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法

2024-07-03

超声引导法(精选八篇)

超声引导法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2例肝、肾囊肿患者, 男81例, 女91例, 年龄25~83岁, 平均54岁。其中, 肝囊肿94例, 肾囊肿78例 (肾盂旁囊肿8例, 胶冻状囊肿1例, 多囊肾16例) 。术前均经彩超、部分行CT检查明确诊断, 肾盂旁囊肿术前应行静脉肾盂造影, 确诊囊肿与肾盂或神盏不通。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 血凝三项, 血小板, 尿常规等。本组患者囊肿最小的为2.6cm×3.8cm, 最大为29cm×24cm。

1.2 治疗方法

2001年-2006年10月, 使用GE公司LOGK4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扇扫变频探头频率3.5MHz一5.0MHz, 附原厂穿刺架。穿刺针常规法用18-22G、长15—20cm的PTC针, 改良导管法用18-16G、长15-18cm的静脉穿刺套管针或18G, PTC针, 较硬导丝, 自制导管等。本组所用硬化剂均为无水酒精。

根据患者囊肿位置的不同, 采用不同体位, 一般多采取平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等, 根据囊肿位置向前或向后不同程度倾斜, 并予以垫实身体, 使患者保持舒适姿势, 以利于进针。先做初步定位, 选择囊肿最清晰, 距体表最近且针道能避开周围重要脏器及大血管作为进针点, 使针道最短, 以确定最佳穿刺体位和进针部位, 作好标记, 并以此部位作为穿刺消毒中心进行皮肤消毒, 铺无菌洞巾后, 探头套上无菌隔离膜, 安装好穿刺导向装置, 使囊肿位于穿刺引导线上, 再次校正最佳穿刺进针点后, 用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5ml~10ml, 局部麻醉 , 在彩超实时动态监视下, 根据囊肿的部位、大小选择不同型号18~22GPTC穿刺针或静脉穿刺套管针沿穿刺导向器进针。在进针前先用16G注射针头刺破进针点处的皮肤及皮下组织, 以利穿刺针进入靶区时顺利, 常规治疗法, 若使用较细的穿刺针 (20G以下) 时, 为防止针尖漂移, 应先用穿刺引导针穿至实体组织内, 然后进行穿刺, 待穿刺针尖到达囊肿下1/3时, 退出针芯。改良导管法时, 使用静脉穿刺套管针, 进入囊肿后, 退出针芯, 保留软套管或用18G PTC针, 穿入囊肿后, 拔出针芯, 置入导丝后, 取出PTC针, 改用软导管在导丝引导下, 进入囊腔内, 抽出导丝, 继而接上延长管及注射器, 尽量抽空囊肿内容物, 常规行蛋白凝固试验并送常规化验及囊液脱落细胞学检查。

(1) 肝囊肿患者, 抽尽囊液后, 向囊腔内注入无水酒精量为抽出液量的1/3-1/5, 抽出量大于200m1者, 一次注入无水酒精量不大于60m1。注入无水酒精反复冲洗3-5次后, 注入无水酒精留观5~8min抽尽, 再注入同等量的无水酒精留观15~20min, 如此反复2~3次, 最后, 根据抽出囊液量的多少, 决定无水酒精在囊腔内的保留量, 一般为抽出量的1/5-1/10, 最多不超过20m1。术后24h内嘱患者变换不同体位, 以使无水乙醇充分与囊壁接触。此方法不仅可以缩短囊肿的闭合时间, 而且囊肿不易复发。

(2) 肾囊肿患者, 在注入无水酒精之前, 先用5~10ml囊液注入一小瓶内, 然后沿壁注入5ml无水酒精, 观察是否发生混浊、分层现象, 若有则证明囊肿为蛋白性囊液, 与肾盂或肾盏不通。 若无混浊、分层现象, 则说明囊肿可能与肾盂或肾盏相通, 不能注入无水酒精硬化治疗, 应进一步行实验室检查, 证实为囊液后, 再行治疗。治疗方法与肝囊肿相同, 所不同之处是治疗结束后囊腔内不保留无水酒精, 以免无水酒精沿针道渗入肾盂、输尿管内, 导致肾盂、输尿管损伤。肾盂旁囊肿患者, 在注入无水酒精前, 先用生理盐水20~30ml向囊肿内反复注入数次, 观察注入量与抽出量是否相等, 以再次明确囊肿与肾盂、肾盏是否相通, 证实不通后, 再行治疗。

(3) 疗效标准, 凡治疗后1个月一2年B超复查, 囊肿直径缩小原直径的二分之一者为有效, 囊肿直径未缩小到二分之一者为无效;囊肿完全消失者为治愈。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术后1、3个月行B超复查时, 发现肝囊肿组中, 术前囊肿直径大于7~15cm者32例, 其中1例3个月后囊肿直径仍大于4cm, 有2例未完全闭合, 直径在2~3cm以内, 半年后小于1cm。肾囊肿组中, 6例多囊肾治疗效果欠佳, 可能与治疗后其他小的囊肿增大有关 , 其余闭合良好。

不同部位肝、肾囊肿172例, 其中, 肝囊肿94例, 肾囊肿74例.均采用无水酒精硬化疗法, 1例胶冻状囊肿, 因抽吸效果不好, 总有效率99.9% (171/172) , 治愈率98% (165/172) 。

2.2 不良反应

172例肝、肾囊肿患者, 在实施无水酒精硬化治疗中, 常见并发症有出血和疼痛, 在68例行常规穿刺治疗的患者中, 有13例患者在囊液抽吸完, 行硬化治疗时, 因呼吸运动, 针尖划破囊壁, 抽出粉红色硬化液, 2例年老患者, 因剧烈咳嗽, 针尖划破皮质, 导致肾脂肪囊内较大量出血, 出现血肿, 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20% (14/68) 。后应用改良导管法治疗后, 再无明显出血现象发生, 有3例在治疗过程中, 见粉色抽出液, 考虑为穿刺置管时, 交换导丝、导管, 组织损伤, 出血经管壁渗入囊肿所致, 2% (3/104) 。部分患者在注入无水酒精或拔出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11例 (6.3%) 在注入无水酒精后和治疗结束拔针时, 出现剧烈疼痛, 稍做休息后疼痛缓解。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 在后来的治疗中, 均采用注入无水酒精前, 先在囊腔内注入2%利多卡因和拔针前注入少量2%利多卡因后, 再退出穿刺针或导管的方法, 未再发生类似的剧烈疼痛。

