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音乐

2024-06-13

小学教学音乐(精选十篇)

小学教学音乐 篇1

一、树立教师新形象

教师就是本学科的“代言人”, 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内在气质, 每个教师都是独特的, 从教师的身上可以看到某个学科的影子。要全面推进音乐改革, 教师就必须要以一个全新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以教师良好的形象、深厚的音乐知识、独特的教学特色来吸引学生, 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也只有这样, 才能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1.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一个人的修养、气质、内涵都集中表现在外在形象上。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喜厌。所以, 音乐教师要为人师表, 表里如一, 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 要带给学生以清新、干净、利索之感, 使学生从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亲近, 从而拉近师生距离, 以良好的外部形象赢得学生的喜爱。

2.扎实深厚的音乐知识。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 要具备扎实而深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首先要准确掌握基本的音乐乐理与技能, 要能够将准确的音乐乐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开学初, 教师在拿到新教材时, 要认真阅读, 仔细研究, 对教材准确全面把握, 即时了解教材的变动。其次, 教师要加强学习, 不断提升, 尽量会用各种器具, 会各种唱法。当然, 这并不是说教师要做到面面俱到, 我们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来向学生展现各种唱法、各种器具的表演等。

3.独特的教学风格。真正吸引人的是独特的东西。在音乐教学中, 最为吸引学生的也是音乐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因此, 在平时教师不要只是借鉴, 更为重要的是要在不断借鉴与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探索, 以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这样才能真正地吸引学生, 音乐教学才能真正寓有生命活力。

二、树立全新教学观

1.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传统音乐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按部就班地举行的。教师无视学生的主体参与, 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只是机械地背诵基本乐理知识, 欣赏课也只是听歌、听评论, 并没有真正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教学是枯燥无味、呆板沉闷的。要让音乐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教师就要将课堂交给学生, 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张扬学生的个性, 释放学生的潜能,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观性与能动性, 让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成为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剧。这样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才能得到充分展现, 不再是被束缚在固定的框架中, 而是可以随心而动, 让课堂上充满欢歌笑语。这样的课堂才是拥有艺术魅力与生命活力的。

2.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向宽广的生活空间。音乐有着宽广的空间, 而教材是有限的, 是基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最代表性与针对性的内容。而各地区、各学校、各班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 教材具有相对的滞后性, 并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我们的音乐教学并不能只局限于教材, 而是将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用丰富的生活的源头活水来浇灌音乐这朵艺术之花, 这样的音乐教学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 从生活中寻求音乐元素, 开发校本音乐课程资源, 以更好地适应本班学生的音乐需求, 体现音乐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大教学观, 让音乐教学更加精彩。

3.由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内外相结合。我们要坚持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的教学原则, 将教学的空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实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1) 表演音乐舞台剧。音乐与舞蹈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在音乐教学中采用舞蹈, 可以以舞蹈的形来辅助音乐的声, 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 表现情感。我们可以利用学生丰富的课余时间来组织学生一起来创编与表演音乐舞台剧。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认知, 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对作品的认识, 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感。

(2) 开展各类竞技赛。组织学生开展歌唱比赛、创作大赛、知识竞赛等多种竞技活动, 更能激起小学生强烈的好胜心, 促进学生在课上积极学习, 课下积极准备, 以在比赛中获取胜利。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1.运用现代教学装备。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现代化。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录音、视频等现代教学装备, 彰显音乐教学的现代化魅力。如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以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 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更是具有特殊作用。音乐是一种艺术, 有着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 而这些往往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 需要学生置身于情境中, 用心来体会。运用多媒体可以化静态为动态, 化无形为有形, 化抽象为形象, 可以将静止枯燥的音乐符号与歌词还原为真实的画面、生动的图片、悦耳的音频与精彩的视频, 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让学生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知, 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 让学生来感悟与体会作品曲调的清新、旋律的悠扬等。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学生个体无法解决问题时,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发挥小组的优势来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 以便顺利地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探究空间, 学生拥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可以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收集信息、整理资料, 发表个人见解, 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意见的交换, 从而真正享受音乐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使得学生的音乐创作更具新意与个性色彩。这样, 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又可以让学生享受学习过程, 感受音乐学习与创作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小学教学音乐 篇2

内容提要:在物质条件已有很大改善,教学手段,设施趋于丰富多样的今天,怎样发挥歌唱它本身的魅力,怎样开展好小学歌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尤为重要.本文将试图从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歌唱兴趣,各种音乐能力,学生歌唱自信心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关键词: 歌唱教学 培养兴趣 培养能力 培养自信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深刻感受到了新课程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巨大冲击和随之而来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法更多样化了……而歌唱教学,作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经常使用的课程类型,却反而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教研课上,我们看到的歌唱教学往往是这样的:教师通过各种手段自然地引入了歌曲教学,却往往唱了两三遍,在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的情况下,就开始其他的教学,而歌唱它本身的魅力却完全没有发挥出来.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有了歌唱的基础,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就能得以发展.只有人声——这个人们生而有之的而且是最优美的乐器,才是使音乐文化属于每个人的沃土.如果首先学习歌唱,然后学习其它,将使学生具有多种音乐能力的准备.” 因此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举足轻重,下面我就小学歌唱教学来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和观点.一.在歌唱教学中激发学生歌唱兴趣

音乐新课程标准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是的,兴趣是调动思维,探究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是完成歌唱教学任务的关键.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兴趣

