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学性肝损伤

2024-06-04

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精选八篇)

急性化学性肝损伤 篇1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药物

受试药品:IRTW,本单位自制;阳性对照药:联苯双酯(BPD)(北京协和药厂生产,批号:08110103);试剂:四氯化碳(CCl4)(分析纯)(上海长江化工厂生产,批号:20040512);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GSH-Px)测定试剂盒,均来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号分别为20110415、20110516、20111018、20110820、20110810)。

1.1.2 仪器

电子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生产,型号:BSA124S);DY289型电动玻璃匀浆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式高速离心机[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手术器械厂];高速低温离心机(德国Biofuge Stoucctos);微量加样器Gilson(法国);液体快速混合器(江西医疗器械厂,型号:YKH-I);切片机(德国美康HM355S型全自动切片机);摄影仪:Olympus PM-10型显微摄影仪;恩普半自动生化分析仪EMP-168G(深圳市恩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Agilent845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美国)。

1.1.3 动物

SPF级昆明种小白鼠,18~22 g,雌雄兼用,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桂)2009-0002。小鼠分性别饲养于空调室内,室温(22±2)℃,湿度(70±5)%,喂标准颗粒饲料,自由饮水和摄食。

1.2 方法

取60只小鼠,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平均分为6组(每组各10只),即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组),CCl4模型组,联苯双酯组(BPD)(150 mg/kg),IRTW高、中、低剂量组(相当于原料药200、100、50 mg/kg),均灌胃给药,剂量为20 m L/kg,正常对照组和CCl4模型组灌胃给纯净水,每天1次,共12 d。第12天除正常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花生油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含有0.08%CCl4的花生油,剂量为0.1 m L/10 g,并禁食16 h后,自取小鼠后眼眶静脉丛取血,取肝脏作下列相关指标检测:(1)收集血液,室温静置1 h后,于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检测ALT、AST水平。(2)取肝右叶制备10%肝匀浆,分别采用相关试剂盒测定SOD、MDA、GSH-Px。(3)取肝左叶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包埋,切片,采用HE染色方法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RTW对CCl4小鼠急性肝损伤血清ALT、AST的影响

CCl4模型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IRTW能不同程度地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P<0.01或P<0.05)。提示IRTW对CCl4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见表1。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CCl4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为无数据

2.2 IRTW对CCl4小鼠急性肝损伤肝组织匀浆中SOD、MDA、GSH-Px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Cl4模型组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与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1),提示肝脏出现脂质过氧化。而IRTW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肝组织中MDA的升高(P<0.01或P<0.05),并使SOD和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1或P<0.05),说明IRTW有很好的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见表2。

2.3 小鼠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小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小鼠肝脏外观呈红褐色,质地湿润,柔软有光泽且富于弹性,肝小叶结构正常,轮廓清晰,肝细胞排列整齐,大小均匀,分界清楚,无肿胀,无明显水肿、脂肪变性,无坏死,无炎症细胞浸润(图1);CCl4模型组小鼠肝脏体积增大,呈弥漫性气球样变,质脆边缘钝而厚,表面黄褐色,结构紊乱不清,肝细胞核消失,出现以中央静脉为中心的局部病灶性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图2);BPD组小鼠肝脏颜色较红润,有部分肝细胞有胞浆疏松,轻度细胞水肿,偶见气球样变,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图3);IRTW高、中剂量组小鼠肝脏颜色较红润,无明显坏死,稍有轻度水肿,大部分肝细胞结构正常(图4、5),IRTW低剂量组虽未完全表现为正常对照组的红褐色,但较CCl4模型组有明显改观,肝细胞仍见肿胀,大片肝细胞轻度至中度细胞水肿,偶见气球样变,灶性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图6)。提示IRTW对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CCl4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为无数据

3 讨论

CCl4肝损伤动物模型是研究化学性肝损伤的经典模型[5,6],CCl4诱导肝损伤主要是通过细胞色素P450将CCl4分解为CCl3自由基团,能选择性地损伤小叶中央区的肝细胞,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破坏细胞膜结构,使肝细胞变性坏死,细胞内ALT、AST、自由基渗入血液而活性增高[7]。MDA是一种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次产物[8],可进一步与磷脂酰乙醇胺和蛋白质交联,生成无活性脂褐质,沉积于组织细胞中,破坏细胞膜结构,最后导致细胞无法维持正常代谢而死亡。SOD是机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重要抗氧化酶之一,CCl4的摄入使其活性减弱,引起不饱和脂肪酸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形成脂褐质以及使DNA、蛋白质和酶等改变、破坏,从而加速肝脏损伤。而GSH-Px是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含硒抗氧化酶[9],可通过特异性催化GSH对氢化氧化物的还原反应,而消除细胞内有害的过氧化代谢产物,以阻断脂质过氧化连锁反应,从而对保护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起到重要作用。

本实验结果显示:IRTW三个剂量组能不同程度地降低CCl4可引起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及肝匀浆MDA水平,能不同程度地增高肝损伤小鼠肝匀浆SOD和GSH-Px的水平,且对小鼠肝脏的病理学损伤也有明显改善。实验研究表明IRTW对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SOD、GSH-Px等抗氧化物酶的活性,从而清除氧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稳定细胞膜,而起到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摘要:目的 研究救必应的水提物(IRTW)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小鼠随机平均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CCl4模型组、BPD组及IRTW高、中、低三个剂量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IRTW对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及对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 IRTW各剂量组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AST含量(P<0.01或P<0.05),降低肝匀浆MDA含量(P<0.01或P<0.05),升高SOD、GSH-Px活性(P<0.01或P<0.05),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论 IRTW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关键词:救必应,四氯化碳,急性化学性肝损伤,保肝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2096.

[2]文东旭,陈仲良.救必应化学成分的研究(Ⅰ)[J].中草药,1991,22(6):246-248.

