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2024-05-26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精选十篇)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篇1

关键词:肺癌,CT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护理

肺癌在近年发病率急剧增长,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是目前肺癌综合治疗的又一新手段,其能根据肿瘤的形状精确地将放射性碘125粒子均匀地分布在瘤体内,通过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射线,以达到局部精确放射治疗,将肿瘤细胞杀伤的目的。对未经治疗的原发癌、复发性癌、转移性癌,特别是累及周围重要组织,难以手术切除的晚期癌,及不能进行手术治疗者均是其适应证[1]。我院从2007年开展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肺癌,共对41例患者进行了该项手术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护理也逐步规范和系统化,现将护理工作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1例患者中男38例,女3例;年龄48岁~71岁,平均年龄59.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其中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周围性肺癌9例,累及叶支气管的中央型肺癌22例,癌肿巨大,累及纵隔的5例,转移性肺癌5例。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放射性粒子植入是国内新开展的项目,患者及其家属对其知之甚少,常顾虑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造成放射性损伤等。针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护士应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多配合医生与其交流,讲解粒子治疗的过程和方法,使其了解该手术的先进性、安全性,并介绍成功病例,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精神压力,打消疑虑,增强信心。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2]。

2.1.2 术前准备

(1)入院后常规进行血、尿、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心电图、B超、CT等各项必要检查。(2)术前进行穿刺体位训练,指导其术前行平静呼吸下屏气训练,避免在穿刺过程中误伤周围正常组织;保证患者在某一特定体位下全程接受手术。(3)保持穿刺处皮肤干燥、清洁。(4)术前输液并在静脉内留置套管针以保证术中静脉通畅。(5)物品准备:无菌粒子枪、穿刺针、手术器械包、心电、血氧监护仪、氧气、一次性注射器、利多卡因、碘伏棉球、一次性敷贴、止血药、抢救药品,胸腔闭式引流术全套物品如:胸管、胸桶、生理盐水等。(6)术前1 h CT室常规紫外线消毒30 min[3]。

2.2 术中护理

(1)根据肿瘤穿刺部位协助患者摆好体位,包括:平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向患者告知保持体位的重要性,必要时用约束带固定。(2)连接监护仪,监测患者心电、血氧、血压。同时吸氧,氧流量2~4 L/min。(3)建立静脉通路。(4)协助医生CT定位、常规消毒皮肤、局麻,无菌操作下打开无菌包及器械,熟悉手术操作过程,密切配合医生。(5)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患者一般情况,出现血压变化及时告知医生;经皮穿刺时可由于反复穿刺对肺组织造成损伤而出现气胸,协助医生穿刺针连接负压球或连接注射器抽吸,必要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6)手术结束后,应将俯卧位或侧卧位的患者缓慢扶至平卧位,观察其生命体征,注意有无胸痛等不适,复查CT观察有无气胸、血胸。(7)护送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2.3 术后护理

回病房后有并发症者继续给予心电、血氧、血压监测,待生命体征平稳;粒子植入一般在局麻下进行,术后可采取自主体位,但对于疼痛或胸闷、气急患者可采取相应体位。嘱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合理饮食;尽量单间或集中在同一病房,同时嘱患者不宜窜病房;术后24 h或48 h摄胸片,观察有无继发气胸、血胸或粒子移位。

2.4 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气胸及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护理:胸部肿瘤患者行粒子植入过程中有可能刺破胸膜腔,导致气胸的发生。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不适,如发生气胸,肺压缩5%~10%可继续操作,肺压缩大于30%应立即安放胸腔闭式引流。少量气胸者胸腔内气体约1周~2周后自行吸收,少数需穿刺抽气。安放胸腔闭式引流者按胸腔闭式引流术护理常规护理。(2)肺栓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粒子作为异物可使组织损伤,在短时间内患者可出现胸痛、咳嗽、咳血、呼吸困难等表现,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3)咯血:可发生在术中或术后,嘱患者患侧卧位,同时静脉给予垂体后叶素、止血药,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4)胸痛:穿刺部位疼痛,耐心解释,鼓励与家属聊天、听音乐等方法分散注意力,使疼痛得到缓解或使用止痛药物。(5)发热:一部分患者术后发热,体温通常在37.4~38.0℃之间,持续2 d~3 d。定时测量体温并记录,及时报告医生,通常采取物理降温处理。

2.5 出院指导

嘱患者术后1,2,6个月复查胸部CT,了解肿瘤变化;告知如有粒子咳出,不可随意丢弃,应用镊子捡起放入铅制小罐中,立即送回医院核医学科;患者在家中可自由活动,术后2个月内与儿童、孕妇及体质虚弱,免疫机制受损的人尽量保持在>2 m距离;加强营养,预防感冒;如有异常及时就诊[4]。

2.6 护理效果

本组41例患者,其中术后并发气胸4例,发生率为9%,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例,穿刺抽气1例,其余自行吸收;3例有不同程度的术中或术后咳血,发生率为7%,应用止血药后症状停止;未发生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通过积极的观察、护理,配合治疗,并发症并未对患者的预后造成影响。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率100%。

3 讨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碘125粒子治疗肺癌属微创手术,能保证肿瘤靶区得到高剂量的放射治疗,周围正常组织得以保护,具有定位准确、安全、有效、并发症低、容易操作等优点。该方法为晚期肺癌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生存率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系统、规范的护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柴树德,郑广钧,毛玉权,等.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晚期肺癌[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4,13(4):291-293.

[2]柴树德,郑广钧.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护理与监护[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08-312.

[3]夏冰,谭艳榕,张秀菊,等.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的观察及护理[J].医学影像杂志,2008,18(7):733.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篇2

关于印发《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09〕187号(2009年11月13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做好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审核和临床应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三日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为规范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技术审核机构对医疗机构申请临床应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的依据,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是指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所涵盖的应用范围包括:实体肿瘤经皮影像(B超、CT、MRI等)引导下放射性粒子植入,经内镜(包括腹腔镜、胸腔镜、自然管道内镜等)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直视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本规范所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不包括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二级甲等以上综合医院或肿瘤医院,具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该技术相关的专业诊疗科目,具有影像引导技术设备(如CT、MRI、超声、内镜等)和治疗计划系统。

(三)医疗机构必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放射诊疗许可证》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放射药品使用许可证》(第二类及以上)。

(四)开展肿瘤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其技术水平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相关专业重点科室要求,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同等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五)实施治疗场地要求。

1.符合放射粒子技术操作场地及无菌操作条件。

2.全部影像导引技术设备(CT、平板DSA、MRI、超声)具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3.具备进行抢救手术意外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全部技术操作均在心电、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下进行。

4.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放射性粒子保管、运输设施,并由专人负责。

(六)按照国家有关放射防护标准制订防护措施并予实施。

(七)有至少2名具有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在职医师,有经过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与开展本技术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 1 术人员。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开展本技术相关专业的本院在职医师。

2.有5年以上与开展本技术相关的专业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放射性粒子植入工作不少于3年。

(二)治疗计划制订人员。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开展本技术相关专业的本院在职医师。

