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轨

2024-04-15

接轨(精选12篇)

篇1:接轨

地铁,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曾经是一个多么陌生的名字,它好像只是那些西方发达国家才有权享受的专利。然而天道轮回,今天的中国,城市的地铁已经不再新鲜。要是在几十年前,中国哪个城市有地铁,那是一种罕见;而今如果哪个城市没有地铁,它恐怕在中国就不配“城市”这个响亮的名字。

青岛——我们居住的这个城市,正越来越为地铁而自豪。在这里,值得人们拥抱的东西很多很多:笔直宽广的大马路,风景如画的公园,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蔚蓝的大海……然而最能让人疯狂爱着的还是“地下长龙”——地铁。地铁是我们这座城市的血脉。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人口每年都在急剧增加,汽车的数量每年都在急剧上升,堵车现象正变得越来越令人头疼。当人们顶着晨露走在上班路上的时候,当救护车鸣着揪心的汽笛赶往医院的时候,当年轻父母们心急如焚地奔赴幼儿园接送孩子的时候,却不得不面对那一次次的堵车,不得不接受那漫长等待的煎熬,这个时候,你想哭却不能哭……

卷着多年的积水连同沉积的淤泥缓缓而下;地铁就像一道永不停息的甘泉,日夜滋润着这座城市,让她呼吸流畅,让她神清气爽,让她斗志昂扬,让她信心百倍地带领人们迈着强健的步伐向前走——地铁是一位神奇的医生,让人们的城市“堵车病”一扫而光!

地铁是城市人一个流动的家。每一条线路都是一道温馨,每一个站点都是一个新的希望,每一节车厢都是一个上等的卧室,每一个座位上都会有一颗安逸舒适的心,每一个相邻的座椅都会有一位新来的好邻居。

可以无拘无束地与身边的“邻居”倾诉你的烦恼;你可以自豪地卖弄自己刚烫过的一个浪漫发型,也可以轻松地炫耀身上那件新款的上衣;你可以为自己喜欢的产品做一次免费广告,也可以用最激动的心情向大家宣布小区里的樱花盛开了,笑得像孩子们的脸;你可以幸福地告诉大家,你家楼上的那个孩子考上清华了,也可以在车上扶老携幼,让雷锋精神与你那颗善良的心尽显温暖……

归根结底,一起上车的,一起坐车的,一起下车的,在地铁上统统成了邻居,NONONO!应该是统统成了一家人一个亲亲密无间的大家庭。在这个流动的大家庭里,虽然没有亲情但是胜过亲情,没有血缘但是胜过血缘。在地铁上,大家手牵着手,心连着心,共同享受着地铁赐予的美好生活。

地铁,让整个地球都没有了喧嚣,没有了吵闹的声音,没有汽车的异味,更没有拥堵的生气感,只有静谧与舒适,只有轻松与欢乐就是城市地铁,它是孩子们的好伙伴,它是白发老人变黑发的世界。

篇2:接轨

第一层有地铁,地铁可以通到各地,地铁地铁是特别快的,每小时1000公里才好,有能力的话可以做一些旅游景点,让地铁带我们去。

第二层则是冰雪之层,夏天天气太热可以到第二层玩去,特别凉爽。还有可以滑雪。

第三层则是人们的天地,这里有学校、花园、游乐场、商店、饭店。要特别的好,学校最好不要考试,最多一学期考一次试,作业不要多,每天上学晚,最好9点上学,放学早最好下午3点,中午在学校吃饭,上学可以滑滑板、骑自行车,这一层只能骑自行车不能开车、骑摩托车。而且这里是受三层的凉爽。

第四层则是和第三层差不多、都有学校、游乐场、商店、饭店和第三层一样,只不过是这里的冬天是温暖的,在夏天可以在第三层,到了冬天就在第四层温暖。这里可以开车。

到了第五层则是工厂、钢铁厂汽车有很多,而且还要和下面的四层有一个玻璃,不能让有害气体进到人的乐园。

五层都有连接起来方便人们轻松走到每一层。

我想这样的城市会有很多人向往的想想自己就住在这里,让生活更加美好。

篇3:与生活接轨

传统教学以书本知识的灌输和传授为中心展开, 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 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 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 学生被符号化, 被非个性化。学生生活在两个背离的世界:“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 学生的人格分裂成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学生只有对书本的认识, 没有对人生的理解和生活的感悟;只有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 没有主动探究的尝试和实践的体验;只有封闭的课堂和学校, 没有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广阔的生活空间。学生缺乏了对社会的感知和对生活的体验, 因而也就缺乏了人格的完备和生活的完整。两个互相背离的世界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迷惑和茫然, 会陷入极度的矛盾和困境中, 并进而形成双重人格, 在校的乖乖学子有时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这就是传统教育的悲哀所在。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先学做人, 后做学问”。回归生活, 体现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是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旨所在。这就需要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通过教育, 使人学会生活, 创造生活;丰富生活内涵, 开阔生活视野;享受生活, 领悟生活的意义;改善生活, 提升生活境界;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

