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2024-06-15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精选十篇)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篇1

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首先是在美国提出来的, 将社会责任会计定义为会计在社会学、政治学科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在接下来的发展中, 伴随着研究的深入, 又产生了不同的观点。美国会计学教授西里·莫布里 (Sylil C.Mobley) 的观点可以归纳为社会责任会计是对企业行为与社会和经济结果的相关性。美国艾哈迈德·贝里克奥 (Ahmed Belkaou) 的观点可以归纳为:社会责任会计是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在面对起产生的影响时, 企业需要如何应对这些影响, 在发展的同时, 促进社会向有利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相关文献的研究方法来对社会责任会计进行研究。

二、社会责任会计的规范研究方法

通过研究发现, 相关文献主要以规范研究为主, 韩俊华在对社会责任研究中, 对社会责任会计理论进行规范研究。作者在研究过程中, 更多的是将企业行为与社会福利相结合, 把研究对象定位在是企业行为与社会福利的相关性上。

陈文华等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主要是运用规范研究方法, 对其理论基础进行分析, 创造性的将企业实体化, 作者认为企业应该将效益与社会责任感同步提升。

杨虹南运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对企业责任会计进行分析, 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企业在其生产活动过程中, 在考虑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应该履行其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国内多数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采用的是规范研究, 这有利于人们对这个新产生的名词有一个初步了解, 这样才会方便接下来的研究。

三、社会责任会计的实证研究法

随着国内外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逐渐增加, 研究方法不单单局限于对其理论基础的规范研究, 许多学者开始尝试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在实证研究过程中, 能够更直观的反映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对市场的影响。

沈洪涛、吴奕彬等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通过“提出假设—建立模型—回归分析”来验证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合规性对社会责任会计的影响, 分析后得出公司的合规性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相关。

在张兆国、李庚秦的对社会责任会计的实证研究中, 运用“提出问题—发展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程序—选取样本和收集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的典型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来对社会责任会计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改变了以往对于这两者单一正相关结论的看法, 提出两者之间是交互跨期影响, 而不是单纯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 如果研究方向错了就难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在社会责任会计相关研究中, 采用实证研究的文献大多数是对社会责任会计与市场效应的结合的研究, 这类文章运用实证研究的实证分析能更直观的反映出作者所提出的观点, 有利于指导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加强对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

四、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发现, 度过了研究的初步阶段, 学者们开始尝试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来对社会责任会计进行研究, 大多数采用的是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刘新东在博士论文中利用规范分析, 提出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两大动机, 通过实证研究方法, 抽取2006 年至2008 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年报和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样本, 通过分析后建立相关模型,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公司规模、股权性质、所属行业、董事会结构、财务状况等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市场环境来检验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五、社会责任会计的其他研究方法

在阳秋林、黄珍文等在对社会责任会计研究中既没有采用规范研究, 也没有采用实证研究, 他们通过对真实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找出社会责任会计实施过程中的难点,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六、结论

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发现, 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已经度过初级阶段, 不局限于单一的研究方法, 开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 开始由单一研究方法向几种研究方法结合运用发展, 这也标志着研究的日益完善。

摘要:国内对于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虽然起步晚, 但重视程度已经很高, 本文对社会责任会计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方法综述, 旨在推动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方法,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赵健敏.油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问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09.

[2]何登志.黄青.科学发展观与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建设[J].魅力中国, 2010, (32) :340-340.

[3]王莹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0.

[4]陈文华, 石敏宅.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三大理论基础[J].财务与会计, 1997, 11 (11) :35-37.

[5]赵涛涛.注册会计师拓展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业务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 2013.

[6]张鹏.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12.

[7]郭炬忠.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述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12 (4) .

[8]刘新东.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0, 4.

[9]林泉.林志扬.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 2010, (9) :79-83.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篇2

2004年(9月)学期考试

专升本层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论文题目

(以下题目任选其一)

1、宗教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改革开放以后,随 着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施,宗教在我国获得了新的发展,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发展势头迅猛,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一些影响。请选取一个调查区域,运用社会学调查方法研究宗教在当地的发展状况,探讨发展的原因,并根据调查结果完成一篇调查报告。要求和提示:

(1)可以研究一种宗教在当地的发展状况,也可以研究几种宗教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调查区域可以选取一个乡村,也可以选取一个市、县或乡镇来研究整体发展状况;

(2)采用的研究方法中要包括问卷法和访谈法,在研究报告后请附上所设计的问卷和访谈提纲,问卷样本量不少于50,个案访谈人数不少于5个;

(3)字数不少于5000。

2、在中国的“四个”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是基础,而农村教育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工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的现代化,取决于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显得至关重要。请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一次农民对教育需求的情况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完成一篇调查报告。

要求和提示:

(1)教育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农村普通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成人教育等,你可选择一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

(2)样本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样本容量应不少于50;

(3)研究方法要包括问卷法,必要时可以结合访谈法,在研究报告后请附上所设计的问卷和访谈提纲。样本要有一定的代表性,样本容量应不少于50,如有个案访谈不少于5个;

(4)字数不少于5000。

3、近年来,随着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城市化的推进,大量耕地被征用。由于建 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是永久性的,并且彻底改变了土地的利用类型,对农民的负面影响最大。在不久前召开的两会中,“三农”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而失地农民问题则是政协会议的头号提案,政府正在积极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和建议。

目前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请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一次对失地农民的状况的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完成一篇调查报告。要求和提示:

(1)系统调查当地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及土地占用对农民生计发展的影响,达到对这

一问题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2)找出征地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对现行征地制度改

革、农村土地产权关系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

(3)有关研究方法,若采取问卷法来调查,问卷的样本量应不少于50,同时要结合兼

做3、4个个案访谈;若只采取个案访谈,则个案访谈的人数应不少于10个;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篇3

【关键词】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65-02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等各门学科的基础课程,是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论、基本方法和程序、技术相统一的科学方法论体系。它洞悉社会发展脉搏,了解社会需求,决策社会发展,有极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但多年来,该课程的教学未能很好地将理论、实践、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融合起来,未能将课堂与社会、行业有机结合。基于此,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总体设计理念

鉴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并结合学生的身份与学习特点,课程总体设计基于以下教育理念。一是基于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追求学科本身的系统化,而是追求和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流程化。真正按照具体的职业行动,要求学生按流程实际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调查工作的程序和技能,掌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如在指导制订调查方案时讲授原则意义;涉及社会学和系统论的相关知识时,结合设计方案的实例,适当讲授,以够用为度。二是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式。将企业需要、学院办学需求、学生感兴趣的真实项目引进课程教学,让学生以团队的方式进行项目调查,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行业需求零距离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在行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三是实行课证融通的教学。将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调查分析师(初级)考试的内容引入教学内容,并在课余时间进行培训,让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就可以直接参加以上两个职业证书的考试,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基于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以及《统计从业资格证》、《初级调查分析师》的考证要求,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对原有教材的结构框架进行解构和重构,以一个社会调查项目的实施过程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按社会调查项目实施的流程分为选题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数据分析阶段—总结5个阶段,划分出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选择阶段实施过程中所必须用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每个阶段均注重理论知识的习得与应用、调查技能的掌握和实施、职业能力的培养。详见表1。

表1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工作过程 典型工作任务理论学习内容实践项目

理论基础 1.社会调查的定义及其任务

2.社会调查的基本功能、基本概念、基本方式、主要类型等

3.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4.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选题阶段1.初步选题

