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那些事

2024-06-28

求职那些事(精选十篇)

求职那些事 篇1

穿上新买的西装, 系上领带, 皮鞋擦的如同眼珠般黑而清澈, 早出晚归, 往返于这座城市的高校与人才市场之间。挤上一辆辆公交车, 冲破一道道招聘会大门, 排过一队队长龙, 送出一张张简历, 时间一天天的流逝。

只有毕业证、学位证、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这样的标准配置是很难和心仪的单位一见钟情的, 要么是单位无视自己, 要么是自己无意于公司。我理解他们, 招聘毫无经验的毕业生就是一项风险投资, 稍不谨慎就可能导致失败, 毕竟企业的目标不仅仅是解决国民的就业问题, 更何况“屋漏偏逢连夜雨, 船迟又遇打头风”, 很多企业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大规模精简人员, 就更别谈招聘计划了。在没有招聘会和面试的日子, 自己还要争分夺秒的备考公务员考试。参加完国家公务员考试后, 校园的招聘会高峰也快结束了, 大四的前半学期也在忙碌之中一去不复返。

经历了罕见的雪灾, 春节刚结束, 接到公务员考试面试的通知。匆匆的赶回学校办好了面试所需的各种材料, 挤上南下的火车经过二十五个小时的颠簸, 来到了南端的这座城市。经过三天的等待, 某海关的面试最终以失败告终, 而后直接去了东莞继续自己的求职之路。

在这陌生的城市, 自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租房、来往于人才市场、投简历、面试……但这里的招聘会多是面对整个社会求职者的, 因此, 应届生基本毫无优势可言, 另外, 这里汇集了全国各地大学的求职者, 竞争压力丝毫不逊于校园招聘会。转眼间, 已经到这里奔波了一个月, 拒绝了十来家公司, 理由也无外乎薪酬不理想、公司前景渺茫等, 还剩三家公司等待我的回复。在房租到期之前, 终于下定决心选择了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一家企业, 直接去公司上班。就这样, 同班同学还在求职, 或者已经拿到Offer后等着毕业后报到, 我就开始了朝九晚五的生活。一边工作一边完成了毕业论文, 其间请了两次假参加了论文答辩和办理离校手续, 就这样自己算是完成了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变。

工作了近一年后, 行业的形势进一步恶化, 促使我选择了离开。辗转到深圳开始了新的工作, 但是在这片汇集了全国精英的城市, 自己却无所适从。由于行业的性质, 无休止的加班和毫无规律的生活让我在半年后选择了逃离, 回到了原点。回到生活了四年的城市加入考研大军, 很幸运的挤过了这道门槛, 开始了另一段来之不易的校园生活。

前车之覆, 后车之鉴, 我的求职旅途可谓是失败的典型, 也正好拿来作为反面的教材, 从中吸取的教训足以告诫诸多求职者不再重蹈覆辙。

一、求职与继续深造的选择

到底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 这是很多毕业生会面临的一个难题。有人说继续深造仅仅是为了延迟就业, 也有人说, 继续深造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工作之后再考研, 其间的艰辛可能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因此, 建议在继续深造和求职之间早做决定。

要做出选择, 首先要关注自己, 古人云“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不管是即将面临的求职还是继续深造若干年后的求职都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很多人总是被他人的意见、父母的决定、或朋友的意见所影响。然而, 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续集, 也不是儿女一生的前传, 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 而是自己对人生的负责, 别人无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自己做的决定, 至少到最后, 自己没什么可后悔的。

如果你的目标是学习更多的知识, 追求更高的理论水平, 本专业就业需要较高的学历, 家庭或自己有足够经济负担能力, 而且自己又能够坚持备考的话, 那么继续深造就是你的理想选择。如果本专业就业不需要过高的学历要求, 自己也无意于继续深造, 仅仅是为了延缓就业的话, 我建议最好不要选择继续深造, 因为你将无法心无旁骛地来准备考研或考博, 而复习备考会使你失去许多就业的机会。

二、就业城市的选择

地区和城市是影响求职的重要因素, 你属于哪座城?你的青春要在哪里度过?这是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一线城市, 正如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二线城市一样。向往一线城市生活, 经历一线城市生活, 逃离一线城市生活, 这是我毕业后的轨迹, 身边不少人也和我有着相同的轨迹。

梦想, 是今天的中国城市最不缺乏的东西, 很多人都拿自己的梦想与城市讨价还价。数数你与城市讨价还价的筹码:大学所学专业, 工作履历, 人脉资源, 技能, 金钱, 父母实力等等。每一项都可能帮到你, 令你在大都市和二线城市都能站稳脚跟;每一项也可能无效, 反而成为你的包袱或障碍。

选择城市并不是目的, 目的是要通过这一途径达成你想要的生活状态。这又回到前面谈到的关注自己的问题。如果一线城市的生活是自己的理想生活, 而且自己拥有足够的筹码, 就尊重你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把自己的目标定位在一线城市, 否则即可以考虑二线甚至三线城市。就业城市的选择夹杂了许多情感与现实的衡量, 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甚至其他, 我相信世界虽大, 心安即是家。

理想的求职须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分析自己是成功求职的起点, 清楚了自己所需, 坚持自己的选择, 相信成功就离你不远了。需要补充的建议是, 尽量参加校园招聘会, 毕竟其具有针对性, 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 外地求职时将面临诸多困难。若非得到外地求职, 建议最好和同学组团而行。最后祝求职的朋友们一帆风顺。

计算机专业求职那些事 篇2

(一)发布时间:2014/3/24 17:35:03 阅读量:125

前记:这是我大四上学期的经历,去年已经写好了,本来不打算发在这里的,但是春招又到了,希望我的经历可以给大家一些帮助吧。PS:里面很多都是我个人想法,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大家批评看待吧,别见怪就行。

《那时桂花开》

每年的这个时候,校园里总是漫天飞着各种各样的招聘信息,只是以前在江宁校区,从不曾感受过。直到今天,自己一点一滴经历过之后才发现,这段路,其实并不好走…值得欣慰的是,每年的这个时候,桂花都在飘香,这些花香总能让人闻到成功的味道……

想想自己这一个月来的奔波劳碌,心中各种复杂的滋味…或许很多人都觉得我是一个很乐观的人,但是有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好失败。走过来才发现,付出的人一定会得到回报的,受到的挫折越多,成功就离我们越近,而且,幸福总是来得特别那么及时…

先说一下我的个人情况吧,南航计算机学院,计算机专业,本科,三年平均绩点3.0,无挂科,做了几年团支书,动手做过一些东西(但其实做得很水),英语四级(六级没过),普通话二级乙等(实践证明这个东西是一点用也没有的),拿过三等奖学金。可以说,我是计算机专业中非常平凡的一个人,根据我的求职过程,我给自己的定位是:能力离许多大公司的要求还有点远,但应该可以比较从容地应付一般的公司。从9月份到现在拿到的offer有:深圳创维、深圳航空、杭州海康威视、阿里巴巴B2B、深圳华为(按时间顺序)。但是我参加的校园招聘的公司个数,远远大于5,我相信我们年级没有几个人比我多。从9月份的华为、创维、人人网、淘宝、爱立信、趋势科技,到十月份的百度、阿里云、中广核、腾讯、绿盟、深航、海康威视、阿里巴巴B2B、网易游戏、中兴软创、总参谋部和亚信联创。其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现在我只想把我从暑假开始的那段苦闷日子到今天所经历的一切酸甜苦辣写下来,纪念渐行渐远的大学……

《从暑假说起》

大三这个暑假,是我这么多年来过得最苦的一个暑假,也是我这么多年来第一个不在家过的暑假,或许一切都是老天的安排,我真的与华为中兴无缘,暑假也就在压抑和无奈中度过,这样的经历我不曾和谁说过,因为我早已习惯把所有的悲伤留给自己。记得知道自己被华为刷了之后,我还得整天为“守候花开”募捐活动忙来忙去,积极向其他人挤着笑脸。那时候我特别不理解,为什么是我?为什么让我感觉自己过了hr面最后却等不到实习生录用通知?我宁愿你在群面或者hr面的时候把我刷了,那样我起码没有期待,安心去艾志实习,那种在极大的希望中接受失望的感觉,我不会忘。不过也多亏了华为给我的这次打击,让我在大四的校园招聘中时刻都保持一颗良好平和的心态,所以再回首,其实我应该感谢华为。

其次是中兴,中兴捧月杯的经历让我再一次在极大的希望中接受了失望。初赛的时候我一直在弄守候花开的事情,吉昌大部分时间也在弄他的挑战杯和电子竞赛。软件的功能只实现了大赛要求的60%左右吧。我本来已经放弃了,那时候受华为的刺激太大,守候花开的任务又太重,我根本静不下心和吉昌弄中兴捧月,而且android也是刚刚开始学,感觉自己要在一周之内把软件做好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只会托吉昌后腿。然后在初赛作品提交截止时间最后一个晚上,我突然又不想放弃了,或者说是吉昌一直都不想放弃吧,收到他的短信之后我提前把守候花开那边的事情做完然后急急忙忙回到宿舍和他赶文档和源代码等提交材

料。但是当时间来到午夜12:00,我们还是没能及时提交…然后上论坛准备发帖求救,没想到还有很多同学和我们一样,都没有成功提交,很多都是因为学校网速太慢…然后管理员就说,还可以发邮件提交,不过评分可能就要相对低一些,就这样,我们把初赛作品提交过去了,并一致认为初赛肯定是过不了的,软件的UI设计和功能都很挫。所以提交了之后就一直没在乎这个了,专心弄募捐活动。有时候命运总是那么喜欢和我们开玩笑,就在我们都一致认为初赛就会被淘汰的情况下,一周之后我们收到了晋级复赛的通知。那时候我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通知的时候我在想:是不是老天觉得我受的苦太多了?不过最终的结果证明:我高兴得太早了…晋级复赛之后,我突然有了很大的动力,也主动和辅导员说明自己的情况,希望守候花开那边的工作能多找个人来分担一下,我希望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中兴捧月上。然后就是一段天天熬夜通宵的日子。由于电脑的CPU太烂,每次运行Android虚拟机的速度都超级慢,很大时间不是在编程中度过,而是在调试的漫长等待中度过(其实是我们没能掌握android手机开发调试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开发过程其实不需要没一步都要在VM上面调试的,只要进行功能调试就行)。而且在那段边学Android边做的过程中,编程的效率别提有多慢了,我一开始真的没有信心能做好的,幸好有吉昌,复赛我们的任务分清楚之后,大家都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他偶尔要去实验室做他的挑战杯,我也要去守候花开。但是晚上几乎都是在一起编程度过的,我觉得那个星期我成长得特别快,功能也一个个实现了,原来做Android真的不难的,虽然老熬夜,但是熬得很开心,最后提交作品的时候,我们还是没能及时提交,再一次通过发邮件提交。由于初赛晋级得太神奇了,我们都觉得这次大赛的强度不大,而且复赛我们的作品已经很完善了,各大功能均已实现,所以提交完作品的时候我们都自信满满,晋级决赛肯定没问题。就这样,一周之后我们得到了我们不曾想过会得到的结果。是的,我们被淘汰了。

