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调研

2024-06-24

用水调研(精选五篇)

用水调研 篇1

节约用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落脚点和着手点, 应该作为一项社会公德和要求。但是目前很多人的节水意识没有建立起来, 特别是在文化、人文素质较高的高校, 节水意识仍有待提升, 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现在大多数高校节水过于着重于技术改进或设备更新, 忽略了大学生的节水意识培养。而大学生不仅仅是一个个体, 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高校学生节水习惯对社会节约用水会产生辐射带动作用, 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此次调研对用水用户 (学生和老师) 和水资源管理者 (后勤工作人员) 这两个群体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用水用户发出问卷1500 份, 收回有效问卷1321 份;针对水资源管理者发出500 份, 收回481 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了高校在节水问题中的诸多问题。

一、校园用水现状

1.节水意识不足。从调查结果来看, 造成校园水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节水意识不足。例如, 在针对用水用户的问卷调查中, 有80%的被调查者表示很少或没有关注过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或国家, 这充分说明绝大部分人的节水意识有待提升。在问题“您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对水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利用?”中, 结果显示出不注意和没必要达到了50%以上, 说明很大一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用水很随意, 缺乏节水意识。另外, 水资源管理者对该校学生的节水意识也做了评价。

除了用水用户的节水意识存在问题, 水资源管理者的意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调查结果也不容乐观:有22.2%的管理者认为学校的用水设施损坏时不能得到及时维修, 这说明在管理层面, 当用具出现问题时, 得不到及时反映, 解决延迟等问题, 说明管理者在面对水资源问题上, 没有意识到推迟解决问题带来水资源损失、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的严重性, 这也就表明管理者在节水意识上同样是有待提高的。当被问及最有效地节水措施时, 45%水资源管理者认为是平时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这充分说明, 节水意识对节约用水及其重要。

2.校园公共区域用水管理不足。校园公共卫生用水是指学生宿舍和教学楼内的个人清洁用水, 其中包括洗漱用水, 器物清洁用水, 厕所清洁用水以及楼内清洁用水。根据各项统计资料显示, 公共卫生用水在校园总用水量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 是校园各用水因素中耗水比重最大的板块。因此, 对公共卫生用水进行有效的节水管理, 是实现校园节水的关键环节1。

该校目前校共建有教学楼19 栋, 图书馆2 座, 学生公寓31栋。本次调研就各楼内的用水器具现状以及个人清洁用水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调查发现该校公共卫生用水状况存在着以下不足: (1) 给排水设施老化、坏损严重。在对该校主要教学区内19 栋教学建筑内部用水设施的调查中发现, 共记录有1563 个水龙头 (包括饮水机) , 1958 个大便器, 707 个小便器, 30 个虹吸式水箱以及45 个小便槽。其中, 滴水水龙头28 个, 漏水率1.79%, 日总漏水量1.12t;大便器冲洗阀漏水6 个, 漏水率3.06‰, 日总漏水量5.47t;小便器冲水阀漏水8 个, 漏水率1.13%, 日总漏水量13.27 吨。由此项调查数据可推测得, 该校每年在公共卫生用水方面因用水设备的坏损而浪费的水量约7300t, 直接经济损失约18980 余元。 (2) 用水器具陈旧落后。目前, 该校主要教学区内仍存在未加装任何节水器的机械式水龙头以和冲洗阀, 部分区域至今仍在使用耗水量较大的螺旋升降式等旧式水龙头。调查中, 共记录传统螺旋升降式水龙头以及普通塑料型水龙头52个, 占所有水龙头总数的3.24%。在对该校所有带沟槽式卫生间的调查中发现, 目前校园内部设有30 个高位自动冲洗水箱, 水箱一次性可装水33.21L, 平均每3 分钟冲水一次, 30 个水箱日总冲水量约478.28t。该校的小便槽均采用PVC水管钻多个小孔长流水设计, 平均每3.5~9cm开一个孔。在全部45 个小便槽中, 有36 个装有红外线感应系统, 根据人员使用自动冲水。另9 个小便槽采取全天候流水的方式, 并且这些小便槽均设于人流量较少的地方, 日平均流水总量近20 余t。本项调查显示, 该校在节水器具的使用方面仍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 (3) 用水浪费现象严重。一是清洁卫生用水浪费严重。在楼内外清洁用水情况的调查中发现, 目前该校内仍然沿用传统的墩布清洗的方式, 加之清洁人员节水意识不强, 常将水阀开至最大并长时间清洗, 浪费现象较为严重。调查中还发现, 楼道清洁一次放水时间30~60s, 并将水龙头开至最大水量。经计算可得, 一位清洁工人平均每拖一次地, 就至少要使用40L的水。二是洗手用水浪费严重。该校大部分教学楼已采用按压式水龙头和感应式水龙头。这种两种水龙头在使用时, 都是限制了出水时间和出水量, 相比旋转式水龙头有很大程度上节约。但是在调查人员使用时也发现, 这两种水龙头出水量很大, 对于一般洗手还是有些浪费。按照最优出水时间计算, 一个感应水龙头一次出水时间大约为3.8 秒, 出水口径15 毫米, 出水量为0.15L/s, 则一次出水0.57L。而一个人一次洗手的平均用水量在300~400m L之间, 说明使用一次感应水龙头也会浪费大约200m L的水。三是冲厕所用水浪费严重。该校厕所的冲水系统大多分为自动冲水和半自动冲水, 不管是采用哪种冲水系统, 都没有对大小便进行区分。这造成不同情况下, 一次性中水都是同样多的。蹲式厕所冲洗一次, 小便2L左右, 大便4L左右。而像学校的脚踏式冲水阀, 正常压力下, 一次冲水6~10L, 这就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2。

根据以上的数据总结得出, 该校在公共卫生用水方面一天浪费427.54t水, 如果按此计算, 全国共有2853 所高校, 每天共浪费121.98 万t水, 按照全国的平均水价计算, 每天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317.14 万元。

该高校一人一日约浪费水0.014t, 全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为2.6 亿人, 非学历教育在学人数5624.8 万人, 全国学生日浪费量364 万t, 加上非学历教育在校人员每日浪费约为78.75t, 这样直接造成日经济损失约为946.42 万元。

