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个性化教学

2024-06-07

小学音乐课个性化教学(精选十篇)

小学音乐课个性化教学 篇1

一、更新教学的观念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 我们的课堂注重的是整体化一, “一刀切”的模式使学生的个性被逐渐磨灭, 严重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因此, 在新课程改革下, 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从以往的过于“公平”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同时, 我们还要丰富教学内容, 不仅要教会学生唱, 还要教会学生“欣赏”“创造”“识读乐谱”“演奏”等等, 进而让学生在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 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搭建歌配画平台

所谓的歌配画是指将歌曲和绘画结合起来, 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倾听的过程中寻找绘画素材, 然后, 自主动手去将自己想象中的画面描绘下来, 或者是自己通过收集选择出合适的图片, 并说明自己的理由。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而且, 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教师要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走进音乐课, 并自主去感受音乐中呈现的画面, 进而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做好铺垫工作。

例如, 在教学《嗯嘿呀》时, 这是一首劳动号子, 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场面, 在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用心听, 去感受朝鲜族人民劳动的场面。然后, 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 自主搜集与这首歌相关的资料, 或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将自己在听到轻快的旋律后, 脑海中展现的画面用笔画下来。当然,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绘画能力, 所以, 不做统一要求, 但是, 每个人都要给歌曲配画, 这样一来能够展现自己的个性, 二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创设表演的情境

创设表演情境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 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素质教育下, 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 创设表演情境, 以促使学生在形象的表演情境中展示自己的个性, 同时, 也让学生在诠释角色的过程中, 使创造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例如, 在教学《两只老虎》时,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授课的时, 我选择了表演情境, 对于这首歌来说, 学生并不陌生, 应该说在各种视频中都看到过各种表演的版本, 所以, 在授课时, 我引导每个学生都进行表演, 表演要带有自己的个性, 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而且,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构建良好的关系

轻松的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反之, 则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 我们要有意识地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走进音乐的殿堂。所以, 我们可以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从而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 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基本理念, 并从多角度入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找到自我发展的空间, 进而,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 篇2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70-01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越来越讲究创新,教育也不再墨守成规,个性化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学个性化,就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信仰、教学理念的支配、指导下,通过对教材融会贯通的理解和独具匠心的处理,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富有个性地组织指导学生展开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从而使教学具有强烈的学科色彩和教师教学智慧的印迹,使师生的个性在交流互动中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我们应当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呢?

1.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内涵与意义

对于小学语文学科而言,要想实现个性化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建立起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教师在教学时也要结合个性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要抓住教学的主要内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养成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主动去学习,并且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学习问题,改善以往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机械模式。传统教学让学生认为只有考试成绩才能决定学生的优异,让学生摆脱这种狭隘的教学观,应让学生产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且在学习中能够有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

对于孩子的小学阶段是他们学习和培养自我能力和思维的重要时期。所以小学的语文教师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导师,语文是学生进步的解阶梯也是学生思想素质形成的关键因素。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也是影响学生思维素质的重要因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重教学的方法,让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提高思想品德素质,这也是让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个性化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2.个性化教育的策略

2.1具备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越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教师个性意识越强烈,教学创新意识就越强烈,愈能创造地运用于语文教学艺术之中。独立自主的个性,是实施个性语文教学的前提。

2.2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教师思路要新颖,不同凡响,就要别出心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教师要有超前意识,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要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内容,更可以用自己的个性进行教学创新。其次,找准教学“突破口”。教师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教学思路的“突破口”,学生个性的差异和个体发展都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创造性地促进“有个性的个人”的全面发展,使之形成优良的个性。

2.3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教学的个性,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教师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开放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独创性教学风格的具体体现,开放性教学,教师要促进师生双边交流,以及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下,触发思想火花,产生学习的最大兴趣。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能力,不迷信权威,勇于评价他人与自己,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发展独立自主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2.4推进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加以保护,鼓励学生自主的去发现学习的方法,要改变以往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成群有组织的进行学习,并且在组织里进行问题的探讨与研究,让学生在小组里发挥自己的想象与个性,让学生可以相互的进行交流,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单独学习时对问题思考的狭隘不全面的现象,学生在小组内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并且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时也能获得快乐。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在学习中。所以教师需要去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生活习惯等等影响学习的要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

