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电影片名译名

2024-06-22

英文电影片名译名(精选五篇)

英文电影片名译名 篇1

电影是文化交流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这使各国的文化成为电影中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一部卖座的影片, 除了拥有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演员阵容之外, 片名也是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好的片名直接影响到观众对影片的兴趣程度甚至于票房的好坏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 一部影片想在国外市场获得可观票房, 其片名的翻译就显得至关重要。

“标题要等到别的翻译任务都完成以后再进行翻译” (纽马克, 1988) 。所以, 译者要在看完整部电影并完全理解影片内容的基础上再翻译电影片名。“文化是使用一种特定语言作为其表达方式的那个群体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表达方式” (纽马克, 1998) 。显然, 在电影片名里也包含着某种文化内涵。如果译者不能意识到或者误解了这种文化内涵, 那就很可能会对片名造成误译。

在正确理解影片隐含的文化内涵基础上, 翻译过程中也要遵循一定的翻译方法及策略, 否则, 胡乱翻译或是仅凭自己的主观意念去翻译, 必定会使片名呈现混乱局面, 甚至达到“不知所云”的境地。

在此, 我想从电影片名翻译方法及策略上进行分析及阐述, 希望能为电影片名“‘译名’有点乱”的现象指明原因, 并引起重视, 以避免片名翻译再次出现错译、误译。

二、中外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及策略

在电影片名的翻译中, 严复的翻译标准“信达雅”在片名翻译中显得十分重要, 而由此原则而衍生的对于片名直译, 音译,

同, 他得天独厚地受到中西文化熏陶, 在空间上突破地域限制, 横贯中西, 进而突破了长期以来的文化霸权与垄断。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赛义德所讲的“被看”到“自我观看”的转变, 实现了文化思考的多元共存。

三、评论:对传统文化的倾情

在2006年6月19日出席第九届上海电影节时, 李安在演讲中说道, “中国文化是我的立足之道”。作为唯一一位打入好莱坞主流电影的华人导演, 李安成功地将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中国文化带入好莱坞, 并用中国文化为西方树立了一面与之互相照映的镜子。

《喜宴》中儿子为尽“孝”而努力掩饰自己是同性恋的“惊人”事实, 并按老人意愿成家, “孝”道精神得到最大阐释。而具有东方色彩的武侠片《卧虎藏龙》, 则从内容上把李安的理想主义、东方佛道思想完美阐释, 与传统华语武侠片较注重“情义”不同, “道”的理论贯穿全篇。李慕白以儒雅之风娓娓而谈将佛道思想发挥地淋漓尽致, 充满中国特色的被绿竹萦绕的古典园林, 李安突破了传统的武打模式, 把商业性和艺术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以中国韵味为情感和价值导向, 实现了独特的电影之美。

而同样注重于传统文化的导演李行也在自己的从影生涯中作意译, 增译的方法以及异化和归化的选择和取用则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达到将最合适的片名呈现给观众的目的。

(一) 传统的片名翻译方法

1直译

直译指在翻译过程中按原文逐字逐句一对一的翻译。在片名浅显易懂, 不会产生误解的情况下, 按照片名的字面意思可以直接翻译。直译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文的原汁原味, 如:

Beauty and The Beast《美女与野兽》、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Turn left, Turn Right《向左走, 向右走》

语言的形式与内容, 句子的表层结构与深层意义有时不统一;中外文化历史背景不同, 造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所以直译也有误区。不考虑场合, 不顾中外文化差异, 一味追求直译, 就必然进入误区, 造成误译。因此, 虽然老老实实按照原意直译最保险, 但直译并不是一个最佳的翻译方法。

2音译

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外来语翻译过来, 这种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 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这是电影片名最简单、最方便的翻译方法。如:

Zhou Enlai《周恩来》、Lin Zexu《林则徐》

3意译

在直译和意译的选择上应遵循这样的原则:能直译时便直译, 不能直译时用意译, 直译为主, 意译为铺, 意译作为直译的补充。意译和直译的区别是原文形式的基本消失 (田传茂, 2007) 。有时, 一些电影片名一味直译, 对译语观众来说有可能就是一串毫无意义的字符而已, 起不到任何吸引的作用。因此, 这就要求译者在全面深刻地了解影片内容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对原片名进行加工, 使译名既忠实于原文, 又能传达出影片的内容或基调, 真正做到传神达意 (何宁, 1998) 。如:

