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融资

2024-06-09

债券融资(精选十篇)

债券融资 篇1

一、信息掌控程度比较

由于非对称信息的存在, 使得经营者和投资者有着不同的信息掌握度。经营者对公司的基本状况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 了解公司的发展前景和风险所在、了解公司的真实价值、了解公司的发展潜力, 其关心的是现有的股东和债权人利益最大化。因此当公司经营状况良好、投资项目前景看好的情况下, 经营者更愿意进行举债融资, 利用正常的财务杠杆的正效应获利, 而不愿意发行股票进行融资, 从而将所的收益更大程度被瓜分;而只有当情况相反且市场对公司有着赢利上的高估, 公司才会发行股票进行融资, 来改变公司的现状。因此有着非对称信息的存在, 它使的公司的经营者在融资时, 尽量采取少用扩大股权而先用内部的积累资金、发行债券的方法, 直至债券发布引起财务亏空的概率到危险区时才会发行股票。

二、融资成本分析

所谓资金成本就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成本。每一个资本都有其特定的资金成本。发布引起财务亏空的概率到危险区时才会发行股票。

1、股权融资成本

a:普通股资金成本率=预计下一年股利/ (股票发行总额-发行费) +预计股利的年增长率

b:优先股资金成本率=优先股票面总额*年利息率/ (优先股票面总额-发行费) *100%

2、债券融资成本

a:企业债券资金成本率=债券年利息* (1-所得税率) / (债券面值-发行费) *100%

b:借款资金成本率=利息* (1-所得税率) / (筹资总额-筹资费) *100%

3、股权融资成本与债权融资成本比较

因此, 不难发现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利用债务筹资比利用股权筹资更节约资金成本, 在融资后获得相等资金收益的情况下, 股权融资的资金报酬率低于债权融资的资金报酬率。原因有:因为债务利息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扣除, 而股息则从税后利润中支付, 存在法人和股份持有人双重课税的问题;债务筹资在企业处于赢利状态时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增加每股税后赢余;由于债权人的求偿权先于普通股和优先股股东, 债权人风险较小, 导致其资金报酬率较低, 即对于筹资者而言, 募集资金的资金成本较低

三、融资收益分析

1、股权融资收益分析。

股权融资是企业的股东愿意让出部分企业所有权, 通过企业增资的方式引进新的股东的融资。股权融资所获得的资金, 企业无须还本付息, 但新股东将与老股东同样分享企业的赢利与增长, 使得在企业收益增长的同时原股东本应获得的收益减少。且向股东支付的利息, 属于利润分配的内容, 是在所得税后的利润中支付的, 存在公司法人和股份持有者的双重课税的问题, 从而使得融资收益减少。

2、债券融资收益分析。

上市公司在进行债券融资可使发行债券筹资的实际成本降低。而且发行债券筹资也可使股东获得财务杠杆收益, 当公司赢利时, 可以增加每股税后赢余, 使公司在等金额融资的情况下所得资金报酬率较高。

3、股权融资收益与债券融资收益比较。

因此, 债券筹资可以利用财务杠杆增加收益, 当公司赢利时, 可以增加每股税后赢余, 使公司在等金额融资的情况下所得资金报酬率较高, 而且没有双重税收的影响使得, 上市公司不存在多余的收益指出。故股权融资的资金报酬率低于债权融资的资金报酬率。

四、融资风险分析

1、股权融资道德风险分析。

股权融资的道德风险主要源于管理者持股比例过低, 只有提高管理者的持股比例就能有效地抑制其道德风险。而当企业在利用股权融资时, 投资方获得企业的一部分股份, 必然导致企业原有股东的控制权被稀释。

2、债券融资道德风险分析。

在股东有限责任的前提下, 经营管理者有可能在投资决策时放弃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项目而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项目, 从而产生替代行为, 使债权人面临过大风险;股东及企业经营者有可能出现因债务超过使股东放弃对债权人而言有利的项目的投资不足现象, 从而使债权人遭受损失。

3、融资风险比较。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在风险方面各有优势且都存在一定缺陷。为建立经营管理者和股东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企业的负债融资额必须选择在使这两种类型的道德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水平上

五、小结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运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利用债券融资好于利用股权融资。而我国这种偏爱股权融资的行为, 不利于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优化、不利于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利于享受债券融资带来的激励效应、避税效用。

摘要:资金对每个企业都是稀缺资源, 如何有效地进行融资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一种极其重要的基本活动。而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同, 就会形成不同的融资结构, 对企业市场价值存在巨大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作为国内同类企业中的佼佼者, 本应利用融资渠道和方式的选择上的灵活多样, 从而有效的进行企业的融资活动。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缓慢以及企业自身条件的欠缺, 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特别是广泛采用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内源融资这种融资序列。下面将探讨, 如何选择合理安排融资结构, 从而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

债券融资之浅析 篇2

关键词:债券与债券市场、债券的种类、常见债券介绍?

一、债券与债券市场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并且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它是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和金融工具。债券购买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或债券持有人)即债权人。?

债券具有四个基本特性:一是偿还性,债券一般都规定有偿还期限,发行人必须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二是流通性,债券一般都可以在流通市场上自由转让;三是安全性,与股票相比,债券通常规定有固定的利率收益比较稳定,风险较小;四是收益性,投资债券可以给投资者定期或不定期地带来利息收入,也可以利用债券价格的变动,买卖债券赚取差额。?

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称之为债券市场,根据债券的运行过程和市场的基本功能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根据市场组织形式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根据债券发行地点的不同分为国内债券市场和国际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具有以下几项重要功能:一是融资功能,债券市场使资金从资金剩余者流向资金需求者,为资金不足者筹集资金的功能;二是资金流动导向功能,通过债券市场,资金得以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宏观调控功能,在经济过热、需要减少货币供应时,中央银行卖出债券、收回金融机构或公众持有的一部分货币从而抑制经济的过热运行;当经济萧条、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中央银行便买入债券,增加货币的投放。

二、债券的种类

?债券的种类有以下分类方法:

?1、按发行主体分类:根据发行主体的不同,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公司债券四大类。政府债券是由政府发行的债券,它的利息享受免税待遇,其中由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也称公债或国库券。金融债券是由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企业债券是由中央政府部门所属机构、国有独资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发行的债券,发债资金的用途主要限制在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革新改造方面,并与政府部门审批的项目直接相联。公司债券是由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发行的债券,其发行目的是为了筹集长期建设资金,一般都有特定用途。

?2、按发行区域分类:债券可分为国内债券和国际债券。

?3、按期限长短分类:根据偿还期限的长短,债券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债券。一般的划分标准是期限在1年以下的为短期债券,期限在以上的为长期债券,而期限在1年到10年之间的为中期债券。

?4、 债券按付息方式分类:可分为附息债券、贴现债券和普通债券。附息债券是在它的券面上附有各期息票的中长期债券。贴现债券是在发行时按规定的折扣率将债券以低于面值的价格出售。

?5、按利率是否固定分类:可分为固定利率债券和浮动利率债券。固定利率债券是将利率印在票面上并按其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的债券。浮动利率债券的息票率是随市场利率变动而调整的利率。

?6、按发行方式分类:可分为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公募债券是指按法定手续,经证券主管机构批准在市场上公开发行的债券,其发行对象是不限定的。私募债券是发行者向与其有特定关系的少数投资者为募集对象而发行的债券。

?7、按有无抵押担保分类:可分为信用债券和担保债券。信用债券亦称无担保债券,是仅凭债券发行者的信用而发行的、没有抵押品作担保的债券。担保债券指以抵押财产为担保而发行的债券,具体包括:以不动产为抵押担保品而发行的抵押公司债券、以公司有价证券(股票和其他证券)为担保品而发行的抵押信托债券和由第三者担保偿付本息的承保债券。