小学音乐课个性化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个性发展;观念;歌配画;表演情境;师生关系

小学音乐课作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而且,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音乐素养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更新教学的观念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的课堂注重的是整体化一,“一刀切”的模式使学生的个性被逐渐磨灭,严重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从以往的过于“公平”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同时,我们还要丰富教学内容,不仅要教会学生唱,还要教会学生“欣赏”“创造”“识读乐谱”“演奏”等等,进而让学生在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搭建歌配画平台

所谓的歌配画是指将歌曲和绘画结合起来,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倾听的过程中寻找绘画素材,然后,自主动手去将自己想象中的画面描绘下来,或者是自己通过收集选择出合适的图片,并说明自己的理由。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且,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走进音乐课,并自主去感受音乐中呈现的画面,进而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做好铺垫工作。

例如,在教学《嗯嘿呀》时,这是一首劳动号子,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场面,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用心听,去感受朝鲜族人民劳动的场面。然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自主搜集与这首歌相关的资料,或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自己在听到轻快的旋律后,脑海中展现的画面用笔画下来。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绘画能力,所以,不做统一要求,但是,每个人都要给歌曲配画,这样一来能够展现自己的个性,二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创设表演的情境

创设表演情境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表演情境,以促使学生在形象的表演情境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同时,也让学生在诠释角色的过程中,使创造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例如,在教学《两只老虎》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授课的时,我选择了表演情境,对于这首歌来说,学生并不陌生,应该说在各种视频中都看到过各种表演的版本,所以,在授课时,我引导每个学生都进行表演,表演要带有自己的个性,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构建良好的关系

轻松的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反之,则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走进音乐的殿堂。所以,我们可以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基本理念,并从多角度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找到自我发展的空间,进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赵凌淼.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05).

小学音乐课个性化教学 篇4

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各个环节中, 教师一方面要兼顾全体学生, 另一方面要重视因材施教, 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环境, 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

一、通过练一练张扬好动个性

1.唱一唱

好的音乐能使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情不自禁地随之哼唱, 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更好地专注于音乐本身, 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 理解音乐; 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而且培养了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2.拍一拍

器乐能丰富音乐课堂, 尤其是打击乐器, 和着音乐击拍参与音乐表现, 在歌唱和演奏中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学唱《 铃儿响叮当》 时, 我让学生选择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学生会根据各自的爱好选择碰铃、木鱼、沙锤等, 以此配合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这样的做法不仅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情感, 还可以使他们进一步了解打击乐器的教学功能。有的欣赏乐曲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 通过变换节拍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 理解音乐, 并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来更好地体验音乐。

3.演一演

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 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 音乐欣赏教学应结合人们的这种天性, 让听者“ 闻乐起舞”。在老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以后, 再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对音乐产生动作反应, 表示学生通过听、动作、认知对音乐有所感觉与理解。 如圣桑的《 动物狂欢节》 组曲非常易于激发学生演一演的反应, 第六曲《 袋鼠》 上、下行断奏与圆滑奏连结的主题, 并有速度和节奏的变化, 形成长、短的乐句, 在欣赏中引导学生感受了这些后再随着音乐演一演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通过比一比张扬好胜个性

每个孩子都有极强的表现欲, 在教学中要相信学生, 鼓励学生, 让学生“ 骄傲”起来。 如:教学《 保护小羊》 这首歌曲时, 我让学生通过歌曲, 大胆想象怎样保护小羊? 方法有多少种? 孩子们积极发言, 争先恐后地想,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节奏是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音符组成的, 是组成旋律的要素之一。 例如, 在学习切分音符的节奏时, 出示不同类型的四小节节奏, 其中包含了带有大切分、小切分音符的小节, 学生很快就能学会节奏。 随即进行再创造:颠倒次序、重新排列组合;再创造几种节奏, 并请他们上台示范、表演。这样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而且使对这方面较薄弱的学生有所启示, 激发其兴趣, 开发了他们的潜力, 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 既解决了教学重点、难点, 又能学以致用,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通过试一试张扬好奇个性

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以运用推后评价来培养学生的特长。 延迟评价, 即当一个问题提出后, 学生会想出许多答案与设想, 此时教师应认真倾听, 不过早地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而是让学生尽可能提出自己有个性的见解。 在自由讨论中, 他们的各种想法便会有效地碰撞。 在欣赏课教学中, 尊重的态度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采用尊重他人的态度来评价学生, 既可以教育学生以尊重别人的态度来评价同学, 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四、通过猜一猜张扬想象个性

