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其所好也是爱——我的教育故事

2022-09-27

“老师, 秦小可打人了。”

“老师, 秦小可上课又惹老师生气了。”

“老师, 秦小可带打火机到学校来玩。”

每当走进教室, 总能听到小干部或其他同学如是状告同一个孩子。

秦小可, 何许人也?我们班鼎鼎大名的调皮大王。上课不听讲, 作业不做或者乱做, 接嘴, 打人, 不遵守纪律, 操乱做……总之, 他的罪行可谓“罄竹难书”, 用重庆一句俚语形容:十处打锣九处有他。可他面对老师的批评和母亲的眼泪早已习以为常, 一切都无所谓了, 错误照犯, 同学照打, 一切依旧。对于这样一个“角色”, 我可谓伤透了脑筋, 也让他的父母伤透了脑筋。每次, 他的母亲见了我, 总是难过得直摇头, 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流, 就是不知道说什么好。这其实也难为她, 整天都为生计而奔波, 无暇顾及孩子的思想, 缺乏帮助孩子的方式方法或不得要领。孩子调皮依旧, 只是可怜了她, 年纪轻轻就有了白发。虽说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合作, 形成教育合力, 才能达到最佳教育效果。但对于这个太过任性的孩子, 太依赖于家庭教育是不行的, 我得靠自己。

一天早上, 体育老师讳莫如深地找到我, 颇隐讳地问我:“你们班有个叫秦小可的学生吗?”我一听, 心里咯噔一下:难道这孩子又闯祸了?一片疑云顿时在心中升起。“有呀, 有这个人。他怎么啦?出什么事了?”体育老师见我这样着急, 简单地说:“没什么事, 只是有点事情问他。”哦, 是这样, 心里的石块算是可以落地了。我把秦小可叫到了体育老师面前。果然, 不大一会儿, 秦小可回到了座位, 尽管耷拉着脑袋, 但也看不出有什么重大事情发生。管他呢, 没事就好!一节课过去了, 两节课过去了, 我的心里总有那么一点不踏实, 总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不行, 我得问问他。

我来到教室, 把他叫到了我身边, 问他体育老师找他有什么事?他先是瞅了我一眼, 然后忐忑不安地低下了头, 右手下意识地一下一下地扯着左手的拇指, 脚也不停的在地上来回摩擦, 感觉得出他非常紧张。他的举动, 没有逃过我的眼睛, 我猜想, 一定有什么事情发生了。我耐心地对他说:究竟什么事呢?给老师说说看, 或许老师可以帮你。他听我这么一说, 头垂得更低了。我等待着, 等着他说明情况。突然, 我看见一颗晶莹的泪珠滴落到他面前的地上。我一惊, 怎么回事呀, 我班的“布尔什维克”也会掉眼泪?看来, 事情一定不简单!而此时, 要想从他的嘴里说出什么, 是不可能的了, 我得想办法弄清楚。于是, 我对他说:“还没想好怎么跟老师说, 是吗?没关系, 再想想, 想好了给老师说好不好?”他点了点头, 我让他回到了座位。

一转身, 我来到了体育办公室, 找到了那位体育老师。那位体育老师告诉我, 最近, 他们发现体育保管室的篮球一个一个地不见了, 已经丢了好几个了, 但就不知道是怎么丢的。保管室的门、窗都是好好的, 门锁也是好好的, 没有损坏的痕迹, 他们都觉得很是奇怪。可是, 最近, 他们在操场上看到了学校的篮球, 有几个孩子正在玩。他们把那几个孩子叫去问篮球是哪儿来的, 那几个孩子才吞吞吐吐说出了原委。原来, 那几个孩子都是学校体训队的, 平常都特别喜欢打篮球。每次体训完后, 他们都觉得意犹未尽, 还想怎么玩玩才回家, 可又没什么好玩的。于是, 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老师常叫他们去拿器材的体育保管室。本来, 保管室的门窗都锁得好好的, 可他们发现窗边有一条稍微大一点的缝隙, 刚好可以够一个瘦小的孩子钻进去, 把里面的篮球拿出来。而那个瘦小的孩子正好就是我班那个也是体训队员的秦小可。

事情终于真相大白了, 我也已经气得七窍生烟了。好小子, 不错啊, 竟然敢盗取学校公共财物了, 有胆啊, 看我怎么收拾你。我怒气冲冲地离开了体育办公室, 恨不得三步两步奔回教室, 把那臭小子揪出来狠狠修理一顿。穿过中庭, 微微的风迎面拂过, 风里带着的淡淡的紫罗兰的香味丝丝沁人心脾, 让人神清气爽。我一下冷静下来, 以硬碰硬可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得想想, 用什么方法处理这个问题更恰当呢?我转了个弯, 回到了办公室。

