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2024-05-30

三维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精选十篇)

三维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篇1

1 三维设计工作程序

三维设计颠覆了传统的设计方式, 众多的影响因素是质量难以掌控的主要原因, 但是究其本质不难发现, 三维设计质量的控制仍然是成果品质和设计过程工作质量控制, 其中成果品质是核心, 工作质量是设计质量的保证[3], 要现实卓有成效的控制三维设计的质量, 就必须科学的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建立三维设计全生命周期的工作程序, 并根据各个环节的特点制定相适应的质量方针。

从图1中可以看出:根据三维设计特殊工作方式, 可以分为数据库建立、三维模型布置、三维平台维护及成品制作四个简要过程, 各个过程环环相扣, 互相影响, 每个过程的质量都是不可忽略的。

三维设计软件都是通过数据库为驱动的, 各专业的模型都是通过调用设计参考数据库完成建立的, 数据库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模型与材料汇总的准确性[4]。数据库准确性是最终三维质量的源头, 一方面应该对数据库源文件进行严格把关, 另外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编码体系来保证材料的唯一性, 能够方便的应用到成品制作、采购、施工过程中, 让各阶段材料的可以追溯。

2 三维模型布置

三维模型布置是设计工作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约占整个周期的80%, 它关系到后期成品制作阶段所生成图形表单的正确性、完整性和美观性, 模型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成品制作的周期[5], 根据归纳与总结, 可以发现三维模型布置主要由参数输入、协同与深度管理、模型综合检查三个因素构成。

2.1 模型参数输入

三维模型布置首先应确保模型参数的准确性, 正确的基础数据是三维模型质量控制的前提, 以往由于工期等原因, 建模人员在没有签字版的条件时就开始匆忙布置模型, 虽然正式的条件返回时也会进行修改, 但往往不是彻底的, 其次, 同一项目建模的参数的输入位置, 参数的单位等深度也应该实现高度的统一。

2.2 协同与深度管理

三维布置设计其次应注重模型的协同与深度管理, 这是三维模型质量控制的基础。一套装置就是所有元件的集合, 在三维设计的协同效应下, 将专业组成一个团队, 将信息数据共享, 并将所有的成果可视化, 才能发挥三维设计的最大作用[6]。长期以来, 三维设计只有配管、土建、电仪少数几个专业参与, 建模一般也只有设备、管道、构筑物、电仪槽板少数内容, 这不是装置的正确集合, 参与专业越多, 内容越深化, 集合才会越接近准确位置。

2.3 模型综合检查

最后, 三维模型综合检查是质量目标实现的关键, 模型综合检查是三维布置设计的重要环节, 一个三维项目不经过模型综合检查, 永远只能是残次品。无论是以平台自动检查为主的数据一致性检查与碰撞检查, 还是人为的模型日常校审、阶段审查, 都对质量的提高发挥重要的作用。

2.3.1 数据一致性检查

三维模型布置过程应定期进行数据一致性检查, 会将模型与数据库的变更而引起两者不同步的状态进行自动更新, 对于两者无法匹配的状况做出提示, 所有三维软件都具备该项检查功能, 其中PDS (三维工厂设计系统) 软件是通过Revise Data中的Update from PDB完成, 而SP3D (智能工厂设计系统) 是时时更新数据, View选项To Do List菜单可以显示数据与模型不匹配的原因, 只有数据与模型完全匹配, 才可以进行后续的工作。

2.3.2 碰撞检查

不定期地进行模型碰撞检查, 抽取碰撞报告, 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现场专业内或专业间的碰撞问题, 模型的碰撞可分为软硬两种碰撞类型, 硬碰撞是指元件的真实接触, 而软碰撞是指操作空间被占用, 根据要求分阶段进行分专业与全项目碰撞检查, 可理论上最终实现零碰撞[7]。

2.4 模型自查、校审

三维模型布置过程中不能忽略人为日常校查过程, 这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一般分为自查与校审, 如GC1类管道等特殊类别的模型还需要审定的参与, 目前阶段我们从管理上确立日常校查制度, 根据各专业的特点确立设计验证细则, 用规则约束参与人员习惯的形成, 保证模型的质量。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 这项工作也并是完全意义的人为操作, 如系统图与模型图的校验可以借助CAD协同 (设计辅助平台) 、Foundtion (数据管理平台) 来完成半自动或全自动的对比, 这无疑让校审工作变得更简单、更准确。

2.5 模型审查

模型审查是各专业设计人员检验三维设计工艺符合性、专业空间划分是否合理、专业接口是否正确、专业之间查缺补漏以及存在急需各方解决的问题等进行的审查会。模型审查阶段通常按模型完成工作量划分为30%、60%、90%模型审查三个阶段, 审查过程中会根据审查内容做好三维模型演示工作, 记录各专业及业主的审查意见并截出Review或SPR (Review、SPR分别为Intergraph系列和AVEVA系列三维软件的模型浏览工具) 图片, 形成审查记录表, 各专业负责人对本专业模型审查检查项进行确认, 并在规定时间内修改完毕。

3 成品制作

通常三维设计成品不是从平台中抽取后就可直接成型的, 特别是平面图、剖面图等图形类文件, 需要二次加工与制作, 而现行的国家制图标准都是针对二维设计规定的, 很多图纸的比例、内容满足与现行的《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等规范不匹配, 所以, 制定符合三维设计的出图规定可有效减少图面风格的五花八门。

与传统二维设计成品一样, 三维设计成品抽取与制作后同样需要自查与校审, 并根据记录修改模型, 重新抽取制作成品, 提取统一的校查要素是影响成品质量的因素, 一个清晰的校审细则可以提高模型与成品的准确性。如图2, 管道轴测图校审流程与要素。

针对容易出错的综合、隔热等表单类成品通过二次开发的手段提高一次成型率, 验证成功后不仅可以减少人为统计与制作过程, 而且可以保证材料的精准率。

4 三维平台维护

创造一个生态化的三维设计环境会给三维设计本身带来有口皆碑的品质, 而由于三维平台维护本身不是设计的特殊性质, 长期以来项目管理者经常忽略这个重要的环节, 这就达不到质量管理全面性的要求, 三维模型结构创建、模型的固化、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出图管理、服务器的平稳运行都可能会造成致命的产品质量问题, 又由于维护本身抽象虚拟的特性, 且IT工程师归属信息部门, 质量总是难以控制, 维护是服务概念, 优质的服务需要管理的关注和制度的约束, 将三维平台维护同时纳入项目管理范畴有助于提高IT工程师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制定维护过程中各项工作的细则, 能让IT工程师有据可依, 可以提升三维平台维护的服务水平。

5 结论

经过多年的三维设计实践与探索, 总结出了科学、生态、全面的三维设计工作程序, 如图3, 并针对数据库建立、三维模型布置、成品制作、三维平台维护四个主要环节成功的创建了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 现实了全生命周期的三维设计质量管理, 并推动了三维设计领域的标准化进程与管理制度创新。

在三维设计过程中, 注重模型综合检查、模型审查、成品校查、通过问题预警克服设计缺陷, 将检查时所发现的质量问题形成报告, 促进三维模型与图纸的良性循环改进, 是实现PDCA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8]。

全员参与对三维设计质量的至关重要, 一个成功的三维设计成果离不开领导者的关注, 管理人员精心的组织, 设计人员不懈的努力, 与IT工程师尽心尽力的维护。

三维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篇2

学习三维十度立体评价体系心得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期盼;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教育质量,必须优化课堂教学;必须优化学习负荷;必须优化教学方法。双有效: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

双有效课堂评价体系:三维十度课堂评价体系,是在实践层面落实“双有效”课堂要求、构建和谐新课堂的典型的较为成功的路径和模式。

二.三维十度立体评价管理体系

三维十度立体评价管理体系以“和谐教育”为核心,以“双本”教育思想(教学管理以师为本、课堂教学以生为本“为理论支撑,形成了全新的学校管理模式。

内容体现:教的基本模式、学的基本模式和评价的基本模式 校长观:充满理想、思想新颖、人尽其才、公正公平教师观:师德高尚、充满激情、业务精湛、育人教书 学生观:充满活力、习惯优良、善于沟通、关爱他人 课堂观:激发学能、以学定教、学习有效、教学有效

教的重心在于: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培养是不是形成了;学习的兴趣、动力、意志等是否得到激发而形成自身的品质。

三.践行教学改革,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实线教学改革的目标 传统教学的利与弊:

传统教学中,多轮教学与反复复习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容及应用得到了训练,学生机械的重复过程得到了熟练;但在学生自身接受知识的能力及创新的意识、质疑和进取心却受到了遏制,缺少了批判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改革的目标:1)让每个学生都进步,都学会学习;2)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路径和知识认知结构,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品质;3)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机、意志等学习动力系统。

三维十度引领的学习方式:学生充分利用有效的学习方案,一次完成一下学习1 任务:读书感悟、构建知识结构、练习寻疑、答惑解疑、展示创新、梳理总结学习成果。

实现这一教学改革的目标,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优化教育环境、构建和谐的教学课堂。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教师、学生,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课堂。实现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构建和谐的教学课堂。现代教育对新课堂的要求:

1)进一步确立全面的质量观、人才观; 2)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着眼于课堂教学文化的创新建设 现代教学课堂的目标:

1)是学生学到扎实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地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以学习为中心,以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创造为基本学习方式的新型教学过程

四.三维十度立体评价管理体系

所谓三维,指的是评价和谐课堂的三个方面: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引领作用和课堂文化(师生、生生互动的体现方式)。

所谓十度,是将和谐新课堂的三个维度分为十个观察评价视角并能具体的进行考评。

三维十度的综合展现:

对于学生学习维度设置六个观察视角:预习程度、合作参与度、学习有效度、思维创新度、课程标准转化度和情感价值体现度;

对于教师引领维度设置两个观察视角:导学巧妙度和教学有效度; 对于课堂文化设置两个视角:课堂氛围学习度和综合能力发展度。预习程度的表现指标: 1)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2)小组展示预习成果 3)检查完成情况

合作参与度的表现指标:

1)全体学生(小组各成员)参与活动的次数和时间(记录时间的意义何在)2)学生之间有相互学习的时间和活动 3)合作、交流、学习是否有效 学习有效的表现指标:

1)学生感悟知识,经历学习过程

2)课堂学习内容由学生生成,有自学、互学、对学交流的学习过程 3)有拓展、创新、练习、提升 思维创新度的表现指标

1)学生有主动质疑的时间和空间 2)学生有思维感悟并能呈现出来 3)师生、生生思维有碰撞 课程标准转化度的表现指标:

1)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有不同的学习方式 2)关注差异生的学习目标

3)学习目标由学习活动推动完成,采用恰当的学习方式实现课程标准的转化。情感价值体现度的表现指标:

1)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发挥,生命活力得到释放 2)教师有享受学生成长的欣喜感,学生有收获知识的成就感

教师导学巧妙度的表现指标

1)教师导语准确,巧妙引导课堂环节 2)课堂生成的问题引导得当

3)教师精讲、少讲,答疑解惑、指导点播及时准确 教学有效果的表现指标

1)学习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预习情况整合而成的 2)有问题和知识生成

3)教师提供有效的自学和交流学习的方式,创设感悟知识生成的情景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课堂氛围学习度的表现指标

1)形成以学习为中心的有序课堂氛围,实现教围绕学 2)共享利用学生错误,只教学生不会的

3)师生、生生之间有互评互赏,实现师生、生生、人与文本的和谐 综合能力发展度的表现指标

1)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锻炼口才展示能力 2)训练创新思维能力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学习策略的改进

一.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不善于预习,往往流于形式,表现为:粗略浏览,看不出问题和疑点;过于简略,没有深度;照抄照搬,缺乏创新和质疑。

解决方法: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查、评价,创设师生、生生交流预习成果的机会,为学生创造一个分享成果、展示个性、表现自我、体验成功喜悦的舞台,让自己的劳动得到大家的认可,从而刺激学生深入预习,开动大脑,寻疑找惑。

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等。二.学习方案、目标的设定

三维十度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读教材,并能从教材中找到自身感兴趣的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

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一定的知识,更是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和常规教学有机结合,而要做到这种结合,必须有规定性的、一定形式的载体,这种载体通常称之为学案。

编制学案常采用五步教学法,即:第一:读课本;第二:找重点、难点;第三:尝试做基础练习;第四:创新和质疑;第五:预习展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及时调整学习目标。(在课前可以预设学习目标,学生已经达到的和不能自己实现的学习目标,需要教师精细的引导。即:教学生不会的东西)

编制学习方案要注意突出学生的差异性。三.各学科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实现

对导学案的批判

从学生视角看,导学案存在的弊端: 1.导学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导学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3.导学案限制了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个性学习的自由 4.导学案容易喧宾夺主,让学生忽视了对教材的研读 5.学生对导学案学习的深度不够,往往浮于表面 6.导学案给学生适应学案的思路、掌握知识带来难度

7.导学案很容易使学生缺乏新鲜感,课堂近似对答案,产生疲劳性厌倦 8.导学案违背因材施教,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 9.导学案违背教育规律

从教师的角度看导学案带来的困惑 1.集体备课与学案处理在时间上有冲突 2.学案对不同教学班的学情有差异 3.学案限制了教学个性的发展 4.导学案的权威性值得怀疑

我个人认为:教师指导学生预习,要有形与无形结合,所谓的有形,就是把教材学习的目标、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课堂上需要预习的内容告知学生,并提示学生紧张高效的展开预习,将预习中遇到的困惑疑难记录在案。

学生一旦开始预习,教师就不再提示、说话,知识要不停的观察每位学生预习的进展情况,学生遇到的疑问做到心中有数。

有效学习本

教师是学生与书本发生关系的一种媒介,有效学习本就是实现这种关系的载体。

教学设计的实施与改进

传统的教案设计:要求备课要“吃透两头”,教师备课时实际上就是以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材、教参为教案设计的基本依据,学生只是一种格式化了的抽象。

教师的教学预设,应该以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决定,应当以学生的有效预习为蓝本,应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而展开。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优化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在教师的引导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认知结构。

三维十度有效预设案,要求教师从备理念、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等方面进行预设。备课就是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设计就是为不同的学生设计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

所谓备理念,即为:教师要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准确的定位,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参与者和激励赏识者。从学生的问题出发,给学生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通过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来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实践,使学生能富有个性的学习。

所谓的备学生,就是:把握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千方百计地了解学生的学情,落实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所谓备目标,就是将课程标准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实现二次转化,(个人认为就是将笼统的、抽象的课程标准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评价、可检测的学习目标)。

所谓备教材,就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首先要熟悉本节课的新课程标准,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充分分析学生、教材、环境、教师及课程内容后,将各种因素进行整合并加以创新。

备学生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就是针对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教师采取的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学互学,有学生自己学习的机会和充足的学习实践和空间。

备教师的引导语言和时间分配:做好导语预设和时间分配,既可以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又可以使学生紧张高效的自主学习和互学,做到有的放矢。

备课堂生成:课堂问题的预设和学生可能的回答及提出的问题。(课堂生成是师 6 生互动、生生互动产生的思想碰撞的火花,是学习者创新灵感的闪现,这才是一个课堂的精髓,课堂生成的问题处理的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说课方案的改进 一.以往说课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说课: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和教学反思等方面来进行。这种说课形式不同程度的存在“四化”现象: 1.说课过程形式化 2.评课内容表面化

3.评课结论两极化(虚假、讲好话的评课方式;否定为主、伤害自尊的评课方式)

4.课堂效果随意化(表面上看,评课从目标、内容、方法、技术手段、教师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方方面面全方位兼顾到了,实际上是缺乏明确而集中的关注焦点——学生的收获即课堂效果。

二.三维十度课堂下教学目标的拟定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都有自身的特异性和自身的智能,因此,在教学课堂上,应多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上,须采取各种手段搜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高效地引领学生获得求取真知的学习能力。

查有梁老先生曾提出教育的三个原则:生存与发展、适应与超越、继承与创新。

预习寻疑是孔子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体现:现代课堂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合作解惑是学生自身发展与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学习提高的体现,在课堂上放飞学生思维的翅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也是教学相长、学思结合、开拓创新的必由之路。

三.三维十度引领下观、评课的内容、取向和特点

四.三维十度的反馈及和谐新课堂效果的呈现

和谐新课堂的诠释:以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启发学生思维为目的,营造有利于学生自由想象的民主氛围,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自学、互学、合作探究等手段,让学生能够心情愉悦、畅所欲言,在欢快而不失紧张、平等而守护课堂礼仪的情境下,实现师生、生生的和谐互动,构建和谐课堂,实现和谐教育。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富有激情,朝气蓬勃,充满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憧憬;老师欣然地融入到学生当中,和学生一起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和学生一起感悟知识的真谛,不失时机地拨正学生思想的航向,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学生的奇妙想象,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在自己的引领下学生点滴成长的喜悦,憧憬着自己培育下的一棵棵小草长成参天大树的辉煌。(有感而发)】

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动脑学习能力;学习效率提升、生命活力展示、特长的发挥、个性的张扬、充分的自由发展。

三维十度课堂评价体系引领下的和谐新课堂,是教师、学生共同成长的地方。在和谐新课堂上,学生的 “学”在改变:

学生找到了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自己设问自己想办法解决,和同学沟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和谐新课堂上,老师的教学观在变:

和谐新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权威主导的课堂,转变为现在师生平等、民主的课堂,这是教学观念的巨大转变,实现了建立师生新型关系的民主氛围。

在和谐新课堂中,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老师 8 开始把教教材变成用教材,开始由研究教材转变为研究学情,开始把教的课堂变成学的课堂。增强了教师的反思意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由一般的教书匠转化为研究型教师。

四.三维十度和谐课堂引领下的学校管理 三维十度和谐新课堂立体管理把道德放在首位 教育质量提高战略对学生的发展要求:

六性:全面性、个体性、专业性、创造性、社会性、协调性。六维:具体介绍了关于“六性“的内涵: 全面性:包括一德、二智、三体、四美、五劳。个性:包括个人兴趣和个人特长

专业性:包括专业知识和理论、专业技能、专业和职业基本素质等 创造性:包括创新意识和想象力、新颖成果

社会性:包括参与社会、社会化程度、社会责任感与贡献等 协调性则是指上述各维度发展的均衡性

双有效三维十度学校管理表解读 一.学生管理 二.教师管理 三.文化管理

把这些管理转化为可操作的、可考评的、细化了的管理目标,形成学校的日常管理规则

教师:只要你能想到的,相信学生就能做到;只有你能想到,才能很好的引领学生;只有你自己在奔跑,才能带动着学生一起奔跑;你的激情会感染学生。教师的备课程度,可以在课堂上体现的一览无余:

1.知识讲解生硬,学生就会感觉索然无味,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一个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的课堂,会是个什么样子呢?坐姿歪二趔

三、精神的 9 在下面窃窃私语、迷糊的在神游天堂,有的同学很是光明磊落,干脆直接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有的老师总是抱怨学生不好好学习,可能有学生意志力的因素,老师不妨也反思一下自己。学生在玩游戏时的情景会是什么样子? 2.上课教学目标不明确,上课漫无目的,缺乏有效的组织学生学习。

3.教师由于课备的不太充分,上课时心里发虚,言行拘谨像个小脚丫鬟,自顾不暇,更不用说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了。

4.课堂上处理突发性问题、生成的问题不果断,教师往往被学生绑架。

5.教师上课的随意性不仅仅表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上课缺乏时间观念,没有了时间观念,课堂就会从一开始就很松散,开始松散、这一节课就很难再紧张起来。而且这会使学生养成一个懒散的习惯,没有足够的紧张度,做什么事情都是拖拖拉拉的。

6.教室上课一言堂:一言堂的内在原因我认为有两个:一个就是害怕学生说话,课堂不能把控,正所谓的给点阳光他就灿烂,那是你的光辉不能足够照耀它的眼睛。这个原因是不自信的表现。另一个原因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我做和尚我撞钟,钟响不响随它去。这样一来,老师天马行空,学生云里雾里。

团结紧张在和谐新课堂中的体现:

和谐新课堂要求教师要有效引领学生高效的自学、互学、合作探究、谈论交流,而不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学生无论自学还是互学、还是谈论交流,都必须遵循课堂礼仪,而不能无视课堂纪律,自己有尊严,别人也有尊严;学生要尊严,老师也要尊严。互相尊重,共同学习。

三维十度和谐新课堂下的课堂教学设计设想:

将课堂分成了三块:

新知识的第一节课,是学生知识框架的形成课,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完成 10 知识框架的初步形成,在这节课上,老师主要讲解本课新知识与以往学过的旧知识的联系和新知识的对以后学习的影响,以引领学生本次学习涉及的旧知和研究的方法,并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在以后学习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注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老师会发表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的体会,通过表述自己的体会在学生自己形成的知识体系中增加血肉,并给学生留下基础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做练习时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第二节课就是对新知识的应用过程,老师会给学生制定一些练习题,告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基本知识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做练习,然后让学生小组谈论并让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做题的思路、步骤。学生讲的叫透彻的,老师就不再讲解,学生展示不到位的,老师做点评即可。然后让学生对基本知识和知识的应用进行整理。

第三次课(学生的自习课)使学生的限时练习阶段,此阶段主要是每个学生要抽出3-5分钟的时间,温习一下基本知识和应用要求,然后再做限时练习题,做限时练习题时要求高度紧张,过程中不能再翻看任何书籍。老师需要把每一次的限时练习题当作一次考试将成绩做好登记,并张榜公布。

三维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篇3

关键词:设计质量;工厂设计系统;三维设计;PDMS

中图分类号:TM621.1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9)24-0040-02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提出:“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没有市场,对于电力设计行业也是如此。WTO5年的保护期已经结束, 我国服务市场已向国外全面开放, 拥有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的国外大型咨询设计企业或工程公司的进入将给我国电力勘测设计企业带来巨大的威胁。此外厂网分离的电力体制改革已基本平稳过渡之后, 电力勘测设计企业与电网主多分离是必然的趋势,设计企业将真正进入市场。在此形势下, 电力勘测设计各企业的竞争将越趋激烈,而设计质量将是最有力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求得生存,提高效益的关键。

1传统二维设计的常见问题

在质量管理理论中,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4M1E是: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ethod)和环境(Environment)。电力设计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人和设计手段对设计质量的影响由为突出。国内电力设计行业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走过了20多年。从1986年引进和应用Calma 公司的CAD应用系统,到90年代初期基于windows平台下的CAD开始普及,电力设计企业通过CAD图纸的积累和复制,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90年代后期各电力设计企业基本实现了人手一台微机和100%CAD制图,电力设计行业实现了“甩图板”的革命。虽然在电力设计行业,传统的二维设计已运行多年,但它仍存在较多问题:

①设计容易出错:传统二维设计过程是设计人员在头脑中想象产品的三维模型,然后绘制多个平面图和立面图,这样的设计经常出现平面图和立面图对应不上,或者修改的时候某些视图漏修改,导致出现设计质量问题。

②校核质量不高:传统校核过程是校核人员结合平面图和立面图想象实体模型,在工程任务较多的情况下,校核人员往往因为时间少、任务重而不能很仔细的校核出全部的设计问题,影响校核质量。

③专业配合:传统二维设计模式下,各设计专业之间的配合交接资料是以纸质方式提资,这样提资方发生设计变更,如果没有再次向接收专业提资,则接收专业设计参考的资料还是原有版本,经常导致设计出错。

④设计碰撞:在传统的设计实践中,各专业的卷册设计人员由于受二维设计设计平台的限制,不能有效地沟通,设计提交的施工图纸,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碰撞, 有的甚至会对工期及费用造成较大的影响。

由于传统二维设计模式下,设计成品的质量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为了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增强竞争优势,我院引进了目前国际上三维工厂设计中应用较为成功的设计管理软件PDMS,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开发,建立了符合我国电力设计标准和我院发展需要的FEDI三维设计集成系统。

2 三维工厂设计管理系统PDMS简介及其优势

PDMS(Plant Design Management System)是由英国剑桥计算机辅助设计中心开发的三维工厂设计管理软件,它包含设计和管理两大模块。设计模块可以建立包括管道、设备、建筑结构、电气桥架和暖通风道在内的各专业三维模型,并快速、准确地抽出符合业主要求的平立面图和管道轴测图以及材料统计表。管理模块则主要包含了设计所需数据库和后台管理控制数据库。采用PDMS进行三维设计的优势在于:

①实时协同设计。采用三维设计技术, 使设计由平面变为立体。传统的二维设计是在平面图纸上布置工厂的管道和设备, 如今是在一个虚拟的三维空间中“建造”一个真正的工厂,工程设计人员可十分清楚和形象地了解周围的环境,犹如亲临现场一般,给设计、布置方案的优化工作提供了极佳的平台。同时由于各专业设计人员进入的是同一个设计平台,读取的都是统一数据库,在高速网络的支持下,即可实现协同设计,设计信息实时共享,大大减少专业间的配合,因此可以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②“无碰撞”设计。碰撞检查功能是三维设计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实时或定期碰撞检查使得绝大部分设计差错在设计阶段被及时发现,因此可把设计碰撞问题基本消灭在施工之前,大大减少了工地修改返工费用。PDMS三维设计系统允许不同专业设计的产品在一个共同的三维空间中进行碰撞检查, 使得设计的工厂成为一个真正的“无碰撞”工厂。这对降低工程施工费用、缩短工期都有重要的意义。

③报表统计应用。通过定制模板,能够快速对设计所用到的材料进行自动统计,避免了人工统计容易出错的问题,同时大大缩短了设计时间。

3三维设计系统常见问题及对策

3.1常见问题

尽管三维设计系统功能很强大,在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在工程应用当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①由于电力工程的设计周期比较短,通常设计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建模,目前的设计流程是先由设计人员完成二维图纸,然后再由专门的建模员按照二维图纸完成三维模型。这种流程下由于建模员没有实际参与设计,对设计意图的理解就会有所偏差,容易出现建模的错误。

②对于已发现的设计质量问题,设计人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或者希望现场修改,直到施工时发现问题后才去修改,碰撞检查的功能就不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影响了设计质量。

③三维设计软件与原先的二维CAD软件相比,功能强大得非常多,学习、掌握的难度也大很多,许多老员工就不乐意学习新的工具,导致推广速度很慢。三维设计软件在专业上应用也主要集中在工艺专业的管道布置设计,三维设计系统的协同设计功能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3.2对策

针对目前应用存在的问题,根据4M1E的思想,可从以下几方面予以解决。

①“人”的选择和培训。对于建模员,由于工作比较辛苦,在选择建模员时必须选择能够吃苦耐劳,且有相应的专业知识背景,这样才能保证建模的效率和质量。此外,还需对建模员进行不定期的三维应用、专业知识和质量意识的教育培训,创建学习型团队,使建模员不但会建模也懂得新的专业技术,避免理解设计意图出现偏差。

②转变设计人员设计思路及设计模式。三维设计的设计理念和出图方式不同于常规的二维设计。但目前大多数设计人员的思维模式及工作方法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因此, 需要转变设计人员设计思路,让设计人员慢慢适应直接应用三维平台进行设计,从而发挥三维对设计工作所起到的高效、优质的作用。

③组织和设计流程的重组完善。三维设计技术是以欧美发达国家工程公司的项目技术管理和设计流程为基础的,所以需要有一个更科学、更高效的组织管理结构,并对原有设计流程进行重组。这样, 才能使协同设计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从根本上保证三维设计技术发挥最大的效益,这也是三维设计技术在国内工厂设计深入应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对电力设计将是一场变革。

④建立相应的质量体系结构。采用三维设计技术,特别是日后的设计流程重组之后,必须修改原有的质量体系文件,对人员职责和权限、组织结构、工作程序进行新的界定,还需编写一系列的质保程序文件,如三维模型质保要求、计算机备份措施等,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⑤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三维设计系统需要建立新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对接口资料是否关闭、碰撞问题是否消除、设计深度是否满足要求等进行考核,促使发现的质量问题消灭在设计阶段。对采用三维系统进行设计的员工进行一定激励,使真正意义上的协同设计早日实现。

4 结 语

三维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篇4

三维地震勘探是煤矿构造勘探中精度最高的方法之一, 自20世纪90年代推广以来, 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在各矿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取得了显著的地质效果。但就目前勘探精度来说, 仍难以完全满足煤矿生产的需要。在地震勘探中, 施工质量是影响勘探精度的最重要因素。

目前, 野外数据采集主要是通过施工方的自律、业主方和监理方的监督和指导来实现, 其质量监控工作仍停留在手工评价阶段;除此之外, 每天的野外采集范围覆盖了数百个炮点和数万个检波点, 施工范围广, 难以做到全面管理;对应的地震记录包括数万道数据, 数据量大, 难以一一核对;另外, 三维地震勘探的工作环节较多, 从招投标、设计、试验、野外生产、数据处理、中间成果到提交报告都或多或少地对质量的控制带来不便。在观测系统设计、采集参数选取、实验方法、野外作业等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 近几年来的三维勘探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 这方面在石油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和应用, 中国海洋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在2003年到2005年之间分别针对油田的野外地震勘探质量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 并有相应软件的研发。但是在煤田的野外质量管理监控方面仍然是个空白, 所以针对煤田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合理有效的野外质量监控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东荣矿区地质条件及三维地震勘探施工条件的特殊性, 设计科学合理的野外数据采集方法, 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管理分析和控制功能, 对三维地震勘探的海量数据实现自动管理和全面监控, 及时指导生产和决策, 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野外数据采集质量, 对后期的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起到促进作用。

1 需求分析

野外生产中涉及到一些文档 (招标书、投标书、合同书等) 、图件 (观测系统图、地理分布图、处理和查询结果图等) 以及野外的实际采集数据 (炮点数据、检波点数据、测井数据、单炮记录、中间数据等) , 要求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 在野外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动态地了解施工进展, 查看施工情况 (材料分部图、覆盖次数图、方位角图和偏移距分布图等) , 及时地对非满次覆盖区域进行补炮设计, 从而对原始的观测系统进行补充修改。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地进行质量的把关控制。所以, 从野外的需求来看, 主要涉及到文档数据的整理归档和采集质量的实时监控这两个部分。