2.选题的初步调查论证1.选择调查课题(选题的意义、调查课题的类型,选题的标准,选题的途径和方法)

2.调查课题的初步探索的方法和途径团队调查项目选题

准备阶段1.提出研究假设

2.设计调查方案1.提出研究假设

2.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和设计原则

3.调查指标的设计

4.信度和效度

5.调查方案的可行性团队制订调查方案

1.为课题选择恰当的社会调查的方式

2.制订抽样调查方案1.社会调查的方式

2.普查

3.典型调查

4.抽查团队制订抽样调查方案

调查阶段利用恰当的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1.问卷调查法(问卷的类型与结构、设计的原则)

2.访谈法(访谈的特点和类型、实施的步骤、技巧)

3.观察法(观察的特点和类型、误差的控制)

4.实验法(实验的特点和程序、实验的设计)

5.文献法(文献的收集和分析)

6.专题调查(电话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网络调查方法)

7.调查员的调查方法和技巧团队调查项目实地调查

调查员培训

数据分析阶段1.资料的统计整理与分析

2.对统计调查进行理论分析1.资料整理的原则和方法

2.文字资料的整理

3.数字资料的整理

4.问卷资料的整理

5.统计分析的方法(单变量描述统计、集中量数分析、离散量数分析)

6.理论分析团队调查项目数据分析

总结阶段1.撰写调查报告

2.团队汇报1.调查报告的特点与类型

2.调查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3.调查报告的构成要素和撰写程序调查报告撰写(个人完成)

团队ppt汇报

(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及该课程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特点,决定了在该课程中运用的是基于工作过程、团队合作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以及案例教学法、探究学习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例如,在访谈大纲的设计与实施教学中,理论部分采取的是学生探究与教师教授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探究,就是课前让4个小组的学生查询“什么是访谈、访谈的类型、访谈的准备、访谈的方法和原则”等内容,并在课堂上汇报,再通过提问、回答、教师补充、视频学习等方式,完成理论的学习。通过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力、讲演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实践部分则是学生通过讨论,制定了本小组调查项目的访谈提纲,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训练并展示。这里我们模拟的是座谈式的群体访谈形式,一个小组推选访谈主持人访谈嘉宾及其他观众,其他小组和教师共同评价,给予指导。课堂外,各小组成员深入到校园、宿舍、其他院校、社区进行访谈,完成调查任务。又如,在调查员的培训中,结合企业调查员的培训教材、培训内容和方式,结合专业特点创设了“社区工作人员为调查住户对小区环境的意见要求,进行入户调查”、“海飞丝洗发水使用街头拦访调查”、“学生食堂满意度的座谈调查”等情境,对学生进行调查过程中的语言技巧、动作技巧、观察技巧、处理拒访的技巧的训练。

(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此,该课程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成绩由过程实践操作成绩和理论考试组成,其中,过程性实践实践成绩占70%,期末综合理论考核成绩占30%。过程性实践操作成绩是根据各个团队提交的工作成果确定的。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确定工作任务所必须呈现的成果,并制定相应的考核量规,使教学更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和目标性。详见表2、表3。

表2 各阶段确定工作任务所必须呈现的成果

工作过程成果

选题阶段

准备阶段调查方案、抽样调查方案

调查阶段调查问卷

数据分析阶段数据分析报告

总结阶段调查报告

在“调查方案设计”的成果展现中,制定了以下考核量规。

表3 “调查方案设计”成果展现考核量规

考核项目考核关键点(技能标准)配分得分

调查方案的制订

抽样方案的制订调查的目的明确10

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语言通顺、叙述合理20

课题组成员任务分工明确10

活动步骤清晰、合理20

调查的方式方法合理恰当10

抽样方案的设计合理可行、格式规范10

实训表现团队合作积极主动10

在团队合作中履行职责、认真负责10

合计 100

三、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改革已经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2009级、2010级、2011级行政管理专业顺利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三个年级的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了柳州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柳州市人才招聘岗位需求调查、大一新生专业调查、老年人家庭赡养现状调查、两面针产品社会认同感调查等20多项调查。这些调查充分体现了学生结合专业,以社会调查的方法和视角,洞察社会,关注学院建设,关心大学生自身成长的愿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各自的调查项目下企业、到街头、到招聘市场、到其他院校进行实地调查,锻炼了实践应对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数据统计分析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同时,学生获得了对社会的真实认识和感悟。这些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从社会实践出发,将理论学习和社会现象研究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行动中拓展和深化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同时,注重调查能力和方法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侯娟娟.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S2)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B类)(2012JGB415)

【作者简介】陆显琛(1972- ),女,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篇4

“十一五”期间,我国“走出去”战略得到深入而广泛地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业务,业务遍及全球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过各方的努力,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国“十二五”规划“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号召下,必将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在我国对外投资合作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经济全球化程度愈发深入,传统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各类危机事件频发,我国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目前,境外中资企业不同程度地面临着政局动荡、宗教冲突、恐怖袭击、绑架劫持、部落纷争、治安犯罪等社会安全风险,社会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造成境外企业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产经营受损。境外企业应对这些事件进行报告、统计、分析,以便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同时,对这些事件进行调查,查找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特别是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况,包括虚惊事件、未遂事件等,都应进行报告、统计,以便采取防范措施[1,2,3,4]。

1 社会安全事件分级

社会安全事件指可能会对境外中资企业的人员、财产和声誉等造成损害或损失的单一偶发事件或连锁偶发事件。在本文中,指境外可能出现的恐怖袭击事件、群体性事件、战争或武装冲突、政局动荡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社会治安事件(如绑架、盗窃、抢劫等)以及其他社会影响严重的事件。

境外企业业务所在地出现上述社会安全事件(不管其是否针对中资企业),但未给中资企业造成损害或损失的事件,称为虚惊事件或未遂事件。

按照社会安全事件可能对中资企业国际业务造成损害或损失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5级,见表1。在确定社会安全事件等级时,事件对人员、财产、环境、公司声誉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会不同,通常主要以事件对于人员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主要考虑因素,但同时也应考虑对于财产、环境和公司声誉等因素的负面影响程度,最后会根据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确定事件的相应级别。

注:FAC:简易急救包扎事件;MTC:医疗处理事件;RWC:工作受限事件;LWC:损失工作日事件;PPD:永久性部分躯体残疾;PTD:永久性完全丧失劳动能力;FAT:人员死亡。

社会安全事件的分级原则为:

(1)以人为本:通常主要以事件对于人员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害为主要考虑因素。

(2)就重不就轻:在人员、财产、环境、声誉四方面影响中,有一方面达到较重一级标准,整个事件定义为较重一级事件。

(3)重视“可能性”:只要该事件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就是社会安全事件。

(4)鼓励报告“虚惊事件或未遂事件”:虚惊事件或未遂事件虽然未造成实际损失,但对其发生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对于社会安全风险防范意义重大。

2 事件报告

境外企业所有员工(包括承包商员工)应将各级社会安全事件(包括虚惊事件、未遂事件)报告其直接主管。

境外基层单位发生1-5级社会安全事件、虚惊事件、未遂事件,应逐级上报,为了保证事件报告的时效性,应先进行口头报告,随后上报“社会安全事件报表”,社会安全事件报告表主要包括事件基本信息、事件描述、受伤/参与及受事件影响人员情况、事件目击者信息和填报者信息。

境外企业应保证所有的社会安全事件都得到及时、真实地报告。

对于3、4、5级事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报国内总部,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告国家相关部门。

