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放射性肺炎

2024-06-01

早期放射性肺炎(精选八篇)

早期放射性肺炎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肺癌并发早期放射性肺炎患者中选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临床表现为浑身乏力、咳嗽、低热以及气促等症状,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和病理学检查均明确诊断。将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47.2±3.6)岁,其中鳞癌16例,腺癌18例,治疗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47.1±3.8)岁,其中鳞癌15例,腺癌19例。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表示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患者均接受激素、营养支持以及吸氧等常规治疗,并给予其40—60mg/d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若患者出现感染,可给予其适当剂量的抗生素,必要时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或面罩吸氧等。于此基础上,给予治疗组患者100mL血必净注射液+生理盐水行静脉滴注,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细胞因子(主要包括TNF—α、IL—6和IL一10等)以及CRP等多项指标改善情况。

1.4 疗效判定

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和各项体征均全部消失,肺部经CT检查恢复正常[2]。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和各项体征基本消失,肺部经CT检查病变吸收,稍微存在纤维条索影。未愈:患者临床症状和各项体征均未改善,肺部经CT检查阴影无变化或发生纤维化改变。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1.5 统计学分析

记录研究数据,均利用软件包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料和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t和卡方检验,P<0.05表示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患者中治愈18例,好转12例,未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患者中治愈7例,好转16例,未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7.6%。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细胞因子和CRP

治疗前,治疗组患者TNF—α为(94.6±45.5)ng/L,IL—6为(102.4±62.3)ng/L,IL—10为(54.2±16.6)ng/L,CRP为(57.5±16.7)mg/L,对照组:TNF—α为(96.1±34.2)ng/L,IL—6为(99.2±56.8)ng/L,IL—10为(55.7±15.9)ng/L,CRP为(55.0±16.8)mg/L,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TNF—α为(51.8±18.6)ng/L,IL—6为(48.2±26.5)ng/L,IL—10为(79.8±15.1)ng/L,CRP为(73.7±27.5) mg/L,对照组:TNF—α为(77.2±21.4)ng/L,IL—6为(70.3±20.4)ng/L,IL—10为(62.3±16.4)ng/L,CRP为(122.4±38.8)mg/L,两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TNF—α、IL—6和CRP等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IL-10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

3 讨论

肺癌是临床中患者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长最快的一种恶性肿瘤,是目前我国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的第1位原因,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肺癌的临床治疗多采用放射疗法,但在放疗过程中患者易并发早期放射性肺炎,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以及高热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后果严重。血必净注射液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处方药,主用于治疗温热类疾病、因感染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以及发热、心悸、喘促等瘀毒互结证等,本品主要成分包括红花、赤芍、当归、丹参和川穹等,其中红花可活血通经,散瘀止痛,赤芍可清热凉血,当归可补血活血,润肠通便,丹参可活血祛瘀,清心除烦,川穹可促进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多种药材合用,能够达到化瘀、解毒、活血的目的,用于治疗肺癌合并早期放射性肺炎效果良好。为进一步研究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肺癌合并早期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我院选取68例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展开临床研究,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TNF—α、IL—6、IL—10以及CRP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肺癌并发早期放射性肺炎,患者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改善良好,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临床疗效显著,应用价值高。

摘要:目的:探究肺癌患者并发早期放射性肺炎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68例肺癌并发早期放射性肺炎患者,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组均34例,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均采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TNF-α(肿瘤坏死因子)、IL-6(白细胞介素-6)、IL-10(白细胞介素-10)以及CRP(C反应蛋白)等指标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并发早期放射性肺炎采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其免疫功能,抑制炎症递质合成,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肺癌,早期放射性肺炎,血必净注射液

参考文献

[1]宋佶芳,李雪梅,刘晓琼,等.46例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临床护理[J].重庆医学.2010,39(20):2833-2834.

早期放射性肺炎 篇2

作者简介:彭晓荣(1975-),男,籍贯:四川安岳,工作单位: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岳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学历:大专,职称:放射中级,研究方向:影像放射医学。摘要:目的研究肺癌放射治疗合并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以及相关的发生因素。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进行诊治的292例肺癌患者,对其进行常规放射治疗,每周放疗五次,每天1次,每次剂量为2Gy,总剂量在50-70Gy之间。结果所选的肺癌患者经过放疗后有64例患者出现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约为21.9%,照射剂量不超过55Gy的患者出现急性放射性肺炎的机率为12.2%,剂量在55-65Gy之间的发生机率为20%,剂量超过65Gy的发生机率为33.3%。结论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急性放射治疗导致的放射损伤,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随着照射面积及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呈正比例增长。

关键词:肺癌;放射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883-02 由于肺癌、乳腺癌、食道癌等疾病进行大剂量照射导致的肺部损伤称为放射性肺炎。放射线照射导致的急性肺部损伤主要表现为:透明膜形成,肺泡腔内有浆液纤维性渗出,肺泡和细支气管上皮脱落以及肺泡壁水肿增厚等。因肺泡表明的活性物质减少,导致肺萎陷[1]。放射性肺炎的肺内病变经过6-12个月的变化,逐渐变为纤维结缔组织。不论是急性放射性肺损伤还是慢性放射性肺损伤都会对肿瘤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同时也会降低患者的生产质量,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2]。我院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进行诊治的64例放射治疗后出现急性放射性肺炎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进行诊治的292例肺癌患者,其中178例为男性,114例为女性;年龄在30-79岁之间,平均为51.6岁;其中152例为鳞癌,84例为腺癌,56例为小细胞未分化癌,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1.2诊断标准