3.校园水资源管理制度欠缺。 (1) 用水设施管理欠缺。该校在给排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方面体现出了诸多的不足。目前学校使用的用水设施大多都比较比较落后, 不但不节水, 而且质量不高, 部分用水设施由于年久失修,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跑、冒、滴、漏等现象随处可见, 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 (2) 宣传教育管理制度欠缺。该校在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制度方面缺乏力度, 没有定期进行节水宣传教育活动。虽然在某些水龙头处能够看到节水的标语, 但是由于不具影响力, 没有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 (3) 供水管理制度欠缺。该校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供水方案以及具体的供水计划。学校的供水区域大致可以分为教学区、公寓区、食堂区和科研办公区等四大板块, 以上各区域均由学校水厂统一供水, 没有任何诸如分水质供水等科学供水方案。另一方面, 学校没有循环利用水资源, 以至于学校用水效益不高。

二、校园节水对策

1.提高节水意识。作为21 世纪的大学生, 应该随时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 广泛接收信息, 开阔自己的眼界, 增加个人的资源危机感, 增强自己的节约意识。以节约资源为己任, 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联系到一起, 彰显出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提高大学生的节水意识不仅是为高校节省开支, 更重要的是以此来促进整个社会对我国水资源的认识和重视。据国家教育部数据统计, 截至2011 年, 我国高校毕业生有6815009 人, 在校学生有23085078 人, 这部分大学生都即将走向社会, 成为各行各业的生力军。让节水意识在29900087 个人的心中扎根, 他们带入家庭和社会的节水能力将很大程度上改变现在水资源浪费严重的情况。换言之, 提高学生节水意识, 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我国未来水资源能否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对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在水资源方面, 作为管理者, 更应该有高度的节水意识。这就不仅仅是用知识武装自己, 提高自己节约意识, 更是要有全局观, 减少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水浪费, 负起一个管理者应有的责任。

2.加强校园公共区域用水管理。 (1) 制定用水设施分区换代计划。针对该校主要教学区内用水设施老化、损坏现象, 考虑到该校教学区域面积较大, 可在全校范围内制定校园用水器具分区换代计划。先将校园按人员密集程度以及地理区位划分为几个集中修理改换区,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计划的更换, 将因为损坏漏水浪费降到最低。 (2) 推广新型节水器具。通过现状的分析可知, 对用水量有着直接影响的是用水器具类型, 是否采用节水器具以及节水器具的种类是影响节水量的关键因素。安装使用节水器具是实现节水效果最直接的途径。该校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总共有11819 个水龙头, 其中普通非节水水龙头占到80%。如果采用节水水龙头, 每年可以节约60%~90%自来水。将一次性冲水量在8L以上的冲水设施改换成水量是6 升的节水型冲水阀。用半自动低容量的冲水器具代替高位自动水箱, 这栋教学楼厕所每天则可以节约472t水。通过这种更新措施, 学校每年可以节约19.2 万吨水, 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1 万元。 (3) 进行技术改革。在校内推广使用创新型自制储水箱 (有专利) , 可结合洗手池、洗衣机等用水设备布置。其特征是在用水设备下部放置一个储水箱, 储水箱上部的进水口接收来自用水设备排出的废水, 下部的出水口与二次用水的设备相连接。储水箱侧壁有活动阀门和溢水口, 用于清洁内部和排出过多水量。该水箱成本低廉, 储存的水作为二次生活用水, 一方面可以作为停水时的应急之用, 另一方面节约了水源, 达到水资源多级利用的目的。

针对蹲位冲水没有大小之分的情况 (尤其女厕) , 将蹲位冲水改造成两个档位的冲水系统。使用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冲水档位, 减少水资源不必要浪费。针对上面水箱收集的废水, 可以直接与小便档位连接, 即便没有水压, 也可以冲洗厕所, 将不同阶段的水发挥最大作用。

3.校园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 (1) 改善用水设施管理制度。学校应该改善针对用水设施维护修理的制度。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和维护校园用水设施, 加强教学、科研、生活日常用水设施的日常检查和维护管理, 及时更换修理损坏部件, 减少水资源浪费。 (2)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有效借助校园媒体, 在学校内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宣传体系。利用校园电视台、广播、报刊等媒体宣传节约用水, 传递校内外节水信息。环保专家认为, 人类只有具备危机感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要去保护环境。大学生群体对水资源的危机和窘迫现状了解不足, 这是造成节水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因此, 必须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国家水情宣传教育, 使每位学生和教职员工意识到节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例如, 利用每年的“世界节水日”、“中国水周”等契机, 开展广泛的水情宣传, 在全校营造出一个节水的大氛围。 (3) 组织开展各种节水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仅浮于课本之上, 也会使节水习惯的培养出现失调。因此, 在学生通过课本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 也要组织开展各种节水实践活动, 如开展创建节水型校园活动、举办节水宣传周、“世界节水日”纪念活动、节水文化节等。以制作贺卡、播放节水动漫教育片、PPT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辩论、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或者直接进行最简单的张贴节水标语的活动, 即使是很小的事, 也可以从身边做起。提倡健康节约的生活方式, 努力创建节水氛围, 使节约水资源深入人心。为构建节约型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 制定长远的用水计划。学校可以以用水系统为对象加强水量平衡测试工作, 查明各用水区域的供水、用水和排水情况, 通过水量平衡分析, 找出各个节水环节和节水潜力, 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供水计划, 提高用水效益。 (5) 建立节水奖惩制度。采用科学合理的梯度水价, 对校内用水进行科学分类, 确定其标准用水定额, 超定额用水累计加价收费, 运用经济手段, 促进节水。另一方面, 对节水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对违反节水规定、浪费用水的行为, 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等处罚。 (6)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学校应建立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 做到水资源管理严密、严谨, 监督到位。成立专门的节水管理机构, 实行责任制, 定期开展、指导日常用水节水工作, 做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另一方面废水排放量日益增加。我国“十一五”计划纲要中明确将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研究课题, 因此走科学治水之路, 才能保证水资源的科学持续发展3。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民办高校的迅速兴起, 用水还会继续增加, 所以在高校采取节水措施是非常必要的。高校加强节水工作的开展, 可以同时具备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三重效应。

