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际比较 接轨国际水平[电力]

2024-06-27

推进国际比较 接轨国际水平[电力](精选7篇)

篇1:推进国际比较 接轨国际水平[电力]

无论是“盲人摸象”,还是“井底之蛙”,这些寓言告诉我们:没有系统的比较,就不可能有全面的认识,更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站在新世纪的起点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省公司提出了“同行领先,国际水平,公司特色,人才高地”的奋斗目标,为公司谋求发展作出了准确判断,明确了发展方向,更为公司绘就未来发展宏伟蓝图谋好了篇、布好了局、定好了位。[范文大全文章-找范文,到范文大全]

如今,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更是公司的发展所需。改革开放以来,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坚持开展“达标、创一流”活动,使公司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公司的售电量、变电容量、线路长度、企业规模等经济技术指标,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处于前列。这是实现同行领先、达到国际水平的基础,也是实施“四化一先”战略目标的信心。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全省的年人均用电量为1300千瓦时,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左右,在调整电网结构、开拓电力市场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大势、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和省委省政府提出“两个率先”的优势,为公司创造了加快发展的机遇;从内部环境看,公司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力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那么,怎样来尽快缩小差距,赶超国际水平呢?我认为,积极开展国际比较,是加快与国际水平接轨的最佳做法。

一、开展国际比较是提升国际水平的必由之路。

“国际比较”是目前国际上行之有效的标杆管理方法。开展“国际比较”就是要以国际先进电力公司为标杆,通过比较寻找差距,汲取国际先进电力企业的管理经验,优化公司管理流程,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电力公司。因此,开展国际比较是公司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适应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的必要途径;是探索具有公司特色的管理模式,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1、开展国际比较,是公司赶超国际水平,形成管理特色的必要途径。人们常说,中国的企业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企业不可比,国际企业中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最佳做法对中国企业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通过近两年来公司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尤其是地市公司与国外电力公司的“同业比较”实践,这种认识有了改变。因此,正当公司全心全意向第二步战略目标迈进之时和全情全力创建国际一流电力公司之刻,仅仅靠自己的摸索和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开展国际比较,快速把国际先进电力公司的管理经验与公司积累的管理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利于降低风险,缩短变革时间,减少管理成本,提升公司国际水平;只有通过开展国际比较,从公司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才能创造出具有公司特色的管理模式。

2、开展国际比较,是公司造就一流人才,构筑人才高地的重要举措。“国际比较”就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所采纳的标准、方法和主要指标比较,发现本企业的不足,讨论研究生产流程、工作方法和管理制度,确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推进企业的国际水平。而在开展“国际比较”过程中,广大员工自觉接受了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探索了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主动实践了国际通行的最佳做法,使广大员工在接受、探索、实践的循环往复中提高了才能。所以,开展国际比较是培养、锻炼并最终造就一流人才,构筑人才高地的重要举措。

3、开展国际比较,是公司准确定位,精确对标的主要手段。加快国际化进程,追赶国际先进水平,跻身世界先进电力企业行列,必须牢牢把握世界电力发展的方向。体现在战略目标上,要始终瞄准世界先进电力企业;体现在企业管理与科技进步上,要加强与世界先进电力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快与国际接轨;体现在市场与资源配置上,要与世界先进电力企业建立战略同盟,积极参与全球分工与资源整合,有效开拓国际市场。所有这一切,都要首先找准差距,正确定位,明确方向,精确对标。如果不了解世界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不进行“国际比较”,就不知道孰优孰劣,优在哪里,劣在何处,也找不到赶超的目标。而这一切,开展“国际比较”无疑是最佳手段。

二、以国际比较为抓手,加速国际化进程。

“国际比较”是标杆管理的具体运用,就是以国际先进电力企业的优秀业绩及最佳实践为基准,通过比较分析、跟踪学习、重新设计并付诸实施,快速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绩效水平。虽然,从2001年起,拉开了公司开展“国际比较”的序幕,使我们在管理理念、思路、方法上都得到了启发,为全面开展“国际比较”积累了经验。但是,这仅仅是开头,开展“国际比较”既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任务,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何况江公司的国际化进程还有一段艰难而漫长的路,需要广大员工为之共同努力。对此,我们应抓住重点,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以管理咨询诊断为先导,加快推进管理创新。管理咨询诊断就是对企业业绩理念和关键管理流程的现状

分析,引进最佳做法,并对照最佳做法,找出差距,提出方向性的改进建议。因此,我们要以管理咨询诊断为先导,通过管理咨询诊断,实现管理理念的突破,寻找最佳的管理方法,加快推进管理创新。今年上半年,公司通过聘请国外咨询公司进行企业管理咨询诊断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公司发展目标从“同行领先”到“国际水平”的提高,不仅是同类企业现行体制下管理方法和考核指标的差异,而是同类企业根本的管理理念变革和管理流程再造;公司发展引擎从“同业比较”到“管理咨询诊断”的演变,不仅是公司本身变革意识和思维方式的进化,而是公司本身管理方法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2、以业务流程优化为主线,加快管理能力再造。以业务流程优化为主线开展国际比较,就是要以国际一流电力公司的最佳做法为目标,对核心业务流程进行诊断、对标和优化设计,科学合理地调整现有的组织架构,建立高效实用的关键业绩指标框架及其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实现由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转变,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目前,公司经过反复调研分析,确定了流程再造的试点单位,选定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为合作伙伴,并选择“业务流程优化”作为实施“国际比较”的突破口,这是公司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充分体现。可以肯定,通过公司的不懈努力和咨询公司的大力支持,必将为公司在全系统建立科学高效的业务管理流程提供示范,积累经验,进而加快公司管理能力的再造。

3、以参与国际合作为重点,加快国际化进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在自强不息的竞争中发展自己,在互惠互利的合作中壮大自己,是企业谋求发展、提升实力的主要对策。对此,不仅要与国际咨询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掌握世界先进电力企业的最新发展

