置疑, 新型煤化工是未来煤炭行业的发展方向, 煤炭企业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升级主要取决于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项目的落实效果, 如果巨头企业先行退出该领域、放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则未来行业想要突破恐更加困难。在我国煤炭行业的核心技术、核心设备基本上被国企央企掌控, 其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产业的发展路径, 此时国企央企应当主动承担起促进产业发展、支持经济转型的社会责任, 仅仅考虑自身的利益得失显得过于“小气”。毕竟, 国企央企在我国不仅仅是企业。

现代煤化工技术 篇9

1 煤化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煤化工产业兴起于18世纪的后期, 一直发展到19世界形成相对的完善的煤化工生产体系。进入20世纪以后很多以农业产品为原来有机化学产品逐步被以煤为原料的化学产品所代替, 煤化工也慢慢的成为了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化学产品的主要生产原料又发生了转变, 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 煤所占的比例逐步减少, 同时也消弱了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进程。

2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条件

2.1 丰富、廉价的煤炭资源

一是我国的能源禀赋特点是“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二是煤炭的价格还是相对较低。但是有很多的地区煤炭资源并不是十分丰富, 折旧导致在运输环节上有很多的发展障碍, 加工的原料成分也不稳定。煤化工产业是一个需要长周期稳定运行的产业, 如果原料的环节不能做到严格把关, 后面的整个工艺流程就难以正常运行, 对于操作人员来说也有很大的障碍。一般一个初具规模的煤化工加工企业每年所消耗的煤炭原料大于就在几百万吨左右, 要想保持这样的企业有规模的发展下去, 源源不断地原料供应是必须要做到的。如果当地煤矿储量不充足, 成文不稳定就会导致加工过程中热值不高灰分过高, 这样的强撑着下去势必最终走向末路。

2.2 充足的水源

煤化工产业是一个需要大量消耗水源的产业, 很多的确在煤矿储量上相当充足, 但是由于没有相应配套的水源供应也不能发展煤化工产业。一个大型的煤化工企业正常运转时每小时至少要消耗上千吨的水源, 有个别沿海地区的企业选择海水淡化的方式, 最终都因为价格方面的因素导致停业。

3 煤化工产业的加工工艺

煤炭中的有机化学结构以芳香族为主, 由桥键互相连接。通过受热和催化加工成最终的化工产品。煤的化学结构中主要以芳香族为主, 由桥键互相连接同时带有大量的分子结构, 经过热加工和催化加工以后形成最终的煤化工产品, 在所有的煤化工加工方式中, 焦化一直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且延续至今, 主要产品为钢铁冶炼的焦炭, 同时还有大量的煤气和苯类副产品产生。煤气是城市生活中的主要燃料资源, 同时在机械和建筑行业当中也广泛使用。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石油化工产品越来越受到广泛应用, 煤化工产业由于在经济方面的欠缺的比例有所衰退, 但是在南非等地区煤化工产业还有着相当规模的应用。

4 煤化工装备

煤化工装备种类较多, 主要分为动、静两大类。其中, 加氢反应器、气化炉、还原炉、换热器、盛运容器等压力容器和管道、阀门等属于静装备, 泵、风机、压缩机、空分装备等属于动装备。气化炉是煤化工最为关键的装备, 大部分煤化工项目都需要经历煤炭经气化炉转换为合成气这一环节。空分装备也是煤化工的关键装备之一, 煤气化及煤液化均需使用大量的高纯度氧气, 均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5 世界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煤炭资源都用于发电领域, 用于煤化工的比例很小, 大部分也都是用来作焦化和气化。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煤焦油加工的所有产品主要用于塑料、染料、香料等方面, 到1981年时, 世界上主要能源来源于石油和天然气。以煤为原料生产的氨只约占10%;自煤制合成甲醇的比例也很小, 仅占甲醇总产量约1%。

5.1 美国煤化工

1984年美国用煤717.7Mt, 其中用于炼焦的占5.5%, 达39.5Mt。炼焦副产的苯占苯总产量的9%, 以电石乙炔为原料生产的醋酸乙烯在其总产量中占8%。1984年美国建成由褐煤气化再甲烷化生产高热值城市煤气的工厂, 日加工褐煤22kt, 产气3.89Mm。近年, 又在煤气化和液化方面, 进行了不少新工艺试验。