当时已经是八月份,我的心情再一次回到了7月份。是啊,我在乎,我真的在乎…为什么我不把你放在心上的时候你那么重视我,等我真的全心全意为你付出了,得到的却是失望和伤心。中兴捧月也让我再一次深深体会到那句话的真谛:不要觉得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往往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求职的过程中也一样,就算你过来所有的笔试和面试,录用通知没发下来之前,你都要做好接受失败的准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走好人生每一段路。

记得中兴捧月杯结束后,守候花开的募捐活动也告一段落了,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无所事事,非常堕落,也没有去踢球,每天在宿舍里面睡觉、玩实况、上网,我从来都没有试过这么堕落,找不到奋斗的目标,也找不到动力……不过在堕落的过程中我还是很积极地进行反省。因为还有半个月就开学了,开学之后就要忙着评优评奖什么的,到了十月份校园招聘就会接踵而至,我必须要在这段时间内把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知识复习一遍,把C/C++、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这些重要课程重学一遍。但是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啊,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又有广东的朋友要来南京玩,陪他玩了几天,就开始准备开学的事情了,八月份就把数据结构看了一半,而且感觉还没什么收获。

《9月,小试牛刀》

涉及公司:华为、趋势科技、爱立信、人人网、淘宝、创维

终于开学了,我给自己大三这个暑假的总结是:在成功中失败,在失败中成长。开学后,我有时间就往图书馆跑,把《程序员面试宝典》认认真真地看一遍,获益匪浅!代码栈老说看这些书没用,但我和建耀都觉得,这类书是短时间内复习专业知识的最佳途径。我们不可能每本书都认真看,没重点地看,就像看一本自己两年前上课用过的书,我觉得这样收获甚小。那种感觉就是这些知识点我都会,但我却不知道事实上我并没有完全掌握,所以看了很多次也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该看什么。但是那些求职宝典就不一样了,线索很清晰,而且上面的东西都是我们应该注意和平时很容易忽略的,粗中带细,而且上面的题目,真的是笔试面试上面经常遇到的!!而且那些书上面对C/C++很多基础知识都点评得很到位,还有一些

笔试面试技巧,多看几遍对后面的求职作用真的很大。而由于前面做的项目都是用JAVA做的体会比较深,所以在复习C/C++的时候也一边复习JAVA,不过我发现那样效果真的很不好,这点在华为的一面就体现出来,不过由于我个人比较喜欢做手机终端开发,所以也不想放弃。九月校园招聘会还不是很多,不过网申已经风风火火地开始了,简历也在不断的网申中完善。由于前期都知道今天互联网会扩招,所以对自己还是有点信心的,而且华为今天扩招得很厉害,所以一开始就觉得自己最有可能去的还是华为。

《华为,先声夺人》

2011年9月5日,华为在我们学校开了第一场宣讲会,打响了2012校园招聘的第一炮,来得真的好早!不过那个宣讲会给我的感觉还不错,宣讲会上对华为终端的兴趣比较大,不过后面因为面的是C/C++方向,就没有收到华为终端的面试通知了。9月16日,受邀参加华为的OPENDAY活动,免费吃喝了两顿,参加了华为的新员工表彰大会,会上还收到了华为送的一个保温水杯,那时候就对身边的同学开玩笑说:华为今天让我们来就是想送我们这个“悲剧”的。OPENDAY结束后,在回校的路上我同时收到了华为机考的通知和趋势科技笔试的通知,分别是17号和18号,来得真快,后面才知道是按名字的字母排列发通知的,我自然是比较早的一批。机考分为C/C++和JAVA方向,由于我对自己学的JAVA还不够自信,而且这段时间复习的C++比较多,所以我还是选择了C++方向。机考共三道题,前两题都比较容易,考编程基础的,第三道也不是很难,但要在短时间内做出来就需要你有比较编程经验和算法思想了。我当时花了半小时把前两题做完了,剩下第三题做了一个半小时还没有做出来,是在惭愧,因为涉及到字符串处理,我很多函数都忘了…而且一开始算法思想也有偏差,所以最后面剩下十分钟的时候我放弃了。不过通常能做出一道题目的华为就给面试机会了,所以自己也没太在意这个。机考结束之后去了江宁一趟,去操场看看别人踢球和新生军训,才发现原来时间过得这么快,然后很怀念大一……

《趋势,望而生畏》

9月18号,上午10点,趋势科技笔试,考场就在我们学校明故宫校区。由于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所以也什么压力,就当去玩的。到了考场一看上面的名单,我傻眼了,密密麻麻的全是硕士生,呵呵,本科生就那么几个人。这时我真的相信了,这一次我绝对是来打酱油的。不过有这机会练练笔也不错啊,于是还是很淡定地坐在考场的前一排。后面监考官念到我名字的时候诡异地笑了一下,是的,我是他念到的第一个本科生。由此可以看出,本科生的话想去趋势真的是很难的,除非你真的很牛真的很牛。两个小时的笔试很快就过去了,试卷是全英文的,有些题目我还看不懂,不过感觉考的还是很基础的,特别是C++基础,考得很有深度,有些用法和代码我都不曾见过。还有一些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题目,一个句子那么长,术语好几个,有一个不懂这道题目就可以直接放弃了。趋势的笔试也是分为C++和JAVA的。我看了一下JAVA的题目,我很多题目都不确定,所以还是决定做C++,呵呵。做完出来的时候感觉自己对C++的面向对象思想还那么模糊,之前学的东西几乎都忘了,看来前面复习数据结构还远远不够,要赶快把C++复习一遍才行。我觉得趋势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这点了。

《再面华为》

趋势笔试结束后,风平浪静地过了几天泡图书馆的日子,直到9月21日中午。那天中午收到了华为22号的面试通知,我在想是不是华为的人连中午也在加班啊?而且都是提前一天才通知的,让人想好好准备一下也不行,所以我建议所有在求职的同学们,不要习惯被动地等待,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说得真的很好。由于暑假已经经历过一次华为的面试了,而且这次提前批的还没有群面,所以我觉得面试华为我的问题应该不大。就这样,22号下午,和柏楠、如刚一起参加华为的面试。本来通知两点面试的,没想到还是等到了下午三点半才轮到我们。第一个被叫进去的人是我,面试我的是一个已经上了年纪的同志。他一看我简历就说:深圳的?深圳的跑来南京干嘛?无语,这样的开场白,我可以想象到他已经多久没有当面试官了,华为这次扩招连最资深的员工也拉来当一面面试官了,看来真的要招很多人。我没办法,只能回答说:我选择的期待工作地点是深圳,我是在南京读书的。他突然明白过来,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就没说什么,然后看我的简历,又问:你会JAVA?

我:是的。

面:那干嘛不去面JAVA啊?那边人少,还不用等。

我:虽然我学过JAVA,但是对于JAVA底层的东西我可能掌握得还不是很好,而C++是我大学里面学得比较好的一门语言,所以我还是选择C++。

面:JAVA的底层和C++差不多啊,语言都是相通的,你考虑好,如果真想面C++的我们就开始,如果现在想换JAVA的就过去那边。我想了两秒钟,想想还是觉得面C++稳妥一点,就告诉他说我面C++。

于是,蛋疼的一面开始了。我在等他叫我自我介绍,然后把面试的主动权拿回在我手中,因为这是一般的面试流程,可惜我等不到,他对我的简历也不感兴趣,随便翻了翻就跳到后面看我的上机题了。看到我的第一道题他笑了,因为我只用了一行代码就实现了函数的功能,我还担心他说我用库函数不让我过呢。然后看到第三题的时候他说了,怎么第三题没做出来?我早就猜到会有这一步棋,所以提前准备好怎么回答了。答后他又问:那现在你会怎么做了吗?这个问题也是我前面准备好了的,于是就在纸上给他写出伪代码,他看了觉得还行,就把简历都放桌子上了,我说完了也在等他发问,双方都沉默了几秒钟,搞得我开始有点紧张了,说话也不是,不说也不是,就在我犹豫的时候他又问了:说说你擅长的方面吧,技术上的。我晕…这个问题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然后呆在那里了,不知道怎么回答。几秒钟过去了,他见我不回答就继续问:数据结构学得怎么样?好吧我只能说学得不错了。接下来就悲剧了,他就叫我给他说说哈希表。一个华为最喜欢问的问题!

