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

2024-06-24

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精选十篇)

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 篇1

关键词:复习教学,初中数学,有效策略

对于初中数学老师来说, 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是一项重要课题。上好复习课能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汇总方法、提高能力。初三学生在面临毕业与升学的情况下, 上好复习课是复习备考的关键。因此, 教师应根据教材, 融合新课程标准, 切实结合中考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系统地涵盖所学知识点, 并突出重点, 详解难点。本文就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以期能为初中数学总复习提供参考。

一清理知识, 透视考点, 落实双基

初中数学总复习中应根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的要求, 对教材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重点是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构建, 对数学技能的掌握和巩固。在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中, 形成数学思想, 掌握数学方法, 培养数学能力。

1. 梳理数学知识, 构建知识网络

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 才能处理数学问题。但仅凭罗列零散的数学知识是无法真正自如地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 因为数学知识本身是相互牵连的, 而且教材中所安排的知识结构是分段进行的, 以螺旋式展开, 所以, 在复习的时候就需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梳理, 将具有本质联系的知识点进行串联, 并进行总结归纳, 建立数学知识网络。如复习代数相关知识时, 可将数与式、方程 (组) 、不等式 (组) 、统计初步、函数及图像这些知识进行重新构建, 以形成知识网络。

2. 强调基本数学方法与基本解题技能

训练解题技能与归纳知识同等重要, 所以在实际复习中, 需检查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重视规范解题, 讲究通性、通法的解题, 不必过分强调特殊的解题技巧, 可以课本中的典型例题为切入点, 引申至此类的解题技能中。如复习全等三角形知识时, 可加工课本中的三角形, 将其“变身”为: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CB, 其中AC=BD, 若令两三角形全等, 则还需一个条件, 答案并不是固定的, 如边相等DC=AB、DO=AO、CO=BO, 角相等∠DBC=∠ACB。通过这样的训练, 可以发散学生的解题思维, 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与技能。

二精选例题, 方法指导, 训练思维

1. 回归课本, 发散思维

数学的中考题目很多是源于对课本例题的再加工, 所以在复习时应高度重视课本知识, 回归于课本, 牢固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点, 并对课本中的典型例题进行分析研究, 让学生从中领悟到类似题目的解题方法与技能, 做到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以课本内容为复习重点, 摆脱“题海”, 不仅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梳理数学知识, 而且能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 发散学生的思维。

例如, 在课本中解关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 的根时, 所采取的解题方法是配方法, 即通过在方程两侧同时除以一个二次项系数, 然后再加上一次项系数1/2的平方, 常数项放到右侧, 此时等式是一个完全平方的方程, 就可以通过开平方的方法求得根。在复习该知识点时, 教师可对此解题方法进行优化,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题。如方法一:将常数项右移后两侧均乘以a, 演变成a2x2+abx=-ac, 再让学生进行配方解题。方法二:常数项右移后方程两侧同时乘以4a, 方程变为4a2x2+4abx=-4ac, 然后引导学生配方解题。与课本的解题方法相对比, 观察可以发现这两种方法更为简易, 学生从中可以明白平方式中b2-4ac项的实质与由来, 学生能发散思维, 多角度思考问题, 将课本的知识点融会贯通, 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复习, 在积累课本知识的基础上, 拓展解题的思路、方法与技能, 做到“厚积薄发”。

2. 掌握规律, 积极引导

解数学题是有规律的, 若是能让学生掌握数学解题的相关规律, 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复习中, 除了根据考试大纲对数学知识点进行复习, 还应给学生讲解数学考题的不同题型, 最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不同数学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能, 积极引导学生, 让他们掌握一般的解题思路与规律。也就是说, 教师应将复习的侧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了解数学规律、掌握解题方法上。如在三角形相似或全等的证明题中, 可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解题, 可添加辅助线, 如作垂线或平行线;还可通过证明体积的转移法来达到目的。

三整体构建, 综合训练, 培养能力

中考考的并不单是学生的知识水平, 还有学生的心理素质, 所以在复习中应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训练, 即适应性训练。该训练可以检验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与解题水平, 还可以让学生积累考试经验, 增强心理适应的能力, 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解题技能。

1. 训练题要有针对性

在复习过程中, 训练题必不可少。但在设计训练题时, 教师需综合考虑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 并结合考试大纲, 把握重难点, 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训练题型。同时, 还应注意训练的时间安排, 选择合理的训练方式, 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心理的训练。各地每年的中考试题就是很好的训练题, 教师可定期对学生进行模拟考试, 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2. 讲练要有灵活性

在进行综合训练时, 应以学生的练为主, 教师的讲为辅, 使练讲相辅相成, 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进行复习时, 应避免将重点放在考试训练与讲题上, 在评价试题时, 切不可照本宣科, 应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 了解学生的解题能力, 针对薄弱的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 并认真思考训练的方法是否得当, 所采取的复习策略是否有效,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 以确保训练的有效性。此外, 讲题应侧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能自主分析问题, 以明确试题的考点, 并能解决问题, 找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改进教法, 激励进取, 提高实效

1. 层次教学, 提高整体学生的数学水平

中考一方面是检验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否达到合格标准, 更重要的是为高中挑选人才。所以进行复习时, 教师的目标就应放在学生取得好成绩与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这两个内容上。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倡“有教无类”, 故在复习教学中, 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 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 重视不同数学水平学生的复习, 尤其是要对中低水平的学生加强训练与辅导, 多关心、帮助他们, 不能放弃他们, 应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共同加入到紧张、有序的复习中, 以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水平。

2. 加强讨论, 采取多样灵活的复习方法

任何学生对单一的复习方法都会产生疲惫感, 所以教师在复习时, 应避免方法的千篇一律, 采取多样的、灵活的复习方式, 具体的方式有自学、讲授、辅导、提问、讨论、训练等。在讲解时, 应突出重点, 详略得当;在提问时, 设计的问题应有针对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其能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在学生进行自学时, 应充分把握教师自身的角色, 需以学生为主体, 将自己放在引导的位置上, 协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整理, 并为其拟定科学的复习计划。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 可以促进交流沟通, 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气氛与学生的压力, 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错误, 并及时完善自己的数学知识网络。