My fair lady《窈窕淑女》、Forest Gump《阿甘正传》、French Kiss《情定巴黎》

4增译

增译法是指为了使译文的表达形式更加完整、内容更易懂, 适当增补隐含的、或者没有的词语或信息。有些电影片名在翻译

出了自己的成绩:1、他促进了台湾传统电影的迅速发展成熟。他参与了台语片、国语艺术片、家庭伦理片的创作, 也是健康写实电影、琼瑶爱情电影、台湾民族志故事片的开创者之一, 他的创作实践构成半部活的台湾传统电影史。2、李行在电影中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他以一种博大深沉的爱促进人性与人道注意精神的新生。3、他的创作启迪并催生了台湾现代电影。李行把台湾电影带到了历史的转折点, 在他停止的地方, 又有李安这样新的一代电影人继续前进, 秉承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精髓, 向更远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 (1905—2004)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卢非易.《台湾电影:政治、经济、美学 (1949—1994) 》, 台湾远流出版公司, 1998.

3.彭吉象.《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影视艺术》, 2001.

杨雯, 女, 1989年3月-,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在读学生。

中需要一些词来解释原名, 通过增译, 更加充分的表达影片内容, 更符合译语观众的习惯。如:

Speed《生死时速》、Sister act《修女也疯狂》、Legally blonde《律政俏佳人》

相对于音译和直译的“忠实”来说, 意译和增译是比较“另类”的。忠于原文的翻译保留了原文的“原汁原味”, “原风原貌”, 还求得片名和影片的统一美 (常爱民, 2008;137) 。意译和增译的“另类”并不是完全不顾原名的意思, 随意的翻译, 这种“叛逆”不仅准确地向观众传递了影片信息, 而且很大程度上调动了观众的兴趣。因此, 电影片名翻译的理论支撑不是以“忠于原作者或原文”为中心的传统翻译理论, 而是灵活地运用这些翻译方法, 与影片内容达到对等统一。

(二) 在传统翻译理论基础之上, 我还建议除了吸取以上片名翻译方法外, 还可以采取以下翻译策略:

1. 从归化角度进行改译

归化翻译的目的在于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 为译语国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在目标语言中找意思相似的, 这样的翻译便于理解。在翻译文化色彩浓厚的片名时, 翻译应根据不同国家的文化需求进行调整, 应考虑到观众的期待程度、审美情趣和接受水平, 使之与译名达到最佳融合, 从而最大限度吸引观众。如:Home Alone译成《小鬼当家》就比直译为《独自在家》好。因为在汉语中“小鬼”是昵称, 往往指的是聪明而又顽皮的小孩, 而片中的小男孩正是如此。从归化的角度进行改译无疑成为最佳方式。

2. 异化方法翻译保留原味

异化就是原语的语言形式、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处理以原语为归宿。异化能够很好地保留和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 使译文具有异国情调, 有利于各国文化交流。如:《雀圣》, 译名Kung Fu Mahjong, 将这两个极其富有东方文化色彩的词放在一起, 更能激发西方观众对影片的兴趣。

3. 将商业价值融入译名中

商业价值, 是电影的一门文化性和商业性兼具的艺术。在翻译片名时需要考虑到商业因素。要实现商业价值, 译者要充分把握语义文化特征和审美情趣, 创造出译语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电影标题, 引起其心理认同, 激发审美愉悦从而产生观看欲望。片名应新颖醒目, 善于制造悬念, 渲染气氛 (贺莺, 2001) 。

4. 译名要符合语言习惯

译名应该像本国的文字一样自然, 明白易懂, 更要符合各国的语言习惯。“言由心生”, 透彻地了解某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习惯可以帮助我们自然而准确地翻译。

