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际接轨

2024-06-13

与国际接轨(精选十篇)

与国际接轨 篇1

“ 接轨”本是一个交通术语, 专指将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道路或铁路轨道连接起来, 形成新的运行体系。随着学科交叉的日益广泛, “接轨” 一词也进入到建筑领域, 提出城市建设要与国际“接轨”。

从最初的尝试到后来的全面铺开, 和国际接轨一度成了中国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高楼林立、宽街大道、霓虹闪烁, 走在这些城市的街道上, 远望近看, 确实很现代, 确实也很不“中国”。在仅凭高楼大厦论城市的阶段, 我们并没有对这种情况太在意;在“记得住乡愁”日益成为强音的今天, 这种不顾中国底色的城市建设, 首先引起了知识界的不安。

由于自然环境、历史经历、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的不同,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到的文化特色, 形成不同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美丑标准, 建设出来的城市也必然会与此相适应, 形成各自的特点,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但是, 在技术无处不在的现代, 这种情况受到了严重挑战。技术的趋同导致产品的趋同, 在抹平城市特色的同时, 也抹平了城市之间的差别。

人们发现, 手工业条件下的发展与大机械条件下的发展有着质的不同。 前者因为人的差异而趋异;后者则因为工艺的相同而趋同。在生产工艺和检验指标日益相同的今天, 建筑也成为批量生产的产品。于是, 那些对自身文化高度自信的国家, 会动用一切手段将本民族所崇尚的东西转化为空间形象, 以营造城市精神。

美国是个崇尚自由的国家, 所以, 在纽约港的显著位置上设计了自由女神像, 既是一道风景, 也是国家形象。华尔街各大财团的建筑群落, 足以显示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自由女神像和华尔街耸立的高楼大厦都是城市精神的代表。

法国人则以浪漫为旨趣, 为了与那些中世纪留下来的古城堡和歌剧院相协调, 巴黎老城一直禁止建设高层建筑, 高耸的埃菲尔铁塔确实有些突兀, 但是, 它的独一无二与大范围老式建筑形成反差, 传统不但没有在对比中消解, 反而得到凸显。

维也纳充满了艺术气息, 也是地地道道的绿色都市。登高远望, 房屋顺山势而建, 层次分明, 青山绿水映衬着巴洛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 在增加这座城市历史感的同时, 也显露出高贵的气质。

事实告诉我们, 优秀的城市不但有主题, 而且十分鲜明, 选取什么样的建筑形式, 街区如何划分, 雕塑放在哪里, 甚至于城市的主色调、天际线等等细节, 都要依照城市的文化定位来选择, 不允许任何短期行为的破坏。

建筑是城市中体量最大、数量最多的空间存在, 形态如何, 足以影响城市的风貌与格调。可以说, 一座城市到底能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主要是通过建筑表现出来的。 截至目前, 我国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的城市只有平遥和丽江。在一定程度上说, 这两座城市在凸显民族精神方面得到了世界的肯定。

四合院是平遥古城代表性建筑, 不论是县府衙门, 还是百姓家居, 四面合围的造型、高低错落的布局等体现了汉民族以和为贵、讲究礼仪秩序的传统;白墙黛瓦的造型, “三房一照壁”的格局, 是丽江古城老房子的特点, 它们与青山环抱、 绿水流淌的环境呼应, 体现了纳西族崇尚自然山水、家族团结的民族精神。

建筑给市民提供着居住空间, 也给城市奠定着文化基调。平遥和丽江的建筑之所以给城市增色, 并且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 绝不是当地人显示经济或政绩的结果, 而在于前者遵循了中原主流文化的精神, 后者体现了少数民族的历史传统。

城市的现代化是大势所趋。从目前的情况看, 随着大批老房子的被拆除, 城市原有的文化肌理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十几年下来, 城市的传统特色在不断地弱化, 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造就了彼此雷同的城市面貌。这样的城市不但形不成主题, 连最基本的品位都受到了影响。

我们并不反对城市的现代化建设, 也不主张在城市里复制土楼或四合院, 而是强调在城市建设中不要数典忘祖。祖先在历史上积累下来了文化传统, 也总结出了与这种传统相适应的各种建筑形态和城市布局方面的经验, 构成了各个民族独有的营造智慧。如果能将这些智慧继承下来, 每座城市都能显示出独具一格的风貌, 以各自的魅力赢得世界的尊重。

略论建设监理与国际接轨 篇2

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以及港澳地区等,在建筑立法化、工作程序化、技术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和组织现代化等方面,为建设监理带来新的活力。我国建设监理制始自1988年,理论与实践的发育发展较快,初步形成新的工程项目管理的格局框架,促进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水准的提高,随之兴起的我国监理业在队伍建设、建章立制和业务实践等方面均创佳绩。实践证明,力推建设监理制,有利于工程质量、工期与成本控制;能实现建设速度与效益并举;有利于提高教量与质量的结合,是一条多快好省进行基本建设的途径。积极探索建设监理与国际接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监理制度,是当前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国内外工程承包的实践和所见所闻略论以下数点,供同行们参研。

一、建设监理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

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国策为世人瞩目并吸引着国际上广大的投资者、合作伙伴和34国际金融机构,其工程承包市场当然亦成为国际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大循环的重要力量。我国建设监理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必行之作,其理由如下。

(1)发展之需。众所周知,近年来,外商外资合资特别是港台投资等工程项目势头仍好,据报载1996年外资在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开办企业等投资约达400亿美元,业主要求按国际标准进行监理。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有关机构等国际组织的贷款项目,涨幅较大,实施上述项目均把监理制作为贷款项目基本条件之一,一定要按照FIDIC编撰的合同条款、项目管理协议和咨询协议等文件执行。

(2)竞争所需。国际同行关注我们,我们需要同国际接轨,我国有650余家注册对外经营权的国际工程或咨询公司。

(3)改革之需。监理制确实是一项先进的、科学的、成功的、通行的国际惯例,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所承认接受实施,值得学习和借鉴大力推行,并应在我们实施前8年的基础上,总结--完善--修订--实践,使国际惯例同中国国情密切结合更具特色。

(4)体制所需。无论是从建筑业性质、功能效果认识,还是从管理规律、监理效益讲,还是从国际化、专业化的高度看,都充分说明,组织一支强大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社会化的监理班子,全面实施、大力推行监理制的必要性。

二、国外监理公司机构的主要特点 纵观发达国家监理公司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运作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人才高素质化。他们拥有在工程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有的监理公司,高技术职称人员所占的比例高达30%~40%以上,能熟练运用FIDIC制订的权威性国际通用的范本和国际惯例,他们知法律、会管理、懂技术、通经济。欧美国家的监理工程师,都是按严格的程序认定的,一般经过学习(3~5年)--实习(3年以上)--考试或面试答辩--工程实践--颁发证书等五个阶段。