2 软件设计

2.1 软件系统框架

本软件的使用对象是在野外施工的勘探队。从项目的前期设计到报告提交的整个过程中都对勘探质量起到了监控作用。管理系统以野外为主体, 质量为中心, 突出项目的整体流程, 兼顾项目的信息管理。系统分为信息管理和质量管理两个部分, 信息管理为其基础部分, 质量管理为目标。“信息管理”部分, 主要负责软件数据以及项目有关文档和数据的保存和查找, 便于项目的更新和验收。“质量管理”部分, 其中的“观测系统模拟”和“覆盖次数控制”模块, 完成前期数据采集的检测和勘探过程中的补炮试验之用, 在严格的条件控制下可进行“放炮模拟”, 检验观测系统是否满足覆盖次数要求;“单炮记录定量分析”和“地震数据评价”模块, 主要对地震记录抽样分析判断和控制数据的品级, 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观测系统分析整个工区的勘探质量情况, 提供勘探范围内的勘探质量日志。

2.2 设计原理

2.2.1 后台处理部分

主要涉及到对数据库的操作, 完成对物理点、物理点与记录关系以及物理点关系的操作。对于数据库里的数据, 用户可以对除关键字段以外的记录进行随意修改, 并且对于物理点的设置也能达到最大的任意度, 支持非规则观测系统的设计。在数据库中设计到三类表的操作:“物理点”表、“物理点—物理点关系”表、“物理点地震记录关系”表。

2.2.2 前台操作部分

主要是数据的导人更新和野外记录的质量分析。要求导人的数据有文件组、野外采集数据的目录, 如果在缺少SPS文件组的情况下可以用野外的测量数据和生产班报代替。野外生产质量的监控从观测系统设计和单炮数据质量来控制, 动态地监控实际覆盖次数、方位角、偏移距来判断观测系统的合理性, 并进行及时的补炮设计。对单炮记录的分析主要从常规数据分析的角度来看。

2.2.3 功能实现

软件在实现数据的加载后,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控制野外生产质量:

a.实时进展更新。随着野外的进展, 我们可以动态地查看材料 (炮点和检波点) 的分布, 把握项目进展。

b.观测系统实时分析。观测系统的质量因素包括实时覆盖次数、方位角和偏移距分布情况通过这些因素来分析设计的合理性, 只要覆盖次数达到设计要求、偏移距适中、方位角均匀就符合要求。野外施工质量从设计角度来看主要取决于实际观测系统的布置情况, 保证地下每个面元上都能达到设计的覆盖次数这是观测系统设计的最终目标。根据野外实际情况实时地修改是必要的, 在因为地形、建筑等因素造成的某些区域覆盖次数不够情况下, 应该及时设计补炮来进行弥补。

c.单炮质量分析。单炮记录评价主要以定量分析的结果为基础, 实现对地震数据的有效分析, 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判断、频谱分析、F-K谱显示、数据能量统计、信噪比、分辨率等, 从而给工作人员提供评价依据。自动评价是一种理想的评价功能, 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高效性, 本系统采用交互评价的方法, 最终由人工来评价单炮的等级, 将其结果存人数据库, 对以后的束线品质分布统计等提供依据。

结束语

采集三维地震勘探是把地震方法扩展到三维空间, 在野外数据采集时是在一定的面积上进行观测。它与通常采用的二维地震勘探方法相比较, 突破了二维地震勘探在数据采集时单线观测, 在资料解释时横向上多以地质规律进行推测判断的局限, 因此大大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解释精度和解释成果的可靠性。近年来, 三维地震勘探以其特有的优势, 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迅速推广, 特别是采区勘探, 大多以三维地震勘探的形式展开。但这些三维地震勘探多在地震地质条件较好, 地势平坦的地区进行。为各地生产矿井的合理布置与掘进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 给矿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煤矿三维地震勘探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地跟进每天的生产工作进度, 对生产质量进行现场监督和管理, 提高了三维地震勘探施工质量, 对后期的资料处理质量和解释精度起到促进作用。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矿区, 三维地震勘探施工条件较特殊, 加强野外施工质量管理尤为关键, 通过系统的开发与运用, 有助于矿区工作人员参与外生产, 也有助于监理、矿区技术人员规范化、序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王言剑.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的实践与认识[J].煤矿开采, 2007 (, 2) :17-19.

[2]卫学忠.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典型失误剖析[J].煤炭技术, 2008 (, 3) :121-123.

[3]吴经龙.物探生产综合可视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03:96-97.

三维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平台 篇5

三维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平台是以OGIS地理信息平台为基础,全面整合与社会管理相关的党政机关管理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系统构建全地区统一的综合社会管理信息系统。

一、平台概述

三维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平台是以OGIS地理信息平台为基础,全面整合与社会管理相关的党政机关管理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系统构建全地区统一的综合社会管理信息系统。为领导决策和公众服务打造系统管理大平台。

同时运用手持终端、三维地图等领先技术,全面提升网格管理的智能化,即时掌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类信息动态,提供智能分析预警,协助快速决策处置,形成联通共享、全面覆盖、动态跟踪、科学高效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二、平台管理内容 三维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全面整合社会管理服务六大要素:人、地、事、物、组织、情,通过系统搜集、整合、分析、汇总相关信息和诉求,达到提高公共管理服务职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目的。是一种体现现代管理理念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同时根据网格划分,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

三、平台管理功能

地名地址、事件、城市部件、组织、社情民意等社会管理要素与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的全面共享。在三维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平台的支撑下,前台着眼服务对象的需求,后台着手服务管理资源的调配,借助跨部门的管理规则和业务流程,运用三维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平台的支撑,构筑资源共享与工作协同的运作模式,使管理者突破传统方式和手段的局限,实现流程顺畅,提高综合管理和服务的效能。

数据层:以OGIS地理信息平台为基础,集成二三维地图与VR实景、街景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社会管理服务六要素(人、地、事、物、组织、情)。

支撑层:通过数据交换引擎、动态表单引擎、流程管理引擎等标准通用的功能模块,实现可订制、可配置的构建技术。为省、市、区(县)、乡镇街道、社区等不同层级用户的差异化业务需求提供服务。

应用层:通过基础应用与扩展业务应用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管理提供支撑、为服务民生提供保障。

访问层:通过移动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数字电视等应用,打造三维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3A平台Anytime(任何时间)、Anywhere(任何地点)、Anyhow(任何方式)。

用户层:目前三维网格化平台主要面对的用户群有社会民众、网格员、社区、街道、区(县)级用户、市级用户、省级用户以及各级政府职能部门。

四、平台模块简介

1、基础应用

业务管理:通过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建立长期有效的业务数据更新维护机制,降低各类业务数据更新维护投入的人力物力,实现跨业务部门的数据资源整合。

事件处理:通过跨部门的管理规则和业务流程建立督办分离的工作机制,突破事件处理的传统方式和手段的局限,构筑资源共享与工作协同的运作模式,实现流程顺畅,提高综合管理和服务的效能。

分流中心:通过热线分流、网络分流、内部分流等事件上报入口建立统一的任务派遣与事件处理反馈机制,为公众服务提供便捷的事件上报、诉求与评价反馈入口。

预警监管:通过上报分析、统计分析、热点分析、叠加分析等功能设定预警规则,为职能部提供业务异常监控,及时掌握业务变化趋势,形成台账报表。

考核评估:通过立案数、办结数、超时办结数、居民评价等综合评价和考核手段,实现对管理服务的约束和激励,形成长效发展机制。民情活动:通过走访日记、调查问卷、多级研判、解决方案、民情响应、专项调查、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响应评审等流程形成民情研判流水线,为社会管理提供支撑、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服务民生提供保障。

2、拓展应用

职能部门应用:通过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各职能部门的网格化管理手段,实现业务数据更新维护、统计查询、事件处理等工作。

公众服务应用:民众可以通过网格化社会管理公众服务应用,了解社区动态、查询办事指南、查询事件办理进度等。还可以上报社区问题到网格化管理中心,使民众也可以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实现社区管理、人人参与。

数字电视应用:通过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平台数字电视应用,政务版实现新闻动态、通知通告、组织机构、业务数据的查询功能。公众版实现新闻动态、通知通告、周边生活服务信息查询等功能。

GPS定位应用:通过GPS定位应用可以实现对手持GPS设备或车载GPS设备进行实时位置监控、历史轨迹查询、轨迹回放等功能。

无线通信应用:通过无线通信应用可实现业务部门有针对性的发送服务通知短信。

移动设备应用:通过政务版移动办公应用可实现数据采集、走访日记、知识库、事件处理等日常工作。公众版可实现新闻动态查看、周边查询、事件上报等功能。

三维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篇6

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家们都认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都对德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学校德育管理是以育人、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和体会,从宽度、长度、高度三个维度出发,就学校德育管理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拓宽德育的宽度,做到全员育人

学校德育不仅仅是分管德育的校长、学生处、年级组长、班主任的事情。作为实施德育的主阵地,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更应该突出全员育人理念。

一是加强德育为首理念。鲁迅先生认为,教育的职责,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教育的立人,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因此,学校要全面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各个部门都要参与到德育管理中来,制定育人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为德育工作提供服务,实现管理育人、教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局面,更多更有效地整合有利资源,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良好的平台,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是提升德育管理者队伍。学校德育的提升,关键在于德育队伍的建设,班主任、学生干部是这支德育队伍的主力军。一方面,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班主任德育能力。定期举行班主任培训、召开班主任例会等,从班级常规管理、学生心理指导、安全教育等方面给予班主任指导和帮助。举办德育工作研讨会和班主任基本功竞赛,加强班主任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学习,认真总结德育工作的方法、措施,努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推行个案教育,鼓励班主任收集典型德育案例,倡导班主任手记,引导班主任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的老师。另一方面,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引领作用。挑选品学兼优、工作积极主动的同学加入学生会、团委,定期进行专题培训,平常工作以会代训,加强对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的教育培养,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增强学生干部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干部参与到学校常规检查、主题活动开展等,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开展校园之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选活动,以评促建,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三是推行德育导师制度。依据“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充分挖掘教师群体的集体力量,让每一个教师充当德育导师,参与到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中。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教师身上,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真正做到教师即导师,使德育导师与学生处、年级组长、班主任紧密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有利条件。