一、在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发掘学习资源

过去的课程中, 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学生的学习被牢牢地围困在书本上, 师生共同生活在与真实割裂开来的“小天地中”, 教师只是把书本的知识贩到自己的备课本上, 又从自己的备课本贩到学生的笔记本, 充当了“二道贩子”。学生容易对教材或教师的知识产生一种“非批判性”的接受, “书本上说的”或“教师说的”是唯一正确的真理, “书本上说的”或“教师说的”是唯一正确的方式, 除此以外, 所有的说法或认识方式都是错误的。学生认识问题上存在“盲从”或“偏见”, 不懂得认识方式的多样性和知识的多面性, 不懂得从社会生活中学习更多的东西。

生活中不乏教育资源, 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睿智和慧眼。教师应在把握教学目标、内容的基础上, 以学生生活实践中的经验和需要为基础, 以教材知识为支撑, 勇于突破教材, 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 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来建立新的知识内容。如, 讲到商业社区, 我们的学生对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可能有些陌生, 但对招商城和方塔街最熟悉不过了, 招商城是目前全国商品的集散地之一, 我让学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我们这里经济基础较好, 常熟就是年年丰收的意思”;“这里的服装企业多, 知名品牌多”;“这里地处平原, 交通便利”;“政策好”;“这里的百姓……”因为熟悉, 学生对商业社区的形成分析得头头是道, 据此, 推广到所有商业社区的形成中, 虽有差异但不明显。接着问“我们到市里购物为什么首选方塔街?”“店面多, 商品多, 货比三家, 购物方便”;“人来人往, 购物方便”;“可以看电影”;“可以买东西吃”;“环境好”;“服务态度好”;“东西质量相对保证”, 学生在众说纷纭中总结出商业社区休闲、娱乐、购物一体的功能, 社区环境、服务质量、信誉、诚信的经商为人之道。整堂课气氛活跃, 学生主动参与, 看似离开了书本从事教学, 但教学的目标均完成了。

二、在丰富的情感、情景体验中激发求知欲

教学中, 我们经常听到有些教师说现在的学生缺乏教养, 不懂得尊重人, 不懂得家长老师的良苦用心, 不懂得感恩,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总之“现在的学生大不如从前了”, “一代不如一代”。试问在我们目前一切以分数为主的教育中, 有多少教师真正关心过学生的情感世界?有多少学生因为有爱、因为喜欢而去探究?学生在家长老师面前“敢怒而不敢言”, 他们不愿在教师家长面前表露自己的心迹, 不会也不愿与人沟通, 身心素质很难得到健康发展, 做事易情绪化, 看待问题“片面”“偏激”, 学习则越学越没有兴趣。教师所要做的不是从外部强制灌输知识, 而是从内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去体验学习的苦与乐, 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要有感情, “没有感情, 没有爱的教育,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正所谓“感人心者, 莫乎于情”。教师首先要建立轻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师生间应建立“鱼水关系”而非“猫鼠关系”, 教师应“放下架子, 蹲下身子”, 走下权威的宝座, 走进学生中间, 平等地与学生对话、沟通、交流, 以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参与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 用自己的真情, 用人格、语言魅力去感化学生, 使他们受到尊重, 情感得到满足, 从而产生上进求知的要求, 把学习活动看作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其次, 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的情境。历史是过去的东西, 学生不能直接经历, 也不能在实验室再现, 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 借助多种媒体, 如图片、幻灯、录音、电影、角色扮演等, 打破时空界限, 为学生再现历史画卷, 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空差距, 使之目睹“历史的真实”, 由被动转为主动, 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在完成教学目的的同时激发情感。例如, 讲授抗日烽火, 投影了部分南京大屠杀的图片, 又播放了《屠城血证》片段, 学生身临其境, 有的当时就对日军的罪行痛骂不止;有的握紧拳头大有冲上去与日军一搏之势;有的则怒斥蒋介石政府的腐败无能;有的对当时的百姓的苦难深表同情;有的有感于当时中国的贫弱。在情境中, 学生感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惨无人道的反动本质, 明白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方针的正确性, 爱国主义激情, 民族责任感油然而生。甚至有的学生提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即使现在我们也应预防日美的侵略。一堂课没了老师的满堂讲述, 却让学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开始关注人, 关注国家, 关注世界, 把自己真正融入社会生活中。

三、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提升自我

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活动是认识的基础, 在活动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索, 在活动中认识自我, 充分表现自我, 而自我一旦成功, 得到班级的认可, 会使学生感到受到爱护, 会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学习积极性自然就高。

传统历史教学教师讲的多、学生动的少, 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口沫飞扬, 学生却像老头老太似的呆坐着, 课堂气氛沉闷, 缺少生命力。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全程全体参与整个教学活动, 要求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例如, 讲大众传媒, 这是学生熟悉但难以理解的内容, 课堂上让学生模仿以前电视快乐大转盘中的“拷贝不走样”做游戏, 通过游戏, 学生明白口语、体语传递过程中信息失误、偏离本意, 信息失真严重。明白文字产生后, 信息失真就减少, 同时更易于保存信息。然后让学生解释“学富五车”成语的意思, 懂得文字出现但传播范围有限, 之后做橡皮泥活字, 学生明白印刷术的发展使报纸成为可能, 人类才真正进入大众传媒时代。通过一系列活动, 学生了解了传媒的种类特性以及变化, 也有助于对大众传媒的快捷、真实、范围广等特点的认识, 这比教师的讲解更具有吸引力。此次活动既落实了知识教学, 又增强了合作意识, 学生学会尊重别人, 激发学史兴趣, 培养了创造能力、组织能力、表演能力, 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良好的氛围又加强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活动不局限于课堂, 可以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例如, 讲到乡村社区, 针对本校所在的地理位置, 把学生分成小组, 对自己所在社区进行社会调查。学生挨家挨户、或到村委、到派出所, 最后写了社会调查总结。通过调查, 学生不仅对乡村社区的特点有了整体了解, 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个别学生给村委会写信, 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有的学生专门学了“我心目中的社区”文章, 有学生在市级征文比赛中获奖。走出课堂的社会调查活动,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增进了他们对社会的了解, 使课堂与课外结合, 学生不再“一心只读圣贤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 他们面对现实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发展。