?8、按是否记名分类:可分为记名债券和无记名债券。

?9、按发行时间分类:可分为新发债券和既发债券。

?10、按是否可转换为其他金融工具来分类:可分为不可转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

?11、按是否能够提前偿还分类:可分为可赎回债券和不可赎回债券。

?12、按偿还方式不同分类:可分为一次到期债券和分期到期债券。

债券融资 有规矩的恋爱 篇3

李斌不炒股,不炒汇,更不懂什么期货,平时钱富余了就“扔”在银行里,若非要找出他“投资”的门道,他老老实实地说:“我买过国库券,以前发工资,直接从工资里扣的,这算投资吗?”哎,就这么一个没有什么投资概念的人居然和企业债券——一个投融资市场当下甚为热络的东西有过三次亲密接触。

第一次是在1991年,李斌难耐家境的拮据,从一个“清汤寡水”的研究部门调入了某市电视台。刚成了电视台正式职工不久,就有消息传来:台里搞“三产”,要从内部职工中集资,一个份额3000元,年利率20%,每人可多出,可不出,全凭自愿。李斌举家凑了3000元,换回了一张印有“职工内部债券叁仟圆”字样的蓝色纸片儿,跟职工内部的澡票差不离。“但还是比澡票强”,李斌年底除了年终奖和其他福利之外,凭它还能领到600元的利息。尽管李斌并不知道的扩大生产搞得怎么样,但有这600元落袋,李斌也着实不关心它到底搞得怎么样了。

直到1993年,李斌心中的这点踏实不那么稳当起来。国家搞经济治理整顿,到处在打击乱集资,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坚决制止乱集资和加强债券发行管理的通知”,李斌夜里在家研究,“去年以来,许多地区、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利用发行债券等各种方式进行集资,其特点是利率高、涉及面广、发行量大,问题相当严重。”通知中这样的措辞让李斌心中很是不安。8月,国务院修订颁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对企业债券的发行和管理进一步严格规定。这就是说,压根儿就没有内部债券了,那个蓝纸片儿真跟澡票差不离了!但不知以前已发的内部债券在不在整顿之列?

忐忑不安的李斌看看四周,又感觉自己有点儿小题大作,那些出资上万元的同事都没有自己这样紧张。方方面面整个儿是全当没这么回事,李斌年终仍是照旧地凭券领钱,直到1995年调离电视台,取回了3000元的本金,加上5年共3000元的利息,可谓收益不菲。李斌有些得意,可老婆说:“你也不瞧瞧现在通货膨胀这么厉害,银行储蓄5年期的利息也有13个多点,另加保值贴补率,还省了这份担心。”多少让李斌的得意打了些折扣。

第二次的亲密接触是在1998年,只是这一次李斌的角色从买债券的变成了“卖”债券的。这时的李斌已是一个广告公司的员工。年初时,公司为了扩展业务,急需融资,经过一番研究,最后选定了发行地方企业债券的融资方式,因为与到银行贷款和发行股票比起来,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期限较长,资金使用自由,不像银行贷款有许多限制性条款;购买债券的投资者无权干涉企业的经营决策,也不会像发行股票那样影响现有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而且支付债券的利息是在税前进行,可以计入成本,能起到“税盾”的作用,所以企业实际承担的债券成本要低于股票成本。加上是融资手段的创新,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企业债券的公开发行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宣传,对树立企业市场形象有帮助,这也算是作为广告公司在宣传自我方面打的一点小算盘。为此,公司专门成立了债券发行办公室,公司老总亲自抓,李斌、财务总监和其他同志做具体地操作。

李斌曾经在夜里研究过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这会儿成了他的“红宝书”,几乎烂熟于心。按照条例规定,发行地方企业债券,要由中国人民银行省分行会同同级计划主管部门审批,李斌和他的同事们按照规定准备了债券发行的申请书、章程、3年的财务报告及其他各种材料,开始一趟趟地跑省人行和省计委。同时,找到了某知名的证券公司进行承销,按证券公司指定开始进行公司的资信评级,证券公司开始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各种材料进行核查。按照《公司法》企业发行债券有严格的资格限定: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额不低于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净资产额不低于6000万元,这都是一些硬性的指标,此外还有很多,比如说企业连续3年盈利,比如对资产负债率有一定要求,比如要求每年的利润可以支付一年的利息等等,审查的严格、手续的繁琐都意味着李斌和他的同事们更加细致深入的工作……回想起来,那是一段焦头烂额的日子。6月25日《关于***公司发行企业债券的批复》终于下来了,同意公司发行3年期企业债券2000万元,由集团下属的另一个公司为此笔债券提供担保并负连带责任,债券年利率核定为8.7%,发行对象是市内的机构和个人。李斌还记得批复下来的那天,他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了整整一下午。

因为有了这次难得的经验,李斌也成了企业债券发行的半个专家,次年,集团总公司发行债券,又把李斌抽调过去,使他有了和债券的第三次亲密接触。这次,集团总公司发行2年期地方企业债券,债券发行总额为人民币5000万元,年利率为7.82%,只是这次发行债券的担保是由主管部门的一个事业单位提供的。

到如今,两次发行的债券本息都已经兑付完毕,一切都顺顺当当:购买债券的市民有了较好的回报——就像当初“初尝禁果”的李斌;无论是广告公司还是集团公司都得到了较快地发展;李斌也早从广告公司调集团公司,身居要职。不管是买债券还是“卖”债券,李斌回想起来都觉滋味深长,他说:“辛苦归辛苦,但这债券的滋味啊,总的来说还不赖!”

点评:债券是社会各类经济主体为筹集负债资金而向投资人出具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发行债券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股票之外另一种直接融资的重要工具。

如果说过去10年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角是股票的话,未来10年的主角一定是企业债券。强大的资本市场和畅通的融资渠道必须是由几倍于股市的债市来支撑的。对于新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急需资金、等米下锅的企业几生望梅止渴之意。的确,在中国人民银行连续8次调降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后,我国利率水平正处于一个长期较低的水平,这为企业通过发债筹集长期资金,并锁定在较低的利率水平提供了大好机会。如果政策放开,这样的机会谁又舍得错过呢?

企业不同阶段发展时期所需资金的特点

创办阶段

企业需要的产权(自有)资金,或称股金,一般来自个人投资者和风险资金,也有从商业银行以举债方式筹措的少量资金。在马来西亚,创办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中,一半是自有资金,其余主要来自亲友及商业银行。

投入经营阶段

主要从商业银行及其他渠道获得流动资金贷款,有时仍要从个人投资者、风险资金和小企业投资公司等方面增加产权资金。

增长发展阶段

外部融资十分关键,主要从商业银行及各种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开发公司和社会人士获得债务资金,也会从前述渠道筹措产权资金。

开始成熟阶段

债券融资 篇4

一、我国债券市场现状

目前, 我国市场中的债券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国债、金融债、公司债以及企业债等。在这众多债券类型中, 国债、政府债券及地方政府债券是政府债券的主体;央行票据发挥着调节作用, 当货币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时, 人民银行便采用票据来调节货币使用情况;金融债是金融企业进行资金筹集的主要方式;上述这几种债券之外的其它几种, 通常都是非金融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 为了方便描述, 统称为企业债券。截止2013年末, 流通在我国市场上的各类债券共计29.95万亿元。其中国债余额87043.36亿元, 所占比例为29.7%, 地方债券余额为8616.00亿元, 所占比例为2.88%, 央行票据为5462.00亿元, 所占比例为1.82%, 金融债为102902.63亿元, 所占比例为34.6%, 企业债为23345.51亿元, 所占比例为7.8%, 公司债为6957.67亿元, 所占比例为2.32%, 债务融资工具为53315.00亿元, 所占比例为18%, 国际机构债为31.3亿元, 所占比例为0.01%, 政府支持机构债为8800…亿元, 所占比例为2.94%, 资产支持证券为419.91亿元, 所占比例为0.14%, 可分离转债存债为598.35亿元, 所占比例为0.20%, 同业存单为340.00亿元, 所占比例为0.11%。