依照1995年RTOG/EORTC制定的放射性肺纤维化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实施放疗前、放疗中以及放疗后1年内,每隔1-2个月进行一次CT检查,有3名以上专业影像科医生共同作出诊断[3]。

1.3方法

每周放疗五次,每天1次,每次剂量为2Gy,总剂量在50-70Gy之间。82例患者放射剂量不超过55Gy,连续照射5周;120例患者照射剂量在55-65Gy之间,连续照射5-6周;90例患者照射剂量超过130Gy,连续照射超过6周。患有放射性肺炎的64例患者中,常规的照射面积为:24例患者照射面积不超过120cm2,40例患者超过120cm2,实施放疗的过程中,每隔两周拍摄X线胸片一次,放疗完成后,每隔3周拍摄胸片一次,治疗后进行3-6个月的随访观察。

2结果

所选的292例肺癌患者经过放疗后有64例患者出现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约为21.9%,照射剂量不超过55Gy的患者出现急性放射性肺炎的机率为12.2%,剂量在55-65Gy之间的发生机率为20%,剂量超过65Gy的发生机率为33.3%。

3讨论

骨髓移植预处理以及胸部肿瘤放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就包括放射性肺炎,其严重损伤肺实质,经过疾病的演变,最终变为放射性肺纤维化,一些特殊情况下,甚至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急性放射性肺炎堆在开始放疗后的1-3个月出现临床症状。早期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干咳、低热及胸闷等症状,严重时特别是合并了感染者,临床上可表现为胸痛、高热、气急、咳痰,偶有痰中带血。肺部听诊可闻及啰音,肺部有实变的现象[4]。一些患者可有胸水及胸膜摩擦音。放射性肺炎应早期发展、早期用药以及进行相关的护理措施,这样可有效的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降低肺损伤的程度,对于损伤较重的患者,放射性肺炎会使其他疾病的临床症状加重,同时出现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竭以及肺动脉高压。

放射性损伤的程度与放射也大小、放射剂量等息息相关,此外还与肺组织对放射线的敏感性有关。本文所选的患者中,出现放射性肺炎的几率为21.91%,当放射剂量及放射面积增加时,出现放射性肺炎的几率也随之增加。年龄较大的患者,在实施放疗时同时辅以营养支持治疗。同时患有肺心病、气管炎的患者在进行放疗时要进行对症处理。如果患者出现急性放射性肺炎,应立即进行有效治疗,具体方法为:吸氧、大剂量激素、解痉平喘、大剂量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以及止咳化痰等一系列治疗措施[5]。如果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出现放射性肺炎应立即停止放疗。有效预防时降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的最根本方法。在对患者实施放疗前,应仔细研究每个患者的特点,制定适合的放疗计划,在不影响放疗效果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放疗剂量及放疗照射野。由于化疗会增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因此对于曾经做过化疗的患者要更加小心。

4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急性放射治疗导致的放射损伤,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随着照射面积及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呈正比例增长。

参考文献

[1]李玉水,于永清,赵喜.非小细胞肺癌全肺切除术后辅助放疗的安全性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09(02):842-843.

[2]张金忠,戈伟,张园如,李长虎,石磊,徐细明,张令,郑永法.CT/CT图像融合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对V20及放射性肺炎影响的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02):66-67.

[3]李俊峰,孟建华,刘岩.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CT表现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3):752-753.

[4]王刚,吕长俊,陈绍水,王晓芝,张晓荣,李洪波.血浆中TGF-β1、TNF-α及IL-6动态变化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相关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1(02):456-457.

[5]马绍峰,王鹏.三维适形放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肺功能与放射性肺炎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02):148-149.

早期放射性肺炎 篇3

关键词:肺癌,早期放射性肺炎,血必净,疗效

资料与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肺癌并发放射性肺炎患者52例, 运用抽签法则将其平均分成两组, 各26例。研究组男16例, 女10例。年龄39~64岁, 平均 (50.14±3.23) 岁;其中, 鳞癌12例, 腺癌14例。对照组男15例, 女11例;年龄38~66岁, 平均 (52.36±3.35) 岁。其中, 鳞癌13例, 腺癌1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基本资料之间相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试验可比性显著。

方法:1对照组:给予营养支持、吸氧以及激素等常规治疗。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 应用剂量40~60 mg/d, 伴有感染的患者, 可给予合理剂量的抗生素, 在必要情况下给予支气管扩张剂, 或是储氧面罩吸氧、鼻导管、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1]。2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进行治疗。常规治疗方法同对照组相一致。将100 m L血必净注射液溶于适当剂量的生理盐水中予以静滴, 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 疗程结束以后, 复查肺部高分辨CT检查。

疗效评判标准:根据国际抗癌联盟 (英简UICC) 放射性肺炎疗效的评判标准分成:1治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 肺部CT检查发现恢复正常。2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大部分消失, 经CT检查显示病变基本吸收, 存在稍许纤维条索影。3未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没有出现好转, 肺部阴影没有被吸收, 或是产生广泛纤维化改变。

