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人趣史范文

2022-05-30

第一篇:清代名人趣史范文

清代名人轶事

篇一:2011年----《清代名人轶事_将略篇》 罗 提 督

东乡罗提督战功,见于《圣武记》者详矣。其智能亦自可韬,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公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还没有到,众人认为要等待禧恩来了再进攻。罗提督说:“包围时间长了我方军队会懈怠,叛军必定会逃跑。”于是违背众人的意见马上进攻,叛军几乎全部被消灭。

译:东乡人罗提督的战功在《圣武记》中记载得很详细了。他的智慧也足可以谋划大事, 不是只凭借武力称雄一时。罗提督曾经率领军队进入南山,搜捕残余的贼寇,村民深受猴群偷吃田里的粮食之苦,早晨必须用火器才能惊跑猴群。罗提督问明原因,让人捕来一只猴子,剃除猴子身上的毛,在这只猴子的脸上画上大眼睛等又丑又怪的形状。第二早晨等群猴来时,把那只猴子放回去,猴群都惊吓跑了,以后再也不来了。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稍)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改行后,始娶妻,忽患奇疾,百方不治,一道人过门曰:“有方可救,但得钱三十千乃能配药。”罗自念贫窭,安得三十千钱,语其妻曰:“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苟鬻汝,得钱买药,则两活矣。”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译:罗提督常向别人讲述自己年轻时做贼时的事,一点都不忌讳,并且请读书人详细地记 载他做贼的事,真的是不一般的男子汉啊!(罗提督)改变品行后,才娶了妻子,他忽然患上了怪病,各种方法都治不好。一个道人路过门前说:“我有办法可以救你,只是要拿三万钱才能给你配药。”罗提督自忖家里贫穷,哪里拿得出三万钱,就对他的妻子说:“我病得就要死了,你也会饿死。如果卖掉你,得到钱去买药,那么我们俩都可以活了。”妻子哭泣着听从他,后来他的病果然好了。

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山水迅急,瞬息千里,盐枭至则鸣金叫呼,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两旁系大竹,弯如弓,他船追及,断系发之,船必覆,人莫敢撄。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译:(罗提督)官至夔州游击时,夔州关靠近夔州峡,山水迅猛湍急,瞬间千里。贩卖私 盐的船到了(往往)就敲锣呐喊,越过夔州关走了,他们的船都配备大炮器械,船两旁绑着大毛竹,像弓一样弯着。有别的船要追上时,就吹断绳子将毛竹发射出去,追的船一定翻倒,没人敢触犯(他们)。罗提督招募擅长游泳的人,拿着锋利的锯子事先藏匿在上游的水中,等盐船经过时,靠近船用锯子锯盐船的舵。盐船抵达夔州关时舵正好断掉,盐船不能前行,触碰礁石被撞破,贩卖私盐的人就全部被抓获。

罗 既 官 游 击 ,乃 遣 人 访 其 妻 ,以 重 金 赎 还 。为 夫 妇 如 初, 报 其 鬻 身 救 夫 之 义 也 。此 事 不 足 训 ,然 以(之) 视(那些) 少 共 艰 苦, 既 贵而 厌 弃 其 糟 糠 者 ,其 厚 薄 之 区 ,殆 不 可 以 道 里 计。 天 生 豪 杰, 磊 磊 落 落, 安 得 以 道 学 家 之 律 绳 之?

译:罗提督做游击官后,就派人寻访他的妻子,用重金将妻子赎回,还像当初那样做夫 妻,报答妻子当年卖身救自己的恩情。这事不值得效法,然而拿这与年轻时共同经历艰苦、富贵后厌恶嫌弃糟糠之妻的人比较,这当中的重情与薄情的差别,几乎不能用里来计算。罗提督天生豪杰,光明磊落,怎么能用道学家的法则来衡量呢?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有删改)

罗少亡赖,数行窃,令捕之杖毙,弃诸野。中夜而苏,匍匐(púfú)至一老妪(yù)家,周之,乃改行,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chái等辈、婚配)辈。当赵金龙之乱,罗受命,与总督卢公坤往平之,贼已困,将擒矣。时宣宗以尚书宗室禧恩来督军,未至,诸公议待禧至,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 译:罗提督年轻时是无赖之徒,多次行窃,县令抓捕到他,用棍杖将他打晕,将他抛弃在 荒野。(罗提督)半夜苏醒过来,艰难地爬到一老婆婆家,老婆婆救了他。于是他改变品行,投身行伍,在同辈中是最骁勇善战的。当赵金龙发动叛乱时,罗提督接受任命,和总督卢坤前往平叛。叛军已经疲困,就要被擒获了。当时宣宗皇帝命令尚书宗室禧恩前来监督军队,(禧恩) 注释 韬:(韜)tāo

1、 弓或剑的套子。

2、 隐藏,隐蔽:~光养晦(隐藏才能,收敛锋芒,不 使外露。亦作“韬晦”)。

3、 用兵的谋略:~钤。~略。

夔:kuí

1、〔~~〕敬谨恐惧的样子。

2、〔~立〕肃立。

3、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异兽。撄:(攖)yīng

1、接触,触犯:~怒。~其锋。

2、扰乱,纠缠:“不以人物利害相~”。~ 宁(道家所追求的一种修养境界,指心神宁静,不被外界事物所扰)。

洵:xún

1、 诚实,实在:~美。《诗·邶风·静女》:“洵美且异。”

2、 疏远。

3、 流泪:~涕(默默流泪)。 窭:(窶)jù

1、〔~数〕用茅草结成的圆圈。放在头上做顶东西的垫子。

2、 贫穷,贫寒:~家子(贫穷人家的子弟)。 瘳: chōu

1、 病愈。

2、损害,减损。

鬻: 本义为“粥”,引申为“卖”。鬻文(为人撰写文章而接受酬劳,即“卖文”),鬻技(出卖技

艺以谋生),鬻歌(卖歌,以歌唱谋生),鬻爵(出卖官爵)。成语“卖官鬻爵”,形容政治 腐败,统治阶级靠出卖官职来搜刮财富。 训: 典式,法则。成语“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糟糠:酒糟糠皮,是穷人赖以生活的食物。后常用“糟糠”形容穷困共患难。“贫贱之交不可忘,

