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核

2024-06-20

小儿结核(精选九篇)

小儿结核 篇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6例中男53例, 女43例, 年龄3个月~14岁;Ⅰ型肺结核 (TB) 31例, Ⅱ型肺结核42例, 颅内TB 18例, 其他结核病5例。分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31例, 肺炎27例, 化脓性脑膜炎8例, 败血症5例, 癫痫6例, 病毒性脑炎4例, 伤寒4例, 风湿热4例, 支气管炎7例。

1.2 临床表现

发热88例, 52例发热为惟一症状, 咳嗽24例, 盗汗、消瘦13例, 头痛、呕吐8例, 抽搐、昏迷3例, 腹痛、呕吐3例, 肺部湿啰音21例, 脑膜刺激征阳性7例, 腹膜刺激征阳性3例, 肝大4例, 脾大2例, PPD试验阳性64例。

1.3 辅助检查

(1) 胸部X线:Ⅰ型肺TB 31例, Ⅱ型肺TB 18例, 非特异性16例, 正常31例。

(2) 头颅CT:脑膜增厚4例, 脑积液有脑室扩大3例, 脑TB炎性肉芽肿5例, 脑梗死1例。

(3)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WBC) 10×109/L~20×109/L者48例, WBC>20×109/L者17例, 其余正常, 中性>0.5者31例, 血沉增快66例。血荧光定量法 (PCR) 检查TB-DNA阳性率90% (27/30) , 脑脊液 (CSF) PCR-TB-DNA阳性率75% (12/15) , CSF查结核杆菌阳性率12.5% (2/16) , 胃液结核菌检查阳性率3.8% (3/78) , 痰PCR-TB-DNA阳性率33.3% (12/16) 。

2 治疗与转归

96例中抗结核治疗治愈93例, 转上级医院3例。

3 讨论

原发性肺结核 (Ⅰ型肺TB) 根据胸片及PPD试验阳性可确诊, 胸片不典型及PPD试验阴性者易误诊为肺炎。结核性大叶性肺炎[1]学龄儿童多发, 与使用激素及免疫功能抑制有关, 极易误诊。对高度怀疑为肺TB而痰菌检查阴性者可查痰PCR-TB-DNA或血PCR-TB-DNA, 阳性率较高, 部分患者可试验性抗结核治疗, 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延误病情造成全身播散或合并其他细菌感染, 为治疗带来困难。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PPD试验多为阴性, 临床表现更不典型, 胸片异常一般发热1周~3周才出现, 典型改变仅占33.3%[2], 临床以高热为主要表现, 起病急, 发展快, 易误诊为败血症、伤寒、肺炎及化脓性脑膜炎。本组血PCR-TB-DNA阳性率90% (27/30) 与文献报告基本一致[3], 提示PCR检查血结核杆菌对诊断小儿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有重要意义。颅内结核是结核杆菌血行播散的结果, 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CSF查结核杆菌阳性率仅12.5% (2/16) , PCR查CSF结核杆菌阳性率较高, 但要注意假阳性及假阴性, 亦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朱广卿, 纪树国.结核性大叶性肺炎误诊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8, 21 (2) :85~87

[2]雷建平.125例粟粒型肺结核诊断问题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0, 13 (4) :214~215

小儿结核6例误诊教训 篇2

关键词 小儿结核 误诊 

资料与方法

例1:患儿,女,12天,发病6天入院,体重4kg,食欲好,外周血象高。胸片示:肺纹稍多。诊断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待排。住院期间作3次血培养、脑脊液培养、骨髓培养均为阴性。痰培养革兰阳性球菌生长,痰涂片查抗酸杆菌阴性,“OT”实验阴性,经用稳可信、泰能、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综合治疗无效。入院第14天复查胸片双肺粟粒样改变,诊断新生儿粟粒性肺结核,采用三联抗痨治疗5天后,患兒死亡。尸检证实:粟粒性肺结核。

例2:患儿,男,2岁,因咳嗽、发热5天入院。入院拍胸片示:左肺节段性肺炎。经马斯平治疗4天后体温正常,7天后又出现发热(38℃),2天后自行恢复正常,4天后再次出现持续性高热,皮肤出现充血性红斑、丘疹,双眼睑缘出现滤泡,结膜充血。复查胸片,左肺阴影明显吸收,停马斯平,改用丙种球蛋白、地塞米松,口服氟康唑。结核抗体阴性,免疫功能检测正常,脑脊液,血液培养阴性,痰涂片查抗酸杆菌阴性。三联抗痨治疗无效死亡。尸检证实:肺结核,脾结核,左侧股骨结核。

例3:患儿,男,6个月,体重10kg。发热、偶咳7天入院。胸片示:双肺纹稍多。外周血象高,2次血培养,表皮葡萄球菌生长。诊断败血症,经抗感染治疗半个月,体温正常10天,血培养阴性出院。半个月后,患儿又因发热2天入院,仍抗炎治疗,3天后患儿出现抽搐、昏迷,死亡。尸检证实:肺结核,脑膜炎、脑疝。

例4:患儿,男,1岁。发热、抽搐、昏迷8天入院。院外诊断病毒性脑炎,入院后作脑脊液检查,确诊为结核性脑膜脑炎,经抗痨治疗1月后,好转出院。

讨 论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所引的传染性疾病,人体许多脏器可以发生结核病。骨结核、肾结核、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淋巴结核也不断发现。很多患儿在确诊时病情已十分严重。由于强调结核归口治疗等政策方面的原因,儿科医师长期远离结核病的诊治实践,有关结核病知识的补充和更新滞后,使不少结核患儿漏诊、误诊或误治,影响了对结核病的控制。

误诊、漏诊原因分析:医生不仔细询问病史;医生不自信或能力水平限制;患儿家境贫寒,父母未能重视;大部分患儿不能确定结核接触史;临床症状、体征少;患儿不能正确甚至不会表达自身的感受,患儿家属不能提供准确病史;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双方重视确诊依据,治疗依据,诊断性治疗减少。

