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能力

2024-06-18

计算机应用能力(精选十篇)

计算机应用能力 篇1

计算机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着重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给学生一定的创造空间, 这样才能真正使计算机成为他们的一个应用工具而不会成为学生考试的负担。那么, 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融会贯通计算机的知识并能熟练应用呢?

一、合理的安排课程设置比例

职业中学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课程大部分是应用软件, 尤以微软的Office2000为多。它们都是实践性特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安排好上机的比例, (我认为理论与实践是1:2好) , 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教师上的理论课只用来为学生理清一些逻辑, 讲述一些原理, 总结学生在上机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错误。

二、理论精讲多练, 并注重设计好教学方案

虽然教师领着学生学比学生自己摸索要更快一些, 但不能认为课堂讲得多, 内容讲得细, 学生就学得越容易, 教学效率会越高。尤其是对于实践性特强的《计算机应用》课而言更是如此。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还图文并茂, 大部学生都能看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 故我们提倡教师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尝识用“目标法”去教学, 就是先确立操作的具体内容, 让学生操作后再讲解, 这样教师讲解时, 学生自己哪里存在问题, 他们就会专心地听, 积极努力地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这样才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学能力, 利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去加强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上, 教师的主导地位仍起作用。只是由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广泛采取讲授式、启发式、问题式、实训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引导。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是实际的、容易引发积极思考的问题;教师讲解的例子, 应容易从特殊推到一般, 能获得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学生容易主动积极参与, 愿求新和创新, 因而使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发展。

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必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兴趣, 教师应掌握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发掘学生不可忽略的创造力的技巧的方法。而要做到这点, 就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职责了。总之, 《计算机应用》教学从内容到方法, 都不能完全按照常规教学的模式。

四、布置个性化的作业,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例如:我上学期要求电子25班学生编排一本诗集, 由每人自写或摘抄一首诗并排版, 打印合订, 题为《我的理想》。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如:上期我所带班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 计算机的利用使学生们增强了信心与提高了兴趣。更是提高了操作技巧。我将每班分为两个小组, 每个小组都围绕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设计, 其中有一组的课题是商场营销调查, 他们把公司的徽标、场房或产品用像机摄下来输入计算机, 利用计算机发邮件传递信息, 协同设计问卷和结果, 并打印。这些问卷或结果材料中, 几乎用到了Word编辑与排版的各种知识。如首字下沉、分栏、表格、排序、公式计算、邮件合并、页眉页脚、图片、文本框、图表等等。这一次同学们感觉收获很大。

实践证明:《计算机应用》教学只要方法灵活多变, 目的明确, 注重操作, 教学效果就会很好。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注重学生的创造力, 给他们设计一些较感兴趣的作业后, 他们必定会专心致志, 乐此不疲。

2014年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篇2

一、考试目的为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在全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精神,落实国家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人事部在总结近两年来在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决定从2002年开始,推行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二、设计原则

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逐步提高”的原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干部(人事)部门可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本部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应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职务系列范围、职务级别(包括高、中、初三级)和相应级别应考科目(模块)数量,对不同专业、不同地域和不同年龄结构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区别对待,并应有切合实际的能力要求。

为加快培养和提高应试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考试者可不受学历和资历的限制。同时,也可为社会其他人员提供考试服务。

三、考试科目

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主要是测试参考人员在计算机与网络方面的基本应用能力,考试科目采取模块化设计,每一科目单独考试,考试科目暂定为13类。

1、中文Windows 98操作系统;

2、Word 97中文字处理;

3、Excel 97中文电子表格;

4、PowerPoint 97中文演示文稿;

5、WPS Office 办公组合中文字处理;

6、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7、FrontPage 2000网页制作;

8、Visual FoxPro 5.0数据库管理系统;

9、Access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

10、用友U8管理软件;

11、AutoCAD制图软件;

12、Photoshop 6.0图像处理;

13、Project 2000项目管理。

四、考试形式

为了真正测试参考人员在计算机与网络方面的基本应用能力,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

试采用模拟的方式进行测试,所有测试内容全部采用上机操作的方式进行。每套试卷共有40题,考试时间50分钟。

五、考试实施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篇3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能力;自主;任务;氛围

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由此不难看出,计算机技术对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自主探究

以往的计算机教学,我们常常采取的是先传授知识,后上机操作的教学模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当中。在素质教育下,教师可以采取任务型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操作。例如,在教学有关“文字处理”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自己在网上复制一篇文章,自主“试用”Word中的功能。首先,我先让学生明确一些基本的“撤销”“保存”“另存为”等基本的功能。之后,我让学生自主“试用”对文字进行处理。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任务驱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计算机已经被广大教师应用到各科的教学当中,课件展示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在PPT教学中,我借来了各班语文任课教师制作的课件。让学生仿照着制作出一个相似的课件,当然,可以有自己的特色,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背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教师给出的模板课件中进行修改,要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课件。在这个过程中,课堂的主体完全交给了学生,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计算机新课程标准指出:“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

终身学习的平台。”也就是说,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我认为,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重拾学习的信心,从而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意识。

总之,学习计算机知识不是为了完成一张卷子,也不是为了应对会考,而是为了应用,为了处理一些相关的信息。因此,在授課的时候,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 湖南省永州市工商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计算机应用能力 篇4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能力,项目,操作

当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员。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高职院校的教育应注重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提高学生计算机能力刻不容缓,如何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人才,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1 现状

1.1 教学以考证为主

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前都要拿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的证书,否则不能按时毕业。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时,往往都偏向考证,使得教学陷于局限性。学生花去大量精力放在考证上,真正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时,都不能有效、快速解决。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课程的设计也按照等级考试的要求安排,内容过于教条化,不能真正有效合理地安排实践操作性更强的内容。