我面试前一直在担心会被问到这个问题,现在果然问到了,我又没有仔细看过哈希表,只能简单地说一下哈希表的思想和作用。然后他说:你说的只是很肤浅的表面,这样吧,你说一下哈希表的几种构造方法。呵呵,我当时觉得要玩完了,因为构造方法我早就忘了,没办法,只能厚着脸皮说具体方法我忘了。然后他就建议我回去好好学一下哈希表,因为企业里面用到哈希表的地方很多,哈希表检索看,效果好,我连连点头。然后他又问:那你还有其他方面比较擅长的吗?或者说学得比较好的?我想了想,就说:我数据库、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都学得挺好。然后他点点头,又不问我这几门课的知识,很意外地问我:学过LINUX吗?我愣了一下:嗯,学过一些。然后他问了我几个常用的linux指令,还好我没忘。我说完之后他就说:好了,你去等下一面吧。我晕,好像面了还不到十分钟啊,你叫我去等?没有自我介绍,没有问项目,没有问我大学各方面的东西,叫我回去等?当时我就是感觉自己被刷了,回到那个会议厅的时候见到前面一个三院的研究生学姐。然后问了她什么情况,才确定我是进二面了。后面才知道,鲍同学一面面了一个多小时..….二面是性格测试吧,很快就结束了,三面等到六点多才开始,也是随便聊聊,没什么好说的,最后七点多才回学校的。华为的校招就这样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漫长地等待。我一面表现一般,所以第一批发offer就没我的份,这点我认了,不怪华为,怪我自己,不过加上暑假那一次旧恨,我还是对华为有点失望。

《爱立信,千呼万唤始出来》

华为的面试结束后,爱立信的机考通知就来了,9月24号13:30,考场在南京农业大学。为什么说爱立信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呢?因为爱立信的网申是最早开始的,8月25号就开始了,等了足足一个月,终于来了。爱立信的机考与编程无关,全是行测题,还有100道英语听力题。时间很紧,行测题我感觉做得还行,不过英语听力就做得很一般了,耳机的效果又差,我对那么多听力也没什么耐心,不过还是做完了才走的。总的来说,爱立信给我的感觉就是走过场吧,参加机考的人那么多,最后收到面试通知的就没几个。不过我个人对爱立信也没多大兴趣,所以后面也不再关注爱立信的校招信息。不过在去南农参加机考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学长,现在在中兴实习的,他说他最想去的公司是华为,中兴太不给力了,在那边实习感觉就没学到什么东西。我对中兴没什么概念,毕竟中兴通讯是不招本科生的,况且经过中兴捧月杯,我对中兴也没什么好感了,听他说完,对中兴更加失望了,不过我知道,很多东西我们都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能什么都是听别人说,没有自己的主见。

《人人淘宝,双响伤心炮》

9月26号,一个失意的日子。下午2点到4点,人人网的宣讲和笔试在我们学校七号楼进行。由于大三下学期也参加过人人的实习生笔试,当时做的手机终端开发(JAVA方向),第二卷全是极客题,一道都不会,果断被刷,所以这次本来想做JAVA方向的,后来想想还是C++的保险一点,最终还是选择了C++方向。事实证明这次我的选择又是错的,因为人人网这次校招更希望招一些会JAVA的同学,而选择JAVA的同学又比C++要少很多。最终我没等到人人网的面试通知,虽然自己对人人网的工作地点北京并不是很喜欢,但是人人网给的待遇却是让人垂涎的,月薪1.1W啊!!这应该是本科生中的顶级水平了吧。不过我也没有后悔自己当时的选择,求职期间最忌讳的就是对自己的选择后悔,所以不管结果如何,我都叫自己乐观积极地走下去,总有一间最适合自己的公司,在未来的路上等着我们。再说一下人人网考的内容吧,前面是一些小题,具体是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的知识,编程题考到了大数运算。最后一题是开发题,程序设计题吧,考综合能力的。人人网笔试四点多就结束了,回到宿舍休息一会还要赶去南大参加淘宝的宣讲和笔试。

晚上7点,南大科技馆,淘宝的宣讲会,宣讲会结束后直接进行笔试。由于之前在华为校招群里面听大家说过淘宝的内部状况,工作地点和待遇又很不错,所以很希望自己能拿到淘宝的offer。现在想起来才觉得自己天真,呵呵……不过淘宝的笔试是我所有校招中感觉最差的一次,不是因为我做得差,而是考场纪律和考试安排让人失望。先说一下宣讲会现场吧,我们到的时候已经快要开始了,当时一个报告厅被围得水泄不通,我们还不容易才挤进去。宣讲会开始之后我们就苦逼地站了整整两个多小时,人又多,腿都快断了。最可恶的是,本来计划8点结束的宣讲会,快到9点的时候才结束,而笔试安排在8:30开始。当时主持人告诉我们说笔试推迟到9点才开始,但是已经有大部分同学离开报告厅直奔教学楼了,我们几个傻傻地就在那里等宣讲会结束。后来等我们去到教学楼的时候,人家笔试已经开始快半个小时了,教室里连个空座位都难找。淘宝的题目还有行测题,不过主要还是编程题和操作系统的题,最后两道大的编程题我都没什么时间写,就草草写了点算法思想就要收卷了。其实考试时间安排不当只是一个令我小小失望的方面,最令我失望的还是考生们,在考场里面交头接耳的不说,还有拿手机上网搜答案的。在这里也不多说什么了,希望大家都能坚守自己的做人原则,不要给自己的青春留下遗憾和污点,我也曾经傻过,现在回首才发现自己当初有多无谓。是的,很多事情等过了一段时间再回头去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当时大可不必这样,生于天地之间,问心无愧才是最重要的。

《创维,受宠若惊》

淘宝的笔试结束后,九月份的旅程也差不多结束了,剩余的几天也没什么重要的招聘会了,通过这段时间的笔试面试也发现自己的基础确实很不扎实,该停下脚步来休整一下了,把基础知识好好补一补,每天泡图书馆。这时候就业小组也成立起来了,除了要做好自己的求职工作外,偶尔还要负责一下就业小组的事情,感觉很充实很忙碌。不过感觉自己的学习效果还是很一般,呵呵…不过在十月份还没到的时候,接到了深圳创维的电话,叫过去面试。我晕…貌似没有投过深圳创维的简历啊,而且不止我一个人收到了,宿舍所有找工作的同学都收到了。我到现在还很纳闷他们怎么会有我们的联系方式,而且他们的校园招聘要10月份才正式开始。不管了,既然人家都通知了,就去吧。

9月29号,建耀、罗神和我一起去了中央路创维南京办事处那边面试。先是做一个简单的笔试,几乎全部都是考C语言,考得很基础很细腻,我现在还记得我当时把指针的字长写错了,本来应该是4的,被我写成了100,真是惭愧。还考到了数制转换什么的,几乎全是《程序员面试宝典》上面标明要注意的,所以做起来还挺轻松。笔试完后直接面试,面试也很轻松,就聊聊项目,谈谈大学学过的东西,简历上有什么面试官就问什么。一面面完就直接和他们所长聊了,他们所长比较看重成绩,一开始就问成绩排名、有没有挂过科什么的。还好我大学没有挂过,他听我没挂过科时眼睛顿时一亮啊。从这点可以看出,学习成绩还是很多企业衡量大学生的一个标准。不过在我们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话,绩点在3.0左右就可以了,对于找工作的同学来说,动手能力和专业基础才是很多大公司好公司真正要考察的。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帮助我们顺利通过笔试,动手能力和项目经验则对我们的面试有很大帮助。创维的面试很快就结束了,一个下午就面了我们几个人,感觉还挺好玩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面对自己在乎的那样事物时会紧张,但是如果我们不在乎一样事物的时候,就能很从容很坦荡地去面对了。就像当时面华为的时候,我一面就挺紧张的,表现很不好;今天面对创维的时候,毫无压力的我表现也自信了许多。有时候真的觉得人类的行为和思想很搞笑,到处充满矛盾,佩服那些研究心理学的人。创维笔试面试都比较顺利,9月30号中午深圳总部那边就打电话来说发offer了。心里没有一点兴奋和激动,因为一开始就对创维不了解,而且也没有想过去创维工作。本来以为自己拿到的第一份offer是华为的,没想到,最后华为还是让我失望了。

《再见九月》

那些年,那些事 篇3

转眼又是年末,等您读完第12期杂志,这一年就快要过去了。

一月一期的工作节奏,常常成为许多杂志人的生活节奏,一年的生命硬生生被切割成十二份,你无法不遵从这样的安排去分配自己的生活。所以,几乎每个年底,大家都有这样的感慨:想想这一年,好像没干什么事儿,十二期杂志摞在一起,也那么薄薄地让人惭愧。

那么,57年半的时间能编辑多少杂志?《新体育》的答案是700期,第700期正好是您正在阅读的这一期。700是个怎样的数字7如果它代表的是人民币的数量,对不起,它还买不了一辆稍微高级点儿的电动自行车。

700期杂志,可能只需要一个中型书架,就把它装下了。

但是,你不能翻开,你不能回忆,你不能讲述跟每一页有关的故事。否则,就一定需要再有57年半的时间去读,去听,去记录。

“与新中国体育一同走过”,这是我们杂志刊头上的一句口号。这句口号像一枚记载荣誉与辉煌的勋章,只有《新体育》才有资格佩戴它。在这本杂志上,你几乎可以找到任何一位你还记得起名字的体育明星,可以找到你回忆中抹不去的体育事件。随手翻开杂志,你都可以看看那些年的体坛,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当一名《新体育》的记者是值得骄傲的,因为他们可以那样近距离地接近喜爱的运动队和体育明星,可以那样近距离目睹重要的体坛事件的发生:

当一名《新体育》的老读者是值得自豪的,因为他们的生命里融入了新中国体育的血脉,可以用自己脉搏的跳动感受中国体育的发展。

有太多的故事,在《新体育》的字里行间,有更多的故事,在杂志的墨香之外——比如记者以怎样的方式完成了一次采访,编辑以怎样的努力约到了一篇好稿,读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新一期杂志的到来,又因为怎样一篇文章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所以,关于《新体育》,绝对不仅仅是700这个数字。

第701期,刚好是2008年的第一期,您会离开《新体育》么?

好吧,不多说,明年见吧!

求职那些事 篇4

深冬, 寒冷的黑龙江, 在我家房后推平的粪堆上, 村里的男女老少拥挤地围在一起, 不错眼珠地观看着一场热闹的地方戏演出。那年月的冬天咋那么冷, 人们穿着棉大衣, 顶着棉帽子, 带着手闷子, 依然无法抵御严寒。可人们的心是暖的, 丝毫没有回家上炕、围着火盆烤火的意思。台上上演着东北二人转, 演出者是南北二屯分布的几对民间艺人, 估计年纪都在五六十岁的样子, 显得很苍老。这些人农忙种地, 农闲演出, 两份职业, 现在想想也算走在时代前列的兼职人士。在土台子边的前排小板凳上, 坐着一个4、5岁的孩子, 被各种保暖衣物裹得严严实实的, 只漏出了两只睫毛上带霜的眼睛, 目不转睛的观看着演出。这个孩子就是我。

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经有了14寸彩色电视和双卡录音机, 因此记得那时太多人每到夏天傍晚聚集在我家炕上观看着港台武打片《霍元甲》、《陈真》、《再向虎山行》。书归正传, 最使我痴迷的不是彩色电视, 而是家里的放磁带能唱歌的“匣子”。除了妈妈作为文艺青年愿意听的当时的流行歌曲外, 还有几盘效果不太好的二人转磁带, 能记住的好像有一盘《劈山救母》——“张三姐正在昏迷之处, 忽听得耳旁啊有人声……我问你是谁家的儿来谁家的子, 为什么口口声声管我叫娘……”, 还有一段《楼台会》——“祝英台一见我的梁兄慌忙跪倒啊, 哎呀梁兄啊, 不住啊二目落下了泪来啊……” (哭糜子) 。每当家里来个亲戚赶着大车来串门的时候, 我都能绘声绘色、像模像样的唱上这几段, 必定博得大家的赞美与喝彩, 小孩子那心里美啊, 开心啊!