动态;而且要推行国际比较,进行定期诊断,找准公司在世界上的定位;还要建立国际化经营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新闻媒体、国际交流活动等渠道获取国际化经营信息,确定公司的发展方向;更要以世界先进电力企业作为公司的战略参照体系和赶超对象,通过对口交流,直接、间接地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在经营管理上实现企业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要素市场、信息系统“四个与国际接轨”。只有通过主动参与国际合作,才能加快公司的国际化进程,才能为实现公司“四化一先”战略目标创造条件。

三、实践国际比较成果,不断提升国际水平。

开展“国际比较”的目的在于消化、吸收、运用、实践其成果,并在实践中取得实效,从而将成果转化为自觉的管理行为,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水平。因此,我们既要积极开展国际比较,更要主动实践国际比较成果,以不断提升国际水平。

1、以理性的系统思考,消化国际比较成果。“最佳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需要以理性的系统思考来消化。理性的系统思考,就是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打破固有的管理规范,以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创建“国际一流”的战略方向,审时度势,对现有的管理流程和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和统筹考虑,以取得公司管理流程的优化。国外咨询公司对公司的六大关键管理流程描述了世界先进电力企业的最佳做法,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然而,我们的国情、企情以及体制机制、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要求我们从公司实际出发,在消化这些成果过程中进行理性的系统思考,切不可生搬硬套。只有通过系统的思考与分析,找出最合适的做法,才是消化国际比较成果的实效。

2、以勇敢的变革精神,吸收国际比较成果。“最新的”往往是“最不容易接受的”,需要以勇敢的变革精神去吸收。勇敢的变革精神,就是在“理性的系统思考”前提下,摆脱原有系统的束缚,克服管理权力、利益的羁绊,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获得管理思想的重大突破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咨询公司给公司管理咨询诊断的结果表明,我们存在的许多差距就是没有合理的流程和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等造成的,这就需要我们以勇敢的变革精神去吸收国际先进电力企业的最新的管理流程,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从而真正实现国际比较成果为我所用。

3、以积极主动的作为,运用国际比较成果。“最好的”也许是“最难以落实的”,需要以积极主动的作为来运用。公司开展“国际比较”工作,不仅仅是学习和咨询,更重要的是将国际比较的成果化为我们的实际行动。所以,在运用国际比较成果的实践中,既要做到强有力的领导和有序有效的组织,又要做到全员参与和责任管理,更要做到边学习消化、边改进提高,从而使国际比较成果成为公司发展所需的正果。

开展国际比较,提升国际水平,是公司加快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是公司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也是公司“四化一先”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以开展国际比较为抓手,从电力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和公司发展的新要求出发,积极投身其中,为全面实现公司的新飞跃和不断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而不懈努力。

篇2:推进国际比较 接轨国际水平[电力]

如今,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更是公司的发展所需。改革开放以来,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坚持开展“达标、创一流”活动,使公司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公司的售电量、变电容量、线路长度、企业规模等经济技术指标,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处于前列。这是实现同行领先、达到国际水平的基础,也是实施“四化一先”战略目标的信心。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全省的年人均用电量为1300千瓦时,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左右,在调整电网结构、开拓电力市场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大势、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和省委省政府提出“两个率先”的优势,为公司创造了加快发展的机遇;从内部环境看,公司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力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那么,怎样来尽快缩小差距,赶超国际水平呢?我认为,积极开展国际比较,是加快与国际水平接轨的最佳做法。

一、开展国际比较是提升国际水平的必由之路。

“国际比较”是目前国际上行之有效的标杆管理方法。开展“国际比较”就是要以国际先进电力公司为标杆,通过比较寻找差距,汲取国际先进电力企业的管理经验,优化公司管理流程,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电力公司。因此,开展国际比较是公司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适应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的必要途径;是探索具有公司特色的管理模式,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1、开展国际比较,是公司赶超国际水平,形成管理特色的必要途径。人们常说,中国的企业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企业不可比,国际企业中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最佳做法对中国企业没有太大的作用。但是,通过近两年来公司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尤其是地市公司与国外电力公司的“同业比较”实践,这种认识有了改变。因此,正当公司全心全意向第二步战略目标迈进之时和全情全力创建国际一流电力公司之刻,仅仅靠自己的摸索和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开展国际比较,快速把国际先进电力公司的管理经验与公司积累的管理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利于降低风险,缩短变革时间,减少管理成本,提升公司国际水平;只有通过开展国际比较,从公司实际出发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才能创造出具有公司特色的管理模式。

2、开展国际比较,是公司造就一流人才,构筑人才高地的重要举措。“国际比较”就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所采纳的标准、方法和主要指标比较,发现本企业的不足,讨论研究生产流程、工作方法和管理制度,确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推进企业的国际水平。而在开展“国际比较”过程中,广大员工自觉接受了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探索了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主动实践了国际通行的最佳做法,使广大员工在接受、探索、实践的循环往复中提高了才能。所以,开展国际比较是培养、锻炼并最终造就一流人才,构筑人才高地的重要举措。

3、开展国际比较,是公司准确定位,精确对标的主要手段。加快国际化进程,追赶国际先进水平,跻身世界先进电力企业行列,必须牢牢把握世界电力发展的方向。体现在战略目标上,要始终瞄准世界先进电力企业;体现在企业管理与科技进步上,要加强与世界先进电力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快与国际接轨;体现在市场与资源配置上,要与世界先进电力企业建立战略同盟,积极参与全球分工与资源整合,有效开拓国际市场。所有这一切,都要首先找准差距,正确定位,明确方向,精确对标。如果不了解世界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不进行“国际比较”,就不知道孰优孰劣,优在哪里,劣在何处,也找不到赶超的目标。而这一切,开展“国际比较”无疑是最佳手段。

