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核心价值

2024-06-14

广告核心价值(精选十篇)

广告核心价值 篇1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现状

当代大学生是规模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 虽然价值观念总体上呈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但受到全球纷繁芜杂的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 在现实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冲击下, 他们的思想观念中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因素, 困扰着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某些高校教育者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 强调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 侧重毕业班就业率的提高, 忽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意义, 对其必要性与重要性认识不足, 以至出现某些大学生更关心物质利益、个人追求和自我利益的实现, 把物质享受作为人生追求的价值观的现象, 这在近年新建的独立学院学生中尤其明显。据笔者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开展的调查与访谈不难看出:独立学院学生由于高考分数低, 学习基础差, 某些学生出现一些明显的倾向, 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注重物质利益的追求;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度较低, 组织纪律观念和团体意识不强;价值取向从传统的理想主义向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转变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的主导价值观, 具体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能否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校园公益广告”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功能分析

公益广告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美国, 亦称公共服务广告、公德广告, 是为公众服务的非盈利性广告;企图通过广告的形式呼唤公众对某一社会性问题引起注意, 或者对公众进行教育, 以便提高公众素质, 更好地从事工作和学习[1]。伴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逐渐成熟, 校园公益广告悄然兴起, 凭借其自身宣传的生活性与审美性特点, 替代校园中原先随处可见的威严警示牌而成为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目前各大高校常用的校园公益广告形式有: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校园宣传栏、校园海报、校园微信、校园微博等。

当代中国社会强调多元性与包容性, 每个大学生会自觉地对个体价值进行追问和反思。面对这一新的情况, 高校教育者应借机拓宽学生视野, 利用现代传媒手段, 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让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创新性理解, 自觉运用校园公益广告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顺利。

(一) 校园公益广告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更具生活化

生活世界是德育的根基和深厚土壤[2]。在大学校园里, 很普通的一句校园公益语:“带走满腹知识, 留下一架好书”、“学习需宁静———请少安毋‘噪’”等体现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原则与道德价值, 校园公益广告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校园公益广告着重日常生活的累积性熏陶, 在受教育者经常性得到感化的基础上, 其思想行为方式更易与教育者的教育方式方法相适应, 从而缓和了主客体间的矛盾, 保障了整个教育过程的通畅。从校园公益广告“教育功能”的角度看, 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 在教室、操场、图书馆、宿舍、办公楼等公共场所, 从生活需要的角度出发, 教育者将教育的意向、目的与大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和特定形式相关联, 使大学生在课堂教育之外的公益广告中体验生活、锤炼思想、陶冶情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更加生活性与趣味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 受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条件、道德水平、认知能力的制约, 如方法不当、其教育过程往往流于形式, 效果甚微。而校园公益广告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大众化, 更好与大学生产生共鸣:一方面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大学生自觉思想认同, 另一方面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外化为大学生的外在行为与表现, 进一步完善当代大学生个人价值评价体系, 使得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更富有成效性。

(二) 校园公益广告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更具持续性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现代传媒技术的广泛应用, 公益广告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日益明显, 成为对学生影响较大的一种文化形态, 是校园文化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 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可持续发展出发, 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势在必行, 应综合运用校园公益广告呈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活性、艺术性”理念。当公益广告在一个时期内围绕一个主题, 反复宣传, 学生解读公益广告的过程就是对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的接受过程, 进而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大学生的观念和行为, 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政教育效果。

(三) 校园公益广告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更主动化

公益广告这种新型的互动模式可以净化大学生的心灵, 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是建设文明校园, 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正如中央电视台《广而告之》开播之初阐明宗旨时所说:“它通过提醒、批评、规劝, 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各种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行为方式和道德准则, 以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达到培育良好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目的。”

在传统教育一统天下的鼎盛时期, 课堂教育的效果似乎是很好的, 受教育者也是被动的。由于受教育者不是物, 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具有能动性的人。如果只是单纯地把受教育者当做教育的客体, 不注重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受教育者将很难主动自愿地接受。校园公益广告的价值导向和教化功能是在受教育者“欣赏”广告时不由自主产生的, 充分体现了学生才是真正的价值观教育主体, 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育主体的教学热情, 也有效消除了受教育者被灌输的逆反心理, 极大地增强了受教育者的学习主动性。

(四) 校园公益广告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有益补充

大学生历来是接触新的信息传播形式的先锋群体, 校园公益广告的时代自然也不例外, 它为高校的思政教育搭建了入脑入心的“立交桥”, 是高校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引导的有效途径, 提供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手段辅助性的崭新平台。

“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虽然取得不小的成效, 但在21世纪以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 要使思政教育更深入人心, 一定要结合时下最广泛的传播宣传手段, 公益广告便是很好的选择。这种教育方法能给受教育者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大学生在课堂之外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的内容, 与传统的教育手段取长补短, 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大学生是未来的国家栋梁, 是公益广告的直接传播对象, 公益广告的终极目标[3]。要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 必须改变传统单一灌输的教育模式, 围绕大学生的接受度, 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公益广告的教育引导功能, 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健康可持续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卡林.谈电视公益广告的宣传引导功能.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0 (6) .

[2]缪兴秀.德育应贴近生活世界.九江师专学报, 2001 (3) .

广告核心价值 篇2

2. 以道德立身以诚信立业做文明公民

3. 家庭多一份温馨,社会多一分安宁

4. 文明展现美好形象,爱心展现人格魅力

5. 爱心是生活里最美的鲜花,文明是人生中最美的语言

6. 中华美德传千年忠孝礼仪记心中

7. 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

8. 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9. 人民民主增进主人翁意识。

10. 政治文明党群似鱼水。

11. 国家文明世界永称雄。

12. 和谐社会百战百胜。

13. 和谐国家筑起钢铁长城。

14. 人民当家作主尽享欢乐。

15.平等博爱上善若水。

16. 公正铸就公仆形象。

广告核心价值 篇3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 价值观 基本内容

一个国家和社会,需要有一种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和支撑,在这个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指引社会前进方向的精神旗帜。我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体现在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我认为作为政工师,其必须从四个基本层面加深理解,并结合实际工作加以践行。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达成思想共识,团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进步。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集中地代表了我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与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有利于增强我们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正确立场、头脑清醒。目前,一些国际反动组织妄图分裂我国,西方资本主义试图用和平演变等方式同化我国,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党员的价值观取向,直接影响我们党的执政之基。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是民族精神蕴含着民族的理想和信念,一定社会的时代精神赋予爱国主义精神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体现民族的思想道德观念及其行为准则,是统一思想、规范行动、保持团结稳定的强大力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维系国家统一。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够维系民族的团结统一,核心因素是爱国主义。这种历久弥新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紧紧地把所有中华儿女维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当代共产党人也需要一种精神,就是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新中国使中华民族摆脱了封建主义枷锁和殖民主义屈辱。如今,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使祖国重新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永远是我们凝神聚力的精神支柱。

