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资本

2024-06-01

软件资本(精选四篇)

软件资本 篇1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其科技力量的强弱、科技进步能力的大小,将成为决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资本产出弹性系数和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是定量测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重要环节。

1 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的概念

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用α表示),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金增加1%时,产出增加(α%),一般为0.3-0.35。

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用β表示),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增加1%时,产出增加β%,一般为0.7-0.65。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模型采用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推荐的增长速度方程:

Ea=(a/y)×100% (1)

a=y-αK+βL (2)

Ea为科技进步对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即在产值增长速度中的科技进步因素所占的比重;a为科技进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1)式中,y为产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资金是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之和;K为资金的年平均增长速度;L为劳动者的年平均增长速度;α为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β为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2)式简化为;技术进步速度=国民收入的增加率-资本对国民收入的贡献率×资本的增加率+劳动对国民收放的贡献率×劳动力的增加率。

2 资本与劳动产出弹性系数的估计

2.1 份额估计法

国民收入的使用分为:积累和消费。粗略地讲:积累主要用于资金投入;消费主要用于劳动投入。因此,就全国或省、市、区大范围而言,取积累率为α消费率为β具体到一个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加流动资金占总成本的比率为α;工资加福利开支占总成本的比率为β。即:

α=积累率=(固定资产折旧+流动资金)/总成本 (3)

β=消费率=(工资总额+福利开支)/总成本 (4)

以上主要针对工业而言,就我国而言,可以取α=0.25,β=0.75。

尽管这种方法很粗糙,但它简便易行。也可以资本形成率和最终消费来代替(以支出法计GNP时的统计指标,在一般年鉴中有)。

西方有些国家根据国民收入Y中,工资V和利润M所占的份额,估计αβ的值。即:

α=利税总额/国民收入 (5)

β=工资总额/国民收入 (6)

2.2 回归法

运用数学模型测算技术进步因子贡献的研究需要引入生产函数。不同经济学流派对生产函数的理解不同,因此生产函数的表达形式也各不相同。如果用Q表示产量,用X1,X2……Xn表示不同要素投入量,则可以得到生产函数的一个一般表达式:

Q=F(X1,X2…Xn)

这个一般形式,说明投入量和产出之间存在的映射关系。目前理论界认为比较成熟的是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对象,以线性回归分析来对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加以定量研究, C—D生产函数是美国经济学教授道格拉斯((P-H-Douglas)与数学家柯布(C-W-Cobb)合作,研究分析了美国制造业1899-1922年的历史资料后得出的,1942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丁伯根(J-Tinbergen )对此方法作了改进,后称为C-D生产函数[1]。C-D函数的表达式为:

Q=AKαLβ (7)

式中:

α+β=1 0<α<1

对上式两边分别求自然对数,有:

lnQ=lnA+αlnK+βlnL (8)

其中αβ即为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即边际报酬,Q为国内生产总植(GNP),K为资本量,L为劳动投入量。(8)式中QKL为历年的采集得到的数据,而A为常数。这样,αβ的估计就符合一个线性回归模型[2]。

线性回归方法与份额分析方法是估计参数αβ的常用方法。线性回归方法需要较多年份的历史数据,因此,本文选用13年以上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王新雷、张培基[3]等在《电力工业科技进步评价方法研究》中,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经济学资料和国内其他部委测算方法中的αβ,最后,确定整个电力工业的α=0.3,β= 0.70。

3 资本与劳动产出弹性系数估计的软件实现

3.1 语言选择

本文选择了Visual Basic6.0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因为Visual Basic6.0可以方便的访问数据库,同时在数据计算方面也有着强大的功能。数据库选择了Access数据库,因为科技贡献率的测算的数据量不大,一年只有一条记录。

3.2 数据库的建立

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来确定αβ的值时,技术进步对常数项,数据资料需求同城市劳动力结构及历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NP)统计表,如表1所示。

因此,在数据库sciadvance.mdb里建立一个数据表advan。表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gnp、money、labor三个字段设置为单精度数字。

3.3 界面设计

用于实现“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来确定αβ的值”的程序,共有三个窗体,包括数据输入窗体、数据选择窗体、数据计算窗体,是整个“区域科技发展状况评价计量”软件的一部分。本文重点介绍两个窗体。数据录入窗体如图2所示;计算αβ值的窗体,如图3(b)所示,选择计算用数据的窗体如图3(a)所示,为保证计算出的αβ的客观性,数据的选择要求13年以上[4]。

3.4 算法实现

本文省略数据选择窗体的程序设计,重点介绍计算生成αβ值的方法。

由式(8)可知,式中的Q对应于数据库中“gnp”字段,K对应于数据库中的“money”字段,L对应于数据库中的“labor”字段,例用线性回归法确定α、β和lnA的值。

