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样本检验

2024-06-09

血液样本检验(精选九篇)

血液样本检验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化验的34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 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送检。

1.2 方法

对上述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不合格的标本记录下来。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如果P<0.05, 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4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 不合格的标本有40例, 占总数的11.76%, 其中有20份不合格标本是由标本采集方法不当引起的, 10份不合格标本是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合理引起的, 10份不合格标本是由血液标本保存不当引起的。见表1。

3 讨论

3.1 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

3.1.1 标本采集方法:

首先, 采血者的采血技术。如果采血时缺乏准确的定位针, 针尖在静脉内反复探来探去, 极易导致血液标本溶血、凝血等, 会加大采集的难度;其次, 采血时间。如果空腹时间过长, 人体内一些成分就会过度下降, 同时一些代谢产物也会过度升高;再次, 止血带的使用。如果止血带结扎时间在2min以上, 大静脉血流就会受阻, 提升毛细血管内的压力, 造成血管内液和组织液交流, 从而使具有较小的相对分子量的物质向组织液逸入;随着压迫时间的延长, 血液成分会在局部组织缺氧的情况下逐渐变大, 从而导致检查结果在正常水平上增高或减低[1]。上述情况均会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

3.1.2抗凝剂和血量比例: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生化反应, 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 因此说抗凝剂的作用机制是终止血液凝固某些环节的生化反应。血液标本不同, 所使用的抗凝剂也不同。血液标本受到抗凝剂的深刻影响, 抗凝剂和血液的比例只有呈恰当的比例才能保证准确的检查结果, 过高或过低都不行[2]。

3.1.3 血液标本保存:

采集完血液标本后, 如果不能及时送检, 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 血浆K+会升高, 血糖会降低。有研究表明, 全血标本存放于室温下, 随着时间的延长, 血小板平均容会逐步增高, 和即刻检测相比, 4h后的检测结果差异就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 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等也会逐步下降, 和即刻检测相比, 2~5d后的检测结果差异就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 [3]。

3.2 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控制

3.2.1 加强采血前相关注意事项的告知:

供血者的准备深刻地影响着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结果, 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内在和前提条件。如果供血者来自于团体, 由于可以确定该类供血者的体检日期和个人信息, 因此可以在体检一周前向其发放体检表, 并将详细的体检须知标注在体检表中, 让供血者对体检前应注意的事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从而在体检前做好正确而充分的准备, 将各种因素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4];如果供血者为个体, 应该在选择体检项目之前对其准备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如果供血者不符合相关要求, 则建议其推迟体检日期, 以对由于供血者准备不当而影响检验结果的情况进行有效的预防。

3.2.2 规范医护人员采血工作流程:

采血过程中需要对很多内容进行查对, 比如, 供血者的姓名等个人信息、试管的选择等, 医院医护人员一旦在工作环节中出现差错, 就会使血液样本的合格率受到严重的影响, 因此医院有关负责人应该将详尽的采血流程指引及查对制度建立起来, 让护理人员在采血过程中有章可循, 并在进行采血工作中严格依据流程指引, 同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执行力和责任感显著增强, 从而促使其认真查对采血各环节, 将差错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3.2.3 实施信息化管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医院检验信息系统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各医院普遍应用了条形码技术。在采血试管上直接粘贴上条形码, 对验单和试管的分离现象进行了有效的预防和避免, 使手写检验单因字迹不清、信息不详而易出错的发生概率得到了极大程度的降低, 从而使血液检验样本标识的唯一性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各种差错的发生, 同时, 在采血环节中的检验单编号逐渐被条形码所替代, 促进采血工作效率的显著提升。参考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因素及临床控制策略, 以提高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采集的340份血液样本, 并分析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结果 340份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中, 不合格的标本有40例, 占总数的11.76%。结论 通过进行分析造成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标本采集方法不当、抗凝剂和血量比例不合理等, 所以规范采集方法, 实施标准化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检验的质量,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因素

参考文献

[1]黄金, 梁庆华.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 (10) :75-76.

[2]刘忠实.血液生化检验中标本误差的成因及应对措施探讨[J].中外医疗, 2011, 30 (3) :206-208.

[3]阮桂芝.加强生化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减少医疗事故与纠纷[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11) :56-59.

临床血液学骨髓报告单样本 篇2

一、缺铁性贫血(IDA)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占35.5%,红系占54.5%,粒红比值为1.54:1。

3、红系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增生为主,晚幼红比值增高明显,细胞体积小,胞浆蓝染,胞浆量少,边缘不整齐,成熟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

4、粒系增生活跃,各阶段比值形态无异常改变。

5、淋巴系统正常,均为成熟淋巴。

6、单核细胞正常。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易见,血小板成群分布,形态正常。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血片:

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正常。

2、白细胞分类正常,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

3、血小板易见,三五成群分布,形态正常。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组化染色:铁染色:内铁(—),外铁(—)

网织红计数:正常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提示为缺铁性贫血。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AA)

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减低,粒系占26.8%,红系占10%,粒红比值为2.68:1。

3、红系增生减低,幼稚红细胞形态无异常改变,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4、粒系增生减低,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比值相对升高,均为成熟淋巴。

6、单核细胞正常。

7、其他非造血细胞可见。

8、巨核细胞未见,血小板分布减少,体积小。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血片:

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减少。

2、白细胞分类正常,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3、血小板分布减少,呈散在单个分布。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组化染色:铁染色:内铁升高,外铁正常

网织红计数:减少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提示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

