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

2024-06-28

陈述(精选十篇)

陈述 篇1

以陈述句变一般疑问句的步骤为例:

1.找到句子中的相关动词 (情态动词/be动词/助动词have, has, had) , 若没有相关动词, 则要关注句子中实义动词的单复数形式和时态, 并由此来决定助动词应该选择do, does还是did;

2.确定相关动词后, 将其提前至句首, 并将首字母大写 (此时应注意提醒部分粗心的学生, 原本大写的首字母, 因不再位于句首, 故放到句中时不需要大写) , 若使用了助动词do, does, did, 应注意将句子中对应的实义动词变为原形;

3.句子剩下的部分按序书写, 跟“我”有关的要变为跟“你”有关的, 句号变问号。

再以对陈述句中的划线部分提问为例:

1.分析划线部分是什么内容, 确定疑问词 (what对事物提问, who对人提问, how对方式、方法及状态提问, when对时间提问, where对地点提问, why对原因提问, whose对物主提问, how old对年龄提问, what color对颜色提问, how many对数量提问…) ;

2.将疑问词置于句首, 确定相关动词 (参见一般疑问句变化步骤1) 并将其提前至疑问词后;

3.句子剩下的部分按序书写 (注意划线部分不再出现, 若划线部分为“做某件事”, 则需要用实义动词do来占其位子) , 句号变问号。

陈述 篇2

竞职陈述

尊敬的各位常委:

上午好!我能一路走来站在这里,非常感谢组织和领导对我的培养、鼓励!

我叫XXX,32岁,本科在读,1993年参加工作,1998年入党。2003年2月借调到区教育局担任团委书记兼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后任党政办副主任。今年3月抽调到区

委先教办,是XX市第十届青联委员。

我谦虚好学、踏实认真、敢于创新,表现在:

一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政治素养较强,是后备干部。二有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曾有6篇论文在全国省市获等级奖。三有较强的综合能力。通过多岗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得到提高,大局意识强。四有务实的作风。注重调查研究,曾负责全区学校德育现状调查,形成了调查报告,为局党委的相关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工作中任劳任怨、敢于创新,曾荣获“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XX市青年岗位能手”和“XX区第二届十大优秀青年”等多项荣誉称号。在区委先教办近一年,较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基本知识和党建知识,各方面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对乡镇工作也有所了解。

一直以来,我被许多党的优秀干部的事迹感动着。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我以他们为荣、以他们为榜样,我决心努力做一名为党分忧、为民称道的干部。报考经XX镇党委副书记这一职位是我理智的选择。XX镇有些偏远、甚至艰苦,部分亲朋劝我放弃。但我认为,对于我来说,艰苦更能锻炼自己。另一方面,偏远地方也需要我们年轻人去挥洒热血。假如组织选择了我,我将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新的奋斗中去,发扬吃得苦、舍得干的精神,努力工作,建功立业。我这么说,也会这么做。

首先熟悉镇情,适应角色。立足本职,熟悉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状况、产业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情况。其次围绕中心务实抓党建。围绕建设新农村,扎实推进党的建设,使党员干部素质有新提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鼓足干劲,促进镇域经济有新发展。第三遵守政治纪律,加强党性锻炼。尊重书记、当好助手,坚持民主集中制,维护班子团结;不断加强学习,廉洁自律,积极履职,在实践中提高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

尊敬的各位常委,我已做好了思想准备,期待着能走上XX镇党委副书记这个光荣而艰巨的岗位。请相信,时间能证明我的陈述!

谢谢!

XXX

陈述与被陈述关系在教学中的运用 篇3

一、什么是陈述与被陈述关系

“我来/你好/今天星期五”这种主谓关系其实就是陈述与被陈述关系。主语是谓语陈述或说明的对象。回答“谁”“什么”等问题,一般在谓语前,经常由名词、代词及名词短语充当,主语的中心词或短语叫主语中心。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回答“是什么”“做什么”“怎么样”等问题,一般在主语后,经常由谓语或谓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中心词或短语叫谓语中心。

从主谓关系看主语的意义类型:分施事主语(如:“他打我”、“我买菜”句子里的主语是谓语动作发出者,谓语中心是动作动词,这样的主语就是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如:“足球比赛开始了”、“数字电视开通了”句子里的主语是谓语动作接受者,谓语中心是其他非动作动词)、中性主语(“往事有三年”、“连长眼力不坏”等句子里形容词及非动作短语和形容词短语作谓语,主语是谓语的说明对象、判定对象或表明两者的关系)。

从表义看谓语的类型有三种:1.叙述谓语(做什么);2.描写谓语:(怎么样);3.说明谓语(是什么、叫什么、存在什么)

主語、谓语的位置:常式句中主前谓后,如若改变则是变式句:主谓倒装,其作用是强调谓语,亦或反映言语实际(说话急促,先说重要部分)。

复杂的主谓语句类型:1.受施动:这事他知道了/这书你应该看;2.施受动:他什么也不怕/我哪儿也不去;3.整体部分做谓语:老太太心里不快/室内空气沉闷;4.大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范围等:这问题我研究过了;5.大主语与谓语中的词语复指:银杏,我思念你/青春,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解放军战士,我认为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6.大主语与小主语有陈述关系:他做事认真/他为人厚道/你看问题太简单;7.谓语中的主语宾语使用同一词语:我们俩谁也不管谁/来的人一个接着一个;8.全部由名词性的词语构成:猪肉五块钱一斤/猪肉一斤五块钱。

生活中主谓关系用得最多,可是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语言习惯的改变,很多人把说话不完整当作一种幽默和时尚,这不利于语言的规范、健康发展。其实无论是中文还是外语,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陈述与被陈述关系都应用广泛。语文课作为母语教育,是为学习、理解、运用打基础的学科,有必要分清并运用好主语和谓语。

二、分清陈述与被陈述关系有利于我们学习古文

很多古文阅读理解题如果用主谓关系来判断,就很容易读懂、读通。如“普事先帝”一句中的“事”很多学生解释容易错,其实,“普”和“先帝”都是名词,很显然中间一个“事”是动词,“普”是臣子,先帝是君,君臣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显然“事”应该解释为“侍奉、服侍、辅佐”之类的意思。再如:“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好多学生翻译该句时,不知道长长的一句话,其实就是对赵普的行为的评价,“……也”表示判断,即“是真正的社稷之臣”,为什么说是真正的社稷之臣呢?因为赵普也竭尽全力效忠于朕,对国家尽忠。很多同学“效忠于我”不能翻译出来,认为都是效忠于国家,其实后一句“尽忠国家”已写,前一句当然是效忠于皇帝了。理解陈述与被陈述关系后,一分解关系就理清主谓关系了,不必死记硬背。

同样,很多人对“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一句不理解,其实只要明白主语太祖做了什么,就能解释“碎裂”的意思了:太祖一生气,把奏牍撕碎了扔在地上,使奏牍断裂了。谓语是一系列的动作,其实就是解决主语“做什么”和“怎么做”的事。

当然,在翻译古文时,需要补充省略成分,我们不妨用“陈述与被陈述关系”来确定是少主谓宾还是少介词。

三、分清陈述与被陈述关系有利于我们发现错误

分清陈述与被陈述关系有利于我们发现病句:一个完整的句子一般包括主谓两个部分,要把“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说清楚。很多病句可以通过缩句、查找主谓宾,发现其成分残缺。如:“通过老师的教育,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看了这篇文章后,对我教育很大”两句都是典型的缺主语,只要明白是“我”明白了道理、是“这篇文章”对我教育很大,就可发现错误所在。又如:“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句主语是一个动宾词组,缺宾语“加强……建设(教育)”。而“学校衡量一个班级文明程度高低的主要标准是纪律好、学风好。”一句中的主语陈述的是“文明程度高低”两种情况,而谓语只有“纪律好、学风好”一种情况,前后不对应了,句子就错了。

分清陈述与被陈述关系有利于我们发现标点使用不当:如果大句子是一个陈述句,句末就应该是句号,而不是其他标点。如:“我不知道他是来还是不来”一句,尽管“他来还是不来”有疑问,但不影响整个大句子是一个陈述句,所以句末不应用问号,而应用句号。

