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2024-06-26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精选十篇)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篇1

一、小学语文文本的美术性与音乐性的特质

语文文本的美术性与音乐性并不是说“美术+音乐+文本”, 而是语文文本与美术、音乐之间天然的水乳交融的联系, 犹如一整体, 不可分割, 赏读一篇篇语文文本, 不难看出其美术、音乐之特质。

(一) 文本的和谐美与节奏美

和谐与节奏是美术、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节拍是由声音运动的长短、强弱组织而成的, 是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之一。视觉的远近、色彩的明暗, 是构图的基本要求之一。在小学语文课本中, 有不少精美佳作, 读来朗朗上口, 节奏分明。如:《桂林山水》中“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读后使人眼前一亮, 一副山水图呈现于眼前, 美不胜收”。

(二) 文本的回归美

在音乐的作品中, 往往有相同的旋律反复出现, 令人记忆深刻, 回味无穷, 使得整个作品浑然一体。文学作品也是一样, 语言结构相同的句式在文本中反复出现, 一唱三叹, 余音绕梁。如前文提及的《桂林山水》就是一例。

(三) 文本的意蕴美

优美的文本往往蕴含耐人寻味的意蕴。这正如美术、音乐作品带给人的震撼与遐想,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文本直接与美术、音乐相关, 直接用文学诉诸美术、音乐。如:《草原》中的描写:“天底下, 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 平地是绿的, 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 一会儿又下来, 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幅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这段描写, 形象地展示了《草原》的意蕴之美, 人融情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全文即国歌歌词, 短促的句式, 犹如铿锵的鼓点, 豪迈的语言有着交响乐的浑厚与震撼。

二、整和文本与美术、音乐等的艺术美

(一) 学科间的天然联系

传统学科课程之间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互相割裂、相互独立的弊端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软化学科界限, 进行“综合性学习”, 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是当前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趋势, 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个性是道德、体力、智力、审美意识、敏感性、精神价值等的综合, 是一种“复合体”)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综合性学习”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并在“教学建议”中指出,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实现运用, 听说读写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 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提倡跨领域学习, 与其他课程相配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文本本身就与美术、音乐紧密相连, 如果忽略了这一点, 文本的审美情趣将黯然失色。《月光曲》写的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故事, 如果学生没有听到《月光曲》, 没有机会领略《月光曲》优美的意境, 那么《月光曲》一文的教学将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文本与辅助教学材料 (如:音乐背景、插图、挂图等。)

人本化的语文课堂, 其内容应当不囿于薄薄的一本教材, 学生的视野, 也不应该被禁锢在教师的思维中, 为文本配好音乐背景, 展示配图, 可以引领学生进入情景, 在艺术享受中学习文本。

为把学生尽快带入文中描绘的意境, 在上《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 我先让学生欣赏音乐电视《西沙, 我可爱的家乡》。高亢、嘹亮的歌声, 荧屏上那“云飞浪卷, 绿树银滩”的美景让人心驰神往。学生两眼放射出了兴奋的光芒, 放第二遍时, 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 同时教室里响起了轻轻的节拍声。学习课文的感情基础奠定了, 后边的教学教得自如, 学生学得生动轻松, 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知识的殿堂, 教学时气氛和谐、愉悦, 授课结束时, 学生还沉浸在艺术的享受中。

(二) 在艺术的感受中让学生体味文本的精髓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篇2

摘要: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在提高,生活方式在改变,生活理念在不断更新。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世间,使其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掘。因此,语文教学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讲述: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

二、语文教学早读的思考;

三、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思考;思考与建议

目录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1

二、关于早读课的思考———————————————————————1-3

三、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3-7

(一)、语文是一门基础人文学科

(二)、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1.语文学科在让学生学会做人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2.语文学科最有利于让学生学会求知