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60.8%,红系占13.2%,粒红比值为4.61:1。

3、粒系极度增生,比值明显增大,以原粒增生为主,原粒38.9%,NFC86.8%,白血病细胞大小不均匀,可见大原粒或小原粒,核有畸形,胞浆少,可出现空泡及奥氏小体,核仁显著,核分裂易见。

4、红系增生受抑制,比值减少,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比值相对减少。

6、单核细胞减少。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难见,血小板分布减少。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血片:

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增多。

2、白细胞分类幼稚粒增多,原粒比值升高,中性分叶核减少,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

3、血小板分布减少。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组化染色:POX:强阳性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诊断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

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

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显著,粒系占65.2%,红系占10.5%,粒红比值为6.21:1。

3、粒系增生显著,以早幼粒增生为主,NFC50%,异常早幼粒细胞大小和核大小不一,胞浆内出现大量粗大、密集或融合的嗜天青颗粒,细胞和核可有畸形,可见奥氏小体。

4、红系增生受抑制,比值减少,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比值相对减少。

6、单核细胞减少。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难见,血小板分布减少。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血片:

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增多。

2、白细胞分类幼稚粒增多,早幼粒比值增高,中性分叶核减低,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

3、血小板分布减少。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组化染色:POX:强阳性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

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40.1%,红系占12.8%,粒红比值为3.13:1。

3、粒系增生受抑制,比值减少,幼稚粒细胞分布减少,形态正常。

4、红系增生受抑制,幼红细胞比值减少,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极度增生,比值明显增高,以原淋、幼淋增生为主,原幼淋形态异常,原淋及幼淋以小细胞为主,核仁少,胞浆少,呈高核浆比。(L2 淋巴系统极度增生,比值明显增高,以原淋、幼淋增生为主,原幼淋形态异常,原淋及幼淋以大细胞为主,大小不均匀,核型不规则,常见凹陷折叠,核仁大而清楚,胞浆量多)

6、单核细胞减少。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难见,血小板分布减少。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血片:

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增多。

2、白细胞分类原淋幼淋增多,中性分叶核减少,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

3、血小板分布减少。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组化染色:POX:阴性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1或L2)

六、多发性骨髓瘤(MM)

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占15.5%,红系占19%,粒红比值为1.23:1。

3、粒系增生受抑制,各阶段细胞形态正常

4、红系增生受抑制,各阶段细胞形态正常。

5、淋巴系统比值形态无明显异常。

6、单核细胞正常。

7、浆细胞增生明显,形态异常,大小不一,核畸形,双核或多核,胞浆量多,内可见Russll小体,可见火焰细胞、葡萄细胞和Mott细胞。

8、巨核细胞难见,血小板分布减少。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血片:

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正常。

2、白细胞分类正常(或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出现少量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

3、血小板分布减少。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组化染色:POX:阴性

结合骨髓象、血象、组化染色,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MM)。

七、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骨髓片:

1、取材、涂片、染色良好。

2、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系占??%,红系占??%,粒红比值为8:1。

3、粒系极度增生,比值显著增高,以中性中幼粒、中性晚幼粒及杆状核细胞增多为主,原粒+早幼粒达?%,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粒细胞大小不一,核浆发育不平衡,核分裂象易见。

4、红系增生受抑制,幼红细胞比值减少,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可见嗜多色性和嗜碱性点彩。

5、淋巴系统比值减少。

6、单核细胞正常。

7、其他非造血细胞未见。

8、巨核细胞难见,血小板分布减少。

9、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血片:

1、涂片、染色可,白细胞分布显著增多。

2、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比值明显增高,以中性中幼粒,中性晚幼粒及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为主,中性粒细胞分叶核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增高。成熟红细胞同骨髓样改变。

3、血小板分布减少。

4、未见血液寄生虫及其他异常细胞。

组化染色:NAP积分降低

POX染色:强阳性

血液样本检验 篇3

关键词:真实可靠;平时样本;案后自由样本;实验样本及参照样本

笔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基础理论,根据个人书写习惯的特殊性、稳定性和反应性及规律特点,在书写过程中书写工具在书写载体上形成的字迹中所反映出的笔迹特征,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而判断检材与样本是否同一人书写的检验过程。笔迹主要表现为狭义的字迹、书面语言及文字布局。狭义的笔迹是笔迹鉴定认定书写人的主要依据,有笔迹派生出来的书面语言和文字布局是认定书写人的辅助依据。书写习惯是由于书写人生理、心理、病理、书写的环境条件以及学习和练习的时间、强度等的不同,衍生出来的一种具有个体性的特殊的书写动作方式。书写习惯是人们在练习文字符号和其他符号的书写动作系统过程中所形成的,并在重复书写时必然表现出来的脱离了规范书写动作系统的种种特点。综合上述笔迹检验的理论和书写习惯的特点,在提取样本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真实可靠

在提取被鉴定人的书写样本时,一定要保证其样本的真实性,确定样本为被鉴定人书写。在样本的提取时,提取人往往会提取被鉴定人的档案或者有被鉴定人署名的报告、调研文章、心得体会、思想汇报等文件作为样本使用,但是这类文件大多不是被鉴定人书写,特别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和领导干部大多由他人代笔,如果不加以甄别就作为样本使用,其鉴定结论一定是错误的。

二、时间相近

这里的时间相近是指样本形成时间要与检材形成时间相对接近,为同一时期形成最好。因为书写习惯的稳定性是指书写动作习惯的特殊性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而不发生根本改变的属性。稳定性受书写人生理、心理或定型程度等影响,而使其稳定性的程度具有阶段性。书写人在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不同时期,其书写特征会有变化,是受生理变化影响,其肢体力度的大小、肌肉的控制协调、视力变化等生理因素对书写技能产生较大影响。书写人在发生能过影响身体机能的疾病前后书写的字迹也會发生较大变化。