二、以国际比较为抓手,加速国际化进程。

“国际比较”是标杆管理的具体运用,就是以国际先进电力企业的优秀业绩及最佳实践为基准,通过比较分析、跟踪学习、重新设计并付诸实施,快速增强企业竞争力,提升绩效水平。虽然,从2001年起,拉开了公司开展“国际比较”的序幕,使我们在管理理念、思路、方法上都得到了启发,为全面开展“国际比较”积累了经验。但是,这仅仅是开头,开展“国际比较”既是一项复杂而繁重的任务,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何况江公司的国际化进程还有一段艰难而漫长的路,需要广大员工为之共同努力。对此,我们应抓住重点,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以管理咨询诊断为先导,加快推进管理创新。管理咨询诊断就是对企业业绩理念和关键管理流程的现状

范文网

分析,引进最佳做法,并对照最佳做法,找出差距,提出方向性的改进建议。因此,我们要以管理咨询诊断为先导,通过管理咨询诊断,实现管理理念的突破,寻找最佳的管理方法,加快推进管理创新。今年上半年,公司通过聘请国外咨询公司进行企业管理咨询诊断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公司发展目标从“同行领先”到“国际水平”的提高,不仅是同类企业现行体制下管理方法和考核指标的差异,而是同类企业根本的管理理念变革和管理流程再造;公司发展引擎从“同业比较”到“管理咨询诊断”的演变,不仅是公司本身变革意识和思维方式的进化,而是公司本身管理方法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2、以业务流程优化为主线,加快管理能力再造。以业务流程优化为主线开展国际比较,就是要以国际一流电力公司的最佳做法为目标,对核心业务流程进行诊断、对标和优化设计,科学合理地调整现有的组织架构,建立高效实用的关键业绩指标框架及其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实现由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转变,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目前,公司经过反复调研分析,确定了流程再造的试点单位,选定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为合作伙伴,并选择“业务流程优化”作为实施“国际比较”的突破口,这是公司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充分体现。可以肯定,通过公司的不懈努力和咨询公司的大力支持,必将为公司在全系统建立科学高效的业务管理流程提供示范,积累经验,进而加快公司管理能力的再造。

3、以参与国际合作为重点,加快国际化进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在自强不息的竞争中发展自己,在互惠互利的合作中壮大自己,是企业谋求发展、提升实力的主要对策。对此,不仅要与国际咨询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掌握世界先进电力企业的最新发展

动态;而且要推行国际比较,进行定期诊断,找准公司在世界上的定位;还要建立国际化经营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新闻媒体、国际交流活动等渠道获取国际化经营信息,确定公司的发展方向;更要以世界先进电力企业作为公司的战略参照体系和赶超对象,通过对口交流,直接、间接地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在经营管理上实现企业制度、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要素市场、信息系统“四个与国际接轨”。只有通过主动参与国际合作,才能加快公司的国际化进程,才能为实现公司“四化一先”战略目标创造条件。

三、实践国际比较成果,不断提升国际水平。

开展“国际比较”的目的在于消化、吸收、运用、实践其成果,并在实践中取得实效,从而将成果转化为自觉的管理行为,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水平。因此,我们既要积极开展国际比较,更要主动实践国际比较成果,以不断提升国际水平。

1、以理性的系统思考,消化国际比较成果。“最佳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需要以理性的系统思考来消化。理性的系统思考,就是要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打破固有的管理规范,以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创建“国际一流”的战略方向,审时度势,对现有的管理流程和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和统筹考虑,以取得公司管理流程的优化。国外咨询公司对公司的六大关键管理流程描述了世界先进电力企业的最佳做法,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然而,我们的国情、企情以及体制机制、文化背景等诸多因素,要求我们从公司实际出发,在消化这些成果过程中进行理性的系统思考,切不可生搬硬套。只有通过系统的思考与分析,找出最合适的做法,才是消化国际比较成果的实效。

2、以勇敢的变革精神,吸收国际比较成果。“最新的”往往是“最不容易接受的”,需要以勇敢的变革精神去吸收。勇敢的变革精神,就是在“理性的系统思考”前提下,摆脱原有系统的束缚,克服管理权力、利益的羁绊,对管理流程进行优化设计,从而获得管理思想的重大突破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咨询公司给公司管理咨询诊断的结果表明,我们存在的许多差距就是没有合理的流程和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等造成的,这就需要我们以勇敢的变革精神去吸收国际先进电力企业的最新的管理流程,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从而真正实现国际比较成果为我所用。

3、以积极主动的作为,运用国际比较成果。“最好的”也许是“最难以落实的”,需要以积极主动的作为来运用。公司开展“国际比较”工作,不仅仅是学习和咨询,更重要的是将国际比较的成果化为我们的实际行动。所以,在运用国际比较成果的实践中,既要做到强有力的领导和有序有效的组织,又要做到全员参与和责任管理,更要做到边学习消化、边改进提高,从而使国际比较成果成为公司发展所需的正果。

篇3:推进国际比较 接轨国际水平[电力]

关键词:电力建设项目,项目管理,FIDIC条款,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中国加入WTO,以及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建设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必然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电力建设领域无论是发包方还是承包方,从工程管理方面都要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都必须牢固地树立全球经营化思想,从管理理念上强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并与国际惯例接轨,以此促进电力建设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1国际项目管理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对项目管理有不同解释

一般认为,项目管理是使项目取得成功(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按照CIOB(英国注册营造师)定义:为了实施一个从功能上和财务上都可行的项目,从项目的开始到完工,对项目进行的总体策划、协调和控制,使项目在预算范围内按时完成,并满足质量要求,达到客户的需求。所以,尽管对项目管理的解释不同,但其反映的内涵是相同的。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类,其管理对象是建设项目,即在建设项目的生命期内,用系统工程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进行有效的规划、决策、协调、控制等系统的、科学的管理活动,从而按照项目既定的质量要求、动用时间、投资总额、投资限制和环境条件,圆满地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目标。

