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建筑师

2024-06-05

优秀的建筑师(精选十篇)

优秀的建筑师 篇1

优秀历史建筑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在我国上海、天津、武汉、青岛等城市均保存有大量的优秀历史建筑,优秀历史建筑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财富,保护好优秀历史建筑是体现城市多样化、国际化的重要标志。政府部门意识到保护优秀历史建筑的重要性,制定了相关保护条例。如上海市2003年颁布了《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1],天津市2005年颁布了《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2],武汉市在2003年制定了《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使用、修缮管理暂行规定》[3],并正在对《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草案)》进行审议。规定、条例的制定充分说明了保护优秀历史建筑的重要性,但这些规定、条例里面都没有涉及到可能对历史建筑产生严重破坏的地震。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进行各级地震水平下的结构震害预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抗震加固,是有效保护优秀历史建筑的重要手段。

1砌体结构优秀历史建筑震害预测

1.1 震害等级划分

为了表示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损害程度,需要对结构的破坏状态进行细分。结构的破坏程度体现为结构构件的破坏数量以及破坏程度,通常可分为五种状态,即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毁坏。

在结构抗震设计中,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遇多遇的、低于设防烈度的地震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使用;当遭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简称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对照五种破坏状态,可将抗震设防目标大致描述为:“小震下结构保持完好;中震下结构可发生轻微破坏或中等破坏;大震下结构可发生严重破坏,但不能倒塌”。对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价后,可以此为依据对结构进行维修加固。

1.2 砌体结构建筑震害预测方法

优秀历史建筑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历史建筑的结构形式与工程技术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通过调查各地的优秀历史建筑,可以发现砌体结构形式的优秀历史建筑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对砌体结构类的优秀历史建筑进行震害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砌体结构可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地震作用下墙体抗震承载力系数即抗力与作用效应的比值来评价抗震性能,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当建立正确的有限元模型时,能够得到准确的评价结果,缺点是比较复杂,费时。砌体结构主要通过墙体抵抗地震作用,砌体结构的震害主要表现为墙体破坏,因此可通过计算墙体的抗剪强度简化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价。研究表明简化方法和有限元方法震害预测结果一致[4],通过简化预测方法可在保证结果正确的前提下大大加快评价速度,这对于需要进行预测大量建筑的震害时尤为重要。

Rs为砌体结构的抗力指标,定义为[5]:

Rs=αsFk2Asτs (1)

其中,Fk为第s楼层第k片墙的断面积,cm2;As为第s楼层的建筑面积,m2;αs为第s楼层地震剪力折减系数;τs为墙体抗剪强度,×10 N/cm2。

其中,楼层地震剪力折减系数αs采用下式计算:

αs=2n+13sni (2)

其中,i为楼层序号;s为计算楼层序号;n为楼层总数。

砌体抗剪强度τs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τs=0.14(n-s+1)+0.14f+0.5 (3)

其中, f为砂浆抗压强度,MPa。

通过式(1)计算得到结构的抗力后,即可估计结构在各种地震水平下的震害情况。尹之潜等[6]通过对数千座砌体结构的抗力与震害分析,得到了这些结构在各种地震水平下的破坏程度与它们抗力均值之间的关系,表达公式为:

Ds(7)=1.977-0.006RsDs(8)=1.975-0.005RsDs(9)=1.866-0.004RsDs(10)=1.74-0.003Rs

(4)

其中,Ds(I)为s楼层在地震烈度I下的震害指数,根据计算得到的Ds(I)按表1确定楼层的破坏等级,再可根据楼层破坏等级确定结构震害等级。

2某优秀历史建筑震害预测实例

2.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武汉市鄱阳街,为两层砌体结构,建筑造型规则,为横平竖直的长方体,第1层层高4.5 m,第2层层高3.9 m。第1层和第2层墙体断面积之和分别为292 992 cm2,269 496 cm2,第1层和第2层的建筑面积均为303.78 cm2。从建筑外观看,建筑拥有坡状瓦屋顶,方石墙基,深灰色清水砖外墙,上下各间隙有两道深红色的砖线。墙体风化严重,部分窗户变形、腐朽。

2.2 砌体砂浆强度检测

该建筑墙体砌筑砂浆的原始资料已无存档资料,而且由于年代久远,材料的性能参数必然发生了较大改变,为了准确评估该结构的抗震性能,需对该建筑的砌筑砂浆进行强度检测,从而确定墙体的抗剪强度。

采用回弹法评定砌筑砂浆的抗压强度,即采用回弹仪检测砂浆表面硬度,然后根据回弹值和碳化深度评定砌筑砂浆的抗压强度。检测结果见表 2。

2.3 工程所在地地震烈度及震害预测公式调整

2005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地震工作办公室委托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和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了武汉市主城区场地地表50年超越概率63%,10%和2%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工作报告,该报告为武汉市主城区建筑物的震害预测提供了地震动参数依据。根据该报告,武汉市主城区可划分为ⅠA,ⅠB,ⅡA,ⅡB,ⅡC,ⅢA和ⅢB七个分区,各个分区的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数值各不相同。本文中的建筑处于ⅢA区,其地震动参数如表 3所示。

通过比较ⅢA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7]中各地震烈度下的峰值加速度,可对式(4)修正得到武汉市ⅢA区的结构震害指数与抗力之间的关系:

Ds()=1.9784-0.0067RsDs()=1.9774-0.0062RsDs()=1.9762-0.0056Rs

(5)