3 讨论

囊肿是常见的肝、肾脏实质器官含液性良性病变,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但多见于老年人。囊肿患者大多数为无明显症状, 随着超声和CT等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肝、肾囊肿的发现率明显增加。囊肿的形成过程, 就是对囊肿周围正常组织的压迫损害过程, 且随着囊肿的逐渐增大, 周围组织不可逆损害加重。肝囊肿导致肝组织受压, 造成肝功异常, 肋下疼痛, 压迫周围组织器官。肾囊肿中肾上极及背侧囊肿可顶压膈肌或推压腰部肌肉而引起腰背疼, 腹侧肾门周围囊肿可压迫肾动脉, 使肾供血不足而致肾性高血压;背侧肾门周围囊肿, 可压迫肾盂、肾盏引起肾积水, 肾结石, 因此, 囊肿需要治疗, 而且治疗的囊肿越小, 对周围组织的保护越好。肾囊肿的治疗方法有多种, 如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和近几年兴起的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等, 虽然腹腔镜技术治疗肾囊肿也属微创技术, 但是与超声引导下介入性穿刺治疗相比, 其创伤仍然较大。B型超声为肝、肾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可以清晰显示囊肿在肝脏、肾脏内的位置、大小和深度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而且无CT和X—线的辐射损害。在超声引导下行肝、肾囊肿穿刺注射治疗, 能动态观察穿刺治疗过程, 对囊肿穿刺精确度高、相对并发症少, 同时还能动态观察抽吸囊液及注入药物的情况。所以, 原则上, 对所有囊肿均可行穿刺硬化治疗, 但较小的囊肿, 最好用改良导管法进行, 可防止因抽完囊液后, 囊壁组织塌陷, 由于针尖随呼吸运动划破囊壁, 并发囊内出血, 使无水乙醇渗入周围组织的可能性增大。

超声引导下穿刺硬化治疗术主要是利用无水酒精作为硬化剂对囊壁上皮分泌细胞凝固及脱水破坏, 变性、坏死, 使囊壁逐渐失去分泌功能, 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治疗后早期囊壁渗出的组织液在以后被逐渐吸收, 继之囊壁收缩, 以至囊腔闭合。

采用改良导管法后, 术中及术后出血的发生率较常规穿刺法明显下降, 其效果可靠, 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优于其它方法, 但在实践中, 我们体会到, 要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准确选择最佳穿刺点, 肝囊肿尽量选择穿过少量肝组织, 以免治疗过程中, 无水酒精通过囊壁渗入腹膜腔, 引起剧烈疼痛, 导致治疗不能顺利进行。肾囊肿则尽量避免穿过肾组织, 因肾周有脂肪囊支持, 无水酒精渗入腹膜腔的几率较小, 加之, 穿刺对肾组织损害较大, 以引起出血。2) 术前训练病人平静呼吸后屏气, 做好配合工作, 穿刺时应快速进针, 囊壁坚韧时, 可采用旋转进针法, 采用静脉穿刺套针时, 一定要注意软管与硬针芯配合紧密, 不要轻易取下软套管, 防止管口发毛, 松弛, 影响进针。3) 进针深度一般以到达囊腔2/3或1/2为宜。4) 穿刺针进入囊腔后, 在释放软管或导丝交换导管时, 不要抽空囊液, 应待置管完成后, 再行抽吸, 以免置管困难, 甚至脱管。导管应先固定位置, 加延长管后, 完成囊液抽吸, 以防脱管。5) 再注射无水酒精前, 需再次明确导管位置, 在抽吸时, 注意观察导管状况, 囊液抽吸完后, 注入20~50ml生理盐水, 看囊肿充盈情况, 如壁边界光滑, 完整, 同时能看见液体流动状况, 说明导管在囊腔内。6) 抽尽残液后, 用无水酒精反复冲洗囊腔3~5次, 冲洗时, 快速将无水酒精加压注入, 可将附着在囊壁的粘液及沉渣冲洗干净, 以利于无水酒精与囊壁充分接触, 从而提高硬化治疗效果。因此, 超声引导下改良导管法硬化治疗肝、肾囊肿, 安全, 可靠, 明显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导管法经皮穿刺治疗肝、肾囊肿在提高治疗安全性, 减少并发症的效果及评价。方法2001年一2006年10月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囊肿穿刺, 注入无水酒精进行硬化治疗肝、肾囊肿172例。其中用常规穿刺法治疗68例, 包括肝囊肿32例肾囊肿36例, 改良导管法治疗104例, 包括肝囊肿62例肾囊肿42例.结果应用常规穿刺法治疗68例, 改良导管法治疗的104例肝、肾囊肿患者均获得硬化治疗成功, 术后随访10月2年, 有效率在98 (165/172) , (, 常规穿刺疗法常因囊液抽出后, 囊壁邹缩, 针尖随呼吸运动, 可划破囊壁, 导致囊内出血。而改良导管法, 因囊内放入的是软管, 无损伤可能, 故经对照观察发现改良导管法较常规穿刺法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常规穿刺法并发出血发生率20% (14/68) , 改良导管法治疗后, 出血发生率2% (3/104) , 明显下降, 效果显著。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肾囊肿穿刺, 置入导管行囊液抽吸后, 注入无水酒精硬化治疗肝、肾囊肿, 方法简便易行, 并发症少, 疗效确切, 可作为肝、肾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超声引导,改良导管法,肝、肾囊肿,硬化治疗

参考文献

[1]董宝玮.临床介入性超声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170-179.

[2]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1612, 1665-1670.

[3]张雪哲, 陆立, 曹林德, 等.肾囊肿的穿刺硬化剂治疗[J].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7, 31 (6) :375.

[4]王静, 李振江, 付春生, 等.超声引导肾囊肿无水乙醇硬化疗法69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4, 14 (1) :140.