四、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陶行知说:“在生活中找教育, 为生活而教育。”要把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直接联系的鲜活的材料引进课堂, 设计出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搜寻、去感悟, 经历一个从生活到知识, 再到生活的循环过程。如, 讲科举制, 当讲到八股取士, 清代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人也。有人说:“当前的应试教育雷同于八股取士,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现实密切相关, 学生有感而发, 意见众说不一, 情绪异常活跃, 对当前、对今后教育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又如, 讲到冷战后的世界, 地区冲突不断, 如以巴问题、印巴问题等。学生主动提出为什么这些地区出现如此多的冲突, 我没有作答, 而是让学生结合书本、新闻、再搜集其他资料, 事后专门展开讨论, 学生分析的结果都令我惊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一过程, 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 在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 与社会相融, 与生活沟通, 拓展了生活的时空, 丰富了生活内涵, 也感受了生命的崇高。

教学与生活接轨, 以课堂为中心, 使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 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 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使他们能更好地去生活。

摘要:回归生活, 体现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是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旨所在。它需要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 只有在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发掘学习资源, 在丰富的情感、情景体验中激发求知欲, 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提升自我, 让学生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全面达成新课程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学习资源,实践活动,情感体验,健康人格

参考文献

[1]余文森, 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01.

[2]李如密.教学艺术论.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05.

篇4:接轨?不接轨!等

何先生

现在与国际接轨这个词已经成为有些行业涨价的最大理由了,可是,油价一个劲地喊着和国际接轨,蹭蹭往上蹿,可是我们的社会福利并没有与国际接轨;银行卡收费与国际接轨了,手机双向收费却不接轨;房价这么高,与国际接轨了,可管理水平却根本没有与国际接轨。总之一句话,对他们有利的都要接轨,对老百姓有利的就原地不动。

有车梦离我们越来越远

朱先生

现在我的上班地点离家有35公里左右,我们夫妻俩在一个单位,每月收入4000元左右,本来准备买个两厢夏利免除路上的辛苦,可最近油价涨了,而且又有听说将来费改税会涨到日元多一升,我们两口子还是坐公车吧。每月支付近600元的油钱可能勉强可以,可是如果每月再加一倍的油钱,再加上一系列其他养车费用,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受到影响。看来实现有车梦障碍太大了,跟买房的梦想差不多——都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马上就要卖车

陆先生

我的桑塔纳3000是新买的,才跑5000公里,现在看来真的要卖了,负担不起了。国家用我们的税收修公路,每月要收养路费,过路还要收过路过桥费,油价还一个劲儿地涨很让人吃不消。国际油价偶尔还有降的时候,我们当然也降过,不过涨是2毛2毛的涨,降是2分2分的降,而且只是象征意义地降,没几天就涨得更高了。继续开车是不可能了,我打算这个月就把车卖掉,还是过打车的日子比较清闲自在。

排队50分钟省了40元

毕先生

23日晚上10点,我收到朋友说油价要上涨的短信后,马上到附近的加油站加油。当时加油站前面排队的车已经好几百米了。虽然有人说这个消息不一定是真的,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排队排了50多分钟,还是把油加满了。24日一早听说油价确定上涨的消息,觉得自己好像白捡了40多元钱似的,这也算一种阿Q精神吧。

这帐是怎么算的

高先生

为什么每次油价上涨,消费者都只能被动接受企业给的语焉不详的解释?石化行业一直都说国际原油市场价格见涨,目前国内成品油是亏本在卖,可据我了解,中石化一年光纯利润就近千亿元,2004年公司年报中,股票回报率比房地产行业高出两到三倍。一边是亏本,一边是巨额利润,这账是怎么算出来的?

既然能够公开油价上涨的原因,是否政府也可以出面,或者督促企业为消费者算笔细账,比如国际石油价格调整对国内价格的影响是怎样造成的,具体影响幅度有多少,油价要上涨到什么程度才能保证石化企业不亏损。如果公众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也就不会对适当的涨价有什么怨言。这是两便的事情,企业也没必要有苦只往自己肚子里咽。

还是打车心里踏实

于小姐

去年初开始,我就有买车的计划,主要是为了上下班以及平时和朋友出去玩方便。但由于单位报销打车费用,加上平时工作忙没太多时间选车,所以拖到现在还没买。最近有关油价上涨的问题让我对是否买车有了重新的考虑,听说年底油价要涨到8-9元/升,我绝对不会再考虑买车。主要原因是目前还要供房,而即便没有房贷的压力,我也觉得那样高的油价压力太大。再有,谁也不知道涨到8-9元/升后油价还会不会再涨,所以不如继续打车心里踏实些。

