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品质

2024-06-29

控制品质(精选十篇)

控制品质 篇1

使用教槽料后转为一般乳猪料后1周内, 仔猪会出现采食量减少、生长停滞及腹泻增加等情况, 要处理好一般乳猪料与教槽料的衔接问题, 就不要将一般乳猪料与教槽料的档次拉得过大。有许多教槽料解决了腹泻、弱仔及采食量问题, 但生长速度不够理想, 饲料报酬也不够理想, 所以增重成本很高。由于许多教槽料使用高剂量药物添加剂来控制腹泻, 导致乳猪在不用教槽料转用一般乳猪料甚至在使用小猪料时, 仔猪的生长速度都比较缓慢, 使教槽料的优势消失殆尽。当前, 质量好的、过关的教槽料标准应当是在正常的饲养条件下, 正常瘦肉型品种仔猪21日龄断奶, 断奶后3 d, 其采食量及生长速度应恢复到断奶前的水平;自断奶日起, 10 d内营养性腹泻率低于21%, 饲料转化率为1.2左右, 日均增重280 g左右, 日均采食量为330 g左右;以目前原料成本计, 饲料成本不高于5 500元/t。好的、过关的一般乳猪料产品标准应是接教槽料后, 采食量继续增加, 生长速度继续增加, 腹泻率不增加;到42日龄时体重达到15 kg, 饲料报酬为1.5左右;以目前原料成本计, 饲料成本不高于4 500元/t。

品质控制和加工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但是仍有许多饲料企业不重视。有质量好的原料, 而没有品质控制和加工技术作保证, 依然生产不出好的乳猪料产品。配方、原料、品控和加工紧密地结合, 才能生产出质量好的产品。国家对饲料产品配制要求的6项指标, 饲料厂的化验室一定要自行控制;其他关键性指标, 也需定期送至相关单位检测。其实花较少的经费和时间, 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使用产于某地的硫酸锌, 要核实其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 送检1次即可 (在改变供货渠道时, 再送检1次) 。

2 加工要点

为制作质量好的乳猪料, 最好还能自行检测淀粉糊化率、可溶解性蛋白、鱼粉新鲜度、过氧化值及部分卫生指标 (如沙门氏菌) 。乳猪料的品质控制和加工与其他猪料大都相同, 没有多少特殊性, 只是使用了一些热敏性原料, 特别要注意控制制粒温度和调质时间。制粒温度对淀粉糊化有很大影响。据报道, 制粒温度与糊化度之间存在负相关, 制粒机进机粉料和出机颗粒料温度相差越大, 糊化度越高。乳猪料粒料不能制得过硬, 过硬会严重影响适口性。考虑到乳猪消化道的生理特点及饲料消化率, 要求淀粉糊化度高些, 因此需要通过其他方法来适当降低乳猪料的硬度。一般来讲, 制粒环模压缩比为6~8即可。若膨化原料用得多, 压缩比为3即可, 这样制作出来的料松脆, 只是粉率偏高些。膨化后的玉米、大豆经过粉碎后, 颗粒大小一般不存在问题。从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颗粒在400~600 μm是合适的。

若制作粉料, 要注意混合均匀性。据报道, 当仔猪饲料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从106.5%降至28.4%时, 平均日增重提高41.0%, 饲料利用率提高18.5%, 采食量提高18.3%。因此, 断奶仔猪饲料混合时间应达到4~6 min, 其变异系数按照我国配合饲料标准要求不大于10%, 以保证饲料充分混合, 营养成分分布均匀。所以, 最好采取2次粉碎工艺 (配好混匀后, 再粉碎1次) , 这样, 产品外表似单一原料制作的, 也会更加均匀。颗粒的糊化率对动物生产性能有着巨大的影响。据报道, 提高糊化率5%~10%, 可使动物生产性能提高3%~5%, 对乳猪料也有相同效果。

品质控制基本知识 篇2

一.品质控制的演变

1.操作者控制阶段:产品质量的优劣由操作者一个人负责控制。2.班组长控制阶段:由班组长负责整个班组的产品质量控制。3.检验员控制阶段:设置专职品质检验员,专门负责产品质量控制。4.统计控制阶段:采用统计方法控制产品质量,是品质控制技术的重大突破,开创了品质控制的全新局面。

5.全面质量管理(TQC):全过程的品质控制。6.全员品质管理(CWQC):全员品管,全员参与。

二,品质检验方法

1、全数检验:将送检批的产品或物料全部加以检验而不遗漏的检验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形:

①批量较小,检验简单且费用较低; ②产品必须是合格;

③产品中如有少量的不合格,可能导致该产品产生致命性影响。

2、抽样检验:从一批产品的所有个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检验,并根据样本的检验结果来判断整批产品是否合格的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统计推断工作。

①适用于以下情形:a.对产品性能检验需进行破坏性试验; b.批量太大,无法进行全数检验; c.需较长的检验时间和较高的检验费用; d.允许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品存在。②抽样检验中的有关术语:

a.检验批:同样产品集中在一起作为抽验对象;一般来说,一个生产批即为一个检验批。可以将一个生产批分成若干检验批,但一个检验批不能包含多个生产批,也不能随意组合检验批。

b.批量:批中所含单位数量; c.抽样数:从批中抽取的产品数量;

d.不合格判定数(Re):Refuse的缩写即拒收; e.合格判定数(Ac):Accept的缩写即接收;

f.合格质量水平(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的缩写。通俗地讲即是可接收的不合格品率。

3、抽样方案的确定: 我厂采用的抽样方案是根据国家标准GB2828《逐批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来设计的。具体应用步骤如下:

①确定产品的质量判定标准:

②选择检查水平:一般检查水平分Ⅰ、Ⅱ、Ⅲ;特殊检查水平分S-

1、S-

2、S-

3、S-4,一般情况下,采用一般水平Ⅱ。

③选择合格质量水平(AQL):AQL是选择抽样方案的主要依据,应由生产方和使用方共同商定。

④确定样本量字码,即抽样数。

⑤选择抽样方案类型:如一次正常抽样方案,加严抽样方案,还是多次抽样方案。

⑥查表确定合格判定数(AC)和不合格判定数(Re)。

三、检验作业控制

1、进料(货)检验(IQC):是工厂制止不合格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Incoming Quality Control)

①进料检验项目及方法 :

a 外观:一般用目视、手感、对比样品进行验证; b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等量具验证;

c特性:如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②进料检验方法:a 全检, b抽检

③检验结果的处理:a 接收;b拒收(即退货);c 让步接收;d全检(挑出不合格品退货)

e 返工后重检

④依据的标准:《原材料、外购件技术标准》、《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理化检验规程》等等。

2、生产过程检验(IPQC):一般是指对物料入仓后到成品入库前各阶段的生产活动的品质控制,即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而相对于该阶段的品质检验,则称为FQC(Final Quality Control)。

①过程检验的方式主要有: a.首件自检、互检、专检相结合;b.过程控制与抽检、巡检相结合; c.多道工序集中检验; d.逐道工序进行检验; e.产品完成后检验; f.抽样与全检相结合; ②过程品质控制(IPQC):是对生产过程做巡回检验。

a.首件检验; b.材料核对;c.巡检:保证合适的巡检时间和频率,严格按检验标准或作业指导书检验。包括对产品质量、工艺规程、机器运行参数、物料摆放、标识、环境等的检验;d检验记录,应如实填写。

③过程产品品质检验(FQC):是针对产品完工后的品质验证以确定该批产品可否流入下道工序,属定点

检验或验收检验。a.检验项目:外观、尺寸、理化特性等;b.检验方式:一般采用抽样检验;c.不合格处理;d.记录;

