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成本

2024-06-24

资本成本(精选十篇)

资本成本 篇1

关键词:资本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区别,联系

在财务管理教材中, 与资本成本关系密切的主要有以下内容:资本成本、资本结构、贴现投资决策方法或指标、投资组合等。现行教材对于资本成本的讲解或者语焉不详, 或者含混不清, 甚至存在误导, 致使许多同学甚至教师对于教材中大量出现的“资金成本”、“资本成本”、“机会成本”、“贴现率”等概念一筹莫展, 莫衷一是, 严重影响了相关内容的教学效果。限于篇幅, 本文主要分析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 本文在揭示现行财务管理教材有关不足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区别和联系, 认为资本成本应该是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对立统一体, 但是两者经常发生矛盾却是一个不争的现实。这种观点同时为我国资本市场上“融资者处于强势, 投资者处于劣势, 并且投资者利益经常被无理剥夺”[1]的现象提供了一种解释。

一、现行教材关于“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不当陈述

我国的大多数财务管理 (或者称为理财学、财务学等) 教材在谈到资本成本时, 既没有说它是平均成本, 也没有说它是边际成本。不过大多无意中强调了资本成本的“平均”属性, 比如在谈到综合资本成本时说:“综合资本成本一般是以各种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为权数, 对个别资本成本进行加权平均确定的, 故而又称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在谈到边际资本成本时说:“边际资本成本也是按加权平均计算的, 是追加筹资时所使用的加权平均成本”。极少数教材明确强调了资本成本的“平均”属性:从理论上讲, 资本成本等于“提供资金者所要求的平均收益率”“企业使用自有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实际上是市场投资的平均的收益率”。这种对于资本成本“平均”属性的有意或者无意强调极易让人误以为资本成本就是平均成本。

极个别教材既谈到了平均成本, 也谈到了边际成本, 并且试图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对投资方案进行分析决策时, 要区别资本的现实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前者是已经形成的现实成本, 企业是不可能按已形成的实际成本筹集新增加的资金的, 而是需要按现行的成本筹集资金。为筹集新的投资资金所需支付的成本, 就是资金的边际成本”。显然该教材认为资本成本可以表现为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是实际成本, 两者不同的是, 前者是已经形成的实际成本, 而后者是需要按现行成本所需支付的、即将形成的实际成本[2], 并且认为二者不可能取得一致, 或者说二者只有对立, 没有统一。

上述定义不仅让人们搞不清资本成本到底是平均成本还是边际成本, 同时将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当作实际成本, 或者将平均成本当作实际成本, 而把边际成本当作机会成本, 并且认为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不可能一致, 都难以真正讲清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

二、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我国的现实表现

我们认为, 单纯的边际成本和单纯的平均成本都不能涵盖资本成本的全部内涵,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构成资本成本的不同形式。平均成本一方面表现为投资者应该 (或者实际) 获得的平均报酬, 另一方面表现为筹资者应该 (或者实际) 付出的平均代价 (或者成本) ;而边际成本一方面表现为投资者追加一单位投资应该 (或者实际) 获得的增量报酬, 另一方面表现为筹资者追加一单位筹资应该 (或者实际) 付出的增量代价 (或者成本) 。当然, 现实生活中资本成本究竟对哪方有利, 取决于资本交易双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哪方谈判能力强, 资本成本就对哪方有利。谈判能力高低取决于双方的成熟性以及各自对项目成本和风险等信息的掌握程度。

1. 成熟市场中, 资本供求相等时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基本一致

鉴于投资报酬与融资成本虽然正、负相反相对, 但特性相似, 因此本文主要从融资成本的角度来说明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在平均成本减少时,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在平均成本不变时, 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在平均成本增加时,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这种关系一点不难理解。事实上, 边际成本是增加一个单位的增量成本, 平均成本是平均的成本。当增加一个单位的增量成本小于平均成本时, 平均成本就会减少;当增加一个单位的增量成本大于平均成本时, 平均成本就会增加;而当增加一个单位的增量成本等于平均成本时, 平均成本就会不变。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在西方, 资本市场比较完善, 投资者和融资者都比较成熟。在资本比较丰富的情况下, 或者说在资本供过于求的情况下, 投资者追加一单位投资应该 (或者实际) 获得的增量报酬比较低, 或者说筹资者追加一单位筹资应该 (或者实际) 付出的增量代价 (或者成本) 比较低, 低于市场非均衡下的平均报酬 (或成本) , 但高于市场均衡下的平均报酬 (或成本) , 此时平均成本会不断减少;在资本比较匮乏的情况下, 或者说在资本供不应求的情况下, 投资者追加一单位投资应该 (或者实际) 获得的增量报酬比较高, 或者说筹资者追加一单位筹资应该 (或者实际) 付出的增量代价 (或者成本) 比较高, 高于市场非均衡下的平均报酬 (或成本) , 甚至还可能高于市场均衡下的平均报酬 (或成本) , 此时平均成本会不断增加;而在资本供求相等的情况下, 投资者追加一单位投资应该 (或者实际) 获得的增量报酬, 或者说筹资者追加一单位筹资应该 (或者实际) 付出的增量代价 (或者成本) 等于市场均衡下的平均报酬 (或成本) , 此时平均成本便保持不变。于是连接交易双方的资本成本就在资本供求相等的情况下通过平均成本不变的形式达成, 此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或者说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实现了基本一致。

2. 不成熟市场中, 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不一致

在我国, 资本市场不太成熟, 资本市场的入市和退市机制相对不太健全, 由于多方而的原因, 有些有实力的企业暂时不能上市, 有些经营不佳的企业却不能有效退市, 从而造成融资者处于强势而投资者处于相对劣势的情况。融资者在选择资本成本时面临着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两条线, 强势的融资者会采用两者孰低的原则。特别地, 如果融资者同时知道资本市场供求平衡情况下的平均成本时, 他就会始终在低于市场均衡平均成本的条件下采用两者孰低的原则。于是连接交易双方的资本成本就通常会在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中较低的一方达成 (通常表现为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 , 此时投资者追加一单位投资应该获得的增量报酬通常高于其实际获得的增量报酬;筹资者追加一单位筹资应该付出的增量代价 (或者成本) 通常高于其实际付出的增量代价 (或者成本) ;投资者追加一单位投资应该获得的增量报酬通常高于筹资者追加一单位筹资实际付出的增量代价 (或者成本) ;投资者追加一单位投资实际获得的增量报酬通常等于筹资者追加一单位筹资实际付出的增量代价 (或者成本) ;投资者应该获得的平均报酬通常高于其实际获得的平均报酬;筹资者应该付出的平均代价 (或者成本) 通常高于其实际付出的平均代价 (或者成本) ;投资者应该获得的平均报酬通常高于筹资者实际付出的平均代价 (或者成本) ;投资者实际获得的平均报酬通常等于筹资者实际付出的平均代价 (或者成本) , 当然投资者的利益也不可避免地被融资者侵吞了。

三、小结

资本成本与融资成本的关系研究论文 篇2

关键词:资本成本;融资成本;关系

一、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支付的成本,包括债务资本成本、股权资本成本以及人力资本成本。对于投资者来说,资本成本是投资者投资于资本市场上所要求获得的最低投资收益,且这种投资收益率一般应大于市场利率;对于企业来说,资本成本是企业筹集资金所必须保证并支付的投资收益率。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资本成本的特征:

1、从资本成本产生的动因角度分析

投资者把资金投入企业并不是让企业无偿使用。投资于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的投资收益。企业需要资金进行运作,投资者需要获取投资收益,这样企业就会支付投资者一定的投资收益来获取投资者的资金的使用权,达到双赢的效果。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是企业资本成本产生的动因。资本成本要在资本市场中实现。