油价涨到多少也得开

曹小姐

我的工作性质要求几乎每天都在外面跑,洽谈、盯进度、看材料……全市几个工地的项目有时一天都要跑几个来回,偶尔进料还要去外地,没有车是不行的,油价涨到多少也得开。本来去年我就打算换辆SUV,但看着油价上涨的趋势,也就犹豫着没决定。如果说油价继续上涨,那我就不换车了。SUV太耗油,按照我这一年10多万公里的开法,得多交多少油钱?承受得了也没那个必要,还是对付开吧。

算算私车“一生”的油费

张先生

以目前私家车最常用的93号汽油为例,近两年来上涨了1.23元,如果是一辆厂家所标百公里油耗为6.2l的1.4L自动挡POLO,如果一年行驶2万公里的话,其增加的费用将是1 525元。若路况复杂一些,一年将增加近2000元的油费。而如果是一辆厂家所标百公里油耗为10.9L的切诺基BJ2021A6L,其一年增加的费用将是2681元。若路况复杂一些,一年将增加近4000元的油费。

再细算一下,如果一辆车的使用年限为15年,那么因为油价上涨,切诺基“一生”增加的费用就达五六万元,即使是14L的经济型小车,“一生”增加的费用也要一两万元,无论如何,这应该是笔不小的额外支出。实际上,以上计算的还是所增加的油费支出,若按照厂家的百公里油耗标准来算,切诺基“一生”的油费支出将高达13.2万元,如果按照实际路况产生的油耗来算,油费实际支出可能要接近20万元。

出行前考虑好线路

赵先生

我是做运输行业的,当初选择买车并没有考虑那么多负担的问题,我选的车是长城赛弗,因为它既可以作为代步工具又能拉货,上路不受限制。如今油价涨得那么厉害,尽管影响很大,但为了客户着想,我还是要继续开车。如果油价超过6元/升,那我在出行前会考虑好线路,如果没必要用车的地方,尽量不开车去。既然已经买车了,而且必须要用,那也没办法,只能继续开下去。要想不开车实在不容易,这是一种习惯问题,坦然面对吧。

没车开真不行

潘先生

如果仅仅因为油价上涨就扬言不开车了,那很可能是一种赌气的话。对一般人而言,买一辆车事先会考虑一段时间的,而对开了几年车的人来说,一旦让他放弃,他会感觉很不习惯。对相对成熟的商务人士而言,车辆已经成为他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部分群体绝不会因为油价的上涨而放弃汽车的使用。

油价超过6元就卖车

刘小姐

有人说,这油价会再涨,一直涨到8-9元,想想就够可怕的。现在我一个月光油费就要花掉1000多元,算一算油价上涨到6元以上,我就真的开不起车了。如果油价涨了,我的薪水也会有所增加,我会选择继续开车,如果薪水增加不多,我可能会考虑把车卖掉。

“的哥”生意不好做

张先生

我是一名出租司机,前一段时间沸沸扬扬的北京出租车涨价,取消了公司对司机的油补,把油价上涨的部分转嫁到老百姓和司机头上。才调价没几天,油价又涨了。这会儿公司还会给司机油补吗?还是再调涨出租车价格?本来涨价后坐车的人就明显少了,经常跑空车,而且还要承受市场黑车的竞争和高昂的“份钱”。现在油价再上调,又要节约用油,又没有更多拉活的好办法,真的快要倒贴钱了。可是我是北京郊区的,上有老下有小,干上这行也挺不容易,不能轻易撒手不干,真是难啊!

换了3次车就为省油

冯先生

篇5:地铁接轨梦想作文

以前妈妈带我去画画需要2个小时,而自从家门口地铁修好后,每次去只要1个小时15分钟了。而且从来都不会迟到。

但是北京的天气经常会出现雾霾,上一周整个一周都是雾霾,直到周日风姐姐使劲儿的吹啊吹,天空才得以如此明媚。

妈妈说和一叔叔约好,带我去鸟巢玩。原本打算是我们自己坐地铁,可是叔叔怕我们导车麻烦,坚持从自己家开车过来接我们然后一起去,虽然妈妈奉劝他开车可能会堵车,但最终也许是因为叔叔一片好心,妈妈没有坚持。

于是我和妈妈在家玩了很久后,妈妈带我去了小广场玩,又玩了好久叔叔才到。

妈妈看了看手机,已经过去了一个半小时。我汗

等叔叔带我们开车到鸟巢时,OMGD,已经是12:00多了

不过好在,天气很好,柳树都绿了,樱花都开了,玩的还算开心,到下午快17:00时妈妈带我坐地铁回家,因为要给爷爷过生日,所以不能继续和豆豆妹妹还有叔叔一起玩了。

待妈妈带我们回家时,一切很顺利,采用了1个小时15分钟。

而等叔叔说回家和他们到家时已经用了2个半小时多。原本它从我们家到它家只需48分钟,却开了1个多小时。

所以,谁说汽车一定比地铁快?

篇6:地铁接轨梦想作文

爷爷拉着我的手,往左边走,我觉得莫名其妙:地铁明明在右边,怎么往左走了呢?来到一个无人售票机面前,爷爷突然停住了脚步。哦!原来爷爷是来购票的。只见爷爷把钱币塞进那个机器里,不一会儿,从机器的右侧上方滚出一个像硬币的黑黑的圆东西,我问爷爷:“这是什么?”爷爷笑眯眯地望着我说:“这是坐地铁的通行证DD车票。”我恍然大悟,想着售票也用这种先进的方法,心想叔叔阿姨们真是了不起啊!