2.从事与开展本技术相关的专业临床诊疗医师或放射治疗物理师、核医学物理师,熟练掌握本技术治疗计划系统。

(三)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经过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肿瘤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根据患者病情,由患者主管医师、放射性粒子治疗医师、治疗计划制订人员制订治疗方案,因病施治,合理治疗,严格掌握放射性粒子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术前严格制订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术后按操作规范要求实施治疗技术质量和疗效评估。

(三)实施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前,应当向患者和其家属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建立健全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五)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等放射性物质管理规定,建立放射性粒子的采购、储存、使用、回收相关制度,建立放射性粒子使用登记档案。

(六)建立放射性粒子遗落、丢失、泄漏等情况的应急预案。

(七)医疗机构按照规定定期接受环境评估,相关医务人员按照规定定期接受放射性防护培训及体格检查。

(八)在完成每例次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都要保留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库。

(九)医疗机构和医师按照规定定期接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包括病例选择、治疗有效率、严重并发症、药物并发症、医疗事故发生情况、术后病人管理、病人生存质量、随访情况和病历质量等。

(十)其他管理要求。

1.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的放射性粒子。

2.建立放射性粒子入库、库存、出库登记制度,保证放射性粒子来源去向可追溯。在实施本技术治疗的病人住院病历中留存放射性粒子相关合格证明文件。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护理体会 篇3

【关键词】放射性粒子;肺癌;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90-01

目前统计学研究表明,肺癌一直是男女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男性中为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主要原因是肺癌的生物学特性十分复杂,恶性程度高,在我国临床上约有86%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因此,现代的肺癌治疗方案极力强调外科、放疗、化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放療手段,显示了比传统外照射更多的优势,如给疗区的定位精确、与肿瘤形状非常吻合;在粒子种植的范围之外,放射剂量迅速减少;与外照射相比,可给予靶区更高的剂量,且不增加正常肺组织的损伤。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对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局部复发及改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作用[1][2]。对进行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恰当的护理,能解除其心理负担,并积极配合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亦相当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对15例肺癌患者进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均为术后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51至76岁,平均年龄63岁。其中13例患者经手术(5例,手术后复发)或穿刺(8例)取得病理结果(鳞癌6例,腺癌5例,小细胞癌2例),2例患者由影像学诊断(1例IIIa期患者拒绝行手术或穿刺,1例患者双肺多发转移)。

1.2 方法

本组15例均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粒子。医生根据TPS计划决定粒子数量,根据影像学资料决定进针方向及深度,一般采取仰卧位或俯卧位,CT定位后,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局麻后经皮穿刺肿瘤并插进粒子植入导针,间距1cm-1.5cm。通过粒子转盘枪按计划植入125I粒子,使其分布均匀合理。

2 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术后胸片显示125I粒子分布满意,无粒子丢失或游走想象。15例患者均无术后并发症。经3-10个月随访(平均5.5个月),15例患者粒子植入处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3护理体会

3.1 术前护理

肺癌确诊后,一般患者均处于过分焦虑和抑郁状态,有的则表现为失望乃至绝望,甚至有轻生表现[3]。本组患者多经手术、放化疗后仍有残存或复发,心理压力更大。而且,放射性植入治疗是一项较新的技术,大多患者及其家属不甚了解,既顾虑医师的技术又担心放射性粒子会伤害到其它器官,所以,这时的心理护理相当重要,是一切治疗手段顺利进行的基础。要针对患者的接受能力进行耐心细致的宣教,使他们了解放射性粒子植入的目的、方法、效果,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注意事项,让患者保持冷静,面对现实并积极配合治疗。

3.2 术中配合

根据患者肺内肿块位置及125I粒子植入进针方向决定其卧姿,尽量采取舒适卧位。严格无菌操作。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注意有无胸闷、气急等反应,保持呼吸道通畅。125I粒子植入过程中患者如出现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及时通知医师,立即停止操作,嘱患者平卧给予氧气3L/min吸入,并监测血压,直至病情平稳。125I粒子植入成功后,确定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后方可送回病房[4]。

3.3 术后护理

患者返回病房后,要保证充分卧床休息,术后6小时内尽量减少活动,注意观察穿刺点是否有水平、皮肤损伤、粒子浮出等现象[2]。严密观测心率、血压计护理的频率和节律,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咯血及缺氧征兆,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低流量吸氧,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等不适,以便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告知患者可能有轻微胸痛,24小时内要避免剧烈活动和咳嗽。因肺癌患者常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围手术期加强营养支持极为重要,鼓励进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加快术后恢复[5]。

接受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患者,尽量居住单人病房或集中在同一病房管理,嘱患者不要随意串房。由于125I粒子释放的射线能量低,衰退迅速,多数射线的能量消耗在肿瘤组织中,对周围人群的放射性损伤很小,但还是不能忽视,应尽量减少与患者的早期密切接触,最好保持1米的距离,儿童及孕妇不易接触患者,特别需要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宣教,以征得其理解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4 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作为一种近距离的放疗技术,具有创伤小,靶区剂量分布均匀,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等特点,其效果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它可使肿瘤组织遭受最大程度的放射性损伤,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适合体质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前、术后的恰当的护理措施,能提高125I粒子植入的成功率,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增强肺癌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是相当重要的一项环节。

参考文献

[1] 赵成,杨佩颖等. 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的新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12(32):5637-5639.

[2] 杨丽娜. 125I粒子植入放射治疗肺癌的护理. [J]. 医学信息, 2008, 21(7):322-323.

[3] 刘静莉,易全丽等. 肺癌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J]. 现代肿瘤医学, 2008, 16(9):1652-1653.

[4] 卢蓉,但刚等. 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体会.[J].西南军医,2008,10(6):195-196.

胰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 均经病理证实;男16例, 女14例;年龄44~82岁, 平均61.3岁;其中胰头部19例, 胰颈部6例, 胰体部3例, 胰尾部2例;肿瘤直径3.0~5.5cm;KPS评分≥70分;根据UICC胰腺癌TNM标准, II期11例, III期19例;临床表现均有消瘦, 食欲不振;黄疸18例, 主要见于胰头癌患者;上腹痛及腰背部痛20例;排除早期胰腺癌能根治切除者、有肝脏、肺等远处广泛转移、严重心、肺、脏等功能不全、不能耐受开腹手术、大量腹水、一般情况极差或恶病质。