摘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基地、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发源地, 应该在节能减排中起到好的模范示范作用。因此, 以本次研究为模式, 推广切实可行的节水习惯和方式,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实现节能减排, 建设节约型社会, 对整个社会将起到很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水资源,教育,用水现状,节水对策

注释

1曹辉.大学校园节水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2010:21—51

2杨子江, 余迟.校园水资源浪费及节水型校园建设初探[J].节水灌溉, 2007, (3) :88—89

关于农村用水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2

文/公共事业管理7班专题调研组

一、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总体状况

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比城市饮用水安全问题更为严峻和突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这主要与农村人口分布松散、生活习惯不同等特征有关,也与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和农村供水成本不同等原因有关。这样一些特点,使得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的困难很大,同时亟需解决。

1995年,我国的淡水资源使用总量为4600亿立方米,占淡水资源总量的16.4%。其中,农业用水量占了87%,工业用水量占了7%,生活用水量占6%。《1998年世界发展指标》指出,我国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占城市人口的93%,占农村人口的89%。总计,同年我国使用安全饮用水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0%。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安全饮用水要求标准的提高,同时由于污染等造成的原本安全的饮用水现在变得不安全等原因,据统计,我国现在还有3亿多人口的饮用水不安全。有资料表明,到2004年,我国还有33%的村庄没有合格的饮用水,自来水通村率也不到50%。

贫困地区的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更为突出。《2004年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显示,到2003年,我国贫困地区有18%的农户取得饮用水困难,14.1%的农户饮用水水源被污染,37.3%的农户没有安全 1

2009-7 饮用水(除去水源被污染和取水困难的农户)。按饮用水水源分,饮用自来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32.2%,饮用深井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0.9%,饮用浅井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4.9%,直接饮用江河湖泊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6.9%,直接饮用塘水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2.3%,直接饮用其他水源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12.7%。在前三种水源中,去掉水源被污染和取水困难的农户,实际上有安全饮用水的农户占总户数的62.7%。

到2008年年底,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还有约2亿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需要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十分突出。部分地区高氟、高砷、苦咸水等水质问题仍然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取水不便、水量不足等问题在部分地区依然未得到全部解决。

二、以金华市为例

截止2004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67.89%,全市范围约有100万左右农村人口仍在饮用被污染的溪河水、塘水和公用大口井水,约有45万人口仍在饮用分散式供水源。全市农村总人口(不包括外来人口)361.14万,其中饮用水安全或基本安全人口149.42万,占农村总人口的41.4%;饮用水不安全人口211.72万,占农村总人口的58.6%。在饮用水不安全人口中有175.27万是属于饮用水水质超标,占饮用水不安全人口的82.78%;有36.45万属于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度方面缺水问题,占饮用水不安全人口的17.22%。饮用水水质超标集中在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锰、浑浊度、铁等指标,超标人口达67.96万,其中尤为严重的是全市共有 2

2009-7 45个乡镇322个村20.7万人存在饮用水含氟超标问题。农村饮用水的不安全,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农村水传染病的诱因,成为农民生命与健康的“隐形杀手”。

三、影响农村饮用水的原因

1.农村饮用水面临着工业污染,主要是工业企业排出来的没有经过处理的废水和废渣,直接渗入地下水源或直接排入农民直接饮用的塘水、河水或溪水等水源中,从而对水源造成污染。

2.农村饮用水面临着农民生产和生活污染。农民因为使用化肥、农药等从事农业生产而间接对地下水源造成污染;饲养各种禽畜产生的粪便、垃圾等因为不能及时和正确处理而对水源产生污染。

3.生活废弃物等也对水源产生污染。农村基本上没有垃圾处理厂,在有些地方,农村甚至成了城市垃圾堆弃的场所。

4.从农民饮用水主渠道乡、村水厂目前的状况看:大部分乡、村水厂始建于80年代中期,规模小、工艺差、设备简陋。农村居住分布较散,水管铺设较难,同样给集中供水带来了巨大困难。

5.从农民自身因素来看:农民的健康意识、舍不得花钱的小农意识、祖辈遗留的世俗习惯,导致农民对生活饮用水的认识和关注、重视程度不够。

6.形象工程造成恶劣影响。这项由国务院于2006年批准的工程,计划解决1.6亿农民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根据水利部门提供的资料,2006年至2008年国家安排中央投资238亿元,地方自筹配套资金195亿元,可解决1.0866亿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那么这433亿 3

2009-7

元资金是否真正解决了一亿多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事实上并没有完全解决,有些地方反而造成了恶劣影响。

7.投资主体多元化导致运营管理不规范。在已经建好了的农村,因是多方投资建设的水厂,比方说村民自己投资一部分,政府、事业单位、私人投资等,出现了多方管理或多不管的情况。

8.水质检测问题突出,国家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制度不够完善,基层卫生部门缺乏操作依据,此外还有水质检测费用缺乏保障。

9.人为地造成地下水短缺。一些地方为了加快增加GDP数量,开采矿产。主要体现在开煤矿上,因为深挖井,地下水多到那里了,使得另外的地方有水的井没水了,无水少水的井更枯了。

10.还有些地方因地质问题而缺乏或含有某钟矿物质引起的病,如牙发黑等或水环境问题而引发一些像血吸虫病的地方病。

11.用水价格太贵。在有些已经建好水厂的地方,农民为了节省开支,干脆不用自来水。

四、加快建设农村饮用水的建议和意见

(一)从农民着手。引导农民转变陈旧观念,提高农民用水安全意识,向农民大力宣传用水标准,使每个人都认识到保护饮用水安全与自身利益的重要相关性,自觉参与到维护饮用水安全的行动中。

(二)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加强政府对农村安全用水的管制,政府引导改善农村用水,帮助农民建设一个好的用水环境。对建在农村的污染大、规模小、设备落后,创新能力不强 4

2009-7 的企业或工厂进行关停并转。政府不仅要利用价格杠杆调节用水量,而且要履行好政府职能,控制水价。逐步建立城乡区域供水体系。

(三)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提高用水供给率,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

(四)法律、体制建设。通过立法、制定相关法规去规范管理。加大监察力度,严肃处理违法乱纪行为。

(五)责任到人,实行问责制。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要对供水公司实行责任到人的问责制。

(六)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由政府派遣专业人员或专业机构对农村用水进行定期检测。