3.语文学科最适宜于引导学生学会生活。

4.语文学科对学生学会审美至关重要。

(三)、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阅读教学方面

2.作文教学方面

3.课外活动方面

4.语文测试方面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广泛深入,人们越来越注重课堂教学质量,尤其是小学课堂,毕竟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发展而言,课堂教学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学大纲对老师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必须要多思考,对教学工作多研究,设计合理的教学形式,改善传统教学中不适宜的地方,采取最有效的教学策略。只有老师做到了这些,才能帮助小学生,给予他们最佳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其中好好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学习,贵在兴趣,只有小学生有了学习欲望,想要主动去学,他们才能学好。因为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随性是孩子的特征,他们做事完全凭自己的兴趣,喜欢的就会坚持,不喜欢的就会放弃。老师需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并且善于利用,在实际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老师可以设计新颖的开场白,一开始就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还可以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比如小组合作学习;抑或应用多媒体教学,给予学生学习的新鲜感等,通过各种措施,让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老师只有做到这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才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语文。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的主体并非是老师,而是学生,老师的教授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这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把重点放在了授课质量上,以为只要课讲得好,学生才能学到知识,其实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是完全正确的。要想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老师就要将学生摆在第一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可以展开一些新型教学模式,比如各种知识小竞赛,分角色朗读课文,还有让学生当“小老师”等,将课堂这个舞台交予学生,让他们尽情发挥。这样,小学生就会非常喜欢语文课,在课堂上他们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升,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发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其实是一门极具内涵的学问,老师需要认真研究,才会真正读懂它,才可以采取策略,发挥课堂教学的意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些策略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姚仲辉.焕发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有效应用与开发[J].学周刊,2012(10).

小学语文教学探索研究 篇4

一、语文的概念与起源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 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 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 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 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这二字, 单看字面上, 语文的“语”, 意为“自己或他人的言论” (通俗点说就是你说话时运用的语言) , “文”意为“文字”“书面言论”。语文二字连起来的意思是为自己和他人的言论与文字。

《六十年“语文”史论 (1887—1950)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报》2013年第6期) 考证, “语文”一次起源于19世纪末期, 1905年, 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 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 都是从西方引进的, 只有称为“国文”课一科, 传授的仍是历代古文。五四运动爆发以后, 提倡白话文, 反对文言文, 国文课受到了冲击, 小学于是改设“国语”, 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 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 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 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 叶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 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 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 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 改称“语文”, 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研究探索的过程, 在研究的过程中一些学者提出了诸多自己的教学观点, 本论文在总结已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提出笔者一些教学方法。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一) 加强小学生思维训练

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提出“思维品质”的观点, 后来普遍认为是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长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 学科思维是以教材为载体, 并以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为桥梁, 从而发掘思维训练的各种因素, 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思维训练。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观点已经明确指出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布鲁纳认为“教一个人的某门学科, 并非使其记录教的结果, 而是要让其参与其中, 建立知识结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现代教学思想, 根据教学内容, 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从而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 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学生思维训练的目的是开启学生的智慧, 智慧是高明意识的外观, 高明意识的标志即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 这样教师才能够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 在每个班级中总是存在几个发言踊跃、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学生, 因此, 老师与他们的互动就会增多, 而更多的学生会认为他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这势必影响更多学生回答的积极性、思索积极性、互动积极性, 所以老师要告知学生, 任何回答都非完美无缺, 我们可以开动脑筋、各抒己见, 不同答案可以进行探讨, 大胆并有创造性的提出各自的答案。这样学生的思维才有了思考的积极性, 才能够使自我思维更加活跃。

(二) 调控学习氛围

教师要掌握小学生的学习心理, 人的性格不尽相同, 想法千差万别,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要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 面向全体学生, 所以教师要掌握学生性格特点、热爱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把微笑带入课堂, 把愤怒抛入九霄。

目前, 我国多数地区已经实现或慢慢进入了现代化教学模式, 多媒体的介入让教学方式更加多样, 有助于提高教学氛围。多采用语音、图像等捕捉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观潮》一文的教学中, 不要直奔主题, 可以先播放钱塘江大桥的录像, 让学生先从感觉上进行感受, 让他们在感官上得到刺激, 激起他们兴趣, 开篇便带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便于后面内容的展开和传授。

(三) 鼓励学生发问, 由被动到主动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创造是从提问开始的,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从能获得新的前提和新的开始。爱因斯坦认为, 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 因为问题的提出, 要从新的角度看问题, 而这个过程中需要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发现问题是思维的第一步, 回答问题是思维的第二步, 这样问答形式的反复存在就形成了一系列的对话和话题, 不断向前的思维流程。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教案中就要事先做好引导学生发问的思想, 让学生产生怀疑、引起反思探索, 最后促成创造, 真正将创新能力培养与发展落到实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存在一个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及探索者的需求, 而小学生的内心深入也同样存在, 所以对他们而言更加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是以传授为主,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 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提问的兴趣, 思维定势, 认为课堂上就应该是这种模式。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发问, 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勇于提出, 只有他们主动提出问题才能更加深入了解所传授的知识。另外, 要培养学生对已知事物继续探索的习惯, 不要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储备量, 这才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内心的好奇心和创造欲, 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好奇心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 它能够促使学生作进一步的探索观察和思考, 继续提出探究性问题, 这是创造个性的表现, 作为教师要加以引导。

