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哲学基础研究

2024-05-29

会计理论哲学基础研究(精选十篇)

会计理论哲学基础研究 篇1

我国根据相关学科规定, 将会计基础课分为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两种。基础科学主要用于运动形式、规律、发展趋势, 并将客观世界特定运动形式及形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进行全新知识领域探索, 拓宽知识发展前景。

1.1 会计基础相关概念

会计基础理论就是借助一定的推理、判断来揭示会计客体本质和发展规律, 它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及条理性。会计基础理论及概念进一步揭示会计客观本质及规律性, 按照会计理论内容可将其分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技术理论, 也有划分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开发理论, 通过利用其他科学对会计规律和本质进行阐述。会计基础理论也称会计核算原理, 它是会计知识实践成果, 是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会计基础理论内容

至今会计基础理论内容并未达成共识, 会计界常将会计基础理论误认为是《基础会计学》、《初级会计学》、《会计学原理》, 这对会计学发展十分不利。根据会计基础理论内容性质, 可将其分为会计对象理论、财产估价理论、会计职能理论、会计系统理论、会计基础理论等, 我们只有对会计理论知识详加论述, 才能够对会计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1.3 会计基础理论特点

会计基础理论具有以下特点:客观性, 基于会计学基础理论发展战略就是揭示会计发展本质、规律及发展趋势, 阐述了会计事物的客观实际。稳定性, 该理论是源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会计实践, 在会计逐渐发展过程中, 该理论环境已经相对稳定。系统性, 就是指会计基础理论是较为完整的系统理论,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够形成较为完整会计理论体系, 会计基础理论从整体上反映了理论构成要素。规范性, 就是通过理论内容来反映会计功能与事项, 规范会计人员行为。规律性, 事物发展都是要遵循统一、标准的发展运行过程, 揭示了会计事物本质发展的必然过程。前提性, 理论通常是实践发展的前沿, 是实际工作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支持性, 会计基础理论是其他会计学科建立的重要理论依据,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趋势和事物性质, 推动了会计学科的发展。只有充分认识和掌握会计理论基础特点, 才能够正确发挥基础理论功能作用。

2 会计基础理论功能及例证

2.1 基础理论功能

我们就将会计基础理论功能作出如下总结归纳:认识作用, 该理论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会计事物客观发展规律, 认识到事物的本质, 掌握客观事物发展规律, 明确会计性质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区别, 进行一定时期会计结构、规律、特征及发展趋势的深入分析。基础作用, 基础理论为会计系统知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实现会计理论的不断深化, 从抽象到具体, 例如会计核算原则、模式及内容等。指导作用, 利用会计基础理论引导会计实践工作, 并在客观会计事物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增加了理论认识, 更加便于会计管理、核算工作和体制工作等的开展, 是规范会计行为的重要理论支撑。规范作用, 理论引导实践, 实践验证理论, 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补足的。预见作用, 会计基础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客观会计事物发展状况的预测, 判断事物未来发展情势。教育作用, 将会计基础理论用于就业教育是会计专业教学方法, 它能够让受教者正确、系统全面地认识会计学知识, 为其日后从事会计行业有所助益。促进作用, 理论推动实践, 会计基础理论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会计工作、教育教学以及相关知识研究等方面的发展, 在特殊条件影响下还可能会掀起技术革命或是会计知识改革等方面的重大转变, 促进理论研究和应用, 使会计学取得突破性进展, 拉动社会经济增长。

2.2 功能例证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一直沿用的《会计学》, 为我们展现了会计基础理论功能作用, 会计基础理论发展也积极地推动了《会计学》的发展, 也就是“大会计理论”的发展。因此, 我们必须要将会计基础理论放在更高的层次, 深刻认识到基础理论发展对会计学发展、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风云突变的市场经济环境, 推动以人为本的法制国家建设, 加强会计行业管理, 扩大会计领域, 加强会计相关知识研究。受全球整体环境影响, 我国在进入21世纪以来, 无论是社会、经济, 还是科技、文化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进步, 各学科呈现了相互融合、逐渐扩大的发展趋势, 也就是我们近来热议的学科重组, 这不仅是学术界的变革, 也是学科研究的兴起, 是建立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的关键时期。由2006年出版的《广义会计学》就很好地阐述了会计基础理论在学科建设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3 坚持理论创新、解放思想

人的思想常常被思维惯式所左右, 这严重束缚了理论研究的发展。所谓的解放思想就是要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主管意识偏见, 进行新问题、新情况的研究, 使其能够更好地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 实事求是,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研观, 积极开展会计基础理论研究。积极响应我国时代发展要求, 敢于创新、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 使会计学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4 结语

据实践验证, 会计基础理论创新已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这是对我们研究和努力的重要肯定, 我们应当始终致力于会计基础理论研究, 营造良好的基础理论创新条件, 不断更新会计理论发展观念, 推动会计基础理论发展, 发挥理论带动实践优势, 不断加强现代化会计学科建设, 更好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创新道路建设。

参考文献

[1]于玉林.基于会计学发展战略的会计基础理论研究[J].企业经济, 2012, (05) :119-120.

会计理论哲学基础研究 篇2

一、会计与哲学的涵义与联系

(一)哲学

哲学中的“哲”字据《尔雅》释言,训为“智也”。“学”字据伏生所传,《尚书大传》曰:“学效也”;据班固所编《白虎通》,“学之言觉也,以觉悟所不知也。”《说文》敩,亦训“觉悟也”。

把“学”字与“哲”字合为一词,其意义在于“以智训哲”,体现出哲学爱知,则以智识为知的思想,这一思想也恰合希腊文“philosohy”中“philos(爱)”与“sophia(智)”相合的“爱智慧”的涵义,与其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会计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为企业在经营中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开展的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等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的本质是反映和监督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一种方法,是管理经济的工具;是一个收集、处理和输送经济信息的信息系统;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是通过专门核算,讲求经济效益的一种以价值活动为对象的管理活动。wwW.11665.COm

二、哲学理论和方法在会计实践中的应用

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理论学科,其衍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对社会的认知与分析,更离不开对本理论学科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建立与完善。由此可见会计的研究与实践离不开对哲学的应用与思考,在会计理论研究过程中引入哲学的思维与思考是必要的,在会计工作实践中借鉴哲学观点与方法也是必要的。将会计理论与哲学应用结合,是以哲学理论为基础,将会计理论方法与会计实际业务分析相结合,归纳出对会计本学科必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然、本质规律的认识。

(一)会计的实践性

会计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来源于实践且最终应用(反作用)于实践的理论学科。会计以经济活动为反映和监督的对象,通过记录经济实体持续、具体、全面的经营活动,从而对其做出系统性和综合性分析,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看出会计的客观性与实践性符合哲学分析的`基础。

(二)会计逻辑的客观性

会计逻辑思维是一种按照会计逻辑规律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思维操作,达到对经济活动的深层次认识。

会计逻辑思维遵循逻辑思维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分理由律。同一律要求会计对概念的判断和使用必须保持自身的同一,不能变更;矛盾律要求会计思维必须保持会计概念的确指性与结论的唯一性;排中性要求会计思维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最终保证会计概念属性的确指性及判断的唯一性;充足理由律要求会计理论在具体论证中要反映其论据的真实性以及最终结论和理由的必然联系性。这些充分体现出会计逻辑贴近哲学思维的客观性。

(三)会计管理行为的能动性

管理行为的实质是“包括决策发起和决策实施在内的决策管理”,以决策为核心的管理行为的鲜明特征在于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

以会计管理行为中的管理控制为例,管理控制是指“管理人员对组织实际运行是否符合预定的目标进行测定并采取措施,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这种控制行为包括当销售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时进行各种促销活动,当费用过大时开始压缩开支等反馈性措施,其实质是一种主动性管理行为,反映了会计管理行为的主观能动性。

(四)会计中的稳健主义

稳健主义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理论基础,又称其为稳健性原则或谨慎性原则。在会计理论与实践中,稳健主义体现在会计管理的全过程,其包含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各方面的稳健性内容。要求确认标准建立在合理稳妥的前提下;在会计计量中不得高估资产价值、利润数额;会计报告要为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信息,无论表内表外,批注说明,其中都要特别报告当期经济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

(五)科学发展观对会计工作的指导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发展观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报告为会计工作指明了方向,决定了我国会计发展的战略思想要坚持科学发展,以会计人员为本,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下,要创新会计理论,会计实践要与时俱进。通过统筹计划,严格控制,客观监督,科学决策,从而不断向建设中国特色会计的发展目标前进。