目前,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国内一般分为业主方项目管理、设计方项目管理、施工承包项目管理等。在国外通常有4种方式,即4M管理:

1)PM,即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主要指业主进行的管理,是投资者为提高投资效益进行的项目管理。

2)CM,指承包商进行的总承包项目管理,从工程招投标开始到竣工投运,其特点是进行快速施工。

3)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开发商从前期立项、征地到资金筹措、设计、施工直至竣工交付运营全过程管理。

4)物业项目管理,指物业公司参与建设全过程,从立项直至使用均考虑物业管理,包括开发、建设、使用和维修。建设项目管理方式不同,其内涵也存在差异。

同时,各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在不同方式下也存在不同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其特点,业主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包括以下方面:

1)总分包模式。

2)平行承包模式。

3)联合体承包模式和合作体承包模式。

4)CM承包模式。

5)EPC承包模式。

6)BOT模式。

7)其他项目管理模式。例如设计—管理方式、Partnering模式、项目管理模式等。

2国际惯例FIDIC条款

所谓国际惯例即国际上通用做法,适合于国家与国家之间或国际贸易之间的惯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就是采用国际通用的先进工程建设管理模式、通用的合同条件,规范国际工程承包各方行为。实践证明,工程项目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对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加入WTO之后,工程项目管理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否则,在激烈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竞争中将无立足之地。

与国际惯例接轨必须了解FIDIC条款。FIDIC是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的法文缩写。FIDIC合同条件就是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合同范本之一,它集发达国家土木建筑业上百年的经验,把工程技术、法律、经济和管理等有机结合起来,被称之为国际承包工程之“圣经”。由于FIDIC合同条件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而被许多国家的业主和承包商接受,又被一些国家政府和国际性金融组织认可,通常作为国际通用合同条件。FIDIC条款的特点:1)公平、公正、公开、机会均等,对合同当事人包括业主、工程师和承包人的地位是平等的;2)国际性,FIDIC条件是通过调查全球的业主方、承包方、政府方、咨询方的各方意见编写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3)权威性,FIDIC合同条件编写认真、细致,程序严谨、职责分明、可操作性强。

3我国建筑安装业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前景

毋庸置疑,对于我国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方式无论是以施工企业成建制整体流动式还是直线职能式企业组织形式,以及工程项目缺乏责任主体和独立的核算体系,均会导致生产要素固化,造成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这种传统工程项目管理形态经不住国际先进工程项目管理的挑战,20世纪80年代初“鲁布革冲击”对我国传统的项目管理形态产生巨大冲击,从而逐步形成以项目法施工为标志的施工企业总体改革思路。

经过近20年探索,在建筑安装行业从推行项目法施工到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取得了相当成效:

1)进行企业内部配套改革,建立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

2)全面推行项目经理责任制;

3)建立以项目为对象的项目成本核算制;

4)两层分离与两层建设同步,加强管理层协调指挥功能,促进劳务层向专业化发展;

5)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内部模拟市场的运行机制。

在工程项目管理多年实践过程中,中国建筑总公司等国有企业创造出一些工程项目管理新经验和新模式,值得借鉴。其基本内容可用4句话概括:“三层关系、两制建设、三位一体、综合运行”。所谓“三层关系”,指施工企业层、项目层、作业层之间关系;“两制建设”为项目经理负责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三位一体”是指经营理念与管理有机结合,也就是“把理念寓于管理之中,追求管理升级;把管理寓于过程之中,确保过程控制;把过程寓于文化之中,创建项目文化”。

实践证明,工程项目管理新经验和新模式确实创建了一批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项目,例如上海金茂大厦、北京新东安市场工程等,都充分展现了经过工程项目管理改革奠定的雄厚实力和取得的丰硕成果。

4对当前我省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思考

电力建设经过多年改革与发展,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电力建设市场和国情的建设管理机制,总结出了电力建设四十八字方针(即“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符合国情”“项目法人、招标投标、工程监控”“控制造价、合理工期、达标投产”“强化管理、减人增效、四自两体”)及电力建设上新水平的六条标准(即科学合理的设计标准、符合国情的工程造价、规范有序的电建市场、高效一流的工程管理、优化合理的建设工期、严格考核的达标投产),全面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项目资本制,积极推行工程项目管理及电力施工安装企业战略性改制(三个分离)。应该说,电力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事实上正在向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方向迈进。

根据省电力公司“十一五”期间电力建设指导思想,要强化以安全文明施工为基础,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为主线,以提高投资效益为中心,以实施名牌战略、创建精品工程为目标,通过不懈努力,使我们电力建设整体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标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为省电力公司创建国内和国际一流电力公司做出应有的贡献。电力建设任重而道远。要完成“十一五”期间电力建设任务,仍需要电力建设战线广大职工进行不懈地努力:

1)要积极探索电力建设项目管理新模式,并与国际惯例接轨,努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际上通用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例如施工总承包模式、设计—建造总承包模式、BOT模式、EPC交钥匙模式等均属于国际工程承包界先进建设管理模式的结晶。在今后的电力建设工程中,我们要大胆引入国际先进管理模式,为我们电力建设与国际惯例接轨提供热身舞台,以此促进电力建设整体管理水平上新台阶。

2)要认真学习、研究FIDIC条款,汲取国际工程承包通用的合同条件。业主、工程师、总承包方(包括分承包方)必须熟悉FIDIC条款(最好能熟悉英文版)。必要时可举办一些FIDIC条款研讨班,邀请有关专家来进行培训,掀起学习研究FIDIC合同条件的热潮。