[3]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中药材标准[S].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172-173.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3-164.

[5]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46.

[6]Chang ML,Yeh CT,Chang PY,et al.Comparison of murine cirrhosismodels induced by hepatotoxin administration and common bile duct lig-ation[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5,11(27):4167-4172.

[7]吴玉强,邓家刚,钟正贤,等.铁包金提取物抗肝损伤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4):854-855.

[8]李为,刘娟,刘干,等.橙皮苷对急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0,45(3):346-350.

急性化学性肝损伤 篇2

【关键词】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元滑苓甘汤;经气如轮;中气如轴

【中图分类号】R322.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078-01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细胞毒性损害或肝脏对药物及代谢产物的变态反应所致的疾病。DILI可因各类处方或非处方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代谢产物而诱发,是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迄今仍缺乏简便、客观、特异的诊断标准和特效治疗手段[1]。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中医治病强调整体观念,认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对于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选择中医治疗,目的不仅在于保肝,同时还可针对原发病进行干预,整体调理,既可以达到保肝的效果,又可以避免再一次肝损伤的发生。祖国医学虽无药物性肝损害这一病名,但金元时期,张从正从理论上明确提出“药邪”学说,并认为多因药物自身毒邪或误用药物造成。

牛学恩教授,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科主任,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他认为引起DILI的原因有二。其一,机体禀赋异常、正气不足,常人可耐受的药量对其就可产生药物毒性;其二,对于常人,无法耐受的药邪侵入机体,机体气机逆乱,不循常道产生此病,并以急症者居多。牛教授根据“经气如轮,中气如轴”理论辨证施治,灵活化裁。“中气如轴经气轮,旋转升降是平人”[2]。人身十二脏腑之经气,行于全身上下左右,左升右降,如轮一般。中气则位于人身胸之下、脐之上,居中枢之地,如轮轴一般,中土作为轴心,把控四维,使升者升,降者降,调节外围轮转和缓有序。杨志敏教授认为在阴升阳降、阴阳转换的过程中,中焦脾胃之枢是气机运化的关键动力,脾升胃降,枢转中焦气机,使得升降协调,四维轮转才能和缓有序[3]。“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4-5]。

1 临证选方

牛教授根据辨证选用元滑苓甘汤为基础方灵活运用。组方:元明粉10g,滑石10g,茯苓8g,甘草6g,大麦6g。玄明粉辛甘而凉,去胃肠湿热;滑石色白质滑润而软,味甘淡,性沉降而散,能泄气且令下行,能清三焦表里之火,利六腑,分水道,通九窍,实为通利六腑九窍之专剂,与玄明粉共为君药。茯苓色白质坚,金之象也,抱松根而生,又得木土之气为最厚,上通心气,枢转中焦,引心气下归丹田。其甘淡,甘能助阳,淡能通窍,益脾逐水,善通心气于肾,使热从小便而解,为佐药;生甘草性清凉,其味最甘,直入中焦而守中,可升可降,得土气最全,运输四象,可解一切毒性;甘草甘和,甘缓,可调脾胃,补脾胃而非峻补;大麦初夏即热,得春令生发之气最多,不但调胃,又善调和肝胆,共缓玄明粉、滑石之寒性,共为使药。

2 验案举隅

患者于某,女,45岁,2014年6月23日初诊。主诉:半年前口服含有何首乌成分的保健药品后,出现小便黄,伴有乏力、腹胀、纳差,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弦。查ALT:406.0U/L;AST:600.0U/L;TBIL:143.5μmol/L。西医诊断:急性药物性肝炎;中医诊断:黄疸。证型:肝胆湿热。治法:清热祛湿,健脾和胃,解毒调肝。处方:元明粉30g,滑石30g,茯苓15g,甘草8g,大麦8g,7剂,水煎,日1剂,分两次温服,并嘱患者停用保健药品,清淡饮食。2014年7月2日复诊:患者服药后症状明显减轻,乏力、腹胀减轻,大便正常,小便微黄,舌红,苔微黄,脉弦。改变原方剂量:元明粉15g,滑石15g,茯苓10g,甘草6g,大麦6g,14剂,水煎,日1剂,分两次温服。共治疗21天,治疗结束后7天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药物性肝损伤常以急性者居多,机体正气不足,气机逆乱,不循常道,升降失司,疾病乃生。损肝药物作为外来毒邪,首先影响中土脾胃,土失斡旋,脾虚不运,助湿生热,进而影响肝胆,肝气不升、胆气不降。肝失疏泄,则身目发黄、胁肋疼痛;胆失排泄,则口苦口干;肝郁脾湿肠燥,则大便秘结,日久必累及心肾。其基本病机可以概括为:湿热毒邪蕴结、肝脾不调,其病位在肝胆,与脾胃、心肾等脏腑密切相关。根据各药配伍,协调相助,以气机升降为纲,恢复人体自身气机周流之势,以调理中焦枢机、清热祛湿、健脾和胃、解毒调肝为纲,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使全身一气之周流畅通,水湿糟粕各行常道,则该病诸症皆除。

3 小结

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于药物性肝损伤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治病强调整体观念,认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对于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选择中医治疗,目的不仅在于保肝,同时可针对原发病进行干预,整体调理,既可以达到保肝的效果,又可以避免再一次肝损伤的发生。牛学恩教授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谨遵古训,而不拘泥于古,具体病症,辨证施治,用药精当,分清主次,每获奇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1):1752.

[2]彭子益.唯物论的系统医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2.

[3]黄元御.四圣心源[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3.

[4]黄春华,范宇鹏,张锦祥,等.杨志敏从圆运动理论解析失眠病机[J].江西中医药,2013,44(355):18.

[5]傅文录,彭子益.“阳气降升圆运动”学术思想发微[J].河南中医,30(1):33.

