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平滑肌瘤

2024-06-25

子宫平滑肌瘤(精选十篇)

子宫平滑肌瘤 篇1

1 罕见的子宫平滑肌瘤特殊大体类型

1.1

分割性平滑肌瘤 (dissecting leiomyoma) 子宫平滑肌瘤在子宫肌壁间呈分割性扩展是一种不寻常的生长方式, 尽管Hendrickson早在1980年将分割性子宫平滑肌瘤列入“子宫良性平滑肌瘤伴异常生长方式”的类型内, 但由于极为罕见, 一直未引起临床和病理医生的重视。近年文献中仅见1999年Roth等[6]报告了1组8例具有异常大体形态, 并有子宫肌壁内分割性生长的子宫肌瘤病例, 其中4例为单纯的分割性子宫平滑肌瘤, 另外4例为其他类型的平滑肌瘤, 只是同时具有子宫肌壁内分割性生长。分割性子宫平滑肌瘤的特点是肿瘤在子宫肌壁内生长, 子宫体积增大, 肿瘤与肌壁呈波浪形或锯齿状不规则分界, 淡红色肿瘤被宽窄疏密不等的灰白色结缔组织分割, 形成大小形态不一的多发样结节或小叶。这种形态显然与一般子宫良性的平滑肌瘤不同, 而更类似于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当肿瘤有显著黏液变性或水肿时, 可见水泡样结节。个别病例的肿瘤也可突出于子宫表面形成结节状隆起, 甚至像岩浆样延伸到阔韧带[6]。

1.2 绒毛叶状平滑肌瘤 (cotyledonoid leiomyoma) 绒毛叶状平滑肌瘤的特点是瘤体由子宫壁内和壁外两部分组成[7,8]。

子宫壁内部分与子宫肌分界清楚, 即缺乏分割性生长方式, 子宫外部分呈分叶状、粗大指状、块根状突起。文献报道的所有病例肿瘤均位于子宫侧壁及子宫角部位, 可能该部位子宫肌壁较薄弱, 肿瘤易于外突。并因为肿瘤壁外部分常由较软的蒂或较窄的基底附于子宫角、子宫侧壁表面, 在重力作用下使瘤体下垂, 压迫血管, 影响肿瘤的血液循环, 导致肿瘤血管增生, 瘤体水肿瘀血, 表面有较多扩张迂曲的血管, 呈紫褐色, 颇似胎盘绒毛叶。

1.3 绒毛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 (cotyledonoid dissecting leiomyoma) 绒毛叶状平滑肌瘤瘤体的子宫内部分如有分割状生长, 则称为绒毛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

这个名称最早于1996年由Roth等[9]使用, 并报告了4例。报告同时指出, Sternberg在1979年描述为红色海藻样病变的所谓“增生性盆腔血管平滑肌瘤病 (proliferation pelvic angioleiomyosis) ”, 即为本类型肿瘤, 所以也称其为Sternberg瘤。其后文献中陆续有个案或小组报告, 国内也报告2例, 迄今合计约有10余例报告[10-13], 包括有些文献使用分割性子宫平滑肌瘤伴子宫外扩展 (dissecting leiomyoma of the uterus with extrauterine extension) 报告的病例。一些作者在报告时也指出, 文献中的葡萄状平滑肌瘤 (glapelike leiomyoma) 显然也是描述的这种大体类型。

1.4

绒毛叶状水泡状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cotyledonoid hydropic 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 最近, Jordan等[14]报告了3例特殊的平滑肌瘤, 所有病例均有分割性 (绒毛叶状) 平滑肌瘤的大体特点, 同时又具有静脉内平滑肌瘤的特点, 肿瘤突入子宫肌壁静脉内, 常有显著水肿, 形成水泡样结节, 认为属于新的一种类型。

1.5

外周结节性水泡状平滑肌瘤 (perinodular hydropic leiomyoma) 其显著特点是水泡样结节边界不清、无明显界限。因此易误诊为静脉内平滑肌瘤、浸润性平滑肌瘤、黏液样平滑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血管纤维瘤、血管黏液瘤等。此类肿瘤一般在子宫肌壁内生长, 也有学者报告1例子宫外扩展[15], 这就更容易导致诊断困难。

2 临床特点

此类形态特殊的子宫平滑肌瘤临床表现与一般平滑肌瘤相似, 均好发于育龄妇女或绝经前后妇女, 年龄23~65岁, 以40岁左右为多。患者多有月经异常, 如月经量增多或子宫不规则出血等, 子宫增大或盆腔肿块, 肿瘤一般单侧发生。少数患者无自觉症状, 偶在健康查体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查体时意外发现。部分病例可同时伴发普通型子宫平滑肌瘤。肿瘤常较大, 最大径为10~34 cm[7]。B超检查可见等回声包块, 内见强回声分割, 或见低回声包块。当子宫肿瘤巨大时, 常不易确定其生长部位。实验室检查血中糖类抗原125 (CA125) 无增高。有少数病例同时患有子宫脱垂[7]。