网络多媒体的介入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自觉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引发了学习的动机.在《过新年》一课中,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从网络上收集的各族人民欢度佳节的热闹场面,陕北的秧歌,舞狮,舞龙,江南的灯会,北国的冰雕等片段,带给了学生无以伦比的震撼的视听感受.让他们从中真正的感受到各族人民在过幸福生活的喜庆场面.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对各民族的了解.此时播放新歌《过新年》,拉近了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同时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中挂图式静态教学的不足,使课堂充满动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歌唱活动的强烈愿望.2.运用教师语言激发兴趣

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音乐艺术的造型基础与创作核心,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失去了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无味,失去艺术魅力.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一往情深,教师的语言,神态要充满对音乐的浓厚情趣.同时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精心安排设置好语境,在把握好语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转移到学习上来,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唱歌教学中来.教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3,借 助 形 象 图 谱 激发兴趣

小学 低年级 学生不识 谱,注 意力易分散,因 此直观 教学 成为不可或 缺 的手段.新 教 材运用 了色 彩艳 丽,内容丰 富,形象生动,简 洁明了,结 构 清 晰的 图 谱,创 设了 轻松活 泼,明 快 简 练,引人入胜的 学习情境,吸 引学生 的 注意力,并 从感 性上积 累 音 乐 的音 高感 和节 奏 感,减 轻 学习负 担,诱发学习兴趣.如 第 一册 教 材 中《 我有 一只小羊羔 》 ,图 谱依 据 歌 词 的 内 容,采用小羊 羔 的 图 形,展示音的高低和 时值长短,使 歌 曲 的 旋 律 线条走向一目了然.所以 我们 教师 应引导学生解读 图 谱,充分 挖 掘 图 谱 的 内涵,使学生在主动 探索,领悟和体验 的过程中感 悟音乐中蕴含的美.诱发其学习歌曲 的 兴 趣.二.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学生走马观花地学唱歌曲,我们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手段在唱歌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在歌唱中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等.1.有效读歌词培养音乐能力

音乐是一门有声艺术.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与核心.歌唱的基本功体现在咬字,吐字,归韵,收声等方面.要使学生的歌声纯,清,远,美,就必须在咬字,吐字上下功夫.在唱歌前,让学生读读歌词,可以有效地进行咬字吐字练习,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避免学生唱歌时咬字吐字不清楚,字音走样的毛病,以保持原来字音的准确清楚.“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歌词也一样,学生反复读,教师加以适当指导,让学生细细揣摩,体会歌词的内在韵律,深刻的内涵以及所蕴涵着的丰富情感,通过感情的体验去把握歌词语调,语气的轻重缓急,等等;再配上歌曲旋律,让优美的曲调与诗般的语言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读出韵,读出情,读出诗情画意,让他们陶醉其中,灵魂得以洗涤,情感得以升华.2.妙 用 图 谱 培养音乐能力

图谱不仅形象 地展 现 歌词 内 容, 给学生提 供了丰富 的画 面意境 ,而且蕴含着丰富 的人文 因 素 ,告诉学生从生活 经验 出发 体验 歌 曲 形象和 情感.如 学习歌曲《小宝宝 睡 着了》时,可启 发学生观 察 所 提 供的生活 图谱,想象 小宝宝 睡 在摇 篮里“安详,静谧,温 馨”的 意境 ,配上童 声合 唱 曲,内 心自然对歌 曲 的 意境 及母亲对 孩子真挚的 爱 有 所感受.这 时,学 生的 情感 已完 全融于情 境之中,“轻柔,连贯,优美 ”的声音就自然 表现 出来了.巧设填空 图谱,让学生在主动 探索 和 发现 的过 程 中培 养 多层 次的思维 能力和创造能 力.如在歌 曲《 火车开 啦 》中,教材 展示了一组示意 图,让学生用 相 应的 图谱 将火车的叫 声 记录下 来,给 他 们 自 我 想象的空 间 和自我 展示的 机会,教师 再 将学 生创作的较 为突 出 的 图 谱 出 示在 板上,通过 交流与修 改,最后让 学生 优选 图 谱为《火车开啦 》创作 伴 奏 图谱,从而 激 起学生思 维 的火花,培 养了创 编能 力.图谱 的设计新颖 别致, 入情合理,为课 程 标 准的实践助 燃,为 学生的发 展 添 翼.它真正 把学生从 知识 与 技 能的圈子里解 脱出 来,提高了学生 的综合能 力., 3.用良好的范唱培养音乐能力

音乐教育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听的基础上.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听觉感知便成了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我们知道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听唱模式中,学生首先通过听熟歌曲的调式,调性,节奏及旋律,也就是对歌曲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歌曲的学习.其中教师的范唱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歌曲的好恶.要想启发学生正确表现歌曲的感情,教师就必须通过范唱,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感受,从而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例如:在教学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时,要求学生把握歌曲中温柔,甜美的感情.于是,范唱时用轻声,并配上摇宝宝的律动,这时,有的同学的头就微微地晃动,眼睛注视着老师.通过这种范唱的引导,学生都掌握了轻声演唱歌曲的,并把握了此曲温柔,甜美的感情,甚至还想象宝宝在妈妈怀中睡着了的甜美画面.4.弹好伴奏培养学生音乐能力