从债券发展情况来看, 我国债券市场保持较高的发展态势, 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 债券产品数量大, 种类多。从2005至2013这八年间, 我国发行的债券累积达到12785期, 共计人民币为68.75万亿元, 每年的发行期数及规模增绿都在10%以上。其中2013年, 债券发行额为9.02万亿元, 比2005年度增加了84.7%。至2013年末, 我国债券发行量为7212期, 债券额为29.95万亿元, 比2005年分别增加了6627期、21.96万亿元。如果将2005年至2013年的债券余额在坐标图上表示出来, 将会发现债券余额每年成上升的趋势, 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8.4%。其二, 非金融债券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债券主体。如2013年末, 发行的非金融债券期数达到6040, 在债券总期数中所占比例为84.08%。和2005年相比较, 2013年非金融企业债券期数提升了49.61个百分点。从历年的债券发行情况来看, 国债及央行票据发行量基本趋于稳定, 而其它各类债券则呈现出了波动变化, 可能是由于更多的规模较小的企业也参与到了证券市场的缘故。这种现象也说明了国债及央行票据等债券类型逐渐向企业债券市场转移。如, 从2005年至2013年, 在债券市场上, 新增加的债券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尤其是2010年至2013年这三年间, 上升趋势更加明显。

二、企业债券融资的发展趋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

首先, 对于企业债券融资, 我国政府全面支持;企业债券融资能成为今天的直接融资主要渠道, 和我国政府的不断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在我国政府的金融政策中, 都会出现债券融资等字眼, 充分表明政府对企业债券融资的重视。如李克强总理曾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结束之后, 在回答记者有关债券融资问题时, 就表示我国今后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 新一届领导应鼓励债券融资。之后, 在国家发布的金融十条中, 更是对债券融资做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其次, 加强债券融资是实现金融改革的发展要求, 是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在国外发达国家, 企业融资都是靠债券, 而我国主要靠银行信贷,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融资方式, 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也差别很大。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债券融资市场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就目前所占比例较大的企业债券融资为例, 来说明我国债券融资的发展情况, 之前债券定价都是通过银行及交易商协会完成, 每月一次, 之后将定价日期缩短, 改为每周一次, 这种转变, 使得债券利率更加接近市场。现在, 债券定价更加宽松, 交易商协会直接取消了债券保护价, 使得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运行情况及信用度确定债券价格, 甚至可以突破估值底线。所以到现在, 我国债券市场已基本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再次, 企业债券融资是经济市场化的需要。主要表现为, 其一, 债券融资经过不断发展, 现已具备一定的规模, 已被不少企业所接受及认可, 再加上目前融资资源有限, 其便利性、低成本等特性便会吸引更多的优异企业。其二, 我国目前银行存款及贷款出现问题, 如存款利率可达到10%, 而贷款利率则可以完全放开下限, 导致存贷之间的利差缩小, 再加上存款要求增加, 监管加强, 所以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差经营压力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下, 债券由于交易灵活, 便成为商业银行拓展收入的必然选择。

(二) 企业债券融资将会覆盖更广的融资主体

为了使债券融资市场快速稳定发展, 除了需要有利的政策, 还需要债券发行企业具有很高的信誉度。目前, 我国债券发行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 主要由大型优质企业构成。由这些优质企业发行的债券, 销售价格将不会有重大的变化。但对于一些中型企业来说, 由于大型优质企业的行业优越性, 使得自身在融资成本要求方面, 面临着一定困难。以此, 它们将会优化结构产品, 以便于得到低成本资金, 从而顺利进入债券市场。另外, 在我国,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已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政策, 将其发展壮大, 是一个政策导向, 所以债券融资将会成为中小型企业融资时的首选渠道。此外, 这类中小型企业通过优化自身的产品设计, 也向市场发行债券, 从而使债券融资范围进一步扩大。

(三) 非信用类企业债券的供需可能会出现大幅增长

目前, 发行在市场上的债券都具有信用度, 所以, 该市场也被称作信用债券市场。大量债券之所以能被大量发行, 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 所以, 融资企业在购买债券时都是自愿交易, 自担风险的。信用虽然对债券的顺利流通起到积极作用, 但同样也引发债券审批部门的担忧, 从而出具了一定的细管规则, 这将对以信用发行债券的企业具有冲击作用, 使得信用融资主体发生变化, 从而推动了非信用企业债券融资的发展。

三、结语

债券融资作为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 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 已逐渐成为融资的主要形式。本文就该融资方式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希望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叶映红.广西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现状及发展建议[J].财会月刊, 2012, 16 (14) :33-38.

债券融资职业教育论文 篇5

一、教育债券相关研究概述

(一)国外教育债券融资的情况

发行债券为教育筹资在发达国家已屡见不鲜,其中又以美国最早以及大规模地利用债券为教育融资。《教育大词典》解释“:学校债券,加拿大和美国的某些地区的学校向学生的父母和其他人士筹集贷款来资助学校基本建设费用的债券。在美国此项债券由校务委员会或地方选举人核准发行。”(孟钟剑,),主要有:

(1)地方政府发行的市政债券通常涵盖教育项目,其一般责任债券(GeneralObligationBonds,GOs)可为其管辖的学区筹资。

(2)地方政府收入债券为政府拥有的公用事业和准公用事业如专科学校与大学等融资,其收益通常包括宿舍费、学费等,有时也包含了大学院校里一般性资产的筹措,此类债券通常被称为大学债券(CollegeandUniversityRevenueBonds)。

(3)如加州教育设施管理局这样的机构为当地的高校发行债券(PooledCollege,UniversityBonds),此类债券评级视乎资产业务的收入有高有低(Webster,Keeley,)。

(4)高等学校或高校系统自行发行债券,如NevadaUniversityandCommunityCollegeSystemleaserevenuesbonds,此类债券有资产抵押,保险保障,租赁收入来自于联邦政府在高校内设立研究机构而租用校内建筑与设施,通常信用评级较高(BusinessWire,)。美国的教育债券有普通债券与免税债券之分,高等教育债券资金主要用于资金周转、偿还当前的其他债务或用于学校大型项目的建设,债券期限通常较长,有20~30年的中长期债券与长期债券,甚至有至今被人津津乐道的耶鲁大学于发行的为期1的跨世纪债券(石钧,)。发达而完善的金融市场是美国的教育机构得以利用债券融资的基础,其债券评级机构如FitchRating已有多年的国内及国际公共财政金融的服务经验,能够对政府、教育机构乃至于非营利性机构发行免税债券进行有效的信用评级以及跟踪评级。英国高校也有举债融资的举措,兰卡斯特大学曾在1995年为建设体育中心发行了债券,而著名的公立大学剑桥大学在才开始发行债券,发行了价值3.5亿英镑的40年期债券,为新成立的干细胞研究实验室和研究生宿舍提供资金,剑桥债券一发行立刻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国际评级公司穆迪也给出了3A评级。

