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

2024-06-09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精选十篇)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 篇1

关键词:新沂市,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

沂市土地总面积为1616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120万亩, 其中山丘、平原、圩洼地各占三分之一。现辖16个镇、2个开发区、马陵山风景区、253个村民委员会、1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04.7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82.16万人, 非农业人口22.54万人。

1 中小河流现状及存在问题

(1) 现状。新沂市境内有流域性河湖“四河一湖” (沂河、沭河、中运河、新沂河、骆马湖) 等, 有黄墩河等16条区域性河道, 中小型水库30座。境内有县级河道29条, 乡级河道377条, 相连水塘76座, 水面积920亩。按照省、市部署, 已实施三次农村河道河塘疏浚规划整治, 初步形成防洪、除涝、降渍、灌溉体系。

(2) 存在问题。一是河道整治频率有待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群众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加之农村河道长期缺乏有效的管理, 农村河道淤积日趋严重, 引排功能日益衰减, 灌不上, 排不出、降不下。二是水利工程综合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当前农村水利建设组织与管理方式还无法满足“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要求。农村水利建设是三分建七分管, 建是基础, 管是关键, 但目前农村水利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较为突出, 甚至少数地方根本无人管理, 致使正常情况下通过疏浚可发挥5-6年功用的沟渠3-4年就重新淤积。三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项目区内渠道淤积严重, 引排水能力下降, 而且面上农田基础设施历史欠帐较多, 灌溉泵站设备老化, 效率低下, 抗排体系与设施建设不完善, 与保证粮食安全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明显短板。四是水质污染。农村垃圾缺乏有效管理, 部分涌入河道, 致使河道淤积, 环境污染, 已经成为农民群众最关心和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2 治理标准

(1) 灌溉、防洪除涝标准。灌溉保证率:平原灌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达到85%以上, 丘陵山区亩均蓄水能力达到300平方米, 或灌溉保证率达到80%以上。泵站装置效率达到部颁标准。

防洪除涝:骨干河道防洪20年一遇;农田除涝, 10年一遇24h设计暴雨 (日雨200mm) , 雨后1d排出, 排涝模数达到0.95m3/s/km2;城镇圩区除涝, 20年一遇24h设计暴雨 (日雨240mm) , 逐时段产汇流调蓄计算, 骨干河道水位不超过河道控制水位。

(2) 水质、环境标准。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70%, 水面率保证不下降, 农村水面率达到8%以上, 河湖生物种类与生物量不下降, 做到河道内基本无漂浮物, 河道两岸无直接排入河道的露天粪坑、家禽冲粪池。河道堤岸堤坡水土保持良好, 防护率95%以上, 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0%以上, 无翻坡耕种、堆放垃圾、违章搭建现象。主要沟渠路设置防护林带, 农田林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农田林网网格小于200亩。

(3) 河道建筑物配套标准。灌排降工程布局合理, 中沟级以上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达到100%, 小沟级灌排工程配套率和完好率在90%以上。涵、闸、站、护坡、跌水等全面配套。

(4) 河道管理标准。工程产权明晰, 责任主体明确, 长效管理措施及运行经费落实。工程建设规范率100%, 工程竣工验收达标率100%, 骨干水利工程运行完好率100%;田间工程完好率95%以上;工程管护普及率达到100%;水管单位管理经费落实的工程数占工程总数的比例80%以上, 县乡级河道划定蓝线, 建立轮浚制;规范完善河道长效管理机制, 落实管护经费, “河长制”工作覆盖到村级以上引排河道。

3 项目建设管理

(1) 加强组织领导。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 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建设领导小组,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把加快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试点项目纳入各级领导的考核内容, 各有关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各负其责, 密切配合, 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试点项目建设程序管理。

(2) 资金筹措。一是确保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投入。以市委、市政府出台《新沂市水利建设基金征收管理办法》和《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专项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为支撑, 以“新沂市新源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平台, 积极与银行洽谈水利贷款融资, 保障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二是整合涉水涉农建设资金。将水利、农业、林业、农机、土地治理、农村公路、扶贫等涉水涉农资金捆绑使用, 采取资金按原渠道管理、项目建设按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总体规划实施的办法, 集中连片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实现部门聚集、形成合力, 地域聚集、形成规模, 项目聚集、整体推进, 资金聚集、发挥优势的新格局。

(3) 质量管理。为强化工程质量管理, 制定《新沂市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办法 (试行) 》和《新沂市水利 (水务》工程建设项目稽查办法 (试行) 》, 成立新沂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领导小组和新沂市水利工程质量建设项目稽察办公室, 规范项目建设。在工程实施过程中, 质量监督小组、项目稽查办公室随时对工程建设质量情况进行督查, 发现问题既是整改。同时聘请项目当地有责任心的群众代表作为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员参与工程质量管理。形成监理监督、质量督查、建设稽查、群众参与、施工单位保证的“五位一体”质量管控体系, 较好地促进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

(4) 制度保证。一是专门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 由市领导、水利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组成, 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二是建立严格的责任落实机制, 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 市、镇、村及部门层层分解工作任务, 逐级签订工作责任书, 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三是组建督导组, 对项目前期工作深入一线督促检查, 做到“一周一督导、半月一通报”, 确保项目建设高质高效推进。

(5) 多渠道争取支持。一是抓组织领导, 确保责任“落得实”。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将工程进展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 发挥行政指导作用;二是抓配合协调, 确保前期工作质量。密切联系设计部门, 深入现场, 科学确定治理方案, 严把技术审查和规划编制审批关, 确保前期工作质量。三是加大宣传力度, 确保群众“真支持”。通过召开动员会、现场会等方式, 大力宣传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 争取农民群众的理解、支持, 形成齐心协力抓建设、鼓足干劲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在全市迅速掀起大干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建设高潮。

(6) 落实管护。一是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确保工程正常运行, 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二是加强行业管理, 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重点县工程均实行属地管理, 由受益村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维修保养。

4 结束语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 篇2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

试点申报书编写提纲

一、综合说明

概括试点方案的主要成果。包括县域内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县乡河道的现状、存在问题、整治工作基础、县乡河道治理范围、目标、主要治理措施、投资及资金筹措等。

二、基本情况

简述县域自然条件、经济社会状况、河流基本情况等内容(文字简述并填写附表

1、附表2)。

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理位置、行政面积、地形情况、气候降水特点、植被情况及自然灾害情况等。

经济社会状况主要包括:2011年或2010年县域人口,乡镇、行政村数,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收入、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