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发RICS证,法国对其资质要求似乎更高,如除上述程序还要求申请人必须是高等土木工程学院毕业生,具有10年以上工程经历,要通过法国建设部“技术监理审查委员会”资审面试确认方可。经上述严格的认证过程,其监理工程师素质均达精通法律,主要是经济合同法和FID1C编制的条款,善于管理,主要是熟练掌握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有技术专长,具备施工安装各种专业知识,能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的经历丰富,智力高超,能力强胜的管理者。美国工程管理专家约翰逊认定工程项目经管失败重要原因之一的首要就是监理工程师阅历浅薄经验不足所为。

(2)业务宽深化。英美咨询监理业的历史长达百余年,业务发展均达宽阔深长的高水准程度,真正担当起全方位的监理(咨询)任务,覆盖了整个建设的全过程。无论是英国实施的Q.S制即测量师(Quantiy Surveying),还是美国开展的CM方式(Fast--Track--Constructinn--Management),还是60年代以来在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广泛采用projtct Management即项目管理法(pM制),其核心都是对监理工程师的地位、资格、职责、义务、工作方式以及同业主、承建单位等关系在法律经济上的定格,他们具体服务的业务范围已逐步扩展到为业主提供投资规划、投资估算、价值分析,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提供费用控制,项目实施中进行合同管理、进度、质量、成本控制、付款审定。

工程索赔、信息管理、组织协调、决算审核等。在目前仍通用的IGA--80pM的导言和附录A中,都提到了监理范围,其深度及广度都反映了国际监理业的高水平操作,监理工作的前期化和延伸化,使监理具体业务内容纷繁责任重大,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财务计划、项目工程技术设计、采购与发包、施工管理、试运转等大项到工程监理的38个子项,囊括了工程项目的前期论证及其配套工作,资金筹措、项目目标总控制、项目实施管理与验收,投入运营以及项目的后评估等一整套系统监理。自80年代以来,中东、北非的某些目家的工程项目,尤其是私人工程,采用此法即业主全权委托工程顾问公司做为代理人进行全方位监理,年终或工程终交后结算财务交回利润,如沙特等国就早已开展了这一方式。

(3)监理组织模式化,欧美和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监理组织及现场监理机构已形成模式化,大体为线性式监理结构、职能式监理结构和矩阵式监理结构等三种模式。当前国际上流行的以矩阵式居多,下面提供的欧美、日本、香港等地的监理组织模式,基本思路以矩阵式为主导,该模式融线性式和职能式为一体使其优化组合,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更具特点:①从图1中可看出矩阵式监理组织命令源较少,易于管理,提高工效;②作用兼顾,既有利专家及工程技本人员的特长发挥,又可施展职能部门的作用;③适用性大,该模式完全胜任对于项目的监理,又通用于对多合同大中型工程的监理;④体现了高智高效高能的工程咨询、工程顾问、建筑 师事务等性质特性。图2列出了驻地监理机构,在现场设立的驻地监理班子,一般情况下,在现场总监(驻地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设行政、技术和合同等管理部门,实施现场监理任务。

如约旦哈西姆皇宫工程的监理就是由业主委托日本丹下设计咨询公司,对工程合同的实施全权监督、检查、控制与管理的。该工程总建筑面积约2万㎡,合同总造价3400万美元,合同总工期900天,由上海中建工程公司承建,设计由日本丹下健三设计事务所承担,该公司根据合同规定在现场派驻监理工程师代表执行监理职能,下设三个室:办公室2人,负责文秘、信函、档案;(监理)工程师室8人,包括建筑、结构、机械、电器等专业,负责现场监理技术工作;估价师室2--3人,主要进行合同与预算管理。美英流行pM型施工监理,如其通常的组织形式为(图3)一些大型发展集团,如香港新鸿基,北恒基、长江实业等内部都拥有自己的pM队伍协调平衡公司的发展。

国际监理公司其规模大致是:大中型(咨询)监理公司一般为25人~130人,小型(咨询〕监理公司一般为5人~25人左右。在美国小型监理公司约占75%;大中型者约占25%。国外监理公司的监理设施较完备,除现场根据需要由业主或承包商免费提供必要的设施外,还有自己的固定设备资产包括办公设备、实验室、勘测设备、运输工具、通信器材等。

按FIDIC文件精神,现场监理工程师要做好以下8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①在总包分包管理上,有权对其工程管理人员、检验人员和操作工人,进行监督,对其不称职的任何人包括项目经理提出解雇要求,如FIDIC中第1.1(A)iv、16.2款等;

②在工程现场协调上,有权调理审批总承包商、甲方与总承包商指定分包商与总承包商等协同施工。如第15.1、4.1和2条款等;

③在工程技术上,负责图纸和技术资料的管理、批准和认可图纸变更等,如FIDIC中第6.4、7.1条款;

④在有关法律处理上,担任第一位调解人角色,对业主与承包商的争议事项,以合同为依据,中立、公正、合理地处理纠纷,如FIDIC中第67.1、67.2、和67.3条款等;

⑤在合同中的地位与作用上,是业主的代理人,根据业主的授权范围进行诸如索赔管理,财务支付、各种签证等现场实际工作。如FIDIC中第51、52、53、60和69条款等等;

⑥在工程进度上,有权行使工程全过程的控管。批审施工总进度计划,下达开工令、要求承包商报施工作业计划,跟踪检查施工进度,签发部分工程交工、基本交工和竣工终交证明书。如FIDIC中第14、40、46、48条款等;

⑦在工程质量督查上,有权对材料质量、操作工艺、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当发现工程质量达不到验收标准时有权勒令返工;在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时,有权提出修补内容和要求等,一直到保修期结束发合格证为止,如FIDIC中第36,38和49条等;

⑧在工程造价控制上,有权要求承包商提供工程合同的现金流量计划,负责签署工程款付款凭证,签认工程变更确定以外风险等,有权调整单价,必要时进行工程估价,如FIDIC中第14.3、51、52、70条款等等。

(4)酬金优厚化。国际上监理费用的额度和价位比较高,通常情况下约占工程总造价的:1%~4%间,由于建设项目的种类、特点、服务内容深度的差异,各国略有不同,如以工程总价为基数,美国收取3%~4%,德国收5%(含工程设计方案费),日本收2.3%~4.5%(叫设计监理费),东南亚大多数国家收1%~3%,台湾省收2.3%左右,收费标准中还因监理资质等级不同而有所浮动。其监理费用构成包括:

①直接成本3项:A现场监理人员的工资与津贴费;B用于项目上的专项费(如交通差旅费、通讯住宿费、人员培训费、仪器设备租赁使用费等);C该项目所需用的外部服务活动费;