超声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肝癌 篇2

我是肝癌术后患者,最近肝内又有一个直径约20毫米的肿块,听说超声引导下的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肝癌效果不错,特向你了解有关情况,谢谢!

刘丝(贵州)刘丝读者:

来信想了解有关超声引导下的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肝癌(Percutaneousethanolinjection.以下简称PEl)的情况,现解答如下:

PEI指在超声影像的导向下从体外经皮肝穿刺或在开腹手术经肝穿刺进入肿瘤后将无水酒精直接注入肿瘤内,依靠药物的药理作用杀灭肿瘤。以下是有关情况。

1.治癌主要机制:无水酒精可使肿瘤细胞凝固坏死,使病灶内的微血管形成化学性血栓,管腔闭塞,导致肿瘤组织缺血坏死。

2.指征: (1)肿瘤直径小于3厘米,瘤灶数目不超过三个。 (2)肿瘤直径大于3厘米时,与其他非手术疗法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 (3)肝癌术后复发。

3.方法:局麻后,在B超引导下将穿刺针刺入肿瘤,根据肿瘤大小注入适量无水酒精后拔针。

4疗程:无水酒精分6-8次注入肿瘤,每次间隔2-3天。

5.疗效:直径小于5厘米的肝癌三年生存率在42~76%之间,与手术疗效相似。

6.副反应、并发症和禁忌证:

(1)局部疼痛。

(2)酒精用量过大或反复使用,会加重原有的肝脏损害。

(3)禁忌证:晚期病例,合并严重肝硬化,大量腹水,门静脉高度曲张等。你的病情是否适合应用该技术进行治疗,要视具体隋况而定。

康医生

超声引导法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盆腔脓肿患者34例,年龄24~45岁,平均32.0岁;急、慢性盆腔炎24例,近期人工流产、清宫史者6例,有子宫或卵巢切除手术者3例,置节育环者5例,近期有取环者1例;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下腹痛及肛门坠胀感、脓性白带、白细胞数增高;妇科检查盆腔内可触及固定、边界清或不清的包块,经腹部或经阴道超声检查发现盆腔内单发的囊壁较厚的囊性包块或形态不规则的混合性包块,包块最大20cm×14cm×12.6cm,最小5.5cm×2.1cm×1.8cm。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GE Vivid7 Dimension超声诊断仪,频率为3.5~5.0MHz的腹部探头,选用16G或18G的带芯长穿刺针。穿刺前患者排空膀胱,常规经腹壁和经阴道超声检查,明确盆腔包块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腹盆腔脏器的关系,测量包块与皮肤的垂直距离、观察包块与腹壁间是否有肠管等其他脏器干扰,在常规避开膀胱、子宫等相对位置固定脏器的同时,利用探头加压配合患者呼吸,使肠管及网膜等受到压力推挤移位,探头和盆腔包块之间的干扰因素消失,选择最佳穿刺途径在超声实时观察下快速进针至包块内的液性暗区,抽吸脓液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至脓腔缩小塌陷,注入甲硝唑、庆大霉素等抗生素,超声随访检查。

2 结果

34例患者采用经腹壁超声检查进行穿刺前初筛,未使用探头加压时,因受肠管内容物及气体等因素干扰,初筛超声提示可行穿刺5例,不宜穿刺29例,符合穿刺条件比例仅为14.7%;使用探头加压检查后,32例排除了脓肿与腹壁间的肠道、网膜等干扰,提供了安全的穿刺路径,穿刺可行性比例提高至94.1%,经选择最佳的穿刺路径,最终一次性成功穿刺,抽出脓液经细菌培养有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生长,均证实为盆腔脓肿,整个定位穿刺过程患者无明显不适,术后无脏器损伤及并发症;2例患者肠胀气明显,不能选择安全的穿刺路径,使用抗生素进行保守治疗。32例成功穿刺患者术后2~5天腹痛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体温降至正常,白细胞数显著下降或恢复正常;术后7~14天超声复查包块均显著缩小,26例患者脓腔消失,8例患者脓腔显著缩小塌陷,术后6月超声复查包块消失。

3 讨论

介入超声开展以来,经腹壁和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盆腔脓肿由于安全简便、损伤小、成功率高、可重复性强,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同部位的盆腔脓肿选择适宜的穿刺途径尤为关键。国内学者汪萍等采用TVS引导,盆腔脓肿穿刺、抽液、注药,结合抗感染等综合措施治疗盆腔脓肿30例,治愈率达97%[2]。经阴道后穹窿穿刺途径中受肠管、膀胱、子宫的干扰因素显著小于经腹壁穿刺,但其局限性在于部分位置较高的盆腔脓肿由于受阴道超声的远场分辨率下降和穿刺距离增加导致穿刺途径选择困难,故使用经腹壁和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有各自的优越性和局限性,必须根据脓肿位置和深度进行选择。国内研究报道认为位于子宫前方或上方的肿块可选择经腹壁穿刺,位于子宫后方的肿块则选择阴道后穹窿穿刺[3],两侧附件区距离后穹窿较远的盆腔脓肿也应选择经腹壁穿刺。由于感染粘连,常在肠管、大网膜、乙状结肠壁及内生殖器官之间形成包裹性积液[4],因此在经腹壁超声引导下盆腔脓肿穿刺的运用中,穿刺途径的选择尤为重要,在常规经腹壁超声检查时对盆腔脓肿的穿刺可行性进行初筛,对于可经腹壁穿刺的盆腔脓肿根据包块与皮肤的距离、包块与腹壁间肠管、网膜等的干扰程度,运用适当的压力使探头下压并推挤开肠管、网膜等,使包块与腹壁间的距离缩小贴近,有助于在安全的基础上选择定位穿刺最佳进针途径,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损伤肠管等腹盆腔脏器。该法操作简单、安全,是经腹壁超声引导穿刺治疗时较实用的方法之一,适合各级医院开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探头加压法在经腹壁穿刺治疗盆腔脓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4例盆腔脓肿患者均利用探头加压法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并注入抗生素治疗,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34例患者中,5例未经探头加压法筛查可选择安全穿刺路径,穿刺可行性比例为14.7%;经探头加压后筛查32例可行穿刺,比例提高至94.1%。结论:探头加压法可提高超声引导穿刺的成功率,且操作简单、安全,是经腹壁超声引导穿刺治疗时较实用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盆腔脓肿,超声引导,穿刺,效果

参考文献

[1]洪莉,梁君,杨河欣,等.B超监测下介入治疗盆腔脓肿45例[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16(1):40-41.