急性化学性肝损伤 篇3

当归多糖 (ASP) 是从我国的一味传统中药当归中提取的重要活性成分, 研究表明其具有丰富的生物学活性, 包括影响造血系统、调节免疫、抗肿瘤等等[3,4]。本文从甘肃岷县新鲜当归中提取分离了含量较高的ASP, 分别观察其对酒精性及四氯化碳性肝损伤的作用如何, 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

1 材料和方法

1.1 药品

制备纯化当归多糖:甘肃岷县新鲜当归, 经水煮-醇沉法得当归粗多糖, 经Sevag法去蛋白, 醇沉, 冷冻干燥10 h, 所得当归多糖为浅米灰色疏松状粉末, 测得其总糖含量为96.8%。

1.2 试剂

氧化型辅酶Ⅱ;还原型谷胱甘肽;1-氯-2, 4-二硝基苯;二硫双硝基苯甲酸均为Sigma产品;sALT、sAST、SOD及MDA等测定试剂盒, 均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余均为市售分析纯产品。

1.3 动物

健康♂昆明种小鼠, SPF级, 体重20~22 g。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4 方法

1.4.1 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处理 小鼠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酒精模型组;ASP小剂量组 (100 mg/kg) 及大剂量组 (200 mg/kg) , i.g.给药, qd×10 d, 其余动物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4 h除空白对照, 其余三组均给予56%酒精6.64 g/kg i.g., 禁食不禁水, 19 h后重复一次。6 h后, 处死动物。

1.4.2 四氯化碳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处理 小鼠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CCl4模型组;ASP小剂量组 (100 mg/kg) 及大剂量组 (200 mg/kg) , i.g给药, qd×10 d, 其余动物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4 h, 各组均按CCl4 0.15 mg/kg剂量灌胃, 空白对照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6 h后, 动物断头处死。

1.4.3 标本制备 小鼠摘眼球取血, 制备血清, 置于-20℃保存。迅速剖腹取肝脏, 置于冰冻生理盐水中反复漂洗, 滤纸吸干, 称重。采用Tris-HCl 50 mmol/L, pH 7.4制备肝匀浆。9000 g离心20 min, 取上清液为S9组分, 于-80℃保存。

1.4.4 检测指标 赖氏法测定血清sALT及sAST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TBA法测定MDA含量。DTNB比色法测定GSH含量。测定肝S9的苯胺羟化酶以反映CYP2E1活性。

1.4.5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组间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SP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干预作用

2.1.1 ASP对小鼠sALT、sAST及肝脏指数的影响

酒精模型组小鼠sALT、sAST较空白对照组上升83.8%及133.7% (P均<0.01) , 肝脏指数明显增大 (P<0.01) , 反映了短期急性摄入乙醇所产生的肝脏损害。与模型组相比, 两剂量组ASP均可显著抑制酒精所致小鼠sALT (分别降低25.2%、35.3%) 及sAST水平 (分别降低31.8%、34.4%) 的上升幅度, 并使肝脏指数保持正常 (表1) 。

注:肝脏指数%=肝重/体重×100%, 与对照组比较, **P<0.01;与模型组比较, △P<0.05, △△P<0.01

2.1.2 ASP对小鼠肝S9组分GSH、SOD及MDA活性的影响

结果可见, 模型组小鼠MDA含量显著增高, GSH、SOD活性明显下降。ASP100 mg/kg、200 mg/kg对上述指标的改变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其中大剂量ASP的作用似乎更为显著 (见表2)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与模型组比较, △P<0.05, △△P<0.01

2.1.3 ASP对小鼠肝脏CYP2E1活性的影响

已知乙醇为CYP2E1诱导剂, 其活性增加与乙醇肝毒作用有关。本文结果显示, 模型组CYP2E1酶活性升高 (1.4倍) , ASP100 mg/kg对CYP2E1有一定的抑制趋势, 而200 mg/kg剂量组则明显抑制了CYP2E1的上调, 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图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与模型组比较, △P<0.05, △△P<0.01

2.2 ASP对急性四氯化碳性肝损伤小鼠的干预作用

2.2.1 ASP对小鼠sALT、sAST及肝脏指数的影响

结果显示, CCl4模型组小鼠sALT、sAST分别上升至空白对照组的11.0倍及9.5倍 (P均<0.01) , 表明肝脏严重受损, 但肝脏指数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相比, ASP两剂量组均抑制了CCl4所致小鼠sALT (分别降低14.4%、15.3%, P均<0.01) 及sAST水平 (分别降低11.1%、17.8%, P均<0.01) 的上升幅度 (表3)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与模型组比较, △△P<0.01

2.2.2 ASP对小鼠肝S9组分GSH、SOD及MDA活性的影响

结果可见, 模型组小鼠SOD、GSH活性明显下降, MDA含量则显著增高。给予ASP 100 mg/kg、200 mg/kg进行干预后, SOD活性较模型组分别上升了7% (P<0.05) 和11.5% (P<0.01) , 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剂量关系;GSH则恢复至对照组的83.2%和84.2% (P均<0.05) ;MDA的增高亦有部分逆转, 分别下降至模型组的95.0%及93.7% (P均<0.05) 。 (表4)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与模型组比较, △P<0.05, △△P<0.01

2.2.3 ASP对小鼠CYP2E1活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 四氯化碳性模型组CYP2E1酶活性仅为正常组的9.2%, 与文献报道相符[5]。Wong等人的实验表明, CCl4能够抑制CYP2E1蛋白合成, 降低其酶活性。但ASP 100 mg/kg 及200 mg/kg剂量组对CYP2E1酶活性均无明显影响。 (图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 讨论

