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运动训练

2024-05-19

课堂运动训练(精选十篇)

课堂运动训练 篇1

2002年8月,教育部在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与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求理论教材的安排在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比例要达到10%,同时提出了课程内容要遵循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原则。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作为高校体育专业中一个特殊群体,具有好动不好静、文化基础薄弱、注意力易分散、自我约束力差、可塑性强等特点,其体育理论课堂教学具有较大难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适应新要求,把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体育理论课堂教学,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2 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特点分析

2.1 思维跳跃性强,注意力易分散

跳跃性思维本质上属于发散性思维。它除了具有灵活、新颖、变通等发散性思维的特点以外,超越常规思维程序、省略某些中间环节是它的主要特征。这种跳跃性思维在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身上表现在课堂上当老师讲授到他们感兴趣话题时,顿时课堂气氛会马上活跃起来,学生会紧接着连续问一串问题,有时候每个问题听起来几乎没有什么联系。思维跳跃性强的特点带来的另一个特点是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一旦分散,就很难再次集中,严重影响了听课效率,因此理论课上经常会出现“坐不住”、“急下课”的现象。

2.2 专项基础好,文化基础薄弱

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普遍一个特点是体育专项成绩好,文化基础差。突出表现为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都具有多年的专项训练经历,曾经参加过各类级别的比赛,体育专项技术比较扎实,对专项课表现出较大的热情。文化基础薄弱则表现在运动训练专业体育理论课考试及格率偏低,人文素养欠缺,对体育理论课热情不高,上课睡觉、看课外书的情况经常发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运动训练培养工作中学、训矛盾突出,即没有正确协调好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之间的关系。调查中发现,入学前的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文化学习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分散在普通高中班里上课;二是集中在专门的体育班学习。前种方式对文化基础好的学生来说,可以在和普通学生的比较中,学习上得到激励;但对于文化基础不好的学生运动员来说,又容易造成自卑与被歧视,从而不利于文化基础的提高。后种方式的缺点是班级整体文化学习氛围不浓,缺乏学习的相互激励机制,且给教师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2.3 反应敏捷,争强好胜意识强

运动训练的学生反应敏捷,课堂气氛容易活跃。这是因为相当部分的体育项目如篮球、排球、体操、田径、乒乓球以及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速度、有力量,同时对反应的灵敏程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些特点都成为运动员选材的重要指标。其次,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入学基本要求为国家二级运动员,都具有一定的参赛经验。体育竞赛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的竞争性与对抗性。长年的参赛和训练经历培养了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争强好胜的意识。

2.4 自我约束力差,易产生厌学情绪

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生性活泼好动,行为不规范,课堂睡觉、旷课、逃课现象时有发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目前的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多为85后的独生子女,父母从小对其宠爱有加,却常忽视了对其人生观、纪律观的教育与引导;二是生源质量有下降趋势。调查中发现,相当部分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是由于高考文化课成绩不理想而选择报考体育专项要求较高而对文化要求相对较低的运动训练单招考试。原本基础的薄弱使得入学后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对文化素质要求较高的理论课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3 体育理论课堂教学设计

3.1 灵活设计课堂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是课堂教学的前奏。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达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效果。体育专业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易分散,所以上课一开始,就必须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应付某种问题、解决某种问题开始的。”课堂开篇之初,通过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能体现教学重点又有悬念的问题,诱导学生的兴趣,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如在讲授《体育管理学》课程中“退役运动员安置”内容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幅怀抱着婴儿的妇女在北京一胡同里摆地摊的图片,一下子便把同学们的听课情绪调动起来了,同学们都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我,等我往下讲。紧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位妇女的地摊上不但卖衣服还卖这个”,随后我展示了第二幅图片,图片上是大大小小的奖牌。学生们见此非常吃惊。我进一步设置悬念:“你们猜这位妇女是谁?”学生们各抒己见,发言很踊跃。最后我解开了谜团——她就是刚退役下来的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冠军。当观察到同学们的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我引出了该堂课程要讲授的内容——退役运动员的安置。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一直保持着高昂的情绪。

3.2 巧妙安排上课节奏,保持学生持续的注意力

爱因斯坦说过,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是节奏。上课的节奏对学生的智力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调节,其重要意义不亚于瑜伽运动中呼吸的节奏对于身心的调整与舒展,它能对学生的思维形成连续的刺激,从而引发长时间的注意力。和谐的课堂教学节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为此,老师的教学组织风格和采取的方式就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要把握好上课节奏,我觉得要把握好老师语言的“节奏”。我认为语言“节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话语速的快慢,二是语言抑扬顿挫的“顿挫”,即老师要会控制什么时候停顿,什么时候要“拖调”。有吸引力的体育理论课堂应该是七律齐放、八音和谐的课堂。而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烦不胜烦的课堂,其节奏是单调划一的。呈现出来的景象是:教师用同一种语调,同一种语速来讲述,不管是提问,还是表扬,或是提示学习任务,整节课没有波澜起伏,没有抑扬顿挫,课堂的情感色彩只有一种——沉闷。

其次是上课内容的安排。案例教学法是近年来课堂教学中推崇的教学方法,但我发现在体育理论课的讲授中,当讲授案例尤其是热点事件时,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个个抬头专心听讲,但一旦案例讲完引入理论概念讲解时马上头低下一片。为此,在内容安排上我采取了“以快节奏取代慢节奏、以快中求好取代好中求快”的方法,比如在案例讲解后,我通常会设计讨论环节;对相对枯燥的概念内容采取拆解方式进行讲授后,我通过马上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在课上能长时间的注意所学知识。整节课感觉很紧张,像绷紧的一根弦,无法开小差。这是一种有益的紧张,能使学生减少注意的惰性。

3.3 正确运用激励手段,引导学生培养自我约束能力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因为体育本身即具有竞争性和挑战性,把竞争意识渗透在课堂教学全过程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在教学形式上,可针对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诸如课堂抢答、分组比赛、学生讲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有光荣感、成就感,使他们获得学习的乐趣。如在讲授《群众体育管理》章节时,在介绍了群众体育的概念、管理的内容后,我一反常态,让学生自行组成小组,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群众体育案例上台演讲,并由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评分。结果,每个小组的同学发言踊跃,教学效果良好。

同时,对不爱发言的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来说,在课堂提问过程中还要实行鼓励性教学,注意知识的深入浅出,设计问题时力求简单明了,把容易的问题留给中下学生,当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如果答错也不应加以指责,而应帮助他们分析,鼓励他们再找出答案。

此外,在课堂纪律管理方面,应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对于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不应压制、歧视,而应加以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习惯。

4 小结

总之,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在体育理论教学活动中,应充分认识和重视该群体学生的共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好课堂导入,巧妙安排好上课的节奏,采取正确的激励手段,不断加强对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这对激发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习持续注意力,从而提高体育理论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韩志忠.体育教学论[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

[3]吴忠超.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陶璋.运动训练专业本科教学模式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8(2):83-84

[5]吴忠义.对我国体育教学理论的探讨[J].体育科学,1998(2):18-19

[6]刘吉峰,等.普通高校厌学体育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西昌学院学报,2005(9):149-150