(七)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农村饮水工程作为社会公益事业,要充分利用国务院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政策支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一是各级政府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对大型的农村饮水工程,要积极组合包装立项,争取国家、省里的支持。二是有条件的乡镇应从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定的比例,用于农村引水工程建设。三是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采用市场化运作,积极鼓励支持民间资金介入改水项目,解决资金投入不足。四是充分利用国际机构的力量。

(八)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站,科学规划农村排水系统,建立农村生活用污水处理厂。加大保护水源的力度,肃清源头污水。

2009-7 附注:因时间较紧,无法进行更详细的调研,本组成员通过面谈和问卷调研就近走访了学院附近的几个村子,同时通过网上发放问卷进行了调研。其中数据均来自互联网。

公共事业管理7班专题调研组成员名单:

颜定坤(B07050713)张佳林(B07050715)张思嘉(B07050716)王君(B07050710)王向敏(BO7050711)席璐(B07050712)周喜华(B07050718)

刘丹青(b07050705)尹亚军(b07050714)

用水调研 篇3

我市饮用水水源分为域外水源和域内水源。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域内各水源地水体、水质总体良好。主要开展了以下保护工作:一是强化了规划引领,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名录调整。建立5个省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198个乐清市级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编制了《乐清市生态功能区规划》,出台了《乐清市突发性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方案》,建成淡溪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实行24小时监测。同时,定期对钟前水库等其它水源地开展水样监测分析,水质均达II级。城乡一体化建设进展比较顺利。二是强化监管,积极开展水源地环境整治。相关部门和镇街加强水源地监管巡查,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制止和劝导在保护区内游泳、垂钓等现象,整治畜禽养殖场(点)。开展重污染行业整治,依法关停荆雁水厂上游造纸和酸洗企业,禁止任何污染项目进入饮用水源保护区。三是强化生态镇(街)创建,推进库区环境建设。率先推出生态补偿政策,积极创建生态镇街,加快饮用水水源地村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建成淡溪水库、钟前水库等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周边12个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有效减少污水排放量,建成规范化农村集中式水厂195座,受益229个行政村24.5万人,基本达到全市饮用水安全全覆盖。四是强化宣传动员,提高水源保护意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3个主体为水库型的饮用水水源地基本上不存在工业污染源,但也存在不少污染隐患,违反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还时有发生。农村饮用水安全隐患明显,水源地群众的生存发展与水源保护要求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具体表现为:

(一)法律宣传不够深入,饮用水安全意识仍需提高。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颁布已多年,但没有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比如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禁止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从事垂钓或其他可能污染水源水质的活动,群众了解不够,对保护水源是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不知道。部分农村群众自己打井直接取水饮用,却不重视水源地保护。

(二)水源地隐患不少,饮用水水质堪忧。饮用水水源地警示标识和地理界碑数量很少,几乎看不到,一级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未建隔离防护设施。部分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不清,曾发生用水水源被污染事件,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工业污染虽然相对较少,但开山造地、违法采砂、倾倒建筑垃圾现象仍有发生,水源地村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业面源、畜禽养殖、农家乐、旅游、漂流、游泳等行为带来的污染成为水源地主要污染源。农村集中式和分散式供水水源日常监测与保护不到位,没有消毒设施或没有坚持投药,供水水质差。

域外原水总磷、总氮有超标现象,水质接近三类。

(三)部门执法不够到位,长效机制不健全。水源地保护涉及部门多,每个部门各管一块,隐患排查常常是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水源保护区的一些明显违法行为不能得到及时制止,如违法采砂、餐饮污水直排、垃圾倾倒等现象时有发生,下山移民回迁重建房屋呈上升趋势,非法小冶炼打而不死,垂钓和游泳禁而不止,有关部门制度不健全,日常巡查监管和依法打击的力度不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周边居民生活污水處理率不高。

(四)生态补偿机制与保护区群众发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主要是补偿资金与保护责任挂钩不紧密。如淡溪镇在库区拆除了34处养殖场(点),大荆镇、仙溪镇关停了9家企业。

三、建议和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饮用水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是最大的民生。我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形势还不容乐观。为确保饮用水水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在我市贯彻实施,确保全市人民饮用水安全,特建议:

(一)深入有效宣传,进一步提高饮用水水源保护共识。要通过各种媒体开展饮用水安全重要性的宣传,让群众特别是水源保护区内的群众了解保护水源与自身行为息息相关,增强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自觉杜绝污染水源地的行为,积极配合做好环保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自觉将生活污水纳管处理。

(二)加大环保设施建设,提高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水平。划定所有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区、设立足够数量的明显警示标识和地理界碑。对一级水源保护区进行隔离防护设施建设。加强备用水源的水质保护,防止被恶化,保证应急用水安全。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水源保护区的日常巡查,及时清理垃圾,及时制止游泳、钓鱼等违法行为。加强保护区农家乐等餐饮业污水处理,限期整改,督促达标排放。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对已建环保基础设施要加强管理和维护,落实经费、落实人员,让设施真正发挥作用。进一步加强水质检测,尤其要强化农村饮用水检测能力建设,健全水质检测网络,实现检测信息共享。要重视农村饮用水源的保护,落实镇街、村的工作责任,加强技术指导,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加快对镇安、智仁、岭底等农村中心水厂的兼并工作和城乡水网延伸工程,让更多的农村群众用上放心的饮用水。

域外原水水质总磷、总氮超标问题,请市政府引起高度重视。

(三)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完善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其纳入水源地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作为奖惩任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各职能部门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树立和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形成一致的执法思想,严厉打击在水源保护区内偷排漏排各类污水的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小冶炼和违法采砂行为。要依法追究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游泳、垂钓、毒鱼、捕鱼行为的法律责任,严禁一级水源保护区内搞畜禽规模养殖及垦山造地、旅游开发项目,严禁违法新建、回迁、翻建房屋。要建立多部门的共同协调机制,完善联合执法机制,提高执法效果。