二是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同爱国主义精神在本质上是相统的。民族精神的發展进步,靠的就是不断改革创新,任何一个民族,如果闭关自守、孤立发展,就必然走向落后和衰亡。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汲取一切先进科学的精神营养并充实到自己的民族精神宝库之中,推动民族精神的发展,才能生生不息,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包括与时俱进的精神,开拓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精神,讲求效益的精神,奋勇争先的精神。中国人民就是依靠这种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经受了各种严峻考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开辟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历史新时代。

第四,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党员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自觉提高个人思想品德修养,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员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问题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许多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大多是从操守不严、品行不端、道德败坏开始的。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浩然正气,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影响群众。

除了理论的学习外,我认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好的方式,就是向周围的先进人物学习,包括每个系统、每个单位的先进人物,要学习他们牢记宗旨、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虽然先进典型身处不同岗位,从事不同职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把实践党的先进性要求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竭尽全力为人民谋利益,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党旗增辉、为党的形象添彩。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政工师必须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这将是一次精神洗礼,将进一步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在新的形势下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广告核心价值 篇4

一、“语言积累”价值——丰富学生的积累

“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形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之一就是积累。荀子在《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古语有云:“积学以储宝,厚积以薄发”,说的都是这个道理。离开了积累,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学习的高楼大厦就难以稳固,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无法形成。

我们教材中的绝大多数课文,或有优美的词句,或有精彩的段落,或有引人深思的格言警句。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读、背、用等多种形式,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去积累、内化课文中有“积累价值”的文本语言。

二、“话语形式”价值——教会学生表达

这里的“话语形式”价值,主要指文本在表情达意方面表达形式的学习价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于永正老师也说:“(课文)品了还不够,不仅要‘赏’,还要去‘仿’,去消化、吸收、外用,练表达,艺文兼得。”语文教育专家王尚文更是强调:“语文教学要守住话语形式这一门槛,语文教学首先是同时也主要是理解文本为什么运用这样的文字,而不用那样的文字表情达意的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有许多老师认为只要把感悟情感作为感悟的全部———把感悟到的送进朗读里,就大功告成了。其实“这只是半程阅读,全程阅读不能到此为止,还有一个方面——引导学生关注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去品读、咀嚼、欣赏课文中那陌生化的语言表达形式。”因此,在钻研教材的时候,我们应该特别留意那些形式独特、与众不同的语言现象。教学时,要认真引导学生去仔细揣摩、体会、仿习、迁移。

三、“语感培养”价值——培养学生语感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语感包括语像感、语意感、语音感等,语感能力是左右人言语活动质量的核心因素。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抓住课文中的一些生动传神的词句,引导学生细细把玩、品味,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情感熏陶”价值———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教学重视情感熏陶,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质决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多处作出阐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些都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必须注重情感渗透,必须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情感熏陶”价值,这样才能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文章反映的思想内容:爱国、亲孝、坚毅、仁爱等,才有可能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

五、“引向生活”价值———将学生引向课外

语文教学要回归生活。事实上,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生活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他一周把学生往野外带两次,带他们到“词的源泉”去旅行,他把这称为“蓝天下的学校”“快乐的学校”。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直倡导并践行“生活教育”,他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挖掘文本的“引向生活”价值,将学生引向课外,引向社会这所学校,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我们在研读文本时,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编者意图和学生实际等,对文本的核心价值进行教学选择。然后,再确定明确、集中、具体的教学目标,目标不宜多,一两个就可以。因为只有目标不多,教学环节才不会繁琐,目标达成度才会高,学生才能“一课一得”,才能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所发展,课堂教学的实效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薛法根.备课: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J].小学语文教学,2010(9).

[2]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02.

广告核心价值 篇5

此外报告中指出,新浪乐居与易居中国克尔瑞合并后的公司中国房产信息集团(CRIC)于去年10月16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使新浪乐居的媒体影响力得到进一步释放。艾瑞数据显示,去年第4季度,新浪乐居的房产类网络广告收入达0.9亿元,实现环比增长48.6%。

以下是艾瑞报告的全文:

20房产类广告主品牌图形网络广告投放费用约为8.2亿元 同比下降15.5%——ARPU值急速下降,核心房产类媒体网络广告收入份额明显上升

分析师 徐昊

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个急转向上的行情,全年房产类广告主品牌图形网络广告投放费用约为8.2亿元,同比下降15.5%,同时ARPU值急速下降。2009年新浪乐居、搜房网、搜狐焦点网三大房产类媒体房产网络广告收入份额不降反升,其占全部房产类媒体网络广告收入市场份额高达80.0%。艾瑞咨询预计,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主要房产类媒体网络广告收入将重新实现增长。

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波荡起伏

政策篇:

市场篇: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过了从价量齐跌到价升量稳,再到价量齐升三个阶段的变化,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达到93713万平方米和43995亿元,同比增长42.1%和75.5%。其中09Q1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1309万平方米,同比仅增长8.2%,环比大幅下滑55.9%,销售额为5059亿元,同比增长23.1%,环比大降55.1%;二季度开始中国房地产市场迅速回升,09Q2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22800万平方米,环比增长达101.6%,销售额为10741亿元,环比增长达112.3%;四季度中国房地产市场更加火热,09Q4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53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达37.9%,环比增长达43.5%,销售额为16463亿元,同比增长达79.1%,环比增长达40.3%。

09年中国房产类广告主品牌网络广告投放费用为8.2亿元,同比下降15.5%

2009中国房地产类广告主品牌网络广告投放费用约为8.2亿元,较下滑15.5%。分季度来看,2009年中国房地产类广告主品牌网络广告投放费用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09Q1仅为1.5亿元,09Q2达到2.0亿元,环比大幅增长35.9%,09Q4为2.6亿元,较09Q1增长76.6%。艾瑞咨询认为,09Q1中国房地产类广告主品牌网络广告投放费用处于较低水平主要原因在于一季度房地产市场政策从紧,大量民众持观望态度,导致房地产市场销售量跌入低谷,房地产开发商纷纷收缩开支,减少营销预算。二季度开始,在宏观经济回暖与利好政策的刺激下,中国房地产市场迅速好转,房地产企业竞相加大营销力度,推动房地产网络广告市场快速增长。