1.2 学习缺乏主动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自律性不够,学习不刻苦,不求上进,而且部分学生还有很强的逆反心理。高中学习氛围紧张,一旦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压力明显减少,学生将压抑很久的情绪释放出来,从而导致厌学的情绪。

很多学生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学习不具有计划性。课堂上不能与教师产生共鸣,课后作业基本以抄袭为主,课前从不预习,课后也不会去复习,教学效果很不明显。

尤其是计算机类课程,很多教学任务都是在机房完成,由于环境等因素,教师很难顾全所有的学生,部分学生便趁机玩游戏,忽略整个教学内容,往往导致很多学生对自己所学过的知识一脸茫然。

1.3 操作能力不尽人意

很多学生在学习上都有依赖性,对于书本上的内容缺乏自我学习精神。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遇到一个小问题毫不思索地问老师,自己不肯思考。对于自己学过的操作不会举一反三,学的比较死板。很多学生在毕业期间,甚至连自己的毕业论文都无法独立完成排版。对于学过的知识不加巩固,有种学完就忘的习惯。

2 改革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要从教材、教学方式、学生和教师等多方面着手。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制定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2.1 以项目驱动化教材为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很关键的一个要素。一本好的教材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材内容越完整越清晰,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更全面。教材必须注重实用性,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材内容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介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学能力水平,应该配有大量的实际操作界面图片,重视讲解与操作界面相结合并。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课程,更应该注重其在实际生活、工作中的应用,因此项目驱动化的教材更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针对每个学校各自学生的特点,合理正确地编写教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后,编写了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教程,该书完美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理论中完成实践,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是一本非常适宜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材。

2.2 改变教学方式

上机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理论与上机的时间。在讲授完一定的理论知识点后,要尽快地安排上机,上机是巩固理论知识的最好方法。上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解答,一些操作关键点,应反复多次提醒学生,以免在后面的操作中带来困难。

教师安排上机作业是应适量,应该追求作业的质,而不是作业量。对于每次布置的上机操作,教师都要严格进行审查,一定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完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积极调动学生的集中力,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习惯,才能真正消化和掌握所学知识点。

在上机作业的布置上,教师应将相对应的理论知识涵盖在里面,作业之间要求连贯性。很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好,一旦上机操作,往往事与愿违,顿时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一起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使学生重拾信心。对于难点和重点问题,教师应该在下次课堂复习一次,更加有利学生知识的巩固。

2.3 注重教学课堂气氛

2.3.1 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已经是成年人,也是比较叛逆的时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并不仅是传授理论知识,也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尽量融入到学生中,亦师亦友,让学生充分地信任教师,才能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肯定是最好的激励。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的法律义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保护都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

2.3.2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往的教学往往是一块板书、一个PPT、一个多媒体教室,学生过多的接触这些会产生麻木心理。现在社会,网络发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比如在线观看视频教学,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等,以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提高教学实效,才能更好更完善地完成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任务。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兴趣是最好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和渴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学生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意义,对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在今后的学习中才能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2.4 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2.4.1 加强教师的责任心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爱岗敬业,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实践中;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应关心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为人师表,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将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为学生做榜样;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钻研,不断进取。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完整的将所有内容传授给学生,也要维持好整个教室的教学秩序。一个好的课堂纪律才能给整个班级带来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维持秩序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工作,会给整个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严格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2.4.2 加强教师文化水平培养

教师应该在寒暑假积极主动的外出培训,接受一些新的知识。同时还应该定期地向一些资深老教师讨教经验,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相关资料,收集课件,教学素材等资源,与相关课程的教师多交流,多总结,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地完善自己,更好地服务学生。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兼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自身水平,进而利于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和疑点。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育人理念,不断加强理论和技能学习。

3 结语

在当前社会形式下,给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社会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模式,需要所有教师不断探索,共同努力,为社会输送更多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敖建华,叶聪,杨青.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教程.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计算机应用能力 篇5

2011年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比赛说明

(比赛科目:Office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

一、计算机技能大赛目标

通过本次大赛,展示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成就、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技能和精神风貌,进一步深化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和经验的广泛交流。

二、软件要求与硬件要求

 软件要求

Microsoft Word 2003中文版或更高版本

Microsoft PowerPoint 2003中文版或更高版本

 硬件要求

1.硬件配置:

 处理器:Intel® Pentium® IV 或更高版本处理器。

 浏览器: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6.0 SP 1或更高版本。

 RAM:512MB内存。

 硬盘:750M磁盘空间(仅限于安装)。

 显示器:1024x768 VGA,真彩色,需要支持 Windows 的显示适配器。

2.运行环境: 推荐Windows XP系统。

三、比赛内容

1.Word部分:长文档的排版。

2.PPT部分:自定主题制作幻灯片。

附件

1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比赛试题

本次小学期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针对全院10级各专业(计算机应用、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电子政务、艺术系各专业除外)。每位同学需根据比赛试题的要求提交Word部分和PPT部分的作品各一件。

学生作品提交要求:

1、提交Word部分和PPT部分的电子文档,文档名称以“学号_姓名”命名,例如2010111101张三.doc, 2010111101张三.ppt。将这两个文件统一存放到以“学号_姓名”命名的文件夹。

2、提交Word部分装订成册的纸质作品。

Word部分比赛试题

本次小学期文字排版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长文档的排版。具体要求:

1、长文档的内容

利用网络搜索资料,内容可以是一本小说,一本散文集,一本本专业领域相关的论文集,一本科技图书,一本教材,一篇正规的商业报告,一份软件使用说明书等等。

2、长文档排版的基本要求

至少应包含封面、目录、正文。封面没有页码,目录单独编排页码,正文页编排页码,起始页码为1。正文中除了文字内容之外,应包含图或表(图至少3张以上或表至少3张以上)。封面、目录、正文应在同一文档中,且总页数不少于20页。