④依据的标准:《作业指导书》、《工序检验标准》、《过程检验和试验程序》等等。

3、最终检验控制:即成品出货检验。(Outgoing Q.C)

4、品质异常的反馈及处理:

①自己可判定的,直接通知操作工或车间立即处理;

②自己不能判定的,则持不良样板交主管确认,再通知纠正或处理; ③应如实将异常情况进行记录;

④对纠正或改善措施进行确认,并追踪处理效果;

⑤对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应作好明确的状态标识,并监督相关部门进行隔离存放。

5、质量记录:为已完成的品质作业活动和结果提供客观的证据。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字迹清晰、完整并加盖检验印章或签名。还要做到:及时整理和归档、并贮存在适宜的环境中。

四、统计技术简介(参见《统计技术应用指南》)

1、分层法:是运用统计方法作为管理的最基础工具,目的是把杂乱无序的资料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和统计。

2、调查表: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常用调查表来收集数据。如不良项目调查表、不合格原因调查表等。

3、排列图: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根据“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原理(即二八原理)制作而成的。排列图有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左边的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的纵坐标表示频率(以百分比表示)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至右依次排列。

4、因果分析图:是用于分析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图表,一般从人、机、料、法、环、测等6个方面分析。

5、直方图:(略)

6、控制图:(略)

五、质量管理常用的工作方法和分析方法

1、PDCA管理循环

PDCA管理循环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程序),把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划为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处理)四个阶段。第一为P(计划)阶段,其中分为四个步骤(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2)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3)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4)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订措施,提出改进计划,定出目标 第二为D(实施)阶段:按照制订计划目标加以执行

第三为C(检查)阶段:检查实际执行结果看是否达到计划的预期效果。第四为A(总结处理)阶段,其中分二步:

⑴总结成熟的经验,纳入标准制度和规定,以巩固成绩,防止失误 ⑵把本轮PDCA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纳入下一轮PDCA循环中去解决。2、5W2H法 : Why: 为何----为什么要如此做? What: 何事----做什么?准备什么? Where: 何处----在何处进行最好?

When: 何时----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完成? Who: 何人----谁去做? How: 如何----如何做? How much:成本如何?

3、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励法,可以有效地识别问题的可能解决办法和潜在的质量改进机会。一般应用在分析讨论会议中,特别是QC小组会议、质量分析会等。

在运用头脑风暴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禁止批评:不准批评和反对他人的意见;

2.自由奔放:尽情地想象,自由地发言,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欢迎多提观点:提出的观点越多越好;

4.结合改善:与别人的意见相结合,不断启发和改善自己的想法; 5.如实记录:对任何人的发言包括相反的意见都要如实记录下来。一是获得全面的信息,二是给人以重视感,从心理上感召他人多发表意见。

六、如何开展QC小组活动 1 QC小组的组建

①QC小组的定义:QC小组(Quality Control的缩写)即质量管理小组。是指在生产现场或工作岗位上的职工自愿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的小组,解决工作场所存在的问题,以达到质量改善的目的。QC小组是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

②QC小组活动的作用:A.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提高人的素质;B.预防质量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改进;

C.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强化团队意识和质量意识,从而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

③组建QC小组的原则:A.自愿参加,自愿结合是组建QC小组的基本原则; B.由上而下,上下结合是组建QC小组的基础;C.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是组建QC小组的好形式;D.事实求是,结合实际。

④QC小组的人数:QC小组人员不宜过多,一般3-10人为宜。

⑤QC小组组长的职责:A.组织小组成员制订活动计划,进行工作分工,并带头按计划开展活动;B.负责联络协调工作,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小组活动情况,争取支持和帮助;C.抓好质量教育,组织小组成员学习有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D.团结小组成员,充分发扬民主,为小组成员创造宽松的环境,增强小组的凝聚力;E.经常组织召开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各种问题,做好小组活动记录,并负责整理成果和发表。QC小组活动步骤

① 活动课题的选择:选题范围 :提高改善产品质量的课题;降低损耗的课题;优化环境的课题;改善管理的课题;提高职工素质的课题。

对选题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先易后难;提倡大小课题相结合,以小课题为主;选题要具体明确;选题应选周期短,见效快的课题,一个课题一般应在3—6个月完成,最多不超过一年时间。

② 现状的调查:通过调查表或其他形式,运用数据说话的方式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并确定解决问题的主攻方向,为设定目标提供依据。

③设定目标:制定的目标应是经过大家的努力可以达到的。

④原因分析:运用恰当的工具,把现状调查的主要问题按人、机、料、法、环、测等六大因素,采用调查表、因果图、排列图等恰当的工具进行分析,从中找出造成质量问题的具体原因,并确定主要原因。注意:在原因分析时,应召开小组会议,运用头脑风暴法,发挥团队的智慧,尽可能将原因一一找出。

⑤制定对策:一般以对策表的形式列出具体项目,在制定对策表时,应采用5W1H法,多问几个为什么。因此对

策表应包括:为什么要制定对策(Why),达到什么目标(What),在哪里执行(WHere),谁去执行(Who),什么时间完成(When)和如何执行(How)等。

⑥实施对策:按制定的对策或计划执行。⑦效果检查验证。

精确控制烫印温度提升烫印品质 篇3

烫金机本身的影响及调整方法

1.设备温控性能差异

烫金机制造厂家使用的加热材料及控制系统不同,烫金机的温控性能也会有所区别。例如,亚华920SL和亚华920SQ烫金机在其他烫印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产相同的产品时,两者的烫印温度却相差15~30℃。但这种差异只是硬件(如温控系统、上下版分离方式和分离角度等)上的差异,并不是设备的质量问题,因此不会影响烫印效果。现代烫金机的品牌、型号各异,外形及操作性能也在不断完善,但万变不离其宗,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只要操作人员在初期接触设备时认真摸索、总结,掌握设备特性后,就能对烫印温度进行精确的设定和调整。

2.设备内部空间差异

烫金机内部空间的大小也会影响烫印温度,从而间接影响烫印效果。设备内部空间小,散热途径就少,停机时就会有很多热量滞留在设备内部,重新开机后往往会因温度过高而导致产品出现糊版现象,运行几分钟后才能恢复正常。此时,建议重新开机时先让设备空转1~2分钟,待滞留热量散去后再重新生产。反之,设备内部空间大,恒温和散热条件就好,滞留在设备内部的热量就相对较少。

3.设备提速不完善

部分烫金机在提速上还没有足够完善,一般需要2~5秒才能提至正常速度,加上无法避免的停机滞留热量,在提速期间必然会产生严重糊版的产品,着实令操作人员烦恼。为此,笔者总结了以下3种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糊版废品的方法,供同行参考。

(1)在生产温度和开机补偿温度的设置上进行合理分配。例如,如果正常生产所需温度为130℃,那么至少要将5℃分配到开机补偿温度上,这样停机时,在开机补偿自动关闭的情况下,可以靠滞留热量弥补开机补偿温度,从而使设备在停机时的温度达到127~130℃,进而保证设备在运转和停止状态的温度基本一致。但此方法只适用于提速较快、内部空间较大、恒温和散热条件较好的烫金机。

(2)开机前先放5~30张过版纸,让设备在提速期间先烫印过版纸,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糊版废品。同时,为减少数据统计误差,在走过版纸时先关闭计数器,待走完过版纸后再将其打开。此方法不仅不会延误生产,而且最行之有效、使用最方便。

(3)烫印温度、烫印压力、烫印速度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在烫印温度及烫印速度受限制的情况下,可以从烫印压力着手进行调整。具体操作方法是:开机前先将设备整体压力适当减小,待设备提速正常后,在不停机的情况下,手动将烫印压力调整至正常生产所需压力,大部分烫金机都支持不停机加压,但切记不要在上下版合压时操作。