三、书写条件

书写条件主要是指书写载体对笔迹的影响,如检材为账簿、账册上书写的字迹,而样本为空白纸张或者稿纸上书写的字迹。因账簿、账册上边框限制,并且书写空间较小,书写的字迹往往较为拥挤,影响字迹的正常书写,笔迹特征的表现不够充分乃至发生变化。而空白纸张或者稿纸没有局限性或者局限性较小,不影响字迹的书写,表现的书写特征较为充分。两者比对时差异的特征就会相对多,影响分析判断。

四、字体相同

对于书写技能强、书写水平高的人,会写多种字形字体,如楷书、行书、草书等。因为不同字体的书写规范不同,笔顺、搭配、练笔等要求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的字体间一般不做比对。因此提取样本时要提取与检材相同字体字形的书写材料。

根据笔迹鉴定样本的来源、形成方式和在鉴定中的作用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平时样本、案后自由样本、实验样本及参照样本。

1.平时样本

平时样本是指被鉴定人在案件诉讼发生前工作、生活中没有受到案件诉讼影响的情况下书写的文字手稿。平时样本往往如实、客观地反映了被鉴定人固有的书写习惯,无任何伪装或者摹仿书写的特点。能提取到与检材格式、题材相同且为同时期的样本,其价值更高。

2.案后自由样本

这种样本多见于职务犯罪或刑事案件中,多在检察机关办理案件中使用该种样本的提取方式,让涉案的被鉴定人反复书写“情况说明”或者“检查”,这样检材中的大多数“字”在案后自由样本中都有多次的重复出现,由于被鉴定人在这时候还没有意识到其可能被用作样本使用,书写的文字往往也能如实、客观的反映被鉴定人的书写习惯。

3.实验样本

实验样本是指在相关人员的监督下,令被鉴定人按照一定的书写形式和条件书写的文字手稿。实验样本的提取方法可以采取默写、听写、抄写等方法。令被鉴定人快速、慢速、正常速度在相对集中时间内大量、反复书写与检材内容相同的字。

4.参照样本

参照样本是案件中因为手写文书而被牵连的人亲笔书写的文字手稿。这种样本多见于少量字的笔迹鉴定特别是签名。其目的是为了排除相关人而收集提取的样本,是为了进一步确定检材笔迹的出处,做出完全符合客观事实的鉴定结论。

样本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鉴定结论认定的程度和准确性。样本的提取一定要收集程序合法,来源要真实可靠。要提取充分数量的具备可比条件的样本。

参考文献:

[1]邹明理,杨旭.《文书无证司法鉴定实务》,2012.

血液样本检验 篇4

资料与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行血液检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77岁,平均(41.2±2.1)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74岁,平均(40.3±2.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所有患者均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研究、分析,对对照组不给予全程质量控制管理,而对观察组的血液样本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方法及措施:(2)在血液检查前,首先对患者进行各方面的分析、评估,以免出现各种因素其从而影响检验结果[3]。(2)根据分析出的结果评估是否需要采取对应的质量控制管理。(3)在血液样本采集前需要明确采集目的及样本类型,包括:生化样本、血常规样本、免疫样本、血浆样本、血清样本及PCR样本等多种样本,医护人员需对其进行分类。根据不同样本形式使用不同的采血试管,同时根据检验目的准确地进行采样[4]。(4)在采样之前需叮嘱患者空腹12 h,在这期间不得使用其他药物。(5)采集血液样本的医护人员在采样之前需要认真检查检验申请单[5],同时对所需血液样本的量进行准确地抽取,在实际操作时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判定,例如对一般患者,通常1 mL的血液可分离出0.45~0.5 mL的血清,但是对于一些使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或发生水肿的患者来说,通常1 mL的血液能分离出的血清较正常值要少一些。因此,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在血液采集时应采取一定量的血液,以保证可以进行样本检验。(6)在采集时医护人员尽量争取一针见血[6],采集后要及时送检,同时注意保存避免受到阳光照射,造成光反应及微生物反应,从而影响到血液样本的检验。在检验过程中,根据各项检验项目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样本检验,并对检验仪器进行校准。(7)检验过程中使用的试剂应为专业配套试剂,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8)在样本检验结束后,医护人员需对其结果进行复核,若发现存在异常应及时与主治医师采取沟通,确定是否需要重新进行采血检验,并将验血结果进行备份。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 1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来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针对两组患者血液检验准确率进行对比,见表1。

讨论

现代医学对于临床检验越来越依赖,因此临床检验在现代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临床检验的正确率对于医护人员的诊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另一方面可以说[7],临床检验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了诊治的准确性,因此,保证临床检验的正确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本研究数据可发现,在血液样本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进行全程质量管理控制,可明显发现观察组患者出现的误差率人数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人数,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研究结论可以明确表现出,在血液样本检验全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出现误差率的情况,避免因检验结果偏差而出现影响治疗的问题,提高血液检测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对血液检验全过程中实行质量控制管理可有效提高血液检验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措施。方法:收治行血液检验患者100例,随机分两组,各50例,均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验。对照组不给予全程质量控制管理,观察组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结果:观察组血液检查结果误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样本检验过程中进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可有效降低检测误差率,提高检验准确率。

关键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控制管理,方法措施

参考文献

[1]赖玉贞.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程序确保检验质量[J].健康必读,2012,11(11):94.

[2]杨淑玲,李亚洁.经血液传播疾病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1):15-16.