事件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各级负责人接到事件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或者提高社会安全预警级别,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减少因社会安全事件给境外业务造成的损失或损害。

境外企业所有员工(包括承包商员工)发现瞒报社会安全事件(包括虚惊事件、未遂事件)情况以及其他违法违纪事件,可通过员工“热线”越级上报。

3 事件调查

社会安全事件与生产安全事件发生的原因不同、产生的结果不同、责任的类型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应该进行认真的事件调查,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

3.1 事件调查组的组成和职责

发生社会安全事件后,境外企业及国内总部应根据事件的级别、类型,选派相关管理部门人员、事件有关单位人员组成事件调查组,还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事件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干、效能的原则。调查组成员应与所调查的事件没有直接利害关系[5,6,7]。

事件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1)查明事件发生的经过,事件对人员、财产、环境、声誉的损失或损害情况;

(2)分析事件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3)提出对事件责任者(如果存在)的处理建议;

(4)总结事件经验和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5)提交事件调查报告。

调查组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与事件有关的情况,并要求其提供相关文件、资料,事发单位负责人应积极协助调查组工作,负责保存事件相关的实物证据,必要时对事件发生现场拍照,并将这些证据材料提供给调查组。

3.2 事件调查报告

事件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件发生地社会安全情况概况;

(2)事发单位概况;

(3)事件发生经过和应急救援情况;

(4)事件造成的人员、财产、环境、声誉损失或损害;

(5)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包括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6)如果在事件发生、发展、应急救援和处置过程中,有关人员存在因主观故意或失误等原因违反了中石油有关制度规定,应承担责任的情况,确定其责任,并对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

(7)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件调查报告应当附带有关证据材料。事件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件调查报告上签名。

3.3 事件原因分析

生产安全事件调查中,要求分析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在社会安全事件调查中,应分析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分析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风险分析中是否识别此风险?

(2)是否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个人安全、旅程安全、设施安全、信息安全、保安力量管理、供应链安全等。

(3)是否有针对此类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

(4)是否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知晓风险、掌握相关防范和应急措施?

(5)员工是否按要求执行?有无检查、监督和审核?

外部原因分析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1)当地恐怖组织、反政府组织是否将中资企业作为其主要袭击目标?

(2)当地政局是否稳定?反对派力量如何?

(3)所在地政府是否能够有效地管理社会治安?

(4)当地主要社会矛盾、历史问题、民族宗教问题是否直接影响中资企业海外项目?

(5)本次事件是否直接针对中资企业?或者只是偶然遭遇到?

(6)当地居民、本地员工对中石油态度如何?

在生产安全事件调查中,要求查出事故责任人,并追究其责任;在社会安全事件调查中,社会安全事件可能有内部的责任人,也可能没有内部的责任人;可能需要追究责任,也可能不需追究,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有下列情况,必须追究责任人。在事件发生、发展、应急救援和处置过程中,有关人员存在因主观故意或失误等原因违反了有关制度规定,应承担责任的情况。

4 事件的统计分析

各海外项目应充分利用社会安全事件资源,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的内容可包括项目名称、发生事件的类型及等级、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涉及人数、伤亡人数、损失情况、应对措施等。事件类型可分为恐怖袭击事件、政局动荡事件、战争或国际争端、武装冲突、民族宗教事件、群体性事件、社会治安事件等。按照不同类型事件、不同地域、不同原因进行分类统计,总结事件发生的规律,分析事件处理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社会安全管理和处置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措施建议[8,9,10]。

参考文献

[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4月9日

[2]韩树举,王洪涛,张军,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海外项目防恐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增刊:3-7HAN Shu-ju,WANG Hong-tao,ZHANG Jun,et al.Ex-plore and practice of security management in CNPC over-sea project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supplement:3-7

[3]王玉平.潜在事故、事件报告经验总结[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增刊:21-23WANG Yu-ping.Near miss incidents accidents report ex-perienc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supplement:21-23

[4]席桐岭.技术服务型企业社会安全方面的弱点和应对[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增刊:63-64XI Tong-ling.Security management weakness and coun-termeasure of technology service company[J].Journal of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supplement:63-64

[5]冀成楼,张宏.工业事故调查与分析的发展历程与趋势[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6):151-155JI Cheng-lou,ZHANG Hong.The track of industrial inci-dent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and developing trend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6):151-155

[6]田兴华.我国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机制研究[J].山东大学2011年研究生论文

[7]曾辉,陈国华.对建立第三方事故调查机制的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6):81-86ZENG Hui,CHEN Guo-hua.Analysis of mechanism forestablishment of third-party accident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6):81-86

[8]陈国华,施文松,曾辉.广东省重特大火灾事故统计分析及预防控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2):111-116CHEN Guo-hua,SHI Wen-song,ZENG Hui.Statisticsanalysis of major fire accident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its prevention and control[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and Technology,2012,8(2):111-116

[9]刘小春,周荣义.国内化学危险品重特大典型事故分析及其预防措施[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6)87-91LIU Xiao-chun,ZHOU Rong-yi.Analysis on typical seri-ous accidents of caused by dangerous chemicals in Chinaand their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J].China SafetyScience Journal,2004,14(6):87-91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分析当今社会的 篇5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分析当今社会的医患关系;一.我国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我国医患关系正处于紧绷与高危状态,医患冲突不断发;就目前我个人关注新闻和询问亲朋友好友所了解到的情;二.从马克思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的角度看医患关系紧张;医患关系贯穿于医疗的全过程,它是随着医疗事件的发;政府财政投入不到位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5,;社会法制的不完善我国对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法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分析当今社会的医患关系

一.我国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

我国医患关系正处于紧绷与高危状态,医患冲突不断发生,医院成为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的地方之一。据中国医师协会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国影响较大的伤医暴力案件共有16起,其中温岭杀医案、河北馆陶女医生遭患者家属殴打辱骂后坠楼身亡等案件都成为舆论关注焦点。2014年2月17日上午10时左右,齐齐哈尔医生出诊遭患者报复身亡。2014年2月18日15时许,河北易县一外科医生遭患者割颈。2014年2月25日,微博爆料,因为床位问题,南京口腔医院护士被官员夫妇殴打。2014年3月5日中午,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发生潮州“押医游行”事件。由于目前医疗事故处理的机制和法律不健全,患者选择医疗事故鉴定、诉讼途径解决的较少,加上有些媒体对医疗纠纷事件报道的负面倾向,使得医患冲突进一步恶化。

就目前我个人关注新闻和询问亲朋友好友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社会舆论已经很少会站在理性的一面了,更多的人是毫无底线的宣泄,各种谩骂指责全部指向医生和院方,“医生该砍”的言论让即将步上医学道路的我们心惊胆寒,也让越来越多的医生和医学生开始质疑自己的职业,担忧今后的道路,甚至重新思考将来的选择。医患矛盾依然恶化到如此境地,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演变为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从马克思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的角度看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医患关系贯穿于医疗的全过程,它是随着医疗事件的发生而形成的,这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我们不应该回避和掩盖这对矛盾的客观存在。本着以矛盾分析法的精神,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医患冲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下面就一些主要因素作一分析: 1社会因素