-2009年中国房地产类广告主品牌网络广告投放费用

09年1-4季度中国房地产类广告主品牌网络广告投放费用

09年中国房产类品牌网络广告主数量达3031个,同比增长17.3%

2009年中国房产类品牌网络广告主数量为3031个,较20增长17.3%,

分季度来看,2009年中国房产类品牌网络广告主数量也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09Q1为1143个,09Q2为1576个,环比增长37.9%;09Q3、09Q4继续稳定增长,09Q4达1979个。

09年中国房地产网络广告市场ARPU值急速下降

2009年中国房地产网络广告市场ARPU值为27.1万元,较08年的37.5万元大幅下降27.7%。艾瑞咨询分析认为,2009年中国房地产网络广告市场ARPU值急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如下:

► 网络广告以其较高的性价比与、较广的覆盖面等特点不断吸引房地产企业尝试投放网络广告,而初涉网络营销的房企多持谨慎态度,初期投入较少;

► 受到09Q1从紧的房地产政策以及市场浓重的观望情绪影响,房地产企业大幅削减了营销费用,并对09年全年中国房产类广告主品牌网络广告投放费用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09年TOP3房产类媒体房产网络广告收入份额不降反升,达80.0%

2009年新浪乐居、搜房网、搜狐焦点网三大房产类媒体房产网络广告收入约为6.8亿元,同比降低9.3%,但是其占全部房产类媒体房产网络广告收入市场份额出现明显上升,达82.8%,较年提升4.8个百分点,说明TOP3房产类媒体是房地产企业投放网络广告的最重要阵地,并且在市场低迷期更受房产类广告主青睐。分季度来看,2009年TOP3房产类媒体房产网络广告收入呈持续增长态势,从09Q1的1.1亿元攀升至09Q4的2.1亿元。艾瑞咨询认为,2009年三大房产类媒体的巨大品牌影响力与持续的营销创新,是其占全部房产类媒体房产网络广告收入份额不降反升的重要原因。其中最具代表的事件是新浪乐居与易居中国克尔瑞合并后的公司中国房产信息集团(CRIC)于2009年10月16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实现了新浪乐居线上业务与易居中国线下业务的结合和互补,并形成协同效应,使新浪乐居的媒体影响力得到进一步释放:09Q4新浪乐居的房产类网络广告收入达0.9亿元,实现环比增长48.6%,而同期房地产媒体的房产网络广告营收平均增长率仅为16.9%。

2009年新浪乐居、搜房网、搜狐焦点网仍然占据中国房地产网络广告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其中新浪乐居以32.6%的份额位居首位。艾瑞咨询认为,未来三大房产类媒体仍将是房产类广告主最为青睐的房产类媒体,三者的优势分别如下:

► 受益于新浪门户的巨大影响力,新浪乐居无论在用户层面还是在房产类广告主层面均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新浪乐居分拆上市后,其盈利模式得到了丰富,营收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同时知名度及媒体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 搜房网作为中国最大也是成立最早的垂直类房产媒体,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服务房地产业的商业模式,并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另外,搜房网所采用的直营模式也是其受房产类广告主青睐的重要原因。

► 搜狐焦点网成立时间较早,覆盖面较广,在业内拥有良好口碑。搜狐焦点网依托搜狐门户的影响力,拥有较大的知名度,同时其作为搜狐矩阵的成员之一,所拥有的资源也较为丰富。

2004-2009年三大房产类媒体房产网络广告收入

09年1-4季度三大房产类媒体房产网络广告收入

20主要房产类媒体网络广告收入将重新实现增长

儒家的核心价值 篇6

儒家的恕道和仁道可以作为全球伦理的基本原则。儒家的恕道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的仁道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并不是我一个人提出的,而是在2001年人类文明对话年,由联合国科·安南秘书长所组织的一个世界知名人士小组提出的。

近些年,中国企业家越来越关注儒家思想,而且以“儒商”为荣,试图将儒家思想之精髓融入现代企业管理之中,那么我们首先要弄清儒家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所谓儒家的核心价值就是——仁、义、礼、智、信。

“仁”是一种“差等的爱”,即有差别分等级的爱。这一说法曾经引起很多批评,批评者认为墨子的“兼爱”或者基督教的“博爱”要比儒家的“差等的爱”更符合平等原则。但孔子和孟子就是针对这种没有亲疏远近的普遍的爱,以“差等的爱”而作出的回击。儒家把社会理解为一个同心圆,从个人到家庭、家族、社会、国家、人类社群一直到生命共同体。这样,仁就需要推己及人,从内向外,从私到公,形成有差别分等级的爱。墨子的“兼爱”,要求我们对任何人甚至陌生人的爱与对自己父母的爱是相同的,这只是非常高远的理想。可是在现实中,人是不可能对陌生人的爱如同对自己父母乃至孩子的爱,其结果就是对自己亲人就如同对路人一样的疏远。因此,儒家的“仁”所提倡的“差等的爱”具有现实性,因此是一个普遍原则。

“义”和利是相对的,义和利在现实中确有冲突,因此有人站在现代经济伦理的角度,批评“义”是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实际上,儒家的“义”是包涵“利”,即所谓大利。“义”是长远的综合的“利”,而不是狭隘的短期的“利”。

“礼”的观念在现代社会受到了很大的批判,在鲁迅笔下成为“吃人的礼教”。但任何一个社会如果只用“法”来治理社会,那么不可能成为一个人与人之间交往比较厚的社会。“礼”是人际关系必须依据的不能量化的行为规则,是建构在法律之上的一种文化能力。

“智”是信息的扩大和知识的提升,我们有必要分清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四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智”可以包括知识、信息、素材,而智慧的获得和增长与知识的转化和提升关系密切,要经过非常复杂的自我修炼。

“信”在商业伦理方面指的是诚信,如果没有透明度,没有公信度,没有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那么商业行为也没有办法进行。

儒家的精髓博大精深,但也不乏糟粕,对儒学可以用不同层次的批判眼光审视之,诸如小农经济、家族制、绝对权威性,工具理念等。我举两个值得批判的典型例子。

第一个典型例子是关于“圣王”。儒家的一个基本观念是“内圣外王”,通过自己内在的修身而后通过经世来治天下。但中国历史证明的是,不是·“圣王”而是“王圣”。绝大多数君王是没有通过修身而获得权力的人,他要求的不仅是政治权力,还要求意识形态的控制权力和道德控制的权力,儒家“圣王”的思想异化为“王圣”的实践。“圣王”的观点被统治者直接用于泛道德主义或造神运动。