用水调研 篇4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对城市饮用水供应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保障日益增长的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已经成为城市水行业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 而保护好每一座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地是保障每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前提和重要基础。而当今水的污染问题是十分突出和严重, 特别是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由于人口数量的几何增长、工业废水的排放、城市垃圾、农村农药的施放等等, 造成本来已是极少的淡水资源加剧短缺, 无法为人所用。从目前全国水环境状况看, 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总磷、总氮, 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钾等污染指标居高不下, 城市地下水50%受到严重污染。据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统计:全国约有7亿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 3亿人饮用含铁量超标水, 1.1亿人饮用高硬度水, 0.7亿人饮用高氟水, 0.5亿人饮用高硝酸盐水。因此水污染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市民的关注。

2 水质调研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兰州市的供水水源主要来源于黄河水, 取水口上游的水质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兰州市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兰州以上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29.6%, 年径流量占全河的55.6%。虽然兰州以上没有大型城市和灌区, 并有龙羊峡、刘家峡、盐锅峡等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保证兰州市饮用水水质一直处于优良水平, 干流兰州以上地区由于污染源少, 水质较好, 一般为Ⅱ-Ⅲ类水, 但近年来黄河上游工业企业发展迅速、城镇规模增大,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黄河水量及河川径流量逐步减少、污染物在上游下泻量呈增长趋势;枯水期流速减小, 污废水被堵截, 导致流域面上及河道内的污染物质不断积累。1990年黄河流域的废污水排放总量约为32.6亿t, 其中工业废水量为23.3亿t, 生活污水排放量为9.3亿t;与以1982年为基准年的 《黄河水资源保护规划》相比, 废污水总量增加了50.2%, 工业废水量增加了33.9%, 生活污水量增加了1.16倍, 随废污水排放的COD和挥发酚分别增加了1.62和1.60倍, 砷、汞、六价铬、铅和镉等五种重金属的排放量之和增加了14.6。COD和挥发酚排放量增加过快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在取水口上游段沿黄河分部的工业企业的迅猛发展造成的。黄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 尤其是黄河干流及其沿岸地区, 是全国能源重化工及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随着流域内各类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黄河流域的废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仍将进一步加大。因而, 保护黄河水资源, 防治黄河水污染, 摸清水污染的实际状况和变化趋势, 是摆在城市供水企业面前的一项紧迫而现实的任务。

为了保证兰州市居民用水的安全, 必须对兰州市饮用水黄河取水口上游的水质进行调查分析, 分析污染物下泻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从中长期的角度考虑兰州市饮用水供水安全问题, 对兰州饮用水黄河取水口上游的水质变化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和建立定期检测分析有其必要性。基于以上情况, 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2007年立项课题《黄河兰州段取水口上游水资源卫生状况调查和对策研究》, 本课题采用化学分析与生物学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旨在探明兰州市饮用水源水、出厂水中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组分, 并就水中有机提取物的生物学效应从致突变、生殖和发育毒性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 为进一步完善饮用水生产工艺和规划发展, 防止饮水有机物污染, 改善饮用水水质, 有针对性的编制城市供水应急预案, 确保饮水安全和人群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3 研究课题的主要任务

(1) 收集兰州市饮用水黄河取水口上游自然概况、地理地貌特征、植被状况、社会经济概况、文化教育概况、水资源特性、地下水资源特征、地表水资源特征、枯水期, 丰水期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利用现状资料。绘制黄河兰州段以上流域干流及支流水系图。 (2) 绘制黄河兰州段以上流域两大水库 (龙羊峡、刘家峡) 近十年蓄水动态统计图表。 (3) 绘制黄河流域兰州段与全流域降水量近十年资料对比统计图表。 (4) 绘制黄河流域兰州取水口含沙量、浊度近十年资料对比统计图表。 (5) 绘制黄河流域兰州段地下、地表水近十年利用情况统计图表 (包括工农业、城镇生活、生态环境取水量、耗水量状况) 。 (6) 绘制淮河流域兰州段实测径流量与常年径流量近十年资料对比统计图表。 (7) 对取水口上游排污企业的数目、行业性质、规模大小、生产用水和污水排放量, 主要排污口的数量, 主要污染物种类、含量等指标进行摸底调查分析。 (8) 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2001) 中规定的方法对取水口上游水质进行检验。选择兰威水务集团取水口及上游48个水质监测断面各两次进行96个样品量采样检测分析, 并进行卫生学评价。 对黄河兰州段以上流域水资源状况及水污染现状记录短片拍摄。 (9) 用水质评分加权法水质指数的方法对历年去来取水口资料和调查数据采用进行数学统计分析, 分析取水口的水质指数的变化趋势和主要污染物变化。建立数学模型, 预测上游各项卫生指标的变化趋势和主要污染物的变化动态, 并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 (10) 参照国际组织或发达国家先进的地表水和饮用水水质标准, 提出兰州地区具有健康风险污染物的种类, 确定目标污染物:按照污染物风险甄别体系, 确定了研究区域不同重视程度污染物监测清单, 初步建立黄河兰州段取水口上游饮用水安全性化学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该评价体系对调查范围内的黄河源水水质状况进行风险评价。针对性提出上游水质卫生状况变化对兰州饮用水安全应急处置预案。 (11) 在以上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价和对策研究, 针对上游概况、水质状况、水污染现状、水质演变趋势及规律、关于饮用水保护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按照 我 国 现行水质标准的要求, 设定两个参照值, China-Index (国家标准值) 和China-Index/10 (国家标准值的十分之一) , 在目标污染物连续监测过程中, 如果任何一次的监测结果出现:①超出China-Index的污染物, 列入重点污染物监测清单;②虽低于China-Index但高于China-Index /10的污染物, 列入风险污染物监测;③低于China一Index /10的污染物, 列入无风险污染物监测清单。摸清上游水中针对性提出上游水质卫生状况变化对兰州饮用水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 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为政府进一步改善、发展饮用水安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饮用水水源污染已成为困扰我国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黄河上游水质调研, 分析兰州市饮用水黄河取水口上游主要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下泻规律及变化趋势。以此为依据, 开展上游的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对兰州市生活饮用水生产和质量影响的研究。旨在为确保生产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的饮用水、确定水质常规检验项目、防治重点污染物超标提供参考依据。为制定兰州市饮用水安全及沿河饮用水安全的有关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水质,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 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M].2001:7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M].2001:21.

[3]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oltv.cnltjgb.

[2]袁志彬.城市水源污染状况及其保护措施.油气田环境保护, 2001 (3) :22-25.