3 病理组织学特点

以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平滑肌瘤基本组织学形态类似于一般通常所见的普通平滑肌瘤。肿瘤由分化良好的平滑肌细胞构成, 呈编织样或旋涡样排列。分割性平滑肌瘤将不规则分割子宫壁平滑肌分割, 成不规则的锯齿状或波浪状, 并深伸入邻近的子宫肌层, 深达数毫米。由于切面角度不同原因, 深插入肌壁的肿瘤结节可呈岛屿样嵌孤立于宫壁平滑肌间, 可见不同程度水肿变性、黏液样变性、充血[6]等。绒毛叶状平滑肌瘤的外生部分可见轻度水肿, 肿瘤组织中有丰富的血管, 常呈丛状分布[7]。绒毛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内生部分可同样分割子宫肌, 包围肿瘤结节的子宫平滑肌组织也常表现为明显水肿或纤维化, 并可有玻璃样变性[10,11,12,13]。分割性水泡状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水泡样小结节在静脉血管内生长, 免疫组化CD34染色血管内皮细胞样性, 衬覆于肿瘤结节外侧和静脉腔隙内壁[14]。外周结节性水泡状平滑肌瘤的外周性水泡样小结节明显水肿变性, 但外围为纤维组织, 而非血管内皮细胞[15]。所有这些类型的肿瘤均不见异型性和核分裂象, 无凝固性坏死。部分病例可局部富于细胞, 或存在上皮样平滑肌瘤样、奇异型平滑肌瘤样、静脉内平滑肌瘤样的成分。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呈波形蛋白 (vimentin) 、结蛋白 (desmin) 、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 (SMA) 、肌动蛋白 (HHF35) 阳性, 雌激素受体 (ER) 、孕激素受体 (PR) 阳性, β-HCG 、CK、EMA、CD45、CD117、NSE及S-100蛋白阴性。电镜见平滑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4 诊断和鉴别诊断

正确诊断这些特殊大体形态类型的平滑肌瘤, 主要依赖于手术医生和负责冷冻检查的病理医生对其了解熟悉的程度。了解这些特殊的类型, 通过细致地观察发现特殊类型的典型特征, 如外生部分分叶状绒毛叶样, 内生部分分割性生长, 结节外周水泡样结构等, 病理组织学检查排除恶性, 免疫组化检查进一步证实为平滑肌肿瘤, 作出诊断并不困难, 但应注意与下列肿瘤加以鉴别。

4.1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同样具有在子宫肌壁内浸润分割性的生长方式, 也有较多血管, 但血管呈螺旋动脉样, 而非薄壁或厚壁的较大血管。同时瘤细胞常表达CD10, 而不表达SMA等肌源性抗原, 与平滑肌肿瘤不同。

4.2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肿瘤可有多结节性和不规则浸润性生长, 多数在静脉腔内, 可由子宫壁静脉扩展到阔韧带静脉、盆腔内其他静脉、髂静脉, 甚至延伸到腔静脉及右心。突向腹膜和盆腔的肿瘤多呈指状或水螅状、灰白色蠕虫状, 而具有分割性生长的平滑肌瘤伴有静脉内生长时仅为局灶性改变。绒毛叶状水泡状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具有特征性的多发性水泡结构。

4.3 浸润性平滑肌瘤

同样属罕见肿瘤, 子宫肌壁几乎全为无数相互融合的肿瘤结节占据。分割性生长的平滑肌瘤仅在肿瘤与子宫肌壁连接处显示交错分布。

4.4 黏液性平滑肌肉瘤

肿瘤有浸润性生长, 间质广泛呈黏液样, 而非水肿所致的疏松结构。黏液组织化学染色可以区别。

5 治疗和预后

以往报道的治疗方法多采用子宫全切术或子宫全切+单侧或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 仅有个别患者由于手术时考虑为恶性肿瘤行减块手术。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未再行化疗或放疗。尽管对患者随访时间较短, 最长仅3年半, 但都显示为良性经过, 无复发和转移, 甚至由于疑为肉瘤仅行肿瘤部分切除的患者, 亦无复发或转移。有学者使用流式细胞仪证实其肿瘤细胞为二倍体细胞。良性的临床经过结合肿瘤温和的组织学形态, 说明这些类型的平滑肌瘤均为良性肿瘤。对此临床医生应加以重视, 避免被其怪异的伸展性的外观迷惑, 造成误诊和过度治疗。

摘要:子宫肌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临床上极少见到某些特殊类型的子宫肌瘤, 这些肌瘤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形态或独特的生长方式, 不同于普通平滑肌瘤, 不易于诊断, 但其共同的特点均属良性肿瘤。为了对子宫肌瘤有一较全面的了解, 本文对此类罕见的特殊型肌瘤加以叙述, 以期有助于临床诊疗, 减少误诊、误治带来的不良后果。

子宫肌瘤的原因 篇2

1、年龄:

良性肿瘤多发生于生育阶段的妇女,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老年妇女,少部分特殊类型的肿瘤好发于青春期及幼年女性。

2、生育:

过早分娩、密产、多产等生育因素有关,此外妊娠时雌性激素水平增高,肌瘤多快速变大。

3、性生活卫生:

不洁的性生活引起了生殖器官感染,如: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等。

4、内分泌:

很多女性不经医生指导,私自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药物、补品及一些美容美肤用品,刻意或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体内雌激素水平。

5、不良生活方式:

吸烟尤其是大量吸烟,喝酒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

如何预防子宫肌瘤

首先,定期体检是女性朋友必不可少的健康护身符,如果发现阴道发痒、分泌物增多并出现异味以及下腹部或腰部疼痛时,应警惕妇科炎症并及时体检。

其次,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采用正确的方法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炎症未完全治愈时,应避免房事。春夏季,女性应尽量少用护垫,以免滋养细菌导致阴道炎或宫颈炎;不滥用护理液;不穿紧身不透气的内裤,每日换洗内裤,换下的内裤一定要单独洗,放置阳光下暴晒以防止交叉感染。

第三,平时要多喝水,均衡饮食,多吃鱼类、肉类、蛋类、豆类制品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和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食用含铁食物,忌食辛辣、生冷、高脂、高糖的食物。

子宫上皮样小细胞平滑肌瘤一例 篇3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842-01

基本病情:患者51岁,因阴道不规则流血做妇科检查,B超发现子宫体浆膜面突出直径约6cm结节状强回声,左右卵巢见直径约0.8cm低回声。入院完善各项检查行手术治疗,顺利切除子宫及双附件;术后大体标本检查切除标本,见子宫体积约14*8*7cm,宫体及宫底部突出一结节分叶状肿物,直径约6.5cm,表面部分灰红、棕红,切面部分半透明,部分灰白,质软,较脆,部分水肿样,位于肌层,边界欠清;另于肌层内查见直径3cm结节状肿物一个,切面灰黄、质稍韧,略呈编织状,边界欠清。宫腔深8.5cm,内膜厚0.1-0.2cm,表面较光滑,颈管长3.5cm,颈口稍粗糙,切面见多个潴留囊肿,左右卵巢见直径0.8cm囊腔,内含清亮液体。