可根据所选素材的需要选择纸张大小A4或B5,可以双面打印。

3、长文档排版的具体要求

(1)封面制作美观切合内容,可使用Photoshop等软件进行设计制作。封面设计应包含自己的班级和姓名。

(2)目录的风格可自行设计。

(3)排版后的文档要求格式统一规范,不应随意在文档当中添加制表符、人工换行符号。

(4)段落应符合缩进格式规范,即每段缩进两个字符。行距设置符合规范,不宜太宽或太窄。

(5)标题及正文字体字号根据所选内容的不同可以不同,但避免出现如下一些情况,例如为了凑页数而设置大字号,为了省页数设置了看上去不舒服的小字号,同等内

容的情况下设置的字体字号不统一。一切应以所选内容确定规范统一的字体字号。

(6)目录和正文设置不同的页码,页码的风格可以自行设计。

(7)正文中包含的图或表的顺序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按整篇长文档大排队,例如图1/表1,图2/表2等;也可以按照章节不同进行编号,例如图1-1/表1-1,图1-2/表1-2„„图3-1/表3-2。

(8)设置页眉。封面、目录没有页眉,正文部分不同章的页眉不同,分别是该章的名称。

(9)打印并装订成册。

PPT部分比赛试题

本次小学期演示文稿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自定主题制作幻灯片。

1、演示文稿的内容

根据平时的积累或者利用网上资源,自选感兴趣的主题(生活方面的,学习方面的都可以),利用幻灯片进行展示。

2、演示文稿的基本要求

演示文稿至少包括12张幻灯片,能反映所选主题内容。PPT中除文字内容外,应包含以下所列媒体中的至少2种:图片、声音、利用Excel生成的图形图表、利用公式编辑器编辑的公式、视频媒体等。包含排版(设置格式),版面切换动画以及文字及各种媒体的动画。

3、演示文稿的具体要求

(1)第一张幻灯片主要是主题以及制作人的基本信息(班级和学号)。

(2)所选内容均切合主题,文字简洁规范,所选择的媒体内容适当,表现方式合理。例如,避免出现一张幻灯片中密密麻麻都是文字,或者每张幻灯片就只是一幅图片。

(3)设置幻灯片的格式。包括背景格式、文本的字体、段落等格式设置。(4)运用母版进行设计和修饰幻灯片。(5)设置幻灯片的切换动画。

(6)设置幻灯片中文字及其他媒体的动画效果。

(7)运用超级链接和动作按钮实现相关幻灯片之间的跳转,或运用超级链接实现与其它文件的链接。

(8)根据内容的需要可添加旁白以及进行排练计时,自动播放幻灯片(该要求不是必需的,根据需要选择)。

附件2

小学期计算机基本技能比赛复赛评分表 2010至2011学年 第 二 学期

计算机应用能力 篇6

同时,从调查反馈也可以看出,教师对评价环节仍不够重视,评价方式非常单一。学生的平时作业点评仍是教师的专利,一般是教师评阅打分后,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作业,大部分老师能对所有自己任课班级进行联评,也有的学校比较重视,组织专业组所有任课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调换评价,力求评价做到公平、公正。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单一的由教师评价作品存在的不足, “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作品评价模式被逐渐运用到计算机基础课中。本着“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作品评价中来,将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的理念,笔者将互评方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应用性学习能力评价中进行了尝试实践,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互评环节实施的意义

1.互评体现了当代教育评价的新理念

让学生对作品进行互评,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思想。在传统教学中,评价往往是在教学之后进行的一种孤立的、终结性的活动,目的在于对学习结果进行判断。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经过讨论得出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评价比教师 “独裁评价”后的指点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通过自己和同伴的讨论分析得出的方法是学生自己劳动的成果,学生更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从方法上来讲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2.互评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开展学生作品互评,通过同学间众多作品的评价与比较,学习他人的技术创新及应用方法,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可以促进学生的反思,提高个人的作品欣赏能力。一个人的经验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开拓眼界,吸取他人的经验丰富自己,培养求异思维,才能切实提高实践操作的综合应用能力。

3.互评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作品互评可以使学生之间互动学习,互为人师,由此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突破了每个学生只与教师交流的单调局面。有的学生会主动向人请教一些好作品中使用的特殊技巧,同学间互相欣赏,从而形成活跃良好的学习评价气氛,促进人际间良好的情感交流。

二、互评环节的实施方式

本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对多种互评方式作过尝试。

1.组内互评

小组协作学习模式的推广,使组内互评实施起来非常方便。例如一个班有四十名学生,将其分成八组,每组五人。因为小组成员的组成是固定的,坐得接近,相互间比较了解,作品评价就容易展开,从而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学习气氛。展示时考虑到时间关系,教师可让各组的小组长挑一两份典型的作品进行演示分析。

这种互评方式的优点是每个人要评价的作品少,花费的时间少,效率高,容易组织和实施,并且组内成员对每一位成员的进步都心中有数,是进行过程性评价的一种好方法。这种互评方式非常适合一些小作业的评价。

2.组际互评

组际互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本组对另外所有的组别作品全部进行评价;另一种是一组只评价另一组的作品,如一个班有小组A、B、C、D……,H,评价方式为A评B、B评C、……H评A。前一种方式要评的作品量太大,在平时的课堂中实施太费时,后一种评价方式可行性比较高,用得相对较多一些。

为了在课堂中能形成良好的评价气氛,可以采用组际竞争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展示时挑选各组的总分最高和最低的作品,让全班同学一起来学习比较,学习一些好的技巧,同时对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改正完善。

组际互评可以激发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增加组内成员间的凝聚力,并且能形成对学生作品相对完整的量化值,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及时修正教学设计,从而对技能的重难点有更加准确的掌握。在单元综合性任务的评价中,这种组际互评方式是不错的选择。