糟糠之妻不下堂”(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知心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道里:指道学家主张的法则、规律。

磊磊落落:分明的样子,也形容胸怀坦荡。

绳: 木工用的墨线,引申为标准、法则,又引申为按一定的标准去衡量、纠正。绳墨,准绳,

绳正,绳之以法。

【答案】c (a.为„„所苦,苦于„„,使困苦,困于。例:《列子·汤问》:“何苦而不平?”(苦于山挖不平)《史记·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 b.释放;放走。例:纵火,纵虎归山,七擒七纵。d.到达,抵达。例:抵京,抵临,平安抵达。)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智能亦自可韬语其妻曰„„ ..b、非徒以武力雄一时也 越关以过,船皆设炮械 ..c、令捕之杖毙,弃诸野 妻泣而从之,病果瘳 ..d、遂违众一战,歼贼且尽吾病且死,汝亦饿死耳 .. 【答案】b (凭,介词/相当于“而”,表顺承。a.他的,代词。c.他,代罗提督。d.将,将近,副词。)

7、下列各组词语,都能表现罗提督“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尝率兵入南山,搜余贼 ②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③俟船过,附而锯其舵④乃改行,投身军营 ⑤罗曰:“围久师怠,贼必遁。” ⑥得钱买药,则两活矣。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⑥ 【答案】b (①叙述他曾经率兵到南山。④叙述他投身行伍。⑥叙述他跟妻子商量卖身以求钱治病事,这点勉强可算是。)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南山的一个村子里,群猴偷吃庄稼,村民深受齐其害。罗提督巧用计策,帮助他解决了猴患。

b、为了对付盐枭,罗提督因地制宜,巧妙部署,他令下属避其锋芒,暗中袭击,取得了辉煌战果。

c、罗提督年轻时曾经误入歧途,后洗手不干,投身行伍,在平定赵金龙之乱时,立下了汗马功劳。

d、罗提督功成名就后,并不忌讳那段行窃经历,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答案】d (“让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再也不做违法之事”无依据。) 考 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痛苦 .

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腾跃 .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 .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 碰到 .篇二:古代名人轶事 古代名人轶事

古代名人轶事<茶墨之争> 宋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苏东坡既爱饮茶又擅长书法,一日司马光问他:“茶以白为贵,墨却以黑为贵;茶以身重为好,墨却以身轻为好;茶讲究在新,墨却讲究在陈。人们对茶与墨的追求正好相反,而您恰好喜好这两样东西,这是为何?”苏东坡巧妙答说:“上好之茶与妙品之墨都有陶然清香,这是他们共有的品德;茶与墨坚结实在,这是他们同具有的节操.贤哲和君子都有共同的品德和节操,一个长的皮肤黝黑,一个却长得白皙,这其实是同一个道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茶墨之争的故事。

纪晓岚对对联

清朝大学士纪晓岚一次奉旨巡查,乘船过一个河道。走到一处很窄的地方,正好与一大船相遇,互不相让。纪晓岚就呵斥对方让路。没想到对方是当朝的一员战功赫赫的老武将。对方也不示弱,正在僵持着。那个老武将听说是纪晓岚大学士,就提出了对对联的要求,。武将出上联,纪晓岚对下联,如果对上了,老武将自己让路,对不上,他纪晓岚让路。纪晓岚一听连说行,没问题。武将的上联是: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橹速,暗含三国的文臣鲁肃。帆快,暗指刘邦手下的武将樊哙。整句话是说”文臣不如武将。)纪晓岚也看出来了这副对联的巧妙,就是一时对不上。急得一头汗也没对上,只好认输,给武将让路。纪晓岚闷闷不乐乘船到达了目的地。刚一下船,欢迎他的场面特别热闹。有锣鼓,有唢呐,有吹笛的,有吹箫的。他突然来了灵感,想到了下联:八音齐鸣,笛清哪如箫和。(笛清,暗指,西汉武将狄青。箫和,暗指刘邦手下的文官,有名的宰相萧何。整句话说武将不如文臣。)正好对上句,可惜纪大学士当时没对上,输了一回,总算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晚唐诗人杜荀鹤,酷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闲居书事》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对读书情有独钟,他写过多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有千古流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儿子,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写有劝人们读书要专一,切忌糊思乱想的《怜思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代诗人袁枚,博学多才,他的一首读书诗提醒了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清代诗人萧抡谓写有《读书有所见作》诗:“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忠告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持之以恒,并将其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篇三:名人轶事录 出版说明

本丛书从二十世纪中华浩瀚文海中精选中华名家巨擘的佳构杰作妙 笔精华汇为一秩其内容上至宇宙之大下至蚊蝇之微举凡名人的涉笔成 趣之作诸如写山水名胜宠物雅品读书之乐名人趣事烟酒茶食鬼 鬼神神幽默调侃之精品尽收其中其可谓篇篇绝妙好辞字字玑珠华美 ●人有我有人无我有本丛书对二十世纪中华名人名作妙笔精华 收罗最广编选最精如当年林语堂几大弟子之作一些文名不让林语堂 梁实秋等人而至今鲜为人知的名人名作皆可在本丛书中一睹风采 ●体例得当规模宏大首推八卷编排新奇且每卷皆在二十万字左 右既精致又雅重改变了近年很多散文小品薄薄一册的旧貌 可忱畔夜读闲暇翻看可馈赠亲朋高雅庄重可藏之名山传之后 代可养性怡情增添品位

可为有志于散文小品创作者提供最佳范本亦可满足世纪末的中国人回

首往事的怀旧情绪是二十世纪中华文学宝库是二十世纪中华文化名人智慧的流露是精 品更是经典

《名人笔》丛书八卷共收有100多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名篇散文其 中主要的名作家有