[3]王超强,毛维荣,季广厚.标本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04,14(5):567-568.

[4]鲍依稀,陈新黔.由于不规范的标本采集出现的异常数据谱[J].当代医学,2010,15(1):14-18.

[5]沈伽弟.溶血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干扰和影响[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11,17(4):250-253.

[6]李凌,潘涛.分析前因素对生化检验质量的影响[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1(4):19-20.

溶血样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篇5

关键词:溶血,血液样本,生化检验

临床生化检验有诸多影响因素, 溶血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除了常见的红细胞破坏外, 血小板、白细胞等血细胞破坏所释放的某些细胞内成分也可干扰或影响临床生化指标的测定。同时由于造成样本溶血的责任大部分或全部几乎都在医护一方, 所以一旦有医疗纠纷, 医方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本文结合有关溶血对部分临床生化检验指标测定的影响、溶血原因及其对策等问题予以叙述。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随机抽取门急诊采集的血样本6420例, 溶血50例。

1.2 材料

日立HITACHI 7600全自动生化仪;试剂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定标为罗氏生化标准品;质控品为RANDOX。

1.3 方法

将溶血血清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ALT、AST、TP、ALB等32项生化指标。对每一份样本溶血的原因进行分析, 分别对病人的情况、抽血所用器具、抽血操作方法及样本的存放、送检等各方面进行追查。

2 结果

2.1 由于红细胞内许多生化成分的浓度高于血浆, 溶血后无疑会导致血浆中该物质浓度的增高

其中AST、LDH、CK、CK2MB、ALT、K、TP、Fe八种生化指标红细胞内浓度都不同程度的高于血浆。而红细胞内LDH的活性是血浆中的180倍CK为15倍, AST和ALT活性分别是血浆中的38倍和7倍, 钾是血浆中的20倍, 大量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浆中导致TP、Fe结果升高。因此溶血可不同程度的影响血浆中这些生化指标的测定, 使测定结果高于真值。

2.2 溶血产生的原因 (表1)

3 讨论

3.1 溶血对生化指标影响

现已肯定溶血对样本多项检测项目结果有影响, 其影响的机制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红细胞破裂后释放的血红蛋白引起的测量误差, 包括Hb的非特异性吸附;Hb具有的过氧化物酶的特性对化学反应的影响;Hb对300~500nm波长的吸收引起的比色干扰等。 (2) 细胞内外液之间的各种反应导致测量结果改变。 (3) 细胞破裂后释放一些高浓度的离子或酶等细胞物质导致测量结果升高。 (4) 由于细胞破裂导致血浆量增多, 检测物被稀释。对每一检测项目来说, 这四个方面的影响都是存在的, 它的变化是几个方面综合的结果。但对确定的一个检测项目来说各个方面作用对其数值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

3.2 溶血产生的原因

溶血可分为体外溶血和体内溶血。体外溶血可由物理因素 (如机械性破坏、冰冻等) 、化学因素 (如血样接触表面活性剂) 和代谢性因素 (如遗传病引起的血细胞脆性增加) 引起。体内溶血则可由物理因素 (如人工心脏瓣膜) 、生物因素 (如恶性疟疾) 和药物毒性反应等因素引起。体外和体内溶血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为血浆或血清Hb与LDH、钾平行增高, 而后者通常是血浆或血清Hb与LDH升高, 而钾不升高。二者还可以通过珠蛋白检测、间接胆红素测定和网织红细胞计数进一步加以鉴别。体外溶血可以通过样品制备技术的标准化加以克服, 另一方面从方法学上克服和减少溶血的干扰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Hb对吸光度的干扰, 可以通过设置样品空白, 或改用双波长比色, 分光光度法和动力学法等措施加以克服, 属于参与其分析法化学反应的溶血干扰, 其惟一的解决办法是改变所用试剂的类型, 改进试剂组配。

3.3 预防溶血的措施

(1) 掌握采集血样本的正确方法。临床采血多选用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 婴幼儿多选用颈外静脉或股静脉, 避免选择过细的静脉, 更不要从输液管处抽血。 (2)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 (3) 妥善保存样本。样本送入检验科后, 应放在室温下保存, 以防发生溶血。在血样本的运输过程中, 防止过度振荡而发生溶血。 (4) 严把注射器及试管的质量关。严格掌握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试管的进货渠道, 杜绝有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和医疗单位, 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痛苦。

参考文献

[1]应妩, 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苏州: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

[2]姜淑慧.溶血样本对临床生化质量的影响[J].中华实用医药卫生杂志, 2003, 1 (8) .

血液样本检验 篇6

由此可见,二次抽样方法检验标准,是以母蛾的第一样本与第二样本的病蛾检出集团数与允许的病蛾数 (C1或C2值) 的比较来判定对应批 (段) 合格与否的。这种抽样方法及判定标准的可靠性怎样?钟伯雄等(1987)采用计算机模拟抽样的方法验证二次抽样方法的准确性,得出现行的二次抽样方法误判率小于1.5%,具有极高的可信度(大于98.5%)[1]。其实在家蚕母蛾检验实行二次抽样方法中,有部分批次需要检两个样本,比较这些批次中两个样本检验结果的相关关系,就相当于进行了分半法,能验证二次抽样检验方法的可靠性。分半法是衡量测量(检验)结果可靠程度大小的一种计算方法,是指将正常的一次测验分成等值的两半,分别计算每个总体在两半测验的得分,然后求出两半测验成绩的相关系数,作为分半法测验的信度估计,衡量测量(检验)结果可靠程度[2]。很显然通过分半计算方法验证,可以确定二次抽样方法的可靠性。