我们站在地铁月台上等待着。

地铁站里铺了两条看上去一直延伸的长长的光溜溜的铁轨,列车从黑暗的隧道里静静地驶来了。我们登上列车进了车厢,列车开动了,速度飞一般快。驶进隧道后,顿时,眼前一片漆黑,幸亏这隧道里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小灯,好像是星星的眼睛,一闪一闪地。乘地铁跟乘火车的感觉迥然不同。平平稳稳,坐上去一点儿也不颠跛。人们都安逸地享受着这高科技的地下火车,连晕车的妈妈也安谧静美地享受着……

到终点了,我这才在神游的梦境中醒悟过来,恋恋不舍地下来了。

听爷爷说,这个城市底下一共有三道地铁线,我们乘的只是第一线,下面还有二线和三线,一共距离地面有几百米。听爷爷说完,我默默地在心中称赞着设计和修筑地铁的人们,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之情,不仅为这精湛的技术而感叹,而且为我们国家有如此雄伟的建设而自豪!

篇7:接轨・过渡・到位

上海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历史科命题组 ――1994年高考(上海)历史卷命题意图

高考(上海)历史卷今年有两份。一份是供统编教材考生使用的上海卷;另一份是供试点教材考生使用的 上海试点教材卷。今年试卷命题在有利于高校选拨新生,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导向的思想指导下,注意与课程 教材改革接轨,实现两份试卷的平稳过渡,在能力考查方面力求到位。

(一)

上海卷向上海试点教材卷靠拢,这是高考历史卷命题的基本思路。因为今年的高考与课程教材改革已进入 了实质性接轨阶段。

中学历史课程教材改革,一是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二是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三是要加强理解、分 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今年试卷在总题量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保持试题较高的知识覆盖率,并以设计知识重点的高目标试题来加 强基础知识的考查。上海两份试卷知识覆盖的平均率达到《考试说明》规定内容的71.5%,其中上海试点 教材卷的覆盖率达到了79%。今年最后一道大题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及其爆发初期,英、法推行绥靖 政策的问题为题材。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现代史的重点,而绥靖政策问题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章第一节 的重点内容。以重点章节的重点内容作为考查高目标试题的知识点,有其明确的导向,即抓基础知识教学时, 千万不要忽略突出重点。

机械性记忆史实是历史学习的一个沉重负担。然而,必要的记忆又是历史学科特点所决定的。现实的问题 是如何在试题中减少机械性记忆的内容。为此,命题时首先注意控制考查识记目标试题的比重,今年两份试卷 考查识记目标的分值与去年大体持平。其次在考查识记目标的试题中加入思维考查的成份,变机械性记忆为理 解性记忆。例如,上海卷的`第39题,要考生填写“宪法大纳”、“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该试题不仅仅要考生能记忆我国历史上曾制定过的宪法文件,而且还要以宪法的性质来理解这些宪法文件,掌 握我国历史上人民性质宪法制定的发展过程。又例如,上海试点教材卷的第5题,要考生填写“孟德斯鸠”、 “美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该试题不只是要考生记住提出“三权分立”学说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理解 这一学说的反封建专制制度性质,还要考生进而把握它对美国、对中国制定资产阶级宪法的影响。类似按上述 思路命题的,有上海卷的第29、30、31、38、40、43、45、47、53、62、65题等;有 上海试点教材卷的第6、8、9、11、12、43、44、46、55、62、64、65题等。

为了切实加强能力考查,在开发新题型的同时,注意提高已用题型的考查功能,使上海卷、上海试点教材 卷考查理解和应用目标的分值分别达到78分和85分,均超过试卷总分值的二分之一。能力考查是命题的一 个主题,今年在能力考查上,主要强化了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原考查识记目标的试题进行功能

篇8:精选内容,有效接轨

纵观现在一些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依旧是学生做做操、跑跑步, 其内容相对单一、乏味, 形式机械、呆板, 不用说学生, 教师也早已厌倦, 学生、教师只是敷衍了事, 应付形式而已, 这样, 不仅锻炼的效益低下, 而且还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 在大课间活动内容的选择上, 应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接轨, 这样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也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学有所得。如, 开展丢沙包、跳橡皮筋、推手、滚轮胎、跳房子、贴烧饼、掷纸飞机、木头人、老鹰抓小鸡、自救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

二、与课堂练习接轨—巩固技能

实践证明, 大课间活动是课堂延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大课间活动, 学生可以加深、巩固、改进、提高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所以, 在大课间活动内容安排时, 应做到与课堂学习内容接轨的原则, 这样不但能保证学生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 在课堂学习耐久跑后, 大课间活动时, 可让学生利用球场或跑道上的线或标志物进行图形跑、绕障碍跑等耐久跑的练习。这样不但能起到巩固技能的作用, 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与安全演练接轨—保障安全

如今, 安全已经成为学校一切活动的一根“高压线”, 触摸不得。所以, 在大课间活动时, 可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安排些与安全演练接轨的活动内容, 这既能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 保障活动安全, 又能培养学生养成关爱生命、珍爱生命的理念。如, 活动集合时, 安排防震、防火疏散、逃生的活动内容, 让学生在哨声或警报声的提示下, 快速地转移到操场宽阔的区域;活动中, 可安排些意外伤害的救治内容, 让学生掌握一些自救或救治他人的方法。

