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

2024-06-30

子宫肌瘤(精选十篇)

子宫肌瘤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所有患者均经B超和临床诊断确诊。观察组患者年龄26~50岁, 平均 (36±9) 岁;单发子宫浆膜下肌瘤22例, 子宫浆膜下合并肌壁间肌瘤28例;子宫大小:平均怀孕 (8.1±2.1) 周。对照组患者年龄25~48岁, 平均 (35±8) 岁;单发子宫浆膜下肌瘤18例, 子宫浆膜下合并肌壁间肌瘤32例;子宫大小:平均怀孕 (8.4±1.5) 周。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血常规、白带常规、肝肾功能、X线胸片、心电图等检查, 宫颈刮片均为阴性, 排除子宫内膜病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 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 患者取仰卧位, 进行局部麻醉。在患者右侧股动脉进行插管, 置入动脉鞘, 在DAS机下, 分别了解子宫肌瘤供血、血管走形等情况。在导丝引导下插入F4或F5 Cobra导管于子宫动脉, 选用聚乙烯醇颗粒作为栓塞颗粒。造影确认是否存在残留的肿瘤血管, 回撤微导管, 进行术后观察。对照组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术前做好准备, 并在全麻下按宫肌瘤剔除常规手术方法进行子宫肌瘤摘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随访6、12个月再次复发及子宫恢复情况。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确定疗效判断标准[3], 显效:月经量有明显减少, 其他临床表现有明显改善或消失, 子宫肌瘤缩小1/2以上;有效:月经量减少, 其他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子宫肌瘤部分缩小;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子宫肌瘤的大小也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比较

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3 术后子宫恢复及再次复发情况

观察组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术后6、12个月, 经B超或MRI检查, 子宫体积平均缩小分别为58%、78%, 无1例复发;对照组经子宫肌瘤剔除治疗子宫肌瘤术后6、12个月, 经B超或MRI检查, 子宫体积平均缩小分别为72%、93%, 有4例患者发现有微小肌瘤, 复发率为8%。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后子宫恢复较快, 但复发率也较高。

3 讨论

子宫肌瘤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性观念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 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4]。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若不及时治疗可随着肌瘤逐渐增长而发生癌变的可能。同时由于长期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会造成患者其他方面的并发症。传统的手术治疗均有创面大、复发率高等不良结果。子宫动脉栓塞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 其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是栓塞子宫动脉使肌瘤发生缺血坏死, 子宫肌瘤被吸收或坏死后被排除[5]。肌瘤分裂细胞分裂较为活跃, 对于缺血、缺氧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 栓塞后易发生变性坏死[6]。同时盆腔的侧支循环丰富, 子宫血管网密集, 即便是行子宫动脉栓塞, 但还有卵巢动脉、阴道动脉、髂腰动脉、骶部动脉等, 不会引起子宫发生坏死[7,8], 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通过比较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 结果表明,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子宫肌瘤剔除术相当, 但其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然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后子宫恢复较快, 但复发率较高。

综上所述, 子宫动脉栓塞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均较好, 但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摘要:目的 评价子宫动脉栓塞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子宫动脉栓塞进行治疗, 对照组给予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随访6、12个月比较再次复发及子宫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 两种方法治疗效果均较好, 但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手术用时、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经子宫肌瘤剔除的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子宫恢复较快, 但复发率较高。结论 子宫动脉栓塞和子宫肌瘤剔除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均较好, 但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患者的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

参考文献

[1]伯云, 胡君霞, 聂娟.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J].大众健康, 2012, 15 (10) :264-265.

[2]冯晴, 贺春花, 万琪, 等.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山东医药, 2011, 51 (15) :109-109.

[3]尹迎辉, 李广太.子宫动脉栓塞术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 13 (3) :28-30.

[4]谢岚, 姜文弟, 白云, 等.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34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32 (6) :171-172.

[5]何忠明, 王祁, 陈文华, 等.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42例分析[J].江苏医药, 2012, 38 (4) :487-488.

[6]尹迎辉, 李广太.子宫动脉栓塞术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 13 (3) :28-30.

[7]李晓琳, 王登科.宫腔镜电切术、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对比[J].山东医药, 2012, 52 (38) :37-38.