河流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县域内河流水系总体情况,河流主要类型及功能。河流条数、河道长度、河道水环境(简述河流水功能区,对区域水环境状况进行总体评价,县乡河道单独表述),如县域内河流水系纳入太湖流域污染防治地区,以及涉及列入全国、省级公布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名录的水源地,应予以说明。

三、现有工作基础

简述县乡河道整治有关的工作基础。包括已有规划、河道建设成效、县乡河道管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等情况。(文字简述并填写附表2、3)。

已有规划基础:近年来县域规划、乡镇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及相关水利规划中涉及项目区河道整治、生态建设及农村环境整治的有关内容。

河道建设成效:“十五”以来县域内及项目区实施完成河道清淤、护岸堤防、水环境治理等相关的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治理投入及成效。

县乡河道管理工作基础:县级及以下河流的管理情况,包括管护体制、管护责任、管护经费和管护队伍情况。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基础:县域内与农村环境保护有关情况、新农村建设成效。对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等环境整治和保护工作情况应予以说明,并提供生活污水处理行政村覆盖率、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乡镇覆盖率等数据。对于已开展水利现代化试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列入中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支持的县(市、区))、绿色低碳小城镇建设或已列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已被评为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以及列入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待实施县乡河道整治项目的县(市、区),应将有关情况加以阐述说明。同时统计辖区内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个数、被评为全国优美乡镇数量、已开展农村环境保护乡镇数量等。

四、整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结合当地县乡河道现状、存在问题及治理需求,分析县乡河道治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文字简述并填写附表3)。

县乡河道的现状包括县域内县乡河道、水塘等的分布、数量、长度、功能、淤积情况、水环境状况等,并根据县域内县乡河道的现状,从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管理等角度分析县域内县乡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成因。

治理需求主要从提升行洪排涝能力、沟通水系、改善农村水环境及生态环境、提高灌溉供水保障、加快新农村建设、改善民生等角度进行分析。

县域面积65%以上为山区的县(市、区)需从整治范围内的河流水系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人口数量和密度、县乡河道存在的问题、治理需求等方面对县乡河道整治的必要性和申报重点县试点的理由作进一步分析说明。

五、整治方案

(一)整治范围

依据相关规划以及县乡河道治理重点县建设要求,提出项目区(乡镇)筛选的条件和考虑的因素,确定治理范围。提出拟开展综合整治试点的乡镇名称、分布、项目区人口数量、经济社会等基本情况。(并填写附表3、4)。

治理对象包括县级及以下行政区管理的县乡河道水系。集水面积一般为50~200平方公里。按整县整乡推进的原则,对流经村庄的支流、河沟池塘等应统筹纳入整治范围。与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不相重复。

(二)计划建设时间

提出县乡河道治理的计划建设时间。县乡河道治理的实施期为3~5年,试点乡镇治理建设周期在2年以内。(并填写附表3)。

(三)治理理念和目标

提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治理理念和原则。根据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治理范围内县乡河道整治后实现的防洪排涝、水资源供给、水环境改善等主要目标。(需文字结合数据说明,目标需量化)。

(四)主要治理措施

提出拟开展治理的主要河流名称、长度、流域面积等。提出拟采取的主要治理措施:包括清淤疏浚、水系沟通、生态修复、清障工程、岸坡整治、堤防加固及其他工程(长效管护管理设施、截污治污等工程)等。以项目区为基本单元,分防洪排涝为主、生态环境治理为主以及综合治理三种类型,分别提出综合整治的主要工程措施和建设规模。(并填写附表4、5)。

六、资金筹措

测算工程总投资。提出资金筹措初步方案及各部分资金预计投入比例,县(市、区)级财政资金落实情况。单个项目区的投资规模按照小型项目投资规模,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控制。其它资金筹措渠道(整合其它行业资金、吸引社会投资、乡镇资金、农民自筹或投劳等)。(并填写附表5)。

七、长效管护

结合当地实际,从管理体制、管护责任、管护经费和管护人员及宣传教育、乡规民约等方面,提出有利于河道长效管护的办法和措施。

八、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从组织领导、前期工作、工程建设管理、资金保障、建后管护及相关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关的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

九、附表1—5和附图

对中小河流治理与建设的思考 篇3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建设;策略

中小河流的治理与建设是解决河道淤积,提高防洪排涝能力的关键性举措,中小河流工程项目的建设将直接影响河流治理的质量,由此可见,当前探讨中小河流工程项目的治理建设已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生态环境理念的不断提出,我国中小河流的治理与建设,取得了一些优秀的成果,但是在治理的过程中仍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为之不断的探索。

一、中小河流治理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河道於塞严重

目前,我国能够看到一些中小河流大都集中在县城以及一些重要的集镇上,河流处于这些地方,由于经济基础的限制,这些地方河流的防洪设施相对比较少,标准也比较低,而且一些地方还处于不设防的状态,这些实际情况使得这些地方一旦遭遇洪水,便会形成较大的洪涝灾害。中小河流如若处于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方,那么,河流中堆积的泥沙是十分多的,再加之不合理的采砂以及居民垃圾的倾倒很容易致使河道於塞。现实的实际情况表明,淤泥的堆积,往往会使得河道萎缩,如若得不到及时的改观,那么河流的行洪能力会大大降低,对所在地区的防洪构成极大的威胁,同时也会使得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遇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2、河堤年久失修,防洪排涝标准低

研究调查显示,目前,很多中小河流河堤均为土堤,存在年久失修的严重问题,即使有少部分河堤经过加固处理,但由于没有对进行河道统一规划,加固后的防洪标准仍然偏低。加之多年未实施清淤,致使河道行洪能力进一步降低,绝大多数中小河流防洪标准都是3~5年一遇,遇到常遇洪水就可能造成较大洪涝灾害,直接影响沿岸及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河流建设项目的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从整体上看,中小河流的治理以及建设所需的资金来自三方面,70%由中央与各省承担,30%的资金由地方各级进行筹集。目前的实际情况表明,河流在治理与建设过程中时常会出现项目建设资金不及时到位的现象,不仅是地方各级筹集的资金不能够足额及时到位,而且上级拨付的财政资金也存在不能及时到位的现状,资金的不及时到位,会使得项目在开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费用比较紧张,从而导致施工设备的短缺、无法及时支付工人工资人,工作热情与积极性的下降,甚至还会因资金不足出现“半拉子”工程。这些问题的存在无形之中,会影响我国河流建设项目的施工进度以及质量。