四、分清陈述与被陈述关系有利于我们学习英语

近年来的NMET阅读理解短文的句式结构趋向复杂,语法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已经突显出来。如在阅读中遇到令人费解的长句、难句,就可以借助语法,对句子进行适当的分析,搞清各部分的关系,从而准确理解整句的意思。以Decision-thinking is not unlike poker-it often matters not only what you think, but also what others think you think and what you think they think you think.(NMET 2000) 为例,该句的29个词中包含了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并列句和破折号连接的附加说明等多种关系。其中并列句中又有复合句,复合句中又有并列句。只有分清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才能把句子的成分一一理清,才能掌握其意思。

作者简介:

中美大学使命陈述比较 篇4

一、半实半虚的大学使命陈述

许多学者, 例如凯勒 (G.Keller) 、莫雷特森 (M.E.Mouritsen) 、皮克 (G Peeke) 等都认为, 组织成功的第一步是形成正式的组织目的, 所以大学对自身使命的陈述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清晰地把组织的未来发展图景描述出来。凯勒认为, 使命陈述是组织进行策略规划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6]如果一个组织没有有效的使命陈述, 其活动和实践就不能有效地推动组织的发展。莫雷特森主张, 为了在当前社会条件下保持竞争力, 高校必须开放并把自己的价值和理念清楚地展现出来。[7]皮克强调, 建立使命陈述有以下一些好处:建立清晰的目的意识, 推动决策制定, 扩大内外部群体的交流, 帮助组织进行评估和测量, 明确市场策略等。因此, 使命建立的过程——从抽象的使命, 到组织的总目标, 再到具体的目标——能促进组织的改善。[8]概括地说, 这些学者认为大学使命陈述主要有如下两个好处:一是指导性的。一个清晰的使命陈述能帮助大学成员区别哪些是适宜大学的活动, 哪些不是。二是通过对未来发展目标的分享能够激励和鼓动师生员工, 同时也能向外部人员传达本校的特征、价值和历史。

但是, 有一些学者认为, 大学之所以用一种简洁的语言陈述自己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创新传承等方面的使命, 可能仅仅是高校需要履行的一项重要职责而已。[9]它们之所以存在, 是因为需要它们存在而已。[10]在这种意义上说, 使命陈述不是因为具有指导作用而重要, 而是因为有助于高校被有关人员, 如认证机构和董事会成员等承认为一个合法机构。

也有一些学者把大学使命陈述仅仅看作是一些用华丽辞藻堆砌出来的语句, 认为大学使命陈述是空洞的, 对大学发展起不到多大的指导作用。[11]例如, 西摩尔 (D Seymour) 曾在1992年感叹道:“很少有人能对高校使命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这是因为在使命陈述中没有什么东西值得被记住。”[12]霍伊尔 (E.Hoyle) 认为, 大学使命陈述不太成功的原因可能有:没有被转化为实践;没有吸引大多数教师参与;没有正确反映社会需求。[13]狄克森 (R.C.Dickeson) 指出, 大学使命陈述存在以下问题:语言模糊, 易受政治影响而发生变化。[14]还有学者认为, 大学使命陈述的目标比较模糊而且雷同, 不能被客观地度量。[15]这些学者之所以对大学使命陈述不以为然, 是因为他们认为大学使命陈述只是一些普通短语的集合, 这些短语要么是特别模糊的, 要么是不切实际的期望, 要么两者兼而有之。因此, 他们认为当前大学使命陈述是失败的, 并强调, 大学使命陈述不仅没有给学校提供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 反而用一种不确定性代替了大学发展的方向。

为了检验不同类型高校对大学使命的陈述是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美国学者墨非 (C.C.Morphew) 及其合作者于2006年对美国高校的使命陈述作了一个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他们从美国1106所四年制高校中, 选取了299所高校 (158所公立高校和141所私立高校) , 对其使命陈述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大学使命陈述中所显示的独特要素有118个;在公立高校和私立高校的使命陈述中常见要素存在很大的差异, 而且对一些相同要素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在使命陈述中与“保持多样性”“提供人文教育”和“服务”相关的要素经常出现。[16]墨非认为, 这一研究发现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是因为, 如果大学使命陈述能反映美国高校的多样性, 大学使命陈述的支持者或许就是对的;大学使命陈述如果是建立高校独特性的一种方式, 那么在高校决策中它也是一种潜在的有用工具。

为了分析美国研究型大学和我国研究型大学在使命陈述上的异同, 并从这个视角探讨两国研究生教育文化的差异, 我们借鉴墨非对美国大学使命的研究方法, 以我国九所联盟 (C9) 高校和美国AAU中的61所顶尖研究型大学为研究对象, 对其大学使命陈述进行了比较分析和研究。鉴于我国C9联盟高校中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大学使命缺失, 美国AAU中芝加哥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5所大学的使命陈述缺失, 本文以中国C9联盟中8所大学和美国AAU的55所大学 (公立大学34所, 私立大学21所) 为研究对象, 对上述大学使命陈述中的要素进行了分类, 并比较了两国大学使命陈述的异同。

二、中美两国研究型大学使命陈述要素比较

(一) 对两国大学使命陈述的总体分析

美国AAU中的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 在使命陈述上有一些共同之处, 即都非常重视教学和科研功能。在这些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中, 关于科研和教学功能的陈述要素在数量上均排在前两位。但是, 这些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在上述两方面的使命陈述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私立大学更强调卓越性、多样性、学生发展、服务世界、创新性;公立大学则更强调服务地方、服务国家、应用知识、传播知识, 更多承担为地方和国家服务的责任。另外, 在这些大学的使命陈述中, 与服务相关的要素, 如强调服务地方、服务国家、服务世界或社会服务, 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

在国内C9联盟里8所大学的使命陈述中, 从涉及的要素内容及出现频次来看, 8所大学均首先涉及了学校的定位, 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大学”“国内一流大学”“研究型大学”等;其次是人才培养方面的因素, 共有7所大学涉及到人才培养, 包括培养不同类型、层次的人才;再次是社会服务方面的要素, 共有6所大学对此有所涉及;最后是科研, 共有4所大学涉及到这一要素。从我国大学使命陈述的总体特征可以看到, 我国大学非常注重创建一流大学的目标定位, 但是对如何实现一流大学目标的陈述相对较少。

(二) 两国大学使命陈述中大学定位要素的比较

表2-1列出了两国大学使命陈述中所涉及的大学定位要素。在美国AAU的55所大学中, 有7所公立大学和8所私立大学的使命陈述中涉及了大学定位问题。其中, 公立大学中有6所大学以创建研究型大学为目标, 但具体描述有所不同, 其中目标为创建领先的/最好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国际重要的研究型大学和综合性研究大学的高校各有2所, 有1所提出要以建设卓越中心为目标;私立大学中有2所提出要创建“顶尖的研究型大学”, 提出要创建“在当地具有独特素质的大学”“独特的国际性大学”“最好的大学”的各有1所, 另有3所大学提出要坚持最高标准。

我国8所大学在使命陈述中也都明确提出了大学定位问题。例如, 有的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或世界一流大学, 或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 或创寰宇学府, 或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或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或 (国内) 一流大学、一流研究型大学等。

从上述大学使命中关于大学定位的要素可见, AAU所属的大学, 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 都注重以建设领先的、最好的和顶尖的大学为目标, 坚持以最高标准来办学;中国大学则更多以创建世界或国内一流大学为目标。

说明:括号内为学校数量。

(三) 两国大学使命陈述中人才培养要素的比较

表2-2列出了两国大学使命中所涉及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要素。从表2-2可以看出, 美国AAU所属的高校中, 有31所公立大学和20所私立大学在使命陈述中涉及到了教育教学方面的要素。在AAU所属的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使命陈述中涉及到的教育教学要素, 提及最多的是提供卓越的、高标准的、优良品质的、最高水平的教育教学, 其余比较多的提法有“传播知识、分享知识、保存知识、交流知识”等。此外, 美国公立大学的教育教学目标还非常注重通过提供学术课程实现个人发展的机会, 通过教学回应本地、本国和世界的需要等。中国大学的使命陈述中关于教育教学的描述主要涉及传承文明、传播知识和建立研究生教育特色品牌等要素。

说明:括号内为学校数量。

表2-3列出了中美两国大学的使命陈述中有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素。美国AAU中的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 均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公民意识, 重视学生的道德发展、心灵和精神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帮助学生认识、开发自身的潜力和兴趣等。