二、加长德育的长度,做到全程育人

一是加强家校合力。德育工作离不开学校、家庭的合力。对于学校而言,一方面班主任可以通过约见或电话的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并反馈教育心得,告知家长学校的德育实效、学生在校的表现等。另一方面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成立家长学校或家长委员会、举行家教辅导讲座等,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方法,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形成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是加强学生在校教育。德育不同于智育,它是对学生灵魂的塑造,是对学生心灵的放飞。德育强调的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是在学生和老师平等的心灵沟通中进行,它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主场所。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时间,根据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原则,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相应的德育,切实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

三、提高德育的高度,做到全面育人

一是加强学科渗透。德育,只有贯穿于学科教学中,与其真正融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一位负责任的老师,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00年印发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在意见中强调德育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学科本身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任课教师要做有心人,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内外德育的有机结合,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

二是注重环境渗透。在学校德育中,环境的作用不容忽视。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构建立体交叉的德育网络,让环境育人成为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使学校的墙壁讲话,使学校的花草微笑”,美化校园环境的时候更加注重文化氛围的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橱窗、黑板报、广播站、电视台、校园网络、校报等途径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时刻都能受到情感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良好品格。

三是增强活动渗透。活动是德育的主要载体,学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和感受教育。如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将尊老爱幼深入实践,使中华传统美德之花在校园里绽放。成立学生社团、组建各种文体团体,为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机会,为学生艺术个性和才能的展现搭建舞台。坚持组织升旗仪式、安全教育、文体活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党团活动、班级文化建设等,搭建学生成长、成才的平台。通过活动的开展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特长,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活动策划、参与中体验成功,形成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育人氛围。

德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它需要每一位教师全身心投入,自觉担当起德育工作者的角色。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要摆脱原有枯燥的说教与讲解,应该结合学生身心特点,采取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先引起兴趣,然后再转化为自律,最后达到自觉,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的德育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三维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篇7

一、质量保证体系的三维结构

根据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相关理论,针对一般高校建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具有二维结构,即将质量保证体系划分为外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两个层面。其中,外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指由高校外部的相关组织,如政府、专业质量保证机构对高校进行质量检查或评估的体系;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指由高校自行建立的对自身教育质量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体系。

通过考察中外合作大学的质量保证实践可以发现,这类大学除了对内自行监控自己的教育质量,对外接受政府和社会的质量评估之外,还要接受作为其举办者的中外双方高校,特别是外方高校的质量监督,而外方高校的监督究竟算是外部监督,还是内部监督则是值得探讨的。就中外合作大学的法律地位来说,这类高校都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大学,从这个角度讲外方高校对这类独立大学的监督应该是一种外部监督。然而,法律上的独立性难以切断这类大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与其中外合作高校的血脉联系,特别是在学术发展方面,许多中外合作大学整体引进外方高校的专业和课程,采用外方高校的学术标准,利用外方高校的师资,进行全英文授课,使中外合作大学与其外方合作高校形成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似乎也可以将二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外方高校对中外合作大学的监督似乎又成了一种内部监督。

在这种情况下,中外合作大学的质量保证体系便呈现出一种三维结构模式,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其中,宏观层面的质量保证体系相当于一般大学的外部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指政府和社会对中外合作大学的质量保证;微观层面的质量保证体系相当于一般大学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更侧重于中外合作大学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质量控制;中观层面的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指由中外合作大学的中外合作高校对学校整体或某个专业进行的监督评估。由于中外合作高校既不能完全与中外合作大学脱离关系,又并不是中外合作大学内部的组成部分,因此它针对中外合作大学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应介于外部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之间,本文称其为中观层面的质量保证体系。

与国内的一般大学不同,中外合作大学的三维质量保证体系具有鲜明的国际导向性。就宏观层面的质量保证体系来说,这类高校虽然也要接受我国政府的监管,但我国政府只对它进行授予其基本办学资格的认证。而其运行过程中的定期评估,则由这类高校的外方合作大学所在国的权威质量保证机构,或其他国际性的评估机构来进行。就中观层面的质量保证体系来说,中外合作大学的外方合作高校普遍承担着对它的评估职责,或是对中外合作大学的整体办学情况进行评估,或是将这种评估职责下放到各个学院,由学院领导部门对中外合作大学的相关学院进行对口评估。就微观层面的质量保证体系来说,它虽然强调中外合作大学对教育质量的自我监督,但这种监督也不是完全独立于外方合作高校,而是要依据外方高校的学术标准,对教师出的试题以及学生的答卷的评审也要有外方独立考官的参与。

二、中外合作大学的质量保证体系

各所中外合作大学由于它们的中外双方的合作方不同,具体的质量保证措施和方法有所差异,但其质量保证体系总的来说都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宏观层面的质量保证体系、中观层面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微观层面的质量保证体系。

(一)宏观维度:权威机构的认证评估

宏观层面的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指由中外双方的政府或专门的质量保证机构,对中外合作大学进行整体认证和评估的体系。根据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大学在举办时先要获得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批,其办学条件、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等方面符合国家的标准,才能够获得办学资格。这种做法通过政府认证的形式,为中外合作大学的举办把住了第一道质量关,从而保证了中外合作大学的质量至少符合中国政府对教育质量最低限度的要求。

然而,中国政府对中外合作大学的认证,只是最基本的、对其办学资格的认证。在中外合作大学的运行过程中,进一步保证和提高其教育质量,主要依靠国外专业质量保证机构的质量评估。例如,在中外合作大学中,宁波诺丁汉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国外合作大学都是英国的大学,这些英国的大学自身就要定期接受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The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简称QAA)的评估,因此这两所大学与中国合办的大学也要定期接受QAA的评估。QAA对中英合作大学的评估在原则和程序上与其对本国大学的评估是一样的,都是以同行评审形式进行的,基于证据的评估过程。在评估开始之前,英国高等教育机构要提供一份简短的文件,描述其海外合作大学的基本情况。具体的评估通过访问的形式进行,如宁波诺丁汉大学在2012年12月接受的QAA评估就包括一个持续一天半的访问。QAA对中英合作大学的评估并不是以院校为单位的,而是以国家为单位的,虽然最后QAA会发布针对个别中英合作大学教育质量的报告,但它同时还会对中国大陆中英合作办学的总体情况进行总结概括。[1]

昆山杜克大学和温州肯恩大学等中外合作大学则是与美国大学合作创办的大学,由于与其合作的美国大学自身要接受所在地区的地区认证组织的教育质量认证,因此这些中外合作大学也要接受美国相关地区的地区认证组织的认证。例如,温州肯恩大学的外方合作大学是美国肯恩大学,因此该大学要与美国肯恩大学一样接受美国中州高等教育委员会(Middle States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简称MSCHE)的认证。根据MSCHE的政策,如果其所辖的美国大学想要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它必须通知MSCHE并向其提交一份新大学的运营计划,写明所开设的专业、未来的收入和支出以及资金流动情况、新大学的运行、管理和物质资源等。当MSCHE评价了美国大学提交的运营计划,并采取了其他措施确定新大学在教育、财政、运行、管理和物质资源都符合MSCHE的标准,才能够将对该美国大学的认证拓展到对新大学的认证。此外,MSCHE还要在新大学建成并开始招生的6个月内对新大学进行实地访问,并对其真实办学情况予以确认。[2]

(二)中观维度:外方高校的积极监管

中外合作大学虽然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教育机构,但它们与其中外合作高校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由于中外合作大学的宗旨是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因此外方合作高校对它的监督力度更大。例如,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外方合作高校都是英国大学,根据英国QAA的规定,英国大学作为中外合作大学学生的学位授予者,必须定期监督中外双方的合作情况,保证双方持续有效地履行合作协议中的条款。除了监督协议履行情况,英国大学还要根据本校的相关标准,定期考察中外合作大学学生的入学和升级情况,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等。[3]基于这一规定,英国利物浦大学每年都要对西交利物浦大学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评审西交利物浦大学提交的相关材料,以及来校实地访问两个部分。2011年10月16日,英国利物浦大学首次对西交利物浦大学进行年度评估,评估内容主要涉及教学质量保证、科研发展、英语教学和研究生学位设置等。英国利物浦大学的专家组对西交利物浦大学进行了为期2天的访问,期间分别与该校的高层管理团队、教学委员会、科研委员会、考试委员会成员以及学生代表进行了座谈,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解。此外,专家组还对该校的电气与电子工程系、数学科学系、建筑系以及语言与文化系进行了考察,以了解这些专业在教学、科研质量保证方面的情况。专家组对西交利物浦大学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希望西交利物浦大学通过设立科研会议基金、科研发展基金等形式进一步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表示要重新审视未来的年度评估形式,以促进西交利物浦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壮大。[4]

英国诺丁汉大学对宁波诺丁汉大学的监督职责主要在于各个学院,由英方的学院为宁波诺丁汉大学的相关学院制定质量保证规则。也有一些学院赋予了宁波诺丁汉大学的相关学院一定的自治权,但一些基本的监管权力还是为英方学院所掌握。例如,在教师聘任方面,英方学院保留对宁波诺丁汉大学相关学院的教师聘任权,具体程序由英方与中方协商决定。在课程设置方面,当宁波诺丁汉大学推出新的课程计划或对现有课程进行调整时,它必须向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相关学院提出申请,并根据学校的程序进行审批,以保证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教育质量与英国诺丁汉大学一致。

北师浸会大学也要定期接受其境外合作高校———香港浸会大学的评估。2007年6月和2008年12月,香港浸会大学的学术咨询团对北师浸会大学进行了考察,对其教学、学术研究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评价,在评价报告中肯定了北师浸会大学在过去3年取得的成绩。[5]除了由学术咨询团进行定期评价,当北师浸会大学开设新专业,或对原有专业进行重大调整时,学校也要报请香港浸会大学审批。具体的程序是,由北师浸会大学的专业规划委员会提出新的专业设置计划,并经过学术发展委员会和质量保证委员会的评审,交由校董会投票通过。新的专业设置计划获得通过后要报送香港浸会大学的质量保证委员会进行评审,并由其向香港浸会大学的校董会提出建议,在获校董会批准之后,北师浸会大学新的专业设置计划才能得以实施。[6]这种专业认证措施正是体现了中外合作大学国外/境外合作高校对它的质量监督,力图通过这种方式使中外合作大学所开设的专业的质量至少与其国外/境外母校的质量保持一致,从而使中外合作大学的学术水平得以保持和提高。