鲁 迅 林语堂 张爱玲李健吾

贾平凹 李大钊 端木蕻良

陈独秀 徐懋庸 海 戈叶圣陶

杨 朔 胡 适 秦 牧陈西滢

储安平 柯 灵 周犁庵丰子恺

茅 盾 俞平伯 郁达夫臧克家

刘白羽 梁实秋 沈从文文载道

朱自清 老 舍 徐蔚南周楞伽 徐志摩钱歌川许地山梁启超 方令孺 周作人 许钦文 廖沫沙 郑振铎 陈子展谢冰莹 碧野 庐 隐 曹聚仁 吴伯萧郭沫若

夏丐尊 施蛰存李广田 沙 汀 钱钟书刘海栗

文洁若 朱 湘 章克标 吴组缃 张秀亚 王了一 台静农

冰 心 聂绀弩 梁遇春 陈从周 周瘦鹃 罗念生 钟敬文 孙犁 文载道 林 庚 苏雪林 靳 以 赵景深 吴秋山唐 弢 王任叔 夏 衍徐 訏 谢六逸 王鲁彦 祝秀侠

马国亮 陆侃如 王礼锡沈启无 陈衡哲林徽音马子华 吴 晗陈西滢 潘序祖 秋 翁 柳无忌 缪崇群 邵洵美阿 英苏 青 叶灵凤 老 向 1《且说中国人》

本辑收五四以来鲁迅胡适林语堂等三十余位文学文化大师的杂感 随笔和杂文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抨击中国人的弱点揭示中国人性格描 画中国人形象是对二十世纪中国人的传神写照文笔或庄重或辛辣或 委婉或幽默或庄谐杂出或沉痛评说干姿百态中却皆显现出一颗拳 拳赤子之心 2幽默人生语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是春日里会心的微笑中国现代散文史曾出现一 批智商极高的幽默大师他们多以生花妙笔笑说人间百态从种种人生情 状中发现可笑可乐之事妙语连珠词采风趣读之令人忘忧令人喷饭 令人会心一笑或乐不可支如参禅悟道一样进入妙可不言的境界 3《雪夜话读书》

雪夜闭门读禁书向被视为读书人最大乐趣本书精选文化名人大师

近百篇美文看他们各以生花妙笔谈读书札记读书的习惯方法与乐趣爱书买书卖书乃至晒书焚书的苦乐书林书话及中外著名书店的种种

轶闻趣事从书里到书外娓娓述说中包含有人间百态人生甘苦 4《山水名胜游》

俗话说看风景不如听风景听风景不如读风景本书中的几十位名人大 家足迹遍布海内外一生好入名山游乘兴游尽山水名月生之后复以生 花生色之笔将人间美景移在纸上令读者在品味其游记美文的同时亦足 下出户而能遍游天下一举两得美不胜收且名人之笔往往为山水增色 读这类游记比亲游

山水名胜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5《烟酒茶食趣》

烟酒茶食为人生四乐不论伟人平民皆难以在割舍本书作者皆为文人 名人更与烟酒茶食为友为兄且比常人更能体味品尝出其中之味之趣看 他们谈烟之趣酒之味茶之品食之美 人生之乐尽在其中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6《宠物雅品迷》

第二篇:我的读书趣史

三年级三班张一珂

“我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培养了闺女爱读书的兴趣” 这是老妈经常挂在嘴边并为之沾沾自喜的一句话。

听老妈说,我在她肚子时就跟着一起“看”历史、“背”历史,出生之后几个月大时就听她还有姥姥念贴在墙上的儿歌、童谣,同时还指着墙上的五颜六色、栩栩如生的图画给我看, 老妈说,每当我哭闹时,用上这一招我立马就安静了。

在我自己能坐住后,老妈老爸就给我买来了各种年龄段的书籍,我都看得津津有味,唯一缺点就是那时看过的书没有几本是囫囵的,老妈说我看书着急,看不懂的地方,如果大人忙着干活没及时给我解释,我就会憋得满脸通红,皱着眉头大哭,为此老爸还给我拍了照片留念呢,真好玩。

上学后,特别是来到实验二小后,我如鱼得水般的尽情遨游在书籍的海洋里。二小大力提倡“悦读悦美”活动,还千方百计地为我们创造了各种条件:班级里有“图书角”,我们的宋老师为了丰富它,还特意从家里带来了好多崭新的书籍,我可爱看了,《小飞侠》、《金银岛》、《海底两万里》等,我获得了多少乐趣啊,真是感谢宋老师;还有我们开设了阅读课,记得潘老师第一次带我们去阅览室时,我都惊呆了,图书室好宽敞啊,书籍还多啊。我像饥饿的人扑上面包一样一头扎进了书堆里,如饥似渴的汲取书中的营养,只恨时间过得太快了,时间老人啊,你可不可以停下脚来歇会儿,陪我们一起读书好吗?可惜,时间老人总是听不到我的心声啊;最让我引以为傲的是在我们学校举办的“义卖”活动中,我老妈和我一起买了一箱的书,我可高兴了,在随后的暑假里,我对这些书爱不释手,有几本都看了好几遍仍觉不过瘾。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在这书香缭绕的学校里读了多少书,我也不清楚。是书籍的清香伴随我逐渐长大,而我也学到了好多知识,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古人说的对“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上善辩。”-----可是为了读书,我也挨了老爸的许多臭骂。每当我为了早点看书而因此作业不认真时,老爸就下令“禁止”我看书;每当我看书不忍释卷欲罢不能,并为此对老妈的“呼叫”吃饭的声音置若罔闻时,老爸就会动用“武力”强行关闭台灯,拉我出来吃饭,细数我的“罪过”:饭都凉了,对身体不好,看的时间太长了,对眼睛不好,近视眼就变丑了-------还有我有好几次边吃饭饭看书,老妈说对肠胃不好,不利于消化,但几遍之后见我没反应也就不说了,只是那句感叹必会脱口而出“我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培养了闺女爱读书的兴趣”。晚上临近8点,老妈就会让我洗刷准备睡觉,可我手里的《大林小林》还没看完呢,我灵机一动,趴在被窝里,偷偷打着手电看起来,可还是让他们听到了翻书的声音,结果手电被“没收“了,唉,什么时候我才可以一次看个够呢?