汉语注重平衡对仗的语言美, 因此片名通常以“四字格”的形式出现, 语义相同或相对, 读起来朗朗上口;相反, 西方注重逻辑, 意显于形, 要求所要表达的意思清楚明了。因而在翻译片名时要充分了解这些语言习惯, 才不会“不知所云”。

三剖析电影片名翻译具体案例

(一) 汤姆克鲁斯2003年的影片《最后的武士》 (The Last Samurai) 取得了不错的票房, 然而反观其名, 多少让人摸不着头脑, 什么叫“最后的武士”?难道是汤姆克鲁斯所扮演的那名武士?如果是这样, 影片表现的主题就过于狭隘了。单看其片名The Last Samurai, 似乎翻译为《最后的武士》并不错, 但是稍微细心的观众会发现, 有一部影片同样是相同的结构, 但是译名却恰到好处, 这部影片即1988年的《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 。虽然影片描述的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 但其译名避免使用这一简单的表达。The Last Samurai讲述的是19世纪中后期整个武士阶层被终结的命运, 因此, 翻译为《末代武士》似乎更佳。

中国影片要走向世界, 同样也要在片名上下功夫。这一点做得不错的要数被影迷奉为心中爱情经典的《大话西游》系列了, 该影片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为背景, 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在翻译时, 影片并没有把重点放在解放中国文化的层面上, 将片名译为A Journey to the West, 而是反其道而行, 寻求中西方文化的对应。因此, 其译名分别为Pandora’s Box (月光宝盒) 与Cinderella (大圣娶亲) 。虽然这种对应并不是那么精准, 但是影片在西方很容易为影迷所接受。

由此看来, 电影片名的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的简单对应, 好的影片译名往往反映出一定的文化特征, 或者是很精妙的概括了影片的大意。

(二) 请观察以下译例:

Piano增词译为“钢琴别恋”。

In the heat of the Night减译为“炎夜”。

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大胆创新, 甚至可以以改变片名形式为代价, 最大限度地保存原名的内容。在片名互译中, 译者经常运用增词、减词、转类、扩展等方法进行翻译, 从而达到准确传达影片内容, 增强片名感染力的目的。翻译后译名都形神兼备, 自然贴切。

此外, Ghost译为“人鬼情未了”, Patch Adams译为“妙手真情”, If Looks Could Kill译为“后窗艳影”;“黄飞鸿”译为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等, 都是经典之作。

通过上面的例子, 可以看出, 片名翻译不是简单机械地照搬原片名的内容和形式, 而是在切实地忠实于原片内容的基础上, 灵活地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策略, 适当地融入其商业价值, 使影片赢得可观的票房, 也实现中西文化间的最好交融。

四结语

电影片名既要忠实于原片内容, 又要符合译语国语言文化习惯、审美情趣从而使文字优美、言简意赅, 富于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以提高票房收益。为此, 译者可以根据观众的心理来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来激发观众对影片的兴趣。当然根据对翻译方法和策略的探讨, 我还认为电影片名的翻译应该在忠实于原片内容的基础上, 赋予其更多文化特色和内涵, 使影片片名具有各国特色及其文化内涵, 从而提升片名的内涵及提升观众的观赏兴趣。

总之, 翻译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翻译内容的变化, 规范和适用的翻译方法及策略往往会改变。电影片名的互译正是如此。由于各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电影宣传的需要, 对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应与现实结合起来。对于不同翻译方法的选择和取用都要依特定情况而定。片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票房收入的高低, 因而在片名翻译时还应充分考虑译名的广告效应, 从而具有强有力的感召力, 有利于获得较好的票房益。

参考文献

[1]常爱民.英语电影片名汉译既要“忠实”又要“叛逆”,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田传茂, 杨先明.汉英翻译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007

[3]胡丹.浅谈电影片名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J], 九江学院学报, 2006 (4)

[4]何宁.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纵横谈[J].上海科技翻译, 1998 (3)

[5]贺莺.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J], 外语教学, 2001 (1)

[6]Newmark Peter, A Text Book of Translation[M], 1988 (12)

[7]Newmark Peter, About Translation[M], 1998 (21)

[8]王东风, 归化和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 中国翻译, 2002 (5)