急性酒精性中毒是临床上造成肝损伤的常见原因, 这与乙醇在肝脏内经CYP2E1催化后生成的毒性产物乙醛有关。实验结果显示, ASP能明显抑制乙醇所致的血清转氨酶升高, 减轻肝损程度, 而这种保护作用很可能与ASP能特异性下调乙醇对CYP2E1水平的诱导有密切关系:当CYP2E1活性降低时, 将减少乙醛及自由基的生成, 从而有利于减轻酒精对肝细胞的损害。此外, ASP部分恢复抗氧化功能也应是ASP对抗酒精性肝毒的原因之一。

四氯化碳作为一个典型肝毒物质, 进入体内后主要经肝脏CYP2E1代谢, 生成CCl3等产物。自由基可诱发膜脂质过氧化, 并与蛋白质大分子进行共价结合, 从而破坏肝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 干扰了蛋白质的合成。实验结果显示, 预先给予ASP处理, 能有效抑制四氯化碳所致的血清酶漏出。ASP 的这种保肝机制可能是由于其抑制肝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 稳定生物膜, 从而降低膜的通透性, 使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减轻, 并迅速恢复肝细胞的功能。上文已提及, CYP2E1参与了CCl4的肝毒形成机制, 但关于CCl4对CYP2E1活性的影响, 文献报道不一。有研究结果显示[5], CYP2E1活性明显降低, 认为可能是由于在代谢过程中被CCl4降解所致;也有人认为CCl 4对CYP2E1的mRNA及其蛋白有着显著的诱导作用[6]。本文实验结果可见, CCl4模型中CYP2E1活性极度抑制, 与前者一致。由于ASP未影响CYP2E1的水平, 提示此酶并非ASP保护CCl 4性肝损伤的作用环节, 还应存在其他途径, 尚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ASP对两种肝损模型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其中对酒精性肝损的保护作用要更为显著, 提示ASP对不同化学性肝损伤皆有干预作用, 但其干预能力因保护机制不同而有所差别。

摘要:目的 观察纯化当归多糖对酒精性及四氯化碳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 并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乙醇及四氯化碳制造小鼠肝损伤模型, 给予纯化当归多糖, 按100mg/kg和200mg/kg口服给药进行干预。观察血清sALT、sAST的变化;测定抗氧化指标SOD、MDA、GSH的含量;以苯胺羟化酶反映CYP2E1活性。结果 当归多糖两剂量组均可降低酒精性及四氯化碳性肝损伤模型组的sALT、sAST, 减轻肝脏损伤;两组引起的抗氧化功能下降均可被当归多糖不同程度的抑制;当归多糖可抑制乙醇所致的CYP2E1上调, 但对四氯化碳所致的CYP2E1酶活性降低却无明显影响。大剂量组的上述作用更为明显。结论 纯化当归多糖对不同化学性肝损伤均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但其干预能力因保护机制不同而有所差别。

关键词:当归多糖,乙醇,四氯化碳,肝损伤,CYP2E1

参考文献

[1]张国升, 凡明月.芦根多糖对四氯化碳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2, 18 (3) :354-355.

[2]孙设宗, 唐微.云芝多糖对小鼠实验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8, 18 (9) :1217.

[3]华自森, 王建伟, 宋姝丹, 等.当归多糖对K562白血病细胞JAK2、STAT3表达和活化的影响.解剖学杂志, 2009, 32 (1) :8-11.

[4]孙文平, 罗红, 杨光, 等.当归多糖激发免疫反应的特征研究.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1 (2) :262-264.

[5]Wong FW, Chan WH, Lee SS.Resistance to carbon tetrachloride 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mice which lack CYP2E1expression.Toxicol Appl Pharmacol, 1998, 153:109-118.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30例临床特点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30例, 其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龄25~72, (48.9±11.6) 岁。既往无病毒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炎及脂肪肝病史。

1.2 诊断方法

采用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 (草案) [1]。对于疑似病例或再评价病例, 均采用RUCAM评分表进行量化评估[2,3]。均符合上述诊断。

1.3 研究方法

回顾性调阅30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住院病历, 详细分析了患者年龄、性别、健康等基础情况及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指标及临床治疗等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最常见为纳差 (100%) , 厌油及尿黄、黄疸 (93.3%) ;实验室检查均有ALT、AST升高 (100%) , 其次TBIL升高 (93.3%) ,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分别见表1、表2。

2.2 临床分型

肝细胞性损伤16例 (53.3%) , 胆汁瘀滞性肝损伤9例 (30%) , 混合性肝损伤5例 (16.7%) 。

2.3 导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相关药物分析

2.4 治疗与转归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停用肝损害药物, 应用复方甘草甜素、甲硫氨酸维生素B1、多烯磷脂酰胆碱、熊去氧胆酸等保肝、降酶、退黄及补充多种维生素等支持治疗, 同时卧床休息, 食清淡易消化食物, 多数经1~2个月肝功能恢复。住院时间: (19.8±12.17) d, 4~51 d;30例中治愈15例 (50) , 好转12例 (40) , 自动出院2例 (6.7) , 转上级医院1例 (3.3) , 治愈好转率为90%。