[4]许保玖.21世纪的水处理科技任务[J].城镇供水, 2004 (1) :1-2.

[5]曲久辉.在突发性事件中如何确保城市供水水质安全[J].城镇供水, 2004 (1) :3.

[6]宋仁元, 沈大年.城市供水水质要求的发展和基本对策[J].城镇供水, 2004 (2) :5-10.

[7]刘硕, 朱建平, 等.对几种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方法的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 1999, 5 (15) :33-37.

[8]林宗振.计算环境质l9综合指数的混合加权模式[J].环境科学1985:62:67-69.

[9]李柞泳, 邓新民.适用于多指标的水环境质量评价的普适指数公式[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报, 2002 (1) :10-13.

县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调研报告 篇5

(初稿)

今年,县政协把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作为解决民生的重要调研课题,由***副主席亲自带队,抽调政协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农工部、环保局、水利局、农业局等相关人员组成专题调研组,自2014年7月起,先后到**等个乡镇,采取实地察看查水源、进村入户听民意、组织座谈纳良策等举措,详细了解我县农村饮水安全情况。同时,还组织相关部门到 学习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管的先进经验。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基本情况

**县地属山区丘陵地区,水资源总量为21.62亿m3,其中县境外流入7.78亿m3,每平方公里产水量101万m3,平均地下水资源为1.64亿m3,人均占有地表径流水量2578 m3,亩均占有地表径流水量4857 m3。

全县水系主要有**港、**港、**港、**河、**水和**河,境内流域面积约为1297平方公里;县境内有**、**、**三座中型水库,总库容17546万m3,有效库容13396万m3。据近年来调查和监测,**河上游水质较好,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Ⅰ-Ⅱ类水质。而我县至2013年底人口约93.25万人,农业人口约75.1万人,居住布局主要集中在县域以北丘陵地带,且大多依河而居,饮用水主要依靠**河流,**河流经沙田镇、五都镇和县城(含工业园区),由于人口居住密集,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给河流水体造成较大的污染,水质下降,部分河段只能达到三类水质标准(即PH为7.3左右、COD为16.6毫克/升左右、氨氮为0.16毫克/升左右),刚好达到可以用于自来水水源的水质标准。总体上来说,水质是安全的。但在局部地区,由于河流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有限,也存在着水质下降情况。如由**流出的**水,受**及沿途各乡镇工业、生活污水影响,水质较差;其他还有依靠地表水水库、地表水压水机械自安装的压水机的散居居民来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安全问题。如不加以保护,水质仍有下降趋势,必将影响全县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正常生活。据我县《“十二五”农村自来水工程规划》,我县供水区内共有集中供水工程59处,其中设计规模千吨以上工程13处,100吨以上工程48处,100吨以下工程11处。服务总人口18.14万人,设计供水总规模约13.32万吨/d,供水普及率为20.11%,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约344589人。

二、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1、相关部门协调不够。农村饮水工程涉及发改、水利、农业、卫生、国土、环保、公路、供电、林业、扶贫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没有一个统一的协调机构,管理体制不顺,协调沟通困难,未能形成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体制,存在“多头管水”的问题。水资源管理和集中式供水工程建设职能在县水利局,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管职能在县环保局和县卫生局,城区供水由县自来水公司负责,发改、水利、扶贫等部门用于农村饮水工程资金未能整合使用,未能更好发挥资金的效益。

2、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秩序混乱。一是部分农村供水工程产权不清,管理机构不健全,工程维护与日常管理难以到位;二是农村水厂投资和管理主体大多为私人企业,经营者主要考虑的是利润最大化,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不熟悉水质处理工艺和相关的卫生知识,对水质未落实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监测,水厂消毒设施不健全,为降低成本很少或根本不投放消毒药物;三是部分饮水工程初装费和水价不合理,费用参差不齐,收费随意性大,据了解,初装费低者500元/户,高者达3000元/户;水费低者1.5元/吨,高者达2.5元/吨。四是部分偏远地区农村供水为简易自来水,基本上未进行净化消毒处理。几户人家联合建一个蓄水池,从一个相对“干净”的地方把山泉和山沟水引到池子里,就放水饮用。水体没有得到基本的处理,纯粹是天降水。加上地方财政困难,缺少资金补助,该维修的工程不能维修,该更换的设备不能更换,不少工程甚至连正常的运行经费也无法保证,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目前,管好用好这些工程,使其长期发挥效益,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二)水源缺乏有效保护。

1、农村环境污染。由于我县多数农村给排水、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居民通过集体规划,由散居变为集中,加上居民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意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等现象还比较普遍,甚至将河道、坑塘作为垃圾场;沿河居民将生活垃圾、人畜粪便直接排入河道,且上游不管下游,甚至一些污染设施也建在河边,造成水环境恶化日益严重。

2、种植业污染。据统计,目前我县每年农用化肥施用量达3.3吨(其中尿素占10%、复合肥占30%),农药使用量达22吨,存在不依据作物需求量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使用方法粗放等问题。据报道,化肥的利用率一般为30%左右,农药的利用率仅为10%左右,而未被农作物有效吸收的化肥和农药均残留在环境内,化肥直接经地表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农药经挥发至空气后流入水体,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藻类滋生,从而破坏了水环境。以近10年**河水质评估为例,COD由12毫克/升上升到16.6毫克/升左右,氨氮由0.08毫克/升上升到0.16毫克/升左右。此外,化肥农药使用的便利性和速效性还导致了农村畜禽粪便在农业使用上的锐减,且近年来随着畜禽业的集约化程度大幅提高,使养殖业与种植业脱节现象严重,畜禽粪便的还田率只有30%左右,大部分畜禽粪便在养殖场附近堆放任其发酵和曝晒,平时发酵小流入河,大雨直接冲刷下河,形成了恶性循环。