②间接成本两项:D监理单位管理费、各种税金;E利润。国际上最为流行的监理费用基本计算方法以下面两种方式居多,一是按工程总造价的比例取费,二是按监理费用成本加一定比例或数额酬金。据国外资料介绍和实际情况看,监理工程师的月收入在2000~5000美元以上,总监的月收入还要高,如丹麦金硕国际咨询公司只派了5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京津塘高速公路的监理,两年多的监理咨询费高达135万美元,大项目因实施周期长,现场还要提供更优厚的生活办公条件以保证工程顺畅。

(5)职业道德准则化。发达国家的监理行业(咨询业)都对监理人员的职业行为制定了道德规范和准则,如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规定了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的道德准则,其核心内容强调了“正直、公平、诚信、服务”,日本咨询工程师协会制定了咨询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职业行为规范》,其基本原则是坚持监理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中立性、服务性。监理工程师正直、公平、诚信、服务等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充分体现了FIDIC对监理工程师要求的精髓,所谓科学性是指监理单位要以合同文件为准绳,以国家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为依据,独立地按法监理;所谓公正性,是指监理单位在合同、规范、标准、法律等项下,既要维护项目法人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承建商的合法权益;所谓中立性,是指监理单位不得以权谋私,应努力用正当的手段,以自己的实力为客户谋求最大的效益;所谓服务性,是指监理单位不但要坚持合同严格监管,还要预防为主热忱帮导。为此,有些国家与地区强制性规定,监理者与被监理者的行为,必须遵照行业行政法规和国家法律,建设监理活动必须遵守工程所在国与地区的经济法、行政法、民法等各种法律法规,以使监理工作纳入正常轨道上运作。

三、我国建设监理的主要差距

从上所述不难看出我国建设监理较国外监理工作的明显差距,主要是:

1.人员素质总体水平偏低。表现在不熟悉国际惯例,缺乏语言交流沟通能力,欲走出国门难度较大。此外监理工程师必须具备的一套现代管理方法与手段目前尚未掌握自如,特别是项目总监层次的人才更是十分匮乏,由于总监对工程项目甚至对于一个监理公司能起关键性的形象作用和效应,因而要求他具有较高的监理艺术、业务水平、协阔能力以及个人品质、社会关系等。人员素质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制约我们监理业实现产业化、国际化的重大障碍。

2.尚未形成自上而下的完善配套的监理行业体系,包括国家监理法规。管理制度、机构设置、工作程序等,即在监理行业的系统化、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等几个重要方面与国外监理相差甚远。如监理市场,缺乏公开、公平、公正、平等竞争的愉悦环境,存在地区保护、违犯交易、行政于预等不良因素,有的行为与推行监理制的宗旨大相径庭,已到严重干扰监理业正常运转的不可容忍的地步。

3.监理深度远未到位。且不说国际上权威性合同文本上提到的几十项监理业务仍是我们的理想目标,即便是我们自己规定的“三控”(造价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两管(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一协调(协调处理好业主、施工、设计等单位间的关系)的监理任务亦尚未达到目的。这当然与机制、认识和内外部条件梗塞有关,当前现场监理普遍处在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这一低水平阶段徘徊着,不早日突破这一步,我们的监理业就很难与国际接轨。

4.监理费率偏低。国际(咨询)监理业的高值化已运行数年,对咨询监理人员的待遇和条件日趋增势,如美、英等国的月酬全高达1万~2.46万美元;日本、印度、韩国等国的月酬金也为2000美元~1.0万美元,我国监理费率低造成监理人员酬金低下的状态引发监遵人员的一系列问题。目前实行的监理费取值还是5年前由建设部和国家物价局联合发布的指导性价格,我国的监理工作者在这种低费率、低酬金情况下任劳任怨辛勤工作奉献多年,是到了改革监理费取值偏低适当提高监理人员酬金的时候了。

四、加快同国际接轨的步伐

我国建设监理加快同国际接轨的步伐,应该在以下各方面加紧工作,缩短我们同国际间的差距。

(1)当务之急是多渠道并举全面提高监理工程师的素质,以缓解到彻底解决监理人才的年龄与知识老化的问题。其解决办法是:①下大力继续推行培训工作,开展不同层次的监理人员的培训和对国际工程监理等专题研讨,如监理公司总经理培训、总监培训、某工程项目培训等;②组团到国外考察学习会谈,邀请有真才实学的国外专家讲学,了解和把握国际工程建设监理运行规则;③开展国际同行间业务交流、互访活动、取长补短,知己知彼,搞清国际“轨道”,便于接“轨”④选择有关学校设立监理专业,培养建设监理的专门人才。象今年5月中国工程咨询协会请FIDIC主席路易斯和FIDIC亚太地区主席黄汉腾先生来华讲授国际工程咨询监理业务,就是培训咨询监理高级人才的一项很好的举措。

(2)完善监理工作系统和体系。监理工作系统和体系包括监理机构、监理法规、监理单位、监理依据、监理模式以及监理合同等等。如美国建设监理由国家商务部主管,监理的行政法规是《全美统一管理法》,技术规范是《建筑法规》和各专业法规,美国建筑师协会制订的《业主和建筑师协议标准格式》简称AIA合同文件B141为常用咨询服务合同,法国建设监理是由法国国民议会立法,法国政府建设部核定为数甚少的质检公司进行,监理依据是法国规范“DTU”和法国标准“NF”等。我们可参照国际惯例和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运作经验结合我国特色研制出适宜于我国国情特点的监理工作系统和体系,如FIDIC通用条款外我们可以制订中国式的FIDIC专用条款,以适应国际承包工程和国际借贷机构贷款项目的需要。此外还应推行如国际标准ISO9000质保体系认证、联合国167号国际安全条约,制订与建设监理相关的法律、技术、经济三者密切结合的技术、施工程序、合同管理等方面的操作规范,同时参照这些国际文件,研制我国的建设监理服务范围和质量管理办法,对监理单位应有明确的质量目标和考核细则,保证业主、承建商、监理单位的共同利益,发挥他们的作用。

(3)积极主动开拓国际市场。这是建设监理同国际接轨的最佳和高效率的办法。不断开放的世界格局,特别是亚太地区更具前所未有的极好发展与合作的机遇,全球工程咨询(监理)网络的建立,这为监理(咨询)公司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条件。为此,①要建立自己的信息网,包括国内外咨询商、专利商、中间商、外事窗口、有国外关系的个人等,这样就可以多维的得到客户需求、社会要求、市场动态、项目信息、国际汇价、竞争对于等信息,排除信息不足坐失良机的烦恼;

②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有巨大市场需求量,普遍大搞基础设施,能源设施和基础工业等,估计中国在2000年前,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1万多亿美元,中国许多周边国家象仰光卫星城的建设,越南、老挝大规模的基建亦缺乏大量咨询监理,技术人才,这给开发监理(咨询)业的合作提供了广阔前景;

与国际接轨的专利终局 篇3

据报道, 2002年10月3日,新利达申请的“无水银扣式碱性电池”实用新型专利顺利得到授权。但在2002年12月,就有国内其他厂家对该专利提出了无效请求,并相继有“侵权”产品大量出现。此后,该专利两次被国家专利复审委宣布无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两次终审判决推翻了专利复审委的决定。2009年9月,专利复审委第三次宣布无汞纽扣电池专利无效,该专利的拥有者第三次将专利复审委告上法院。目前该案正在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审理之中。而这项发明创造,离保护期结束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使得这项专利的前景堪忧。

对此,有网友认为,此举为竞争对手想共享该专利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因为一旦专利成立,那么将只有新利达一家可以生产该产品;还有网友认为,法院两次推翻国家复审委员会的决定,新利达专利却又第三次被专利复审委裁定无效,那么究竟是谁说了算?如此循环下去,企业的发展又怎么能保障?