2、从资本成本的决定者角度分析

投资者决定着资本成本的大小。有时人们认为企业的管理当局是资本成本的直接使用者,会从企业的角度提出资本成本的定义。投资者投资于企业的同时承担着企业日常的经营风险,企业会对投资者所承担的投资风险给予一定的补偿,但这些补偿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投资者投资于企业所需获得的最低投资收益,这些补偿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资本成本。高风险必然会要求高收益,投资者所期望获取的投资收益会随着投资风险或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的增加而增加。当投资者认为所承担的风险与所获得的投资收益不符时,可能会把资金投入其他企业,最终导致资金缺乏的企业运用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来吸取投资者的资金,这样可以看出,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决定了资本成本的大小,企业无法决定投资者所期望的投资收益率,无法决定企业资本成本的大小,因此,资本成本的定义应从投资者也是其决定者的角度提出。企业全部资本成本应该是企业每个投资者要求的投资收益率与其所占全部资产比率的乘积。

3、从资本成本的本质角度分析

资本成本也可以认为是企业向投资者支付的一种机会成本。投资者会比较投资方案后选择预期收益较大的投资项目,从而放弃一些次优的投资项目,这些次优的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是投资者的机会成本。企业向投资者支付的投资收益一定不能低于机会成本。

4、从资本成本的计算角度分析

由于在投资者进行投资时,其期望得到的收益是面向往来,在评价企业管理层的经营业绩时,资本成本是面向过去的,因此在计算资本成本时,既要计算资本成本的未来成本,也要计算资本成本的历史成本。资本成本的价值理念体现在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中。企业进行投资的前提是该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大于资本成本,这也是企业选择投资项目的参考依据。企业也会把企业内部经营的单位资本经营效果作为筹集资本的参考依据。运用贴现法计算企业价值时也应对企业资本成本进行估计。

二、融资成本

由于企业融资是一种正常的资本市场交易活动,因此企业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来获取资金的使用权。从企业管理当局的角度来说,企业为获取资金使用权而付出的成本为融资成本,融资成本包括融资费用和资金使用费用。融资费用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时支付的各种手续费、中介费等,资金使用费用是指企业使用资金的同时向资金使用者支付的费用,包括股利和利息等。

企业进行融资时,要支付一系列的费用,企业资金的来源不同,其融资成本也不相同。当采用债务融资方式时,融资成本包括债务融资的手续费、向债权人支付的利息等;当运用股权融资方式时,融资成本包括股权融资的交易费用、向股东支付的股利、发行发票的成本等。在企业被大股东控制的情况下,融资成本主要是支付大股东的股利,这样大股东的所期望获取的投资收益会对企业的融资成本产生巨大影响。在股权融资方式比债务融资发式对大股东更有利的情况下,大股东会选择股权融资方式;在债务融资方式比股权融资方式让大股东获取更多利益的情况下,大股东会选择债务融资方式。

企业融资是指企业向公众筹集所需资金的财务活动。融资方式的不同,导致融资成本的不同。融资方式的选择,不仅包括通过不同的为企业筹集资金的问题,还包括控制权的分配和风险的分担问题。企业的控制者在筹集外面资金后,其控制权便会削弱,但可能存在管理层使用投资者的资金谋取私利的风险。企业融资有风险成本,其风险成本主要是指破产成本和财务困境成本。企业融资的主要风险是债务融资的破产风险。财务困境成本包括管理费用和法律费用等,企业的财务困境可能会对企业的经营效果产生影响。企业融资成本中还包含代理成本,资金的使用者与资金的所有者之间会产生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对代理人进行监督和激励,这样代理成本就是激励成本和监督成本。企业的留存收益是企业的内部融资的一部分,内源融资的留存收益也应于使用后取得相应的报酬,这和其他融资方式应该是没有区别的,所不同的只是内源融资不需对外支付,而其他融资方式必须对外支付。以留存收益为代表的企业内源融资的融资成本应该是普通股的盈利率,只不过它没有融资费用而已。

三、资本成本与融资成本的关系

资本成本与融资成本是站在不同角度衡量的,其中资本成本是站在企业投资者的角度进行计算和衡量,融资成本是站在企业管理当局的角度进行的计量的,但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下面分别从资本成本与融资成本的联系及区别两个角度来说明它们的关系。

1、资本成本与融资成本的联系

当企业处于一个价值投资型资本市场中时,资本成本与融资成本会趋于一致。企业的股东投资企业是以放弃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代价的,他们投资于企业是为了获取比银行利率更高的投资收益率,这样使得企业的管理当局无论是采用股权融资或债务融资等融资方式时,运用这些融资方式后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不能包括把企业股东拥有的投资收益率降低,这是在一个价值投资型资本市场的一个基本要求。由于企业的投资者一般在坚持自己的投资权利的同时具有较为强烈的资本成本意识,这样对企业以及企业的管理当局形成了一种硬约束。假如企业的管理当局采用股权融资或债务融资,结果导致年终支付给股东的投资回报率比以往有所降低,在这种情况下,股东可能会通过自己的权利来约束企业管理当局的行为,例如在股东大会上选新管理者或否决企业融资方案,收回在该企业的投资而投入其他企业使得原企业的股票市值下降或原企业被恶意收购。这种对企业及企业管理当局的硬约束导致资本成本与融资成本会趋于一致,是一种有效的约束,最终使得企业的资本成本与融资成本相等。

2、资本成本与融资成本的区别

当企业不处于一个价值投资型资本市场中时,资本成本与融资成本会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中,市场具有重投机轻投资的特征,投资者对投机收益的期望大于对投资收益的期望,使得企业的管理当局不受到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的约束,没有年终要向投资者支付不少于以往投资收益的压力。例如一些企业长期发生亏损,年终没有向投资者支付其投资收益,使得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为零,而企业的经营风险较高导致资本成本较高,这样企业的资本成本与股权成本不相等。资本成本主要考虑的是企业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而融资成本主要是企业管理层在融资时需支付的成本。

四、结语

综述所述,文章首先对资本成本和融资成本的定义、特征进行分析,其次探讨了资本成本与融资成本的关系。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弄清资本成本和融资成本的关系,认识到股权资本成本对企业管理当局的约束力大小是决定企业融资方式的重要因素,有利于企业采取最佳的方式筹集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虽然目前在计算企业资本成本和融资成本时,计量方式不够完善,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健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增强,企业在计算企业资本成本和融资成本方面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财务目标、资本成本浅析 篇3

一、资本成本:一个混乱的概念

资本成本是财务管理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但目前在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和企业理财实践中对其理解非常混乱,很多时候是被曲解了。例如,近年来有关我国上市公司热衷股权融资的研究和分析文章有很多,其中不少人认为,由于我国上市公司IPO、配股和增发新股等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远远低于公司负债融资的资本成本,从而导致上市公司热衷于股权融资。这种流行观点源于我国企业理财实践、甚至包括很多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对资本成本的错误认识,人们认为资本成本是公司为了筹集与使用资本(金)而付出的代价,它包括用资费用与筹资费用。按照这种理解,资本成本可以按通用公式K=D/(P-F)进行计算,即资本成本等于用资费用除以筹资净额(筹资总额减去筹资费用的余额)。显然,不论筹资费用F的大小,只要用资费用D足够小,甚至为0,那么资本成本K就足够小,甚至为0。而公司的股利政策和股利支付是由董事会制定预案、股东大会表决通过的,不像债务利息支付属于“财务硬约束”。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基于公司账面净资产保值增值的考虑,由其主导的财务决策常常会支付较少的现金股利,甚至多年不派发股利。由此可知,上市公司自然应该选取资本成本低的股票筹资方式了。但“优序筹资理论”认为,企业对外筹资时应先选择负债,最后再选择发行普通股筹资,于是人们将我国上市公司热衷股权融资的现象称为其“悖论”。

成熟资本市场中公司的筹资实务普遍遵循“优序筹资理论”。尽管受到经济发展水平、金融体制、金融市场完善程度,包括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公司融资方式选择存在很大差别,但经济发达国家的公司普遍较少采用发行普通股筹资。美国上市公司仅有25%左右的资金源于新债和新的股权融资,20世纪80年代以及近年来,美国公司撤回了大量的权益资本,这些股票回购的资金是通过举借新债筹集的。日本的公司也更多地依靠外部负债融资而非股权融资。

那么,是否因为发达国家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太高而导致其选择举债而非发行股票融资呢?答案是否定的。与我国上市公司相比,美国公司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也不能算高。表1显示,美国几家蓝筹股2000年的股利收益率水平远低于银行利率。

因此,将资本成本理解为“公司为了筹集与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是片面的,以用资费用除以筹资净额的资本成本计算口径是错误的,以资本成本高低选择筹资方式的财务决策方法也是缺乏理论依据的。

财务理论中认为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要高于负债融资,原因在于一方面发行股票的风险高于债券;另一方面发行债券等负债融资具有利息抵税作用。那么,资本成本到底是什么?如果资本成本不是选择融资方式的依据,其作用到底是什么?