3)FIDIC条款是范本,不是格式文本。FIDIC条款在项目招投标、签定承包合同以及费用支付、工程变更、价格调整和索赔等方面普遍适用的条款应该采用,但是有些条款必须结合特定合同具体情况进行修改。特别是与国家法律、法规和省电力公司有关规章制度等有矛盾之处应将FIDIC合同条件灵活运用,为我省电力建设与国际惯例接轨打好基础。

4)强化电力建设以合同管理为主线,业主与总承包商之间、监理工程师与业主之间、分包商、供货商与承包商之间均为合同关系。合同关系一旦确立就必须严格遵守。在工程建设中各方地位一律平等,除了合同关系无上下级关系。

5)引用现代项目管理新理念,以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ISO 10006项目管理标准,全面构筑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新体系,与国际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接轨。

6)有效地开展设计革命和技术创新,推广《国家电力公司典型设计》,逐步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突出体现经济性、合理性和先进性。

7)积极推行“小业主、大监理”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监理工程师的作用,切实把“四控制、两管理、一协调”落到实处。

8)强化精品工程过程质量控制。积极开展“实施名牌战略、创精品工程、达标投产”活动,强化过程工序质量控制,严格工艺质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省电力公司投资的输变电工程实现达标投产;争取电力建设的工程获得国家电网优质工程称号。

9)从工程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开始,包括建设项目前期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承发包、施工到竣工试运,应积极推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建议对项目在可研阶段编制整体工程建设网络节点计划,避免后期出现盲目赶工期的被动局面。

10)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对业主、监理工程师、总承包方(包括分承包方)对国际先进工程建设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培养并锻炼一批精通FIDIC条款与国际惯例的电力建设高级管理人才。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作为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运行主体,无论是业主还是承包商,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坚持创新理念、密切关注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新趋势,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迎接新挑战。

参考文献

[1]张青喜.工程项目管理初探[J].山西建筑,2007,33(33):224-225.

篇4:推进国际比较 接轨国际水平[电力]

无线电测向运动是一项集体育、科技于一身的运动项目。运动员利用无线电测向机,在旷野、山丘丛林、校园、公园等自然环境中,以徒步或越野跑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寻找预先设置的若干个隐蔽电台,全部按顺序找到隐蔽电台并用时最少者获胜。

青少年无线电测向运动在广东省中小学已全面推广,俨然成为各个中小学校的特色科技活动。目前,我校主要开展无线电长、短距离测向、定向越野和测向机制作等项目。我校师生在国际、国内测向比赛中屡获佳绩,得到广州市教育局的肯定,在广州测向界有一定的影响力,更得到家长的支持。下面对做大做强无线电测向运动作一番思考。

一、在广东各中小学广泛开展青少年无线电测向运动,深化无线电测向技术,推进中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无线电测向运动是一项军事体育项目,通过训练和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运动员穿梭于丛林、山地,丘陵之间寻找电台时,更像一名肩负着为祖国效力的军事人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思想与国防意识。另外,参加此项运动必须学习一定的无线电知识,根据电波的不同特点,运用手中的测向机进行找电台的活动,还要学习组装测向机,改进测向机,这对培养学生的求知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认为无线电测向运动可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训练与比赛中,学生寻找电台的全过程都是独立完成的,独立实践、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还需要适应各种场地环境,从而锻炼了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加强各中小学校际间的合作,探索适合我校青少年无线电测向项目开发和培养的模式

我校无线电测向项目在这三年间屡创佳绩,实现了由“省赛”——“国赛”——“亚洲锦标赛”——“世界锦标赛”的跨越式发展,获得了一系列的奖项,并受物理教研室的邀请在物理教研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目前,我校正在探索适合我校无线电测向项目开展的模式,吸取二中、铁一中的成功做法,借鉴经验,提高训练效率和项目开展的广度和深度。

来自国际、国内不同学校的教师相聚在一起,畅谈对无线电测向项目开展的经验。在与同行交流过程中,我们反复思考我校在无线电测向项目开展模式和策略:建立专门的网站, 为爱好此项运动的教练、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 为无线电测向项目开展提供资金支持;组织相关人员到无线电测向运动开展较好的地区或国家进行学习和交流, 不断充实教师的教学水平, 吸取先进经验,提高业务水平;无线电测向作为第二课堂,使无线电测向项目成为真正提高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项目;采用合作学习策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生理和心理需要。

三、以“青少年无线电测向”作为科技特色项目,推进国际基础教育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化竞争力

2013年,我校申报“广州市基础教育国际交流基地”成功。2014年,我校加大与国外学校的交流力度,在开放的环境中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培养方式的国际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国际胸怀。

无线电测向是一项国际性竞技体育运动,很多国家的民众都积极投身这个项目。我校可以参加或举办国际性无线电测向的交流合作,作为特色项目开展,为广大学生提供国际交流的平台。创造条件让教师和学生走出国门,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社会背景,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教育的成果,提高国际交往素质、交往能力和自信心,学会交往礼节,拓展国际视野。同时我们还可以申请举办国际性无线电测向比赛,把世界各地热爱无线电项目的运动员(尤其是华侨华裔)邀请到广州来,让他们关注中国,了解我们国家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差异,认同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5:推进国际比较 接轨国际水平[电力]

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军, “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水平日益提高。龙岗区作为深圳市的产业大区, 一直以“和谐教育”为指导思想, 不断促进“教育国际化”发展。融合东方智慧和西方思想的龙岗区外国语学校积极探索“教育国际化“路径, 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

一、深度理解“教育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 即用国际视野理解教育、把握教育和发展教育, 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能力,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增强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竞争能力, 为学生成为未来世界公民做好准备。“教育国际化”有两层含义:一是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 改进和发展本土教育;二是让更多人领略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一句话, “教育国际化”必须走“引进”与“输出”相结合的道路, 即“外国文化的本土化”和“本土文化的国际化”。