观察指标:炎性反应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 (英简CRP) 、白细胞介素-10 (英简IL-10) 、白细胞介素-6 (英简IL-6)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

统计学分析: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试验数据实施系统化处理, 通过 (±s) 表示计量数据, 运用χ2对试验所得计数数据进行检验, 运用t检验对所得计量数据进行检验。当P<0.05,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

疗效分析 : 研究组的 总有效率84.62% (22/26) 明显大于对照组57.69% (15/2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细胞因子及CRP变化情况:治疗后 , 两组患者 的IL-10、CRP、IL-6、TNF-α等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 但研究组患者改善得更加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放射性肺炎的病理机制在于电离辐射导致肺内效应细胞, 也就是肺泡巨噬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转化成血管内皮细胞、纤维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3]。通常临床治疗该病常选用糖皮质激素, 但是由于该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大, 而且治疗放射性肺纤维化没有明显效果, 所以不适合长时间应用及预防用药。血必净注射液是通过古方血府逐瘀汤提取精炼而成的静脉制剂, 其具有扶正祛邪、 活血化瘀 、清热解 毒等作用, 能够拮抗内毒素同时对内源性炎性介质 (即为TNF-α) 失控的释放发挥抑制作用。

本次研究发现,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4.62%明显大于对照组57.69%;并且CRP、细胞因子等指标也得到了显著性改善。由此推断, 早期使用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显著增强放射性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 对炎性递质的合成产生抑制, 提高机体应激能力, 缓解临床症状, 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滕寅, 肖家荣, 林鹏, 等.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 (17) :295-296.

放射性肺炎66例疗效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肿瘤科患者中随机选择66例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 年龄最大72岁, 最小28岁;男38例, 女28例;病程最长7个月, 最短2周, 以上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测等手段确诊为放射性肺炎。患者原发疾病有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胸腺瘤等, 均行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出现放射性肺炎。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0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采取西药治疗, 本组西药选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抗生素药物青霉素及各类抗肿瘤药物进行抗炎、平喘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 联合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本组选择中药汤剂为银翘温胆汤, 其主要成份有金银花、连翘、法半夏、陈皮、茯苓、鱼腥草、白花蛇舌等, 将药物煎煮为汤剂, 分早晚二次服用, 每次服用100 ml, 以14 d为1个疗程, 连续服用2~4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参照《内科学》诊断标准[2], 疗效分为临床治愈、有效、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予以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疾病症状的平均控制及平均缓解时间也较短,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放射性肺炎一般发生在放疗结束的1~3个月, 部分发生在放疗结束3个月以后, 放射性肺炎的进展性及不可逆性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也严重影响预后[3]。本文就放射性肺炎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性分析。

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为刺激性干咳、胸闷、痰中带血等, 严重者还会出现呼吸困难及胸痛等症状[4];而本组采用的中药汤剂银翘温胆汤具有清热、化痰, 活血、化瘀等功效, 其主要成分中金银花、连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法半夏有燥湿化痰功效;陈皮有温胃散寒、理气健脾功效;茯苓的药性平和, 有败毒抗癌作用, 利湿而不伤正气;鱼腥草有抗病毒、利尿、防辐射等作用;白花蛇舌能够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

综上所述, 西药治疗放射性肺炎主要采取消炎、平喘、止咳、化痰等方法, 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可以缓解放疗对肺组织的损伤程度, 提高疗效, 具有叠加效应。故中西药联合治疗方法也为放射性肺炎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刘谨, 翟光胜, 李文辉.中药对正常组织放射损伤防护作用的研究.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07, 16 (1) :14-16.

[2]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589.

[3]梁慧, 王云启, 周琼, 等.中西药结合治疗肺癌放疗致放射性肺炎32例疗效观察.疑难病杂志, 2013, 12 (2) :110-113.