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学生所唱的歌曲虽然比较浅易,但歌曲表现的情绪,演唱的速度,力度却还是有所变化.常见的一些音乐教师,在自己范唱或在学生歌唱时忽视了伴奏的作用,只用单手弹旋律,或者一味地用磁带伴奏,致使学生在歌唱时,或者情绪得不到烘托,显得苍白无力,干巴巴的,或者不能更细腻地表现音乐.所以教师在为歌曲弹伴奏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斟酌歌曲的表现情绪.选择好伴奏音型,才能唤起学生在歌唱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在提高学生对音乐鉴赏能力的同时,把音乐美再现出来.在歌唱教学中,有的歌曲本身作曲家已拟定了前奏部分,有的则必须由教师自己选择一句旋律作为歌曲的前奏部分,一些教师往往只是一声“预备——唱”就让学生开始歌唱,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觉得很模糊,无法很好地掌握好歌曲的速度及歌唱的情绪,而出现了起唱不整齐,速度不统一等弊病.如果教师弹好前奏,那么学生开始演唱的时候,情绪被调动,心理上有所准备,歌唱的时候就很自然地能把握住演唱的速度,力度,情感.如:我在教授学生学习《山谷静悄悄》这首歌曲的时候,在歌曲的前奏部分运用了歌曲中后几句旋律,三度模进跳音模仿了地质队员小铁锤敲击石头那“丁咚,丁咚”的清脆响声;和弦之后,轻柔的琶音使人联想到山谷里安静和溢的气息及各种美丽的景色.因此,学生在听了这段前奏后,很自然地就把握住了歌曲的速度,力度及其音乐形象,随着乐曲的情感进入状态,使歌唱更完整.5.启发想象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啊,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有了想象力便有了创建新形象的能力.我在低年级唱歌发声练习中克服了单一,乏味的模唱,启发学生想象,自己去体会不同的歌唱方法.以“1 2 3 4 | 5 — | 5 5 | 5 0 ‖”为例,引导学生想象小猫和猫妈

小猫 怎样 叫 喵 喵 喵.妈讲悄悄话时怎样唱 学生通过想象,马上会说唱得很柔和,音色也很统一.而当说到小猫玩皮球很开心时,学生则用跳音的方法来演唱.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连音,跳音的歌唱方法已得到训练,而教师也不必要用专业术语去指导了.像这样的教学,设置了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激起了儿童热烈的情绪,使他们伴随着情绪的体验,在感受歌曲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6.通过对歌曲的二度创作培养音乐能力

有很多人觉得,一旦把歌曲的旋律唱会,那教学的任务也就完成了,殊不知对歌曲进行音色,力度,速度和感情处理还是重头戏.每一首歌都有它独特的生命力,意境也不一样.音乐包含有多种要素,改变其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引起音乐形象的变化.当速度不一样的时候,抒情的可以变为跳跃,悲伤的也可以体现出欢乐来.同样不同的音色,力度所表现的内涵都不尽相同.,因此不简单接受,创造性地进行一些表演和伴唱或不单纯模仿,有个性地把歌唱好进行歌曲二度创作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非常重要

如《摇篮曲》的教学,请个别学生领唱,其余的学生用哼鸣“m”或“lu”来伴唱,全体学生合作营造出的气氛让教师感动不已,学生明显非常地投入,而且相当动情,不用教师再多说一句话,歌曲所表达的感情已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在以后的音乐课上他们就经常用到,甚至用得相当有创意!当然因为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人才,不能以专业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的标准不应该是“正确与否”,而是他们是否在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对音乐的创造,我们要的是他们在创造的过程中培养了能力

三.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其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自信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存在价值,相信自己能获得成功,哪怕遇到困难,也能直面困难,迎刃而上.然而在小学唱歌教学中,很多学生不敢当众唱歌,对当众唱歌表现出极其紧张,害怕;还有一部分学生唱歌时面无表情,声音无力,象在背书;有的甚至不喜欢唱歌.那么如何能让学生们热爱音乐,自信地歌唱呢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音乐 趣味教学 教学应用

趣味是儿童认识万物世界的最佳途径,在小学音乐教学领域中,在教学方法上早期就提倡快乐教学模式,主要原因是快乐教学可以调动孩子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和学习兴趣性等诸多方面上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音乐中应用趣味教学具有创造性社会价值和发展价值以及文化传承价值等等。

一、音乐趣味教学概念

(一)音乐趣味教学观念

音乐趣味教学主要是指围绕学生的音乐理想,音乐兴趣,音乐情感,音乐情绪以及音乐目标等诸多方面开展,培养学生对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兴趣性,并通过这样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习惯,并具备对音乐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的趣味性音乐教学过程。小学音乐中应用趣味性教学不单单是达到课本知识的传输和技能的传递,重点却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音乐趣味教学关你主要包括:以音乐审美为指导目标,以兴趣爱好为主要核心,重视个体发展,激励对音乐创造性,发扬名族音乐文化,提倡科学、多样性以及完善了音乐教学体制。

(二)音乐趣味教学特点

1.科学性。小学音乐趣味教学主要结合多数音乐教育学家教学思维理念,采用先进的音乐教学模式,结合了不同种类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实践教学研究和实践性活动,不断形成体系完善的教学模式。

2.综合性。小学音乐教学采用趣味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环境和教学关系问题,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还解决了学生如何学习音乐和教师教学问题,是一种综合性质较强的音乐教学方法。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为学生考虑,涵盖音乐教育知识。

3.实践性。在音乐教学方面必须要通过学生实际演唱才会真正体验音乐,和教师教授,示范和说教有差别,一定要通过学生自身亲身体验才会深入的接受音乐教育。所以,从乐器演奏,音乐长唱法学习以及到歌舞编排,这些都体现了音乐趣味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二、小学音乐趣味教学应用