(二)我国教育债券融资的理论与实践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发展主要依靠财政经费,在进行分税制改革后,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教育经费尤其是基础建设投资不足,在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承受范围之内发行专项教育债券可以缓解经费不足之难题(谢胜强,)。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教育被视为具有外溢性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是社会的人力资本投资,有代际效应,发行教育债券更符合公共财政下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与公共产品时期收益原则。教育债券在市场中也符合投资者的社会价值趋向。省级政府应为教育债券的发行主体,在发行的结构、规模、期限等方面,应顾及地方教育的结构与“教育成功”的周期,各地政府应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优化教育债券资金在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中所占的比例,其中用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和初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教育债券应设为长期债券,还款年限应为10~。而用于高等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债券,期限则可以稍短一些,一般在10年内为宜(程立军,)。随着高校经费来源结构的变化与资本市场的发展,高等教育债券被许多学者认为是高校融资的新选择。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总体而言不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的拨款差别巨大,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部分地方高校的发展,而其他的经费来源如银行贷款、学费收入在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些弊端(刘新荣,罗毅,)。高校利用债券融资的尝试主要在政府债券,由中央政府发行国债再进行分配,分配过程中产生的显性与隐性的.交易成本较高,若高校可以直接发行债券,此两类债券的产品差异性及对投资的要求都有区别:由有实力的高校或高校联盟自主发债的主要节点被认为是如何对高校进行信用评级,以及债券市场对高校的信息披露与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等要求,这会促使高校与政府、市场的关系进行调整,对高校的治理能力尤其是专业理财能力是较大的挑战,进而自主发行债券的利率、期限结构、资金用途等方面的制度构建才可以与高校的发展需求相符。通过债券融资必须考量风险及其控制,杨继瑞,孟显芮认为发行高等教育债券所面临的风险是债券发行、流通、及偿还等一系列过程中,因为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而产生的债券实际收益率降低或债权无法偿还等方面的问题,主要有系统风险如政策风险、购买力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以及非系统风险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财务风险,通过构建风险控制模型,其结果显示在系统性风险中,利率风险、政策风险的重要度最高,而在非系统性风险中,信用风险、财务风险的重要度最高。另外,国家开发银行已涉足国家助学贷款并以支持创业、就业等方式保障助学贷款业务,尚未在政策性金融债券融资上开展与发展教育基础建设的相关项目。综上所述,由于教育产品的混合属性,不同层次的教育与政府、市场的关系有所区别,通过政府债券融资的理论与实践都较为完善,而在高等教育(目前包括了高等职业教育与专业硕士的培养)阶段,利用债券融资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也存在许多问题,在职业教育进行调整与改革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与市场接轨,无论是人力资源市场还是资本(债券)市场。

二、利用债券为职业教育融资的思考

职业教育经费来源多元,政府、学校、企业、行业、个人通过财政拨款、自筹经费、校企合作、捐赠与缴纳学费等方式投入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开放合作、因地制宜以及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从资金需求来看,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学生资助以及培养培训经费,着力于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与升级、教育公平以及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源开发。职业教育混合产品的属性,其不同的举办与承办主体如政府、学校、职业教育集团等资金需求方在进入债券市场筹资时,部分可以享受政策优惠如财政贴息、补贴或担保乃至于利率优惠、税收减免,可在发行主体的信用基础之上对投资者增加一定的吸引力。

(一)提高政府债券融资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

职业教育有作为地方性公共产品,促进当地的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地方政府债券融资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符合地方政府的支出公平与效率原则,债券市场也能够及时暴露和释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直接或间接对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也形成一定的约束力。因此,根据地方的实际,在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适度提高政府债券融资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以政府投入带动职业教育形成良性发展的状态。

(二)扩大职业教育从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券中的受益面

如前文所述,我国国家开发银行已经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可视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已经部分从政策性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券融资中收益。政策性银行一般服务于那些对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且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资金回收慢的项目领域,如农业开发、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进出口贸易、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开发等领域。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过程中,若产生符合国家政策又在政策性银行项目领域之内的项目,政策性银行丰富的金融债券发行经验以及项目贷款管理经验能让职业教育扩大在金融债券的受益范围。政策性银行具有依托国家信用的优势,项目贷款管理有较强的约束力,也便于接受政策性的财政贴息、补贴、担保等,有利用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保持与政府和市场的合理的关系。

(三)发挥公司(企业)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为职业院校及职业教育集团融资的作用

企业债券改革与企业融资决策 篇6

一、企业债券改革的现状

对于中国的证券市场来说,一向“股热债冷”的局面似乎从2002年开始发生了改变,到2002年末我国已陆续发行了中国金茂债等12种总额达325亿元的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比2001年增加了一倍。与此同时还有诸如武钢集团,重庆城建投资公司等6家企业已通过审批在2003年发行债券。(财经时报,2003/01/25)而中国证券管理层也一再强调将加快发展企业债券,促进统一债券市场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经济学者也都乐观地预测要不了多久,企业债券就会和银行贷款和股市融资一样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主角。

迅速发展的企业债券市场必然引起一系列新的法规政策的出台,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修订出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新条例将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首先企业债券的发行方式将由过去的审批制变为核准制,进一步放宽企业债券发行主体的条件限制,重点把握发行人资格的审核,强化中介机构的职能;其次,放宽利率限制,利率定价逐步市场化,利率水平将由企业的信用状况、债券信用评级结果、市场环境、债券流动性等因素决定;三是放宽资金使用用途的限制。

这些对企业债券的改革措施无疑将会对企业的融资决策起到极大影响。影响企业融资决策的因素主要是企业融资的成本、财务风险、代理成本,因此本文就企业债券改革对此三方面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

二、企业债券改革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

企业选择融资方式和确定资本结构通常以融资成本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因为企业资本成本关系到企业未来经营收益。由于债券融资成本较低,而且债券利息具有抵税作用,因此在经济发达国家中企业通常将发行企业债券作为首选的融资方式。

随着企业债券的改革,新条例的出台,政府放宽债券发行主体的限制,使得更多的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筹集到资金。同时利率市场化使得债券融资成本具有灵活性,企业信用等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融资成本的高低,对于经营财务状况和信用较好的大型企业可以较低的利率从市场筹集资金,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收益,提高经营者效益。相比之下,银行贷款的利率较高,使用限制也较多,此外还需提留一定比例的贷款补偿余额,因此实际成本要高得多。如2002年4月28日发行的10年期金茂债券利率为4.22%,而银行5年以上贷款利率为5.76%,仅此一项在银行贷款利率维持不变的假设前提下,“中国金茂”融资10亿元10年间将节省成本5000万元。除此之外,股票市场的逐步规范使得企业上市或者增发新股的审核制度更加严格,许多必须经过审核的材料和无疑增加了股权融资和再融资的难度和成本。而随着政府对企业债券的发行由审批制到核准制的转变,企业债券发行的手续将逐渐简化,使得债券发行费用也随之降低。由此可见,企业债券制度改革有利于完善企业融资手段,增加企业价值。

三、企业债券改革对企业筹资风险的影响

对于采用债券融资方式的企业来说,最大的筹资风险就是企业无法准时还本付息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企业债券一旦无法还本付息就会在投资人中遭受名誉损失,大量的投资者同时又是消费者,他们会减少对违约公司产品的需求,违约事实使企业很难进行再融资,使企业的财务状况陷入恶性循环中。而且企业债券市场信息披露会扩散到整个社会,相对于在银行体系下,企业不能偿还银行贷款只在贷款银行范围内产生名誉损失而言,企业发行债券面临的筹资风险及再筹资风险要大的多。

由于政策原因,过去发行债券的企业主要是交通、能源等具有相对垄断地位的基础性行业的大企业。这些企业一般都不缺乏融资渠道,因此其债券融资的目的主要是调整并改善企业的财务结构,因此其面临的筹资风险比较小。但随着债券发行方式的改革,许多一般企业甚至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也成为债券发行主体,这些企业发行债券的目的大多是补充经营资金的不足,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其未来生产经营状况的不确定性较大,其面临的筹资风险也较大。

另一方面,政府对于企业债券年限和利率限制的放宽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筹资风险。企业债券管理部门已经逐步放宽了对于企业债券年限的限制。从2002年已发行的债券来看,已发行的企业债券中,长期债券发行规模占77%,其中15年期债券约占发行总额的50%,这对于企业筹集长期资金极为有利。由于采用长期债券筹资,企业的利息费用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将固定不变,不会对企业财务产生大幅度波动,同时,长期负债筹资面临的兑付风险降低,可以将资金用于长期投资,以增加企业经营收益。此外,利率市场化使得优秀企业的债券利率较低,企业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较少,因此企业发生破产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四、企业债券改革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代理成本问题也是影响企业融资的一个因素。代理成本源于股东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目标的不一致。企业发行股票对外融资时,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就有可能产生各种非生产性消费,采取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外部股东的道德风险行为,导致经营管理者和外部股东的利益冲突。