设lnQ=Y, lnK=X1,lnL=X2,lnA=b0,α=b1,β=b2则,式(8)可以写作:

Y=b0 +b1X1 +b2X2

(Y1,X11,X21)

(Y2,X12,X22)

……

(Yn,X1n,X2n)

是一个样本,其中n≥13。采用最小二乘法[5]估计b0、b1、 b2的值。引入偏差平方和:

G(b0,b1,b2)=k=1n(yk-b0-b1X1k-b2X2k)2

最小二乘估计就是求B0,B1,B2,使得:

G(B0,B1,B2)=minG(b0,b1,b2)

因为G(b0,b1,b2)是b0,b1,b2的非负二次型,故其最小值一定存在。分别求G对于b0,b1,b2偏导数,并令其为0。

Gb0=k=1n(-2)(ykb0b1X1kb2X2k)=0Gb1=k=1n(-2X1k)(ykb0b1X1kb2X2k)=0Gb2=k=1n(-2X2k)(ykb0b1X1kb2X2k)=0}(9)

上述方程组称为正规方程组,其等价形式为:

k=1nYk=nb0+b1k=1nX1k+b2k=1nX2kk=1nYkX1k=b0k=1nX1k+b1k=1nX1k2+b2k=1nX1kX2kk=1nYkX2k=b0k=1nX2k+b1k=1nX1kX2k+b2k=1nX2k2}(10)

将数据代入(10)式,可以得到本模型的正规方程组,再对这一方程组求解,即可得到b0、b1、b2即lnA、α、β的值。

程序流程如图4所示。

3.5 软件的有效性及正确性检验

以某市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运算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α=0.8807,β=0.3214,α+β>1,说明该市的生产函数属于规模报酬递增型,且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较之于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大,说明该市由于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用SPSS对本组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的结论与程序得到的结论相同。从而证明计算结果无误。

摘要:运用Visual Basic与Access数据库相结合的方法,使用线性回归法估计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程序实现了将数据库中的数据(GNP、资本量、劳动力)使用线性回归法计算资本与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的功能,并将计算结果输出到一个图片框中。

关键词:Visual Basic,Access,线性回归,资本产出弹性系数,劳动产出弹性系数

参考文献

[1]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方法研究[J].http://www.hnst.gov.cn/tongji/show3.asp?InfoID=5.

[2]陈魁.应用概率统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王新雷,张培基,毛晋,李彦斌.电力工业科技进步评价方法研究.科技管理研究[J].1998,2.

[4]求是科技.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与开发技术大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软件资本 篇2

中、外软件企业再次演绎资本联姻:6月4日,金蝶国际(0268.HK)发布公告称,IBM公司与雷曼兄弟结成的境外商业联盟——“中国投资基金”投资约1.32亿港币,购入金蝶国际7.7%的股份。在IBM注资公告发布当日,金蝶股票前所未有地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创下了历史上单日交易量最大值。金蝶国际董事会主席徐少春称此次注资是金蝶继香港创业板上市、转到香港主板上市之后在资本国际化历程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而在IBM入股金蝶前,中国软件业就已诞生出多个资本“联合体”:2005年8月,微软向浪潮投资2500万美元,间接收购浪潮通软30%的股份;此后,微软又先后注资中软、浙大网新、宝信软件等中国软件企业; 2006年5月,SAP宣布以1000万欧元的投资获得东软3%的股权。

这些以资本为纽带联姻的背后,反映的是近几年全球软件业频频发生的并购整合风潮已经刮到了中国。“中国软件企业已经进入全球软件整合浪潮,即将酝酿新的变局。”计世资讯副总经理、资深软件行业分析师曹开彬分析说。

国内厂商寻求突破的“跳板”

对于金蝶选择IBM投资的原因,徐少春解释说,最主要的原因是金蝶国际业务发展的需要,要增强高端产品和服务咨询的能力。“金蝶在这方面不是强项,而IBM在这方面正好能够提供这样的补充。”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探讨在SaaS方面更加紧密的合作方式。“全球软件行业正在发生快速变化,软件按需定制模式这样一个趋势正在全球形成,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软件发展的战略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IBM、雷曼兄弟的注资不是通过金蝶增资扩股方式实现的,而是从金蝶国际第二大股东、天使投资人赵勇手上购得的。也就是说,这次注资并没有融得资金。“金蝶引进战略投资者主要是考虑长远的战略发展,而非单纯的财务融资。”徐少春说。