1.2 治疗及方法

125I粒子由中国原子能研究所提供, 其表面由钛合金包裹, 为直径0.8mm、长4.5mm的圆柱体, 平均光子能量27~35keV, 源活度在0.5mCi左右, 组织间穿透力为1.7cm, 初始剂量率7cGy/h, 半价层为0.003mmpb, 半衰期为60d。CT为美国Picker公司生产的CT~PQ6000扫描机。植入粒子前, 将患者CT图像, 输入放射性粒子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 (TPS) 进行治疗计划设计。根据肿瘤靶体积3个互相垂直的直径及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 计算出肿瘤匹配周缘剂量, 即模拟实体肿瘤在处方剂量下的近似剂量分布, 由此确定植入肿瘤的导针位置, 方向及植入粒子的数量、粒子的空间分布以及植入针根数。术前进行肠道准备, 手术采用全身麻醉, 粒子植入采用模板法或缝扎法, 术中根据术前制定的治疗计划, 在直视下经粒子植入枪和专用施源器植入, 根据TPS指示的进针点、方向及深度, 将粒子植入针先以1.0~1.5cm的间隔平行插入肿瘤底部, 呈直线排列, 拔出针芯, 确定无出血、无胰液, 装上粒子植入枪, 再以1.0~1.5cm的间距顺序地逐一将粒子释放植入。粒子植入完毕后电灼法有效止血穿刺孔, 喷以生物胶再以大网膜覆盖穿刺术野, 消炎、止痛处理。全组患者于植入手术次日, 对放射粒子的空间分布做出CT证实并记录, 核对植入粒子数目。术后3d常规使用抗生素, 术后给予抗感染、镇痛、止血处理。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对患者进行超声及CT检查, 根据肿瘤大小变化和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对疗效进行分级:完全缓解 (CR) :肿瘤完全消失, 影像学检查不能显示肿瘤或仅残留粒子影像;部分缓解 (PR) :肿瘤缩小, 垂直双径乘积比治疗前减少≥50%;无变化 (NC) :垂直双径乘积比治疗前减少<50%或增大<25%;进展 (PD) :垂直双径乘积比治疗前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总有效率=CR+PR。疼痛评估按WHO疼痛程度标准。术前及术后血常规、肝肾功能、总胆红素等检查, 按WHO标准, 记录毒副反应及因粒子植入可能产生的胰瘘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定量资料均以 (x±s) 表示, 定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定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植入粒子990颗, 最少20颗, 最多50颗, 术前计划MPD (处方剂量) 为70~95Gy。所有患者疼痛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 CR4例, PR16例, NC5例, PD5例, 总有效率66.67%。患者术前疼痛评分 (9.53±0.3) 分, 术后评分 (1.25±0.1) 分, 肿瘤体积变化从术前的 (43.8±1.0) cm3到术后的 (33.7±0.5) cm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后患者血常规均无明显改变, 无出血、腹腔内脓肿、胰瘘、胰腺、炎骨髓功能抑制等并发症, 患者均可自由活动, 无任何不适。随访时间2~24个月, 6个月, 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6.67% (23/30) , 43.33% (13/30) 。

3 讨论

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技术在国外已经应用于许多种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 125I放射性粒子源体积小, 容量低, 每小时持续释放辐射剂量为0.1Gy, 主要释放γ射线。γ射线具有破坏肿瘤细胞核DNA的作用, 在肿瘤细胞DNA合成后期及有丝分裂期, 少量的γ射线即能破坏肿瘤细胞的DNA双链, 使肿瘤细胞失去繁殖能力而凋亡, 不但杀死处于增殖期的肿瘤细胞, 也能杀死静止期的瘤细胞。从而达到较彻底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Cooperman AM.Pancreatic cancer:the bigger picture[J].Surg ClinNorth Am, 2001, 81:557~574.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篇5

【关键词】 放射性粒子;放射治疗;恶性肿瘤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46-01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对于患者的吞咽功能、语言功能以及面容都有一定的影响。目前,以手术为主综合性治疗口腔颊面部恶性肿瘤仍是主流,治疗恶性肿瘤仍是“手术、放疗、化疗”三联的疗法[1]。但常规放疗、化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造成了正常组织及器官的极大伤害,副作用特别明显。那么,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放疗方法-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已逐渐获得临床医生的青睐。

1 资 料

1.1 临床资料 到我院就诊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166例,均经病理确诊。其中男性92例,女性74例,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5.3岁,其中腮腺65例,颌下腺28例、舌根根部19例,口底16例,腭部小涎腺22例,唇颊部16例。手术配合粒子植入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患者89例,单纯粒子植入的患者77例。

1.2 放射性粒子源[2] 上海欣科公司生产的125I放射性粒子(国药准字号:20041350),呈圆柱形钛合金外壳,长度:4.5mm,直径:0.8mm,平均能量:27-35kv,半衰期:59.6d,组织穿透力:1.7cm。

1.3 治疗方法 首先“近距离放射治疗”中所说的“近距离”指将放射性同位素元素材料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植入肿瘤组织5 cm范围内,甚至肿瘤组织中[3],使其充分发挥疗效与功能。术前行三维CT或彩超等影像学检查,确保全面的了解肿瘤病变组织及周围组织的情况,通过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系统),精确计算125I粒子源植入数量及分布,确定植入肿瘤的导针位置、方向,实施125I插植治疗,这样可以确保粒子植入部位能够得到持续、低剂量辐射。表浅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直接行插植治疗,深部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需要CT立体定向扫描,通过影像引导植入放射性核素碘粒子,并进行效果验证[4]

1.4 术后疗效判定 将治疗前与治疗后16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观察肿瘤是否有转移灶或复发。治疗后随访,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2 结 果

治疗前与治疗后1-3个月所有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三维CT检查进行对比,结果均没有发现肿瘤的转移灶或复发,随访10-24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手术配合粒子植入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89例患者局部未发现明显新生肿物,单纯粒子植入的7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均见病灶不同程度的縮小、不适症状有所减轻。其中8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4例患者舌体略麻木,3例患者咽部不适、咽痒、咳嗽,1-3周后缓解,其余患者未见不良反应,患者也无任何其他不适主诉。

3 讨 论

作为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即:手术、放疗、化疗,三联疗法。对于发生在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由于一些患者担心自己的面容受损或者身体原因无法耐受而拒绝手术治疗。常规放疗、化疗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造成了正常组织及器官的极大伤害,也同样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这也成为手术、放疗、化疗在临床使用的瓶颈。

因此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方法。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无疑成为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新寄托,而放射性碘粒子在国外用于治疗肿瘤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皮埃尔·居里于1901年首先提出近距离治疗的术语,即把带有包壳的放射性核素埋入病变组织如进行局部的放射治疗。法国的Pasteau和Degrais开创了组织间近距离治疗的先河,首次将镭管通过尿道植入来治疗前列腺癌。

近些年,中国对于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的报道也日渐丰富。张素欣,陈彦平等通过对38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应用单纯粒子植入治疗或手术配合碘125粒子植入治疗,结果现实: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5]。张建国,张杰等对3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结果在随访时发现,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的改善:33例肿瘤患者靶区覆盖范围均无转移或复发,仅有3例出现靶区外转移或复发[6]。赵科,罗洪等对12例唾液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放射性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7]

由此可见,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是一种趋势,这不仅能够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更重要的是能够带给患者良好的疗效,减轻病人的身心痛苦。

参考文献

[1] 韩冰,王飞,李志民,刘炜炜.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年11月第31卷第31期.

[2] 孟箭,孟庆飞,顾倩平,司亚萌.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颌部腺源性恶性肿瘤9例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年9月第5卷第18期.

[3] 罗洪,赵科,王倩,吴亚东,易韦.放射性-(125)I粒子对家兔面神经损伤的组织学观察[J].贵州医药,2010年07期.