三、未来会计哲学理论研究方向的展望与建议

近年来,在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中,也有一些学者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来阐述哲学与会计之间的关系。如杨俊亮(1994)在《会计哲学——会计本体论的哲学沉思》中通过对资金运动记录、反映方法的研究,阐释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于玉林在《现代会计理论实务与教育研究》中根据会计的世界观阐述会计哲学;顾飞()在《关于会计哲学的思考》中对会计哲学内容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在会计哲学的研究过程中,我国学者各抒己见,然而由于研究的人数较少,理论有限,看法角度各异,无法在各层次中进一步深入研究,没有形成统一的会计哲学理论体系与结构。会计哲学理论仍需汇集更多的观点和内容。因此,只有更多人来关注探讨会计哲学,才能使会计哲学体系走向成熟,促进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

于论文联盟 www.ybask.com(一)新时代会计理论哲学性研究发展趋势的分析与展望

会计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同样面临着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诸多环境因素的变化,会计学科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会计理论研究方向一方面在于各种会计分支学科的丰富、完善和新的分支学科出现;另一方面是各种会计学科会被更多人认识和有组织的系统研究。

以会计哲学性研究的代表学科——会计哲学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有关会计哲学性学术研究文章篇目从“数以十计”到近十年来“数以百计”,有关会计哲学性思考的学术性文章逐渐丰富,近五年来会计哲学研究取得了成果,通过运用系统法、归纳法为主题理论研究方法,以哲学方法论为基础建立起了会计哲学的“七论点”。如今会计哲学拥有了初步的理论框架,可见会计哲学性研究在我国具有可行性,并且发展前景具有长远性、稳定性。

(二)关于创新会计理论哲学性研究的建议

1.遵循哲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在会计理论研究创新中要注意运用全面、本质、联系和发展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并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法,辩证地审视问题的各方面,在弄清楚问题的原因、原理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出符合实际的方法与思路,避免研究陷于简单化或空洞化。

因此,会计理论研究创新一定要注重对世界观、方法论的认识和应用,以此达到理论研究的思路清晰。

2.加强已有会计哲学方法联系性和实用性研究

在完善会计理论哲学性研究过程中要注意本体理论结构原有的饱满性以及理论体系层次的完整性。会计哲学理论研究中提出了如系统法、演绎法、结构法、移植法、归纳法、比较法、分类法、分析法、类比法、组合法、联想法、相关法、相似法、相向法等多个适用于会计哲学本学科理论的研究方法。在近年来对会计哲学的初探中,通过运用哲学方法论构思建立起会计哲学学科的基本框架,提出了会计哲学导论、会计哲学本体论、会计结构论、会计功能论、会计价值论、会计实践论和会计认识论。虽然在层次方面较为饱满,但各理论要素之间缺乏联系性和实用性。在今后的理论研究中,挖掘其中的研究潜力,进一步完善其内容,将理论观点与理论研究方法相结合,从而开拓更具实际意义的新理论和新观点,使会计哲学内容更为饱满,逻辑更加缜密。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企业会计理论研究的实践基础分析 篇3

关键词:企业会计;理论研究;实践基础

一、发展会计理论的方法和实践性问题

1.对我国会计研究的传统的方法进行相关分析很难看出他和规范的方法的相同点,换句话说就是规范的研究方式和传统的方法并不是互相变通的概念,以往多有过的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中,人们总会不自觉的将某些部分的研究添加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也就是实证研究,但是我们都知道这种研究方法不仅仅只是涵盖当前比较适用的方法以及“建模”,同时还有这些研究方法之外的一些途径,比如说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研究以及实地的实验等方法,所以,以前在进行研究时所使用的实地调查等方法,以及比较简便的统计分析的形式都应该是属于比较客观实际的或者是以经验为主要依据的研究方法,即为实证研究方法。

2.伴随着实证研究方法在会计理论研究中的施行以及兴起,对于会计理论研究的比较规范的方法开始受到普遍的不满,这种有关会计理论的规范研究其根本的不足就是主观上的假设,这种主观上的假设又不能在相关的结论上形成普遍的理论共识,但是即使是这样,相对于大多数的会计理论框架以及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等一些重大的问题目前还是依靠这种研究方法进行的。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这种主观假设方法的承认和使用不只是体现在规范研究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且也出现在了实证研究的过程中。同时在对这种研究方法进行反驳和批评时,也要区别这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以及对于命题学术性的相关比较关注,尽可能的能够克服这种相对纯学术的有关会计理论的研究理念。

二、企业会计理论研究实践的改进

1.强化成本理论的研究。要建立符合我国实际发展需要的会计理论,也就是依附于中国特设社会主义,要敢于打破传统理念的束缚,寻求新的理论研究方法的思路,对于案例分析而言要广泛的进行,然后结合理论进行经验以及教训的提炼,并且,会计理论的研究必须结合我们会计成本的诸多实际问题进行,同时还要将把理论研究的成果最终转化为强大地生产力为最终的目的,在这种前提之下,对会计理论研究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建立符合我国特色的成本会计理论,但是并不是对我国以前的会计理论的彻底推翻,要在以前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一套新的评价制度以及激励的机制。

2.会计成本组织结构的健全。对于这个方面就是要对会计的成本组织结构进行相应的完善和改革,这种完善从根本上来说,是岁会计成本以及资产的保值走向上目前出现的一些脱节的严重现象的相应的压制,所以作为我国的会计人员,怎样才能够在当前形势的快速变化之下进行会计组织结构的完善,需要的首先是要对会计人员的自身成本意识以及全面素质的深化;就企业来说,这一方面也是要加强的,因为对于会计人员本身来说他们的能力是有限的,企业要尽可能的帮助会计人员进行这方面的转变,同时还要完善自身的成本规章;除了这些之外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会计人员要结合现实的发展对于相关理论进行灵活的运用,例如信息产业技术、办公自动化等技术。对各项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

3.构建成本核算方法的明确框架。现代企业在自身的发展同时,相应的管理模式以及机制都在不断地更新和健全,同时会计核算成本的方法也不会例外,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到的是,相对于会计成本的计划过程或是其他的方面,目前还没有比较尽兴细化,所以对于成本核算方法的框架构建,首先要对计划阶段尽兴细化,明确各项的相互关系,有效地对机会成本以及理论的矛盾尽兴解决,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相互转化使用,以便更好的用于实践。

三、会计理论研究的实践基础分析

1.随着这几年我国会计领域的不断发展,我们逐渐的意识到开始我们对于这方面的认识以及相关评价只是一个相对很不完善的研究过程,尽管我们也借鉴了许多优秀的成果,但是我们只是单纯的借鉴,同时在借鉴的同时并不仅仅是对本体的借鉴使用,我们的目的只是能够通过这种方式的嫁接比照从而对我们的不足的完善,可以说是取长补短。但是就我们国家目前的国情来说,特殊的状况决定了我们现有的会计系统结构以及特性,同时我们自己特有的东西也有适用于我们自己的状况以及相关的优化方法,同时还需要我们结合这些对我们的会计理论研究进行实事求是的进一步探索。

2.另一方面因为会计实证的理论研究的很多成果目前都是基于经济学以及行為科学等的一些新兴的学派的观点,然而这些新型的学派以及他们的观点在他们本学科的领域中通常都还存在有争议,所以当会计理论的研究者对其所使用的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没有能够进行比较全面并且深刻的把握的时候,这样的借用明显的是不科学甚至是危险的。并且,由于新兴的经济学理论还有一些新例如理性经济人等的假设未必是符合我们国家的现实的,所以这种盲目的借用必然是有害的。当前我们的会计系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确保会计目标的明确,同时还要保证会计准则的建设的目标以及和这些相关的问题也迫切的需要得到明确的保证。总之,目前我们正处在会计理论研究的变革时期,对于会计理论的工作者来说,这正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时期,一个不可多得充满了创造的时期,但是同时这种机遇和挑战还要建立在把握我国的会计实务的基础之上。

从上面得到,会计相关理论的发展基础只能是会计实务的发展和延伸,会计理论联系实际的逻辑起点就是会计目标,在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同时必须要对会计的环境进行严格考虑,但是这并不是说会计环境是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北京铁路局天津电务段)

参考文献:

[1]刘赛.基于会计理论的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09).

[2]刘赛.基于会计理论的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09).

[3]徐琪颖.中国会计标准国际化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22).

[4]佩顿.W.A.公司会计准则绪论[M].立信会计丛书,2008.