教训与体会:①结核感染者一般有低热、乏力、纳差等结核中毒症状,但小儿患者症状不典型,往往突发高热,2~3周后才转为低热,伴结核中毒症状[1]。在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病情恶化,排除真菌感染后,应高度警惕先天性结核病的问题[2]。③对胸片应仔细阅读,不要忽视小的病变。④要注意寻找自然结核感染的证据,包括结核病接触史,有无卡介苗接种史,PPD是否阳性反应,结核杆菌等。婴幼儿肺结核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等[3]。⑤提高医生专业水平,患者应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对经济落后地区,大力开展宣教工作,医疗下乡。⑥认真落实结核病的预防工作。采取综合性措施,即按时接种,定期体格检查,牛奶严格消毒,加强体格锻炼,并采用适当药物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慕逖.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

2 江载方,易若文,赵顺英.实用小儿结核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5.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误诊分析 篇3

1.1 一般资料

均按结脑的诊断标准, 选择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完整病例, 入院时未考虑结脑诊断的列入误诊病例, 150例结脑误诊30例, 误诊率20%, 误诊最短时间3d, 最长时间60d, 男16例, 女14例;≤3岁11例, 3~6岁9例, 6~9岁6例, 9~12岁4例, 年龄最小36d。城市患儿4例, 农村患儿26例;冬春季发病20例, 夏秋季发病10例。

1.2 临床表现

误诊病例中有明确结核接触史8例, 无接种卡介苗史10例, 发热20例, 抽搐16例, 烦躁、嗜睡10例, 头痛、呕吐6例, 便秘、腹泻16例, 白细胞 (3.2~29) ×109/L, 脑脊液细胞数 (8~1800) ×106/L, X线胸片5例有结核改变, PPD (-) 16例, (+) 3例, (++) 5例, (+++) 6例。

1.3 误诊情况

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9例, 化脓性脑膜炎5例, 病毒性脑炎4例, 中毒性脑病2例, 低钙惊厥3例, 颅内出血1例, 电解质紊乱2例, 急性胃炎2例, 特发性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 病毒性心肌炎1例。

2 典型病例

例1:男, 6岁, 发热5d, 伴咳嗽, 抽搐1次。体查:T38.5℃, 精神可、咽充血、颈软, 心肺无异常, 白细胞18×109/L, 中性粒细胞0.75, 淋巴细胞0.25。入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高热惊厥。给予抗炎、抗病毒治疗, 体温时高时低, 精神较差, 入院第3天又抽搐1次。仔细追问病史, 患儿生后2个月一直由外婆抚养, 未接种卡介苗, 外婆患有肺结核, 立即摄胸片, 未见异常, PPD试验 (++) , 其外婆X线胸片有活动性结核, 予患儿腰穿作脑脊液检查, 为典型结核表现, 经抗痨治疗, 病情渐好转。误诊原因分析:未仔细询问患儿病史, 对结核重视不够, 开始未想到结核。结核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对婴幼儿结核诊断是非常重要的线索。

例2:女, 3岁, 不规则低热12d, 伴头痛、呕吐、烦躁、无抽搐。体格检查:精神较差, 心率58次/min, 脉搏不易扪及, 颈软, 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律偶不齐, 心音较低, 血白细胞24×109/L, 中性粒细胞0.6, 淋巴细胞0.30。心电图:ST段下移, 心动过缓。入院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给予营养心肌, 抗病毒治疗, 病情无好转, 内科会诊考虑有颅内高压存在, 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治疗, 头痛、呕吐明显减轻, 查PPD (+) , 胸片示Ⅰ型肺结核, 脑脊液检查为典型结脑改变, 抗痨治疗, 痊愈出院。误诊原因分析:患儿头痛、呕吐、烦躁, 心动过缓, 脉搏不易扪及, 均可用颅内高压解释, 患儿以心血管症状起病, 掩盖了其他症状, 临床医师忽略了患儿颅内高压同样可以引起心血管症状, 有发热, 白细胞增高, 头痛、呕吐, 要考虑颅内感染性疾病, 应及早做相关检查确诊。

3 讨论

近年来结核在全球发病有回升趋势, 与艾滋病为一对孪生兄弟, 结脑仍然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病之一, 其预后与早期诊治关系极为密切。而早期多因无特异性症状, 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症状不明显, 脑脊液改变不典型而误诊, 本文误诊率达20%, 较文献报道低。误诊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3.1 对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警惕性不够

婴幼儿结脑是一组临床表现最不典型, 症状多样, 表现起病急, 病程进展快, 多有高热, 惊厥, 呼吸道症状, 呕吐发生率低, 脑膜刺激征不明显,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较高, 易误诊为其他感染, 大多数误诊为上感、肺炎、高热惊厥, 化脓性脑膜炎, 本文30例误诊病例中, 婴幼儿11例, 占误诊病例中的36.7%。因此警惕婴幼儿结脑是减少儿童结脑误诊的重要因素。

3.2 忽视导致结核感染的证据

自然结核的证据, 对婴幼儿结核诊断非常重要, 包括结核接触史, 卡介苗接种史, PPD阳性反应。婴幼儿结核主要由成人传染而来, 对可疑结核儿童, 应询问与患儿密切接触的成人是否有明确结核史或结核症状, 并常规进行成人X线胸片检查, 本文误诊病例中有10例结核接触史。特别注意的是目前许多农村患儿父母外出打工, 由其祖父或外公、外婆或亲属带养, 如果仅询问其父母结核史, 忽略了与其他人的接触史, 会遗漏重要的病史线索。未接种卡介苗是婴幼儿结核的易感染因素, 本文资料中有1/3病例否认卡介苗接种史, 3岁以内未接种卡介苗的婴幼儿PPD检查阳性提示有活动性结核。

3.3 对患儿的资料缺乏综合分析和动态观察

婴幼儿结核诊断主要依赖病史, 临床、影像等特点, 自然感染史或其他依据进行综合分析, 不能依赖一次检查而忽略了结核, 有些患儿在入院时已用激素、抗生素治疗, 致脑脊液不典型, 易误诊为不典型化脑。总之, 对不明原因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或烦躁, 食欲不振、惊厥、偏瘫一般要考虑结脑, 应仔细询问结核接触史, 做PPD检查、影像检查、脑脊液检查, 以便早期诊断, 降低误诊率。