3. 查缺补漏, 提高复习效率

盲目复习是不可取的, 应以近些年中考的命题趋势、题型、重难点为复习根据, 在深入分析并了解的前提下, 采取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 对学生存在的不足进行查缺补漏, 并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保持卷面的整洁与解题格式的规范, 使复习的效果最优化。

因为中考复习内容针对的是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 而时间又很短, 所以复习是紧张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 使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与解题技能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当然, 有效的复习方法必不可少, 但是数学知识水平与解题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 也并不是通过初三的复习就能完全掌握的,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就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解题技能, 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解题的思路与方法。所谓“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 初中的复习课, 尤其是初中数学复习课堂应是以问题为核心、以效率为目的的复习课堂。只有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 学得灵活, 学得扎实, 优化复习过程, 提高效率, 数学教学的成效才能更上一层楼, 才能为初中学生在数学复习教学中得到应有的帮助。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 篇2

通过几次视频和讲座的学习,对一个初出茅庐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成长和收获。

1、在教学中要注意数学思想的指引、方法的指导。数学教学不是机械的教学,不是常识性知识的教学,而是能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教师在讲题时,把每一道题目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知识考点都指出来,以及其中所揭示的规律和方法都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我们的讲解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在教学中老师讲题过多,学生自学和展示的过少,学生中的问题暴露的就少,学生得到的学习时间就少,所以把课堂教给学生,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有时候学生会有更好、更适合学生的解题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3、一节课成功与否不在教师讲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参与多少。教师讲解的时间过多,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会低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应主要去关注学生学习的成果,而更应该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4、在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数学知识没有死知识,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

追寻理想的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 篇3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

五年前,我上了一节《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鉴于以前期末复习时也有过让学生自己编试卷、同学间相互交流学习的经历,所以当时也想尝试一下新的教法,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提前两天跟学生说,老师想和你们合作上一堂复习课,不过习题要自己去准备,你们就围绕全等三角形的三种题型—平移、旋转、翻折去搜集题目,上课时先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对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觉得有价值的好题毛遂自荐上台投影后,请其他同学回答,也可以请听课老师来讲解,并说出你认为好题的理由或考查的知识点。任务布置下去了,事情很简单,结果很感动。那些学生在上课前几乎把手头所有的三角形全等的资料翻了一篇,每位学生都整理了五题以上,而且写得工工整整。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复习,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表面上他们找了五道题目,而背后不知筛选了多少道题目,正如我们要出好一份试卷一样,至少心中要有题或者起码近几年相关的中考题要好好物色一下才行,所以也一直以为上复习课上到这个份上就很“滋润”了。

二、犹抱琵琶半遮面

去年四月份,江苏省特级教师章晓东安排我上一堂“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我想这简单,涛声依旧不就完事了,于是在开课前两天把教案发过去,过了一会儿章老师发来说“还有提升的空间”,再过了一会儿又说“要学会把散落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过了一会儿还说“提供基本图形,引导学生自主编题”,并且发来了他上《一次函数》的课件,为什么自认为很成功的课在专家的眼里并不理想?其实上次的复习课更多的只是在重复过去,缺少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的创新与提升,仅是在原有基础之上的彩排和展示,尽管对基础生能起到很好的复习整理作用,但学优生未必有很多收获,于是我开始思考,有没有一种课,既能照顾到基础生,又能提升学优生,于是开始了新的尝试之旅:复习课如何找到一个支点,不断创设情境,增加条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章老师的引领下,形成了以下课堂尝试:

课堂一开始,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全等的知识点,让学生“开个价”:“在什么条件下,以下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分别有四个学生指出了前面学过的判定三角形的全等基本事实—SSS、ASA、SAS、AAS。接着问,如果是直角三角形,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最后提醒学生哪一种说法是似是而非的?为什么?接下来请学生用已经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图,并把典型的八种图形画在黑板上(如图2)。

随后,我邀请学生就这些基本图形进行编题,为了保证课堂的有序和流畅,挑选了其中三个比较典型的图形要求学生添加条件,并提出问题。

第一个是平移型图形,要求学生创造条件,使得△ABC≌△DEF(如图3)。学生给出了如下题设:(1)AD=CF,∠B=∠E,∠A=∠EDF;(2)∠B=∠E,∠C=∠F,AB=DE;(3)∠B=∠E=90°,BC=EF,AD=CF;(4)∠B=90°,BC=DE,AC=DF,∠BCA=∠F。

第二个是对称型的图形(如图4),后三张图是由学生添加点线,提出问题并证明。

第三个是旋转型的图形(如图5),我再次要求学生添加条件,提出问题:

在这个片段中,前两个问题是学生提出来的,第三个问题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的。学生结合特殊的图形,自己添加条件,提出问题,完成证明。

从教学过程来看,首先复习了三角形全等判定的知识,接着,利用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构造平移、对称、旋转的基本图形,把三角形的全等和几何变换一下子巧妙地联系起来。最后,引领学生在经过平移、旋转的复合变换得到的复杂图形中,应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来证明相关的结论。很显然,通过这三个环节,不仅复习了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而且又把三角形全等又和几何变换联系了起来,展现了复习课“不再是简单重复”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温故”中“知新”,学习得到了升华。

具体教学流程如图6所示。

【反思】教师通过一个平移的基本图形图3,让学生尝试编题,在编题的过程中,学生其实重复了三角形全等知识点的复习。所以上课伊始的全等三角形知识可不必复习。这也是今后课堂要注意的,有些知识点完全可以融入题中,通过例题回顾总结,不必一一罗列。借助两个全等三角形,经过平移、对称和旋转得到了三类全等三角形造型,学生的问题设计也精彩纷呈,但在师生交流解释的过程中,简单的重复较多,提出的一些问题,都是基于原有的基础与经验,甚至很多学生原来就已撑握,尤其是学优生,收获并没有最大化。

三、说尽心中无限事

有了两次“全等三角形复习课”的经历与反思,让我对复习课的编题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改进的想法:能不能设计一种复习课,由教师提供基本图形,引导学生添加条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把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其中,而且要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及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与拓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升。