四、与季节气候接轨—持续发展

不同的季节、气候、地域, 大课间的活动内容, 不应一成不变、一刀切, 应结合本地的气候、季节选择活动内容, 做到活动内容与季节、气候接轨, 即什么样的季节、气候, 应有相适合的活动内容。这样既能保证活动的质量, 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在寒冷的北方冬季大课间活动的内容, 可结合北方季节的特点, 选择运动量较大和对抗性较强的活动内容, 如活动性游戏、耐久跑、定向越野、跳绳、踢毽子、抽陀螺、跳皮筋、滑冰及滚雪球等活动内容。

五、与品德教育接轨—塑造品德

体育学科在育人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通过体育活动不但能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能力等, 在培育学生的良好品德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 在安排大课间活动的内容时, 应做到与品德的教育接轨。如, 在安排活动内容时, 可安排些集体性内容及一些合作类的游戏 (跳大绳、接力赛、小型球类比赛、集体搬运等) , 这对学生良好品德、相互协作、遵纪守法意识的养成, 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让学生通过合作、帮助, 养成公平、诚实、友爱、礼貌、尊重等行为, 以此真正体现体育教育教学的育德价值。

六、与考试项目接轨—练有所用

各地都已经把体育考试列入中考的范围, 这不但令学校的领导高度重视, 也使得家长、学生改变了观念, 真正认识到了体育的重要性。所以, 在安排大课间活动时, 要做到内容与考试项目接轨。如, 在大课间活动内容安排时, 可以把一些考试项目进行游戏化, 让学生以游戏的方式来完成, 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 这样在快乐、和谐、活跃的气氛中, 学生不知不觉的就将任务完成。

七、与创新项目接轨—突出特色

篇9:皮肉接轨,还是骨骼神经接轨?

中国大,还是世界大?如果是世界大,世界比中国大多少?如果是中国大,中国比世界大多少?

这个幼稚问题,其实是中国的致命伤。每一个大型企业的掌门人,不论是民营的还是国有的,每当夜深人静时,内心都在和这个问题背后的恶魔斗争。

这个恶魔,调皮狞笑地告诉他们,如果世界比中国大很多,中国就应该连皮带骨地与国际接轨,但如果中国人相信中国终将比世界大,那么中国就应该仅以皮肉与世界相连,坚持体内骨骼神经与世界隔离,边做边看,以待汉唐盛世的再来。

这个恶魔口舌灵便,立论严谨,两套逻辑条条有理,弄得中国的精英分子左一步、右一步,一会摸着石头过河,一会离开石头,勇迈急流。

在一穷二白的时代,不管我们听从恶魔的哪一套教诲,结果都是好的;起点低,只要实干,怎么做都会增长,不论往左往右,都有回头路。然后,十字路口终将到来。

是机会市场还是价值市场?

我个人的看法,经过了30余年,十字路口已经到来,就在百米之外。

我们最近看到的外资撤退现象,只不过是提示前有十字路口的交通标识之一,若仔细环顾,路边还有许多其他提示标识,例如,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成功后的失利,中国海外上市公司的会计诚信集体遭质疑,等等。不仅如此,路旁还有许多中国人自己设立的标识,例如多数企业主都已经取得第二国护照,或钱在海外、债留中国的现象。

与世界皮肉相连,中国已经做得很好。30余年来的GDP成长,城市中的富余时尚,引入的技术设备,乃至山寨精神的成功,都是皮肉相连的成果。然而,十字路口前一百米的中国,即将被迫做出战略抉择:单凭皮肉接轨,是否能够继续支撑中国经济?若进行神经和骨骼接轨,关键节点在哪?

经过了30余年的皮肉接轨经验,当前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可以粗略区分为两块:一块来自经济比中国先进的国家,一块来自经济比中国落后的国家。前一块看到的中国大致如下:国家资本操控市场经济,貌合神离的公司治理,无处不在的会计虚假,支离破碎的物流系统,看价不看值的消费者,无空不钻、无利不逐的创业家,始终摆脱不了套养杀概念的企业伙伴,公权私用的各级官员,价值观飘忽的员工。

后一块看到的中国则是魄力十足、有效集中权力办大事的政府,5+2、白加黑、不知日夜拼命赚钱的人民,抗拒西方经济侵略的民族精神,抱团竞争的移民,讲究现实的外交政策,经济援助的来源者。

这也许不是一幅美丽的景象,但基本上如此。国际外资企业,不论是还留在中国的、已经撤离中国的、打算进军中国的,其中国策略,都会将上述图像考虑在内。

这样态势就很明白了。其实关键问题并不在于多少外资离开了中国,留在中国或打算进入中国,而在于中国环境的本质。就像一个股票市场,永远有人进、有人出,并不足为奇,关键在于多数的进场客玩的是长期,还是短期。如果长期的价值型投资者纷纷离开一个市场,而短期投机客纷纷进场,这个市场就是一个机会市场,而不是价值市场。

最近,缩减或离开中国市场的是DHL、Best Buy(百思买)、Google等公司,它们是长期价值投资者,还是一贯的机会主义者?

最近,国际的PE(私募基金)纷纷钻入中国,寻找可以瞬间打包上市的中国公司,请问,它们是长期价值投资者,还是一贯的机会主义者?