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音乐欣赏丰富的想象空间, 课标中描述“ 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这是培养学生个性、让他们在课堂中张扬个性的体现, 其前提之一就是要遵循“ 以听赏为主, 不用老师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的原则。 有专家如是说:“ 审美体验之音乐体验的发展必然伴随着音乐的感觉和感知, 音乐体验极大地依赖于听觉识别、 听觉联想和听觉记忆的能力, 这种听觉的训练不是‘ 速记’和‘ 声学’过程, 而是有理解的听。 ”可见, 强调“ 听”, 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是多么重要。 前提之二就是要遵循“ 尊重学生的理解, 不用老师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觉”“ 不用成人化的方式代替学生的学习”的原则。

有过这样一则报道:一位小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 雪化了以后变成什么?”的回答是“ 变成了春天”, 这分明是个极有诗意、极脱俗的回答, 可他的老师偏偏说回答错了, 应该说雪化了以后变成了水。这是一个发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例子, 但在最具有创造性特点、最需要想象力的音乐学科中也有类似的例子。 在听赏音乐过程中, 围绕音乐这一主线, 在听的过程中大胆地让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 以自己独到和喜欢的方式去感受、体验音乐, 让音乐课堂变得生动, 实现学生体验美感、丰富情感的目的, 这是我们音乐老师的职责。

从实践角度看, 课外教学是音乐教学最好的形式, 其艺术性和实践性强, 更易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易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首先, 在教学目的上要注意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目的, 但不是课堂内容的简单重复, 而是有足够的空间给予学生发挥技艺特长, 施展个人才华, 同时也使参与者在群体的共同协作中获得对艺术作品的完美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其次, 在组织上按照学生的艺术特长和兴趣爱好组成小组, 经常组织一些活动, 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个性的自我体现。

总之, 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 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 开发智力、发扬个性, 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健康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绝非短时间内的事情, 而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 让我们用一双热情、冷静、智慧的眼睛去发现每一棵富有个性的小树苗, 并创造机会, 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见解、表现自我、展示才华, 让个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成为闪烁的星星。

参考文献

[1]孙晓宁.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评价理念及方法研究[J].群文天地, 2012 (6) .

[2]陈文婷.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技能训练[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 2012 (12) .

小学体育个性化教学策略论文 篇5

一、全力消除传统教学的不良影响

体育是一门有清晰课程目标的、有严谨教学结构、组织分明,计划明确的`一门教学科目,体育教学更是一个以提高学生综合身体素质为目标、保证学生身体健康为宗旨的教学课程。但是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课堂并未真正的严密契合体育教学的本质,在教学形式上过于松散,部分教师甚至将这体育教学看做一个“模仿式教学”的过程,对所有学生一概而论,严重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使整个体育课堂变得压抑无比,降低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体育教师为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就要全力消除传统教学对学生长时间的不良影响,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针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最终使每个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得到提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日常的体育教学当中来。例如,在进行“体育保健课”这一项目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敢于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传统的课堂上,教师讲解保健课,往往因为选择这一项目的学生身体因素不佳,从而完全采用理论形式的授课形式,其实这是严重的教学误区,体育课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过分的注重理论讲解将会严重扼杀学生的运动兴趣。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在适当的理论讲解后,结合学生的身体特性,开展一系列的微型实践操作,诸如学习保健手法之类的活动,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为体育素质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尊重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

世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时世间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人类,哪怕是双胞胎,也具备不同的性格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体系尚不完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学生的性格已经初步形成,每个人之间已经开始展现出不同的性格,这一不同点已经开始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影响。针对于此,有部分教师认为,这是学生的学生态度、以及对学习的认知度存在差异,从而产生的学习上的差异,因此对这一情况采取较为应激的反应,用过于激烈的手段,对学生所展现出来的个性,进行了本质上的“抹杀”。由于教师处理形式不当,学生开始产生抵触的心理,从而严重的影响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所展现的兴趣爱好进行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不仅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更应当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一个良性诱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所感兴趣的一方面,从而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教学,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在进行第一节体育课时,我校就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了体育综合性教学方针,将多个班级的体育课整合到一个时间点上,将课程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部分,身体素质不是太好的学生就可以先选择理论知识所占比重大的课程,就比如:体育保健课等等。针对喜欢实践课程的学生,又细分为:篮球基础实践课、足球基础实践课、羽毛球基础实践课等等,支持学生在体育课程上进行课程调换。从而保证学生从一开始,就可以学习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伴随着时间的发展,学生也会更加清晰自身的兴趣方向,宽松的教学环境给予学生个性上足够的尊重,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保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