说明:括号内为学校数量。

除了上述一些共同之处外, 美国AAU中的公立大学在使命陈述中, 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判断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公民生活质量所必须的劳动能力, 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也比较重视;私立大学在使命陈述中, 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创造能力、研究能力、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生存技能, 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比较重视。中国大学在使命陈述中, 则比较强调培养一流人才、拔尖创新人才、拔尖领军人才、精英人才等, 但基本上没有对这些类型的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作出具体描述, 显得较为空泛。

表2-4列出了中美两国大学在使命陈述中涉及的人才培养方式方面的要素。总体看来, 美国AAU所属的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在使命陈述中, 涉及的人才培养方式要素比较多, 主要包括学术环境, 教学内容、方式、方法, 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 而中国大学在使命陈述中, 在人才培养方式方面的陈述非常少, 只有一所大学陈述了与科研院所合作, 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现代知识结构的一流人才。

说明:括号内为学校数量。

在学术环境方面, 美国公立大学提出要建立发现的、严格的、多样化或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 以促进每个人的学业和学术蓬勃发展, 还有大学提出通过学科交叉来培育促进智慧成长的氛围;美国私立大学则更注重自由、开放的学术环境, 提出要培养优秀的、关注学习的、多样化的学术环境, 要帮助学生辨别并消除阻碍其参与学习的障碍, 要将科研、发现、环境和智力刺激结合起来, 并且要不断丰富组织和学术共同体本身的学习、思考、行动和智慧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 美国公立大学强调提供终身教育、自由教育, 强调教学与科研、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学术和艺术活动, 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严格的、平衡的、高品质的、创新性的学术课程, 并采用问题解决和发展导向的教学模式, 也有大学提出通过丰富学生的课外经验促进学生的发展;美国私立大学则强调通识教育, 研究与教学相结合, 自由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以及专业实践等。

在教师和学生方面, 美国公立和私立大学都强调吸引优秀的、多样的、国际化的师生, 并给教师以支持, 鼓励和激励教师创造卓越成就, 同时也明确要求教师应致力于教学、科研工作, 积极推进学科发展。

(四) 两国大学使命陈述中科学研究要素的比较

表2-5列出了中美两国大学的使命陈述中关于科研定位的要素。从中可见, 美国AAU中有30所公立大学和16所私立大学的使命陈述中涉及到了科研定位方面的要素。AAU中的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在科研定位上, 均非常注重科研的领先地位、卓越性, 以及开展最高水平、最高标准的学术活动, 以创新、发展知识, 并以成为科研中心、创造中心为目标。中国大学在使命陈述中, 对科研的定位主要是探求真理, 探索未知领域, 攀登科学高峰, 攻克技术难题, 为国家、社会创造新成果等。

说明:括号内为学校数量。

从大学使命陈述中的科研活动要素看, 美国AAU的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都注重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创新的学术环境, 鼓励投身于尖端、前沿学术领域最基础、最具挑战性问题的研究, 开展科研创新, 发展、发现、创造知识;它们越来越重视跨学科研究。与私立大学相比, 美国公立大学更注重科研活动中的公共安全和科学伦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转化等问题。中国大学在使命陈述中则很少讨论具体的科研活动。

(五) 两国大学使命陈述中社会服务要素的比较

表2-6列出了中美两国大学使命陈述中涉及的社会服务要素。从中可见, 美国AAU中有29所公立大学和13所私立大学在使命陈述中描述了社会服务方面的要素。

说明:括号内为学校数量。

美国公立大学的使命陈述中提到最多的社会服务要素是服务地方;其他提及较多的要素包括服务国家, 服务世界,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社会服务等。此外, 美国公立大学也较多提及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 强调通过应用知识、探索新知识, 推动社会发展。美国私立大学的使命陈述中提及最多的社会服务要素是服务世界, 其他提及较多的要素包括教学与科研结合服务社会, 服务国家, 服务地方, 服务人民并增强人民的幸福感等。不管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 它们都比较强调促进全球理解、人类发展和人类及社会的融合。中国大学在使命陈述中提及的社会服务方面的要素包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服务社会, 争取为人类发展做贡献, 促进中国科技进步, 服务民族经济, 促进世界和平等, 在侧重点上与美国大学存在较大区别。

(六) 两国大学使命陈述中文化传承创新要素的比较

表2-7列出了中美两国大学使命陈述中涉及的文化传承创新要素。美国AAU所属大学中, 有14所公立大学和10所私立大学在使命陈述中涉及到了文化方面的要素, 两类大学均非常重视多样性与多元化、学术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个人、追求卓越, 以及跨文化的理解等要素。在公立大学的使命陈述中, 还强调了学术道德、机会平等、开放性、公平正义、尊重知识权力、理性讨论等要素;在私立大学的使命陈述中, 则比较关注支持性、开放性、创新性、合作性、责任感、包容性等要素。在中国大学的使命陈述中, 对文化要素的描述比较少, 只有一二所大学强调跨文化的沟通、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说明:括号内为学校数量。

三、从大学使命看美国大学文化的借鉴意义

总体而言, 中美两国大学的使命陈述虽然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主要功能的认同存在一致性, 但在其具体内容的表述, 以及对大学的目标与价值、比较优势以及影响力的塑造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差异。而且, 美国大学对使命的陈述比较详尽、全面, 中国大学对使命的陈述较为简洁。根据对两国大学使命陈述的比较分析, 我们认为美国研究型大学在文化建设方面的如下做法值得我国大学借鉴。

(一) 强调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提升大学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上述美国AAU所属大学的使命陈述看, 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 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是美国研究型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AAU所属的大学中, 有22所大学在使命陈述中提出了对卓越的、高标准的、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的追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美国这些研究型大学无一例外地把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吸引优秀教师和学生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例如,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佛罗里达大学、密苏里大学、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佐治亚理工学院、布兰迪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耶鲁大学等在大学使命陈述中, 都表达了对世界各地优秀师生的欢迎。杜克大学在其战略规划中指出:“最好的学生会寻找那些有着优秀教师和从事前沿科学研究项目的大学, 而最好的教师将会被吸引到那些能与最聪明和最有激情的学生共同工作的大学。”

为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美国研究型大学还非常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领导者。如耶鲁大学校长莱文 (R.C.Levin) 就认为, 耶鲁大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美国最好的研究型大学之一, 首先是特别重视本科教育的质量;其次是因为学校的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致力于培养各领域的领袖。

(二)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以科研带动人才培养

美国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中, 通过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制度化, 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从美国AAU所属大学的使命陈述中可以看到, 美国研究型大学强调为学生提供广泛的、严格的、平衡的、高品质的、创新性的学术课程, 采用问题解决和发展导向的教学模式, 强调教学与科研、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学术活动, 以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经历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例如, 普林斯顿大学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作为大学的教育理念, 对研究生教育要求以科研项目带动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大都在导师的带领下直接参与科学研究。在科研项目的带动下, 研究生不仅发展了科研能力, 而且直接接触并进入科学研究的前沿, 从而将高深知识学习与原创性的科学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一措施对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教育管理学教授康拉德 (C.F Conrad) 曾指出, 美国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的成功可以归结为这样一种方式:“通过在大学的科研及教学中提供哲学博士 (Ph.D) 层次的高质量的研究生高级培训为学生们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将专门的教学与手耳相传的研究经验结合起来。”[16]正是通过这种方式,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 得到了外界认可。

(三) 强调学科交叉和保持科研领先地位, 引领科学发展

如前所述, 美国研究型大学均非常注重学科交叉与多学科研究, 强调科研的国际领先地位、卓越性, 以及开展最高水平、最高标准的学术活动, 以创新、发展知识, 并以成为国际科研中心、创造中心为目标。例如, 哈佛大学认为, 要想在科研方面保持领先, 最重要的是保持对学科发展趋势的预见性。从美国AAU所属的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使命陈述中可以看到, 美国研究型大学强调跨学科与多学科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 并把它作为学校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例如, 2004年9月, 斯坦福大学建立了研究生教育委员会来重新审视学校未来的走向, 并决定如何为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做好准备。该委员会在2005年11月份递交的报告中, 将拓展学生跨学科接受教育的机会作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伊利诺伊大学也把提供跨学科博士生教育机会作为提高研究生教育竞争力的战略。该校的战略目标是由学校教务长办公室、研究生院、领导跨学科的教师和研究者一起负责, 五年内在学校的全部学位项目中建立起跨学科训练的灵活模式, 并积极寻求更多的跨学科训练资助。目前该校的厄巴纳·尚佩恩分校在博士生跨学科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 设立了神经科学、天体化学等跨学科博士学位课程。[17]