对此,原北京市一中院知产庭资深法官张广良说到,在入世之前,本案涉及的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授权及维持程序,属于“行政终局”,即国家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裁决直接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无权提起行政诉讼。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对《专利法》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变“行政终局”为“司法终局”,即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裁决不服的,当事人有权提起行政诉讼,最终的决定权由法院掌握。但由于对专利权纠纷循环诉讼的问题,《专利法》修改时虽曾有专家提出过,但是由于最终该法修改时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导致出现了一个专利三轮诉讼还没有结论的案例。张先生认为这种情况对于如何保护专利发明人的权利,确实值得研究。

如此看来,专利诉讼,究竟是司法终局还是行政终局,的确是个问题。一方面是司法和行政部门的跷跷板、拉大锯式的较量,一边是企业陷入无休止的诉讼循环中,如果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那么一项专利很难被有效保护。而专利发明型企业的投入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一方面会挫伤创新的积极性,一方面也会导致知识产权价值的量入产出、经济发展大打折扣。面对国外竞争的压力,我们更需要掌握核心发展力,拥有更多的领先世界的高新技术。因此,国家给予了这些企业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但是,专利出来了,还面临着一个侵权和无效的难题,如何来保护这些真正的发明创造,保护这些企业发明专利,成为这些专利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关键一环。如果在这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那么不但会挫伤发明人的积极性,还会导致整个行业的不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在希望有更多的新利达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出现的同时,我们专利终局立法也能尽快出台。

文章来源/网易财经

国际交流加速逼迫养殖业与国际接轨 篇4

中国知名肉类生产商双汇宣布将收购全球最大生猪及猪肉生产商史密斯菲尔德食品, 收购金额约71亿美元。消息一出迎来骂声一片:生猪生产者担忧更便宜的美国猪肉将进入中国市场, 冲击其利益;消费担忧会吃到富含瘦肉精的猪肉;而投资者认为, 史密斯菲尔德年收入131亿美元, 但利润仅为2.34亿美元, 且在美国、墨西哥有环保方面的麻烦, 双汇此举风险很大;双汇董事长万隆则表示, 史密斯菲尔德良好的技术和品牌形象是他最为看重的, 收购以后, 对实现双赢、实现双汇在全球的扩张都有利。

从2007年开始, 就有由外国人成立的专门帮助农业相关外企入驻中国市场的咨询公司。从近几年的畜牧展会上也可以看到, 外企越来越多了。已进入中国市场的公司与驻华使馆, 再形成以国家为单位的组织, 帮助其他本国企业进入中国。外企的快速入驻, 迫使中国的养殖企业必须加速前进。

双汇此举, 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 对养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必须要有紧迫感, 不断地去提高自己的生产水平和市场判断力。毋庸置疑, 随着国际间畜牧的交流, 未来中国的养殖行业必将与国际接轨, 中国养猪!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与国际接轨的全过程造价控制 篇5

与国际接轨的全过程造价控制

发布时间:2004-04-10作者:章海燕

工程造价控制是建设管理的一个核心部分,它始终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即体现在对工程建设前期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到设计施工再到竣工交付使用前所需全部建设费用的确定、控制、监督和管理。在我国加入WTO后,面临着如何与国际惯例接轨,进行全过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重要课题。

一、与国际惯例接轨,注重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

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都把工程造价作为一门专业来加以建设。它是建筑经济、技术与管理高度结合的专业。以美国为例,美国工程造价管理组织称为TheAssociationfortheAdvancementofCostEngineering,简称AACE,提出的目标“全面工程造价管理”(ThroughTotalCostManagement),它指出“在当前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下,全面造价管理原则和实践所体现的效益是商业和公司关心和需要的。”在美国,政府项目投资控制主要依据批准的预算。其投资和预算确定主要依靠已完工程造价的资料进行估算。在项目实施中进行招投标,由承包商报价,有关造价的预算工作一致委托给造价工程师进行。在比较完善的建筑市场和中介组织服务的条件下,工程价格由市场定价,而造价工程师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造价控制。

二、我国全过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如下:

1.不够重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控

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源头,这一阶段耗资约占总投资额的0.5%~3%,但能有效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对建设项目进行合理的选择是对经济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项目投资效益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和效益。发达国家对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控十分重视,不惜花大本钱、大力气进行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研究,作出相对比较准确的工程造价,进行控制。

长期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存在投资膨胀严重的现象,造成工期越拖越长,工程造价越来越高,原因是缺乏建设前期确定工程造价的有效依据,只能依据专家、决策者们借鉴已完成的项目工程造价进行估算,但又往往因为诸多因素影响,三超”现象相当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

(1)人为因素造成概算降低,有些项目在申请立项阶段,为了能使项目尽快通过批准,有意压缩工程投资,预留资金缺口。

(2)在初步设计阶段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深度,存在较多设计上的漏洞,设备和材料价格的不按市场行情制定。

(3)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提出超过设计标准的过高要求,如办公设施面积增大,装修超标准等。

2、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严

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龙头。在投资计划得以合理确定以后,进入设计阶段,它是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过程。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要求在施工图设计中严密、全面。

当前我国的工程设计也实行招投标制、公平竞争,把对设计阶段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作为选择中标单位的主要标准之一,对全过程造价进行控制的管理。但目前我国大部分设计单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与经济进行深入分析不够、在设计中大多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人员似乎只对设计工程的质量负责,对工程造价的高低不太关心。以致无法通过优化设计方案,编制初步设计、概算起到控制总造价的作用。工程设计图的质量和深度等也不够,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错算、漏算,也引起暂估项目的增多,使招投标工作的质量难以保证,因而也无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3、还未全面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