会计理论哲学基础研究 篇4

一元、多样 (以后简称“一多”) 不仅仅是现实范畴, 而且是继往开来的哲学范畴。在专著中, 从历史的角度入手, 提出早在古希腊就已经开展了一多的关系问题猜想, 探讨千差万别在统一中的存在。爱利亚学派重视一排除多, 种子论排除一重视多, 而原子论所讲的原子就是性质的一、数量的多, 是一、多的统一, 米利都哲学家留基波提出原子的形状和数量关系就是一个例子。亚里士多德说, “因为在所有的本原中, 数在本性上是居于首位的……数的元素就是万物的元素, 整个天界不过是和谐与数而已。”“一时从单一分为众多, 一时又由众多生成单一”① (p70-71、111) 。按照恩格斯的说法, 在各种各样的古希腊哲学中, 差不多都可以找到后来各种哲学的胚胎和萌芽。到了康德, 把古希腊巴门尼德的思维与存在合二为一的哲学样式, 高度概括为现象界, 把对立的哲学派别进行整合, 实现由多生成一的辩证转化, 达到了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过度。有代表性的黑格尔哲学, 不满意康德把认识局限在现象的此岸, 把彼岸留给上帝的不可知论, 提出他的消解自然本体与精神本体的抽象对立, 用概念世界达到主体客体的辩证统一, 提出“花虽说具有多样的性质, 如香味、形状、颜色等, 但它却是一个整体。在这一朵花里, 这些性质中的任何一种都不可缺少, 这朵花的每一个别部分, 都具有整个花所有的特性。”② (p30) 虽然黑格尔通过概念实现了自然与精神、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但是缺乏当下与直接现实性, 仍然具有一定的缺欠。恩斯特·卡西尔提出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 “都被看成是同一主旋律的众多变奏”。③ (p91) 用多与一的关系解释自己的思路, 为哲学打开新局面。

本著作以古典哲学为背景, 重点论证马克思以历史传承为线条, 从对象化的角度分析哲学问题, 通过中介的衔接, 克服对立派别的抽象对立, 实现不同派别的统一, 使多通过辩证转化, 实现一的突破。在1845 年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中, 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局限, 在实践的基础上, 使传统对立的哲学派别达到了统一, 为哲学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在1846 年致安年科夫的信中指出:“由于蒲鲁东先生把永恒观念、纯理性范畴放在一边, 而把人和他们那种在他看来是这些范畴的运用的实践生活放在另一边, 所以他自始就保持着生活和观念之间、灵魂和肉体之间的二元论——以许多形式重复表现出来的二元论”④ (p541)

当然, 由于历史的不同、出现的问题不同, 理论表达也有不同。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这部重要著作中提出哲学基本问题, 《反杜林论》 把对立哲学派别加以强化。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这部著作中, 使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贯穿全书的始终, 在此后的哲学发展中, 把哲学对立作为不可越界的、自始至终的哲学基本问题, 甚至使哲学对立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限制了哲学的与时俱进和多样性, 束缚了哲学的全局化和现代化, 这种对立的哲学思维方式, 与当代时局的差距拉大。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施密特指出:“马克思在和费尔巴哈批判地较量之前, 对认识论的僵死的二元论立场已感到厌恶了;这种二元论自笛卡儿以来就支配着近代思潮, 而德国哲学已在思辨的基础上图谋克服它。”⑤ (p119) 就连在马克思之前的、作为马克思哲学理论来源的费尔巴哈哲学, 也已经解决了类似问题。费尔巴哈指出:“把人分割为身体和灵魂, 感性的和非感性的本质, 只不过是一种理论上的分割;在实践中, 在生活中, 我们否定这种分割”。⑥ (p209) 这种思想, 得到了马克思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批判继承了古典哲学, 吸取精华, 抛弃糟粕, 在实践的基础上消解了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唯灵主义和唯物主义彼此间的对立, 通过实践的客观现实性吸取旧唯物主义的优点, 通过实践的自觉能动性吸取唯心主义的特长, 通过社会历史性实现哲学的逻辑、历史一一对应, 使不同时空的哲学范畴自我界定, 防止那些无视逻辑、历史的辩证关系而出现的语言拼凑和符号乱码, 使传统对立的哲学派别统统成为哲学大家庭的一员, 是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

马克思主义通过共产国际和苏联实例影响了我国, 经过实践验证和理论传承, 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因是马克思, 中国文化又是吸纳马克思理论的承担着, 这两者的关系是一与多、体与用的关系。老子 《道德经》 第四十二章提出:“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魏晋时期王弼的 《老子注》 进行了解释:“万物无形, 其归一也。”在儒家学说中有天人合一、朱熹有理一分殊之说。《易经》 所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之说。《易·乾·象》说:“大哉乾元, 万物资始, 乃统天。”法藏说:“一多相由成立。如一全是多, 方名为一;又多全是一, 方名为多。多外无别一, 明知是多中一;一外无别多, 明知是一中多。良以非多然能为一多, 非一然能为多一。 (《华严又海百门》 卷4) 在王夫子的哲学中, 博大精深, 对一多进行了深入研究, 明确提出“兼之富者, 合万为一;一之纯者, 一以贯万。” (《张子正蒙注》卷五) 。他还说, “盖天下之理, 一本而万殊, 知万殊之原于一本。” (《四书训义》 卷三十二) 宇宙万事万物皆“始于一, 中于万, 终于一。始于一, 故曰:‘一本而万殊’;终于一而以始, 而曰:‘同归而殊途’。” (《周易外传》 卷四) 他还说“始于合, 中于分, 终于合, 以始终为同时同撰者也。” (《周易外传》卷六) “贞于一而通于万。” (《张子正蒙注》卷九) 这些思想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一与多之间的辩证关系, 或者说,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这种联系形成事物的属性, 只有通过这种属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 如果割裂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就不能确定事物的本质, 也就不能对事物的来龙去脉做出正确的回答。对此, 阮籍说:“一气盛衰, 变化而不伤。是以重阴雷电, 非异出也;天地日月, 非殊物也。故日:自其异者视之, 则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 则万物一体也。” (《达庄论》)

在当今时代, 以重叠共识为主要内容, 以智能机器和信息网络为主要交往形式, 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 促进资本和市场从国内走向世界一体化。科学技术更新换代、日新月异, 无论是西方哲学还是中国哲学, 无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数的元素就是万物的元素”, 还是老子“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或者邵雍“是故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易·系辞》) , 逐步被全球化现代化的信息数字化所证明。宇宙大爆炸理论非常精确地证明了宇宙是由密度极大、温度极高的原始状态不断膨胀形成今天的银河和各种星球, 这就是由一转变成多, 而这种多又受到一的约束和限制。凭空而降的陨石质料不是空穴来风, 而是与宇宙其他星球具有差异性和共同性, 是一与多辩证关系的生动体现。在宏观、微观、宇观, 在有机物、无机物, 在各个学科门类, 在科学技术第三次革命的基础上, 又出现了工业4.0 高科技战略计划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生产、物流的快速与便捷。科技的迅猛发展, 缩小了地球上的时空距离, 人们面对的世界变成了以科学参与为条件的对象化世界, 这就像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的科学是内在的统一体一样, 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才分成不同学科, 但在本质上却不能打破学科间的链条。伯纳德·巴伯提出学科之间不能反唇相讥, 而是携手合作;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斯佩里提出不同学科存在着分歧和不可调和, 而现在形成融合统一的整体;美国当代哲学家莫尔顿·怀特也预见到:“当我们一旦弄清楚学科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而且没有一门学科可以称得起在认识分类表中占有一个惟我独尊的位置时, 当我们弄清楚了人类各种经验的形式也和认识同样重要时:只有到那个时候才算打通最广义的、关于人的哲学研究的道路。”⑦ (p243) 在今天, 科学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分门别类地对待各种学科, 已经成为历史, 只有正确面对相互交织一这个共同体包含着多民族、地域、利益、学科和意识互联互通, 同时也使多种民族、地域、利益、学科和意识在一的框架下, 和而不同、一多融合的社会现实中生存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问题研究》, 以一元主导、多样并存为研究这一难题的踊跃开拓, 是回顾历史、分析现实和预见未来的探索之路, 是在新的制高点上开拓新的研究视域。虽然, 在今天提出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意识共同体, 以经济基础奠基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哲学体系, 势必也会形成共同体的历史必然性。尽管在信息网络至今找不到哲学共同体的范畴和理论体系, 本部专著还处在探索阶段, 仍然存在许多待解之谜, 但是打破自话自说的狭隘眼界, 形成哲学解放的发展前景,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 此书有极大的可读性。

注释

1 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9.

2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北京:三联书店, 1956.

3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5 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8.

6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9.