(四) 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哲学家康德曾说, 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尤其是对语文而言, 其具有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 一个字能够带入一个故事, 一个成语概述一段历史。利用语文的这一特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需要借助想象以及联想, 在想象中加深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并且选择能够启发学生想象的触发点。

(五) 创设交流情境, 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 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 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 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 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 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 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

可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合作小组, 一般每组四人, 有组长, 其余三人或记录, 或汇报, 或检查。新课程倡导的“合作”这一学习方式, 它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 彼此互通独立见解, 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 在交流中反思, 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 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 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六)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习惯是好的学习方式的开始, 对小学生而言, 自主意识不强, 自我把控能力较弱, 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学习习惯, 他们就会主动思考, 不会对知识产生兴趣, 渐渐对学习厌倦反感。简而言之, 他们还处于好玩、爱玩的阶段, 需要教师的有效监督和正确引导。语文本身就需要增加阅读量、增加知识储备, 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七) 加强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 但是写作能力同样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要多读书、多看书, 对自己感兴趣的语句和成语要摘录下来。提高写作较为有效的方式——日记。养成主动写作的习惯, 进行强化练习。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佳方式, 日记可将所想、所看、所听等都记录下来, 在日记中学生可无拘无束地写出自己的感受, 表达自己最深处的心灵, 让自己最活跃的思维得到解放。每天坚持写日记, 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八) 强化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

教师在学生语文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知识的储备量。如今教师容易进入一种误区, 认为自身的知识完全能够应付小学生的提问和质问。但是知识储备量并非是用于满足学生的提问等, 而且要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引导, 开动学生脑筋, 扩散学生思维, 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一种神秘感和尊崇感。

三、小结

刚入学的小学生个人学习方面还是一张白纸, 教学方法的使用至关重要。如何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更需要教师的启发。作为语文教师, 不仅要学会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时时调整教学方法, 更要加强自我学习, 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语文教学任重道远, 本文仅是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的几点总结, 希望能对同行有所借鉴。

摘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及总结相关教学研究资料, 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第一, 加强小学生思维训练;第二, 调控学习氛围;第三, 鼓励学生发问, 由被动到主动;第四, 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第五, 创设交流情境, 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第六,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第七, 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第八, 强化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参考文献

[1]张春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3 (02) .

[2]程莉.注重策略, 让小学语文自学之花绽放[J].内蒙古教育 (职教版) , 2016 (02) .

[3]马晓霞.如何使小学生对语文课情有独钟[J].学周刊, 2015 (05) .

[4]刘晓军.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 2015 (08) .

[5]牟景文.浅谈趣味性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6 (10)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模版) 篇5

(一)课题的背景

中国汉字的形体美在世界各国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以它为载体的书写技巧是一门精湛的艺术——书法艺术。正如有人所言: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意境。我们一直有这样的说法“字如其人”,规范、工整、美观的字,就是一个人的第二形象。

1、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语文教师偏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写字能力的训练。而学生由于过重的作业负担也不会去注意书写的质量,教师批改也只注重字写的对错,对字写得美观、规范与否也是偶尔作出评价,在一些考试中很少有对学生书写的要求,并不涉及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其他学科的教师认为写字教学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对于学生的书写情况关注得就更少了。

2、写字的育人功能受到弱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的加快,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用手书写的机会少了,用电脑、手机打字的机会多了,甚至一些家长认为字会认识就行,将来都是用电脑打字,写字可有可无。我们认为时代的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并不矛盾,方块字是我们的国粹,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应该掌握的最起码的基本功。民族文化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永远也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写字教学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功能;对学生意志的磨练、情操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养成、坚强品格的培养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4、小孩子对写字兴趣爱好程度相对于其他较为直观形象的学习内容来说要低得多,一手好字并不能立马见到效果,而要经过长时间艰苦的训练。遥远的成就感消磨了孩子们写好字的积极性。

另外,我与王老师多年在农村教小学语文,据我们观察得知,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书写达标率仅为25%左右,执笔姿势合格率仅为12%左右,坐姿合格率仅为10%左右。

(二)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1)xxxx市某小学的研究课题为《写字教学的育人功能》,该课题研究报告指导出在小学写字教学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激趣;潜移默化的榜样激趣;恰到好处的言语激趣。