(三)微观维度:考评过程的严格把关

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的质量保证体系都强调相关机构对整个中外合作大学,或中外合作大学的某一个专业进行评估和监督。而在教学这个微观层面形成的质量保证体系,则被称为微观层面的质量保证体系。微观层面的质量保证体系属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范畴,强调高校自身对教育质量的管理责任。但由于中外合作大学在课程教学方面与其外方合作大学一脉相承,因此其教学过程中的质量保证过程和方法也注重与外方合作大学相协调。如在教学评估方面,中外合作大学注重利用国外高校惯用的校外考官评审制来评审学生的试卷,以保证中外合作大学的教学质量。例如,宁波诺丁汉大学对于所有的本科课程和授课型硕士课程,都要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聘请独立的校外考官,且每个对学位授予有影响的考试都必须有一到两名校外考官的参与。在考试之前,教师编写的所有试题都要寄到英国诺丁汉校本部由校外考官评审,评审通过后才能在考试中使用。考试结束后,所有由教师打过分的考卷都要寄回英国诺丁汉大学,从中抽出一部分样卷供校外考官审阅,以确定教师所给的分数是否恰当。对于没有被抽到的试卷,如果校外考官想看,也可以随时调阅。校外考官除了要评阅具体试卷,还要对考试程序进行评审,以确定其是否与学校的相关规定相一致。最后,校外考官还要撰写一份年度书面报告,对考试评审的结果进行总结报告。[8]可见,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整个考试评价过程是非常严格的,它一方面保证了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学术标准与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还保证了评分的准确性,杜绝了教师受学生请托随意为学生提高分数的情况,从课程的出口上严把教育质量关。

其他的中外合作大学也是如此,如西交利物浦大学在每次考试结束后,学生的试卷就会被抽出一部份寄到英国利物浦大学,由一名成绩核对人和一名校外考官评审,确保评分公正,并与学校的相关标准保持一致。在抽样评审过后,所有的试卷都要被送到本校的相关学院,以作最后批准,然后成绩才能被公布。[9]北师浸会大学聘请的相关人员被称为“外校测评官”,这些人有来自香港浸会大学的教师,也有来自香港其他高校的教师,由他们负责制定相关的测评标准,并定期视察北师浸会大学,检查学生的试卷,并提出建议。[10]

另外,学生的考试成绩还直接与学生获得的学位等级相挂钩。以宁波诺丁汉大学为例,该校采用的是英国诺丁汉大学的三级学位制度,具体包括一级荣誉学位、二级甲等荣誉学位、二级乙等荣誉学位和三级荣誉学位,一个学生能够获得哪级学位是由考试成绩换算来的。一般来说,完成一个课程模块需要经历多项考试,这些考试成绩按照权重计算出的成绩之和就是这个课程模块的总成绩。多个课程模块的成绩还要根据每个课程模块的学分数量进行加权平均,最后算出一个学生的总平均分。

可见,这种学位分级制与中国的一般大学是很不同的,由于学位的等级对日后的升学和就业有重大影响,因此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60分万岁”,而是要尽可能地取得较高的成绩。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授予不同学位被调动起来,从而能够起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三、结论和反思

三维质量保证体系为中外合作大学所特有,是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中外合作的办学形式,而对传统质量保证体系的变革和调整。总的来说,中外合作大学的质量保证体系渗透了更多国际化的因素,如,在质量保证的主体方面,突出了国外质量保证机构和国外合作大学的责任;在质量保证标准方面,更多地寻求与国外质量保证机构和大学保持一致;在质量保证的程序和方法上,也更多地借鉴国外相关机构的做法。作为一种全面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高等教育机构,更多地利用国外质量保证的机构、标准和方法无论对于中外合作大学自身的发展,还是对中国其他大学的发展来说都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有利于维护教育引进的完整性,避免出现国内一般大学在质量保证方面出现的弊端;另一方面它对于国内高等教育界借鉴国外在质量保证方面的优秀做法,也能够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然而,中外合作大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在彰显国际化特色的同时,也反映出中方相关部门对其质量监管的缺失。首先,在宏观层面的质量保证体系中,中外合作大学主要接受国外专业的质量保证机构的评估,而中国政府只是在学校刚建立时予以审批,当学校步入正轨后缺乏对其定期评估的机制。其次,在中观层面的质量保证体系中,中外合作大学虽然是中外高校合作建立的,但在学校的教育和学术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往往是外方合作高校,因此外方高校对学校教育质量的监督非常积极,而中方高校则倾向于对此持放任态度。再次,在微观层面的质量保证体系中,中外合作大学在教学过程中的相关评估活动主要依据外方合作高校的标准和方法,并在活动中与外方合作高校建立起了一种合作关系,相反中方合作高校在这一过程中却无甚作为,特别是在一些只颁发国外学位的中外合作大学中,中方高校几乎将教学质量的管理职责全盘委托给了外方高校。

开办中外合作大学的目的是通过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在中国国境内为国外高校开辟一个活动平台,因此中方的相关部门应该在针对中外合作大学的质量监管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中国政府应该建立,或委托社会上的相关机构建立一套针对中外合作大学的质量评估体系,在考虑这类大学自身特点和参考国外做法的基础上制定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够凸显这类高校国际特色的制度、标准和方法。其次,中外合作大学中的中方合作高校应该加强对学校质量保证的责任意识,特别是在以“强强联合”形式开办的中外合作大学中,中方合作高校应该将自身在质量保证方面的优秀做法引入这类大学,并注意以此为平台吸收国外高校的质量保证经验。再次,在具体的教学评估过程中,中方合作高校应主动参与学术标准的制定和评估活动的实施,使中外合作大学的教学质量既保持与国外高校相当的水平,又能够更好地使之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QAA.Reviewof Overseas Provision[EB/OL].http://www.qaa.ac.uk/InstitutionReports/types-of-review/overseas/Pages/default.aspx,2012-10-12.

[2]Middle States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SubstantiveChange[EB/OL].http://www.msche.org/documents/updat-ed-Substantive-Change-policy-11-18-10.pdf,2010-11-18/2012-10-12.

[3]QAA.UK QualityCode for Higher Education[R/OL].http://www.qaa.ac.uk/Publications/InformationAndGuidance/Documents/Quality-Code-Chapter-B10.pdf,2012-12-18.

[4]华禹教育网.利物浦大学2011年度认证评估团访问西交利物浦大学[EB/OL].http://www.huaue.com/unews/201111192314.htm,2011-11-01/2012-11-02.

[5]BNU-HKBU United International College.Quality Assur-ance[EB/OL].http://uic.edu.hk/e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58&Itemid=188,2012-11-02.

[6]BNU-HKBU United International College.Programme Ac-creditation Process[EB/OL].http://uic.edu.hk/e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556&Itemid=188,2011-04-20/2012-11-02.

[7]University of Nottingham.Appointment and Responsibilitiesof External Examiners[EB/OL].http://www.nottingham.ac.uk/academicservices/qualitymanual/external-examining/ap-pointment-and-responsibilities-of-external-examiners.as-px,2012-10-12.

[8]University of Nottingham.Appointment and Responsibilitiesof External Examiners[EB/OL].http://www.nottingham.ac.uk/academicservices/qualitymanual/external-examining/ap-pointment-and-responsibilities-of-external-examiners.as-px,2012-10-12.

[9]Xi'an Jiaotong-LiverpoolUniversity.Examinations[EB/OL].http://www.xjtlu.edu.cn/en/learning-teaching/current-stu-dent/examinations.html,2012-10-12.

三维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篇8

1 基于过程控制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运用文献研究、专家会议等方法,遵循ISO9000族标准中关于采用过程方法的质量管理体系,设计基于过程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路(图1)。主要包括四大过程要素: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测量分析及改进过程和护理服务效果的实现,这4个整体要素的输入、输出过程交织成整体,形成一个闭环,在持续循环中不断提升,从而实现质量监控体系的持续改进。其中,管理职责负责质量体系的策划及其他有关的管理工作;管理职责还要为其他过程的运行提供资源的保证,即资源管理过程;对体系、过程、患者都要按测量、分析和改进来实施监控。

2 医院护理质量三维监控体系的基本框架

按照规范化、可追溯性、定量化的原则出发,提出现代医院护理质量三维监控体系的基本框架,如图2所示。该框架体现了以质量规划、质量监控与质量改进三大活动为核心,以患者、指令、资源管理为主线,围绕医院护理服务全过程展开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规划、质量监控和质量改进三项活动来落实质量策划、测量、分析、监控与持续改进功能。借助于过程组织活动,将指令管理、患者管理和资源管理贯穿于护理服务的全过程中,并涵盖以下4个特点:(1)全过程管理:融合全面质量管理、ISO9000、6 sigma、生命周期等先进管理理念[2],构建以过程为核心,通过对过程质量规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以保证患者接受护理服务的生命周期的护理质量。(2)全面管理:不仅关注护理服务效果,并注重护理工作质量的管理。(3)全员参与管理:强调护理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组织成员、患者及其家属等参与质量管理,通过角色任命参与具体的质量活动,实现协同质量管理,而且质量管理角色责任明确,质量可追溯。(4)综合性管理:融合或采用各种管理方法、科学技术等组成的方法体系来综合分析、诊断、控制与改进护理质量或过程质量,把质量管理活动与专业技术活动融为一体,共同协作解决薄弱环节中存在的关键质量问题,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2.1 护理服务过程维度

不同属性、不同科室的护理服务过程存在差异,将其护理服务活动在时间轴上投影,构成护理服务的关键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相应的质量过程或活动,如图3所示。如对于住院护理服务,入院阶段主要质量活动包括患者入院需求调查、护理服务缺陷分析、入院护理流程制定,入院宣教评估等;住院期间主要质量活动包括病情观察、安全护理、护理技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监控等;出院阶段主要质量活动包括出院宣教、患者满意度调查、护理并发症监测、护理缺陷记录等。