不过, 观看现场的演唱, 现在叫“真人秀”, 还就从这次“粪堆演出”开始。看着“舞台”上的民间老艺人表演着各式各样的人物角色 (分包赶角, 跳进跳出) , 那头上的装饰 (头面) , 那身上的花衣服 (彩衣) , 叫这些老头老太太化妆前后判若两人, 刚才在后台还抽着旱烟、咳喽气喘的老人家, 转眼间在舞台上精神抖擞、光彩照人。现在回想, 那时的演出是原始的、粗俗的, 绝对民间的田间地头唱法。演员们演唱过程中互相骂着娘 (粗口) , 讲着黄嗑 (粉口) , 手脚并用、拳打脚踢的表演着, 博得了台下人阵阵掌声、欢呼雀跃。虽然我不懂他们说的是啥, 为啥要打人, 但从大人的反映里我感觉到一点, 身为农民的大人们喜欢地方戏, 喜欢这种热闹的表演方式。记忆里演员们大多嗓子不太好 (比较“糠”) , 有的鬓发花白, 如果没记错, 当时可能演出了《王二姐思夫》《狠毒记》等, 不过扎根在我脑海里最深的就是唢呐一响 (尖板) , 开唱第一句的后来知道叫“胡胡腔”的曲调, 啥戏不记得, 或者当时也叫不上名字, 但这个曲牌我终生难忘!

走过了童年的辉煌, 讲过了我与二人转的不解之缘, 似乎我的故事可以就此结束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二人转确实影响了我以后的人生。由于我从小学唱二人转, 作为“唱戏的白搭、听戏的外捞”, 我学会一些其他剧种的片段, 而且有些到目前依旧会唱, 如评剧《小女婿》《三春杨柳》《报花名》《李月娥用目打量》《见皇姑》《劝千岁》《何支书吃元宵》《春红报喜》等, 京剧《贵妃醉酒片段》《沙家浜选段》《杜鹃山选段》《红娘选段》, 黄梅戏《打猪草》《夫妻双双把家还》, 豫剧《花木兰选段》《穆桂英挂帅选段》《花打朝选段》, 河北梆子《大登殿选段》等等。在从小到大过去的这些年里, 不同场合的卖弄过, 也算是对这份爱好的执着吧。

记得2004年, 中考结束之后, 放松的我有一天闲来无事逛起夜市。那时候路边卡拉OK特别火, 马路歌星随处可见, 一块钱唱一首。我对那个是不感兴趣的, 除非父母为了让我在人前显一手、砸人家一下, 否则我是不会主动去唱的, 说白了, 不在一个重量级上。走着走着, 路边传来一阵久违了却又那么熟悉的乐曲, 我定睛一看, 原来是一群中老年人围着路边一破电视在看二人转, 估计是卡拉OK无人唱, 没生意, 放段二人转解解乏, 缓和下尴尬气氛。我想离开, 听自己曾经深爱但放弃二人转, 闹心;但离开, 又迈不动脚, 那旋律确实挺好听, 好像是喇叭牌子……“孟姜女出走正是中秋佳节后, 满山遍野一片黄啊;也不知啊孟姜女啊走了多少日啊, 浑身地衣服挂地就像乱麻秧——”声音不是特别亮, 但是很有味道, 很有穿透力, 不知不觉中我走到电视跟前, 后来知道是郑桂云和崔涛在辽源曲艺厅录制的《孟姜女哭长城》。效果不十分好的录像片, 叫我感受到艺术家的表演太到位了, 刚好接下来唱到“腰窝硬肋”上了, 也就是“戏胆”, 孟姜女开始哭夫了, “孟姜女听此言如雷轰顶啊, 天啊, 就好像万把的钢刀刺我的胸膛啊。孟姜女我跪爬呀半步啊我把范郎来喊啊, 夫啊, 哭了声范郎范郎埋在那堵墙啊, 哎呀我的范郎啊……” (哭糜子, 苦戏中常用的、我认为最感人的曲牌) 高亢洪亮的唱腔, 声嘶力竭的哭喊, 声泪俱下的表演, 唱的在场的人心都碎了, 我也深深的被感染了。从那一刻起, 我深深地崇拜上了这位演员, 也通过她的这出戏教我重燃了压抑已久的、自以为淡忘了的二人转情节。那一年我14岁。

随后的几年里, 我搜集了所有郑老师的演出光盘, 后来又搜集了所有红旗曲艺厅的光盘、大部分莎梦音像和东北人音像公司的正戏光盘, 可以说这其中集结了几乎全东三省最优秀的演员的经典剧目, 让我真正的投入到了二人转的大海洋里, 尽情遨游。值得一提的是, 由于地域的关系, 我从小接触的多为吉林的戏 (因为铁岭甚至辽宁后来自称“小品之乡”) , 所以对黑龙江的戏了解的不多, 尤其是对以海伦为代表的北派戏 (二人转在东三省分为东、西、南、北四派, 各自以不同方面见长) 。只是觉得北派的戏词全、词好, 背道剧目多, 海伦赵晓波的戏还是不错的, 年富力强, 或许能真正起到其国家传承人的作用。未来我也会进一步学习、了解北派艺术, 毕竟对于东北民间艺术来说, 二人转是没有真正地域区别的, 是我们东北人共享的精神食粮。虽然我现在不能再次登上舞台表演这门艺术, 但是我愿为推广、宣传这门艺术尽一尽我的微薄之力。

然而, 大概去年八月份, 不知什么渠道我加入了一个QQ群, 群名为“北派二人转”。说实话, 我的Q龄也有十多年了, 不再相信网络的东西, 太虚幻, 以玩的心理加的群, 本想看看就撤, 不料想中了这个群的“戏毒”, 且中毒颇深!“排王表”是群主, 最高首领, 群内下设十个管理。群友们很积极, 除了侃大山以外, 都很愿意参与群里的日常活动“视频演唱”, 在公屏上, 跟着伴奏唱上几段, 以获得大家的赞许和鲜花。起初我认为, 无非就是几个人在玩, 就像我们大学寝室的“走廊麦霸”、“厕所歌神”一样, 唱不出啥名堂。后来渐渐的发现, 这群里人才济济、藏龙卧虎, 用大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高手在民间”!

我这篇文章里不得不重点指出的是北派群主、网名“小破鞋”、北派备注“排王表”的陈洪阳!

洪阳恐怕是我在群里绝无仅有的能聊点“私房嗑”的人。这取决我对他的欣赏和信任, 他是一个单纯、阳光、刻苦、向上的孩子, 很懂事, 因为是文学院的大学生, 所以跟我这个即将毕业的文科生, 在文化程度上、语言交流上没啥障碍。他对群视如己出, 精心投入, 且管理有方, 这方面显得少年老成, 估计经验来自实践, 入行比较早, 经历比较多。他对二人转文化痴迷, 尤其是以海伦为代表的北派戏, 不辞辛劳的整理戏词, 收集资料, 其精神可歌可泣, 真心祝福他, 心想事成, 未来一片大好!

那些年那些事 篇5

但,这五年以来发生过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却是时间所带不走的。

一年级,我们刚刚踏入新学校,进入新班级,那时的我们是多么的激动,看到新同学和新老师的那一刻,心中总会有那么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二年级,我们戴上了鲜红的红领巾,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对着那飘荡在空中的五星红旗许下承诺,向着主席台唱着高昂的国歌,无处不显示着我们的欢喜。

三年级,是我们小学生涯中的一大转折---换了个班主任,这还是我们这个年级第一个被换掉班主任的班级。我们很不舍,但也很期待新班主任的到来。

四年级,我们班第一次参加足球联赛,足球队员个个充满活力,时刻准备着为进球而努力。刚开赛不久,我们就旗开得胜,拿下了第一场比赛,但遗憾的是,我们最终没有进入前三。

五年级,我们迎来了小学生涯的最后一次集体表演。但是与此同时,学校又要举办足球节,我们“被迫”成为了比赛队员,还要在学校开幕式上表演节目。

时光,就像一辆列车,每一个年级都是一个站点,但总是会到达终点站的,而这些美好的记忆将伴随我的一生。

那些人和那些事  篇6

胡启恒:自动控制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

1994年4月的一个下午,现今75岁的胡启恒虽然不记得当初与时任美国网络国际合作部的Stephen Wolff在哪里会面,但是她清楚地记得当她向Stephen Wolff提出中国连人Internet的要求后,后者告诉他不会再有障碍。果然,当月20日,中国正式连国际人Internet。

而这已是中国第七次向美国提出连入Internet,此前一年多的时间里,包括钱华林等多位专家都在为中国加入国际互联网而努力。

“当时互联网的端口在美国那儿把着,不像现在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地区都有网络,那时候主要是美国的一个网,中国想要接人人家的网,当然得得到人家的许可,所以很多国际会议上外国学者都在会上呼吁要接受中国加入Internet,钱华林做了许多工作。到了1993年底1994年初钱华林跟我说还是不行,他知道要接人美国的主干网跟能源部的网相连,但是美国能源部的网上有很多他们国家的研究院,那些国家研究院承担了很多国防项目,所以跟他们国家机密有密切的关系,美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共产党国家接入跟它国防机密有密切关系的主干网很有顾虑。”当时的情况让众多希望接入国际互联网的专家们都很着急。