5.2 日本煤化工

1984年日本共用煤106.9Mt, 由于其钢铁工业很发达, 炼铁等冶金用焦炭需要量很大, 因此炼焦用煤占66%, 为70.5Mt。每年的煤焦油产量达2.4Mt, 提供了全部萘的工业来源。以电石乙炔为原料生产的醋酸乙烯在其总产量中占23%。

5.3 中国煤化工

从总量上来看, 2006年在建煤化工项目有30项, 总投资达800多亿元, 新增产能为甲醇850万吨, 二甲醚90万吨, 烯烃100万吨, 煤制油124万吨。而已备案的甲醇项目产能3400万吨, 烯烃300万吨, 煤制油300万吨。2006年, 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政策并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征求意见, 以期规范和扶持煤化工产业的发展。2006年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开始从实验室走向生产。

6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规划

纵观化工产业的几百年发展历程, 每一次原料结构的调整都伴随着化学产业的重大变革。从整体的能源储备角度来看, 煤碳资源还是化工产业的主要原料, 在未来的发展中, 将以何种方向何种速度发展, 都将取决于煤化工产业自身的技术发展和石油工业的进程。煤炭资源的气化随着新技术的研制将是煤化工生产中的主要研究方向, 这一技术的创新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但是无论是采用低温干馏、直接液化或间接液化, 都不得不取决于技术经济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倪维斗、靳晖、李政等, 二甲醚经济:解决中国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大关键。煤化工, 2003, (4) :6[1]倪维斗、靳晖、李政等, 二甲醚经济:解决中国能源与环境问题的重大关键。煤化工, 2003, (4) :6

[2]刘志光、龚华俊、余黎明, 我国煤制天然气发展的探讨[J]。煤化工。2009, 37 (1) :1-8[2]刘志光、龚华俊、余黎明, 我国煤制天然气发展的探讨[J]。煤化工。2009, 37 (1) :1-8

正确看待“煤化工”项目 篇10

“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发展煤化工、开发煤基液体燃料, 有序推进煤炭液化示范工程建设, 促进煤炭深度加工转化”, 这不仅从国家政策层面上支持利用煤炭转化技术开发替代能源的技术创新, 也为优化化工行业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指明了方向, 更为煤化工的产业化、规模化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

从经济效益回报的角度看, 按照煤化工产业链, 由煤到甲醇, 再到二甲醚、尿素、醋酸、三聚氰胺、烯烃等产品, 是利润层层翻番的递进过程, 如煤炭发电可增值2倍, 煤制甲醇可增值4倍, 而甲醇进一步深加工为烯烃等化工产品则可增至8~12倍, 市场需求的迫切性加上成倍数增长的收益回报, 使得众多的煤炭企业和身处煤炭资源丰富省份的化工企业都积极上马煤化工项目。

然而, 在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一些问题也凸现出来。首先是, 技术安全度问题。煤化工项目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毕竟仍然是新兴的能源开发项目, 由于煤化工产业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各个环节紧紧相扣, 技术成熟度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索和试验;其二, 盲目规划、资源整合成本高。煤化工的实施和发展需要相关配套资源的配合, 如水资源、煤炭资源、生态环境等等, 由于煤化工的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作为支持, 但煤炭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 却也是水资源缺少的地区, 而水资源的利用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又受到国家的严格限制, 于是极易产生因为追求高回报而盲目规划, 最后可能因为环保成本极高, 不能维持项目进行, 造成严重资源浪费;第三, 成本高、风险大。煤化工需要利用大量的其他资源, 如技术成本, 资源利用成本和环境成本, 作为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风险, 所以, 至今许多国家都对煤化工项目保持着谨慎态度。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煤化工】相关文章:

煤化工专业05-17

煤化工废水05-27

清洁煤化工06-13

煤化工生产06-25

煤化工企业论文04-15

煤化工论文范文05-08

反思“煤化工”兴衰09-11

煤化工年度总结04-29

煤化工发展综述05-13

煤化工技术发展06-05

上一篇:高三班训使用下一篇:物理学习差生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