缓和管理人员与外部股东冲突的一种有效方式是改变融资方式,企业所需的部分资金通过负债的方式筹集。因为负债的利息采用固定支付方式,负债的利用减少了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从而削弱了经理人从事低效投资的选择空间和限制了经营者的在职消费。另外债务可以作为一种担保机制促使经营者努力工作,因为对于经营者来说要在较高的私人收益和较高的因破产而丧失的所有任职好处的风险之间权衡。因此负债融资可被当作一种缓和股东和经营者冲突的激励机制。同时债券持有人为多数投资者,而银行贷款仅集中于一两家银行,如果企业不能償还债权人的债务,则与这些债权人进行再协商是非常困难的,企业可能被迫清算。所以在特定情况下,债券比银行贷款更能有力的约束和激励经营者,降低代理成本。

但是,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加剧了企业股权融资偏好的融资行为,股权融资成为最廉价的融资方式。股权融资不但不会影响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反而比债权融资更利于经营管理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政策法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

新条例对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和企业偿债担保制度方面进行了改革。在放宽了企业发行主体范围的同时,强化了中介机构的职能,对于拟进入债券市场的企业信用状况会加以严格审核和评价,同时对企业的各种会计信息披露也会加强管理。从2002年发行的企业债券来看,信用评级均为AAA级,而担保人大多选择商业银行,且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这对于加强事前的保障机制是十分有利的。在建立有效的偿债保证机制下,企业债券市场就为企业利用融资的激励机制解决代理问题提供了条件。

我国企业债券融资发展对策研究 篇7

在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中, 债券市场融资额通常是股票市场的3~10倍, 企业债券募集资金已成为企业筹资的主要手段, 甚至超越了股票市场融资额, 企业债券的发展对一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不言而喻。而在我国, 企业发展过度依赖于间接融资, 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没有得到管理部门足够的重视, 企业的资金需求过度集中于银行系统, 这无疑大大增加了银行出现不良资产的可能性, 危害着金融体系的安全。由于我国的银行有着政府隐性担保的背景, 这个问题的负面影响尚不明显, 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 对资金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金融结构对金融市场发展的负面作用将越来越强烈。因此, 要采取相应措施使我国的金融结构和企业的融资结构趋向合理化。

虽然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 但仍集中于股票和国债市场, 企业债券的发展却远远滞后, 呈现出“股市强, 债市弱;国债强, 企业债弱”的结构性缺陷。参照斯蒂格里茨的说法, 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是一个稀薄的债券市场。除此以外,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育程度极低, 流通主要局限于交易所市场, 贴现、抵押等票据行为均不够活跃, 大部分不能上市的企业债券缺乏必要的流通手段, 企业债券二级市场的不发达自然会反作用于其发行市场, 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降低了投资者对企业债券的需求。

二、制约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因素

通过以上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企业债券市场是中国资本市场中发展相对落后的部门,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制度因素

我国的债券市场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下运行, 受到严重抑制。同时, 政府对发债企业也进行行业选择, 以致出现行业歧视的偏颇。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煤电等具有相对垄断地位的基础性行业上, 大部分竞争性较强的行业的企业发债则受到严格的审批控制;此外, 政府对企业债券实施利率限制, 使企业债券发行利率缺乏弹性, 影响了企业债券的发展。

(二) 内在因素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健全, 是企业债券发展滞后的内部原因。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对经理阶层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 企业实际上很难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因为股权融资是一种无风险的永久性融资, 即使企业不进行股利分红, 投资者也无法要求其偿还本金, 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配股和增发募集更多的资金。因此对于当前出现的“国有企业热衷于上市融资, 上市公司热衷于配股、增发等再融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

(三) 信用因素

信用是金融市场的生命, 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 这也使得企业债券市场举步维艰。信用缺失主要由于信息不对称, 企业管理层在信息使用上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他们可能会利用信息优势操纵企业债券的发行、资金使用甚至在企业债券发行完成后非法转移资产。不幸的是, 由于我国现今法律制度不完善、市场规则也未完备地建立, 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在目前很难控制。这样, 投资者在选择债券投资品种时就出现了“逆向选择”问题, 此时他们理性的选择就是尽可能减少债券投资。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低迷就是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最好佐证。

三、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对策与建议

经验证明, 没有债券市场的证券市场是畸形的, 是“短命”的, 举债是公司发展本能的融资方式。而资本市场对企业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前提就是存在一个健康的企业债券市场, 简单说来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 在发行制度、交易制度、市场准入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诸方面进行改革, 为企业债券的发展拓展出较为广阔的空间

(1) 新《证券法》把企业债券发行的审批核准制统一改为核准制, 以适应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要求, 另外还取消了对企业债额度的限制。 (2) 逐步实现企业债券利率市场化, 使企业债券发行利率的制定不再比照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而是以国债收益率为基准, 按信用级别的差异增加不同的幅度制定, 充分体现企业债券定价的市场化和风险差别收益的补偿性。 (3) 应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和监管体系的建设, 增强企业运作的透明度, 增强证券交易的透明度, 为投资者营造一个公开的投资环境, 保护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

(二) 提高企业债券信用程度

为树立企业债券良好形象, 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规范举债企业行为, 提高企业信誉。发行企业债券的企业应接受市场和投资者的合理约束和监督, 同时应解决企业债券发行后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机制问题, 挑选最优质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使企业债券成为投资者能够接受的投资产品, 确保企业债券的到期偿还。企业债券在我国没有得以充分发展也和我国部分企业的不守信用有很大关系, 所以, 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是我国企业债券得以顺利发行必要条件。 (2) 完善企业债券评级体制, 树立中介机构信誉。目前, 我国的评级行业才粗具雏形, 我们应借鉴并吸取国外评级机构的先进经验, 深入研究和开发评级技术, 建设强大的评级队伍, 借助政府的推动作用, 逐步发展成为有影响力的权威评级机构, 使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制度向国际化和规范化迈进。

(三) 增强企业债券的流动性, 促进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大量引入专门从事债券投资的机构投资者。企业债券投资需要大量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工作, 对投资者的风险识别与承担能力要求较高, 同时债券价格波动相对较小, 大额交易能有效降低成本。因此应大力培育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养老基金、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 以提高市场流动性, 降低市场风险。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保险、基金等集合型投资工具间接投资于企业债券。 (2) 发展债券基金。债券基金应当成为非金融企业和个人间接投资债券的主要渠道。设立债券基金有利于吸引资本向债券市场流动, 增加各类债券的发行量, 刺激债券市场的发展, 有助于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 (3) 引入做市商制度。在做市商制度下, 由于做市商对市场信息的了解程度远远胜过普通投资者, 他们对包括公司的各种信息来源进行各方面的汇总分析之后进行做市, 并承担相应的市场风险以及公司风险, 这样有利于增强市场投资的信心。

摘要:虽然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 但仍集中于股票和国债市场, 企业债券的发展却远远滞后, 这无疑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不利。本文简述了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现状, 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企业债券,融资,市场化

参考文献

[1]王东翔企业债的春天乍暖还寒[J]中国投资2005 (8)

[2]童映磊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策略选择[J]财会通讯2008 (5)

[3]李向东发展和完善我国企业债市场的思路[J]国际金融研究2003 (4)

企业债券融资分析及发展浅析 篇8

按照现行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定, 一般来说, 企业债券是指我国境内企业依照法定的程序面向债券市场各类投资者所发行的、约定一个券面利率并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这种有价证券有别于企业所筹集到的实有资本, 是一种虚拟资本, 游离于企业产业资本之外, 但可以代表一定的所有权权益, 可为持有者带来一定的未来收益, 这也正是投资者投资企业债券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另外该条例同时也指出, 本法中的企业债券限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 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发行企业债券, 但是金融企业所发行的金融债券除外。此后, 国家有关部门又对规范企业债券的发行市场做出了一些修正, 比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所作的《关于推进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简化发行核准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 企业债券必须是境内企业在公开的债券市场依法发行的按照约定利率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这里一共包括两种形式, 即依照《公司法》设立的公司所发行的公司债券和依照《企业组织法》所设立的其他企业所发行的企业债券。

二、企业债券融资的优缺点比较

一般来说, 当企业需要发展经营的资金时, 无外乎两种形式, 即直接融资形式和间接融资形式。前者主要指发行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形式, 后者主要指像个大商业银行进行信用借贷。那么, 企业债券融资与这种股权融资和借贷融资有什么优点呢?