摘要:我院儿科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共收治结核性脑膜炎150例, 误诊30例, 鉴于总结经验和教训, 提高对不典型结核型结核性脑膜炎 (简称结脑) 的认识, 减少误诊率, 下面对误诊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小儿关节结核外科的治疗进展与问题 篇4

关键词 小儿关节结核 治疗进展 问题

临床资料

我院目前收治六大关节结核1347例,1~2岁110例,3~5岁272例,6~10岁462例,11~15岁503例。男879例,女468例。肩43例,肘105例,腕32例,髋654例,膝417例,踝96例。病程<1年649例,1~2年467例,>2年231例。延误诊断>1年539例,误诊696例,其中误诊为风湿454例。发热259例,冷脓肿204例,瘘孔241例。1025例入院前未接受系统化疗。副损伤20例。住院<90日达临床治愈者1290例。全关节型1064例,骨型35例,滑膜型248例。随访1026例,15.7年,优277例,良649例,可100例。

讨 论

骨与关节结核是全身结核感染的局部表现。其发生绝大多数是由于结核杆菌从原发病灶通过血行而停留于骨端或关节的骨膜所引起的。它是肺外结核最常见的一种。可见于各种年龄,75%~80%的患者在14岁以内,以2~6岁最多,外伤往往是诱发因素。儿童常见的发病部位为脊柱,以及髋、膝、踝等关节。

检查:①根据病史、结核接触史及上述全身和局部症状进行诊断。因病程缓慢,应注意早期确诊。②X线检查:早期X线片可无明显改变,以后有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以及骨质破坏和寒性脓肿。③化验检查:红血球沉降率多增速。在儿童有可疑时可作结核菌素试验,有关节积液时可作穿刺化验,查结核菌;有时需作培养及动物接种,必要时作活体组织检查。

目前小儿关节结核的临床特征:年长儿童发病高,6~15岁占71.6%,男明显多于女,男∶女=1.87∶1。六大关节排序为髋>膝>肘>踝>肩>腕。全关节型占78.9%,体质差、低于标准体重占18.6%,病程长>1年占51.8%,误诊率高达51.6%,76.2%入院前未接受系统化疗。施以外科为主体的综合治疗,副损伤少0.14%,疗程短、负担轻、住院<90日即可达临床治愈者占95.7%,随访优与良占90.2%。

积极推行以外科主体的综合治疗方案:

(1)重视基础治疗:基于目前收治多系晚期重症、发育障碍、营养不良、结核活动、脱水、电解质紊乱、免疫功能低下、代偿差、术前重视基础治疗,改善内环境,增强体质,短期内多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术前条件。

(2)加强系统化疗:76.2%入院前未接受系统化疗,为使病灶相对稳定,防止播散,避免再燃,术前宜施2~3个月,最短15日的三药或四药的联合化疗。

(3)控制混合感染,纠正并发症。并发瘘孔,尤其是多发瘘孔,因病灶内多重细菌感染,甚至霉菌侵入,为确保手术成功,力求多次细菌及霉菌培养,药敏测定,术前、术中及术后均需强效抗生素维护防御。并发症(中)以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消化不良为常见,应尽快纠正。

(4)手术方案严谨全面:对晚期重症的关节结核,欲要重建理想的关节装置,最大限度的保留恢复功能,难度极大,矛盾多,因而手术方案必须设计严密全面,包括近期构思、远期计划、康复管理等。

(5)分期分阶段施术与软组织松解术是手术的两大关键环节:多因小儿关节骨端残缺、脱臼、挛缩、僵硬而出现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严重失衡,为力求保障骨骺的良好发育和维护重建关节功能,而切不可为关节的对称,强行盲目扩大切除骨骺和一次手术全部解决,方可避免副损伤,多应分期分段、松解牵引。手术原则要严格遵循最精简的病灶清除术与次全滑膜切除术。

(6)安全麻醉与全程监护:术中骨创面在短时间内大量渗血,加之粘连重,病变范围广,必须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以防遭致致命性失血休克,术后1~3日应加强监护、防止突变。本组无1例意外死亡。

(7)加强康复管理是远期疗效优劣的关键:小儿关节结核术后管理极为重要,然而却多为临床医生疏忽、轻视,尽管手术完美无缺,但远期效果不佳。力求做到医生、病儿、家长三位一体,加强合作配合,方能保证疗效,其中系统合理化疗,改善体质,制动与练功,夹板支具与石膏、理疗与按摩等综合措施尤为重要。

目前小儿关节结核外科治疗的改进:①肩:切口多取肩前部弧形或直线切口为好,附着锁骨之肌肉勿切断,融合术时外展前屈角宜大勿小。②肘:肱骨双髁或尺骨鹰嘴破坏重时,可行尺神经移位术,肱三头肌宜取纵行分离,拟行成形术时,肱骨双髁多取分叉状,开角要大,尺骨鹰咀切削成小弧形或杵臼状,关节两骨端间距保持2.5~3cm,并用2枚细克氏针经尺骨打入肱骨,术后早期练功颇为重要。③腕:腕骨间病灶定要轻柔搔爬,否则极易使腕骨游离,更不可随意切除,固定时背伸角宜大。④髋:切口短缩,起点始自髂嵴的前1/3处,只剥离髂骨外板,缝匠肌与股直肌不切断。⑤膝:尽力保留关节内诸结构,破坏重、挛缩脱位者宜分期分阶段施术。⑥踝:被复的关节软骨需要妥善加以保护,勿损伤骨骺。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我院儿科2005年1月—2006年4月共收治结脑患儿30例, 男21例, 女9例;年龄1岁3个月至13岁;病程1 d~42 d;除2例家长放弃治疗外, 其余28例好转后随访2年, 治愈26例, 复发2例。病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制激征阳性及颅神经麻痹等临床表现。在给予抗结核、控制颅内压、高压氧等治疗的同时, 运用了整体护理思路, 从患儿的舒适状态、呼吸状态、营养状况、皮肤完整性、心理需求及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细心的系统化护理, 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2 整体护理