在此次战略投资的同时,金蝶国际与IBM公司就全球战略合作事宜签署了备忘录,内容涉及双方在全球化与SOA、市场/销售/渠道/客户、咨询与应用管理服务(AMS)、网络交付业务服务等领域展开深入的紧密合作。金蝶国际也将与IBM成立联合管理委员会,负责合作计划的具体推进落实及监督。

而有业界人士分析,金蝶与IBM资本联姻的背后,则是竞争压力所迫。SAP、甲骨文等在高端占据优势地位的国外软件巨头正在大力向中低端市场侵入,抢占用友、金蝶等本土软件企业所占据的中低端“地盘”。据用友内部负责销售的一位人士介绍,在中小企业市场,他们现在要经常与SAP、甲骨文这样的对手面对面竞争。

“以前,SAP等国外ERP厂商的目标主要集中在三资企业,现在,外资和本土厂商两大阵营都集中到国内SMB市场了。”曹开彬认为,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外ERP厂商之间竞争的焦点。事实上,国际厂商在ERP市场争夺战中,已经开始显现上行态势。据计世资讯分析,2006年国外品牌整体表现比国内品牌强。

而且,像用友、金蝶这样的通用ERP厂商未来还会遭遇专业化、行业ERP厂商的竞争,以及来自以互联网等新商业模式进入ERP市场的竞争者的挑战。 在这样的竞争态势下,金蝶等中国本土ERP厂商急需与国际对手竞争的能力。

图为金蝶国际CEO何经华(左)和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吴宝淳(右)在发布会现场交换“信物”。

实际上,在国际厂商加紧对中国市场的争夺给金蝶等中国本土厂商带来竞争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合作的机会。和SAP、甲骨文等国际软件企业一样,IBM等其他国际巨头也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拓展力度,在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市场发力。然而,与行业大企业市场不同,中小企业分布广泛、需求差异很大,IBM要抢食中小企业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必须依靠合作伙伴的力量。 而金蝶与用友等本土企业在中低端的强大优势是他们不能忽视的。

一边是要提升竞争能力、高端突围,一边是开拓SMB,双方利益的切合点,使“联姻”水到渠成。

“国外企业要深入拓展中国市场,而中国企业更熟悉中国市场;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而国外企业有可以利用的技术资源。”有业内人士分析说,中外软件企业的“相互需要”是相互结成资本联合体的原动力。

“其实,我们应该清楚,国际化的过程其实就是重新寻求全球产业链分工的过程。”该业内人士说。而通过这样的资本联姻实现“借力打力、远交近攻”,也是国内软件企业对抗国际对手、寻求国际化突破的一种现实手段。

国际巨头的中国伙伴“拉拢战”

IBM在联合雷曼兄弟入股金蝶时,可没忘了“安抚”金蝶的直接竞争对手用友。6月9日,一年一度的用友技术大会在上海举行,“SOA推动商业创新”成为大会的主题,IBM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和赞助企业,出现在用友大会的“特别支持”名单中。

金蝶从2004年11月开始与IBM成为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而IBM和用友的“交情”也由来已久。2007年3月,继新三年战略发布后,用友又宣布,正在依托与IBM 10年来的合作关系开拓全球市场。用友的全球化目标和金蝶的国际化战略均与IBM紧紧绑在一起。

一边拉拢金蝶,一边安抚用友,IBM也没忘记拉拢和“分化”老对手微软的阵营。记者获悉,6月8日,IBM软件集团、IBM中国开发中心(CDL) 协助浪潮软件在浪潮泰安研发基地建立的中国第一个SOA卓越中心(COE,Center of Excellence)实验室落成。而业界众所周知的是,自2005年接受微软2500万美元的投资后,浪潮就成了微软坚定的战略合作伙伴。

“IBM这么做,也是被微软、甲骨文等对手给逼急了。”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微软、IBM、SAP等国际软件巨头纷纷插手中国软件产业,错综复杂的竞合背后是基于全球软件整合背景下各自利益的较量。

2005年前后,全球软件业出现新一轮的并购整合狂潮。IBM的老对手甲骨文从PeopleSoft到Retek、再到Siebel,在全球的一系列疯狂并购后,基本完成了对全球软件产业的布局。给IBM、微软和SAP等对手都带来了压力,这几大软件巨头也都相继加入并购整合潮。就连以前对“并购”不感冒的SAP也在今年挥起了并购魔棒。

早在IBM的老伙伴PeopleSoft等纷纷被甲骨文等竞争对手收入囊中后,就有分析人士判断,坚持不做应用软件的IBM会加强与没有任何竞争关系的中国管理软件公司用友、金蝶等的合作。事实不出所料。