(一)利用游戏引趣

小学生对音乐课可塑性和求知欲望比较强,坚持性和理解能力较差。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由繁化简,有简入深制定出教学方案,除了利用日常生活中具体经验之外,还应该设计出一套比较有趣的教学方案,利用游戏形式为学生带来兴趣性。例如,小学生进行一场合唱比赛,比赛选曲为《采蘑菇的小姑娘》一歌,但是由于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差,因此采用游戏方法教學。

教师把歌词和节奏在歌曲当中提取出来,让学生们按着节奏把歌词念出来,还可以让学生们像歌词中演唱的一样让学生跳舞,不仅可以记住歌词,还可以大大的力高了教师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采用汉语拓展趣味

利用节奏行教学模式,倘若从单纯理论性方面讲解,枯燥乏味,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可以融合成日常生活中一些具有语言特色词语进行教学,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例如,二分节奏音符(×一),用赞美性的语气(啊一),四分节奏音符(××),用两个字的词语来形容(汽车),八分节奏音符用水滴声音来形容(滴滴嗒嗒)。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起到学习强化性,还可以让学生加深学习印象。但是反之学生从当中还可以从语言表达具有抽象性联想。

(三)采用律动激励趣味

儿童天性爱动,教师应该在教学方面让学生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如果在高低音认识时,教师演奏一段旋律,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动作表示音符高低,旋律低音时,学生将双手放在身体下方摇摆,旋律高音时,学生将双手上举摇摆。

在认识1-1这八个唱名之后,教师按照唱名音调高低设计出一个非常生动的趣味性游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八个唱名。《Do Re Mi》:Do双手放在大腿上;Re双手叉腰;Mi双手放胸前;Fa双手拍手;Sol双手放肩上;La双手摸颈部;Si双手摸耳垂;Do双手举过头。让学生一边唱《Do Re Mi》音阶歌一边表演动作,增加学生学习爱好和兴趣。

三、结语

小学音乐采用趣味教学,能够实现小学生积极学习音乐兴趣和自主学习性。实现音乐趣味教学和提高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教师通过自身对教学观念的转变,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才可以使趣味教学的目标得以充分实现,能够让小学生充分的感受到音乐魅力和艺术性,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气氛当中进一步实现自身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修养。

参考文献:

[1]吴跃跃.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2]唐买社妹.让学生在自主中开展音乐创造活动[J].儿童音乐,2008,(10).

[3]曹静.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画面感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0,(21).

小学教学音乐 篇4

音乐, 是欣赏的艺术, 是听觉的享受。多年的小学音乐兼职教学, 我总结出这样的一个常态:从目前的音乐教学的现状来看, 受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 现在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 (尤其是在农村小学) 首先受到的是应试教育的冲击, 音乐课被部分语、数教学霸占, 落实不充分。其实小学生大多受限于教材, 所学的知识量极少, 能在生活中加以利用的更少。长此以往, 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 音乐教材中的许多歌曲年代久远, 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 甚至与小学生的心理想法背道而驰, 致使学生对学习音乐没有多大兴趣。

所以, 如何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有效, 让学生更加有趣、有心地来学习, 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

一、“优化”教学环节, 建设音乐课堂的“立体工程”

所谓课堂教学环节, 就是指上课的具体形式, 即教学程序的具体安排。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根据课前拟订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至关重要。教学环节处理得当, 能使课堂充满生气,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优化教学效果。

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的增长, 他们的学习兴趣容易产生分化。为了稳定学生的音乐兴趣, 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优化课堂结构。

1. 教学内容的整合

教学中教师要把唱歌、奏乐、欣赏、音乐知识与技能训练、歌唱表演、唱游、音乐游戏等内容结合起来, 并做到有所侧重, 合理安排, 有所特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来感染学生情感, 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内容, 适当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 把时代气息浓、紧贴学生现实生活、符合学生“胃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劲头和情感。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高雅艺术作品感染学生。如从三年级开始接触多声部教学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聆听《黄河大合唱》那使人感到激动、振奋的旋律, 贝多芬的慢板乐章使人陷入深思, 圆舞曲使人迈起轻松的舞步……高雅艺术能震撼人的心灵, 激起崇高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 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2. 教学方法的筛选

教学中应力求生动活泼, 因“课”施导, 因“材”施导。如发声练习采用模仿法;节奏训练采用游戏法;新歌导入采用故事法、谜语法、谈话法;歌曲处理采用对比法、讨论法;欣赏教学采用情境设置法等。教师也可以将各种教学方法优化搭配, 综合使用, 以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时而穿插启发式提问, 时而组织气氛热烈的讨论, 时而组织生动活泼的弹、唱、跳、拉、敲的表演, 时而进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范唱、范奏, 等等, 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学《快乐的节日》, 可以让学生谈谈过“六一节”的感受与过程。让学生自编舞蹈, 来配合这首歌, 接近音乐与现实的距离。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 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中稳定学习兴趣。

二、注重课程整合化, 建设音乐课堂的“开放工程”

课程的整合化是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课程发展的又一趋势。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 注意把音乐与相关的学科综合起来, 不仅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 而且对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 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和欣赏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会使我们的课更生动。

值得注意的是, 学科的整合不是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机械叠加, 而是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沟通、相互融合。因此, 不管音乐和哪一门学科综合, 教师都必须以音乐教学为主, 其他学科的讲解要适可而止, 不能喧宾夺主。当然,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综合”, 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 不断探索, 不断学习,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科综合的优势, 为音乐教学服务, 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上出真正的“音乐味”。

三、形式“层次化”, 建设音乐课堂的“趣味工程”