二、全方位推进“教育国际化”

1. 确立“教育国际化”的办学理念

“教育国际化”的根本在于办学理念的“教育国际化”。基于此, 龙岗区外国语学校提出了“和美好同行, 与国际接轨”的办学理念, 其意义有两点。一是教育要体现发展的规律和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 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 培养美好的人格, 打造美好的人生。所以, 我们遵循教育的规律和生命成长的规律, 以“爱”为宗旨, 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 让学生从“美好”出发, 与“美好”同行, 获得“美好”的结局。二是教育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必须顺应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融合东西方的先进教育理念, 提高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民族灵魂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

2. 营造“教育国际化”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 龙岗区外国语学校努力打造“国际味”“书香味”和“人情味”的“三味”校园环境。其中, “国际味”就是体现中西融合, 即让校园渗透中西文化。例如, 中国的园林、文化长廊与西方的浮雕、喷泉、大理石柱交相辉映。又如, 世界各国文化汇集于校园、各种中英文标识比比皆是, 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理解多元文化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3. 打造“教育国际化”的教师团队

为了打造“教育国际化”的教师团队, 使每个教师有开阔的视野、教育的情怀和专业的理性, 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采取了两个举措。

(1) 高标准的教师准入机制

为了建设“先天足, 后天优”的教师队伍, 龙岗区外国语学校建立高标准的教师准入机制。首先, 把好教师的外语关, 要求每个教师都具有较高的外语运用能力。其次, 精选外籍教师, 要求选中的外籍教师具有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和想法, 能给学校带来良好的效益。最后, 充分利用外籍教师资源, 让外籍教师定时给英语和非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培训与指导。

(2) “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教师培训机制

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发展, 才能永葆教学的活力, 因此, 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途径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

“走出去”包括三个要点:一是让教师到市内名校考察学习, 交流教育教学方法;二是让部分骨干教师到国内的友好国际学校跟班学习, 学习国际教育的课程教学及办学管理方法;三是定期输送教师赴国外专业培训, 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取其精华, 为己所用。“引进来”包括三个要点:一是定时引进一些教育专家为学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二是为了在校园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校汇集了各地的精英教师;三是吸纳一部分拥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外籍教师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专业培训人员。

“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教师培训机制使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获得最大发展。

4. 构建“教育国际化”的校本课程体系

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 课程建设具有纲举目张的突出作用。基于此, 龙岗外国语学校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 建立“教育国际化”的校本课程体系。具体包括五点。

(1) 开发校本教材

为了让“教育国际化”具有载体, 龙岗外国语学校拟开发的国际理解教育校本教材包括出国指南与礼仪、世界主要国家文化习俗、西方文明发展简史、东方文明发展简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等内容, 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对世界各国的文化、历史和礼仪等有所了解, 从而提升学生的国际化素养。

(2) 加强学科渗透

为了发掘与利用现有教材与“教育国际化”的契合点, 龙岗外国语学校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例如:通过学习地理、历史和政治等学科, 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天文地理及发展变化;通过学习语文、英语和音乐等学科, 让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 让学生了解国外的思维模式与创新精神。又如:在追求各学科全方位、高质量教学的前提下, 开设小范围双语教学。其中, 主要针对初中数学学科进行双语教学, 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外语知识。

(3) 实施“双教师”制

班级“双教师”制, 即基础年级英语课将一个班分为A、B两个班, 分别由两个教师同时授课, 以便高质、高效地实行小班教学, 让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扎实, 使“教育国际化”落到实处。

(4) 引进、编制教材

龙岗外国语学校精心挑选实用的原版英语教材, 编制实用的英语口语教材, 其用意在于:英语课应与其他文化课一样, 力求做到高要求、高容量和高品质, 最终真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5) 开设小语种课程

龙岗外国语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 努力开设第二外语课程 (例如, 德语、法语和俄语等) , 以使学生掌握多门外语的运用技能。

5.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教育国际化”离不开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此龙岗外国语学校将采取五个举措。

(1) 建立校际间的友好关系

龙岗外国语学校将与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深圳市外国语学校等国内的国际教育强校结为友好学校。另外, 还将与我国香港及美国、英国的名校结为友好学校, 以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2) 举办假期游学活动

龙岗外国语学校有组织地进行一些以学生交流为主的假期游学活动或短期培训, 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让学生感受和学习中西方文化, 提升实际运用外语的水平, 也让教师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这些活动提倡和鼓励学生家长的参与, 并兼顾娱乐性和学习性。

(3) 进行“教师、学生”交换

“教师交换”, 即一方的教师 (包括学校管理层) 到另一方学校跟班学习, 接受培训;既可到国内办国际教育办得较好的学校学习, 也可到国外的友好学校学习。“学生交换”, 即国际友好学校间的学生交换, 可在我国的寒暑假期间, 将我们的学生送到国外的友好学校学习, 也可在国外的春假或秋假期间, 邀请国外友好学校的学生到中国来与我们的学生一同学习, 一起娱乐。

篇6:财政教育支出水平的国际比较

关键词:财政支出 教育投资 国际比较

0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达程度、教育投入水平常常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文明程度、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和尺度。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而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世界各国都在为积极发展本国的教育事业,不断探索和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模式和体制,教育支出在各国财政支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是集消费的排他性、一定竞争性、拥挤性和正外部效应等特征于一身的准公共产品。现代各国对教育的投资一般为市场与政府混合提供或政府采取全额免费或部分免费提供教育服务等形式。

近年来,我国政府财政教育投入的大量增加有力地支持了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经济不发达,财力也不充裕,教育投入规模和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拟对

世界部分国家财政教育支出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寻求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