原辅材料的影响及调整方法

1.烫金版

对烫金版进行调整主要包括以下3种情况。

(1)烫金机有很多温控区,操作人员必须清楚烫金版的分布,这样才能对烫金版所在温控区进行准确调整。

(2)受到金属传热原理的影响,蜂窝版四周温度流失较快,因此烫印时应将蜂窝版四周温度设置得比中间温度高一些。

(3)设备在高速运行时,烫金版的恒温能力会因气流而受到一定影响,此时就需要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温度进行局部调整。

2.电化铝和纸张

在烫印过程中,受电化铝、纸张等原辅材料的影响,有时也要对烫印温度进行适当调整,通常情况下,调整范围为1~5℃,但部分电化铝对烫印温度要求较高,需要在调试过程中细心寻找适当的温度。当然,除了调整烫印温度外,还可通过对烫金机的压力、速度、剥离方式进行调整,以及对承印物和电化铝进行处理等方法来实现。

3.其他因素

在处理较为抽象的烫印问题,且拿不准烫印温度是该加还是该减、加多少减多少时,切记不要盲目调试,否则既浪费材料,又耗费工时,更达不到理想的烫印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在确认烫印压力、烫金版、电化铝等因素都能满足烫印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小范围的烫印温度调整已无法达到理想的烫印效果时,应加大烫印温度的调整幅度,让烫印效果明显地呈现出来,从而根据烫印效果的反差来寻找正确的调整方向,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至最好的烫印效果。

控制品质 篇4

关键词:食品品质控制,实验课,改革

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1]。《食品品质控制》课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之一,也是食品类专业课中综合性较强,能够体现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一门课程。《食品品质控制》实验课的教学对巩固食品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面向社会,为食品专业培养适用型人才,我们对《食品品质控制》实验课进行了一些改革。

一、改革实验内容及教学方式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针对当前食品企业对品控类人才需求量大,且对品控岗位的从业者要求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状况,我们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并结合本校具体条件,对《食品品质控制》实验课教学进行了改革[2],编写了食品品质控制实验指导书,制订了配套的实验教学大纲,对食品品质控制实验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调整。以长三角地区生产加工量大的几大类食品作为实验的主要对象,开设了食品品质控制系列综合实验课程。基于食品品质控制这门课程综合性高的特点,学生对食品品质问题的分析要以熟悉具体产品的生产流程和检测技术为基础,并且要了解食品质量监管体系和现行食品法律法规,即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高度[3][4]。因此,我们在每个实验中设置了基础知识实践、现场综合实践、提高层次实践三大板块内容。基础知识实践通过让学生们在课后回顾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发挥主动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分组查阅资料,对长三角地区的几大类主要食品,如饮料、乳制品、调味品等的工艺流程进行分类讨论,熟悉各类工艺流程并分析该流程可能出现的品质问题,锁定检测项目,分析检测条件的可行性,从而巩固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拓展信息量,培养学生从知识层面掌握食品品质控制的基本方法的能力。现场综合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为主要目的。在第一环节的实践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进入生产规范的企业,对该类产品的具体生产流程进行实践,了解实际生产中的品控环节,要求学生对各品控环节具有具体操作能力。在该过程中,学生可以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从原辅材料的采购、检测、验收,到仪器设备的调试和准备、药品的配制及产品的理化分析、微生物检测、感官评定、保藏实验等得到全面感性的认识。提高层次实践主要是模拟生产及品控计划的制定。学生通过对实际生产的了解,制定详细的品质控制计划,并在模拟生产中加以应用,检测产品的合格率。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实践,食品品质控制实验初步形成了一个从低到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接受知识型到培养综合能力型逐级提高的新体系。这种综合形式的实验,不仅仅使学生食品品质控制的操作技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同时也把食品工艺、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微生物、食品感官分析、食品安全、食品法律法规等专业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避免了单项实验的枯燥,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实验教学的方式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尤为重要。《食品品质控制》实验课除对原有实验的内容进行改革外,对教学方式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例如过去实验课由指导教师事先准备好,学生按照统一模式进行呆板的实验操作,改革后的实践教学方式则由学生按要求进行理论知识准备与实验项目讨论、现场实践与分析、模拟环节与总结等。在实验教学中增加了与实验内容有关的预习、分析、讨论的内容,使每一个实验不再只是一个单一的结果,而是一份包含着品控计划书、实验数据、分析总结的完整品控报告,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质量。

二、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积累企业经验

学校位于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长三角地区知名食品企业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基于各大食品企业对食品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与区内各大知名食品企业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学校还建立了设施齐全,集教学、实验、实习为一体的实训中心及专业教室,非常适合我们《食品品质控制》实验课尝试“创设专业情境,实行目标教学”的教学改革。从教室到企业再到实训室,这一“开放式实践教学”新模式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与方案设计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了职业经验,体验了工作情感,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在实验后归纳分析问题、自我提高的能力。

例如在瓶装饮料的品质控制实验环节中,学生划分实验小组后,按实验指导手册要求,通过到图书馆查阅参考书籍、应用网络查询资料,了解瓶装饮料的各类生产过程,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讨论各类生产方法的特点,学生们根据这些特点再结合课堂上所述的理论知识讨论这些生产环节的品控要点、对应的检测手段及检测方法。在这一基础知识实践中,要求各小组对所搜集的资料及所讨论的内容做详细的记录。在对瓶装饮料的生产及品控环节有了一定的理论储备后,带领学生进入第二环节现场综合实践。这一环节在我校校外实训基地康师傅顶津企业进行,在企业的大力协助下,学生参与了瓶装饮料生产各环节及现场品控环节的见习,从而对PET瓶装饮料的品控要点及所需掌握的检测手段有了深入的理解,并从实践中认识到品控工作的全局性及重要性。现场综合实践要求学生按照见习的实际内容填写包括产品名称、企业名称、见习日期、作业图示、作业步骤、可能出现的不良点、检查项目在内的品控指导书。第三环节提高层次实践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在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设置与企业实际生产岗位相一致的小型饮料生产线,学生按照企业要求对其品控环节进行模拟,并以前两个阶段的实践为基础,结合模拟实训,创建包括危害分析表在内的完整的瓶装饮料品控计划书。这种校企合作的开放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并且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我们探索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零衔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三、改革实验报告内容

传统的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如实地将实验目的、步骤、内容、结果进行反映。因此,在教学中往往只强调正确的实验结果,而轻视实验训练过程,实验报告中缺少真正的分析与讨论,这就导致学生照抄实验讲义或他人的实验结果,甚至编造实验结果[5]。改革后的实验报告体现为一份完整的品控计划书和品控报告,涵盖了《食品品质控制》实验中基础知识实践、现场综合实践、提高层次实践三大环节。在这份实验报告中,我们强调了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完善实践教学的评估考核标准

实验课的考核机制是上好实验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有效的考核机制,教学方法的改革可能会流于形式。为此,我们对学生实践课的考核内容进行了调整,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的需要。考核方式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考核方式主要有以书面形式提交实践报告;计算、分析实践数据;设计产品品控方案;小组答辩,等等。合理分配实验成绩,基础知识实践部分包括文献查询、分析整理等占15%,现场综合实践包括在企业实践表现、品控指导书的完成情况占35%,提高层次实践包括模拟实践的完成情况及品控计划书的制定占35%,所在小组的完成情况占10%。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或实验前后,指导教师抽查学生对所做实验的了解程度和对实践技术的掌握程度。这样评定成绩,可从多个方面考查学生,并督促他们认真对待实验,切实通过实验课的学习牢固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为以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金昌, 童卫军.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高等教育研究, 2008, 29 (6) :49-55.

[2]陈平, 刘晓青.食品专业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 2007, (2) :151-152.