[2]汪萍,龚炜.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治疗盆腔脓肿的临床价值[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8,17(2):89-90.

[3]陈蓉蓉.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盆腔脓肿[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1,5(31):17-18.

超声引导法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2例, 均为我院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住院及门诊肾囊肿患者;其中, 男性50例, 女性32例, 年龄25~80岁。单纯左侧肾囊肿50例, 单纯右侧肾囊肿21例, 双侧肾囊肿9例。82例中主要表现为腰痛52例, 腰酸不适20例。镜下血尿5例;肾盏内合并结石3例。囊肿最小3.0cm×2.5cm, 最大11.5cm×12.0cm。

1.2 仪器及方法

使用GE LOGIQ400 B超, 3.5 MHz探头及穿刺附加器, 日本八光18~21GEV针。方法:选择无穿刺禁忌证患者82例, 术前检测血常规、尿液分析及出凝血时间。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 选择最佳进针路径, 测量穿刺深度, 常规消毒铺巾,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穿刺, 在超声引导下, 将穿刺针引导至囊腔的1/2~2/3, 以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 采用有别于传统的置换灌洗给药治疗肾囊肿。

2 结果

90个肾囊肿均1次穿刺成功, 成功率100%。治愈7例, 有效6例, 治愈率92.68%, 总有效率100%。

3 讨论

肾脏囊性病变是最常见的肾脏肿块, 特别是老年人。大多数良性肾囊肿并不引起临床症状, 但部分囊肿可能引起感染、反复出血或血尿等, 还可能导致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或漏斗部梗阻而出现肾盂积水。当囊肿压迫血管时, 还可引起局部缺血导致肾性高血压。巨大肾囊肿可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 在确定为良性肾囊肿后, 只要有症状或囊肿较大, 即应给予治疗。

3.1 硬化剂治疗机制

囊肿壁内皮立方上皮具有分泌囊液的功能, 囊液中含有少量蛋白、氯化钾、胆固醇、脱落细胞等, 将囊液抽尽注入硬化剂后, 可使内皮细胞的蛋白凝固变性, 细胞破坏失去分泌功能, 产生无菌性炎症, 囊腔粘连闭合而不再复发。无水乙醇使囊壁发生凝固硬化, 无法渗出而只能向外周透热, 故对机体的周围组织无不良影响。本组82例使用无水乙醇治疗, 无1例对周围组织产生影响, 说明无水乙醇作为一种硬化剂治疗囊肿完全可靠。

3.2 穿刺中的注意事项

主要有: (1) 本法对位于肾脏腹侧和肾上极的囊肿穿刺有困难, 对靠近集合系统的囊肿, 硬化剂可能外渗进入集合系统, 有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此, 对这类型患者最好选择手术治疗。 (2) 穿刺探头及连线可用灭菌塑料袋、无菌方巾包裹, 而无需反复消毒穿刺导引探头, 提高工作效率。 (3) 穿刺过程中囊肿移动而影响穿刺, 当穿刺针接触囊肿壁时, 囊肿会向两侧移动, 可由助手经腹壁按压固定囊肿, 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4) 肾囊肿因距膈肌近, 随呼吸移动度较大, 定位时应注意在浅呼吸的状态下, 并在进针时嘱患者浅呼吸后憋气快速进针。 (5) 肾囊肿抽出液蛋白定性阳性可与尿液鉴别。 (6) 为防止穿刺针脱出, 可在囊内尚有少量囊液时即开始置换灌洗。

3.3 改进给药方法提高疗效

在以往的实践中笔者发现, 在用传统给药方法时, 虽声像图上看到囊液已抽尽, 但注药后再次抽出的囊内液往往比注入量多, 说明原囊液没有完全抽尽。如果囊液未抽尽则注入的乙醇将被稀释, 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 笔者设计出置换灌洗给药法, 即抽液时留有少量囊液即开始无水乙醇置换灌洗, 将残余的囊液连同注入的无水乙醇抽出后, 再次注入无水乙醇, 反复数次, 直至抽出的囊液由混有硬化残渣的乳白色, 变为几乎白色透明为止, 最后视囊肿之大小注入20~60mL无水乙醇保留5min后抽出。从本组实践中, 笔者认为, B超定位导向、囊肿穿刺注入无水乙醇治疗肾囊肿有如下优点: (1) 穿刺准确、安全、操作简单, 吸出囊液完全, B超引导下可直接见到囊腔消失, 大部分患者不需住院治疗, 对有B超设备的医院均可开展, 本组穿剌准确率100%; (2) 无水乙醇有抑菌作用, 并能引起囊壁上皮细胞蛋白质变性、凝固, 失去分泌功能, 因而疗效良好, 本组随访结果证实了这一点;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本组病例中部分患者仅见局部微痛或有短时间的面部潮红, 或有低热反应, 个别有轻度血尿, 不需特殊处理, 很快自行消失, 无出现气胸、肾绞痛、感染等并发症;操作简单, 设备要求不高, 医疗费用低廉, 适合于农村及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使用本法必须强调:B超定位要精确, 在B超仪监视下进针, 要掌握好穿刺方向及穿刺深度, 吸出囊液要完全, 注入无水乙醇量要足, 整个治疗过程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硬化治疗肾囊肿, 是一种简单、快速、痛苦小、费用低、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有广泛的广应用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老年人在穿刺前一定要做祥细的身体检查, 严格控制禁忌证。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无水乙醇置换灌洗给药法治疗肾囊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无穿刺禁忌证患者82例, 术前检测血常规、尿液分析及出凝血时间。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 选择最佳进针路径, 测量穿刺深度, 常规消毒铺巾,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穿刺, 在超声引导下, 将穿刺针引导至囊腔的1/22/3, 以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 采用有别于传统的置换灌洗给药治疗肾囊肿。结果90个肾囊肿均一次穿刺成功, 成功率100%。治愈7例, 有效6例, 治愈率92.68%, 总有效率100%。结论B超引导下穿刺置换灌洗法治疗肾囊肿, 是一种简单、快速、痛苦小、费用低、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单纯性肾囊肿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超声引导法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对符合以下其中一项指征:直肠指诊发现结节;B超发现前列腺低回声结节或MRI发现异常信号;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 大于10 ng/m L;PSA在4~10 ng/m L, f/t PSA异常或PSAD值异常可疑前列腺癌的患者32例进行于会阴B超引导下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其中PSA<4 ng/m L 2例、4~10 ng/m L 18例、>10 ng/m L12例, 前列腺体积31.1~65.3 m L, 中位值43.0 m L。直肠指检异常5例, 经腹B超检查异常7例, MRI检查异常9例, 其中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1例。阳性患者中Gleason评分<7分2例 (20%) , (3+4=7) 分4例 (40%) , (4+3=7) 分3例 (30%) , >8分1例 (10%) 。