这不明白了吗?即使每一块钱的长期价值者退出,被三块钱的投机资本取代,整体还是一个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态势。

中国所面临的最可怕情况就是,世界不再认为中国具备长期投资的价值,却充满了短期获利的机会。中国如果变成了世人眼中一座迟挖不如早挖、挖完了就没有了的金矿,中国在世界上的命运就定案了。

制度改革与灵魂改造

假设,十字路口前一百米的中国,选择了开放骨骼及神经与世界接轨的路径,应该怎么做呢?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即使写下一整本书,都未必能尽其详。经济学者可以由中国政府对待外资的政策面进行分析,政法学者可由法律平台加以论述,管理专家可以谈中国的物流体系,社会学者可以分析中国企业家及消费者的文化心理,时论家可以分析各种案例,历史学家可以申论中国民族主义对世界接轨的影响。然而,十字路口就在一百米外,我们实在没有时间好整以暇地剥茧抽丝。

我们必须排开枝节,直探本质。惟有如此,十字路口的我们才能做出抉择。

本质,其实就是一个耳熟能详、老掉牙的题目:体制。

行文至此,容许我咬文嚼字一番。“体制”这个词,中国人以外的世人很难理解。它不是单纯的“制度”,如果是单纯的制度,改制也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正如过去30年中国的经济、企业已经经历了大幅度的改制,并且颇为成功。然而,“改制”的成功,并未消弭人们对“体制”的质疑。

“体制”的灵魂是一种凝固了的价值观,说它是“灵魂”,乃是因为它具有极强的附身本领,即使“改制”了,体制的灵魂依然可以轻易地附身于新制度。

因此,体制改革不等同于制度改革,它超乎制度章程改革,而属于一种灵魂的改造。

那么,如果要为中国现行体制的灵魂取个名字,它应该叫做什么呢?

我为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权本主义“,而被此灵魂附身的人士,可称之为“权本家”。

30年来,全世界的学者,包括中国的学者,都在为“中国是否落入了资本主义”这个问题进行辩论,喋喋不休,毫无定论。其实,这是一个未区分皮肉层次和骨骼神经层次的提问方式。若加以区分,我们可发现,其实正反双方都是对的:在皮肉层次上,中国已经落入了资本主义,而在底层的骨骼及神经上,中国千年来的远古灵魂依然主宰,那是一个以权为本,而非以钱为本的灵魂。

这种灵肉分裂却又浑然一体的境界,外人难以体会,但在中国的阴阳辩证思维习惯下,它是那么的自然;清朝末年张之洞的一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道出了其精髓。

从思想史的观点看,“资本”和“权力”这两件东西在本质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它们都具备了以下的特质:可货币化的、可交易的、有借用利息的、可集中的、可符号化流通的、可证券的(如职称、官职、身份、称号、批文等证书权力)。换句话说,在中国几千年的权本经验传统下,几乎可以“镜像”地接泊资本主义的各种机制,只要把“权力”视为“资本”来套入公式操作,即可无缝对接西方资本主义两百年来的精华机制,例如权力买卖、权力招标、权力汇差、权力储存、权力期货、权力证券化、权力遗产化、权力对冲、境内外权力合资等今天已经吞噬中国的现象。

这说明了为何中国可以如此快的速度接受各种貌似但“比资本主义更资本主义”的机制;这也同时预测了中国经济最大风险所在:传统的权本技能一下子得到了两百年资本主义功力的“开光加持”,“权本”恐怕要变本加厉了。

在权本主义的灵魂之下,权本家就是把手中权力的运用效率发挥到极致的专家。权本家和资本家不一样,资本家的效率完全用金钱来衡量,权本家的效率在于用权及保权,产出物有的时候是金钱,有的时候是权力交换后的非金钱好处。当然,这些非金钱好处中的一部分,日后会通过“递延效应”转化为金钱。

在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的时候,人们必须问“钱在谁的手里”,那么,在权本主义下,人们必须问“权在谁的手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关注的是三大资源 “人、财、物”的分配,而在权本主义经济体制中,关注的是权力资源的分配,人财物不过是权力的属性。

外人想要了解中国的体制,包括经济体制,如果对权力的分配原则、权力的交换公式、权力的估值方式不明白,结果只能闹笑话,乃至黯然神伤。

十字路口的选择

国际正规大型企业在中国受挫,固然不乏其自身经营技能的问题,然而大多数源起“水土不服”,而水土不服的根源就出自不习惯或不接受体制内无所不在的“权本灵魂”。政府单位、合作伙伴、第三方服务、员工、客户的种种权本作为,处处与其经营习惯抵触,导致了财务脱序、成本难核、渠道碎裂、物流不畅、价格摇摆。

然而,浑水正好摸鱼。权本的文化,恰恰就是另一类外资的天堂。它们精于本土化,充分理解“权本”与“资本”之间的辩证互换性,两条腿走路,左右逢源。

如果以绝对金额来看,说“外资撤离中国”并不公平,若仅看统计数字而不分析其性质,搞不好进入中国的外资还在节节上升呢。

回到开篇时的愚蠢问题:中国大,还是世界大?如果中国大过世界,那么就让我们继续老体制的灵魂,极尽皮肉接轨之能事,静待汉唐盛世再一次到来。但如果世界大过中国,那就让我们开始考虑改造灵魂,容许骨骼神经与世界接轨。

十字路口百米外的中国,你将选择哪条路?