浅谈太极拳的哲学理论基础论文 篇5

1.前言

传统运动养生是在中,古代养生学说指导下逐渐形成的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和健身方法,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但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它渗透在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之中,与哲学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相互影响。

哲学的产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那么,哲学是如何把人类和动物区别开的呢?其实哲学的根本在于纽、考和总结。动物和人都是劳动的本体,但是人才是哲学的木体,而动物则无法和人类对比。所以人类如果想进步,哲学的逖维方式和做事原则永远是不能抛弃的。

太极拳,一个建立在哲学理论基础上的传统运动养生术。太极拳的太极两个字本身就是哲学概念。太极拳本身就是对技击以及人际关系的哲学姐考。太极拳过去又称长拳,因其拳势川流不息、延绵不断,故名。后世之所以称为“太极”,源于其拳理采用阴阳辩证学说。阴阳辩证学说是我_古代的朴素哲学忠想,是易经体系的核心内容。太极拳的文化结合了我_传统道家与儒家的逖想。行拳时耍求身体中正自然,尚意不尚力;身备五弓,支撑八面;拳势连接圆转自如,无有间断:势中套势,生生不已。用之于攻防,不主搏人,以静制动;舍己从人,随势而动;外示安逸,谦和柔弱,实则棉里藏针,以柔克刚:正符合了道家[静无为、顺应自然的宗旨。也深合儒家中庸谦和,不卑不亢的准则。

太极拳跟道家文化有密切关系。道家主张顺其tl然,依道而行:追求内心的虚静,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在技击中太极拳习惯于后发制人,做到沉着应对,顺着敌人的来势,放大敌人的破绽轻松取胜。与老子中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中心M!、想有相通之处。太极拳是一个注重思考,而且让人姐、考的运动。并且太极拳不仅仅是愆考技击本身,姐考的还包括史多。哲学是太极拳的基础,所以,我们会首先从哲学基础讲解太极拳。

2.太极拳的整体观

太极拳以中国古典天人合一的人体生命整体观为基础,以内向性运用意识为特征,研究人的生命运动规律,以及人的生命运动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内在联系,进而运用这些规律,强化意识对于生命过程动态变化的控制,自觉地使生命处于一种高度的有序状态,求得身心健全,内外和谐,并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人体生命整体观是太极擎的哲学理论基础,是中华古老文明朴素的系统思想。只有正确而全面地理解人体生命整体观,才能科学地把捏太极拳健身的本质特征,了解太极拳健身的丰富内涵,从而准确地掌握和运用太极拳健身的方法,促进现代社会生活的完善,提高现代人的健康水平。

2.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脏腑、组织和器官等所组成的,它们结构不同,功能各异,而这些不同的生理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决定了它们彼此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以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太极拳在练习时强调“以意导功”、“内外兼修”等是整体观在运动中的具体运用。

2.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是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年四季的气候各不相同。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是一年四季中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人体在四季气候的规律性影响下,也以不同的生理功能来适应。人体功能随着夜的寒温变化也出现节律性的改变。昼夜晨昏的变化,同样对疾病有一定的影响。―些疾病多在[晨、上午比较轻微,从下午起逐渐加重,特别是夜晚更甚。这是由于昼夜阴阳之变化,人体正气也有消长的缘故。因地区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这些来源与然界并对人体影响的因素为太极拳养生确立了基本原则,即《黄帝内经》中的“顺应自热”。采取积极的运动锻炼,提高人体适应自然的能力。

3.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经络学说

3.1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M!、想,是古人认识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3.1.1阴阳学说认为,人体发生的疾病是因为人体自身或人与自然之间的阴阳平衡被打破,而自身又不能及时恢复平衡所致,就出现了阴阳失调的状态。太极拳运动充分体现了阴阳学说的逖想,“太极”出至《笏经》的`阴阳八卦学说,太极阁表示宇宙及万事万物都是有对立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的物质组成。太极拳以阴阳学说为理论依据,讲求动静、阴阳,动与静的对立统一,形动于外,则分虚实,运阴阳,拳路以浑圆为本,讲究以动为主,动中求静,静中诚动,用意识引导气血行于周身,周而复始,如环无端。

3.1.2五行学说不仅将事物归属于五行,而且进一步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协调平衡的整体性、统一性和事物正常发展运动变化的规律,用相乘、相侮来解释枣物间平衡失调的机制。在太极拳法中棚、捋、挤、按、瘛⒗、肘、靠八门进、退、顾、盼、定五步也是按五行区分和掌握生克变化规强调要不断地用动作导引调整阴阳关系和五行生克乘侮关系从而达到体内环境平衡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3.2经络学说的形成,是以古代的针灸、推拿、气功等医疗实践为基础,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结合当时的解剖知识和藏象学说,逐步上升为理论的,其间受到了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经络学说认为经络的基本功能是运行气血,协调阴阳。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遍布全身,内属脏腑,外张枝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从而使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传统运动养生学认为通过传统体育运动方式,如太极拳运动进行锻炼,循经导引的意念活动,可以到达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从而实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

4.练习太极拳的几点建议:

4.1动与静是相对的,动与静所形成的动态平衡关系着人体阴与阳的动态平衡。我们强调“生命在与运动”,同时也强调静养的作用。即在运动时,一切顺其自然,进行自然调息、调心,在锻炼过程中内练精神,外练形体,使内外和谐,体现“由动入静”、“静中有动”、“以静制动”、“动静结合”的整体思想。

4.2形体强健,精神必然饱满,生理功能正常。形是机体的外在表现,神是精神意识迅维及生命活动的外藏表现,是功能作用。太极拳运动中,要讲究意识活动、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紧密配合。使整个机体得以全面而协调地锻炼,则能增强人体各种机能的协调统一性。

4.3顺应自然,人体的阴阳之气,在一日中变化表现为生长收藏。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规律,也正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对于运动时间,一般说早上摄好。如果在饭前锻炼,至少要休息半小时后用餐,饭后一小时以上才能锻炼,为了不影响睡眠,在睡前2小时结束锻炼。

4.4在运用太极拳锻炼进行康复时,应注意辩证施功,才能有利于通调经络,协调阴阳。

5.总结

能源会计的基础理论分析 篇6

【关键词】能源会计;基础理论;会计学

能源会计与环境会计、责任会计相似,但要拿出来单独进行研究,能源会计是会计学的一部分,与目前的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能源会计的背景

能源会计包含在社会责任当中,是其重要的内容,与环境会计密不可分,同时具有特别的地方。能源会计的核心是报告与衡量企业能源的事项与使用活动,其出现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紧密相联。

(一)社会责任会计与能源会计

社会责任会计是社会责任中的重要内容。20世纪70代,在会计领域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这一概念,其具有反映与控制的作用,其作用包括能源利用与保护的相关经济活动、公益性经济活动与环境相关活动等。大多数公司对社会责任的内容进行披露时,包括能源、环境、社会贡献等方面的信息。从能源会计的本意上来看,它能促进能源的合理利用,并起到保护资源的作用。

(二)环境会计与能源会计

环境会计发展历程与能源会计的发展历程关系密切。20世纪50年代,全球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付出了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为代价。进入20世纪70年代,地区性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上升为全球性的问题,人类在发展下存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水污染、灾害性天气与全球的气温上升等问题频繁出现,《我们共同的未来》在1987年出版,首次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到其中,即当代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造成危害。多部分国家对于这观念表示支持,并付出自身的实际行动响应该号召,环境会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产生的,其站在会计角度去思考社会经济环境。而能源会计的产生是在可持续发展观念与资源的枯竭背景下出现的。

(三)能源会计的产生是由社会经济环境发展随之而来

会计的产生要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任何会计理念的形成与完善都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因此,能源会计的产生也是在社会经济环境的背景下。

二、能源会计的原则与概念

(一)能源会计的概念

能源会计作为会计领域当中的一个分支,其综合运用经济学生与会计学的方法与原理,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作为指导,采用了多种计量的手段,依据能源的法规与法律,监督与反映企业的环保情况与能源使用,方便向相关人提供能源信息,从而达到合理使用能源与环境保护的目的。

(二)能源会计的原则

能源会计除了与财务会计的可比性、相关性原则相似,还需要对能源会计的特定原则进行制定。

1.强制性与政策性原则。其核算要满足相关会计制度与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同时,企业对国家能源法规与要求披露的信息要无条件执行与遵守。

2.社会性原则。能源会计对企业有一定的要求,不仅要求其站在企业角度考虑业绩,还要根据社会对企业的评价。

3.预警性原则。其核算体系能够反映出能源变化、程度与现状,能够提前察觉能源环境状况对环境的破坏与经济的制约并起到预警的作用。

4.责任归属原则。明确各个主体的责任,把能源的节约、使用、环境保护与治理相结合。

5.真实性原则。其反映的内容必须是企业行动的真实面目,为会计信息提供客观并可供检验的。

三、能源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其目标的依据是双层目标观念,其目标具有具体目标与基本目标的划分。其基本目标是在企业重点发展经济的同时,将资源环境与能源的节约作为高度重要的目标,努力提高社会效益、能源效益与环境效益。其具体目标是企业或其他使用者提供有效的能源会计信息。提供的有效能源会计信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1)企业能源的消耗量;(2)能源投资的总额;(3)投资产生中所产生的效益;(4)能源的使用政策。其对象是企业与能源相关的经济活动与能源活动,将能源的使用、开发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与反映。