禁忌证:泌尿系统感染, 出凝血检查结果明显异常, 有严重心脏器质性病变、脑血管意外等不能进行有创性检查的患者。

1.2 方法

使用带16~22穿刺支架开立Sonoscape S8超声, Bard Mc18~20活检枪。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均住院接受检查, 术前常规进行出凝血功能, 血、尿常规, 心电图等检查, 排除出凝血功能异常、尿路感染及严重心脏病变。

操作步骤:患者取膀胱截石卧位, 按常规进行会阴备皮后, 用0.5%碘伏消毒, 常规铺巾, 将阴囊托高, 使会阴部充分暴露, 以1%利多卡因对穿刺点 (会阴中点) 行局部浸润麻醉至前列腺包膜。于会阴部B超定位, 定位时当腺体的边界在冠状面上被清晰显示后进行穿刺, 以尿道为中线的两侧各穿刺6针, 有明显钙化或结节灶的加穿数针。穿刺后标本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 穿刺结束后穿刺部位无菌纱布覆盖并嘱咐患者用手按压此处30 min。穿刺术前不做肠道准备, 亦不使用抗生素;穿刺术后使用1次二代头孢抗生素, 不使用止血剂, 疼痛较剧烈者适当应用止痛药。穿刺术后注意观察患者体温及排尿、排便情况。

2 结果

穿刺确诊前列腺癌10例 (阳性率31%) ;穿刺途中出现疼痛晕厥1例 (一过性, 未经特殊处理, 休息片刻自行缓解) (3.1%) ;术后肉眼血尿16例 (50%) , 均为起始段或末段肉眼血尿、无血块, 且血尿均未经止血处理在术后3 d内自行消失;并发急性尿潴留1例 (3.1%) , 无直肠出血及发热病例, 无会阴部明显肿胀病例, 亦无脓毒血症、败血症等其他严重并发症病例。

3 讨论

前列腺穿刺方法多种多样, 目前比较常用的有:超声引导下经直肠径路前列腺穿刺活检, 直肠B超定位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有研究认为, 经会阴途径前列腺穿刺活检比经直肠径路阳性率高, 尤其是增加前列腺尖部肿瘤的检出率[2]。关于前列腺穿刺途径的选择, 经直肠路径前列腺穿刺能穿到的外周带区域较小, 在外周带所能穿刺到的样本量偏少, 且穿刺针与外周带交叉, 所取得的标本大部分来源于移行带的前列腺组织。由于大部分前列腺癌主要位于外周带, 且呈多灶性分布, 小体积癌灶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尖部, 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会对经直肠途径前列腺穿刺产生影响, 容易发生漏诊。前列腺外周带及前列腺尖部是前列腺癌的好发部位, 采用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时, 穿刺针与直肠纵向平行并经前列腺尖部通过, 所取得标本主要为前列腺外周带组织, 所以采用经会阴途径前列腺穿刺漏诊率较低。与经直肠途径前列腺穿刺相比, 经会阴途径还具有以下优点: (1) 会阴部皮肤的消毒比直肠消毒更方便, 而且效果更确切, 所以经会阴穿刺活检感染发生概率大大降低。术前无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出现发热的可能性也极小。 (2) 由于许多老年患者因为冠心病等疾患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经会阴穿刺允许此类患者缩短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时间、甚至在特定患者中不停用此类药物, 从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患者围穿刺期发生心血管系统合并症的风险。且便于无直肠患者 (如外科切除、先天畸形) 、肛门狭窄、严重痔疮等前列腺癌可疑患者进行检查。我们采用于会阴部B超定位经会阴前列腺穿刺, 取得良好效果。

出血是前列腺穿刺最常见的并发症, 主要表现为肉眼血尿、血精及直肠出血。尽管出血类并发症较多见, 但一般无需外科处理, 大多经休息及止血药物应用等保守治疗即可明显好转。血尿均表现为初始或终末肉眼血尿, 穿刺过程中前列腺尿道、膜部尿道难以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穿刺针刺入膀胱和伤及前列腺血管等都是产生肉眼血尿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前列腺穿刺后肉眼血尿的发生率为10%~84%[3], 本组肉眼血尿发生率50%, 本组病例未用止血药物, 经休息并嘱咐患者多摄入水分, 血尿均在术后3 d内消失。血精未统计, 无直肠出血病例。

另一个并发症为排尿困难、尿潴留。穿刺过程中损伤尿道导致出血及穿刺后前列腺尿道部肿胀压迫后尿道, 是导致排尿困难、尿潴留的主要原因。尿潴留经止血、抗感染、导尿保持尿液引流通畅等处理后均可在术后1周内得到改善。本组1例病例仅经导尿、留置导尿管4 d, 症状改善。

感染类并发症亦多见, 发生率在0.6%~6.3%[4]。由于直肠内存在大量致病菌, 在经直肠途径前列腺穿刺操作时, 这些致病菌被带入到前列腺组织内的概率很高, 大大增加了急性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的风险。由于穿刺部位离肛门近, 直肠B超定位经会阴穿刺亦有穿刺部位污染可能, 增加感染机会。会阴B超引导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完全可以避免穿刺部位的污染。发热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严重时可发展为全身脓毒血症, 最终导致感染性休克, 是威胁患者生命的最严重并发症, 穿刺术后死亡者几乎均为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5]。本组会阴B超引导经会阴路径前列腺穿刺无发热病例, 亦未发生1例脓毒血症、败血症等严重感染并发症。