二、资本成本是投资期望收益率

(一)资本成本的含义

要理解资本成本的作用,必须清楚资本成本的准确概念。现代公司财务学中资本成本的通常定义为:资本成本是企业为维持其市场价值和吸引所需资金而在项目投资时必须达到的报酬率。或者表述为:商业资产的投资者进行投资时所期望的收益率,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的经理把资本成本作为评价投资项目的贴现率或最低回报率。

对于负债资金而言,债权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率在形式上与公司所支付的利息是一致的;而对于股权资本而言,股权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率与公司所支付的股利则是完全不同的。从公司的角度分析,当公司有多余现金时,它有两种选择,或者将其以现金股利方式发放给股东,股东将其投资于金融资产获取收益;或者公司将现金投资于新项目。如图1所示。以公司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目标的公司,如果选择后者,那一定是企业投资项目的期望收益率不小于风险相当的金融资产的期望收益率。

(二)资本成本的计算

从公司的角度来看,股东将股利投资于金融资产的期望收益率就是权益资本成本,它是公司将现金投资于新项目的机会成本,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可将其表达为:Rs=Rf+βi×(Km-Rf),其中,Rf为无风险利率;Km-Rf是市场组合的期望收益率与无风险利率之差,称为期望超额市场收益率;βi为公司β系数。

除了运用CAPM模型之外,股利折现现金流量模型、股票——债券风险溢价法也可用于对资本成本的估算,这些资本成本的确定方法都是从投资者期望收益率的角度出发的。

负债资金的资本成本除了利息之外,还需要考虑利息抵税。因此,税后债务资本成本=Rd×(1-T),其中,Rd是借款利率,即税前债务资本成本,它是债权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T是公司的所得税税率。

公司通常运用债务D和权益资本S进行投资,这时,需要计算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RWACC=S/(S+D)×Rs+D/(S+D)Rd×(1-T)

(三)中西方对资本成本理解的差异分析

比较中西方对资本成本概念的理解,可以发现我国实务和理论界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有很大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资本成本是实际支出还是机会成本

我国众多教材和公司理财实务中理解的资本成本主要是企业付出的利息费用、现金股利等未来资金使用过程中以及筹集过程中的现金流出;而资本成本从本质上讲是一项机会成本,它是投资者投资于某个企业或项目而丧失了投资于其他方面获取收益的机会成本。

2.解释资本成本时是基于企业管理者还是投资者

我国对资本成本的一般理解是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主要关注付现成本;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下,决策者则是从股东和债权人的角度来阐述投资者对其出让资金所要求的回报的。

深入分析我国财务管理实践和财务理论研究中错误理解资本成本概念的原因不难发现,中西方在财务目标选择上的不同导致了对于资本成本这一财务管理核心概念理解上的差异。

三、财务目标与资本成本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必然要求以资本成本作为资本预算的“取舍率”

财务目标是被广泛认可的现代公司财务理论的研究基础,选择科学的财务目标对于指导企业进行科学的理财实践是不可或缺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关于上市公司的财务目标较具代表性的观点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财务理论研究者和实务界人士已经普遍接受和认可了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

中西方对资本成本的不同理解实际上体现出各自选择的财务目标的不同。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以及公司理财活动中普遍选择了已经深入人心的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下,企业的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股利政策都应尽可能地增加企业价值,这样的财务决策才可称之为科学、合理的理财行为。作为现代财务理论基石的MM理论研究表明,在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这些企业基本的财务活动中,企业的资本结构(或筹资)决策和股利分配决策在本质上与企业价值无关,只有投资活动中投资项目产生的净现值才会增加企业价值。也就是说,真正决定企业价值的是投资决策,而筹资决策和股利政策所处的地位应该是从属于投资决策并与其一起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服务的。

投资者(或资金提供者委托的代理人)会通过对投资对象(公司投资计划)风险大小的识别和评估来确定投资期望报酬率,这个期望报酬率就是满足投资项目所需资金的资本成本。估算出项目投资和运营过程各期的现金流量后,其净现值的大小将取决于折现率的高低,以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计算的投资项目净现值如果大于0,将增加企业价值。如图2所示。

(二)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目标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对财务目标的选择迥异于西方,很少有公司真正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这源于证券市场双轨制的起始制度设计。我国上市公司长期以来呈现股权分置和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股权分置条件下上市公司的财务目标往往体现为控股股东利益最大化。一方面,以国有股为主体的控股股东能够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控制公司的财务决策;另一方面,由于控股股东所持股份不能上市流通,往往不会像流通股股东那样关注公司股价。而且,政府对国有资本的管理考核注重账面净资产的保值增值,国有控股股东以及管理层自然更为关注所持股份的账面价值,长期追求每股净资产最大化。同时,公司管理层为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追求公司筹资规模最大化以及充沛的自由现金流量。

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发行股票筹资,既满足了控股股东每股净资产最大化的财务目标,也满足了管理层的利益诉求。IPO时公开发行股票的价格远高于发起人的净资产折股价格,配股和增发新股的价格也高于此前公司的每股净资产,作为发起人的控股股东为了直接、快速地增加每股净资产又往往放弃认股权。这样做既满足了公司发展所需资金,又实现了控股股东账面资本快速增值的目标,同时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管理层在公司经营上的财务风险。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股权分置条件下我国上市公司热衷于公开发行股票筹资与资本成本的高低并无直接联系。以股利等付现成本为基础计算的股权资本成本显然远远低于以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率为基础的估算结果,以前者作为折现率会高估投资收益,降低公司的资产收益水平。我国上市公司盈利水平长期以来普遍不高,反映公司投资效率和资产获利能力的总资产报酬率长期低于银行贷款利率(见附表2),表明上市公司总体上并没有为股东增加财富和企业价值。

资本与成本 篇4

1 三类资本及其规律

世界上各式各样的资本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即外在资本、内在资本、社会资本。外在资本指外在于人身的各类可以让渡的资本, 如资金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知识产权中与人身无关的部分、技术、知识等。内在资本指内在于人身的各类具有生产性的因素, 如劳动力、技能、外貌、品格等。我们通常说出卖劳动力, 其实劳动力是不能够出卖的, 准确的说法是出租劳动力。已有的人力资本概念太狭隘, 没有把普通劳动者的体能包括进去, 人力资本其实是能力资本。与人力资本对应还有用人力资本无法解释的资本即外貌、品德、修养等非能力因素, 我们把这一类非能力因素的资本叫人品资本。人品资本高的人合作性强, 具有亲和力, 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多。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经济功能就是通过价值观教育, 提升人的人品资本。那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意识形态教育的观点是不正确的。除了内在资本与外在资本以外, 还存在着由社会发展而积累起来的文化制度、道德规范、信用网络等对生产具有积极作用的因素, 所谓社会资本就是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因素

企业拥有最多的是外在资本, 居民拥有最多的是内在资本。社会资本属于全社会的共同财富, 其合法的代表是政府。我们用Ci表示内在资本, Co表示外在资本, Cs表示社会资本。我们表示内在资本的增量, 表示外在资本的增量, 表示社会资本的增量。那么有:

该公式的意思是企业的外在资本总增量应该等于居民和政府对外在资本的需求的增量之和。

该公式的意思是居民的内在资本总增量应该等于企业和政府对内在资本的需求的增量之和。

该公式的意思是政府提供的社会资本增量应该等于企业和居民对社会资本的需求的增量之和。

这3个公式要表达的意思是资本增长速度要相互平衡。过犹不及, 任何部门的特有资本的增长速度如果高于其他部门需求增长速度, 就会造成特有资本过剩。

一般地有:

该公式的意思是一个社会的总的社会资本存量等于该社会的内在资本存量与外在资本存量总量之和。社会资本类似内在资本与外在资本的虚拟资本。

把政府确定为社会资本的供应主体与享有收益权的主体意义重大。社会资本是一种公共品, 政府除了对各类企业享有征税权外, 还拥有以社会资本的股东享有股东权这一理论对于壮大国有经济非常有用

要从国民经济的高度看待国有经济, 要从国有经济的高度看待国有企业。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形式, 是进行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保障的主要经济基础。壮大国有经济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壮大国有经济?基本的目标就是让政府拥有的国有资产愈来愈雄厚。办法有3条: (1) 国有企业民有化; (2) 民有企业国有化。国家把企业这一类活的经济生物当作商品来经营。国家拿出投资创办国有企业, 发展壮大后进行民有化, 将股份出售给企业的全体员工。回收投资与收益后继续投资。 (3) 民有企业国有化。通过法律规定:对于一切非国有企业, 政府作为社会资本的代表享有不同比例的股份。这一比例可以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来使用,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实行区别对待。国家选派懂经济、懂法律的公务员出任企业督导。非国有企业必须接受督导, 并为督导提供工作条件。督导成为社会资本的人格化的代表。长期运用国有化与私有化两手, 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的现代企业制度, 所谓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并不等于股份制, 它的基本特征是劳者有其股、劳者有其保。简单地说就是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有企业都要坚持维护劳动者的利益维护劳动者的主人公地位。

2 三类成本及其规律

成本也是一种价值, 是投入资本的价值, 是对象化了的改变了形态的资本的原来价值。与三类资本相对应有三类成本即外在成本、内在成本、社会成本。外在成本即土地的占用, 设备的磨损、资金的占用, 所有的外在成本都可以看成是机会成本, 即因为投入到经济活动而不得不放弃的用于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上的利益。内在成本即人因为使用人力资本与人品资本而带来的负效用。人使用劳动力时, 就不得不放弃娱乐, 人发展出某种专业技能时, 就不得不放弃更多的发展机会, 人拥有人品资本时难免遭受小人的中伤、嫉妒而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等。凡事有利则有弊。社会成本则是社会资本的贬值与公共资本的贬值。成本又称为代价, 是一种负价值。如何把负价值转化成正价值是一门大学问。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是比较好的思路。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一种将发展的代价最小化的战略。

以人为本, 人即是资本的受益者, 也是成本的承担者。一切资本的最终受益者是有血有肉的个体, 一切成本的最终受害者也是这一些有血有肉的个体。

总体上讲, 外在成本是必要成本, 内在成本中的大部分也是必要成本。只有社会成本是不必要的, 通过制度设计可以使之最小化。

一般地有:

社会总内在成本=社会总外在成本+社会总社会成本

意思是无论是外在成本还是社会成本, 最后都会转化成社会成员的内在成本。当然这种成本分担并不总是公平正义的。如发展经济带来的环境污染, 普遍老百姓是最大的受害者。一个社会总是把收益给一部分人, 把成本分摊给另一部分人, 会造成社会既得利益集团与社会弱势群体的两极分化。这种两极分化, 最终又会让全社会承担更多的社会成本, 也会使既得利益集团的成员付出沉重的代价。

发展收益人人共享, 发展代价人人共担。国家应该强化对收入和财产的征税。 (1) 要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征管, (2) 要开征物业税。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让国家便于实现调控、微观监控。那就是将居民身份证号一号多用。公民的身份证号是全国唯一的号码, 这一号码应该成为个人在其一生中要办理的各类业务和各类证件的基本号码, 如在所有银行开户的帐号, 购买房地产的产权证书编号, 开办企业的执照号、纳税登记证证号、各类毕业证书号、职业资格证书号码、驾驶证号码、社会保障帐号……, 现行居民携带的身份证上的信息内容太少, 至少要补充个人的血型、其直系亲属的身份证号。要全国实行个人信息联网, 资源共享。假设有一富人, 他偷税, 将钱存入银行, 银行可以很方便地服从税务机关的指令进行代扣, 税务机关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对其拥有的房地产进行查封。实行一号多用, 就象在人身上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一样, 某一个人在经济领域的一举一动尽在国家的掌控中。用此办法, 国家可以把该收的个税收上来, 把该没收的房地产没收, 这一招是让奸商贪官头疼的。有的人会讲, 我有钱, 不存银行, 买保险, 很简单对付, 保险合同编号也必须用身份证号。又有人讲, 我既不存银行, 也不买保险, 我买股票。那好, 买股票也要登记身份证号。有人说我什么都不买, 我把钱放在家里。那也有办法对付, 规定纸币的使用期限, 比如, 3年必须兑换新款纸币。你去银行兑换就可以进行监控。如果你去买黄金珠宝, 买高档商品, 也好办, 规定商家必须保存交易记录, 大笔交易必须进行身份证登记, 商家弄虚作假, 重罚使其破产。

3 交易成本的量化

交易成本是一种社会成本。交易成本的量化一直是制度经济学的难题。仔细研究这个问题, 发现我们只要弄清交易成本的本质, 那么交易成本的量化是不难的。

所谓交易成本, 就是一种商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耗费的成本。交易成本有两类: (1) 个别商品的交易成本; (2) 社会总商品的总交易成本。

个别商品的交易成本TC等于其实际成交价格与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之差的绝对值。用公式表示就是:

如果Pr>Pe, 那么该商品的交易成本实际是由消费者承担的。如果Pr>Pe, 那么商家承担了该商品的交易成本。由此推出, 要使交易成本为零, 只要让商品都按均衡价格售出就行了。

社会总商品的总交易成本TTC等于社会总供给TS与社会总需求TD之差的绝对值。用公式表示就是:

如果TS>TD, 那么, 总交易成本基本上由厂商承担, 如果TS

有人认为交易成本是制度运行成本, 这种理解是有问题的。好的制度可以节省交易成本, 好的制度的运行成本属于生产成本。只有不好的制度的运行成本才属于交易成本。

根据上面的两个交易成本的计算公式, 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交易成本产生的原因是供求矛盾, 只要供求之间存在着不平衡, 就会产生交易成本, 供求不平衡, 本身就是资源配置不合理的表现, 这种不合理又导致交易成本的出现。所以, 供求不平衡是双重的浪费。

提高生产力, 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优化生产关系, 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国家的根本任务不是去直接发展生产力, 那应该由企业去做。国家的根本任务应该是进行制度设计和政策设计, 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降低交易成本, 降低社会成本。

国家本身就是制度的复合体, 又是制度的供给者。国家机器的运行要消耗一些社会价值, 但国家又具有创造价值的功能。国家也是一个生产者, 它生产的产品是公共品, 是社会资本, 国家的成本价格是税收。

4 国家运行成本的控制

国家是必要的恶。现代国家的运行成本居高不下, 成为阻碍社会福利提高的重要原因。

国家的代表是政府, 政府又由众多的人员组成。这些人员也有自己的私利, 他们在运用公共权力的时候, 难以避免地会优先为自己算计。因此, 控制政府运行成本是值得研究的。

西方国家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个主要的方法是政府花钱受到议会的制约, 议会决定预算。这是一种硬约束, 中国在这方面完全可以借鉴西方的预算管理制度。

结合中国的实际, 笔者设计了一套控制国家运行成本的方案, 该方案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的问题统筹考虑, 具有相当的可行性。

4.1 开放建党

将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社团化。凡具有中国国籍,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拥护宪法、拥护党章, 志愿加入党的基层组织, 无不良嗜好, 愿意履行党员义务, 均可以申请成为党员要努力使中国成年公民的以上都成为党员。同时借鉴社团建设经验, 把党从一个单纯的政治组织变成一个具有经济、文化、社会功能的组织。党员按收入多少缴纳党费, 党费成为调节党员内部收入差距的基金。同时各级党校也成为对广大党员开展文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阵地。政党社会化社团化是执政党进行社会整合的有效方式, 实行这一战略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意义重大, 它有利于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有利于人民群众表达自己的利益;有利于抵御西方和平演变。