学校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要场所,应当保证对整个社会起到积极向上的引导性作用。因此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教师更应当注意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的打下足够的知识基础,从而保证学生的能力不会“虚浮”。在进行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切记不可盲目地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牢固性。教师应当将夯实体育基础作为整个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工作,这就从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良,摒弃一成不变的、僵硬化的教学模式,对课程的整体环节进行优化,详细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比如在进行足球教学时,刚开始,我就要求学生进行基础的跑步训练,在进行长时间的体力训练后,发现有的学生适合当前锋,有的队员则适合当守门员,这时才开始针对每个学生所表现的兴趣,进行相关的培训,此外长时间的体力训练,也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个性化教学其本意就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高度重视学生体育意识的形式、体育兴趣的培养,促进个性化教学的有效开展,保证学生不会产生对体育课堂的厌倦心理,在循环渐进中,消除传统教学的不良影响,促进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官农钦.基于创新角度开展中小学个性化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10).

小学音乐课个性化教学 篇6

关键词:电影音乐  赏析  个性化教学

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是一种侧重于欣赏,以音乐欣赏为主体、音乐理论分析及综合技能为辅助内容的教学模式,大学生所接受的音乐教育主要通过艺术欣赏课程来承担。音乐欣赏对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不言而喻的,选取怎样的欣赏内容是最为关键的。《欧美电影音乐赏析》是一门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对象为普通高校在校的非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课程借助电影这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通过对不同类型电影音乐所呈现的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和音乐表现手法的了解,学会鉴赏音乐,提高人文素质,提高自身对真善美的认识。

个性化教育,指通过对被教育对象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分析、测试、考核和诊断,根据社会或未来发展趋势、被教育对象的潜质特征和自我价值倾向以及被教育对象的利益人的目标与要求,量身定制教育目标、教育计划、辅导方案和执行管理系统,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通过量身定制的教育培训方法、学习管理和知识管理技术以及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从潜能开发、素养教育、学历教育、阅历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和灵修教育多个方面,对被教育对象的心态、观念、信念、思维力、学习力、创新力、知识、技能、经验等展开咨询、策划、教育和培训。

个性是艺术的生命,不同于其他的教学,影视欣赏的教学中应该有艺术教学本身的情感性、创造性的特点。同时,教师的教学思路也应该更开阔、更解放、更具艺术性。这样才能彰显学生教师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不同的艺术感觉。

比如,讲到电影音乐对人物情感的表述功能时,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自“创作”音乐。具体课程设计如下:

放映一段预先去掉了配乐的电影画面,和学生们分析出画面的基调和人物的情绪。再从黑板上已经给出的六组不同情绪的音乐中选出一组最贴切的。这六组音乐的标题分别是:1.悲伤的, 2.欢快的, 3.典雅的 ,4.雄伟的, 5.激动不安的, 6.神圣的。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画面会“创作”出不同的电影音乐,所以,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创作成果”予以肯定。然后,教师依次展示学生的选择,即将学生选择的音乐加入到电影画面之中。最后教师对学生“创作”的音乐从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进行点评。比如,有的音乐在旋律和音色方面与电影画面搭配很一致,但节奏方面存在不一致现象,这样的音乐就会“跳出”画面;还有的音乐在旋律和节奏方面与画面搭配相符,但音色又会“跳出”画面;只有当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等因素与电影画面完全相符时,才是最佳电影配乐。

这样的课程设计彰显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引领学生从“创作”中学会发现美,并培养审美情趣,从而陶冶情操。