经会阴穿刺后穿刺部位出血有可能发生明显会阴部肿胀, 但发生概率较低, 在穿刺结束后应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部位并嘱咐患者用手按压30 min, 此类并发症多可避免。本组未发现会阴肿胀病例。

术前无需肠道准备及静脉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术后仅预防性使用1次抗生素, 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减少住院费用。并可对无直肠患者 (如外科切除、先天畸形) 、肛门狭窄、严重痔疮等前列腺癌可疑患者进行检查。本组1例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经穿刺确诊前列腺癌。

总之, 经过临床验证, 会阴部超声引导下12+x法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阳性率高, 安全性相对较高, 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较低, 为诊断前列腺癌较理想的方法, 尤其适用于无直肠 (如外科切除、先天畸形) 、肛门狭窄、严重痔疮等无法采用经直肠超声引导或穿刺的患者。

参考文献

[1]那彦群, 叶章群, 孙光, 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51.

[2]严维刚, 周毅, 周智恩, 等.模板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10年经验总结[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5, 36 (1) :39-43.

[3]袁利荣, 张承广, 鲁来兴, 等.经会阴及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4, 20 (11) :1004-1007.

[4]LOEB S, VELLEKOOP A, AHMED H U, 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complications of prostate biopsy[J].Eur Urol, 2013, 64 (6) :876-892.

乳腺肿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1个乳腺肿块, 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21~65岁, 平均41.6岁。肿块大小:1.0~3.1 cm, 纵、横径均大于或等于1.0 cm的乳腺肿块。其中, 1.0~1.5 cm 13个, 1.6~2.0 cm 25个, 2.0~2.9 cm 20个, 3 cm以上的3个。术前凝血系统及血常规检查正常。术前签知情同意书, 告知穿刺活检的风险及局限性。

1.2 仪器:

采用SSD-5500 ALOK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5.0~10 MHz高频探头, 美国Bard自动活检枪, 18、20G内槽式 (Tru-cut) 活检针, 酒精、碘酒、利多卡因等物品。

1.3 穿刺点的选择:

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仔细触诊肿块, 再用高频探头对肿块及其周围进行祥细检查, 寻找合适的穿刺点和穿刺路径, 调出穿刺引导线, 尽量使引导线贯通肿块中心[1]。因大部分乳腺肿块位置表浅, 直径较小, 可活动等特点, 在选择穿刺点和进针方向时, 应尽可能沿肿块的长轴方向, 尽量不垂直胸壁进针, 肿块在较表浅部位, 且活动度大时, 可不用穿刺支架, 直接徒手穿刺。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肿块的血供情况, 使穿刺针路径尽可能避开较大的血管[2]。测量穿刺进针的最大深度, 作为穿刺活检枪进针深度调节的依据。

1.4 取材方法:

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常规皮肤消毒、铺巾, 连接好用环氧乙烷熏蒸消毒好的高频探头, 固定好经高压灭菌的探头支架, 在高频探头表面搽上消毒型超声耦合剂, 再次确定穿刺点、进针路径及和深度。用2%利多卡因局麻, 麻醉达肿块边缘, 麻醉方向应与穿刺方向一致。在进针点的皮肤表面用尖刀切1个1~2 mm的小孔达真皮下, 穿刺针从探头支架的引导针内进入皮下, 沿穿刺引导线达肿块边缘, 打开活检枪保险, 扣动扳机, 快速拔出活检针, 观察所取组织条情况。徒手穿刺时, 左手固定肿块, 右手持针, 助手同时用探头观察针尖进入情况, 当针尖到达肿块边缘并轻轻插入肿块内, 此时, 移动一下穿刺针, 当观察到肿块随穿刺针移动时, 证明针尖在肿块内, 打开活检枪保险, 扣动扳机, 快速拔出活检针, 观察所取组织条情况。把标本置于锡纸上, 用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 送检。一个病灶可反复取材2~3次, 且每针尽量穿取肿块的不同部位, 穿刺完毕后用消毒纱布加压穿刺点约20 min, 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伤口。

2 结果

见表1。

本组61个肿块, 大小为1.0~1.5 cm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约61.5%, 二次成功率约84.6%;1.6~2.0 cm的肿块一次成功率约88%, 二次成功率约100%;2.1 cm以上的肿块穿刺一次成功率均为100%。从上表分析总结:肿块越小, 穿刺的成功率越低, 肿块越大, 穿刺的成功率越高。所以, 在选择肿块时, 为了保证穿刺的成功率, 一定要选择大小适宜的肿块进行穿刺。见表2。

60个肿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与手术取标本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一致, 1例不相符。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与手术取活检病理诊断对照不相符为误诊!乳腺癌并周围炎症误诊为乳腺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分别为:早期浸润性癌1例, 浸润性癌4例, 纤维瘤33例, 乳腺增生病变18例, 炎症5例。施行手术取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分别为:早期浸润性癌1例, 乳腺癌5例, 纤维瘤33例, 乳腺增生18例, 炎症4例。

本组资料中, 有98.3% (60/61) 的病例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得到明确的诊断, 乳腺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准确率较高, 诊断正确病例占83.3% (5/6) , 在良性病例中, 乳腺增生和炎症的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准确率最高, 分别为100% (33/33) , 100% (4/4) 。本组病例无一例发生感染, 仅有2例出现皮下淤血, 无需处理, 2周后自动消退。

3 讨论

我国的介入性超声开始于60年代。80年代以来, 国内很多学者如曹海根、董宝玮等多次报道了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及其在肝、胆、胰以及腹部器官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991年开始, 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技术已广泛用于颈部和甲状腺肿物、乳腺肿物的诊断。