[9]http://www.chinatranslate.net/articleview/2008-7-25/article_view_10977.htm《电影片名翻译的四项基本原则》

[10]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8935474.html·si=8《文化对电影译名的影响》的论文文献综述

[11]http://www.mtime.com/group/gomovie/discussion/40965/《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之探索》

试析英文电影片名的基本特点 篇2

随看世纪之交中国与海外影视作品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英文影片涌入中国的影视文化市场。英文电影片名也逐渐成为英语语言研究者关注的一个新课题。英文电影片名对于英文电影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它不仅可以突显影片内容,传达主题信息,确立全片的感情基调,还可以吸引观众,增加电影票房。因此,弄清楚英文电影片名的特点对恰当的汉译就显得尤为重要。英文电影片名的主要特点是简洁生动。虽然偶尔我们也能看到一些长片子名较长,但总的来说,片名短小精练占绝大多数。英文片名中经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段.如比喻和矛盾修饰法等等,从而使片名显得更加生动。另外,带有较强英美文化色彩的成语习语、典故、俚语也经常出现在片名中。因此,本文拟从语言特色、艺术性、文化色彩及商业性等四方面简析英文电影的基本特点。以期为恰当的汉译铺平道路。

一、语言特色

显而易见,英文电影片名的语言特色是言简意赅,结构简单。很多英文片以故事的男或女主人公姓名来命名,如:Forrest Gump,Jane Eyre,Evita。Edward Scissor hands,Harry Potter Van Helsing;以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或关键时间来命名,如:Grand Hotel,Pearl Harbor,The Apartment。Con Air,Sahara;有的影片以整个剧情的发展来命名,这样的例子不少,如:The Cole,Die Hard 3,Brief Encounter。A Lot Like Love:也有的影片是以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来命名,如:Serendipity,Ghost等等。这些词语绝大部分极其简洁,就一两个字。但是,毫无疑问,有时一些片名也比较长,甚至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When a Man Loves a Woman,It Happened One Night和I Know What You Did Last Summer。但是,片名短小精练占绝大多数,长片名数量极少。

笔者以国际权威电影指南等为规范,对1487部英语电影片名做了精确统计,得出以下数据:三个字以内的电影片名占75%,其次是四、五个字的片名,占影片统计总数的15%:第三位是五个及以上字的片名占总数的10%。以一个长句子作为电影片名更是微乎其微,数量极少。

此外,英文片名大量地使用词组,尤其是名词性词组,如:A Walk in the Clouds,Dance With Wolves,Almost Famous,Home Alone和In the Bed room。在英语中,名词占主要地位。动作、变化、质量和情感完全可以借用生动的英语抽象名词加以表现。在不牺牲任何重要词义的前提下,名词使用优先权不仅可以简化表达方式,而且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语言选择。因此也就不难解释名词词组何以在片名中占主导地位。1928至奥斯卡62部最佳影片中,50部片名为名词词组,4部为介词词组(如,Oulof Africa),3部为完整句子(如lt Happened One Night),3部为分词词组(如Driving Miss Daisy)。2部为形容词词组(如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名词主导性促成了英片片名中人名、地名、事件名的大量涌现,如:Wyatt Farp,Frin Brockorich,Casablanca,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A Night to Remember,而这些专有名词的的高频率使用也进一步巩固了名词的主导地位。

二、艺术性

电影是一门现代艺术,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而英文电影片名能充分体现其独特的艺术性。一般说来,电影片名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片名中巧妙的使用修辞手段。修辞手段作为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经常出现在英文片名中。片名中修辞方式的使用使片名显的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片名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段有比喻、拟人、矛盾修饰、对比、讽刺、押韵等。每种修辞手段都有其独特的形式、特点以及达到某种效果的方式,如画龙点睛或产生想象、引人入胜或煽情等等效果。以“反语”为例,反语是以表面含义与实际含义含意相反为特征的表达或措词。英文片名中若运用“反语”这一修辞手段会引发观众深思,吸引观众观看电影。再如:比喻在英文片名中运用能言简意赅地揭示主题,隽永深长地激发群众的丰富联想:同时优美流畅、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引导观众去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观众的审美愉悦,其效果显而易见。请看下列例子:

Sense and Sensibility(alliteration)

Tiger!Tiger!Tiger!(repetition)

True Lies(oxymoron)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metaphor)

The Green Green Grass of Home(alliteration)

Old Wives for New(contrast)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美学思考 篇3

[关键词]电影片名翻译美学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将多种艺术手段融于一体,传播信息,抒发感情,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使观众得到艺术上的享受。一部好的电影离不开好的片名。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涉及语言规律、文化、审美等各种因素,体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片名的翻译是否得体,是否符合受众的心理审美至关重要。在翻译中要充分考虑电影片名的美学及翻译特点,使片名具有意境美、音韵美、简约美、通俗美。

一、意境美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意境深远,意境美即指在片名汉译中注意将之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连,突出意境、产生联想、韵味隽永,使片名国际本土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厚度。比如影片《M.Butterfly》,讲述得是某国一外交官先生与一名男性京剧旦角演员“蝴蝶”(该旦角因饰演“蝴蝶夫人”成名)的“恋情”。英语用Mr.称呼男士,用Mrs.称呼夫人、太太。那么男外交官的同性伴侣用Mr.还是用Mrs.?再说该男演员在舞台上总是饰女角。像用Ms.来回避Mrs.还是Miss的判断一样,电影片名在Butterfly前冠以M.留下飞白,让观众自己去品味。汉译《蝴蝶君》翻译巧妙,蝴蝶常象征女性,“君”作称呼一般指男性,也用在女性名字中,与原名异曲同工耐人回味。

老电影《巫山云》化用的是元稹的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英文原名“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en”本义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讲述的是一段被遗忘的感情。所谓巫山云乃是陌生女子来信的内容,指那本该刻骨铭心的旧情。片名内涵丰富令人产生丰富而美丽的联想,激起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值得一提的还有库布里克的《Lolita》被翻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用苏轼的诗句为这部备受争议的情色经典起兴,意境顿出。

片名的意境美在电影“《WaterlooBridege》”的译名《魂断蓝桥》中也得到了完美体现。主人公玛拉那双闪闪发光的双眸已经成为记忆中永远的痛楚,战争无情地将她的梦想、爱情和未来全部化为泡影,即使生活再次向她招手,备受践踏的心灵已无力再去希望。在影片终了时,观众情不自禁地对女主人公美丽的逝去发出叹息。但对玛拉来说,这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影片名中包含的“断桥”之意和中国经典传说里的许仙和白娘子的“断桥”之憾有了一种默契,从而使中国观众在最大程度上对这部外国影片所表达的悲剧色彩有了文化审美上的共鸣。

二、音韵美

四字习语是汉语的特色,即双音节词较多,而四字格又介于词与句之间,具有较强的伸缩性,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播,特别具有感染力。鉴于英语语言中缺乏汉语特有的字词结构,在翻译外国片名中充分发挥汉语的这一优势,能增添一些原文字里行间所没有完全表达出来的音韵美及感染力,在传达影片主旨信息的同时,充分满足中国人的审美心理。这种四字格的翻译法已被广泛认同并运用于实践当中。其中例子不胜枚举。如《夺命狂呼》(Scream),《生死时速》(Speed),《变相怪杰》(Mask),《荒岛余生》(Cast Away),《雪地狂奔》(SnowDogs),《狂蟒之灾》(Anaconda),《蒸发密令》(Eraser),《水深火热》(Deep Blue Sea),《身临其境》(Being There),《天长地久》(Always)等。

三、简约美

电影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同时又是一种大众娱乐形式。为了便于传播,电影片名应言简意赅,便于记忆。简单地说,就是要意义概括,用词少,使之具有简约美。例如:《星球大战》(Star Wars)、《阿甘正传》(Forrest Gump)、《超人》(Superman)、《未来战士》(Terminator)、《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窈窕淑女》(My Fair Lady)、《出水芙蓉》(BathingBeaucy)。有一部美国影片,片名长得惊人,叫《Everything You Always Wanted to KnowAbout Sex But Afraid to Ask》。如果直译过来,译名一定冗长拖沓,难以记忆,此片在台湾公映时译为《性爱宝典》既含蓄典雅,又简洁易记,言简意丰不失为佳译。