教学的形式可以多样, 而“激趣”必定为首位,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审美体验。而音乐审美体验的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从标题入手, 激趣

对一部音乐作品思想意蕴的把握, 往往从标题切入, 标题往往总领全曲。有的标题描述某些传说或英雄故事, 如音乐剧《彼得与狼》、《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的标题,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标题;有的标题反映着重大的历史事件与社会现实生活, 如《只怕不抵抗》、《团结就是力量》的标题;有的标题表达了某种情感, 如民乐合奏《喜洋洋》《赛马》等的标题。

2. 从局部感性音调体会全曲神韵, 引趣

一滴水可以折射七色阳光, 窥一斑而知全豹。很短小的一个乐句就奠定了全曲或喜或悲的基调。而民乐合奏《喜洋洋》中, 快速、强力度的大齐奏, 一开始便能使人感受到人民群众在春节这一传统的喜庆日子里, 喜气洋洋, 敲锣打鼓, 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3. 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延趣

这样的情感引导, 常常在于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欣赏是“一步又一步地向高级发展, 即由浅入深, 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小学生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 是由音响感知, 以及与之自然相伴随的感性体验与联想构成的, 是对音乐的初步的“情趣”的欣赏阶段。如听到欢快的乐曲, 自己也情不自禁地欢快起来, 听到悲哀的乐曲, 自己心里也不由得生出一种悲哀之情, 至于这是怎样的一种欢快或悲哀, 为什么这么欢快或悲哀, 则无暇或无力深入思索和探寻。这就是指对音乐感情表现的初步的、感性的体验, 称为“情”。当学生学习那些民歌时, 感知其独特的方言、发声特点等。学生学习了歌曲之后, 会唱了, 爱唱了, 并且随之而来的是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等相关知识, 全方位地感知民歌的文化底蕴。对于音乐学习来说, 这是个延续, 也必须这样做, 让音乐走出课堂。

四、评价“多元化”, 建设音乐课堂的“人文工程”

“是人都爱听好话”, 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放到教学中也一样。《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提出:音乐课程评价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 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音乐不同于语文、数学, 不能仅通过期末一张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如何做好学生学习音乐的评价, 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呢?

1. 内容标准多元化

其实, 我们常常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科学地说做到了公平, 但人文地说有点独裁。每个学生的天赋不一样, 对于音乐的感知面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个人认为,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可以有“给个凳子, 摘到桃子”的扶持, 也可以有“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的开放, 更可以有“珠联璧合, 相得益彰”的合作。学生在认真学习的情况下, 根据自己的基础实力, 选择较为实际又真实展示自我的内容来进行考核, 有助于他们减轻心理上的负担, 不再惧怕, 以此来推动音乐学习的圆满。

一个节奏带、一张简单的视唱单, 一个和声、一段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都是我考核学生的标准, 可以选择, 可以挑战, 可以合作。学生在考核中有了放松, 有了成就, 有了合作, 有了被肯定的满足。

2. 形式手段多元化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以口头语言评价为主, 并且比较单一、枯燥。而学生是多元化发展的, 只有我们的评价形式多元化了, 他们才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教师的体态语、琴中的“合成器 (鼓掌声) ”、幽默的评价, 既是肯定, 又是调节气氛, 事半功倍。同时也可以结合小学音乐书末页的学期自我评价为标准进行补充, 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3. 评价主体多元化

过去的评价都是教师一手包办的, 既苦了教师, 又抹杀了学生对自己学习评价的自主性。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 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音乐教师在自己掌握正确的激励性评价观的同时, 要把评价的部分权利“退还”给学生, 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而互评这种责任感会产生巨大的动力, 从中学生学会与人交往。

音乐教学论文:培养小学音乐兴趣 篇5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一、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健康的歌曲,抵制消极负面的影响。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代宗教”、“美育救国”、“五育并重”等观点,他提出“所以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这充分说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应该以美助德的主张。随着对外门户的打开,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也流进大门,不少港台通俗流行歌曲虽也不错,但却不适应小学生唱、其中“哥呀”、“妹呀”、“爱呀”等歌词,不少学生唱得津津有味,如果让这种负面影响不受抵制的发展,其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因此,音乐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挖掘好教材的德育因素,让学生知道适宜唱什么歌,不该唱什么歌。教会他们选择歌曲。一首好歌,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甚至激励一代代人为歌曲中所表现的理想而奋斗献身。如《国际歌》、《国歌》、《队歌》、《我的祖国》等歌曲,不就是通过自身强烈的感染力激励人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吗?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让学生会体验美创造美。

1、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优美的姿式。

有端正的坐姿和规范的站姿是学唱歌的第一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来。如果坐姿、站姿不规范,就不能用好气息呼吸。比如:在发声练习时,学生会出现抬高肩,伸下巴、吸气时会有响声,经过长期训练,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不可能出现以上的现象,发声自然会正确。长此以往正确训练,学生的坐姿、站姿就会显得端庄而优美。

2、美妙的歌声陶冶人的情操、规范约否人的言行

会发出美妙歌声的人,说话一定不会粗野,乱说乱吼,他的言谈举止一定十分得体,表现出好的修养。热爱音乐的人,他是用歌声去表现生活,表现内心的喜悦,用歌曲的情绪去感染人和教育人。因此,教育学生热爱音乐,也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