早期放射性肺炎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放射性肺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男59例, 女41例, 年龄最大77岁, 最小22岁;总体放射剂量区间40~70 Gy, 平均放射剂量为44 Gy;其中肺癌患者40例, 食道癌患者37例, 纵隔肿瘤患者16例, 乳腺癌患者7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50例, 治疗组患者中, 男29例, 女21例, 年龄最大74岁, 最小22岁, 平均 (42.4±2.3) 岁;对照组患者中, 男30例, 女20例, 年龄最大77岁, 最小28岁, 平均 (43.2±2.6)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放射性肺炎的方法进行治疗, 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配合当归六黄汤进行治疗, 组方为:当归、生地黄各10 g, 黄芪50 g, 熟地黄、白术、党参、百合、莪术、茯苓各15 g, 取750 ml水煎制为250 ml, 2次/d, 250 ml/次, 7 d为1个周期, 治疗4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统一疗效标准进行判定[4]。 (1) 当患者咳痰、咯血以及呼吸困难等情况完全消失, 且消失时间持续1个月以上, 为痊愈;当患者在咳痰、咯血以及呼吸困难等病症上, 症状有所缓解, 而且缓解的时间持续1个月以上未加重, 为好转;患者在上述病症方面均未明显缓解, 在1个月内病情甚至加重, 为无效。总有效率 (%) = (痊愈例数+好转例数) /总例数×100%。 (2) 在X线胸片诊断方面, 若患者的片状阴影或毛玻璃影与治疗前相比, 出现大面积消失, 消失时间持续1个月上未复发, 为痊愈;若患者的X线胸片阴影或毛玻璃影大面积消失, 消失部分略有残留, 且残留在1个月内无明显扩张, 为缓解;若患者的片状阴影或毛玻璃影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增多加重, 为无效。总有效率 (%) = (痊愈例数+缓解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中所有涉及到统计学数值计算的环节, 均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0%,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胸片示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 对照组患者总改善率为92.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放射性肺炎是因电离辐射损伤了患者的组织细胞, 导致患者自身肺胞气管以及血管受到一定的损伤, 最终使炎性因子得到释放, 患者必然会出现全身免疫细胞以及体液中免疫细胞下降的情况, 甚至出现骨髓抑制[5]。从中医的角度分析, 辐射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邪毒, 容易损伤人体的气血阴阳[6]。当归六黄汤中黄芪、党参能够起到补气的作用;当归、地黄、百合能够滋阴润肺、补血活血;白术、茯苓能够利水化湿;黄芩为清热燥湿药物, 同时能够达到泻火解毒的作用;莪术能够破血消瘀, 全方共奏达到滋阴润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过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及X线胸片示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当归六黄汤在放射性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明显, 可尽快恢复患者病情, 无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当归六黄汤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放射性肺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 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当归六黄汤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及X线胸片示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使用当归六黄汤对放射性肺炎患者进行辅助治疗, 效果明显, 可尽快恢复患者病情, 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当归六黄汤,放射性肺炎,疗效

参考文献

[1]李应君.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0:182-187.

[2]陈岩, 朱叶, 尹德辉.当归六黄汤加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 2010, 13 (9) :177-178.

[3]张晓枝.当归六黄汤加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 11 (14) :145-146.

[4]魏守国, 余志红, 向明.当归六黄汤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 2013, 7 (14) :1444-1445.

[5]张德元.当归六黄汤治疗放射性肺炎46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 1 (7) :111-113.

早期放射性肺炎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进行胸部肿瘤放疗出现放射性肺炎的患者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35~71岁,中位年龄58.4岁。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35例,食管癌4例,乳腺癌6例。

1.2 放疗方法

采用Varian600C直线加速器进行放射治疗,放疗剂量分别为:NSCLC:对于早期Ⅰ、Ⅱ期病例,照射临床病灶,不照射淋巴引流区;对于局部晚期NSCLC放疗靶区包括可见原发灶及同侧肺门、纵隔淋巴结。单次剂量2 Gy/次,剂量达40 Gy以后,改为斜野或多野照射,总照射剂量达到45~64 Gy/4.5~6.4 W。食管癌:一前二后斜野,单次剂量2Gy/次,总照射剂量60~70 Gy/6~7 W;乳腺癌:胸壁及淋巴引流区40~50 Gy/4~5 W,局部瘤床给予7 Mev电子线照射20 Gy/2 W;所有病例均于放疗前、放疗后常规作胸部X线摄片、血常规,部分病例作胸部CT检查。

1.3 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4]

(1)持续2周以上的干咳、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2)出现症状前12个月内有胸部放射治疗史。(3)胸部X光片或CT扫描提示与照射野部位相关的片状模糊影和(或)索条状影。(4)排除外感染性病菌存在。

1.4 临床表现

其中2例肺癌放化疗后肿瘤复发,再次行胸部放疗,再次放疗前有局部放疗引起的纤维化改变。45例患者放疗后4~6周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少量白色粘液痰,痰不易咳出,胸闷气促,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需间歇性吸氧或持续性吸氧,体温正常或低热;KPS评分在50~100分。

1.5 影像学检查

45例患者治疗前后均有胸部X线、CT检查对照结果,乳腺癌术后照射引起的放射性肺炎病灶多在第1~2肋间;食管癌放疗后引起的放射性肺炎在两肺内带;肺癌放疗后引起的放射性肺炎位于原发灶和淋巴结所在的部位。肺炎的发生部位与照射野有关,放射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为局灶性斑片状或大片状、密度不均匀、形状不规则影,病变分界较清楚。放射性肺炎的急性期多表现为大片状影,边缘较模糊,其中有时可见含气支气管影。慢性期病灶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大片状影范围缩小,密度增高且不均匀,其内可见网状纤维条状影,含气支气管影像扭曲和扩张;大叶阴影的放射性肺炎体积缩小时,伴有膈肌升高,纵隔向患侧移位,胸廓变形塌陷,并可见胸膜肥厚粘连。

1.6 治疗

45例患者均予地塞米松10 mg静滴,每日1次,第7~14天,逐次减量。同时每日行内生场热疗,采用珠海和佳生产的HG-2000型高频热疗系统行胸部热疗,加热部位对应于影像学提示的放射性肺炎部位,系统温度控制在42℃~43℃,45 min/次,每日热疗1次,共5~7次,其中1例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患(COPD),重度肺通气功能障碍,2次热疗后因心慌、胸闷症状加重,停止热疗。所有病人休息1周后,重复按上述方法治疗1~2个疗程,治疗结束进行复查,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