3 讨论

药物性肝损伤是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 在欧美国家药物引起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占全部肝功能衰竭的15%~52%[4], 我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 药物性肝损伤所占比例低于国外, 但具体发病率尚无权威报道。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比例各家报道不一, 国外报道以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为主, 国内报道以结核药、抗肿瘤药、抗生素、中药为主。该组资料中, 中草药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居于首位, 占所有患者中36.7%, 其次为解热镇痛药与抗生素。近期有报道中药肝毒性发病率未知, 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不一, 从轻度肝损伤到肝衰竭需肝移植[5], 目前中草药引起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所占的比例在不断的增加[6], 现已发现至少有60种以上的中草药能引赳肝损害[7]。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是药物性肝损伤常见致病因素已得到大家的认同。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病理可表现为急慢性肝炎、肉芽肿性肝炎、胆汁淤积和肝肿瘤, 文献报道药物引起的慢性肝炎可有自身免疫的特点 (米诺环素) 、脂肪性肝炎 (胺碘酮) 、肝硬化 (甲氨蝶呤) 、非肝硬化门脉高压 (硫唑嘌呤) 、肝腺瘤 (口服避孕药) 及肝恶性变 (砷与血管肉瘤) [8];临床上急性肝损伤是药物性肝病最常见的发病形式, 约占报道病例数的90%以上, 少数患者可发生威胁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9]。导致肝损伤取决于药物本身对肝脏的损害及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反应。药物本身对肝组织的损害, 与药物剂量有关, 具有预测性;代表药物为对乙酰氨基酚、环磷酰胺、白消安、四氯化碳及酒精、金属铜铁汞等;大多数引起肝损伤药物的决定因素是机体对药物的反应, 与药物剂量无关, 具有不可预测性。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以纳差、厌油、乏力及黄疸为主要表现。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为排除诊断, 目前尚无针对药物性肝损伤的特异性检测标记物, 由于肝功能检查不具备特异性, 药物与其他肝脏毒性物质 (尤其是酒精) 、病毒 (包括嗜肝病毒和非嗜肝病毒) 、免疫机制和代谢因素的相互作用均可引起或加重肝损伤, 这些相互作用可能难于鉴别。多数情况下诊断药物性肝损伤不需要肝活检, 然而在需要排除肝损伤病因和定义至今未知肝毒性药物的损伤等情况下仍需进行肝活检。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为综合治疗, 唯一可以利用特殊解毒剂治疗的药物性肝损伤为对乙酰氨基酚肝毒性[10]。如诊断明确, 立即停用相关药物, 卧床休息, 并辅以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 绝大多数患者可很快恢复。但对于胆红素显著升高者, 应警惕其向肝衰竭发展可能, 该组资料中治愈好转率为90%, 有10% (3例) 未能取得良好疗效, 其中1例胆红素逐渐升高, 达到586μmol/L, 转向上级医院行人工肝治疗;另2例胆红素下降缓慢, 因费用原因自动出院。

鉴于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 因此不可能使所有药物性肝损伤得到完全预防, 基本预防方法包括正确使用药物, 加强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知识普及, 以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 (草案) [J].中华消化杂志, 2007, 27 (11) :765-767.

[2]Danan G, Benichou C.Causality assessment of adverse reactionsto drugsI.A novel method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s:application to drug-induced liverinjuries[J].J Clin Epidemiol, 1993, 46:1323-1330.

[3]Sierra F, Torres D.A concise and structured review of druginducedtoxic hepatic disease[J].Ann Hepatol, 2004 (3) :18-25.

[4]Larry D, Pageaux GP.Drug-induced acuteliver failure[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5, 17:141-143.

[5]Bunchorntavakul C, Reddy KR.Review article:herbal and dietary supplement hepatotoxicity[J].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3, 37 (1) :3-17.

[6]胡义杨, 黄莆.中草药与药物性肝损伤[J].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2, 3 (20) :173-175.

[7]Teschke R, Wolff A, Frenzel C, et al.Herbal hepatotoxicity:a tabular compilation of reported cases[J].LiverInt, 2012, 32 (10) :1543-1556.

[8]Eugene R Schiff, Michael F.黄志强, 主译.希夫肝脏病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938.

[9]Larrey D.Epidemiology and individual susceptibility to adversedrug reactions affecting the liver[J].Semin Liver Dis, 2002, 22:145-155.

急性化学性肝损伤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 体重20~25 g, 于普通动物饲养室饲养, 自由饮用自来水, 室内温度20~26 ℃, 相对湿度60%~80%, 定时通风换气。

1.2 方法

1.2.1 小鼠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将CCl4溶于花生油中, 混匀, 配制成0.1%的CCl4花生油溶液, 按体重10 mL/kg给小鼠腹腔注射, 建立小鼠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 禁食, 不禁水。

1.2.2 样品的采集及检测

给予CCl4后16小时将小鼠麻醉, 摘眼球取血;将血液于洁净、干燥的离心管内静置1 h后离心 (3 000 r/min, 10 min) , 分离血清, 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操作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浓度[2]。小鼠处死后, 采集肝脏组织制作石蜡切片[3,4]。

2 结果

2.1 血清学检测结果 (见表1)

注:同列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

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内, 如果肝细胞受到损伤, 血液中ALT和AST就会升高, 因此这两个指标能够反映出肝脏实质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由表1可知, CCl4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后, 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 血清ALT和AST值均明显升高, 两者差异极显著 (P<0.01) 。

2.2 组织学检查结果

肉眼观察可见小鼠肝脏明显肿大、充血, 质地脆弱。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正常组小鼠肝小叶结构清晰, 肝索呈放射状规则排列, 肝细胞形态结构正常, 细胞核染色较浅, 核质分布均匀, 呈球状, 中央静脉及汇管区清晰可见 (见图1) ;给予CCl4后, 小鼠肝组织损伤严重, 肝细胞排列紊乱, 多数肝细胞呈细胞水肿, 可见明显的点状坏死和小灶性坏死, 并伴有炎细胞浸润, 坏死区周围肝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气球样变、嗜酸性变、脂变、纤维素样变, 并且肝细胞呈不同程度的胞浆疏松, 肝窦以及肝中央静脉扩张 (见图2) 。