四、通俗美

由于东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在翻译中还可结合影片内容适当增词,以充分表现原片内容,或更符合译语习惯。使之通俗易懂避免不知所云,让影片名大俗大雅具有通俗美。如动画片《Shrek》,译成《怪物史莱克》肯定比《史莱克》要好得多。因为单纯从字面上看不知道史莱克是什么东西,而“怪物”一方面显得生动有趣,突出了动画片的风格,另一方面能勾起观众的好奇心。类似的例子有:《加菲猫》(Garfield)、《人猿泰山》(Tarzan)、《E.T.外星人》(E.T.)、《泰坦尼克号》(Titanic)、《中途岛战役》(Midway)等。

另外翻译中还要考虑适当地根据中国人的文化需求进行调整,考虑到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情趣和接受水平,使之与译名达到融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

英文电影片名译名 篇4

摘要:文化是社交世界的重要元素,电影片名本身就涵盖了不同的文化要素,一个成功的电影片名译本需要考虑源和目标地的文化要素,从而准确地传达给观众以美感和情感功能,文化要素对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正如文化要素一方面极大地推进译者的翻译过程,另一方面也可能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带来误解。

关键词:片名翻译;文化要素;舶来词汇;情感诉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同时精神生活也日益充实,电影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欧美大片特别是美国好莱坞制作的电影大片如潮水般涌入国内市场;同时,国产影片中的上乘之作也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一部好的电影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好的电影片名更是让人记忆深刻、回味无穷。片名就如同电影的门楣,它能够吸引观众,诱导观众观看影片,而一部优秀的电影要想吸引其它国家的观众必定离不开好的片名翻译,其中语言和文化的要素的影响对电影片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片名翻译中针对文化要素的研究日益受到商业电影公司和翻译领域学者的关注。

1.引言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作为一个非常有意思概念,目前已有至少200多种不同的定义,其表达的核心是说明语言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它是一种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任何文化必须应用特定的语言来表达。因此,文化是语言发展的土壤,语言离不开文化而单独存在。

作为一种交际行为,翻译的作用在于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沟通。语言反映了一些口头和书面表达,人们通过语言表达感情,通过说和写来交流思想和挂观念。如果采用适当的文化元素,一部电影片名通过顺应我们的心智和社交世界,从而给观众的内心传达巨大的美感并给观众以心灵的洗礼。因此,片名译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源语言国家以及目标语言国家的文化,应选择具有文化内涵名词短语,从而通过片名翻译跨越不同文化间的障碍。

2.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中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娱乐形式,英文电影通常是讲述一些虚构、人民生活和社会背景的故事,它所反映的本质是社会的文化现象。英文电影片名通常借用成语,传说故事,历史上的一些名人等政工期刊/zgsfb/文化负载词表达特定的文化内涵,给观众传达信息。

当译者在进行电影片名的英文翻译时,他所面对的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因此,他不能只理解源电影片名中包含的文化内涵,而且也应该遵从目标观众所在地的文化传统。而且,文化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从一代到下一代,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这些都应该引起译者的关注。可以说,一个好的英文电影片名译本通常是顺应了当地的文化内涵,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和认同。

2.1西方文化内涵给片名翻译的误读文化反映的是作为一个独特国家背景下一个民族的性格。它是具体的历史,地理,宗教和习俗等。比如在中国,龙作为吉祥的象征被顶礼膜拜,然而在西方国家,龙却被视为恶魔。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也不尽相同。在实践中,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不少的误解,这是片名翻译中译者难以应付的问题。

就电影片名的翻译来说,文化的考虑意味着译者应该进一步吸收当地的文化,给出体现当地化内涵与电影片名译本。由于在源和目标语言之间存在的文化差距,因而哪里有特色的文化,就必然存在翻译的难题。当有更具体的文化现象存在时,可能会给译者带来更多的翻译问题,要想跨越文化层面的因素,这几乎是不太可能。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有不同的渊源,他们在许多方面差别很大。而当英文片名在翻译成中文电影片名时,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文化差异情况,因此,这些差异可能会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造成对电影的误读。