4、河流项目存在抢工赶进度的问题

河流建设项目在开展之前,往往会遇到项目批复不及时以及招投标拖延的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批复,致使河流治理与建设工程的开工晚,为了预期完成建筑工程,相关的施工者往往会压缩工期,出现抢工赶进度的现象,而忽视了工程质量的维护,同时对工程中的一些工序的重视度也表现的不够。俗话说“慢工出细活”过度的赶工期,会使得河流项目的仓面存在清理不彻底,混凝土铺筑过程中少铺或是漏铺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会使得工程的质量受损,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河道於塞等问题的治理。

二、中小河流治理与建设的有效策略

1、建设生态河堤

研究调查显示,由于土地的原因,我国在一些中心河道采用浆砌条石垂直断面或者是水泥堤岸,这样的做法更多考虑了防洪的基本功能,缺乏生态理念。因此,河流治理与建设应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在河道的治理上,对生态河堤的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长期的实践表明,生态河堤确实比人工混凝土和浆砌石河堤具有优势,首先,生态河堤适合生物的生存以及繁衍,而且它能够将河水、河道以及河内生物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在河道内构筑一个互惠共存的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河堤往往会在其坡脚护底处,设置一些生物生长带、流速变化带以及鱼类的巢穴等等,以便为水中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以及繁衍场所。同时生太河堤由于能够生长水生植物,有净化水质,减轻河道污染的作用。总而言之,生态河堤的建设,不仅有助于中小河流的治理,而且还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美化环境、解决部分环境问题。

2、实现中小河流的生态建设

要想实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河流的治理与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依据自然景观的多样性以及生态学等原理,实现河流的循环治理。在实现中小河流生态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保护河流的自然环境并不意味着完全摈弃混凝土以及石质材料的应用,更多情况下是指防洪排涝措施与生态建设措施的有机结合,自然河流的生态建设有助于实现河流的自然景观。在中小河流治理与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的施工者应采用砌石以及抛石的措施来加固河流岸堤,与此同时,再在堤岸上构筑自然植被,在防洪排涝的基础上,实现自然和谐的景观河流。

3、保护河流水环境

当前,我国中小河流淤塞的现象比较严重,在河流周围以及河道内堆积着大量的生活垃圾以及河道内的淤泥,垃圾以及淤泥的堆积将会严重影响河道的生态环境。且生活垃圾在河流周围的堆放,会无形中抬高河床,致使水流不畅,河流内部将会滋生大量的蓝藻以及其他浮游生物,他们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河流的水质。因而,必须改善河流周围的环境以及河道内的环境,以确保河流水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保护河流水环境,就应该及时的处理河道的淤泥,将河道底部的淤泥彻底清除,严格禁止居民在河流周围堆放生活垃圾,或是将生活污水排入河道中。长期的发展实践表明,及时清理河道淤泥,禁止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的排放,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改善河流的水环境。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小河流的治理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通过中小河流的治理,河流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河流沿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得到了保障。因而,做好河流的治理与建设工作,对维持河流地区的经济以及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1】陈规划,张强玲.《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适宜模式与推进机制探讨》.中国防洪抗旱,2012-06-01

【2】王明龙,赵建民,候英龙.《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融入生态理念的思考》.中国水利,2013-06-30

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探讨 篇4

1河流生态治理的含义

河流生态治理是在维持河流一定的自然结构和生态环境的需求下,采用科学、生态的治理措施,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生态系统,满足人类社会和相应时期内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20世纪80年代,北美和西欧国家最早提出了生态健康河流的概念,其河流治理方案注重河道的生态结构,发挥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典型成功案例为1987年欧洲各国启动的莱茵河行动。日本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了“多自然型河流河川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91—2002年,日本60% 以上的河流治理工程为多自然型河流治理工程[2,3]。

目前我国的河流状况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无疑也是在走一条先破坏后恢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河流治理必须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 开展生态治理,达到人水和谐、人水共同发展的目的。

2河流生态治理设计理念

河流生态治理宜建立在对河流生态环境历史资料和现状监测数据全面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水利工程学、环境工程学、生态工程学和景观工程学等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开展设计工作。

首先,以全流域综合利益为目标,重长期生态经济效益。河流治理大多涉及不同的行政区域,治理工程要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经济与生态、城市与农村、发展与保护、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关系。转变重目标效益和行政区域利益的观念,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全流域综合利益为目标,重长期生态经济效益的观念。

其次,河流治理应从工程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变。 工程水利强调“兴利除害”,多以快排、速排为目的,治理后河道河槽渠化,河岸硬化,边界整齐,走线笔直,虽满足防洪安全,但忽视了人水和谐的需要。

生态水利岸线基本保留原有自然形态,形成蜿蜒曲折、深浅不一、高低错落、急缓相间的河流形态。岸坡采用生态护岸,将水、岸滩连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河流治理应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力求将生态理念与传统地域文化完美结合,保护生态河流,做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的持续改善支持、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河流生态治理工程实践

3.1合理确定河流防洪标准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中所遇到的情况较为复杂,有些河流难以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需根据每条河的现实情况确定其防洪标准。例如: 北京市某河地处浅山区与平原交接段,山区河道主要保护对象为各乡镇,人口不足5万,以农村人口为主,且涉及的企业均为小型企业,防洪标准确定为10年一遇; 平原段河道主要保护对象为某城镇组团,人口达21. 5万,沿线为重要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防洪标准确定为20年一遇。

湖北省某河道规划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河流经过某中等城市城区,且有大型企业防护需求,防洪标准定为50年一遇比较合理。但河流出城后进入山区后, 两岸为天然林地,河滩地上有少量耕地,如按50年一遇标准设计,堤防需加高4 ~5m。基于这种现状,工程防护设计按防冲不防淹设计,主要以防止岸坡崩塌、减少两岸淘刷冲蚀为主,允许洪水短时间浸泡农田、林地。

3.2河流生态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河流生态破坏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河流生态恢复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设计人员要与业主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使其充分理解河流生态治理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工程建设只是一个开端,后续要经过长时间的管理和养护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另外,中小河流生态治理工程受工程投资及占地条件限制,仅允许在河道范围内进行生态治理,这不能满足河流生态恢复及沿河居民对河流周边生态绿化景观的需要,因此,河流生态设计要统筹考虑,为今后流域生态恢复及景观环境建设打好基础。

3.3生态设计理念及工法的使用

河道岸线布置要遵循自然规律,基本保留河流自然形态,顺应河岸的基本走势,宜宽则宽,宜弯则弯,尽量避免人为改变河势。在河流治理工程设计中,为便于说明或定位设计河岸线,可布置五条导线,即: 河流中心控制导线、两侧坡脚控制导线和两侧上口控制导线。其中,中心控制导线便于总体设计说明,两侧坡脚控制导线和两侧上口控制导线有利于施工中进行放线定位。