“产业链的重新整合将使全球软件产业呈现一种新的趋势: 资源重新整合,市场高度集中,寡头企业出现,成为产业链核心。”业内人士分析道。谁都想成为产业链的霸主,并购整合不可避免,而整合的结果是市场向少数实力强大的企业集中,强者更强。

这些软件巨头的资源重构必然会影响到中国企业软件市场的格局,国际企业软件巨头也开始了中国市场上的“寡头之战”。

“以前,IBM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行业大企业,而微软的主要领地是个人和中小企业; 而现在,IBM在从上向下全面覆盖,而微软也在从个人市场向企业级和行业突破。两大软件巨头的面对面的冲突和火拼也越来越激烈。而对金蝶、浪潮等中国渠道、合作伙伴之争,已经从技术、业务合作层面上升到资本层面了。”分析人士指出。

多角关系中的平衡术

在徐少春频繁成为IBM的座上宾的同时,他也多次现身微软的重要会议,身份也是特别嘉宾。在当记者问及徐少春如何平衡与IBM、微软的合作关系时,他说: “IBM与金蝶是非常紧密的战略投资伙伴关系,合作潜力非常大。”有IBM雷曼“中国投资基金”董事合伙人、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吴宝淳一起在专访现场,他显然是不好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颇有意味的是,IBM协助浪潮在浪潮泰安研发基地建立中国第一个SOA卓越中心实验室的事,在对外宣传方面,IBM表现得高调、积极,而浪潮方面却是异常低调,这与2005年微软注资浪潮时,浪潮大张旗鼓的宣传基调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有业内人士分析,“浪潮显然是不想引起微软的不满。”

该人士分析,国际巨头的拉拢战给国内软件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利用好机会,玩好平衡术是关键。

在浪潮高级副总裁王兴山看来,任何公司都不可能只选择一家合作伙伴。“最终要尊重用户的选择,我们不可能只采用一家的平台。”王兴山说。在平台的选择上,浪潮也是走双平台路线,与IBM和微软同时保持合作。

除浪潮外,用友也同时与IBM和微软保持着战略合作关系,用友的中低端产品是基于.NET平台开发的,而高端产品则基于JAVA的开放式平台。“软件业是一个多极的世界,用友的策略是采用多平台、多厂商合作策略,不会把产品拴在一个技术厂商身上。”用友副总裁郑雨林表示。

对于国外巨头以资本方式投资参股中国软件企业,也有不少业内人士担心: 这些领先的中国软件企业,可能会难以拒抗强大的资本实力,而最终被这些巨头所控制或吞并。用友集团总裁王文京曾在多种场合表示他的担心:最具挑战的不是国际巨头对中国市场和人才的争夺,而是资本上的蚕食和诱惑。以前曾有传闻说,微软打过用友的主意,欲用10亿美元收购用友。

“国际软件巨头的野心显而易见,中国企业在选择参与全球整合的同时,必须时刻警惕。”一业内人士说。

“利用好别人的资源,真正强大起来才是根本。”曹开彬在谈到中国软件企业如何把握好全球的整合时说,“利益是‘婚姻’的基础,实力则是合作中制衡的资本,要平衡好联姻而不是跟着别人走,就要找准自己的方向。”

在采访中,金蝶、用友、浪潮的高层对此问题的回答也高度一致: 为了自己做大做强。徐少春透露,金蝶引入战略伙伴的三大原则就是对公司长远发展有利、不谋求控股、继续走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之路。“这是谈判的基本原则。在以后的资本运作中,金蝶还是会坚持这一原则。”徐少春坚定地说。他在发布会重申了金蝶的长期目标: 全面超越在中国的所有竞争对手,成为亚太区ERP市场的领导者,成为世界级的软件公司以及电子商务的平台公司。

而在2007年初,用友在新三年战略发布会上,王文京誓言用友2010年进入全球软件业50强,成为世界级的管理软件厂商。“坚持自我主导非常重要,这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郑雨林强调。

王兴山也表示,务实推进合作,做好自己最关键。浪潮与微软结成战略联盟后,来自美国总部西雅图的两名微软架构师派驻浪潮济南总部达一年之久。除了对微软的技术有了深刻的了解和借鉴外,浪潮还学到了企业运营管理的宝贵经验。

软件资本 篇3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人力资本投资在企业总投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中小软件外包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人力资本投资比重的增加,给中小软件外包企业带来更大收益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一方面,人力资本投资不当会引起接包企业套牢和被锁定;另一方面,投资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使得接包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降低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从而使发包企业面临付出巨大沉没成本的解约风险。