术后病理检查见子宫体肿瘤细胞呈弥漫性排列,瘤细胞小,大小较一致,细胞核圆形、椭圆形,染色质颗粒状,瘤细胞轻-中度异型,核分裂象<5个/10HPF,胞浆较少,嗜酸性,间质血管丰富,血管壁透明变性,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周围瘤细胞呈套袖样排列,部分区域水肿并透明变性,未见明显肿瘤性坏死,部分区域血管呈灶性血窦样分布;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如下:SMA:阳性, actin:阳性, Desmin:阳性, Vimentin:血管阳性,S-100:阴性,CD34:血管阳性,CD117阴性,CD20:阴性,LCA:散在阳性,CK:阴性。结合HE染色及免疫标记检查符合小细胞性丛状型上皮样平滑肌瘤。

鉴别诊断:因为此肿瘤细胞小,且有上皮样分化,需要与以下肿瘤鉴别,但要想区别这几种肿瘤,单从HE切片有时很难鉴别,需要进行免疫标记染色。

1、子宫内膜间质结节或间质肉瘤:较大的子宫内膜间质结节有时可以累积肌层,但是一般在内膜也可找到病变,标记平滑肌的actin、desmin染色阴性;2、转移性小细胞癌:除能在肺等其他脏器发现原发灶外,上皮标记染色CK阳性,可以加以鉴别;3、淋巴瘤,子宫的恶性淋巴瘤非常少见,但是也要加以鉴别,淋巴细胞标记物LCA染色阳性,而平滑肌标记物阴性。4、神经源性肿瘤:此腫瘤也需要与神经源性肿瘤相鉴别,神经源性肿瘤标记物S-100阳性可以加以鉴别。

讨论:子宫平滑肌肿瘤有时良性恶性区别很难,有时甚至不能用细胞异型性来决定,但是核分裂指数、凝固性坏死、上皮样分化都是很重要的参考指标,尤其是上皮样分化伴有多灶性坏死时一般都有恶性潜能。虽然对于上皮样分化的平滑肌肿瘤,核分裂指数<5mf/10HPF,无明显坏死的情况,一般具有良性生物学行为。在一个平滑肌瘤中这种上皮样分化出现多干是一种不祥之兆,因为当肿瘤的MI>5mf/10HPF时,即使缺乏细胞非典型性和坏死,也不能保证临床是良性过程。但是将上皮样平滑肌瘤单独作为一种肿瘤,及时考虑到所有文献资料,其经验也是有限的。事实上,哪些具有中到重度非典型性,没有肿瘤性坏死,且MI<5的肿瘤应该被划分为不能确定恶性潜能(UMP)的肿瘤,本瘤即为这种类型;对于这种肿瘤因为临床及病理资料有限,一定要叮嘱病人定期复查,尤其是单纯挖除肌瘤没有子宫全切的病人。

参考文献:

[1] Mazur M,Prist J.Clear cell leiomyoma of the uterus:ultrastructural observation.Ultrastruct Pathol 1986;10:349-255.

[2] Kurman R,Norris H.Mesenchymal tumors of the uterus.VI.Epithelioid smooth musle tumors including leimyoblastoma and clear-cell leiomyoma:a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analysis of 26 cases.Cancer 1976;37:1853-1865.

[3] Nunez-Alonso C Battifora H. Plexiform tumors of the uterus:ultrastuctural study. Cancer 1979;44:1707-1714.

[4] Kaminski P ,Tavassoli F. Plexiform tumorlet:a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study of 15 cases with ultrastructural observationa. Int J Gynecol Pathol 1984;3:124-134.

[5] Rizeq MN, van dem Rijn M,Hendrickson MR,rouse RV.Acomparative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 of uterine smooth muscle neoplasms with emphasis on the epithelioid variant. Hum Pathol 1994;25:671-677.

[6] Goodhue W, Susin M,Kramer E,smooth muscle origin of uterine plexiform tumors.Arch Pathol 1974;97:263-268.

[7] Fisher E,Paulson J,Gregorio R.The myofibroblastic nature of the uterine plexiform tumor. Arch Pathol Lab Med 1978;102:477-480.

子宫平滑肌瘤 篇4

关键词:子宫,平滑肌瘤,病理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4-57岁之间,17例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12例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9例非典型性平滑肌瘤,5例脂肪性平滑肌瘤,4例上皮样平滑肌瘤,3例恶性潜能未确定平滑肌瘤,其中合并妊娠患者5例。

1.2 方法

24例患者行子宫全切除术,20例患者性子宫肌瘤剔除手术,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行单纯摘除手术。随访5年,4例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复发,其中3例为静脉内平滑肌瘤,可以实施子宫全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予以治疗,另外1例为上皮样平滑肌瘤,可以给予门诊观察治疗。

2. 结果

2.1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

本组17例患者,在组织学上表现为典型良性,肌瘤朝着脉管内生长。与此同时,子宫外盆腔静脉内的平滑肌瘤可以在阔韧带上看见结节,卵巢静脉中存在肿块,静脉腔中充满肿瘤,外观呈现紫褐色或者灰白色。其诊断形态为,镜下可见肿瘤,核分裂象<2/10 HPF的就是脉管内平滑肌瘤,>5/10 HPF的就是侵入性脉管内平滑肌瘤[1]。本组研究中,复发3例,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可以采取子宫全切除术与双附件切除术。

2.2 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

本组12例患者,此类肌瘤无异型,核分裂象<5/10 HPF,在光镜下易判别。当核分裂象在5/10-10/10 HPF的就是潜在恶性平滑肌瘤,>10/10 HPF的就是肉瘤。