2.4 震害预测结果

根据式(2)计算可得该结构第1层和第2层的楼层地震剪力折算系数分别为0.56,0.83。由表 2计算可得砂浆抗压强度平均值为0.7 MPa,再根据式(3)计算可得第1层和第2层墙体抗剪强度分别为0.878(×10 N/cm2),0.738(×10 N/cm2)。由上述数据,再根据式(1)计算可得第1层和第2层的抗力分别为237.1,271.7。根据式(5)可得第1层在小震、中震和大震下的震害指数分别为0.39,0.51,0.65;第2层在小震、中震和大震下的震害指数分别为0.16,0.29,0.45。根据表1可知,在多遇地震作用下,该结构第1层发生中等破坏,第2层发生轻微破坏;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该结构第1层发生中等破坏,第2层发生轻微破坏;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该结构第1层发生严重破坏,第2层发生中等破坏。整个结构可综合判别为小震和中震下发生中等破坏,大震下发生严重破坏。因为该结构在小震下就发生了中等破坏,因此,不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需要进行抗震加固,尤其是要加固结构的第1层。

3结语

由于优秀历史建筑建设年代久远,在长期的风雨侵蚀中建筑材料性能不断劣化,同时,当时的设计、施工中没有考虑到抗震设防,造成这些建筑抗震能力较差。因此,为了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财富,有必要对各建筑进行抗震性能评价,从而采取针对性抗震加固措施。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Z].2003.

[2]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Z].2005.

[3]武汉市房产管理局.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使用、修缮管理暂行规定[Z].2003.

[4]龙晓鸿,李黎,孙明,等.中小学建筑抗震性能评价方法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10,27(4):89-92.

[5]尹之潜.地震灾害及损失预测方法[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5:38-39.

[6]尹之潜,李树桢,杨淑文,等.震害与地震损失的估计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0,10(1):99-108.

漂亮的建筑优秀教学设计 篇2

知识与技能:设计一幅漂亮的城堡图,能用讲述自己的作品,并能对同学作品的优缺点进行简单的评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引导、小组分工合作等方法,了解中外建筑的特色与美感,体验合作所带来的乐趣,分享合作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优秀艺术的热爱,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感受古代建筑的美,并能用设计一幅漂亮的城堡图。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设计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城堡图。

教学具准备:

生:(异质)4人(或6人)为一组合作;收集建筑图片 。

师:课件(天坛的录像片段,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知道北京吗?(首都)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去游览首都北京的一些名胜古迹。

(课件展示:用一个小精灵带领学生游北京故宫、颐和园、白塔、天坛)

2、(定格于天坛祈年殿)看到这座建筑了吗?它就是北京天坛公园的代表性建筑——祈年殿,你感觉怎样?(雄伟、漂亮)

让我们走进一些去看看吧!(欣赏皇乾门内外、近观祈年殿、祈年殿)

你觉得漂亮吗?哪些地方最漂亮?(有三层的圆顶,蓝色的琉璃瓦,红色的门窗,白色的基座和栏杆。引导学生从造型、色彩上进行观察、描述。)

(天坛资料: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二、欣赏特色建筑,发散思维

1、互相欣赏所带的建筑

小朋友,你带来其他漂亮的建筑了吗?让四人小组一起欣赏欣赏吧!

你看到哪张建筑特别美,美在哪?让大家来一起欣赏吧!(2—3个)

(建筑外形的美,色彩的美,环境的美)

2、欣赏教师准备的各类建筑,感受美

(建筑外形的美,环境的美,色彩的美)

三、欣赏制作过程,讨论比较,说说美的感受

1、你知道城堡有什么特征吗:(尖顶、有高低多个楼、有城墙)。这座城堡太漂亮了,你们想不想也拥有一座呢?今天我们就可用手中的小画笔四人小组一起来设计一座漂亮的城堡。让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朋友,他们是怎样设计制作又漂亮又有特色的城堡图吧!

(课件展示)

(欣赏实物)这就是四人小组友好合作后完成的漂亮的建筑图。这里还有其他小组的小朋友设计的房子和城堡,你觉得哪座最漂亮,为什么?(也许是城堡)

哪座建筑的外观造型,色彩搭配,层数多少,周围的环境最美?

2、小朋友制作的房子和城堡是多么的有特色多么的漂亮啊!

3、小结:

让我们也来学学屏幕上看到的方法,四人小组设计一座有特色的漂亮城堡吧!在制作时,注意城堡的特征,将外形设计得有特色,色彩搭配的`漂亮,层数要有变化,周围的环境也要设计舒服。甚至还可给自己的城堡取个名字:小精灵山庄、花朵的家……。

四、小组制作一幅漂亮的建筑图

1、小组讨论确定创作的内容后,组长分工:构图安排、任务分配、东西的大小变化,遮挡关系等。

2、教师巡回指导:

五、欣赏品评,提高语言表达,注重成功体验

1、随堂评。

2、已经完成城堡图的小朋友,能否把漂亮的城堡作为礼物送给王老师呢?我会很高兴的。看哪一小组的小朋友愿意第一个送给老师。

让我们看看老师收到的礼物吧!(集体欣赏作品,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大家觉得自己厉害吗?高兴吗?