3 讨论

CCl4所致的急性化学性肝损伤主要表现为血清中转氨酶活性增加, 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或坏死, 其转归有肝细胞增殖、损伤恢复或肝纤维化等方面[5]。CCl4进入体内之后在肝药酶P450的作用下激活产生自由基, 即三氯甲基自由基 (·CCl3) , 通过氢吸附而攻击肝细胞内质网膜上的磷脂分子, 引起膜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CCl3继而与膜脂质和蛋白质大分子共价结合,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被破坏, 从而使肝细胞内的ALT、AST溢出至血液, 使血液中ALT与AST的活性升高;·CCl3还可抑制细胞膜、微粒体膜上钙泵的活性, 使Ca2+内流增加, 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功能, 激活磷脂酶分解膜磷脂, 破坏溶酶体膜使蛋白水解酶释放, 并使黄嘌呤脱氢酶转化为黄嘌呤氧化酶, 加速氧自由基的产生, 从而使肝细胞损伤加剧[6]。本研究发现正常肝组织肝小叶结构正常, 肝索呈放射状排列, 肝细胞完整, 胞浆着色均匀, 细胞核清晰, 中央静脉及汇管区清晰可见;给予CCl4后, 肝组织严重损伤, 肝细胞呈点状或小灶性坏死, 其中小灶性坏死可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坏死细胞呈气球样变及脂变[7]。ALT、AST作为肝细胞内的酶, 在氨基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中起重要作用。AL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胞浆内, AS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胞浆和肝细胞的线粒体中, 在正常情况下, 只有极少量释放入血液中, 故血清中该酶的活性很低[8]。当肝组织受到急性损伤或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 这两种酶大量释放到血液中, 使血清中酶的活性显著增高, 同时血清中ALT、AST的升高幅度也能够反映出肝细胞的坏死程度[8]。本试验中, 小鼠注射CCl4后, 血清ALT和AST活性明显升高, ALT由 (25.20±1.74) U/L升高至 (204.08±72.00) U/L, AST由 (37.90±1.28) U/L升高至 (234.77±7.71) U/L, 差异极显著 (P<0.01) 。这一结果与王鸿利[9]的描述一致。说明本试验中, CCl4导致小鼠肝脏发生损伤, CCl4在肝细胞内质网中经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混合功能氧化酶的代谢生成活泼的三氯甲基自由基和氯自由基, 启动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及直接的膜溶解作用, 致肝细胞损伤和坏死[10], 致使血清中转氨酶释放进入血液, ALT、AST水平升高。

参考文献

[1]方士英, 姚宏伟, 李俊, 等.虫草多糖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4, 39 (3) :201-204.

[2]宋正己, 杨晋辉.实验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和研究发展[J].医学综述, 2004, 10 (5) :278-280.

[3]廖秋萍, 石长青, 饶丽娟.石蜡切片制片技术的探讨[J].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6 (3) :69-71.

[4]罗炳泰, 潘淑英.动物组织块染色新法及应用[J].新疆农业科学, 1995 (4) :187-188.

[5]曲建慧, 韩絮琳, 万谟彬.肝素对刀豆蛋白A诱导昆明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1, 26 (6) :451-452.

[6]钦传光, 黄开勋, 徐辉碧.泥鳅多糖对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医药学报, 2001, 29 (4) :31-33.

[7]邹丽宜, 吴铁, 崔燎.四氯化碳对大鼠肝毒性的时量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3, 8 (2) :158-162.

[8]WANG G S, LIU G T.Role of nitric oxide in immunological liverdamage in mice[J].Biochem Pharmacol, 1995, 49 (9) :1277-1281.

[9]王鸿利.实验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9.

急性化学性肝损伤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例患者中男3例, 女性2例, 年龄7~65岁, 平均年龄35.4岁。中毒事件共2起, 均为集体中毒。所有患者发病前身体健康, 无肝炎或肾病病史。患者食用的毒蕈均为自采的野生蕈, 蕈体白色, 呈细长状, 孢子类球型, 无色。采集的标本经防疫站鉴定确为白毒伞蕈。

1.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在食用毒蕈后4~12 h均首先出现恶心、呕吐、全腹持续性钝痛或上腹部及脐周不同程度的压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同时伴有头晕、乏力、无水肿腰痛、纳差、心慌、皮肤巩膜发黄等症状。患者经尿常规及肝功能化验, 结果为:尿胆原 (+) 、尿胆红素 (++) 、尿常规尿糖 (++++) ;肝功能检查示ALT、AST、TBIL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5例中毒患者中, 呕吐咖啡色液体1例, 血尿1例, 便血2例, 另有2例患者入院当天表现为昏迷和明显出血, 经抢救无效死亡, 见表1。

注:ALT:丙氨酸转氨酶 (正常参考值:0~40 IU/L) ;AST:天冬氨酸转氨酶 (正常参考值:0~40 IU/L) ;TBIL:总胆红素 (正常参考值:3.4~17.3μmol/L) 。

1.3 治疗方法

入院诊断为急性白毒伞蕈中毒, 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1例, 中毒性肝炎2例;另有2例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所有存活病例均先给予催吐、彻底洗胃、导泻、利尿促进毒物排泄, 此后给予门冬氨酸钾镁、糖皮质激素, 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促肝细胞生长素保肝、退黄, 并积极补液以纠正患者体内电解质、水平衡紊乱。此外, 给予适量阿托品以缓解患者明显的呕吐、腹痛症状, 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给予止血、制酸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进行治疗。入院第2天, 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 采用血浆置换进行治疗, 血浆置换液为新鲜血浆加代用血浆, 血流量控制在150~200 m L/min, 置换液量为2000 m L/次。

2 结果

5例患者, 2例患者入院时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 1例患者并发肝性脑病, 终因肝功能、凝血功能严重损害被迫放弃抢救, 于出院后次日死亡, 其余2例救治成功, 痊愈出院。