(四) 注重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崇尚学术自由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 美国研究型大学注重营造宽松、自由、开放、鼓励创新、多样化或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 以便为师生追求真理、平等交流思想提供良好的学术氛围, 促进师生的发展。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普林斯顿大学允许怀尔斯 (A.Wiles) 教授潜心研究费马大定理, 他才有可能虽9年不出1篇论文, 但一举解决了困扰世界数学界长达360余年的难题, 最终获得了菲尔兹特别成就奖;还允许患有精神病的天才数学家纳什 (J.Nash) 静心地生活在校园内, 使他能够在与疾病斗争30年后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充分体现了人类应该具有的“美丽心灵”。

摘要:高校是一种必须明确自己使命并在使命驱使下行动的社会组织。中美两国大学的使命存在异同点, 对美国大学协会 (AAU) 所属的55所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和中国C9联盟中8所研究型大学的使命陈述进行比较可以发现, 中美两国大学的使命陈述虽然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主要功能的认同存在一致性, 但在其具体内容的表述, 以及对大学的目标与价值、比较优势以及影响力的塑造等方面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

陈述演讲最新 篇5

尊敬的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叫李杨,在经济运行办公室工作。首先,要感谢这次竞争上岗给了我们一次锻炼的机会。我竞争的岗位是副科长职位。

一、个人简历

2004年从山东建筑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随后进入潍坊日报社记者部工作。2006年参加山东省公务员考试,有幸成为市经贸委一份子。进入单位后,根据组织安排,首先在运行办、节能办等主要业务科室轮岗学习,全面了解机关业务知识和工作流程。2008年正式调入经济运行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调度监测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总结分析运行特点和规律,每月撰写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编印工业经济运行月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连续多年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工作先进个人。同时,承担着科室的宣传调研工作。每年都被评为全委宣传调研先进个人,2011年被市政府办公室记全市政务信息工作三等功。

二、任职优势

常听领导同事们说,运行办是经信委的脸面,工作重,任务多,要求严,是个锻炼人的好地方。没错,四年来,我切实感受到这个集体确实很特殊、很优秀。这里的同志讲政治,识大体、顾大局,思维敏锐,善于创新;讲奉献,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我想,这就是运行办的风格,这就是经信委的作风。也正是这种作风一直在潜移默化的 影响我、教育我,让我学习到了不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我严谨务实、踏实肯干的做事风格,为个人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讲,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首先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业务功底。我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就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又长时间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经过在经济战线六年多的摸爬滚打,政策水平、业务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其次具有比较扎实的文字功底。经济运行办公室,不仅要每月分析全市工业经济整体运行情况,更要结合宏观经济形势、经济环境变化,经常性的撰写针对性的分析报告,对文字撰写能力要求比较高。得益于工作锻炼,我的文字处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撰写的多篇调研报告获市主要领导签批。为人坦诚正直,工作认真负责,敢于坚持原则,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经常性的和市统计局、商务局等多个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支持。更要频繁的调度企业,以掌握了解第一手资料。在圆满完成工作的同时,锻炼提升了自身的能力。

三、任职打算

如果这次能够走上副科长岗位,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当好科长的参谋助手。我会尊重科长的领导,不越权、不越位;积极思考,建言献策,为科室的工作竭尽全力。

二是争做科室的业务能手。作为科室的副科长,一定要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在具体工作中替科长分担、为科长把关。

多才多艺的“老猴”陈述 篇6

睹卡思人,多才多艺的“老猴”陈述(1920—2006)仙逝迄今,已经近六个春秋,许多令人难忘的鲜活往事,又一一浮现于眼前……

陈述,祖籍浙江上虞,原名陈致通,庚申1920年农历五月十五日生于上海一个寒儒之家。上海万竹小学(今实验小学)毕业后,考入中华职业学校商科,后因家贫而辍学。15岁的陈述凭着一手清秀的毛笔字,为商务印书馆录用,当了一名练习生,业余参加基督教青年会“少年剧团”。1937年,抗战,17岁的陈述,即在租界内,为“难民收容所”演出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扮演“小伙计”一角,在场上翻跟斗,竖蜻蜓,搭江湖腔,还为“香姐”(挨打的小女孩)操琴,唱《高粱叶子青又青》。这是陈述第一回上“舞台”,从此,开始了他六十余年的艺术生涯。

陈述一生从艺近七十年,在《红色娘子军》《铁道游击队》《今天我休息》《末代皇帝》《鬼子来了》《钦差大臣》《最后的贵族》等150余影视片与舞台剧中,“装龙像龙,扮虎像虎”地饰演了形形色色的各类角色或传神配音,特别是成功饰演《渡江侦察记》中的“情报处长”,赢得广大观众之好评,从而名满天下,并荣获中央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奖一等奖”。此外,陈述还欣偕于飞、程之、曹铎、于振寰、叶惠贤等艺友合说《方言杂谈》《比能耐》《曲苑奇葩》《影坛春色》《配音与方言》《宁波老师讲英语》等相声。相声大师侯宝林曾称陈述的相声为“海派相声”,并赞道:“陈述虽是业余的,但懂相声的活儿,不是因为有了‘侯味’才夸他!”马季听了陈述的相声后叹云:“太棒了!没框框,思路开阔。”信然:演艺圈鲜见之全才呀!

身为一名从艺数十年的业余演员,我虽曾在上影回族名导达式彪执导的《水面无波·上海秘密战》一片中,与陈述同一个剧组,但陈述与舒适、莎莉等合作出镜,而我出演的“夫子台台长”(一名潜伏敌特),与陈述饰的“特务”,惜无对手戏……可机缘终于来了:1995年夏,上影年轻导演傅育东执导电视连续剧《龙井·威士忌》,邀我这名“光头票友”出演街道干部“老薛”,与主演“茶馆掌柜”的陈述与饰“酒家老板”的女主角张芝华,有许多谐趣横生的对手戏,因大家都是稔友,故而演来十分自然生活,傅导相当满意。记得某夜无戏,陈述做东,请女友李波等在南汇影视乐园附近一家餐厅小酌,邀我作陪,我自然欣然赴宴。该夜美酒佳肴,皆大欢喜。翌日下午,在拍戏现场,陈述将我拉到一角,低声悄问:“你有没有拉肚子?”今晨起床后已“水泻数次”的我,瞅着“老猴”,只能“苦笑”地点点头……但事后,陈述却并未去找那家餐厅“算账”。此亦足见陈述的率真和宽厚。

“老猴”兴趣广泛,是一位真正的“杂家”:除演艺精湛外,诸如音乐、摄影、绘画、书法、体育……无不嗜爱,且均有一定的造诣。陈述曾在邮政局同事、知音发妻陆维华(1920—1991)的激励下,师从美术大家张充仁,学画九年,深得个中三昧,尤擅摹绘人像,艺友秦怡、黄宗英、郑敏、中叔皇、向梅……均请他画过像。我的藏品中,有一幅三四十年代“袖珍小生”顾也鲁“人方中年”的炭笔画像,真个是妙肖传神。细看落款:“陈述1958.3.19 画于黑龙江森林区”。大家也许会问:1958年3月,42岁的顾也鲁与38岁的陈述,又缘何会跑到几千里外的“北大荒”的呢?说来也颇含情趣,在此不妨讲讲半个多世纪前的轶事:那时,以执导过《万家灯火》《希望在人间》《李时珍》等影片而蜚声影坛的名导沈浮(1905—1994),为拍摄中国第一部立体声宽银幕的彩色影片《老兵新传》里的“雪地外景”,特偕主演“老兵”的崔嵬、饰“警卫员”的孙永平、饰“会计”的顾也鲁与饰“老农”的陈述等一起,奔赴黑龙江伊春林区。时已三月春,但茫茫北国仍然冰封雪飘,气温低至零下三十几度。一天,因鹅毛大雪纷纷扬扬,整日不歇,摄影机被冻得不能转动,制片主任无奈宣布:“停拍一天”。就在崔嵬与孙永平等趁空外出拾取树根作为烤火燃料时,也鲁和陈述则留在由伐木工人搭建的临时宿舍内,围“炉”取暖。陈述忽然心血来潮,对也鲁说:“咱们闲着没事,我为你画张像如何?”熟知陈述能画的也鲁一听乐了:“好哇!”不料陈述却神情严肃地宣布起必须遵守的纪律来:“画像两小时内,得坐着不动,并且不能吃东西,不能抽烟,不能撒尿,不能笑,自然更不能哭……”也鲁“自负”地想:自己在影片《渔家女》中扮演过“画家”,为周璇主演的渔家女“琼珠”画过像,对模特儿这一行当绝不外行,你陈述难不倒我,遂一口应允:“悉听尊命,就是不睡觉也行!”