与此同时,胡启恒在1994年初得到了参加美中科技合作会议的通知。胡启恒与时任中科院院长的周光召“商量写个报告给国务院,得到国务院正式许可我就利用开会的机会去找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当时是负责管理互联网的)”。在周光召院长的全力支持下,“我们赶紧写了一个报告,科学院党组的名义报告给国务院,国务院邹家华等三位副总理很快签了字,同意科学院的要求。”

“得到这个许可后我们就比较有底气了。”带着这个许可,胡启恒等专家在1994年4月,最终看到了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的曙光。

钱天白:中国互联网先驱,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曾任CNNIC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信息办安全专家组成员,已故。

1990年11月28日,我国的顶级域名CN注册登记成功。钱天白教授任行政联系人。1994年5月21日,在钱天白教授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协助下,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中国国家顶级城名(CN)服务器的设置,改变了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

“我记得1987年在普林斯顿开会的时候,外国看不起中国——网络速度这么低,只有一个结点。但是我心里想,有朝一日,中国也会向其他国家一样,很快进入到信息化社会里头去。”当时,钱天白参加的会议是国际互联网交流会,是第一个参与国际性互联网会议的中国人。

随后,他身体力行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大量使用电子邮件等互联网服务,并不断向朋友宣传互联网,力促互联网的发展。钱天白在世的时候,就明确看到互联网会使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但他预测时间不会是特别短,因为这会牵扯到我们要发展自己民族信息产业的问题。整个Internet是在美国的文化上发展起来的,对中国人来讲并不是完全适应的,因为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我们的信息网络应该是满足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钱华林: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首席科学家。1989年10月起作为技术专家参与世行贷款国家重点学科发展项目“中国国家计算与网络设施” (NCFC工程)的建设工作,于1994年4月首次实现中国与Internet的完全连接,同时担任我国CN域名的技术联络员。

钱华林与钱天白并称中国互联网“二钱”,他们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初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80年开始就研究网络的钱华林,至今已于互联网有了将近30年的不解之缘。而回想起NCFC工程时,当初种种困境和顽强的意志再次让他激动。

“当时有几大困难,一是经费,费用没人支持;二是技术,我们没有国际联网的经验;三是政治问题,人家不让我们联;四是国内的政策。”经费是由时任科技司司长冀复生同意,经钱华林和钱天白申请解决的,最后得到了300万的支持,分三年给。“技术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出访,找国外公司。”

而真正让项目组头疼的是政治问题。钱华林回忆,“政治问题花了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我跟美国方面接触了七次。”1992年6月,钱华林到日本开Internet年会,见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负责国际联网的主管,他说因为美国国防部门、政府部门都联在里面(当时的网是ARPAnet),他们担心机密外泄,只有解决他们的顾虑才有可能。科学是无国界的,很多国外的科学家帮助中国呼吁,不断给白宫写信。而钱华林等人则要一个一个部门的说服。1993年Internet年会在旧金山召开,钱华林再次见到那位负责人。“会上我还拜会了好些在白宫有影响力的人物,向他们表达了中国想联入国际互联网的意愿,他们都表示支持。会后有另外一个国际研究网络协调委员会的会,韩国的前吉男教授(时任IP研究网络协调委员会主席)协调,提议让中国联入围际互联网,美国的众多专家电在,这对他们有触动。”实际上,此次关于中国加入联网的议题,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一致赞成。让钱华林感动的是,美国某大学的一个系主任并没有参加该年会,但他专门从家乡赶到旧金山,赔了钱华林三天,找Internet一些资深的专家和管理方面的官员,做说服工作。

最终,1994年初,正值中美双边科技联合会议召开之际,中国科学家代表团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官员见面,正式敲定了此事。

王行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信息网络方向首席科学家、中科院计算机与通信应用系统总体部主任。已故。

1995年,海外留学归来的张朝阳开始仿照雅虎模式,并创办了自己的搜狐公司。后来的新浪创始人王志东还坐在他硕大的办公室内处理每天堆积如山的文件,那时他在北京一家软件公司担任管理人员。杭州一个默默无闻的31岁英语教师辞职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商业信息网站“中国黄页”。

就在这些未来的互联网第一批创业者还在默默无名的时候,中科院已经开始启动京外单位联网工程(即“百所联网”工程),由王行刚牵头做方案设计。其目标是在北京地区已经入网的30多个研究所的基础上把网络扩展到全国24个城市,实现国内各学术机构的计算机互联并和Internet相连。在此基础

上,网络不断扩展,逐步连接了中国科学院以外的一批科研院所和科技单位,成为一个面向科技用户、科技管理部门及与科技有关的政府部门服务的全国性网络。1995年12月,中科院百所联网工程完成。从这个时候开始网络名字不再叫NCFC了,而叫“中国科技网”(CSTNet)。

而此时,民用互联网也正在逐步发展。1996年11月15日,实华开公司在北京首都体育馆旁边开设了实华开网络咖啡屋,这是中国第一家网络咖啡屋。它的出现,催生了如今遍布大街小巷的网吧生意。1997年2月,瀛海威全国大网开通,3个月内在北京、上海、广州、福州、深圳、西安、沈阳、哈尔滨8个城市开通,成为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民营ISP、ICP。

随着老一辈专家们的不懈努力,互联网终于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随着民用互联网的逐步普及,门户、游戏、即时通信、电子商务、网络音乐等各类互联网服务不断涌现。如今3亿多中国网民的鼠标证明,互联网真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将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最震撼的两个互联网口号

迄今为止,中关村历史上最震撼的两个口号均来自“中科院”系。

1996年深秋的一天,北京白颐路口竖起了一面硕大的牌子,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前方向北1500米,就是瀛海威的网络科教馆。

这句广告语,其口气之大、胆色之壮,一夜之间便令瀛海威在中关村地区迅速扬名,也成为很多人对早期中国互联网的一个经典记忆。

瀛海威创始人张树新,这位中国互联网最早吃螃蟹的人之一,在国内最早提出应在国际互联网上提供中文信息的网络服务公司的概念,瀛海威也因此成为最先提供ISP业务的网络商之一。虽然这个曾经名噪一时的品牌已经没落,但在当年,却是中国互联网的先锋,媒体描述它“就像传道士一样,向中国人宣讲何谓Internet”。

“全世界计算机联合起来,英特耐特就一定会实现!”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一座楼顶,曾悬挂着这样一幅巨大的广告,远一站路都能看清上面的广告词。这个句式大部分中国人都耳熟能详,这条广告不仅能让人会心一笑,也让人热血澎湃。

喊出这句掷地有声的口号的,正是定位于“信息时代的商业周刊”的《互联网周刊》。1998年,《互联网周刊》在中国商业互联网的第一缕阳光到达地平线之前诞生,此时的瀛海威,却倒在了黎明的黑暗中。

玩魔方那些事 篇7

淡定自若, 十指翻飞, 魔方飞旋, 才三十多秒钟, 几位同学就面带会心的微笑, 放下六面还原的魔方。不要以为这是电影《幸福来敲门》里威尔史密斯表演的天才魔方秀, 这只是江阴市实验小学几位普通的六年级小学生在年级学科活动中的精彩表现。

从2010年起, 玩魔方就已经成为江阴市实验小学六年级数学组的传统学科活动项目。每年秋冬季节, 江阴实小六年级的孩子们就会人手一个魔方。无需老师带领, 只要一有空, 就能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或研读图纸, 或念念有词, 或交流切磋, 或互相争辩……玩得不亦乐乎。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大多数六年级的孩子就能掌握魔方六面还原的技巧, 不少孩子甚至能在一分钟内完成这项看来很有难度的挑战。

这个学科活动不仅能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还能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更加深刻体验正方体、表面积等数学知识,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开发学生的智力。更难能可贵的是, 对于这项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里, 孩子们始终表现得兴味盎然。当不少孩子熟练掌握普通三阶六面魔方的玩法之后, 还要求家长到网上去淘四阶、五阶正方体魔方, 甚至是棱形、球形、星形、不规则形等不同立方体魔方, 进行各式魔方还原的探究。

思考:生活是孩子习作的源泉

又将一届学生带到了毕业, 又看到了眼前孩子们兴味盎然埋头苦拼的情景。是什么样力量, 使得孩子们并没有像以往的常规学习一样遇难而退, 而是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爱和兴趣, 甚至堪称执著呢?

我也和孩子们一起加入了“魔方大战”。一个周日, 我花了整整六个小时在网络上“魔方小站”学习, 成果是赶在学生之前学会了四阶魔方六面还原。虽然肩膀酸疼、两眼发花, 但我始终处于一种“欲罢不能”的亢奋状态之中。当终于学会的那一刹那, 成功的喜悦悄然而至, 如孩子般欢呼, 如孩子般自豪。

喜悦过后, 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在孩子们玩魔方的过程中, 难道我仅是孩子们的玩伴吗?作为一名语文老师, 我又该为这项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奉献点什么呢?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积极向上, 表达真情实感。”孩子们习作取材就应该来自自己的生活, 有真实体验, 有深切感受, 才有话可说, 才不会说假话、空话、套话。整个玩魔方的过程不断学习, 不断努力, 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激情, 这不正是学生习作的好题材吗?我手写我心, 我手写我口, 呵护真实就是呵护童心, 最高尚美丽的情感缘于真实。

积累:记录玩魔方的真实与多彩

一贯以来的习作练笔, 聚焦到了“玩魔方那些事”。隔三岔五写上一段“写真集”, 观察并记录玩魔方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学科活动要开始了, 数学老师布置好买魔方的任务后, 我及时煽风点火:“同学们, 魔方的种类可多啦, 你一定要好好看看、摸摸、问问、比比, 精心挑选心仪的魔方哦。还记得《哈利波特》里边魔法师的魔杖吗?只有选择一个自己真心喜欢的魔方, 它才会喜欢上你, 玩魔方的时候它也会特别听话哦。”

课间我时常和孩子们聊上一两句:

“来, 我们来介绍一下自己的魔方。”

“来, 看这些公式有什么感受?”

“今天大概花了多少时间玩魔方, 苦不苦?”

“哪一步最难?我来教你!”

“还不会的同学快去拜个小师父, 落在人家后面可难为情啦。”

“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你们的爸爸妈妈可都不会玩魔方, 要不要好好回家显摆一下?爸爸妈妈如果想学, 好好地教一教, 看看哪位小老师水平最高, 家长学得最快。”

“比赛夺冠了, 想法如何?”