[4] 周健,孙庚林.放射性125I粒子在头颈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J].医学综述,2012,4(18)8,1158-1161.

[5] 张素欣,陈彦平,刘哲敏,等.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3):1943-1945.

[6] 张建国,张杰.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初探[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8期.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男8例, 女5例;年龄32~64岁, 平均42.3岁。胶质母细胞瘤 (Ⅰ~Ⅲ级) 5例, 星形细胞瘤Ⅰ级3例, Ⅱ~Ⅲ级星形细胞瘤4例, 星形细胞瘤Ⅳ级1例。肿瘤位于额叶、颞叶、顶叶、丘脑、小脑, 且均为单发, 直径3.0~8.5 cm。结合患者病史、临床症状、CT、MRI平扫、增强扫描确定诊断。患者均行开颅肿瘤切除, 术中直视下植入125I粒子, 根据瘤腔大小植入粒子8~25颗, 每颗粒子活度0.3~0.6 m Ci, 粒子间距为0.5~1.0 cm。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根据肿瘤大小初步估计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数目;125I密封籽源外包装为钛合金的密封结构, 长约4.5 mm, 直径约0.8 mm, 内有3.0 mm×0.5 mm的银柱吸附125I, 外壁为厚度0.05 mm的钛壳;125I粒子平均能量为27~35 ke V, 半衰期为59.6 D, 半价层为0.025 mm铅, 组织穿透能力范围为1.7 mm, 单个粒子的放射活度为0.4~0.8 m Ci。

1.2.2 手术过程

常规开颅切除肿瘤, 术中根据快速冰冻病理结果 (图1) 及影像学检查, 强化肿瘤围, 决定切除肿瘤范围, 尽量全切肿瘤, 尤其在靠近重要脑组织结构, 难以切除时, 确切止血后沿肿瘤壁均匀植入125I粒子, 间隔1~2 cm;放置粒子时注意:避免放置在大血管、静脉窦、脑重要功能区、脑室系统, 同时保持放射源呈直线排列, 相互交织平行且等距离;为防止植入的粒子由于体位改变时发生移位, 在植入的粒子表面覆盖明胶海绵, 支撑防止移位。

1.2.3 术后处理

术后予以预防感染、止血、脱水降颅压等对症治疗。定期复查头颅CT, 根据水肿情况调整脱水降颅压药物用量。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术后1、18个月行头颅CT检查, 观察肿瘤大小变化。结合患者症状及体征变化, 按照WHO疗效评价标准, 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无变化 (NC) 和进展 (PD) 。有效率 (RR) 为CR+PR。

2 结果

术后患者粒子植入后均有好转或缓解。肿瘤大小变化见图2、图3、图4。全组13例获得1~18个月的随访, 中位11个月。10例治疗1个月后复查CT提示病灶未有复发, 伴有不同程度脑水肿;随访18个月后复查CT显示, 11例粒子聚集病灶明显缩小或消失;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缓解, 5例低级别胶质瘤治疗后1~2个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按照WHO疗效评价标准, 1个月有效率76.9% (10/13) ;18个月有效率53.8% (3/13) 。其余患者目前均在随访中。

3 讨论

胶质瘤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属于发病率、恶性程度最高、治疗效果最差的恶性肿瘤[2]。目前常用的单一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 均未能有效改善和提高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

临床控制肿瘤的主要障碍:首先, 大量的肿瘤病理学研究证实, 恶性胶质细胞常常呈浸润性性生长, 因而肿瘤和周围正常脑组织没有明确的界限, 使得外科手术难以对肿瘤进行完整切除;其次, 由于恶性胶质瘤属于放射抗拒性肿瘤, 应用高剂量的常规分次治疗, 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肿瘤控制效果, 但是受限于肿瘤周围正常脑组织放射耐受性, 常规外照射的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发现, 将肿瘤剂量推至60 Gy以上未能获得恶性胶质瘤患者存活率的改善, 原因可能是高剂量照射加重了正常脑组织放射性损伤[3]。这说明在提升治疗剂量的同时相应增加了瘤周正常脑组织放射性损伤的几率。

结合放射肿瘤学临床治疗原则, 治疗方法应还具有一些生物学特性: (1) 靶区内剂量很高, 而周围正常组织由于射线迅速衰减而很低; (2) 由于射线的持续照射而使肿瘤的再增殖减少[4]; (3) 生物效应剂量高; (4) 靶区不随照射器官的移动而变化。

所以近距离精确放射治疗方法应用而生,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逐渐发展成熟并逐步应用于临床颅内肿瘤的治疗[5];相比传统的外放射治疗而言, 由于放射性粒子穿透能力较弱, 因此随着与放射性粒子距离的增大, 放射剂量在靶区外迅速降落, 形成了较大的靶区与正常组织剂量之比, 使得靶区内剂量很高而靶区周围的正常组织受量很低[6]。总而言之, 其具有定位精确, 局部靶点治疗放射剂量高, 而周围正常组织受照量低, 治疗时间短, 并可以持续照射及分次照射等优点, 安全可靠, 易于防护[7]。

Selker等[8]进行的随机分组研究也表明外放射治疗结合粒子植入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生存期;结合本组临床病例, 手术切除肿瘤后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优点在于:手术既能将大部分肿瘤切除, 又能在术中直视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 减少肿瘤残余, 提高放疗疗效。

结合本组病例, 总结出手术联合粒子植入经验, 优点:手术切除肿瘤后, 在瘤腔应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治疗脑胶质瘤, 能够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 延长患者的寿命,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增加局部放疗剂量, 减少放疗迟发性副损伤及脑水肿;低级别胶质瘤, 同时可将骨瓣还纳, 减轻患者心理障碍;直视下放置粒子, 针对重要部位及难以全切的肿瘤, 可在局部加强放疗;放射性粒子可局部持续放疗, 结合肿瘤生长周期, 持续放疗, 达到放疗最大效果, 同时副反应最少;患者不必通过长期的放化疗, 即可达到痊愈的目的。此外, 极大的缩短了住院时间,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不足:瘤腔过大导致放射性粒子移位;部分患者仍有脱发;由于部分粒子活度过大, 易引起脑膜及脑组织刺激症状, 出现癫痫、脑水肿等并发症。

对于Ⅲ~Ⅳ级脑胶质瘤粒子植入后3个月, 可根据复查结果补充外放疗, 主要适用于瘤体较大周围、浸润范围较广、粒子剂量覆盖不全或覆盖剂量较低的患者及恶性程度高的患者。

关于并发症及防治方面: (1) 局部出血及神经功能障碍, 考虑粒子局部的放疗对血管的损伤;因此, 粒子植入时应在确切止血的基础上注意尽量避开血管; (2) 癫痫发作机制尚不明确, 可能由放射性损伤或手术本身引起, 术后应常规使用抗癫痫药物; (3) 感染较少见, 预防措施与手术预防感染措施相同;Scharfen等[9]指出早期致命的、危及生命及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1%、1%和6%。

相比立体定向植入放射性粒子及单纯手术后放化疗治疗脑胶质瘤, 手术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大大提高了脑胶质瘤患者的近期生存质量,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中位生存期;但由于回顾性研究病例数有限, 一些病例仍处于随访阶段, 临床效果有待大样本随机研究进一步证实。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脑胶质瘤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月手术联合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瘤腔治疗胶质瘤13例, 术后进行长期随访。结果:全组13例获得118个月的随访, 中位11个月;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缓解, 5例低级别胶质瘤治疗后12个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 按照WHO疗效评价标准, 1个月有效率76.9% (10/13) ;18个月有效率53.8% (3/13) 。结论:手术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不仅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同时能提高中位生存期, 对肿瘤及难以切除肿瘤浸润周边范围提供较高的治疗剂量, 达到更高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放射性粒子,胶质瘤

参考文献

[1]杨树源, 只达石.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99-517.