书就是让我如此痴迷,如此爱不释手,她是我最忠诚最真心的朋友,我要一直与她走下去,一生与她为伴,因为她就是我的快乐,我的悲伤,我的------所有的一切!

第三篇:清代民族经济法述论 清代民族经济法述论 清代民族经济法述论

有清一代的法制,既是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法制的集大成者和总结者,也是中国近现代法制

的开启者和传承者。与前朝法制资料失散、匮缺之状况相比,清代法制资料浩瀚如海,“史料

详备,脉络清晰,是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的圭臬” 清代民族经济法,

入关前的民族经济法

以入关前作为时间界限的意义在于:其一,统一的全国政权未建立,但已经制定了一系

列促进满族社会经济发展的法律,这些法律是清代法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纳入少数民族中

央政权民族经济法的范畴予以论证。其二,这些法律主要适用于本民族,尽管它体现在对其他

民族的经济关系方面。这一时期的民族经济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经济发展法

满族统治者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深谙经济发展是立国之根本。为此,早在努尔哈赤时

代,就十分重视用法律手段保护新生的经济关系,促进满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方面的法律

规范之总和,就是经济发展法。法律规定,“有滥役民夫,致妨农务者,该官牛录章京,小拨

什库等俱治罪”。禁止王公贵族“扰害人民,蹂践田园,伤残牲畜” ;禁止随意宰杀牛马骡驴,

以保护农业生产力。实行按丁分配国有土地的制度,“每丁给田五日,一家衣食,凡百差徭,

皆从此出” 。允许粮食自由买卖,并实行纳粟赎罪制度。“获罪之人,无银纳赎,愿输粮者,

准依时价算收。有余粮愿助者,量给奖赏。愿卖者许其自粜” 。这些法律规定,对保障农业

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当然,它们也是社会大变动的产物,它表明和记载着封建经济关系的要

求 。

〈2〉经济贸易法

后金政权为了规制日益发展的商业经济贸易,规定了一系列经济贸易法。在市场管理方

面,下令开店的诸申和尼基,要把店主的姓名刻在石头或木头上,立在店前,否则,将予以治

罪。同时,禁止“行商”游走,扰乱秩序。为此谕令户部:“自今以后,若别旗地方贸易及街

市往来贸易等人有为盗者,昔令本主连坐。既为贸易之主,即有约束之责,……自八家以下,

满州、蒙古、汉人官员人等,各令家中闲散人俱归屯居住,牛录章京及家长各严加稽察。” 在

贸易价格和税收方面,命令给各种贸易物品定价,对于蒙古人贩的牲畜,皮毛、布匹的价格,

规定违背价格,多给的钱不能私收,否则,将没收多给的部分,并给当事人定罪处罚。表明后

金政权加强了对贸易活动的干预。同时,对于市场上贸易的对象,抽取税收,并规定了严格的

处罚 。

总之,入关之前实施经济法律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为清入关

统一全国起到了一定作用。

统一稳定期间的民族经济法

从1644年清军入关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清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时期,王朝在全

国建立了统一的法制,其民族经济立法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立法数量上看,许多重要法典和单行法中都包含有民族经济法规范。清朝统一全国以来,

十分重视用统一的法制来实施专制统治。在统治者看来,“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

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 ,反映在法制上,普遍适用的法律如《大清律例》

之户律、刑律,《康熙令典》中关于贡赋、钱币之规定,《钦定户部漕运全书》等法律中,均有

关于民族经济法之规定。反映了清王朝努力推进统一法制之努力。清王朝还制定了许多专门的

民族法,这些民族法针对不同的少数民族作出法律规制,内容详备,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属于

民族经济法范畴。《蒙古律例》主要适用于蒙古族居住的地区,其中的“户口差徭门”对差役

徭役和户口管理作出规定,“朝贡门”有关于朝贡的事项,“边境卡哨门”对贸易往来作出规定。

《理藩院则例》以《蒙古律例》为基础修订而成,其中有关于户口管理、地亩、仓储、征赋、

朝觐、贡输等民族经济法内容,而且将其由原来的仅适用于蒙古地区的蒙古族扩大到适用于西

藏、青海地区的蒙古族以及藏族,这也反映出清王朝在千差万别的客观条件下追求法制统一的

决心,实属难得。《回疆则例》继承了清初确认的“伯克”制度,对回疆地区的度量衡、货币、

贸易和赋税、差役作了专门规定。另外,《西宁青海番夷成例》和《苗例》中均包含大量的民

族经济法规定。从内容看,以经济发展法、赋税法和经济贸易法为主。

清初,为了保护“国家肇兴之地”──东北,清王朝颁布了一系列封禁令,禁止汉族人进

入东北垦殖。但对蒙古地区,则极力发展农业生产,清圣祖谕曰:“朕巡幸所经,贝教汉及奈

曼诸部田土甚嘉,百谷可种……其向种谷之地不可牧马,未曾恳耕者,今教汉、奈曼蒙古捕鱼

为业者众,教之以引水灌田,彼亦易从” 。由于“教彼耕种,亦甚紧要” ,于是派人教蒙

古人从事农业生产。其实,清兵南征后,迫使大批汉民逃往蒙古地区,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一些蒙古王公,也招募汉族农民开垦种植,收取地租,使蒙古地区的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

而清王朝的发展农业经济之法律,顺应了这种客观要求。到嘉庆十九年(1814年),颁行《试

垦章程》,说明法律在保障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日渐重要,清王朝也更加重视对经济法手段的

适用。在赋税方面,清王朝对落后贫困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减免赋税和赈济制度。康熙二