本文以广西2004~2007年共1620个批 (段) 一代杂交种母蛾第一样本、第二样本病蛾集团数检出结果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初步探析其对应性和相关性,并就二次抽样检验方法的可靠性做些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04~2007年广西一代杂交种母蛾检验需要检第二样本批 (段) 共1620个,其中2004年有254批,2005年有315批,2006年有499批,2007年有552批,涉及全区23个蚕种场。

1.2 方法

1.2.1 分区汇总

依据第一样本和第一、第二样本合计允许病蛾数(C1和C2)的值把1620个批 (段) 的第二样本的病蛾集团数d2分3个区域{d2, d2≤C1}、{d2, C1C2}进行分类,并比较各区段的分布比例。

1.2.2 相关性分析

分别计算各年(2004、2005、2006和2007年)及总1620个批 (段) 的第一样本和第二样本的病蛾集团数的相关系数,并采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进行校正,再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汇总结果

将1620个批 (段) 母蛾分别检第一样本、第二样本的病蛾集团数结果进行整理,并对第二样本病蛾集团数检验结果加以分析,结果如表1。

注:表中d1表示第一样本的病蛾集团数;d2表示第二样本的病蛾集团数;C1表示第一样本允许的病蛾集团数;C2表示第一、第二样本累计允许的病蛾集团数。

设立第一样本允许病蛾数标准和第一、第二样本合计允许病蛾总数标准的二次判别方法,所有要检第二样本的批次均是第一样本的病蛾数d1在C1C2区域仅是少数,为4.50%。在1620个批 (段) 中,有1306个批 (段) 母蛾样本病蛾率检验结果判为合格(即d1+d2≤C2),为80.62%,其中有47.03%是第二样本病蛾数大于C1而又小于等于C2的情况。有314个批 (段) 病蛾率检验超标判为不合格 (即d1+d2>C2) ,为19.38%。2004年~2007年,需进行母蛾第二样本病蛾率检验的批 (段) ,约有五分之一判为不合格,其中有4.50%是第二样本病蛾数大于C2的情况,有6个批次的第二样本病蛾数小于C1,而第一、第二样本合计病蛾总数又是大于C2的情况,为0.37%,这数值远小于二次抽样方法要求误判率小于1.5%的值。

2.2 母蛾第一样本与第二样本病蛾率检出结果的对应性分析

在母蛾检验中第一样本与第二样本病蛾率检出结果的对应性是指在两个样本中不管以哪一样本为第一样本均得到相同的结果(淘汰或未淘汰,并需要检第二样本)。那么出现检第二样本的情况是第一样本检出的病蛾集团数大于母蛾第一样本允许的病蛾集团数C1,而又不大于其第一、第二样本合计允许的病蛾集团数C2。假如第二样本检出的病蛾集团数也同样是大于C1而又不大于C2,则认为母蛾第一样本与第二样本病蛾率的检验结果为对应。反之,则为不对应。

由此,在1620个批 (段) 中,母蛾第一样本与第二样本病蛾率检出结果对应的共762个批 (段) ,为47.03%,其中有190个批段的母蛾第一样本与第二样本病蛾率检出结果相等,为11.72%。另外,有858个批 (段) 检验结果表现不对应的 (包括第二样本病蛾数小于C1和大于C2) ,为52.96%,其中第二样本病蛾数小于或等于C1的批段有785个,为48.45%,大于C2的批段有73个,为4.50%。在此1620个批 (段) 中,一方面尚有236个批 (段) 的母蛾第二样本检验病蛾竟“未发现”,占14.56%。则根据这些数值发现在1620个批 (段) 中, 母蛾第一样本与第二样本病蛾率检出结果的对应性偏低。

2.3 母蛾第一样本与第二样本病蛾检出率的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两个相关事物具有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 这种联系会表现出不同的强度, 相关系数就是对该“强度”进行度量的数值。将母蛾检验各年及总1620个批 (段) 的第一样本与第二样本病蛾检出数以相关系数计算公式[r=SP12/ (SS1·SS2) 讓讈]进行计算[3],如表2,各年与总1620个批 (段) 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0.363、0.436、0.412和0.412,再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计算进行校正,各值依次分别为0.592、0.474、0.607、0.584和0.584。采用谢文采 (1988) 方法进行各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4],发现各年及总1620个批 (段) 的第一样本与第二样本病蛾检出数均达到中度相关程度。

*:R=2r/ (1+r) ;将R做Z值转换, 再进行t检验, t= (Zr-Zc) /σz, 式中:Zr为R的转换值, Zc为c (为0.33或0.66) 的转换值, σz为Z的标准误, σz= (1/n) 1/2, n为样本含量。**:相关极显著。

3 讨论和建议

3.1 母蛾第一样本与第二样本的对应性分析

二次抽样母蛾检验方法,是以检出第一样本、第二样本的病蛾集团数,再根据允许的病蛾数C1和C2来判定合格与否。根据C1和C2的数值,可以分为3个连续的数值区域(即d≤C1、C1C2) 。只有第一样本与第二样本检出的病蛾集团数同时落在3个区域中的同一值域,才能表示它们对应。其实在总体的量及抽样比不变的情况下,总体的病蛾集团数将直接影响样本间的关系,当总体中的病蛾集团数越接近C1值,样本的病蛾集团数大多不大于C1值,样本与样本在小于C1值的范围对应性好,即表现为高合格率上的对应,但也有部分样本病蛾集团数介于C1~C2间,甚至有大于C2的情况;当总体的病蛾集团数介于C1~C2且处居中,则部分样本的病蛾集团数小于C1,部分样本则在C1与C2之间,也有部分大于C2的情况,其表现为可判合格与难以判定之不对应。当总体的病蛾集团数接近或等于C2值,样本的病蛾数少部分小于C1、也有大于C2、大部分介于C1~C2间的三种情况,样本情况复杂,有合格的、有难判定的;当总体的病蛾集团数大于C2样本的病蛾集团数将以大于C2为主,介于C1~C2间的 (尚不排除有小于C1的小概率事件发生) ,其表现形式大部分或部分样本可判不合格而部分或小部分为不确定[5]。则在所有要检第二样本的批次中,虽然第一样本的病蛾数d1在C1