子宫肌瘤的原因 篇2

1、年龄:

良性肿瘤多发生于生育阶段的妇女,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老年妇女,少部分特殊类型的肿瘤好发于青春期及幼年女性。

2、生育:

过早分娩、密产、多产等生育因素有关,此外妊娠时雌性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快速变大。

3、性生活卫生:

不洁的性生活引起了生殖器官感染,如: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等。

4、内分泌:

很多女性不经医生指导,私自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补品及一些美容美肤用品,刻意或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体内雌激素水平。

5、不良生活方式:

吸烟尤其是大量吸烟,喝酒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

如何预防子宫肌瘤

首先,定期体检是女性朋友必不可少的健康护身符,如果发现阴道发痒、分泌物增多并出现异味以及下腹部或腰部疼痛时,应警惕妇科炎症并及时体检。

其次,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采用正确的方法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炎症未完全治愈时,应避免房事。春夏季,女性应尽量少用护垫,以免滋养细菌导致阴道炎或宫颈炎;不滥用护理液;不穿紧身不透气的内裤,每日换洗内裤,换下的内裤一定要单独洗,放置阳光下暴晒以防止交叉感染。

第三,平时要多喝水,均衡饮食,多吃鱼类、肉类、蛋类、豆类制品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和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食用含铁食物,忌食辛辣、生冷、高脂、高糖的食物。

子宫肌瘤 篇3

关键词 子宫肌瘤剔除术 子宫肌瘤 临床疗效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018

学者们和临床医师一直致力于探寻安全高效的手术治疗方案。为此,本研究分别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36例,年龄30~65岁,平均45.38±11.54岁;肌瘤大小:肌瘤直径10~15cm,平均年龄8.66±5.25cm;肌瘤类型:45例患者肌壁间肌瘤,37例患者浆膜下肌瘤,33例患者多发性肌瘤,21例患者阔韧带肌瘤。随机将本研究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年龄、肌瘤大小和肌瘤类型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

手术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取头低臀高膀胱截石位,阴道内置举宫器。分别于患者脐周处行10mm切口和脐与左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各做一长5mm的切口放置腹腔镜和放置手术操作器械。带蒂浆膜下肌瘤则采用电凝后切断,蒂细的子宫肌瘤可直接用双极电凝止血,蒂粗的子宫肌瘤则用2-0薇荞线“8”字缝合止血,无蒂的浆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则在切除前用穿刺针在肌瘤旁注入0.9%氯化钠溶液2ml的6U注射垂体后叶素。用单极电钩在患者宫体收缩后于肌瘤突出处作纵形切口并深达瘤体组织。手术操作者使用肌瘤锥固定肌瘤向外牵拉并上提后用剥棒分离假包膜至基底部,将瘤体向一个方向旋转后电凝基底部后切断。子宫肌瘤剥离面用电凝止血,并间断“8”字缝合或连续褥式内翻缝合子宫全层。如为多个且相距较远则逐个剔除缝合。而对照组则给予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绝对值及构成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短/少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讨 论

子宫肌瘤患者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既往患者多因月经过多、盆腔包塊、继发性贫血、压迫症状、不孕和流产等而就诊而被确诊并给予手术治疗[1]。但是,近十几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妇科普查的广泛开展,患者多因体检时无意发现。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长和术后手术疤痕大等特点[2]。因此,探寻安全高效且创伤性小的手术方式是广大妇产科医师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领域之一。为此,本研究分别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136例,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低于对照组的(P<0.05)。这一结果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3]。可见,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辛亚兰,王卡娜,何荣霞,刘俊杰.4396例已婚妇女妇科病患病情况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4):630-632.

2 梁志.子宫肌瘤的治疗现状[J].吉林医学,2012,33(7):1464-1465.

子宫肌瘤 篇4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3年5月, 我院共收治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285例年, 龄28~60岁, 平均39.5岁。临床症状与体征:285例子宫肌瘤患者中, 197例有临床症状, 占69.2%;无临床症状88例, 占30.8%;临床表现:以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多见共127例, 自觉下腹部包块92例, 以不孕为主诉而检查发现子宫肌瘤者66例。剖宫产术中发现1例, B超检查发现2例, 妇科检查发现30例。