河流设计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自然缓坡,以利河流的自然修复,同时也可拉近人水之间的距离。若河流两岸土地紧张,采用较缓的岸坡难度较大,就需要设计师提供多个经过经济技术比较的治理方案,供决策者选择。

在河流设计中尽量减少硬质材料护砌,避免自然河流渠道化。可结合河流及周边场地条件,选用生态材料护坡。生态护坡具有岸坡稳定、透水透气、固土护坡等特点,有利于河流的自我修复功能。常用的生态材料有格宾石笼、生态袋、三维植被网、活木扦插、联锁砌块等,既可强化河道的安全功能,也可为景观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4结语

目前,中小河流治理收到工程投资、占地拆迁等条件限制,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生态治理效果,需要结合现实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理方案和措施,逐步推进。决策部门也应逐步转变观念,适当调整有关规定, 如打破河道蓝线与绿化边界的隔离关系等,使中小河流治理不局限于工程水利的束缚,推动生态河流建设。

参考文献

[1]水利部,财政部.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指导意见[R].2011.

[2]河道整治中心(日本).多自然型河流建设的施工方法及要点[M].周怀东,杜霞,李怡庭,张祥伟,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 篇5

一、规划的符合性

与水利部批复规划一致性检查,包括河流河段防护范围(村镇)、保护对象(农田、人口)、防洪标准、建设内容(工程措施)、投资等与批复规划是否一致。如果地方要调整防护范围,需要现场查勘、与水利厅有关部门沟通意见、初步设计报告要有必要的论证内容。

二、工程的必要性

通过现场查勘、审阅初步设计文件,治理项目中安排的防洪工程要基本满足国家的要求,要有明确的保护对象,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要能够经得起审计、稽查、检查,要杜绝弄虚作假和套取国家资金的现象。不能通过治理项目的实施,把在河道中存在的严重违法、违章行为合法化。

(1)是否存在已成或虚拟(不存在)工程列入问题,套取国家资金的现象。

(2)应尽量利用河道近旁现有公路或山体,做简单防护或(利用稳定基岩)不防护;在没有(或很少)保护对象前提下,应调整治理河段。

(3)不符合防洪规划或存在的违法、违章侵占河道行为,应在本次设计中明确提出相应改正措施意见和建议,更不能使其合法化。

三、工程的技术可行性和合理性

重点把握设计洪水成果可靠性;地质勘测工作成果和重要参数;河道演变的基本判断、现状存在问题;工程总体布置(堤距、堤线),水位和水面线的计算和复核;工程措施的针对性、可行性、合理性和经济性;流速、冲刷深的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工程措施和材料的选择等。

四、工程的经济合理性

工程的经济合理性要遵循实事求是、符合客观实际、符合规程规范和政策法规的原则。对于初设概算超出规划投资的项目,更需严格控制、优化设计。主要从编制依据、材料价格、工程量、单价等方面分析。

五、初步设计报告的完整性和深度要求

要符合规程规范和《设计要点》的基本要求。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 篇6

【关键词】探讨;中小河流;问题;措施

0.引言

当前我国对一些大河大江的治理工作非常重视, 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作却相对滞后, 多数中小河流尚未得到治理或治理标准较低,工程质量较差, 导致洪涝灾害频发,对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因中小河流具有局部暴雨强度大、洪水突发性强、涨势猛、洪峰流量大、预报预防难度大、发生频率高等特点, 极易造成泥石流、堤防决口、冲毁村庄和道路、淹没农田等重大灾害, 且我省大部分中小河流两岸土地多为良田好土,人口居住较为密集, 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 中小河流洪水灾害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必须按照中央统一部署,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1.目前中小河流普遍存在的问题

1.1河流规划和前期工作不足

多数中小河流规划阶段基本情况不明,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治理目标和任务不明确,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口增加,社会财富日益聚集,重要粮食生产基地的生产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都对防洪保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前期规划治理目标和任务已不能满足河流现实治理和管理的需要。

1.2河流地处地质条件复杂、分布比较偏远地区

大多中小河流分布在一些比较偏远、交通欠发达的山区、城镇,这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工作造成一定困难。治理区域经济发展落后,治理中小河流的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再加上一些中小河流流域地质条件复杂,如泥石流、山体滑坡、喀什特地貌等都严重制约了中小河流治理工作的开展。

1.3防洪基础设施薄弱, 河道萎缩严重

中小河流的特点是源短流急, 洪水暴涨暴落。由于许多中小河流, 特别是河流沿岸的县城、重要集镇和粮食生产基地的防洪设施少、标准低, 甚至很多处于不设防状态, 遇到常遇洪水就可能造成较大洪涝灾害。一些中小河流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加之不合理的采砂以及拦河设障、向河道倾倒垃圾、违章建筑等侵占河道的现象日渐增多, 多年未实施清淤, 致使河道萎缩严重, 行洪能力逐步降低, 对所在地区城乡的防洪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1.4群众意识浅薄,生态破坏

由于河道区域群众意识浅薄,受到的教育程度不高等原因,使得整体环保意识不强,民众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水、生活和生产垃圾、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给中小河流水体造成污染,随着垃圾日益淤积,加之有些群众在河道里填土种植高杆作物,造成河道淤积。

1.5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机制落后

由于高水平的水利专业技术队伍严重不足,对中小河流治理在管理水平上还趋于落后,不能很好满足现代水利发展的需要,加上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治理资金严重不足,缺乏投资机制和渠道,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近年来, 群众投劳农田水利投入机制和组织方式发生很大变化, 对中小河流的治理(河道清淤和堤防加固等)日趋减少。

2.中小河流的治理对策

2.1坚持设计先行原则,制定科学治理建设规划

应组织专门技术力量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论证,反复比较,优化设计方案。通过科学的规划、勘测设计,使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有效的保护,防止重复建设。对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多种问题进行解决时,要把全局规划作为指导的基础,并按照综合治理、统筹兼顾及标本兼治的方针对中小河流进行逐步的防洪减灾、防治水污染及利用水资源方面的治理。在规划时,对治理目标、标准、内容及措施等要明确。

2.2坚持防洪优先、加强岸坡整治与防护

在水利建设布局上要加快现有水利工程的除险保安和续建配套, 使现有水利工程基本达到设计标准, 发挥应有的效益。大力加强防洪工程建设, 要在抓紧进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 加快沿河两岸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人口稠密区的河堤护岸工程建设,采用生态型硬质护坡形成岸体,然后再进一步实施植物护岸。