因此,第一样本和第二样本检出的病蛾集团数不一定能全部对应,有部分不对应是必然的。部分不对应不是由二次抽样检验误差造成,而是客观存在的结果。

3.2 母蛾第一样本与第二样本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从自变量和应变量的一系列量值的计算和分析,以确定相互间的关联程度,属较为严谨的定量分析的重要方法。将各年及总1620个批 (段) 的第一样本与第二样本病蛾检出数以相关系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总1620批 (段) 的相关系数为0.412,各年的相关系数也均是接近于该值,通过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证明第一样本与第二样本病蛾率检出结果达到中度相关的程度。简言之,母蛾第二样本病蛾检出结果相近于第一样本病蛾检出结果。据李掌林等(2002)进行类似的统计[5],第一样本与第二样本病蛾检出数的相关系数为0.272,只是达到极低度的相关性,与本文结论不一致,由于对相关程度的检验和其它显著性检验一样, 抽样误差存在犯两类错误的可能性, 但随着样本量n的增加是可以少犯两类错误的, 李掌林等(2002)统计的对象只有139个批段,而本文统计的批段有1620个,结果更可靠。

3.3 二次抽样方法的可靠性分析

在1620个批 (段) 中, 母蛾第一样本与第二样本病蛾率检出结果对应的比例只为47.0%,比不对应的比例(52.96%)明显偏低。此结果与李掌林等(2002)统计结果基本一致。既然母蛾第一样本、第二样本 (或另外样本) 的病蛾检出结果的对应性不高,而且明显比不对应性偏低,那么二次抽样的母蛾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如何?采用分半检验方法分析,求出第一样本与第二样本病蛾检出数的相关系数,得出第一样本与第二样本病蛾率检出结果达到中度相关的程度,用斯皮尔曼-布朗公式加以校正后的信度系数为0.584,远远大r (1000) 0.01=0.081的积差相关系数检测值,说明整个测试信度高,结论真实可信,即二次抽样检验方法可靠性强。而且二次抽样的母蛾检验方法的病蛾率检验判定标准是依据数理统计原理设计制定而成的,它的置信度在98.5%以上,即错判率不大于1.5%,本次统计1620批段中也只有6个批段 (0.37%) 出现第二样病蛾集团数小于C1,而第一、第二样的累计病蛾集团数又是大于C2的情况,即如把第二样本当做第一样本进行检验并实行现行的病蛾率检验判定标准,在1620次检验判别中,只有6次(0.37%)把不合格蚕种判为合格蚕种,明显小于1.5%的错判可信度,说明二次抽样母蛾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具有98.5%以上的概率保证,也说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可靠性。

摘要:通过对2004~2007年广西家蚕一代杂交种母蛾检验中, 所有需要检第二样本的批段 (共1620个批段) 的母蛾病蛾数进行分析, 调查母蛾检验中第一、二样本检出病蛾集团数的对应性和相关性, 并论证二次抽样母蛾检验方法的可靠性。

关键词:母蛾检验,一代杂交种,二次抽样,相关性

参考文献

[1]钟伯雄, 杨明观, 陈钦培.集团母蛾检查抽样方案的计算机模拟[J].蚕桑通报.1987, 18 (3) :4-8.

[2]郑凯.测量可靠性及其估价方法分析[J].体育科学.2007, 27 (2) :90-93.

[3]贵州农学院主编.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1986:145-149.

[4]谢文采.关于如何确定样本相关系数 (r) 相关程度的相榷[J].中国畜牧杂志.1988, 2:32-33.

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分析 篇7

关键词:贫血,血液检验,检验结果,影响

在临床血液检验中, 应该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 在采血时间、标本溶血、采血部位以及送检时间方面, 都应该特别重视, 对贫血患者诊断可发挥指导作用。本文详细探讨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2013年7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60例贫血患者, 将其作为研究对象, 男30例, 女30例;患者肝肾功能正常, 无糖尿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 且不存在呼吸系统疾病、乙型肝炎等传染病, 不存在导致溶血的疾病。将60例贫血患者应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试验方法

60例患者进行空腹静脉采血, 规定静脉抽血的量为5 m L, 然后将抽出血液平分, 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 (EDTA-K2) 抗凝剂抗凝后分别放在2.5 m L的试管中, 对照组在常温条件下进行, 观察组在冷藏条件下进行。并分别在不同时间内, 统计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 分析比较2组血常规检查的准确度。

1.3 评估标准

根据文献报道的标准进评估[1], 判断标本溶血前后对生化检验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进行血液检验后, 得到的结果准确度较高, 对照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度较低, 2组患者在血液检验准确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临床贫血诊断血生化中, 23例血清铁低于正常, 20例患者叶酸低于正常, 17例患者维生素B族低于正常, 应用血液检验方法, 对提高临床中贫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一定价值。