[2]王海, 丁永忠.术中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神经胶质瘤研究现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 13 (12) :123-125.

[3]王迎先, 王所亭.现代立体放射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192.

[4]王俊杰, 修典荣, 冉维强, 等.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101.

[5]申文江.放射性粒子植入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7, 2 (7) :118-119.

[6]郝传国, 张修宝, 辛昌明, 等.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脑胶质瘤[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5, 5 (2) :109.

[7]王绍奎, 张爱云, 张维浩, 等.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的进展[J].滨州医学院报, 2007, 30 (2) :124-126.

[8]SSelker R G, Shapiro W R, Green S, et al.A randomized trail of interstitial radiotherapy boost for the treatment of newly diagnosed malignant glioma:BTGG study 87-01[Abstract][D].San Francisco:Congress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 45th annual meeting progra, 1995:94-95.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篇7

关键词:前列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护理干预

前列腺癌 (prostate carcinoma, PCA) 和前列腺相关疾病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较高, 尤其在高龄男性中仅次于肺癌, 位居第二[1]。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以及饮食结构和环境因素的改变, 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值得注意的是, 早期前列腺癌往往没有症状或症状不典型, 直到肿瘤侵犯或阻塞尿道、膀胱颈时, 发生类似下尿路梗阻或刺激症状, 严重者甚至出现急性尿潴留、血尿、尿失禁[2]。而往往大部分病人被确诊时已为晚期。

目前, 前列腺癌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等方法。其中放疗分为外放疗和内放疗。内放疗即近距离放射治疗, 是将放射性粒子直接植入前列腺内, 近距离杀死癌细胞, 是对周围组织影响较小的一种放射疗法。1983年, 美国CharyuIu发明经会阴超声引导治疗前列腺癌技术, 奠定了放射性粒子治疗前列腺癌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 使得应用粒子植入发展成为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效果好、术后仍有勃起功能等优点[3,4]的治疗方法, 并在临床逐步推广应用。本科于2012年9月—2013年9月采用经直肠超声导引下Ⅰ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前列腺癌病人15例。我中心依据治疗的特点进行护理干预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干预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就诊的前列腺癌病人15例, 年龄59岁~77岁, 平均68.2岁;其中汉族10例, 回族5例;术前实验室检查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 5.62ng/mL~41.01ng/mL。Gleason评分6分~8分。术前均经直肠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多点穿刺活检, 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此外, 治疗前后均未进行内分泌及外放疗。

1.2 治疗原理和方法

前列腺癌Ⅰ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是超声通过治疗计划系统的引导装置将Ⅰ125粒子植入到前列腺腺体内, 以内照射治疗的方式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同时保证传递至周围正常结构的放射量最小。粒子植入的标准模式是在模板和TRUS的导引下经会阴进行粒子植入, 包括3个步骤: (1) 前列腺超声图像采集和治疗计划系统。 (2) Ⅰ125粒子植入。 (3) 术后计量分布情况评估。

1.3 手术方法

采用椎管麻醉, 病人取截石位, 留置气囊导尿管, 固定步进器, 超声定位, 采用计划系统设计粒子植入点位, 使用粒子枪将粒子植入预定位置, 术后在超声下观察粒子植入情况并会阴部加压包扎。

1.4 粒子植入术的护理配合

(1) 物品准备:膀胱镜, 会阴部种植模块 (前列腺经皮穿刺支架) , 放射粒子, 粒子植入针, 粒子封闭器, 可移动组放射粒子, 可移动组合工作台, 计算机, 屏蔽用品。 (2) 粒子灭菌:粒子灭菌由经过培训的护士专人操作, 严格掌握操作规程。打开瓶盖, 让蒸汽流通, 放置正确, 防止挤压破碎, 专炉消毒。粒子破碎后与空气接触会发生污染。因此, 发生粒子破碎, 需立即控制人员走动并封闭工作场所, 待专业人员检测后进行清理。

2 围术期护理干预

2.1 术前护理干预

2.1.1 心理护理

病人多为高龄的恶性肿瘤病人。确诊后心理波动较大, 会出现焦虑、恐惧、压抑心理。其对手术及相关治疗往往抱有疑惑、猜疑、拒绝态度。此外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是一项新技术, 病人了解相关知识较少。为此, 责任护士需与病人进行沟通, 了解其基本情况及体位训练耐受情况,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粒子植入方法、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等, 减轻病人的紧张情绪, 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耐心细致向病人讲解植入的放射性粒子的特性和全身放射性治疗的不同及其优点, 取消病人的顾虑, 使其放心地接受治疗[5]。

2.1.2 术前准备

术前2周停用抗凝剂。常规会阴部备皮。术前1d会阴部肥皂水清洗, 包括腹股沟、包皮、阴囊处皮肤。术前12h禁食、4h禁水。术前夜晚清洁灌肠。留置Flesh尿管并注意会阴部个人卫生。

2.2 术中病人配合

病人的体位安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协助病人取膀胱截石位, 双腿支架固定, 水平高度一致, 保证粒子植入治疗与检查时肿瘤位置一致, 尽量使靶体积和等剂量肿瘤体积相符合。

2.3 术后护理干预

2.3.1 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监测每半小时1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粒子植入术后会有局部感染、水疱、皮损、出血、粒子浮出、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因此术后除常规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及护理局部伤口外, 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当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咳血并伴心率加快、发绀等症状时立即报告医师处理。并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勿深呼吸, 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活动。

2.3.2 饮食指导

术后排气后方可进食, 排气后饮少量温开水, 两小时后腹部不胀痛, 即可少进流质饮食, 少量多餐。肉蛋奶类暂时不能食用, 3d后可进半流质饮食, 1周后即可正常饮食。此外, 应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防止肠粘连,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3.3 疼痛的护理

可采用分散病人注意力的方法使其精神放松, 增加机体内源性吗啡类物质的产生, 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对于重度疼痛者必要时给予镇痛剂, 以减轻疼痛, 解除不适。

2.3.4 排尿护理

教会病人正确使用尿壶, 术后6h平卧位, 24h需卧床休息。术后每隔1h~2h观察病人的排尿情况, 如果无法自行排尿可遵医嘱给予留置导尿。妥善固定留置导尿管, 注意观察尿量、性状和颜色, 保持导尿管通畅, 发现血尿报告医生及时处理[6]。