个性化教学作为一种理念,它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就是以电影为载体,音乐为媒介,特别注重学生自身的体味、理解与感悟。以期让学生在感受作品美的同时,使其性情得到陶冶,境界得以升华,并使欧美电影音乐赏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但是,由于在具体实施上还处于尝试、探索阶段,有许多环节设想不全面,实施起来必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如何从内部动机入手,切实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欣赏的持续兴致等缺少理论的高度和深入的阐释,流于表面和肤浅。对于欣赏效果的评价标准过于主观化、简单化,尚未形成系统的、客观的评价标准,如何在一节课之内,较好的展现体验式教学的全貌。这些也是我们日后研究的动力和方向所在。

参考文献:

[1]陈南.外国电影史教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2][法]皮埃尔贝托米厄.电影音乐赏析[M].杨围春,马琳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3]王云阶.论电影音乐[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

[4]周星.电影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个性的培养 篇7

一、注重音乐教学, 培养学生个性

小学生的音乐心理发展具有差异性特点, 主要原因是由于遗传因素、家庭影响、兴趣程度、学习态度等因素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 没有两个像滴水那么相似的儿童。”因此, 笔者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既注重面向全体学生, 又注重因材施教, 创造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的空间。

1. 在唱一唱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训练学生的发声, 为其他教学环节奠定一个基础。在教学时, 我选择有创意的练习曲, 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 大胆发挥想象力、表现力, 来表现不同情绪与风格的新练习曲。例如, 简单短小的一条练声曲, 学生通过识谱后很快学会了。如何使这条发声曲唱得连贯、圆润呢?学生通过联想和试唱, 有的说“加上连音线”。老师随即让她上台添加连音线, 并请她唱一唱, 一条优美连贯的新练声曲就产生了。在个别同学的带动下, 其他同学也跃跃欲试。随即又有的说“加上跳跃记号”, 教师又请他到黑板添加跳跃记号, 这样, 一条欢快、跳跃的新练声曲又产生了……不同的创作,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现力, 与此同时, 学生又理解了这些音乐符号的作用和唱法, 巩固了相关的音乐知识技能, 并且也把其他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带动起来, 共同参与到音乐创造中来。音乐教材中的许多练习曲, 学生都会尝试着改动, 一改往日几条练声曲唱了整整一学期的局面, 使每堂课的练习曲有所不同。在教学中, 通过练习挖掘出具有兴趣爱好、特长、天资的学生来, 让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2. 在节奏创作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节奏是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音符组成的, 是组成旋律的要素之一。以往的教学事先让学生读会歌曲的节奏, 然后学唱曲谱, 但实际上学生是“小和尚念经, 有口无心”, 没有达到教会学生的目的。现在, 改变以往的教学形式, 把歌曲中的重点节奏提出来, 让学生读, 提供了动手动脑再创造的机会, 巩固强化。例如, 在学习前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时, 出示不同类型的四小节节奏, 其中包含了带有前后十六分音符的小节, 学生很快就能学会节奏。随即进行再创造:颠倒次序、重新排列组合;再创造几种节奏, 并请他们上台示范、表演。这样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而且使在这方面较薄弱的学生有所启示, 激发其兴趣, 开发了他们的潜力, 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学生的思维不断活跃起来, 既解决了教学重点、难点, 又学以致用,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3. 在音乐作品欣赏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音乐欣赏教学中可以运用延迟评价来培养学生的特长。所谓延迟评价, 是智力激励法的一条原则, 即当一个问题提出后, 学生会想出许多答案与设想, 此时教师应认真倾听, 不过早地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而是让学生尽可能提出自己有个性的见解。在自由讨论中, 他们的各种想法便会有效地碰撞。例如, 在欣赏《跳圆舞曲的小猫》时, 教师让学生初听乐曲, 然后要求他们说一说乐曲的情绪怎样,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小猫和小狗在一起跳舞, 他们扭着屁股摇着尾巴……”有的学生把小狗的叫声说成是小猫的叫声。这时, 教师对他的回答首先进行肯定, 再让他再认真地倾听, 找出更恰当的答案。在欣赏课教学中, 尊重的态度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采用尊重他人的态度来评价学生, 既可以教育学生以尊重别人的态度来评价同学, 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4. 在配器和表演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在教学上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差异的分类指导, 培养学生的个性。对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体或小组指导, 对于个别问题则注意抓两头, 通过小组的互动、互补、互助再给予恰当的讲解和示范, 使学生各尽所长, 各显所能。如教《草原就是我的家》这首歌, 学生学会歌曲后, 让他们运用各自的特长来表现歌曲情节。有的学生设计了伴奏类型, 又有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来烘托气氛, 这样在配器的选用上体现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善于舞蹈的同学通过律动表演, 用表情、动作、即兴创作将歌曲的主题思想展现出来:她们一会儿表演骑着马在草原上奔跑, 一会儿表演在肥壮的奶牛下挤奶, 每一个动作都表演得那样的优美, 好看极了。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 不但吸引了学生, 还强化了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使全班同学获得了知识, 也促使每个学生积极参与, 在实践中发展特长, 培养了个性。