室内“炉”火熊熊,温暖如春;室外风劲雪猛,天寒地冻。也鲁静静地坐着,陈述聚精会神地画着,只花了一个多小时,一幅栩栩传神的炭笔画像就诞生了。崔嵬拾柴归来,一看画像,连声赞道:“不错,像,像!”随后还诙谐地补了一句:“只是稍嫌严肃了点儿,也鲁像是让尿憋急了!”

岁月如流,五十三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廿年前的一天,年逾古稀的陈述“面对旧作”,缅怀壮年之峥嵘岁月,不禁感慨万分地对也鲁说:“你把它保存得竟然如此完好无损,真不容易呀!我画了不少,可是自己连一张复制品也没留下来。”

绘画、摄影之外,陈述自幼酷爱书法,考入中华职校后,师从国文教师、书法家李小白习书,尤爱赵孟頫之行楷,朝暮临池不息,加之敏于妙悟,终于练得一手好字。应我之求,陈述于乙丑1985年与壬申1992年,赠我书法两幅:一是写的唐伯虎的一首绝句:“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一是:“桃李满天下,书奉老师的老师连庠同志,壬申春古稀儿童老猴陈述(章)”其书端庄雅秀,人见人爱。

犹记乙亥1995年园丁与中秋佳令前夕,应上海市储能中学六十年代前期校友、立业于南国的成正恽君之邀,经我牵线,请沪上的陈述、李波、于飞、嫩娘、仲星火、魏启明、张文今、严翔、徐帼莲、贺继红等老少明星,飞往广东著名的荔枝乡增城市,举行一场中秋文艺联欢晚会,以慰问当地辛勤耕耘、赢得果硕花蕃的广大教工。为给晚会添色,遂请“老猴”陈述精书七字直幅一条:“洒向人间美与爱”。幅间,除在晚会上参演的明星,均一一签名外,因有病和有戏在身的白杨、秦怡与顾也鲁亦签名盖了章。增城百姓原殷望老演员张瑞芳能偕仲星火合演一个小节目,为晚会增添喜气,但事有不巧,那些天,恰逢瑞芳大姐那赴澳大利亚创业七年未归的独子严佳与儿媳顾咏玫回沪探亲,骨肉难得一聚,慈母情难分身,也只能在书幅上签名致意了。我展开字幅,让瑞芳大姐细看:“仲星火”的右侧,正好留有空隙,于是“心有灵犀”,立马濡毫落楮,在空处缓缓添上“张瑞芳”三字,还请老仲在台上“展幅贺节”时,向广大增城教工们说明自己缺席的原委并致歉疚之情,后来,“双双”与“喜旺”配对签名之事,亦在增城市城乡之间传为佳话。如今,事隔16年,那幅上书“洒向人间美与爱”的墨宝,为广东增城百姓留下了珍贵又美好的永念。

陈述之书,银钩铁画,潇洒流畅,寓巧丽于毫端,清秀而不失雄奇,既有柳公权之风骨,又含赵孟頫之遗韵,雅俗共赏。难怪当年,上海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的王伟平要介绍他加入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了。

组织的使命及其陈述综述 篇7

关于组织使命的解释管理学大师Peter F.Drucker在其著作中有着非常扼要的说明:使命会告诉你为什么要承担某项工作———而不是如何去完成它。而组织对于自身使命的陈述则能够让利益相关者更加容易的了解组织。一个好的使命陈述应该包含机遇、能力和目标三个要素。同时, 好的使命陈述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需要在时代变迁时随组织使命的调整而变更。

一、组织使命

由于组织使命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 如果需要对组织使命进行研究, 就需要涉及组织对使命的陈述。因此, 单纯研究组织使命的学者并不多, 其中规范性研究又占据绝大部分。比如国外学者Wright B.E (2007) 就认为目标理论为理解独立贡献提供了一个很强的理论基础, 组织使命则增加了员工工作的动机, 能促进员工为之努力。组织使命就扮演了组织成员目标的角色, 告诉员工组织存在的意义, 组织成员也应该将组织的使命作为自己的使命。

国内学者中, 戚安邦 (2004) 认为, 每一个存在的组织都会有自己的使命, 而组织使命、战略和运营是息息相关的, 并且, 作为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因和前提条件, 组织使命承载着从组织形成至今所认识到的最深刻的责任。范徵, 徐文婷 (2010) 也认为, 组织的使命就是告诉人们组织是做什么的。鞠光宇 (2009) 则从高等教育组织入手, 分析盈利性与非营利性高等教育组织的使命差别, 认为正是因为组织存在的形式不同而导致了它们不同的使命。

组织使命研究的内容相比于使命陈述而言就宽泛得多, 正是因为其虚无, 因此, 对组织使命陈述的研究就成为研究组织使命的支柱。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 关于组织使命陈述的研究都相对更多, 这也是学术研究中从抽象到具体, 再到抽象的过程。通过对使命陈述的研究来总结组织使命的变化和不同组织使命的差别。

二、使命陈述

要对组织使命陈述进行深入的研究, 首先需要将使命陈述的组成部分进行分解和分类, 目前, 在研究中较广泛被应用的有九要素分类法、十要素分类法和二十五要素分类法, 又由于分类细节的原因, 九要素和十要素又最普遍。

Fred R·David (1989) 就在研究中开创性的将使命陈述分成了九个要素, 作者选择了75家制造业和服务业大型公司的使命陈述资料, 总结和分析了这些企业使命陈述中的要素, 分别是:顾客、产品或服务地理位置、技术、关注生存、经营哲学、自我概念、公众形象、关注员工。1996年, Baetz M.C和Bart C.K (1996) 补充了Fred的九要素分类法, 总结出企业使命陈述中的十个要素。Bart.C.K (1997) 将十要素分类法进一步细分到了25个要素, 但是过多的要素使得研究时的可操作性降低, 因此, 应用范围并不广泛。

国外学者应用分类方法对企业使命陈述的研究也2000年之后有了很多新的发展。Bartkus.B和M.Glassman (2000) 对以往使命陈述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在他们2004的跟进研究中, 作者选择了欧洲, 日本和美国的公司使命陈述进行比较。而后在2006年的研究中, 他们认为使命陈述中的大部分要素与企业绩效并不相关, 但是, 关心雇员、与自身商业相关的社会责任的相关要素与企业财务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国内关于组织使命陈述的研究由于起步相对晚一些, 因此, 在研究中大都采用了上述三中分类方法中的一种。林泉和邓朝晖等 (2010) 就采用了Fred R·David的九要素分析法分析其使命陈述的特点。作者发现, 中国企业使命陈述中包含的要素明显偏少, 与国外企业存在较大的差异。饶远立, 邵冲 (2005) 认为不同业务类型的企业在使命陈述中所侧重的要素并不相同, 比如, 服务类企业在使命陈述时更倾向于自我认知的要素。

在研究使命陈述与企业绩效关系方面, Stallworth Williams L (2008) 认为, 好绩效的公司一般都包含了九要素中的八个。国内学者郇金宝 (2010) 采用25要素分类法进行分析, 认为其中9种与企业绩效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相关性, 但是, 使命陈述的要素数量与财务绩效存在U型关系, 其字数与绩效不存在显著的关系。

三、结论

通过上述的总结和分析, 我们发现, 由于组织使命的抽象性, 单纯对组织使命进行研究的学者并不多。所以, 研究方向就转向了对使命陈述的研究, 采用九要素、十要素和二十五要素分析方法进行分类, 依据对使命陈述要素分类研究要素与组织其他特征的关系, 如研究企业绩效与使命陈述关系即属于此类。除上述研究外, 我们还可以在以后的研究根据组织不同类型来做更加精细化的分析, 以此得出更加丰富的结论, 也能够为组织管理者提供建议。

摘要:本文从组织使命开始介绍, 对组织使命和使命陈述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短的梳理, 将九要素、十要素和二十五要素分析法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 最后,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组织,组织使命,使命陈述

参考文献

[1]David.F.R.How companies define their mission[J].Long Range Planning.1989, 02:90-97.