3讨论

在临床贫血检验方面, 为确保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应该有效避免标本溶血的发生, 应该重视温度、时间问题, 提高疾病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为提高贫血患者临床血液检验结果准确性, 应该做到以下防范措施。

3.1 规范操作

在实际的血液检验中, 应该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 提高生化检验的操作水平, 采购正规的一次性真空抽血器, 规范标本收集中的操作规程。在医疗器械使用方面, 应该严格把关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 杜绝使用不合格医疗器械[2]。应该加强医院临床血液检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 提升其判断能力和操作技术, 避免因技术人员水平低而造成血液检验误差的发生。并且在血液检验中, 发现血液标本有溶血现象, 应该立刻报告临床科室, 认真查找原因, 积极规避各种引起标本溶血的因素, 以备防止再次出现溶血情况, 以此提升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率。

3.2 明确血液采集部位

在临床贫血患者的血液检查中, 血液标本采集部位的不同[3], 将会影响血液标本检测结果。医生可以根据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 及时制定相应的疾病治疗对策, 并可以结合贫血患者的病情变化, 合理制定药物治疗方案, 有效减少因使用抗菌药物不当而造成的治疗弊端, 提高贫血患者的疾病治愈率。

3.3 明确采集血液标本时间

在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中, 对于采血时间也应该有明确的要求, 这是因为人体在饱餐后, 甘油三酯含量以及血糖水平也都将会增加53%, 胆红素增加16%, 这样就会影响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 在临床针对贫血患者血液检验中, 医护人员应该提示患者在采集血液标本前禁食, 保持空腹状态, 从而提高患者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率。以晨起空腹检验为最佳时段, 此时对患者进行血液检验, 其结果值较为准确[4]。在临床上对于贫血患者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前, 医护人员还应提示患者不要进行剧烈活动, 运动会导致出汗、呼吸急促等, 不仅会加快患者体液的分布数量, 也将会增加血液的循环量, 从而改变患者体内的血糖、钠、钾、钙等元素的含量, 对临床血液检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在血液标本采集进行前, 贫血患者还应该避免情绪紧张, 针对患者情绪不稳的情况, 应该确保贫血患者休息30 min之后, 再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临床中对于贫血患者的用药方面, 也应该有明确的标识, 针对于饮酒的贫血患者, 以及对于进行输液治疗的贫血患者, 在对其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前, 应该先让患者休息一段时间, 待药物、酒精被吸收缓解一段时间之后, 再进行血液检验。

3.4 做好标本保存工作

在临床血液检验中, 合格的血液标本不仅可以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同时也是临床疾病诊治的重要依据。因此贫血患者血液标本在采集后, 应该做到立即送检、尽快检测, 并应尽量减少血液标本的运送、保存时间, 以免因血细胞代谢活动、血液蒸发、升华、化学反应以及微生物降解等因素, 导致血液标本的p H值发生变化, 直接影响到血液标本的质量。血液标本的保存中应避免溶血现象发生, 因血液检验标本溶血不仅会影响检验结果, 还将会导致血液细胞内某些元素含量的升高, 降低血清检测值的准确率。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检验仪器应定期进行保养, 按规程认真操作, 降低人为因素引起误差的概率[5]。对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须采取保存措施, 并可以在标本采集后的5 min进行抗凝保存, 在30 min~8 h内做血常规检测, 提高检测结果准确度。

综上所述, 临床对于贫血疾病的检查以及确诊中, 需要对患者进行血液检验, 在血液标本采集及送检方面应该特别重视, 提高血液标本的质量控制, 应该采取冷藏方法保存血液标本, 并尽量缩短血常规检验时间, 以此来辅助治疗参考, 提高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静峰.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22 (11) :1658-1659.

[2]王凤莲.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12 (8) :135.

[3]施泽瑜.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 2012, 54 (30) :6626.

[4]赵新莹.血细胞直方图在贫血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26) :3470-3471.

贫血患者的血液检验分析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4 年3 月-2015 年6 月收治贫血患者228 例, 男120 例, 女108 例, 年龄16~64 岁, 平均 (32.6±4.3) 岁;贫血分型:急性失血性贫血61 例, 地中海贫血40例, 缺铁性贫血患者34例, 慢性感染30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21例, 巨幼细胞性贫血10 例, 铁粒幼细胞性贫8 例, 溶血性贫血24 例。同时收集同期行健康体检的人员200 例作为对照组, 男120 例, 女80 例, 年龄20~59 岁, 平均 (35.6±4.1) 岁, 两组人员在年龄、性别上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方法:所有人员均抽取空腹静脉血液2 m L, 植入EDTA-K2抗凝管中,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 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 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 。

统计学方法: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的RDW、MCV、MCH、MCHC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地中海贫血、溶血性贫血、慢性感染、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血液检查可有助于临床诊断贫血。明确患者外周血中血红蛋白含量可通过血细胞分类计数, 引起患者贫血的原因也可以根据红细胞参数客观地反映[3]。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表现为缺铁性贫血患者的MCV、MCH、MCHC降低而RDW升高, 患者外周血象中可见红细胞体积变小及大小不均一, 缺铁引起的小红细胞与正常体积红细胞同时存在是其主要原因。同样, 表现为MCV、MCH、MCHC降低的同时RDW升高的也可能是地中海贫血患者, 因此, 以其他特异性检验鉴别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是需要的[4,5]。单纯小细胞性贫血表现为慢性感染患者MCV、MCH降低而MCHC、RDW升高, 红细胞体积变小, 但不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在各种类型的贫血中, 通过MCV、MCH、MCHC及RDW诊断, 特异性较高的是溶血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 其次为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然而, 慢性感染特异性较低, 其主要原因在于慢性感染患者体内影响因素众多, 给实验室诊断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患者的RDW、MCV、MCH、MCHC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地中海贫血、溶血性贫血、慢性感染、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可见, 血液检验对诊断贫血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诊断贫血中的价值。方法:收治贫血患者228例, 同时收集同期行健康体检的人员200例作为对照组, 所有人员均抽取空腹静脉血并进行检测, 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 。结果:地中海贫血、溶血性贫血、慢性感染、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RDW、MCV、MCH、MCHC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血液检验对诊断贫血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血液检验,贫血,检验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启亮, 徐樨巍, 宋文琪, 等.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前后肾性贫血患儿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 2009, 24 (6) :403-405.