[3]钱和.食品加工中的安全控制.北京:轻工业出版社, 2006:15-18, 31.

[4]张晓燕.食品卫生与质量管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65-72.

品质异常处理控制程序-B(精) 篇5

1.………3 2.…3 3.…3 4.…3 5.…3 6.3 7.业

目的……………………………………………………………………

范围……………………………………………………………………

定义……………………………………………………………………

文件……………………………………………………………………

分工……………………………………………………………………

程图 ……………………………………………………………………

说明 …………………………………………………………………3

7.1 ………3 7.2停

(恢

复)

报警 ……………………………………………………………………

标准 ………………………………………………………………3 7.3让

权限 ……………………………………………………………6 7.4……6 8……9 9………10

1.目的

完善质量反馈信息流程,使每个问题的反馈都能得到有效改善,便于异常质量信息的分析、整改,做好纠正预防措施,杜绝批量质量事故的发生,减少质量事故造成的损失, 同时满足顾客的质量要求。2.适用范围 3.用语定义 无

质量存档 ……………………………………………………………………

. 流程KPI……………………………………………………………………

. 附录 ……………………………………………………………………

4.参考文件:

《质量异常报警流程》、《停产恢复流程》、《让步申请流程》 5.职责分工

5.1 质量部:负责质量信息的跟进和相关责任部门回复的整改措施进行跟进; 5.2 生产部:

负责开立影响生产现场正常进行的《品质异常信息报警单》,并负责追踪相关责任部门进行措施回复;

负责其他部门开立的有关生产《品质异常信息报警单》进行措施回复,并要跟进行措施的验证;

还要负责保存本部门开立的且相关责任部门回复合格的《品质异常信息报警单》及相关质量记录; 5.3 品质处:

IPQC负责对产品的过程进行监控; QA 负责对产品的出货进行质量检验控制;

5.4 质量督办负责统计现场、出货及工序前5位问题,由现场PE牵头组织处理,并制定改善行动措施;

5.5开发、质管、工艺:等职能部门负责确认不良问题点,分析不良的根本原因,出具纠正/预防的控制措施,如出现意见冲突,上诉一级申辩,或由事业部长定裁;

6.业务流程图: 后附

7.业务流程说明: 7.1报警:

7.1.1 质量体系中出现不符合问题时由TCE&Q或发现部门下达《体系纠偏单》并由质量革新部负责跟踪验证,并保存《体系纠偏单》及相关质量记录; 7.1.2 IQC检验经理对来料进行检验过程中发现物料不良后,应及时在检测平台中下达《纠偏单》并负责对下单的《纠偏单》进行追踪要求厂家及时在系统中进行回复,由IQE对物料厂家回复《纠偏单》中的整改措施进行跟踪、验收、关闭;

7.1.3 电脑板类似功能及外观不良问题连续出现3台,累计不良出现5台或发现严重异常问题点(如批量、重复问题)等,订单执行经理应立即停线并及时下达《品质异常信息报警单》, 转相应的IPQC审核后反馈现场的PE,由现场PE分析原因判定责任部门,并由责任部门制定改善、处理措施,下单部门及IPQC对回复的信息进行监控关闭,最终由相应的订单执行经理保存回复合格的《品质异常信息报警单》;

7.1.4 IPQC在每日巡检时,将在巡检过程中发现的异常问题点记录在《**工段稽核检查记录表》的日报表中,及时录入到《海尔智能电子质量管理查询平台》中;相应的责任订单执行经理对IPQC录入系统中的问题点进行措施回复;IPQC对于责任订单执行经理回复的整改措施进行验收,对于验收不合格的IPQC将在系统中直接给予判不合格打回;责任订单执行经理将重新在系统中回复有效的整改措施。IPQC在制程中发现重大质量隐患、重复发生的问题,IPQC将对责任生产线下达《质量预警停产通知单》,要求责任部门进行停线整改,整改完毕后IPQC去验收,合格后由相应的IPQC下达《质量恢复生产通知单》并通知生产线可以正常生产;

7.1.5 QA检验经理发现技术条件不符等问题时下达《信息反馈单》,由客户经理牵头反馈解决,品质处根据处理结果确定产品是否出货并保存《信息反馈单》及相关质量记录,并在出货前将《信息反馈单》随同产品一起给到事业部的质量部;

7.1.6 出货检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由QA检验经理下达《质量整改单》给分公司,由分公司进行原因分析及措施回复,品质处对分公司回复的措施进行跟踪确认,无问题后将《质量整改单》与相应质量记录存档备案;

7.1.7在《品质异常信息报警单》回复后判定产品存在质量隐患需要返修或返工的产品,PE/IE下发作业指导书经IPQC会签、工艺处长签字批准后,应从生产线返修品投入口重新下线,同时有IPQC现场跟踪确认,对于批量改制或批量返修的产品需要客户经理召集工艺处、质管处、质改室、品质处及分公司等相关部门会议讨论评估,最终返修工艺根据会议讨论结果制订,IPQC在会签此类返修工艺时无相应会议记录禁止开线;

7.1.8 下单部门及IPQC根据《品质异常信息报警单》中措施的到位时间进行跟踪验证,并将措施的验证情况写在相应的报警单中,对于验证无问题的交由品质处负责人进行审核,质量部长批准后由下单部门将报警单予以存档备案; 注解:

1.《品质异常信息报警单》下达给上工序责任人,由接单人负责签收、追踪; 2.《品质异常信息报警单》中紧急措施应在两小时内回复,不能及时出具时,应由第一责任人

召开会议,研究紧急措施;对于报警单的回复情况,IPQC会进行不定期的跟踪排查,下单部门将对不能及时回复的《品质异常信息报警单》汇总并对接单人进行通报处理;

3.《品质异常信息报警单》中根治措施应在48小时内回复,回复不及时将对责任人进行通报处理;

4.《品质异常信息报警单》以下单月份统一编号,如:2006年5月第一份即:06050001,依次类推,公司编号为:青岛(QD)做编号前缀,如QD06050001; 5.对已关闭的《品质异常信息报警单》由相应的下单部门督办按照编号顺序进行存档,以月为单位累计交文控存档; 7.2 停产(恢复)标准及流程: 7.2.1停产标准:

出现异常质量信息(含报警流程中内容)报警后,两小时内未有任何反馈,对责任生产线进行停线、整顿,客户经理或分公司经理召集相关部门处理;

现场出现不按规定操作、重大质量事故或重复问题(一周内重复发生三次)没有根治措施,品质处IPQC下达《质量预警停产通知单》转分公司经理处理; 内/外审核出现严重不符合项,经体系审核员、公司经理人、品质处共同研究需停线整顿时,由品质处IPQC下达《质量预警停产通知单》转分公司经理处理; 产品事业部出现不良比率≥1%(10000PPM),由质改经理下达《质量预警停产通知单》,转分公司经理处理; 7.2.2 恢复标准:

整改措施有效,经第三方(TCE&Q、质量部)验收合格,下达《质量恢复生产通知单》方可试产,试生产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内,无质量问题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经验收不合格的生产线继续停线整顿,直至质量部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常生产;

注解:

1.停产通知单IPQC下发即可生效,分公司有异议可反馈品质处长、质量部长、事业部长,逐级上诉,反馈期间不可继续生产;

2.停产期间分公司经理与订单执行经理根据出现的问题组织全员对标准进行学习,并写出整改报告及质量承诺;

3.恢复生产前需将恢复生产请示单及整改措施提交品质处备案; 7.3 让步申请及签字权限:

7.3.1 原则上不做让步,当定单紧急时由PE工程师或质量部长评估不会引起客户质量投诉的前提下方可让步;