1.7 观察指标

根据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来判断疗效。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影像学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影像学病变减少75%以上;有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影像学病变减少50%以上;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肺部阴影无吸收,或出现广泛肺纤维化表现[5]。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病例数。

1.8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45例放射性肺炎患者经内生场热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后,咳嗽、咳痰、胸闷气促以及呼吸困难症状有明显改善或消失,未见毒副作用,大部分患者经2个疗程的联合疗法后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X线或CT检查显示肺部炎症消失或减轻;显效15例,有效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11%,治疗后临床症状、卡氏评分改善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见附表。

注: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卡氏评分情况分别进行χ2检验

3 讨论

放射性肺炎系由于胸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在照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急性期的病理改变多发生于放射治疗后1~3个月,亦有放疗后半年才出现。病理改变表现为肺血管特别是毛细血管损伤产生充血、水肿和细胞浸润,肺泡Ⅱ型细胞再生低下,淋巴管扩张和透明膜形成,产生肺间质渗出性改变。急性变化有可能自行消散,但常引起肺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慢性期往往发生于放射治疗9个月以后,病理为广泛肺泡纤维化,肺脏收缩、毛细血管内膜增厚、硬化、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导致肺循环阻力增高和肺动脉高压,合并继发性感染可促进放射性纤维化发生,肺放射性肺炎和纤维化都引起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顺应性减低,伴通气/血流比例降低和弥散功能减低,导致缺氧。有时胸片尚未发现异常,而肺功能检查已显示变化。轻者无症状,一般常有刺激性干咳、伴胸闷气促,不发热或低热,严重合并感染出现呼吸困难,气促随肺纤维化加重呈进行性加剧。X线或CT表现多数肺部出现阴影。急性期在照射的肺野上出现弥漫性片状模糊阴影,其间隐约可见网状影,类似支气管肺炎。病变的范围与照射野相吻合。慢性发生肺纤维化,呈条索状或团块状收缩或局限性肺不张。如在急性期不积极治疗,会出现后期肺纤维化,导致不可逆改变,预后不良。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放射野的面(体)积、照射剂量、分割次数、个人易感性、化疗药物及肺组织的功能等密切相关[4]。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照射面(体)积与剂量是产生放射性肺损伤最主要因素,认为照射剂量越大,照射野面(体)积越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就越高。

目前认为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主要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生素,辅以吸氧、平喘、止咳等对症治疗。应该指出的是,放射性肺炎是一种淋巴细胞性肺泡炎,其病因不是细菌感染,只有合并肺部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我们采用内生场热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放射性肺炎,总有效率达到91.11%,咳嗽、咳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HG-2000体外高频热疗频率约为13.56 MHz的高频震荡电磁场作用于人体,产生内生热及高频电磁场效应,它可使局部温度达到42℃~43℃,放化疗和热疗联合应用治疗肿瘤有协同作用。加热可改变肿瘤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改善肺部微循环,有利于炎症渗出的吸收,保护和修复损伤的组织和细胞[6]。另外,局部加热和电磁场作用还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进一步加快放射性肺炎的恢复,达到提高疗效作用。

近来研究还认识到放射性肺炎的远地伴随效应现象,即照射野内激活的巨噬细胞迁徙至放射野以外的区域,引起照射野外的放射性肺炎以及由炎症因子介导的急性自发性免疫样反应,本组放射性肺炎患者的胸部X线、CT中也发现照射野外的放射性肺炎,也取得同样效果。因此,内生场热疗联合糖皮质激素是一种治疗放射性肺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殷尉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667-680.[1]YIN WB,GU XZ.Radiation Oncology[M].Beijing: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Press,2002:667-680.Chinese

[2]谭永红,王东,王兴友,等.放射性肺炎激素治疗临床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5,25(3):260-261.[2]TAN YH,WANG D,WANG XY,et al.Clinical analysis on ra-diation pneumonitis treatment with hormone[J].Chinese Journal of Radiological Medicine and Protection,2005,25(3):260-261.Chinese

[3]崔维强.放射性肺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陕西中医,2007,28(11):1569-1571.[3]CUI WQ.Advanc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radiation pneumonitis[J].Sh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7,28(11):1569-1571.Chinese

[4]王明臣,刘洪明,刘杰,等.放射性肺炎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3,12(增刊):49-51.[4]WANG MC,LIU HM,LIU J,et al.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n the risk factors of radiation pneumonitis[J].Chinese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2003,12(supplement):49-51.Chinese

[5]张亚密,陈明霞,王秀明.中药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放射性肺炎3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0):1416.[5]ZHANG YM,CHEN MX,WANG,XM.Study on oxygenic force atomization atmotherapy in30cases with radiation pneumonitis[J].Liaon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07,34(10):1416.Chinese

早期放射性肺炎 篇7

关键词:放射性肺炎,痰热清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中西医结合疗法

放射性肺炎是胸部肿瘤放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达5%~15%,放射学改变的发生率高达15%~100%,其对肺实质的损伤较为严重,最终发展为放射性肺纤维化,某些情况下甚至是致死的直接原因。放射性肺炎主要限制了胸部肿瘤放疗的剂量,从而影响了肿瘤局部控制率及放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解决放射性肺损伤是放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接受放疗的38例肿瘤病人(放疗中或后出现放射性肺炎)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进行比较,中西医结合组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标准