二、强化课外实践, 发展个性特长

从艺术实践角度而言, 课外教学是音乐教学最好的形式, 其艺术性和实践性强, 更易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易于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 在教学目的上要注意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为目的, 但不是课堂内容的简单重复式延伸, 而是有足够的空间给予学生发挥技艺特长, 施展个人才华, 同时也使参与者在群体的共同协作中获得对艺术作品的完美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其次, 在组织上按照学生艺术才能和兴趣爱好组成小组, 为他们制订教学程序, 确定教学内容, 定时训练, 促进发展。在组织上既突破年级框架, 按相仿的能力进行组队, 如舞蹈班、合唱班、铜管乐队等, 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技巧, 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再次, 在辅导上以个别辅导与集体艺术实践相结合, 把学生先天禀赋和后天社会诸因素的影响结合起来, 选择一些艺术性较强, 有一定难度的作品进行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的艺术实践, 并经常带他们参加各种场合的演唱、演奏和表演, 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得个性的自我体现。

小学音乐课个性化教学 篇8

一、个性化的课堂教学

在普通中学, 一个班通常有50至60人, 他们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 有着个体差异, 孟子说:“权, 人后知轻重;度, 然后知长短。”这说明个别差异不仅是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 而且也是宇宙的普遍规律。天下找不到完全相同的树叶, 世上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中学生处于长身体的阶段, 他们精力充沛、充满活力, 求知欲也很强, 要在有限的课时设置体系中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因材施教、做好教学个性化非常重要, 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做到:

1、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否则学习可能成为随意性, 课堂效果就无从谈起。而教学目标必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 要了解学生的个性, 尊重他们的兴趣、需要, 优点和缺点。目标的设定不能超出他们的实际能力也不能让他们觉得无所可学。在课堂教学之前要说明或表达要求学生学习内容、要求达到的目标, 其目的在于区别那些是基本的教学活动与许多不是基本的、但有价值的活动之间的界限。教学是为学生提供他们需要懂得并能够学习的东西。如果教师没有通过某种手段确切地呈现要学习的内容、目标, 却声称他在进行教学, 这将是令人费解的。

2、明确教师的职责。

明确教师只是作为一种信息的来源, 而不是信息的传输者, 教师不能把知识强加给学生。在课堂教学改革中, 教师要摈弃课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要承认个体学生有自己的兴趣, 让学生有一部分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 激励那些在音乐某些方面有兴趣的学生, 给他们探索的机会和自由。这也要求教师必须非常了解学生的兴趣和能把他们引向那里。通过帮助使他们能把兴趣上升为自己独特的能力。

3、设立有效的教学情境。

教学活动是学习某种特定事物的活动, 教师在考虑教学时必须考虑怎样把某些东西教给别人。教学艺术家和其他艺术家不一样, 比如画家, 他在创作时是独处的, 可以按照自己个人的情趣来处理材料、支配着整个创作过程。而教师只不过是众多影响学生外界的力量之一, 处于十分复杂的情势中,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 正处于长身体的青少年, 他们的身心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体力活动,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 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在课堂活动中适当进行一些体力活动, 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充沛的学习精力, 提高课堂效率。

二、个性化的评价机制

音乐成绩的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普通中学的音乐教学中, 评价学生音乐能力的方法是在大范围内进行的, 测试内容通常是让学生演唱。这种测试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音乐的兴趣。所以在教学改革中, 测试学生的音乐能力时, 要避免传统的单调的内容和机械的测试方法, 要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允许他们自由选择测试内容、方式。比如: (1) 表演一段音乐。它可以包括演唱、演奏、创作或即兴表演。 (2) 阅读标准音乐记谱。它包括确认记谱符号, 如谱号、音符的字母名称等;确认一些熟悉音乐的正确记谱。 (3) 欣赏音乐。感觉音乐的不同成分 (如音乐、节奏、旋律) ;区分音乐的不同类型;知道并能说出一些音乐的历史文化知识。 (4) 了解一些乐器、音乐俗语, 有代表性的作品和音乐史的一些知识。