3.个人互评

在台州市《计算机应用基础》考核中,应用性能力评价占总成绩的25%,这个部分是由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出勤、纪律等)、平时作业及作品成绩三大块构成,各部分大概的比例为20%、30%和50%。对于学生的WORD、EXCEL、POWERPOINT、PRONTPAGE四个模块的作品,每个作品都需要进行评价、打分,评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为了体现作品评价的公平性,对大型作品,宜采用全员参与的个人互评,也就是每个同学要对全班所有同学的作品逐一分析,并按指定的评价标准进行打分,指出每件作品值得借鉴的闪光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是一种人人参与的评价方式,所有的作品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学生的认识比较全面,可以从评价活动中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水平,使得到认可的同学更有自信,同时也会激发一些同学的好胜心,使作品更趋完美。这种评价存在的缺陷是工作量大,比较费时,并且在课堂上无法及时对数据进行汇总,同学对作品的赞扬和建议也无法及时反馈给制作者。

4.基于论坛的个人互评

为了提高评价的效率和及时性,本人在课堂中也尝试了基于论坛的评价模式,这是一种开放的、及时交互的评价环境。

首先教师从网上下载论坛的源程序,然后将教师机作为服务器,做成一个作品评价论坛。学生将作品上传,再互相评价,教师也可参与点评。由于论坛特有的强大的回复功能,能够让学生在评价一个作品时也能对其进行直接文字回复,实现“被评者”与“评价者”之间的一个互动,最主要的是论坛具有即时性,学生实时地看到其他同学或老师对他的作品的评价反馈,从而可以及时对作品进行再修改。

采用论坛形式进行互评,形式新颖,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但这种方式同样存在种种缺陷:一方面是学生要对作品进行评价,要先下载到本地硬盘,比较费时;另一方面是没有即时得到作品分数汇总的功能,需要教师再整理,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仍然很大。

三、互评方式的改进设想

在课堂上对大作业进行评价,如何能更及时、有效,是我们从教人员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在此情况下,笔者向组内同事提议利用计算机教师的优势,组织开发一种合理有效的评价系统,以便教师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几位专业人士讨论后,将待开发的系统暂名为“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性能力评价系统”,设想如下:

系统以Window 2000个人服务器作为本系统的WEB服务器,以ASP作为系统的动态网页脚本语言,Access作为数据库进行开发设计。网络评价系统共分两大模块——学生评价模块和教师管理模块:学生评价模块实现了学生的作品上交、给自己评价和打分、给同学评价和打分、系统自动评估反馈、综合查询等多项功能,真正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应用性能力评价;教师管理模块实现了学生信息的管理、教师评价、自动评估反馈等多项功能。系统采用Web模式,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局域网)通过IE浏览器使用系统。

本系统的投入运行,可以使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组织评价,迅速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激励并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则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评价,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强化技能训练。

四、互评环节实施的注意事项

在互评环节,教师所起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对于随堂小作业和单元综合任务,除了要落实的技能点,教师还要建议学生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提倡创新性,这样互评环节才能使学生在改正问题的同时学到新技巧。

对于作业,为了使学生的作品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教师要搜集不同风格的作品给学生借鉴。古人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作品创作也一样,学生平时见识比较少,知识面也狭窄,一下子让他们自己去创作作品,很多人觉得无从着手,只有多看,多比较,让他们了解不同风格的制作特点,理解各种技能点在其中的灵活运用,吸收别人的创造技巧再去操作,会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在评价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详尽评分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尺度,有的学生会任凭个人的感情色彩主导打分,作品评价就没有公平性可言。

教师在学生互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以“平等的眼光”客观、公正地相互评价,并随机检查学生的评分情况;要指导学生学会找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欣赏他人。展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对作品及互评情况作全局的总结,实事求是,既要把优点说够,给人以鼓舞;又要把问题说透,给人以启迪。

评价之后留给学生修改的时间,如果没有留给学生进行提升的时间和空间,即使学生找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没有进行实践验证,还是很容易就遗忘,达不到以评价促教学的目的。

在作品评价中实施互评方式,从效果上看,课堂气氛比较热烈,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交流表达的能力也有很大进步。对教师来说,通过这一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与指导学生制作作品的能力,真正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发展”的教学评价目的。

基于能力本位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篇7

一、能力本位思想概述

能力本位,是指在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培训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标准等应该围绕“能力”来设定。和学科本位的教学思想相比,它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科目,以学术体系确定学时并安排教学内容的教育体系,而是转变为以岗位群所需求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目标。因此,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中极为重要的教育思想,它不仅顺应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而且紧扣时代脉搏,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二、能力本位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探析

(一)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上机操作训练,是一种知识模块化的教学训练。在完成这些模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能力本位思想渗透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尤其是针对一些难度比较高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妨把这些内容分解为一个个接近教学目标的小任务。当然,任务的设置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由浅入深。既强调应用知识中的重点和难点的讲授, 又侧重学生上机训练的实际操作。而随着任务的完成,新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也将从原有基础上不断产生。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获得持续性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还能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Powerpoint这个教学模块时,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制作幻灯片上面。一方面,教师可以对幻灯片制作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点拨,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鼓励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让学生尽可能地设计出个性化、直观化的幻灯片。如,引导学生任选一个学科,然后围绕学科的特点和某一教学内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幻灯片的内容和风格。而幻灯片的素材,既可以去电脑资源库中寻找,也可以到教师提供的相应网站上下载。这样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又能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师还可以根据大家制作的幻灯片效果,提供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指导。 如,有些学生的幻灯片文字过多,看上去密密麻麻,令人头晕目眩,这时教师不妨建议学生添加与文字相关的图片,或者将文字的静态呈现方式改成动态。这对于分解教学任务具有较大帮助, 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完善作品的角度来学习新的应用技术,而不是从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学习压力,令他们产生畏惧心理。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本位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还应该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在应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尤其是在理论教学课堂上,这种启发式教学的作用表现得更加明显。毕竟理论教学课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枯燥乏味性,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对此缺乏兴趣。教师如果能够在理论教学中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在课堂上思考问题,将有利于大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至于问题的提出,也是一门非常有技巧的学问。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将“简单提问”变为“启发式”提问,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讨论“信息安全”这个话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信息不安全的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保护计算机内的信息,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思考,互相探讨和交流。接着再以小组代表发言的方式,将各自的观点在课堂上公开表述出来。而教师作为整节课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也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提示。经过多次讨论之后,教师便以总结的方式来归纳相应的知识点。这种问题导入的教学方式,对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较大帮助。