采用《肿瘤放射治疗学》的诊断标准[1]。放射治疗后3个月内,临床症状表现为刺激性咳嗽或伴有憋喘、胸痛、有时发热,胸片或CT示:在放射野内出现弥漫性片状阴影或毛玻璃影,酷似支气管肺炎,听诊部分患者肺部可以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1.2 病例选择标准

均为经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均需要接受放疗,无放疗禁忌证,放疗中或放疗后诊断为放射性肺炎的肿瘤;患者年龄>18岁;机体状况KPS评分≥60分;参照RTOC急性放射性肺炎和肺损伤的分级标准,诊断为2、3级放射性肺炎需要积极治疗的患者;患者均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

1.3 病例排除标准

病程>3个月,属于慢性期,即发生放射性肺纤维化;合并严重的心肺原发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良者;与放疗无关者;放射以外的肺部感染;食物、药物过敏者;KPS<60分者。

1.4 一般资料

38例患者中,中西医结合组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54.2±12.8)岁,西医组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53.3±14.2)岁,其中肺癌24例,食管癌5例,乳腺癌4例,恶性淋巴瘤3例,纵隔肿瘤2例,两组年龄、性别及肺功能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5 治疗方法

对所有病例均采用6MV-X线行根治性放疗,常规分割剂量200CGy/次,5次/周,累积剂量50~70CGy/5~7周,放疗时间1-2个月,西医组:应用地塞米松10mg/d静滴,治疗7~14天后减量至5mg/d,然后再逐渐减振至停药,同时配合抗生素及对症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应用痰热清注射液20ml/d静滴,每疗程10~15天,可连用2~3个疗程,参麦注射液50ml静滴,每天1次,连续15天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抗生素、激素治疗。

1.6 观察项目

从治疗前至治疗后2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发热、咳嗽、咳痰、憋喘、胸痛、肺啰音)及胸片X线(观察至治疗后2个月)的变化情况,主要症状治疗起效时间,以临床症状的时间为准,生存质量评价以KPS评分标准评判。

1.7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或体征消失(咳嗽、咳痰、胸痛、憋喘消失、体温正常、听诊啰音消失),胸片显示照射野内片状影或毛玻璃影基本消失,稳定4周以上。有效:症状或体征好转(咳嗽、喘憋减轻、体温下降,听诊啰音减少),胸片示照射野内片状影或毛玻璃影缩小一半,稳定4周以上。无效:症状或体征无变化或加重,胸片显示片状或毛玻璃影无变化,持续4周以上。

1.8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计量检验的用t检验,由本院统计室人员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见表1。

注: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组,P<0.05

2.2 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X线平片表现,起效时间比较

中西医结合组发热、咳嗽、咳痰、憋喘、胸痛、改善时间明显短于西医组、肺啰音消失,X线片状阴影消失时间亦明显短于西医组,P<0.05,缩短了病程,减少了治疗时间。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状况

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KP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西医组治疗后KPS评分无明显增加,P>0.05,提示:痰热清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放射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2.4 结论

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放射性肺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肺炎具有良好疗效。

3 讨论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恶性肿瘤放疗期间及放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早期的急性放射性肺炎和后期的慢性放射性肺纤维化,两者是一个病程的两个阶段,急性者常发生于放疗后1~3个月内,慢性者多数在放疗后半年至一年发生。有观点认为放射性肺炎一旦发生,其损伤多为不可变化,亦有人认为放射性损伤早期为一过性肺炎,部分可愈合,故应着重于在急性期以非特异性抗炎,快速减轻肺泡渗出和间质水肿,加强对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形态与功能的保护,阻断纤维组织增生过程.目前国内外治疗放射性肺炎,主要应用较大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合并抗生素,虽然大剂量激素可暂时缓解症状、抑制肺纤维化的发展,但因其相关的副作用,如免疫抑制、诱发二重感染、高血糖、撤药综合征,使肿瘤复发和转移等限制了临床应用,而中医药在减轻放疗的毒副作用方面,有其不可替代的功效。本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以抗生素加激素等保护肺功能,减轻急性渗出,预防肺部合并其他感染,辅以中药制剂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止咳化痰。放射性肺炎症状大致属中医肺瘘范畴,中医认为放射治疗的电离辐射是一种毒热杀伤因素,属热毒之邪,热能化火,灼伤肺络,耗伤肺阴造成阴虚,而癌症病人正气不足,痰瘀内结,正不胜邪,热毒之邪与痰瘀互结,瘀积成毒,阴虚与热毒是放射治疗的最常见的副反应,故中医药治疗重点是养阴与清热解毒两者并重,不可偏废。痰热清注射液是一种纯中药制剂,以黄芩为君药,黄茶上行清肺火,下行膀胱火,是热病肺系疾病常用的清热药物,以行清热解毒,宣肺化痰之本,以熊胆粉、山羊角二药为臣药,熊胆粉具有解痉解毒、抑菌抗炎、镇咳、祛痰、平喘等作用,山羊角酸水解液具有显著的解热、镇痛及免疫作用。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取其为佐药,以助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的作用,连召味性微寒具有清热宣透的功用,有引诸药入肺经为使药。动物实验表明痰热清注射液能够有效地减轻模型动物大鼠急性肺损伤的肺泡渗出和间质水肿,对肺泡壁、毛细血管细胞具有保护作用,改善肺泡壁毛细血管疲血状态,阻止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下降?,参麦注射液中红参性甘平、太补元气,麦冬性微寒,养阴润肺清心,二药合用共奏益气固脱,滋阴生津,养心复脉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益气养阴药有增强机体抗氧化防御系统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3]。本研究发现:痰热清注射液配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除改善症状快且明显外,还可避免应用激素,减少应用大剂量激素产生的不良反应,并提高免疫力,改善生存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其远期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第3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677~681.