我认为,一个政治化的儒家社会要比一个纯粹的法家社会对人的控制更厉害。纯粹的法家社会基本上是规范人的行为,只要触犯法律就治罪,不犯法绝对不治罪。但一个政治化或权威化的儒家社会,领导者对人民的控制不只是行为,而且一定还有态度、信仰,乃至下意识层面的东西。尽管你的行为非常正确,但对你还是存有怀疑的,因为你可能态度不好;也许态度很好,但是你对整个社会的最高理念的信仰可能不坚定,就算前三者都很好,但是你的下意识也可能有问题,做的梦可能是不健康的。所以说彻底儒家化社会是最残忍。

第二个典型例子是关于“三纲”。法家在《韩非子》一书中提出:如果臣不尊君,子不尊父,妇不尊夫,社会必乱。儒家从汉代开始接受了这种观点,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君为臣纲”强调专制主义,“父为子纲”强调权威主义,“夫为妇纲”强调大男子主义,可现代文明倡导自由、民主、平等。因此,“三纲”受到五四运动猛烈批判而彻底消解。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学大师陈寅恪给王国维的墓志铭中有一个重要观点,认为“三纲六纪”是中国文化的命脉,像柏拉图的“理念”一样是不应该扬弃的。

广告核心价值 篇7

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的, 一个社会、一个行业或组织, 需要某种共同的价值, 这种共同的价值就是核心价值。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图书馆界对于自己的责任或使命的系统说明, 表达的是图书馆人的基本理念。图书馆事业承载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保障人们基本信息权利的使命, 是一项非常高尚的事业。但是, 现在图书馆应该或能够保存的人类知识、信息、文化遗产的职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图书馆经费有限, 另一方面现在的信息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变化莫测;同时各类新的信息服务机构大量涌现, 甚至其提供的信息更为便捷和通达, 图书馆面临着边缘化的危机。因此, 国内外图书馆界希望通过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形成和讨论, 为图书馆竞争力的提升找到发展依据。

1.1 国外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西方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者, 一般将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 (图书是为了使用;每个读者都能读到他所要读的书;每本书都有它的读者;节省读者时间;图书馆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体) 作为价值研究的起源, 将谢拉的社会认识论作为新的价值观。美国是最早研究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国家。早在20世纪80代, 美国图书馆协会 (ALA) 主席William Summers在其就职演说中呼吁重视图书馆永恒的价值。1986年,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 (ACRL) 主席Griffin在一次会议中将“信息平等获取、馆藏平衡”等作为学院图书馆的价值标准。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 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 “信息自由、普遍获取、普遍平等服务”等一直是国际图书馆界的主流价值观。

国际图联 (WLA) 于2003年通过了IFLA核心价值。即:①认可自由获取信息、观点、想象力作品以及自由表达等《世界人权宣言》第19条的内容;②认可所有人、团体和组织需要广泛而平等地获取信息、观点与形象作品, 以提高他们的社会、教育/文化、民主与经济方面的素质;③提供高质量的图书馆和信息服务, 确保公众有效地获取信息;④承诺使所有参与WLA的成员从中获益, 而不论其公民身份、残疾、种族、性别、地区、语言、政治哲学、种族或宗教。

澳大利亚图书馆和信息协会 (Australi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Association, ALIA) 的核心价值2000年起草, 2002年发布。主要内容是:①保证自由开放获取知识的记录、信息和创作;②促进人们的思想交流;③致力于提高人们的信息素质和提供学习资料;④尊重读者的多样性和个性;⑤保存人类的记录;⑥为我们的成员馆提供优秀的专业化服务;⑦推动这些价值观的伙伴。

加拿大图书馆协会 (Canadian Library Association, CLA) 的核心价值是:①图书馆思想自由的原则, 普遍获得信息和自由是一个开放民主社会的组成部分;②多样性;③向成员提供知识是图书馆和信息中心的政策目标;④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的功能是基于认识社会、文化、政治和历史背景的有效的宣传;⑤协会成员都有个人和集体的责任。

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Robe Vaagan分析得出挪威图书馆的职业价值主要有:资源与信息的自由获取、创造阅读文化、知识与能力的传播、职业中立与客观、鼓励终身学习、平等获取、信息素养的传播、鼓励文化多元性、保存记录、保证信息的质量、有效管理与组织、用户隐私的保护和版权保护等。此外, 英国图书馆协会、日本图书馆协会确立的图书馆核心价值, 都在表达与强化这些理念与服务原则, 具体包括:文化权利、平等权利、信息公平、普遍开放等。

许多图书馆也公布自己的核心价值, 如英国、苏格兰国家图书馆, 俄亥俄大学、勒冈大学图书馆, 芝加哥等公共图书馆。

1.2 国内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1) 我国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经历着不断地变化。在中国, 一般认为河南安阳出土的大量殷商甲骨, 是最早的图书馆藏的雏形。进入西周时期, 周王室以及各诸侯封国均设有专门的图书馆藏机构, 道家的代表老子就曾担任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史”。古代图书馆的建立, 是以保存人类的纪录与文化为主要价值观。

(2) 从光绪三十二年 (公元1906年) 11月1日庞鸿书上书清廷, 奏请设立“图书馆”, 最早创办湖南图书馆的12名忧国爱民、思想解放的青年志士在《创设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募捐启》中提出 “输入文明, 开通知识”为宗旨, “凡有志于学者”都可以按规定“入馆参阅”到近代裘开明等人的“智慧与服务”精神, 又到我国后来提出的“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精神, 都曾激励几辈图书馆人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在这个看似平凡却伟大的事业中。

(3) 在我国对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讨论是近些年才兴起的。

①程亚男在2002年发表的论文《再论图书馆服务》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图书馆核心价值。②中国图书馆界启动核心价值研究的直接推动力源于2006年我国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③2007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新年峰会, 将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列为这次会议五大议题的第一项内容。在这次会议上, 成立了以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学系主任范并思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 专门研究图书馆的核心价值问题。④2008年10月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在重庆隆重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为“图书馆服务:全民共享”, 中国图书馆学会正式发布了《图书馆服务宣言》 (以下简称《宣言》) , 这是中国图书馆界的第一个《宣言》。表达了图书馆行业承诺以及中国图书馆人对图书馆精神、现代图书馆理念所达成的共识和对社会的职业承诺。它的发布, 标志着中国图书馆界步入了行业自觉的时代, 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宣言》明确指出, 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 它通过系统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 实现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功能。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 承担实现和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缩小社会信息鸿沟的使命。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与信息中心;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平等服务;图书馆在服务与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图书馆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图书馆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努力促进全民阅读;图书馆与一切关心图书馆事业的组织和个人真诚合作。⑤“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作为“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下的第一分主题出现在了我国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中, 中国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已拉开序幕, 成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研究热点。⑥范并思主持的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研究”学术沙龙于2011年6月2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这个项目要研究出既能符合图书馆的需要同时也能被官方政府所认同的图书馆核心价值观。