1.2 肌瘤分类与大小

285例中子宫体部肌瘤283例, 子宫颈部肌瘤2例, 肌壁间肌瘤95例, 浆膜下肌瘤137例, 粘膜下肌瘤2例, 浆膜下、肌壁间及粘膜下混合性肌瘤51例。单发性子宫肌瘤217例, 多发性子宫肌瘤68例, 最多1例共挖出大小不等肌瘤23个。肌瘤的直径多为2~5cm, 最大者达9cm。

2 结果

本组所有病例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285例病检均为子宫平滑肌瘤, 无一例恶变;有5例为囊性变, 11例伴透明变性, 4例伴红色变性。本组无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 平均住院7d, 治愈出院。本组285例中有34例失访, 失访率为11.9%, 余251例随访结果如下: (1) 月经情况:251例中术前月经过多及月经紊乱187例, 术后月经正常或症状明显改善者176例, 占94.1%;余11例月经仍不正常, 需进一步治疗。 (2) 妊娠情况:251例中有生育要求者109例, 其中78例术后妊娠, 妊娠率为71.6%, 其中术后1a内妊娠者11例, 余均于术后2a内妊娠, 平均受孕时间12.2个月。无一例发生异位妊娠及妊娠子宫破裂。孕期均列入高危孕妇管理, 78例中有75例足月妊娠分娩, 妊娠经过良好, 71例剖宫产, 4例阴道分娩。 (3) 肌瘤复发:251例患者术后肌瘤复发27例, 复发率为10.8%, 其中7例在3a内复发, 均为多发性子宫肌瘤;余20例则在5a以后复发。

3 讨论

子宫肌瘤多见于30~50岁妇女, 以40~50岁最常见[1]。本文资料显示, 近年来, 随着妇科普查工作的开展, 子宫肌瘤发病年龄较文献报道略为年轻, 平均年龄为39.5岁。由于子宫肌瘤病人的年轻化, 要求保留子宫的病人越来越多。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保留子宫的主要方法。

3.1 子宫肌瘤剔除术禁忌证和适应证

适应证: (1) 年轻未婚或已婚未育又渴望生育者; (2) 因肌瘤因素导致流产者; (3) 年龄40岁以内者; (4) 由于心理因素, 强烈要求保留子宫者; (5) 剖宫产术中发现肌瘤者。禁忌证: (1) 子宫肌瘤变性或癌变; (2) 浆膜下肌瘤合并扭转坏死; (3) 肌瘤数目多, 日后复发可能性大; (4) 合并子宫腺肌病[2]。对于40周岁以上患者有以下3种情况之一的, 经耐心解释仍不能消除顾虑的患者, 可给予肌瘤剔除术: (1) 单个浆膜下或肌壁间肌瘤; (2) 肌瘤体积不大, 易于完整切除; (3) 患者对全子宫切除有严重的心理障碍。但在行子宫肌瘤手术前需常规给予子宫颈刮片, 诊断性刮宫排除宫颈病变和子宫内膜病变。

3.2 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优缺点[3]

优点: (1) 手术安全, 简便, 创伤小, 术后恢复快; (2) 手术时间短 (尤其单个肌瘤) ; (3) 能保留子宫及生育功能; (4) 不影响卵巢功能; (5) 术后仍能维持盆腔及阴道的正常解剖关系及生理功能。缺点: (1) 术后有复发的可能; (2) 对希望生育者在分娩时增加剖宫产机率; (3) 孕期或分娩期有子宫破裂的风险。

3.3 保留子宫的意义

3.3.1 保留生育功能子宫肌瘤是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 肌瘤增

大可以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 也可致宫腔变形妨碍精子运行及受精卵着床, 而导致影响妊娠或妊娠后流产。子宫是女性生殖器官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子宫、宫颈和卵巢协同工作, 一生中都为女性提供激素支持, 它们也分享同样的血供, 当子宫被切除后, 即使保留了卵巢, 卵巢功能也可能会受到影响[4]。在不孕的原因中肌瘤引起的不孕仅占4%或更低, 但子宫肌瘤患者不孕的发生率为20%~30%, 因此对不孕而要求生育的子宫肌瘤患者应适时行肌瘤剔除术。由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遗留疤痕, 即疤痕子宫, 故术后坚持避孕2a, 以免过早妊娠增加子宫破裂的机会, 而且术后妊娠的孕妇, 需严密观察, 分娩时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3.3.2 有利于维持卵巢子宫的内分泌功能近年来已证明, 子宫

也是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 目前已知子宫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激素, 国外研究显示, 绝经前切除子宫即使保留卵巢, 其术后2a卵巢功能衰退达32%, 4a则达54%, 从而使更年期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冠心病提早来临[5]。

参考文献

[1]许如秀.子宫肌瘤剔除术130例临床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7, 13 (1) :79.