[2]Bart.C.K.Industrial Firms and the Power of Mission[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1997, 26 (4) :371-383.

[3]Baetz, M.C.and C.K.Bart.Developing Mission Statements Which Work[J].Long Range Planning.1996, 29 (4) :526-533.

[4]Peter F.Drucker.The Five Most Important Questions You Will Ever Ask About Your Organization?[M].Wiley.2008, 3.

[5]Bartkus, B., M.Glassman, et al.Mission Statement Qualit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6, 24 (1) :86-94.

浅析虚假陈述和虚假宣传 篇8

关键词:虚假宣传,虚假陈述,诚实信用,区分标准

引言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完善, 诚实信用原则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不可背离的方向标。《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以下简称《巴黎公约》) 第十条将虚假宣传行为界定为“在经营过程中试用的使公众对商品的性质、制造方法、特点、用途或者数量易于产生误解的所有表示或者说法。”这种行为就是误导公众 (to mislead the public) 的行为。而在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在相关规定中将虚假陈述界定为:“虚假陈述是指信息公开义务人违反证券法律规定, 在证券发行或交易过程中, 对重大事件作出违背事实真相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者在信息公开时发生重大遗漏, 不正当公开信息的行为。”从上述概念对虚假宣传和虚假陈述行为的界定来看, 二者显然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尽管如此, 司法实践中依旧存在虚假宣传与虚假陈述混同的现象。

一、虚假宣传与虚假陈述的理论概述

虚假宣传与虚假陈述制度已经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的立法条文之中, 对两种行为的研究也已经有了相当的成果。

(一) 虚假宣传的概念性分析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将虚假宣传列举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之一, 其完整的称谓即“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世界知识产权 (WIPO) 国际局《反不正当竞争示范法》第4条中, 直接将虚假宣传行为称之为“misleading the public (误导公众) ”;在美国称为“false advertising (虚假广告) ”;在欧盟则称为“misleading advertising (引人误解的广告) ”等等, 虽然提法各有不同, 但重点均在“误导”。虚假宣传行为是经营者为了获取相关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不正当利益, 在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情况下, 借助商业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方式, 对于商品或服务信息诸如质量、方式、性能、用途等进行有悖于客观事实或者在一般认知下会产生误导的, 具有欺骗或误导消费者属性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 虚假陈述的概念性分析

从某种意义上讲, 证券市场就是信息市场。虚假陈述的概念作为对信息公开制度的保障最早源起于英国普通法的合同法和侵权法中。在英国《1986年金融服务法》中详细规定了证券市场中虚假陈述的含义、表现形式及对其的监管。

二、虚假宣传与虚假陈述的共性

根据上述对虚假宣传和虚假陈述的概念性分析, 不难看出二者之间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共性。

(一) 都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

虚假宣传中的“虚假”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虚伪的, 捏造的, 是指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而经营者为达到目的无中生有的编造, 诸如对产品的性能、产品的资格认证等情况进行捏造, 误导、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是歪曲事实的, 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歪曲”即没有按照事情的真实面目出现, 因而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诸如采取夸大、模糊或片面的方式宣传。

而对于虚假陈述而言, 虽然其针对的是证券市场这一特定领域, 但其行为方式也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虚假陈述简单来说是对依法应公开的信息作不实或误导性陈述或遗漏或不及时披露的违法证券行为, 是信息披露义务人对其披露义务的直接违反, 属于证券欺诈的范畴。

(二) 表现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共性

虚假宣传与虚假陈述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欺骗性虚假宣传与虚假陈述中的虚构事实都具有欺骗性。欺骗性虚假宣传往往不存在客观的事实依据, 如上文提到的虚假的第一种情况, 即是一种虚伪的, 捏造的宣传, 仅仅是经营者为达到目的无中生有的编造。

另一方面是误导性虚假宣传与虚假陈述中的故意遗漏、误导性陈述都具有误导性。误导性虚假宣传采用使人误解的陈述或者表述, 使宣传受众对特定对象产生错误认识, 即上文所述虚假的第二种情况, 因而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诸如采取夸大、模糊或者片面的方式宣传, 使消费者产生误解, 从而达到经营者的目的。

(三) 具有相似的危害性

虚假宣传和虚假陈述其所具有的欺骗性和误导性所产生的危害也具有一定的共性, 可概括为三点, 即侵益客体的复杂性、危害程度深和危害范围广。

虚假宣传误导或欺骗消费者, 使消费者知悉商品真实信息的权利受到侵害, 无疑是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同时虚假宣传之所以为法律所禁止, 还基于其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背离了市场竞争的正常轨道。而虚假陈述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直接侵害了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 还侵害了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同时虚假陈述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安全也造成了破坏。

三、虚假宣传和虚假陈述的区别

虚假宣传与虚假陈述除了具有上文所述的共性外, 更重要的是两者间所存的区别, 这对实践中有效区分两种行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 实施的主体范围不同

虚假宣传行为实施主体是特殊主体, 即参与市场竞争的经营者, 包括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 以及广告经营者、发布者。而虚假陈述行为仅针对上市公司或者股票发行人、证券承销商、上市推荐人、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及内部人员等。

(二) 实施行为针对的对象不同

虚假宣传行为主要针对行为主体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来源、价格或者其他信息, 其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复杂客体。虚假陈述行为主要是针对股票发行人或者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而进行, 其侵害的客体也是复杂客体。

(三) 实施行为的方式不同

一方面, 虚假宣传与虚假陈述实施行为的载体不一致。虚假宣传行为主要通过广告、商品标签或者其他宣传方式作出。而虚假陈述行为是通过招股说明书或者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及临时报告的方式作出。另一方面, 作为虚假陈述表现形式之一的不正当披露, 其实施行为的方式与虚假宣传有很大差别。不正当披露是指发行人未能在合理的时间内迅速披露其应予公开的信息, 是对信息披露制度所要求的信息及时性的直接违反。

(四) 两者损害的法律关系不同

虚假宣传行为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而虚假陈述行为损害的是投资者的利益, 让证券投资者误认为上市公司有较高的利润预期, 从而产生了股票价格虚高的现象。

四、司法实践中两者的不可替换性

虚假宣传和虚假陈述分属不同的法域, 上述区别决定了司法实践中二者的不可替换性。

(一) 从虚假宣传和虚假陈述的构成来看, 虚假陈述行为的要求更高

1. 虚假宣传行为的构成要件分析

虚假宣传行为的主体是参与市场竞争的经营者, 包括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 以及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其主观方面通常表现为虚假宣传的故意, 并且以使消费者对特定的经营者或商品、服务等产生误解为目的, 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是过失。

虚假宣传行为的客观方面就是指作出“引人误解”的宣传的法律事实, 包括三种情况, 即“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引人误解的真实宣传”和“以未定论的事实引人误解的宣传”实践中, 在考察虚假宣传和引人误解两个要件时, 通常从手段和结果两个方面确定, 有时会更侧重对结果的考察。这里的“消费者”是指按照交易观念, 通常可能成为消费该商品的人, 对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 即是一般的消费者;对于专业性商品, 则要根据的是专业人士的普通注意力进行判断。

2. 虚假陈述行为的构成要件分析

在我国现行的司法实践中, 只有当虚假陈述的信息符合“重大性”标准时, 才有可能构成民事赔偿责任。综观各国证券法规, 均规定了信息重大性标准, 并以此作为虚假陈述构成要件的基础。美国法通过SEC的规则和法院判例予以确立, 英国法中以投资者及专业投资咨询人员的判断为标准决定披露信息的重大性。我国证券法规以原则概括与必要条款列举双重方式规定了虚假陈述的认定标准。根据《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的规定, 在我国, 如果某一信息的公布可能影响到证券价格的波动, 则该信息属于应被披露之列, 采取的是股价认定标准。