[7]张秋珍.体育教学中如何引发与维持学生的良好情绪[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2):127

课堂限时训练15 篇2

①修改选区划分规定 ②规范司法机关办事程序③完善社会听证制度 ④建立电子政务办公系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了以行政许可法为核心的行政审批法规制度体系。2008—2012年,国务院各部门取消和调整的审批项目总数达到2497项,占原有审批项目的69.3%。行政审批法规制度体系的建立(B)①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社会发展②使国家权力机关的运行获得了法律依据

③加强了行政监督力度,丰富了行政监督形式 ④体现了依法治国原则,进一步规范了政府部门权力的运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与十一届全国人大相比,十二届全国人大的代表组成结构进一步优化。来自基层的 工人、农民代表401名,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0名,分别提高了5.18%、1.2%,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42名,降低了6.93%,其中省级政府组成部门领导干部减少了三分之一。这一变化有利于(A)

①加强人大与基层群众的联系 ②推进人大对政府工作的有效监督③提高人民代表大会的决策效率 ④保证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下列选项符合依法行政要求的是(C)①人民法院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审理企业破产清算案件②发改委对企业合谋操纵产品价格的垄断行为做出处罚 ③人大常委会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流程与劳动保护规章制度

④环保部督促地方政府取缔被国家列入淘汰范围的高污染生产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近十年来,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图3 所示的这一变化有利于(D)

①解决市场调节失灵问题 ②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③优化政府管理,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④促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12 年,某县开始实施以“阳光理财、民主议事、群众公决”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财务事务“两公开一会审”工作法,探索如何把村级权力关进“制度笼子”。这一做法(B)

A.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B.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的发展

C.加强了对基层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D.扩大了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7.建设廉洁政治,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下列做法中,直接体现这一要求的是(A)①国务院下放和取消133项行政审批事项 ②某省民政厅开展“廉政亲情寄语”活动

③某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推行“开放式决策” ④某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规范网络反腐”议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13年3月,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正式启动,内容之一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不再保留铁道部。这项改革旨在(D)

A.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减少市场监管职能B.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政府职权 C.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D.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

9.调查的结果显示,餐饮业约80%的浪费来自于公款消费和商务宴请,遏制公款消费是反对浪费的重中之重。对于遏制公款消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强民主监督,保障公民监督权B.加强党的建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扩大政府职能,提高执政水平D.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

10.22.2012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公布,对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做出了总体规划和全面部署。《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从基本理念上升为国家实践。为此,我国政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①应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②必须让公共服务市场化 ③保障每个公民享有相同的公共服务④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11.针对石景山苹果园地区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状况,苹果园街道在全国首创了“新居民互助服务站”。这个服务站实现了三“新”:“新称谓”,将“流动人口”亲切地改称为“新居民”;“新内涵”,包括居民式待遇、互助式服务、自治式管理;“新关系”,指新居民与政府之间、新居民与新居民之间、新居民与老居民之间的三层互助关系。如果我们就此开展研究性学习,可选择的研究角度是

①完善政府服务,扩大公民权利②创新社会管理,打造和谐社区③完善基层自治,有序政治参与④发展协商民主,维护居民权益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2.网民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线索,有关部门对这些线索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网络反腐

①是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关键②是我国行政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可以通过社会与公民的监督杜绝腐败④可以发挥人民群众对权力的监督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3.刚买车,就有保险公司发来短信;刚看房,就有装修公司来联络„„在网购时代,网络信息泄露事件时有发生。这要求政府

A.制定相关法律B.加强市场监管C.规范执法行为D.完善公共服务

14.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2年12月7日至11日重走邓小平“南巡”路时,强调改革幵放是共产党必须坚持的方针,希望广东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之所以强调要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因为

A.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C.认识反作用于实践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5.2012年武汉市从普通市民中聘任三名市民为政府参事,改变了参事多为政府单位推荐的遴选模式,为全国首创。政府参事的职责包括参政议政、咨询国是、民主监督等。该市公开选拔“布衣参事”

①为公民提供了政治参与权②让对人民负责成为政府的责任 ③利于政府借助各方政治智慧④激发广大公民更加关心权利实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16.30多年来,我们取得历史性成就和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坚持改革创新

A.彻底否定了过去的历史B.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C.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D.使经济基础适合上层建筑发展状况

1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政府要 退出;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这样的规定

①确保了公民合法权利的实现 ②促进了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③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④制约了政府权力,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某市政府创新管理,构建官方微博。力求做到“对网上炒作苗头第一时间发声,对网上 热点问题第一时间回应,对网上不实信息第一时间澄清,对网上串联煽动第一时间处 理”,获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该市政府的做法体现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①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②推动信息公开,打造阳光政府的决心

③高效便民是政府的基本职能④网上评议政府是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新形式

19.国务院《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规定:对生产者未按照规定停止生产、销售或者 进口缺陷汽车产品,隐瞒缺陷情况或拒不召回的,处以缺陷汽车产品货值金额1%〜 10%的罚款。这意味着罚款金额将从原来的3万元调高到超过1亿元„„国务院的做法

A.履行了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B.提高了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C.有利于市场监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D.有利于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20.从“表哥”和“房叔”的落马,到两会上的“微博提案”,可见微博力量不可忽视。如今,“微博问政”已成为民众与政府交流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形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①有利于政府决策充分反映民意②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 ③保证政府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清正廉洁④成为“反腐败”的重要方式 材料二:2013年9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是明确提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一是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二是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的措施。三是完善公共财政补贴支持政策。

(1)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国务院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原因。(12分)

(1)①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有利于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切身利益,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②体现了我国政府的宗旨、工作的基本原则。国务院的做法做到了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③是政府切实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国务院重视养老事业有利于树立政府权威,促进社会和谐。(每点4分共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发展养老服务业。(12分)

课堂运动训练 篇3

【关键词】 初中体育 课堂教学 运动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2-049-010

1.调动学生兴趣——丰富体育运动训练的内容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学校与教师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训练项目,使得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体育兴趣,而且还能活跃体育课堂氛围,让初中的体育课堂充满朝气与活力,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学校以及教师应该按下列方法开展体育运动项目:第一,把体育考核分数纳入期末总成绩。分数是现阶段学生、教师以及家长追求的目标,为了追求考试的分数,一些学生必然在平时的学习中放弃自己的体育运动训练,这样对学生体育的发展极为不利,但是学校一旦把体育考核分数纳入期末总成绩,学生必然会认识到学好体育一样能增加自己期末考试的分数,这样学生的体育兴趣势必会得到提高。第二,学生应该对体育训练持之以恒。初中生处于身体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但是一些学生自身的毅力不够,在体育训练中投机取巧,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这样极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向学生说明体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对体育运动训练有着持之以恒的态度,这样学生才能对体育充满着热情,使得自身的身体素质高速发展。

体育运动训练是枯燥的,因为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教师势必要求学生反复多次训练那些枯燥无味的动作,这样极大的减少了学生的体育训练兴趣,但是如果教师在训练之余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体育素质的提高,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们的兴趣。