2.3 非典型性平滑肌瘤

本组9例患者,此类肌瘤体积比较小,大部分瘤体直径低于5cm,形态大多为灶性分布,和平滑肌肉瘤难以区分。其核分裂象为0-1/10 HPF,并且没有凝固性坏死。

2.4 脂肪性平滑肌瘤

本组5例患者,均出现在绝经期肥胖女性中,同时伴有脂肪肝病症,呈现良性。

2.5 上皮样平滑肌瘤

本组4例患者,此类肌瘤较为少见,和普通肌瘤相比,细胞呈现圆形、多角形,和上皮细胞类似。其核分裂象为0-1/10 HPF时属于良性,>1/10 HPF时为恶性[2]。本组研究中,复发1例,可以给予门诊观察治疗。

2.6 恶性潜能未确定平滑肌瘤

本组3例患者,此类肌瘤不符合常用诊断标准,很难判断其良、恶性。

3. 讨论

在镜下组织学中,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一般不会表现为恶性倾向。针对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而言,其主要就是在盆腔静脉、子宫肌壁上生长,主要呈现浸润性、多结节性、不规则性生长特点。针对脂肪性平滑肌瘤而言,其主要特点就是质地较硬,呈现棕黄色,并且具有编织状。对于这两种良性肌瘤来说,可以根据病理特点进行冰冻切片,在予以诊断的时候,多和临床医生展开交流,明确肌瘤边界与包膜的完整性,进而观察其表面血管的具体情况[3]。与此同时,在本组研究中,一共有4例复发,其中静脉内平滑肌瘤复发3例,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可以采取子宫全切除术与双附件切除术,上皮样平滑肌瘤复发1例,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可以根据门诊观察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还可能会因为心脏、肺部等病变出现肌瘤,甚至威胁生命。在临床治疗中,还可以利用子宫外肿瘤切除术进行治疗,降低复发率,提高预后[4]。针对恶性潜能未确定平滑肌瘤而言,在手术之前,一定要和病理医生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及时的交流,对其良、恶性进行判断,进而确定手术范围。不同病理机构选用不同分类规则与解释方法,进而展开不同的临床预测[5]。

总而言之,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较多,具有独特的生长方式,因此,在进行诊断的时候,一定要对各种平滑肌瘤进行了解,细致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注重病理会诊,这样才可以准确诊断病理;同时强化随访工作,这样才可以对复发病例进行及时治疗,积累更多经验。

参考文献

[1]陆启滨,郭红玉,倪勇艳,等.子宫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80例临床、手术及病理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6):3251-3253.

[2]张晶,李全荣,武艳霞,等.39例子宫绒毛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的荟萃分析[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0):2063-2066.

[3]邹兰英,任红兵,谢克,等.子宫非典型性平滑肌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02):34-34.

[4]王岚,刘易欣,吴海霞.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病理诊断的临床实用价值[J].{H}天津医药,2012,(09):932-933.

子宫肌瘤的症状 篇5

为子宫肌瘤最主要的症状,出现于半数以上的患者。其中以周期性出血为多,可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亦可表现为不具有月经周期性的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出血以黏膜下肌瘤及肌壁间肌瘤较多见,而浆膜下肌瘤很少引起子宫出血。

2、腹部包块及压迫症状

肌瘤逐渐生长,当其使子宫增大超过3个月妊娠子宫大小或为位于宫底部的较大浆膜下肌瘤时,常能在腹部扪到包块,清晨膀胱充盈时更为明显。包块呈实性,可活动,无压痛。肌瘤长到一定大小时可引起周围器官压迫症状,子宫前壁肌瘤贴近膀胱者可产生尿频、尿急;巨大宫颈肌瘤压迫膀胱可引起排尿不畅甚至尿潴留。

3、疼痛

一般情况下子宫肌瘤不引起疼痛,但不少患者可诉有下腹坠胀感、腰背酸痛。当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或子宫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时可产生急性腹痛,肌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者亦不少见,则可有痛经。

4、白带增多

子宫平滑肌瘤 篇6

资料与方法

全部病例均在我院行子宫全切手术和子宫肌瘤剜除手术,手术切除标本均经4%甲醛固定,大体检查,石蜡包埋,切片,脱蜡及水化,HE染色,光镜观察。

结果

158例子宫平滑肌肿瘤中,维族102例,汉族48例,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8人;年龄23~54岁,平均41.57岁,其中<30岁14例,<40岁58例,<50岁77例,50岁以上9例。

病理检查:巨检:肿瘤直径0.5~19cm,平均为6.5cm。其中大部分肿瘤切面呈灰白色,实性,质韧,编织状,部分区域可见出血、坏死、囊性变。而恶性肿瘤切面呈灰白灰黄色,实性,质细腻似烂鱼肉样。肿瘤分别发生于子宫浆膜下、黏膜下和肌层不同部位,分布情况见表1。

镜检:①平滑肌瘤:141例,占89.23%。平滑肌瘤细胞与正常平滑肌细胞比较相似,瘤细胞呈编织状、栅栏状排列,细胞束纵横交错,瘤细胞大小较一致,胞浆淡红,杆状核两端钝圆,核染色均匀,间质血管数不多,其中部分合并有玻璃样变性、黏液变性、钙化、出血、坏死、囊性变及脂肪变性等;②恶性潜能无法确定的平滑肌肿瘤16例(10.13%)。其中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14例,瘤细胞丰富,核异型性小,染色质深,呈束状编织状排列,核分裂像≤2个/10HPF;核分裂像活跃平滑肌瘤1例,瘤细胞异型性不大,核分裂像5~6个/10HPF,无病理性核分裂像;血管平滑肌瘤1例,瘤细胞间可见大量薄壁及厚壁血管,且血管壁平滑肌细胞增生呈旋涡状,类似软组织的血管平滑肌瘤。③平滑肌肉瘤:1例,占0.64%。肿瘤细胞核异型性明显,具有核分裂像≥10个/10HPF,核染色质深、块状,可见大片出血及坏死改变。