1 国际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

公共教育历来是各国政府的开支项目之一,但财政对教育的大规模投入则是本世纪后半叶以后的事。其中的主要原因是:①尽管教育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它成为各国政府的共识则是在二战之后;②本世纪前半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主要国家财力耗尽,客观上限制了国家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增长;③二战之后,各国经济迅速发展,财力的增加为政府扩大对教育的投入提供了基础;④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财力的大量集中投入,而教育的投资效益又具有间接、迟效、流动和外溢等特点,因此绝非私人资本所愿意和所能承担的,这也在客观上使政府成为教育的主要投资者。

自上个世纪60年代各国大规模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以来,教育经费的增长水平渐趋平稳,世界教育经费占国民财富的比重(表1)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其主要原因是:随着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大规模增长,公共教育经费的绝对规模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而要使这一庞大的绝对规模达到较大增幅的相对增长则绝非易事。

说明:

①1950-1980年数据根据GNP计算,1995-2004年数据根据GDP计算;②德国1950-1980年数据为原联邦德国数据,俄罗斯1950-1980年数据为原苏联数据;③资料来源:根据OECD,Education at a Glance 2008第237页,李福增等《人才与经济发展》第35页。

美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持续保持对教育的较大投入,以美国为例(见图1),二战结束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教育支出比例,并通过了一系列法律,保障教育支出的实施。

说明:

①按2000年的美元不变价格计算;②资料来源: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 Budget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Fiscal Year 2009

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持续保持对教育的较大投入的同时,一些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更以空前的规模增加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在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NICs)中,教育经费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2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25%,普遍高于发达国家15%左右的水平。

韩国1948年的教育预算仅占政府的8.9%,到1980年这一比重提高到18.9%。1962到1986年间教育预算占政府预算的比重平均为16.8%,仅次于国防预算。

台湾地区高度重视对教育的投资,1952年教育经费占预算总支出的24.8%,1980年此比重仍保持在25.02%。

香港地区在港英政府统治期间,尽管实行“不干预主义”财政政策,但对教育实行大规模的干预,1970年代教育经费占预算支出的比重一度达到22%,在1980年代,这一比重仍然保持在15%到20%左右。香港回归之后,特区政府继续大力投入教育,教育经费占政府支出的比重平均在20%以上(图2)。

资料来源:沈祖良,陈继勇:《南朝鲜、台湾、香港、新加坡经济述评》;香港特区政府《香港年报(1997-2006)》。

近年来,世界各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本国的教育事业。1975-1990年,在发展中国家成年人口中,至少接受过某种高等教育的人数增长了大约2.5倍。1995年,发展中国家有4700多万名学生在高等院校学习,而1980年仅为2800万人。

1976年后,印度高等教育财政经费的主要拨付机构“大学拨款委员会”(UGC)向所有的高等院校提供经费。UGC重点向15所中央大学及附属学院以及42所达到大学档次的研究院大量拨款;对UGC认可的167所地方大学中达到拨款标准的116所地方大学,有UGC和地方财政联合拨款。UGC的拨款用于学校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增添设备,更新设施,购买图书期刊等,地方财政拨款用于学校的日常开支。

在墨西哥,其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除财政拨款外,还实行普通拨款外的追加补贴政策,确保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所需的资金,加大对一些重点和特殊学科的资助力度。墨西哥政府在1995年、2000年和2004年的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了5.6%、5.5%和6.4%。

2 国际间财政教育支出水平比较

在理论界,通常把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及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主要指标。表1和图1分别展示了这两种指标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国财政制度设计不同和筹资模式不完全相同,加之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不相同,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可比性会相对差一些。

通过对各国财政教育支出水平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2.1 教育支出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稳步提高是一个普遍的趋势。

经济增长是增进教育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逐步提高是一个普遍的趋势。同时,发达国家的教育支出的总体水平也高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2.2 发达国家教育支出水平已经比较稳定。

从表1可以看出,自二战以来,发达国家教育支出占国民财富的比重比较稳定,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比如,德国从1970年的6.4%下降到2004年的5.2%。这主要是因为国民总财富增长较快的原因。

2.3 教育支出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存在着完全对应关系。

教育支出水平虽然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的制约,但是在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教育支出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1960到1980年代,东亚的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相对较低,但是教育支出水平却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标准。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受到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教育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3 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水平的分析和比较

3.1 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的进展

党的十七大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我国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我国教育财政投入这几年增长幅度很大。财政预算内教育支出的增长率大部分年份高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2000—2005年,财政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6.4%,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5.1%,预算内教育支出同期增长率为17.6%。预算内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2000年为13.1%,2005年为13.8%。这表明国家充分重视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经济中,教育正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

3.2 目前我国财政教育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教育财政投入虽然增长很快,但与教育发展的需要仍不相适应。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首次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20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事实上,4%的比例只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1999年《世界科技发展报告》统计,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5.5%,发达国家在6%以上。美国更是高达7.7%,成为世界上教育经费支出最高的国家,从而为其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外,韩国、加拿大等国家超过了6%,甚至达到7%。在发展中国家,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水平也有4%。而截至2006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2.27%。

其次,教育财政投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一方面,高等、中等、初等三级教育分配不合理。而我国目前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比重依然偏高,对初、中等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教育财力在三级教育间的分配比例严重失调(见表2)。高等教育投入过高则挤占了部分中、小学教育经费,其结果必然是既违背了公平,又损害了效率。

资料来源:钟泽胜,《中国教育财政投入政策研究》,载《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另一方面,地区间教育投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之间差异明显;城乡之间教育的投入存在明显差距,尤其是基础教育。缺乏合理的分配结构,即使教育投资的数额比较充裕,不仅不能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反而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阻力。

3.3 从比较的角度看,我国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应有适当的增加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分别来自一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历史上对教育投入的欠账太多,正当世界主要国家大量增加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之际,我国财政对教育投入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这对目前的国家财政带来了压力。