2.改变教学观念——落实体育运动训练的精神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观念直接关系到运动训练的成败,因此为了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完善系统的运动训练课程,学校和教师就必须要除旧迎新,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第一,随着我国科学的高速发展,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理论课程进行体育教学,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为接下来的教学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第二,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理论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选择初中生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开展课程,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充分融入到教学中,课堂的氛围必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到教学的趣味性,而传统的理论体育课程就显得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可以适当的开展体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体育的内涵。

对此,教师应该更改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积极开展适合新课标要求的各项体育活动,建立符合初中生发展要求的体育项目,让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认识到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以此来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环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及教师应该注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在体育运动项目上的积极性。

3.优化教学资源——改进体育运动训练的方法

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一些偏远地区的初中院校缺少体育训练所必须的器材,并且训练方法不合理,这样对学生的体育训练成绩的提高有着本质的影响,在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中,学校及教师应该优化整合校内的训练资源,为学生们的训练提供充分的硬件设施。因此为了让更多的具有运动天赋的初中生接受正规的体育训练,相关部门应该按照下列方法开展专项活动:第一,解决资金难的问题。资金是学校各项发展所必须的前提条件,对于学校体育的发展也是如此,因此,学校应该成立体育运动训练专项资金,这样就可以保证学校的体育器材配备完全。对于偏远山区的学校,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定期向他们捐助体育器材,这样就为学生的体育训练创造了可行性空间。第二,在现阶段的初中体育运动训练中,受到学生自身考试等条件的影响,一些学生的体育训练时间明显不足,缺少对专项体育训练的拓展。因此,教师应该尽最大可能提高体育运动训练的效率,让学生们能够自觉的在训练中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把体育训练当作自己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项目。

对此,教师应该开展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课程,改进传统落后的体育训练方法,坚决杜绝在训练过程中出现违反科学的超负荷训练,因为这样不但不利于提高学生训练训练,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健康也会产生严重的威胁,并且教师也应该充分了解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应该要求教师系统分析每名学生的长期体育训练计划。此外,学校也应该定期对体育教师开展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让教师学会科学的训练方法,建立完善的训练体系,保证每名学生的体育天赋被充分挖掘。

课堂运动训练 篇4

1 小学体育课堂运动训练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启蒙教育阶段,是学生长身体、学做人以及智力开发的重要时期,也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比较强的时期。2010年,国家教委、体委、民委等部门联合对全国小学生体制健康进行了一项专业普查,发现学生的柔韧性以及耐力等跟10年前有了明显下降的趋势。专家指出,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小学生接受的体育锻炼不够,锻炼的时间和强度不能达到要求,情况令人担忧。小学体育教育是学生接受运动教学训练的起点,也是整个体育教育的基础。良好的课堂运动训练,一方面能够激发小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使小学生的体育锻炼强度和锻炼时间都达到要求,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让体育运动锻炼不只是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还要是学生生活的组成部分。除了能够培养小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还能潜移默化的对其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产生影响,把健康的体育观念和运动观念带到了家庭中、社会中,使得学校和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能够促进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2 提高小学体育课堂运动训练有效性的策略

小学体育课堂运动训练有效性主要是三方面: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就是教师教学让小学生学到体育方面的知识,有效率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比较多教学成果,有效益就是通过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小学体育课堂运动训练的有效性主要是看学生在经过体育课堂教学之后,在身体健康、运动参与等方面是否取得了进步。

2.1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

就传统的体育运动教学模式来看,教师一般都是采用先教后学的教学方法,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教多少,学生就接受多少,课堂氛围比较冷淡,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力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事实上,小学体育运动训练教学不适合死板、固定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紧跟学生实际,使得教学过程跟教学方式、训练场地与器材等紧密结合在一起,营造出融洽的教学氛围,跟学生打成一片。比如,在学习实心球的相关内容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手的角度问题不能很好的掌握好,告诉学生出手的时候要抬头,但是成效不明显,学生也不愿意继续练习。这个时候教师就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可以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标志物,可以是楼顶,也可以是旗杆,固定学生的条件反射,让学生逐个练习,大家监督找问题,这样一来,大家练习的热情高涨起来。

2.2 优雅的动作示范,提高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

在小学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体育教学的艺术性不仅仅体现在本领的传授上,还体现在怎样去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的兴趣。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在学生面前保持良好的形象,用优雅的动作示范来打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进行示范动作的时候,做的比较标准规范,不但可以让学生心服口服,还能让学生认为这个动作自己也可以完成,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此外,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动作比较规范的学生进行真人示范,满足了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比如,在教学生进行“前滚翻”这个动作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进行示范,边示范边告诉学生:低头、团身、抱腿等,在学生练习过之后,找出几个做前滚翻动作比较标准的学生来示范,教师给配上有节奏的口哨,让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合理分配关系,帮助学生学会这些动作,提高了教学成效。

2.3 有趣的游戏参与,提高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

玩是孩子的天性,体育游戏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运动训练教学内容,由于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比赛性,这样能吸引学生参与进来,不断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相应的提高了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在体育课堂上设置游戏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团结,这些良好的品质就是学生积极心态的重要体现。作为体育教师,在制定游戏的时候要结合所用的教材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制定游戏规则的时候能够确保游戏的顺利开展。对于生活中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可以直接引入,如,滚铁环、踢毽子等;对一些基本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在游戏的时候可以允许学生进行适当的改动,在改变之后进行应用,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训练学生的腿部力量的时候,如果体育老师只是简单的介绍训练的要领,让学生机械重复的进行弹跳训练,学生就会感到枯燥和乏味。这个时候可以举行一个接力赛的游戏,让学生进行跳绳接力,分成几个小组,最后看哪个小组能胜出,这样就能把枯燥的训练转化成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学生参与的愿望变得强烈,就能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再比如,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沙袋投准游戏,并且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投的准。之后让学生分为甲、乙、丙、丁4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游戏训练。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到答案。这样一来,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 注重情景教学,提高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

在小学体育运动训练教学过程中,情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体育课堂训练效果。通过创设情景,可以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让学生关注学习的内容,进而调动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比如,在给小学生进行列队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发问:“大家看过国庆60周年大阅兵仪式么?”,之后引导学生模仿解放军雄赳赳、气昂昂的形象,学生受到启发,开始精神饱满的进行列队训练,仿佛置身于国庆阅兵队伍中,变现出了“站如松,动如风”的静动结合的神韵。再比如,在训练小学生进行小步跑练习的时候,可以用“马蹄快跑中落地”的情景,启发小学生在小跑步的时候学会“脚腕柔、频率快、轻松”等关键要领,让小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理解小步跑的技巧,进而掌握其动作要领,提高了学习成效。

3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是小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体育课堂运动训练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贯彻新课改的教育理念,逐步探索出适合小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方式,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实施因材施教,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行优雅的动作示范和有趣的游戏参与,注重情景教学,循序渐进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其体育运动训练的潜能。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小学生体育运动训练的积极性,就需要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多种有效策略来提高小学体育课堂运动训练有效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体育课堂运动训练的重要性,接着从优雅的动作示范以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等方面,分析了提高小学体育课堂运动训练有效性的策略。