通过个性化的测试方法, 找出学生的兴趣点及时施教。有句古话叫做“当其可之谓时”这里有两层意义, 一是要适应学生的年龄当他的智力发展到可以学习的时候, 及时给他教学;二是按照学生的智力和兴趣发展程度及时给他相应的某种知识。我国儒家的教学经验认为“时过然后学, 则勤苦而难成。”音乐评价的测试不是为了测试而测试, 而是为了“及时施教。

三、个性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个性化音乐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音乐教师必须能: (1) 要对音乐知识有足够的了解, 教师不仅要能够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教学而且还要能够根据个体音乐差异进行创造性教学; (2) 运用音乐的广泛知识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见的问题。课程中必须包括更多的信息, 能够满足学生、教材和教育目标的需要。 (3) 能够找到解决音乐教育中的实际问题的措施; (4) 有表明自己的音乐观和教育观的充分理论知识; (5) 熟悉当代的教育理念。

四、结语

有人说:艺术可以理解为两部分内容, 这两种东西源于一处而并存于实际活动之中。其一是制作, 处理材料, 使用工具, 运用技能, 在创造的复杂活动中把心、手和其他感官结合起来;其二就是感情——快乐、喜悦、迷醉, 以及显示个人精神上深深满足的一种挚爱的情感。艺术性的东西就是把技能和情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结合起来, 使创造的成品赋有一种美。使教学具有艺术性需要做以下三件事: (1) 对所要雕琢的材料 (学生) 进行充分的分析建立科学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2) 通过检测艺术品得到启示来改进教学方法; (3) 通过观察新出现的创造性的教学范例不断改善教学技能和提高敏锐性, 并运用这些技能和和敏锐性来控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活动。

摘要:如果把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活动, 那么在课堂, 教师就是艺术家, 要制造出精美的艺术品, 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 尊重个性, 进行有效的个性化教学, 创造独具特色的精品。

关键词:艺术家,个性,精品

参考文献

[1]瞿葆奎, 主编.教育学文集第10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2]克莱德·E·柯伦, 著.教学的美学[J].周南照, 译.教育研究, 1995.

[3]迈克尔·L·马克, 著.当代音乐教育[M].管建华, 乔晓东, 译.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1.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发展个性 篇9

关键词:音乐,小学生,个性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 作为基础教育之一的音乐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音乐教学大纲的最基本要求, 大面积提高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 但又要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所受教育等种种因素各不相同, 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等也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向。

一、个性教育与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指学生的个性获得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这主要是指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把学校教育有意识、有组织地与社会、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学教作为整个教育的基本形式和运动过程。

二、音乐教学中的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

1. 个性差异

(1) 学生年龄与心理差异

即使同样发育得十分健全与健康的学生, 学习音乐的生理条件也有着明显的个别差异, 低年级学生的模仿力和想象力等方面一般比高年级学生有优势, 但理解力、身体的协调性等不如高年级。有的人声音纯净, 音域较宽, 可以让他们学习声乐, 有些学生节奏感和协调性尤为突出, 可以学习打击。总之, 教师要根据和顺应学生生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做到因材施教。

(2) 学生个性心理差异的分析

2. 个性倾向性差异

教育决定个性的发展, 首先表现在有些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活动具有稳定性, 他们在活动中守纪律, 能自制, 表现出主动精神和毅力。有些学生没有较长远的目的, 缺乏兴趣和志向, 还常改变, 意志薄弱。一些学生有很大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还有一些学生则只是在他们有兴趣的活动上表现出坚定性。

三、音乐中的个别化教学与因材施教

1. 音乐中的个别化教学的形式内容

音乐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是利用集体上课, 尽可能结合每位学生表现的机会, 使学生增加信心, 激发兴趣。其次, 可以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最后, 通过一对一的教学行式, 教师为学生提供某一音乐方面专门的教育。

2. 音乐中的个别化教学是因材施教的方法

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 从实际出发, 使教学的内容、深度和进度更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1) 搞好调查研究, 深入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2) 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 发现和培养具有音乐天赋和才能的学生。