政府财政投入不到位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 1/5,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2011年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仅占20.3%,远低于世界国家59.7%的平均水平。医疗保险制度不健全 虽然国家在大力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在我国现行医疗体制下,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都是有患者个人承担的。这种医疗服务付费方式来就医时怀着对医方很高的期望值,一旦治病效果不理想、特别是病情恶化或死亡时,患方在精神上和经济上难以承受这巨大压力,患者及其家属会因“人财两空”而迁怒于医方,从而引发暴力事件,激化医患冲突。

社会法制的不完善 我国对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法律规定过于原则,不便于操作,仍需要不断完善和补充。医疗卫生事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而目前不管是维护患者利益的法律,还是维护医生权利的法律都非常不健全,甚至存在着真空地带,导致了时常发生的医疗纠纷的不当处理,使极少数患者或患者家属对医疗纠纷的处理规则丧失信心,从而用暴力来宣泄不满。

2医院和医生方面的因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对经济效益的热衷与追求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不可忽视的因素。医院要考虑如何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来维持医院生存、竞争和发展,原本是以“以人为本”,“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却转变成了当前社会畸形的以经济利益为一切指标的观念。医院服务相关的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生产销售等流通环节多,层层加价,一些不法药商通过给医生回扣、提成等;现行医院的药品收入加成机制,也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品,医生开大处方、过度检查和治疗。

长期以来医务人员队伍建设缺乏人文素质培养,造成一些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在服

务过程中态度生硬,是的医患冲突一触即发。部分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不设身处地替患者着想,而是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违背医学原则,盲目地借助于医疗设备为病人做检查,违心采用高额回扣的药品,使患者对医方的信任感大大降低。另外当前卫生事业经费不足、医务人员待遇低,医生工作压力大、工作负担重带来的医务人员工作倦怠,使得部分医生把经济价值置于健康价值和社会效益之上,即使是少数的个例,也在社会上对医生的形象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对其他的医生产生心里负担,使得这部分医生无法全心全意的为患者服务,更加重了医患矛盾。

3患者方面的因素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对疾病治疗效果抱有很高的期望。但是对医疗诊疗工作,医学知识和医疗风险了解的缺乏和造成患者内心期望与实际医疗效果存在落差,一旦出现不理想的治疗效果,即可诱发医疗纠纷。同时患者的自主意识和维权观念较以前有了很大强化,不仅有生存、安全的需要,更有获得尊严、平等和知情的需要。另外由于患者获取信息渠道的便捷化,某些新闻媒体的不当渲染造成患者对医生信任的缺失,使其本能地对每一个医学程序都怀着不信任的态度,这种怀疑不仅影响到了治疗本身,而且左右着患者处理个人期望与治疗结果的态度。

改善关系的对策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发展生产力的需要,而医患关系的紧张,必将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社会主义的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和发展体现我们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卫生事业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积极、主动地处理卫生事业发展的两个主体医患双方的矛盾,改善医患关系,才能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政府应强化法制建设,引导医患关系;完善医疗体制,把医疗保障作为社会和谐的基本要素,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形成人际互动中的尊重、理解、信任的风气;医院方面应加强医德建设,严格医院质量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尊重患者权利,注意医务人员的形象和礼仪;患者应该对医护职业的艰辛、繁重和高风险性给予充分理解,了解由于现阶段医疗技术的局限,很多疾病无法治愈,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要求医生一定做到十全十美。当发生医疗纠纷后,患者应先与医院共同协商解决,而不是盲目“医闹”。

社会分析方法对司法裁判的影响研究 篇6

摘 要:对法律职业者来说,无论是法官、检察官、律师或是其他法律工作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很好地实施法律。而法律的实施必须发生在现实社会之中,必须将法律这种人为制定的社会规范与它所要调整的社会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社会分析这一将法律很好地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司法裁判的影响,以刑事裁判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社会分析方法是如何对法官进行刑事判决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问题。

关键词:社会分析方法;刑事裁判;影响研究

一、社会分析方法概述

社会分析方法是随着社会学,特别是社会法学的兴起而产生的法律分析方法。法律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很好地实施,促进社会关系发展。①由此造成对法律问题的分析,既可从规范的层面,也可从社会的角度来进行的交叉现象。社会分析方法以庞德的法学研究纲领为代表,其内容包括:(1)研究法律制度和法律学说的实际社会效果;(2)结合社会学研究和法学研究,为立法作准备;(3)研究使法律规则生效的手段;(4)对法律史进行社会学研究;(5)研究如何使个案能够合理和公正地得到解决;(6)研究如何使法律的目的更有效地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分析方法着重分析的是法律的实然性问题,尤其是集中于法律的动态过程中的实然性问题,即考察和检测法的实际运行、实际效力、实际作用和实际效果。社会分析方法的核心范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活法”。所谓“活法”,即指法以外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上起法的作用的那些类法规则,它们作为人类社会的内在秩序,实际支配着社会生活,是人类行为的真正决定因素。法律并非静止的法条,而是体现社会生活趋向与社会终极价值的“活的法律”。第二,“经验”。美国著名法官霍姆斯在《普通法》中指出:法的生命不在于逻辑,在于经验。“经验”指法官根据时代的需要赋予古代法则以新的含义。在司法的过程中,每一个法官都是根据其自身对法律的感受、体验、以及对个案事实的分析、判断,据而作出司法判决。第三,“社会利益”。社会利益指与文明社会的社会生活有关并以社会名义去争取的要求、请求或需要。

二、社会分析方法对司法裁判的必要性

法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法治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所共同关切的几乎是主流性的话语,进而人们期盼理想中的法治社会并合力推动去实现它,法律的意义就在于此。因此,从社会实际生活的角度,把法律放在一个较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来探讨它的社会基础,它的多元化形式、它产生与完善的社会机制以及它的社会化问题,对于反思和检讨有关法治问题的一些观念、思路、方案和实际做法,实现法律与社会的有机结合,无疑是必要的。离开了法律,人类文明社会将解体、倒退,社会秩序将陷入混乱、个人合法权益将遭到侵犯与践踏。同样地,离开了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制约,法律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为不起作用的一纸空文。②通过司法裁判活动,对于违法犯罪行为进行认定,进而对其做出相应的处罚,以使受到侵害的法益恢复到圆满状态,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司法裁判是法律对社会实际生活产生影响的关键一环。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如何定罪、如何量刑、适用哪个法条,案件的审理如何做到罪刑相适应以及案件的审理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社会效果,都是法官在司法裁判中要考虑的问题。

三、社会分析方法在刑事裁判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法律要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在刑事裁判实践中,法官不可避免的带有自己的观点。法官总是会对案件进行整体考量,运用社会分析方法,以期在做到公正审判的前提下,使案件的审理过程和判决结果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协调各方面的合法利益。下面以许霆案为例简要说明社会分析方法在刑事判决中的具体运用。

许霆案前后一、二审判决的差异十分明显。特别是一审判决许霆犯盗窃罪,判處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结果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舆论的哗然。二审法院实际地考量了许霆行为的特殊性,从而做出了与一审迥异的判决。二审法官认为,许霆是在发现银行自动柜员机出现异常后产生犯意,采用持卡窃取金融机构经营资金的手段,其行为与有预谋或者采取破坏手段盗窃金融机构的犯罪有所不同;案发具有一定偶然性,许霆犯罪的主观恶性尚不是很大。根据本案具体的犯罪事实、犯罪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对许霆可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许霆案一、二审判决的巨大差异是如此的令人不安,以至于让人们搞不清楚出了差错的是法律规则本身呢,还是看上去居中裁判的法官们。法官运用了社会分析这一法学分析方法,并不是简单地将盗窃罪适用到案件中,而是对案件整体进行了分析和把握。运用自身的自由裁量权,从案件的具体情况出发,将案情、司法原则、法律规定、社会影响等各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既坚持罪刑法定,又考虑和分析案件具体情况及社会效应,从而做出公正、适法、合情、合理的判决,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法律的简单适用上。