与股权融资相比较, 我们发现企业债券具有很多优点, 比如, 第一, 债券融资成本很低。各种融资方式的比较, 无外乎是融资成本的比较。对于企业融资来说, 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融资的成本以及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因为投资者投资股票所具有的风险比投资债券要大得多, 这就导致股权融资所要付出的财务成本即投资者所要求的收益水平比企业债券要高很多。第二, 债券融资有一定的财务杠杆功能, 也就是常说的收益放大的作用。企业借债的收益率只要大于成本支出, 那么对于企业而言就是划算的。这样企业利用其所借入的资金进行生产经营, 其经营成果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税后利润, 而且在偿还企业债券人资金后还可以形成企业的净利润, 从而达到企业利润从债券人到企业所有者之间的财富转移, 增加企业股东权益。第三, 债券融资不改变企业的经营决策控制权, 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稳定。相比于股权融资而言, 债券融资对企业各股东的现有权利比例没有做出改变, 因为债权人与企业的关系仅是一种外部债权债务关系, 这有别人企业股东的“内部人”关系。通常情况下, 债权人只享有到期按照约定的利率进行收本收息的权利, 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没有任何权利。

与间接融资的银行借贷相比较, 我们发现企业债券融资具有融资数量大, 期限长和成本低等特点。一般而言, 对于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或者经营业绩优良的公司而言, 发行企业债券不仅对自己此项融资有利, 更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推广和信誉的提升。在银行借贷受到许多约束的情况下, 债权融资更能发挥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性, 而且基本上不受外部货币政策的调整。企业债券融资不仅成本低, 而且更具有市场化的倾向, 一般债券利率基本上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社会形象。通常, 经营绩效佳企业信誉有的企业, 其所发行的企业债券融资成本就低。这对于企业对外宣传和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都具有比银行借贷好得多的优势。

三、当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结构

在发达经济体国家, 一般企业需要外部融资时都是以债务融资为主, 以股权融资为辅, 这一点与我国有很大的区别。当前, 我国企业在进行外部融资时, 偏重于股权融资, 这可能与我国股市实为“圈钱市”的特点有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从维护和保障中小投资者利益出发, 这种“圈钱市”必将结束, 取而代之的将是“回报市”, 也就是合理的按季现金分红以回报投资者。所以从长远来看, 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将是更加光明的。

早在2005年的时候,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指出, 债券市场将是我国未来资本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然而, 在今天我国仍然面临企业债券市场不发达, 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融资规模巨大, 企业债券市场绝对量在扩大的同时, 相应的市场占有仍然偏低,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反省。据中债公司统计, 2010年我国企业所发行的债券仅有不到3000亿元, 其规模远小于同一时期的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股市IPO的融资规模。

一个健康的资本市场, 必是融资主体多元化、多样化和多渠道的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最重要的一级, 企业债券市场应该是企业资金融通最重要的场所。正如当前西方国家一样, 企业债券市场应该是股票市场的许多倍才是。作为企业直接融资的一种, 企业债券市场对于解决企业融资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于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和改善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也日益产生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那些中小企业, 由于自身经营效率低、管理制度混乱和财务风险高的企业而言, 股权融资和银行借贷都没有可能的情况下, 发行企业债券是他们寻求自身发展和壮大的最好选择。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够取得长足发展的最根本因素之一。

四、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政策建议

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不仅需要企业各方主体的积极参与, 更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我国企业债券市场, 我们必须从以下几点开始做起:

第一, 合理规范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当前我国债券发行市场主要采用的相关部门审核发行制度, 这样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空间和效率。在发达的债券市场一般采用的注册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将审核制改为核准制, 并进一步走到注册制应是当务之急。对于条件成熟的地方, 应该实行更加宽松的核准制, 等到市场经济更进一步发展, 再可以一步到位发展成为注册制, 这也是发达国家债券市场所经历的道路。

第二,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门槛, 消除市场发行歧视。我们知道,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给与各个市场参与主体公平合理的待遇, 有利于市场竞争的完善和资本市场的成熟。这对于我国所处的初级阶段和尚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下, 尤为必要。因此, 此时的有关政府应该积极有效的做好市场服务工作, 进一步放宽企业债券发行市场的准入门槛, 让有资金需求的主体通过平等协商的手段,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借入资金, 消除发行主体的歧视政策和规则。

第三, 完善企业债券的交易市场, 提高证券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加强证券市场的各方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意识, 使其更好地为资本市场参与主体进行服务, 这对于完善企业债券的交易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 这也是吸引和引导债券投资者投资企业债券, 活跃市场交易行为的催化剂和润滑剂, 有利于提高证券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因此, 我们给与中介服务机构合理有效的监督管理职责和职能, 要求他们建立相应的符合市场规则的报告制度和经济法律责任, 这不仅有利于中介服务机构自身的做大做强, 对完善我国相关证券交易主体的信用制度建设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四, 建立企业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 发挥资金的资源配置效率。利率是企业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的最为重要的核心问题和关键问题之一。一般来说,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 本应在引导借贷资金的有序流动起到积极作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企业债券市场的供求关系的集中表现。因此, 对于信誉好, 级别高的企业债券, 投资者由于承担的违约风险比较小, 那么债券的利率就应该定得低一些, 反之则应该定得高一些, 这就是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在发挥其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晓娜.我国企业债发展问题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 (1) .

[2]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R].北京:中国人民银行, 2010.

石油化工企业债券融资探讨 篇9

1.1 法律法规推进

早在1987年, 我国重点企业就开始发行企业债券。在1998年, 央行为了有效防范发行企业债券的风险, 提高企业债券市场的规范化水平, 而出台了《企业债券发行与转让管理办法》。到了2005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发了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重新对公司公开发行企业债券的条件、上市交易需要满足的条件等进行了规定。证监会为了让公司债券发行行为更加规范, 发布了《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 以防止投资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2008年1月, 国家发改委发布文件进行企业债发行程序改革, 把原先的先规模核定, 后核准发行直接简化为一个环节, 同时也将企业债额度限制予以取消, 彻底颠覆了过去不规范的债券发行模式, 大大简化了企业债券的发行流程, 给企业债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2 产业政策扶持

石化产业作为国民支柱产业, 在促进产业升级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受到国家产业政策扶持。为了扩大内需, 拉动经济增长, 国务院于2008年出台了资金额度为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 该项投资计划项目涵盖了众多工业领域, 如炼油、化工以及油气开发等, 可见国家政府对于石化行业的扶持力度之大。为确保中央保障增长、扩大内需以及结构调整的要求得到充分落实, 进一步促进石化产业发展, 国务院又于2009年出台了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其中就涉及到了以融资信托方式让中央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并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石化行业的产业政策支持。

1.3 石化企业自身优势

企业发行企业债对其自身信用有很强的依赖性, 而企业的资产规模、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强弱等往往就能够决定这家企业信用等级高低。对于我国石化企业来说, 基本特点就是资产规模庞大、种类多样化且丰富、资产负债率趋于稳定, 同时在诸多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如政策环境、资产规模、偿债能力以及发展前景等, 企业形象良好, 因此可以说他们都有比较高的信用等级, 具备发行企业债券的实力。这是其自身优势所在。