4.2 办公集中化

走进任何一个城市我们都会发现不同名称的机关大院星罗棋布, 如果把现在的各地的国家机关集中在一起办公, 既便利了群众, 又节省了土地和其他资源, 总之可以节省大量的政治运行成本。各级国家机关全部搬进新建的办公中心, 该办公中心能容纳党委、政协、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等所有机关, 满足其办公需要。腾挪出来的房地产拍卖, 拍卖所得全部充作社会保障基金, 拍卖不掉的改作廉租房、供困难群众租住。

增加资本, 节省成本。各类资本增量保持平衡, 供求保持平衡, 最大程度地节省交易成本, 控制国家运行成本这就是结论

摘要:资本是一切能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世界上所有的资本可以分为三类:外在资本、内在资本、社会资本。外在资本是可以外在于人并以一定方式转让的资本;内在资本是与特定的个人不可分离的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技能、外貌、品德等, 它包括人力资本与人品资本。人品资本是除人力资本以外的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个人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经济功能是提升人的人品资本。这三类资本大致与三类主体即企业、居民、政府对应。成本是已经对象化了的投入的资本。与资本相对应有三类成本:外在成本、内在成本、社会成本。个别商品的交易成本等于该商品的实际价格与均衡价格之差的绝对值;全社会商品的交易成本等于总供给与总需求之差的绝对值。

关键词:外在资本,内在资本,社会资本,人品资本,外在成本,内在成本,社会成本,交易成本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2].[德]柯武刚, 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经济秩序与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部出版, 2000

[3].[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1

[4].[美]西蒙.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7

[5].李龙强.产权制度改革目标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6, (9)

[6].李龙强.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J].集团经济研究, 2006, (9)

[7].李龙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新路向[J].社会科学家, 2008, (1)

[8].李龙强.新科技革命与构建和谐社会[J].当代经济, 2007, (8)

[9].何应森.社会保障制度对财富分配的影响以及在避免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的作用[J].南方经济, 2006, (1)

资本成本 篇5

资本成本会计在知识经济下的局限性

(一)未能全面揭示资本成本中的“智能元素”:重“物质资本”、轻“智力资本”

随着生产要素的创新及制度的变迁,资源的稀缺性发生了变化,即由工业经济时代物质资本(在财务会计表现为财务资本)的绝对稀缺逐步转化为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本的相对稀缺。现行资本成本会计理论构想产生于20世纪年代70年代,而当时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尚不明显或较为隐蔽。因此,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仍为物质资本。诚然,将权益资本成本纳入企业资本成本的核算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是,在知识经济中,价值创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知识及其对知识的配置与运用,即创造性的新知识及拥有这些知识与创新能力的人。不论是人力资本、结构资本还是客户资本,均为投资行为所产生的能带来超额价值的价值。既然这些资本与债务资本、权益资本一样都是由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所形成,那么,对企业法人而言都是一种融资,理应向投资主体支付资本成本。只不过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智力资本成本表现为一种更为隐性的经济代价,从而难以进入现行财务报告体系。

此外,根据“收入费用相配比”的原则,知识型企业的收益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源自于新知识在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整合中的运用、新客户的获取和参与企业创新的渗透性以及企业持续的创新能力,而这些因素均与智力资本的融资、营运等活动紧密相关。换言之,是智力资本及其与物质资本的整合而非单纯的物质资本为企业带来了超额收益。既然在收益的计量中默认了智力资本的贡献,那么在成本、费用的计量中理应反映使用智力资本的代价。否则,既违背了收入费用配比原则,也难以反映该类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

(二)未能完整地反映多元化的“主体权益”并清晰地界定其索取权

按照资本成本会计的思路,主体权益是除负债、股东权益之外的、由企业主体自身努力所形成的资本来源。企业将支付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之后的净收益部分纳入主体权益,并完全由企业法人所拥有。但是,企业法人毕竟是一个虚拟的概念,“其自身的努力”也是一个指向相对模糊的表述。智力资本管理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价值增值的核心驱动力,结构资本是人力资本与客户资本发挥作用的载体与平台,客户资本为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创造环境,三者在相互支撑的机理下带来价值的增值。由此看来,企业超额回报可能是经营者卓越的经营能力所致,也可能是组织学习、组织创新与代际传承的结果,亦可能是品牌再造、客户消费价值的转变、消费者参与企业互动式创新等因素的结果。

更进一步而言,制度变迁的原动力为要素的创新,对权益主体的界定构成其索取权安排的逻辑起点。在未能明确界定多元主体权益的情况下来确定剩余索取权以及实质控制权,将必然出现制度安排的混乱与无序。在管理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由大股东或企业高管一人独断来安排剩余索取权而全然漠视市场的.调节作用的案例。实际上,知识密集型产品价值的度量与实现必须通过市场行为来完成。那么,由此倒推,生产知识密集型产品的企业对其超额收益进而剩余权益的分配理应由市场来调节。这里的“市场”体现了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融会贯通。只有引入市场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债务资本所有者、权益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企业法人、客户在剩余索取领域充分、公平的博弈。

(三)未能充分体现资本成本与企业竞争未来的能力之间的内在关系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永远领先”将成为持续经营假设的核心要义。加里·哈梅尔和c·K·普拉哈拉德认为,新企业是属于竞争未来的,而竞争未来发生于“无特定结构”的产业中。在无特定结构的产业中,有待争夺该产业未来的结构。

多元化能否降低资本成本? 篇6

最近来自马里兰大学的Rebecca N. Hann、斯坦福大学的Maria Ogneva和南加州大学的Oguzhan Ozbas共同撰文就多元化对企业资本成本的影响作了细致研究,为多元化战略选择的利弊研究作了典范的同时,将多元化与企业资本成本阐述得细致入微。

传统的观点都认为,企业的组织形式及业务单元架构与资本成本毫无关系。这种观点基于各业务单元的现金流不能完美相关从而只能解决特定风险,不能使企业躲避系统性风险。但上述三位学者对传统观点进行了正面回击,通过建立细致化的财务和数学模型,得到了如下结论:①与单一业务模式的企业相比,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企业享受更低的资本成本;②多元化的企业中,各业务单元的相关性越低,其享受的资本成本也更低;③ 当不断降低各业务单元的相关程度时,企业最多可节省6%的资本成本。

作者在研究中,自行建立了数学模型,考虑到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各类型资产的β系数和期望收益的相关性、企业的现金流与资本成本的关系。通过不算放松约束条件,得到了几个过程结论:①公司的资本结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比例)不影响企业多元化节省资本成本的结论;②计算股权期望收益中,用事前估计的收益比事后得到的收益更为有效;进而引入随机过程的方法预测事前的期望收益;③ 企业的多元化能够降低资本成本的内在逻辑是:通过多元化,尤其是业务单元间的低相关性,会通过增强企业应对系统性风险的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信用评级,从而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和资本成本。

在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方面,①作者样本选取使用了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的评级数据库Compustat,截取了1988~2006年的企业财务数据和经营数据;通过苛刻的样本筛选条件,最后获得了38369个观测值,其中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公司产生的观测值为11915个,未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公司获取的观测值为26454个;②剔除了财务杠杆过高、市净率过高、长期增长率预测过低的公司样本;③除了采用理论模型进行推导,三位作者还进行了实证检验,使用包括非参数检验、多元变量检验,确保了文章结论的可靠性;④通过方差分析,证明了非多元化公司会显著增加资本成本的无谓损失。

人力资本成本计量问题研究 篇7

企业对于筹集到的资本, 只拥有其使用权, 投资者才拥有其所有权。从投资者的角度观察, 资本使用权的价格就是投资者要求的未来最低投资报酬率, 这就是资本成本的内涵。人力资本成本的内涵就是其要求的未来最低投资报酬率。资本成本产生的根源是投资者丧失了选择权, 选择权的丧失产生了机会成本, 而机会成本恰恰就是资本成本的本质所在。机会成本也是人力资本成本的本质所在。