三、利用教材因素,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乐)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如《幸福的明天美滋滋的哩》是一首彝族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曲调热情欢快,又具有幸福、甜美之感,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绪,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并乐在其中,我在教学中,配以电教片介绍祖国建国前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从绚丽多彩的城市风光到小城镇风情,再介绍彝族山寨的风土人情,配上该歌曲的伴唱录音导入新课,富有彝族特色的热情曲调,使学生仿佛看到他们正载歌载舞的欢迎远方的每一位客人,这时学生情感已沉浸在作品美的意境之中,同时,表出了想学、想唱的欲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找出美的意境,从而达到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四、用唱、打、念、吹的结合,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小学教学音乐 篇6

【关键词】感受音乐韵味;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音乐作为一名艺术学科,在培养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道路上有着其特有的作用与地位。这是由于学生在学习音乐歌曲和表演音乐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审美变化的过程中,审美不同角度的转变就有可能形成不一样的审美能力。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要培养人。” 鉴于此,作为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教师,应不断增值,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开展提高音乐有效教学的研究工作,掌握先进的教育手段, 开展多样化教学,使学生能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深入感受音乐韵味,体验音乐之美,从而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教师普遍重视主课的授课,在音乐和美术等业余课程上的关注力度不足。首先,部分音乐教师在开展授课活动的过程中,脱离学生实际,并没有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出发,而是机械、单一化的对着音乐教科书进行自我说课活动,这给音乐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一落千丈。其次,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学校所配备的教学设备,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课前准备工作,在联系音乐知识点、讲解的时候过于牵强,无法深度挖掘教学资源的教育内涵,音乐独特的韵味得不到体现,学生面对沉闷的音乐教学工作,无法提起兴趣。长期下去,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扼杀,音乐学习能力急剧下降,更别说深入感受音乐韵味,体验音乐之美。

二、感受音乐韵味,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战略性对策

(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从情感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音乐教育的过程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进而使学生感受音乐韵味,形成自身情感的一个交流过程。小学生处于低年龄阶段,由于受到生活阅历、情感信息等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影响,他们对音乐所包含的情感往往无法深入体会,即使对音乐引发共鸣,以难以获得情感体验,更别说感悟音乐韵味,体验音乐之美。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以技巧去启发学生,以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喜欢音乐,乐于接近音乐。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释放自己,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进而获得情感共鸣,并主动把自己的情感融入音乐之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也能在无形之中得到增强,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深入感受到音乐所独有的韵味。

(二)创设情境,激活课堂

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给传统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不仅为课堂教学创造了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皆宜、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还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使课堂教学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脱离传统教学模式下单一的授课方式,教师应引入现代教学技术,构建有利于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获得情感的释放,从达到对音乐知识内容的深化理解,进一步感受到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与思想。

例如:在教唱《嘀哩嘀哩》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出示这样一幅画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里的水很清,小河的旁边有一篇充满着生机,绿意盎然的树林,那里有鸟语,有花香,有一位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正在追逐一只可爱的小黄鹂……通过画面的播放,为学生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学习《嘀哩嘀哩》歌曲的兴趣,当学生的学习热情被点燃后,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感受歌曲的意境。这样一来,学生在演唱时就能够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春天的气息表现出来,就可以取得比实际教学更好的教学成效了,歌曲所特有的韵味也能为学生所感受。

(三)表演感受,增强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采用表演的方式参与音乐教学活动,音乐表演不仅是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自然流露,同时也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它能使学生带着一颗积极美好的心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故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应恰当地运用乐器和舞蹈,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萌发表演的欲望,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欣赏能力,从而得到增强能力的目的。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在学生中挑选几位积极活跃的学生上讲台表演,让参加表演的同学加深对音乐内容的理解,以及进一步感悟当中的情感,感受音乐韵味。其他同学也可以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表现,让学生感到自我价值体现的同时也能与同学之间达成共识,进而达到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善用语言,升华情感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学科,所涉及的各个方面都无法脱离听觉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他们艺术审美素养的基础。而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指导发挥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其中教师的情感引导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语言表达,包括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在有声语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优美的语言,生动地再现教学内容,描绘出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意境,从而把他们带入美好的艺术境界,给学生带来心灵艺术上美的感受的同时,还能把音乐教学“情感化”,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火花,使学生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情感。在体态语言方面,教师可以用善意的目光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

三、结语

音乐课程是小学实施美育、培养素质学生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小学音乐教师应该通过反思,找出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革新课堂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 让他们进一步感受音乐韵味,体验音乐之美,进而提升自身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许淼.音乐课应回归音乐教育的本原[J].江苏教育,2010年07期

[2]黃钟信.小学生自主学习音乐探究[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3]崔莉.唱出心中最美的歌——浅谈小学生合唱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6期

作者简介:

小学教学音乐 篇7

一、当代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对音乐教学缺乏重视

很多家长和教师认为只有语文、数学、英语才是主要科目,才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而作为小学的音乐教学只是相应讲解一下课本上的内容就可以,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心思,从教育理念方面就对音乐课程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教师认为,音乐教学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主要是以辅助科目的形式出现,上音乐课时只要达到课程要求就可以了。因此,这类教师上课时,就只是按照课本上面的知识进行讲解,很少关心学生是否学会这首曲子到底怎么唱,没有深入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缺乏关注。很多学生上课就只是听课,下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会主动进行音乐鉴赏的练习,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

2. 音乐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音乐课程作为非文化课程,应该采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但是很多音乐课程仍然和其他文化课一样进行教学,这就导致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渐渐失去兴趣,与学生预想的内容不同。还有很多学校在音乐课上教了很多演唱或者弹奏的方式,但对于如何进行音乐鉴赏缺乏重视,甚至较少涉及该部分的内容。