2.1 舒适状态的护理

2.1.1 头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根据患儿自诉头痛程度, 结合其面部表情、意识、瞳孔、脑性尖叫和呕吐等情况, 前囟未闭的婴幼儿还可结合其前囟隆起及张力状况, 来评判头痛程度并采取相应措施。①病房保持安静、整洁、光线柔和, 让患儿严格卧床休息, 并限制陪伴和探视, 以减少外界刺激和干扰。同时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安慰病儿及家属, 解除他们精神上的负担和恐惧, 使他们情绪放松、保持安静。②指导患儿避免作屏气动作, 保持舒适的睡姿, 对于年长患儿还可通过讲故事、听音乐等转移其注意力, 减轻痛感。③对于中度及重度头痛, 遵医嘱给予脱水剂、止痛剂、镇静剂;伴呕吐者给予止吐剂并及时清除口鼻内的呕吐物, 以及颈部、耳部残留物。

2.1.2 发热与感染有关

严密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及皮肤末梢循环, 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记录。小儿体温为低热或中度发热, 无需特殊处理, 可让患儿多饮水, 对于体温在37.5 ℃~38.5 ℃的患儿给予散热、多喝温水、洗温水浴等物理降温。遵医嘱正确使用布洛芬、柴胡等解热药物, 及时观察降温效果, 并记录。在降温过程中注意做好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及时更换湿衣裤, 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暖, 以防感冒诱发肺炎。

2.2 关注呼吸状况

患儿伴有呼吸急促, 喉部有痰鸣音, 甚至嘴唇发绀, 即为呼吸道低效所致, 与患儿年幼、咳嗽无力、分泌物黏稠、抽搐及昏迷相关。①确保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口、鼻内分泌物, 指导患儿做有效咳嗽 (先做深呼吸再咳嗽) ;床旁配置吸痰吸氧设备;遵医嘱使用雾化吸入, 我们使用欧姆龙压缩式吸入器, 加入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庆大霉素, 效果较好, 每天进行雾化2次, 雾化后叩背咳痰或吸痰。②让患儿平卧、头偏一侧, 以利痰液排出。③保持病房空气新鲜, 每日早晚开窗通风15 min~20 min, 配置空调,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及湿度。④由于结脑患儿基础代谢增加, 消耗增多, 但因昏迷、头痛、呕吐、恶心等造成进食减少、体重减轻, 营养状况欠佳。故向患儿及家属讲述摄取营养物质对疾病的恢复、增加抵抗抗力的重要性;根据患儿的体重及营养状态评估其所需营养量, 指导家属正确配制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患儿喜爱易于消化的饮食。进食应少量多餐, 速度要稍慢。对患儿每天出入量进行适当的关注。遵医嘱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静脉补充营养物质。对有意识障碍、昏迷、不能进食的病儿采取鼻饲饮食、电解质、微量元素及治疗药物。鼻饲流质宜现配现用, 用具要洁净, 每天4次~6次。每天检查患儿的皮肤弹性, 每周称体重1次, 观察体重的增减。

2.3 皮肤护理

患儿不能活动, 大小便失禁, 抽搐, 昏迷, 有造成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做好皮肤黏膜护理, 防止压疮和继发感染。①保持床铺和衣服干净、干燥、舒适、勤洗勤换, 勤剪指甲。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每天用温水擦洗皮肤, 擦洗时应注意动作要轻, 以避免损伤, 对受压部位每天多洗1次或2次;大小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及会阴部;擦洗皱折处后, 局部用爽身粉。③每2 h翻身、叩背1次, 翻身时避免拖、拉的动作, 防止擦伤皮肤;定时检查受压部位, 如有发红或压迹则用红花乙醇按摩, 局部用气圈, 并适当增加翻身次数。避免让患儿直接卧于橡胶单上或草席上。

对眼睑不能闭合者, 每日用生理盐水湿纱布覆盖眼睑数次, 并常规滴入利福平眼药水。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2次, 唇干裂者涂甘油、口腔糜烂处涂上甲紫。抽搐时在患儿手心放棉球或纱布, 在口腔臼齿间放包纱布的压舌板, 防止抓伤或咬伤。各班详细评估记录病人身体各部位皮肤情况及危险因素, 进行动态观察, 严格床头交接班。

2.4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目前大部分患儿和家属对结脑发病、治疗及护理知识相对较少, 理解也较片面, 因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也是该病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伤残率、减少后遗症的关键。热情接待、关心患儿及家属, 告知家长患儿的病情状态, 预后结果, 并介绍同种病儿治愈后的情形。设法让他们稳定情绪、消除恐惧心理。让病室保持柔和的气氛, 以避免环境诱发他们产生不利的心理影响。详细介绍该病的一般治疗和护理知识, 使他们能正确对待和主动配合。比如向家属解释清楚腰穿及鞘内注射给药的有效措施, 穿刺后要去枕平卧6 h~8 h, 暂禁食, 以消除其顾虑并配合好治疗和穿刺后护理。指导家属重视高压氧治疗:患儿病情度过危险期后, 在无高压氧禁忌的情况下, 应尽早执行高压氧治疗。同时使用促脑细胞活性药物, 以促进脑细胞的恢复, 减少后遗症发生。对出院后有后遗症的患儿, 要与家长共同制订康复计划, 建议给予中医针灸、按摩、理疗、肢体功能锻炼。指导家属鼓励患儿对自己要有信心, 鼓励患儿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并寻找获得知识的方法等, 对患儿的进步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赞赏。指导家属对患儿要有正确的认识。第一, 要耐心, 坚持治疗:出院后应及时门诊随访, 比如出院1月随访肝功能, 定期复查脑脊液, 出院后仍服用皮质激素的患儿, 应严格按医嘱执行, 不要随意停药及改药。第二, 要多关心:抗结核药物具有副反应, 家属应多关心患儿, 如发现耳鸣及听力下降、口唇及四肢发麻、肝区疼痛、黄疸、压食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随访。第三, 要细心:患儿如有后遗症, 家属要细心照顾, 循序渐进引导患儿进行康复锻炼。

3 小结

作为儿科护理人员, 要具有高度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 丰富的护理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 以护理程序为中心, 重视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观察与护理研究, 使病人及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积极配合治疗, 达到良好的护理干预效果。

摘要:总结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实践, 认为运用护理程序, 从患儿的舒适状态、呼吸状态、营养状况、皮肤的完整性、心理需求及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细心的系统化护理, 对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和康复率、减少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儿科,护理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245-247.