六、留心课后拓展,注重学习延伸

今天小朋友设计的城堡是又漂亮、又有特色。神奇的城堡一直是童话中的房子。但如今,有特色的建筑正美化着现在的城市,促进着城市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的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让我们欣赏其他有特色的建筑,也希望小朋友长大能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

教学反思:

做一名优秀的建筑师 篇3

老板带着我们“做游戏”

熊子强刚毕业时在一个叫做九城都市的小型事务所工作,在那里,他得到了宝贵的历练。事务所规模不大,仿佛家庭“游戏”一般,如果来了一个项目,老板会和员工一起在会议室或者公司吧台上进行讨论,每人提出一种思路,老板自己提出两到三个思路。大家将各自的思路拿出来,一起找出不符合项目逻辑的东西,得到最符合实际的设计,并且设定一些“游戏规则”。在这场游戏中,图纸是重要的沟通手段,有时他们也会做手工模型。等到草图基本上确定下来,员工会负责把手绘的图纸变成更精确的电脑图纸,单位会精确到毫米。一周两周过去了,向甲方讨汇报一次,根据他们的观点和立场再来修改。

“我很珍惜每一次与队员一起的‘游戏’机会。像老板与员工之间如此畅通无阻地沟通很难得。其实很多灵感和想法都是在沟通中实现的,这个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沟通就是效率

“目前我所在的民营企业有700多人,我的工作内容是设计‘商业+住宅’的城市综合体,并要进行实地考察。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有效沟通,就成为建筑设计师的头等要事。”

熊子强自己就遇到一个学校的扩建项目,甲方当时不赞成在原土地上扩建,主張新建,于是项目停掉了;又比如和规划局沟通过后,办公楼六米的层高不允许,于是进行调整,还比如某镇长在偶尔看过项目之后,坚持要水乡风格的建筑,于是需要变换建筑的材质,甚至造型。这一行蕴含着许许多多的不确定,设计师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做一些后面完全用不到的工作,只是为了甲方一些莫名的想法。当然,甲方也需要更多的选择。

“一个项目在设计上的质量,一方面取决于设计师的水准,更多地将取决于甲方对建筑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因此一个好的设计师光具备优秀的设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得通晓一些心理战术,去引导甲方。”

好的建筑师,一定程度上是伟大的营销者

“其实我是被偶像带上道的。”说到自己的入行,熊子强说当年踏入九城都市,还得归功于自己的第一个老板陈应鹏。虽然那时的事务所并不大,但是那段时间的磨炼为他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震撼熊子强的,不是陈应鹏当年在华中科技大学慷慨激昂的演讲,而是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常人所忽视的优秀建筑师的品质。

首先,建筑师好比营销者,第一条品质便是怎么拿到项目,怎么能够把自我推销出去。资质只是基础,如何能够让你的作品被世人所知才是王道。陈应鹏在华中科技大学的那场演讲内容是“非功能性空间”,他把内容讲得活灵活现,让枯燥的内容变成了一汪汪清泉,在学生心中流淌。

第二是知道如何驾驭团队。一个好的营销者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和团队一起拼搏。九城都市是的小型事务所,在这里的每一个项目,老板会和员工一起进行头脑风暴,而不是老板自己的一家之言。讨论的结果当然是全体进步,工程效率提升,产品也很快卖出去了。

第三就是要有做建筑的态度。做建筑行业,一定要达到一种狂热的状态。当所有员工都下班回家后,老板还可以坐在办公室拿着尺子画图。

关于优秀历史建筑如何修缮的探讨 篇4

1 工程概况

思晏堂层高3层, 砖木混合结构。建筑风格为欧美折中主义, 东西向长33.4 m, 南北向长19.5 m, 建筑面积约1 950 m2 (见图1) 。建筑初时作为教学楼使用, 后在学校多次变更中使用功能经几次变化, 本次修缮后作为办公室使用。

2 房屋安全性检测

修缮前, 我们委托了检测单位对建筑进行房屋安全性检测。检测内容包括:1) 建筑与结构概况;2) 房屋历史沿革、装修、改造情况;3) 房屋的保护类别和保护范围、内容和要求;4) 建筑与结构的复核与测绘;5) 房屋使用荷载的调查分析;6) 房屋损伤状况的检测及其原因分析;7) 房屋主要结构材料力学性能的检测;8) 房屋沉降变形的检测;9) 房屋的使用要求、建筑结构改造情况;10) 根据检测结果, 对房屋在不考虑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安全性进行评估, 并对房屋抗震构造和抗震能力分析评估;11) 对房屋的结构安全性作出总体评估, 提出保护部位的保护意见, 并提出使用、维修、加固措施的合理化建议。

根据检测报告, 提出具体需要修缮的部位:1) 房屋承重墙体整体基本完好, 部分墙体存在孔洞、轻微开裂等损坏, 应予修复;底层墙体未设防潮层, 泛潮严重, 应采取有效防潮措施。2) 外立面:底层外墙、房屋四角及山墙处附壁装饰柱现为水泥砂浆粉刷墙面, 灰色涂料, 宜恢复为清水红砖墙面。3) 建筑南立面出入口的柱子, 由于历次维修后加的外层遮盖了柱子材质, 如何重现柱子本身的材质, 尽量保留历史建筑的材料, 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是此次修缮的重点。

3 修缮保护方案遵循的原则

根据有关历史建筑保护的条例, 新的修缮方案主要遵循下列原则:1) 原真性原则。2) 修复原则。3) 最少干预原则。4) 科学性。5) 可持续性。

4 修缮方案的制定

4.1 建筑物底层防潮防渗、补强

防潮处理。由于老建筑的基础墙多未设防潮层, 所以建筑内墙严重潮湿。参考了有关资料发现有两种方法:第一种为换砖。第二种为注浆。但第一种方法有悖于前面所列保护原则, 而且施工稍有不慎, 会对墙体造成损伤, 所以我们选择后者。

注浆的施工步骤为:1) 基层清理干净。2) 注浆钻孔。3) 预埋高压灌注针头。4) 高压灌注防水浆, 注浆应按一个方向逐步推进, 直到灌注满为止。5) 注浆结束后, 敲除高压灌注针头上的喷嘴, 用聚合物砂浆修补注浆孔及损坏的基层。6) 注浆完成24 h后, 对整体结构进行水泥聚合物复合涂层处理, 分两次涂抹。