二、小学音乐课程中开展音乐赏析教学的具体方法

1. 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赏析教学

当代社会对学生采取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音乐赏析教学的需要,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音乐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就要开创新型的当代教育技术的模式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于某一曲子弹奏方式进行讲解赏析时,可以利用共同探究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推理,慢慢得出结果,得出音乐欣赏的技巧和方法。这种方式,不仅仅能加深学生对该音乐知识的印象,更能使其在共同讨论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的兴趣,为今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例如,在课堂上,在教某首曲子的演唱或弹奏方式时,可以在学习之前利用多媒体放一段与这段曲子相关的视频,学生通过视频可以对音乐进行一个初步的赏析,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更加容易被接受。在视频放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弹奏和赏析的重点和技巧进行相应提醒,让学生注意视频中运用的是什么技巧。通过画面和动感的音乐刺激学生的神经,进而引发学生对音乐赏析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课下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练习任务,让学生加深对部分内容的了解。

2. 组织开展音乐赏析活动

课余时间教师和学生联合开展一些课外教育活动,对于喜欢学习音乐赏析的学生,可以开展音乐赏析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对学过的曲子或者感兴趣的曲子进行演唱或弹奏,可以采用录视频的形式记录表演过程,然后将视频传到活动的平台,让学生对其他同学弹奏的曲子进行赏析,然后评选出优秀的作品。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赏析能力的提升,还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

三、总结

当代学生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社会、家长对孩子的初步发展是十分关注的,为了让学生在小学就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发展,对小学教学的要求比较高。这就导致小学教学的方式要不断转变,学生也应该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进行自我能力的提升。教师应该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音乐赏析的教学,从根本上丰富学生的能力,使其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勤.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数码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22(12):197—198.

小学音乐教学探析 篇8

一、信心激趣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 打动人的情感, 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 “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 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 这种现象形成, 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激发学习主动性, 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

记得在5班一次音乐课上开展了“小歌星擂台赛”, 班上有一名胆子特别小的女同学叫王静, 平时很少说话, 要上台唱歌就更别说了。针对这种情况。我特意安排她和一名歌唱得比较好的同学———李娜一起边唱边跳。当他们一曲下来, 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 我看见胆小的雨晴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接着, 我进一步引导, “既然他们的歌声这么美, 那么我们请她单独再来一曲, 好吗?”面对同学们期盼的眼神, 她涨红了脸, 但同时我们也惊喜地听到了从她嘴里发出的甜美歌声。王静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今天好开心, 因为我为班上的同学表演了节目, 刘老师表扬了我, 全班同学都给了我热烈的掌声。其实做什么事情不要怕就一定能做好!加油吧!”我有了信心作基础, 学生们学习的劲头更大了。

二、爱心鼓励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 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 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 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 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 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 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 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 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 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在音乐活动中, 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 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如《小鹿, 小鹿》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儿童歌曲, 歌词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他们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 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 因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狗, 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 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 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 课堂气氛活跃了, 或三人一组, 或五人一组, 纷纷当起了小小音乐家, 画的画、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 学生情绪达到了极点。在教师的鼓励下, 学生敢干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 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用心启迪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 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 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是教育人、培养人, 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 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 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 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 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 从音乐中得到启迪, 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 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我也骑马巡逻去》一课教学时, 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 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启发他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你们骑过马吗?谁说说骑马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 骑过马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 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导游, 小朋友扮游客、当小骑兵, 在教室里扬起马鞭骑着“大马”, 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 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 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情感, 洋溢着美的色彩。

小学音乐鉴赏教学探究 篇9

一、音乐教学的现状

小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素质,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但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对音乐教学不够重视,音乐的鉴赏教学不够系统和全面,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被激发和调动出来。另一方面,当前的音乐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不足。

二、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音乐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音韵、音调的感受能力,更有利于学生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文化。小学音乐鉴赏教学要求教师从音乐本身和音乐文化出发,从不同的方面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热爱。

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音乐鉴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音乐可以有效影响学生的心理、思想等,并通过音律、音调等影响学生。如在听到一些节奏较慢、音调较低的音乐时,学生可以从音乐中感受到悲伤。而不同的音乐同时还会带给人不同的音乐感受,如轻快、活泼、喜庆等。音乐鉴赏的教学就是从音乐的音调和节奏等出发,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音乐感触。

2. 文化的渗透

音乐不仅是情感的载体,更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文化环境所造就的音乐是不同的。正如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不一样。中国著名的京剧与西方的歌剧,就有着重大的区别。感受音乐,不仅可以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更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因此,在音乐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了解音乐本身的技巧,更要求学生通过了解和感受音乐创作的背景,体会音乐的文化。音乐中的文化渗透同样可以对学生产生影响,激发学生的感受。

三、音乐鉴赏教学的途径

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较少进行音乐鉴赏的教学,这是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制约,教师难以把握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音乐鉴赏教学内容。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对音乐的鉴赏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等特点,进行系统的音乐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 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改革和设置,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传统的音乐教学注重学生对歌曲的掌握,主要通过歌曲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学生在学习中,只需要学会唱歌就可以了。而从鉴赏角度出发,这样的教学是不够的。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例如,掌握如何打节拍等。这部分的内容相对于音乐歌唱的教学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音乐技巧的兴趣,成为了音乐鉴赏教学的难题。