训练好课堂小练笔 篇5

崇文街小学:马芳

任玉千老师经常教导我们:“没有良好的阅读基础,单靠作文课并不能达到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目的。”说到根本处,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还得从阅读教学入手。其实,教材中的好多课文都是学生学习习作的范例。我校教师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编写出《 随文练笔》一书,对我们年轻教师帮助特别大,我具体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巧用小练笔的。

一、仿写——向文本求取方法

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是刚由句过渡到段,所以在习作时,对段的结构以及语言组织的能力显得很薄弱。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新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让学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积累起来,从中体味到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1.仿写典型句式《秋天的雨》中有两句较典型的被艺术化的句式:“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教学中,我先带着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感受文本独特的语言美,然后启发学生:“秋天的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呢?”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写几个美丽的句子。学生有了课文的引导,结合生活经验,笔端流淌着美丽的文字:

“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一盏盏小灯笼,照哇照哇,照亮了整个果园。”

“它把黄色给了梧桐叶,黄黄的梧桐叶像一只只大手掌,招啊招啊,招来了秋天的凉爽。”

“它把紫色给了葡萄,一串串葡萄水灵灵的,像一串串珍珠藏在绿叶底下,闪啊闪啊,闪出了秋天的光亮。”„„

学生通过写话,不仅感受到秋雨给大地带来的绚丽多彩,更学会了文本独特的语言表达。

2.仿写典型段落除了课文优美的语言可以仿写外,那些典型的结构段落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仿写。在教学《翠鸟》一课时,学生被翠鸟漂亮的外形深深吸引住了。从字里行间中充分体会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抓住这段生动的教材,我趁势引导学生领悟写法、学以致用。这一段的前四句用了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描写了翠鸟羽毛“颜色非常鲜艳。”在分述的三句话中作者又分别运用了比喻句,十分形象。第五句写翠鸟体态小巧玲珑,长着灵活透亮的眼睛、细长的嘴和红色的小爪。在讲解这一自然段时,我渗透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布置了仿写作业,让学生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向大家介绍它的外形。孩子观察得仔细,写的形象逼真。学生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的口头语言,把不熟悉的语言变成了熟悉的语言,逐步感受到语言的内涵和文章的气势,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从而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二、补白——与作者感同身受

1.关键词语补白通过抓关键词语补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可让学生在获得语言滋养的同时,情感受到熏陶,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如我在讲《七颗钻石》一课时,读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抓住“哪儿”一词安排的练笔:

小姑娘都去哪儿找过水?遇到过哪些困难?

抓住“哪儿”一词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感悟小姑娘为了给母亲找水,历尽艰辛,可见她有多爱她的母亲。使学生对小姑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关键情节补白课文的某些情节跳跃较大或写得相当简单,甚至不写,这样就为读者留下了“空白”。在阅读时,需要对这些地方作补充,既可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将课文中的某一点加以具体化,增添必要的想象性情节。在《盘古开天地》一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两次让学生动笔训练。第一次是在感受盘古开天地的艰辛时,学生对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理解都比较浅,于是我就引导学生思考读这句话,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盘古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中,经历了怎样的艰辛,他又是怎样面对,怎么坚持下来的?在感受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引导学生想象:盘古身上还有什么会变成世间万物?做了以下练笔:

抬头望天,那飘动的云,我知道那是你呼出的气息,放眼大地,那辽阔的,我知道那是;

那奔流不息的,我知道那是;

那,;

„„

这两次练笔都是对文本的充实。我想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点,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放飞出自己的灵性,让文本更丰满。

3.想象文章结尾有些课文的结尾写得比较含蓄,让学生有许多猜测、想象的空间。对于这样的课文,我们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结尾,通过合理想象,把悬念用自己的文字表达出来,学生兴趣盎然,创意无限。《风筝》一课的结尾: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我启发学生:我们在水磨坊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如果找到了,我们会做什么?如果没有找到,又会怎样?学生通过讨论,写下了两种不同的结尾:有开心的——我们跑到磨坊,四下寻找,终于发现我们的“幸福鸟”挂在房子旁边的一棵大树上。我立刻自告奋勇爬上树,小心翼翼地把它取了下来。小伙伴们高兴得手舞足蹈,欢呼着:“‘幸福鸟’找到喽!”我们把风筝的线绑上,又快活地放起来。也有失望的——我们飞快地跑到磨坊,四处寻找,也不见我们的“幸福鸟”。大家只好流着眼泪,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三、拓展——与生活紧密接轨

拓展,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是学习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也是文本语言向习作练笔过渡的有效落点。三上年级有许多故事情节非常生动的文章,这是非常好的提供练笔的材料。拓展时或关注文本的背景,或链接到相关的事物,或引申到类似的现象,总之,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生活的大门,选择更多,思维更开阔。

在学习课文《给予树》后,我创设了一个很好的练笔情境,发下小卡片,让学生在《感恩的心》背景音乐下,作为接到礼物的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在音乐声中,孩子们在静静地书写自己的心声:“亲爱的金吉娅,谢谢你帮我完成了心愿,使我感到无比温暖。” “你送给我的礼物,我收到了,特别高兴。这高兴都是你给我的,我再次感谢你。” “谢谢你送给我洋娃娃,让我不再感到孤单,这是我最快乐的圣诞节!”„„安排这样一个简单的小练笔,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机会,为学生直抒胸臆留有空间,最后将写的卡片交流后,贴在黑板的圣诞树上,也点缀了圣诞树,美化了板书,可谓一举两得。

课文《灰雀》第一自然段中有对灰雀外形和活动的精彩片段描写,在请学生细细赏读之后,结合科学课的观察活动,我让孩子们写一写自己熟悉的蜗牛、蚂蚁、蚯蚓或金鱼,写出它们的外形、运动、进食等。学生有实际的观察活动,一个个兴趣盎然,下笔如神。“蜗牛是一种奇特的动物。它长着一对尖尖的触角,像是卫星的天线,一个让人看不见的小嘴,一个灰白的身子,看着挺光滑。另外,它还有一个螺蛳一样的壳,那个壳的用处可大了,可以当一个小房子住,又可以当一个防身武器,用处可多了。它们很喜欢潮湿的地方,每当雨过天晴,它们就三五成群地去水坑里面‘泡澡’。蜗牛不但样子很特别,活动起来的话,更是别具一格。它先把头慢慢地从壳里伸出来,然后把触角从头部伸出来,就开始行动了。蜗牛就像蛇一样蠕动,但比蛇走的要慢,每小时最多能走10米,它一走,后面就留下了一条长长的黏液,这样它就不怕把自己的肚子磨坏。小蜗牛真是有趣极了!”