在招标投标中采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是我国工程造价制度改革和招投标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建设领域推行工程招标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完善建筑市场运行机制的重要举措之一。建设工程招投标在我国全面推行后,在缩短建设工期、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抵制不正之风方面作用明显。也有效地保障了招标人和投标人的合法权益。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来的招投标阶段实行预算定额计价模式已不适应,采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方式进行招投标是必然趋势。建设部颁发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工程量清单计价是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中,由招标人按照国家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提供工程数量,由投标人自主报价,并经评审低价中标的工程造价计价模式。

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是工程造价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规范招投标行为的有效措施。这种方法有利于改变过去以“量”、“价”“费”定额为主导的静态管理模式,使清单中的工程量不进入竞争,仅限于价格的竞争;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实力;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可减少重复计算工程量的繁杂劳动;简化招投标报价工作;减少工程结算中扯皮与纠纷;逐步与国际上“控制量、指导价、竞争费”的惯例接轨,深化工程计价主要依据市场变化动态管理的改革,为我国承包商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4、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不够

在施工阶段还要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虽然出于建筑工程的复杂性难免出现施工图在会审中或在施工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要求设计部门严格把关,避免先干后变的状况,也是避免工程造价突破概算,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耍环节。同时加强合同管理,保障发包方与承包方

平等互利。

5.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力

建筑工程竣工决算是整个工程造价控制最重要的一环。竣工决算如何能忠实地反映整个工程的实际造价,也反映了发包方和承包方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能力,及时办好工程竣工决算必须收集、整理竣工结算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各种鉴证材料等。这些资料的收集和取证还必须注意其有效性,如设计变更通知书必须由原设计单位下达的有设计人员的签名和相关印鉴。现场监理的签证必须有甲方工地负责人的签章并征得设计人员的认可等。我国大多数工程项目在工程竣工决算时,施工承包方在竣工决算时,施工承包方在竣工结算书中普遍多算,发包方千方百计乱砍一通,扯皮现象严重,工程结算一拖再拖,有的一拖就是几年,大大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使用和建设工程造价的确认。

三、与国际惯例接轨,推进全面工程造价管理

全面造价管理是为了社会和企业的整体效益,促使参与建设过程的每个人去关心其工作是否能使工程造价得以有效控制;并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与国际惯例接轨,推进全面工程造价管理,我们要做好如下工作:

l、重视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控。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阶段的工程造价研究和论证,作出相对比较准确的工程造价,作出合理的选择,进行工程造价控制。

2、设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图纸设计的质量和深度,建立比较完善的图纸会审制度,避免因设计图纸原因而引发的错、漏、缺现象,为进一步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招投标打好基础。

3、与国际惯例接轨,制定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由国家建设行政管理机构编制全国统一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统一工程项目的划分,形成统一的清单编码,统一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计量单位,满足建设工程在招标投标中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需要。

4、全面推行国际上通用的“综合价格计价法”。以此代替现行的“分项工程单价法”

5、充分发挥注册造价工程师在工程造价控制方面的作用。注册造价工程师是受过特殊训练的专业人士,对建筑成本、价格、财务、及法律等均有专门知识,能就初步成本咨询、成本计划;招投标文件的制订及相关承包价格、建筑合约的制订和管理;工程费的预算及成本控制、工程策划及管理,建筑合约的纠纷仲裁,建筑工程保险费损失估值等方面提供广泛服务。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工程造价控制方面的作用。

6、做好工程竣工结算工作。重视工程竣工结算工作,应建立工程量清单核对备案制度和内部复核制度,定期跟踪检查、监督管理,加强业务人员的素质教育,减少工程量清单中的差错率和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在进行工程竣工结算时,必须到工地现场核对,严格审查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材料调价是否有依据等,使工程造价结算确切、合理。

价格将与国际市场接轨 篇6

棉花消费总量下降,消费结构升级。未来10年,国内棉花消费将稳中有降,纺织品出口增长空间受限,棉花替代品不断改进,并且随着近几年成本上升造成的棉纺产业转移,中国棉花消费量将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中国棉花消费量预计为715.8万吨,同比降2.7%。“十三五”期间,中国棉花消费量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2020年中国棉花消费量预计为707.9万吨,比2015年降3.8%。2015—2025年,中国棉花消费量预计将从735.7万吨缩减至703.8万吨,减少4.3%。尽管中国棉花消费总量下降,但随着纺织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棉花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对高品质棉花的需求增加。

棉花进口持续下降。短期看,为消化超过1000万吨的棉花结余,中国棉花进口量将会明显下降。中长期看,国内棉花市场调控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能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未来棉花进口仍将保持较稳定的规模。中国纺织产业的低速发展以及亚洲竞争国家纺织产业的发展,将压缩未来中国棉花进口总量。“十三五”期间,中国棉花进口量降明显低于“十二五”期间的进口规模。预计2016年中国棉花进口量为100.1万吨,同比降31.1%;2020年中国棉花进口量为112.1万吨,比2015年降22.8%;2025年中国棉花进口规模为156.8万吨,比2015年增8.0%。

略论建设工程监理与国际接轨 篇7

1 建设监理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

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国策为世人瞩目并吸引着国际上广大的投资者、合作伙伴和国际金融机构, 其工程承包市场当然亦成为国际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际大循环的重要力量。中国建设监理与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必行之作, 其理由如下。

1.1 竞争所需。

国际同行关注我们, 我们需要同国际接轨, 中国有650余家注册对外经营权的国际工程或咨询公司。

1.2 改革之需。

监理制确实是一项先进的、科学的、成功的、通行的国际惯例, 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所承认、接受、实施, 值得学习和借鉴大力推行, 并应在我们前8年的实施基础上, 总结——完善——修订——实践, 使国际惯例同中国国情密切结合, 更具特色。

1.3 体制所需。

无论是从建筑业性质、功能效果认识讲, 还是从管理规律、监理效益讲, 还是从国际化、专业化的高度看, 都充分说明:组织一支强大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社会化的监理班子, 全面实施、大力推行监理制是十分必要的。

按FIDIC文件精神, 现场监理工程师要做好以下8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a.在总包分包管理上, 有权对其工程管理人员、检验人员和操作工人进行监督, 对不称职的任何人包括项目经理提出解雇要求, 如FIDIC中第1.1 (A) iv、16.2款等。

b.在工程现场协调上, 有权调理审批总承包商、甲方与总承包商、指定分包商与总承包商等协同施工。如第15.1、4.1和2条款等。

c.在工程技术上, 负责图纸和技术资料的管理、批准和认可图纸变更等, 如FIDIC中第6.4、7.1条款。

d.在工程进度上, 有权行使工程全过程的控管。批审施工总进度计划, 下达开工令、要求承包商报施工作业计划, 跟踪检查施工进度, 签发部分工程交工、基本交工和竣工终交证明书。如FIDIC中第14、40、46、48条款等。

e.在工程质量督查上, 有权对材料质量、操作工艺、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当发现工程质量达不到验收标准时有权勒令返工;在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时, 有权提出修补内容和要求等, 一直到保修期结束发合格证为止, 如FIDIC中第36, 38和49条等。

f.在工程造价控制上, 有权要求承包商提供工程合同的现金流量计划, 负责签署工程款付款凭证, 签认工程变更确定意外风险等, 有权调整单价, 必要时进行工程估价, 如FIDIC中第14.3、51、52、70条款等等。