2.3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根据河流特点和防洪保护需要以及治理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结合中小河流防洪存在的主要问题,处理好裁弯取直与理顺河势的关系。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从当地的防洪实际出发, 找准需要治理河流的重点河段、关键环节与薄弱部位, 采取经济、适用、有效的措施, 优先解决最突出的问题, 讲求治理效益。目前,一些地方为了力求美观,裁弯取直空出河滩,将河道治理作为开发两岸的主要手段,改变原有河势,形成新的防洪隐患。

2.4加强水利职工队伍建设, 建立高水平的水利技术队伍

建立水利人才激励机制, 为水利科技人才施展才华创造有利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同时, 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加大水利专业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工作力度, 努力提高水利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培养和选拔一支思想过硬、作风顽强、技术精湛的水利职工队伍,以适应水利建设发展的需要。

3.结束语

中小河流的治理, 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中小河流的防洪存在的突出问题, 制定切实可行的全面治理规划。从当地的防洪实际出发, 以保护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沿岸城镇和基础设施、大中型灌区的防洪安全为目标, 要统筹处理好中小河流治理与城镇发展、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 统筹协调好中小河流治理河段与河流下游防洪标准的关系;要统筹衔接好中小河流治理与山洪灾害防治的关系, 统筹兼顾中小河流治理与河道管理,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排涝, 近期与长远的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既有效防御洪水, 又安排好洪水出路。要因地制宜, 区分轻重缓急, 分期分段开展治理。

【参考文献】

[1]王明军,包广来,许月光.中小河流治理与管理问题[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12):729-730.

[2]李明,董丽荣,王念忠,于翔.加强中小河流管理确保防洪安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0,(01).

[3]陈鸿飞.中小型河流综合治理措施探讨[J].中国水利,2009,(06).

[4]王君峰.黑龙江省中小河流治理问题与对策[M].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01):328-329

山区中小河流治理问题的探讨 篇7

一、山区中小河流存在的典型问题

我国河流众多, 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中小河流就有5万多条。由于河流两岸水土资源条件优越、交通便利, 大多成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 许多工矿企业、城镇也都是傍水兴建。一旦江河洪水泛滥, 将造成人民生命财产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 有史以来, 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河流的治理, 采取各种措施保持河势稳定和河道行洪畅通, 确保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洪水以来, 我国开展了以河道堤防治理为重点的大规模的防洪工程建设, 以长江为代表的七大江河的防洪抗灾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 随着大江大河建设的日益完善, 中小河流治理问题则日益突出, 约有2/3的中小河流达不到规定的防洪标准, 常遇洪灾以及诱发的山洪、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约占水灾伤亡总人数的2/3以上。同时, 许多中小河流存在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 这必然会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一) 山区中小河流防洪排涝基础设施薄弱

就拿河南省的北部城市安阳来说, 这个地方的中小河流呈现出源短流急, 洪水总是暴涨暴跌的特征。而西部山区的桃园河、露水河以及珠泉河等流域内大多是岩石裸露, 提防也达不到防洪的标准。甚至少数地段根本就没有提防, 更不要防洪排涝的功能了。再加上河流流域内水土流失程度较重, 侵占河道的现象比较多。长时间没有清理河道使得其行洪能力一年不如一年, 洪水来的时候常常会造成洪涝灾害, 导致一些不可挽回的损失。而城市东部平原区的某些中小河流排涝标准不达标, 居住在河流沿岸的居民在河道内植树、耕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河道萎缩现象比较不堪, 沟河断面不仅窄小, 而且淤积相当严重, 每次遇到暴雨的时候, 总是会涝灾一遍。

(二) 山区河流规划和前期工作不及时

当前我国对一些大河大江的治理工作非常重视, 针对性的专项规划如生态水土保持、流域防洪及水资源的利用等已经出台, 有的规划则正在加紧建设。但是在中小河流治理的问题上, 则是存在着不少问题, 其中一个是:因为中小河流量大与面广等的自身原因导致相关部门对其管理的权限较为分散, 所以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就会缺乏全面而又系统的规划。按照我国河道管理的相关规定, 中小河流应由省市或者是县乡级河道管理处对其实施管理。大多数的山区中小河流都缺少前期系统规划, 譬如前期调查和勘测设计工作没有做到位, 十分薄弱, 基本情况、治理目标、治理任务模糊不清。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水利行业的发展对防洪保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有前期工作已经难以满足河流治理、河流管理方面的实际需求, 更不用说对河流存在问题的治理和保护了。由于水资源滥用和过度开发, 再加上周边污染物大量排放等因素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小河流污染加剧不少, 引起的类似河流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给河流的健康生命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同时也使得河流基本功能日益衰退。譬如河南安阳市近期水资源公报结果显示, 除了恒河小南海段水质达到Ⅱ类标准外, 其余的河流水质都是Ⅴ类。

(三) 山区河流治理不够重视

对山区河流治理不够重视集中表现在对其的投入严重不足, 使得问题日益突出, 影响河流健康生命。一直以来, 中小河流不管是投资机制还是投资渠道方面都存在治理资金严重缺乏的问题。尤其是“两工”政策的取消, 直接影响了农村水利投资机制、组织方式的运作形式, 农民在财力物力精力方面的投入积极性也不高, 更不用说清理河道淤积和堤防加固治理工作的开展了。

二、深入开展山区中小河流治理的建议

(一) 强化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的建设管理

山区中小河流的治理要切实按照基本建设程序, 不断建立与健全中小河流建设管理制度, 贯彻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在治理项目上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分析特点, 探索出创新、行之有效的建设与管理模式。尤其是在项目法人组建上, 不仅要保证项目实施组织能力, 还得促进建设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在招标投标上, 可以采取捆绑方式招标, 譬如规模较小的中小河流治理, 这样也能将建设能力强的施工单位吸引过来。与此同时, 还得加强现场监管和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进一步完善各项应急预案措施, 以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 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前期工作进度

一般来说, 大部分山区中小河流的治理前期工作要始终贯彻和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和突出重点的原则。首先, 强化前期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前期工作组织建设, 不断建立和健全专业、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 落实好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中小河道前期工作。其次, 明确责任。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前期的工作的任务进行细化, 落实责任到人, 责任倒位。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和协调工作。再次, 要做好指导工作。换句话说也就是前期工作各阶段的技术指导与技术培训要做好, 促进前期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最好, 质量上不可小看。编报治理项目不能过于随便, 加强研究和咨询, 从而提出系统的中小河流治理方案与对策, 确保前期工作成果的高质量。