《玩出了名堂》一文中,列文虎克玩放大镜,最早发现了微生物。上完之后,我让学生结合课外的阅读,让他们说说古今中外,还有哪些科学家也像列文虎克那样具备了这些可贵的品质,最终也玩出了大名堂。在讨论交流之后,安排小练笔:平常我们都爱玩,那你在玩中一定有乐趣或收获吧,让我们来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吧。学生有了阅读与交流的铺垫,练笔的难度迎刃而解。

四、感言——与人物心灵交融

习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是一种心智运作,它应该是来自于学生的“内驱力”和“原动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一语道破:“它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歌唱出来的。”这里的“心灵歌唱”就是指“精神”劳动、“心智”运作。这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是“我笔写我心”。

学完《孔子拜师》后,学生被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深深折服。我以一个问题式的结尾留给学生思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不远千里诚恳拜师,老子不顾年迈出城亲自迎候,这种对学习永无止境追求的精神,对晚辈的热忱关怀,一定让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看完这篇文章,你一定有许多感想,想对孔子、老子说。选择其中一个,动笔写一写吧!”此时此刻,对文本的感悟转化为孩子们笔端下的文字,学生在与人物对话的同时,也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一次成功的实验》上完后,我借助课后的问题“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展开讨论。先让学生从其他地方实验失败的原因说起,再让学生找找课文中三个学生取得成功的原因,然后让他们写写自己对实验成功的感悟。孩子们有的写到:“我真佩服这个聪明的小女孩。在危急时刻,能急中生智,心中想到的是他人。正因为她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才使实验取得了成功。”也有的写到:“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在活动中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两个同伴听从安排,才使实验顺利完成。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服从集体的安排。”还有的这样写:“这个故事

让我知道,越是紧急的关头,越需要冷静。只有静下心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在练笔写感悟的同时,学生的情感受到了又一次熏陶。

英语作文的课堂训练 篇6

一、巧记单词,增加词汇

英语写作要求有一定量的词汇,没有词汇就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词汇学习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单词过不了关,英语学习就难以深入?相反,学生掌握词汇越多,他们用运语言能力就越强?因此,掌握并运用一定的方法来识记单词,不断扩大词汇量,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同时,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所以老师上课时可以采用图片、故事、音频、视频等立体记忆技术,记忆英语单词不再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学习任务,而是变成了一种愉悦的享受。

二、背诵范文,以说促写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背诵范文是中国人学习语言的传统方法,它不但可以加强记忆、积累语言材料,而且可以定型句式和语言模式,将背诵用于英语学习更是见效。俗话说:“只有出口成章,才能下笔成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学生用词造句,由词生文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说。可以把现实生活搬进课堂,模拟生活中的各种人物、情景,让学生在真情实感的角色扮演中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人物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演出来,让学生自由发挥,畅所欲言。也可以通过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三、掌握语法,学以致用

英语中虽有很多句子与汉语相似或相同,但语法与汉语不尽相同,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语等。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学好语法。英语中有五种基本句型结构,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五种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因此,应牢记英语中的五种基本句型,并不断地练习运用。

除此之外还需对学生进一步进行扩句训练,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扩句练习。其次,要加强句型教学,要对一些句子进行分析,增强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

四、灵活运用,行云流水

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困惑,英语句型已经背得很熟了,但实际写作时不知道怎么运用,写作时总把脑中的中文逐字翻译成英文,写出来的文章是中式英文,把地道的英文表达通通抛在脑后,更不用说写出漂亮的文章了。所以在写作前,把自己所能想到的有关句型一一罗列出来,在写作过程中尝试把自己想说的话用这些句型表达出来,就像平时写英语句子一样,不必想得太复杂。随着英语句型的灵活变化,漂亮的文章就应运而生。

1.打造简单句,“转换”来帮你。打造简单句,“转换”来帮忙;要么换词语,要么换句型;也可换结构,三者任选一。

例1:汤姆喜欢音乐。(换词语)一般:Tom likes music.

较好:Tom is insterested in music . Tom is fond of music .

例2:我今天好高兴。 (换句型)一般:I’m very happy today.

较好:How happy I am today!

例3. 你真好!每天帮我学习。 (换结构)一般:You are very kind. You help me study.较好:It’s very kind of you to help me study.

将作文中的简单句用巧妙的句型或词汇进行转换,使作文由一般表达转换为较好表达。通过这种方法,我们的英语文章会大放光彩,更加生动。

2.句子接句子,“红娘”是“连词”!

转换简单句,也用复合句。“连词”当红娘,作用很积极。并列加主从,文章上等级。

例: 简单句较多时,可用连词(and, but, so, or)把两个简单句子连接起来,变为并列句。

一般表达:My uncle has come back from America.I am very happy.

较好表达:My uncle has come back from America so I am very happy.

3.巧用过渡语,锦上又添花。

在一篇好的英语习作中,我们要学会穿插使用灵活多样的句式来准确表达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当然,这还不够。恰到好处地在语句或段落间使用过渡性词语在英语写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美化句子,增强语句的节奏、韵律和文采;另一方面它可以更加紧密地连接上下文,使行文连贯、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适当地进行写作练习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光大谈写作,而从不去动笔写,是写不出好作文的,所谓的熟能生巧就是说的这一点。可以让学生采用写日记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也可以就不同的题材,自拟题目来写或者就某篇课文来扩写、缩写、改写等,这些都可以用来练练笔。也可以要求学生随读、随学、随写,读有所得,学以致用。

有效课堂训练初探 篇7

一、问题扫描

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学科需要适量的训练。不少老师目前还在把提高教学质量寄托在多上几节课、多布置一点课外作业上面,导致“违规”现象屡禁不止;课堂教学特别是课堂训练低效,导致课内损失课外补,学生负担依旧过重。目前课堂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训练时机的安排不够精细,缺乏及时性。

一些教师在训练时机的安排上不够精细,有的课在集中学习了概念、法则、定理、例题后再集中安排一定量的巩固训练,这样的训练安排缺乏及时性。一方面没有考虑到数学学科前后知识逻辑联系紧密的特点,前面知识掌握不牢易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没有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有的学生因间隔时间太长、内容太多,出现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练了前面忘了后面,“一锅夹生饭”的现象。

2. 训练选题过易或过难,缺乏层次性。

教师在训练选题上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缺乏层次性。有的课堂训练选题过易,全是基础题,照顾了基础薄弱的学生,有利于概念、法则、定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但训练的思维层次不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优等生吃不饱;有的课堂训练选题过难,全是有一定难度的习题,照顾了优等生,但丢掉了一批基础薄弱的学生,概念、法则、定理还没有记牢,技能还没有真正形成,就进行各种高难度的训练,缺少一个打基础的过程,“还没学会走路就开始练习跑步”。

3. 训练过程启发过度,缺乏独立性。

有的老师对学生特别不放心,训练过程启发过度,学生训练缺乏独立性。在练习出示之后,还没等学生反应过来,老师就开始喋喋不休地提醒、暗示、强调,生怕学生做不出来或做错;板演时学生一出现错误或与老师预设的情况不同,老师就开始“个别指导”或换人;学生练习还没有完成,老师就心急开始讲解,不敢花太多的时间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长期如此,就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懒于思考,学生也就无法体验到数学思考的魅力,更无法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