不久前,无锡市锡山区举办领航杯课堂教学大赛,课题正好是“平行四边形习题课”,我于是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环节一】自圆其说(自己提条件,自己说理由)

首先投影一个任意四边形ABCD(如图7),请学生对这个四边形“整容”,即添加条件,使之成为平行四边形,看谁说得多!你还能创造性地提出哪些条件,使它也能成为平行四边形?然后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基础上让学生添加条件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提出了在AB、CD上取点E、F,使得AE=CF,可得△ADF≌△CBE,而且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有学生说在延长线上取点也是可以的)。还有学生发现,让AF和CE分别是∠A和∠C的平行线,上述结论还是成立的。这时又有学生说在对角线上取点,使得AE=CF,那么就有△ADE≌△CBF,△ABE≌△CDF,而且四边形DEBF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接着又有学生提出在四边上各取一点,让AE=CF,AH=CG,这样就出现了内接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学生又联想到中点四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平分线两两相交形成的四边形是矩形等结论,借助基本图形,通过自主探究,把判定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点及各种常见题型串成了“美丽的项链”,也就达到了复习的效果。

【环节二】自“给”自“足”(自己开条件,自己得结论)

接着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ABCD进行升级(如图8),让学生开价,添加条件把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菱形、正方形。

在这道“开胃莱”的基础上,来一道“大杂烩”,开放题设和结论让学生自给自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环节三】自“启”“启”人(自己多启齿,别人受启发)

如图9,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B=8cm,AD=12cm,BC=13cm,动点P从A点开始沿AD边向D点以1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沿CB边向点B以3cm/s的速度运动,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开始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在运动过程中,你能发现与P、Q两点有关的特殊的四边形吗?你还能发现什么结论?

【反思】该课型设计一改以前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在提问中开始,在回答中结束的方式,而是由教师提供问题情境和素材,让学生根据这些素材,结合自己的想法,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不再是解题的模仿者和机器人,而是自觉主动、充满好奇的探索者与发现者。在整个课堂中,师生的互动充满灵动与思辨,教师不再一味牵着学生走,而是提供展台,激发情感,让学生尽情地放飞思想,“议议”生慧;大胆尝试,严谨推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成了“在路边鼓掌的人”,让学生更多地感受“数学滋味长”。事后我也了解了其他参评教师的课件,他们大多数只讲了环节一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结合这些内容当堂训练。而这种课型在学生积极的情智互动下,环节二与环节三的出现,对很多学生而言,也是势如破竹,水到渠成的。尽管在课前我也曾作过多种预设,学生会不会提问题,会提哪些问题,包括环节三那道题,原本学生碰到动点问题是有畏难情绪的,更不要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了。所以在课前我也准备了三个问题,万一学生答不上,可以直接投影,但真正进入课堂,发现一切都是多余的,想问的问题学生都能发现,有的比预设的还要精彩。

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探索 篇4

一当前数学复习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

1. 教学目的不明确

上复习课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只是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不是为几个学生拔拔尖?是不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以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很多老师心中没数, 因为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没有明确, 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 也缺乏综合考虑, 使复习课教学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2. 学生参与度不高

由于老师担心学生没有掌握好各种题型的解法, 因此, 在复习教学中, 老师以讲为主, 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听老师讲解。当一个题型讲解完后, 就立即给学生做相应的题目, 然后是布置很多的课后作业, 这种机械的训练使很多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根本没有学习的积极性, 因而, 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尽管老师讲解得很细致, 但学生听不进去, 不少学生为了完成作业, 就采取抄袭的办法来应付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复习课应该与其他新授课一样, 也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比如, 合作学习就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如, 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复习课中, 老师可以先将全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请学生讨论、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多少种解法, 然后再请各组代表发言, 最后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学生发言不全面的话, 老师再做必要的补充, 最后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题目进行训练, 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高复习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 起到授业解惑的作用, 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 教好数学就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复习课也应该如此, 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 就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 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就会照搬老师讲解的方法, 题目稍有变化就会误解或者错解。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采取一题多解的方法进行训练。经常进行一题多解, 举一反三的训练, 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逐步提高应变能力。

2. 重视知识的前后联系

复习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 并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 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这样学生才能更加牢靠地掌握有关知识。比如, 在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时, 要适当地帮助学生复习一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对于某些学困生来说, 还应该帮助他们回忆一下合并同类项的知识。

3. 重视多媒体的运用

多媒体有着强大的展示功能,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多媒体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传统的板书是很难解决几何图形的分解与重组的, 但用多媒体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比如, 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可以组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利用多媒体是很方便的。此外, 多媒体可以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中, 老师在复习课上的板书内容很多, 消耗了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 特别是在复习几何内容时, 不少老师徒手画几何图形时耗了很多的时间, 而且画出来的图质量也不高, 如果利用多媒体就方便了很多, 极大地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容量, 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4. 重视集体备课

个人的智慧肯定小于集体的智慧。新课改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老师应该首先合作起来, 如果老师能积极参加集体备课, 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复习课的设计能力, 从而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质量。在集体备课中, 一些老教师有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是很值得年轻教师学习的;而年轻的老师知识新, 思路活也是值得老教师学习的。因此, 开展集体备课, 各教师之间能取长补短, 从而能有效地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总之, 做好数学复习课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如果能针对学生设计好各种教学活动, 并优化教学措施,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复习课就会收到预想的效果。复习课的教学质量高了, 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随之减轻, 从而实现了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策略有哪些 篇5

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归纳、总结

归类的能力训练,精讲精练、不搞题海战术,养成解题之后进行反思的习惯。通过做一些有限的题目,达到掌握一类题的目的,对于所谓的不同的题目,其实是一类题,找到他们的共性,划归为一类题,这样既降低了训练量,又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再者,遇到一个典型的问题时候,我建议大家上课时讲慢一点,讲透彻一些,做到彻底解决,把这类题目的变式题都及时提出来,一并解决。(如用火柴摆多边形的题目,我先说,然后让学生自己编题等等)。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通过这方面的加强训练,学生在遇到陌生的问题的时候,就会运用划归的思想积极地去自觉归类解决,而不会感到恐慌。有两类好学生,一类学生是,凡是老师讲过的题目他都会做,但是老师没有讲过的题他不会做,这样的学生在考试中是很难得满分的;另一类好学生,他们连老师没有讲过的题也会做,得满分的往往是这类学生,因为没有一位老师能够保证押中所有的题,后者学会的是方法,是思想。前者学会的是记忆,是题海战术。所以做完一道题目后应及时停顿,及时反思。解题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解题的指导思想,养成解题之后进行反思的习惯。