2 石化企业债券融资相对于其他融资方式的优势

2.1 与银行借款融资的比较优势

一是债券融资成本较低。通常发行企业债券的市场中介费用比较低, 主要是因为券商竞争以及信息趋于标准化。而银行为了尽可能地规避由此可能带来的贷款风险, 所以其融资成本往往设置在比较高的水平, 在向银行进行借款融资时, 关于利率企业需与银行谈判协商后确定, 但是通过债券融资, 企业可以自行决定利率的高度, 特别是那些大规模、盈利能力强、声誉形象良好的石化企业能够以比较低的利率筹集到资金。二是企业经营互动自主性较强。进行银行借款时, 企业往往需要接受严格的资格审查, 在贷款合同中可能存在某些限制性条款, 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自主性限制可能会比较大, 而债券融资方式下, 企业无需接受资格审查, 更不需要受到限制条款的约束, 经营决策都具有绝对的自主权。三是促进企业治理效率提升。银行在向企业行使债权人的权利时, 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企业为了逃避债务, 可能会选择破产程序;同时企业没有能力偿债时, 银行往往会利用贷款偿还缓期, 也可以会迫使企业选择举新债偿旧债的方式, 但不会报请破产来行使债权人的合法权利。而企业债券则不同, 它的债权人是广大机构或个人投资者, 企业如果无法在债券到期日进行还本付息, 就会在信誉形象上受损, 从而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压力, 就会加强治理。

2.2 与股票融资的比较优势

首先, 债券融资资本成本低。企业债券利息在财务上被计入财务费用, 并且在税前支付, 并且能作为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抵减项, 降低企业所得税额, 而股权融资则不同, 股息和红利等都是在税后支付的, 是不允许在企业所得税中抵减的, 所以其资本成本率会高于债券融资。其次, 保证股东控制权。债券融资方式下, 企业只需履行按期还本付息的义务, 企业债权人不享有剩余索取权, 不能参与企业经营决策, 这样可以有效保障股东的控制权, 避免被稀释。最后, 债券融资方式能够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企业通过债券融资募集资金后就会进行举债经营, 如果企业经营得当, 使息税前利润率大于债务利息率, 增加企业税后利润, 在财务杠杆的作用下, 这种收益往往会表现出成倍的增长。

3 石化企业债券定价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债券定价是债券发行的核心。下面就影响石化企业债券定价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3.1 市场基准利率

市场基准利率曲线是企业债券利率的形成基础。通常情况下, 市场基准利率往往是由无风险收益率、信用利差、流动性利差以及税收利差等因素决定的, 进而决定企业债券发行的利率大小。在我国, 企业债券发行的基准利率往往以上海银行之间的同业拆借利率为准。

3.2 企业信用级别

信用级别即企业的信用利差。信用利差水平往往随着企业信用级别的提高而逐渐降低。作为石化企业, 目前在信用区分方面差异不大, 绝大多数企业的信用等级都是A级,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和我国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评级标准不统一有关联。

3.3 流动性

企业债券如果具有比较好的流动性, 那么相应地流动性利差也会比较小, 企业债券往往会以较低的利率发行。

3.4 税收利差

企业债券的投资者往往来自不同区域, 他们的税率会存在一定差异, 所以可以结合企业债投资者结构, 并对其有效税率加以充分考虑, 进而确定一个加权平均税率作为税收利差。

摘要: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债券融资已经成为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 债券融资方式由于资金来源广泛、融资成本低的优越性被各大公司重视, 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来说, 通过债券融资能够有效缓解长期以来阻碍其发展的资金约束问题, 对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石油化工企业债券融资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分析了石油企业债券融资的优势, 然后将债券融资和其他融资方式做了对比分析, 进而针对石油企业债券融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适当分析。

关键词:石化企业,债券融资,优势分析

参考文献

[1]隋平, 李广新.企业债券融资操作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5.

[2]张嘉颖.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简析[J].会计之友, 2014, (10) :67-70.

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集合债券 篇10

近些年,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外需疲弱,内需下降,再加上经营成本的不断攀升,企业利润普遍下降,而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主要依靠出口加工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受到的影响尤为严重,企业利润减少甚至倒闭。而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资金的支持作为坚强的后盾。由于金融危机后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致使企业要维持原有的生产规模经营,也需要更多的流动资金支持,再加上很多中小企业为了生存,经营转型是其不得已的选择,转型升级就需要更多的长期资本投入。可见,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资金周转面临更严峻的困难。

(一)内源融资占的比重较大但数额不足

企业内源融资主要主要指在企业初创期创业者自己筹集资金、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创造出的剩余利润、计提的折旧基金和其他内源融资方式获得的资金。纵观各国,内源融资都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形式,尤其是在初创时期,我国也是如此(如图1 所示)。从2010 年国家统计局资料看,內源融资占企业资金来源的比重基本都在90%或90%以上,外源融资所占比例不到10%,占比较低。

但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需求下降,劳动力成本普遍攀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中小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再加上出口减少,内需下降,中小企业利润大幅度地缩减,有些企业利润率不过3%-5%,甚至更低,中小企业单纯依靠內源融资已变为十分困难。

(二)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比有所增加但缺口较大

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小企业受到重挫,筹资愈发困难,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但2010 年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我国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信贷规模增长进一步回落,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形式是银行信贷,在这种货币紧缩环境下,中小企业融资极为不利。2011 年,国家为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有所改善,融资难的困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2008—2010 年,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比一直保持在36%左右,从2009 年中小企业贷款占比逐渐上升,2011 年,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占比达到39.73%,比2010 年上升2.82 个百分点(如图2)。

虽然中小企业贷款占比逐渐上升,2011 年接近40%,但中小企业数量巨大,占企业总量的99%以上,相反,大企业数量非常少,仅占企业总量的0.5%,但其贷款余额占比却超50%,这表明中小企业即便是在贷款余额占比有所提升的情况下对资金的需求还是远远没有得到满足的,资金缺口依然较大。

(三)资本市场门槛高,对中小企业取得直接融资的作用有限

在我国,企业直接融资主要指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债券,但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企业上市的准入门槛很高,中小企业想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进行直接融资非常困难。对于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虽然要求条件有所降低,如创业板对中小企业的要求是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000 万元,发行后股本总额不能少于三千万元,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而次贷危机发生后,全球股市持续萎缩,我国股票市场扩容步伐放缓,企业通过股票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大幅下降,中小企业更难以通过股票市场获得资金。2010 年,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共有321 家企业完成IPO,2011 年仅有243 家,同比下降24.3%。债券融资方面,国家对发行公司债券的限制条款多,目前发行的公司债券都是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基本无法通过发行债券获得资金。

(四)融资成本较高,企业经营负担较重

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除了包括银行利息外,还包括担保费、抵押物评估费、审计费等其他费用,融资成本高是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最普遍问题。由于中小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利润较低,抗风险能力弱,又普遍缺少抵押品,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存在高风险性,因此,银行出于风险防范的要求往往利率定价时一般都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实行上浮,要求支付比大型国有企业更高的借款利率。中小企业普遍盈利较低,金融危机后,由于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普遍上升,中小企业盈利空间非常小,想获得银行贷款比较困难。为了解决融资问题,许多中小企业转向小额贷款公司或典当行进行融资,这类机构放贷比较灵活,中小企业可以从这类机构中快速融资,解决资金短缺的困境。但是这些渠道的融资成本比较高,比正规金融机构高出多个百分点。2011 年,国家紧缩货币政策,银行贷款规模受到影响,主要靠银行贷款支持的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无奈之下,中小企业被迫转向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手续简便,相比银行贷款比较容易,因此,民间融资的利率水平随着需求的旺盛而持续上升,民间融资借贷利率一般高出银行同期借贷利率的四倍,沿海城市的民间借贷利率更高,甚至会达到50%-60%。不断上升的融资成本将加大中小企业经营的负担,中小企业发展愈加步入困境。

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展现状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2007 年3 月国家发改委发布 《关于下达2007 年第一批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及发行核准有关问题的通知》,放宽了企业发债的限制。当年11 月14 日,全国第一支中小企业集合债券“2007 深圳市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成功发行,标志着中小企业更多了一条融资渠道,为部分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机会。