1.4 酬金优厚化。

国际上监理费用的额度和价位比较高, 通常情况下约占工程总造价的:1%~4%, 由于建设项目的种类、特点、服务内容深度的差异, 各国略有不同, 如以工程总价为基数, 美国收取3%~4%, 德国收5% (含工程设计方案费) , 日本收2.3%~4.5% (叫设计监理费) , 东南亚大多数国家收1%~3%, 台湾省收2.3%左右, 收费标准中还因监理资质等级不同而有所浮动。监理费用构成包括:

a.直接成本3项:现场监理人员的工资与津贴费;用于项目上的专项费 (如交通差旅费、通讯住宿费、人员培训费、仪器设备租赁使用费等) ;该项目所需用的外部服务活动费;b.间接成本两项:监理单位管理费、各种税金;利润。

国际上最为流行的监理费用基本计算方法以下面两种方式居多, 一是按工程总造价的比例取费, 二是按监理费用成本加一定比例或数额酬金。据国外资料介绍和实际情况看, 监理工程师的月收入在2000~5000美元以上, 总监的月收入还要高, 如丹麦金硕国际咨询公司只派了5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京津塘高速公路的监理, 两年多的监理咨询费高达135万美元, 大项目因实施周期长, 现场还要提供更优厚的生活、办公条件以保证工程顺畅。

2 中国建设监理的主要差距

从上所述不难看出中国建设监理较国外监理工作的明显差距, 主要是:

2.1 人员素质总体水平偏低。

表现为不熟悉国际惯例, 缺乏语言交流沟通能力, 欲走出国门难度较大。此外监理工程师必须具备的一套现代管理方法与手段, 目前尚未掌握自如, 特别是项目总监层次的人才更是十分匮乏, 由于总监对工程项目甚至对于一个监理公司能起关键性的形象作用和效应, 这就要求他应具有较高的监理艺术、业务水平、协作能力以及个人品质、社会关系等。人员素质的差距制约我们监理业实现产业化、国际化的重大障碍。

2.2 尚未形成自上而下的完善配套的监理行业体系, 包括国家监理法规。

管理制度、机构设置、工作程序等, 即在监理行业的系统化、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程序化等几个重要方面与国外监理相差甚远。如监理市场缺乏公开、公平、公正、平等的竞争环境, 存在地区保护、违犯交易、行政干预等不良因素, 有的行为与推行监理制的宗旨大相径庭, 以致严重干扰监理业的正常运转。

2.3 监理深度远未到位。

且不说国际上权威性合同文本上提到的几十项监理业务仍是我们的理想目标, 即便是我们自己规定的“三控” (造价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 , 两管 (合同管理、信息管理) , 一协调 (协调处理好业主、施工、设计等单位间的关系) 的监理任务亦未达到目的。这当然与机制、认识和内外部条件梗塞有关, 当前现场监理普遍在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这一低水平阶段徘徊着, 不早日突破这一步, 我们的监理业就很难与国际接轨。

2.4 监理费率偏低。

国际 (咨询) 监理业的高值化已运行数年, 对咨询监理人员的待遇和条件日趋增势, 如美、英等国的月酬全高达1~2.46万美元;日本、印度、韩国等国的月酬金也为2000~1.0万美元, 中国监理费率低, 造成监理人员酬金低下的状态, 引发监理人员的一系列问题。目前实行的监理费取值还是5年前由建设部和国家物价局联合发布的指导性价格, 中国的监理工作者在这种低费率、低酬金情况下任劳任怨辛勤工作奉献多年, 是到了适当提高监理人员酬金的时候了。

3 加快同国际接轨的步伐

中国建设监理业, 加快同国际接轨的步伐, 应该在以下各方面加紧工作, 缩短同国际间的差距。

3.1 当务之急是多渠道并举全面提高监理工程师的素质, 以解决监理人才的年龄与知识老化的问题。

其解决办法是:a.下大力继续推行培训工作, 开展不同层次的监理人员的培训和对国际工程监理等专题研讨, 如监理公司总经理培训、总监培训、某工程项目培训等;b.组团到国外考察学习会谈, 邀请有真才实学的国外专家讲学, 了解和把握国际工程建设监理运行规则;c.开展国际同行间业务交流、互访活动、取长补短, 知己知彼, 搞清国际“轨道”, 便于接“轨”;d.选择有关学校设立监理专业, 培养建设监理的专门人才。象今年5月中国工程咨询协会请FIDIC主席路易斯和FIDIC亚太地区主席黄汉腾先生来华讲授国际工程咨询监理业务, 就是培训咨询监理高级人才的一项很好的举措。

3.2 积极主动开拓国际市场。

讨论HSE体系如何与国际接轨 篇8

关键词:管理体系,系统安全,事故,故障树

1、走向国际市场为什么要推行和实施HSE管理

1.1 国际市场的要求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 钻井工业国际合作的机会日益增多, 国际和作的区域日益广泛, 汲取与学习国外石油公司共同认可的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迅速与国际接轨, 成为了我们的必然选择。我们的队伍走向国际市场时, HSE管理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拿我们的现有的管理模式, 会被先进国家认为是落后型的、是事后型的, 管理没有计划性、缺乏科学依据, 缺乏持续个改进的机制, 是不能得到认可的。现在HSE已经影响了我们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 我们要是不加快HSE管理体系得发展, 在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将会别淘汰。

1.2 国内形势的要求

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 国务院要求三大石油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多拿石油资源, 以适应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资源的快速增长要求。在这种大政策的背景下, 各大石油公司都大大加大了对外投资的力度。中石化会有越来越多的队伍走向国际市场。同时, 我们钻井活动对我们的环境有很有力的影响, 在作业活动中必须实施有效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控制, 才能符合我国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保护环境, 促进人类健康的基本国策。

1.3 公司员工和广大公众的要求

每一个钻井工人都希望有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没有职业病和各类事故的发生。没有一个人希望“12.23”事故出现在我们的身上, 没有人希望在我们周围的环境受到污染和影响。因此, 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才能满足员工与公众的期望。