[2]李家福, 刘永玉.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9, 15 (12) :711.

[3]林爱萍.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105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5 (5) :34.

[4]崔春阳, 刘瑜.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06, 3 (35) :63.

子宫肌瘤的症状 篇5

为子宫肌瘤最主要的症状,出现于半数以上的患者。其中以周期性出血为多,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亦可表现为不具有月经周期性的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出血以黏膜下肌瘤及肌壁间肌瘤较多见,而浆膜下肌瘤很少引起子宫出血。

2、腹部包块及压迫症状

肌瘤逐渐生长,当其使子宫增大超过3个月妊娠子宫大小或为位于宫底部的较大浆膜下肌瘤时,常能在腹部扪到包块,清晨膀胱充盈时更为明显。包块呈实性,可活动,无压痛。肌瘤长到一定大小时可引起周围器官压迫症状,子宫前壁肌瘤贴近膀胱者可产生尿频、尿急;巨大宫颈肌瘤压迫膀胱可引起排尿不畅甚至尿潴留。

3、疼痛

一般情况下子宫肌瘤不引起疼痛,但不少患者可诉有下腹坠胀感、腰背酸痛。当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或子宫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时可产生急性腹痛,肌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者亦不少见,则可有痛经。

4、白带增多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相关进展 篇6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动脉栓塞术

操作方法

取一侧腹股沟韧带下方0.5cm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以Seldinger法完成股动脉置管,在导丝引导下,应用4F或5F cobra导管,经同侧骼外动脉、腹主动脉插入对侧骼内动脉,经DSA造影了解局部情况血管解剖情况,观察子宫动脉在骼内动脉的起始角度及开口、走行、分布、肿瘤大小、肿瘤血供程度及方式、肌瘤造影表现和特点等。然后把导管进一步插入子宫动脉,造影进一步证实后固定导管,经导管向子宫动脉内注入栓塞剂。栓塞剂注射速率要求非常缓慢,且必须在X线机监视下进行。栓塞剂用量根据肌瘤大小、病灶范围及血液供应程度而定。栓塞后再次造影,栓塞程度掌握在造影时肌瘤瘤体染色完全消失为止。然后再将导管成袢后

选择至同侧子宫动脉造影并栓塞治疗,见双侧子宫动脉不显影则提示栓塞成功。只有双侧子宫动脉均栓塞才能保证疗效。术毕加压包扎,行抗感染治疗。子宫动脉栓塞术中最关键的技术是准确、快捷地进行子宫动脉的超选择性插管,插管成功率约为92%~98%。插管失败的因素为:①血管变异;②血管痉挛;③正在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1~2]。

栓塞剂的选择和使用

聚乙烯醇:为永久性栓塞剂,不被机体吸收,可造成血管长期阻塞:血管相容性好,不导致严重的炎性和异物反应;可压缩性和再膨胀性优于明胶海绵角[2]。缺点是磨擦系数大,易堵塞针筒和导管,而且价格昂贵,治疗费用高。

明胶海绵:是一种中期栓塞剂,对人体几乎无抗原性,无毒性,摩擦系数小,易于释放,可在体内降解。缺点是在体内2~4周后可被溶解吸收,肌瘤易复发。

刘氏等[2]通过对600多例子宫肌瘤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图像分析,在国际上首次阐明子宫肌瘤的双层供血血管网,首次对子宫肌瘤的供血类型提出分类标准,对子宫肌瘤的血流量程度进行分类并制定分类标准,并指出:①子宫肌瘤适应证的选择应根据肌瘤内血流量的程度分类确定;②栓塞剂颗粒直径的大小及用量选择应根据血流量程度的分型确定;国栓塞剂剂量的分配应根据子宫肌瘤血供分型来确定。

应用UAE治疗子宫肌瘤,在选择栓塞剂时必须注意:①使子宫肌瘤细胞尽可能地发生大面积变性坏死,而不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子宫透壁性坏死或全部坏死;②对于年轻患者,必须考虑到后续治疗,尽量不使用永久性栓塞剂;③尽可能使用适合我国国情的物美价廉的栓塞剂[3]。