上文提到把人力资本分为“人力负债”和“人力资本权益”, 在计量人力资本成本时, 可以在对原有单一资本成本计量方法批判的基础上, 有条件地继承。

一、“人力负债”资本成本的计量

目前大多数财务管理教材对债务资本成本的计量通常是按下列公式进行的, 即:

其中:KB为债务资本成本, I为债务利息, T为企业所得税税率, B为债务筹资额, f为债务筹资费率。笔者认为, 将这一公式运用于“人力负债”资本成本的计量不够恰当, 至少有四处地方需要变动。

1. 对于“人力负债”而言, 使用费用表现为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和支付的工资薪金, 用I (Interest:利息) 来表示不合适, 建议采用S (Salary:工资、薪酬) ;另外, 对于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来表示的“人力负债”, 还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2. 按照这个公式得出的结果表明“人力负债”资本成本较低, 是因为工资为税前支付, 有节税功能。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甚至错误的。对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来表示的“人力负债”是税后支付的, 没有节税功能, 甚至对于税前支付的工资具有的节税功能也是由企业最终站在投资者立场, 站在股东代理角色层次组织经济核算所决定的。

3. 对筹资费用的处理与上文提到的资本成本的本质即机会成本相背离。筹资费用与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关联, 因而不会影响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

4. 该公式是从计量投入的角度来计量负债资本成本的, 这种计量原则对于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人力负债”来说是完全不适用的。试想, 对于才华横溢的人来说, 怎么能单用支付的货币报酬来计量他们的价值呢?笔者建议用他们的“产出”, 即为企业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所做出的贡献来计量, 这与资本成本的内涵相一致。

笔者认为, 对于“人力负债”资本成本应该视其情况不同采用以下两种计量方法:

方法一:

未来为企业所做贡献的折现值=S1× (P/A, i, n) 公式 (1)

其中:i为“人力负债”资本成本, S1表现为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该方法适用于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人力负债”。

方法二:

目前的市场价值=S2× (P/A, i, n) 公式 (2)

其中:i为“人力负债”资本成本, S2表现为支付的工资薪金。该方法适用于除了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人力负债”以外的其他“人力负债”。

在应用“人力负债”资本成本的计量方法时, 要注意根据人力资本的不同情况来选择运用不同的计量方法。由于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方式的人力资本对于企业来说一般是较为重要的资源, 因而以他们未来对企业所做贡献的折现值来计量;而对于那些只是按照以往那样仅仅支付工资的人力资本来说, 他们对于公司的重要性弱于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方式的人力资本, 因而以他们目前的市场价值来计量。

二、“人力资本权益”资本成本的计量

对于“人力资本权益”来说, 资本成本的计量与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人力负债”资本成本的计量在本质上一致。

1. 无论是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

付还是以权益支付的股份支付均属于税后支付, 因而他们根本没有节税功能。

2. 对于要对其采取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或者以权益支付

的股份支付来作为薪酬或奖励措施行为的公司雇员来说, 他们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那些拿着固定薪水的雇员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相对小得多。

3. 由于他们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笔

者建议均用他们为企业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所做出的贡献来计量。

未来为企业所做贡献的折现值=S3× (P/A, i, n) 公式 (3)

其中:i为“人力资本权益”资本成本, S3表现为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该方法适用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人力资本权益”。

人力资本成本计量模型探讨 篇8

一、人力资本成本的计量模式

(一) 人力资本成本内容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人力资本成本的分析从被投资企业和人力资本投资者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

从被投资企业角度分析的学者认为, 人力资本成本是企业为了取得和使用各种人力资本的过程中付出的所有代价。其内容包括取得成本 (AC) 、开发成本 (DC) 、使用成本 (UC) 和离职成本 (SC) , 这些成本都可以较为准确地加以计量。人力资本取得成本 (AC) 主要是人力资本对外招募、面试、录用、安置费用;开发成本 (DC) 主要指岗前教育、在岗培训费用等;人力资本使用成本 (UC) 则主要包括应为职工支付的薪酬、保险等固定费用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参与企业税后收益分配的支付;离职成本 (SC) 是指离职补偿成本及离职给企业带来的其他损失。故人力资本成本可表示为:人力资本总成本=AC+DC+UC+SC。也有学者认为企业对于人力资本的培训、开发支出将会提高人力资本的效用, 应该比照固定资产后续的会计处理方法, 予以资本化, 在计算人力资本成本时, 只把企业薪酬支出看作人力资本的成本。

从人力资本投资者角度分析的学者认为, 人力资本成本是人力资本投资者所能接受的最低收益率。人力资本的收益由两部分组成:补偿性收益 (表现为工资福利等固定报酬) 和权益性收益 (表现为对企业剩余收益的分享部分) 。所以, 对被投资单位而言, 人力资本成本包括补偿性成本和权益性成本。人力资本成本中的薪酬福利费等, 是企业对人力资本耗费的补偿, 为补偿性成本。权益性成本则是类似于权益资本股利的变动性成本, 是人力资本根据产权对企业剩余收益的要求权。故人力资本成本也由两部分组成:补偿性成本和权益性成本。

(二) 人力资本成本计量模式

目前主要有两种计量模式:

一是人力资本历史成本的计算。历史成本是使用历史实际发生的费用来计算的。年人力资本成本量=当年人力资本取得成本+当年人力开发成本+当年使用成本+当年离职成本;年人力资本成本率=年人力资本成本量/当年人力资本价值。通过改进会计处理方法, 完善人力资本成本会计, 人力资本历史成本很容易通过会计资料获得。也有学者认为取得成本、开发成本和离职成本应该在人力资本存续期内进行合理分摊, 以分摊后的年平均人力资本成本作为年人力资本成本量。则人力资本成本率=年平均人力资本成本/人力资本价值。

二是人力资本未来成本的计算。人力资本预测成本的计算主要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法。从企业角度, 把人力资本成本看作是人力资本投资引起的企业资金流入等于资金流出的贴现率。计算公式为:

其中, Rt是企业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 α为人力资本贡献率, K为人力资本成本, n为人力资本使用年限, 其他指标意义同上。用内差法求出K。从人力资本投资者角度, 人力资本成本则被看做是使人力资本投资引起的人力资本所有者资金流入等于人力资本价值的贴现率。计算公式为:

其中, V为人力资本价值, Mt为第t年补偿性收益, It为第t年的权益性收益。

通过对上述两种人力资本成本计量的分析可知:首先, 必须明确资本成本实质是机会成本。财务管理中, 一般把选择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所失去的潜在利益称为机会成本。资本成本的大小应由投资者决定。因为投资者享有公司的终极产权, 也是公司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所以投资者会要求公司对其所承担的风险给予相应的补偿。这种补偿对投资者而言是最低投资报酬, 对公司而言即为资本成本。其次, 要明确资本成本不同于资金成本。资本成本是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率即预期收益率, 而资金成本是将盈利和资金的一部分支付给资金所有者的报酬, 体现着资金使用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实际利润分配关系。总之, 资本成本应该是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衡量的必要报酬率, 人力资本投资者确定的机会成本才是我们所要求的人力资本成本。而以被投资公司付出所有的代价作为资本成本的做法, 扭曲了资本成本的本质。

二、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和收益分析

(一) 人力资本投资者所面临的风险分析

在风险和不确定环境下, 债权资本、股权资本和人力资本三种资本所有者的风险收益追索权的不同, 决定了三种资本具有不同的风险承担机制, 进而决定了三种资本应该以不同的形式参与收益分配:债权人作为产权主体, 向企业出让资本的使用权, 承担着企业不能按时获得足额还本付息的风险, 拥有被投资单位追索债权和利息的权利;股东作为原始产权主体, 以其投入的股权资本为限承担着企业经营失败的风险, 享有风险收益的索取权;人力资本所有者承担的风险不但包括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所有风险, 还承担其前途的不稳定性、人力资本贬值及继续寻找工作的风险等。这是其他产权主体承担的风险之外的一种不完全追索权的风险。所以人力资本承担的风险比其他产权主体更高。