(3)xxxx省xxxx市xx中心小学《写字育人——新课程理念下的写字教学》课题研究报告指出:激发审美情趣,培养爱美情感。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例如,我们教学生写一幅字时,要求学生要注意部首与部首之间的迎让穿插,不光考虑单个字好看,还要考虑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和联系,这样才能把一幅字写得工整、美观漂亮,写出一幅好字。长期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精神。大文豪郭沫若说:“临帖写字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精力,草草了事,独断专横等坏毛病可以从练习写字中逐渐消除。”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忠义光明”、柳公权的“笔谏”等经典故事更是道德教育的好范例。

中国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最具民族性。因为,世界上那么多种语言文字,只有汉字成为一门艺术,显示出中国汉字具有其独特性和优越性。通过写字教学,让学生学习了解中国汉字及“文房四宝”的诞生、发展和演变,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汉字是中华民族经过无数代人创造、不断丰富发展而成的,凝聚无数代人智慧,孕育着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经过许多人的努力而成为一门特殊的艺术。

写字教学要涉及到临帖、创作,使得学生必须亲自动手才能完成,要思考如何运笔、谋篇、布局等,整个活动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书法线条中有些笔画十分具象,比如捺像刀,撇像兰叶,许多汉字字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写字教学中涉及到“创作”,“创作”就是用自己已学得的知识和技能加上自己的智慧和才智进行创造。当学生仿贴到一个阶段后,可以要求他们标新立异,开拓创新。

写字教学是一门高雅的艺术活动,它包涵着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气韵美、意境美等美学因素和美学原理。

写字练习算得上是一种轻体力的劳动,从手到肩,几乎周身都得到锻炼。学生在练习写字的过程中,要求凝神静气,力送笔端,万毫齐力,气脉流畅,专心致志,排出杂念。这与中国气功不谋而合,练习过程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率,促进血液循环,忘却烦恼,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二、课题的设计

(一)课题概念的界定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阶段目标”和“评价建议”里特别强调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低年级写字的要求是:“

一、二年级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这让我们感受到《课标》对写字教学的重视。

2、郭沫若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但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

3、崔峦老师在人教版实验教材教学观摩研讨会做总结性讲话时指出:“字是一个人的另一张名片,是一个人语文素养、文化素养的一部分,我们要让孩子静下心来,好好地写字,我们的老师也要写好字。现在,我国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不能丢掉这一传统。评估语文课的质量,不要忽视这一点。

4、汉字是书面传递信息的媒体,蕴含着丰厚的审美价值,传承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它与中国话同为中华民族的根。写字具有育德、固知、启智、养心、修性、健体、审美等功能,它是中小学生都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基本功。

5、柳斌同志特别指出:“中国人从小就要注意写好规范字。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课题研究的内容

(1)关于培养学生写字兴趣的研究。

(2)培养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研究。

(3)指导正确、美观的写字方法的研究。

2、课题研究的目标

为达到以上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1)落实写字教学的目标。全面落实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写字教学的要求。紧紧抓住3个要点:一是写字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不只是少数有兴趣爱好的书法特长生。二是写好汉字的标准是写对、写好、写美、写快,不是应试教育的写对、考试不丢分即可。

(2)落实写字教学的内容。教育部下发的[xxxx]4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写字的基本要求:“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随着年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学会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本课题按照教育部文件和新课标的要求,重点搞好低年级学生的实用写字训练。遵循新课标“少写、写好”的要求,精选写字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在减轻练字负担的前提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提高写字水平。避免求量不求质、求速不求好。

(3)创新写字教学的方法。

(4)创新写字教学的途径。一是搞好写字课的基础训练,使学生掌握写字方法,打好写字基础。按着省教育厅的要求,小学每周一节写字课。运用简便速效的写字技术指导学生认识和写好课文中的生字,搞好多种形式的书写训练。

(5)进行有效的写字教学的评价。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榜样学习法

3、名师指导法

4、经验总结法

5、展览评比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xxxx年2月)

(二)实施阶段(xxxx年3月至xxxx年5月)

(三)评价与总结阶段(xxxx年6月)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和成果

(一)学生方面:

1、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对书写规范美观的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觉改掉了错误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学会了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与顿笔的方法,懂得了每一笔在田字格中恰当的书写位置,学会了观察和安排每个汉字各个部分之间的穿插争让的关系;