[编辑 代永华]

篇10:地铁接轨梦想征文

昨天的青岛梦,是我们对交通拥堵厌倦与无奈后,对更快速更经济更环保交通工具的翘首以盼。“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孔子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光想自己的事情,就不能称之为士了。可是,我就偏偏想着我自己家的事情。每个周,爸爸都要去济南上班,而我家在崂山区,去火车站的路又远又堵,所以每周一爸爸天不亮就起床赶火车。我经常想,也一直有一个小小的愿望――要是有地铁就好了,速度快一点,时间节约一点,爸爸就可以多睡一点了。

今天的青岛梦,是我们对青岛地铁这一庞大工程的骄傲与自豪,是对它姗姗来迟的喜爱与热烈欢迎。虽然青岛地铁开通了几条线,但由于都距离我家较远,所以爸爸还一直没能够乘地铁赶火车。但是,每次经过我家小区旁边正在建设中的地铁站,我就想“冬天快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我已能想像出在不久的将来,爸爸早晨不慌不忙起床去上班的悠闲情景,想像出我睡完懒觉后乘着地铁去上学的轻松感受,想像出“土行孙”拉着我们在地下畅通无阻飞奔的激情与快乐!

明天的青岛梦,是我们对青岛地铁的美好希望与憧憬,是对未来更快更好更安全交通工具的无限想象。在古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现在来看,已经不是难事,所以说“一切皆有可能”。我想,青岛地铁将来是可以直通济南的,是可以直通北京的……全国的地铁是可以连在一起的。更远的未来,成功克服地心引力的交通工具是世界的主流,地铁会成为“飞铁”,还会以各种方式行进,远远超过了当今人类想象的极限。当然,还会有更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篇11:地铁接轨梦想征文

所以,当听到青岛地铁3号线即将开通的消息,你就能想象我的兴奋之情了吧。而且我们学校旁边就是地铁站!哇!我恨不得立刻就去体验一把。

地铁开通这天是个周日,我早早就拉上爸爸妈妈去“尝鲜”。进了车站,崭新的扶梯、明亮的大厅映入眼帘,大家在安保人员引导下,有序地进入候车站台。很快,一列靓丽帅气的列车驶来,准确地停在我们面前,车门缓缓开启,让我又想起在纽约乘地铁的场景。

列车迅速开动起来,飞快地驶入黑暗的隧道,这时两边的LED广告箱照亮了整个隧道,显得分外抢眼。车速很快,但运行很平稳,就连平时经常晕车的妈妈都没有一点不适。

广播里播音员甜美的声音响起,预示我们也该下车了,但我还是恋恋不舍,真想就这样一直坐下去啊!

我家离学校其实只有三站公交车的距离,可是自从地铁开通后,我竟舍近求远,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去赶地铁,坐一站下车,然后再“换乘”公交车坐一站到家!虽然这事说出来有点难为情,但我对地铁的偏好可见一斑。爸爸妈妈见我这么喜欢地铁,也就默许了。

与纽约老旧的地铁相比,青岛的地铁虽然历史短暂,线路也远没那么复杂,但正表明我们未来的地铁有宏大的蓝图可绘啊!而且我们的地铁崭新、漂亮、亲切,充满朝气,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

地铁接轨梦想,下站连通希望。

篇12:地铁接轨梦想征文

以前“地铁”我只能在电视上看到,而现在地铁却近在眼前了,要开到我们的家门口了,我真是兴奋不已。我从没乘过地铁呢,在我的心目中,地铁应该是一列开起来很快的列车,在底下毫无阻碍,四通八达。我们乘着地铁像蚯蚓一样在萧山的地底下钻来钻去,那该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有了地铁,人们可以很快地到达城市的各个角落,哪怕是很远的地方,人们不用再挤着公交车颠簸几小时,也不用开着私家车在“红绿灯”下焦急地等待。到时候,城市道路上的汽车会减少,道路会变宽,空气也变得清新了……

“ 嘀,嘀,嘀!”一阵汽车喇叭声打断了我的思绪,一眨眼就到了工地,我压抑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在工地上东张西望,连一个小角落都不放过。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金属零件和用钢管架起的铁架,没有完工的土地上泥泞不堪,工人叔叔们有的拿着铁锹正在挖土,有的正在认真的操作机器做“作业”,有的在泥泞的土路上搬运材料……大家正干得热火朝天。我看见一个四五十岁的工人正在不停地搬运钢管,我就上前采访他:“请问工人叔叔,你们一天工作几小时?”“不一定,有时10小时,有时12小时,为了让萧山人早日乘上地铁,我们抓紧每一分,每一秒,争取让地铁早日开通!”说完又钻入了忙碌的队伍。中午,我又被眼前的一个镜头吸引住了,只见工人叔叔们三五个一群,四五个一堆,正在吃着他们的中餐——快餐和一碗干菜汤。我顿时愣住了,他们真是太辛苦了,再看看我自己,每天丰衣足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不知道好好学习,以为读书都是为了爸爸妈妈,我惭愧地低下了头,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游完整个工地,我站在那里,突然一列速度快速,乘坐舒适、设施齐全,有残疾人通道、婴幼儿专座的地铁向我飞驰而来,我乘上地铁,两旁的风在我耳边呼啸而过,一眨眼就到了杭州,上海,北京……爸爸叫了我一声,我才记起我这是在工地呢!

上一篇:新安规补充题下一篇:三村中学慰问离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