3讨论

结果显示:白毒伞蕈中毒死之病例期肝功能指标在入院第7天时就出现明显的“胆酶分离”特征。

毒蕈中毒的潜伏期为3~24 h, 急性白毒伞蕈中毒为肝损害型中毒, 病情凶险, 死亡率较高。毒蕈中的毒伞肽和毒肽是引起肝功能受损的主要毒性成分, 其中毒肽直接作用于细胞核, 作用快;而毒伞肽作用于肝细胞的内质网且对肾脏也有一定毒性, 作用较迟缓但毒性较毒肽强约20倍。对于急性白毒伞蕈中毒的治疗, 尚无确切有效的药物。临床常采用包括彻底洗胃排除多余毒物、补充蛋白质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的综合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 对于急性白毒伞蕈中毒的治疗, 应采用血浆置换为主的早期综合治疗法, 并加强肝功能的监测, 将有利于救治率的提高。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白毒伞蕈中毒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收治的5例急性白毒伞草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白毒伞蕈中毒后均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明显的胃肠炎症状, 进而出现严重并发症。5例患者中, 2例入院时深度昏迷, 抢救无效死亡, 1例患者并发肝性脑病, 终因肝功能、凝血功能严重损害被迫放弃抢救, 于出院后次日死亡, 其余2例患者救治成功, 痊愈出院。结论 应采用血浆置换为主的早期综合治疗法对急性白毒伞蕈中毒致肝损伤患者进行治疗。

关键词:急性白毒伞蕈中毒,肝损伤,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844-846.

[2]陈成伟.药物与中毒性肝病[M].上海: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71-73.

[3]Lawrence SF, Emmet BK.Handbook of liver disease[M].Second edition.USA:Elsevier Inc, 2004:122.

急性化学性肝损伤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和试剂 昆明种小鼠, 均为雄性, 体重18~24 g, 由内蒙古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为清洁级动物, 合格证号:SCXK (蒙) 2002-0001。富锌胶囊为天津天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56°红星二锅头酒, 为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生产。SOD、MDA、GSH-Px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2 实验方法

1.2.1 动物分组及处理 将50只健康昆明种雄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 每组10只, 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锌低剂量组、锌中剂量组、锌高剂量组。其中锌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照锌1.25 mg/kg、2.5 mg/kg、5 mg/kg的量给予。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日饮用凉开水, 其余组为凉开水加相应的量锌 (锌饮用量按成人每日参考推荐摄入量为50 μg/d, 分别相当于成人口服剂量的1/4、1/2和1倍) 。各组大鼠均采用自由饮用的方式, 连续饮用30 d。每周称1次体重, 同时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第30 d各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56°红星二锅头白酒12 mL/ (kg·bw) [3], 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 禁食16 h后处死动物, 采集小鼠血清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丙二醛 (MDA)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的活性。

1.2.2 生化指标测定 SOD、MDA、GSH-Px测定具体操作方法均按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 比较各组间差异。

2 结果

2.1 实验动物一般情况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小鼠健康状况良好, 无毛发异常改变, 无死亡现象发生。实验结束时各组间小鼠平均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实验小鼠血清MDA、SOD、GSH-Px测定结果

模型对照组实验小鼠的MDA、SOD、GSH-Px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添加锌的三组小鼠各指标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锌低、中、高剂量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锌分布在人体的所有组织器官, 以肝、肾、肌肉、视网膜、前列腺内的含量较高。在体内约有200多种含锌酶[4], 参与组织呼吸、能量代谢及抗氧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锌对机体抗氧化体系有重要作用, 它能防止细胞膜氧化、减少超氧阴离子形成, 终止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锌对GSH-Px的基因表达具有上调作用[5], 而锌参与构成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CuZn-SOD) [6], CuZn-SOD是能够有效清除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的一类重要的抗氧化酶。

实验小鼠在实验30 d内喂饲不同剂量水平的锌, 最后用乙醇灌胃造模, 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各项抗氧化指标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明造模成功。本实验结果表明, 饲喂一定时期锌后, 加锌组实验小鼠的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小鼠, 而SOD和GSH-PX含量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 表明锌能有效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可以降低乙醇对肝脏的损害程度。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锌对酒精造成小鼠急性肝损伤时MDA、SOD、GSH-Px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组后喂饲不同剂量的锌30 d后, 各加锌组与模型对照组给予56%高度乙醇12 mL/ (kg.bw) 灌胃, 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 禁食12 h后处死动物, 取小鼠血清测定其SOD、MDA、GSH-Px的活性。结果:加锌组MDA值显著降低, 而SOD、GSH-PX显著升高,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添加锌能够提高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的抗氧化能力, 从而对肝脏起到保护的作用。

关键词:锌,急性肝损伤,MDA,SOD,GSH-Px

参考文献

[1]Subir KD, Vasudevan DM.Alcohol-induced oxidative stress[J].Life Sciences, 2007, 81 (2) :177-187.

[2]Yousef MI, El-Hendy HA, El-Demerdash FM, et al.Dieta-ry Zinc deficiency induced-changes in the activity of en-zymes and the levels of free radicals lipids and protein elec-trophoretic behavior in growing rats[J].Toxicology, 2002, 175 (1-3) :223-234.

[3]李锋, 李宣海, 谢良民, 等.维生素E和锌对CCl4大鼠急性肝损伤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胃肠病学, 2002, 7 (6) :338-341.

[4]李兆申, 湛先保, 许国铭.胃黏膜损伤与保护-基础与临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31.

[5]卢锋, 郭红卫.锌对HL-60细胞凋亡及p53等基因表达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 2006, 22 (1) :68-70.