小学音乐课个性化教学 篇10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模式,学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 新的“课程标准”出台, 音乐欣赏课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才得以肯定, 并得到重视。在音乐欣赏中, 不但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精神得到愉悦, 而且感情体验逐步充实、不断丰富, 最终促进个性和谐而良好的发展。

1 音乐欣赏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赋予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1 音乐欣赏是一段文化旅程

学生是文化的接受者、传承者, 更是文化的创造者。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 我们必然要了解作品的风格流派体裁, 题材作者和创作背景, 以及与之相关的全部文化信息, 这就是音乐欣赏的文化功能的全息性。海外的华人当听到小提琴独奏曲子《思乡曲》就会勾起无限的思乡情愫, 这些就是音乐文化功能所特有的本土性。这种全息化的音乐图景与本土化的音乐情境, 将会在文化的框架下, 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 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1.2 音乐欣赏是一次心灵沟通

音乐能使人不断获得最美好的“高峰体验”。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他说:“在这些短暂的时刻里, 他们沉浸在一片纯净而完善的幸福之中, 摆脱了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 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悄然消逝, 他们不再感到自己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任何距离而相互隔绝。相反, 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与世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学生在“高峰体验”中可以迅速直观地把握人生的价值、自我实现的幸福与世界的本质, 这就是音乐欣赏教化功能的内隐性。它既满足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求, 又使学生个性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的过程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1.3 音乐欣赏改变审美的方向

音乐的审美从类型上可分为阳刚性和阴柔性的美。从情绪发展上可分为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美。阳刚性的作品包括反映人类与自然斗争与命运斗争的作品, 它能让学生的意志变得坚强;结构宏伟、气势彭湃的音乐能让学生胸怀壮阔、坚毅刚强;热情乐观的音乐有助于学生奋发向上的性格。阴柔性的作品包括宁静柔和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心情安定、气息平和;欢娱优美的音乐可以使学生摆脱冷漠、孤寂的心境, 精神焕发;委婉细腻的音乐能使学生富有同情心, 乐于助人。具有悲剧美的音乐可以培养学生更注重理性;具有喜剧美的音乐可培养学生勇敢坚毅乐观的性格。音乐的审美功能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品格产生广泛的潜在的影响与作用, 使积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肯定和发展, 消极的性格特征得以转化与改变, 促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1.4 音乐欣赏是想象的殿堂

音乐是不断变化着的动态, 是乐音的有序运动。学生会随着音乐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始终保持注意力的指向性和稳定性。为了辨听音乐作品的风格、旋律、和声等音乐的要素就必然促使学生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格式塔派心理学家对此是这样解释, 我们身体内部充满了大量的内部空间、时间和深度感觉结构, 有各种感觉的点接合和中心, 音乐欣赏正是开阔这些空间和开掘深度的催化剂。因此, 欣赏音乐具有改善学生注意力品质和培养想象力的功效, 进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 音乐欣赏的教学模式

2.1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它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手段, 它一方面包括了教师的教法, 另一方面又包括了学生的学法。因而,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学目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决定的, 但由于音乐欣赏课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特殊性, 音乐欣赏课选择教学方法要与学科特点相适应, 要依据该学科教育活动的目的、任务。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生进香审美教育, 即通过音乐欣赏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选择教学方法还要依据学科中的教材内容、特点, 欣赏课教学不光采用欣赏法, 还可以运用其他手段, 如采用诗、文、图画等多种手段促使学生联想与想象。同时, 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也应贯穿学生学习欣赏音乐的全过程。

2.2 因人而宜, 展开教学

面对不同的学生, 音乐欣赏课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 应针对你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 探索适应于其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你的欣赏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由于刚从初中进入高中, 心理变化不大, 但对新的环境和生活又充满了好奇, 而且, 属于比较好动的年龄段, 在安排课程内容时, 可以选择一些有形象和具有动感的作品, 比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等。

2.3 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用具

当今的时代是高科技的信息时代, 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 也应该充分的利用一些先进的教学工具, 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的了解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成效。多媒体电脑的使用, 将为音乐欣赏教学提供更大的教学空间。以往的音乐欣赏课, 都是单一的知识灌输和听觉赏析, 但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 可以使学生从多个方面, 多角度的来欣赏音乐。

上一篇: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下一篇:逆向工程测量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