目前,我国中小规模软件外包企业占了全部软件外包企业总数的80%以上,员工流动率高达20%,是社会平均流动率的2倍,且仍有增加趋势,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日益加剧。因此,深入分析加剧中小软件外包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内在原因,并提出合理的风险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1 文献综述

人力资本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关文献主要集中于其风险来源与控制方面。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来源的研究方面,巴泽尔认为与普通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的特殊性在于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天然不可分[1],使得对人力资本所有者而言,人力资本成为一项主动资产[2],因此人力资本所有者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纵其人力资本,而雇主并不能完全拥有其真实的产出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存在,一方面使得人力资本所有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做出类似偷懒、离职、隐藏自身真实信息等机会主义行为;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真实信息的掌握,作为投资主体的企业主理性有限,难免会做出如对不适合的员工进行了人力资本投资[3]等的错误投资行为,这些都会使得人力资本投资成本难以回收。孔令峰[4]认为,导致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除了以上投资主、客体因素的影响外,还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间接性及投资行为的长期性有关。由于人力资本投资回报必须以物质产品为载体,并不直接来源于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间接取决于拥有人力资本产权的雇员所创造出的产品交易后的收入,因此物质产品的市场规模及影响其市场规模的一系列内、外生因素直接影响着投资的预期收益。此外,与物质资本投资一般几年内即可产生经济效益相比,人力资本投资属于长周期的投资行为,从人力资本投入到人力资本存量增加再到经济效益产生,这一过程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学界公认的是,对于任何一项投资,投资时间越长,投资过程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越大,因此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与物质资本投资相比更大。

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控制策略研究方面,由于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的天然不可分离使得人力资本所有者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操纵其人力资本,因此正如周其仁所言,企业对人力资本的利用只能通过激励而不可通过压榨加以解决[5],从而关于风险控制策略的相关研究也集中在激励机制设计方面。当前,学者们普遍认为知识、技能在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中已经成为创造价值的重要要素,因此,拥有这种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本理应参与企业价值的分配[6],与物质资本共享企业剩余,从而有继工资激励后的企业出让部分股权给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所有权激励方式的出现[7]。除上述通过设计合理的显性激励机制以控制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外,其他许多文献提出了企业归属感、职业规划、晋升制度等隐性或组合激励措施,如李晓明、陈爽英[8,9]等。

上述有关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来源的研究从共性层面探讨了一般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原因,对中小软件外包企业极具借鉴意义。然而,本文认为由于中小软件外包接包企业所处行业及产品等自身许多特殊因素的存在,使得其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与一般企业相比应有所不同。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控制策略方面,已有研究多集中于激励机制设计方面,从投资和外包特性角度分析的较少,本文试图从中小软件外包企业特性分析出发,弥补上述不足。

2 中小软件外包企业特性分析

2.1 生产时间决定于需求,员工加班、加点过量

软件外包产品不同于一般制造产品。(1)软件服务产品具有生产与消费同时且不可存储性,企业对每个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难像制造产品一样可提前生产或生产过剩时储存起来等需求增加再出售[10],而必须是由市场订单需求的大小来决定其生产的时间和规模。(2)软件服务知识具有无形性[11],不容易被消费者认知和接受,因此软件外包企业在初入新市场(如从开发银行管理系统转向开发煤炭企业管理系统)后明确其服务的市场反响情况并建立一定的声誉所需的时间都要比一般生产有形物质产品的企业要长,这使得其人力资本投资回收期大大延长,不确定性风险更大且市场需求状况更难以把握,企业难以通过预测市场需求做出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中小软件外包企业处于整个产业链的底端,从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看大部分处于生存期,对上游企业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其生产时间和规模完全由上游订单决定,一旦有新的任务会马上投入生产,因此经常会出现因一时订单需求增加而引起员工大量加班加点的行为。

2.2 管理人员多技术出身,缺乏专业管理知识,管理水平不足

软件外包产品的生产常以团队方式进行,这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1)因知识的无形性,每一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贡献大小难以准确测量。(2)与基层员工直接交流的是项目经理,而非上层领导人员,因此员工与领导之间的权利距离大大加长。这对公司所有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中小软件外包接包企业管理人员一般直接从技术人员中提拔,其管理知识与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士相比极其匮乏,在对下层员工的管理上往往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难以设计出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难免会出现员工报酬与努力不匹配的问题。且有些低层管理人员甚至置集体于不顾,只关注自身利益,使低层员工的一系列创意、想法等得不到尊重,个人意愿和需求得不到表达,无法满足员工期望。