英文电影片名误译浅析及其翻译方法 篇5

关键词英文电影片名误译原因翻译方法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对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数量众多的优秀英文电影引进国内,如何成功做好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电影事业的发展、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有不少是误译、乱译,是什么原因导致片名的误译?片名翻译有那些常用方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二、导致片名误译的原因

1对文化内涵缺乏了解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相互转化的过程,也是两种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由于中西方在社会发展历程、地理气候、历史政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和不同,在片名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充分理解原片名所负载的文化信息、情感,对文化内涵了解不够,这是导致误译的主要原因。比如美国电影American Beau婶,大陆译作《美国美人》,香港译作《美国丽人》,但这两个翻译都是误译。American beauty指的是美国产四季开花的红蔷薇。影片中这种花反复出现,具有象征寓意。象征着那个美国中年男人生命中的冲动、欲望及困惑。由于对文化内涵缺乏了解,译者只能照字面翻译。中国观众也只能按汉译片名去理解其含义,因而感到片名与内容相去甚远:再比如,“Rambo:Firs Blood”一直被译为“第一滴血”,殊不知“first blood”是英语习语,意为“首战告捷”。由于语言文化差异造成片名误译的比比皆是。

2过度追求商业利润

影视产品是一门大众化的艺术,其目的不仅是娱乐和教育大众。同时更是为了赚取票房收入。所以为了影片的商业利益,有些电影片名的翻译故弄玄虚,而放弃一切原则去迎合观众,以至于译名跟电影的故事情节没有任何关系。比如Original Sin译成《激情叛侣》The Liyes of Others译成《窃听风暴》。如果你看过这两部电影,就会发现电影片名译本跟原文相距甚远,跟故事情节也不相符。而有些影片的片名在翻译时为了吸引观众。喜欢用一些能给人带来震撼感的词语象“致命”、“魔鬼”、“绝代”等,如Dangerous woman译成《绝代宠姬》。商业因素要考虑,但考虑过多会使翻译品位降低、缺乏审美效果。

3过分追求系列模式化

在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中还存在着另一种现象就是过分追求系列模式化。比如创造出了一个新词,会套用在好几部片名的翻译上。目前充斥电影市场的各种“总动员”命名的影片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如:The Incredibles《超人总动员》,Finding Nemo《海底总动员》,Toy Story《玩具总动员》,Monste《怪兽总动员》,A Bug's Life《昆虫总动员》,Cars《汽车总动员》,Valiant《战鸽总动员》等等:还有针对个别演员的电影片名形成系列化,如史蒂文·西格的《潜龙轰天》成功后,以后片子有《暴走潜龙》、《不死潜龙》、《深海潜龙》等:再比如在台湾译界曾出现过一股“魔鬼”浪潮,即凡是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主演的影片。无论内容,台湾译者全部翻译为魔鬼,如:Terminator《魔鬼终结者》,Kindergarten Cop《魔鬼孩子王》,Eraser《魔鬼毁灭者》,Total Recall《魔鬼总动员》。这样的片名翻译严重影响了观众通过片名了解影片内容,使片名丧失了其标志性功能和信息功能。

4片名翻译市场缺少统一监管

由于片名翻译市场缺少统一监管,许多西方电影还没有在大陆公映,已经在网络上广为流传,而且译名五花八门。报刊、电视等媒体随意使用自己喜爱的译名,使得译名更为混乱。再者,大陆、台湾和香港各有自己的翻译队伍,由于这三地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以及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对片名的翻译也有很大差别,这样就造成一名多译、质量不一的现象。例如Mrs Doubifire,译为《道特菲尔太太》、《道布特菲尔夫人减《疑火太太》,而该片在港台公映时又被分别译为《肥妈先生》和《窈窕奶爸》,这样它就拥有了五个令人困惑的译名。