三、小结

能力本位思想指导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课堂,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让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总的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两种教学方法着手,(1)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逐层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2)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接受教师启发的引导下逐渐培养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计算机应用能力 篇8

2005年, 中科院刘锋首次提出“威客”一词, 即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而威客模式是将人的知识、智慧、经验、技能通过互联网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互联网新模式, 即实现知识的价值化。目前, 对威客模式的应用与研究主要体现在商业领域, 在中国知网以“威客”和“计算机”为联合主题词进行检索, 仅有6篇 (2014年7月31日) , 由此可见, 威客模式在计算机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状态, 对此研究与应用意义重大。

二、威客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一 ) 威客模式构建理论一体。运用威客模式开展教学, 以真实工作情境、具体实际的威客任务为出发点, 能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在学、做中掌握知识, 练就技能, 培养态度, 陶冶情操, 实现教学过程的“教、学、做”一体,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 二 ) 威客模式增强团队意识。运用威客模式开展教学, 将学生分成若干项目小组, 威客任务的分析、设计、制作、投标、评价、总结等流程均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 在每一个环节中成员们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体验团队的重要性, 不断培养团体协作精神, 增强团体意识。

( 三 ) 威客模式创造个人财富。运用威客模式开展教学, 教师根据实践教学情况在威客网站上选取具体的威客任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融合起来, 有效地完成并参与竞标, 在提高实践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得到悬赏金, 让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研究成果转化成个人财富。

( 四 ) 威客模式培养自学能力。运用威客模式开展教学,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威客任务, 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竞争的激烈性, 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从而更好的促进他们进行自主学习, 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 五 ) 威客模式促进教学改革。运用威客模式开展教学, 通过参与威客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最新现实的威客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 以保证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从而达到促进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同时也能让教师增强实战经验, 实现助学助教的目的。

三、威客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笔者在《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中采用了威客模式, 下面以“毕业论文排版与设计”工作情境为例, 从威客任务选取、分析、分解、任务实施、评价、推广等六个方面介绍一下具体做法。

( 一 ) 威客任务选取: 当教师讲解“Word长文档高级排版”项目时, 结合实际教学情况, 选取“威客中国”平台中编号为256532的悬赏任务, 要求投标者按规定完成毕业论文的排版, 悬赏金为100元。

( 二 ) 威客任务分析:

1. 教学内容方面。编号为256532的威客任务对当前教学内容可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巩固前面所学的“字体”、“格式”等常用设置操作, 另一方面可以将新课知识点 (如大纲级别设置、样式的使用、制作目录与封面等) 融入任务中, 符合教学内容设计要求。

2. 教学效果方面。以威客任务为出发点, 教师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工作室教学法, 学生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完成任务并参与投标, 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 体验学习的快乐和价值, 增强团队意识, 提升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三 ) 威客任务分解: 在此威客任务中, 涉及到字体、段落、页眉页脚、大纲级别、封面目录等知识点, 教师结合威客任务的具体要求, 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 将零散难懂的知识点, 重组分解为大纲级别的设置、样式的使用和目录的制作三个实用易懂的小任务,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 让教师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 四 ) 威客任务实施:

1. 成立项目小组。为了充分发挥威客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驱动作用, 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按照5人 /组, 将学生均等分为若干个项目组, 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任务, 增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我们采用“一项目多方案”的模式, 多方案实际投标, 增加任务中标率, 让学生拥有更多机会得到威客主发布的悬赏奖金,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明确威客任务目标。为了更好地利用“威客”平台实施实践教学, 首先教师对威客模式进行介绍, 提出本次工作任务的内容与要求, 让学生整体上有一个了解, 其次由各项目组民主推荐选出组长, 各项目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威客”账号的注册工作, 为后期的任务投标奠定基础。

3. 齐心协力完成威客任务, 通过前期的准备, 学生对此次威客任务的实施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明确了任务目标, 接下便是齐心协力努力完成任务。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积极主动接受知识, 成为知识指导者, 课上、课下都为学生提供一盏学习的“导航灯”, 全程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另一方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招标任务进行分析和设计, 通过组内共同讨论和分析, 齐心协力完成设计方案。

4. 威客任务投标。每个项目组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成员们的共同努力, 最后形成威客任务的定稿, 由组长利用之前注册的威客账号将作品上传至威客网, 参与投标。

( 五 ) 威客任务评价: 威客任务投标结束后, 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后开展成果展示、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工作, 总结投标成功或者失败原因, 积累经验, 不断进步。

1. 成果展示。以中标作品 ( 如果都未中标, 则选由最优秀的作品) 为对象, 对项目中涉及的教学重难点进行总结, 以此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

2. 组内自评。每个项目组内进行自我评价, 总结任务实施过程中做得好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 扬长避短, 并推选出项目组中最优秀的成员。

3. 组间互评。每个项目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相互学习借鉴, 让每一个学生在客观公正的互评中得到他人的认可, 实现自我价值。

4. 教师评价。教师按照“项目评定等级表”对班级每个学生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作为本次教学内容的考核分。

( 六 ) 威客任务推广: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掌握, 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到威客网站参与其他类似的项目投标, 将知识转换为金钱, 体验知识创造财富的力量,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威客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的思考