4. 训练讲评形式单调就题论题,缺乏发展性。

训练之后的讲评形式单调,许多老师直接讲解或板书示范正确的解题过程,甚至有的仅仅与学生对一下答案。讲评就题论题,对解题过程不作必要的反思小结,对解题规律、解题策略、数学思想方法不作必要的提炼升华,这就使得训练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学生思维得不到有效提升,思维缺乏发展性。

二、症结反思

新课程要求我们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即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新课程要求以学论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上述课堂训练中存在的种种低效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学生主体地位缺失造成的。训练时机安排不够精细,缺乏及时性,是由于部分教师未能充分考虑学科特征和学生的基础、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缺失;训练选题过易或过难,缺乏层次性,是由于部分教师对学情认识不足,未能充分根据学生实际来选题,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缺失;训练过程启发过度,缺乏独立性,是由于部分教师对学生不敢放手,学生没有充分的独立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缺失;训练讲评形式单调就题论题,缺乏发展性,是由于部分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不强、手段不足,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缺失;训练效果反馈关注面不广,缺乏全面性,是由于部分教师面向全体的意识不强,未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三、应对之策

为解决上述课堂训练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训练的效益,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我们应树立以生为本的训练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有以下几种策略。

1. 课堂教学宜“小步走,快反馈”,确保课堂训练的及时性。

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照顾到全体学生,新授内容的教学宜采用“小步走,快反馈”的教学方法,确保课堂训练的及时性。新授内容应适当分成几个环节,每一环节教学之后及时进行适量的巩固训练,这样安排的训练学习内容少、间隔时间短,既能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又能符合数学学科前后知识逻辑联系紧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前面知识能得到及时的巩固和“老化”,有利于对后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图形的旋转》一节的教学可分为四个组块:旋转概念、旋转性质、旋转作图、旋转应用,在每一组块里面及时安排适量的巩固训练。旋转概念学习后应安排适量的辨别识图训练以巩固概念;旋转性质学习后应让学生有机会及时应用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以巩固性质;旋转作图也是对旋转性质的应用,教师示范后应立即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讲旋转应用时应让学生欣赏旋转在图案设计中美妙应用,体验感悟数学美。

2. 训练选题应“重基础,有梯度”,确保课堂训练的层次性。

课堂训练的难易既要照顾基础好的同学,又要照顾基础薄弱的同学,符合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训练选题应“重基础、有梯度”,确保课堂训练的层次性。新授课课堂训练选题应以基础为主,因为学生对新知识需要有一个熟悉“老化”、形成技能的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一点训练的思维层次,让学生体验到思维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教学的兴趣,既让基础一般的同学吃得下,又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吃得饱。基础题、中档题、稍难题的比例一般约为7︰2︰1。

3. 课堂训练应“敢放手,敢于等”,确保课堂训练的独立性。

确保课堂训练的独立性,不是说数学课不需要合作交流了。数学学科需要热烈的合作交流,但更需要静静地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教师安排课堂训练应遵循“学生能做的事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原则,问题应设置在学生的能力最近发展区内,敢于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尝试操作,独立“碰壁”“转向”,独立走向成功的彼岸;不要一看学生做不出来就急于讲解,因为听懂不等于学会,学生自己通过思考领悟得来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听讲得来的效果。我们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独立书写解题过程。这里我们强调独立书写解题过程,因为学生的解题思路从想出来到说出来再到写出来,其实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汤爱仙

(溧阳外国语学校,江苏溧阳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对数与形的大小、特征、关系、变化等方面具有敏锐的、非语言性的直觉感知能力;而有的学生对于这方面的反应则较为迟缓。这种差异是由于学生数感能力的不同所造成的。

“数感”是一种综合性的数学感知能力,是一种数学的直觉意识,是指对数与形的大小、关系等方面的敏锐感应。敏锐的“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质良好的标志。不管是谁,要具有良好的“数感”能力,都必须经过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感知的准确性、敏锐性、深刻性、宽广性和情感性等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和培养。那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建立数感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好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其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实际作为建立学生良好数感的突破口,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不断丰富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质。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在生活中体会数的含义。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教师要紧紧抓住这种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事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例如在一年级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时,学生首先认识了自然数“1”。我让学生举例,有的学生例举出一个书包、一支铅笔、一个小组、一盘苹果……随后我引导学生:几个苹果装一盘?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既渗透了“1”是自然数中最小的单位,所有的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又渗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为高年级学习分数打下了基础。在课后练习中,我设计了请学生说说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数字及其作用的题目。如:我今年几岁了?我的鞋号是多少?火警号码是多少?急救中心的号码是多少?……这样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的含义,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感。

2.在生活中感受数的作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例如:某校为每位学生编号,设定末尾1表示男生,末尾2表示女生。“983261”表示“1998年入学的三班26号同学,该同学是男生”。那么你能说说“972072”表示的学生的有关情况吗?这样的例题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学生尝试用数字去表达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的情况,进而学会用数字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二、重视直观教学,发展数感

《大纲》指出:“要运用实物、教具、学具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模拟、画图、讨论等形式,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几何知识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可见小学阶是一个思维不断清晰化、条理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应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训练过程。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才能体会数学思考的魅力,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

4. 训练讲评应“勤反思,多提炼”,确保课堂训练的发展性。

讲评要讲解正确、规范的解题过程,更要暴露典型错误,充分利用错误资源,反思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变个别同学的典型错误为全班同学的经验教训。在课堂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尝试,教师巡视,然后选择解题过程正确规范的和有典

段要培养学生对数的大小感、运算意义法则的直觉感、对几何知识的空间感,就必须重视直观教学和实践活动。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加强直观感知,培养数的大小感。例如:

如图,让学生说说阴影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1)大约是32;(2)大于21;(3)比54小一些。

2.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对运算意义法则的直觉感。例如在教学“加法意义”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并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把心理活动过程和加法计算过程相结合,使学生逐步感受加法的意义和方法。

3.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小学生的几何学习以直观和操作为基本特征,丰富的直观体验是他们掌握各种图形特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动手量一量、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用眼看一看,用脑想一想等活动,建立1厘米、1分米、1米,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等空间的大小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数感能力就会越来越强,用到时,便能厚积薄发,其感悟的直接性、爆发性、准确性就会表现得较为迅速。

三、加强估算训练,提升数感

估算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比如:买菜购物,要估计重量、钱款总数;行车走路,要估计时间;出差旅游,要估计经费、路程;投资经商,要估计成本、利润,等等。估算可以增强学生对运算结果的直觉感知,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师要注重“三抓”。一抓估算的基本方法训练。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的四则估算方法。如2985+1018≈3000+1000=4000,395×298≈400×300=120000,等等。训练时要求把方框中的估算过程在脑中迅速地进行,然后直接写出估算结果。二抓估算的检验意识。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估算技巧有意识地去检验四则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正确,多去判断计算结果的位数是否合理,如:180×315的估算结果是60000,积是五位数。或去判断计算结果是否在估算的范围之内,如199985÷313商应在600—700之间,超出这一范围必错无疑。三抓估算的实际应用意识。例如教师提问:“一本书12元,全班48人,每人买一本书大约需多少钱?你是怎样估计的?”生1:“10×50=500元,所以我认为大约需500元。”生2:“12×50=600元,所以我认为不到600元。”生3:“10×48=480元,所以我认为肯定比480元多。”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估算方法,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语文课堂呼唤听力训练 篇8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 信息科技日益成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信息传播的多媒体、大容量、快节奏, 使信息的接受与处理发生巨大变化。人们接受信息来自方方面面, 不只局限于书本。大量信息摆在我们面前, 有的稍纵即逝, 几乎让人们来不及从容接纳、细细思量。而听觉是直接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这就要求人们在听话能力上做到听得准、理解得快、记得牢, 具有较强的听话品评力和组合力。据美国口语专家罗斯研究统计, 在人的语言交流活动中, 听的方面所占的比重最大, 占45%, 说占30%, 读和写分别为16%和9%, 由此可见听力的重要性。