小儿结核病157例临床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的进修医院2013年1-8月收治的小儿结核病患者157例,其中男105例,占66.88%,女52例,占33.12%,男女之比为2.02∶1。患儿年龄3个月~14岁,平均(3.6±1.1)岁,其中3个月~3岁的128例,占81.53%;4~6岁的14例,占8.92%;6~14岁的15例,占9.55%。

1.2 临床类型

157例患儿中,原发型肺结核12例(7.64%),血行播散型肺结核2例(1.27%),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6例(3.82%),结核性脑膜炎3例(1.91%),关节结核4例(2.55%),结核性渗出性腹膜炎/肠结核2例(1.27%),多部位结核合并有免疫缺陷综合症12例(7.64%),淋巴结核116例(73.89%)。临床症状表现:结核中毒症状(如纳差、盗汗、消瘦等)112例、体温升高140例、咳嗽73例、胸痛43例、营养不良80例、惊厥/昏迷15例、腹胀17例、其他4例。共同特征表现:患儿年龄≤3岁,均接种过卡介苗,接种部位附近淋巴结出现肿大或破溃,接种部位脓肿,左侧腋窝淋巴结肿大、部分出现破溃,实验室检查结果证实与卡介苗接种有关。其中存在结核密切接触史患儿4例,占2.55%,其中2例患儿父亲为活动性肺结核,2例患儿与祖父(有活动性肺结核)接触密切。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依据《实用儿科学》[2],患儿经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查后确诊,家长知情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2)排除标准:先天性疾病患儿、凝血功能障碍患儿、心肝脑肾功能不全患儿等。

1.4 方法

1.4.1 研究方法对患儿进行实验室检查,根据检出结果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1.4.2 治疗方法

患儿均实施结合规范治疗方案,一般选用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胺酰等药物,给予三联用药或四联用药,共计治疗时间6~12个月。其中结核性腹膜炎和胸膜炎患儿加用激素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加用激素、甘露醇、地西泮治疗。与此同时做好饮食规划,加强营养支持。

1.5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出院后开展为期6个月的随访工作,了解病情复发情况。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157例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如下。淋巴结病理检查及抗酸菌阳性检出116例,占73.89%;淋巴结穿刺液培养出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1例,占0.64%;淋巴结穿刺液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检出80例,占50.96%;胃液抗酸杆菌阳性检出2例,占1.27%;大便涂片抗酸杆菌阳性检出1例,占0.64%;腹水抗酸杆菌可见6条300视野为1例,占0.64%;胸水涂片抗酸杆菌可见3条/300视野为1例,占0.64%;关节液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检出2例,占1.27%;T-SPOT阳性检出57例,占36.31%;CD4细胞计数减少40例,占25.48%;胸水ADA阳性检出2例,占1.27%;血结核抗体阳性检出6例,占3.82%;血沉增快10例,占6.37%;RBC水平减少30例,占19.11%。分析可知,患儿淋巴结病理检查及抗酸菌阳性检出率最高。

2.2 治疗效果分析

157例患儿治疗后治愈64例(40.76%),好转80例(50.96%),死亡13例(8.28%),总效率为91.72%。出院后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复发12例,复发率为7.64%。

3 讨论

结核病是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由结核杆菌引起,患者全身多个器官均可能发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小儿结核病血行播散、诱发结核性脑膜炎的风险高,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降低死亡率,改善患儿预后。小儿结核病发病率高,表明年龄越小,结核易感性越高,可能由于小儿时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处于发育阶段,机体抵抗力低[3]。除外淋巴结核,其他类型结核病发病率下降,接种卡介苗可以增强人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及相当程度的免疫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57例患儿中临床分型以淋巴结核、多部位结核合并有免疫缺陷综合症为主,分别占73.89%、7.64%。经治疗后,治愈64例、好转80例,总有效率为91.72%。其中,肺外结核发病率仅为17.19%,分析认为得益于我国实行卡介苗强制免疫,通常认为保护作用可持续10~15年。

卡介苗接种是控制结核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是也可以发生异常反应与并发症,国内文献报道接种卡介苗局部异常发生率为0.05%~0.22%,还可引起淋巴结强反应[4]。但笔者通过本组临床统计发现发生卡介苗异常反应的发生率达50%,其发生的原因可能与名院效应有关,现独生子女经济条件好,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得到最好的治疗,小孩得病都希望到大的医院诊断及治疗。笔者在基层传染科工作近20年,从未遇过因接种卡介苗出现严重反应的患者,卡介苗接种要求皮内接种,若接种过深或剂量不准确,或是应用了残余毒力较大的菌株或菌苗制造时摇散度不均使菌块过多,容易在淋巴结滞留而引起,只要加强卡介苗接种的管理即可避免发生。

多部位结核合并有免疫缺陷综合症12例(7.64%),这部分患者为父母单方或双方存在免疫缺陷,若在孕前进行相关检查,产后属于卡介苗接种的禁忌证,可避免发生。结核抗酸菌检出和典型的结核病病理特征是诊断结核病的金标准,有学者将胃液和脑脊液浓缩后涂片抗酸杆菌检出率为51.4%和34.1%,本组因单独肺结核病例少,胃液抗酸杆菌阳性检查的病例少,共计检出2例,大便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1例,胸水涂片查抗酸杆菌1例,关节穿刺涂片查抗酸杆菌2例。结核斑点杂交实验即T-SPOT实验,在结核病诊断方面具有较高敏感度。其原理在于机体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体内淋巴细胞被致敏,当这些已致敏T淋巴细胞再次受到结核菌特异性抗原刺激,就会释放γ-干扰素,通过体外针对特异性抗原刺激后效应T淋巴细胞释放γ-干扰素水平的检测,可判断机体是否感染结核杆菌[5]。单国栋等报道以腹水ADA>18 U/L为阳性界值,诊断结核性腹膜炎的敏感度为97.8%,特异度为73.3%。有报道以腹水ADA≥30 U/L为阳性界值,敏感度为36.4%,特异性为100%,可见ADA阳性值越高,诊断结核的特异性越高,而敏感性越低[6,7]。本组病例6例结核性胸膜炎及2例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中,ADA异常2例。