1.4 公司效益的要求

在与国外石油公司合作的过程中, 投标前必须要进行资格预审, 如果我们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水平达不到外国石油公司的要求, 他们将拒绝与我们合作, 我们将失去很大的市场。同时, 在与外国公司签订的合同的一个重要内容, 就是双方HSE管理界面问题, 双方的HSE责任与义务在合同种都有明确规定。其依据就是双方共同认可的H S E管理体系标准。另一方面, HSE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预防为主的思想。因此, 在钻井作业活动前, 必须要进行HSE方面的风险评估, 识别各种风险和潜在的危害。。建立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 以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避免了大量的事故费用开支, 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2、实施HSE管理体系有什么优点

(1) 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提高企业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水平。

(2) 改善企业形象, 改善企业与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关系。

(3) 可以减少企业的成本, 节约能源和资源, 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效的结合。

(4) 可以吸引投资者, 促使我们钻井公司顺利进入国际市场, 并占据一定的地位。

(5) 可有效地贯彻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HSE管理体系与国际接轨存在哪些问题

HSE管理体系是指实施健康 (Health) 、安全 (Safety) 与环境 (Environment) 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资源、程序和过程等构成的动态管理系统。H S E管理体系遵循戴明 (PDCA) 模式, 由多个要素构成, 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通过实施风险管理, 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和应急措施, 以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HSE管理体系体现了当今石油天然气企业在大市场环境下的规范运作, 突出了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 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激励的机制, 是石油天然气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我们用系统安全工程来分析, 现在存在于HSE管理体系中的问题:

(1) 系统安全工程 (System Safety Enginnering) , 是利用系统论的观点, 为保证系统在其整个运行周期内的安全而进行的各项工作的总称。

系统安全工程在我国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始于上世纪50年代, 从60年代开始,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致力推行的统筹法和优选法均属系统工程的重要方法。系统安全工程的核心是系统的可靠性分析、系统安全性分析、系统安全评价、系统安全优化与决策。系统思念五四年工程中, 一个重要的分析方法就是事故树分析法, 又叫故障树分析法。

(2) 把H S E管理体系如何与国际接轨采用故障树分析法, 我们分析一下到底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我们把“HSE管理体系如何与国际接轨”看成一个事故来分析——我们的HSE管理体系不能与国际接轨, 我们有T来表示。缺乏HSE知识用X表示

布尔代数法则简化规则:

用布尔法简化可得:

由此可以得出:对T有必要影响的只有x、B8、B9三个因素。即:影响HSE管理体系与国际接轨的必要因素是:1、从公司的决策层到普通的一名操作工缺乏HSE知识;2、整个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价值观念;3、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存在问题, 管理制度也存在缺陷。

4、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 我们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改变HSE知识缺乏这一现状, 这是解决另外两个问题的前提, 虽然我们还在发展中, 还不富裕, 但是在HSE培训上的投入还是应该增大比例, 这是发展趋势所使。要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 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因为其本身就是一个艰苦而繁重的工程。

参考文献

[1]罗云, 樊运晓, 马晓春.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7-115.

[2]王莉艳, 王里奥, 黄川.天然气钻井作业的环境风险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 32 (4) :19-22.

[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风险评价导则》的通知 (安监管技装字[2003]115号)

[4]何明.关于HSE管理体系在石油工业应用的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学院, 2002.

企业内部控制要与国际接轨 篇9

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前,主要是内部牵制阶段。内部牵制主要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账目核对为手法,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对象。其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利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它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通过实物牵制,机械牵制,体制牵制和簿记牵制为手段,以职务分离和相互核对为手法,实现内部控制。

第二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进入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体制阶段。美国《证券交易法》首先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到1 972年,美国准则委员会在《证券交易法》的基础上,在《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中,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的管理理念。内部会计控制由组织计划以及与保护资产和保证财务资料可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构成,旨在保证:经济业务的执行符合管理部门的一般授权或特殊授权的要求,经济业务的记录必须有利于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或其它有关标准编制财务报表:以及落实资产责任,只有在得到管理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才能接触资产;按照适当的间隔期限,将资产的账面记录与实物资产进行对比,一经发现差异,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内部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计划以及与管理部门授权办理经济业务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及其记录。这种授权活动是管理部门的职责,它直接与管理部门执行该组织的经营目标有关,是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控制的起点。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基本上延续了这个定义。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进入内部控制结构的阶段。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规定从1 990年1月起以该公告取代1 972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该文告提出内部控制结构的管理理念,内部控制结构主要包括了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内部控制结构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并将内部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范畴。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管理理念,在整体框架中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进入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阶段。COSO委员会于2004年9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将内部控制上升至全面风险管理的高度。COSO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的8大要素,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这份研究报告,将内部控制的目标、要素与组织层级之间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紧密相连的有机统一体系,同时,对内部控制要素的进一步细分与充实,使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日益融合,拓展了内部控制的内涵和外延。

西方国家对于内部控制的阐述引发了内部控制里程碑式的阶段性的质的飞跃发展,较之于国内,更多的国营企业的内部控制至多处于第二阶段,即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本市场的日渐完善,为维护国家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正确反映企业的资产经营状况,同时也为满足全球性企业竞争的需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国营企业的经营能力并维护企业经营效益,内部控制的管理越来越受重视,要求就越来越高,尽管如此,大多数的国营企业,与西方企业相比,对内部控制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手段均落后于西方的跨国企业或集团公司,存在诸多问题:

1.国营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管理理念落后。我国财政部依据《会计法》,于2001年制定并颁发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并以此为基础,陆续颁发了包括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担保、对外投资、筹资、预算、存货、固定资产、成本费用、经理人股票期权等1 7个企业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规范(包括试行稿),目的是防止企业错误与舞弊,要求企业提供真实的会计报表,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上述的规定反映出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定位与国际惯例还没有完全趋同,与COSO报告中对内部控制相对完整的目标定位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COSO报告中的内部控制的目标定位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法律法规的遵循性。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定位主要局限于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性,防弊纠错,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与安全、完整等方面。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与企业的控制环境,管理层的道德与企业操守等内部控制要求没有明确的关联性,没有明确的内部控制框架的管理理念。

尽管20世纪末期,中国的学术界就已经引进了美国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管理理念,2005年引进了企业风险管理关于内部控制的前沿学术理论,但是,整体框架的学术理论与管理理念并未能够在国营企业中被老总们真正推行,仅仅停留在纠错防舞弊的阶段,甚至都不能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尽管如此,相信随着财务会计制度的日趋完善以及国际化企业的资本市场运作要求,国营企业内部控制也逐步有趋同于国际惯例的管理要求。

2.国营企业最高管理层的行政任命与考核并未充分调动内部控制的强烈意识。国营企业最高管理层,大都由政府部门任命,既然由政府部门任命,免不了政府部门对企业具体事务会进行一些干预,这些干预,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感与风险意识。一些中小国营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管理要求不严格,造成超过80%以上的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之一,而一些在境内外上市的大型国营企业,尽管由于受外部审计师的影响,对内部控制工作予以一定的关注,但是同样由于管理层的任命受制于行政部门,绩效考核往往不能体现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使得老总们对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缺乏主动性,更多的是国际会计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审计要求而被动的展开内部控制的推动工作,使得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并未体现出管理绩效,目前,政府部门对国营企业主要管理层的选择任用机制,远不适应日益国际化的市场竞争形势。