十二年(1683年),谕户部曰:“黔省为滇南孔道,地瘠民贫 ……所有本年秋冬及来年春夏应

征地丁正项钱粮

第四篇:清代,家人

其时,六房三班内外人等,“尽行起身”。[43]“俟官起榻,下内签押房,发二梆”。[44]“二梆即发签稿,呈禀公文等件,或送进送出,即其时也”。但亦有早二梆送稿,晚二梆送签的。[45]“三更之后,发锁封锁宅门,点上宿人进署;吩咐厨房、茶炉、剃头、幕随、门印、跟班房、帐房、上房各处,均令小心火烛,各处守门户。”[46]同

时,门上要“查守仓库、监狱民壮兵丁人等,以重防范”。[47]值得指出,当时衙门中发梆传点,不仅仅是作息的信号,它同时是官员办事公事的“仪注”。[48]

二、收发来往公文,在内署与外署之间的传递稿案,以及发出差票。

外来公私文件由把门差役接到之后,立即送达门房,门上接收,并登记,再送进签押房;外送之公私文件也由此登记发出。《各行事件》记载:“一切事宜,总要根寻,存写号簿,名曰‘日记’。有投递荐函,要问清住址来历;辞行问何日起程,至何地方,有何公事,总要登记,防备官问,以便答应”。“收平移文通缉事,俱要验明封外件数,将封拆看,是何公事,看毕送交签押房,呈官阅判到期。如文书错落、不对件数者,即唤把门差役,扣问来差,即备移文回复”;“至平常往来包封书信,切莫拆开,仍原封呈官”。“发上宪文书,及详文、一切禀报,而平常事务,总宜细心过目。字无错落,点明件数,方可再封口发出”。[49]衙门之内,一应公事由门上传交给外署之承发房;六房书吏所办稿案则由承发房送到门上,再由门上送到签押房。稿套的进出,都要亲自检点。[50]“每日所办之事,及发承行差票,必要亲手挂记,问明经承:某房姓名,原差某人;原、被告某人,某人具控某人,诉案词由,方好催案追差”。[51]

三、禀报命盗案件,传集吏役,维持衙署秩序,以及接待过往人犯。

“遇报命案者,必须看明词情由,令他协同地保,及房族邻人,前来告状。将报案之人,交差带往,随即将词呈官阅判日期,一面传齐刑、招房、仵作及站堂差役等,齐即请官坐堂”;“遇喊冤击鼓等事,即锅值日头目,问明情由。先看案之轻重,有词无词。若无词,吩咐值日头〔目〕带去做词。而后将词送进,呈官看过,判写日期下来,带交签稿”;“原差将凶犯人证如带齐者,即吩咐差役细心管押,随即请官坐堂问供收监”。[52]平时则于“二梆以后,门上查点本日案件数目,传唤书差,饬齐各案人证,伺候听审。如本日案件较多,晚梆以后,亦如早梆伺候”。[53]“凡官升堂,毋许书差交头嬉笑,插语高声。每晚堂,更要小心支更梭巡,更鼓务要严紧”。[54]“解来人犯,面谕差照票验明斗箕,标牌收监后,再拆来文,核对无错,方发刑房;照缮短文解票,送签押盖印挂号。次早,请官升堂点解,吩咐沿途小心;并发回照,交前站差领。如遇该犯带病,当取来解甘结。配军流徒,须要查其火牌文件,恐沿途错递。”[55]

四、传唤询问赋税征解事宜。这是内署官、幕与外署户粮房,以及仓库各房之间传递信息的工作。

据《各行事件》记载,这项工作的情况大致如下:“官到时,速传粮房查问钱漕、粮米、地丁、屯粮、渔租、杂税若干,前任已征若干,已解若干,务要查明批回,令他开出清单查核”;“问每年可有多少契税,现在有无瞒税者,问明详叙,回官出示,严禁瞒税;查问前任现在契尾存余有若干”;“唤仓房,查问常平、社仓积谷额数若干,现存仓中若干,查明斗级甘结、前官有无亏欠谷项,问现存何处,务要开呈清单”;“问户粮房,此地有无请帖承充牙行,杂税额规每年征收若干,此地有无领帖承充者,并问盐店当规若干”;“问户粮房经承,前官签点银匠何人,如妥送规礼,可回官另点别人”;“问户粮房有无民欠,有民欠即回官出票催追”;“问屯粮兵房,有无正副镶丁军家,务要查明,防备上宪提丁追费”——以上系官到任之初的工作。此后,“平日钱粮柜上征收之钱,签差下乡:追收之钱,必严令每日缴进。钱粮、地丁、屯粮、渔租、随漕杂款等项额征多少,而上下两忙批解,必须要户粮房开一清单摺,安放办公之处。平常至钱谷处商叙解者,总宜唤经承同去商叙”;“有报解者,即斟酌可靠之差,备文批解,务须验明印花,封钉银桶,并要叮嘱去役守候批回;(批回)乃要紧之案件,必须发户粮房粘卷存案”;“遇比较之日,送、必得早晨传户粮房送比簿比差,即令传其管头、总头差役,催追欠数;午间传齐站班人等,如有欠差,实意不下去者,喊伺候,如齐者请官坐堂”;“申报上宪委员承催,或催漕、催征、催钱粮、催交代、催契税、催挪垫,或提费,或提经承银匠,或踏看水灾,或看旱灾,或散赈抚恤等事文件,呈官判阅日期,……此总出进由签稿处经过”;“春季劝农,务须力备办花炮、酒、葵扇等项赏号,回官标牌定日期下乡”。[56]过境之硝矿、饷鞘、贡船等,也由门上查明觔两,并负责办文、护送事宜。[57]

五、接待来访客人,安排官员出门事宜。

同寅各官以及绅、商人

第五篇:清代文学

授课目录:

第一章 《长生殿》与《桃花扇》 第二章 清初白话小说 第三章 《聊斋志异》 第四章 《儒林外史》

第五章 《红楼梦》 第六章 清代(初期-中叶)诗文词 概说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博学鸿词科,“乾嘉之学” 文学概貌:

前期:遗民诗;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禛;纳兰性德;《长生殿》、《桃花扇》;《聊斋志异》 中期:《儒林外史》、《红楼梦》;性灵派诗人;桐城派 第一章 《长生殿》与《桃花扇》