4.2 建筑物外立面的修复

1) 原有砖缝都已松动, 现将原有砖缝全部凿除后重新进行勾缝。采用人工用凿子将原有砖缝砂浆凿除并清理干净。2) 待一面墙凿除并清理好砖缝后再用水进行冲洗, 然后用专用外墙砖勾缝剂进行勾缝, 一边勾缝一边擦拭干净。3) 一面墙全部勾好缝后, 再用专用砖粉进行修补砖块 (如缺角、发霉、凹凸不平及空洞等砖面) , 一遍不行两遍, 直至修平整为止。4) 勾缝全部完成后, 一边用清水冲洗一边人工将残留在砖面上的勾缝剂铲除干净。5) 待墙面干燥后, 用外墙保护剂喷刷2遍~3遍。

4.3 主入口石材的修复

4.3.1 石材损坏原因初步分析

1) 石材随时间等增长产生自然老化, 特别是湿度变化。温度变化导致的不均匀膨胀收缩使局部开裂。2) 化学风化:表层石材在水及氧气作用下, 绿色的矿物、长石等发生化学的风化, 分解成黏土矿物和碳酸盐, 使石材的强度不均匀降低。3) 由于石柱群外边包裹着油漆、水泥基涂料以及丙烯酸涂料, 从根基或顶部渗入的水分无法及时从柱表面散发, 与内层的石材产生化学反应。风化部位有明显的泛碱, 表现为粉状结晶。4) 风化的青石有采用水泥砂浆修复, 修复用的水泥砂浆强度高、致密, 与水泥砂浆接触的石材大多数又发生更严重的风化。5) 水泥砂浆中含有对石材损坏严重的盐, 石材在水泥砂浆修复后的损坏速度加剧了。6) 修复初期, 由于经验不足, 有3根柱子外表面损坏, 给后期的修复带来很大困难。

4.3.2 石材修缮施工工艺

1) 基层清理、清洁。涂有涂料的部位, 表面脱漆:采用水可以降解的去涂鸦剂/脱漆剂脱出旧涂料, 经过3次处理后, 局部残留红色油漆, 由主管单位上海市房地局历史建筑保护处设计讨论后, 残留的红色油漆予以保留, 代表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见证。原有水泥修补、粉刷等部位, 小心的打掉旧粉刷层, 尽可能多的保留历史材料。表面清洗:用低压旋转水枪清洗, 除去灰土和污垢, 不损坏基层。由于石材的泛碱明显, 水溶盐的含量较高, 已经发生明显风化的部位采用无损方法排除盐分。2) 翻阴模。采用有机硅等材料翻阴模。3) 表面渗透增强。淋至少3遍KSE增强剂到风化的石材表面。表面非常完整的未风化石材则不需要增强。4) 风化石材修补。将旧的石材搜集后, 清洗, 破损, 配合适合的水硬性石灰, 配制成修复石粉。为达到颜色及纹理与石材相似, 修复石粉的颜色和质感按照不同部位进行调整。新修的部分强度不大于10 MPa。5) 接缝处理。缝的表面层按照勾面缝的方式采用石灰基材料填实, 让其固化至少24 h, 再做表面处理。如果有空洞, 将石灰基封孔清浆加35%~40%的水, 用冲击钻安装砂浆搅拌头高速搅拌3 min, 用注射针将搅拌好的浆体缓缓注入缝隙中, 饱和为止, 让其固化至少24 h。接缝抹平处理。6) 表面憎水保护。表面憎水:由上而下浇淋溶剂型有机硅 (外墙保护剂) , 仔细浇淋2遍~3遍, 不可有遗漏部位。表面憎水处理可以降低石材的吸水率。7) 表面润色处理。对于新加的色差大的石材, 石材修复的部位采用拼色油润色。拼色油是由豆油、桐油等精制而成, 配合天然颜料。润色后, 可以达到非常自然的效果。

5 保护建筑修缮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对思晏堂的修缮中, 我们收获了经验, 也得到了教训。对于历史建筑的修缮, 方案的制定是关键, 在没有确定修缮方案前, 盲目进行的所谓修复, 很有可能是对老建筑的再一次破坏。近现代历史建筑外立面是历史建筑的艺术和建筑技术最直接的体现。

历史建筑修缮保护要在严谨研究的基础上, 进行兼顾保护修复与选择性替换的处置, 尊重年代感及岁月在材料上留下的痕迹, 在满足新功能需要和建筑整体性的前提下, 总体效果达到历史识别性, 美学价值和科学理性等多方面均衡完美。

摘要:结合具体工程实例, 就如何修缮优秀历史建筑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修缮保护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详细介绍了修缮方案, 探讨了保护建筑修缮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以积累历史建筑修缮经验。

关键词:历史建筑,修缮,原则,方案

参考文献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分析的优秀论文 篇5

1节能住宅的概念和意义

目前,我国使用建筑的能耗达到终端总能耗的30%,在总能耗中占据首位。而我们国家正处在城市化的上升阶段,全国民用建筑的总面积达到了400×108m2,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中高能耗建筑的比例极高,能源短缺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物保温隔热性能差,供能系统效率低,导致建筑物要达到规定的舒适度,单位面积所需的能耗就会增加。在住宅总体规划及单体设计中,为住宅的主要空间争取良好朝向,满足日照要求,充分利用天然资源,是最基本的改善住宅室内热环境的设计,也是最基本的节能措施。住宅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其建设与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消耗着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因此,对住宅进行节能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护古建筑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篇6