(二)教师方面:

1、经过多次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摸索,对如何有效地进行写字教学有了深入的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五、讨论与思考

虽然我们围绕小课题的研究目标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获得和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1、写字课的课内课外写字水平有明显出入

2、有的学生的写字姿势很难改正

3、有的学生横不平竖难直

六、确保课题研究成果不断巩固完善的重要措施

在进行完本期的小课题研究之后,我们不能松懈不能放手,我们要想办法保持和巩固师生们经过辛苦努力提高上来的写字水平,并进一步针对本课题实施中的一些问题开展深入的研究:

1.继续重视写字课的教学质量,长期关注和纠正学生的“双姿”,不断强化让学生形成长久不变的良好的书写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板书研究 篇6

关键词:板书 小学语文 板书设计 研究

板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语文课堂重要的组成部分。板书能够帮助小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工具,能够帮助小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所以,板书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不能省略和轻视。

一、板书在现代小学语文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

从开始有板书一直到现在,板书在课堂教学可是中立了汗马功劳,它是教师进行日常教学的主要手段,是教师和学生在知识传授信息反馈方面的桥梁。研究和探析板书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在课改轰轰烈烈地进行的今天,对板书的研究仍然在小学教学里的研究领域占着非常重要的一块。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板书对于小学生在数字书写,拼音字母的认识,生字、生词的书写笔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任何其他工具代替不了的。因为,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语文课本上的内容和语文课上板书的示范性作用紧密结合,这一特征使得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意课堂上板书的设计和书写。综上所述,板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地位无可撼动,它所扮演的角色不可替代。

二、对板书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分析

虽然板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现在仍然存在着小学语文教师对板书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有的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前对板书设计准备不足,课堂上出现板书缭乱,简直是天马行空,究其原因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板书设计理论方面不扎实,对板书认识不到位,不知道优秀的板书能促进小学生对知识的多方面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外,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对板书造成了强大的冲击,导致小学语文教师上课必用多媒体课件,堂堂使用ppt课件,完全省略了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我们不能说上课用多媒体教学不好,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用传统板书教学,有它无可替代的优势,必须认识到板书教学在小学课堂上它的教育教学价值以及对学生产生的良好影响。

三、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对小学语文板书教学造成了强大的冲击

随着现代科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脑技术的进步网络的普及,电脑、音箱、投影仪、电子白板已经进入了小学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自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慢慢成为现代小学教师必须掌握得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多媒体可以让课堂多姿多彩,声情并茂。因此,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对小学语文板书教学造成了强大的冲击。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板书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作用,我们必须制止那种用多媒体教学完全代替了传统板书教学的方式,处理好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两者间的关系。既不能完全否认传统板书教学,也不能全部接受新型的多媒体教学,两者要相辅相成。我们要重视教学手段的选取,虽然教学手段的创新是十分必要的,但我们仍然要对传统的板书教学进行深入地探析和研究。

四、现代小学语文课对板书教学的特别要求

教师在用板书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要考虑到小学语文的阶段特征,所以在小学课堂上用板书作为教学手段进行语文教育必须要考虑到小学的特殊性,板书的设计和应用要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征。另外,我们的小学语文板书设计一定要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生活的时代背景,毕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社会进步了,学生的思想和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更爱动,更调皮,同样的头脑也更灵活,所以,教师在设计板书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生活的时代背景。

五、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板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小学语文教学板书要有目的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答疑解惑时,板书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每节课的板书上应该呈现出这节课的中心内容和重点知识。小学语文教学板书的功能就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用板书实行教学的目的就是小学语文课的教育目的,都是为教学服务。在课堂上,板书不能是教师在上面随便写、随便画,需要了写,不需要了就擦,没地方了就挤,信笔挥毫天马行空,随心所欲。我们书写板书时一定要有目的性,为什么要书写,写哪些内容,写在什么位置,一字一句,一笔一画都要谋划好,课前在备课本上先画好草图,规划好整体布局,计划好什么时候写,在那个位置写。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板书都是有着详细地规划,明确地目的,以小学课文的中心思想为导引,工整清晰地在黑板上书写出来,让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这篇课文的主旨内容是什么,能够很好地突显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使学生对这篇课文有着明确整体的思路,积极促进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能够真正为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服务。