讨论

临床上子宫肌瘤多发生在育龄期妇女,与雌激素分泌密切相关,妊娠期生长迅速,绝经后停止生长并逐渐萎缩。本组158例子宫平滑肌肿瘤病例,其中23~50岁149例,占93.92%,而50岁以上只有9例,占6.08%。显示30~50岁为患病高年龄段,也有关文献报道的年龄有所提前,这主要是由于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妇女普查工作的广泛开展以及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族别差异、早婚多产等因素。本组良性肿瘤141例,占绝大多数,症状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及生长部位、速度,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增多、腹痛、不孕等症状,B超和妇检可早期发现,手术切除治疗可完全治愈,无复发和转移。而恶性平滑肌肉瘤多发生于50岁以上妇女,预后极差,对化疗、放疗均不敏感,手术切除后可早期发生血行转移,5年生存率极低。目前争论最大的就是交界性肿瘤,称为恶性潜能无法确定的平滑肌肿瘤,本组16例。当然这种肿瘤的诊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妇女妊娠期及口服避孕药,雌激素水平升高,社会环境因素及病理医师诊断水平等,都不同程度造成细胞丰富、核分裂像增多及出血、坏死等改变,这些都无形中造成病理诊断医师人为地发出恶性潜能无法确定的平滑肌肿瘤这一诊断,因此国内外学者都针对这种交界性肿瘤提出了诊断标准,见表2。

据文献报道,恶性潜能无法确定的平滑肌肿瘤多数为良性经过,经长时间随访并无复发和转移,但少数病例可发生转移,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异型性和核分裂像的多少,以及病理医师诊断子宫平滑肌肿瘤的经验[3]。随着医学科学和病理学的不断发展,这类恶性潜能无法确定的平滑肌肿瘤诊断频度会逐渐减少或消失。

参考文献

1 刘彤华.提高对子宫平滑肌瘤的认识.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5:259.

2 程红,等译.乳腺及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5~302.

子宫平滑肌瘤 篇7

一、资料与方法

1. 资料来源

选择某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08年12月1日至2009年2月18日入院的子宫平滑肌瘤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 收集相关信息。为了保证医保患者和非医保患者两组研究对象的可比性, 剔除以下三种患者: (1) 内容不全的病历, 如麻醉方式缺失等; (2) 住院天数在2天内的患者。 (3) 治疗过程中转定点医院的病历。经上述处理, 得到有效病历资料940例, 纳入研究。

2. 研究方法

使用Excel记录收集病历资料。主要研究因素包括是否医保、入院状态、住院天数等, 各因素及其数量化方法, 见表1。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病人的住院治疗总费用为因变量, 选出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首先应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和Kruskal-Wallis H分析多因素对总费用的影响。再对所有患者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 然后, 以相同变量分别对医保与非医保患者各自进行住院总费用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分别观察医保与非医保患者住院治疗总费用影响因素的差异。

二、结果与分析

1. 一般情况

940例子宫平滑肌瘤住院手术治疗患者, 平均年龄44.64±7.48岁, 平均住院日8.59±2.21。本次调查对象中有医保患者507例, 平均年龄46.42±6.75岁, 平均住院日8.60±2.22天;非医保患者433例, 平均年龄42.55±7.77岁, 平均住院日8.58±2.19天, 经T检验,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患者住院费用符合正态分布。

2. 医保与非医保患者住院费用比较

医保患者的人均住院费用高于非医保患者的住院费用, 经T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子宫平滑肌瘤患者住院治疗总费用与多因素的关系

非参数检验结果显示, 住院费用与是否医保、年龄、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和伴随病相关 (P<0.05) 。而入院状态、住院天数、术前天数、术后天数和出院状态与住院费用关系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 5) , 见表3。

4. 影响子宫平滑肌瘤住院费用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医保与非医保两组患者合并资料的住院费用的多因素分析用上述因素为自变量, 以住院费用的对数值为因变量 (住院费用近似对数正态分布) , 回归入选标准为0.05, 剔除标准为0.10, 作影响住院费用的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经逐步回归分析, 麻醉方式、是否医保等因素对患者的住院费用影响有统计学意义, 进入了回归模型, 详见表4。

医保与非医保患者各自住院费用的多因素分析以回归入选标准为0.05, 剔除标准为0.10, 上述9个因素 (是否医保除外) 为自变量, 仍以住院费用的对数值为因变量, 分别作影响医保与非医保患者住院费用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6。标准化回归系数显示麻醉方式是影响非医保患者住院费用较大的因素。

三、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 35岁以上妇女发病率约为20%, 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3]。通过对子宫肌瘤住院患者手术费用的分析, 了解子宫肌瘤手术治疗费用增长情况及影响因素。由子宫平滑肌瘤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住院费用与麻醉方式、是否医保、伴随病及年龄呈正相关。依据标准回归系数绝对值大小, 对住院费用影响最大的是麻醉方式, 其次是伴随病和是否医保。子宫平滑肌瘤的手术费用在子宫平滑肌瘤治愈患者住院费用中约占20%[4], 而麻醉方式的选择对治疗费用也具用重要的影响。麻醉方式的选择与子宫平滑肌瘤的部位、大小、病人综合状况等众多因素有关。在麻醉效果理想的情况下, 选择花费较低的麻醉方式是有效控制住院费用的重要手段。在对医保患者费用分析中, 手术术式对费用也有一定影响, 在目前我院微创手术技术成熟的情况下, 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微创手术进行治疗, 也是治疗费用增加的因素之一。

患者的治疗费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有些是可控因素, 而有些是非可控因素。可控因素中也有医院自身不能解决而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和社会参与的。可控因素包括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从业人员的敬业精神、行业的管理水平、硬件的完善程度等, 其中主要是诊断、治疗、检查等临床业务技术因素[5]。从可控因素上加以严格管理, 同时积极促进非可控因素的转化, 降低治疗费用, 这样, 既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又可以优化利用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

摘要:通过对医保与非医保子宫肌瘤住院患者手术费用的分析, 了解子宫肌瘤手术治疗费用增长情况及影响因素, 为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医疗保险,子宫肌瘤,住院患者,影响因子

参考文献

[1]谭展望, 曲秀芬.子宫肌瘤微创治疗进展.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 19 (2) :175-178.