静静地坐在办公室, 脑子里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眼前浮现的是对这个孩子的种种教育的场景, 有批评, 有教育, 有鼓励, 有责备, 甚至有一些简单的惩罚, 但都收效甚微。原因在哪里呢?是我的教育方法错了吗?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这个孩子的内心?那怎样才能走进这个孩子的内心呢?教育家们一句句振聋发聩的话语此时如醍醐灌顶般注入我的心海——关爱。对, 真正的爱与关心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 要让孩子接受你, 就要让他觉得你是在真诚的关心他, 爱他, 而不是简单的说教和惩罚。

接下来的时间, 我一直在寻找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都不得其果。一个课间, 我偶然发现了教室角落里的一个篮球, 心里一动, 有了, 就这么办——投其所好。中午的时候, 我把他叫到身边, 对他说:“秦小可, 是不是很喜欢打篮球呀?敢不敢和我较量一下?”他一听篮球两个字, 眼睛顿时大放异彩, 早已忘了自己还是带罪之身。

“怎么样, 敢不敢?”我催促。

“敢!怎么较量?” (呵呵, 上当了吧小子, 你可知道, 本老师在师范读书的时候可是篮球队队员哦, 还是队里的主要得分手也, 你小子就等着认输吧。)

我按奈住心中的窃喜:“方法很简单:三大步上篮10次, 谁进得多, 谁就赢, 怎么样?”

“好。”

“不过有个条件, 输了的人要答应对方三件事, 你看怎么样?”

“好。”有点迟疑。

课管的时候, 我抱着一个崭新的篮球和他来到操场, 问他:“这个篮球怎么样?”“很好。”说完, 他迫不及待地伸手抢过, 在地上拍了拍。“一会儿比赛完后, 不管输赢, 这个篮球都是你的了。”“真的?”他欣喜地问。“当然。”我肯定地回答, “开始吧。”结果不容置疑, 我以8:5大获全胜。“技术不错嘛。”我赞到。他傻傻地笑着。回教室的路上, 我对他说:“今天体育老师找你的事, 我都知道了, 做错了吧?一会儿去给老师认个错, 并保证把那些球都还回去。别再做这样的傻事了, 好吗?多危险啊, 卡住了怎么办?”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以后, 只要你作业做完了, 都可以到操场打篮球, 怎么样?”“好。”他愉快的回答。“在班上组织一个篮球队吧, 把你的技术教给他们, 也好在以后的运动会中为班级争光呀, 有兴趣吗?”“耶!”一声欢呼, 代替了所有回答。可他不知道, 我已经在不知不觉间交代完了三件事。“那就这么说定了哦。”我嘱咐。

的确, 从那以后, 小可的表现有了很大的改变。上课不再故意捣乱了, 作业也能认真完成了, 尽管有时还有一些错误, 但毕竟能完成了;打人的现象也少了很多, 更多的是看到他和他的队员们愉快地在一起谈论篮球的事了;更难得的是, 班里的大小事情他都抢着干, 拖地、搬桌子、端饭菜, 像个小大人一样。看到小可的进步, 我欣慰。他的父母也很感激。此时, 我才更深切地体会到关爱的巨大魔力。但我明白, 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孩子毕竟是孩子, 调皮淘气是他们的天性, 这一次的教育并不说明什么。我想, 对小可的教育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我将一如既往的走下去。

反思和评析:这是一个真实又耐人寻味的故事, 小可的转变令人欣喜, 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给予小可的不离不弃的爱和在乎, 让小可觉得自己像一个人一样被尊重和关心, 这是真正打开小可心灵的金钥匙。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感情, 没有爱的教育, 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 不称其为池塘, 没有感情, 没有爱, 也就没有教育。”也有人说:你把学生看作坚冰, 他就永远没有太阳的温度。你把学生看作石头, 他就永远没有生命的颜色。你把学生看作小草, 他就只能默默低首, 永远藏起他梦想的花朵。那么, 你为什么不换种眼光呢?把学生看作溪流, 于是就有了百折不回的漩涡。把学生看作金子, 于是就有了耀眼夺目的光泽。把学生看作春花, 于是芬芳就满山满坡。

让我们为了那旋涡、那光泽、那满山的芬芳一起努力吧。

上一篇:感受体验整合——谈农村自然资源在课程实施中的运用途径下一篇: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