(二)小学语文教学板书要有科学性

小学语文教学板书的最根本要求是课堂板书设计得要有科学性,也是它之所以存在的基本条件。潦草杂乱,甚至不时的出现一处错误,这样的板书不仅不能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语文课文知识,为小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良好的榜样,甚至还会造成小学生厌学,注意力不集中,跟着错误学习错误的知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小学教师在设计板书时,一定要仔细认真,合理安排布局,注意板书的科学性,争取让板书美观大气,工整清晰,特别要注意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保证书写没有错误和错别字。因为小学生正处在模仿阶段,对教师的书写习惯特别热爱模仿,尤其是小学生还处在认字学词这一阶段,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板书的科学性、正确性。

板书有着现代教育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板书的应用,让板书服务于我们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彭小明.教学板书特征论[J].教育评论. 2007(04)

[2]刘钊.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研究[J].软件导刊.2007(06)

[3]徐淑章.如今教学仍不可小视“板书”[J].新课程(教师版).2007(03)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研究 篇7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重要性的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识字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还是教学的重点, 学习语文知识和其他各科知识都需要较强的识字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只有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各科知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单调枯燥,并且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保持持久的热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开展一些识字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识字能力的热情与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识字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强调识字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识字学习目标,认识到识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有效策略

1.培 养 学 生识 字 兴趣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学生刚开始可能对识字比较感兴趣,并且掌握得比较快,但是可能由于学生不重视复习,渐渐就会忘记所学过的汉字。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等特点,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能够长期保持学习汉字的热度。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游戏或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师可以采用识字卡片、师生角色互换和开火车等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玩游戏,从而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采用开火车识字游戏教学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按顺序读字、组词,中间如果有学生出错,火车就需要停下来,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正确纠音或组词,然后继续读字和组词。

2.注 重 汉 字 积 累 总 结

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 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汉字读音,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识字技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汉字的积累与总结, 对汉字进行分门别类,帮助学生记忆与理解。学生词汇量对其知识水平影响较大, 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写作或阅读等方式扩大词汇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平常学习中多阅读文章,包括语文课文与课外刊物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就可以查字典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同时还能够增长见闻。在写作方面,教师可以根据识字内容,安排学生组词、造句或者是写一段话,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根据教材中经常出现的汉字分类, 可以根据同音字、谐音字、同部首字、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进行分类,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

3.采 用 多 种 教学方 法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并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识字教学比较枯燥乏味,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主动识字,接受学习。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汉字加减法,在学习组合字时,教师可以将汉字进行拆分,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组合,组成完整的汉字。教师也可以采用画图猜字法,使用部分古老的象形文字,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汉字,让学生通过图案学习汉字,以此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小组竞猜的识字教学方法,先给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将所要学习的汉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抢答,在一定时间内看哪个小组的正确率最高。小学生一般好胜心都比较强,通过小组比赛的识字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并且提高其识字效率。

4.利 用 生 活 资源 识 字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生识字时, 仅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并且不是唯一的识字途径,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在社会中发现汉字资源,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识字。学生在具体生活中会经常看到标语、广告牌、店铺名称等,当学生看到这些汉字时, 应该在脑海中回忆这些汉字的读音和含义,如果遇到不认识的汉字,就可以查字典或是记在笔记本上,方便以后向同学或教师请教学习,还能够复习和巩固这些汉字。小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除了学校外就是家里,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家庭资源, 让学生的父母或其他家长帮助学生识字,认识和学习汉字,并且家庭中的资源较为丰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报纸或书籍,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学生在家庭中不断学习汉字,并且能够对课堂中所学的汉字进行复习和巩固,提高汉字学习能力,同时有利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研究 篇8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老师对课堂教学的主体不明确。新课改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老师在课堂中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老师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对于课堂教学的主体还不明确。还是采用传统式的“填鸭式”教学, 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只注重对学生简单的传授相关的基础知识, 忽略了对学生语文意境的培养, 老师只是对知识点进行机械的讲解, 学生机械地做笔记, 缺乏课堂互动, 不重视和学生的情感交流。

二、改进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1.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老师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是单一地传授给学生知识, 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性的引导。真正地做到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变。