国内的专家、学者和图书馆的同人们纷纷就这一议题撰写了不少的论文, 将关注的焦点重新集中在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上来。

(1) 宋显彪认为, 核心价值应包括4个方面:①保存人类文明成果, 提供用户使用;②联结用户与思想——通过服务将用户与图书馆文献信息中的思想成果联系起来, 鼓励、激发用户的智力和思想方面的需求, 指导与帮助用户获得经过精选整序的文献信息, 从而启迪用户的思维, 激发其创造力;③保证用户自由、平等获取信息;④进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图书馆提供教育场所、设备和文献信息资源, 馆员提供知识获取的引导, 即学习技巧与方法。

(2) 蒋永福认为, 维护公民的知识自由权利, 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

(3) 刘月秀认为, 图书馆的价值在于通过促进文献知识的活化与转化, 为全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由此导致经济效益。图书馆的价值是通过读者利用文献知识而体现出来的。

(4) 詹衍玲认为, 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 提供更好的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5)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李青认为,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四大功能:独特的资源整合功能;专门的知识挖掘功能;无偿的信息传递功能;有求必应的咨询功能。

(6) 秦晓珠认为,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随着社会的变迁、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唯一不变的是服务, 由过去为少数人服务, 到目前为大多数人服务。图书馆的功能均可看做实现这一核心价值的手段或要求, 充分发挥它的功能, 为社会服务, 是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体现。

(7) 黄晓曼认为, 图书馆核心价值较有共性的是:保存资源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知识自由、平等获取、教育和学习、尊重读者个性和隐私。

(8) 范并思认为,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一种图书馆界对于自己的责任或使命的系统说明, 表达的是图书馆人的基本理念。图书馆核心价值需要以科学的语言简洁地表述出来, 并在图书馆界取得某种程度的共识。图书馆核心价值是一个行业或组织的核心价值, 它必然以所在社会的核心价值为基础, 并受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制约。

(9) 黄宗忠认为, 图书馆核心价值是图书馆员通过收集、整理、存储和传播信息知识等劳动, 实现知识自由存取, 公正平等地服务于社会, 满足每个读者的不同需求, 为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0) 盛小平、刘泳洁认为, 图书馆核心价值应当以精致服务、保存知识、取用平等、引领学习、开展教育、竭诚合作、尊重隐私、倡导宽容和合理使用为内容。

总之, 国内外关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具体应该包括文化权利、平等服务、信息公平、普遍开放等。

2 法律图书馆与法律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内涵

目前, “法律图书馆”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主要包括各综合型大学的法学院或政法院校图书馆、研究院所的法律图书馆、政府部门的法律图书馆、律师事务所的法律图书馆等。法律图书馆作为学校图书馆的分馆与学校图书馆存在着较大区别, 法律图书馆作为学校图书馆的分馆主要为所在院系的读者服务, 担负着所属学院专业教学相关的图书文献资料、信息情报的收集整理、储存保管、组织加工、检索分析以及提供服务的重要任务。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 “北京市法学会法律图书馆与法律信息研究会”是依法成立的组织协调在京高校法律图书馆、在京国家机关、立法司法单位、律师事务所及法律网站的学术性团体。隶属于北京市法学会。秘书处设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全国政法院校图书馆馆际协作委员会”是全国唯一的政法院校馆际协作组织, 该组织在原司法部属政法院校馆际协作委员会基础上, 吸收了全国众多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参加, 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为主任馆。

法律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与一般公共图书馆和综合图书馆不尽相同。美国法律图书馆协会 (AALL) 2005—2010年战略方向将法律图书馆的核心目的定义为:致力于强化法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支持我们所有会员所做出的个人努力。法律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应体现为:生生不息的学习与知识提升;法律图书馆员在一个民主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公正、永久性的法律信息准入;司法质量的持续提升;社区价值。

笔者认为我国法律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应包括以下方面:①根据需求, 建立科学合理完整的法学专业文献信息资源体系。②为读者提供精致、深入的优质的服务, 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③建立良好的馆际协作关系。④加强图书分馆馆员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3 法律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 演绎法律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推进法律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3.1 根据法学专业的特点, 建立特色馆藏

(1) 在我国, 法律图书馆的馆藏突出专业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收藏并重。法律图书馆以全面收藏法学专业文献为主, 同时收藏的还有政治学、经济学及其他社会科学文献。但由于经费、资源等方面的限制, 大多数法律图书馆只能满足中文图书资料的收藏和服务, 在外文资料方面则相对较弱。丰富专业的法学电子数字资料的馆藏是法学专业图书馆馆藏建设的一个趋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图书馆的前身——法律系资料室是于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的同时建立起来的, 1994年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所资料室合并为法学院资料室, 1998年扩大为现在的法学院图书馆。同时还是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法学分馆。

(2) 作为国内重要的法律图书馆,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在法律文献的收藏方面独具特色, 中外法律书刊文献30余万册, 我院直接购买本专业的相关全文数据库或与校图书馆共建数据库资源有北大法宝、中经网法律法规知识库、台湾月旦知识库等代表最高水平的中文法律数据库外, 还拥有Westlaw internation、LexisNexis、HeinOnline、backOnline、world trade law等国际著名的外文法律数据库。上述资源为我院的师生提供了良好的专业信息服务。

(3) 特色馆藏建设是法学专业图书馆的重要物质基础, 与普通馆藏建设相比难度较大。因此, 我们要认识到它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的工作, 广开渠道, 打造法律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

3.2 法律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法律专业的读者, 这决定了专业信息服务和信息教育的特点

我们面对的是法学院的师生, 这些读者具有法律专业背景和知识面, 对文献资料的要求较高。法律专业服务是对法律图书馆的基本要求, 也是最高要求。

我院图书馆为了充分发挥馆藏资源的价值, 更好地为法学院的教学、科研服务, 于1999年建立了图书资料计算机信息“文津”管理系统。2009年, 法学院图书馆应用更加先进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 (与校图书馆联网使用UNICORN集成系统) , 实现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跨越式发展。我们还成立了法学院图书馆日本分馆, 聘请日本成文堂的本乡三好教授为日本分馆馆长, 开设了日本法律专业课程。在服务方式上, 改变以往单一的馆藏文献的内阅服务与外借模式, 利用现代网络平台, 提供相应的数据库服务、知识库服务以及多种在线或离线信息服务, 馆员的服务正在由静态的单线性传递向动态放射性传递逐步过渡。馆员通过与法学院师生建立联系, 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提供法律文献信息服务。