四、社会分析方法对司法裁判的影响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人为制定出来的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我们应该肯定法律法规对于调整社会关系、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的巨大作用。但同时,也要认识到,法律不是万能的,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滞后性。制定出来的法律就是要运用到社会中,更好地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正如苏力先生所言:“一个社会的全部合法性最终必须而且只能基于这个社会的认可,而不是任何外国的做法或抽象的原则。”司法裁判是法律适用的主要阵地,法官是法律适用的主要操作者。有意识地将社会学运用到法律实践中的活动,被唐纳德·布莱克教授称为“运用社会学知识的诉讼”。③我们可以发现,社会分析方法这一重要的法学分析方法,一直被普遍地应用于整个司法实践活动中,而且在司法裁判中的表现更为明显。在司法裁判活动中,法官对具体案件的审理,时刻运用着社会分析方法。法官要对具体案情做出基本分析,运用社会分析考量整个案件发生的各方面情况;要分析案件适用哪个法律条文,把案件实际与法律规定很好地结合起来,但不是刻板地适用法律条文,而是通过分析,考虑具体情况,使具体条文与案件实际相适应的,公正、适法地处理案件。同时,也要在坚持司法独立的原则立场下,考虑案件的社会效应。力求通过对于案件的一系列合法公正的审判,在社会和公众中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从而维护法律尊严和司法公正,使全社会建立崇法、信法、爱法、守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为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挥巨大作用。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法学院)

注解:

① 胡玉鸿《法学方法论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69-178页

② 魏宏《法律的社会学分析》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6页

③ [美]唐·布莱克著,郭星华等译《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参考文献:

[1] 胡玉鸿.法学方法论导论[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2] 魏宏.法律的社会学分析[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3] 唐·布莱克.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4] 龙立果.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分析[D].湖南:湘潭大学,2011.

[5] 冯文婧.司法裁判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辩[D].山西:山西大学,2011.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篇7

一、什么是社会事实

1. 社会事实的提出。

孔德把社会视为自然的一部分, 认为社会现象就是服从于自然规律的自然事实, 所以把“社会现象”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而迪尔凯姆认为, 社会中的确存在着与自然界相同的事实, 但不是自然事实在社会中的呈现, 而是社会所特有的事实, 由于不能把它们与有机体现象混为一谈, 因为有机体现象由表象和动作构成;也不能把他们与仅仅存在于个人意识之中并依靠个人意识而存在的心理现象混为一谈。只能用“社会的”一词来修饰它, 即可名之为社会事实。

2. 社会事实的定义。

首先, 迪尔凯姆认为法律体系、道德规范、社会习俗以及传统文化是存在于社会中的、超越个人意识的、具有明显的感觉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社会现象, 他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细致考察, 对社会事实作出了初步的概括, 即这类事实由存在于个人之身外, 但有具有使个人不能不服从的强制力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构成。其次,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与社会事实在个人身上的表现是有区别的, 构成社会事实的, 是团体的信仰、倾向和习俗这类东西, 至于以集体形式表现在个人身上的那些状态, 则是另外一种东西。像结婚、自杀、多生育或少生育等是社会事实在个人身上的表现, 无法分离。统计学则提供了一种合理的方法, 他们在统计上是用比率的形式出现的。最后, 迪尔凯姆根据这些特点给社会事实作了如下定义:一切行为方式, 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 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 或者换一句话说, 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 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 都叫做社会事实。

二、社会事实的特征

1. 外在性特征。

外在性是迪尔凯姆所主张的社会事实的首要特性。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必须是外在的, 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在社会中, 诸如法律、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宗教等社会现象都是独立地客观地存在于个人的意识之外的, 一经产生就不依赖于个体而存在。同时, 个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中也可以看出有一种集体的成分存在, 它们构成了社会的集体意识的部分, 独立于个人意识之外。

2. 强制性特征。

迪尔凯姆看到在社会事实与人之间的关系存在一种所谓的强制性的关系。社会事实不仅存在于个人意识之外, 而且具有一种必须服从的, 带有强制性的力量, 它们凭着这种力量强加于个人, 而不管个人是否愿意接受。居民之所以聚居城里而不散居乡间, 那是因为有一种舆论和集体压力在驱使人们这样集中。强制性特征与外部性特征不可分割。外部性为人们行为提供环境, 而强制性则是描述这种环境和人们行为之间关系的概括。

3. 普遍性特征。

迪尔凯姆所指的普遍性并不是来自大量个体的事实的总和, 而是来自一种集体的属性, 集体于此是一个最小且不可分的单位。只有建立在社会生活整体上的, 如集体的信仰等, 使人们不得不产生同样的思想和行动的现象, 才属于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社会事实存在于个人意识之外, 通过对个人的强制来实现自身, 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但同时, 迪尔凯姆也强调, 不能用现象的普遍性来确定社会学上的现象的特点。一种思想可以一再出现于个人的意识之中, 一种动作可以反复发生于个人的意识之中, 但并不能因此就说这种思想和这种动作就是社会事实。

三、如何研究社会事实

1. 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

迪尔凯姆认为观察社会事实的准则应是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研究。社会事实是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物, 因此社会学能够而且必须以自然科学那种客观态度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才能得出客观公正的结果。第一, 在科学研究中排除成见, 必须始终如一地摆脱一切预断, 排除自己的情感因素、道德判断、先入为主的观念和世俗成见的干扰, 保持价值中立原则。因为预断观念 (或通俗观念) 妨碍我们客观的观察社会现象, 所以必须祛除它。第二, 迪尔凯姆认为在研究前, 必须明确自己的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界定。他强调观察的重要性, 认为不能仅凭自己的想象来对社会现象下定义, 而是通过观察了解事物的外部特征。同时他认为应从具有稳定性的社会现象入手, 根据现象共有的外在特征给该现象下明确的操作性定义, 从而使描述现象的语言具有科学性。第三, 客观地观察事物的外部特征, 必须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 尽量采用具有足够客观性的感性材料, 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这就要求社会学家在研究某一类社会事实时必须努力从社会事实脱离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而独立存在的侧面进行考察。对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集体表象, 迪尔凯姆认为可以通过统计的方法, 以弥补直接观察的不足。

2. 解释社会事实的准则。

第一, 对社会事实的完整解释必须包括因果和功能的分析。迪尔凯姆认为, 当我们试图解释一种社会现象时, 必须分别研究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和它所具有的功能。对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不仅要分别研究, 而且应先研究前者, 再研究后者。这种研究上的先后顺序不仅符合社会事实产生的实际过程, 而且符合先因后果的逻辑。同时, 他还反对历史的方法。历史的方法认为, 社会现象的原因应当到过去中, 即到以前的状态中寻找。而这不是真正的科学解释, 因为这仅是一系列的史实, 对于因果关系并无暗示。第二, 社会事实必须根据别的社会事实来解释。迪尔凯姆认为, 社会事实能够而且只能用其他社会事实加以解释。某个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原因应该到先行的社会事实中去寻找, 而不应到个人意识的状态中去寻找, 所以必须禁绝任何形式的还原论。为此, 他还专门批判了孔德等人的“还原论”, 即用个人现象 (心理现象) 去解释社会现象。迪尔凯姆认为, 社会是一个与个人截然不同的实在之物。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 原因都是另一个社会现象, 而不是一种个人心理现象。要说明一种社会现象就必须找出它的动力因, 而这种动力因只能从社会环境里面而非从个人的心理行为中寻找, 即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原因都是另一种社会现象。