“失败了, 难过不?还想继续练下去吗?”

……

看着不小心将魔方弄散架而傻眼的孩子, 来上一句:“会转魔方不稀奇, 散了会拼装才厉害呢!”

选购篇、自学篇、请教篇、成功篇、失败篇、比赛篇、感悟篇、修理篇、家长篇……一篇篇习作如雨后春笋般拔节而出。

魔方系列写作活动, 所涉及时间之长, 所写篇数之多, 没有哪篇作文比得上, 但是却没有占用一节作文课, 学生习作也没有哪两篇是雷同的。学生们这么说:“平时作文愁没有话说, 但是每天的写真练笔回家不仅写得快, 而且感觉有话可说。”“我感觉不是在写作, 而是在记录自己生活的点滴。”

展示:精彩仍在延续……

文字配上精美图片, 六 (1) 班“玩魔方那些事”向全校展示啦!

“‘这就是底面十字。’孙菀依细心地讲解道。她一边说一边飞快地转起来, 十个手指灵活地协作配合, 快得令人眼花缭乱。忽然, 她停下了。哈, 卡壳了吧!她皱了皱眉头, 偷眼看了一眼旁边的一个小本子, 嘴里念念有词, 一股喜气从眉眼中透出来, 她将手指动了动, 又转了转魔方, 六面成形!

看完了孙菀依的表演, 我更坚定了要学拼的决心。练武功有《葵花宝典》, 难不成转魔方也有秘诀?我开始抄录口诀:鱼头, 右逆, 上逆, 右顺, 上逆, 右逆, 上180°, 右顺……呼———几十字俨然咒语一般, 口诀真的能让魔方神奇地变成六面成形吗?将信将疑的我开始‘闭关修炼’。”

———选自左玥《拜师记》

“岂有此理, 居然又装错了。魔方是个实力十分强横的对手, 它倔强地‘屹立’在课桌上, 好像在嘲笑我似的。看来装这个魔方‘只宜智取, 不可力敌’了。我努力回忆着同学们装魔方时的样子, 对了!我漏了一个小动作, 要先转45度角再装棱块。我立马把魔方转了45度角, 将棱块放在相应的位置, ‘咔哒’一声, 终于大功告成了!我兴奋极了, 这可是凝聚了我心血的劳作呀!我舒展开了眉头, 血液似乎也加快了流动, 脸因为兴奋变得烫烫的。我擦了一下头上的汗, 开心地笑了。我暗下决心, 一定要学会拼魔方, 拼好拼快, 这才是真本事。”

———选自何彦君《修魔方不容易》

“第二层对我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就算是闭着眼睛不背公式, 我也能快速拼好。虽说有两个公式, 但其实只有一个, 只不过就像在照镜子一样, 反了一下位置而已。于是, 我拨得越来越快了。‘远切回回……’我在心中念着魔方小站中编的一个故事记忆法, 公式都不用背就会了, ‘大巴车开上去接孩子, 再回来。’哈哈, 第二层的一个面拼好了!我开心地咧了咧嘴巴。容不得我多想, 时间不等人哪!我连口大气也不敢喘, 只好埋头继续拼。教室里只听得见拼魔方的‘沙沙’声, 我的腿不由自主地抖了几下。我似乎找到了窍门, 拼得越来越得心应手。正当我沉浸在小小的喜悦之中, 只听钱老师说了一声:‘朱嘉怡, 34秒!’哇, 我的天哪, 那么快, 我才刚刚拼好第二层呀!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班里传来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大家纷纷把惊讶的目光投向朱嘉怡。我越来越焦急了, 直跺脚, 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催促自己:快快快!

功夫不负有心人, 第二层总算拼好了, 也算是捏了一把汗!可是等待我的是更复杂、更烦人、公式最多的最后一层。我只能对自己说:‘加油!’”

———选自周芷彦《魔方大赛》

“最近, 全班掀起了玩魔方的热潮, 每一个成功拼出六面的人, 都是费尽了心血。六面成形了, 旁人会称赞, 未学会者会羡慕, 可只有成功者自己知道, 那成功背后的努力:一个个枯燥乏味的口诀, 他们努力背诵;一次次的失误, 他们咬牙克服;一步步通往成功的台阶, 他们坚持走完……

……

这小小的魔方无疑让我悟出了这样一番道理:懒惰者, 从来不去努力, 从来不去奋斗, 只会沉浸在美好无比的遐想中, 幻想永远不会属于他们的成功;而勤奋者呢, 则会向着成功, 一步步去努力。他们印下的每一个脚印, 每一滴汗水, 都是一种梦想, 一种追求, 一种信念。无论这条路如何荆棘遍地, 无论这条路如何陡峭不堪, 他们都会一路奔跑, 迈出走向成功的脚步。

现在, 就向着你的梦想, 迈着走向成功的脚步, 努力拼搏吧!”

———选自陈奕蓓《玩魔方随感》

……

学生的作品已经完成, 作为语文老师, 你的任务是否已经结束?展示成果虽然弥足珍贵, 但精彩仍可以延续。借用薛法根老师一篇文章的题目:让学生获得成长的感觉。

创业的那些事 篇8

心中的理想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心中还有一个理想, 还想让更多的人从我所做的东西中受益, 让人们更便捷平等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理想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来学管理, 它的本质不是一个人完成一个理想, 而更多是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完成一个理想。就像奎尔奇教授提到的, 在百度, 大家相互协作, 为了共同的理想做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学管理也要学这个, 学习怎么不仅仅靠自己, 而是靠更多人一起把一件事情做成, 做成一件伟大的或者说更伟大的事情。

除了理想之外, 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人, 怎样让每一个身边的人、团队里的人、上级下级一起为一个共同的理想做成一件事情, 这是我觉得作为管理者最需要去认真思考的。最早百度开始成立的时候, 我偷懒, 说将来可以找一个CEO, 他是职业经理人, 懂得所有管理。而我是一个技术男, 做我的产品和技术就好了, 所以百度创立的头五年, 公司是没有CEO的, 我的职位过去一直是总裁。一直到2005年, 公司要上市, 律师开始写招股书的时候问董事长和CEO是谁呢?后来没办法只好把我放上去了, 即使这样我还有一个幻想, 我应该只管三个人, 一个CTO、一个COO、一个CFO, 剩下的人全部让他们管, 在百度上市之前我也的确实现了这样的组织架构。后来发现不行, 有些事情我不管会出问题, 有些高管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也离开了, 现在直接向我汇报的人有七八个, 我放弃了原来什么都不管就能做成事的想法。

同时, 这么多年除了对于技术和产品继续执着之外, 我也在不断琢磨人的问题。百度的人才理念是, 招最优秀的人、给最大的空间、看最后的结果、让优秀的人脱颖而出。当人足够多的时候, 一定要让优秀的人和不优秀的人, 努力的人和不努力的人, 有激情的人和没有激情的人区别开来, 只有公司有这样的文化和环境才能真正让那些有能力、有贡献的人有施展的机会, 所以, 这是从人的角度来讲, 实现理想需要思考的一些问题。

我自己的理想其实是在不断变化, 小的时候, 上小学上中学大家都会写作文说我的理想是什么, 那时候我根本没有什么理想, 我的理想是考上大学, 是将来有一个好的工作。但是随着人生不断发展, 理想在逐步变得清晰, 当然, 有时候也有一些偶然的事件使得你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

我刚刚到美国的时候, 语言不是特别流畅, 更关键的是我转了专业, 我在北大学的是情报学专业, 在美国学的是计算机专业, 当时我看上了一个教授的图形学项目, 申请进入他的实验室, 他问了我一些问题, 有些问题我没太听懂, 有些问题我确实不知道, 所以回答的不好, 他最后一个问题问我什么呢?他问:中国有计算机吗?我当时觉得很受伤, 因为我自己问题回答的不好, 导致美国的教授都开始怀疑中国有没有计算机,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件事情让我觉得有一天一定要在计算机领域做出一番事业来。这件事情后来逐渐变成了我的理想——用自己的技术去改变世界, 这个理想应该说到现在还没有完成, 但是我每过一天都在逐步地接近理想。网上有人说, 因为我太太拔了后园子里的菜我才回国创业, 其实不是, 追根溯源, 是当时美国教授的一句话让我更加有动力把这件事情做好。

和计算机的故事

我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 计算机就开始热了, 我的家乡在山西, 我生长在一个小城市里面, 那时候我们中学里面就有计算机, 我很喜欢, 到1987年高考报志愿的时候, 我避开了计算机专业, 原因是我觉得计算机太热了, 我想做一个没有那么多人做的、利用计算机技术、但又不完全是纯学计算机的专业。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 计算机在中国已经是很热的领域, 但为什么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中国没有出现特别成功的软件公司?一方面跟我们当时对于软件产业的认识有一定关系, 比如在大众的心目中觉得什么是做软件, 什么是优秀的程序员?就是把自己关在一个屋子里面不停抽烟、编程序, 最后经过半年、一年编出一个谁也做不了的东西。其实, 软件产业不是这样子的, 计算机不是这样子的, 而是需要多人共同协作的。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 在上世纪的中国, 软件产业也好、IT产业也好, 市场太小。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市场, 做的东西再好也是无法持续的, 因为每一个新的技术都在不断变化, 需要不停投入, 投入就需要钱, 而市场小就挣不到钱。那些跨国公司比如英特尔等等, 在市场上挣了很多钱, 可以不断地投入, 去更新自己的技术, 而中国市场小, 再优秀的人、再崇高的理想也无法做的非常大、非常成功。

但是现在情况已经非常不一样了, 大家可以看到, 中国的互联网有人们讲“三座大山”, 这说明有些公司已经比较成功, 规模已经比较大了, 这可以归结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不可或缺的一个原因就是, 中国的市场已经很大了, 我回国的时候, 中国的网民人数不到1000万, 而现在, 中国的网民人数有5亿多, 是全球第一大的互联网市场, 并且我们这个地位会一直保持下去, 美国恐怕永远没有机会在这方面超越中国。

有这么大的市场就有很多机会, 所以, 我觉得在座的同学们, 你们毕业了, 你们处在一个非常令人激动、非常令人兴奋的市场当中, 中国的市场已经足够的大, 大到可以支撑很多非常优秀的、成功的公司在这片土壤上诞生, 所以我很期待也很相信, 这些同学在未来一定能够做出非常优秀的业绩, 能够做出来让你自己感到非常激动兴奋, 让中国感到骄傲, 让世界感到震惊的好的业绩。

求职那些事 篇9

有人说, 天底下所有的主任里, 班主任的权利是最小的, 但贡献是最大的。是啊, 在二十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中, 我最深的体会是作为一名班主任, 肩上的责任如此之重!