血结核抗体阳性说明感染过结核,结核杆菌是胞内寄生菌,机体抗结核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决定细胞免疫强弱的主要是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和功能,CD4 T细胞是机体针对结核杆菌的细胞免疫中的主要细胞。结核杆菌最初存在于巨噬细胞中,递呈分支杆菌抗原给CD4细胞,CD4 T细胞产生IFN-γ等细胞因子促进巨噬细胞的生长,使其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因此这些细胞在抗结核感染保护中非常重要[8]。CD4 T细胞在激活和趋化巨噬细胞、促进巨噬细胞完全杀灭结核杆菌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CD4 T细胞诱导细胞免疫应答,对于抑制结核杆菌的感染必不可少。结核病表现为CD3、CD4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体液免疫增强,本组病例中合并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通常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减低。

综上所述,小儿结核病以淋巴结核居多,及时规范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效果。加强卡介苗的接种管理与孕前相关健康检查,可降低小儿结核病发病率。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小儿结核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8月住院的小儿结核病157例,进行标准分型和实验室检查,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总结临床特点,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临床分型以淋巴结核最多116例(73.89%),其次为多部位结核合并有免疫缺陷综合症12例(7.64%)。经治疗后治愈64例(40.76%)、好转80例(50.96%)、死亡13例(8.28%),总有效率为91.72%。结论:小儿结核病以淋巴结核居多,及时规范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效果。加强卡介苗的接种管理与孕前相关健康检查,可降低小儿结核病发病率。

关键词:小儿结核病,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

参考文献

[1]蔡长凤.健康教育在小儿结核病中的重要性[J].吉林医学,2011,32(33):7191.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71.

[3]甘路民,罗如平,刘静,等.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误诊23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2950-2951.

[4]蒋洪燕.56例小儿结核病误诊误治原因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1):291.

[5]蔡长凤.健康教育在小儿结核病中的重要性[J].吉林医学,2011,32(33):7191.

[6]庄晓玲.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3):141-142.

[7]王有鹏.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9):979-981.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91例临床分析 篇7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1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第7版) 结脑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61例, 女30例;彝族78例 (85.7%) , 汉族12例 (13.2%) , 藏族1例 (1.1%) ;冬春季发病58例 (63.7%) ;年龄3个月~14岁, 其中, <1岁18例 (19.8%) , 1~3岁25例 (27.5%) , 4~7岁16例 (17.6%) , >7岁32例 (35.2%) ;有卡介苗接种史者8例 (8.8%) , 无接种史48例 (52.7%) , 接种史不详者35例 (38.5%) ;有明确结核接触史者5例 (5.5%) , 无结核接触史或不详86例 (94.5%) 。

1.2 症状及体征

全组91例中, 发热87例 (95.6%) , 头痛52例 (57.1%) , 呕吐60例 (65.9%) , 咳嗽42例 (46.2%) , 消瘦46例 (50.5%) , 抽搐36例 (39.6%) , 意识障碍42例 (46.2%) , 其他:面瘫11例 (12.1%) , 偏瘫5例 (5.5%) , 脑疝3例 (3.3%) , 视物模糊1例 (1.1%) , 共济失调1例 (1.1%) , 前囟隆起15例 (16.5%) , 脑膜刺激征阳性65例 (71.4%) , 病理反射阳性10例 (11%) 。

1.3 临床分期

早期 (前驱期) 发生16例 (17.6%) , 中期 (脑膜刺激期) 52例 (57.1%) , 晚期 (昏迷期) 23例 (25.3%) 。

1.4 实验室检查

WBC计数>10.0×109/L 50例 (54.9%) 。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37例 (40.7%) 。C反应蛋白 (CRP) 增高32例 (35.2%) , 血钠降低64例 (70.3%) ;50例行结核菌素试验阳性18例 (36%) ;脑脊液:WBC<10×106/L 17例 (18.7%) , (10~100) ×106/L 38例 (41.8%) , (100~500) ×106/L36例 (39.5%) ;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72例 (79.1%) ;蛋白增高57例 (62.6%) , 糖降低68例 (74.7%) , 氯化物降低68例 (74.7%) , 同时降低60例 (65.9%) ;87例行脑脊液ADA检测, 其中35例增高 (40.2%) , 脑脊液结核杆菌涂片以及培养阳性者6例 (6.6%) 。

1.5 合并颅外结核情况

本组91例患儿中, 合并颅外结核47例 (51.6%) , 其中合并全身多发结核2例, 胸片证实为肺结核42例 (46.2%) , 提示肺结核的血行转移仍然是结核性脑膜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1.6 头颅CT检查

91例中有81例行头颅CT检查, 有异常60例 (74.1%) , 其中脑积水54例 (66.7%) 。

1.7 治疗及转归

均行全程四联抗结核治疗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 , 以及糖皮质激素、降颅压等治疗, 对于晚期患儿及颅内压控制不佳者加鞘内注射。好转66例 (72.5%) , 自动出院19例 (20.9%) , 死亡6例 (6.6%) 。

2讨论

结脑是小儿肺外结核中最严重的类型, 常在结核原发感染后1年发病, 尤其在初染结核3~6个月最易发病。由于机体免疫力的影响, 临床上的结脑以小年龄儿为主。本资料显示:冬春季发病占63.7%, 婴幼儿发病率为47.3%, 与方芳等[2]报道相同。在本组病例中, 彝族的发病率较高占85.7%, 这与我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居住环境、生活习惯、医疗条件及自身知识文化落后, 且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卡介苗接种率仅8.8%, 提示本地区预防接种工作仍需加强。在本组病例中, 有明确接触史仅5.5%, 但我们知道因婴幼儿生活范围相对狭窄, 家庭内的接触传染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 加强对其密切接触亲属常规胸片等检查十分重要。