关键词:古黄埔村传统精髓保护与发展

0 引言

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梁思成

广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而座落在今海珠区新滘镇黄埔村、石基村一带水域的古黄埔港是清代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至今仍保留了大量遗迹和文物。然而广州黄埔村的开发远远落后,目睹今天的黄埔村,很难想象它是近代中国海上贸易黄金时期的重要口岸。古老的侨乡、历史名人、古港口和许多弥足珍贵的古老建筑,在敲敲打打的拆建声中渐渐远离我们。鉴于古黄埔港遗址已经并正在遭受着各种破坏,必须立即着手进行保护、抢救和前期研究,进行合理的规划、修复、开发和利用。

1 古黄埔村的区位及历史背景

广州的黄埔村位于海珠区新窖镇东部,旧属番禺县菱塘司管辖。其东、南、北面是珠江水域,这里在宋代时就是天然的良港,明代更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清康熙年间,粤海关在广州设置九个挂号口,黄埔村就是其中一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主要贸易港口是在古广州港,包括黄埔古港在内的的珠江水域沿岸的所有卫星港。

据《重修北帝庙碑记》记载,该村至迟小晚于宋代就已经建成。村里有冯、梁、胡、罗四大姓,以及关、黄、卫、陈等小姓。原来在村的北面村口石额上分别刻有“风蒲”、“凰洲”。据《清嘉庆一统志》记载,早在元代以后,由于珠江前河道河水甚窄,小便航行,原来繁荣昌盛的扶青古嗽今南海神庙)逐渐衰落;后航道河水较深,到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的港口就迁到了黄埔村和琵琶洲一带的水域,黄埔村也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

2 文物、遗址的价值与现状

2.1 古码头遗址 黄埔古港原称酱园码头,现与陆地连接在一起,昔日曾是洋船海泊停靠的地方,因为附近有一酿造酱油的酱园而得名。现在岸边仍保留一条“海傍东约”古贸易街,它是昔日古港旁的闹市街道门楼。码头附近散落着大量的石碑和外国海员、商人的墓碑,并有多种文字的碑文。码头附近因新民房的大量重建,街道特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因码头地势开阔,古树参天,加上旧石板堤岸,仍然保留有古码头的遗风,有较高的修复和利用价值。

2.2 古祠堂 据有关部门考证,全村原有祖祠36多座,现存有19座,有17座被毁。现存祠堂建筑中较有代表的是:化隆冯公祠——位于黄埔村乐善里,其也是黄埔华侨港澳同乡联谊会之一,建于清同治十三年;云隐祖冯家祠——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重建于清道光9年(1829),其建筑面积和规模宏大,共有99个门;胡氏宗祠——该祠始建至今约有270年,祠堂内阔三间,深三进,是村中保存较好的一座祠堂。还有梁氏宗祠、梁晃亭公祠、罗氏宗祠。

2.3 古民居 从全村布局看,它依水而建,基本上是市镇的型制,与一般的农村差异较大。村子呈平面网格布局,一个巷子为中轴,民宅在巷子两侧,一个院落套一个院落,即所谓广府乡村“梳式布局”。由巷子的排列和走向,能推断黄埔村的朝向:坐西北向东南。具有风格特点的古民居很多,全村保存得比较好的传统住宅有数十幢,如居拱辰里、永康里、来燕里、太平里、中正里、申明大街等用青石板铺砌的古老街巷里。如“子牙居”、“涉趣园”、冯肇宪故居、胡璇泽胡居等不胜枚举,多数民居工艺制作上乘,高大的锅耳山墙,青砖磨缝砌筑,门头和窗罩用的灰塑式样很多,雕塑、璧画、漏窗、花基、门洞、灰塑门联无不体现传统的岭南民居特色。这些民居是构成黄埔村古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些民居已没有人居住和管理,显得有些破旧,需重点加以保护和开发。黄埔村以前曾有大夫第、资政第、都尉第、观察第、中议第等“八大第”,大都被拆毁,让人颇为痛心。

2.4 古庙神宫 昔日黄埔村有“一殿、三宫、二庙”,一殿是洪圣殿;三宫是玉虚宫、天后宫、三圣宫;二庙是华佗庙、候王庙。建于宋代的北帝庙(其前身为玉虚宫)是黄埔村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庙门正门楣上的庙名——玉虚宫。匾额石雕而成,尽管斑驳陈旧,但字迹和周遭的雕花依然清晰。除四旧时村民用泥土将匾额糊上,才使得“玉虚宫”匾额免于铲除之灾。北帝庙极具考古价值,在北帝庙中有一面被石灰封住的墙,铲掉石灰后显露出的八块石碑上,写有“黄埔税口四元”等字样,为考证黄埔古港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可除了北帝庙因文革时被用作村卫生院而幸存外,其余全部被毁。

2.5 人文 黄埔村的辉煌史不仅是当年古港的繁华。这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清代黄埔古港贸易繁盛,使得当地村民得以广泛地接触外国人及外来文化,村民大量出洋谋生、留学、经商,使经历了千年深厚人文历史文化沉淀的黄埔村孕育了一批对中华民族极具贡献的著名人物。如创立十三行“天宝行”的商业巨擘梁经国;如被称为“黄埔先生”的胡漩泽(1816-1880),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新加坡的华侨领袖。他一身兼任中国、俄国和日本三国驻新加坡领事,一生为新加坡的开发出了小少力,贡献颇大;另外还有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梁诚、梁洵;为中国铁路建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与詹天佑齐名的铁路专家胡栋朝;出色完成保卫孙中山先生任务的永丰舰舰长、军事家冯肇宪;中国经济史学奠基人梁方仲;农业专家梁锐;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广州荣誉市民梁广尧、梁仲彭等都是黄埔村自明清时期以来英才辈出的佼佼者。