疗 效

UAE的临床近期疗效较为肯定,令人鼓舞。国内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接受UAE后病例,子宫体积比治疗前缩小,月经量过多、盆腔压迫及贫血等症状明显改变,临床总有效率90%以上。加拿大安大略省7家附属医院和1家社区医院进行的前瞻性、非随机、单因素的临床试验中[8],对538例UAE患者随访3个月,结果发现子宫平均缩小35%,主要肌瘤体积缩小42%;明显的症状改善如下:月经过多83%,痛经77%,尿频、尿急86%,平均月经经期由7.6天减少至5.4天。也有治疗失败的报道,失败率4%~19%,原因:管腔再通、肌瘤太大、黏膜下肌瘤、持续的并行血管、子宫内膜异位、肉瘤变性等。当肌瘤直径> 8.7cm时,失败的可能性加大。较大子宫有更多的并行血管,对UAE反应较小。如果UAE失败,其他治疗仍可进行,手术更容易、更安全。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①栓塞后综合征:为UAE术中、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腹部疼痛(90%以上)、发热(约25%)、恶心、呕吐、不规则阴道流血或阴道分泌物增多(约25%)。通常为自限性,经保守和支持治疗可在48小時~2周内自行缓解。②下肢酸胀无力。③坏死组织滞留和排出。④盆腔疼痛:为子宫肌瘤严重变性坏死所致。⑤感染:UAE术后感染有盆腔感染、宫内感染及附件感染严重的脓毒血症,发生率<1%。⑥非靶血管误栓导致周围器官缺血性坏死:文献报道有输尿管、膀胱、阴道坏死,下肢麻木、感觉障碍,小阴唇坏死和严重的会阴水肿。⑦UAE对月经、卵巢及生育功能的影响尚存在争议。

一般认为,UAE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有关,年龄较大者,闭经出现率高,而对年轻肌瘤患者的卵巢功能影响不大。安大略省大学研究显示,闭经发生率与年龄明显相关,40岁以下为3%, ≥50岁为40%。虽然文献中有UAE后成功足月妊娠的报道,但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说明UAE对希望保留生育能力的妇女是安全的,因此对希望保留生育的肌瘤患者施行UAE应慎重。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会引起卵巢早衰,由于雌激素的分泌减少,可能会导致与雌激素水平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的发生。

其他并发症包括穿刺部位血肿、感染、附壁血栓、腹膜后血肿、卵巢功能低下,术后尿频、尿潴留、肾积水、里急后重、便秘。可能与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肌瘤水肿、体积增大,导致肌瘤压迫膀胱输尿管或炎症刺激累及直肠有关。

综上所述,UAE是一种较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随着这一治疗方法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并发症不断增多,但仍不可否认它的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尤其是凭借保留子宫的优势为希望生育的患者提供了可能的选择。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①长期预后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②对于症状性子宫肌瘤且有希望生育的患者应持慎重态度,告之手术后可能有的并发征;③如何合理的选择适应征,掌握禁忌征,同时改进技术,减少并发症是今后UAE所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Ravina JH, Merland JJ, Herbreteau D, et al.preoprative embolization of uterine fibromaJ.Press Med,1994,23(33):1540-1542.

2 李麟荪.临床介入治疗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1-62.