(三) 要高度重视山区河流洪涝灾害防治工作

现阶段, 不少山区河流防洪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俨然成为了沿河两岸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 阻碍了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所以, 水利局相关部门首先要在意识上增强和提高对河流洪涝灾害的治理紧急性的认识, 明确指导思想, 坚持防洪优先、兼顾抗旱的原则, 进一步加强防洪工程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设。其次, 还得进一步加强资金筹措力度, 对投资计划做强化管理。那么这就要求其能够抓住国家政策, 明确本地资金配套比例, 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方面的投入, 充分发挥各项专项资金的作用, 坚决抵制因资金缺少而出现的不良工程。与此同时, 水利局还得深化投资计划管理, 对各项目的进展情况和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加以分析和了解, 在督促项目单位采取实际行动的同时确保投资计划的预期完成。

总的来说, 山区中小河流治理措施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知道原则, 对重点地区中小河流突出的问题强化治理力度, 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指导思想, 提高河流防洪减灾能力, 保障区域安全, 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摘要:中小河流治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重难点, 近年来由于中小河流治理不得力而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 中小河流治理已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围绕我国大多数山区中小河流存在的典型问题, 从强化建设管理、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和高度重视这三方面针对性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中小河流治理的实施效果评价 篇8

随着目前中小河流的治理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在建立健全防洪减灾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小河流治理处于初始阶段过程中, 水利部等相关部门按照实际的治理进展, 相继出台了部分相关管理规定及文件, 对治理工作的规范性给出参照, 但是, 在治理工作呈现出效果的同时伴随着一些需解决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2 中小河流的治理适宜模式

2.1 不断创新治理机制, 结合实际科学设防

在治理中小河流的进展中, 各地方应以建立人与生态和谐共存的环境为本, 根据各地环境特点定制适宜的应对方案, 采取合理的科学对策。对于价位复杂的治理项目, 需拟定多种方案, 通过对项目的实用性、技术可行性和投资收益等综合的对比, 进而挑选出最合理方案, 获得最大效益。另外, 可尝试采用一些例如生态混凝土挡墙、生态混凝土护坡之类的新型技术, 采用生态护坡的优点是为河流附近居民营造一个自然和谐的生活氛围, 可使得城区建筑或景观形成较好的结合。位于丘陵山区地段大部分采用堤防加固和护岸护坡方法, 采用这种方案, 可以使河道的防洪标准和耐冲刷力都得到增强;而在平原地区, 由于地形平整, 为了提高河道防洪排涝能力, 多采用堤防整体维修加固, 清淤疏浚。现如今许多地方在中小河流治理中, 与中小河道整治, 农村小流域治理等联合开展, 统筹安排, 河流的供水、防洪、灌溉和生态等多种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治水、亲水、兴水有机融合。

2.2 中小河流治理前期工作经费筹集

由于县水利局多为中小河流之力中的业主, 而县资金财政较紧张,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前期进度和工作开展质量。这时县水利局通过积极引入市场机制, 多方筹资、融资, 利用各种渠道来筹集前期治理工作经费, 并通过创造有吸引力的条件来吸引社会各类资金, 最后, 可利用财政贴息贷款的方法应对资金短缺问题。然而, 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合理利用所筹集的资金, 创立并完善资金的投入机制。资金问题得到解决, 相应的工作即可得到顺利开展, 确保了治理进度, 工程质量也相继得到保证。

2.3 维护河流生命健康, 科学确定治理模式

中小河流的治理涉及的范围广阔, 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在推进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 应在保证最基础的防洪前提下, 选定科学的治理方案, 在保持河流原有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做到治理工作与生态美化和谐共进。在开展河流治理工作时, 既要考虑清淤疏浚和堤防等工程实际项目。也要考虑采用新型的治理模式, 尽量不采取传统方案, 例如直接渠化和硬化, 首先选用先进复合材料和绿色环保材料。

3 中小河流治理高效推进的做法和成效

3.1 做好相关基础项目资料的整理工作

项目主管部门一般在采用集中招标投标方式选用设计单位。签订中标合同后, 要对现场进行认真的勘察并且做好记录收集基础资料的工作。为以后设计交底工作提供便利的服务, 项目负责人会与当地城市建设相关部门、水利部门、还有一些技术人员一同对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等进行仔细的勘察;至于勘察水文资料的工作, 要严格调查该区域历史发生洪水的情况;各部门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到各地方相应的部门去收集整理与专业相符材料, 不仅可以加深施工项目对当地的影响, 还能提高收集资料的准确性和效率。要想提高办公效率和节省时间就要在工程所在地集中办公。在比较地勘资料后, 明确几个设计合理的方案, 由于任务繁重, 设计周期也相对较短, 主要设计人员在项目所在地要封闭的进行工作。结合前期工作来确定工程治理方案的规模和范围, 积极地与地方的建设部门展开沟通和讨论, 达成初步的治理建议。在建设征地阶段, 首要处理好移民的安置问题, 鉴于涉及资金配套问题, 做好工程方案占地指标调查并与当地水利局及相关部门做好确认工作。该方式虽然增加了部分工作成本, 但提高了工程设计质量, 加快了工程进度。要协助项目业主与部门的联动。要牵头组织县政府协助水利局、环保、国土、发改、林业及气象等部门召开堤型堤线成果汇报会, 按会议提出相关问题进行修改, 确定内容修改完整无误后, 取得相关政府部门关于其方案的书面同意书、超出规划批复投资资金的承诺函及工程移民征地资金配套的承诺函。做好对接与宣传工作, 切实解决项目移民安置、征用土地、维护生态和治理方案论证, 从而避免因配套投资不完善, 导致治理过程中断, 最终造成设计变更的情况发生。其中类似事件在一些中小河流的抽查中发现较多。

3.2 工程设计方案方面

对前期工作的重视是对按时按量达成治理目标的保障, 设计单位按相关规则并依照工程的实施境况, 在此基础上参照各省根据审查情况制定出一些审查要求和一些指导意见, 依此编制初步的设计报告。如今各地在中小河流规划治理范围和建设投资及工程规模的前期报送过程中缺乏工程设计依据, 往往是通过粗略的估算来得出所需数据, 且项目不同所具有的特点也不同。当项目的具体工作开展后, 设计单位可能会面临项目实际规模和项目起始阶段的估算数据相差较大的情况, 应对其进行修改并加以合理论证和充分的说明。中小河流的治理要始终以防洪减灾为原则, 同时结合当地城市发展规划, 与自然的生物生态环境和谐共存, 通过科学创新的规划设计来发现河流治理新构想和新理念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并生成相应的治理措施。在修建堤防类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开展过程中, 参与设计的有关人员应扩展视野、学会运用新的科学理念, 积极参与设计创新和实践。开展治理工作的同时要体现生态, 但应有别于市政美化靓化的工程, 生态堤方案工程投资不能超过前期规划过多, 因此应做好投资估算。如超出过多, 则应在汇报堤型堤线的时候征集各部门的合理建议, 看能否有多余资金进行配套, 如不能, 需对生态堤型进行修改和优化, 以免最后由于只有设计方面的方案但因缺少资金导致整体治理进程的延后。优化生态堤的过程的设计工作开展要跟实际地质因地制宜, 优化断面;或与规划部门及保护区部门进行沟通, 优化生态堤治理范围与城镇发展规划相结合考虑, 仅对生态效益大的地段采用生态堤型, 既可降低投资到允许的范围, 又满足了人民的生态需求。