乳腺肿块穿刺活检时, 较丰满乳腺或乳腺较深部位的肿块, 因其相对较固定, 用穿刺架引导穿刺定位准确, 1.0~1.5 cm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约61.5%, 1.6~2.0 cm的肿块一次成功率约88%, 2.1 cm以上的肿块穿刺一次成功率均为100%。对于年龄较大, 乳腺扁平, 乳腺组织菲薄者, 肿块活动度较大者, 使用穿刺架时, 由于穿刺架固定在探头一侧, 探头与皮肤之间的角度难调节, 进针点受限制, 操作困难, 助手难以配合, 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对于较表浅的乳腺肿块, 改用徒手持活检枪穿刺, 可以灵活地调整不同进针角度, 更容易避免垂直胸壁进针。由助手按压肿块周围组织固定肿块位置, 把穿刺针针尖部进入肿块后, 才取材成功率非常高, 几乎100%。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乳腺肿块的诊断有一定的漏诊率, 影响乳腺肿块穿刺活检标本病理组织学诊断正确性的主要因素如下[3]:①活检标本是否具有代表性。②病理医师是否有经验。③临床与病理联系是否密切。本例漏诊病例, 肿块较大约3.1 cm, 靠表浅部分血供较丰富, 为了避免出现血肿, 取材时选择了血供较少且较深处进针, 操作不便, 多方向进针困难;另一方面, 可能肿块较硬, 经验不足, 多次取材都在肿块表面, 部分代表了整体, 而至于出现标本中找不到癌组织的假象。所以, 当病理组织学诊断与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不符时, 有必要重复穿刺活检或直接进行手术活检。

4 结论

本研究显示,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与手术活检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除一例误诊外, 其余的都得到了手术证实。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具有:经济省时、操作简便、定位准确、取材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使许多乳腺恶性肿瘤得到了早期发现, 及时的根治;为部分患者免除了不必要的手术治疗。对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了依据, 可替代术中快速活检, 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 该项技术的熟练掌握, 可应用于甲状腺等小器官肿块、体表淋巴结的穿刺活检。

参考文献

[1]靳忠民, 苏虹, 李楠.彩色高频超声引导下徒手粗针自动活检术对乳腺可疑微小病灶的鉴别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8, 24 (7) :606.

[2]姜玉新, 荣雪余, 孙强, 等.乳腺肿块的术前超声引导定位[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0, 9 (11) :646-647.

超声引导下囊肿的介入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4年1月-2009年6月人体脏器囊肿患者298例, 男161例, 女137例;年龄6~72岁。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 门诊204例, 住院94例。病种包括单纯性肝囊肿、肾囊肿、多囊肝、多囊肾、单纯性卵巢囊肿、脾囊肿、腱鞘囊肿, 一共325个囊肿, 其中囊肿直径10.0cm以上37例, 其中最大的囊肿为12.6cm×9.2cm×7.9cm, 抽出囊液460ml。

1.2 使用仪器 PHILIPS Envisor

超声诊断仪、PILIPS HD 11XE超声诊断仪, 备有穿刺导向设备, 经腹穿刺探头频率2.5~3.5MHz, 高频探头7~12MHz, 穿刺针为一次性PTC 16G或18G针, 穿刺架及穿刺探头用戊二醛消毒液浸泡消毒。

1.3 方法

患者术前行血常规、凝血四项、艾滋病、梅毒等实验室检查, 年龄较大者检查肿瘤标志物, 询问药物过敏史。常规扫查, 记录有关图像及数据, 明确囊肿的位置、大小、距离体表的深度以及与周围脏器的毗邻关系, 确定距囊肿最近的穿刺点和进针深度。进针深度应小于腹壁厚度加囊腔的前后径。根据囊肿位置选择合适体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麻, 在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刺入囊腔中央, 拔出针芯连接注射器抽吸, 囊液术中常规化验, 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将囊液抽尽然后推注药物。如果抽吸液是单纯性囊肿, 注入无水乙醇反复冲洗囊腔, 总量保持抽出囊液量的1/3~1/2[2]。如果囊液黏稠, 可以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稀释冲洗, 尽量抽尽后注入无水乙醇。如果抽出液为脓肿, 用甲硝唑注射液反复冲洗囊腔至囊液清亮后, 向腔内注射庆大霉素16~32万U。如需要第2次治疗时, 则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向腔内注射敏感抗生素[3]。术毕, 局部覆盖无菌纱布, 必要时盐袋加压包扎, 观察30min, 无不适后离院或回病房, 根据病情和治疗的需要, 3~5d进行复查。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267例囊肿一次性治愈, 其余31例经2~4次介入治疗治愈, 无并发症, 总治愈率达100%。 肝、脾、肾、盆腔囊肿<6cm者经1次治疗, 40~60d基本消失;>10cm者需经2~4次硬化治疗, 50~300d消失。

2.2 术后反应

本组发生一过性疼痛36例, 肾囊肿穿刺后肉眼或镜下血尿48例。

3 讨 论

3.1 穿刺治疗时注意事项

(1) 正确选择穿刺点, 尽量避开重要脏器及血管; (2) 肾盂旁囊肿术前进行静脉肾盂造影, 以证明囊肿与肾盂或肾盏不通, 避免硬化剂对肾脏的损伤, 而且治疗结束后囊腔内不保留无水乙醇, 避免无水乙醇沿针道进入肾盂、输尿管内而导致损伤; (3) 每次抽液务必抽尽, 反复冲洗, 尤其对感染、蛋白含量高的囊肿、肾脏囊肿更要多次冲洗, 力争达到囊壁黏膜层, 注入硬化剂前囊腔内不得有残留的冲洗液以保证硬化效果。

3.2 囊肿内注入硬化剂剂量和时间

本组病例注入硬化剂剂量为抽出量的1/3~1/2, 保留时间3~4min, 较大囊肿保留5min。若抽出液用蛋白试纸试验显示阴性, 则拔针;蛋白 (++) , 重复1次, 不保留硬化剂。

3.3 常见并发症及治疗

①囊壁出血:去甲肾上腺素针2~3滴加入10ml无菌生理盐水中注入囊腔。②囊腔内出血:囊液已抽完, 针尖划破组织抽出完全是鲜血, 注入硬化剂5ml, 立即抽出, 用硬化剂反复冲洗至出血停止。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囊腔, 干净后注入硬化剂。③硬化剂误入囊腔外:一旦硬化剂误推到囊腔外, 不要拔针, 立即推注利多卡因加无菌生理盐水, 除减少患者疼痛外, 还可以减少对腹膜刺激, 预防肠粘连。