[2]李澎涛,张娜.痰热清注射液抗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518~521.

早期放射性肺炎 篇8

关键词:肺癌,放射性肺炎,肺灌注显像,细胞因子

放疗是局部晚期肺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放射性肺炎是胸部肿瘤放疗的主要剂量限制性副反应。据报道,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5%~50%,即使采用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仍有8%~10%患者出现严重的放射性肺炎[1,2]。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往往肺功能状况不佳,出现放射性肺损伤更早,限制临床使用更高、更有效的照射剂量。因此,如何在有效的控制肿瘤的同时,减少严重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是胸部放疗时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研究拟通过观察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前后肺灌注受损范围的变化,探讨肺灌注受损变化联合细胞因子对放射性肺炎发生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2014年3月我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已确诊初治肺癌患者30例,入选条件:无胸腔和(或)心包积液,无血行转移。KPS评分≥70分,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正常,1秒钟肺活量(FEVl)>预计值的50%。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45~70岁,中位年龄58岁;有吸烟史20例,无吸烟史10例;鳞癌13例,腺癌8例,小细胞癌9例;中央型22例,周围型8例。所有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后随访时间6个月,随访率100%。

1.2 方法

1.2.1 肺灌注显像方法

美国GE公司Infinia VC Haw Keye采用低能高分辨准直器的双探头单光子发射SPECT/CT仪。患者仰卧位,经肘正中静脉缓慢注射锝-99m(99mTc)标记的人血清大颗粒聚合白蛋白(MAA)200 MBq后即刻行肺灌注扫描,获得八个体位(前位、后位、左前斜、左后斜、右前斜、右后斜、左侧位、右侧位)的肺静态图像,矩阵128x128,20s采集1帧,180°采集,放大倍数1.0,最后获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的断层图像。

1.2.2 放疗计划及治疗方法

采用CT扫描模拟定位,医师以CT图像勾画大体肿瘤靶区(GTV),包括肺部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GTV外放1cm-1.6cm形成计划靶区(PTV)。物理师制订适形放疗计划。所有患者给予根治性放疗剂量56Gy-66Gy,中位剂量60Gy。95%等剂量曲线涵盖PTV,2Gy/次,5次/周。危及器官限制:肺V20≤30%,心脏V50≤40%,食管Dmax≤60Gy,脊髓Dmax≤45Gy。所有患者同步或序贯含铂类方案化疗2~4个周期。

1.2.3 肺灌注受损及放射性肺损伤评价

依据SPECT肺血流灌注图像,参考文献[3]分析方法,放疗前按缺损区与肿瘤病灶的大小关系分为0~3级。放疗后依据50%等剂量线在断层图像上勾画计算区域。按计算区域照射前后的肺灌注情况平均计数值占相应全肺平均计数值的百分比,比较照射前后肺灌注受损情况。从放疗开始至结束后6月内,根据RTOG对放射性肺炎(RP)进行分级,观察≥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

1.2.4 血液细胞因子测定

采集所有受试者放疗前后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IL-6、TGF-β1、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c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水平。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RP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s精确概率法,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放疗前细胞因子水平检测结果

≥2级放射性肺炎组TGF-β1值高于<2级放射性肺炎组,血清ACE值低于<2级放射性肺炎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IL-6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pg/mL)

2.2 肺灌注受损发生情况及发生放射性肺炎影响因素

30例患者治疗前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灌注受损,其中中央型肺癌患者肺灌注受损较为严重,>2级为77.27%(17/22),周围型肺癌>2级为25.0%(2/8)(χ2=6.096,P=0.028)。

第两次肺灌注检查结果肺灌注受损改善者19例(63.3%),其余患者受损加重。根据放疗前后肺灌注缺损变化情况及TGF-β1水平分为3组:低危组肺灌注受损改善且TGF-β1≤56pg/mL;中危组受损改善且TGF-β1>56 pg/mL或受损加重且TGF-β1≤56 pg/mL;高危组受损加重且TGF-β1>56 pg/mL。

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33.3%(10/30)。年龄、性别、病灶位置、有无吸烟史方面对其发生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肺灌注受损加重与改善对≥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灌注受损变化结合TGF-β1分组各组间发生2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n)