通过上述分析, 尤其是虚假陈述对虚假信息“重大性”的要求可以看出, 虚假陈述的认定标准要高于对虚假宣传的认定要求。

(二) 两者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所区分

1. 虚假宣传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四条第2款, 以及根据《广告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可知, 虚假宣传行为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但由于虚假宣传所触及的是不特定公众领域, 深度与广度更有所长。

2. 虚假陈述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虚假陈述的法律责任主要归纳为三类:

一是民事责任是虚假陈述的责任主体首先承担的责任。证券市场是个长期资本市场, 必须首先切实保护投资者的热情。我国《证券法》第二百零七条也作了先民事后行政或刑事的规定。

二是行政责任, 虚假陈述的责任主体所受的行政处罚主要有:“ (1) 没收其违法所得, 并处以罚款; (2) 责令停业, 吊销责任人员的资格证书”等。

三是刑事责任, 在对虚假陈述的责任主体追究刑事责任制度上, 我国证券法仍采取严格刑民分离的的立法方式。

五、结语

最早作为道德标准的“诚实信用”原则, 在经济市场日益繁荣的今天已经成为有关经济立法的基础理念之一。法律作为人类理性的集中体现在各个不同的法域存在竞合是常见的情形, 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有效区分可能造成混同的法律概念则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虚假宣传与虚假陈述, 前者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隶属于经济法的范畴, 后者则是证券法的规范领域。在司法实践中, 由于二者的认定标准存在差异, 且虚假陈述的认定标准由于“重大性”的需要而高于虚假宣传的认定要求。

参考文献

[1]种明钊.竞争法[M].法律出版社, 1997.

[2]马克昌.经济犯罪新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应用指南[M].北京.改革出版社, 1999.

[4]叶林.证券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5]孔祥俊.反不正当竞争法新论[M].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1.

[6]郭锋.证券法律评论[M].法律出版社, 2002.

[7]漆多俊.经济法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8]陈苏, 吕明瑜.论上市公司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J].中国法学, 1998.

如何规范陈述语文教学目标 篇9

一、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行为主体对象必须是学生

在新课改理念下, 语文教学目标强调陈述的主体对象必须是学生, 因此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可以用学习目标替代。学习目标就是对学生通过教学以后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变化的一种明确而具体的陈述。就是说, 只有当学生的行为发生了教学目标规定的相应变化, 才算完成了这一节课的学习任务。这种行为变化就是学生的学习结果。简单地说, 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要说明通过教学活动后学生能说什么或做什么。因为判断语文教学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 而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是否完成任务。

新《语文课程标准》一直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 手、口、脑并用, 知、情、意并行, 让学生真正由听众变为实践参与者———活动的主体,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 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主体对象必须是学生。

欧美国家的做法就是在陈述目标时教师必须明确行为主体对象, 即教师期望达到此目标的具体学生及数目。如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 可这样陈述目标:每个学生都能在认真阅读课文后准确找出运用比较说明方法的段落。其中“每个学生”就是强调行为主体对象, 用a来表示, 当然为了陈述的简便, 在不引误解或歧义的情况下, 有时目标陈述会省略不写主体对象。但教师心中是有对象的, 学生是主, 教师是宾。

二、语文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必须是具体明晰的、可观察可检测的

陈述语文教学目标是为了使教师把握准教什么和怎样教, 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 因此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必须是具体的、明晰的, 而不应该是抽象的、模糊的, 它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的。就是说要求学生学会和掌握的内容项目指标的学习行为要以可被观察到的表示动作的术语来表示, 可以说这是克服语文教学目标陈述抽象、模糊的一剂良方。

要做到这一点, 应该避免使用“理解”、“领会”一类含混不清、无法测定和评价的词语, 因为语文教师无法知道学生是否“理解”或“领会”, 也无法确定衡量“理解”或“领会”的标准是什么, 以及如何判断学生有没有达到这些目标, 教师和学生对这些问题心中无数, 只能凭经验对学习结果进行估计, 而估计出来的结果可能与真实的学习结果大相径庭, 很难精确测量, 也就很难恰如其分地进行评价。缺乏恰当的评价, 又怎么去谈教学的效果呢?

我在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确定了这样一个目标:“在认真阅读课文后准确找出运用作比较说明方法的段落”, 或“能说清楚用‘什么’和‘什么’作比较”。学生通过学习和讨论以后, 很快就找出课文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进行比较的段落, 并知道它的作用是说明人工选择大大加速了动植物进化的过程。这样的目标确定了学生的学习内容,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可以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的语文课效率怎么会不高呢?试想一堂课如果没有学生具体“做什么”, 是难以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的, 更难以实现陶行知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 这样的课肯定是低效率的语文课。用像“找出” (不妨用b表示) 这样一些可观察可检测的学生学习行为的词语, 非常容易使学生明确学什么以及怎样学, 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三、语文教学目标要陈述期望学生行为发生的条件和程度

所谓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 这些条件要能有利于确定语文教学活动的内容, 减少语文教学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些条件包括:需要利用的教材、时间因素、行为出现的地点等。如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时, 可确定一个教学目标:“通过比较阅读能正确地说出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异同。”目标中“通过比较阅读” (不妨用c来表示) 就陈述了语文教师期望学生行为发生的条件, 授人以渔;“能正确地说出” (不妨用d来表示) 就是语文教师期望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 用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这样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 学生能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 在阅读过程中, 圈圈点点、勾勾画画、读读议议, 轻轻松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这样的学习就不是盲目低效的学习。但也有人认为, 行为产生的条件限定了语文教师教学的灵活性。我认为, 是否陈述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不必拘泥于一定要或一定不要, 可以根据教师、教材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只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自测, 有利于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就一定要。把上述的abcd四个方面结合在一起, 就可以得到完整规范的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再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例, 把四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可以这样陈述:每个学生 (a) 通过比较阅读后 (c) 能正确地 (d) 找出 (b) 运用比较说明方法的段落, 并能说出 (b) 它们的异同。当然在陈述时四方面内容没有一定的顺序规定, 次序也可以颠倒, 一般要包括在内, 有时也可以省略行为主体对象或行为条件。

四、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还需注重语言表述的规范性

教师在表述教学目标时往往只注重描述教师教学的行为, 而不能预期学生的学习结果。在制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时需格外注意。教师应避免从“教”的角度来叙述, “培养”“教育”一类的词尽量不要用, 这些是教师的工作;此种情况教师应采用《课程标准》中的“喜爱、憎恨、获得……的体验”等词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这样, 教师在教学时会更加明确努力方向, 随机调控教学过程, 发挥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方法的导向作用。

语文课程具体目标的陈述研究 篇10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的具体目标表现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为“阶段目标”。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 越来越多的人对阶段目标提出了质疑和批驳, 他们大多将矛头指向了笼统、含糊的目标陈述。王荣生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具体化上的不足, 致使这些目标“缺乏确切的解释”, “理解也因人而异”[2], 最终造成“教师不知教什么”的尴尬局面。换言之, 只有做好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才能使课程标准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的指南和学生学业评价的依据。

二、问题的分析

要解决目标陈述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我国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陈述原理, 以此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崔允漷先生曾经解读了我国课程目标的陈述技术, 主要从课程目标的层级结构、行为目标的陈述方式和要素两个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他指出课程目标必须是分层次陈述的, 按照谁定、谁用这种目标来划分, 文中以语文学科课程为例, 作了目标具体化的图解:

他还解读了行为目标陈述的两种类型:一种是结果性目标的方式, 明确告诉人们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 采用明确、可测量、可评价的行为动词;一种是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 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明确安排学生表现的机会, 采用体验性、过程性的动词。关于目标的基本要素, 我国采用ABCD的表述模式, 具有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四个要素。其中要求行为主体为学生而不是教师, 行为动词应尽可能可理解、可评估, 行为条件指向结果, 表现程度要具体明确。[3]然而这种陈述技术本身就带有不确定性和非标准性, 尚存有一些疑问和缺陷。