四、核算内容

其主要核算能源成本的控制及管理、节能减排的收益与防治污染物的投入等,通过核算,促使企业的双面利益,即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社会的效益。

(1)管理与控制能源成本。对企业通过技术、设备与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和先进的管理来控制能源的消耗成本,以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2)节能减排的收益。对企业通过能源成本的控制,并对防治污染物的投入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进行了解;(3)防治污染物的投入。对企业进行污染物的治理与防治所投入的经济,比如环境治理、环境补偿与环境发展等费用。

五、假设方面

能源会计是会计领域当中的新型概念,基于传统会假设的根源下,丰富了新的内容。

(一)会计主体假设

会计假设重点对会计主体的行为特点进行关注,即由其行为产生的外部经济。比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后,造成其他企业无法正常经营或对周围的居民健康造成影响等都要在核算内。

(二)受托责任假设

其受托责任假设不能被“财产托付论”与限制且适用“能源托付论”,除了财产的使用及保管之外,治理环境污染、节约能源等也是受托责任关系的重要内容。其受托指的是受到整个社会之托,其具有双重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环境、社会效益及社会责任和企业本身经济效益。

(三)多元计量假设

其核算的内容既包含了商品性,但又不限制于商品性,具有模糊的计量特点,因此,计量单位需要以货币计量为主体、实物为辅助条件,还可以是文字的说明。

(四)持续经营所设

能源会计的内容加入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的理念,相比于传统会计更加丰富。

(五)会计分期假设

相比于传统会计分期假设没有太大的区别,会计分期假设的目的是为了企业在不同阶段内所产生的环境业绩及经济效果进行评价并做出报告。

六、基本要素

其基本要素相比于传统财务会计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点:

(一)能源性资产

能源性资产指企业所控制或拥有并提供经济资源给企业,包含购入节能设备、石油、电与煤炭等。

(二)能源负债

能源负债指企业符合负债的标准并与节能减排有关的义务,比如购入节能设备发生了长期与长期的借款、利息与治理环境的投入成本,环境资源税、燃油税等费用。

(三)能源权益

能源权益是企业所有者投入或拥有的利益,主要由节能基金、能源资本与损益账户转过来的利润组成,比如投资者投入的天然气、石油与煤,还有企业所投入的节能设备等。

七、能源会计的信息披露

能源会计的信息报告是企业在日常活动能源会计核算的扩展,披露形式既可以依附于财务报告,也可以独立进行。目前,根据我国企业会计的现状,能源会计的信息报告还是以依附于财务报告为主。

1.增加设置有关节约环保方面的项目,对企业针对节能方面所做的资金投入进行报告,还可以增加“节能固定资金表”,报告企业在节能方面的固定资金情况,基于累计折旧,设立“节能固有资金折旧”项目,具体表明数据情况,在固定减值预备项目下增加“节能有关的减值准备”这一项目,列举出企业所需缴纳的环保费用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能源资本”这一项目,将节能资金划分到盈余公示中去。

2.在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创建一份附表,报告能源资金的债务情况,具体展示节能固定资金、能源损耗、环保费支出等各方面的数据项目,从而全面完整地报告有关企业能源的数据。

3.基于现有的利润表制度,在其中增加能源收入以及能源支出的内容。具体而言,在营业利润项目的基础上增加能源支出项目的设置,披露能源的资产折旧及相关租金等有关的能源支出费用。增加能源收益项目的设置,披露关于环保问题企业所产生的收益,并且企业还可以增加一份能源损耗报告表,具体表明企业能源的消耗及收益情况。

针对无法采用货币单位计量的可观事项,企业可以增加一份附表进行说明,比如可以增加名为“相关能源责任的执行报告”的报告表等。详细地说,企业还可以增加以下内容的设置来完善能源会计系统,例如增加企业能源法规的执行情况、企业能源的损耗、企业污染物的排放、废弃物品的回收利用、相关环保法律的规定以及企业的执行情况、企业在环保节能方面的资金投入等项目的设置。

八、结束语

目前,我国渐渐完善企业能源会计的相关理论体系和制度,能源会计的广泛实施已经具有较大的趋势。本文详细介绍了能源会计的相关背景,提出了能源会计的相关原则和概念,表明能源会计是采用了多种计量的手段,依据能源的法规与法律,对企业的环保情况和能源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与报告,并且指出了能源会计的对象和目标,对其三个方面的核算内容进行了介绍,推出现代能源会计的五大假设,指出能源会计的三大基本要素和其信息报告所需补充的一些内容,使人民对能源会计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识以及为我国企业能源会计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企业能源会计对监督、反馈企业能源方面所承担的责任以及履行的义务的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其促进了企业良好形象的建立,营造了企业和谐的外界条件,增大了企业在社会中的影响。企业能源会计其对于能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冉燕丽.能源会计的基础理论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4,(28).

[2]孙家萍.我国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会计理论哲学基础研究 篇7

一、高级财务会计学的涵义

关于高级财务会计学的涵义, 其代表性观点如下:

向泽生 (1991) 认为, 高级会计学主要研究财务会计中最核心的问题和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业务、新问题。

谢诗芬 (1993) 认为, 高级财务会计学主要讲授财务会计中的高尖理论与方法。

汤云为 (1995) 认为, 高级财务会计是相对于中级财务会计而言的。中级财务会计限于论述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即通用的课题, 而高级财务会计则是针对上述各种专题, 对有关问题加以更深层次的阐述。

常勋等 (1995) 认为, 高级财务会计主要研究一些专门的会计领域, 也即对比较深奥的会计课题展开论述。

张文贤等 (2003) 认为, 高级财务会计所要解决的是更加复杂的财务会计问题, 其中有许多需要高级会计师进行会计选择的事项, 它更需要财务决策者在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做出职业判断。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高级财务会计是复杂财务会计或特殊业务会计, 它属于高级会计学的研究对象。

王治安 (2004) 认为, 高级会计学是对财务会计在初级会计及中级会计学内尚未深入探讨的领域所作的进一步研究与分析, 它主要阐述企业会计中的一些特殊问题, 并非在所有企业都会发生, 且在理论上争议较大, 实务操作较难。此外, 还包括一些新出现、有特殊性的业务, 具有特殊业务会计的特性。

石本仁 (2007) 认为, 高级财务会计主要讲述中级财务会计所没有涉及的一些内容, 这些内容的特点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 一是“难”, 主要体现在会计业务的处理上, 包括合并会计、外币业务与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会计, 以及衍生工具会计等财务会计学科的四大难题;二是“特”, 包括特殊组织会计和特殊业务会计;三是“新”, 它体现在一些前沿领域, 包括人力资源会计、绿色会计或环境会计以及社会责任会计等。

梁莱歆 (2007) 认为, 高级财务会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原有的财务会计内容进行补充、延伸和开拓的一门会计学, 即利用财务会计的固有方法, 对企业会计中的复杂性业务, 或者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的业务以及随着客观经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些特殊业务进行反映与监督的会计。

陈文军 (2007) 认为, 高级财务会计着重研究某一行业或企业因各种原因所面临的特殊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高级财务会计之所以“高级”, 是它对特殊行业会计事项及处理, 无论在假设和原则方面, 还是在程序与方法方面, 都是对中级财务会计的突破, 属于财务会计的高级层次。

武玉荣等 (2007) 认为, 高级会计是财务会计内容的延伸, 其研究范围是财务会计一般不予以深入探讨的特殊会计业务。

汤湘希 (2008) 指出, 高级财务会计是建立在中级财务会计基础上, 但又独立于中级财务会计的一个领域。在研究方法上, 高级财务会计一方面利用现有财务会计的理论与方法解决企业中出现的新经济业务;另一方面又创立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 解决新经济环境下企业中出现的新经济问题。

杨金观 (2008) 认为, 高级财务会计主要讲授财务会计领域中一些特殊的、比较有深度和难度的经济业务, 它以中级财务会计为起点, 并对中级财务会计中容纳不下或不宜深入探讨的会计业务进行深层次研究。

余国杰 (2008) 认为, 高级财务会计 (也称特殊业务会计) 主要解决一般财务会计问题以外的特殊财务会计问题, 包括单个企业中特殊的财务会计问题以及企业集团会计中特殊的财务会计问题。

尚洪涛等 (2008) 认为, 高级财务会计是建立在中级财务会计基础上, 但又独立于中级财务会计的会计学科的重要研究领域。高级财务会计阐述的是中级财务会计难以容纳的, 且在理论基础、操作方法上都存在差别的特殊业务事项, 包括特殊组织会计、特殊业务会计以及特殊时期会计等。