[2]Colmant C, Morin-Surroca M, Fuchs F, et al.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for fetal sex determination:is ultrasound still relevant?[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13, 171 (2) :197-204.

[3]赵应斌, 黎华连, 丁燕玲, 等.肾性贫血的网织红细胞6项参数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 (20) :3806-3808.

[4]Liang D, Lv W, Wang H, et al.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of fetal whole chromosome aneuploidy by massively parallel sequencing[J].Prenat Diagn, 2013, 33 (5) :409-415.

血液样本检验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免疫检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通过回顾分析法, 将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10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男性60例, 女性40例, 年龄29~70岁, 平均年龄 (43.87±8.65) 岁, 对照组的男性50例, 女性50例, 年龄30~72岁, 平均年龄 (45.22±9.25) 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 P>0.05, 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在对患者进行免疫检验中, 对照组主要进行常规免疫检验质量控制, 观察组进行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 严格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具体方法是: (1)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2]。第一, 做好相应的离心机、恒温箱以及水浴箱等实验仪器、相关玻璃仪器的校对, 同时, 注意不要频繁更换仪器的生产厂家;第二, 在进行样本采集时, 应在保障样本质量的基础上, 严格按照正确的采血方法进行操作; (2) 检验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3]。第一, 工作人员应认真核对采集的样本基质和检验的样本基质是否相同;第二, 在整个检验中, 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防止样本受到不必要的污染, 使得待测药物的浓度、试验要求的水平等方面相同;第三, 密切观察试剂的生产日期, 确保实验试剂保存在合理的储藏环境下。 (3) 检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第一, 检验人员应做好相应的审核、检验等工作, 当检验结果存在异议时, 应及时送去检验, 使其符合研究结果为止;第二, 临床检测样本进行留样保存, 方便以后查阅, 并做好相应的登记。通过检验结果, 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从而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4]。

1.3诊断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患者的临床效果主要以显效、有效、无效为评价标准。显效:通过相应的检验后, 检出患者是否患有某疾病, 确保诊断的准确率, 没有误诊情况;有效:检验后, 检出患者是否患有某疾病, 却出现较少的误诊情况;无效:检测后, 检出患者是否患有某疾病, 具有非常严重的误诊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都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处理, 针对文章中涉及到的所有一般资料, 都以 (±s) 代表。同时, 针对文章涉及到的计数资料的对比选择卡方检验。此外, 针对涉及到的所有计量资料, 都需要用t值予以检验。通过客观分析、对比所有临床数据, 如果发现两组间数据存在明显的差距, 而且还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就以P<0.05予以表示。

2 结果

对照组显效40例, 有效51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91%, 观察组显效60例, 有效39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9%, 经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好, 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在临床诊治上, 免疫检验对相关的疾病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免疫检验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医师对患者的临床诊断, 甚至严重影响患者治疗的效果, 因此应该重视[5]。免疫检验结果的内容主要包括样本的采集、运输以及保存等, 如果以上几种受到影响, 就会导致检验结果的准确度降低。因此, 加强对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 有利于提高临床检验的准确率[6]。在免疫检验质量控制中, 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室内与室间的质量控制[7]。其中室内质量控制主要体现样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只有通过严格控制室内质量, 才可以确保检验结果的相同性;而室间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多个实验室检验相同的样本中, 并将检验结果作为有效的治疗参考依据。因此, 在目前实验管理过程中, 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越来越严峻, 有效的控制免疫检验质量, 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8]。

本研究主要将我院收治的200例免疫检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通过回顾分析法, 对临床检测样本进行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 在临床中获得了显著的效果。研究表明, 对照组显效40例, 有效51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91%, 观察组显效60例, 有效39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9%, 经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好, 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 对临床检测样本采用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 不仅可以提高数据检测的准确性, 确保诊断结果的正确性, 对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分析对临床检测样本进行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免疫检验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通过回顾分析法, 将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10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主要进行常规免疫检验质量控制, 观察组进行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 通过检验结果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 从而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显效40例, 有效51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为91%, 观察组显效60例, 有效39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9%, 经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明显要比对照组好, 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临床检测样本采用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 不仅可以提高数据检测的准确性, 确保诊断结果的正确性, 对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临床检测样本,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效果,探究

参考文献

[1]陈惠敏.对临床检测样本进行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 (4) :48-49.

[2]李春燕, 邹淑杰.分析临床检测样本进行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J].生物技术世界, 2015 (7) :62.

[3]马冲, 寇红伟.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实施内容与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19) :55-57.

[4]王清华.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3 (22) :108-110.

[5]许瑞娜.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措施对结果重复性、准确性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 15 (S1) :80-81.

[6]陈丹.对临床免疫检测工作进行系统质量控制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 (15) :46-47.

[7]马毅涛.浅析临床检测样本进行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19) :34.

上一篇:有效解题下一篇:工业主题文化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