2.3 产品技术深度欠缺,研发投入占总投资比重过少

软件外包虽然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然而其总体技术深度在软件行业内部来说相对较低。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1)由于发包企业出于节约成本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需要选择外包的大多是一些非核心的业务,而接包企业开展的正是这些被上游企业外包的未涉及核心技术的业务流程,因此技术含量相对较低;(2)目前国内软件外包企业尤其是许多中小型企业为占领市场份额、最大化企业利润,一般采取市场细分策略,专业化经营某一特定领域的外包业务,如专做银行IT外包或专业开发煤炭企业管理系统等。以专业经营银行IT外包的企业为例,作为发包方的各银行外包出的IT业务在技术深度甚至基本框架要求上大体相同,接包企业只需横向了解不同客户的细微功能区别,而不必像自主研发企业一样关注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利用,因此软件外包接包企业的技术深度相对于其他软件企业来说偏低。中小软件外包企业与大型软件外包企业相比,一般只涉及低端的外包加工,不参与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仅负责某些子模块的编程及测试,或将设计结果转换为可执行的程序代码等简单的工作,其技术含量相对更低。加之处于生存期的企业资金不足,用于研发和培训的投入相对较少,因此中小软件外包企业员工能接触到的新技术相对较少。

2.4 员工知识密集,需求具有多样性,对管理者管理水平期望高

与其他软件企业一样,中小规模软件外包企业中的员工也多为知识密集型员工,他们有着不同于一般企业员工的特点。从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来看,知识型员工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外还尤其注重尊重与自我实现等需求,希望有正常的非工作时间自我规划,而不是被强迫和占有;倾向于更宽松、民主、自由的工作环境[12],渴望被信任与认可,有着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及职业规划,期待有良好的合作氛围和企业文化,重视公平的薪酬与晋升机制和和谐的工作软环境;且其事业忠诚度远高于其组织忠诚度,因此有着与其专业发展现状保持一致的迫切需求,尤其是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使得知识陈旧周期越来越短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学习培训机会与自我提升。

3 中小软件外包接包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中小软件外包企业服务产品的不可存储性及无形性引致的市场需求难以把握使得投资主体难以做出恰当的投资决策,尤其是在管理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另一方面,生产随需性引起的人力资本所有者过量加班加点行为与知识型员工时间自我规划需求、管理人员水平有限与知识型员工渴望多样需求得到满足、企业技术深度不足与知识型员工与新技术保持同步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使得作为投资客体的中小软件外包企业知识型员工心理期望值大大受损,从而做出偷懒、离职等机会主义行为,使得企业人力资本显、隐性流失加大,影响其投资成本的回收,造成比一般企业更大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如图1所示:

4 中小软件外包接包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控制策略

考虑到中小软件外包接包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长期性及投资过程的极大不确定性,本文认为其风险控制策略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4.1 适当的再外包策略以获取中间利润的同时转移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和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的2种有效方式,而究竟选择内部生产还是通过市场获取取决于2种方式下交易成本的大小。当上游软件外包发包企业发出新的订单需求信息时,中小接包企业可能面临一系列不确定性风险,从而使得其内部生产的交易成本加大,而再外包的本质可认为是通过市场将订单转移,以节约交易成本。从最大化自身利益出发,中小软件外包企业在接到新的订单需求后,应该充分考虑内部生产和再外包两种不同方式下的交易费用,如图2所示:

等交易成本曲线是再外包与内部生产两种方式下的无差异曲线,当不确定性造成的期望损失大于通过市场交易完成此订单所产生的交易费用,即新的订单使企业可选择点落于等交易成本曲线左上方时,接包企业可选择将业务再外包给其他企业,而不必投资于本公司人力资本来生产这一业务流程,这样不仅可以赚取中间利润,还可在最大程度上把自身人力资本投资风险转嫁给其他企业,避免损失的发生。

4.2 合理的分阶段投资策略以充分考虑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的等待价值

人力资本投资的长期性极大增加了企业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尤其对生产时间随需、管理水平低下、技术深度不足而又拥有需求多样的知识型员工的中小软件外包企业而言,投资不能如期回收所造成的影响更加巨大。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难以把握的市场需求及人力资本流失情况,在人力资本投资的实践过程中,中小软件外包企业可以采取分阶段投资的策略,即把一定时期内的计划投资总额分若干期进行,每期执行投资决策与否依据下期的市场订单需求和人力资本流失预期情况而定。当预期市场反应良好,订单需求有增加趋势时,可执行投资决策,这相当于对人力资本投资实施了看涨期权,而当市场订单不景气,如遇金融危机订单需求有减少的趋势时,可推迟或者取消投资,执行看跌期权。如图3所示:

把V0至T时间内的投资计划分解成4期执行,每期执行与否由对下一期的需求预期决定,当第2期的订单需求有增加趋势时,接包企业执行当期投资计划;当第3期需求不确定时,暂缓投资;而当金融危机来临,订单有骤减趋势时,接包企业执行看跌期权撤销投资计划。这种基于期权理论的分阶段投资策略赋予了中小软件外包接包企业在较长人力资本投资期内相机选择的权利,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风险。

5 小 结

中小软件外包企业有着生产时间随需、管理水平低下、技术深度不足、知识型员工需求多样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作用于投资主体与客体2个方面,使得其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比一般企业更大。本文从中小软件外包企业特性分析出发,探讨了其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形成过程,并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期权理论提出了再外包和分阶段投资2种风险控制策略,力图为我国中小软件外包企业缓解高人力资本流失率、控制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对中小软件外包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来源及控制策略做出了研究,然而理论有待实践检验,收集现有案例及数据并检验相关理论的可行性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Barzel Y.Economics Analysis of Property Right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周业安.人力资本、不确定性与高新技术企业的治理[J].中国工业经济,2002,(10):56~63

[3].李华,常静,董明.服务外包系统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59~160

[4].孔令锋.论人力资本投资[J].当代经济科学,2002,24(2):24~28

[5].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6)

[6].林强,姜彦福.高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本制度[J].中国软科学,2001,(6):74~77

[7].张志,张维.企业人力资本与激励性[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5):113~117

[8].李晓明,应洛,孙林岩.软件行业知识员工的组合激励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5,27(4),92~97

[9].陈爽英,唐小我,马永开.人力资本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的组合合同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5,13(6):108~112

[10].陈祝平.服务业的产品特性影响生产率[J].国际商务研究,2007,(2):5~9

[11].胡左浩.服务特征的再认识与整合服务营销组合框架[J].中国流通经济,2003,17(10):46~50

软件资本 篇4

一、软件生命周期概述

软件生命周期是从软件的产生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它一般包括系统调查与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与维护四个阶段。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 前一阶段的成果提交给下一个周期作为继续工作的依据。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经历了无模型、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和智能模型等阶段。本文结合国有资本管理的特点寻求运用喷泉模型来构建国有资本管理信息系统。

二、软件生命周期喷泉模型的原理

近年来,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企业管理内容的日益交错和繁杂, 管理在时空方面日益呈现实时性、延展性, 突破了法定工作时间期限的要求和原有企业边界的局限, 传统的结构化分析与开发方法固有的局限性暴露无遗,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这种方法允许在软件生命周期中能从以前的任何一点开始反复, 改变了原来在软件开发中根据软件生命周期理论必须按确定顺序依次经历各个阶段的做法, 实现了系统在问题空间和求解空间进行分析与表达的一致性及系统在适应需求变化上的稳定性。面向对象的软件生命周期喷泉模型各个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 开发人员可以同步进行开发。其软件过程如图1所示。首先进行系统分析, 包括系统的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 提出系统的逻辑模型;然后进行系统的设计, 包括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 提出系统的物理模型, 具体进行组件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文件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编码;再进行系统的实施, 即进行软件、硬件的选型、系统切换、系统的测试等方面;最后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包括系统的试运行与正式运行, 系统的完善性维护、更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

三、基于喷泉模型的国有资本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设计

(一) 系统分析

1.系统规划。随着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 国有资本规模巨大, 据有关数据分析, 我国目前国有资本达到40万亿元。国有资本分布的行业与领域广,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与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管理分属不同主管部门管理, 从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来看, 国有资本实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有控股公司———国有企业”三级管理及中央、省市县的多层次管理, 如果没有先进科学的管理信息系统将不利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挥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与影响力。当前, 缺乏基于国有资本监管机构的国有资本管理信息系统 (下文统称为计算机国有资本管理信息系统) , 国有企业的管理信息化也仅从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实际出发, 国有资本监管部门与投入部门并没有有效的信息化对接机制, 因此, 国有资本管理信息化要从战略高度、全局视野进行规划与设计。

2.需求分析。需求分析首先要明确国有资本管理系统的“需要”, 而这种“需要”又是由国有资本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用户及系统对国有资本管理的目标决定的。对国有资本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需求分析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获得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分析、理解当前人工是如何进行国有资本管理的, 包括已有的分散在国有企业的基于计算机的国有资本管理功能, 了解国有资本管理的组织机构、国有资本管理数据的输入和输出、资源利用情况和日常国有资本存量状况及国有资本变动数据的处理过程, 构建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二是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逻辑模型是在理解当前系统如何处理国有资本各方面数据和各项处理即厘清“怎样做”的基础上, 抽象出当前系统是“做什么”的本质;三是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目标系统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国有资本管理信息系统, 分析计算机国有资本管理信息系统与当前系统 (即国有资本手工处理系统) 逻辑上的差别, 明确计算机国有资本管理信息系统到底要“做什么”, 进而从当前手工国有资本管理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计算机国有资本管理系统的逻辑模型;四是对逻辑模型的补充。逻辑模型是转换为目标系统物理模型的依据, 是最终实现目标系统功能的逻辑基础, 基于信息技术的目标系统不同于基于手工的信息系统, 为此计算机国有资本管理信息系统还包括说明目标系统的用户界面、系统细节和性能限制等。