3.公司的组织结构与权限划分并未有效促进内部控制建设。公司组织结构与权限划分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的不可忽略的环节,它的完善是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权限划分的管理仍不尽如人意,公司的组织结构可以按照《公司法》或上市规则的规定设置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也划分了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职责权限,但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分工和议事规则并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权限划分的要求,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职能严重交叉或重合,经营者替代董事会,做战略决策,而经营者的日常经营权又往往被董事会行使,监事会不“监”,严重混淆了各机构的职能和责任,根本不能起到组织结构之间互相制衡的作用。高层管理层这种滥用职权或对经济活动进行越权干预的现象比较普遍,岗位设置及权限,审批程序等重要控制环节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背离,这是造成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效,进而导致舞弊行为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导致经营失败的案例在我国可谓屡见不鲜。

4,最高管理层的诚信与道德价值观没有成为内部控制建设的粘合剂。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不可能离开企业最高管理层的诚信与道德价值观,他们的管理基调对下属一级基层员工产生约束作用,有助于建立一个支持内部控制建设的企业文化,并对企业文化的渗入与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最高管理层的不诚信或违反法律、法规的道德价值观,直接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的失败,即使企业有内部控制制度规定,但由于企业文化的失败,内控制度有章不循,最终也会导致内部控制失效,企业最高管理层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影响波及到企业下属的专业技术人才,则产生的危害会更大,最终使企业内部控制形同虚设。近年来一些新型的经济犯罪案例所暴露出的问题,如携带巨额公款外逃,挪用公款赌博,买卖股票,利用改组、改制、拍卖、租赁等产权变动的机会中饱私囊,充分反映了企业最高管理缺乏诚信、丧失道德的行为并不鲜见。

5、内部控制手段不具备先进性,忽略业务管理系统的提升与流程的改进。由于国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停留在第二阶段,即内部控制的会计与管理阶段,为防止错误与舞弊,在企业管理实务中,重点关注不相容岗位的分离以及关键节点的内部控制,但是,错综复杂的理还乱的人际关系很容易打破不相容岗位以及关键节点的布局,使之失效。

业务管理系统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设置业务流程与管理权限,规避由于“人”的因素而引起的控制风险,近年来,国营企业对业务信息技术的投入比重在加大,在投入使用的初始阶段,业务管理系统与企业使用人之间需要一段时间的调试期、修正期,在此阶段,产生的问题由于企业与软件公司之间不能及时的反馈与沟通,或者专业管理信息的不对称,业务管理系统的投入不能产生预期的管理效益,使得企业无信心再与软件公司的进一步合作,以提升系统的功能或开发新功能。

6.奖惩激励机制形同虚设,无助内部控制建设。预算控制与内部审计控制的有效性,离不开奖惩激励机制。预算通过制定标准、计划到预算执行、考核实行内部控制,其中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资金、工程项目、销售、成本费用、投资等管理活动。内部审计则着重通过审计意见的反馈及时揭示企业管理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偏差、漏洞以及错误舞弊。无论是预算控制还是内部审计反映,对最终的结果都应该有明确的考核标准,执行统一的奖惩制度。但是,在企业的年终或日常的考核中,奖惩不公开、不公正是大多数国营企业的通病,应承担责任的相关人员依然“坚守”岗位,依然享受高薪,使得预算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国营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建设的有效性离不开中国经济体制建设以及经济迅速发展,国营企业要参与全球竞争,只有通过内部控制的建设,减少各类风险,降低管理成本,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就需要加强以下有关内部控制的应对措施:

引进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明确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目标

从我国现行的《公司法》及相关法律中未看到企业经营层对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责任,经营者对企业国有资产不负责任的现象屡屡发生,大量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对资产疏于管理的重要原因是经营者尚未意识到自己有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应尽责任。应当引进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制度,通过要求职业经理人对国有资产负责的制度约束并激发经理人关心和强化内部控制的积极性,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引进国际化的内部控制管理理念,致力于内部控制框架建设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不仅仅停留于学术界,更多的应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的管理活动,也就是企业将框架建设作为内部控制首要的关键工作,更多的致力于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方面的内控建设。

内控环境的建设应重视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权限设置问题,对企业的经营层,既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要保证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经营者的权利必须受到董事会的限制和监事会的监督、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严格遵循权限规定,各尽其能,各尽其责,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而经营层的诚信与道德价值观的体现则是企业全体员工的照明灯或风向标,是推行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粘合剂,才能进一步提出下属员工应发挥职业道德和工作胜任能力的内控要求并被执行的可能。内控环境的建设离不开基层员工的专业胜任能力,而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需完善人力资源制度建设,组织各类内,外部培训,包括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的提升培训。

控制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授权批准、实物控制、职责分离、预算控制、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等等。这些方法在内控发展的不同阶段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采用原有的内控方法,达不到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与内控的目的,而电子信息技术的投入却可以有效化解人为控制的风险。企业应加大对业务流程的调研与梳理,加强与软件公司之间关于业务流程与管理要求的沟通与信息共享,提高电子信息系统成功的机率。电子信息技术的投入不仅仅包含财务信息技术的投入与提升,它还包括了商品定价信息系统、物流库存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薪酬管理系统,办公系统等一体化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监控的有效性需要奖惩制度的保障,一套切实可行且公正、公开的奖惩制度支撑了内部控制管理的最终结果,奖惩制度是“黑脸包公”的化身,不循私情,严格执行奖惩制度规定与标准,才能维护预算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引进企业风险管理理念,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存在于每一项经济事务、每一项管理活动中,对风险评估使企业能够考虑潜在事项影响经营目标实现的程度,企业经营者应当从可能性与影响两个角度对潜在事项进行固有分险与剩余风险评估。并在进行了相关评估后,确定应对的办法,是风险回避、降低,还是分担和承受。在考虑应对的过程中,经营层评估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的效果,以及成本效益,选择能够使剩余风险处于期望的风险容量以内的应对。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两年内与国际接轨 篇10

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司长苏志介绍, 根据计划, 今后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目录多达1000多项。现在已经新制定颁布400多项, 另有400多项纳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计划, 还有200-300项需要新制定。到2015年底, 1000多项标准将基本完成。

苏志指出, 下一步在食品安全标准方面要通过2014-2015两年的努力, 使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原则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基本一致, 主要食品安全指标设置和控制要求符合国际通行做法并适应中国膳食结构和食品产业国情。

上一篇:高考英语新题型大下一篇:加强新闻媒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