一个正常人, 与生俱来有了“听”力, 懂得接收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语音信息, 是不是就可以“听”懂任何语音信息及其深层含义呢?答案是否定的。例如:你能听出布什总统的言外之意吗?1988年美国新当选的总统布什召见当时的国家安全顾问鲍威尔, 说:“我想我应该有我自己的国家安全顾问。”布什总统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其言外之意是:要求鲍威尔辞职。) 其实, 我们平时能“听”懂别人说的话, 是因为对相关语音组合已经经过无数遍的反复练习了。我们人类有多种多样的语言、语音, 不同语言、语音的人需经学习才能进行交流就是一个明证, 聋人多不会说话也是一个明证。何况, 我们有时候要听的是内容繁杂且不断大量涌来的语音信息呢?如作辩论、听演讲等等。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听力的综合训练与实际运用。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现代社会信息传递方式发展的需要。

二、听力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缺失

重视听力也是语文教学自我完善的需要。学生有了良好的听力, 不但能够更好地促进说和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而且能够更直接地增强他们参与实践、大胆创新的意识, 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听”的效率、价值和意义揭示了“听”与语文教学、其它学科的教学以及学生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的内在联系, “听”的客观潜在性和广泛性, 恰好证实了听力的重要性和听力训练在基础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所以听力训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素质教育离不开语文听力训练。然而长期以来, 中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脱离实际的偏向。教学中过多的架空分析和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五花八门的练习, 挤占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大部分时间, 最必需最基本的语文实用能力往往被忽视, 而我们培养的学生却恰恰在这方面捉襟见肘。

语文课堂呼唤听力训练。由于受考试检测以书面表达为主的形式的排斥, 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 “听说”不如“读写”受老师学生重视。其实语文首先是“语”, 是语言的听和说。现在的中学生, 既“聋”又“哑”的现象相当突出, 而且学生听话能力差又不容易被感觉到, 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而学生的听力水平呢?不会听、不会说的情况比比皆是。上课时学生不记笔记或很少记, 问其原因, 回答是:“你没有板书, 我不知记什么!”课堂提问时, 学生的答案多是老师的原话或者是教参的现成答案, 极少能听到学生自己归纳的较完整的答案。原因是他们在课堂上没有听清楚老师的说的活, 没有抓住老师讲话的内容要点, 听不清, 理解不明白、不透彻, 他们能记下什么, 又靠什么来回答老师的提问呢?多数成绩好的学生, 对固定的文字有较高的分析理解能力, 但对流动的语音信息则不能抓住要点, 稍复杂一点就更束手无策了。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涌入课堂, 还常有这样的误区:学生听不懂的、不愿听的内容, 老师往往会借助高科技多媒体想很多办法让学生理解。如用图画、照片、视频……总之把口头表述的内容转换成了书面的图画的内容, 最后学生也许懂了, 课堂仿佛也就此更丰富了。这原本无可厚非, 可长此以往, 视觉取代听觉, 学生的听力将在视觉的盛宴中堂而皇之地被削弱, 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误区。

也许有人会说, 一节课几乎都是老师讲学生听, 不又回到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了吗?不。重视学生的听并不是要排斥其它的教学手段。相反, 这正是为了充分实现它们的价值、提高课堂效率, 从而对老师的教学艺术尤其是口头表达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求对学生进行专项的听力训练, 不放任自流。强调的是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听讲, 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味地“适应”甚至“迁就”学生, 不一定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听力训练, 才能使他们有能力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

三、如何培养提高学生听力的几点建议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多元化的完整而复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怎样安排语文的听力训练与考核呢?笔者在这里提出几点粗浅的建议, 抛砖引玉。

1、帮助学生消除不良情绪, 培养积极的情绪。

根据心理学理论, 促进积极的情绪对提高听力训练的效果十分重要。由于学生们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 普遍不重视语文听力。当听篇幅较长较复杂的文段或文章时, 学生又会有畏惧、焦燥甚至厌弃的心理, 结果往往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这时教师应以饱满的精神、和蔼的态度来帮助学生消除这种心理, 应该给学生以鼓励, 使他们树立起听的信心。

2、安排恰当的时间, 坚持听写训练, 养成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

平常我们的听力训练更多的是一种随机训练, 即利用日常的说话、阅读、写作训练的机会, 随时随地进行听力训练。其实这样做尚不足于达到强化训练的效果;而要取得显著的成效, 还需要安排时间进行专项训练。因听力训练需要思想高度集中, 故时间安排以一天精神最佳时候为宜, 时间不宜过长, 一般5—15分钟即可。另外, 由于听力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技巧训练, 所以最好每天坚持进行听力训练, 切忌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3、注意命题选材的梯度, 合理设计听力训练方式, 使听力训练规范化。

命题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 形成明显梯度;取材应由课内到课外 (课外为主) 、由词句到文段、由中至外、由今至古, 依一定比例去选择;能力考查则由识记到理解、由分析综合到摘记表达。

4、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尽可能做到用流利得体的普通话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的言辞, 学生都会效仿, 甚至于教师的发音、语调以及表达方式, 学生也有可能模仿。因此, 语文教师必须加强业务修养, 用流利、准确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组织教学。

当然, 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 也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听力训练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提高听课效率。具体提醒学生注意两点:

一是积极听讲。积极听讲的内涵就是要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 努力将自己与老师所讲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 不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 而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像能力。这是一种精力高度集中的智力活动, 既能训练考核学生的反应力和理解力, 累积的结果又必然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仅要在听课中解决疑难, 掌握新知识, 还要通过听课检验和锻炼自己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上课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还要积极揣摩老师的思维趋向;既要听清并牢记老师讲什么, 还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讲。一旦老师提出问题, 就要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总结。事实证明, 这样的“超前思维, 比较听课”是提高听课效率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是积极听课的中心内涵。

二是提倡做提纲式笔记。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是是最基本的记录, 是听力训练的一种基本形式。记录听课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一份层次分明、一目了然的笔记, 可以给准确记忆提供方便;而对于难度大需要课后反复思考的内容, 这种方便性尤其明显。但是“听”和“记”是有时间差的, 只有处理得当, 才能两者兼顾。一般来说, 把笔记做得特别详细并不好。因为太忙于记录, 便会穷于应付, 跟不上老师的思路, 重新陷入被动听课的泥塘。做提纲式笔记, 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理解消化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 理解是做到准确记录的前提, 也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活跃课堂气氛体验运动乐趣 篇9