2.3.5 尿过滤检查

前列腺癌病人粒子植入后1周需进行尿液过滤检查, 以防粒子丢失。因为粒子的丢失常常发生在粒子植入后的1d~2d。需告知病人, 如果在病人尿液中发现粒子, 可用镊子拾起放入铅罐中, 并交放疗医生妥善处理。

2.3.6 并发症的观察处理

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虽然低于根治术及体外放疗, 但仍然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包括短期和长期之分。1年内的并发症为短期并发症, 1年以上的定义为长期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在泌尿系症状、肠道症状、性功能三方面。泌尿系并发症主要包括尿路刺激症状、尿潴留、尿失禁、肉眼血尿等;肠道症状包括腹泻、便血、直肠溃疡、前列腺直肠瘘、放射性结肠炎等;性功能障碍有勃起功能障碍、性欲减低、血精等;此外, 在极少数的情况下还可能发生粒子移位。故术后需协助病人行拍片, 以确定粒子在正确的位置。应注意的是血尿为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术后最常见的泌尿系症状, 通常24h后症状消失。其他症状如排尿困难、尿急和尿频, 可持续几天到几个月。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取决于术前泌尿系统状态和靶器官接受照射剂量。可根据症状调整药物, 如α受体阻滞剂、抗感染药物的使用, 大量饮水也可以缓解这些症状。

2.4 出院健康知识指导

出院时应指导病人继续加强营养, 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并保持大便通畅;术中如有未被发现的损伤常可延迟发病, 其症状和体征在术后2d~10d出现, 叮嘱术后2周内若出现发热、阴囊肿痛等应立即来院就诊。告知病人健康舒适的生活, 并做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身体的康复。施行粒子植入术的病人, 在手术后2周可恢复往日正常的作息, 在恢复期时也应避免久坐造成的术后不适, 还要特别注意避免提超过5公斤的物品;满8周后, 再依个人体力与体质逐渐加大运动量, 但术后3个月内仍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半年内应避免久坐、久蹲、跳舞等, 以免造成术后不适;告知病人出院1个月后来院复查。若发现会阴部疼痛不适或有发热, 应及时就诊。

3 小结

据相关文献报告[6,7], 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是继前列腺癌根治术及外放疗的一种有望根治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方法, 疗效肯定, 不良反应小, 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高达91.5%。对于其围术期护理干预应尤其重视以下几点: (1) 重视全程健康宣教。针对病人的顾虑及其个体接受能力, 在治疗过程的不同时期, 针对病人情况用不同方式进行宣教。 (2) 放射安全指导。大多数射线能量消耗在前列腺腺体内, 几乎没有射线穿透皮肤。粒子治疗1个月~2个月内, 孕妇、儿童和小动物应该与病人保持至少6英尺的距离。术前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粒子植入治疗的优点、术中的感受、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 使病人获得有关信息, 并作出选择。同时进行防护知识的宣教, 谈话均要有书面记录及双方签字, 病人一方需提供有效委托书, 使记录成为进行放射性粒子治疗的有效法律文件, 从而取得病人及其家属的信任。 (3) 加强营养支持。肿瘤病人特别是高龄、晚期癌肿病人, 因化疗、放疗、药物等导致食欲下降, 摄入减少, 病人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营养是机体生长、修复组织、提高抵抗力、维护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 因此, 围术期病人需加强饮食营养, 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4) 常规随访, 在治疗后1个月内复查。前2年之内每隔3个月进行1次;2年后每隔6个月进行1次;5年后每年随访1次。

总之, 粒子植入手术具有病人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效果好、术后仍有勃起功能等优点, 但是其诊治过程有一定的特殊性。为此, 做好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不仅病人早日重获健康, 而且缩短了住院天数, 节省了医疗费用, 提高了床位周转率。

参考文献

[1]那彦群.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51-53.

[2]李州立, 泌尿外科诊疗与风险防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93-94.

[3]郭道宁, 漆家高, 王东, 等.经直肠超声引导经直肠植入术及其在前列腺癌Ⅰ125粒子植入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9, 129 (8) :980-982.

[4]王俊杰, 张福君.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前列腺癌[M].第2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1:228-308.

[5]靳志丽.Ⅰ125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0, 8 (4A) 991-998.

[6]郑娟瑛.前列腺癌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的护理配合[J].护理与康复, 2011, 10 (4) , 361-368.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篇8

关键词:碘放射性同位素,恩度,原发性肝癌

肝癌的治疗方法很多, 如外科切除、各种微创介入手段:经皮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TACE) 、放射性粒子植入、各种理化消融如射频、微波、氩氦刀、无水酒精注射及各种靶向药物等。本院采用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恩度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不宜或不接受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60例, 均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 其中30例患者术后加用恩度 (中国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 作为恩度组, 另30例患者术后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经增强CT、MRI、甲胎蛋白或活检组织病理学确诊, 且接受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前均经过至少1次TACE治疗;KPS评分均超过60分;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36例, B级24例, 预期生存期超过3个月, 自愿接受治疗。恩度组男21例, 女9例, 年龄31~66岁, 平均 (46.2±4.6) 岁, 肿瘤直径3~11 cm, 平均 (4.2±2.4) cm;对照组男19例, 女11例, 年龄33~70岁, 平均 (49.1±4.8) 岁, 肿瘤直径4~10 cm, 平均 (4.5±2.9) cm。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仪器设备

18 G专用粒子植入针, 探针, 防护设备及GE Light Speed QX/i CT穿刺定位系统。放射性粒子 (125I) 由上海欣科医药有限公司生产, 籽源长度 (4.5±0.5) mm, 外径为 (0.8±0.05) mm, 半衰期60.1 d, 放射性活度78.44 mci。