3. 研究社会事实的程序。

第一步, 给所要研究的社会事实下定义。迪尔凯姆认为任何科学研究都牵涉到确定一批符合同一定义的现象。因此, 社会学研究者首先必须对他要研究的事物下个定义, 以便使大家知道, 也是使社会学家自己知道问题的所在。这是取得证据进行考证的首要的、最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二步, 根据定义收集资料并依据收集到的资料对既有的有关现象的各种假设、解释进行分析批驳, 这些假设或解释通常是从个人心理、经济、环境的角度上做出的。第三步, 使用共变法对所研究的社会事实进行社会学意义上的解释。共变法就是指间接科学实验法和控制变量法。迪尔凯姆认为, 只有一个方法证明一个现象是另一个现象的原因, 这就是比较它们同时出现或同时消失的情况, 考察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结合时表现出来的方法是否证明它们是相互依存的, 应该采用间接的实验方法或比较方法。另外, 他还主张恰当地使用统计方法, 运用统计的方法进行比较, 就能够得出社会现象运行过程中所蕴涵的逻辑。

四、对迪尔凯姆实证主义的评价

迪尔凯姆不仅提出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还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研究中, 《自杀论》成为实证研究的典范。他的实证研究方法使社会学从纯思辨的研究中摆脱出来, 开始采用计量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推动了社会学向精确化、定量化的方向发展。此外, 迪尔凯姆提出的功能因果分析和结构主义的思想, 被后来的马林诺斯基、布朗、帕森斯和默顿等发扬光大, 成为近现代人类学以及社会学研究的主流方法。

但是, 迪尔凯姆提出的“社会事实”的概念以及由此引出的“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确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 在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概念中, 没有为个体留有任何地位, 在社会结构和个体行动之间的二元对立中过于强调社会的作用, 几乎完全忽略了个体行动。其次, 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概念及其方法过于强调研究主体和研究客体的隔离, 忽略了研究主体和研究客体在认识和理解等方面的差异, 对于同样一个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 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理解。

摘要: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论准则》是社会学研究的元指导准则和认知工具, 特别是其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社会事实的提出与操作化的定义、对以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的限定以及对社会事实研究的应用。对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方法论作一些简要的分析、评述及思考。

关键词:迪尔凯姆,社会事实,实证主义

参考文献

[1]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狄玉明,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2]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3]华莱士, 沃尔夫.当代社会学理论[M].刘少杰,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篇8

图书馆评估是国内外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目前,理论热点分别是图书馆绩效评估、成效评估和价值评估。国外图书馆界积极探索计量、货币化图书馆价值的方法体系,借鉴其他领域如教育、生态领域的价值研究方法,引入经济学的测评方法和工具,衡量图书馆的价值,主要方法有成本效益分析法、条件价值评估法、二次经济影响分析等。我国图书馆界对于图书馆价值评估还比较陌生,尚处在个别著作和少数论文的初步推介阶段。我国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研究还没有建立起系统、完善的本土化理论体系和方法。

1 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目的和逻辑前提

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的总体目的是面向图书馆终极关怀,强调通过价值导向和价值取向的评估以影响图书馆社会价值选择,着眼提高图书馆活动的价值含量,满足用户需要,追求卓越状态,达成合理目标。进行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一方面可以明确图书馆的社会价值,计算出总投入和总产出的比值,进行明确的成本收益分析,从而提高改善图书馆自身的工作效率,达到以评促建;另一方面,明确了图书馆的价值,就能采取相关措施有效维持图书馆的正常运作,使图书馆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比如资金,设备,社会地位等,同时使用户感受到价值生成。

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符合经济学意义的效率与公平的内涵要求。经济学上的效率要求人们对各种社会资源有效地利用、配置,更多地满足人类的需要,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收益,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公平就是指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就是平衡不同阶层之间的资源分配,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代际公平要求目前的资源使用要保证资源质量不能发生退化,在数量上保障资源的稳定,从而保证后代的发展空间[1]。

对于图书馆来说,只能对同一个馆进行不同历史时期的纵向比较,不能进行横向比较。将一段时期的总投入量视为对图书馆整体的影响,最后导致这段时期的总产出,结果是增量比,总产出/总投入,通过数值分析,可发现整个价值分布呈动态曲线分布。

2 各类型社会价值评估方法介绍

2.1 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运用非市场价值评估方法对环境价值和健康影响价值评估源于美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主要的评估活动。国内起步较晚,正处于引进国外理论和模仿评估过程阶段。对环境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评估经常运用的方法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消费者产品函数方法;二是享乐价格分析法;三是引导偏好的一些经验方法,主要是条件价值评估(CVM法)。前2种方法是揭示偏好技术,CVM法是声明偏好技术。只有声明偏好技术可以评估环境产品和服务的总经济价值,包括利用价值和非利用价值(存在价值或被动价值)[2]。这种方法通过调查时创建或模拟市场,直接引导出环境的被动利用价值或非利用价值以及直接利用价值。

2.2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是传统的企业估值方法。

成本法从投入角度进行评估,一般不能单独使用。从投资人及企业的角度看,收益法是企业估值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市场法在西方国家是评估行业普遍采用的方法。市场法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参考企业比较法和并购案例比较法[3]。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对同一评估对象综合采用三种评估方法,对形成的初步价值结论及所使用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形成合理评估结论。

2.3 资本价值评估方法

资本包括无形资本和有形资本。无形资本包括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指社会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比如图书馆对社会的影响反映为用户对图书馆的忠诚度。有形资本指货币资本和固定资产投入,比如:馆舍,设备等。

资本价值评估有4类基本方法: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无形资产评估方法。

无形资产是不具备实体形态而能给企业或个人带来收益的权利或资源。对有依附性或独立性的无形资产,可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4].图书馆无形资产的评估,应包括无形资产和社会无形资产两部分,分别对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以社会效益分析为主。具体地主要包括图书馆特许经营权、网络使用权、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资源专有权、馆誉等内容[5]。

智力资本的价值评估比较复杂。需要先完成智力资本价值创造潜力和价值提取能力的评估,最后将二者的结果进行合并。

资本总量=价值创造潜力*价值提取能力。

智力资本价值提取能力评估值=指标权重向量*加权后的评价矩阵=评估向量值[6]

3 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方法

图书馆的总价值由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构成。David Throsby从文化经济的角度对价值进行了阐述:“价值虽然最终可用量化的商品或货币来表示,但它并不等同于财政学的价值或市场价值,它包括被讨论的文化物品或服务的任何直接使用价值和非市场价值”[7]。

3.1 使用价值的评估方法

图书馆的使用价值分为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包括利用资源—集存后有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情报价值、文化价值;利用设施设备;利用服务;利用(提供)组织的活动。间接使用价值包括阅读环境、阅读空间及人际传播—和用户发生关系后产生的影响。

使用价值通过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来而获得,这部分利于统计。对图书馆提供的物品、服务和图书馆的环境价值可以直接用市场定价法进行评估。如编目数据,2次加工的文献资料等,可以使用市场价格充当这些产品货币价值的一种近似值。