7.3.2 让步申请人召集相关部门进行讨论,判断可行性并在《让步申请单》中会签意见;

7.3.3 权限部门意见栏必须由相应负责人评估后方可执行;

7.3.4 质量部长出具最终意见,品质处按意见控制闸口;

(注:1.当签字权限人不在公司内的情况下,需事业部长的签字方可执行;)7.4 质量存档:

7.4.1 本平台中质量记录保存期限一年; 注解:

本文件一经批准立即实施,如违反规定对责任人处理时,有不符意见可申诉或由事业部长仲裁。

8.流程KPI 无

9.附录(见附表

附表A 表号:CX-ZLB-17-F01 《品质异常信息报警单》

附表B 表号: CX-ZLB-17-F02 《异常质量信息报警单台帐》

附表C 表号:CX-ZLB-17-F03 《让步申请单》

附表D 表号:CX-ZLB-17-F04 《让步单汇总表》

附表E 表号:CX-ZLB-17-F05 《质量预警停产通知单》 附表F 表号:CX-ZLB-17-F06 《质量恢复生产通知单》

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 篇6

【关键词】工程管理;成本控制;品质管理

成本、质量和进度是工程管理控制的三大主要目标,三者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影响。本文主要对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有些工程项目管理中,由于缺乏预算和概算观念,导致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超支现象,直接影响到建设方的投资收益。由于施工材料质量把关不严,施工人员违规操作以及施工工艺水平不高等原因,会影响到工程的品质,这些都是因为品质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导致工程质量存在安全隐患。所以需要在成本和品质两个方面加强管理,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确保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一)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工程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有效环节,也是建设单位对工程成本投入控制最直接的步骤。通过事前控制,可以最大程度的确保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减少无谓的浪费。事前控制主要体现在投资估算阶段,通过估算,能够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进行总体计划,包括筹建、施工以及建成投产的全部建设费用,一般都在总体设计时进行估算。工程设计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后续所有步骤的实施,通过工程设计能够展现出工程的整体规划,其中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成本都会进行估算,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部门提供有利的依据。为了确保投资估算的合理性,还应该制定项目建议书以及可行性调查报告,从工程项目的技术性和经济性两方面分析,从而为工程管理的成本控制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事中控制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事中控制主要是指建设单位对工程的合同进行控制和对工程的施工阶段进行控制。

1、工程合同控制。为了规范工程项目管理,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实行了合同管理,在合同中会明确承建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并且会规定在哪个施工阶段,支付款项的多少,这对于工程管理的成本控制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该加强工程合同控制,建设单位应该聘请专业公司编制合同文件,将承包人的各项制约条款都外包出去,进而有效防止避免施工单位工期紧、品牌型号不明确等原因而要求各方面的索赔,从而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切实保证建设单位的利益。

2、施工阶段控制。施工阶段是工程成本消耗最大的环节,所以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成本控制。在施工的过程中,人员、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的管理都会对成本控制产生影响,所以要优化人员分配,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以及使用,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应用。加强对施工工艺的管理,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标准操作,避免更改设计流程而提高工程成本。

(三)事后控制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事后控制主要是指事后的工程决算审计的成本控制和反索赔工作中的成本控制。在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好审计工作。对施工的审价和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对造价工程的资料进行有效整理,对于竣工后结算取费进行准确计量,同时对于施工中的变更要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如此才能纳入相应的结算;在工程索赔中,合同文件是一项重要依据,只有对合同文本进行有效解读,建设方才能对承包方的索赔进行强有力的反驳。同时,建设方还应该收集相关的证据和工程资料,做好充分反索赔准备。

二、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品质管理

(一)人员控制

人员控制是工程管理中品质管理的重要因素,在人员控制方面主要是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控制。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管理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各个流程的操作标准,从而能够对工程的品质进行有效的控制。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品质,施工人员作为一线人员,需要具有质量意识,并且具有较强的施工技术水平,能够按照施工方案中规定的内容操作。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无法按照设计图完成的部分,一定要向技术人员进行请教,经过协商研究后再继续施工。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都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需要对人员进行控制,确保工程施工品质。

(二)材料控制

工程项目主要是由施工材料构成的,所以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品质,一定要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控制。在材料采购时,一定要按照规范要求的型号、规格、数量进行采购,并且注意质量的检验,一定要选择有实力、信誉好的厂家进行合作。在材料进场时,一定做好质量检验,材料的相关质量资料一定要齐全,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一律不得进场。在材料进场后做好保管工作,防止材料在保管期间变质。控制好材料的质量,是工程品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为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方法控制

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品质管理中,也离不开方法控制,即要对施工的方案、方法和相关工艺进行控制。在进行方法控制时,需要和实际工程相结合,综合考虑施工方案。对于施工方案的控制,应该从工艺、管理、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尽量使方案能够做到经济合理、操作简便,有利于整体工程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大多时候,质量问题为技术性工作,因此需要大力采用先进工艺、方法,提高施工方面的水准,进而保证施工质量。

三、结束语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程项目开发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而开发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降低成本投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由此才能够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所以在工程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邓君,杜立祥,孟中.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以及成本控制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05-25.

[2]李江生,李婷.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以及成本控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05-05.

浅谈饭店服务品质的管理控制与提升 篇7

一、我国饭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服务意识不强。

饭店所提供服务的全过程都是以顾客满意为前提的, 在服务过程更掺融着饭店员工与顾客的交流, 顾客服务预期的衡量标准既主观又复杂, 过高或者过低估计顾客的需求都会使顾客产生不满情绪。我国饭店服务意识不强, 突出表现在不注重顾客为导向, 而偏向运营导向, 不能正确分析顾客需求, 不注重客户个性化需求。

2. 缺乏有效的服务品质管理体系。

我国饭店服务品质的管理方法生硬, 对一线服务人员来说, 处罚方式严肃而直接, 动辄扣发奖金, 苛刻的规定使其在服务过程中束手束脚, 忽视了顾客的需要和感受。而管理人员与顾客直接接触较少, 所采用的管理方式也会影响服务品质的提高。现行的服务品质管理多数只是为了管理而管理, 没有注重方式的科学化和现代企业在管理方式上的改进。

3. 饭店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饭店服务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 饭店服务人员的技能和服务素质决定了服务品质的高低, 饭店服务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素质是提供优质服务的根本保证。目前, 我国饭店业处于发展阶段, 入行门槛较低, 员工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另外, 我国饭店薪资较低, 难以吸引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员工的流动性大, 饭店对员工缺乏持久培训, 导致服务人员的素质得不到提高, 制约了饭店服务品质的提升。

4. 饭店部门间协调性差。

目前, 我国许多饭店管理人员缺乏全局意识和责任感, 各部门之间无法形成有效合作, 部门间在服务过程中服务信息传递存在差距和责任推诿现象, 严重降低了饭店的服务品质。当一线服务员由于授权不足, 需与其他部门协商时, 往往会因部门间协调性差, 不能提供让顾客满意的服务。

二、提升我国饭店服务品质管理水平的建议

1. 增强服务意识。

加强员工服务意识的培训, 使服务意识存在于每个员工的思想认识中, 才能在行动中将服务意识的培养与具体的岗位实践结合起来, 从而向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增强服务意识有利于满足顾客多样性需求, 根据顾客的具体要求, 灵活地提供特殊服务。例如, 在登记客户资料时, 就应尽可能地详细记录顾客的一些特别嗜好、生日等信息, 当客人再次光临本饭店的时候, 服务人员就可根据记录提供服务, 让客人感受温馨家庭的感觉。