将威客模式应用于《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中, 创新了教学方法, 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仍需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 一 ) 考虑威客模式的适应范围

《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因缺乏具体操作性而无法使用威客模式; 同时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中“正确接入互联网”教学内容虽具有操作实践性, 但因没有相应的威客任务作为教学实施载体也无法开展威客教学。应用实践表明, 威客模式适应于操作性强、有一定知识基础做保障、阶段性或是综合性的实践 (实训) 教学内容。

( 二 ) 注重过程性指导与评价

在实施威客教学过程中, 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自主积极的学习。为了避免学生因能力欠缺、课堂学习方式灵活等因素而不参与或是不积极参与到威客任务中来, 教师应该努力做好全程指导与帮助, 时刻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也应该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表现给出正面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摘要:依托于威客网, 将威客模式运用于高职《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中, 可创新教学方法, 让学生创造知识财富, 培养自学能力, 增强团队意识, 让教师优化教学设计, 探索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威客,计算机应用,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刘锋.威客理论创建者刘锋在首届全球威客大会上的发言[J].新闻研究导刊, 2011, (3) .

[2]付达杰.高职计算机专业威客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 2013, (1) .

[3]何海燕.“威客”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 (7) .

计算机应用能力 篇9

与国内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相适应,国内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热潮高涨。据教育部统计,全国有327所年高等学校开设了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但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显然陷入了电子商务是复合型应用学科的困境。为此,在开展题为“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模式及培养研究”的教学研究项目中,我们分析了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对国内43所重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参考了国外与香港各大学的情况,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如何实施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一、电子商务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调查与分析

为掌握目前社会对于电子商务类人才的需求,我们搜索了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招聘信息,之后对招聘信息作了进一步的分析。这些招聘的单位包括百度、阿里巴巴、Google、Yahoo、瑞星等著名的大型公司以及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公司。

1. 社会需求情况分析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人才分为技术型人才、商务型人才和综合管理类人才。那么针对电子商务表现的特性,社会究竟需要什么类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呢?实际上无论是企业网络构建管理还是网站的开发运营,都需要依靠实用型网络技术人才来实现。即几乎所有拥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IT客户都需要网络技术工程师负责运行和维护。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未来5年,中国对从事网络建设、网络应用和网络服务等新型网络人才的需求将达到60万人~100万人,供需缺口巨大。尤其在百度、Google、Yahoo中国这种以网络营销为盈利模式的搜索公司,需求量最大、争夺最为激烈的正是网络技术和研发人才,包括当下抢手的网络搜索引擎研发工程师。这些人才面临的岗位一般有网络管理员、系统架构工程师、网络开发运营工程师、网站维护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电子商务研发工程师、商务搜索引擎研发工程师、搜索新产品软件工程师等。该类人才要求有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基础,但考虑到最终设计的系统是为解决企业的管理和业务服务,也需要分析企业的客户需求,所以该类人才还应该对企业流程、管理需求以及消费者心理有一定了解,而这也将成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特色所在。

以百度为例。在百度的招聘信息中,电子商务研发部电子商务软件工程师招聘职责要求面试者深刻理解电子商务的产品与应用开发,提出新的技术创新点,提升产品的核心价值和商业化潜力。技术要求则是具备良好的软件工程意识,深刻理解软件工程;是数据库方面的专家,精通Oracle/Mysql原理、数据库设计和性能调优;熟悉Unix/Linux操作系统。这就说明如果某个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掌握了良好的计算机技术,那么面临这样良好的职位,他将在就业竞争中拥有绝对的胜出机会。在百度和阿里巴巴的其他职位几乎都要求计算机技术,除非是门槛很低的一般电子商务服务人员。而这种职位大专生或者中专生都能胜任,不能体现本科生的优势。

对于综合管理类人才,要求能够对企业进行电子商务整体规划。这类人才要求既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社会经济有深刻的认识,又具备项目管理能力。这类人才难以直接从学校培养,应是市场磨练的产物。

以商务见长的电子商务学生能适合哪些工作呢?在51job.com上搜索上海的职位,归纳了目前人才市场上十类与网络相关的岗位,包括电子商务员、网络推广员、网络营销专员、网络编辑、在线客服、网络广告销售代表、调研员、市场B D(B u s i n e s s Development)、销售工程师、行政秘书。其中电子商务员的职位要求是:

2年以上零售前端销售经验,具有电子商务销售、直邮、直销工作经验或零售店面经验者优先录用;

熟悉电子商务操作流程,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熟练;

较强的客户服务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2. 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

概括对商务类人才需求的共同特点,不难发现这些岗位基本属于公司的“前台”,对应征者的共同要求是:为人积极乐观、性格开朗外向、有亲合力,对人的“情商”要求高;频繁与人交往,交流沟通能力要强,具备团队精神;有组织、协调、管理能力。这与在公司“后台”从事网页设计、网站开发、网站管理的技术人员有很大不同,并且商务人才的门槛很低,几乎不需要特别的技能,因而带来激烈的竞争,导致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率不高。学习电子商务,是偏重技术还是商务?