(二) 人力资本的收益方式

由于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不可分离的特性, 决定了其不同于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收益方式。人力资本拥有两种性质不同的收益方式:无风险收益和风险性收益。

无风险收益一般表现为企业员工的基本薪酬、福利及津贴, 是人力资本价值消耗的补偿形式。它实质上是为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 为下一次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创造必要条件。该部分收入不是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 其数量的多少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贡献无关, 而由劳动力的价值决定, 并随劳动力在市场上的供求状况上下波动。它实际上是劳动力的市场价格, 由劳动者的受教育情况、所任职位以及同地区、同行业的工资水平等因素综合决定。这部分固定收益是无风险收益, 因为:首先, 其支付期限不宜太长, 一般一个月支付一次, 并主要以现金形式进行发放, 国家劳动合同法保证这部分权利的实现。其次, 在企业破产清算时, 人力资本所有者有优先受偿权。所以对人力资本投资者而言, 这部分收益是不承担风险的, 是无风险收益。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的无风险收益率是不同的。

在现代企业中, 人力资本所有者正逐渐获取企业产权, 成为企业的核心。几乎所有层面的员工都有人力资本的专用性, 这种专用性随着技术进步不断增强, 使得人力资本投入某企业后, 一旦离开, 其在该特定企业形成的知识、能力、权力、地位、荣誉、机会、人际关系等人力资本要素不可能完全随身带到另一个企业去, 这会使原有的人力资本贬值。另外, 一旦某个个体人力资本所有者退出企业, 其在工作中协作形成的团体合作力的优势, 就不能继续分享。这对人力资本所有者来说, 是一种不小的损失。正因为如此, 人力资本变得不易退出和流动, 对非人力资本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套牢效应”, 使得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可抵押性, 由此人力资本承担企业生产经营风险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要求获得的风险收益率比股权资本和债券资本都要高。风险收益表现为因承担企业风险而对企业剩余收益享有的部分。

人力资本投资者要求的最低报酬率, 可以表示为:人力资本最低报酬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对被投资企业而言, 人力资本最低报酬率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本成本。

三、人力资本成本计量模型构建及其应用

(一) 人力资本成本计量模型构建

通过以上分析, 可知人力资本成本=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人力资本分为不同的级别, 在企业的作用及能承担的风险各不相同, 所以不同类别的人力资本成本也各不相同。以某类人力资本为例, 对人力资本成本计量模型进行探讨。无风险收益等于本期员工获得的固定收益, 这部分收益可以通过财务报告获得。故无风险收益率可由下式表示:

其中, Rf表示某类人力资本平均无风险收益率, Wt表示某类人力资本固定报酬总额, Vt表示某类人力资本价值总额。较难计算的是人力资本的风险收益率, 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Ri=Rf+βi (Rm-Rf) 中可知, βi (Rm-Rf) 表示的就是投资者要求的风险收益率, 可借此原理对人力资本的风险收益率进行衡量。由于人力资本专用性, 使人力资本分为不同的类型, 这阻碍了人力资本在整个人力资本市场的自由流动, 人力资本大多数只能在同行业内流动。另外, 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要求的收益率也大为不同。所以各类人力资本的收益率与同类型人力资本平均收益率有更强的正相关关系, 解释度比全部资本平均收益率更好。在使用这一模型时, 必须对此模型的指标进行重新定义。首先, 用同类人力资本无风险收益率代替Rf。其次, 用同类人力资本平均风险收益率Ra替代Rm。故某类型人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

式中:Ri为该人力资本成本;Rf为本类型人力资本平均补偿性收益率;Ra为本类型所有人力资本平均权益性收益率;βi为投资者对该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估计程度。

图1中βi表示某类人力资本无风险报酬率为Rf, 在某固定时刻可视为常量;投资者对该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估计程度为β'i;则根据人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该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收益率为β'i (Ra-Rf) ;该人力资本投资的期望收益率 (对被投资企业来讲为人力资本成本) 为Rh。人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化了一些实际因素, 用相对简单的公式来表达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计算风险可能获得的补偿, 简单明确、易于理解和操作, 对投资者和筹资单位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二) 人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注意人力资本的异质性对模型的影响。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决定了人力资本的异质性, 企业中的员工可分为经理层、创业者、工程师、会计师、生产工人等技术阶层。对人力资本所有者来说, 不同阶层人力资本的投资、形成过程和形成速度存在很大的差异, 人力资本价值差别也很大, 市场价格也就不同, 不同阶层人力资本要求的最低收益率也存在差异。所以在计算某人力资本成本时, 要明确该人力资本所属阶层和类型, 准确计算每类人力资本所对应的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收益率。另外, 随着经济的发展, 模型中的各项指标是动态变化的, 要及时作出调整, 以保证人力资本成本计量的实效性和准确性。二是要注意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对风险的分散。企业是在动态中发展的, 因此人力资本投资应该是动态的、系统的、高效的。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 对人力资本投资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结合岗位和员工各自的特征, 掌握合理的投资层次和投资数量。如同企业的财务结构一样, 同样的投资数量未必能获得同样的投资收益, 还取决于投资结构的优劣。所以企业要利用有限的投资, 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的协同效应, 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本多样化投资, 降低人力资本投资的整体风险。即企业要注意通过有效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组合分散非系统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宏伟:《三元经济下劳动力流动的分析框架》,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我国企业资本成本决策研究 篇9

众所周知, 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 是企业保持健康运转的血液, 筹资活动是企业资金的来源, 是理财业务的起点, 不仅能够影响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规模, 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所能达到的发展速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 尤其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确立, 资本成本成为企业进行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各种投资决策的讨论过程中, 唯有投资项目的回报率能够覆盖资本成本时, 该投资决策才是可行的。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 为了不断提高企业价值和盈利水平, 需要采用多渠道的筹资方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化, 企业在筹资方式和投资决策的选择上, 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大的空间, 在众多的选择中, 企业需要充分考虑资金成本因素, 深入评估资金成本, 合理安排各类资金的用途, 不断优化资本结构, 以期达到控制财务风险,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二、企业资本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 经济周期

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呈现很长时间的持续增长或衰退, 都是在不断波动的经济数据中不断发展, 经济周期大体上按照复苏、繁荣、衰退、萧条这四个周期进行循环。一般来说, 在经济处于衰退、萧条的阶段, 由于整个宏观经济环境乏力, 大多数行业中的企业都会出现经营困难和财务困境, 有的甚至还会出现破产危机。面对这样的可观环境, 企业应该尽可能地降低自身负债规模, 而在经济复苏、繁荣的阶段, 针对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 在销售量、利润率不断增长的背景下, 果断增加负债, 为企业谋求更好的发展机遇。

(二) 宏观经济政策

国家往往会采用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宏观金融调控工具对整个经济状况进行宏观调控, 这种调控也将对企业发展环境、资本结构状况产生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将改变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及资金供求关系, 从而出现市场利率水平的波动, 从而影响企业的资金成本和资本结构。如果一段时间内银行贷款利率走低, 那么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重就应该相应升高, 反之, 企业就应该降低自身的负债规模。在我国现行的税收政策下, 不同行业需要承担不同的税率, 对于一些税负较低的行业, 财务杠杆的作用十分有限, 举债筹资所带来的税收减免也不明显;对于一些所得税税负较高的行业, 就能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举债筹资的节税效果显著, 企业可以考虑在资本结构中扩大负债规模。

(三) 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

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会对企业的资本成本产生直接的影响, 即使企业处在某一相同的宏观经济下, 由于各个行业的发展阶段、所处环境的不同, 企业的负债水平、资本成本状况也不尽相同。捅出来所, 如果一家企业处于时市场化竞争程度较低或者较为垄断的地位, 注入煤气、自来水、电力等等, 企业的销售额较为稳定, 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平稳, 利润增长前景较为明朗, 因此, 可以采用相对较高的负责比率。反之, 如果企业处在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 例如纺织、家电等, 市场环境对其销售状况将产生十分直接的影响, 销售价格波动较为频繁, 利润已经达到平均化, 因此不建议大量采用负债方式筹集资金。