急性化学性肝损伤 篇8

1 材料和方法

1.1 动物模型建立和分组

采用健康、成年、SPF级纯系雄性SD大鼠30只(购于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体重280~300g。随机分为3组:手术对照组10只;缺血60 min、再灌注90 min组10只(I/R组);缺血60 min+再灌注90 min+MG132组10只(I/R+MG132组)。术前禁食8 h,不禁水。以0.3%戊巴比妥30 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根据文献[3]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输液泵经门静脉、肝动脉双重恒压灌注4℃乳酸林格氏液(含肝素12.5 U/m L;液体速率2.5 m L/h),灌注液经下腔静脉穿刺点引出,不进入体循环;60min后修补门静脉、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结束冷缺血同时恢复肝脏血流90 min。手术对照组开腹游离肝脏,不作其他处理;I/R+MG132组于麻醉前1 h腹腔注射MG132(30 mg/kg)。

1.2 试剂与器材

MG132(美国Sigma公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752型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上海天普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1.3 检测方法

动物实验结束时从下腔静脉抽血约5 m L,其中2 m 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AST;3 m L用于检测SOD、MDA,根据试剂盒说明进行检测(SOD采用羟胺法、MDA采用TBA法)。病理学检查:采血结束立即处死动物,用10%的甲醛固定肝组织,采取石蜡切片,HE染色做常规病理学检查,并由一位有经验的病理学医生进行单盲Suzuki病理学评分[4](表1)。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血清ALT、AST、SOD及MDA各组均数内部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再进行各指标间两两比较(满足方差齐性要求则采用LSD检验,不满足方差齐性要求采用Dunnett T3检验),病理学评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各组血清ALT、AS T、S OD及MDA对比

各组大鼠血清ALT、AST、SOD及MDA的表达见表2。统计结果:ALT、AST组内均数两两比较满足方差齐性要求,使用LSD检验,P<0.05,说明各组ALT、AST差异具有显著性;SOD、MDA不满足方差齐性要求,组内均数两两比较使用Dunnett T3检验,P<0.05,说明各组SOD、MDA差异具有显著性。

2.2 病理学观察和评分

对照组肝小叶结构大体正常,镜下肝细胞排列规则,可见数个双核肝细胞和Kupffer氏细胞轻度增生。I/R组肝细胞索排列较紊乱,并呈现多灶性的肝细胞水泡样变性、凋亡和坏死,病变分布没有特异性。I/R+MG132组:肝细胞轻度水样变性,组织改变较I/R组轻。I/R组及I/R+MG132组病理学评分见表3。

A:对照组;B:I/R组;C:I/R+MG132组

3 讨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供肝早期损害、功能延迟甚至功能丧失,是肝移植外科的一个重要临床课题。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是生物体内蛋白质选择性降解的重要途径之一,参与蛋白质质量控制、细胞转录、细胞凋亡及免疫应激等多种细胞生理过程[5]。MG-132(Z-leu-leu-leu-CHO,三肽基乙醛)是一种醛基肽类蛋白酶体抑制剂,能够可逆性地抑制蛋白酶体的类糜蛋白酶活性(chymotrypsin-like,Ch TL),从而阻断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研究表明[6],MG-132可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抑制了I-κB的降解,而I-κB对核转录因子(NF-κB)的激活存在负反馈调节[7],因此MG-132阻止了NF-κB的活化和释放;此外,MG-132还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产生,所以MG-132可减轻主要由炎症反应引起的供肝在亚急性期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急性期,氧自由基大量产生。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并生成多种毒性很强的脂质过氧化物,是氧自由基直接损伤肝细胞的最重要的机制[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重要抗氧化酶,它的催化使超氧自由基(O2-)被破坏,从而筑起针对氧毒性的第一道防线。丙二醛(MDA)是活性氧簇(ROS)与生物膜的磷脂、酶和核酸等大分子物质起脂质过氧化反应形成的产物,也是细胞氧化损伤的一个重要检测指标。本实验结果显示,I/R+MG132组大鼠血清ALT、AST较I/R组有的明显下降,病理学改变也较I/R组有明显改善,说明使用MG132对大鼠进行药物预处理,在肝脏IRI的急性期可以减轻肝细胞膜的破坏,缓解肝细胞淤血、空泡样变和坏死的发生。在此阶段,MG132能够促进SOD的活性表达,提高了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而氧自由基清除的同时也抑制了脂质过氧化过程,减少了MDA的产生。因此,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正是MG132对移植肝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期的重要保护机制。

摘要:目的 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期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经60min冷缺血和恢复血流灌注90min后,检测血清ALT、AST浓度和SOD、MDA的活性,并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切片。结果 IRI+MG132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较IRI组大鼠下降(P<0.05),在MG132作用下,大鼠血清SOD活性升高,而MDA产生减少(P<0.05)。这些差异也可以从IRI+MG132组相对于IRI组Suzuki评分的改善得到证实。结论 MG132能够通过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大鼠移植肝急性期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蛋白酶体抑制剂,肝

参考文献

[1]ARII S,TERAMOTO K,KAWAMURA T.Current progres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 of the liver[J].J Hepato Biliary Pancreatic Surg,2003,10:189-194.

[2]COLLETTI LM,KUNKEL SL,WALZ A,et al.The role of cy-tokine networks in the local liver injury following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 the rat[J].Hepatology,1996,23(3):506-514.

[3]ZHAO HF,ZHOU J.Establishment of an orthotopic autologous liver transplantation model with bile ducts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J].Academic Journal of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2006,27(04):429-430.Chinese

[4]SUZUKI S,LH.TOLEDO-PEREYRA,FJ,et al.Neutrophil in-filtration 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liver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injury:modulating effects of FK506and cyclosporine[J].Trans-plantation,1993,55(6):1265-1272.

[5]ACIECHANOVE R.Intracellular protein degradation:from a vague idea thru the lysosome and the 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and onto human diseases and drug targeting[J].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2005,12:1178-1190.

[6]PABLO CL,GEORGINA HF,JORGE R,et al.MG132protea-some inhibitor modulates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production and expression of their receptors in U937cells:involvement of nuclear factor-κB and activator protein-1[J].Immunology.2008,124(4):534-541.

[7]KEARNS JD,BASAK S,WERNER SL,et al.Ikappa B epsilon provides negative feedback to control NF-kappaB oscillations,signaling dynamics,and inflammatory gene expression[J].J Cell Biol,2006,173(5):659-664.

上一篇:多层框架结构下一篇: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