一、清初期至中叶戏曲

二、洪昇与《长生殿》

三、孔尚任与《桃花扇》

一、清初期至中叶戏曲

1、吴伟业(1609-1671)、尤侗(1618-1704) 文人化的剧作家。剧作呈案头化倾向。

吴伟业写有传奇《秣陵春》和杂剧《临春阁》、《通天台》。借戏剧感怀时事,抒发亡国之悲。 尤侗作有传奇《钧天乐》和杂剧《读离骚》等,合称《西堂乐府》。以戏剧抒写科举失意的牢骚和对世道不公的怨愤。

2、李玉(1591?-1671?)和苏州派

平民专业剧作家。贴近世俗人生,关注时事政治;揭露黑暗现实较为有力,具有鲜明的伦理教化指向;在人物塑造上,富于平民色彩;演出效果好。

“庙堂中有衣冠禽兽,绿林内有救世菩提”(叶雉斐《琥珀匙》)

李玉,字玄玉,后因避康熙讳改作元玉,号苏门啸侣,又称“一笠庵主人”,吴县人。 “一笠庵四种曲” ,“

一、人、永、占”:《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清初作有《清忠谱》(合著)、《万里缘》、《千钟禄》

1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

3、李渔(1611-1680)

字笠翁,浙江兰溪(今金华市)人。

剧作有《笠翁传奇十种》,戏剧理论主要见其《闲情偶寄》。 “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流而异派者也。”(《闲情偶寄》) 重视戏剧结构,提出要“立主脑”,突出重要人物的中心事件;“脱窠臼”,摆脱陈套,追求新奇;“密针线”,结构严谨,脉络清楚。

擅长风情趣剧的创作。才子佳人为主。剧情新奇,结构巧妙,不落俗套。《风筝误》

清中期以后,以昆曲形式演出的杂剧和传奇(雅部)逐渐衰落,以弋阳腔、梆子腔、秦腔等为主的地方戏(花部、乱弹)日渐兴盛。道光年间(1821-1850)出现“京戏”,地方戏取得压倒“雅部”的优势。

“纵使元人多院本,勾栏争唱孔洪词”,“南洪北孔”

二、洪昇与《长生殿》

1、洪昇(1645-1704) “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

“不提防余年值乱离,逼拶得岐路遭穷败。” “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

2、传统题材:

天宝遗事。唐代《长恨歌》、《长恨传》,宋代《杨太真外传》,元代白朴《梧桐雨》,明代《惊鸿记》、《唐明皇七夕长生殿》。

“借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 “败而能悔”,“死生仙鬼都经遍,直做天宫并蒂莲”。 “余读白乐天《长恨歌》及元人《秋雨梧桐》杂剧,辄作数日恶。”(《长生殿•自序》)

3、复杂的主旨

“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洪昇《长生殿》例言),“但使有情终不变,定能偿夙愿”。(《长生殿•团圆》)

“占了情场,弛了朝纲”(《长生殿•进果》),“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长生殿•自序》 ) 写情为主,同时寄寓政治教训和历史感伤。

4、艺术成就

人物:杨玉环,一个真实的宠妃形象。

50出,内容丰满,结构严密,场面壮丽,情节曲折。 曲词清丽流畅,融合唐诗元曲的特点,充满诗意。

三、孔尚任与《桃花扇》

1、孔尚任(1648-1718)

2、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张瑶星道士:“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它不断么!”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桃花扇一剧,皆南朝新事,父老犹有存者。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桃花扇小引》)

3、艺术创新

人物:李香君 ,柳敬亭,侯方域,阮大铖,马士英,

杨文骢(字龙友),“作好作恶者,皆龙友也。”(《桃花扇·媚座》批语 ) 情节:围绕扇子展开,纷繁错综又有条不紊。 第二章

清初白话小说

类型:明代小说的续书、世情小说、时事小说、才子佳人小说。

一、《水浒后传》

陈忱(1615-1671?),字遐心,号雁宕山樵,浙江人。

李俊、燕青等人再度起义,抗击金兵入侵,最后到海外创立基业.

二、《醒世姻缘传》

1、原名《恶姻缘》,作者署名西周生。一百回

2、两世的两种恶姻缘

前世:晁源,妾珍哥,妻计氏,狐仙 后世:狄希陈,薛素姐,童寄姐,丫鬟珍珠

3、全景式地反映出了那个时代吏治腐败、世 风日下的面貌

4、反思封建婚姻制度,要求尊重女性、夫妻平等

5、真切、细致,贴近生活原貌

夸张、讽刺

6、语言:山东方言(背景为章丘明水镇),流畅真切,幽默诙谐

第三章 《聊斋志异》

一、蒲松龄的生平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二、《聊斋志异》的文化内涵

三、《聊斋志异》的艺术创新

一、蒲松龄的生平与《聊斋志异》的成书

1、穷愁潦倒的一生

小试——童生,州、府的考试——秀才(附生 、廪生、贡生),乡试——举人(孝廉),会试——贡士,殿试(廷试)——进士

2、《聊斋志异》的成书

“喜人谈鬼,闻则命笔”,“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聊斋自志》) “新闻总入《夷坚志》,斗酒难消磊块愁”(《感愤》)。

3、现存版本:

抄本 ,青柯亭本,张友鹤会校会注会评本,简称“三会本”。

二、《聊斋志异》的文化内涵

1、取士制度的反思

《司文郎》, 《贾奉雉》,《王子安》

2、爱情的百花园

《阿宝》,孙子楚,情痴,“性痴而志凝” 《婴宁》,王子服

“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宁者也。”(《庄子》)

知己之爱,《连城》,乔生

柏拉图式爱情,《娇娜》,孔雪笠与娇娜

“观其容可以忘饥,听其声可以解颐。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裳’矣”。

《宦娘》,温如春,葛良工。 《阿绣》,狐女,刘子固

3、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倒影 《促织》,明宣宗,成名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官虎吏狼,《梦狼》,《潞令》