小儿结脑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早期诊断困难。婴幼儿因前囟未闭, 颅内压增高症状早期可表现不明显, 需注意低热、精神萎靡、烦躁及嗜睡相交替、无原因的呕吐、易激惹、消瘦等不容易察觉的伴随症状。查体时要注意有无前囟饱满或膨隆, 有无脑膜刺激征、病理征。发热为小儿结脑一个主要的特征, 本组患儿95.6%有发热表现, 且68.1%的患儿发热>2周, 另外84.6%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提示发热>2周, 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应高度怀疑结脑[3]。

结核菌素试验常因病情严重、营养不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影响而表现假阴性[1]。因此结核菌素试验阴性不能否定结脑的诊断。本组病例70.3%的患儿有低钠血症, 杨万清等[4]报道结脑低钠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对于脑脊液不典型者, 如有顽固的低钠血症要高度怀疑结脑, 需反复多次复查脑脊液。电解质的检测同时也为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起了指导作用。脑脊液检查是临床诊断结脑的主要手段之一, 主要表现为白细胞轻至中度增高, 血糖低、氯化物低、蛋白增高。陈广斌等[5]曾报道, 脑脊液腺苷脱氨酶可作为诊断小儿结脑的重要参考指标。因此, 对脑脊液检查结果要综合分析, 对可疑患儿应尽早做检查, 早期脑脊液改变可不典型, 要反复多次检验。脑脊液涂片发现抗酸杆菌或培养出结核分支杆菌是诊断结脑的金标准, 但其阳性率很低, 不能作为诊断的主要手段。但阳性可获得药敏结果有指导作用。颅外结核病灶的查找也很重要, 本组病例中51.6%患儿存在肺结核和其他部位颅外结核灶, 为确诊提供了帮助。对疑诊结脑的患儿应早期进行头颅CT检查及动态随访头颅CT。脑积水是结脑最常见的并发症, 本组病例66.7%患儿合并脑积水, 合并脑积水患儿比未合并脑积水患儿病死率远远为高[1], 因此头颅CT是辅助结脑诊断以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手段。

在治疗上, 应注意在结脑未确诊、未用抗结核药前, 应慎用激素, 以免影响结核菌素试验结果, 还可掩盖症状造成疾病的诊断困难, 此外还可使结核病变扩散。总之, 提高对婴幼儿结脑的早期诊断率, 加强抗结核药物、激素、脱水剂的合理应用, 配合鞘内注药等综合措施, 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脑膜炎, 结核性,小儿,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975, 997.

[2]方芳, 蒋莉.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7, 22 (7) :518.

[3]朱成祥.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分析 (附90例报告) [J].当代医学, 2009, 15 (9) :37.

[4]杨万清, 居和春.小儿颅内感染性疾病并发低钠血症76例临床分析[J].华夏医学, 2005, 18 (6) :1037.

69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69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 其中男童42例, 女童27例, 性别比1.56:1;年龄最大的13岁, 最小的3个月, 平均年龄 (8.25±2.35) 岁, 其中1岁以下10例, 1~4岁20例, 4~10岁15例, 11~13岁24例;农村患儿49例, 城市患儿20例;发病至住院时间最长的62 d, 最短的2 d。

1.2 临床体征资料

发热62例, (89.86%, 大多是低热或者中等度热, 超过39℃3例) , 头痛46例 (66.67%) , 盗汗46例 (66.67%) , 恶心呕吐49例 (71.01%) , 哭闹43例 (62.32%) , 颈强43例 (62.32%) , 烦躁38例 (55.07%) , 厌食34例 (49.28%) , 咳嗽25例 (36.23%) , 瞳孔出现异常20例 (28.98%) , 惊厥7例 (10.14%) , 口角歪斜6例 (8.70%) , 视力障碍3例 (4.35%) 。

1.3 临床检查资料

经脑CT检查发现脑底池改变31例, 脑实质改变7例, 脑水肿5例, 脑积水以及脑室扩张4例, 正常22例 (31.88%) ;经X胸片检查发现血型播散性肺结核15例, 原发性肺结核13例, 肺部和支气管炎性改变12例, 正常29例 (42.03%) ;经脑脊液检查发现患儿脑脊液清亮38例, 浑浊26例, 浅红5例;白细胞数升高62例 (89.86%) , 蛋白定量增加57例 (82.61%) , 糖定量下降51例 (73.91%) , 氯化物定量下降49例 (71.01%) , 腺苷脱氨酶升高49例 (71.01%) , 溶菌酶升高52例 (75.36%) ;经结核菌素检查阳性37例 (53.62%) ;根据相关资料临床分型为浆液型32例 (46.38%) , 脑底脑膜型29例 (42.03%) , 脑膜脑炎型8例 (11.59%) ;分期为早期17例 (24.64%) , 中期42例 (60.87%) , 晚期10例 (14.49%) 。

1.4 方法

1.4.1 大剂量、全疗程、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在治疗初期的强化药物治疗3个月, 使用药物例如:异烟肼+吡嗪先胺+利福平+已胺丁醇;维持性药物治疗10个月, 使用药物例如:异烟肼+利福平[2]。

1.4.2 激素药物治疗

早期应配合给予激素类药物进行抗炎治疗, 例如:给予地塞米松剂量为0.1 mg到0.25 mg/ (kg·d) 进行静脉滴注[3], 等待患者的脑脊液基本恢复正常后可以减量, 或者使用泼尼松剂量为1 mg/ (kg·d) , 连续使用30 d;对于晚期或者推管阻塞的患儿, 使用鞘内给药的治疗方法, 例如:使用异烟肼25~50 mg, 联合地塞米松1~2 mg, 给药3次/周。