4 结束语

各有关部门 (财政部和水利部等) 需和各级政府, 发挥其组织领导能力, 增加检查力度, 强化监督, 采用创新的治理模式, 使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 迈出了重要的步伐。目前中小河流治理已经不再是起初的地方试点, 而是已经全面进入了项目实施阶段, 伴随中小河流全面大范围治理的推进, 过程中的各项治理工作也表现出了新阶段所具有的新特性, 相关部门要对此进行重视, 认真的处理对待新的问题, 不断探索中小河流新的治理模式, 完善相关机制,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机制, 依据中小河流治理的要求来完成治理任务, 对小河流治理的科学发展进程给予支持。

摘要:目前中小河流治理已成为我国水利投资建设的重点之一, 但其量大面广监督管理难度大;同时,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实施主体建设管理水平差异较大;导致施工阶段出现诸多问题, 严重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文章针对如何高效高质量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设计工作, 提出一些规范化的指导措施, 为中小河流治理适宜模式与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河流,指导措施,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武亮.生态理念在云南中小河流治理中的应用[Z].2012.

[2]李钧.贵州山区河道治理工程设计总结与思考[Z].2014.

[3]向立云.中小河流治理应加强政策和制度建设[Z].2010.

山区中小河流治理措施的分析与探讨 篇9

目前, 我国的河流总数约为5万余条, 多数为中小河流, 其中, 平原地区的河流占1/4, 山区的河流约占3/4。可见, 中小河流是我国水利资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由于中小河流地域特点形式多样, 所以, 其治理是一项较复杂的工程。当前, 我国的中小河流所造成的水灾占全国水灾的80%, 中小河流引发的山洪灾害千万的死亡人数占全水灾死亡人数的2/3。如:以蓟县为例。蓟县属于天津市管辖, 地处京、津、唐、承四市的中心地带, 蓟县境内的地表河流分别有州河、句河、蓟运河、漳河以及兰泉河等一、二级河道。蓟县山区平均径流深241 mm, 汇水面积为2461 km2, 径流量将近6亿立方米, 其中, 蓟县境内的产水量近1.3亿立方米;蓟县境内的丘陵区径流深为230 mm, 再如:句河流域的丘陵区面积近1762 km2, 州河流域丘陵区面积近2000 km2。全县的丘陵区径流量4.6亿立方米, 本县产水量为0.55亿立方米。从上述数字可看出, 中小河流的地形主要以山区和丘陵为主[1]。

近年来, 国家提出了力争在近10年内完成对重点中小河流流域的主要河段的综合治理, 河流流域面积为200~3000 km2。治理过程中, 遵循“轻重缓急”的原则, 以耕地较多、洪涝灾害发生频繁的河流流域为重点。目前, 我国的中小河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缺乏有效治理

当前, 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河流都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治理, 防洪标准过低, 抵御灾害能力严重不足, 多数河流的防洪标准仅为5年一遇, 有相当一部分中小河流完全不设防, 遇到洪水抵御能力非常脆弱, 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形成了严重威胁。如蓟县下辖的26个乡镇多数河流都没设防, 已经设防的乡镇河流防洪也多数在5年一遇的标准上。

1.2 河流泥沙淤积现象严重

导致我国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差的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多数中小河流泥沙淤积现象非常严重, 由于多数中小河流流域的绿化水平较低, 水土流失严重, 据相关数据统计, 我国中小河流的年土壤侵蚀量达到了4000~6000 t/km2, 中小河流河道有着“洪峰量大、汇流时间短”的特点[2], 如果降雨量集中在汛期, 所形成的降水径流进入河道后, 就会造成河流河床内的泥沙淤积不断增高, 成为水灾发生的主要原因。

1.3 环境污染恶化

中小河流附近的工厂、居民较多, 河流的河道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垃圾的主要排放场所, 这不仅对河道的造成了环境污染还形成了大量的垃圾淤积。所以, 由于中小河流沿岸的垃圾污染以及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很多地区的中小河流都存在着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现象, 长期下去, 就会导致河流基本功能的退化, 影响中小河流流域的生态平衡。

1.4 资金投入不够

由于长期的投入不足, 我国的中小河流治理没有健全的投资机制, 缺乏有效的渠道, 资金存在很大的缺口。近年来, 由于农田水利的人员组织和投入机制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人民群众对于河流的投资积极性普遍不高, 当地政府根本就组织不起来有效的河流治理工作, 使我国的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2 中小河流的治理措施

我国的中小河流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苦的系统工程, 它关系河流以及沿岸的生态、水资源利用、防洪安全、人员财产保护等多方面, 所以, 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工作要必须有序、有理、有节的推进, 合理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充分发挥中小河流理的综合效益。

2.1 做好河道清淤和环保工作

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先开展好地质勘查工作, 做好每条河流防洪标准的预算工作对于影响河流防洪的建筑、树木以及其它设施, 必须责令责任单位和个人限期进清除或整改, 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 依法追究当事人或单位的责任。对造成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 如果短时间内无法治理需强令其停产, 以减少对河流及地下水的污染。同时, 做好工业“三废” (废渣、废料、废水) 的二次利用[3]。

2.2 建立健全机制, 加大投资力度

应加大投资力度, 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 结合本地实际引导群众、企业、个体经济积极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当中, 使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 政府相关部门做好政策扶持、技术服务和质量督查等工作。同时按照地区规划, 遵循“集中资金支持、区域整体推进, 干一批、完一批、发挥效益一批”的原则, 开展规划内治理项目建设, 切实提高防洪标准。

2.3 加强建设管理, 提高防洪标准

要在水利工程综合治理过程中, 应加强建设管理, 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各项缺席, 如招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等, 严把质量关。要统筹考虑防洪除涝、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 科学设防、因势利导, 因地制宜采取加高加固和新建堤防、河道疏浚、河势控制、护岸护坡等措施推进工程建设。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 兼顾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需要, 最终实现防洪、除涝、抗旱、生态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多种效益。