2. 建立完善的服务品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是提升饭店服务品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第一, 制订服务品质标准及控制方式。饭店要各岗位、各环节的服务过程进行如实记录, 仔细分析研究, 按照质量管理要求进行改进, 使之合理化, 形成服务程序。服务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 既是饭店质量体系的重要内容, 也是建立服务品质管理体系的保障。同时, 饭店还应制订服务品质检查程序和控制方式, 建立服务品质信息反馈系统, 分析服务不符合标准的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 实行首问责任制。就顾客而言, 可以认为任何一个员工都代表着饭店, 都应为他们解决问题, 尤其是第一个接待顾客的服务人员。为此, 应提倡首问责任制。凡是饭店在岗工作的员工, 第一个接受顾客咨询的人, 就是解决顾客问题和提出要求的首问责任者。首问责任人必须尽己所能给顾客提供最佳和满意的服务, 直至问题最后解决或给予明确答复。同时应对员工授权, 主要是对一线服务人员分享信息和权力, 让员工自己管理和控制一些工作,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服务人员直接面对顾客, 需要有足够权力才能满足顾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处理意外事件。对员工授权, 也可以增加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让顾客体验到饭店员工负责、热情、周到的服务。

第三, 管理人员要实行走动管理。饭店服务绝大部分都发生在饭店内的各个营业地点, 发生在一线服务人员与顾客互动过程中, 管理者不能只坐在办公室, 制订管理文件, 而应该到服务现场, 了解客户需求, 了解服务人员的具体工作, 缩短与顾客和员工的距离, 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制订更符合实际的管理方案。

第四, 协调饭店各部门工作。各部门之间应该注重合作与沟通, 以形成默契的配合。饭店各部门都是服务于顾客, 饭店物品的调用, 对同一顾客各环节的服务都需要部门间的协作。员工之间, 部门之间形成一个合作整体, 提升服务意愿,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饭店服务品质。

3. 提高饭店员工的综合素质。

提高饭店员工的综合素质是加强饭店员工管理重要环节。员工能否为客人提供高效的服务, 依赖于员工对于岗位业务及实际操作技能的熟悉程度。饭店应该根据经营发展的需要和饭店的实际情况, 进行人才的选拔和岗位的分配, 制定较为完善、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 注重人员的技术培训、资格证书、专业知识和价值取向。对于员工的培训还应该是伴随员工职业生涯的连续过程,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确保饭店的服务品质管理水平。

4. 创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的重要保证。饭店企业文化反映的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取向, 良好的企业可以使文化员工之间、部门之间形成一个合作、团结的整体。饭店可以通过建立企业文化, 为员工创造和谐、轻松的工作氛围, 使员工在面对客人时, 发自内心为顾客服务, 使顾客感受到真实的人情味。饭店还应建立有激励性的薪酬奖励机制, 对提供优质服务的员工进行表彰、奖励, 能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挖掘员工的潜力, 从而提高服务的效率。

和谐的企业文化能够提升员工的服务意愿, 对顾客而言, 在接受这种服务、感受这种企业文化的同时会提升对饭店服务质量的认同感。

三、结论

提高服务品质对饭店吸引新顾客, 保留老顾客有重要作用。各饭店应结合实际经营情况, 通过增强服务意识, 建立完善的服务品质管理体系, 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等措施, 提升服务品质, 才能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摘要:饭店服务品质关系到饭店的生存和发展, 也是确立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本文对饭店服务管理中存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对于提升饭店服务品质有一定实际意义。

关键词:饭店,服务品质,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1]唐美菊.饭店服务的全面质量管理研究.商场现代化, 2008, (16)

园林工程施工工艺问题及品质的控制 篇8

(1) 所谓园林工程, 是“一项公益性强的特殊产品, 直接关系到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故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应始终把‘质量第一, 用户至上’作为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2) 施工人员才是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直接创造者, 园林工程项目建设中各部门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 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所以, 应把施工人员作为质量控制的基础和动力, 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避免施工人员的失误, 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素质, 以施工人员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序的质量和工程的质量。 (3) 园林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应该是积极主动的, 而不能是消极被动的, 等到出现质量问题后再进行处理, 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 应该从质量的事后把关, 转向对质量的过程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 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检查, 对工序质量的检查, 对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 这是确保施工项目质量的有效措施。 (4) “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 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依据。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必须通过严格检查, 用数据说话。”

2 园林工程施工的管控

2.1 施工准备期间的质量管控

(1) 研究和会审图纸及技术交底。施工前熟悉和审查项目的有关资料、施工图纸。调查分析项目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 广泛听取使用人员、施工人员的正确意见, 弥补设计上的不足, 提高设计质量。进行各种方式的技术培训, 让操作者了解项目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 以及施工操作要求等, 以提高操作者的素质, 为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前必须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要求建立项目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体系, 主要从2个方面的着手:一是先选定施工方案, 然后制定施工顺序、施工流向等, 对主要的分部、分项工程要格外注意施工方法以及技术准备等, 保证工程质量;二是使园林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及保证质量, 在制定施工方案时, 选择适合的技术措施, 保证工期短、成本低、安全生产、效益好。 (3) 现场勘察“三通一平”和临时设施的搭建。不同的项目, 现场准备的内容亦不相同。园林施工工程要注意现场地质、水文等情况, 包括临时设施搭建能否满足施工需要, 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4) 物质准备和劳动力准备。要检查原材料、构配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包括建筑材料准备、构配件和制品加工准备、施工机具准备、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等。还有苗木采购渠道是否畅通、有保证, 施工器具是否能进入正常运转状态等。

2.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控

作为工程施工人员, 要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总进度计划, 对材料、设备、工艺、人员、生产环境等因素进行调控,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 园林工程施工的工艺。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操作规程、作业规范要点、工作顺序、质量要求要认真对待。同时, 对关键环节的质量、工序、材料和环境应进行验证, 保证使施工工艺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 人员素质的控制。项目施工的人员包括直接参与工程施工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园林施工过程中, 要对职工定期进行专业技术知识培训, 让员工了解规程、规范、工序工艺、标准、计量、检验等基础知识, 防止违纪、违章及错误行为产生, 从而避免因人为的失误造成质量问题。 (3) 严格交接班制度。施工过程中, 工人在交接班时进行签字, 如果不符合要求可以拒签, 并向项目经理或质量监督员反映, 在做出仲裁后方可施工。质量监督员应严格按照国家现行质量检测评定标准对分部、分项、单位工程进行检验。班组要实行自检、互检制, 严格按照施工质量标准操作规程施工, 质量不合格的地方及时返修。对一些关键工序、复杂工序要把好质量检验关。 (4) 落实工序操作质量巡查, 抽查及重要部位跟踪检查等方法, 及时掌握施工质量总体状况。

2.3 竣工验收时的质量管控

当工程竣工后, 施工单位必须对其进行竣工后的预检工作。预检工作是承包单位内部对整个项目质量的自我检验, 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正式验收时做好充足的准备。竣工预检可根据工程重要程度和性质, 按竣工验收标准, 分层次进行。通常先由项目组织自查, 对缺漏或不符合要求的部位和项目, 确定整改措施, 指定专人负责整改。在项目部整改复查完毕后, 报请承包企业或上级单位进行复验, 通过复验, 解决全部遗漏问题, 经确认全部符合竣工验收标准, 具备交付使用条件后, 于正式验收之日的前10天。此外, 还应做好竣工工程成品保护, 以提高工程的一次成优及减少竣工后返工修整。

3 结语

总而言之, 园林工程的施工情况较为复杂, 我们必须积极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从人、材料、机械、方法、环境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 这样才能使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摘要:我国园林事业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 并伴随着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科技手段在园林工程中的不断普及和运用, 园林建设的工程质量问题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在加上园林工程其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且内容多元化、涉及面广等工程, 这就给广大的施工人员提出了新的压力与挑战。本文主要针对园林工程的施工管控方面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基本原则,质量管控