[2]杜菊梅, 戴红艳.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新进展.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 23 (5) :592-594.

[3]张锦玉, 金昌浩, 鲁云鹤, 等.子宫肌瘤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7, 22 (7) :981-982.

[4]张小英.“诊疗组”服务模式开展前后住院费用的比较与探讨.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 10 (25) :40-42.

子宫平滑肌瘤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6月~2009年11月我院收治的40例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25~58 (36.8±1.2) 岁;合并妊娠者5例。

1.2 方法

15例施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 5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施行单纯摘除手术, 20例施行子宫全切除手术。随访5年, 3例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复发, 其中2例是静脉内平滑肌瘤, 给予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手术治疗, 另1例是上皮样平滑肌瘤, 给予门诊观察处理。

1.3 核分裂象计数

按照Van Diest提出的核分裂象标准计算, 在高倍镜下从见到核分裂象区域开始算, 连续仔细观察50个HPF (高倍视野) , 再选取其他区域重复观察4次, 以核分裂象最多的计数, 计算10个HPF内所含核分裂象数[2]。

2 结果

2.1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

本组15例, 组织学上表现为典型良性, 肌瘤朝脉管内生长, 累及静脉及淋巴管。肌间肌瘤边缘、黏膜下肌瘤蒂附着处有脉管, 肌瘤突入脉管内。同时, 子宫外盆腔的静脉内平滑肌瘤在阔韧带可见到结节, 卵巢静脉内及宫旁均有条索状肿块, 切断静脉后能从静脉腔内拉出肿瘤, 部分肿瘤充满静脉腔, 继续增大呈圆形, 外观紫褐色或灰白色。静脉内平滑肌瘤的诊断主要依据形态观察, 镜下可见肿瘤是由形态学良性肌瘤组成, 而核分裂象<2/10 HPF者为脉管内平滑肌瘤, 在2/10~5/10 HPF者为具有潜恶性脉管内平滑肌瘤, >5/10HPF者则为侵入性脉管内平滑肌瘤。静脉内平滑肌瘤治疗后极易复发, 本组中复发3例, 给予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手术治疗。

2.2 非典型性平滑肌瘤

本组7例, 该类肌瘤体积较小, 多数瘤体直径<5cm, 镜下子宫肌瘤奇异形态细胞为多灶性分布, 难以与平滑肌肉瘤鉴别。奇异形态细胞核分裂象在0~1/10 HPF, 且无凝固性坏死的为组织学上良性平滑肌瘤。

2.3 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

本组10例, 这类肌瘤无异型, 核分裂象<5/10 HPF, 光镜下容易辨认。当核分裂象在5/10~10/10 HPF、细胞轻度异型时应判断为潜在恶性, 当核分裂象>10/10 HPF则应诊断为肉瘤。

2.4 上皮样平滑肌瘤

本组3例, 这种子宫肌瘤比较罕见, 与普通平滑肌瘤的梭形细胞相比, 其瘤细胞呈圆形、多角形, 排列为索条状, 与上皮细胞相似。多数为良性且核分裂象在0~1/10 HPF, 若>1/10 HPF则为潜在恶性。

2.5 脂肪性平滑肌瘤

本组3例, 均发生在绝经期肥胖女性中, 伴有脂肪肝疾患, 这类肌瘤体内含有脂肪成分, 组织学呈良性。

2.6 恶性潜能未确定的平滑肌瘤

本组有2例, 这类肌瘤不符合常用的诊断标准, 难以进行良、恶性判断。

3 讨论

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在镜下组织学中极少数有恶性倾向, 其中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生长在子宫肌壁、盆腔静脉内, 呈多结节性、不规则性、浸润性生长[3]。脂肪性平滑肌瘤呈棕黄色、编织状、质地硬。对于这两类典型良性肌瘤建议进行病理冰冻切片, 诊断时与临床医师详细沟通, 注意肌瘤包膜完整性、边界清晰性、表面血管情况的描述[4]。此外本组中3例复发, 其中2例患者是静脉内平滑肌瘤。研究报道表明,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的生长、蔓延与雌激素受体的浓度有关, 据此对于复发者给予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手术治疗[5]。此外,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向脉管内生长并突向管腔内, 累及静脉和淋巴管, 病变范围可超出子宫, 顺延静脉游走, 甚至到达髂静脉、腔静脉、右心室等。研究报道,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患者手术治疗后, 还可因肺部、心脏等再出现肌瘤而危及生命。临床对于子宫外静脉管浸润者还要进行子宫外肿瘤切除手术, 以减少复发, 提高预后[6]。恶性潜能未确定性的平滑肌肿瘤在术前要与病理医师及家属充分沟通, 作出良、恶性比例判断, 以决定是否扩大手术范围[7]。通常情况下, 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者应给予肌瘤剔除手术, 术后保持随访, 一般术后恶变和复发率较低, 临床诊断也要改变传统的“一锤定音”观念, 理解其中的诊断难度, 做到有效沟通与适度治疗相结合, 避免过度治疗与漏诊误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岚, 刘易欣, 吴海霞, 等.子宫特殊类型平滑肌瘤病理诊断的临床实用价值[J].天津医药, 2012, 40 (9) :932-933.

[2]刘永洁.子宫脉管内平滑肌瘤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 2009, 28 (14) :88.

[3]李青, 李红兵.子宫平滑肌瘤487例临床病理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 2008, 19 (3) :158-159.

[4]王秀芹, 李新功.罕见子宫平滑肌瘤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16 (3) :200-202.

[5]Galajda Z, Copotoin C, Suciu H, et al.The diagnosis morphological praticularities and surgical technique in a case of intravascular leiomvoma extended to the right heart chambers[J].J Vasc Surg, 2010, 51 (4) :1000-1002.