3.2 非使用价值的评估方法

图书馆的非使用价值包括选择价值(未来使用价值、遗产价值、替代价值)和存在价值。非使用价值在很多情况下占有较大的比重,它主要表现是一种存在的价值和为他人而存在的价值。存在价值只是因为公共图书馆的存在而表现出的支付意愿,为他人而存在的价值表现在利他价值和遗赠价值。非使用价值是指图书馆在知识的传播、缩小信息鸿沟、保证每一个读者的平等享受等方面的作用,这方面的价值由于不存在实际的交易“市场”,很难用传统的市场价格机制等方法。

对非使用价值的评估主要有揭示偏好和陈述偏好两种方法,揭示偏好法利用个人在实际市场和模拟市场的行为来推导环境物品或服务的价值;陈述偏好法在假象市场的情况下,试图通过调查技术直接引导出被调查者对环境价值的认识[8]。对于所有的非使用价值评估,都可使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是典型的陈述偏好技术,它的功能价值在于:结合消费者利用评估客体的实际支出,就能直接揭示和计算其消费者剩余,从而实现对于非市场物品的成本效益核算[9]。对于存在价值的评估,可以使用成果参照法来评估。

3.3 价值链增值

在价值链模式下,具体到图书馆的价值目标是以用户价值为导向的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对用户来说,实现了内化增值和外化增值。对社会来说,实现了环境价值增值和扩展增值。

价值链上的价值实现就是上下游节点或用户间产品交换的实现,在这一实现过程中,用户价值成为价值链价值创造的驱动因素。价值链最终实现了转移增值,添加增值,转化增值实现附加增值[10]。

可用公式表示为:K=B/A

K表示总的投入产出比,K≥1,证明产生了价值链增值;

A表示货币化后政府的总投入:包括建筑、设备、人员、经费、社会关系及社会地位等;

B表示货币化后的总产出价值。

政府的社会供给行为拉动了知识源供应链产业增长,比如对出版业、发行业和物流的拉动;政府对图书馆的投入,促进图书馆的产出服务:知识资源服务、设备设施服务、社会活动服务。图书馆的加工环节付出人力资本对文献资源加工。图书馆对社会的产出环节,最终实现了价值链的增值。

3.4 价值工程分析

图书馆价值工程分析是对用户需求的科学分析,诊断和发现现有图书馆功能不足,着力通过要素选择,结构的改变来实现降低成本,同时最大化用户的价值需求。根据价值评估所积累的数据案例不同,可采用经验分析法或解析公式法。经验分析法分为矩阵成本法和功能成本法,解析公式法分为绝对值法和相对值法两种[11]。

在进行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时需要运用以上4个分类分层的方法,根据具体指标而组合运用,合理选择。

3.5 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方法表(表1)

图书馆一个普遍联系的社会存在,完整的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应该涵盖图书馆投入产出评估(绩效)、图书馆服务对用户影响的评估(成效)、图书馆服务和受图书馆影响的用户对社会产生所产生效益的评估(价值)三个部分。要借鉴相关领域如生态系统、企业价值等领域的方法,进一步完善评估方法。同时要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改善价值趋向,指导价值选择,推动我国图书馆工作达到一个更高的发展水平。

摘要:本文介绍国内外图书馆评估的现状,分析各领域社会价值成熟的评估方法,阐明了我国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的目的和前提,总结图书馆社会价值评估专门的研究方法。

在线社会网络的数据采集方法的研究 篇9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在线社会网络在全球的热度持续升温,大量用户吸引其中。据2012年1月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1],中国网民的互联网沟通交流方式发生明显变化,传统交流沟通类应用大幅下滑,而微博/社交网络等则快速崛起。目前有将近半数网民在使用此类应用,分别达到48.7%和47.6%的比例,微博用户比2011年底增长了296%。在可预见的未来,在线社会网络将成为一个更成熟,更巨大的即时信息平台,被全球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使用,真正成为一个物理世界的网络映射。2009年8月运行的新浪微博为中国在线社会网络的典型代表,到2012年注册用户已经超过3亿,峰值每秒发送32312条消息,每天发布近8000万条消息[2]。根据微博上的用户和消息,企业可以从中发掘潜在客户,推广产品,政府可以了解民生动态,将谣言扼杀在萌芽状态,出台政策解决社会问题,所以,对于在线社会网络进入深入挖掘与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浪微博中用户和消息众多,如何将这些数据采集到一起,则是信息挖掘的前期工作,本文利用新浪微博开放的API接口为平台,研究数据的采集方法。

1 新浪微博的特征

新浪微博于2009年8月28日开始运行,截至目前,新浪微博拥有3.5亿用户。新浪微博是一个类似于Twitter的微博系统。虽然其和Twitter在系统架构上类似,但是新浪微博又有一些自己的特征:(1)新浪微博内容丰富,可以发送140以内的汉字,同时也可以发送含有图片、视频、音乐,多媒体形式的存在,满足了博友的表达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各种资源的传播;(2)发布渠道多样,可以通过Web网页,电子邮件插件,特别是可以用手机发微博,没有发布工具的限制,微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发布信息;(3)信息传播零时差,多样化的信息接收渠道可以让用户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消息,而其一键转发设置则让转发信息的过程实现零时差,同时,微博采取的是单向跟随的人际关系,用户不需要是双向的好友关系就可以任意的关注他人,这种模式可以使得信息以广播式的方式急速扩散。

2 数据采集方法

采集新浪微博的网络数据是分析微博拓扑特征的前提,本节介绍新浪微博的数据属性以及采集数据用到的API。

2.1 数据属性

新浪微博上的数据不同于传统Web1.0网站的数据。Web1.0网站的数据是由多个网页链接组成的网络。新浪微博显示的数据归纳起来包括三种:注册用户的背景资料,用户之间的关系,用户所发的微博信息等等,可以说在新浪微博中存在两个网络:第一个网络是关系网络,节点是用户,边是用户之间的关注关系。第二个网络是信息传播网络,节点是用户,边是用户之间微博的转发和评论关系。数据可以分为两大类[3]:用户信息数据和微博信息数据。用户信息数据中主要的字段包括:用户UID、用户昵称、用户所在城市、粉丝数、关注数、微博数、注册时间、是否是微博认证用户、用户的在线状态、收藏数等等。微博信息数据主要的字段包括:微博作者信息、发布时间、微博ID、微博内容、评论数、转发数等等。

2.2 API介绍

2010年7月新浪微博开放其API接口,通过新浪微博登录后可以浏览资料,但由于服务器的性能和网络带宽的限制,新浪微博的API对请求次数设置了严格的限制,每个账户每小时可以访问150次,IP在一个小时内只能申请1000次,只要控制好调用API的频率,这个方法是获取新浪微博数据的比较简单的途径之一。

新浪微博开放平台的体系参考了Twitter,两者非常类似,包括接口、参数的定义,请求方式等等。如果熟悉Twitter的API,基本可以同样的适用到新浪微博开放平台上,同时新浪微博开放平台的文档技术部分的信息也可以同样适用于Twitter。到目前为止,新浪微博开放平台提供的API有如下几个接口:微博接口、评论接口、用户接口、关系接口、账号接口、收藏接口、话题接口、标签接口、注册接口、搜索接口、推荐接口、提醒接口、短链接口、公共服务接口、地理信息接口。具体每一个接口的功能以及该接口下的API可参看新浪微博开放平台的API文档[4]。