参考文献

试论如何对混凝土生产的品质控制 篇9

1 现代混凝土生产概述

现代化的混凝土与传统的现场搅拌的混凝土相比较而言,还是拥有较多的特点:(1)传统现场搅拌混凝土自动化水品较低,生产规模较小,但是现代化的混凝土生产所拥有的自动化水平较高,已经能够规范化生产,并且对于混凝土生产数量统计也较为精准。(2)传统现场搅拌混凝土能够立即使用,但是现代化混凝土产品对工程之间得距离较远,需要专门的运输。(3)不同建设种类的工程对于混凝土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现代化混凝土生产中拥有预搅拌环节,能够根据工程之间建设需求在同一个生产线中交替性生产。(4)现代化混凝土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数量要比传统现场搅拌的混凝土原材料应用数量大[1]。

混凝土生产与实际应用之间一般存在着较长的时间距离,因此,必须根据工程建设进度科学设计混凝土生产时间,保证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的流动性能及塌落度。混凝土的流动性能主要是由混凝土中的砂、石料及砂率所决定,混凝土中的塌落度主要受到混凝土生产中外加剂质量及水泥使用度影响。因此,现代化混凝土在实际生产建设中,一定要科学配比不同原材料使用情况,保证混凝土品质。

2 现代混凝土生产品质控制要点

2.1 高度重视对混凝土质量的检验工作

现代化混凝土生产品质控制中的主要措施就是对于现代商品混凝土质量进行检验,已经成为判断混凝土质量的主要依据。可以从几下几个角度对于混凝土质量分析:(1)现代混凝土生产角度。混凝土生产企业在对于混凝土实际生产中,应该科学配比混凝土中不同原材料的使用数量,严格检查原材料质量,科学管理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添加情况、相关计量、生产时间等等,这就需要混凝土生产企业在实际生产如果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应该技术弃用,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要求的商品混凝土也应该选择弃用,增加对于混凝土质量的监管工作。如果混凝土企业管理人员发展混凝土生产中的设备或者计量与实际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就要立即停止混凝土生产;没有达到质量的混凝土不向市场销售;严苛监控混凝土生产流程,真正保证混凝土品质。与此同时,混凝土企业为了防止混凝土品质问题可以提前制定管控政策,防止出现严重的生产事故[2]。(2)混凝土生产的后期质量保障措施。混凝土生产企业在日常产品生产中,应该增加对于混凝土质量检验信息的手机,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混凝土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科学混凝土配比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合理使用外加剂。

2.2 强化对混凝土生产设备的维护工作

现代化的混凝土生产已经实现了规模化、自动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在混凝土各环节生产中涉及到了多种设备,这些设备对于混凝土生产、运输及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作用。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混凝土生产质量及效率有着直接性影响,因此混凝土生产企业应该增加混凝土生产设备的关注,科学、有效管理设备[3]。

混凝土在实际生产中,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增加对于设备运行的精准性科学管理,保证设备能够均匀搅拌混凝土,这些都与混凝土品质关联紧密。从设备运行精准性角度分析,为了能够让设备一直拥有较高的精准性,混凝土生产企业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及技术,现代化混凝土生产与传统现场搅拌混凝土方式相比,对于混凝土设备要求较为严苛,如果设备拥有较高的精准性,才能够精准层出原材料质量,保证混凝土原材料配比。从设备搅拌均匀角度分析,混凝土生产质量中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搅拌的均匀性,也是高品质混凝土主要途径。如果搅拌设备存在问题后,混凝土就将无法均匀搅拌,混凝土的强度将无法保证,这样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就容易出现塌方问题。混凝土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设备精准性:(1)科学的进行设备的计量校验工作,制定科学的原材料称量标准,严格管理设备维护工作,降低设备逐渐故障的可能性。(2)增加对于设备搅拌维护工作重视。混凝土企业应该定期对于混凝土搅拌设备及零件的检查工作,细致化搅拌设备维护工作,保证搅拌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还有就是在搅拌设备在实际应用中控制好搅拌时间[4]。

2.3 混凝土生产相关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在实际生产中所涉及的原材料种类较多,例如水、水泥、砂石等等,不同原材料在混凝土中承担的作用也不同,因此混凝土质量直接受到不同原材料用量的影响。本文就以混凝土中水泥及外加剂添加情况作为分析对象,首对于混凝土中水泥控制中,首先所使用的混水泥质量一定要能够满足国家对于水泥质量的标准,同时外加剂使用量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其次就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粘稠度,水泥及外加剂中的水含量应该较低,并且拥有较高的富余系数,最后就是对于水泥相关参数的考虑,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水泥,混凝土企业在实际生产中所使用的水泥单位及型号应该统一,防止不同水泥厂家及型号的水泥混合使用的情况发生。其次就是对于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控制。现代混凝土生产中的主要原材就是外加剂,外加剂在实际应用中不仅仅能够降低混凝土生产企业的经济成本,还对于提高混凝土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混凝土企业在选择外加剂时应该根据工程建设实际要求选择,保证混凝土性能与工程要求一致。通过科学实验,保证水泥型号及外加剂型号合理确定,提高混凝土质量[5]。

3 结论

目前,如果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出现任何问题,对于工程建设造成的影响往往是不能够预想的,因此,混凝土企业一定要增加对于混凝土品质的监管工作,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生产设备使用,生产工艺技术,多个角度监管混凝土质量,进而提高混凝土质量。

参考文献

[1]艾长发,彭浩,胡超,等.机制砂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效应[J].混凝土,2013(01):73-76.

[2]邵建峰,姚绍武,张文彬,等.高品质机制砂大规模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J].混凝土,2013(05):144-146,150.

[3]邢福燕,刘洋,杨文杰,等.砂子细度及级配对新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J].混凝土,2015(01):118-121,130.

[4]陈振基.香港混凝土生产及供应品质有章可循[J].混凝土世界,2015(03):44-46.

控制品质 篇10

关键词:温室大棚,智能调节,无线控制

作为百合科的多肉植物———玉露, 具有非常强的观赏价值。它表面晶莹剔透, 颇具光泽感, 在阳光下会发光和发亮, 非常适合作为盆栽进行养殖。此外, 玉露还是一种净化空气的绿色植物, 它不仅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还可以释放出新鲜的氧气。因此, 目前玉露的市场在不断扩大, 其需求量也在逐渐增长。但是其主要生长期在春、秋季节, 不耐寒, 忌高温潮湿和烈日暴晒, 怕荫蔽, 也怕土壤积水。而传统的玉露种植方式自动化程度低, 环境可调性差, 达不到对玉露的精细化种植和智能化调控的目的, 因而无法尽可能地促使玉露高品质高质量的生长, 因此亟需一种更加智能化的玉露种植系统, 来弥补目前玉露种植方式的不足, 进而满足玉露的市场需求。

本系统就是基于目前玉露的市场需求以及传统玉露种植方式的不足, 而设计出的一套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传统节能日光温室内外环境差异性大、温室内光照条件差、光照分布不均匀、封闭性严易诱发多种不良现象发生[1]。如今温室发展更加注重植物生理信息的采集、监控及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调节其生长环境。并可以监测到环境变化后植物的生长状况以便使调节功能更加科学[2]。本系统通过采集信息的传感器节点、传输信息的无线传感网络、以及进行信息处理的网关和用来调控环境参数的执行器件, 为玉露的生长提供了一种可调的、智能的生长环境条件, 对玉露所需的几种环境因子进行精准地测量和精细地调节, 使其实时地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中, 进而达到使其时时刻刻都在充分生长的目的。

1 课题理论基础

本系统属于精细农业的范畴, 对玉露生长习性的了解是首要任务。而其生长环境的各项参数是主要的调节对象, 因此对玉露各时期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的理论研究是本系统的部分研究对象。