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剖析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复习课;有效

数学复习课是对各章各节等教学内容的总结和贯穿,它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显得极其重要,是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但以往的数学复习课,大凡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以总结概念、定义、定理,精讲例题来处理,这种教学体系我们从教学的实践中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无法调动学生的热情,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所以,学生觉得上复习课就是教师做完自己做。教师也感到自己讲过的怎么学生还是不会。究竟如何克服弊端,使得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能够更有效,使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这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优化复习课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初中数学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最主要的是通过对知识系统的复习,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的异同点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教学结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例如,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0)与(1,1),开口向下,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求它的解析式。

因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由题意画图后,不难看出(1,1)就是此函数的顶点,所以可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h)2+k,再求得它的解析式(解法略)。

变式1: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0)与(1,1),开口向下,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4,求它的解析式。

此题变化后,由题意画图可知(1,1)不再是抛物线的顶点,但我们知道,图象除了经过已知条件的两个点外,还经过一点(4,0),所以可用交点式y=a(x-x1)(x-x2)的形式求出它的解析式。

变式2: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0)与(1,1)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求它的解析式(解法略)。

再次变化后,此题可有两种情况:①开口向上;②开口向下。它的解析式就有对应的两种形式。由于条件的不断变化,使学生不能再套用原题的解题思路,从而改变了学生机械的模仿性,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了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从而在知识的纵横联系中,提高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二、用问题引领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深化知识理解

从学生擅长面入手来完善知识网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化的形式再现知识,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理清知识线;而适当的问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善知识结构。

如,“特殊的四边形”的复习课,可以通过设置下面的问题帮助理清知识脉络。

问题1:请你说说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

问题2: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

通过问题1的思考,通过树状图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图,明白其内涵和外延;通过问题2,让学生填写图1箭头方向上的各种条件,而使学生清楚各种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内在差异和变化联系,把握内涵。

三、精选例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

举例题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求得解答结果,而是通过题目的解答过程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所以,选题除了注意题目类型要精选,尽量覆盖复习的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还要注意变式、题组,这在复习中往往具有特殊效果。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复习课,在特殊的四边形的识别复习课中选择下面题组。

问题1:如图,在任意四边形ABCD中,E,F,G,H依次是AB,BC,CD,DA的中点。

(1)四边形EFGH是什么图形?

(2)如果四边形ABCD是矩形,四边形EFGH又是什么图形?

(3)如果四边形ABCD是菱形,四边形EFGH又是什么图形?

问题2:(1)如果四边形EFGH是菱形,那么四边形ABCD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2)如果四边形EFGH是矩形,那么四边形ABCD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问题3:四边形EFGH的形状与四边形ABCD的形状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此类问题环环相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例题解答之后,引导学生反思思考过程,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对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策略予以归纳概括,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

总之,复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始终注意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切实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同时,重视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个人能力,提高学生探索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惊喜的复习效果。

(作者单位 吉林市丰满区实验中学)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

摘 要:温故知新,任何一门课程都是如此。初中数学的复习课程要做到如何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把概念、定义、定理完整消化,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显得尤为重要。从学生的现状出发,培养他们思考、探究的能力,把枯燥的复习内容活跃在学生的脑海里,做到高效复习,以此来提高学生成绩。

关键词:课堂教学;复习课;有效

数学复习课是对各章各节等教学内容的总结和贯穿,它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显得极其重要,是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但以往的数学复习课,大凡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以总结概念、定义、定理,精讲例题来处理,这种教学体系我们从教学的实践中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无法调动学生的热情,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所以,学生觉得上复习课就是教师做完自己做。教师也感到自己讲过的怎么学生还是不会。究竟如何克服弊端,使得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能够更有效,使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这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优化复习课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初中数学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最主要的是通过对知识系统的复习,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的异同点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教学结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例如,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0)与(1,1),开口向下,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求它的解析式。

因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由题意画图后,不难看出(1,1)就是此函数的顶点,所以可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h)2+k,再求得它的解析式(解法略)。

变式1: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0)与(1,1),开口向下,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4,求它的解析式。

此题变化后,由题意画图可知(1,1)不再是抛物线的顶点,但我们知道,图象除了经过已知条件的两个点外,还经过一点(4,0),所以可用交点式y=a(x-x1)(x-x2)的形式求出它的解析式。

变式2: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0)与(1,1)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求它的解析式(解法略)。

再次变化后,此题可有两种情况:①开口向上;②开口向下。它的解析式就有对应的两种形式。由于条件的不断变化,使学生不能再套用原题的解题思路,从而改变了学生机械的模仿性,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了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从而在知识的纵横联系中,提高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二、用问题引领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深化知识理解

从学生擅长面入手来完善知识网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化的形式再现知识,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理清知识线;而适当的问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善知识结构。

如,“特殊的四边形”的复习课,可以通过设置下面的问题帮助理清知识脉络。

问题1:请你说说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

问题2: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

通过问题1的思考,通过树状图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图,明白其内涵和外延;通过问题2,让学生填写图1箭头方向上的各种条件,而使学生清楚各种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内在差异和变化联系,把握内涵。

三、精选例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

举例题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求得解答结果,而是通过题目的解答过程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所以,选题除了注意题目类型要精选,尽量覆盖复习的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还要注意变式、题组,这在复习中往往具有特殊效果。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复习课,在特殊的四边形的识别复习课中选择下面题组。

问题1:如图,在任意四边形ABCD中,E,F,G,H依次是AB,BC,CD,DA的中点。

(1)四边形EFGH是什么图形?

(2)如果四边形ABCD是矩形,四边形EFGH又是什么图形?