1.4.3 对症药物治疗

对于颅内压偏高的患儿给予20%甘露醇和速尿进行治疗;给予存在惊厥的患者给予止惊治疗, 例如:静脉给与地西泮或者苯巴比妥钠治疗;对于存在电解质紊乱的患儿纠正其电解质紊乱情况, 因为治疗时脱水剂的使用, 部分患儿会出现进食差和呕吐, 以及低钠、低钾、低氯以及酸碱紊乱的情况出现, 可以给予3%的NaCl注射液6~12 mL/ (kg·次) 进行治疗;对于存在脑动脉痉挛以及闭塞性血管内膜炎的患儿, 可给与多巴胺或者山莨菪碱来改善其脑血循环情况, 改善供氧情况[4]。

2 结果

69例患儿经过12~18个月的有针对性治疗后, 治愈53例, 好转后自动出院15例, 死亡1例。

3 讨论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为小儿结核病当中一种较严重的情况,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和诊断、治疗的早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所以进行早期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改善小儿结核性脑膜炎预后的关键。根据临床治疗发现,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 在早期诊断存在一定困难, 并且误诊率比较高。不同年龄的患儿其临床表现会出现不同, 一些婴幼儿结膜性脑膜炎的分期很不明显。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比较短暂, 主要以惊厥和出现面瘫为主要的首发症状, 部分患儿会伴随低热和精神烦躁以及好哭等临床体征, 家长会不容易发现儿童的变化, 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时才到医院就诊, 而这时多半儿童就已经发展成为中期或者晚期。该组发热62例, (89.86%, 大多是低热或者中等度热, 超过39℃3例) , 头痛46例 (66.67%) , 盗汗46例 (66.67%) , 恶心呕吐49例 (71.01%) , 可见发热和恶心呕吐等临床体征比较明显, 由于患儿一般比较小, 头痛一般是陈述不出来的, 所以要结合其他的临床体征来进行确诊。

通过对该组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病例进行分析可见, 对于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应该注意以下特点:询问患儿是否有结核接触史, 特别对于农村患儿, 如果没有接种过卡介苗, 还有结核病的接触史, 一旦存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体征, 就应该考虑是否是小儿结核性脑膜炎, 立即进行相关实验室的检查;重视实验室检查项目结果, 该组经脑CT检查发现异常47例 (68.12%) , 经X胸片检查发现异常40例 (57.97%) , 经脑脊液检查发现白细胞数升高62例 (89.86%) , 蛋白定量增加57例 (82.61%) , 糖定量下降51例 (73.91%) , 氯化物定量下降49例 (71.01%) , 腺苷脱氨酶升高49例 (71.01%) , 溶菌酶升高52例 (75.36%) ;经结核菌素检查阳性37例 (53.62%) 。这些临床检查结果都可帮助医生早期判断病情。

在治疗上对该组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进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并严格遵守早期治疗、联合治疗、针对性治疗、规律治疗、全程治疗等5项用药治疗原则。根据患儿的实际年龄和病程及病情等具体情况, 给予积极的用药治疗, 通常用4~6种药物进行联合用药治疗, 采用大剂量的全疗程抗结核联合用药, 以4~6个月设为治疗观察期, 常用抗结核药为:EMB、INH、SM、RFP、PZA、Th1321等, 并同时给予激素:强的松或者地塞米松同时治疗减轻患儿的炎性反应, 等患儿的病情有所好转后逐渐停用。治疗效果良好, 69例患儿经过12~18个月的有针对性治疗后, 治愈53例, 好转后自动出院15例, 死亡1例。

4 结语

该院收治的69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临床诊断、治疗病历资料, 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在临床体征和临床检查诊断上还是存在一些特点, 在临床诊断上要仔细观察, 以免误诊, 在治疗时, 一定要根据患者的情况, 给予有针对性的对症治疗, 避免对儿童的预后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 对小儿结核性脑炎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可有利于病情的更快康复, 提高预后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该院收治的69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临床诊断、治疗资料, 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9例患儿经过12~18个月有针对性的治疗后, 治愈53例, 好转后自动出院15例, 死亡1例。结论 对小儿结核性脑炎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可有利于病情的更快康复, 提高预后效果。

关键词: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方芳, 蒋莉.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7, 22 (7) :517-519.

[2]卢鸣, 马翠安, 徐勇胜, 等.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J].临床儿科杂志, 2004, 22 (7) :446-447.

[3]范永琛.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鉴别[J].中华医学杂志, 2004, 84 (20) :1743-1744.

小儿早期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表现 篇9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肺外结核病型, 如果诊断不及时, 没有给予患儿及时的治疗, 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1]。因此, 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只有尽早给患儿做出诊断, 才能够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以提高患儿治疗质量, 减轻后遗症。本研究主要探讨小儿早期结核性脑膜炎的MRI表现, 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确诊的30例早期结核性脑膜炎患儿, 其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2~10岁, 平均年龄 (5.5±1.3) 岁, 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 其中5例患儿伴有肺结核, 本研究30例患儿均确诊。临床分期标准参照何四平等[2]制定的标准进行。

1.2方法本研究所有患儿采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扫描, 常规行SE序列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 扫描序列及参数SE T1WI (TR 500 ms, TE 15 ms) , SE T2WI (TR 3500 ms, TE 80 ms) , FLAIR序列 (TR 8000 ms, TE 115 ms, TI 2700 ms) , 层厚5 mm, 层间距1 mm, 肘静脉注射Gd-DTPA后行T1WI及FLAIR增强扫描, 扫描包括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

1.3图像分析本研究所获取的图像均由医师分析、记录, 对于出现争议的问题反复协商达成一致, MRI征象包括脑膜强化、脑积水、脑梗死、脑实质结核瘤, 重点观察脑膜强化范围 (局灶性、弥漫性) 、脑膜强化形式 (线状、结节状、混合型) 。

2结果

本研究30例患儿行MRI平扫T1WI、T2WI, 其中有5例患儿加扫增强FLAIR, 30例患儿中, MRI平扫11例患儿见脑沟裂稍增宽、加深, 其余未见异常, 有24例患儿增强T1WI表现为弥漫性线状强化, 6例未见明显强化, 本研究30例患儿脑实质均未见异常强化灶。

3讨论

上一篇:社会养老服务下一篇:高职高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