如果说黎明的奉献是太阳, 黑暗的奉献是群星, 大地的奉献是鲜花, 那么, 班主任的奉献就是对学生们的爱。

用赏识教育激励学困生

小吴同学, 是从外校转来我班的新生。刚来时, 他上课坐不住, 听课不专心, 天天不完成作业, 成绩极差。我找来他的家长进行了长谈, 了解到该生在原校考试都是二、三十分, 那儿的老师对其已完全放弃, 甚至不接家长电话, 家长抱着一线希望将孩子转到我校。

了解了这些情况, 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孩子知识的增长, 思想的完善, 身心的健全, 哪一点都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培育、引导。生活在集体当中, 谁不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呢?这个曾经一贯被老师批评被看作“差生”的孩子, 更渴望、更需要老师的赏识和表扬啊!

我决定用放大镜尽力捕捉他的优点。我发现他喜欢把自己的书桌、书包反复整理, 便在班干部选举中表扬他爱劳动、爱整洁, 为他拉选票使他当上了班级的劳动委员。第一次当上班干部的他, 工作着实卖力, 特别勤快, 每天倒几次垃圾, 哪怕垃圾筒里只有几片纸屑。因此他经常得到我的表扬, 他的脸上也开始洋溢着前所未有的灿烂笑容!

因他的拼音基础薄弱, 我便利用课余时间为他补习。为激发他的兴趣, 我将拼音字母融入到童话故事里, 耐心地教他发音、书写。对他的一丁点儿进步我都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加表扬, 夸他聪明, 为其在大家心目中重塑形象。在他终于学会了拼音后, 我对他说:“你真了不起!其他同学用一个学期才学会的拼音, 你半个学期就学会了, 这说明你是个非常聪明非常会学习的孩子!老师为你感到自豪!”他听了后不自信地问我:“傅老师, 你觉得我能变成好学生吗?”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你现在已经是好学生了!只要你继续严格要求自己, 用心学习, 你会成为一个最优秀的学生!”他听了兴奋极了, 从此信心大增, 学习变得主动了, 上课认真听讲了, 作业也按时完成了!期末考试语、数、英成绩都达到90分以上。

小吴的爸妈开始不敢相信这一切, 一个已被原来学校放弃了的学生在短短一个学期竟有如此大的转变, 他们惊喜极了, 连声感谢老师挽救了这个孩子。

给单亲孩子更多的关爱

单亲家庭学生是一个需要我们给予特殊照顾的学生单元, 单亲家庭的孩子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更需要我们去关爱。

小孙同学的父母早已离婚, 只是瞒着孩子, 但他们感觉到聪明的孩子虽然不问却心里都明白。因爸爸妈妈分别住在各自的家, 而且妈妈有了男友, 现孩子随爸爸生活。小孙的父母恳请我能给孩子多一些关爱, 让孩子感受到温暖, 因为孩子告诉他们最喜欢的人是傅老师。

小孙同学做什么事都漫不经心, 每天丢三落四, 不是忘记带书就是忘写作业。一次我从她的日记中知道她特别渴望当上小队长, 我以此为契机, 向她提出了当小队长必须具备的条件, 并承诺如果她能养成好习惯就帮她实现愿望。之后, 她果然对自己要求严格起来了, 不再忘东忘西了, 她的表现获得了全班小朋友的认可, 我也兑现了承诺, 让她当上了小队长。

同时, 我对这个孩子在情感上给予了更多的关爱, 在她过生日时我精心准备了贺卡, 还给她买了漂亮的公主裙、红皮鞋。他爸爸忙于业务三天两头出差往返于三亚、海口, 爸爸不在家时就把她放在孩子的表姐家, 表姐不到二十岁根本管不了她, 因此她上学经常迟到, 作业也经常不完成。针对她的特殊情况, 遇到她爸爸出差时我就将她带回家里吃住, 周末还和爱人、儿子一起陪她出去玩, 她变得活泼开朗, 积极阳光起来。

尽己所能帮助经济困难学生

班上有个学生, 父母在东方八所种香蕉, 一个学期只能来校看她两次, 孩子周末都是留校。周末留校的孩子很少, 又都是大孩子, 只有她一个小不点儿。于是每到周末, 我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 给她做可口的饭菜, 让她感受家庭的温暖。二年级上学期, 孩子爸爸的香蕉园遭受了台风侵袭, 经济损失惨重, 欠了很多外债。因学费问题, 孩子的父母想把孩子接回东方八所上学, 但孩子已和老师、同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扯着我的衣服哭着不肯走。在请示学校领导后, 当时担任校团委书记和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我, 发动师生自愿为该生捐款, 为家长解了燃眉之急。自那以后, 孩子的学习用品、衣服、鞋子等都是我为她购买, 在和爱人商量后, 我们为孩子交齐了后两期的学杂费、生活费。孩子家长经济好转后, 多次要拿钱还我, 均被我坚决拒绝。

目前, 这个孩子已上高三, 品学兼优。节假日经常来家里看我, 这么多年, 她已成为我家不可缺少的一员。现在孩子在家时总是很自然地管我叫“妈妈”, 我感受到孩子对我的依恋, 其实我又何尝不早已把她看作自己的孩子了呢。学生不是我们的亲骨肉, 但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 交到了班主任手中, 也就把信任和责任放到了我们的肩上啊!

分析性格成因转化问题学生

小涵是个长得又高又壮的十岁男孩儿, 比同龄孩子要高一头。他性格古怪, 脾气暴躁, 容易冲动, 打同学、骂老师、发脾气、掀桌子, 情绪常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他上课手舞足蹈、自言自语, 严重影响其他同学听课;下课追跑打闹, 欺负打骂同学, 同学们既讨厌他又害怕他, 都不愿和他一起玩。他的行为引起了家长们极大的反感和强烈不满。

为此, 我专门打电话请教了北京的谭教授, 他是我所承担的心理课题的指导专家。他建议我先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 分析他性格形成的原因。

经和他父母多次沟通, 我对他的成长过程及性格形成有了一定的了解。小涵目前急需解决这三个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亲子关系) ;3.学习适应性。

经谭教授的指点, 我对小涵的辅导这样进行:

1.进行正确的家教指导, 摒弃家长简单粗暴的打骂。

2.努力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 激励促进其转化。

3.让班干部带头与他结对子做朋友, 消除他对人的不信任感和敌意

4.召开主题班会《冲动是魔鬼!》, 让他充分认识冲动的危害。

5.任何事对他都要坚持原则, 不讲条件, 奖惩分明。

6.以本班八荣八耻歌时刻对照约束检查他的行为。

短短一个学期, 小涵真的有了明显进步。他遇到问题不再动不动就挥起拳头, 有时拳头刚举起, 同学们一说“冲动是魔鬼!”他就像被念了咒语般放下了拳头。平时在和同学的交往中, 能主动退让, 易怒、易暴的情绪也逐步稳定下来, 他脸上的怒气少了, 笑容多了, 和同学的关系也在一天天改善中。有了稳定的情绪, 他的自控力强了, 学习成绩提高得很快, 现在小涵的成绩已排在年级第四名。

我觉得, 对待这种顽劣的小孩在爱的基础上更要严, 在讲方法的基础上更要坚持原则。教育养成行为、行为转化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影响命运。只有让我们的孩子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将来才能让他们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成为新世纪的栋梁人才。

注重心理辅导进行感恩教育

平时在与家长的沟通中, 常常听到“现在的孩子根本不体谅父母的苦心, 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要是我的孩子能懂点事就好了……”“孩子太气人了!老和我对着干……”“唉, 真是上辈子欠了他的……”诸如此类的话。

为此, 我精心设计了一堂《感恩父母》的心理辅导课。课前, 我让学生搜集有关父爱、母爱的资料, 回忆自己和父母之间最感人、最难忘的一件事, 为课堂环节做了情感铺垫。而为了能成功触摸学生灵魂, 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我上网查找了大量资料, 反复筛选, 最后选择了一组撼动人心的父爱、母爱图片, 教学中, 这组图片深深地震撼了学生, 触动了他们心中那片最柔软处……当我问学生想说点什么吗?学生的情感如同开闸的洪水奔涌而出, 他们越说越激动, 越说越感动……有的说起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 有的说起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学生的真情告白, 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感动了我, 感动了学生自己, 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我又借助《感恩的心》这首歌曲, 和同学们一起用手语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使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 情感得到升华。

“太感人了!你们班的学生真是太懂事了!父母对他们的爱, 一点一滴记心头啊!”这是来听课的老师们不约而同地赞叹。我心里既感动又自豪, 为孩子们的感动而感动, 为孩子们的懂事而自豪。回想起课堂上的真情泣诉, 言犹在耳, 幕幕感人, 恍若眼前。

晚上, 不断接到家长们打来的惊喜电话……谁说孩子不懂事啊!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丑

有一天, 我在班上又表扬李梦竹 (李梦竹是我班一位品学兼优的孩子) , 班上黑黑胖胖的女生小张听了不屑地说:“我知道傅老师为什么老表扬李梦竹, 还不是看她学习好、长得可爱呗!”我明显闻到了话里的“醋”味, 于是, 我马上说:“老师也喜欢你, 你长得也很可爱呀!”谁知她竟生气地说:“老师骗人!我长得又肥又丑, 他们都说我长得像猪!”全班哄堂大笑……那堂课我没有上语文, 而临时给学生上了一堂“什么是美?”的主题班会, 让孩子们明白了美不光体现在外表, 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 健康是美、善良是美、自尊自爱是美、自强自立是美……