(3)如果四边形ABCD是菱形,四边形EFGH又是什么图形?

问题2:(1)如果四边形EFGH是菱形,那么四边形ABCD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2)如果四边形EFGH是矩形,那么四边形ABCD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问题3:四边形EFGH的形状与四边形ABCD的形状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此类问题环环相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例题解答之后,引导学生反思思考过程,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对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策略予以归纳概括,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

总之,复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始终注意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切实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同时,重视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个人能力,提高学生探索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惊喜的复习效果。

(作者单位 吉林市丰满区实验中学)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

摘 要:温故知新,任何一门课程都是如此。初中数学的复习课程要做到如何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把概念、定义、定理完整消化,变成解决问题的关键显得尤为重要。从学生的现状出发,培养他们思考、探究的能力,把枯燥的复习内容活跃在学生的脑海里,做到高效复习,以此来提高学生成绩。

关键词:课堂教学;复习课;有效

数学复习课是对各章各节等教学内容的总结和贯穿,它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显得极其重要,是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但以往的数学复习课,大凡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以总结概念、定义、定理,精讲例题来处理,这种教学体系我们从教学的实践中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无法调动学生的热情,更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所以,学生觉得上复习课就是教师做完自己做。教师也感到自己讲过的怎么学生还是不会。究竟如何克服弊端,使得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能够更有效,使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这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优化复习课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初中数学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最主要的是通过对知识系统的复习,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的异同点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教学结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例如,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0)与(1,1),开口向下,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求它的解析式。

因为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由题意画图后,不难看出(1,1)就是此函数的顶点,所以可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h)2+k,再求得它的解析式(解法略)。

变式1: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0)与(1,1),开口向下,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4,求它的解析式。

此题变化后,由题意画图可知(1,1)不再是抛物线的顶点,但我们知道,图象除了经过已知条件的两个点外,还经过一点(4,0),所以可用交点式y=a(x-x1)(x-x2)的形式求出它的解析式。

变式2: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0)与(1,1)且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为2,求它的解析式(解法略)。

再次变化后,此题可有两种情况:①开口向上;②开口向下。它的解析式就有对应的两种形式。由于条件的不断变化,使学生不能再套用原题的解题思路,从而改变了学生机械的模仿性,学会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了在变化中巩固知识,在运动中寻找规律的目的,从而在知识的纵横联系中,提高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

二、用问题引领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深化知识理解

从学生擅长面入手来完善知识网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化的形式再现知识,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和理清知识线;而适当的问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善知识结构。

如,“特殊的四边形”的复习课,可以通过设置下面的问题帮助理清知识脉络。

问题1:请你说说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

问题2: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

通过问题1的思考,通过树状图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图,明白其内涵和外延;通过问题2,让学生填写图1箭头方向上的各种条件,而使学生清楚各种特殊四边形之间的内在差异和变化联系,把握内涵。

三、精选例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

举例题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求得解答结果,而是通过题目的解答过程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所以,选题除了注意题目类型要精选,尽量覆盖复习的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还要注意变式、题组,这在复习中往往具有特殊效果。

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复习课,在特殊的四边形的识别复习课中选择下面题组。

问题1:如图,在任意四边形ABCD中,E,F,G,H依次是AB,BC,CD,DA的中点。

(1)四边形EFGH是什么图形?

(2)如果四边形ABCD是矩形,四边形EFGH又是什么图形?

(3)如果四边形ABCD是菱形,四边形EFGH又是什么图形?

问题2:(1)如果四边形EFGH是菱形,那么四边形ABCD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2)如果四边形EFGH是矩形,那么四边形ABCD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问题3:四边形EFGH的形状与四边形ABCD的形状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此类问题环环相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例题解答之后,引导学生反思思考过程,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对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策略予以归纳概括,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

总之,复习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始终注意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切实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同时,重视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个人能力,提高学生探索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惊喜的复习效果。

(作者单位 吉林市丰满区实验中学)

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篇7

通过对复习课教学的长时间的摸索与探讨,下面我就此谈一些看法。

一、重视课本,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在复习时应注意用好课本。先读懂、理解、吃透教材,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领悟和把握真正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重新梳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及各类习题,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具体做法如下。

1. 熟练掌握运用基础知识。

扎实熟练地掌握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准确地对数学语言如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等进行表达与运用,重视公式的正用、逆用和变形应用,重视定理的推导与应用,重视定义的理解和应用,等等。

2. 重视课本的典型性、示范性例题,练习和作业也要让学生弄懂、会做,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

应充分认识例题本身所蕴含的价值,掌握其中的共性通法,并达到熟练程度,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精髓;注意通过纵向挖掘,横向加强不同知识点的联系,达到优化认知结构、阔眼界、活跃思维的目的。

3. 深入研究典型习题,充分挖掘其价值。

如:习题的多种解法与应用;条件与结论互换,命题能否成立;加强或削弱命题的条件或结论,能否得到正确命题。经常这样训练,可达到以少胜多,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不是题目的数量,而在于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平。做十道考查思路重复的题,不如深入透彻地掌握一道典型题。

二、具体的策略

1. 以题带点,顺藤摸瓜。

以题带点,即通过典型范例呈现相关章节的概念与知识,并通过针对性的讲解增强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与理解。在反比例函数的专项复习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问题1:如图,直线y=k1x+b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A (1, 2),且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AD垂直平分OB,垂足为D,求直线与双曲线的解析式。

问题2:已知点A(-2, y), B(-1, y2), C (4, y3)都在反比例函数y=k/x (k>0)的图像上,则y1、y2与y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问题1带出的“点”是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图像,同时结合前一个专项复习———一次函数的知识, 巩固“待定系数法”这一函数学习中的基本方法, 深化“数形结合”这一数学学习基本思想。

问题2带出的“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该题要注意在同一象限内才能运用其性质中的增减性的判断,而不在同一个象限内的点,则要根据图像来作出判断,联想到二次函数的增减性运用有类似之处,须注意在对称轴的左侧和在对称轴的右侧的区别,不在对称轴同一侧的点也需根据图像的对称性来判断,我们还可以顺藤摸瓜,追加一个问题:已知二次函数y=3 (x-1) 2+k的图像上有则y1, y2, y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通过类比、同化,将一些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技能。