3.可行性分析。软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可行性分析的目的是明确计算机国有资本管理信息系统是否值得做, 以避免投资损失。Webster将计算机系统定义一系列元素的集合或排列, 这些元素被组织在一起, 以便通过处理外部信息完成某些预定的目标。它由硬件、软件、人员、文档、数据库、过程六个元素组成,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完成这样的计算机系统需要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 计算机国有资本管理系统也不例外。计算机国有资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组织可行性。主要分析系统在人员、组织结构及制度体系方面的可行性;二是技术可行性。第一是分析开发上的技术可行性, 在给定的限制范围内, 能否设计出系统, 并实现必须的功能和性能?对于计算机国有资本管理系统来说, 在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不断普及、管理信息化不断深化的今天, 设计满足当前国有资本管理所需要的功能和性能的软件系统是可行的;三是经济可行性。相对于数十万亿的国有资本来说, 计算机国有资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成本所占比例不会很高, 同时新系统产生后用于国有资本管理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 不仅产生直接的人力资本节约, 而且在国有资本的有效配置, 提高国有资本管理水平, 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计算机国有资本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与可行性分析, 从我国目前中央及地方各级国有资本监管机构和国有资本运行的实际来看, 建立这样的信息系统是迫切的和切实可行的。

(二) 系统设计

1.系统设计的目标。计算机国有资本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目标是对国有资本科学有效地运营进行管理, 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水平和配置效率, 完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等决策提供所需的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一套功能强大、处理高效的计算机国有资本管理信息系统, 快速及时全面的反映国有资本在全国的数量规模、分布情况、行业结构、涉及领域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变动情况。包括从国有资本产权登记、产权变更、转让交易到涉及影响国有资本控制力影响力的产业布局、兼并重组等战略性国有资本运营, 从国有资本的投入到国有资本的经营预算, 从国有资本的规划、投资到国有资本的监督与控制等各方面和各环节的信息管理和决策支持。

2.系统架构。国有资本是国有经济的重要细胞, 为了保证国有资本运营的安全可靠和提高国家出资人的竞争力方面考虑, 一些国有资本数据属于国家机密或商业秘密, 计算机国有资本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采用C/S结构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系统文件设计。国有资本管理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 从软件系统的文件设计来看, 涉及到基本的国有资本受资对象信息、作为国家出资人代表的信息、还有国有资本增减变动的信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信息、国有资本注销信息、日志文件及系统权限文件等系统管理文件设计。总之, 要根据国有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国有资本实行动态管理, 出于篇幅限制, 在此相关文件不作深入探讨。

此外, 系统设计还包括系统代码设计、系统输入与输出的设计、系统模块设计等都需要根据计算机国有资本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及应有的功能与性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三) 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包括程序编码、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计算机国有资本管理信息系统应是一个网络版的多用户操作的软件, 在硬件、软件选择方面, 可选择DELPHI、VB等开发工具, SQL Server 2003为后台数据库, 客户端可选择Windows XP作为系统软件, 服务器选择SQL Server 2003和Windows 2003 Server。系统实现过程中所编写的程序清单应配以程序设计说明书。系统程序编写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以检查系统是否存在语法错误和功能错误, 确保国有资本信息化管理各项功能和性能得以实现。

(四) 系统运行与维护

系统运行与维护是面向对象的软件生命周期法的最后一个阶段, 系统运行包括试运行和正式运行。计算机国有资本管理信息系统的试运行, 是指将国有资本的基本情况数据与国有资本各项业务处理数据处理的功能进行模拟运行和真实数据的试运行, 对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完善, 进而推动系统的正式运行。

系统维护是指在计算机国有资本管理信息系统交付使用之后, 为了纠正使用中的错误和为了满足新的需要而进行的软件修改完善过程。系统维护包括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和完善性维护。鉴于国有资本管理的复杂性, 计算机国有资本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也比较庞杂, 不仅工作量大, 而且要动态跟踪, 与时俱进, 这样才能满足国有资本管理信息化的需要。

上一篇: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下一篇:服务决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