玉露的生长环境根据季节不同, 其需求也不同。在春秋两季, 玉露都会呈现出良好的成长趋势。夏季白天, 温度不得超过28℃, 超过需要控水, 在午间光照过强时, 需要进行遮阳处理。冬季白天, 温度需要达到20℃以上, 夜晚期间, 不得低于10℃, 光照需要达到5~7 h[3]。

上述介绍是玉露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 除了要了解玉露生长习性, 本系统研究所应用到的技术也是需要掌握的。传感器节点与协调器、网关、控制器之间的数据通讯是基于Zig Bee传输控制协议的, 控制设备使用的是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嵌入式网关, 在网关上存在一个液晶显示屏, 不仅可以实时显示各节点参数信息, 也可以进行手动干预控制;Web访问功能是通过嵌入式网关上的无线网卡与路由器建立无线局域网来实现的, 手机或笔记本电脑再连接上Wi Fi信号后, 访问从网关上获取的网关IP地址即可进行Web访问, 其不仅可以获取各节点参数信息, 也可以通过点击Web界面上的按键来对各执行器进行人工调控。

2 系统设计内容

温室内环境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在为植物提供适合生长环境的同时, 使设备之间有良好的配合, 以减少能源的消耗;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可提高劳动生产率, 减轻人工劳动强度, 并为管理者提供较为可靠的决策依据[4]。本系统设计的智能温室大棚的控制系统, 其具体功能分为四个部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无线控制。温湿度传感器节点与光照传感器节点与路由器节点以及协调器节点还有网关形成一个基于Zig Bee传输协议的无线传感网络。各传感器节点将采集到的温湿度及光照参数信息, 通过路由器和协调器传送至网关, 进行下一步的数据分析。而后网关通过调控控制节点的电路通断进而控制加湿器、风扇、灯源、卷帘机等些执行器。主要结构流程见图1。

3 系统功能实现

3.1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由温湿度传感器节点和光照传感器节点 (见图3、图4) 共同完成, 可以实时监测大棚中玉露所处环境中的温湿度与光照参数信息。本系统使用的传感器节点均采用CC2530芯片, 在使用之前首先向传感器节点烧录相应的程序, 因此这些节点不单单是数据的采集器, 同时也是数据的解析与传递装置。节点上的传感器在采集过环境参数信息后便通过Zig Bee无线传感网络将数据传向高一层次的网络设备。温湿度传感器节点上的采用的是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 它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 包含有一个电阻式感湿元件和一个NTC测温元件, 供电电压在3.3~5.5 V DC, 测量范围为湿度20%~90%RH, 温度0℃~50℃, 测量精度为±5%RH, 温度±2℃;光照传感器节点上采用的是GY-302数字光强度传感器, 其供电电压为3~5 V, 数据范围是0~65 535, 它具有直接数字输出省略复杂计算的优点, 可对广泛的亮度进行1 lux的高精度测量[5]。

3.2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依靠的是嵌入式网关。本系统使用的嵌入式 (见图4~图7) 网关具有自动控制、液晶化显示、触摸式控制、控制模式可切换的特点。在本系统中, 自动化的实现依靠的烧录在网关里的程序, 由于玉露在不同成长时期对不同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 在函数中设置不同的阈值, 光强参数设置在30 000~60 000 lux, 温度参数设置在18℃~22℃, 湿度参数设置在65%~75%RH。每个环境参数的上下限即为执行器的开启与关闭的执行标准。以光环境的调控为例:光照传感器节点将光强信息实时传输到网关上, 当网关检测到此时光强大于已设最大合理光强, 即大于60 000 lux时, 网关通过控制节点向下开启卷帘机。反之, 当此时光强低于函数中最低合理值30 000 lux时, 则LED灯源打开, 光强随即增强。温湿度的调节与光强的调节原理相同。在系统工作的过程中, 液晶屏显示了玉露所处环境中的各环境因子参数的实时信息, 同时也保存有历史记录并以曲线图的形式显示出来, 这样的设计便于数据的管理与分析, 为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在液晶界面上也具有手动调控各执行器的按键, 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即调控各执行器的开启与关闭。为了满足Web访问、无线控制的功能, 本系统在网关上设置了功能切换的按键, 即由本地控制转换为WLAN控制, 并可以获取网关IP地址, 便于移动设备的接入进而进行下一步的无线控制模式。

3.3 数据处理

数据的处理主要依靠无线传感网中的控制节点, 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在通过网关的处理后调控控制节点的开启与关闭。加湿器、风扇、灯源、卷帘机均与控制节点相连。当大棚内空气湿度低于设定参数值时, 控制节点上与加湿器相连的电路形成闭合通路, 加湿器开始工作;当大棚内温度升高时风扇开启, 促使大棚内空气流通, 起到降温的作用;光照环境的调节使用的LED灯管和卷帘机共同完成, 光强低于设定值时, LED灯管打开, 光照增强。反之, 当光强高于设定值时, 卷帘机开始向下开启, 对大棚进行遮光处理, 达到了改变光强的效果。

3.4 无线控制

远程控制的实现是通过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接入网关上无线网卡与路由器所创建的无线局域网而实现的。路由器的作用是为了实现WIFI信号的跳转, 方便智能终端的连接, 利于Web访问控制。在进行无线控制的过程中, 首先将网关上的控制模式由本地循环模式调到WLAN模式, 即从网关控制模式转换到无线控制模式, 然后将路由器通电 (此时路由器处于无密钥状态, 但无线名命为suncar, 该命名与无线网卡相匹配) , 此时网关上的无线网卡与路由器形成自组织网络。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接入的过程中, 首先需要在网关上获取此时WLAN模式下的网关IP地址, 之后将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接入名为suncar的无线网络中, 打开一个浏览器, 输入从网关上获取到的IP地址进行访问, 便显示出如图8所示的Web界面, 这就是本系统设计的Web访问控制界面。在这个界面中, 用户不仅可以获取实时的环境信息参数, 同时也能对参数进行重新设置, 而这种设置不是临时性的, 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改变, 它改变了网关中程序的阈值, 因此使得用户在使用的过程能够十分便利的更改设置。在对于执行器的调控方面, Web界面上具有各执行器的调控按键, 方便对各执行器进行及时的调控。

4 结语

本文是对玉露的智能化种植所做的研究, 同时也是对精细农业在玉露种植方面的探索。在本系统中, 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 以及共享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实现了对玉露生长环境的智能调节, 对环境因子达到了缺少即补充, 过剩则削减的目的。同时自动化的实现也相应的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 尽可能地避免了人为失误的发生。在使用的过程中, Web访问、无线控制等技术手段使得玉露的种植更加便捷, 也有效的阻绝外来病虫害对玉露的浸染。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处于智能温室大棚中的玉露的生长态势明显好于与之作为参照的玉露的生长态势。

对于本文介绍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 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行下一步的改进, 例如:风扇的使用在对温度产生影响的过程中, 也对湿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接下来项目的改进过程中将采用功能上更加独立的执行器。此外, 目前本系统在无线控制这方面, 还停留在WIFI信号覆盖的范围内, 下一步本系统将尝试把系统内网络接入外网, 实现真正的远程控制。

参考文献

[1]侯振华.温室农业新技术[M].沈阳:沈阳出版社, 2010, 9.

[2]杨玮, 吕科, 张栋, 等.基于Zig Bee技术的温室无线智能控制终端开发[J].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3) :198-202.

[3]莲子.玉露的养护方法[E].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959f d501016ghy.html.

[4]胡永红, 黄卫昌, 等.展览温室与观赏植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4.

上一篇:协调护理方案下一篇:社会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