2.2 护理质量活动维度

护理质量管理是指按照护理质量形成的过程和规律,对构成护理质量的各要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保证护理服务达到规定的标准和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活动过程。护理质量活动主要围绕建立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规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即质量规划、质量监控和质量改进三大质量活动。图4为医院护理质量活动模型图。

2.2.1 护理质量规划。

主要致力于建立护理质量目标,规定实现质量目标所需的操作过程及相关资源。包括调查患者需求,建立质量目标;识别护理服务过程,建立护理质量活动网络组织和负责人;确定和配备相关人力、物质资源;确定护理过程质量特征和评价指标;制定量化记录要求;所有文件的标准化。在护理服务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质量规划。

2.2.2 护理质量监控。

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的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作业技术和活动对护理服务全过程中影响质量的人、机、料、法、环(man,machine,material,environment,4M1E)诸因素实施有效控制。由护理质量管理组织以常规检查、随机抽查、专项检查等方式进行实地过程监控,并运用各种质控工具进行分析。

2.2.3 护理质量改进。

主要致力于提高过程和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对于护理服务各个阶段过程或有质量要求的过程,以问题为路径旨在针对现存和潜在的护理质量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通常采取发现问题→归因分析→要因确认→提出方案→修订方案→形成规范6个步骤。适时可成立护理质量项目组具体负责,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开展质量改进项目活动。如运用屏障分析技术[3]、追踪管理法应用于高危药物管理等护理安全领域,应用6 sigma理念与方法[4]降低导管伴随性感染、压疮、跌倒等护理难点问题等。

以用药管理的安全屏障设计为例:(1)给药护理服务过程的关键环节剖析分解:采用现场观察法、访谈法、专家咨询法对给药护理关键环节进行初步分解与论证。(2)应用屏障分析技术设计安全屏障。(1)识别影响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因素:采用文献法、药物不良事件的回顾性调查、头脑风暴法,根据人、药物、系统三方面因素,罗列各关键环节影响因素;(2)设计患者安全屏障;(3)评估屏障效果;(4)分析失效原因;(5)评估屏障失效的关键因素;(6)制定加强屏障方案。(3)应用效果:实施屏障分析前后,统计全院高危药物、所有药物使用不良事件发生及防止事件,以及护理质量督查结果,用药缺陷明显降低,防止用药差错事件明显提高。

2.2.4 三者关系。

质量规划是基础,它策划了质量过程/活动网络和流程,明确了质量活动目标、质量特性、评价指标及评估标准参数等;质量监控是质量的保证,它对过程质量特性进行数据检测、分析和评估以保证过程状态受控,发现质量问题和原因,从而为质量改进提供决策;质量改进是结果,是为实现质量目标而使过程不断优化改进,进而标准化,实现目标可追溯、问题可溯源,过程可量化,措施可落实以及患者满意。

2.3 过程组织维度

从管理的角度来组织质量过程/活动所需的支持,控制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实际运行相应的信息。主要包括指令管理、患者管理和资源管理。

2.3.1 指令管理。

指完成操作的命令,是组织对活动中的操作规范、执行方法等的计划性、技术性和行政性的要求或命令。可划分为管理标准、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即护理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护理质量标准、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护理作业指导等。(1)如在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中,按照4M1E、患者就诊顺序、“评估-观察-护理措施-健康教育”整体护理程序为主线索,确定护理质量构成环节要素,每个质量环节中的每个步骤均可直接影响结果护理质量,并运用专家会议、专家咨询等方法由医疗专家、护理专家、管理专家对其进行论证,反复修订后确立、发布,并组织全院护士开展培训工作,掌握后开展执行。通过实证检验效果分析,对《标准》内容进行调整,使其更加贴近临床。并适时根据新的卫生法规和标准不断更新。(2)在制定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中,强调护理操作过程中患者的安全与舒适,遵循整体护理程序中的告知、评估、查对、操作、评价等基本程序,摒弃以往操作流程中过分程序化,固化刚性原则的前提下,以呈现与贴近临床实际情景为主,彰显护士应对的灵活性。此外,在流程设计中,充分考虑患者的主观感受和需求要素,设置必要的沟通和健康教育步骤,促进护士关注操作中有效沟通,并增加职业防护和院内感染评估内容。将流程初稿确定后,进行临床应用或场景模拟,通过验证、分析和效果评价,修订初稿,提请专家再次论证后确定方案。(3)示范工程创建过程中,从包干护士各项临床能力适应要求与培训需求考虑,针对临床中的难点与焦点问题,聚护理专家集体智慧,编制系列指导手册:护理服务流程及规范用语指导手册;危重症急救护理指导手册;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重点药物观察要点指导手册;护士长管理指导手册。

2.3.2 患者管理。

指对护理服务过程中有关患者及其信息的管理,包括患者生理、心理指标、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等,从护理服务过程来看,具有阶段性和动态性。基于HIS系统的电子病历系统,研制各类患者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如入院评估、出院随访、压疮数据管理、护理不良事件数据管理、患者满意度监测平台等,旨在通过数据采集、统计、分析与反馈研究与探索规律性科学问题。

2.3.3 资源管理。

包括人力、环境、物资资源等,质量管理组织、工具也属于资源管理。(1)如在护理质量管理组织的构建中,采用“委员制”管理模式设计了一个由全员参与的护理部-质控委员会-科室质控员的三级护理质量管理网络体系,充分彰显护理质量监控的群众性、民主性和专业性,重点强化全体质控人员的自主性和责任感,达到有效地进行自控和互控,为实现全过程的护理质量监控奠定基础。由护理部主任担任主任,委员会下设病房管理、优质护理、分级护理、文件书写、院内感染、急救物品、重点科室7个质控委员会,每个委员会设主任、秘书各1名,全院范围内遴选质控委员各20~30名。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运作中,立足于医院护理质量关键环节,设计科室质控员、质控委员会、护理部等多个层次和角度的多重实时管理。质量管理组织通过横断面调查、现场采集、质量自控记录手册、质量讲评会、质量排行榜、单项质控竞赛、质量管理信息平台等方式,收集护理质量信息,呈现于信息网络,汇集到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与综合,研究制定护理质量控制策略,适时成立动态质量管理小组,专项调研与治理,并通过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实现医院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详见图5。(2)根据临床实际需求,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聚焦关键环节另设其他监控子系统。如高危监控系统的设计与运作:A.高危监控组织:成立高危监控小组,任命组长、秘书各1名,成员1 0~2 0名,从内科、外科、手供、老年系统遴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骨干担任。B.高危监控内容:高危科室、高危药物、急救仪器、高危时间及高危患者等。C.高危监控运作:以高危患者监控为例,如图6。从入院时高危因素筛选,评估到纳入高危监控系统实施各层级监控,直至风险消除;当高危事件形成时,纳入高危监控,同时启动RCA小组实施分析与改进,贯穿护理服务全过程。

3 小结

基于过程控制的三维护理质量监控体系,运用“过程控制”理念与方法,充分突出过程质量与结果质量的关系,全面统筹护理质量影响因素。以质量规划、质量监控与质量改进三大活动为核心,以患者、指令、资源管理为主线,围绕医院护理服务全过程而构建,并综合性地纳入先进的质控工具来分析、诊断、控制与改进护理质量,将质量管理活动与专业技术活动融为一体、共同协作,实现对医院护理质量信息的有效监测和控制,确保影响护理质量的人员、物资、技术、管理的因素处于可控状态,并对现存的护理质量问题进行有效识别与持续改进,为患者提供全面、整体、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质控工作方式由“终末质控”向“环节质控”的转变,为现代医院护理质量监控提供了良好的模板与借鉴。

参考文献

[1]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技术与方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2]邓军,余忠华.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面质量管理系统[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9(4):500-508.

[3]施雁,段霞,毛雅芬,等.患者安全护理管理屏障及实体防护屏障的设计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2):1107-1109.

三维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篇9

关键词:数字德令哈,三维模型,数据质量检查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城市的信息化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数字城市的不断完善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契机, 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数字三维城市已成为城市规划和管理中重要的手段。三维模型能够真实、生动地表达三维空间信息, 成为数字城市的研究重点。

德令哈市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 是全州政治、教育、科技、文化中心, 也是海西东部经济区中心。作为青海省重要的工业城市, 德令哈市在青海省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德令哈市经济的迅猛发展, 对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部门对信息化建设有着迫切的需求, “数字德令哈”的建设为各部门信息化系统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定位基础和信息共享平台, 加快了城市信息化进程。

目前, 有关数字三维模型的相关文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CH/T 9016-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CHT9015-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库规范CHT9017-2012》, 这些标准对三维模型的制作进行了定义和要求, 但对三维模型质量评定没有明确的要求, 也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质量检查方法与质量评价体系。

文章针对“数字德令哈”项目中已经产生的大量三维模型成果,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生产规范CH/T9016-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行业标准:三维地理信息模型数据产品规范CHT9015-2012》标准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工作中进行三维模型质量控制的实践, 探讨了如何对三维模型进行质量检查。

1 模型的生产流程

“数字德令哈”中三维模型数据的制作流程主要如图1所示。

1.1 矢量数据采集

立体采集使用Map Matrix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完成, 模型定向采用空三自动恢复模型进行立体测图, 采集道路、水系、屋顶、基础设施等数据。

1.2 纹理照片采集及处理

用符合要求的相机实地采集房屋、道路、植被、基础设施等要素的照片以及兴趣点。将采集的实地照片在Photoshop软件下处理成纹理数据。

1.3 建筑模型制作情况

利用立体量测的方式, 将建筑物屋顶结构全部表示出来, 再将该结构结合地面dem, 提取成立体模型。后期贴图时参照外业实拍的照片形状进行核实、修改, 将处理好的纹理数据赋在建筑面上, 保证模型与实际相符。