法律图书馆只有通过了解法学院师生的价值追求及其在获取信息活动中的行为和感受, 对其做出必要的引导和规范, 从而将法律图书馆员的真诚服务转化为读者接受和认可的价值, 进而转化为读者的知识创新和研究成果, 才能够充分体现法律图书馆的服务价值。

3.3 开展馆际协作与协调, 扩大对外交流, 实现资源共享

法律专业图书馆仅靠现有的资金及人力来收集相关的法律信息在当今信息时代是做不到的, 资源共享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共识。就高校法律专业图书馆而言, 法律专业图书馆应以高校图书馆为依托, 建立由学校、图书馆、各院系三方成员的协调组织, 制定出相应的共建共享方案与互借制度, 为教学、科研提供更细致、更深入的服务, 最终提升法律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效果和专业水准。

3.4 法律图书馆馆员人才培养建设是法律图书馆急迫的任务

法律图书馆馆员是指主要从事法律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交换和传递过程的图书馆员。作为有竞争力的法律图书馆,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是体现其核心价值不可缺少的要素。他们应当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方向, 善于更新自己的知识, 准确把握读者的心理, 真正做到“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

美国法律图书馆协会 (简称AALL) 对于法律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制订了一些标准来促进和推动图书馆人员队伍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推动法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如2001年3月, AALL执委会通过了“法律图书馆职业能力” (Competencies of Law Librarianship) , 试图通过认同、确定和积极提升法律图书馆馆员的业务能力, 对法律图书馆馆员职业的现在和未来对法律领域的价值进行说明。AALL的“法律图书馆馆员职业能力”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核心能力” (Core Competencies) , 这些能力适用于所有法律图书馆员, 而且在其职业初期即获得。还有一个部分是与专门的业务领域相关的能力 (Specialized Competencies) , 适用于某一领域的法律图书馆员。

在美国, 法律图书馆员将被认可和评估为在法律信息、研究和技术领域最前沿的领导者和专家;法律图书馆员将接受他们所需要的教育和培训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带来的挑战;法律图书馆员将影响法律信息的结果, 技术政策以及美国法律图书馆协会会员所关心的图书馆专业议题。

虽然对于法律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资格和素质要求尤为重要。但目前, 我国在这方面的规定还是一个空白。在新的形势下, 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数字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国际语言化技术的突破, 推动着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全球化和网络化迈进。全面提高法律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建立图书馆员的资格认定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建议法律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断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专业知识修养、文化信息素质修养等, 肩负起教师和图书馆员的双重责任;对于法律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 从分类管理过渡成为岗位管理。在将要制定的中国图书馆法中规定图书馆员的任职资格。

研究与建立图书馆核心价值给中国当代图书馆学理论提出了极为严峻的挑战。建立代表一个国家图书馆界的核心价值, 需要求得会员的最大认同, 从长远的发展来看, 法律图书馆不仅仅是对法律文献的收藏和利用, 更重要的是, 通过图书馆工作和职能的实现, 促进法学教育和法治建设的发展。图书馆核心价值在我国还需要继续研究探讨,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任重而道远。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核心价值历史与现状的描述, 指出特色化建设:演绎法律图书馆核心价值, 只有在馆藏建设、服务手段、人才培养建设等方面加强法学特色建设才能使法律图书馆成为真正的文献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及法学教育的重要中心。

关键词:图书馆核心价值,法律图书馆,特色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图书馆品牌建设[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4.

[2]李青.现代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定位及其实现[J].图书馆论坛, 2006 (4) .

[3]范并思.迈进研究与建立图书馆核心价值的重要一步[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 (2) .

[4]梁灿兴.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性质与结构[J].图书与情报, 2009 (4) .

[5]王东艳, 周威.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综述[J].情报资料工作, 2009 (6) .

[6]展春岚.2002—2008年我国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综述[J].情报探索, 2010 (1) .

[7]彭洁.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演变[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 .

广告核心价值 篇8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界定

为了进一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两者间存在何种联系予以理清, 必须首先明确它们各自的内涵。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首次出现于几年前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自这一概念提出后, 在社会上引发了巨大反响。全会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四部分内容构成, 分别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紧围绕爱国主义展开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时代精神, 此外还包括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 在2007年末召开的十七大报告中, 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收录至党代会报告中。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必须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出来,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开展国民教育的过程中, 一定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使其成为社会大众的一种自发追求, 一定要努力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现途径, 充分发挥引导社会主义思想潮流的作用, 提升社会主义环境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问题, 党在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联系当前的社会新形势对发展方向作出了明确的阐述, 指出要加强学习,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活动,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思想发展潮流中的作用, 提升社会凝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综合价值体系中处于最核心、最关键的地位, 不但有利于突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整体特征, 还能够指引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前进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但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还包括社会主义条件下新的荣辱观以及紧紧围绕爱国主义展开的民族精神、富有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以上四部分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他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的指导, 明确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 还要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人类文明, 只有充分发挥各个因素的积极力量, 并将其进一步整合, 才能为人民大众的思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为中华民族的奋发向上提供精神力量, 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支撑。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顾名思义, 指的是处于社会整体价值观体系的最关键位置, 并且起着指引性功能的价值观念;它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最根本、最中心的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最基本、最牢固的社会关系和价值追求;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及价值观念;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阶段逐步产生、成长起来的核心价值观念及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行为提供导向和行为准则, 从根本上影响着全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作出了定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即为人们所熟知的“三个倡导”,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个倡导精辟的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个倡导是从国家角度上提出的, 反映了发展方向上的追求;第二个倡导是从社会角度上提出的, 反映了价值引导上的追求;第三个倡导是从个人角度上提出的, 反映了道德标准上的追求。这三个倡导体现了不同层次的概念, 它们相辅相承, 共同完成了国家、集体和个人在价值方向上的统一, 同时顾及了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面的价值诉求。这些词语不但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诉求, 而且囊括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精华;不仅从精神角度有着指导意义, 而且有着执行的可操作性, 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这一重要论述从理论的角度对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行了创造性地论述, 体现出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理解, 反映出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文化基础的中国共产党, 一定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贡献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区别与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 而是存在相当复杂的关系, 二者在本质上具有密切联系, 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彼此分别。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不但是彼此结合的, 并且有机统一。