三、资本成本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

(一) 资本成本企业选择筹资方案的重要依据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育和完善, 企业拥有越来越多样的外部筹资选择, 主要包括直接筹资、发行股票、发型债券等途径。不同的筹资方式意味着不同的筹资成本, 企业在选择筹资方式之前, 通常应当重点测算不同筹资方式下的资金成本, 以此作为选择筹资方式的依据。企业所拥有的长期资本并都是采用一种方式筹集而成, 而是多种长期筹资方式的组合, 企业在对这些组合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中, 主要是依据每一组合的加权平均资本的大小作为参考。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 当面对扩大经营规模的可观需求时, 企业往往会在现有的资金基础上进行追加筹资, 边际成本高低是企业比较筹资方案时的主要参考。以民间资本为例, 企业可供选择的资金筹集方式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企业在进行筹资活动的过程中, 需针对不同筹资渠道详细测算不同的资本成本, 实现用尽量合理的资本成本来满足日常经营资金需求的目标。

(二) 资本成本对财务决策的影响

是否对某一项目进行投资, 是企业财务决策过程中所要面对的头号问题。企业所面临的资产负债状况、投资环境, 都将对企业管理层和财务决策人员产生不同的投资影响。如果经济增长较快, 企业自身负债压力较大, 那么企业往往会倾向运用财务杠杆效应, 充分追求规模化经济, 甚至出现将内部资金盲目投入未经过严密论证的新项目投资项目, 容易诱发财务风险和投资亏损, 也就是出现所谓的“投资过度”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如果当经济出现不景气而企业自身的债务负担较重的情况, 过高的资产负债比率会让企业管理层较为保守, 甚至放弃一些具有可观前景的投资项目, 出现“投资不足”的问题。自从金融危机之后, 很多大型企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极大打击了市场中一些中小企业的投资信心,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难免在项目投资上踟蹰不前。虽然我国不断降低银行利率, 期望通过增加投资来拉动国内需求, 但是由于市场信心的匮乏, 不少企业同优质的投资项目擦肩而过。

(三) 资本成本是企业确定最佳资本结构的重要考虑因素

最佳资本并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状态, 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处在不同发展的同一企业可能会存在多个最佳资本结构模式。不同的资本结构, 代表者不同的成本和风险, 鉴于此, 在特定时期考虑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时, 需要针对资本成本同财务风险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梳理和论证, 从而找到最佳平衡点。企业的融资活动是较为复杂的过程, 需要综合分析财务风险、资金偿还方式、期限、限制条件等各类因素, 而资金成本将对企业的筹资效益产生直接且深远的影响, 因此很多企业都将资本成本作为确立最佳资本结构时的首要问题。具体来说, 企业往往会直观比较预计投资收益率和综合资本成本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果测算出的预计投资收益率高于综合资本成本, 那么从整体上看, 当下的资本结构是基本合理的, 在未来的最优资本成本确立工作中, 企业就需要在多种可行的资本结构方案中, 寻找到综合资本成本最优的方案。

四、结语

企业在决定自身资本成本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综合性因素, 企业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应该讲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有机结合, 再根据企业发展所处阶段、条件、环境等信息确定最有资本成本结构, 科学调整负债与权益比例, 以便实现资本成本最低, 企业效益最优的长远目标。需要注意的是, 资本成本并不是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财务风险、偿债方式、还款期限等因素都需要被重点考量, 但是由于资本成本直接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 因此往往被看做是企业筹资过程中所需讨论的首要问题。

参考文献

[1].耿建梅企业资本结构合理性对筹资决策的影响[J].理论导刊, 2014, (10) .

对资本成本问题的探讨 篇10

资本成本按用途可以分为个别资本成本、综合资本成本和边际资本成本, 就融资管理而言, 资本成本是选择融资方式、进行资本结构决策和追加融资决策的依据。

现在就从大中型企业和中小微型企业两个角度来看资本成本问题。

首先是大中型企业, 在我国, 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很大一部分都已上市。一般来说, 大中型企业的融资方式多, 可以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或债券、利用留存收益、向金融机构借款、融资租赁等;融资渠道广, 主要有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其他企业资金、社会公众个人资金以及企业内部积累等。不同的融资方式资本成本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企业采用吸收权益资本的方式即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内部积累来融通资金, 财务风险小, 因为权益资本一般无需还本付息, 企业压力会比较小, 但付出的资本成本相对较高;另一方面, 如果企业采用债务资本的方式即向金融机构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来融通资金, 一般就要承担较大风险, 因为企业需要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 但相对权益资本来说, 付出的资本成本较低。但同时, 发行股票和债券、取得借款是属于外部筹资, 企业向外部筹资大多需要花费一定的筹资费用。再者, 企业要注意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成本关联性, 如果债务融资使用增多, 债务的融资成本将增加公司的财务费用, 造成公司的盈利水平降低。公司的风险提高, 市场预期可能随之提高, 股权成本将上升。

所以, 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 每一种筹资方式都有优缺点, 每一种筹资方式所需的资本成本也不尽相同, 企业在选择时不仅要看该种方式的成本, 同时也要将它的风险考虑进来。因为资本成本和财务风险这两个因素会影响企业最佳资本结构, 特别是资本成本, 当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时, 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最佳, 企业价值也达到最大。

其次是中小微型企业, 相较前文的大中型企业, 中小微企业筹资的方式就较为单一了, 且一般这种企业在运作初期基本只能靠内源融资, 但是由于企业的规模问题, 内原融资很难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但是企业一般向外部筹资就大多需要花费一定的筹资费用。同时, 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 不能向大型企业那样发行股票以及债券来筹资, 就只能向银行借款。而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 国有四大银行以及其他大型银行都在围着大中型企业转, 为它们进行贷款业务的服务, 只有小部分贷款业务是对中小微型企业的, 而且通常对它们的借款利率是对大中型企业的好几倍。正是因为这样, 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的资本成本大大升高了, 再加上向金融机构借款是属于债务资本, 到期要归还本金和利息, 无形之中又增大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压力, 促使企业急切地想要获得高额利润。尽管这样, 还是有许多企业处于借不了款的处境, 于是只好转向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居高不下的利率使企业融资的资本成本翻倍的增加,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小微企业就很难发展壮大, 甚至有些企业很快就倒闭了。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资本成本高的情况已经出现了很久, 但一直没有一个有效的解决措施。而且, 中小微企业融资途径的单一性也就导致了企业资本成本居高不下。对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途径, 央行不止一次提出, 建议民间信贷合法化, 因为民间借贷具有制度层面的合法性, 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民间借贷关系都受法律保护, 如果违约, 可以协商, 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途径解决。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 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情况, 为利率定一个限度, 超出部分的利息就不予保护。在这种情况下, 是为中小微企业开辟了一条新的合法的融资途径, 且极大地减少了企业资本成本。另一方面, 有些地区开始试点让中小企业可以联合发行债券。中国目前市场经济并不完善, 债券市场亦是如此, 而且进入门槛较高, 单个的中小企业想要发行债券是非常不容易的。而集合票据就可以解决单一企业因规模较小以及担保、风险控制难度大, 而不能独立发债的问题, 降低了融资门槛, 且有利于提升单一企业的信用等级, 并能有效降低企业资本成本。

目前, 某些大型银行也逐步开始开辟中小企业贷款这一方面的业务, 因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活跃市场经济, 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不过, 不光是国家、金融机构来想办法, 中小微企业也要强大自身, 规范企业财务制度,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这样才能为自己开辟更多的融资方式, 才能有效地降低资本成本, 让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实实在在地投入到企业的扩大再发展中去。

企业资本成本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定融资方案的依据;同时也作为企业根据预期收益风险变化, 动态调整资本结构的依据。资本成本可以为企业更好的进行财务决策提供指南, 所以所有企业都应重视。

参考文献

[1]叶剑明.论集团企业财务集中管理[J].财会通讯, 2008 (11) .

上一篇:抗洪抢险下一篇:孟子生命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