3、养殖业污染。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生猪存栏16.4万头、出栏19.5万头,牛存栏3.17万头、出栏0.79万头,山羊存栏2.57万头、出栏4.46万头;家禽存笼356.6万羽、出笼575.77万羽。全县规模化养殖场(户)516家,其中养猪场(户)达223家。畜禽养殖对水源的污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问题:一是畜禽养殖排泄物处理不到位。局部区域畜禽养殖问题增加与环境容量、土地消纳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为部分养殖场(户)污染治理设施与养殖规模不匹配,治理设施后续管理不到位,排泄物及清扫等产生的污水顺意排放导致地表水及地下浅层水源受到污染,此外,部分养殖场(户)不落实动物防疫和病死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措施,随意丢弃病死畜禽尸体,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而未安装自来水的居民通过简易水压泵机装臵取水,直接受到影响。二是集约化水产养殖对水体造成污染。和过去自然养殖或者水草养殖方式不同,水产养殖户为片面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多数采用直接向水体投放饲料的养殖方式,其中的高磷、高氮对水塘、水库的水质造成了较大的污染。更有甚者,部分养殖户在水库库区内直接投放未腐熟的畜禽粪便和化肥养殖低值花鲢、白鲢,严重影响了水质安全。如承包户曾在**镇卅八都水库采用人工养殖方式,向水体投放啤酒渣液作为鱼食,仅2007年到2009年三年时间,水面微生物密布,水库水质由Ⅰ类突变为Ⅴ类,水库下游整个水系受到严重污染,水系污染引发水库下游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从而导致群众上访事件的发生。三是立体养殖模式对水质的危害。原来一直提倡的水库边养猪、猪粪喂鱼、河上圈地养鸭等所谓“立体化养殖”模式,部分养殖因没有经过充分论证而盲目上马,各类防污设施(如化粪池、沼气池)或生态化处理系统不完善甚至未建,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直接排放的畜禽粪便同样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对水体危害极大。

4、河道污染。一是捞沙洗沙作业影响河道水质。在河道进行捞沙洗沙作业,导致河沙减少、淤泥堆积,一方面淤泥通过厌氧发酵释放氨和硫化氢等类臭气,另一方面河沙减少丧失了对水质的净化,同时在捞沙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悬浮物,河道变成沉淀池,堵塞河流,下游长期得不到净化,水质变差。二是河流生态人为破坏导致水质下降。居民在河道内电鱼、炸鱼、毒鱼的行为,导致鱼、虾、螺类剧减,水体内虫、微生物剧增,严重破坏了河道内生态环境。此外,河流不经论证,拦河建电站,枯水期栏河蓄水,涨水期放水发电,严重影响鱼虾生存,导致生态失衡,从而对水质造成了间接影响。三是沿河植被破坏对水质的影响。俗话说“山清水秀”,主要是由于雨水经过了植被净化,水质才会好。目前,我县森林覆盖率58%,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但在部分人口密集乡镇的山丘,野草丛生,到秋冬季节,就无法起到净化作用,而河道、水库周边植被覆盖率更低。少数地方,由于开山取石,生态恢复能力极差,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影响生态环境。

5、企业对水源的间接影响。虽然我县工业企业没有直接影响**河流域的水质,但间接影响也不容忽视。如滑石产业、54家砖厂、福丰化工等排放的气体,尤其是部分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硫,导致酸雨的产生,从而影响植被生长环境,从而影响了依靠植物而生存的动物,相互再次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三、原因分析

1、认识不到位。有的只看重眼前利益,单方面强调发展经济,淡化了饮水安全意识,放松并削弱了相关部门的责任。有的对原建的改水工程因资金、技术、运行、维修等问题没有解决,畏难情绪严重,有等、靠、要的思想,不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更缺乏攻坚克难的精神。有的对农民群众饮水安全知识宣传不够,一些村民的卫生观念较差,对污水、泉水与自来水程度的认识不够。在我县还有大部分邻近山区居民直接引用山体自然水,他们认为自然水方便、不要钱,故对自来水的要求不是十分迫切。

2、水源缺乏保护措施。一是有很多村人畜共用水源,临近的厕所和牲畜粪便离水源太近,周边农田中的农药、化肥、除草剂过量使用,加重了饮用水质的化学污染。二是近几年来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发展较快,规模不断扩大,绝大部分畜禽养殖(场)户没有污水、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70%的垃圾直接排放,造成第二次污染。三是乡镇小企业粗放经营,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缺少排污措施,严重污染地表水。四是乡镇集镇配套建设不完善,没有污染处理设施,导致水源污染。

3、供水系统工程建设滞后。一些乡镇人口居住分散,地形高低差异大,又加上区域内没有合适的水源或水源水量不足,集中统一供水难度大。同时部分乡镇财政与村集体经济比较困难,要实行联片统一供水和相对集中供水,都需要兴建一定的水源工程或者供水工程,且后期对这些工程的运行维护也需要相应的资金,乡镇财政和村集体资金无力承担,导致建设区域性供水工程滞后,集中供水程度不高,自来水普及率较低。

4、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体制不健全,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体制未理顺,水利、卫生、环保、建设等行政部门只能对照其职能行使各自的管理服务职责,管理服务的整体效应难以发挥。二是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明,操作不规范,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到位。有的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偏低,加上管水人员的待遇没有保障,在处理和净化消毒等环节中,为节约成本,偷工减料,不加或少加消毒剂,致使饮水难以达标。三是管护不力。一些已建的供水工程,由于管理不善,蓄水池水泥面脱落,水管破裂,无资金维修,丧失了供水功能。

5、资金投入不足。县及县以下财政的水利投入不足,不能满足水利建设的需要,制约了水利的发展。一是至今没有建立稳定增长的水利投入机制,近年来财政预算内用于水利的投入不足,有些水利项目没有地方配套;二是水利融资平台不多,投资渠道有限,每年融资数量少;三是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治费、水资源费、河道砂石资源费和河砂开采权出让费等水利规费征收标准没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及时调整,致使征收标准偏低、征收规模偏小、增长缓慢,影响水利投入。

四、已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非常关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在加强水源保护工作的同时,抓住国家政策机遇,积极争取资金,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使农村饮用水安全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主要做法是:

1、高度重视,稳步推进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县委、县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先后成立了“**县自来水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部”,对全县自来水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统一调度和指挥,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稳步推进,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有序进行。

2、抓住机遇,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县政府紧紧抓住近年国家加大力度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有针对性的做好前期工作,千方百计争项目、争资金,自2011年起至2013年止3年中,共争取上级投资 万元,其中国家资金 万元,省配套资金 万元,为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政府在组织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政府组织、水利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合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几年来,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 万元,完成了 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任务,解决了 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截止2013年底,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人口达到 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 %,一定程度的缓解了农村饮水安全方面的突出问题。