囊肿的治疗方法很多, 除传统的外科开放手术治疗外, 近几年穿刺硬化治疗和腹腔镜治疗开始逐渐取代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3]。超声引导和CT、X线相比, 无辐射损害, 而且可以清晰显示囊肿的位置、大小、深度以及和周围脏器关系[4]。在超声引导下行囊肿穿刺治疗时, 可以实时动态观察穿刺治疗全过程, 对囊肿穿刺精确度高, 并发症少, 而且能观察抽吸囊液和注入药物情况。超声引导下行囊肿穿刺治疗效果可靠, 操作安全简便, 降低并发症, 引导准确, 损伤小, 费用低廉, 可以重复进行,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纯正, 徐智章.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510.

[2]乐杰.妇产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346.

[3]董宝玮.临床介入性超声学[M].北京: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 1990:127-133, 186-192, 231-235, 249-251.

超声引导法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肝脏肿瘤患者77例, 男45例, 女32例;年龄15~78 (54.2±11.87) 岁。77例患者中有肝炎病史48例, 肝硬化20例, 无任何病史9例。纳入标准:肝炎或肝硬化病史, 肝区有不适感的, 上腹部胀满, 明显黄疸及腹水等疑似肝癌患者。排除标准:排除良性病变患者, 排除大量腹水, 出血严重, 且肝功能损害异常, 淤血性肿大的患者[3]。其中术前诊断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患者45例作为穿刺活检组, 采用常规超声诊断患者32例作为常规超声组。2组病例性别、年龄、病史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法:穿刺前进行常规检查如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及凝血时间。首先超声定位, 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患者取左侧卧位或仰卧位, 寻找确定穿刺的路径。其次是消毒麻醉, 注意无菌原则, 穿刺区域及仪器的探头均应严格消毒, 局麻采用1%利多卡因到达肝被膜。最后是活检, 采用美国巴德可调式自动活检枪, 探头频率为3.5MHz, 每个病例取材1次, 不满意时需增加穿刺次数, 标本置于福尔马林固定后送检病理检查科室,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半小时后无异常可离开。 (2) 常规超声诊断:通过二维超声确定病灶的位置、大小、数目和回声特征等信息, 然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病灶内部和周围的血流情况。

1.3 确诊方法

活检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的即可诊断为肿瘤, 未见恶性肿瘤时, 则结合癌性标志物、磁共振成像 (MRI) 、增强CT和血管造影术, 临床随访观察半年即可确诊, 有需要时可再进行活检[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5例穿刺活检组患者经126次取材全部成功,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联合癌性标志物检查, 45例病例中有41例确诊为恶性肝肿瘤患者, 其中肝细胞肝癌31例, 胆管细胞癌3例, 肝多肉瘤2例, 转移癌5例 (结肠癌2例, 胃转移癌3例) 。病灶阴性4例, 术后经证实, 脂肪肝2例, 硬化小结节2例。常规超声组的32例病例, 经常规超声确诊无误的20例患者中, 发现大块肿瘤18例, 小肝癌2例。大多数的病例在术后并无明显的并发症, 偶有几例有肝区胀疼感, 经肌内注射布桂嗪后症状缓解。穿刺活检组的肝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3.33% (42/45) 高于常规超声的68.75% (22/3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穿刺活检组的灵敏度为95.23% (40/42) , 特异度为66.67% (2/3) , 假阴性率为2.50% (1/40) , 假阳性率为50.00% (2/4) 。常规超声组的灵敏度为76.92% (20/26) , 特异度为33.33% (2/6) , 假阴性率为16.67% (4/24) , 假阳性率为25.00% (2/8) 。见表1。

3 讨论

肝脏肿瘤的诊断方法很多,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 也是鉴定肿瘤的金标准。北京大学肿瘤学院超声科开展20多年, 初期报告对肝定位的诊断符合率可达88.8%。在超声介入下, 通过各种微创手段诊断肝肿瘤也日益普及, 首先通过超声对肿瘤进行初步定位, 可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全貌, 在超声的引导下活检穿刺, 不仅能减少穿刺的次数, 减少手术时间, 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 在超声的下穿刺比盲目穿刺更加安全、准确。经穿刺所得到的标本在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有报道指出经皮穿刺有种植转移性癌的风险, 但因其在小块肿瘤的诊断明显高于其他影像手段, 具有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常规超声检测中, 二维超声能根据组织的声学特性和声阻抗差异进行显像, 从而提供病灶的信息,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反映病灶血管中的血流情况。常规超声能有效检测出肝脏内部的占位性病变, 但在诊断肝脏肿瘤的良恶性方面并不理想。但与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相比, 超声影像的诊断符合率较低, 并且对小肝癌的诊断率尤其低。

本结果显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肝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3.33%高于常规超声的68.7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总之, 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能大大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率, 尤其在小肝癌方面, 降低假阴性率, 同时具有安全、准确的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穿刺活检与常规超声检测肝脏肿瘤的结果差异。方法 将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患者45例作为穿刺活检组和常规超声患者32例作为常规超声组, 比较诊断结果。结果 穿刺活检组的肝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3.33% (42/45) 高于常规超声的68.75% (22/3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穿刺活检组的灵敏度为95.23% (40/42) , 特异度为66.67% (2/3) , 假阴性率为2.50% (1/40) , 假阳性率为50.00% (2/4) 。常规超声组的灵敏度为76.92% (20/26) , 特异度为33.33% (2/6) , 假阴性率为16.67% (4/24) , 假阳性率为25.00% (2/8) 。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对肝肿瘤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超声, 同时具有安全、准确等优点, 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常规超声,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肝脏肿瘤,价值比较

参考文献

[1] 程力.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脏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3, 16 (11) :892-895.

[2] 侯秀芝.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肝脓肿89例回顾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 (18) :2210-2211.

[3] 刘友员, 程志刚.超声造影在肝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0, 7 (2) :174-176.

上一篇:技术进步模式下一篇:网络营销与休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