1.3治疗方法

放射性粒子植入前常规检查血常规、生化、心电图、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浓度等, 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 将图片输入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TPS) , 制定125I粒子植入治疗计划;常规消毒, 铺无菌巾, 局部浸润麻醉, 嘱患者屏气, CT引导下进针至靶点, 扫描确认, 依次植入若干支植入针, 再次扫描确认, 边退针边间隔1 cm植入放射性粒子, 然后扫描验证。术后常规保肝、镇痛等对症治疗, 恩度组将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 (恩度) 15 mg加入0.9%生理盐水500 m L中, 缓慢静脉滴注3~4 h, 1次/d, 连续给药14 d。所有患者术前、术后7、14、30、60 d抽血检测VEGF。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缓解率及VEGF水平变化。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 在放射性粒子植入前及植入后2个月, 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测量放射性粒子125I植入前后肿瘤体积大小的变化。按照RECIST标准评价, 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稳定 (SD) 、疾病进展 (PD) 。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缓解率= (CR+PR+SD) /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恩度组临床缓解率为80.0%, 对照组为53.3%;两组临床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VEGF浓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恩度组术后血中VEGF浓度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pg/m L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恶性程度高, 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 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 外科手术切除率低, 预后差。放射性粒子植入是肝癌的一种姑息性微创治疗手段, 在临床应用已广,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内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创伤小, 靶区剂量分布均匀, 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 能够提高病变的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1]。125I粒子治疗的直接作用是r射线使肿瘤细胞核DNA双链断裂, 单链断裂, 造成肿瘤细胞不可修复性的损伤;间接作用:射线使水分子电离, 产生自由基 (H, OH) , 自由基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 再作用于DNA链, 引起DNA损伤[2]。近年来, 国内对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内放射技术应用于肝癌的治疗进行了大量探索, 且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认可。于淼等[3]对34例肝细胞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序贯治疗, 肿瘤缩小的反应率为97.1%, 近期疗效显著。曹贵文等[4]对32例胆管细胞癌患者行经皮穿刺胆管引流金属内支架植入联合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 术后6、12、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0.6%、74.3%、40.0%, 说明125I粒子治疗胆管细胞癌有效。罗剑钧等[5]对50例门静脉主干癌栓的肝细胞癌患者行腔内植入125I粒子条及支架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合并门脉主干癌栓, 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支架平均通畅期时间、中位通畅时间及术后累积通畅率均优于单纯门静脉支架植入者, 表明125I粒子治疗门静脉癌栓有较好的疗效。研究表明, 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有效控制病灶, 安全且创伤小, 恢复快[6,7]。125I粒子治疗术后肿瘤细胞出现DNA损伤, 肿瘤组织坏死, 局部病灶得以控制, 但肿瘤复发一直是临床医生的难题, 这与肿瘤有较强的诱导血管再生的能力、促进血管生成因子的产生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等相关。恩度是我国烟台麦得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上市后最开始用于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确切, 明显提高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率及中位肿瘤进展时间, 且安全性好[8]。

近几年来, 国内开始尝试联合恩度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 研究表明, 联合恩度能有效抑制肝癌治疗后缺血缺氧引起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升高,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降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明显改善肝癌患者近期缓解率, 减少肿瘤血供, 提高了肝癌的疗效[9,10]。恩度 (endostatin) 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被视为抗肿瘤血管治疗中最具前途的方法之一, 它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生成因子的受体, 阻止血管内皮生成因子与内皮细胞结合, 阻断血管内皮生成因子的作用途径, 下调患者体内的促血管生成因子, 上调体内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通过改变血管生成因子的平衡, 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11,12]。恩度作为目前作用最强、实验效果最好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 能特异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抗血管生成, 阻止肿瘤细胞生长, 且通过调节肿瘤细胞表面VEGF表达和蛋白水解酶活性, 多靶点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 男性9例, 女性6例, 年龄50~75岁, 平均62.5岁, 全部患者由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确诊。2例肺癌, 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 2例贲门癌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癌, 1例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癌, 2例直肠癌术后复发, 3例肝转移癌, 2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 (其中1例伴骶尾受侵) 。

1.2 仪器设备

珠海和住医疗公司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HGGR-2000和西门子双排螺旋C T机。1 8 G粒子植入针和国产转盘式植入枪。125I粒子外型力圆柱形钛合金封装体, 长度4.5mm, 直径0.8mm, 其外是壁厚0.05mm钛壳, 半度期59.6d, 组织穿透力1.7cm。

1.3 治疗方法

T P S制定治疗计划:利用T P S系统将C T片中所示肿瘤重建为三维立体图像, 半制定精确治疗计划。术中使用特殊植入设备, 将放射性粒子精确植入肿瘤体内。粒子植入后拍片验证植入效果。

1.4 疗效评价

15例采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 治疗计划完成后, 用T P S的检测软件进行检测, 达到了靶剂量区与病变区的高度适形, 同时肿瘤周围的重要器官所受剂量也均在安全范围之内。15例中, 经随访观察20个月, 13例肿瘤体积减少60%以上, 其中8例 (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 2例肺癌, 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伴髓骨受侵, 2例腹腔淋巴结转移癌) 肿瘤体积减少90%以上,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5例 (2例直肠癌术后复发, 2例肝转移癌, 1例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癌) 肿瘤体积减少约60%~70%。临床症状明显缓解;1例肝转移癌, 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肿瘤体积减少约30%, 临床症状部分缓解。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多为高龄恶性肿瘤患者, 由于对手术方法, 效果缺乏了解, 而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心理, 术前应让患者了解粒子植入目的, 并讲解与疾病相关知识, 介绍粒子植入的基本知识, 疗效及安全, 微创, 并发症少的优点。介绍医生诊疗技术, 护士的护理水平, 以及我科以往治疗的经验与成果, 让患者对治疗的软硬件充满信心, 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 尽量提供较多有益于治疗的信息, 如饮食、休息、锻炼、注意事项等, 使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做到心中有数, 可有效的缓解心理紧张。本组有2例患者心理压力大, 经过管床护士的有效沟通, 减轻了心理压力, 积极地配合治疗, 效果满意。

2.1.2 术前准备

常规查血常规, 出凝血时间, 肝肾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及尿常规等检查。常规签署手术协议及粒子植入知情同意书。术前备皮, 术前30min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止血药, 常规备氧气, 急救药品。

2.2 术中配合

根据病变部位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并固定体位, 应注意保持呼吸通畅。治疗过程中,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血氧饱和度等变化, 密切配合将粒子逐个种植, 手术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 在手术质量保证的情况下, 尽量避免手术时间过长, 粒子种植过程中, 检查有否遗漏, 确认无粒子遗失, 记录植入粒子数量, 严防粒子丢失和泄露, 以免引起核污染, 做好手术情况的详细记录。

2.3 术后护理

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 观察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有无渗血, 局部给予加压包扎, 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胸闷、气促、咳嗽、咯血、疼痛等症状, 特别是肺癌病人, 注意有无血气胸存在。

术后适量给予补液, 必要时应用止痛, 镇静药物。饮食上鼓励患者进高热量、高微生素, 易消化软食, 嘱患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辛辣食品。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实验证明, 125I粒子植入是一项安全, 可靠的治疗技术, 一般无严重并发症, 但也应注意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如溃疡, 穿孔, 出血, 粒子移位至皮下造成局部放射性损伤, 我们应注意观察有无皮肤红肿, 溃疡, 渗出, 出血。

本组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 术后1周3例患者白细胞下降, 细胞总数<3.0×109/L, 给予口服升白药或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 血象恢复正常, 未出现出血, 感染, 肺检塞等并发症。

2.4 放射防护

2.4.1 术中放射防护

按照放射防护原则[2]: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我们的护理人员经过专门放射培训, 应注意提高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 尽量缩短接触放射线时间, 减少受照剂量[3~4]。开瓶及分装源时穿铅衣, 戴铅手套, 防护眼镜操作, 并用长镊子夹取, 术后要用辐射测量仪检查手术操作周围是否有放射性粒子遗留, 防止放射源丢失。放射性粒子尽量一次性使用完, 如遇特殊情况, 一次未用完, 要与主管人员交接好剩余粒子的数量, 并登记剩余粒子数量, 医护技三方人员核对签名后交专管人员放入特定位置保管或送回厂家。