4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 民族思想,《公孙九娘》

4、讽刺丑陋世态 《骂鸭》

5、寄寓人生哲理 《劳山道士》 《画皮》

三、《聊斋志异》的艺术创新 幽冥世界社会化、花妖狐魅人格化

1、结合了志怪和传奇两类文言小说的传统,吸收了白话小说的某些长处。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2、人物与情节

传记体性质,以人物为中心,年轻女郎。“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绿衣女》,《白秋练》,《花姑子》 《促织》,《席方平》,《金和尚》

……冥宅壮丽如宫阙,楼阁房廊连亘数十亩,千门万户,入者迷不可出。祭品象物,多难指名。会葬者盖相摩,上自方面,皆 伛偻入,起拜如朝仪;下至贡监簿史,则手据地以叩,不敢劳公子, 劳诸师叔矣。当是时,倾国瞻仰,男女喘汗属于道,携妇襁儿,呼兄觅妹者声鼎沸。……(《金和尚》)

3、语言:

叙事状物写人精妙传神,充分发挥文言精练含蓄的优长,而避免了其滞涩含糊的缺点。

母闻之,面色灰死,大骂曰:“业根,死期至矣!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出。未几成入,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仓猝莫之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促织》)

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似丐。唱名时,官呵隶骂似囚。其归号舍也,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之冷蜂。其出场也,神情惝怳,天地异色,似出笼之病鸟。迨望报也,草木皆惊,……行坐难安,则似被絷之猱。忽然而飞骑传人,报条无我,此时神色猝变,嗒然若死,则似饵毒之蝇,弄之亦不觉也。……无何日渐远,气渐平,技又渐痒,遂似破卵之鸠,只得衔木营巢,

5 从新另抱矣。(《王子安》)

第四章 《儒林外史》

一、吴敬梓

二、科举制下的文士图谱、社会图景

三、讽刺文学的典范

四、结构、语言

一、吴敬梓

(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 诗文集《文木山房集》

二、科举制下的文士图谱、社会图景

“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 假托明代故事,取材于现实士林。

1、穷极文人形态

2、(1)重大时弊

王冕:“文人有了这条荣身之路,把文行出处都看轻了。” 周进,范进 (2)文人无行 匡超人 (3)文人无文 (4)名士画皮

2、辐射社会

官僚制度、人伦关系、社会风尚 王惠,王仁、王德,王玉辉,鲁小姐

3、正面人物寄托理想 士林贤者,杜少卿、王冕 新型女性,沈琼枝 市井奇人,裁缝荆元

三、讽刺文学的典范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是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1、白描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无卖弄,无一贬词而情伪必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情节朴素,摆脱了传奇性。 描写客观、生动,很少评判 。

2、合理的夸张 范进中举发疯 严监生

四、结构、语言

1、结构

“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事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一个明确的中心主题 情节上的内在统一 短篇艺术与长篇艺术相结合

2、语言

高度纯熟的白话文,准确、形象、洗练 一字传神

第五章 《红楼梦》

一、作者与版本

二、《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三、《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四、《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红学:旧红学与新红学

旧红学:评点派和索隐派 ,蔡元培《石头记索隐》

新红学:考证派 ,胡适《红楼梦考证》 ,俞平伯《红楼梦辨》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7 当代红学: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它》、《评〈红楼梦研究〉》

一、作者与版本

1、曹雪芹(约1715-约1763)

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祖籍辽阳。正白旗。曹玺、曹寅,江宁织造理事官,曹颙、曹頫 百年望族,诗礼之家。生于繁华,终于沦落。

2、版本(两大系统)

80回抄本,《石头记》,脂砚斋,畸笏叟,脂评本

120回本,高鹗(1738-1815),字兰墅,祖籍辽东铁岭。翰林院侍读。 程甲本,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鹗,木活字排印。 程乙本

二、《红楼梦》的悲剧精神

“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鲁迅 《〈绛洞花主〉小引》 )

《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1、爱情婚姻悲剧

2、封建大家族没落的悲剧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3、人生悲剧

主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 奴才:晴雯、鸳鸯、司棋;袭人 护官符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四大家族:贾、王、史、薛

荣国府 宁国府 贾母 贾敬 贾赦 贾政 贾敏 贾珍

8 邢夫人 王夫人 林黛玉 尤氏 贾琏 贾元春 贾蓉 王熙凤 贾宝玉 秦可卿 贾迎春 贾探春 惜春

贾环 贾蔷

李纨 史湘云 薛宝钗

薛姨妈 薛蟠

三、《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1、反复渲染人物的独特个性

宝玉(痴),突破了传统的性格模式,一个历史转折前夜的叛逆者形象。 黛玉(泪),宝钗(冷),王熙凤(辣)

2、在对比中写出人物的差别

黛玉与妙玉,孤高;平儿与袭人,温顺

3、写出人物的复杂性

4、心理描写成就空前

内心的矛盾冲突,微妙的心理活动 静态描摹,细腻展现

四、《红楼梦》的叙事艺术

1、三维立体交叉式为主干的网状结构 两条主线:宝黛爱情,贾府盛衰 一条隐线:刘姥姥(贾府盛衰的见证人)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注此写彼,手挥目送”

2、写实与诗化

日常生活,细腻逼真,精心提炼 在平凡中抓矛盾

诗词,黛玉《葬花吟》,“质本洁来还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宝钗《柳絮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宝玉《芙蓉女儿诔》,“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高标见嫉,闺帏恨比长沙,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

9 环境、季节烘托人物和氛围

3、叙述视角的变换

4、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无比丰富的叙述语言

五、《红楼梦》的影响:

1、小说、戏剧领域

2、红学

3、海外的传播与研究

第六章 《镜花缘》及其他长篇小说

一、《镜花缘》

二、其他长篇小说

一、《镜花缘》

作者李汝珍(约1763~约1830),字松石,原籍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移居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100回