2.创新教学方法

(1) 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比较枯燥,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而小学生存在心理不成熟的特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能像高中生一样很好地克制自己, 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厌烦走神等情况。多媒体教学集中图、画面、文字等, 可以通过多种感官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 通过听和看的结合, 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例如, 老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 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 让学生进行观看,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学生观看完之后, 了解圆明园之前是什么样子的, 后来又因为什么原因变换成了如今这样破败不堪的样子, 让学生引起心灵的震撼, 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通过播放视频, 使图片和文字相结合, 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 采用小组式教学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吸收和改进的过程, 个体是很难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的。老师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把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进行学习, 让学生之间充分地交流。例如, 在学习《鹿和狼的故事》时, 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 在阅读之后, 对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罗斯福下令让猎人杀掉鹿的天敌狼之后鹿反而大量死亡, 你认为罗斯福这样做对不对?”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探讨。通过探讨, 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 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3) 采用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老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场景, 有目的地引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 营造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氛围, 通过场景在现, 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明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学生进行有效性的引导, 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 老师还要注重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和综合素质, 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地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生处于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 合理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 语文教学方法是否合理, 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水平。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阐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方法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篇9

一、要让学生喜欢“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认为阅读是一种乐趣,有一种想读的冲动,这才是成功的阅读教学所产生的效应。一般说来,要让一堂阅读教学课堂成功进行,首先教师在教学导语的设置上是很讲究的,导入的方式很多,但如何在课文教学的开始因地制宜、清楚恰当地导入,同时又能吸引学生步入课文学习是很重要的,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开篇导入时,一位教师采用的是直接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大年三十,要过年了,同学们心情怎么样?你们在年三十都做些什么?(当然很高兴了,可以得到父母亲人给的压岁钱,可以吃许多鲜美的食物,可以玩得很开心……)丹麦作家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做些什么呢?她跟你们一样过得开心幸福吗?(学生产生猜想)就让我们带着疑惑进入课文学习吧!”这两则导入,后面一则更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教师的导语不单单只是课文开篇的导语,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知识的引导都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导语。其次,阅读教学中要倡导学生多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通过多读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速度和阅读的质量,读的方式很多,可以默读、小组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学生对文本多读的重要性。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协调和发展,阅读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不可盲目,如在学习一篇课文之前,可以阅读一些关于作者信息、同类文章等的相关资料书籍,丰富知识面,扩大阅读视野,以便在学习课文时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最后,掌握良好的阅读的方法,在阅读时不要只偏重知识能力的学习,更要注重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培养,一篇文章既要让学生从中学到基础的文本知识,又要从中领悟到学习的方法,同时提升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与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二、要让学生学会“读”,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提出一些好奇、新颖的问题,有时这些问题老师都无从回答,当问及这些问题的来由时,往往听到的回答是从某某书上看到的,某某杂志上知道的之类。这些都是课外阅读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阅读量的明显差异导致了他们之间的知识面的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之一。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阅读教学中,在调动学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带着问题深入理解分析,交流反馈,汇报总结。如教学《聪明的使者》一文时,一名学生读后质疑到:陆东赞怎么会这么聪明?笔者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大家纷纷发言,认为陆东赞善于观察,认真细心,知识面广,等等。的确,我们不能只在乎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阅读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三、要让学生学会“读”,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阅读本身是对生活的积累,教材只是一种“案例”。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初读感知、再读加深理解、多读深化对内容的学习及延伸的方式去学习。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基础上的,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时,当谈到乌鸦喝到水的好办法时,有学生说乌鸦可以推倒瓶子喝到水,有学生说可以用吸管喝到水,还有的说打砸破瓶子上半部分等,虽然有的想法在乌鸦本身无法做到,但学生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乌鸦想用自己的办法去喝到水也未尝不可。曾有一位老师在上《狐狸和乌鸦》时,有学生就反馈到:这乌鸦是怎么变笨了,原来会想到用石子填满瓶子喝到水,现在连嘴里的肉被狐狸骗掉了都不知道,我不喜欢乌鸦了,我倒喜欢聪明的狐狸。面对学生无奇不有的思维,教师不能妄加否决,要站在学生思维发展的高度去合理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创新、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 篇10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童话在低年级出现比较多, 在中高年级出现极少

打开小学语文课本可以发现, 童话在低年级出现比较多, 在中高年级出现极少, 甚至有的高年级语文书中就没有童话故事。形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另个:

1. 不能从学生的角度来编写教材。

课本的编写者是教育研究者, 他们会从成人的角度来编排课本。而小学生天生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而我们成年人觉得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长大了, 要多接受以现实社会为背景的课文, 童话故事太简单, 不适合学生们的学习。但是, 经过访谈, 高年级的小学生更喜欢童话故事, 更容易理解童话中所包含的深层次寓意。