3、以水源地保护区为重点,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县里制定了《**县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责任制》、《**县河道清障保洁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及《全县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考评办法》,实行百分制考核。并与各乡(镇、街道)签订了《水源地保护协议》,进一步提高了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了水源地保护和监管的长效机制。各乡(镇)政府也设臵了专(兼)职管理机构和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对工作进行责任分工,加强监管。

县乡两级积极投入资金进行水源保护工程建设,进行河道清淤、清理垃圾,设臵防护网、防护墙,建立沿河标准化石砌边沟和水源护岸堤,划界立标、绿化、改厕等,尤其是自今年来,县委、县政府制订实施“美丽**〃清洁乡村”两年行动计划,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建立长效保洁机制,进一步加快治污工程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的硬件水平。沿河乡镇还采取新建沿河标准化卫生箱、配备垃圾专用清运车、设立警示牌等一些保护设施。

县委、县政府加强了河道两岸护岸和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管理。对一级保护区内的耕地,在土地规划修编和水源保护工程中进行了必要的修改,为水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保证。

在加强对保护区水源进行管理工作外,县委、县政府还对散落在各乡镇、村、屯的集中式饮用水源进行了自然情况和供水人口调查、环境分析等工作,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地随机抽查,及时处理水源保护中产生的问题,并进行了存档备案,逐步纳入水源保护工作中,拓宽了水源保护工作范畴。

五、几点建议

1、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注民生的重大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切实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的领导,县乡两级政府要成立饮用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职责,对县级部门、乡(镇、街道)和村组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县成立饮用水安全综合协调管理机构,由县分管领导担任主任,纳入水利、发改、农业、卫生、国土、环保、公路、供电、林业、扶贫等相关部门,具体负责农村饮用水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和考核奖惩等工作。

2、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要在对全县水资源和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按照合理供水、循序渐进、先急后缓的原则编制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规划。规划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放眼长远,既要处理好供水的需求矛盾又要确保水质达标。饮用水建设规划要与城市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和集镇及村庄建设规划相衔接。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根据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对距城镇现有供水管网较近的农村,可依托已有自来水厂的富余供水能力或扩容改建已有水厂,辐射延伸供水管网发展自来水。对人口较多,水源水量充沛,地形、管理、供水成本等条件适宜的地方,可结合当地村镇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区域供水整体发展,合理规划水厂建设规模和供水范围,新建适度规模的跨村跨乡镇联片集中供水工程。对有山泉水可以饮用的地方,居住分散的农户,可建造分散式供水工程;无可靠水源时,可建造雨水集蓄工程。有良好的浅层地下水等地方要因势利导,可建造分散式筒井或引泉池。提倡适度规模,供水到户,配备必要检测设备。对乡镇水厂供水管网和制水工艺进行更新改造,提高供水安全性,保证供水质量达标。延伸乡镇水厂供水管网,逐步解决居住相对集中农户的供水问题,尽快提高农村自来水的覆盖面和普及率。

3、保护环境,管好水源。一是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要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制定管理办法,在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对水源有影响的生产经营活动。二是大力防治产业污染。要严禁在饮用水水源地附近发展有污染的产业,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加快推行清洁生产,杜绝产业废水直接排放。三是积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循环农业,指导农户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进畜禽粪便处理和村庄河塘整治,开展农村环境治理。严格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网等形式的水产养殖活动,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四是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建设并重,按照“户集、村收、乡镇处理”的方式,集中建设一批乡村垃圾处理中心和养殖小区,实行人畜分离,推进农村改厕和沼气池的建设,对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从源头上确保饮水安全。建议设立水源地保护基金,每年对水源地进行环境改善和污水处理。对特困饮水扶贫工程项目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减轻项目运行和管理成本。同时出台我县水污染防治规范性文件,规范公众行为。

4、严格管理,强化服务。农村自来水厂经营带有垄断性,无论是国家投资,还是个人投资,都是政府特许经营,必须对社会承担责任,政府必须对此进行约束。要建立和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卫生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对农村供水站进行水质监测,通报水质状况,指导农民安全饮用水。农村自来水厂均要配备和使用加氯消毒设施,加强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确保饮用水质量。各自来水厂要建立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严格的取样、检测和化验制度,按国家有关标准和操作规程检测供水水质,并完善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报表制度。还要进一步健全供水安全责任制,对检查不合格的供水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查处,并督促限期整改。各自来水厂要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和落实各项管理责任制,注重做好设备管道的维护、用户水表的检修出户等工作,降低损耗,提高经济效益。农村水价要兼顾农民承受能力和供水成本,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优质优价和农村生活用水价格一般不高于城镇生活用水价格的原则,由物价部门合理确定农村水价标准,制定和调整农村供水价格要实行听证会制度和公告制度。

5、放活机制,多方筹资。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必须通过多种渠道筹集。一是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争取国家和省、市专项资金。要千方百计争项目、争资金,加快我县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步伐。二是加大政府投入。建议在争取上级部门大力支持的同时,县财政要有适当的配套投入,整合上级有关部门的扶持资金,用于农村改水项目。三是吸引民资投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采用市场化运作,股份制经营,筹措改水资金。对农民自建的饮水工程,经验收合格后可实行以奖代补,调动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

6、注重储备,建立预案。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干旱导致的饥荒和因水致病引起的惨痛教训应该给今天一个启示:即我们应该在灾难和不幸来临之前尽可能把这种风险降低到底线。因此,我们应该逐步建立饮水安全的储备体系,加快建设我县的骨干水源工程,建立片区应急预案。各乡镇要根据对水资源的配臵,做好防旱饮水的供水储备,建立片区性的联合抵御干旱风险协作机制,加强片区间供水资源的调配与供给。同时,制定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指挥机构,培训相应的技术人员,储备物资,落实预警与应急救援机制。

7、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建议由城建、水利、宣传等部门牵头,组织各新闻媒体在全县开展一次大规模的饮用水安全和节约用水科普宣传,要使宣传活动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田间地头,普及节水和卫生知识,增强农民群众的水资源忧患意识、环境意识和饮用水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县政协农村饮用水安全调研组

上一篇:企业投资价值研究下一篇:多元化运动游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