2.4 加强宣传, 提高治理和保护意识

当地政府应把有关河流治理的水利知识宣传工作做精、做细、做实、做到位,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宣传平台将水利普法宣传、水利知识教育进行大力宣传, 做好深入人心, 确实提高群众中小河流现状的认识, 激发起人们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 引导全社会来共同爱护和保护水利工程。

3 结语

总之, 我国的中小河流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艰苦的系统工程, 它关系河流以及沿岸的生态、水资源利用、防洪安全、人员财产保护等多方面, 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对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不仅可以抵御自然灾害, 还可保护生态生态环境, 可见, 它是一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

摘要:我国水利工作中的最重要一项就是对中小河流的治理, 本文以蓟县的中小河流为例对我国的中小河流现状以及当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清淤环保、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对中小河流治理和防护意识等措施, 以有效解决当前中小河流的现状。

关键词:中小河流,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全力做好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中小河流治理步伐水利部在京召开推进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会议.浙江水利科技, 201l.

[2]丁阳国, 董洪波, 高志贤.加强中小河流管理为林区建设服务[J].水利天地, 2010.

中小河流治理的质量安全及验收管理 篇10

1 中小河流治理原则

一是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的原则。设计要在河流整体治理规划和相关规划指导下, 处理好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 处理好与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注意与除涝、山洪和地质灾害防治等相衔接。二是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原则。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中小河流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留足洪水出路, 严禁缩窄河道, 合理确定治导线和堤距。三是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根据河流特点和防洪保护需要, 通过方案比选合理确定治理方案和措施, 注重治理效果, 处理好工程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关系。四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要结合当地条件, 优化设计方案, 充分利用当地材料, 合理规划料场, 尽量少占耕地, 从严控制管理用地;设计方案要尽可能减少对河流生态及当地环境的影响, 护坡、护岸尽量采用植物措施和天然材料、生态复合材料, 注意与城市景观、生态环境的协调。

2 中小河流治理范围

中小河流和江河主要支流治理要以人口集中、洪水威胁大、洪涝灾害易发、有重要保护对象的区域为重点;山洪灾害防治以暴雨强度大、直接威胁城镇、集中居民点或重要设施安全的防治区为重点;易灾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水力侵蚀严重县、人口密集的中小河流、山洪泥石流灾害易发区以及山洪泥石流灾害对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威胁大的地区为重点。各市 (州、地) 水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本行政区域内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管理职责, 对本行政区域内中小河流治理质量和安全监督工作负责。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全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各市 (州、地) 水利 (水务) 局质量监督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 省水利厅质量监督中心站负责指导和监督各市 (州、地) 质量监督站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

3 质量管理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必须严格把好成果质量关。保证基础资料的真实性, 重视规划重要基础数据的一致性、合理性的审查、复核与分析工作。项目法人 (建设单位) 应根据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工程规模和工程特点,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和质量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查体系。在工程开工前, 应按《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向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签订《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书》。监理单位必须持有水利部颁发的监理单位资格等级证书, 依照核定的监理范围承担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监理任务。接受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其监理资质、质量检查体系及质量监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制定监理工作制度, 监理大纲、监理规划及监理实施细则等文件, 全方位地建立健全质量检查体系。设计单位必须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勘测设计任务, 并主动接受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其资质等级及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必须按其资质等级和业务范围承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施工任务, 接受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其资质和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检查。不得将其承接的中小河流治理项目主体工程进行转包。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制定和完善岗位质量规范、质量责任及考核办法, 落实质量责任制。各市 (州、地) 水利 (水务) 局质量监督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质量监督工作。各市 (州、地)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建立健全质量监督工作机制, 完善监督手段, 增强质量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在工程质量运行上, 治理河道已有管理机构的, 工程建成后原则上应由原河道管理机构管理, 不需要再设置新的管理机构;确需新设管理机构的, 应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 落实人员编制, 明确管理范围、任务和职责, 落实管理运行费用来源;对堤防加固工程、护岸工程和河道疏浚工程原则上不新征管理用地, 对新建堤防根据堤防级别和相关规范设置护堤地;应从严控制管理设施、设备配置标准和规模。

4 安全生产管理

项目法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确保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安全生产, 依法承担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组织成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明确各参建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勘察 (测) 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保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安全生产, 依法承担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安全生产勘察 (测) 主体责任。设计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保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安全生产, 依法承担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安全生产设计主体责任。建设监理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 保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安全生产, 依法承担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监理主体责任。为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提供机械设备和配件的单位, 应当按照安全施工的要求提供机械设备和配件, 配备齐全有效的保险、限位等安全设施和装置, 提供有关安全操作的说明, 保证其提供的机械设备和配件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能达到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施工单位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相关规定, 保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安全生产, 依法承担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安全生产施工主体责任。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安全监督实行属地为主和行业监管相结合的管理办法。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县域内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行业专业监管和施工现场的具体监督检查工作, 每月安全检查次数不少于1次。各市 (州、地) 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权限,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省水利厅负责全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施工安全, 应实行项目法人 (建设单位) 统一领导, 监理单位现场监督, 施工单位为主体的各负其责的管理体系。施工安全管理应有项目法人 (建设单位) 组织建立由参建各方参加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机构, 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明确各单位安全生产的职责和任务,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共同做好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3,4]。各施工单位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单位的第一负责人为安全生产责任第一人, 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

5 工程验收管理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验收, 按验收主持单位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法人验收和政府验收2类。法人验收主要包括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 政府验收主要是竣工验收。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具备验收条件时, 应当及时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 不得交付使用或者进行后续工程施工。验收主持单位应当成立验收委员会 (组) 进行验收, 验收结论应当经2/3以上验收委员会 (组) 成员同意。验收委员会 (组) 成员应当在验收鉴定书上签字。若验收委员会 (组) 成员对验收结论持有异议的, 应当将保留意见在验收鉴定书上明确记载并签字。验收委员会 (组) 对工程验收不予通过的, 应当明确不予通过的理由并提出整改意见。有关单位应当及时组织处理有关问题, 完成整改, 并按照程序重新申请验收。

参考文献

[1]喻尚友.防汛抗旱中关于中小河流治理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10) :102.

[2]门福利.中小河流治理与管护[J].中华建设科技, 2011 (4) :115, 114.

[3]赵延生, 陈玉鑫.关于城市中小河流治理的思考[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0 (4) :132.

上一篇:环境影响评价案例研究下一篇:电力隧道通风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