要注意的是以题带点的问题不可能包罗万象,有时往往使得知识复习不够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在选题时一定要精挑细选,所选范例尽可能有典型性及知识点的覆盖,以一个知识点带出跨章节知识点,也尽可能连线织“网”。

2. 以境串型,触类旁通。

以境串型,即把相同类型的问题,尤其是实际应用类问题串联在一起,并归纳出相应的数学模型,提高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问题3:小刚家准备安装照明灯.他了解到某种品牌的一盏40瓦白炽灯的售价为1.5元,一盏8瓦节能灯的售价为22.38元,这两种功率的灯发光效果相当。假定电价为0.53元/度,设照明时间为(小时),使用一盏白炽灯和一盏节能灯的费用分别为y1(元)和y2(元)。

(1)分别求出y1, y2与照明时间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

(2)若一盏白炽灯的使用寿命为2000小时,一盏节能灯的使用寿命为6000小时,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以6000小时计算,使用哪种照明灯省钱?省多少钱?

问题4:观看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的门票分为两种:A种门票600元/张,B种门票120元/张,某旅行团购买A、B两种门票共15张,若设购买A种门票x张。

(1)写出购票费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若要求A种门票的数量不少于B种门票数量的一半,且购票费不超过5000元,共有几种符合题意的购票方案?

(3)根据计算判断哪种购票方案更省钱?

问题的串型,不仅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对比、转化,做到触类旁通,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和对实际问题作出正确决策的能力。

3. 以变促能,举一反三。

以变促能,即抛出一个话题(情境),选好一个中心(载体),编织一张网络,设计一组变式,从典型问题出发,逐步延伸,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一般而言,综合性越强、知识跨度越大的问题,学生越难理解,对思维层次要求也较高。因此,组织复习时要根据知识内容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变式与发散,适时开放,启发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使得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明朗化,形成知识链。

问题5:如图2,一次函数y1=ax+3, y2=-x+3与y轴交于点A,与x轴分别交于B、C两点,且∠BAC=15°,求a的值。

变式1:如图3,广场上空有一个气球A,地面上的B、C两点与点D在一条直线上,在点B和C分别测得气球A的仰角∠ABD为45°,∠ACD为56°,又BC=20m,求气球A离地面的高度AD。

变式2:如图4, ON表示某引水工程的一段设计路线,从O到N的走向为南偏东30°,在O的南偏东60°方向上有一点A,在A周围500m内为居民区,沿ON向前走400m到B处,测得BA的方向为南偏东75°,请通过计算说明如果不改变方向,输水线路是否会穿过居民区?

该问题及两个变式分别引入了一次函数、方向角和方位角,三个不同背景问题实质都是同一个基本图形(图3)的应用,使学生在变化的背景下把握问题的实质,提高复习效率。

4. 以错示警,缜密思维。

以错示警,即由问题错解的纠正深化对数学概念、定理的理解和运用。在数学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公式的适用范围不能正确和深刻理解的情况。复习时应通过“示错”来巩固知识,使学生真正认识所学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进一步牢固掌握知识的目的。

问题6:如图5,在一面靠墙的空地上用长为24米的篱笆,围成中间隔有两道篱笆的长方形花圃,设花圃的宽AB为x米,面积为y平方米。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若墙的最大可用长度为8米,则x取何值时所围成的花圃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

此题型求解二次函数关系式问题不大,难点在于学生能否把二次函数最值问题和实际问题有机联系起来。(2)的错解是:当x=3米时,y最大=36平方米.

∵0<24-4x≤8,∴4≤x<6,当x=3时,不满足自变量取值范围.

∴当x=4时,y最大=32.

本问题能使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既复习基础知识,又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从而明确心理定势会阻碍思维的发展,知道解题时要多层面、多角度地去观察思考,尤其要注意得到的解必须符合实际情况。

三、几点反思

1. 重在平时,有的放矢。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避免和减少遗忘,复习必须及时,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好。因此,在教学中应坚持“复习要重在平时,贵在经常”的原则。如上述“以题带点”、以境串型”、“以变促能”、“以错示警”等策略都要和平时的及时消化和巩固结合起来。另外要使复习课做到有的放矢,教师还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和知识掌握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研究分析,找出知识缺陷所在及形成的原因,设计解决的策略,这对进一步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是很有必要的。平时还要渗透复习方法的指导,包括安排复习时间的方法,排除各种干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等等。

2. 提升自我,主动思考。

要使复习课高效,还要设计缜密的复习方案,科学合理地组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化和串联,充分挖掘问题的内在逻辑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补充完整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对教师而言这无疑也是一次新的挑战,复习课的备课不同于平时的新授课,它需要教师作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复习课的优化设计实际上是一个教师平时善于思考的深度反映,也是一个教师长期不断学习积累的综合体现。

3. 关注细节,深度反思。

优化复习策略的设计要重视课堂教学细节的教育功能。从宏观看,数学复习课要敢于突破,不要程式化,可以从讲授顺序、讲授的深度和广度、讲授的时间和空间等方面进行调整与反思,尤其要重过程、重复习、重纠错,进一步从讲解上缩短时间,留足学生练习和反思的时间。从微观看,既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语言准确性,又要关注重视题型研究的技术和艺术,做到两个“对”———题型设计“对”位,即选题要精,练习要准,点拨要狠,纠错要细;试题讲授“对”路,即讲授节奏要当,思路要清,分析要实,效率要高。把握三个“点”———教材内外打通的“制高点”,挑战思维的“聚焦点”,变式训练的“创新点”。

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8

数学的特点是由大量的概念、定理、公理组成的知识体系,新教材的编排是把知识点分散到各个阶段。因此,复习时应要求学生熟记定义、定理, 明确概念的内涵外延,掌握辨析各个概念之间的本质和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纠正原来模糊的认识。上课时老师应将各章节内容重新组合, 分条划块,纵横结合,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例如,初中数学中涉及到有关“式”的概念比较多,有“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分式”“有理式”“最简分式”“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等概念,教师要针对这些概念编1至2个习题引导学生弄清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保证不失分