1.4 道路模型制作情况

人行道、行车路面按照大比例尺地形图精确制作;地形图上未表示的较窄的道路按航片或照片制作;全区域范围内同材质路面使用了同一纹理表示;跨河桥梁等全部按照实际建模。

1.5 植被模型制作情况

城市中植被种类繁多, 数量巨大, 因此植被利用十字交叉面片双面贴图的方式进行建模。

1.6 基础设施模型制作情况

交通信号灯、路牌、路标、交通指示标志牌等按实际形状建模, 按实际位置表示, 方向指示正确;道路中间、两侧的栅栏及栅栏两头的圆柱形墩子按实际表示, 使用透明纹理表现。包围绿地或隔离带的围栏按实际建模, 并使用透明纹理表现;道路附属设施上作为设施主体的广告牌按实际照片制作纹理贴图。

2 质量控制内容

三维模型数据是“数字德令哈”地理空间框架中的重要内容。

2.1 质量检查内容

2.1.1 数据命名、格式的检查:

包括模型的命名, 纹理的命名, 纹理尺寸和格式的正确性。

2.1.2 空间数据的检查:

包括平面位置精度、高程精度和坐标精度。平面位置精度主要检查与地形图中基底轮廓线的套合情况;高程精度主要检查模型与实际高度是否一致;坐标精度检查是否符合项目设计书中的坐标系统要求。

2.1.3 场景中模型的检查:

(1) 检查模型结构是否完整、正确;模型有无缺漏、穿插;有无多余面或丢失面。 (2) 检查纹理是否与实地相符;纹理是否清晰, 有无扭曲、变形、炫光等;纹理间衔接是否合理。 (3) 平台场景中检查地形模型、建筑模型、道路模型、植被模型、基础设施模型以及各类型模型之间相互位置关系。 (4) 附件的质量控制主要指文档的完整性。

2.2 检查平台

德令哈市的三维模型是使用3ds max软件进行原始模型的制作、光照烘培效果和格式转换的, 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纹理处理, 利用City Maker Building平台进行大场景整合。所以质检人员也是在上述软件下进行检查。

3 检查方法

3.1 原始模型数据检查

3.1.1 平面检查

对于制作好的模型, 首先检查模型的平面坐标, 将德令哈1:500的CAD图导入3ds max软件作为依据, 在顶视图中检查建筑的基地边线是否与CAD数据套合, 对于复杂结构的建筑应多角度进行检查。

3.1.2 模型检查

坐标检查完后要检查模型文件中存在空物体, 打开摘要信息命令 (Summary info) 检查文件中物体数量、面片数量等信息, 查找到统计数据中点与线都为0的模型即为空物体, 记录后需在max场景中删除。接下来打开模型列表, 检查模型的命名是否与设计方案一致, 如有问题需要记录, 若没有就可进行下一步检查。“数字德令哈”项目设计要求模型需100%检查, 所以检查时是按照模型的名称进行顺序检查, 主要检查模型结构与实地是否一致, 是否符合设计方案的精度要求, 贴图是否完整;整个max场景中模型是否有重叠、穿插、漏缝等情况;最后需检查模型轴心位置。如检查有上述问题需记录后返还给作业人员进行修改。

3.1.3 纹理检查

模型的纹理首先需在photoshop软件中打开后检查纹理的命名与格式是否符合软件要求, 尺寸是否是2的N次幂, 并小于2048像素;其次需要检查场景中纹理图像的清晰度与真实度, 交界面纹理应合理衔接, 保证所有的模型纹理必须赋予UV, 利用反转法线制作的两个透明面要避免闪烁, 制作的透明贴图不能出现明显的白边。如检查有上述问题需记录后返还给作业人员进行修改。

3.2 平台数据检查

原始模型检查修改完成后, 将模型转换成City Maker平台所需的.Osg格式数据, 在平台中整合好的数据还需检查建筑模型、地面模型、道路模型、植物模型、基础设施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检查各类模型底面与地面的衔接是否在设计书要求精度范围内, 检查各类模型互相之间衔接是否合理。

4 结束语

随着数字城市的不断发展建设, 我省的数字项目会越来越多, 对三维模型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但目前对三维模型的质量检查还没确切的标准, 影响三维模型质量的因素很多, 不同的项目需求对三维模型的质量起着决定的作用。文章通过“数字德令哈”项目对三维模型的质量检查设定了一套方法与流程, 希望可以对其他数字城市项目中三维模型的质量检查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军.数字城市中三维模型的质量控制[J]地理信息世界, 2013, 4.

三维质量监督管理体系 篇10

一、介质维度的分析

从介质维度来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呈现出电子化特质。IT应用环境下,会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和披露的过程由纸介质发展到磁介质,直至电子介质的新型载体,这是IT在会计领域运用的必然结果,因为只有电子介质的会计信息才能在网络通讯线路上实现自由传输。会计信息在介质上的电子化特质为其两个首要质量特征——可靠性和相关性方面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信息量大。

IT应用环境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在线报告,这极大地突破了传统书面报告中财务信息数量上的局限性。对于在线报告而言,同一个数据可以被不同使用者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但它的数据来源却是同一的,这就大大降低了数据的冗余度。此外,由于在超文本中引入了信息链接,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在不同的财务报告之间相互切换,多个报告都涉及到的信息就可以只在其中一个报告中作详细说明,其他报告中只要注明索引位置即可,避免同样的信息在多个报告中重复出现,减少了信息的冗余度。

2、易于使用。

IT应用环境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由计算机来执行从会计凭证到财务报告全过程的信息处理,人工干预大大减少。网络财务报告易用性要求网页设计简单明了、易操作、超链接的指针要明确,并提供在线帮助,为使用者获取其所需的信息。在网络财务报告的阅读方式下,阅读者可以借助信息链接主动而迅速地搜寻信息,不再担心花费太多的时间在信息搜寻上而中断阅读的思路,从而实现按照自己的思路主动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此外,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突破了空间局限,无需远行,通过远程报表、远程监控,使其管理能力能够轻易地延伸到全球的任何一个结点。

3、相互可比。

可比性是指能使信息使用者从两组经济情况中区别其异同的质量特征。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在线财务报告不仅要求会计信息的内容具有可比性,还要求列报形式的可比性。列报形式的可比性是指网络财务报告所采用的技术、信息媒体以及网页设计具有可比性。信息使用者在阅读财务报告时可以通过“信息链接”直接到其他经营报告上获取相关的信息。因此,现代信息技术深化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空间维度的分析

从空间维度来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呈现出多元化特质。在网络环境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利用多媒体技术,一改原有财务报告仅有的图表与文字的单调方式,除保留传统的文字和数字外,还配有语音、图像甚至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增加了视频效果,界面更为逼真,易于理解。此外,与财务报告这一总括信息有关的资料,网络系统通过超文本的方式将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用起来更为便捷。其优势在于:

1、个性化。

有效的信息获取过程应是一个信息使用者与信息提供者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网络为报告提供者与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及时交流创造了条件。在线报告所提供的人机对话,使财务信息的获取过程具有交互性,满足了用户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要,可供用户选择的空间很大。

2、多维度。

网络财务报告成功地突破了原先单一、固定的财务报告模式的局限,人们不再为同一信息难以同时满足多种质量特征而烦恼,高效的信息处理功能已为多元的会计选择清除了操作上的障碍。计算机强大的功能,使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定量信息与定性信息、货币性信息与非货币性信息、历史成本、重置成本与公允价值。使用者可以根据决策需求自行选择相关的“会计频道”,选择权将首次由信息的提供者移交给信息的使用者。就信息媒体形式而言,网络财务报告从单媒体走向多媒体,将数字、文字、图表、声音及视频等信息媒体合成一体,构成了多媒体信息。多媒体信息使信息呈现更具综合性、直观性和形象性。

3、完整性。

完整性是指现代会计信息系统应提供用户想了解的、企业也愿意提供的一切信息。会计信息要具有可靠性,就必须在重要性和成本允许的范围内力求完整,遗漏会造成信息的虚假或使人误解,从而使信息不可靠并使相关性存在缺陷。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很难从企业自己提供或由第三方提供的关于企业的其他信息中分离出来;同样,用户要想全面了解公司的经营活动,也必须查阅包括会计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因此,现代会计信息所提供的财务报告应该是综合报告,包括财务的定量信息、非财务的定量信息、非财务的定性信息等等。

三、时间维度的分析

从时间维度来看,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明晰性呈现出实时化特质。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传输功能,使手工处理高成本的障碍被扫除。如果说计算机时代的会计信息系统主要解决工作量问题,那么网络会计将在此基础上重点突破速度问题。时间上使会计核算从事后达到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动态。此时,会计信息的实时化特质表现为:

1、传递快。

网络财务报告大大缩短了财务报告传递的时间。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必须是在信息失去影响决策的能力之前提供给决策者。实时性的财务报告是指信息使用者可随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及时做出决策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信息的有用性和相关性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决策所面临的风险加大。信息使用者要做出有效决策,必须在决策过程中实时获得信息,以便做下一个决策,及时发挥信息的最大效用。网络环境下,及时性的涵义已向实时性靠近。

2、更新快。

网络交互技术为用户参与会计信息生成过程,提供满足用户特殊需要的个性化会计信息提供了技术保证。具体包括:(1)双向交流。即会计信息不仅可以从供给方流向需求方,而且信息使用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殊需要向信息提供方提出修正要求,信息提供方据此采取调整和改进措施。(2)及时交换。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供求双方的交流几乎是同步进行的,这就保证供给能最大限度地适应需求的变化。(3)一对一的信息联系。信息用户通过互联网直接进入企业信息网络,并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数据库资料的调阅、分析、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4)多点、多层次、多环节介入。信息使用者可在会计数据收集之后的任何一个信息处理层次节点介入,按照自己特定的要求选择未加工、经过初加工、深度加工、完全加工的信息,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企业编制完成的财务报告。

摘要:IT应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介质、空间和时间三个维度。从介质维度来看,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呈现出电子化特质, 具有信息量大、易于使用、可比性强的特点;从空间维度来看,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呈现出多元化特质, 易于达到个性化、多维度、完整性的要求;从时间维度来看, 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明晰性呈现出实时化特质, 具有传递快、更新快的特点。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信息技术,可靠性,相关性

参考文献

[1]、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直线加速机器下一篇:稻秸秆机械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