[6]Cohen DT, Oliva E, Hahn PF, et al.Uterine smooth-muscle tumors with unusual patterns:imaging with pathologic correlation[J].AJR Am J Roentgenol, 2007, 188 (1) :246-255.

浆膜下子宫平滑肌瘤球样钙化1例 篇9

1病例资料

患者, 女, 63岁。于1年前无意中发现下腹部肿物, 后肿物逐渐增大, 于2011年7月12日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示:盆腔占位;CT示:盆腔肿物, 大部分钙化, 考虑为良性占位性病变, 后择期手术。术中所见:肠管未见异常, 输卵管、子宫萎缩, 子宫底部可见一肿物, 肿物大小约为10.0cm×8.0cm×8.0cm, 质硬, 可见结节样灰白色物质,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钝锐性分离完整切除子宫前肿物, 术后送病检。病理检查: (1) 巨检:送检肿物灰白色, 结节状, 大小约为8.0cm×8.0cm×6.0cm, 有极薄一层完整包膜, 质地极硬, 经脱钙后锯开, 全部钙化, 部分区域偶见陈旧性出血; (2) 镜检:平滑肌组织广泛性玻璃样变性及钙化, 偶有出血坏死; (3) 病理诊断:浆膜下平滑肌瘤球样钙化。

2讨论

平滑肌瘤可发生在子宫肌层的任何部位, 偶可见于宫颈。肿瘤最常见的部位是子宫肌壁内, 接近子宫内膜或浆膜的平滑肌瘤分别叫黏膜下或浆膜下平滑肌瘤。有的浆膜下平滑肌瘤偶可从邻近粘连的器官, 如网膜、肠或腹膜获取血供, 最后肌瘤与子宫连同其依赖的子宫血供可能分开, 这种情况称为寄生性平滑肌瘤[1], 此例报道为浆膜下寄生性肌瘤。

平滑肌瘤常发生以下几种变性改变渐进性坏死, 红色变性导致切面呈现同质性外观, 伴有漩涡状结构消失, 同时颜色变成深粉色或红色, 质地较软, 之后红色变性的平滑肌瘤的周围可能变白并且钙化, 有时平滑肌瘤可见囊性变, 常伴有玻璃样变性, 偶尔整个平滑肌瘤可能出现钙化, 特别是绝经后的老年妇女。

关键词:子宫平滑肌瘤,球样钙化

参考文献

子宫平滑肌瘤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集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具有完整的MR和临床资料且经病理症实的变性的子宫平滑肌瘤患者25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2±5)岁,病程4~7个月,平均(2±1)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2例,自觉腹部包块10例,月经不规则8例,单纯体检发现3例。

1.2 影像学检查:

患者术前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采用1.5 T GE Signa HDi超导MR扫描机。常规行横断面、冠状位、矢状位多方向扫描,扫描层厚3mm,层间距1 mm。平扫:T2WI横断面TR 5 120ms,TE 117 ms,脂肪抑制FSE-T2WI矢状位及横断位TR 4 000 ms,TE 101 ms,视野(FOV)340 mm(横断位),200 mm(矢状位),矩阵320×320;FSE-T1WI横断位,TR 819 ms,TE 11 ms。FOV 340 mm,矩阵320×320;扩散加权成像(DWI)矢状位,b=0、300、600,层厚3.0 mm,层间距1.0 mm。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钆喷酸葡胺(Gd-DTPA),剂量0.1 mmol/kg,注射流率2 ml/s。

1.3 病理学检查:

所有病例经在完成MR检查后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切除组织均送术中冰冻快速诊断证实为平滑肌瘤。剩余肿瘤通过常规大体观察,充分取材,4%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制作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肿瘤组织行免疫化学标记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结蛋白(desmin)检查。其中部分病例做过碘酸雪夫染色、VG染色以及脂肪染色,以此来鉴别其变性类型等。显微镜观察:平滑肌肿瘤组织的变性、瘤组织与边缘的关系等。

影像及病理资料分别均由2名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观察并分析病理与MR之间相关性。

2 结果

2.1 肿瘤情况:

25例患者共有子宫平滑肌瘤32个,8个发性玻璃样变性(图1),6个发生黏液样变性(图2),5个发生红色变性(图3),3个发生脂肪变性,4例发生囊性变,3例发生坏死,2例钙化,1例发生肉瘤样变。

2.2 变性子宫肌瘤的MR表现:

8个玻璃样变性的子宫肌瘤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压脂后仍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轻度强化。6个黏液样变性的子宫肌瘤表现为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压脂后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未见明显强化,其信号特点与蛋白含量高低相关。5个发生红色变性的T2WI呈低、高信号,T2WI呈低、高信号,未见明显强化,其信号特点与出血时相相关。3个发生脂肪变性的子宫肌瘤,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轻度强化。4个发生囊性变的子宫肌瘤,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缘清楚。3个发生坏死的子宫肌瘤,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缘不清。2个发生钙化的肌瘤,T1WI呈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DWI呈低信号,随b值升高而升高,增强后钙化组织未见明显强化,非钙化组织呈不均匀性持续性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子宫肌层。1个发生坏死,T1WI呈低、稍低信号,T2WI呈高、稍高信号,DWI呈低信号,信号随b值升高未见明显减低。

图1子宫肌瘤玻璃样变性[a:T1WI呈稍低信号;b:T2WI呈稍高信号;c:T2WI(FS)呈稍高信号;d:LAVA增强呈中度强化]

图2子宫肌瘤黏液样变性[a:T1WI呈低、稍高信号;b:T2WI呈稍高信号;c:T2WI(FS)呈高信号;d:LAVA增强呈中度强化]

图3子宫肌瘤红色变性[a:T1WI呈低、稍高信号;b:T2WI呈高信号;c:T2WI(FS)呈高信号;d:LAVA增强未见明显强化]