子宫肌瘤 篇7

关键词:子宫肌瘤,经阴道子宫肌瘤剜除术,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

子宫肌瘤是临床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月经及生育能力[1]。由于多数子宫肌瘤为良性肿瘤,且随着女性越来越注意到子宫对于维持女性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重要性,多数患者有保全子宫的意愿,所以多数患者并不愿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2]。随着医疗仪器的不断改进,临床上逐渐采用子宫肌瘤剜除术治疗女性子宫肌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分别采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剜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2种术式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60例。入选标准:超声检查显示肌瘤最大直径<15 cm,肌瘤位置距离宫颈内口<2 cm,盆腔无手术史,子宫活动度好,手指经阴道能触清肌瘤下缘的患者。年龄24~48岁,平均(31.6±2.1)岁;体质量56~80 kg,平均(57.5±2.2)kg;产次0~2次,平均(1.1±0.5)次。其中32例月经量增多或者经期延长,14例下腹不适或腹痛,11例合并贫血。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年龄、体质量及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剜除术,采用腰麻联合硬脊膜外麻醉,按照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剜除术的操作方法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剜除术,取截石仰卧位,对于前壁肌瘤患者,取前穹隆切口进入盆腔,对于后壁肌瘤患者,取后穹隆切口进入盆腔。暴露子宫壁后使用宫体牵拉钳钳夹向外牵拉宫壁组织,两把钳交替向宫底移动,待部分子宫肌瘤表面组织暴露于视野时,切开子宫肌壁至瘤体组织,然后使用肌瘤剥离器沿着分界处进行钝性剥离。待部分瘤体暴露后,使用单爪钳钳住瘤体向外,同时继续进行剔除,楔形切除肌瘤,经阴道分块取出瘤体。对于较大肌瘤从宫体剔除后,可以全部翻出至阴道口,然后用手仔细触摸检查子宫的其他部位肌层。剔除完成后使用可吸收线自基底部进行“8”字缝合,然后分别缝合子宫肌层以及浆膜层切口,闭合残腔,待检查没有出血后将宫体送回盆腔,最后使用可吸收线全层连续缝合子宫反折腹膜以及阴道穹隆黏膜切口,同时放置引流管。观察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频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分析:

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发热分析:

观察组术后1例发热,发热率为3.33%,对照组4例发热,发热率为13.33%,2组发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经阴道子宫肌瘤剜除术创伤小,可降低麻醉的深度,缩短麻醉时间,可以避免因腹部切口造成的如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术后患者恢复快,利于术后早期下地活动,术后肠功能恢复快,利于术后早期进食以及减少静脉的补液量,减少术后应用抗生素和止痛药物,缩短住院时间[3]。尤其适用于过度肥胖患者,由于肥胖患者的腹部脂肪较多,若选择开腹手术会增加手术难度,且术后发热发病率较高,手术切口易发生脂肪液化,延迟伤口愈合,增加患者术后痛苦[4]。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经阴道手术视野范围小,手术难度相对大,因此不能完全代替开腹手术[5]。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基本一致,但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发热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经阴道子宫肌瘤剜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前行妇科检查明确肌瘤位置对于保证手术顺利完成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经阴道子宫肌瘤剜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诸多优点,且无需切开伤腹壁影响美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丽萍,许燕丽,武孟香.腹腔镜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6-28.

[2]严亚娃.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6):170-171.

[3]钱睿亚.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25例临床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31(2):272-275.

[4]Faivre E,Surroca MM,Deffieux X.Vaginal myomectomy:literature review[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10,17(2):154-160.

子宫肌瘤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B超检查以及妇科检查确诊, 观察组年龄26~47岁, 平均年龄 (36.4±3.2) 岁, 肌瘤1~4个, 平均为 (2.1±0.6) 个, 直径4~8cm, 平均为 (6.31±1.21) cm, 对照组年龄27~47岁, 平均年龄 (36.1±3.1) 岁, 肌瘤1~3个, 平均为 (2.0±0.7) 个, 直径4~9 cm, 平均为 (6.32±1.24) cm, 排除患有闭经、肌瘤数目>5、单个肌瘤直径>10 cm、患有凝血功能障碍以及严重器官疾病等情况的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5例, 两组在年龄、肌瘤数目以及直径方面对比,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两组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选择月经后3~7 d进行手术, 行全身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 术前于宫腔内放置举宫器, 在脐轮上缘作一个约1 cm的切口, 使用气腹针穿刺入腹腔充入CO2气体, 将气腹压力维持在约15 mm Hg, 置入10 mm的Trocar作为腹腔镜的置镜孔。先使用腹腔镜探查盆腔脏器是否出现粘连, 观察子宫肌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数目, 然后调整患者的体位为头低足高位, 使用举宫器向前向上举起子宫。观察组患者在子宫峡部水平向子宫膀胱反折腹膜方向剪开阔韧带前叶, 分离暴露出子宫动脉, 使用钛夹双重夹闭双侧的子宫动脉, 待成功阻断子宫动脉后, 使用单极电凝钩在肌瘤的表面最突出的部位切开肌层, 用大抓钳钳夹肌瘤组织并向外牵拉, 使用单极电凝钩切断肌瘤假包膜的结缔组织直至完整剥出肌瘤, 使用可吸收线连续全层缝合创面, 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盆腹腔, 切除的肌瘤进行常规病理检查。对照组患者腹腔镜下使用穿刺针在子宫肌瘤根部肌壁注射6U的垂体后叶素, 待肌瘤的颜色变成灰白色切除。