武则天 、百花仙子、唐敖 、唐小山、林之洋、舵工多九公 红文馆 、红文宴

“若要晓得这镜中全影,且待后缘。” 讽喻现实,寄托理想。

第二十三回 说酸话酒保咬文 讲迂谈腐儒嚼字

“先生听者:今以酒醋论之,酒价贱之,醋价贵之。因何贱之?为甚贵之?真所分之,在其味之。酒味淡之,故而贱之;醋味厚之,所以贵之。人皆买之,谁不知之。他今错之,必无心之。先生得之,乐何如之!第既饮之,不该言之。……”

女儿国、淑士国、两面国(浩然巾)、长臂国、无肠国、君子国(“惟善为宝”,“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珍禽、异兽、奇物:刀味核、蹑空草(掌中芥)

二、其他长篇小说

1、《绿野仙踪》

李百川(约1720~约1771) 冷于冰

10 “以大盗、市侩、浪子、猿狐为道器,其愤尤深。”(鲁迅《小说旧闻钞·杂说》)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污浊和混乱。

2、李绿园(1707-1790)《歧路灯》

3、夏敬渠(1705—1787)《野叟曝言》、屠绅(1744-1801)《蟫史》、陈球(约1808年前后在世)《燕山外史》等 ,受考据学风影响,都有显示才学、炫耀辞章的倾向 。

第七章 清代(初期-中叶)诗文词

一、遗民诗人

二、钱谦益、吴伟业及“南施北宋”

三、王士禛与康熙诗坛

四、袁枚与清中叶诗坛

五、古文三大家与桐城派

六、词的中兴

一、遗民诗人

二、卓尔堪《明遗民诗》,作者四百馀人,诗歌近三千首。“严夷夏之防”。

1、黄宗羲(1610-1695)

“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夫诗之道甚大,一人之性情,天下之治乱,皆所藏纳”(《南雷诗历·题辞》)

注重学问、推崇宋诗,选辑《宋诗钞》

2、顾炎武(1613-1682)

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

《精卫》:“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3、王夫之(1619-1692)

4、屈大均(1630-1696)

诗学屈原和《离骚》,兼学李白、杜甫,诗风多变,有时奔放,有时沉郁,自谓“可比太白”。

二、钱谦益与吴伟业及“南施北宋”

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孳(1615-1673)被称为“江左三大家”。

1、钱谦益(1582-1664)

清诗的开山之人 ,把唐诗华美的修辞、严整的格律与宋诗的重理性相结合。

2、吴伟业(1609-1671) 擅长七言歌行,“梅村体”叙事诗

“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3、南施北宋:

施闰章(1618—1683)和宋琬(1614—1674)

《上留田行》:里中有啼儿,声声呼阿母。母死血濡农,犹衔怀中乳。

三、王士禛与康熙诗坛 王士禛(1634-1711)

“神韵说”,诗歌要有高妙的意境和天然的韵致,富于言外之味。语言清秀隽永,风格清远冲淡。其理论来源主要是钟嵘的“滋味说”,司空图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严羽的“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等诗学主张。 “神韵诗” “南朱北王”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

四、袁枚与清中叶诗坛

1、沈德潜(1673-1769)“格调说”。“格调”,本意是指诗歌的格律、声调,同时也指由此表现出的高华雄壮、富于变化的美感。诗歌风格,主张中正平和、委婉含蓄,反对发露。“诗至唐为极盛”(《古诗源序》)

2、翁方纲(1733—1818)“肌理说”。“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以肌理为准”(《志言集序》)。 肌理,诗中的义理和作诗的条理。学问是作诗的根本,“宜博精经史考订,而后其诗大醇”(《粤东三子诗序》),主张宗法宋诗。

3、袁枚(1716-1797)和性灵派

“性灵说”,“性”即性情、情感,“灵”即灵机、灵趣。

人的性情是诗歌的本源,“性情以外本无诗”。(《寄怀钱屿沙方伯予告归里》)

性情是具体个人的性情,作诗须讲求自我个性,不可因袭他人,“诗者各人之性情耳,与唐宋无与也”。(《答兰垞论诗书》)

“作诗如作史也,才、学、识三者宜兼,而才为尤先”(《蒋心才余藏园诗序》),追求天才、灵感,创新。

重视学习古人。

4、江右三大家:袁枚、蒋士铨(1725-1785)、赵翼(1727—1814) 郑燮(1693—1765)等

5、黄景仁(1749—1783),张问陶(1764—1814)的诗

五、古文三大家与桐城派

1、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和汪琬

魏文以观点卓越、析理透辟见长;汪文写人状物笔墨生动;侯方域影响最大,继承韩、欧传统,散文中融入小说笔法,流畅恣肆,委曲详尽。

2、桐城派: 桐城三祖

方苞(1668-1749) 刘大櫆(1698-1780) “义理”、“考据”、“辞章”合一

六、词的中兴

1、清初词坛

流派多,名家多,佳作多,出现中兴局面,以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为三大家。

“锡鬯、其年出,而本朝词派始成”,“嘉庆以前,为二家牢笼者十居七八”(谭献 《箧中词》)。 纳兰性德(1654-1685)

“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人间词话》)

“天分绝高”,“纯任性灵”(况周颐《蕙风词话》)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2、浙派词及常州词派

浙派词(浙西词派),朱彝尊,厉鹗(1731-1815)

“清空”,“醇雅”,主张宗法南宋词,尤尊崇格律派词人姜夔、张炎,讲究字句声律。“世人言词,必称北宋,然词至南宋始极其工,至宋季而始极其变。姜尧、张氏最为杰出。”(朱彝尊《词综·发凡》)“词则宜于宴嬉逸乐,以歌咏太平。”(朱彝尊《紫云词序》) 龚翔麟选《浙西六家词》

常州词派,张惠言,强调词有比兴寄托。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清代名人趣史范文】相关文章:

数学趣史范文05-17

清代四王范文05-17

清代碑亭范文05-17

清代帽顶范文05-17

清代州官的称呼范文06-14

清代的工艺美术范文06-14

清代06-06

清代小说论文题目05-04

清代京控制度的设立09-10

中国清代山水画09-11

上一篇:全国俄语大赛范文下一篇:清洁生产概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