另一方面,目前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仍然偏少。总之,不论是在全球范围内,还是在亚太地区;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在各国政府对教育投入的竞争中,我国处于劣势。参照有关国家的历史发展水平,我国教育经费应占到年度财政支出的15%左右,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额宜占到GDP的4%左右,才是一个合理的状态。

3.4 从各国实践看,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需要完善的法规和灵活的机制

根据各国在教育财政投入上的实践经验来看,制定、完善和严格执行教育财政法规应当是我国加强教育财政投入的重要基础,使教育经费的筹集、负担、分配、使用都有法可依,责任明确,推进教育财政决策的民主化、法制化。

同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应灵活采用多种供给与运行机制, 以改善教育服务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政府需要重新界定自己在教育服务中的角色,逐步从目前政府办学校、政府管学校、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模式逐步向多元化制度转变,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强调政府和社会办学力量之间的灵活和多样化的合作,鼓励竞争。

参考文献:

[1]沈祖良,陈继勇.《南朝鲜.台湾.香港.新加坡经济述评》.第204页.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东北财经大学课题组.《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财政的国际比较》.载《财政问题研究》.2004年11月.

[3]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香港年报(1997-2006)》.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5]沈百福.《我国教育投资的进展与问题》.载《教育科学》.2003年第2期.

[6]钟泽胜.《中国教育财政投入政策研究》.载《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7]财政部社会保障司课题组.《社会保障支出的国际比较》.载《财政研究》.2007年第10期.

[8]邵培德.《国家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国际比较》.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9]才秀凤等.《高等教育财政来源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载《黑龙江教育》2007年滴1,2期.

[10]蔚权等.《基础教育财政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载《财经界》.2006年第12期.

[11]金丽红.《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的公共教育财政体制》.载《金融与经济》.2005年第11期.

[12]OECD.2008.Education at a Glance 2008. OECD Indicators. Brookings Inst Pr.

篇7:创新科技 接轨国际

本届内燃机展分为内燃机及零部件、内燃机及零部件再制造、发电设备与分布式能源、专用制造装备四个展区,共有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丹麦、捷克、荷兰、加拿大、英国、瑞士、香港、台湾等10几个国家和地区近200家企业集中参展,近2万平方米的展区展示了全球内燃机及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及技术趋势。与此同时,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同期、同地召开10场专业会议和活动,成为2015年度内燃机行业最重要的行业盛会,组织了全国各地近4000名专业观众前来参观、交流与洽谈。

纵观本次展会,共有四大看点。

看点一:众多新品凸显科技创新与节能环保

从各大参展商在展会上展示的新产品来看,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企业,创新科技与节能环保成为行业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一拖洛阳东方红LR—4A3LR22柴油机运用CAE设计、验证、分析技术,对发动机重要部件进行了全面优化。专有的气道设计与燃烧室设计,全面提升柴油机的燃烧特性;采用电控共轨+增压中冷技术路线,满足非道路国三排放标准的要求。

云内动力DEV系列发动机设计理念源自德国FEV,秉承现代电控高压共轨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动力性能,有效解决动力与燃油、噪声的平衡,实现了柴油发动机向极致性能发展的完美跨越。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同比两气门发动机油耗降低10%以上。喷油嘴中置,螺旋和切向双进气道,进气效率更高,燃烧更加充分。涡轮增压中冷,带水冷EGR,输出强劲动力。SCR或DPF后处理系统,排放达到国V、国VI标准。

东安汽发D系列发动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发动机,采用国际汽车设计开发通用的项目负责制。在设计上,全部采用先进的3D设计技术并大量采用CAE技术,确保了产品和工艺的同步开发,同时保证了项目进度、发动机的性能和质量。

关键零部件方面,博世、无锡威孚、辉门中国、索拓、浙江中坚科、金港活塞、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山东鑫亚、辽宁新风、凯龙高科等企业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呈现先进的内燃机零部件产品。

看点二:年度最多的行业活动集中开幕

展会同期,集中了中国内燃机行业最全、最多的行业活动,多达10场行业会议与活动对行业人士来说都是不可错过的行业风向标。11月1日下午在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四层会议室举办的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五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是本年度中国内燃机行业规模最大、最权威的行业会议;11月3日2015中国国际内燃机工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三层C区307隆重举行;同时,3日当天还举办了2015中国国际内燃发电设备与分布式能源高峰论坛。

除了以上会议之外,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小汽油机分会理事会议、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小汽油机分会换届大会、再制造产业发展研讨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移动电站技术专业委员会2015年会等行业会议也与Engine China 2015同期同地举办。

看点三:排放法规不断升级 节能减排成为行业焦点

随着国家“美丽中国”战略的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日益重要,内燃机行业提出的系列强制排放标准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因此,在本届展会上,各种展品及学术交流凸显“创新驱动、节能减排、绿色制造”这个主题也就不足为奇。

除了展品之外,同期活动中,涉及排放及绿色制造的议题占比接近40%,其中在同期举办的2015中国国际内燃机工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上,适于中国市场的欧VI柴油机开发、单缸EGR技术-满足超低排放和低CO2排放标准的成本效益解决方案、利勃海尔高压共轨系统: 满足于中型和重型应用的集成化设计三项議题都涉及节能减排。

看点四:再制造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本届内燃机展同期举办的2015内燃机及零部件再制造展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再制造专业展示交流平台,以卡特彼勒再制造、东风康明斯、上海上柴、中船重工河北清洗机、潍柴再制造、无锡大豪、南京同兴、河北长立、法泽尔动力再制造等为代表的国内一线再制造企业在本届展会上展出了再制造技术、零部件清洗技术、清洗设备、测试设备、销售代理、相关的技术服务以及零部件和装备的回收等展品,成为本届展会一大亮点,凸显了再制造作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上一篇:创文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下一篇:未来的故乡想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