(一) 相同之处

1. 二者本质相同。

从本质上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同的, 二者联系紧密, 都鲜明地体现出对社会主义信仰的一贯追求, 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属于物质领域;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领域, 二者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所在。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 是后者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 后者如果失去了前者这一重要前提, 就无法获得发展。反之, 后者又处于前者的核心位置, 也是这一思想的系统总结, 它能够为后者提供发展方向, 同时也是构建前者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后者通过前者反映出来。

2. 适用范围相同。

两者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以及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二者同属于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因此二者在外延上也是一致的。同理, 前者包含四种不同的内容, 而后者也包含四个方面的价值观念。后者具有多样化特点, 构建后者等同于构建前者。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反映问题的角度不同, 前者是从外部架构入手, 强调在实践上的操作性, 倾向于更加直观的结构及具体的内容, 而后者瞄准的是人们的精神观念即精神层面, 突出了对社会主义内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倾向于在根本价值理念上的建构。

3. 二者目标一致。

后者属于前者中的一个方面, 同时, 后者也是前者的体现。构建前者必须首先要构建后者, 如果前者缺少了后者, 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以及关键, 呈现出混乱无序、繁冗拖沓的特征。正因为两者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社会主义性质、特征以及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 因此说构建后者与前者是相互促进、互相影响的统一体, 两者的目标一致。

(二) 不同之处

1. 内容迥异。

与后者相比, 前者具有较为具体的内容, 而后者抽象化特征更明显。后者由四方面内容组成, 分别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此外, 还有社会主义条件下新的荣辱观以及紧紧围绕爱国主义展开的民族精神、富有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十八大报告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高度概括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对象不同。

前者指的是衡量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标准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反映出社会主义发展的总方向, 也能够反映出人们的总体价值观念, 属于后者的高度凝练。

3. 功能不同。

核心价值体系存在于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下的社会中,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心价值体系, 它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它能够为社会主义提供发展目标和发展形式, 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处于统领的地位。只有在前者的正确引导下, 社会主义文化才不会偏离了方向。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更加精准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使之不但更加浅显易懂, 而且更易于指导社会实践,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二者辨析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者密切联系, 同时二者存在根本的区别, 明晰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 更是要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一定要将二者的构建紧密联系起来, 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性建议, 才能引导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科学架构。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而且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切实领会十八大报告精神, 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渗透关于二者的新目标、新精神, 但是不可否认, 有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甚至认为二者完全相等, 事实上, 二者存在一定的相同点, 同时又相互区分。理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二者的异同, 有助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不同环节中自觉地融合前者的内容, 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前者教育, 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0/18/content_5218639.htm, 2006-10-18

[2] .新华网.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_6938568.htm, 2007-10-24

广告核心价值 篇9

一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路与要点

2006年10月,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被明确提出, 其核心内容的表述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学术领域对它的研究也在进一步深入, 诸多学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凝炼与概括。

基于对相关研究的梳理与归纳,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应先认知与遵循以下几点。

第一, 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观, 不是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外来文化精华的简单堆砌。

第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制度层面的价值取向, 不是针对公民个人的道德规范。

第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和根本原则, 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完整反映和全面概括。

第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从党和国家长期坚持和被广泛认同的思想理念及表述中去凝炼, 而不应盲目追求理论创新。

第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代表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既有与资本主义价值观相对立相斗争的一面, 又有与世界其他价值观可对话可交流的一面;是开放的, 不是封闭的、狭隘的。

第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有明确的内容和准确的含义, 但在表述上不是一成不变的, 可详略灵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凝炼与概括

“以人为本, 共同富裕, 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团结和谐, 开放包容”这寥寥24个字较全面地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以人为本”, 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同富裕”, 就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改革开放,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先富带动后富,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的“民主法治”与“公平正义”这两个概念, 2005年2月,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 就这两个概念进行了表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民主法治”就是指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 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 就是指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团结和谐”就是指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加强全党的团结、党和人民的团结, 构建和谐的政治局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上, 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构建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的局面;在和平、发展、合作的主题下实现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团结, 构建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在人类共同命运的基础上,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开放包容”就是指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础上, 做到继承优良传统与紧跟时代步伐的统一;做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与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尊严的统一;做到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与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统一。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构建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事业的时代要求和思想保证, 它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质要求上是一致的。事实上, 党针对各领域、各行业提出的具有价值观性质的要求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具体化。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加强各领域、各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首先要围绕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开展工作, 即行业核心价值观、行业使命、共同愿景、交通精神和职业道德。这五个方面的内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共同构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这些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交通运输行业人员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完善的思想文化成果, 是对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科学揭示, 是现代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思想保证。

第一, 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首先要凝练出行业核心价值观。而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观, 概括起来说就是“人便于行, 货畅其流,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体现的是交通运输的基本功能定位和服务特征。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 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建设服务型政府部门和负责任行业,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诚实守信, 无私奉献, 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的行业要求。

第二, 要明确交通运输的行业使命, 即发展现代交通, 做好三个服务。服务是交通的本质属性。三个服务就是指交通发展要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三个服务是交通行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是新时期我国交通发展的总方针和总纲领。

第三, 要努力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的共同愿景。共同愿景代表着行业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 是交通运输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体现的是对未来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的美好憧憬, 以及对未来交通发展目标和效果的理想追求。其深刻内涵是建设一个畅通、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 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让人们享受高品质的运输服务, 让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充满活力, 让交通与自然、社会更加和谐。

第四, 要树立“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不畏风险、默默奉献”的交通精神。这是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是对交通运输行业先进典型精神的高度概括, 是交通运输行业广大从业人员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代表的是交通运输行业广大从业人员的思想意志和精神风貌。

第五, 要坚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这是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是对交通运输行业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道德品质的提炼与概括。这既是行业职工在工作中行为的要求, 同时又是面向社会所肩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四结束语

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本质体现和主要载体。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在实践中的具体反映。建设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 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 交通运输行业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 不断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要求。同时进一步坚定信念, 凝聚共识, 自觉行动, 不断增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软实力, 推动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兴增.李盛霖:着力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N].中国交通报, 2010.10.15

[2]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交政法发 ( (2011) 316号) [EB/OL].交通运输部网站, 2011.7.8

[3]宋敏娟.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党政论坛, 2011 (6)

[4]柯缇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红旗文稿, 2012 (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