3 讨论

3.1 子宫平滑肌瘤变性的MR表现特点

子宫平滑肌典型的MR表现[4,5]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周围见稍低信号的假包膜影,增强后呈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与正常子宫肌层相近,假包膜影呈持续性强化,延迟期与正常子宫分界模糊。根据典型的MR表现诊断不难,但变性的子宫肌瘤信号多变,给诊断带来困难。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这25例32个变性子宫肌瘤的信号特点,总结了各类变性子宫肌瘤的典型表现:(1)玻璃样变性(或透明样变性):指肿瘤内结缔组织因缺乏血供局部见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沉积,此种变性最常见且最早发生,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呈散在分布,增强后呈轻度强化;(2)黏液样变性:在玻璃样变性基础上,在肿瘤组织中出现黏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此种变性信号多变,以蛋白含量相关,T1WI可呈高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但随b值的升高而降低,呈散在分布,边缘模糊,增强后轻中度强化;(3)囊性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呈散在分布,与中央区为著,边缘较清楚,增强后不强化;(4)红色变性:随出血时间的不同,信号多变,与出血时相相关,T1WI、T2WI呈高信号,较为典型,边缘不清;(5)钙化:各序列均呈低信号,小钙化在MR上显示欠清;(6)肉瘤样变:恶性变,此种变性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肌瘤组织中大片状坏死及出血,主要是凝固性坏死,T1WI、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DWI呈高信号,随b值升高而信号未见明显减低,增强后呈明显强化,与子宫肌层分界欠清,盆腔区可见多发淋巴结肿大影。

3.2 鉴别诊断

3.2.1 子宫内膜癌:

多数表现为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压脂后高信号,DWI呈高信号,随b值的升高信号明显升高,增强后早期呈轻度强化,随着时间延长呈持续性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的子宫肌层,且内膜常有不规则增厚,结合带中断消失,伴盆腔淋巴结肿大。良性变性子宫肌瘤边界较清楚,增强后早期轻度强化,随着时间延长,强化程度与正常子宫肌层相近,这可与良性变性子宫肌瘤相鉴别,但较难与子宫内膜癌相鉴别。

3.2.2 子宫腺肌瘤:

临床上患者常伴月经期疼痛,MR常表现为子宫正常形态存在,常表现为T1WI,T2WI呈不均匀高低混杂信号,当中常可见散在的极低信号影,结合带明显增厚,病灶与正常子宫肌层分界不清,但子宫肌瘤常使正常子宫形态消失,与子宫肌层分界清晰,常可见假包膜,这可与变性的子宫肌瘤相鉴别。

3.2.3 卵巢肿瘤:

主要与卵泡膜细胞瘤及纤维瘤相鉴别,其可与浆膜下变性子宫肌瘤呈相似的影像表现,较难鉴别。笔者认为主要根据寻找病灶血供来鉴别,比如变性子宫肌瘤由子宫动脉供血,子宫与肌瘤间常可见桥接血管征[6,7,8,9];卵巢肿瘤多由卵巢动脉供血,一般无桥接血管征,可资鉴别。另外卵巢恶性肿瘤与良性变性子宫肌瘤比较容易鉴别,比如卵巢恶性肿瘤DWI较高,随着b值的升高而升高,边缘不清,多有周围淋巴结转移,比较容易鉴别,但与肉瘤样变的子宫肌瘤较难鉴别。

3.2.4 盆腔炎性包块:

患者临床上多有发热、腹痛、白细胞增高等表现,经抗炎治疗后症状可缓解;影像可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病灶间可见纤维分隔,囊腔间可相通,囊腔内成分DWI呈高信号,周围脂肪间隙较模糊,经抗炎治疗后症状可缓解。而变性子宫肌瘤无感染等临床症状,可见假包膜及桥接血管征,经抗炎治疗无效。以此可与变性子宫肌瘤相鉴别。

总之,MR能多平面、多序列检查,软组织分辨率高、无创等优点,能对子宫平滑肌组织变性的内部信号特点进行有效、准确的分析,并根据其内部信号特点推断出不同变性的诊断,另外还可以充分显示肿瘤的范围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并与邻近器官肿物相鉴别,提高诊断准确性。随着MR技术日臻成熟,功能成像(比如DWI、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等)的广泛应用,借此能为变性的子宫平滑肌瘤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从而为子宫平滑肌瘤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MR)对子宫平滑肌瘤变性的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平滑肌瘤变性的MR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25例患者共发现32个病灶,玻璃样变8个,黏液变性6个,红色变性5个,脂肪变性3个,囊性变4个,坏死3个,钙化2个,肉瘤样变1个,不同变性的MR表现各异。结论 MR能对不同变性的子宫肌瘤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肌瘤的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平滑肌瘤,磁共振成像,诊断

参考文献

[1]刘英资,张靓,刘平等.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临床对比研究[J].河北医学,2014,20(12):2009-2012.

[2]Khan AT,Shehman M,Gupta JK.Uterine fibroids:current perspectives[J].Int J Womens Health,2014,6:95-114.

[3]游艳琴,孟元光,李立安,等.腹腔镜下假包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愈后和生育结局[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8):1185-1188.

[4]张嵘,粱碧玲,付加平,等.子宫肌瘤的MRI表现与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10):954-959.

[5]闵卫平.子宫肌瘤临床、病理与MRI表现对照分析[J].上海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2(3):171-173.

[6]Torashima M,Yamashita Y,Matsuno Y,et al.The value of detection of flow voids between the uterus and the leiomyoma with MRI[J].J Magn Reson Imaging,1998,8(4):427-431.

[7]Togashi K,Ozasa H,Konishi I,et al.Enlarged rterus:differentiation between adenornynosis and leimyoma with MR imaging[J].Radiology,1989,171(2):531-534.

[8]Bazot M,Ghossain MA,Buy JN,et al.Fibrothecomas of the ovary:CT and US finding[J].J Comput Assist Tomogr,1993,17(5):754-759.

上一篇:解读新《安全生产法》下一篇:网上网下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