一、体育课堂与运动兴趣

体育教学的魅力所在就是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 这也应当是我们体育教师的追求所在。而在体育课中多存在着“教者强发令, 学者盲从之”的状态, 学生“身顺而心违”, 在这样的情形下, 还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呢?新课程的实施, 亦重视使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所以, 在体育课尤其是低年级体育课上, 我们更应重视让学生得到运动的乐趣。在实践过程中, 我们体会到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所在, 应该尽己所能的去创设它。

二、提高体育课堂兴趣的几点思考

1. 要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教师如果能够表现出从容的教态和对学生的亲和力, 那么首先就能使学生喜欢你、乐于接近你, 那么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可以创设故事情境, 比如教学“立定跳远”时, 我们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可爱的小青蛙, 而那些小垫子就是一片片不堪重负的荷叶, 在学习过程中, 就要体会到“小青蛙”在荷叶上捉害虫时的“快起而轻落”, 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故事情节中学到了知识。单调的技术动作讲解常使学生感到厌烦, 讲起来也事倍而功半, 把它编成“顺口溜”, 则可以使学生好学爱记, 如“小青蛙, 本领大, 用力蹬地向前跳, 两臂向前摆, 落地轻又巧”等。把一些教材与音乐配合起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可以使学生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2. 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直观教学是指利用教师的示范、实物、模型、图片、挂图、卡片等一系列直观手段, 以使学生理解并加深印象, 进而达到活跃气氛的目的。例如在投掷教学中, 我们提供纸飞机、纸炮、彩带球等多种轻物, 以及一些动物头饰、靶子等辅助设施, 发给学生动作卡片, 让他们根据动作卡片的要求去自主选择练习。这样可以使形式活泼、内容丰富, 能够调动他们的练习积极性, 以解决快速挥臂的问题, 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动作卡片的内容可以使用一些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与卡通式的对话, 使学生倍感亲切, 如足球教学, 可以使用《足球小子》中的“小义”的形象, 而篮球教学, “樱木花道”则可以大派用场。简笔画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中大显身手, 几笔勾勒出一个动作的人物图形, 边画边讲解, 能使学生更加对你信服有加。再加上结合表情、动作、手势等体态语言的教学过程, 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当然, 虽然直观教学手段实用有效, 也要注意运用恰当适时, 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喧宾夺主, 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3. 开展各种游戏与教学竞赛

游戏与竞赛也是调节课堂气氛的一剂良方。竞争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 对活跃课堂气氛有很大的帮助。只要我们能够善于分析教材、肯动脑筋, 就会设计出符合教材内容又使学生喜爱的游戏与竞赛方式。如发展学生灵敏与跳跃能力的跳前跳后练习, 我们运用“兔子舞”的形式, 编成活泼有趣的集体舞蹈游戏, 使得学生乐此不疲、快乐有加。这样, 把教材融于游戏、竞赛中,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提高了教学效果。

我们认为, 教学的艺术性能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 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能够使教学内容对学生产生吸引力, 游戏与教学竞赛的进行可以使学生投入地练习, 这样必将构建出一个活跃、互动的课堂, 在这种快乐的教学氛围下, 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必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如何让课堂训练更有效 篇10

一、从“只训不练”到“且训且练”

课例:《秋姑娘的信》 (苏教版第1册)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生字。 (多媒体出示生字:) 师:请哪个小朋友读一读生字?师:你能记住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呢?生:我能记住“村”, 它是左右结构, 左边是“木”, 右边是“寸”, 合起来就是“村”。师:真聪明, 那么这个字怎样写才漂亮呢?生:“木”字旁写在竖中线的左边, 捺画要写成点, “寸”要写在竖中线的右边。师:大家记住了吗?生: (大声齐答) 记住了。……此段教学教师只停留在口头的教, 并没有让学生练习写字。学生要写好字还得课后去练习。因此, 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并没有有效达成。

对比课例:《秋姑娘的信》 (在学生交流过字的结构后) 师:那么这个字怎样写才漂亮呢?大家看老师是怎样写的。 (教师边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下漂亮的方块字, 讲解书写要领。) 师:这个字漂亮吗?那就好好练一练, 在作业本上练三遍。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应采取种种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在“训”中引导学生学, 更应督促学生认真练, 经常练, 在“练”中落实训练目标。写字教学最终要落实到“写”上, 只有让学生动笔去写, 才能真正掌握写字技巧, 让我们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二、从“训不得法”到“巧训精练”

课例:《船长》 (苏教版第11册) 出示:“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炉子怎么样了?”“被水淹了。”“火呢?”“灭了。”“机器怎样?”“停了。”“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大副!”大幅回答:“到!”船长问道:“还能坚持多少分钟?”“20分钟。”“够了。”船长说, “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大副, 你的手枪在吗?”“在, 船长。”“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 你就开枪打死他!”师:同桌认真读对话, 思考你从这段对话中读出了什么?生:从这段话中我读出了船长是个关心弱者的人。师:很好。你还能读出什么呢? (学生沉默, 师着急。) 师:什么也没有读出吗?那就再读一遍吧。 (学生再读, 沉默。) 师:有没有读出船长的沉着呢?生:读出了。师:那你们也沉着地读读这段话吧。师:有没有读出船长的机智呢?生:读出了。师:从哪里读出来的呢?

生:从船长问:“还能坚持多少分钟?”读出了船长很机智。师:是呀, 作为船长怎么能不知道还能坚持多少分钟呢?他是故意这样问的, 好让船上的人都知道20分钟他们是能够获救的。

对比课例:《船长》出示: (同上) 师:同桌认真读对话, 思考你从这段对话中读出了什么?生:我从船长说的“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 你就开枪打死他!”这句话中读出了船长是个关心弱者的人。师:很好。请你也像船长那样下个命令, 表达出你对弱者的关心。 (生读得声音很大, 很投入。)

出示2:“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炉子怎么样了?”“被水淹了。”“火怎么样了?” (注:原文是“火呢?”“灭了。”“机器怎么样了?” (注:原文是“机器怎样?”) “停了。”师读这段话。 (语速较慢)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 你觉得哪段写得好呢?

生:我觉得课文写得好, 语言简洁, 说明当时情况很紧急。师:很好。你能把书上的那段读一读吗? (生读的语速急促, 很投入。) 出示3:“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船长叫我吗?”“炉子怎么样了?火呢?机器怎样?”师:情况这样紧急, 可以把对话改成这样吗?生:不能。这样让人觉得船长很慌乱, 不能体现船长的沉着、冷静。师:那我们就沉着、冷静地读读这段对话吧。 (同桌分角色读。) 师:船长知道船还能坚持多长时间吗?他为什么要问大副呢? (生小组讨论, 学生各抒己见。) 生:船长知道船还能坚持20分钟。他这样问是要让船上的人都知道20分钟能把他们都救出去, 这样就不会引起混乱。

上一篇:渔业资源共享数据平台下一篇:10kV电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