[6]兰红光.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N].光明日报, 2005.2.20

广告核心价值 篇10

准确把握客户需求, 有效管理核心业务

在采访的开始, 夏勃川为记者介绍了自由超越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自由超越的系统以项目的成本利润为核心, 涵盖生命周期的主要管理过程, 包括立项、提案、合同、预算、报价、询价、采购、供应商、支付、借款、报销、发票、回款、结案、文档, 以及媒介管理中的内容管理、媒介采购、媒介支付等功能。这些功能基本上全面囊括了企业的核心业务, 完全可以支撑企业的高效运营。

自由超越之所以能够准确定位于公关广告行业核心业务的管理, 主要是源于对行业长期深入的接触和理解。目前, 公关和广告的业务高度融合, 自由超越能够深入了解行业的需求, 敏锐洞察行业的发展变化, 并立足于全面解决核心业务的管理问题, 以合理的设计架构, 为企业提供创新的产品及管理工具。

公关行业面临大量的管理问题, 诸如频繁的员工跳槽导致的项目风险, 项目的执行成本容易失控, 新员工职业技能需要培训, 财务日常管理任务繁杂, 新媒体的采购与管理日益复杂, 企业的整体管理机制无法适应快速增长的业务规模等, 每个问题都可能成为羁绊企业发展的因素。

比如, 项目的成本控制问题。公司要举办一个公关或营销的活动项目, 在立项之后, 必须针对项目编制预算, 具体又要涉及到PR、e PR、活动等大量繁琐的执行工作, 以及涉及第三方或媒介的采购与支付工作。企业如果没有系统的管理, 就容易导致借款报销和采购支付等账目的混乱, 增加了对成本核算的难度与工作量, 而且还可能导致最终的利润和利润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出现项目成本失控的问题。

夏勃川告诉记者, 企业如果使用了自由超越管理软件, 可以有效避免以上问题。自由超越管理软件在具体的公关或活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 会对采购、借款等成本进行严格的约束, 系统的设定, 是绝对不允许任何一项支出超过预先设定的额度, 如果超过了原来的预算, 那么就不允许提交, 一定要重新调整预算, 并得到公司的审批才能生效。而且, 系统可以灵活地进行成本控制模式的设定, 这样就从制度和规范上解决了预算业务流程及成本控制的问题, 不仅强调了预算的严肃性和重要性, 而且相关人员的预算编制能力和成本控制意识, 也将得到强化。

自由超越管理软件对采购的管理, 不仅包括供应商和媒介的基本资质, 还涉及对媒介和物料等产品库的建立, 以及在采购过程中的询价、比价等功能。软件中积累的供应商的采购数据, 还可以为返点计算提供准确的依据, 这样, 就相当于给公司建立了规范和高效的采购管理的业务模式。

对于企业来说, 人员流动和新员工培训, 也是一项挑战。公关和广告公司的人员流动特别大, 很多新加入的同事并不清楚具体业务的操作过程, 需要公司进行系统的培训, 并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磨合, 才能正式开展工作。

这款软件将为企业建立和承载管理模式, 能够让公司的所有业务, 包括项目管理资源、供应商资源、客户资源等, 都有规范的操作模式和准确的记录, 不仅使得知识管理真正落地, 而且降低了公司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自由超越通过系统的管理, 为公司建立了一个经营模式, 这个模式可以摆脱对人的依赖, 大大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公司的运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也将大幅度提高。

品牌的宣传和推广, 侧重于核心理念的传达

自由超越在品牌的宣传推广方面, 主要是在基于自身定位的基础上, 侧重于核心理念的传达。

夏勃川对记者说:“自由超越的团队主要是技术人员, 营销人员在团队中的比例不是很大, 但重要性却不容忽视。未来几年中, 我们将不断提高自身在公关广告行业中的地位, 加强对客户的培养。自由超越拥有专业的营销团队和营销战略, 将不断地向行业用户学习营销技巧与品牌战略技巧, 进而创新开拓我们的营销市场。自由超越在短期内最大的营销目标, 就是让更多的公关广告界人士接触和了解我们的产品, 增加与客户合作的机会。”

最近一年, 自由超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大量的客户开始使用freedome RP来管理公司的业务, 包括最近签约的智者众为、华邑品牌营销、三人行传媒网络, 都属于典型的公关广告行业, 这表明了行业对自由超越产品与行业地位的认可。

当然, 自由超越不会止步于此, 还要不断扩大市场, 推动市场的成熟。因为, 自由超越还面临竞争的压力, 一些基于oa的通用管理软件公司, 也号称为行业服务, 但他们的软件在架构和设计上都无法满足行业灵活多变的需求, 以及对核心业务的深入管控。他们以此名义进入市场, 却无法深入完成全部的管理功能, 通常会造成客户对管理软件的误解, 进而搅乱了市场。因此, 自由超越在品牌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就是向客户展示和强调自身的专业。

谈及市场上的竞争, 夏勃川自信地表示, “由于真正的专业, 我们在与其他管理软件的竞争中, 会显现出很大的优势, 进而赢得客户的青睐。毕竟, 相比较其他的软件管理企业, 我们接触的公司更多, 涉及的业务面也更广, 能够及时了解到很多个性和共性的问题, 可以和客户分享更多的经验。”

面对压力与挑战, 通过创新拓展生存空间

自由超越的定位是服务于公关广告行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行业的业务模式和管理要求也在快速变化, 自由超越若想继续帮助客户解决更多管理上的问题, 就要随时准备创新, 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

当记者问到自由超越面临哪些挑战时, 夏勃川回答:“在互联网+时代, 客户会不断遇见新技术与新业务的挑战。比如, 尽管原来传统媒体的采购业务数量较大, 但还是在可控范围内, 新媒体出现之后, 这些业务管理的数量就变得异常庞大, 涉及到的管理工作也就十分琐碎。因而, 我们的产品要快速变化, 让客户更好地适应和开展对新媒体的管理。所以, 对自由超越来讲, 创新是根本的生存之道, 我们会时刻以创新的姿态, 迎接新的技术与业务的挑战, 为行业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 帮助公关广告行业进行高效的业务管理。”

自由超越本身就是技术创新型企业, 不愿意因循守旧, 喜欢不断地在技术及管理方面进行创新, 这样才能快速、敏锐地适应市场变化和行业需求。自由超越并没有对创新的方向进行限制, 主要是把握过去、现在、未来的各类动态, 重视公司项目的实施, 并且会敏锐地把握客户需求的变化, 为客户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因此, 对自由超越来讲, 不是什么时候要创新, 而是随时要准备创新。

上一篇:羔羊红眼病的治疗下一篇:指导课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