(一) 目标层次结构的问题。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按“年段+领域”的格式划分, 年段分为1~2、3~4、5~6、7~9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包括五个学习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习作) 、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4]学习领域之下直接是具体的目标细则。相比我国, 被公认为“细致、具体、全面的典范”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英语内容标准[5]的框架结构则要复杂得多。它表现为“年级+领域”的格式, 每一年级包括四个学习领域:阅读、写作、语言惯例和听说。每一领域之下还有进一步的层级扩展, 转化成图表为 (仅以阅读领域为例) :

可见, 加州标准具有明确的逻辑分类和层级划分, 这样的安排有助于标准的细化和具体化,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较低的目标学起, 逐渐朝着总目标发展。比较来看, 我国课程目标在陈述过程中, 就是缺少了将学习领域作进一步逻辑分类和层级划分的环节, 这也是课程目标具体化止步不前的原因之一。

(二) 行为目标方式的问题。

行为性具体目标是对学生学习后所应出现的可观测行为的精确陈述。我国采用的行为目标表述方式属于梅杰的ABCD目标陈述模式, 梅杰认为课程的具体目标必须描述: (1) 行为主体 (Audience) ———学生; (2) 表现学习者达成目标的行为 (Behavior) ; (3) 学习者达到具体目标时所面对的条件 (Condition) ; (4) 可接受的最低的熟练水平或表现程度 (Degree) 。按照梅杰的意见, 语文课堂具体目标规范的表述是:“给予20个要填写形容词的未完成的句子, 学生能在15分钟内分别写出形容词以完成句子。”

但是事实上, 国外有诸多学者对此目标模式提出了质疑和批驳。首先, 这种陈述模式忽视了行为性具体目标的内容侧面。艾伦·C·奥恩斯坦和费朗西斯·P·汉金斯等人认为行为性具体目标应该包括两个基本成分———行为动词和学科内容提示, 梅杰的目标含有行为动词以及“条件”、“熟练水平”、“熟练程度”这些可选择的部分, 但缺少了另一个基本成分———学科内容标准。行为性具体目标必须包含的是行为动词和学科内容提示, 其他的是任选部分。如在课堂具体目标, 一个完整的表述为“学生要写一段议论20世纪晚期文学的作文”已经足够了。其次, 有些学习很难用精确的外显行为变化来测量, 如分析性思维和文学欣赏。[6]

我国课程规划者借鉴这种模式, 无意识地侧重于对行为动词的精心选择和设计, 而忽视了对课程内容的细化和具体化。事实上,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多为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 也很难作为测量、评价的依据。模糊的行为动词与笼统的课程内容就构成了以下所谓的阶段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 展开想象,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相比之下, 美国加州的英语内容标准的目标具体、可测, 归纳起来其目标表述结构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 行为动词+具体内容, 如“能区分单音词的首音、中音与尾音”。

这类型的特点是或行为动词可观察、可测量, 或具体内容简单、细致, 易于操作。如“区分”与“认识”两个词, 前者可以用外显的行为, 诸如圈划等方式表示, 而后者属于内隐的心理认知行为, 很难观测和评价。又如“能看懂只含一个步骤的说明书”、“看懂含有简单步骤的说明书 (如怎样按步骤安装一个产品或如何下棋) ”, “看懂”是一个含糊的行为动词, 但是与其搭配的内容却能令读者一目了然, 在心里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这两个标准, 属于说明文阅读的范畴, 并将说明文的范围缩小至“说明书”, 甚至再缩小至“一个步骤”、“简单步骤”的“说明书”。要考察学生的理解程度, 考察其能否操作其中的步骤就可以了。由此可见, 即使动词含糊, 但内容具体、明确, 同样可以成为合理的目标。

2. 条件+行为动词+具体内容, 如“通过作品中人物所说或所做以及作者或插图作者描述的方式来确定人物的性格”, “在观点的处理、范围或组织方面找出文章之间的异同点”。

这里的条件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辅助行为变化产生的方法, 内容标准中常见的有“通过……的方式 (知识) ”、“能运用 (使用) ……的方法 (知识) ”、“用……”等;二是行为变化产生的具体情境, 常见的有“ (在) ……时 (中、后) ”、“从……中”等。

这种类型的陈述结构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行为动词和内容难以具体化或外显化, 需要方法和情境的辅助。如前面的例子“确定人物的性格”, 若无“通过作品中人物所说或所做以及作者或插图作者描述的方式”的陈述, 学生在阅读时还是无从着手。另一方面是目标本身的目的不在于行为变化的结果, 而在于行为变化的过程, 也即强调的是方法和过程。如同样是“确定生词的意思”, 标准在不同的年级作出了不同陈述:“运用同义词、反义词、同音异义词、同形异义词的知识来决定单词的意思”、“用前缀和后缀的知识决定单词的意思”、“使用词根知识确定生词在文中的意思”、“用词源确定生词的意思”;又如同样是“查找文章的信息”, 其条件也可以有不同的类型“使用标题、目录和章节的台头”、“用书名、目录、章节标题、词汇和索引”、“理解文章的特征 (如格式、图表、顺序、插图、表格、图形、地图) ”、“识别流行媒介的结构特点 (比如, 报纸、杂志、电子信息) ”。

3. 以上类型的复合式, 有两个以上行为动词或具体内容, 插入条件、程度等要素, 如“通过追踪一种人物类型的事迹比较和对比不同文化的故事, 并发展在多元文化中产生类似的故事的理论”。

可见, 加州标准不仅同时关照到了行为侧面和内容侧面这两个基本成分, 也通过可选成分———条件、程度等要素调节目标的陈述, 使整个目标体系完整清晰、灵活可测。

三、问题的解决

通过分析, 可以总结出我国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应该从层级结构和具体的目标陈述方式着手。

首先, 在五个学习领域下面继续安排下位目标, 对具体目标进行逻辑分类, 目标通过一般目标到特殊目标逐级具体化, 形成一个多层级的完整体系。

其次, 从行为与内容这两个侧面对目标加以明细化。内容较为笼统, 无法细分, 就以明确、可测的行为动词来配合;行为动词较为模糊, 无法外显, 就以细化、具体的内容加以弥补。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辅助这两个基本的要素。我国学者对行为动词研究较多, 曾经列出大量的行为动词, 供教师参考、选择;而内容侧面则研究较少, 它需要更多的学科内容加以充实、细化。王荣生先生尤其强调了内容侧面具体化的问题, 他指出“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 要把重心放到课程目标的支撑研究上, 放到课程内容的目标指向研究上, 尤其要做好具体项目的研制这一基础工作。”[7]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培养的是学生的言语能力, 而能力的形成需要相关学科的知识、技能、策略的支撑和构建。在语文课程中, 具体内容不仅包括一般的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更应该包括语文学习的技能和策略。如前面所提到了加州语文标准中“确定生词的意思”、“查找文章的信息”这些能力的培养均由多种不同的技能和策略加以支撑。至于语文课程具体的知识、技能、策略究竟应包括哪些内容, 则是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努力研究的方向。

摘要:语文课程具体目标在课程标准中的陈述尚显笼统、含糊, 需要进一步具体化, 以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的指南和学生学业评价的依据。具体目标陈述的缺陷反映出我国课程编制尚不成熟。通过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语文内容标准的比较, 分析出我国课程目标的层次结构、目标陈述方式和要素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出应该建构更为系统完整的的层次结构, 充分考虑目标的行为侧面和内容侧面, 尤其要细化知识、技能、策略, 充实具体的内容。

关键词:语文课程,具体目标,陈述,缺陷,细化

参考文献

[1][6]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M].柯森.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293~294, 295.

[2]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121.

[3]崔允漷.国家课程标准与框架的解读[J].全球教育展望, 2001, (8) :7~8.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5]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7) .English-Language Arts Content Standards for California Public Schools Kindergarten Through Grade Twelve.http://www.cde.ca.gov/be/st/ss/documents/elacontentstnds.pdf.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陈述】相关文章:

虚假陈述06-20

陈述书07-01

考博个人陈述05-24

案情陈述范文05-15

期中陈述总结04-11

开庭陈述范文04-14

自我陈述入党04-18

博士自我陈述04-19

陈述式教案04-23

应聘个人陈述05-08

上一篇:教学教研管理下一篇:集成电路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