3 古黄埔村的保护和发展建议

3.1 抢救保护先行 可由政府执法、规划、建筑、文物、科研侨务等相关部门成立一工作小组,首先禁止一切违法违规建民房行为。应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居民能认识到古村落的灿烂历史文化,让保护工作能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并能自覺地参与保护工作。落实责任到个人,负责文物免受破坏。搜集散落在村中和村外的文物或史料,集中登记在册并加以科学的保护管理。

3.2 科学系统的调查研究 调查落实古村落的历史变迁、建筑的演变、人口的结构和流向。可从村各姓氏族谱和历年人口登记资料获得一些资料。尽量从海外、港澳侨胞和村中长者的资料、实物、口述或相关史料、实地考察中获得第一手资料。结合考古,搜索挖掘断壁残垣、文物史料、人文精神层面等内容,力求全面系统地还原古代黄埔村的繁盛面貌。

3.3 整体规划与保护原则 对黄埔村古建筑等文物遗址的保护原则:对部分保存较好的建筑可原封不动的保存(冻结保存),以保持历史文化的原真性。这是联合国提倡的标准。一般对文物古迹应原封不动的保存;

另外可以整旧如故——谨慎修复:对于残缺的建筑(古遗迹)修复应“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威尼斯宪章》提出了世界各国公认的两个修复原则:修复和补缺的部分必须跟原有部分形成整体,保持景观上的和谐一致,有助于恢复而不能降低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信息价值;增添部分必须与有部分有所区别,使人能辨别历史和当代增添物,以保持文物建筑的历史性。此外,加固、维护应尽可能地少,即必要性原则;

慎重重建:一些十分重要的历史建筑物因故被毁。由于它们是地方重要的特征、象征,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重建。重建有纪念意义。但是,重建必须慎重,必须经专家论证,因为重建必然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又耗资巨大,还破坏了遗迹。在更多情况下保存残迹更有价值;

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以续继原有使用方式为最佳,也可以为博物馆,作为参观旅游景点要慎重,防止被破坏。

优秀的建筑师 篇7

笔者通过对部级优秀建筑设计奖获奖作品的简单梳理,总结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现代主义建筑创作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将现代主义建筑的创作手法分为五种倾向。

第一、注重基本形体的塑造

80年代初期的现代主义建筑,形体较为简洁,立面没有太多的细部和变化,以基本的现代主义标志性语汇构筑现代气息,如使用建筑体块的虚实对比,使用条形窗、底层架空、屋顶花园等。

上海龙柏饭店(1984年一等奖,见图1)的体型处理成折线形,组成变化错落的体型,活跃现场氛围。通过底层平面凹进和突出柱子的形象来模仿底层架空。深圳体育馆4(1986年二等奖)选用了四支点的钢管球节点空间网架屋盖结构和现浇钢筋混凝土看台结构两套体系的组合,支撑屋盖的四根大柱暴露在外,下部看台依坡度自由挑出。屋盖和看台用玻璃过渡,很自然的形成了大体块、大面积浅色墙面和深茶色玻璃的对比。深圳科学馆5(1989年二等奖,见图2)平面选用八角形为母题,以简练、明晰、确切的几何形体和面线,着重建筑空间大的体块组合。外墙由带形白色纸皮石和茶色磨光花岗石作饰面,采用带形深古铜色铝框及茶色玻璃窗,整座建筑由白、茶两色构成,强调横线条的处理。

代表建筑还有大连开发区银帆宾馆(1993年三等奖)、巴基斯坦体育综合设施体育馆(1986年二等奖)、自贡恐龙博物馆(1989年一等奖)、广州国际科技展览贸易交流中心(1989年二等奖)、中国国际情报中心(1989年二等奖)等。

发展至后期,体形组合更为灵活,组合方式多种多样,立面也由强调横向或纵向韵律向注重立面整体效果的表达发展。

浙江省公安指挥中心6(2005年一等奖)着重体现高科技时代的公安办公楼形象,强调庄重的体形,主楼造型化整为零,以取得合适的尺度感,将楼梯间与消防电梯从主体中分离出来,丰富建筑造型。代表建筑还有北京国际饭店(1989年一等奖)、中国人民银行总行(1991年三等奖)、梅地亚中心(1993年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办公楼(1998年二等奖)等。

第二、与“后现代主义”、“民族形式”的冲突混杂

建筑师基本以现代建筑如何体现“民族传统、民族文化、民族形式”作为设计出发点,或者仅作为一种立面拼贴手法。

唐城宾馆7(1989年三等奖)基本是以矩形体块的组合为主,并采用了弧形墙角,取得了活泼的立面效果。使用坡屋顶屋面、屋顶山花开口等后现代主义手法体现民族特色。红星文化大厦(2001年二等奖)的群房以大型浮雕壁画满铺,表现“文化”的主题。北京国际金融大厦8(2000年一等奖)以四座方形体量加弧形连接体表达“天圆地方”的含义,同时又在大厦主立面的玻璃幕墙上使用了极具民族传统风格的隔栅窗图案,这种标志形语言在大厦的多个部位反复出现。

代表建筑还有上海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浦东检验大楼(2001年二等奖)、湖北文化出版社(2005年二等奖)等。

第三、进入90年代后,“国际式”的方盒子在我国的反弹

主要体现在高层建筑和大型综合公建上。

大都会广场及中国市长大厦9(1998年二等奖)采用西方新古典的风格,用三段式来处理造型,讲求对称、均衡。在材料及用色方面采用金色反射玻璃幕墙、黑色花岗石及麻色岩石漆面,使大厦显得高贵。清华同方科技广场10(2003年二等奖,见图3)有两座26层办公楼和5层会展中心组成,办公楼设计成为立面与平面完全相同的双塔造型。两座塔楼以灰蓝色玻璃幕墙完全包裹,幕墙经过精心设计,横向用不同尺寸的明框产生阴影,竖向用隐框并饰以钢管,创造幕墙上的投影。