1.3 观察项目

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 并观察术后肌瘤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 以 (±s) 表示计量资料,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观察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术后随访9个月, 观察组肌瘤复发1例, 复发率为2.22%, 对照组肌瘤复发4例, 复发率为8.88%, 两组复发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79, P<0.05) 。

3 讨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可保持盆底解剖结构的完整性, 保留患者的子宫, 维持其正常的月经和生理功能, 同时具备腹腔镜手术的创伤小、恢复快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该手术对手术者的操作要求较高, 需要其具备良好的镜下缝合技术[3]。目前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主要存在着术中止血困难的缺陷, 导致许多肌瘤过大或者过多的患者难以实施腹腔镜手术, 以往临床上肌瘤剔除前常采用局部应用缩宫素以及垂体后叶素, 虽然可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减少术中出血, 但其持续性效果不是十分理想[4,5]。而先行双侧子宫动脉阻断, 可有效减少子宫血流, 使术野清晰, 缩短止血时间, 使肥大的子宫体积逐渐恢复正常, 减少子宫内膜的面积, 从而缓解月经过多的症状[6]。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 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6 U的对照组患者, 且术后随访9个月观察组肌瘤复发率 (2.22%) 明显低于对照组肌瘤复发率 (8.88%) , 与陈娟等报道[7]情况相符。总而言之, 腹腔镜下先行子宫动脉阻断后再行子宫肌瘤剥除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减少出血量, 降低肌瘤复发率, 且可以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 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湘, 龚颖萍, 许海南, 等.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1例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 (11) :2120-2123.

[2]陈曾燕, 何爱琴, 沈燕.不同术式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9, 1l (4) :6-8.

[3]何玉玫, 杨艳明.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36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13 (2) :44-45.

[4]刘润萍, 董俊英, 李彩萍.腹腔镜下阻断子宫动脉后子宫肌瘤切除术126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 2010, 31 (13) :1759-1762.

[5]王晓娟, 王晓平, 邵雷.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 15 (3) :189-190.

[6]宋建梅.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行子宫肌瘤切除术25例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6 (18) :41-42.

子宫肌瘤 篇9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

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9例,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分别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69例子宫肌瘤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年龄25~47 (35.9±3.7) 岁;已婚33例, 未婚2例;已生育25例, 不孕症9例;单发子宫肌瘤23例, 多发子宫肌瘤12例;对照组年龄26~45 (35.7±3.6) 岁;已婚32例, 未婚2例;已生育24例, 不孕症8例;单发子宫肌瘤22例, 多发子宫肌瘤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本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 给予气管插管静脉全麻, 患者可选择膀胱截石位, 或仰卧位, 常规消毒, 铺无菌巾, 在肚脐上缘或下缘做纵行切口, 穿刺进入腹内, 将内视镜插入腹腔, 将CO2气体充入腹腔内, 在左下腹部做两个小切口, 分别位于脐左下侧和骼前上棘内侧, 在右下腹做小切口, 置入手术器械, 从阴道置入举宫器, 注入20U缩宫素, 将肌瘤最突出最明显部分切开包膜, 露出肌瘤, 剥出肌瘤, 用双极电凝进行止血, 对创面缝合, 剔出肌瘤后以电动旋切器切成条状, 将其取出, 送至病理检查, 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 检查无出血后, 留置引流管, 取出器械, 排空气体, 缝合皮肤切口。

1.2.2 对照组

本组采取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给予连硬膜外阻滞麻醉, 或全麻。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各项指标, 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附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两组术中均无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切口甲级愈合35例, 对照组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1例, 两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随访情况

所有患者术前症状均在术后1~2个月得到改善, 两组均随访1年, 观察组随访35例, 9例不孕患者, 术后6例患者1年内妊娠;对照组随访34例, 8例不孕患者, 术后4例患者1年内妊娠。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是一种最常见的良性肿瘤[1]。子宫肌瘤主要是由于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造成的, 通常认为年轻化发病与雌激素水平有关, 患者绝经后, 肌瘤可停止生长, 且萎缩[2]。子宫肌瘤临床表现为子宫出血、腹部包块及压迫症状、疼痛、白带增多、不孕、流产和贫血等[3]。