2. 忽视了童话故事对高年级小学生所起到的文学价值。

教材编写者认为高年级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想象力会变弱, 童话故事教学就应该相应减少, 这种想法完全忽视了童话故事中所蕴含的文学价值。然而, 只有在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才能分析童话中人物特点, 故事结构, 体会童话的语言特点。

(二) 课本中对原著童话故事修改过于严重

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择的童话故事, 被我们的编者进行了修改加工, 改变了原著童话故事的原汁原貌, 有的偏离了原著的主旨。原著童话故事篇幅往往都比较长, 有的甚至能达到上万字, 而我们都知道, 小学课本中的文章因为版面必须要有篇幅限制, 不能过大, 所以编者就对原著童话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 经过删减的童话最终入选小学语文课本, 但是它已经和原创童话有了巨大的差别。

(三) 入选课本的童话故事有着太过严重的道德说教

童话故事在入选小学语文课本时, 就被赋予了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任务, 特别是小学低年级, 在童话故事教学的最后主旨大都是赞扬主人公善良、勇敢、守信、博爱、宽厚等性格品德, 即使在原有的童话故事中没有这些主旨品德, 编者也要把这些主旨品德强加到童话故事中。这种情况导致的最后结局就是让小学生在情感的发展上只是停留在道德层面上, 却不能有机会去体会不一样的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童话故事的教学演变成了道德品质的传声筒, 让学生的情感教育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改革的措施和建议

(一) 对小学高年级要增加童话故事的选文量

虽然说在小学低年级课本中选入了大批的童话故事, 但是高年级课本中却十分少见童话故事的身影, 甚至在小学六年级就一篇童话也没有, 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童话知识, 甚至影响了小学生正常的能力技能的发展, 所以我们有必要增加小学高年级童话故事的选文量。据笔者调查, 小学低年级平均每学年有15篇的童话入选小学语文课本, 那么小学高年级每学年就至少要有8篇左右的童话入选教材, 这样在总体上能保证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故事的数量, 同时能够使小学高年级学生接触到更为优秀经典的童话故事, 获得更好的童话文学熏陶。

(二) 保证原著童话的原汁原味, 减少对原著童话内容的过重修改

大家知道童话文学自有其独到的艺术魅力, 有它自己的闪光点, 每一篇原著童话都有它本身所特有的文学魅力和写作特点, 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但是在童话编入教材时为了适应教学而做了或多或少的修改, 有的童话因为改动太多而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小学生很难从这些加工过的童话中感受到它特有的魅力。笔者建议对原著童话在适应教学、保证篇幅的基础上, 尽量不要在用词、语句、结构、人物塑造方面做过大的改动, 不要改变童话的主旨内容和寓意。对于那些字数过多、篇幅过长的经典童话,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变通的方法让它编入我们的教材中。例如, 可以把一篇过长的童话, 根据故事发展的情节, 从中断开, 分成两篇连续的课文, 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童话篇幅过长的问题。对于篇幅太长而不容易从中断开的童话, 可以从中节选几个精彩的、描写得比较出彩的段落, 编排成一篇新的童话课文, 有时精彩的童话段落最能打动小学生, 可使他们对童话篇章产生浓厚的学习和探究兴趣。

(三) 选取适合小学生年龄的童话, 增强童话在选读课文中所占比重

目前在小学课文中有一些童话课文与小学生的年龄不太相符, 所以在编写教材时, 对童话故事课文要进行甄选。必须要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 并且对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加以区别, 对于低年级要多选取简单易懂的原著童话, 而对高年级学生要选取篇幅较长, 比较经典的原著童话, 甚至可以选取一些童话诗和童话剧, 这样更利于学生成长。有些篇幅过于长而比较经典的童话可以编入选读课本, 增强童话在选读课文中所占比重, 以供小学生在闲暇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希望小学语文教师加大对小学童话教学的重视, 为童话教学贡献自己的热量。

摘要:童话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在他的心里占据着重要位置, 对他整个成长过程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童话中的用语风趣幽默、简单易懂, 小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轻松舒适。同时童话语句简单, 多用单短句, 运用修辞手法众多, 有比喻、拟人、夸张等等, 所以童话非常适合当做小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范例。另一方面, 童话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 对小学生知识的积累、思想的启迪、心灵的熏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都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童话,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何夏寿.童话式主题校园:让学校文化走进儿童心灵[J].中小学管理, 2007 (7) .

[2]何夏寿.童话化德育:增强小学德育趣味性[J].中小学管理, 2004 (2) .

上一篇:特许权期下一篇:发作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