中小企业集合债是由多个中小企业构成发债主体,通过政府组织协调,由一个机构作为牵头人,发行企业各自确定债券发行额度,采用统一的债券名称,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集合债券不同于一般企业债券,它具有如下特征:多个中小企业集合发行。如“07 深中小债”发债主体由20 家企业构成;参与企业规模比较小。从目前发行的中小企业看,企业资产大都集中于2 亿到8 亿之间;参与企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参与企业无论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还是利润总额增长率都处于较高水平;风险相对分散。由于是多个企业共同发行,每个发行人只承担部分融资风险,可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担保方式创新。中小企业由于信用级别较低,违约风险高,为了使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能够顺利发行,降低债券违约风险,要求发债企业要有担保公司为其提供相应的担保措施。目前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既有统一担保人,又有多家担保机构分别担保发债企业,各家发债企业向各自的担保机构提供抵押、质押等反担保措施,可以避免债券兑付风险。

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从2007 年11 月到2013 年4 月,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总共发行了13 只,募集资金约52.02 亿元。其中,2007 年发行2 只,分别为“07 深中小债”和“07 中关村债”;2008 年为0 只,没有企业发行集合债券;2009 年发行1 只,为“09 连中小债”;2010 年发行量为2 只,分别为“10 武中小债”和“10 中关村债”;2011 年发行3 只,为“11 豫中小债”、“11 常州中小债”和“11蓉中小债”;2012 年发行2,为“12 芜中小债”、“12 扬州中小债”、“12 合肥中小债”和“12 石开中小债”;“13 云中小债”是到目前为止2013 年唯一发行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具体发行情况见表1。

资料来源:中国债券网

从已发行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可以看出: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信用评级主要集中在AA和AA+ 两个级别,信用级别较高,融资成本可得到降低;期限上基本是以3 年、6 年期为主,属中期债券,企业可以获得中期建设资金;由当地大型的国资担保公司进行担保,以提高债券的安全性;发行利率均按市场利率确定,一般是按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加上基本利差决定,大多集中在6%-7%之间。

三、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推出伊始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而经过五年多的发展,集合债券一些问题不断暴露,如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发债主体门槛高、信用评级机构体系尚不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阻碍了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健康发展。

(一)发债成本居高不下

中小企业的综合发债成本既包括票面利率成本还包括发行费用。票面利率的确定方式采取市场化,由基准利率加上基本利差,此方式可以在保证投资者收益的同时,也能起到降低筹资成本的作用。如“07 中关村债”是由发行当时基准利率4. 52%,加上2. 16%的基本利差来确定其发行利率为6.68%,与银行贷款利率基本相当。除此部分利率外,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发债成本还包括发行费用,发行费用主要包括担保费、承销费、审计费、律师费、评级费等。如担保费一般是募集资金规模的1%-1.5%左右,承销费用约为2%,其他各项费用约占1%-2%左右,集合债券综合融资成本年均达到10%左右,超过了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而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资需要交纳一定固定费用,如挂牌费用、审计费用等,这些费用与企业的发行规模没有关系,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发行数额较小,这些费用占比相对较高,便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其融资成本。此外,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在发行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社会成本,主要是因为集合发债主体由多个中小企业构成,为了使各方利益平等,不至于出现矛盾,需要政府出面进行总体协调,这肯定会产生协调成本。

(二)发债门槛相对较高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发债主体为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普遍净资产比较少,利润比较低,无法通过发行普通企业债券获得资金。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降低条件,以较低的门槛使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但从目前发行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来看,发债主体通常都要符合《证券法》和《公司法》企业债发行的基本条件,而这些基本条件无论是净资产要求额,还是净利润的要求数都是一般中小企业无法达到的,只有极少数中小企业才能满足发行条件,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是被拒之门外。

(三)评级体系有待完善

按照国际惯例,债券发行要由权威的评级机构对其进行信用评定,只有符合一定级别的债券才可以发行。因此,债券的信用评级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债券信用评级起步比较晚,全国征信系统在2006 年才开始设立,信用体系尚待健全。虽然目前有规模较大的全国性评级机构如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等,但缺乏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调查机构。目前我国企业债券评级基本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在对被评对象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评级指标体系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一直以来多采用粗放式管理,财务报表造价成分较大,数据失真,信用评级机构要想获取企业的真实经营资料困难较大,评级准确性不高。

(四)担保体制尚不健全

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要想发行必须要有担保。但由于受中小企业的资信、规模、盈利能力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很难找到综合实力和信用等级都优于自己又愿意承担担保责任的担保主体。从目前已发行的集合债券来看,都得到金融机构或地方政府极大的政策支持,如首只中小企业集合债券“07 深中小债”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担保,确保了该债券的顺利发行。“07 深中小债”以后发行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均由大型企业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保证的担保方式,获得了AA及以上的信用级别。但在2007 年10 月,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银监会要求各银行停止对企业债券进行担保,也包括中小企业集合债。由于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复杂性,担保机构承担一定的风险性,使得担保成本难以覆盖担保潜在风险,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往往不愿提供担保。

四、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健康发展促进对策

(一)控制发债成本,激发企业发债热情

已发行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虽然票面利率较低,但发行费用、组织协调成本高,综合成本仍然偏高,中小企业的参与热情受到影响。因此,要加快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发展,首先政府应加大对集合债券发行的支持力度,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等;其次,通过担保费补贴和中介费补贴的方式建立有利于降低担保、评级和承销等程序费用的制度,降低集合债券融资综合成本;最后,中介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时,需要针对不同地区、行业的企业提供有区别的个性化服务模式,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服务成本。

(二)完善发债制度,降低发行门槛

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采用报国家发改委核准方式。首先由企业向所在省发改委提出申请,经省发改委经过审核批准后,集中将本省发债规模向国家发改委提出申请,国家发改委通过综合考量,对企业的发债规模申请进行审核,核定发行规模和资金用途,报经国务院同意后,由发改委下达发行规模,再由省发改委下达给相关企业,发行过程耗时过长。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发行和审批程序更为复杂,审核的标准更加严格,使得集合债券的发行时间过长,影响了集合债券的发展。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发行制度,由发行采用报国家发改委核准方式改为由国家发改委对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规模进行核定,国家发改委发布指导意见,各省级发改委负责发债审核,这样可以进一步简化发债程序,节省中小企业发债的时间成本,满足中小企业对资金迫切需求的目的。

在发债条件设置上,可以针对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的特点,在综合考虑市场规模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降低企业发债标准,使越来越多的具有成长潜力或具有优良资质的中小企业都能参与到集合发债的行列。

(三)规范评级制度,构建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信用评级体系

规范评级制度、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降低信用风险的核心之一是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包括评级指标体系、评级方法、评级人才培养、评级机构的内部管理等。目前我国已建立针对大型企业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且在逐步完善中。中小企业由于发债时间较短、财务资料不够完善、经营业绩容易受到经营者个人能力和外部环境变化影响等因素的限制,大型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并不适合中小企业。因此,为保证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顺利发债,我国评级机构应尽快建立适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债的信用评级体系。在评估方法上要更科学。我国集合债券发行较晚,评级机构在对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评级时,应结合集合债券的特性,重点评估各个发行主体信用等级分布情况、单个企业融资比例、发行主体的行业集中度及信用担保情况进行考虑,保证债券评级的准确性。

(四)完善担保机制,形成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模式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债主体众多,且资质不尽相同,为保证债券的顺利发行,需要有第三方担保人为债券提供统一担保。因此,完善担保机制,形成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模式,可从以下方面考虑:1.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的健康快速发展尽快完善相关担保法规。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法律文件,如《担保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等,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有很多不足,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考虑出台针对中小企业债券担保机制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担保条件、担保形式、担保机构设立与业务范围等方面进行规范。2. 建立政府主导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信用较低,违约风险较高,完全靠社会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比较困难。因此,现阶段,可采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3. 建立风险补偿基金,降低担保机构风险。设立专门的风险补助基金。担保机构由于风险较高,当担保机构出现坏账风险时,可用风险补助基金对担保机构进行代偿坏账补助,确保担保机构安全运行。

(五)加大政府财税扶持等措施,确保良好的融资环境

上一篇:地图运用下一篇:新生儿感染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