代表建筑还有浙江省世界贸易中心(2000年三等奖)、上海江苏大厦(2000年三等奖)、北京富凯大厦(2003年度二等奖,见图4),北京望京科技园二期(2005年一等奖)等。

第四、技术引领造型的趋势

以展现技术、结构为出发点,新材料、新结构本身的特色成为建筑最大的亮点,建筑师接受新技术、新材料带来的美学价值。

天津体育馆11(1995年一等奖)屋面采用先进的铝镁合金符合屋面板,集放水、保温、场内吸音于一体。建筑造型结合结构选型采用了“飞碟”造型,使屋面作为主要元素得以强化,摒弃了传统的建筑立面设计概念,把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使它挣脱了“房子”的传统观念。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庭办公楼12(2005年二等奖)由电脑控制的百叶系统可以根据一年内每一天的太阳运转情况,提供给建筑室内最好的自然光照条件。不仅从节能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对建筑形象的塑造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单纯完整的视觉材料语言构成了大片的连续界面,呈现出强烈的震撼力。南京国际展览中心13(2001年二等奖,图5)为高技派风格,主体结构为现代钢结构,运用钢结构的造型和袒露结构构件的手法表现技术美。大跨屋面采用三角形圆钢管空间桁架结构,桁架之间为三角形空间檩架,钢管之间采用相贯线焊接,构件简洁、刚劲有力。彩钢板金属屋面为咬接式无钉体系,均匀流畅,整体性强。建筑实体饰面和拱架柱墩为背拴干挂花岗石幕墙,其开缝做法构造暴露,简洁新颖。国际展览中心的设计对金属等材料、结构和构造做法进行了忠实的表现,并更加强调发挥材料性能、结构和构造技术的特质。

第五、注重内部空间的体验

由对建筑外形的欣赏,转为对内部空间的解读和体验。建筑外形看似简单,但是内部空间表现出持续而深入地、对纯粹或基本建筑关系的探讨。

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办公实验楼14(2005年三等奖)关注的是内部各使用部分之间以及内部与外部的关系,6部单跑楼梯与走廊串联在两层空间里,将建筑的各个部分以最直接的方式联系起来。另外建筑的完整体形还包含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室外部分,这些组织进来的场地至少是三面围合的庭院。同济大学图书馆改建15(2005年一等奖,见图6)项目是在1960年、1980年老图书馆的基础上进行的改扩建项目,原有图书馆已经无法满足大学发展的需求。改建的目的要使用功能得到更新与完善、使内外空间得以整合和重建。改建策略:对1960年老馆的清水砖墙风格进行保护和修缮,对1980年扩建的老馆插入或重新建构新的公共活动空间。在外部来看,新老建筑之间衔接的干脆、爽直;而由内部来看,新与旧之间通过种种内部空间语言得以对话。

代表作品还有同济大学逸夫馆科学苑16(1995年一等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办公楼(2000年二等奖)、同济大学中德学院(2003年二等奖)、北京雅昌彩印天竺厂房综合楼(2005年二等奖)等。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国内设置了一系列奖项以鼓励和刺激建筑设计的发展,其中“建设部优秀建筑设计奖”最具连续性、权威性和时效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情况。本文对该奖项截至2005年的获奖作品进行简单梳理,总结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现代主义建筑创作手法的五种倾向。

优秀的建筑师 篇8

为了弘扬国内外优秀建筑文化、进一步推动我国现代建筑和民族建筑学术水平的提高与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在前四届“中国民族建筑优秀论文评选”的基础上,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决定, 今年举办第五届论文评选, 从第五届开始, 扩大征稿范围, 并将原“中国民族建筑优秀论文评选”正式更名为“中国优秀建筑论文评选”, 每年举办一届。现将本届论文评选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论文征集范围和参评条件

(一) 论文内容范围

1. 传统建筑 (含古城古镇古村) 的保护、利用研究。

2. 传统建筑 (特别是少数民族建筑) 营造和修缮的技法、工艺、材料的研究。

3. 建筑文化研究。

4. 城镇规划、居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研究。

5. 建筑施工管理研究。

6. 建筑结构、地基基础及建筑物加固、抗震、防灾研究。

(二) 论文参评条件

1.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指定的2010年至2011年出版的国内期刊 (CN刊号) 和正规出版社2010年至2011年出版的论文集上刊登过的论文免费参加评选 (指定刊物和论文集名单详见附件《中国优秀建筑论文评选组委会指定期刊和论文集名单》, 因指定名单在不断的更新中, 在出版物发表论文前请先向我们咨询该出版物是否为我们指定, 以免耽误参评) 。

2. 在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各项学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

3. 专为本次论文评选撰写的论文、未在指定期刊或论文集上公开刊登过的论文。

二、论文撰写要求

(一) 格式要求

参评论文应顺序包括以下内容:标题 (原则不超过20个字, 副题除外) 、作者单位、作者姓名、摘要 (要用第三人称写法, 200~300字) 、关键词 (3~5个) 、正文 (文内标题层次不宜过多, 同一层次标题的格式必须统一;内文有表格的, 表内序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 、注释、参考文献、作者信息 (电话、单位、职务、有效通信地址、邮编、电子邮箱、接受资助和公开出版物刊登情况) 等;有配图的, 还应提供图片说明或注释;论文正文原则上应在2500~5000字之间。

(二) 内容要求

1. 论文能反映本专业的最新学术水平, 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实际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本领域的发展方向。