有一部分学生在有测试前如果多加指导,多加叮嘱,测试结果会有很大提高。由此可见,这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还是比较不错的,只是缺少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生数学运算的能力能否提高与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教授数学课的过程中,就要严格要求学生的认真程度,思考习惯,及自己独立的完成作业,并且要养成检查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在教学中,应与应用题教学一样,养成看到题目,首先审题的习惯,这样数学运算起来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数学运算速度会不断提高。学生数学运算出现差错,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常有的事,因此指导好学生认真书写也十分重要。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运算的思路和数学运算步骤。诚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时紧时松,只有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另外,老师也应以身作则,板书时、批改作业时,都要作出表率。

总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珍惜每一次训练机会,有计划、有目标、有意识地进行长期的渗透,使学生逐步领悟运算能力的实质,就必然会促使学生养成正确、合理、快速进行运算的习惯,提高运算能力,提高数学效果。

三、复习课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上复习课,在注重讲清思路,使学生举一反三的同时,还应多多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有时为什么看上去很简单的一个题,学生却一下笔就错呢? 其实分析开来,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的基本技能不够熟练造成的。比如,年年考的计算题,年年丢分比重比较大。这个地方是难点吗? 让每一个学生说,他们都不会认同。但是如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括号时括号里的每一项都要变号这个知识点却从来没有真正的人人落到实处。这里有教师的责任,课堂上为节约时间,总是随口一提,甚至连提都不提,这样长期下去,学生也从心理上不重视,有一种认为已掌握好了,无需再练的思想意识,从而与好成绩失之交臂。所以在复习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

四、要注意好的复习方法的传授

好的复习方法,可使学生在认知和掌握知识的水平上,产生质的飞跃。 尽管复习课中的内容,都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不少学生觉得什么都会,但应用起来却并不能得心应手,知识网络化和可具体化水平较低。鉴于此, 笔者曾多次使用以下方法,效果甚佳。

分析类比法: 即根据一节课设定的知识目标,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归纳整理、分析类比,使零散知识条理化、网络化、系统化。 对于数学的模型、解体方法、思路都相似的内容如二元一次方程复习时应方程的概念入手,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体思路、转换等进行比较,让学生辨别异同,对比归纳,发现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与本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解题的能力。另外,初中数学中许多概念和原理相似或相关,许多数学知识的结构、性质、解法法也相似或相关,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在比较中区别出它们的个性,在归纳中提炼出它们的共性,如复习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等类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各自的特征和彼此之间的联系,准确而深刻的理解,这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准确、更全面。

五、内容的讲授上要有的放矢,切忌夸夸其谈

复习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中考,因此,复习时一定要围绕中考的要求进行教学,把握好复习目标,考什么就复习什么,如中考的主要题型、 热点考题、解题方法等都可以作为复习课的主要内容,鉴于此,可以选用一些上年度各地中考题进行分析讲解,掌握解题的方法,总结规律,一方面, 可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使所学初中数学知识能在考试中加以运用,从而克服所学无以致用的现象,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明确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应理解和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它们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并加以运用。

六、练习题设置要有针对性拓展性和变通性

由单一到综合,训练难度要小,要有层进性,使学生不感到特别困难为宜,做完要有成就感,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对于命题“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加上条件“对角线互相垂直”可改为“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再加上“对角线相等”的条件可得“对角线互相平分、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去掉“垂直”后可得“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要通过条件或结论的改变使问题步步深入,层层递进,从而得到更深层的结论方法。

初中数学的复习教学 篇9

关键词:数学,初中,高效,复习

一、根据教学大纲,精心安排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纷繁复杂,因此,安排初中数学总复习计划时,为了全面复习,避免遗漏,应该熟读教学大纲,了解要求掌握的知识要点,再按照其安排复习计划.安排复习计划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可好高骛远,必须切合实际.复习时间也应该根据知识点的难易有所侧重.

二、夯实基础,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总复习的第一阶段,学生要做的事主要是系统复习初中三年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复习伊始,我对学生就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能够正确阐述基本的概念、法则,还有公式和定理,这里的阐述并不是要求学生将课本上的定义默写出来,而是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这些基础知识.如我要求学生将勾股定理描述出来,学生可以先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标出直角的两条邻边为a,b,而直角的对边为c,并写出a2+b2=c2.初中数学几何部分大多数定理都可以通过图形和简单的数学式就能表达出来,这种方法简单可行,远比直接默写定义公式更能让学生接受.(2)认真完成课本的课后习题,许多学生认为课本上的题简单乏味不值一做,实际上,课本的习题正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习题,可以很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返回课本复习自己没有弄懂的内容.

复习基础知识虽然枯燥,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生往往认为其简单而未加以重视,敷衍了事,导致基础没有打牢,严重影响到后期复习工作的展开.因此,还可将单纯的基础知识理论复习,变更为习题进行复习.如根据一条定理的几个要点分别设置习题,通过习题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对定理认识的不足.例如这样一道题:

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有().

①不带“-”的数都是正数;②如果a是正数,那么-a一定是负数;③不存在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④0℃表示没有温度.

A.0个B.1个C.2个D.3个

这道题考查了正数、负数的概念,还有0这个特殊的有理数.正数、负数、自然数、有理数、无理数、复数、整数这些基本概念虽然简单,却容易混淆,死记硬背并不能得到好的效果,通过做这样的习题,就能自然而然地将这些关系理清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选取习题时,要注意全面涵盖这些定义的习题.

三、系统整理,专题复习

有了总复习第一阶段,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上已经全面巩固了一遍,而到了第二阶段,更注重的则应该是重点、难点、热点的复习,该阶段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教会学生一定的数学方法.这时不再以书本的章节为单位复习,而要以专题为单位.专题可以分为:(1)应用题;(2)分析题;(3)阅读理解题;(4)图形变换题;(5)归纳猜想题和探究性题.这些专题的划分更有侧重,通过一定量的典型例题让学生对这一专题的内容有感性的认识,这些例题难度有适当的拔高,老师讲解时更侧重解题的思路,揭示解题的思维过程.此后再要求学生完成相对应的专题习题,学生也不可盲目做题,而应该在听老师讲解例题及自己做题后及时总结,发现相似的题之间的不同之处,归纳总结出同一类题的解题思路.请看下面这道例题.