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关键,在于把握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通过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对教学模式进行不同的调整和设置。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利用乐器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是比较直观的。如在帮助学生辨别音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钢琴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音调高低的区别。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震动的频率产生的,物体震动的频率高,音调则高;反之,物体震动的频率低,音调则低。但是这种概念性的话语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运用无法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师只能通过直观的感受来使学生了解何为音调。钢琴的音域较广,是帮助学生感受音调高低的有效途径。直观的教学化抽象为具体,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对培养学生创造力是十分有效的。如在音高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掌握对钢琴中音高的辨别,更可以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声音分辨音调的高低。生活中的声音是非常多的,喇叭的鸣叫、拍桌子的声音等,教师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分享出来,这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掌握的有效途径。此外,这种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2. 扩大音乐视野

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课堂教学集中在歌曲教学方面。音乐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单一的歌曲教学是不足的。

音乐包含了歌曲、舞蹈、乐器以及其他展现形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扩大音乐教学的范围,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采用多种不同的乐器,是拓展学生音乐视野的有效渠道。

在传统的小学教学中,由于对小学音乐的教学不重视,课堂教学中的乐器较少,学生能接触到的往往只有钢琴这种比较常见的乐器。通过不同的乐器来培养学生不同的音乐感受,要求学生通过听演奏来感受不同的乐器,培养音乐素养。但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学校由于缺乏专业性,可以为学生提供的音乐器材是非常有限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是近年来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课堂教学与网络资源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知识的共享,从而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来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可以有效丰富音乐课堂教学的资源,通过扩大小学音乐教学的资源,来帮助学生扩大音乐的视野。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在网络上搜寻不同的乐器演奏的视频来播放给学生,这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是非常有用的。同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还可以将音乐中的多种形式展示出来,如京剧、舞蹈,等等,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为丰富。

3. 提高音乐感受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浅析 篇10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情感体验,音乐素质

所谓情感体验, 是指在音乐欣赏过程中, 欣赏作品或演唱作品时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学生的情感应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 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 从而真正净化心灵。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分析力和审美能力, 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陶冶情操。它对学生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使他们的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发展, 并陶冶他们的性情, 发展智力。所以, 音乐教学要注意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一、细心倾听辨别音乐的音色

音色, 指音乐中声音的音质, 即不同人声、不同乐器及入声、乐器组成的音响上的特色。音色的变化与对比, 可以丰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一般来说, 每个人都要熟悉各种乐器组合的音响的音色, 就要多听、多比较, 因为作曲家在创作时运用什么声部、乐器, 运用怎样的配器手法, 就好似画家在绘画时用色彩一样, 都是为表达作品内容服务的。如六年制小学音乐课本中的《龟兔赛跑》, 是中国福利会上海儿童艺术院史真荣为儿童写的一部童话故事音乐, 作者根据童话《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 采用模拟和描述性的手法进行了音乐叙述, 以管弦乐器特有的音色和表现力塑造了小兔子和乌龟的形象及它们各自的动态, 乐曲发挥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 生动描绘了大树林清晨龟兔赛跑的热闹场面及大树林中欢乐愉快的舞会情节。音乐通俗易懂, 特别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 小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听音乐, 更能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 从中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 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自觉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经常赏听实际音乐的声响, 培养训练感受音乐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恰当运用多媒体,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 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 但是当提到“音乐欣赏”时, 大部分人不是自谦“缺乏细胞”, 就是自讽“鸭子听雷”。音乐教师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 ”“为什么学生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副茫然的表情, 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 漫不经心? ”教学实践证明,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而且能扩展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如果巧妙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 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运用多媒体课件,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听”的艺术, 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 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 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只有不断倾听, 才会感知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 进而产生共鸣。学生的每一次聆听都要带着不同的问题, 可以是辨别乐器, 听主题出现几次, 也可以感受乐曲的情绪, 还可以“听”为主线, 结合其他辅助教学手段。

四、领会新课标的理念, 转变音乐教学观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行为, 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任何教育行为的实施, 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基础上。人类需要音乐, 人类生活离不开音乐。按理, 大多数学生应该是喜爱音乐的, 事实的确如此。然而, 多年来音乐教育屡屡遭到学生的排斥, “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屡屡发生, 甚至到了让学生觉得“音乐课的教室, 简直就是我的刑场”的地步。有学生这样说:“一提到上音乐课, 我就头痛。因为一上音乐课, 就有无数个我根本不认识的音符迎面扑来, 令我招架不住。更可怕的是, 老师竟然让我全都记下来。这怎么可能呢? 我又不是音乐天才, 这么多的‘哆来咪’, 看到都害怕, 让我背下来, 简直是谋杀……音乐课的教室, 简直就是我的刑场! ”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 不得不令我们深思。的确, 长期以来, 音乐课内容单一、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求;教法死板, 与音乐艺术的本质背道而驰。我们更多地注重音乐技能、技法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音乐艺术的审美特性;更多地关注教师本人的情感体验而忽略学生的兴趣爱好及音乐情感……某种意义上等于抹杀学生作为一个有相对独立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及情感体验、审美观念的个体的感受和创造欲望。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 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 它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 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及社会生活, 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 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 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 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发展, 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五、激活学生的思维, 鼓励学生人人参与

人人参与才是成功, 特别是吸引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 以增强其自信心。他们成功的表现不仅可以改变他们所处的地位和在老师心目中的印象, 还可以满足他们渴望成功的心理需要, 因此, 教师应当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表现自己不断成功的机会。例如, 在课堂上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难度大的问题让能力强的同学回答, 难度较小的问题尽量让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 每个回答正确的学生都有机会成为音乐课的班长, 实行班委轮流制, 尽量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并用成功激励和强化其学习动力, 使教学形成良性循环。

上一篇:循证护理干预下一篇:作用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