三、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

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要充分考虑到片名的文化性、商业性、观众心理、社会效应等多方面的因素,译文务必做到文字优美、传情达意、琅琅上口、雅俗共赏,令观众过目不忘(华先发,2004)。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音译、直译、意译、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1音译

所谓音译,就是按源语的发音规则,直接翻译成目的语发音相同或类似的文字语言。这是电影片名最简单、最方便的翻译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英美影片中,常用主人公的名字或故事发生的地点作为片名,其中有些是由著名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其人名、地名早已为众多的民族所熟悉(冯晓霞,2005),所以翻译时可直接采用音译法。这样既一目了然,又保留了海外电影的异国风情。例如,Macbeth《麦克白》。Spartacu《斯巴达克斯》,Casablanc《卡萨布兰卡》,Harry Porter《哈利·波特》,Troy《特洛伊》等。人名和地名的翻译原则基本上是按照约定俗成的固定译法,翻译时可以查阅相关典籍。如《英汉译名表》、《英语姓名译名手册》、《外国译名地名手册》等。如果是不太常见查不到的专有名词,也可以根据该国语言的发音来直接音译。

2直译

所谓直译法就是指在译文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是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张培基,1980)。而电影片名的直译法,就是根据原语和译语的特点,在最大限度内保持原语片名的形式和意义来进行翻译(宁之寿。1997)。例如,Snow White and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Saving Private Ryan《拯救大兵瑞恩》,Around the World 80 Days《环游世界80天》。Love at First Sigh《一见钟情》。lion King《狮子王》等都是采用的直译法。直译法不仅能保持电影片名的原汁原味,而且能令观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去欣赏带有

异域风情的文化,因此是电影片名最重要的翻译方式。

3意译

意译是指译者在受到译语社会文化差异的局限时,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思。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和主要语言功能相似(陈宏薇,1998)。所以意译并非“胡译”或“乱译”,而可以概括为“得意忘形”——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以对影片内容的正确把握为根据。抓住原文的意义,抛弃原文的形式(王焰、郑贤贵,2005)。以美国电影Copycat为例。如果我们仅仅从字面上将其翻译成“拷备猫”或“复制猫”,读者就会对此感到十分迷茫。而实际上。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系列的谋杀故事,而这一系列的谋杀事件都只是杀手对历史上著名谋杀案的一种模仿,因此,Copycat是指谋杀案。将其翻译成“叠影谋杀案”比较好,这样观众就能大致了解这部电影要讲些什么东西。在片名翻译中运用这种技巧翻译的例子很多,比如Twins《龙兄鼠弟》,Home Alone《小鬼当家》,The Legend of the Fal《燃情岁月》,My Best Friends Weddin g《=新娘不是我》。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等等。

4音译与意译相结合

由于东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差异,采用人名、地名、事物名称作为片名的电影,除了可以根据观众是否熟知为原则分别采取音译或意译外,还可先音译再结合影片内容适当增词,以充分表现原片内容,或更符合译语习惯。如动画片Shrek,译成《史莱克怪物》要比《史莱克》好得多。因为单纯从字面上判断不知道史莱克是什么东西。而“怪物”一方面显得生动有趣,突出了动画片的风格:另一方面能勾起观众的好奇心。类似的例子还有:Titanio《泰坦尼克号》,Elizabeth《伊莉莎白女王》,philadelphia《费城故事》,Forrest Gump《阿甘正传》,JoeDirt《乔德特历险记》等。

5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有些片名虽然能按字面意义直译。但译名仍不够理想,这时可以采用直译加意译法,即在原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按照原片内容和风格增词或减词,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如美国电影Ghost描写一对情侣相亲相爱,至死不渝的动人故事。如果单单直译一个“鬼”字。只能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令人望而却步。译成《人鬼情未了》效果更好。类似的例子还有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Madison County Bridge《廊桥遗梦》,The Sea Inside《深海长眠》,Brother Bea随熊的传说》,Downfal《帝国的毁灭》。The Village《神秘村》,Speed《生死时速》,The Net《网络情缘》The Piano《钢琴别恋》等。这些影片的译名客观而又贴切原名,很能吸引电影观众。

四、结语

上一篇:绿色建筑的实践与研究下一篇:加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