3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模型如图1所示。

3.1 授权模块

新浪微博开放平台提供了获取数据的API,为了避免用户访问新浪微博API过快,造成服务器负担过重,新浪微博对开发者调用API设置了限制,账户限制为150次/小时,IP限制为1000次/小时。为了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能不间断的运行,本文分别采用两个方法来解决:申请多个账号轮流使用来解决账户限制问题,当账号使用频率快要超过限制时切换到另一个微博账号;针对IP的限制,本文事先准备多个稳定的IP地址,切换使用。解决了这两个限制之后,数据采集过程就会较为顺畅。

3.2 数据采集模块

根据API获取的用户ID,就可以开始采集数据了,通过某个搜索算法获取多个用户ID,将收集到的数据排成队列,每次取出队头去调用API,同时记录API访问次数,将获取的数据存入数据库,当API访问次数超限时轮换新的用户名。

采集用户ID的方法常用的就是宽度搜索和深度搜索。微博用户能控制自己关注哪些用户,但不能控制哪些用户关注自己,而新浪微博的API只能返回用户关注的前500个粉丝,如果沿着被关注的方向搜集数据显然不太可能,所以,根据用户所关注的其他用户方向搜索是合理的,本文采用前向的宽度搜索算法符合微博拓扑的实际形成过程,实验证明采用此算法采集用户ID是可行的。

3.3 数据存储模块

新浪微博API根据不同的请求内容,返回两种类型的数据结构:XML文件或JSON文件,在新版的新浪微博API中,所有返回的数据都是JSON格式,本文采用MySQL数据库来存储数据,抽取出相应的文本数据,网络数据和关系数据。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服务器的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 R2;

数据库:MySQL Server 5.0.1;

服务器的数据采集模块:NET 3.5;

数据分发服务器:JDK 1.6,Eclipse 3.5;

数据采集模块:Visual Studio 2005;

开发语言:C#,Java

数据采集平台连续运转15天后,总共获得本地用户1928942个,详细信息1178994,微博数55875402,评论13307295。新浪微博具有四类用户:普通、红人、机构、名人,定义Fw为用户的粉丝数目均值,Fg为用户的关注数目均值,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红人和普通用户的关注数目相差不大,但是红人有更多的粉丝,这是因为在新浪微博中,至少有100个以上的粉丝和关注度才能成为红人,实际上,红人只是加了认证的普通用户,由于被新浪认证后显示了真实的身份,具有了较强的可信度,所以获得关注的机会也增大了。机构的关注数目明显高于名人,可能是由于机构有时为了解决问题,需要跟普通百姓进行交流,所以在关注数目上有比较多的差距。从这个表我们也能看出,新浪微博不是一个为了保持亲情关系产生的,而是因为用户的信息需求产生的弱关系组合。从而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新浪微博是一个大尺度,自组织,小世界,不均衡,高动态的网络。

参考文献

[1]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差统计报告[R].2012.

[2]高戈坤.新浪微博用户数再创新高[J].通信世界,2012,2:10-11.

[3]王亮.微博媒体的信息传播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

中国社会经济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研究 篇10

一、我国现行统计制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统计调查项目设计不规范。

首先, 普查周期内项目设计不合理。我国人口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都是每十年进行一次, 基本单位普查每五年进行一次, 普查周期过长使得普查年度数据与非普查年度数据的衔接比较困难, 要使普查数据更能反映现实经济状况就必须对数据进行科学的调整;此外, 普查获得的数据对于非普查年份收集数据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没有真正发挥普查在整个统计调查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其次, 统计调查项目设计不合理。统计调查项目是以不同专业为依据设计的, 这可能造成内容或者调查对象的重复。

2. 抽样调查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普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实施难度较大;而抽样调查则是比较容易实施的一种调查方法, 但是如果抽样调查的方法不当, 那么抽样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将大大降低。我国的统计体系是以县级统计为基础, 再由市、省汇总, 最后上报给国家, 在上报统计数据时仍然是“层层布置, 逐级上报”, 没有体现抽样调查的工作特点。另外, 每个层次也会独立地开展统计工作, 我国的抽样统计方法一般只能满足一个层次的统计要求, 如省一级的抽样调查数据就不能满足市或县级的数据要求。有些地方每个级别都进行抽样调查, 这会使样本容量成倍增加, 统计工作负担也会加重。

3. 统计标准未能与国际接轨。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其经济数据不仅关系到本国的经济状况, 也受到其他国家或者一些国际组织的关注, 所以这要求我国的统计制度方法必须与国际接轨。统计标准是进行国际统计交流与合作的基础, 中国的统计要与世界标准保持一致就要采用国际统计标准。目前, 我国统计制度上还存在很多计划经济的“遗迹”导致我国的经济数据不能被国际上理解和接受。例如, 我国商业统计中有一项指标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且这一指标还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然而国外的统计制度中根本没有这项指标, 与该指标类似的是“零售业销售额”、“批发业销售额”。我国的“农村-城市二元结构”决定了在统计居民收入时不能一概而论, “农民人均纯收入”成了我国独有的一项统计指标, 而国际上一般都适用“可支配收入”这个指标。

二、我国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建议

1. 完善周期性普查制度。

在现有的普查中, 应该强调基本单位普查的重要性, 基本单位普查和专业普查要有科学的设置, 避免调查对象和内容的重复;普查项目的设置应力求精简, 进一步规范普查标准, 合并一些有重复的普查项目, 普查内容也需要简化。在对普查数据的利用上, 普查单位和相关专业都要加大研究力度。普查单位要对相关专业开放信息, 相关专业要深入研究普查资料与年、定报统计的关系, 此外, 还可以以普查数据为基础, 利用科学的统计计算方法, 设计非普查年度的信息采集制度, 要把普查数据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2. 改革抽样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方法应该成为我国统计调查使用的主要方法, 其中目录抽样法应该成为我国调查体系的主体。目录抽样法的随机性最强, 最大程度地降低了人为干扰因素, 所以从理论上讲这种方法是最科学合理的;目录抽样法在基本单位中实行等距抽样, 所以其实际操作性也是很强的。实施目录抽样法要对统计对象规定合理的规模界限, 规模以上企业要覆盖经济的绝大部分, 规模以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多数, 对于规模以上企业的数据统计部门要有绝对的控制。

3. 统计指标和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

统计指标体系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基本统计指标体系, 另一类则是专题统计指标体系。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反映国民经济宏观的基本状况和社会发展状况, 如果每个国家都各自设计, 那么国与国之间就无法进行横向比较。我国要融入到世界经济中去,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这些软件设施的支持, 要主动地采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统计指标和标准体系, 首先要改革的就是统计分类标准, 该标准的设计要以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为基础并与国际产品分类标准衔接。

我国现有的统计制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 新形势下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统一规划、科学设计, 着眼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 让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摘要:统计即收集信息, 在社会经济领域, 统计的作用是为国家制定经济决策、实行经济调控提供信息依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济信息容量急剧增加, 统计工作面临着众多新的困难和挑战, 我国目前的统计制度方法已经落后, 提供的信息已经不能满足决策需要, 所以统计制度方法的改革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统计制度方法的主要问题, 接着提出了今后我国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统计制度方法,统计工作,改革

参考文献

[1]殷文, 中国社会经济统计制度改革路径探析, 现代商贸工业, 2007 (11)

[2]陈明, 中国社会经济统计制度改革简论, 新课程, 2010 (01)

上一篇:后续再利用下一篇:语文课堂教学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