栾甫贵 (2008) 认为, 高级财务会计是利用中级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对企业特殊业务进行的会计核算与监督, 亦可称之为特殊业务会计。它是财务会计内容的深化与延伸。

张劲松等 (2008) 认为, 高级财务会计主要是在中级财务会计的基础上, 对“特殊业务、特殊行业、特殊呈报”等会计理论与实务进行阐述。

根据以上观点, 可以得出两点基本认识, 一是从学科定位上看, 高级财务会计学仍属于财务会计学科的范畴;二是从研究对象上看, 高级财务会计学主要研究财务会计学科领域中的一些高难度、复杂性的课题, 包括一般性行业的复杂财务会计业务以及特殊性行业的财务会计业务等。

二、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理论基础

关于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理论基础, 其观点如下:

常勋 (1995) 指出, 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在较发达资本市场的经济环境中从事经营活动的股份公司的权益会计、所得税会计, 以及公司解散清算和财务重组会计;通过合并或合营形成的企业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外币交易会计与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会计;租赁会计。

阎达五等 (1998;2007) 认为, 高级会计学的理论基础有二, 一是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造成的会计假设松动, 这是高级会计学形成的基础;二是会计原则的强化和延伸使新会计业务有了固定的处理方式, 从而促使高级会计学单独成科。相应地, 高级会计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原有财务会计的内容进行补充、延伸和开拓的一种会计, 即利用财务会计的固有方法, 对现有财务会计未包括的业务, 或者需要深入进行论述的业务, 以及随着客观经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一些特殊业务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会计。高级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相互补充, 共同构成财务会计的完整体系。阎达五等 (1998;2007) 指出, 高级会计学的研究范围包括:跨越单一会计主体的会计业务, 如大型企业的分支机构会计、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分部报告、内部转移价格、外币报表折算会计, 以及国外非盈利组织 (NPO) 中的基金会计等;仅在某类企业中存在的特殊会计业务会计, 如期货、期汇、外币以及租赁业务会计等;在某一特定时期发生的会计业务, 包括企业解体与破产清算以及物价变动会计等;与特种经营方式企业紧密相关的特有业务, 包括企业合伙或合资经营会计, 以及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一些特殊经营行业的会计业务, 包括租赁公司、期货公司, 以及经纪人公司的会计等。

张文贤等 (2003) 认为, 以财务会计目标、会计报表构成要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确认与计量、资本保全为核心的会计理论框架结构并没有完全否定会计四大假设, 但至少动摇了会计四大假设。因此, 超越四项会计假设的现实是高级财务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张文贤等 (2009) 指出, 高级财务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跨越单一会计主体的会计业务;在特定时期发生的会计业务, 如企业解体、破产清算时发生的业务;企业中存在的特殊会计业务, 如期货、期汇、外币和租赁业务;与特种经营方式企业紧密相关的特有会计业务;某些特殊经营行业的会计业务等。

杜兴强 (2004) 指出, 高级财务会计着力对财务会计学领域内四个专门的领域进行讨论, 即企业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物价变动会计、外币交易会计及外币报表折算、合并会计报表及分部报告。

石本仁 (2007) 指出, 高级财务会计涉及的内容包括三大难点 (合并会计、外币业务与外币报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特殊组织会计、特殊业务会计, 以及其他专题等。

武玉荣等 (2007) 指出, 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范围涉及财务会计一般不予深入探讨的特殊会计业务, 包括:涉及多个会计主体行为的会计业务;只有某些会计主体发生的特殊会计业务;在某一特定阶段发生的会计业务;在财务会计中难于作为独立章节、难度较大的会计业务等。

陈文军 (2007) 指出, 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跨越单一会计主体的会计业务;仅在某类企业中存在的特殊会计业务;在某一特定时期发生的会计业务;与特种经营方式企业紧密相关的特有会计业务;一些特殊经营行业的会计业务等。

汤湘希 (2008) 认为, 高级财务会计的产生原因有二, 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现代会计的裂变, 二是裂变的会计难于应对技术革新导致的企业重组所形成的新的会计事项。其理论基础有四:会计主体假设的松动、持续经营假设的松动、会计分期假设的松动以及货币计量假设的松动。汤湘希 (2008) 指出, 确定高级财务会计研究范围的基本原则有四:理论层面以会计事项是否超越会计假设范围为基本标志;实务层面既体现已颁布的相关规范, 同时兼顾前瞻性要求;适当考虑与中级财务会计内容之间的有效分工和衔接;仅涵盖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具体来说, 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内容包括突破会计核算前提的业务、考虑学科分工与衔接的业务, 以及新业务、新领域等。

尚洪涛等 (2008) 指出, 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特殊组织会计、特殊业务会计以及特殊时期会计。

栾甫贵 (2008) 指出, 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内容包括:跨越单一主体 (合并、分支等) 的会计业务;某类企业 (外币、租赁) 存在的特殊会计业务;某特定时期 (通货膨胀、解散清算) 的会计业务;与特定组织形式 (独资、合伙) 相关的会计业务;特殊行业 (期货公司、租赁公司) 会计业务等。

由此可见, 关于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理论基础, 一般认为传统四大会计假设的松动是高级财务会计学的产生根源。而关于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研究领域, 其界定标准有二, 一是“复杂性”, 它是指高级财务会计学所涉及的业务属于一般性行业的复杂财务会计问题, 二是“特殊性”, 它是指高级财务会计学所涉及的业务属于特殊性行业的财务会计问题。因此, 笔者认为, 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一般性行业的复杂财务会计业务, 以及特殊性行业的财务会计业务。

三、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研究内容

以列举法为例, 关于高级财务会计 (学) 的研究内容, 其代表性观点如下:

汤云为 (1995) 主编的《高级财务会计》:独资、合伙、公司、总分店经营、企业合并、合并报表、增值表和分片报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的信息披露、物价变动会计、商品寄销、专营权、分期收款销售、租赁、房地产、退休金、所得税、期货交易、外币业务、外币报表折算、政府会计、其他非营利组织会计, 以及公司重整、改组和破产清算。

常勋 (1996) 主编的《高级财务会计》:股东权益的会计处理、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公司清算与公司重组、企业的合并与合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外币交易会计的基本程序、期汇合同的运用与会计处理、外币报表折算方法、外币报表的折算与合并要求间的关系、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物价变动会计的国际展望、经营性租赁的会计处理、资本性租赁的会计处理, 以及租赁会计中的特殊问题。

阎达五等 (1998) 主编的《高级会计学》:绪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租赁会计、物价变动会计、衍生工具会计、分支机构会计、企业合并、所得税、控制权取得日的合并财务报表、控制权取得日后的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集团内部往来业务的抵销、合并财务报表的特殊问题、外币报表折算、分部报告与中期财务报告、股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 以及企业清算、破产与重组。

中国注册会计师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 (2002) 编写的《高级财务会计》:企业合并、购买日的合并财务报表、购并后的合并财务报表、企业集团内部的存货业务、企业集团内部的长期资产业务、企业集团内部的债券和优先股业务、股权结构变动和复杂控股关系、期中合并与合并现金流量表及比例合并、合伙会计、分支机构会计、物价变动会计、分部报告与中期报告、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的信息披露、外币业务、租赁、期货与金融互换会计、养老金会计, 以及债务重组、企业重组与破产清算。

张文贤等 (2003) 主编的《高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的伦理准则、合伙企业会计、总分部会计与联合会计报表、外币业务与外币报表折算、合并会计报表 (权益联合法和购买法) 、合并会计报表 (联营法) 、合并会计报表 (企业内部集团交易损益的处理) 、合并会计报表 (所得税、现金流量表和分期收购) 、合并会计报表中的特殊问题、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增值会计、所得税会计、租赁会计、中期报告与分部报告, 以及公司清算、改组与重组。

裘宗舜 (2004) 主编的《高级财务会计》:权益会计、企业并购与合并报表、外币交易会计、金融工具会计、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资产重估价及资产减值、物价变动会计、所得税会计、租赁会计, 以及债务重组与破产清算会计。

杜兴强 (2004) 主编的《高级财务会计》:租赁会计概述及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售后租回交易的会计处理、所得税会计、养老金会计、物价变动会计模式、国际领域内的物价变动的会计类型、外币交易会计、外币报表的折算、合并国外实体的外币报表——工作底稿例解、企业合并及其会计处理、股权取得日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股权取得日以后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公司间交易、合并会计报表综合举例, 以及分部报告。

王治安 (2004) 主编的《高级会计学》:企业并购、并购日合并报表的编制、并购日后合并报表的编制、母子公司间存货内部交易、母子公司间长期性资产内部交易、母子公司间相互持有公司债券、期中取得股权及股东权益变动、公司间的复杂控股关系、成本法及不完全权益结合法合并报表的编制、分支机构会计、外币业务、外币报表折算、中期财务报告与分部报告、租赁会计、企业清算与重组, 以及合伙企业会计。