由于2000年左右网络经济的兴起,我国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多数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纵观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以经济见长的大学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还是以管理和工科见长的西安交通大学的培养目标都是能将信息技术与商务和管理融会贯通,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复合型人才。也就是说一个合格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上的商务人才,如果缺少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则只能被认为是普通商科毕业的商务人才,称不上电子商务。

二、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技术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1. 全国各大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

电子商务使人们可以创造性地应用电子工具来改造和发展传统的商务活动,它是由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法学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交融而成的学科,因此电子商务学科具有综合性、结构多样性和知识体系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既不同于已有学科的既定模式与成果,也不是各种学科的简单拼凑和组合。

电子商务专业与计算机等专业相比,前者更加注重商务活动这一核心。商务是目的,信息技术是为商务服务的工具与手段,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改造和提升传统商务,使组织的商务模式由传统为主转向以“电子”为主;后者更加注重于底层应用、系统应用的解决方案。电子商务专业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相比,前者更加注重于讨论宏观规划与商务解决方案,后者更加注重于微观与技术方案。

就目前国内情况看,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建设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四种取向:即以经济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以技术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以管理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以及以物流和营销为主的电子商务办学模式。无论采取何种取向,都应强调信息技术与商务的结合,强调两者在电子商务本科教学中的融合。

通过对国内43所重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部分主干课程的调查与统计,得到如图所示的数据图表: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绝大部分学校都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尤其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都有要求,并且要通过程序设计来支撑。而对比较低级的网站设计,各高校都没太大热情,以至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很多都不会搭建网站。

2. 境外大学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技术要求

严格地讲,美国大学一般并不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多是作为一门课程,或者是一个专门研究的方向而存在。而那些不开设此类课程的大学,会选择在有关课程中根据需要添加相应内容以达到传授电子商务知识的目的。从课程的设置上看,与之相关的有基础课、核心课、选修课、实习等,其中,核心课程包括网络技术与互联网、系统安全和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管理经济学等。美国大学开办电子商务课程的指导思想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即由就业市场提出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商学院、教育管理机构、学生则捕捉到这种需求,并对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三者再通过彼此间的沟通和协调,最终将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推向最需要他们的市场。

那美国的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又是怎样呢?在华盛顿州立大学的情况是这样的:电子商务专业设在商学院,培养的人才是“开发、使用和管理信息技术、数字网络来帮助组织在互联网上从事商业活动”。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技术类核心课程包括:网络商务编程、数据库管理、通讯、电子商务,专业选修课(任选两门)包括系统分析与设计。由此可见,虽然华盛顿州立大学将电子商务专业定位于商务,但对计算机技术也是作为必修课要求。也许可以用National Instrument(NI)公司对信息类人才的需求标准为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目标进行概括:在掌握商业和专业的技术之外,还必须懂得网站设计语言、数据库、Java、电子商务工具、移动商务、SCM、Microsoft的.NET等。这无疑是一个很高的目标,但却很有代表性,因为市场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

香港地区在电子商务方面是走在国际前列的,那么香港高校在该专业的建设上又有什么高招呢?为此,我们调查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以及香港浸会大学等相关专业。以香港中文大学为例,课程体系中与计算机类相关的课程包括计算机导论、数据结构、人工智能基础、技术通信、数字逻辑与系统、线性代数与离散数学、应用概率与统计、系统仿真、文件结构与处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运算研究、计算机操作系统、动态优化与应用、信息系统管理、人机交互、管理信息技术、信息系统概述、信息系统基础、随机模型、实时计算机系统、组合优化、智能管理支持系统、C/S系统概论、系统设计与实现、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主题系列、电子支付系统、电子商务数据挖掘、信息系统工程、知识系统、C/S系统工程。可见其在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时,既注重程序设计的能力、又注重系统设计能力,更注重系统分析、优化等能力,将各种计算机应用能力融入到电子商务系统开发与应用中。

三、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1. 制定适合电子商务需求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计划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作为高等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应致力于培养能适应市场高素质需求的人才。无论是电子商务管理或电子商务技术都要求以技术作为基础,以商务作为应用。因此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计划一定要体现计算机类课程的系统教学。

为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初步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掌握过硬的技术基础,必须按照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过程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规划相应的计算机类课程。结合各种招聘职位的要求以及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出电子商务专业基本的计算机类课程体系:

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C++或Java、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XML、Microsoft的.NET技术或J2EE技术、电子支付与安全等应该作为必修的主干课程,当然这些课程的开设需要以数学类课程作为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开设其他的课程如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数据挖掘、信息系统工程、ERP系统、移动商务等。这样就可形成一个逐渐推进的,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的教学课程体系。

2. 加强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

在设置这些计算机类课程的基础上,要加强学生的系统应用能力,即通过在课程中完成课程设计、系统设计或课程大作业的形式来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的技术。如三门课程即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程序设计可以设置课程设计,将这几门课程要求掌握的内容结合起来考查;数据库课程可以设置完成一个数据库系统作为课程大作业或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结合程序设计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网络应用程序的设计;基于软件工程、.NET或J2EE技术与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要求完成一个信息系统的设计;再结合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可以要求完成一个基于web的系统;再结合电子商务与安全技术,学生可以搭建基于CA认证的电子商务系统。通过这样系统的训练,学生基本上可以掌握系统设计的应用能力,为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较扎实的基础。

3. 加强实验室建设

目前,全国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验室建设的水平发展很不平衡,也没有固定的模式。而电子商务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可以通过课本学习然后在实验室将自己设计的方案孵化出来,从而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国内有几所大学的经验值得借鉴,其中包括西安交通大学、汕头大学等。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西安交通大学从2000年起,利用国家85计划的700万元投资,学校配套500万元,建起面积达到500平方米的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作为本科专业课程学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学生创新实践的基地。该实验室在建立了电子商务教学试验平台、二手书(货)电子交易系统、模拟电子认证(CA)系统、网络银行与支付等专题实践教学系统;除了满足本科教学外,该实验室还向西安交通大学其他专业选修电子商务课程的学生开放,并依托该实验室开展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任职资格培训。此外,西安交大的电子商务实验室还设立了网络银行、网络安全、网站开发等专题研究室和一个研究中心,开展面向专业前沿的研究工作。

从以上实例可以发现,学生在课余时间设计自己的电子商务方案然后拿到实验室去实现或者通过实验室亲手体验电子商务实现流程,这无疑增强了学生日后走向社会的竞争力,有的甚至在学校就能发现创业项目。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依赖于学生们要有技术支撑,空口白话是不能在实验室做实验的。