3 讨论

肺癌患者因放射治疗引起的主要副损伤包括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纤维化。目前,放射性肺损伤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然而胸部CT及X线几乎不能发现早期放射性损伤。肺通气血流的变化通常在发生放射性肺炎前就会出现变化。肺灌注显像能显示肺组织血流灌注,可反映肺血流分布和受损情况[4]。Boersma等[5]发现肺灌注成像可以显示肺的充盈和缺损状态,和肺功能检查情况相似,且可用来估测肺损伤发生。Agrawal[6]研究也证实肺灌注显像对评价放疗前肿瘤对肺血流灌注功能的影响、局部肺功能及放疗引起的肺功能变化均较为敏感,并可在亚临床水平评估肺损伤情况。

本组结果显示放疗后肺灌注受损加重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较改善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放疗前患者肺功能储备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当肺功能储备不足时对放射损伤的耐受力差,放射性肺损伤更易出现,并且更严重。放疗前肺灌注受损范围大者肺功能相对较差,放疗过程中出现肺功能损伤的几率也大[7]。

肺的放射性损伤由肺泡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研究表明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调节细胞外基质代谢、介导炎症反应和血管损伤及修复相关的因子(如IL-6、TNF-β1、ACE等)在放射性肺炎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8]。IL-6是一种炎性细胞因子,可在肺实质内的多种细胞中被合成分泌,检测血液的IL-6水平可用于判断肺组织的炎性状态。Aripin等[9]对96例实施三维适形肺癌患者观察发现放疗前IL-6水平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放射性肺炎组放疗2周时的IL-6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降低,认为放疗前IL-6水平不能很好地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但其放疗过程中的变化可能对预测放射性肺炎有一定价值。TGF-β1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具有诱导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炎症等生物学效应,能诱导结缔组织的胶原形成,并减低其分解,导致纤维化。TGF-β1已经被证实与肺组织损伤高度相关,Boothe等[10]发现放疗前及放疗中血浆TGF-β1水平与有症状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呈正相关,TGF-β1升高可以预测放射性肺炎。ACE可影响很多生理过程,肺毛细血管是体内最大血管床,血液循环中ACE多来源于肺内皮细胞。当肺受到照射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抑制了ACE合成[11]。赵路军等[12]报告了肺照射后导致血清ACE浓度的下降,进一步表明ACE浓度的降低可能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本研究结果也发现放疗前ACE水平低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概率也高,血浆ACE水平有希望作为放射性肺炎易感性的预测指标。笔者将功能影像(放疗前后肺灌注缺损变化)与生物指标(TGF-β1、ACE)分别结合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肺灌注缺损变化和TGF-β1组合是放射性肺炎最佳的预测因素。肺灌注受损改善者且疗前TGF-β1≤56pg/mL没有1例发生严重的放射性肺炎,肺灌注受损加重者且疗前TGF-β1>56 pg/ml有71.4%发生≥2级放射性肺炎。

总之,本研究结果提示放疗前后肺灌注显像变化以及血浆TGF-β1、ACE水平,可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肺灌注显像与血浆TGF-β1结合有望作为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指标。但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其预测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参考文献

[1]MEHTA V.Radiation pneumonitis and pulmonary fibrosis in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pulmonary function,prediction,and prevention[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05,63(1):5-24.

[2]MARKS LB,YU X,VUJASKOVIC Z,et al: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J].Semin Radiat Oncol,2003,13(3):333-345.

[3]KIM S,KIM HK,KANG DY,et al:Intra-operative sentinel lymph node identification using a novel receptor-binding agent(technetium-99m neomannosyl human serum albumin,99mTc-MSA)in stage 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10,37(2):1450-1456.

[4]GHAFOORI P,MARKS LB,VUJASKOVIC Z,et al.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Assessment,management,and prevention[J].Oncology(Williston Park,NY),2008,22(1):37-47.

[5]BOERSMA LJ,DAMEN EM,DE BOER RW,et al.A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dose-effect relations for local lungfunction changes using correlated SPECT and CT data[J].Radiother Oncol,1993,29(2):110-116.

[6]AGRAWAL S,RAJ MK,KHERUKA SC,et al.Utility of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scans in radiation treatment planning of locally advanced lung cancers[J].Indian J Nucl Med,2012,27(1):10-15.

[7]DE JAEGER K,SEPPENWOOLDE Y,BOERSMA LJ,et al.Pulmonary function following high-dose radiotherapy of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Int J Radiat Oneol Biol Phys,2003,55(5):1331-1340.

[8]KONG FM,AO X,WANG L,LAWRENCE TS.The use of blood biomarkers to predict radiation lung toxicity:a potential strategy to individualize thoracic radiation therapy[J].Cancer Control,2008,15(2):140-150.

[9]ARIPIN D,PEROL D,BLAY JY.Early variations of circulating interleukin-6 and interleukin-10 levels during thoracic radiotherapy are predictive for radiation pneumonitis[J].J Clin Oncol,2005,23(24):8748-8756.

[10]BOOTHE DL,COPLOWITZ S,GREENWOOD E,et al.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is a serum biomarker of radiation induced fibrosis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racavitary 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preliminary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study[J].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2013,87(5):1030-1036.

[11]KONG FM,AO X,WANG L,LAWRENCE TS.The use of blood biomarkers to predict radiation lung toxicity:a potential strategy to individualize thoracic radiation therapy[J].Cancer Control,2008,15(2):140-150.

上一篇:认缴资本制下一篇:教育游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