储一昀 (2006) 主编的《高级财务会计》:企业扩张与企业合并、企业合并的会计方法、购买日的合并财务报表、购买日后的企业财务报表、集团内部交易 (存货、固定资产、债券) 、股权变动、复杂控股关系、合并现金流量表与合并每股收益、权益结合法、外币交易会计、外币报表折算、金融工具会计、分部报告与中期报告、租赁会计、养老金会计、公司财务困境、物价变动会计、分支机构会计, 以及合伙企业会计。

石本仁 (2007) 主编的《高级财务会计》:绪论、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公司间交易的抵销、分支机构会计、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报表折算、衍生工具会计、套期会计、合伙会计、企业破产清算会计、政府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 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梁莱歆 (2007) 主编的《高级财务会计》:合伙企业会计、分支机构会计、企业合并与合并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集团内部交易的会计处理、合并报表中的特殊问题、外币业务会计、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会计、分期报告与中期财务报告、金融工具会计、租赁会计、所得税会计、债务重组会计、企业重组与破产清算会计, 以及人力资源会计等。

武玉荣等 (2007) 主编的《高级会计》:企业合并、购买日的合并财务报表、购买日后的合并财务报表、总分店经营、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外币业务、所得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金融工具、租赁, 以及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

陈文军 (2007) 主编的《高级财务会计》:绪论、权益会计、债务重组会计、或有事项会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借款费用会计、关联方会计、会计政策与估计变更及差错更正会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外币业务会计、套期会计、租赁会计、资产减值会计、企业合并会计, 以及中期财务报告与分部报告。

汤湘希 (2008) 主编的《高级财务会计》:总论、公允价值会计、外币折算、套期保值会计、资产减值、所得税会计、会计政策与估计变更及差错更正、企业合并、企业合并财务报表, 以及清算会计。

杨金观 (2008) 主编的《高级财务会计》:企业合并会计、合并财务报表、外币交易会计与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会计、所得税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公开发行证券公司的信息披露、分部报告与中期财务报告、租赁会计, 以及企业清算、破产与重整会计。

余国杰 (2008) 主编的《高级财务会计》: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合并财务报表、企业所得税、外币交易、外币报表折算、衍生工具、套期保值, 以及租赁。

尚洪涛等 (2008) 主编的《高级财务会计》:合伙企业会计、企业合并会计、外币会计、租赁会计、所得税会计、企业年金基金会计、套期保值会计、物价变动会计, 以及清算会计。

栾甫贵 (2008) 主编的《高级财务会计》: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外币业务、租赁、所得税、企业年金基金、衍生金融工具、物价变动, 以及企业清算。

杨忠莲等 (2008) 主编的《高级财务会计》:企业合并会计、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合并财务报表概述、购并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购并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企业集团内部交易 (存货购销、固定资产交易、无形资产受让、债券发行与投资) 、外币交易会计、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中期报告与分部报告、衍生金融工具会计, 以及套期保值会计。

张劲松等 (2008) 主编的《高级财务会计》: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概述、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合伙企业会计、分支机构会计、外币业务会计、物价变动会计、套期保值会计、租赁会计、养老金会计、企业年金基金会计、企业重组会计, 以及破产清算会计。

宋夏云等 (2009) 主编的《高级财务会计》:绪论、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论基础、合并财务报表——股权取得日、合并财务报表——股权取得日后、所得税会计、租赁会计、物价变动会计、外币业务会计、分部报告和中期报告、债务重组会计, 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张文贤等 (2009) 主编的《高级财务会计》: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概述、合并财务报表 (企业集团内部交易损益的处理) 、合并财务报表 (所得税、现金流量表和分期收购) 、合并财务报表中的特殊问题、所得税会计、跨国企业经营会计 (外币业务与外币报表折算) 、租赁会计、公司清算和改组及重组、中期报告与分部报告、总分部会计与联合财务报表, 以及合伙企业会计。

陈信元 (2009) 主编的《高级财务会计》:企业合并、购并日的合并财务报表、购并后的合并财务报表、企业集团内部的存货业务、企业集团内部的长期资产业务、企业集团内部的债券业务、股权结构变动和复杂控股关系、期中合并和合并现金流量表及比例合并、合伙、分支机构会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的信息披露、分部报告和中期财务报告、外币业务、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租赁、衍生金融工具、养老金会计, 以及债务重组、企业重组与破产清算。

会计理论哲学基础研究 篇8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传统的会计学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和眼神, 同时这也是高级财务会计学酝酿并最终形成的重要时期, 经过多年发展, 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理论已日趋成熟, 但我国的会计学界目前还没有对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理论基础、内涵以及研究内容给出官方定义, 所以学术界对于高级财务会计学并没有形成一个一致性的观点, 其称谓既有“高级会计”、“高级财务会计”, 也有“特种业务会计”等。为此, 文章从三个方面对国内现阶段有关高级财务会计学的概念进行整理与分析, 以便形成总结性意见。

二、理论基础部分的主要观点

国内的学术界在高级财务会计学理论基础方面, 主要存有如下观点:

常勋 (1995) 认为, 在相对发达的资本市场环境中, 从事各种经营活动的股份企业的所得税会计、权益会计、解散清算会计及财务重组会计都属于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研究范围。同时也包括那些通过合营或合并形成的企业集团的财务报表;物价变动会计;租赁会计等。

张文贤 (2003) 指出, 以资本保全、会计确认与计量、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报表构成要素、财务会计目标为核心的理论框架虽然没有对四大假设进行完全否定, 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撼动了原本无可动摇的地位, 这也是高级财务会计产生的根本原因。

杜兴强 (2004) 认为, 高级财务会计主要对合并会计报表及分部报告、外币交易会计及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会计、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这四个专门的领域进行探讨。

石本仁 (2007) 认为, 高级财务会计主要涉及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外币业务与外币报表、合并会计这三大难点以及其它专题。

通过上面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出, 传统四大会计假设的动摇是高级财务会计学产生的根本原因, 而对于其研究领域, 则主要通过所涉及业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加以界定。因此高级财务会计学主要以一般性的复杂财会业务, 以及那些特殊行业的财会业务作为主要研究领域。

三、内涵部分的主要观点

国内的学术界在高级财务会计学内涵方面, 主要存有如下观点:

向泽生 (1991) 提出, 高级财务会计学主要研究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及财务会计中的最核心问题。

汤云为 (1995) 提出, 高级财务会计学是相对中级财务会计学而言的, 研究内容与其一致, 只不过是更为深入而已。

张文贤 (2003) 提出, 高级财务会计学着重解决那些非常复杂的财务会计问题, 需要高级会计师在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做出专业判断。因此, 高级财务会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属于高级社会学的范畴。

王治安 (2004) 提出, 高级财务会计学主要是对初级、中级财务会计学所没有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这些问题并非所有的企业都会发生, 但操作难度大、争议也相对较多, 因此具有特殊业务会计的特征。

石本仁 (2007) 提出, 高级财务会计学可以用难、特、新三个字来概括, 其中, “难”主要表现在对会计高难度业务的处理上。“特”主要表现在特殊业务的财会处理上。“新”主要表现在一些前沿的财会领域。

梁莱歆 (2007) 提出, 高级财务会计学是对原有的财务会计理论进行补充、完善和扩展的一门会计学, 是一种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对特殊会计业务进行监督与反映的会计门类。

通过上面的陈述可以看出, 从研究对象的角度来看, 高级财务会计学的重点在于解决财务会计学领域那些复杂、高难的课题, 其中包括特殊行业的财会业务和一般行业的复杂财会业务。而从学科定位的方面来讲, 高级财务会计学仍然没有超出社会学的范畴。

四、研究内容部分的主要观点

采用举例法, 有关高级财会计学的研究内容的观点如下:

汤云为 (1995) 在《高级财务会计》一书中指出, 分期收款销售、房地产、外币业务、政府会计、企业合并、物价变动会计、所得税、退休金以及其它非盈利组织会计都属于高级财务会计学的范畴。

常勋 (1996) 在《高级财务会计》一书中指出, 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物价变动会计模式、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股东权益的会计处理、外币报表折算方法、期汇合同的运用与会计处理以及租赁会计中的特殊问题。

张文贤 (2003) 在《高级财务会计》一书中指出, 外币业务与外币报表折算、合并会计报表中的特殊问题、政府会计、租赁会计以及公司清算、改组与重组、非营利组织会计都是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研究内容。