2. 论文应对现代建筑及传统建筑有深入的研究或弥补学术理论上的空白, 能结合实际情况, 提出新观点、新思路和新办法。

3. 论文提出的新技术、新工艺或新材料应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已产生或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4. 论文作者要学风严谨, 所阐述观点、意见及内容能够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

三、报送要求

1.本次论文评选只接收电子文档 (word2003格式) ;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过的论文, 应在论文后面注明出版物名称及刊发期数, 并提交对应的出版物原件 (在指定期刊或论文集上刊登的, 由指定出版单位寄送, 不用作者另行报送出版物原件) 。

2.电子文档应以完整论文题目作为文件名, 统一发送至中国优秀建筑论文评选组委会邮箱, 邮箱地址为:lwPx11@126.com lwPx11@163.com。

3.对于2010年以后, 专为本次论文评选活动撰写的论文和未在指定期刊和论文集上公开发表过的论文, 参评作者需交纳参评作品公示费1500元/篇, 组委会负责推荐在国内正规出版物上刊登公示。公示费一律通过邮局汇款, 收款人: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汇款时, 请将个人手机号码写在汇款单附言栏内, 汇款单上所留手机号码应和论文稿件上所留号码一致并真实有效。

4.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员, 应在文稿上作者名后注明会员证编号。

四、凡参加此次论文评选的论文, 组委会拥有论文的使用权、发布权和刊登权

五、论文征稿时间:本次论文征集从即日起至2011年10月30日止, 以收稿日期为准, 超过收稿日期的, 归入下一届论文评选。

六、奖项设置及颁奖

(一) 奖项设置

1. 中国优秀建筑论文设特别奖1名, 一等奖3名, 二等奖6名, 三等奖30名, 优秀奖若干名;所有获奖作者均可以获得获奖证书和奖金。

2. 对于优秀论文评选相关组织单位, 将授予“中国优秀建筑论文评选组织奖”奖牌, 获奖单位负责人将获得“中国民族建筑杰出贡献奖”, 并被邀参加中国民族建筑优秀论文颁奖仪式。

3. 所有参评作者, 符合条件的, 经本人申请, 可获得中国民族研究会会员资格。

(二) 论文的使用

1. 所有获奖作品免费入选由中国民族研究会汇编并正式出版的《中国优秀建筑论文作品选》和中国民族建筑网优秀建筑论文数据库;

2. 除编辑出版《中国优秀建筑论文获奖作品选》外, 还将编辑出版《中国优秀建筑论文参评作品选》, 所有参评作品均免费入选。

(三) 颁奖仪式、时间、地点

1. 颁奖仪式和颁奖时间:将于2010年11月26—27日举行中国优秀建筑论文评选盛大颁奖典礼。

2. 颁奖地点:人民大会堂 (暂定) 。

3. 出席颁奖仪式的领导和专家:届时将邀请有关领导、两院院士、专家参加颁奖典礼。

4. 届时将邀请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等新闻门户网站在内的国内主要媒体以及《中国建设报》、《中华建筑报》、相关建筑期刊与会报道。

七、评委会办公室联系方式

收稿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胡同73号天津银行8楼邮编:100052

联系电话:010-52535415

(总机) 83318888-8006

传真:010-68092501

邮箱:lwpx11@126.com lwpx11@163.com

联系人:郭爱民 (组委会秘书长)

青岛为优秀历史建筑挂牌建档 篇9

近日, 由青岛市有关部门经过半年的普查摸底后汇总而成的《拟新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素目录》对外公布, 其中收录了此次青岛地区普查摸底过程中新发现的1200余处历史建筑, 同时还收录、整理了其他历史文化遗产项目共2680处。青岛市在为这些文化遗产建立专项档案的同时, 将对这些城市重要元素进行挂牌管理。

具有独特民俗风情和文化类别的山东省青岛市, 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据不完全统计, 青岛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元素3000多处, 其中存有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丹麦等28国异国风格的建筑千余处。从今年5月开始, 青岛市规划局、市文物局在所辖范围内全面展开城市元素普查摸底工作。经过数月时间, 共普查需保护要素3108处, 其中复查1877处, 新发现1231处。青岛市还邀请著名文史专家, 对近现代优秀文化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建筑、军事建 (构) 筑物、传统民居、历史文化街区、名村名镇6大类保护要素进行了认定, 最终确定此次拟新增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素 (旧建筑) 1231处, 包括青岛剧院旧址、杨家大楼旧址、旧炮台等。

青岛市为优秀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项目普查建档, 得到广大市民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 他们表示, 此次调查建档工作不仅为“老青岛”摸清了“家底”, 便于遗产的合理保护, 而且充分展示了青岛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这些优秀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无论是原先的还是新发现的, 都为青岛市乃至山东半岛历史文化资源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自山东档案信息网)

优秀的建筑师 篇10

为了加强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总工程师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优秀科技人才快速成长, 为工程项目建设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提升施工企业项目总工和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 按照《全国建筑施工优秀项目总工程师人才库管理办法 (试行) 》, 2015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继续开展了中国建筑施工优秀项目总工评审活动。

经过个人申报、单位推荐、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组织专家评审, 并报分会理事长会议通过, 最终确定中建三局贺红星等60人为2015年度中国建筑施工优秀项目总工人才库成员, 他们在最近几年的项目总工工作岗位上坚持创新, 成果突出, 效益明显, 符合优秀项目总工条件。

在2015年10月23日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分会主办的2015中国建筑施工学术年会上向2015年度中国建筑施工优秀项目总工代表颁发了证书。

上一篇:公司表外负债下一篇:初中美术教学新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