周末, 我特意去书店选了《美的故事》这套书放在了班级图书角, 这是可以帮助女孩子领悟到美的真谛的书, 令每一位成长中的女孩子都能获益匪浅的心灵秘籍。书中精选了爱洛、茉莉、白雪公主、小美人鱼等7位著名迪士尼公主的30多个关于美的故事。这套书用美的故事帮助孩子们认识真正的美, 并指出一个正确的方向。我让孩子们传阅后写出了读后感, 并将读后感装订成册在班上进行交流。引领孩子们正确地去发现美, 认识美, 拥有美, 创造美, 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正的美丽。

作为一名班主任, 工作平凡、重复、琐碎……美好的日子就在这分分秒秒的诲人不倦中流逝;如诗的青春就在这年年月月的三尺讲台上挥洒。拥有, 我承担着责任!奉献, 我体验着幸福!创造, 我享受着生命!教书育人, 使我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土地流转的那些事 篇10

土地流转的概念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 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 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 (使用权) 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 即保留承包权, 转让使用权。

土地流转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延伸和发展。其主要形式有代耕代种, 这是指暂时无力或不愿经营承包地的农户, 经自行协商临时把承包地交由别人 (大多是亲友) 代耕代种, 原承包合同关系不变, 时间、条件一般由双方口头约定。

农业用地在土地承包期限内, 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 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流转, 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集体建设用地可通过土地使用权的合作、入股、联营、转换等方式进行流转, 鼓励集体建设用地向城镇和工业园区集中。

其要点是: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 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 建立以土地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股份合作制, 把农民承包的土地从实物形态变为价值形态, 让一部分农民获得股权后安心从事二、三产业;另一部分农民可以扩大土地经营规模, 实现市郊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转包、转让, 以此种方式流转土地的主体一方是农户或农民集体组织。

出租是指农户或集体组织将土地的使用权有偿让与他人的行为。

反租倒包是指乡镇政府或村组组织先从农户或集体组织那里租赁土地, 然后进行转租并从中谋利的行为。

互换是指单个或者一部分承包户主动或在集体组织指导下与本集体中的其他承包户自愿调整地块, 使承包地连片集中的行为。

土地流转产生的背景

2004年, 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国发[2004]28号) , 其中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 强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 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同时, 在中国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安徽、天津等地的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开始了局部或区域试验, 并发展出了重庆农地入股、广东海南出租农地、北京郊区等地小产权房等模式。

这份《决定》要求:“开展对存量建设用地资源的普查, 研究制定鼓励盘活存量的政策措施。严禁闲置土地。农用地转用批准后, 满两年未实施具体征地或用地行为的, 批准文件自动失效;已实施征地, 满两年未供地的, 在下一年度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时扣减相应指标, 对具备耕作条件的土地, 应当交原土地使用者继续耕种, 也可以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耕种。对用地单位闲置的土地, 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禁止非法压低地价招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依照基准地价制定并公布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标准。协议出让土地除必须严格执行规定程序外, 出让价格不得低于最低价标准。违反规定出让土地造成国有土地资产流失的, 要依法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 以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追究刑事责任。”“严格依法查处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当前要着重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滥用行政权力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问题。要加大土地管理执法力度, 严肃查处非法批地、占地等违法案件。建立国土资源与监察等部门联合办案和案件移送制度, 既查处土地违法行为, 又查处违法责任人。典型案件, 要公开处理。对非法批准占用土地、征收土地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依照《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关于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行政处分暂行办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 追究刑事责任。对非法批准征收、使用土地, 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还必须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土地流转需要坚持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维护农民的权益, 坚持“自愿、有偿、依法”;坚持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土地同其他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坚持保护耕地重点保护基本农田等四方面的原则。

土地流转的几种模式

土地互换

互换土地, 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户, 为方便耕种和各自的需要, 对各自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进行的简单交换, 是促进农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必由之路。

30多年前, 中国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分到了土地。但由于土地肥瘦不一, 大块的土地被分割成条条块块。划分土地时留下的种种弊病, 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如何让土地集中连片, 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于是互换这种最为原始的交易方式, 进入农民视野。

土地出租

在市场利益驱动和政府引导下, 农民将其承包土地经营权出租给大户、业主或企业法人等承租方, 出租的期限和租金支付方式由双方自行约定, 承租方获得一定期限的土地经营权, 出租方按年度以实物或货币的形式获得土地经营权租金。其中, 有大户承租型、公司租赁型、反租倒包型等。

关键如何保证其合法性。让双方心里都踏实。

土地入股

入股, 亦称“股田制”或股份合作经营, 是指在坚持承包户自愿的基础上, 将承包土地经营权作价入股, 建立股份公司。在土地入股过程中, 实行农村土地经营的双向选择 (农民将土地入股给公司后, 既可继续参与土地经营, 也可不参与土地经营) , 农民凭借土地承包权可拥有公司股份, 并可按股分红。

该形式的最大优点在于产权清晰、利益直接, 以价值形态形式把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确定下来, 农民既是公司经营的参与者, 也是利益的所有者, 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新突破。

宅基住房

宅基地换住房, 承包地换社保。

以重庆为例, 国家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 在土地改革领域率先进行大胆探索, 创造了土地流转的九龙坡模式即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也就是说, 农民放弃农村宅基地, 宅基地被置换为城市发展用地, 农民在城里获得一套住房。农民放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享受城市社保, 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

股份合作 (“股份+合作”)

中国山东省宁阳县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机制, 建立起“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分配方式。这种模式是, 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为股份共同组建合作社。

村里按照“群众自愿、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利益保障”的原则, 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按照民主原则对土地统一管理, 不再由农民分散经营。合作社挂靠龙头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合作社实行按土地保底和按效益分红的方式, 年度分配时, 首先支付社员土地保底收益每股 (亩) 700元, 留足公积公益金、风险金, 然后再按股进行二次分红。

土地流转的特点

(1) 流转速度加快, 渐具规模。

(2) 流转类型多样, 比例不均。按照不同的标准, 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

一以流转主体为标准, 可分农户与村委会之间的流转和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流转。其中以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流转为主, 流转面积约占总流转面积的90%。

二以流转对象为标准, 可为责任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动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三荒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其中以责任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主, 约占总流转面积的96%。

三以流转方式为标准, 可分为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投股或参与股份合作等其他方式流转。其中以转包为主, 约占总流转面积的70%以上。转包中又以外出打工或经商农户, 将土地转包给亲友或本村其他农户居多。此外, 还有农户将土地转包给种植、养殖大户以及集体向农户反租转包等形式。

四以流转是否签订协议为标准, 可分为协议流转和无协议流转。

其中协议流转农户略占优势, 占总流转农户数的65%左右。协议流转又分为书面协议流转和口头协议流转, 其中口头协议流转占协议流转的绝大多数, 签订书面协议流转的农户不足总流转户的10%。

五以流转是否有偿为标准, 可分为有偿流转和无偿流转。其中以无偿流转为主, 约占总流转户的60%以上。

六以流转是否履行报批准、备案或办理土地使用权证书变更登记程序为标准, 可分为批准流转、备案流转、登记流转和自行流转。其中以自行流转为主, 占总流转面积的95%。

(3) 流转行为欠规范, 缺少管理。流转行为严重不规范, 表现为自行流转多, 报批准、报备案的少, 申请变更登记的更少;口头协议多, 书面协议少;约定不明的多, 约定明确的少;书面协议内容不规范的多, 规范的少等。有些村存在连锁流转现象, 接受流转的农户又将自己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其他农户, 形成锁链式流转。镇、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普遍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

(4) 部分耕地被非农业化, 有极少量的非法流转行为存在。有的耕地被转为非农用途, 主要用于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小城镇等项目建设。这些建设用地绝大多数履行了批准手续, 也有一小部分没有被批准。相关镇为了完成工业发展等任务, 以镇政府或用地单位名义, 采取向农户租赁的方式, 将土地使用权流转到自己名下, 用于非农建设。

土地流转的原因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致有下四方面的原因:

(1) 土地承包经营成本高, 收益低。农业税免征之前, 农民由于承包经营土地的负担重, 收益相对较低, 承包经营土地的积极性不高。许多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纷纷将承包经营权流转给亲友或其他农户, 也有的以自己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投股或参股。这是过去几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2) 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土地二轮承包时“增人不增地, 减人不减地”的原则, 使得农村原本存在的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导致大量劳动力纷纷向本地农村二、三产业或向外地转移, 转移的劳动力中有一部分带动全家转移, 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留转给他人。

(3) 镇、村非农建设项目的需要。因招商引资、工业园区等非农建设项目用地需要, 镇、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租赁的方式从农户手中流转出来。

(4) 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村为培植专业大户、承包大户, 一方面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被培植对象, 另一方面将土地从农户手中以租赁或其他方式流转出来再转包给被培植对象, 即“反租倒包”。

土地流转产生的意义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罗必良教授指出, 土地流转的本质, 就是推进土地要素的市场化, 必然会引发其他要素市场包括农村资本市场的发育。

罗必良认为, 土地流转能够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另一方面, 构建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机制, 可以使农民更充分地参与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成果, 显化集体土地资产价值, 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

“土地流转将开启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径。”罗必良认为, 一方面通过适当的集中与合理的土地置换, 可以避免农村居民点过于分散的住房方式所造成的土地浪费, 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化解耕地红线失守的尴尬;另一方面“宅基地换住房, 承包地换社保”, 有利于提高农民非农转移的稳定性, 从而有利于弱化城乡二元体制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此外, 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是农村金融服务严重滞后, 而宅基地及其建筑物的流转和抵押, 无疑会有力推进农村金融及农村土地的资本化与市场化。

土地流转改革大事记

1982年

深圳特区开始按城市土地等级不同收取不同标准的使用费。

1987年

国务院提出土地使用权可以有偿转让。12月, 广东省深圳市公开拍卖了一块国有土地的使用权, 这是新中国建立后首次进行的土地拍卖。

1988年

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城镇普遍实行收取土地使用费 (税) , 全国各城市开始建立房地产交易所, 各专业银行成立房地产信贷部。

1990年

国务院允许外商进入大陆房地产市场, 发布了《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和相应的有关文件。

1995年

国家土地管理局公布《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价确定办法》, 提出培育和发展土地市场的8项要求。

2008年

10月20日, 十七届三中全会部分承认农民的土地物权中的流转权, 农民可以部分获得流转权收益。

2013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要求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 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2014年

上一篇:数控车课程下一篇:房地产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