王治安 (2004) 在《高级会计学》一书中指出, 母子公司问相互持有公司债券、母子公司问存货内部交易、公司间的复杂控股关系、分支机构会计、中期财务报告与分部报告、企业清算与重组等都是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研究内容。

梁莱歆 (2007) 在《高级财务会计》一书中指出, 外币业务会计、债务重组会计、所得税会计、分支机构会计、租赁会计、人力资源会计以及金融工具会计等都是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研究内容。

通过对以上观点的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高级财务会计学有两个核心研究内容, 一是一般行业中复杂的财务会计, 另外一个是特殊行业的财务会计, 包括金融企业会计、房地产企业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等。

参考文献

[1]苏喜兰.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探索[J].财会月刊:理论版, 2011, (3) :104-105

关于会计理论的哲学思考 篇9

1. 会计是以货币单位为计量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并加以实施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 会计理论系统地说明了会计概念、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以及它们对会计实践工作的指导。

3. 哲学, 是科学中的科学、理论中的理论。

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是研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科学。

二、会计理论与哲学之间联系的必要性

就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论, 它是关于自然世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方式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和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涉及的众多学科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是会计理论的指导, 要使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科学化, 就要以马克思哲学为基础。

三、会计核算原则的哲学思考

哲学应用于会计理论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 已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在总结各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本文针对会计核算的几点原则加以哲学分析, 以体现用哲学看会计理论的新视角。

1. 真实性原则———唯物观。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 物质是世界的本源, 物质决定意识。会计是以特定对象为载体的一项实践活动, 无论是运动的资金还是被提供信息都是物质的表现形式, 而资金的的记录和信息的提供都要符合真实性原则。真实性原则要求对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正确的记录和核算, 真实、准确、可靠地反映实际情况, 不受主观意志所左右, 不弄虚作假, 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2. 重要性原则———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重要性原则是指对与在经济业务中, 若一些重要的事项需要突出反映, 则可重点则列、说明, 分析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对于次要的事项, 则可加以适当简化。这就在全面与重点之间产生了矛盾, 根据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关系,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 但又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分, 分析事物不仅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 也要如实的分析其特殊性, 从而采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谨慎性原则———稳健主义。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 要保持谨慎。算足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不轻易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 尽可能减少经营者的风险负担。这刚好符合稳健主义原则, 稳健主义以风险的客观存在为前提, 解决风险与收益这对矛盾, 在保证适当收益的前提下规避风险。

4. 配比原则——事物的普遍联系。

配比原则是指在一定会计期间内, 发生的收入要与相关的成本、费用相配比后才能得到该期间的损益。这恰好验证了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的道理,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人们要善于从动态的事物中分析其内在联系。

四、关于我国会计理论哲学性的探索

1. 新时期会计理论哲学性的前景

综上所述, 哲学几乎体现于所有核算原则, 不仅如此, 在现有的研究分析中, 哲学还涵盖了会计理论的诸多方面, 如会计的物质观 (经营活动) 、运动观 (资金运动) 、时间观 (会计分期) 、空间观 (会计主体) 。如此, 哲学在会计理论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 有关会计哲学性思考的学术文章渐渐丰富, 会计哲学初具规模, 现以哲学方法为基础建立了“七点论”, 可见我国会计哲学性研究具有可性性和发展性。

2. 会计理论创新的哲学思考

(1) 会计理论创新要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得以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故在我们会计理论的创新研究中, 既要实事求是, 也要解放思想。对原有的会计理论进行本质、全面的分析, 从而进一步挖掘其中的联系, 得出更深层次、更具应用价值的知识体系, 并将之拓以应用到以后的会计实践中。

(2) 会计理论创新要尊重规律, 发挥能动

规律是实物的本质联系, 万有引力规律在牛顿发现之前就存在, 只是牛顿将之推广;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在《资本论》之前就存在, 只是马克思研究揭示了这一规律。会计学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发展规律, 它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如果现行的的理论满足不了新时代新经济所要求的质量, 那么新的理论必然替代旧的理论, 不能墨守成规, 否定发展, 停而不前。然而这种发展的快慢则取决于主体能否发挥主观能动性, 能否自觉地认识规律, 利用规律。

(3) 会计理论创新要重视实践, 量力而行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理论创新要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要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就目前主流的两种会计理论研究方法而言, 实证会计研究在国外已经被广泛应用, 我国要想博采众长就应该进行实证会计的研究, 同时实证会计理论也可弥补规范性会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与实际情况相脱节的缺陷。

参考文献

[1]顾飞.关于会计的哲学思考.重庆商学院学报, 2001 (.2) [1]顾飞.关于会计的哲学思考.重庆商学院学报, 2001 (.2)

[2]闻圣男, 梁运吉.关于哲学理论和方法在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探析.对外经贸, 2012 (12) [2]闻圣男, 梁运吉.关于哲学理论和方法在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探析.对外经贸, 2012 (12)

会计理论哲学基础研究 篇10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不管发展变化,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方式也需要同步跟进。所以就需要我们去探索发现新的一些理论和思想,从而来应对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出迈克尔·波特“价值链理论”之后,就导致了开始对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和过程开始关注。以价值链为基础,为了适应市场潮流,人们开始对于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

二、旅游企业会计管理探索

(一)核心竞争力分析

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而存在的,所以企业的经营目的就是要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旅游类企业也不例外,旅游企业构建价值链的会计管理方式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的业绩,从而使得企业的价值提高。以价值链为基础的旅游企业的会计管理模式里面,复式记账法和非财务指标体系是旅游企业的目标,这样的话才可以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系统,使得员工的效率提高,从而使得企业的的整体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市场占有率提高,使得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地位得到稳固。

(二)构建的基本原则

通过相关的总结和对于实际情况的积累,以价值链为基础的旅游企业管理方式构建的基本原则有价值增值管理中心的原则和实时控制的原则,前者是以价值增值为核心,对于旅游企业的中的所有和价值增值有关的活动进行管理,并以此原则来进行工作。后者则是通过旅游企业的信息和价值链上的各个节点的企业的信息的共享,从而使得其他的企业的价值链的数据能够时时得到更新,并且可以实时的对于相关的信息进行跟踪,控制等,可以对旅游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帮助,从而实现增值。

(三)报告要素分析

对于旅游企业价值链会计报告的主体要素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会计报告反映的是价值链上各节点的企业的整体财务信息和旅游企业自身的财务信息。它不仅仅包含资产负债表的信息,还包含着无形资产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资产和负债的信息,也就是说以价值链基础的旅游企业会计报告部件包含了过去和现在的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也同时会对于未来的情况做出预测,并以相关的饿要素反映到旅游企业的会计报告中,使企业得到更加全面和具体的财务信息。

三、以价值链理论为基础的旅游企业制定会计核算制度

应该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相互结合的角度出发,以价值链为基础,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会计核算制度。有效的识别企业价值链增值环节,对于会计核算的事前、事中、事后做出合理的规定。从而使得旅游企业能够有效的应对内部或者外部变化,从而使得旅游企业实现增值。

(一)会计核算基本程序

在价值链的基础之上,旅游企业的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是建立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的,在旅游企业的价值链会计管理和实时控制下进行的会计核算。要对于价值链上的各个节点的企业的财务信息做到实时管理和控制,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并且可以对企业经营者的决策做出参考。

(二)会计实时控制分析

旅游企业的自身对其内部的实时管理和控制,价值链上的节点企业进行综合控制和掌握价值链整体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信息情况。旅游企业应该制定实时的经营发展目标,做到不只是单一的自身发展目标,还考虑到整个价值链的整体的经营发展。将企业的总的发展的目标进行分解,这样的话有利于企业对于各个部门的评估和考核。这样的话,可以及时找到企业的发展中的问题所在,可以能够做到实时的监督和控制。对于公司各个部门的评估之后就可以做出弹性制的预算管理,弹性制的预算可以再生产成本不能确定的时候可以为后续的生产支付费用,为企业的投资决策和利润表提供参考。把对整体的利益放到首要的考虑位置,做到积极合作,信息共享并且做到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共同盈利。对于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流程进行优化,使其能够时时的符合旅游企业发展的要求,这样才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正确的信息,实现价值的增值。

四、结论

通过对于前人的会计管理理论以及思想和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进行总结,通过具体的分析,可以的得出价值链会计理论对于旅游企业的管理有很强的实用作用。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会计管理方式也是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由于旅游企业的产品多是无形的服务,这样的话,使得价值链上的节点也是无形的。以价值链为基础的旅游企业的会计管理方式的出现,就很好的能够帮助旅游企业的会计管理模式跟上时代的脚步。供应链为基础的会计管理方式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很多的随着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的问题,比如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企业内部的层级优化等等,这将对于我国旅游企业管理方式的改革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上一篇:企业管理软件的未来下一篇:现代企业的纳税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