4. 加强高校与电子商务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和实践脱节问题,是很多高校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人才奇缺,一方面是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毕业生难找工作。电子商务人才正是如此,目前不少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求贤若渴,希望获得实战型学生,而高校培养的相关学生往往难满足企业要求。因此为了推进高校电子商务教育,就必须搭起校企人才流通桥梁,让更多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能够在在校学习期间深入了解电子商务的实际运作。全球知名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学院在2006年初启动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应用证书项目,目的就是帮助在校学生了解电子商务最新理念,通晓电子商务平台的实际操作,为学生就业或创业做准备。据了解,在开展试点的大学中,原先就业难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许多还未毕业即被用人单位抢购一空。由此可见,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电子商务的实训基地,解决毕业生实践平台,为培养出真正“为企业所需,为社会服务”的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不失为电子商务教育的出路。

四、结束语

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途径 篇10

俗话说得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不管是任何学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至关重要的。计算机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基础课程, 对每个学生而言, 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都有接触, 陌生的是学生的接触一般只停留在表面, 比如上网、玩游戏、写作业等等, 没有系统和实质的应用。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计算机课程, 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就要通过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原有的学习兴趣。任何教学活动都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和知识的不断更新, 教师不可能将所有计算机的内容全部教给学生, 因此教学的成败不仅仅取决于教师的教, 而且更重要还在于学生的学。如古语所言:“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是否能入门, 进门能走多远,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人的创造力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作用, 人在乐观和高昂的情绪中, 潜在的能力才能够超常发挥。因此对于教师而言, 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新颖别致、贴近生活、实用性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Office2003的学习中, 可以让学生以制作自己Word简历的形式来体会文本的输入、编辑、排版、打印等知识内容;利用PPT教学课件的一系列动画效果和声音让学生们感受到演示文稿、幻灯片及投影片学习和制作的乐趣;对于Excel的学习可以通过处理繁重计算任务的预算、财务、数据汇等内容让学生展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学生的参与实践,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锻炼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 因此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热爱教学且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这样才能够不断地用新理论、新知识、新信息来充实自己, 完善教学。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教师博学多才, 学生才会尊其师、信其道。可以采取自我培养和引进人才两种方式来优化师资队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 在积极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 要鼓励现有教师通过深造、进修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注重骨干教师的培养, 选拔出责任心强、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来进行重点培养, 并依托骨干教师本身的优势, 充分发挥他们对周围教师的带动、辐射作用, 从而全面的促进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推动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探索改进教学方法

社会在进步, 教育在发展, 传统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要逐步从“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 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去, 即以学生为认知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使学生主动建立知识和能力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之间的关系。要改变“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 灵活应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并应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 教师可以采用目标教学法, 把教学目标作用于教与学的全过程, 把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总目标划分成若干小目标, 并确定实施目标的具体措施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对每章的重点、难点、疑点在教学计划中予以提出, 交给学生, 使教有目标学有方向。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 参与教师备课和自己独立备课, 选拔学习好且备课充分的同学承担一定的授课任务, 开展评教、评学活动, 阅读参考书籍, 撰写读书笔记, 参与教师批改作业多项教学活动, 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有利于改变教师包揽一切, 学生消极应付的被动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提供各种信息资源, 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意识与能力。

四、注重动手实践能力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因此要特别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师每讲一个要点都应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例如:对于计算机硬件的识别及安装。教师应将具体的硬件设备给学生观看、讲解, 让学生触摸到实际的硬件了解其用处及物理结构, 而不是教师在讲台上单纯的讲解, 让学生在头脑中虚构硬盘、CPU是何物。实验课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 一组同学组装一台电脑, 根据学生组装的水平、所需时间来给予评比, 这样就把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结合了起来, 加强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讲授软件时, 让学生能够独立的下载、安装、卸载软件。在学习完一个软件的基本操作后, 还可以根据这个软件的特点设计若干个综合性的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 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操作技能。例如:在学生完成Word的基础学习后, 可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设计编辑一份包含文字、图画的报纸, 发到校园网上进行评比。在学完Power Point后,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下一课的教学幻灯片PPT并请学生到前面来讲解。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强了学生使用软件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定期开展竞赛活动

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理解、消化关键在于如何应用,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 因此通过定期的开展竞赛活动可以达到检验的目的, 结合计算机的应用特点应该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主要部分内容。学校可以依托学生管理部门和各种学生组织定期的开展多种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能力素质方面的竞赛活动, 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完善学习目标, 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增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竞赛中不断获得计算机学习过程中所带来的乐趣。各个系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积极开展专业软件程序的设计与开发活动, 为在计算机程序设计方面有特长的同学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 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营造浓郁的学术、科技氛围, 努力创造专业知识学习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双丰收。由于计算机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基础课程, 教学层面只在低年级进行, 而通过定期开展竞赛活动不但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研发的平台, 还能为有兴趣继续学习计算机相关的知识的学生, 提供交流的机会, 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用人单位奠定坚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基础。

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是一种创新性的大学生培养模式, 其目的是在思想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在行为上使学生建立一套创新的方法, 在实践上使学生形成各种创新技能和能力, 在素质培养上使学生成为创新型的人才, 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 对于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尽力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的创新氛围,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言, 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从而增强其思维能力。可以利用程序设计、上机实验、科技竞赛等各个环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 从而将学生培养成创新型的人才。比如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 编程题的实现方法比较多, 可以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 采用不同的方法实行编程解题, 即使学生编制的程序有悖常规或结构不合理也应该鼓励。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将知识学透、学活, 尽力拓宽学生思路, 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王越, 刘正.刍议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基本素质的培养[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社科版) 2, 000 (5.)

[2]张阳, 杨学冬, 梁树军.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 (5) .

上一篇:生命的内涵下一篇:资本成本会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