2.4.2 术后放射护理

尽量为接受治疗的患者安排单间, 缩小活动范围, 要求患者不串病房以保护其它患者, 手术后病人粒子植入部位覆盖铅围裙, 医务人员需要近距离治疗, 护理时, 使用铅防围裙与屏障, 操作动作要轻快, 尽可能减少与放射线的接触时间。目前, 围内应用的放射性粒子为125I, 每颗粒子的有效辐射半径是1.7c m, 虽然大多数射线能量消耗在组织内, 衰减迅速, 但对于孕妇、儿童和小动物等特殊群体, 在粒子治疗后1~2个月, 最好与患者保持6英寸 (约18cm) 的距离。对此, 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及安全指导。

3 健康教育

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的近距离治疗技术是相对传统放疗技术而言的新兴治疗手段, 将放射性粒子永久性植入肿瘤内部, 适用于不能手术治疗的各种实体肿瘤, 在125I粒子植入4个月内, 尤其2周内, 患者最好安排在单间, 减少与他人接触, 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及安全防护指导。植入治疗虽然对正常细胞损伤轻微, 毒副反应少, 但仍需做好复查工作, 定期进行X线检查和C T扫描, 目的是检查每个粒子在肿瘤部位的精确位置。因终生携带粒子, 半年后粒子的放射性污染才消失, 若患者在半年内死亡, 必须立即通知医生, 及时将粒子取出, 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摘要:目的讨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和护理研究。方法选择15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半的治疗观察。结果本组15例中8例患者肿瘤体积减少90%以上, 5例患者肿瘤体积减少60%~70%, 2例患者肿瘤体积减少30%, 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125I粒子植入是一项安全、可靠的微创治疗技术, 疗效好。

关键词: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恶性肿瘤,观察

参考文献

[1]王俊杰.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1:170~173.

[2]王俊杰, 修典荣, 冉维强.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75~77, 271~272.

[3]何瑞仙, 王成峰, 徐波.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进展胰腺癌的职业防护[J].护理研究, 2006, 20 (9A) :2303.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篇10

【关键词】肝癌;晚期;碘125;放射性粒子

【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209-1

肝癌是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管癌的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晚期主要表现为肝痛、乏力、消瘦、黄疸、腹水等症状,晚期患者常因癌细胞扩散而失去手术的机会。125放射性粒子置入治疗是肿瘤近距离放疗的一种新兴方法,有助于肿瘤持续不断地进行持续照射,同时保证了脏器的正常生理功能,减少了组织创伤及治疗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1]。所以,做好碘125放射性粒子置入治疗晚期肝癌患者的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我科对14例晚期肝癌患者采用碘125放射性粒子置入治疗,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56.4岁。

1.2治疗原理与方法治疗原理:将微型放射源植入肿瘤内,通过完全密封的放射源碘125发射持续低剂量的γ射线,使肿瘤组织接受最大剂量的持续照射,提高靶区的照射量,可直接引起肿瘤细胞DNA单链或双链断裂而使肿瘤细胞失去繁殖能力,从而杀伤肿瘤细胞或间接的自由基夺取氧而杀伤肿瘤细胞[2]。粒子植入方法:将碘125粒子装入植入枪的弹仓内,与所需型号的植入针数根备用。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直视或在CT、B超导引下,以专用植入针经皮穿刺,通过粒子植入器,以间距为1cm、每排粒子间的行距为1cm的排列,将粒子总量呈立体型植入至肿瘤内相应部位;之后再穿刺肿瘤的其他部位,重复以上操作,直至在肿瘤内种植满意,拔除穿刺针,包扎穿刺孔。术中注意放射防护工作,正确使用防护设备。

2术后护理

2.1一般护理术后2h内,每30min测血压、脉搏、呼吸和体温1次,如生命体征无明显异常,间隔改为1h,然后根据患者情况,间隔逐渐延长。术后绝对卧床休息6h,而后可进行适量活动;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四肢活动、末梢血液循环的变化等。碘125植入后可能有局部组织坏死、局部疼痛、感染、水疱、渗(出)血、皮损、粒子浮出等并发症[3],术后应密切穿刺部位有无渗液和渗血,皮肤颜色有无变化等。为患者提供单间病房,相对隔离,不得有与其他患者接触的机会,同时强调护士自身的放射性防护护理。

2.2心理护理患者均为晚期,求生的欲望非常强烈,对治疗的效果非常关心,同时,也深知自己身处癌症晚期,对治疗失去信心,从而出现矛盾心理,常产生焦虑、恐惧、抑郁和绝望等心理。首先,护士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根据其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疏导,消除其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减轻患者孤独和忧伤,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让家属陪护,同时,鼓励亲人来探望,多给患者关心,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和生活的温暖。

2.3疼痛的护理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均会有不同程度的肝区疼痛,如果疼痛不很严重,一般不予处理,可以与患者交谈,或者让患者听舒缓音乐、看电视,分散其注意力,可以减轻疼痛。疼痛严重者可以应用冰袋止痛或根据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物。加强巡视,如发现疼痛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

2.4出血的预防及护理肝癌患者均有凝血机制障碍,但是穿刺损伤,一般出血较少。手术完毕,压迫穿刺点10~20分钟,可以减少出血机会;回到病房后,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敷料包扎情况是否完好,清洁,有无渗血,观察穿刺点下是否有出血和血肿,并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以防发生肝破裂或瘤体破裂引发的内出血。

2.5发热护理由于粒子发挥作用,对坏死肿瘤组织的重吸收反应导致患者术后2~3天体温一般在37.5℃~38℃,所以术后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每日测体温4~6次,连测3~4天。同时,术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减少医源性感染;应鼓励患者多饮水,防止脱水;如果患者体温过高,可给予物理方法或退热药降温,并补充液体;术后应给予适量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2.6饮食护理患者术后可以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所以术后4~6小时可进流食,8小时后改进半流食,3天内饮食应少量多餐,食物要具有高营养、高热量、高维生素、适量高蛋白和低脂肪,如排骨汤、鱼类、瘦肉粥、水果和新鲜蔬菜。

3出院教育

3.1康复指导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保持心情畅快,有利于恢复;教会患者自我观察,注意有无水肿、体重减轻、出血倾向、黄疸、乏力和疲倦等症状,一旦发现及时就诊;每2~3个月到医院进行一次AFP、影像学等检查;嘱患者戒烟、酒和浓茶,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

3.2放射性防护指导碘125能量低,半衰期长,平均穿透距离短,故对正常组织扰乱少,防护容易,安全性高,离开患者50cm基本无放射活性[4]。虽然碘125安全性相对较高,但是患者还应缩小其活动范围,减少与其他人的接触,如一般碘125放射粒子的半衰期为50~60天,所以粒子植入后半年内,与配偶宜分床睡,孕妇及儿童避免近距离接触

参考文献

[1] 张福君,吴沛宏,顾仰葵,等.CT导向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J].中华放射杂志,2004,9(9):906-908.

[2] 王俊杰.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前列腺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97-100.

[3] 何瑞仙,王成峰,徐波.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职业防护[J].护理研究,2006,20(9A):2303.

上一篇:中国碳排放相关下一篇:化学检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