下面是数学课堂的一个学习片段,阅读后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学习等腰三角形相关内容后,张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ABC,∠A等于30°,请你求出其余两角.”同学们经过片刻的思考和交流后,李明同学举手讲:“其余两角是30°和120°.”王华同学说:“其余两角是75°和75°.”还有一些同学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假如你也在课堂上,你的意见如何?为什么?

通过上面数学问题的讨论,你有什么感受?(用一句话表示)

这个问题看似很长,实际上提炼出来就是一个考查等腰三角形性质的题,等腰三角形两条腰所对应的角度数相等,其次是这个∠A可以是腰对应的角,也可以是顶角,抓住了这些要点,这道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阅读理解题是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的一类习题,阅读理解题中涵盖的信息量大,关系复杂,不仅考查数学知识,还考查阅读、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不少学生看到这类题就觉得头痛,实际上,只要仔细阅读题干,从中找出隐含的数学知识、结论或者数学规律和解题方法,就能迅速将新知识进行迁移,进而解决问题.

四、综合训练、查缺补漏

到了总复习的第三阶段,侧重的是训练解题的能力,而不是基础的复习.此时,学生可以将以前的中考真题试卷拿来练习,模拟考试气氛.老师也要做到及时讲评,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查缺补漏,巩固复习效果.除了真题,还可以适量地做模拟试卷.模拟试卷的选择十分重要,应根据往年中考试卷的难易程度,不能选取有较多偏题、怪题的试卷,这样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也不能选择偏简单的试卷,这会让学生盲目自信,放松复习.

初中数学总复习,要全面复习基础知识,重视总结数学方法和思维,此外还要注意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因此,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安排总复习的三个阶段,争取每名学生都能夯实基础,并在基础上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姚进.明确课标要求,提高数学中考复习的效率[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1(11):43.

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要点及方法分析 篇10

一、注重以课本为主

复习的第一阶段, 首先要强调学生对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有些同学进行复习时, 往往将课本扔在一旁, 认为只要钻研复习题就可以, 从而忽略了课本的重要性, 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 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 教师在复习教学阶段, 一定要注重以课本为主, 引领学生结合教材, 深度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 弄清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 并科学地进行识记.

二、注重知识的体系化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后, 由于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是零碎的、孤立的, 教师应注重知识点的体系化, 指导学生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把原有的分散的知识点穿成线, 连成链, 织成网, 把知识组成结构, 用结构概括所学.这样一来, 可以化繁为简, 为迅速地进行知识检索、提取和综合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

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 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 梳理归类, 分块整理, 重新组织, 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例如, 初三代数可分为“函数的定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 “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 “统计初步”三大部分.几何分为4块13线:第一块为以解直角三角形为主体的1条线.第二块相似形可分为3条线: (1) 成比例线段; (2)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3) 相似多边形的判定与性质.第三块是圆, 包含7条线: (1) 圆的性质; (2) 直线与圆; (3) 圆与圆; (4) 角与圆; (5) 三角形与圆; (6) 四边形与圆; (7) 多边形与圆.第四块是作图, 有2条线: (1) 作圆及作圆的内外公切线等; (2) 点的轨迹.这种归纳总结对程度差别不大、素质较好的班级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去作, 即由学生“画龙”, 教师“点睛”.中等及其以下班级由教师归类, 对比讲解, 分块练习与综合练习交叉进行, 使学生真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内容.

三、注重经典题目的演练

教师在仔细研究考试说明和试题类型的基础上, 要注重挑选出具有代表性, 典型性较强的题目作为例题, 举一反三并反复演练, 要突出复习内容的重点、难点.通过对经典例题的分析和解答, 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在此基础上, 再进行“变式训练”以达到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 在变化中巩固知识点, 并寻找掌握这一类型题目的规律, 实现复习知识的从量到质地转变.典型题目的演练是复习教学的中心环节,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 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达到知识巩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四、注重综合能力的扩展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综合性、发散性较强的习题作为引导, 来引领学生进行深层度思考, 使学生从横向、纵向均能对所学知识点有更深层次的把握和更高层次的运用.这一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 促使其思维更加系统化和深刻化, 开阔其思路, 并使其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均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五、注重反思与归纳

教师在每节复习课的最后时间里, 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复习的内容, 让学生明确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并能及时地消除解决学生的疑惑.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 来了解到学生们的汲取进度, 以便在今后的复习课中适当调整复习的内容和进度, 使复习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例如对习题的总结和归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条件与结论互换, 命题能否成立?加强或削弱命题的条件或结论, 能否得到正确命题?教师在指导学生对习题的总结归纳中, 就要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训练, 只有这样, 才能够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这也是决定复习效果的关键因素, 即复习时的“辐射性”有多大, 而非练习的数量有多少, 因此, 教师应指导学生反复地思考一道题的解题过程, 掌握这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这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六、注重信心的培养和加强

加强学生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 提高学生考试的信心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不可盲目加大练习量, 而是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套题训练, 通过练、评、讲、反思、查漏补缺, 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进行全真模拟训练必不可少, 可以稳定学生的心态, 增强其信心, 保证学生会做之题不失分, 能够做一步就毫不犹豫地攻坚, 而过难的题目确实不会做, 又浪费时间的话, 要教导学生学会放弃.

以上设计的复习环节, 环环相扣, 层层递进, 每一个环节都是后一个环节的基础, 而后一个环节又是对前一个环节的总结和提升.教师要做到以习题为载体, 通过由易到难地有针对性地教学编排, 让学生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 使能力得到提高和强化, 使复习课收到最佳的效果.复习教学环节中, 要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概括和总结, 起到升华的作用.教师只有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编排, 才能便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知识.

参考文献

[1]阎承利.初中数学教学最优化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2]华长慧.教学创新:构建师生互为主体的平台[M].教育研究, 2003.

[3]魏波.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J].学园, 2011 (1) .

上一篇:改性水泥砂浆下一篇:教育主体间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