目前临床上均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因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 更容易让患者及患者家属接受[4]。腹腔镜和电子胃镜相似, 腹腔镜是带有微型摄像头的一种器械, 腹腔镜手术主要就是采用腹腔镜和相关器械进行的一种手术, 需采取冷光源进行照明, 腹腔镜镜头需插入腹腔内, 采取运用数字摄像技术, 将腹腔镜镜头拍摄的图像从光导纤维传至后级信号进行处理, 并实时显示在专用的监视器上, 医生可通过监视器的屏幕, 将患者器官的不同角度图像显示出, 可以更好地分析子宫肌瘤患者的病情, 进行准确的判断, 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天数短、术后通气时间快等优点, 且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随访发现不孕患者术后1年内妊娠率很高。

参考文献

[1]叶丹, 赖伟英.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临床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 (6) :58-59.

[2]陈晓珊.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剔除治疗子宫肌瘤80例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05 (30) :226-227.

[3]郎雁, 王燕, 段洁, 等.开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 (5) :863-864.

子宫肌瘤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子宫肌瘤剔除患者11 8例, 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经阴道, 各59例, 腹腔镜年龄在29~56岁, 平均年龄 (42.8±2.9) 岁, 肌瘤个数1~5个, 平均 (3.1±0.7) 个, 肌瘤直径3~7cm, 平均 (5.2±1.1) cm。经阴道组年龄28~57岁, 平均 (42.5±2.7) 岁, 肌瘤个数2~5个, 平均 (3.6±0.6) 个, 肌瘤直径2~7cm, 平均 (4.8±1.1) cm。两组基线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腰麻, 于膀胱截石位, 肌瘤位置为前壁则行阴道前穹隆横切口, 肌瘤位置为后壁则行阴道后穹隆横切口, 若前后均存在肌瘤, 可前后穹隆均切开。筋膜完成分离, 于腹腔位置探查子宫肌瘤大小、数目及位置, 逐一完成肌瘤钝性分离、剔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全身麻醉, 于膀胱截石位。腹部行3点穿刺, 脐源、左下腹、右下腹分别置入10mm、5mm、10mm置窥镜, 并常规放置举宫器。逐一探明肌瘤大小、数目及位置并剔除, 蒂肌瘤可直接采用电凝切断瘤蒂。两组患者术后均注射抗生素抗感染, 并密切观察术后生病体征变化。

1.3 观察指标

(1) 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2) 统计两组血肿形成、感染、粘连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经阴道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腹腔镜血肿形成1例, 组感染0例, 粘连2例, 经阴道组血肿形成2例, 组感染6例, 粘连5例, 腹腔镜并发症发生率为5.08%低于经阴道组22.0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7.230, P<0.05) 。

3 讨论

相关研究[3]表明, 采用经阴道及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较为完整的保持盆底解剖结构, 为患者保留生育功能。近年来, 经阴道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患者。

随者微创技术发展, 腹腔镜和经阴道剔除术成为子宫肌瘤患者主要选择, 两者疗效也存在较大差异[4,5]。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盆腔粘连少、恢复快、腹壁瘢痕小等优点, 腹腔镜放宽手术指征、视野较大, 在气腹状态下视野更为清新, 但腹腔镜探头不能直接与子宫壁进行接触, 易造成子宫壁间肌瘤遗漏。而经阴道手术无须开腹, 具有手术用时少、出血少、对胃肠干扰小等优点, 可通过摸、挤、压迫等方式发现子宫肌壁间肌瘤, 剔除更为彻底, 但手术视野较小、术中探查不便, 术后易导致盆腔粘连、感染、血肿形成等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与经阴道组对比 (P<0.05) , 表明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经阴道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均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微创手术优势且各有利弊, 可根据患者病情、临床症状选择。

参考文献

[1]董潇楠.经阴道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 2014, 54 (18) :53-54.

[2]潘凌云, 顾红, 况秀清, 等.阴道超声在腹腔镜多发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4, 20 (1) :55-57.

[3]咸晓靖.经阴道与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4, 6 (6) :66-68.

[4]王瑞敏, 侯懿.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 2014, 43 (7) :852-853.

上一篇:Logistic回归下一篇:甄别与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