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预防职务犯罪

2022-12-20

为了打击腐败行为,规范公共行为,杜绝职务犯罪,世界各国政府纷纷立法,用法律的形式来制约腐败和职务犯罪的产生。会计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着一个单位的“钱”和“物”,一部分会计人员缺乏基本职业道德,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职务犯罪。因此,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预防职务犯罪的产生应为一项长期而艰巨重要任务。

1 会计人员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

职务犯罪是国家公职人员不履行职责或者利用职权谋取不法利益,妨害国家对职务行为的活动,损害公众对于政府的信赖感,依法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的总称。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的原因也是错综复杂,归纳起来,其产生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

1.1 内因

内因,即职务行为人自身的因素,包括职务行为人的素质、修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可以说,职务行为人的素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决定了职务犯罪发生的内在可能性。很容易理解,如果职务行为人思想觉悟不高,素质低,贪图名利,则其利用职务之便犯罪的可能性是随时随地都会发生的;相反,如果职务行为人思想觉悟高、素养好,一切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则其利用职务或因为职务而犯罪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我国部分会计人员法律素质不高、不懂法也是职务犯罪产生的重要因素,犯了罪还不知道,反而认为正常,这就是法律素质不高,不懂法的具体体现。

1.2 外因

外因,即引发职务犯罪的外部因素。其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不良社会风气。时下,求人办事,请客送礼、塞红包已成社会普遍现象,无论小事、大事,公事、私事,合法之事、不合法之事等等,要想办成,大都得出点儿“血”;国家公职人员收入普遍不高。目前,受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国家工作人员的收入普遍不高,而社会上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则收入偏高或很高,且有时出手大方,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国家工作人员心理失衡,或利用职权贪污受贿,或应付工作,失职渎职;规章制度和监督管理不到位因素。规章制度对于规范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引导其正确履行职权具有重要作用;监督管理对于保障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减少各种职务犯罪产生的机会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疏于或不到位的监督管理很容易导致职务犯罪的发生。如平时我们所说“小金库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温床”,其中的“小金库”实质上就是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管理的产物,它也是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载体。执法因素。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职务犯罪分子更是如此,他们往往认为,凭借其构筑的关系网,犯了罪即使被发现也能逍遥法外。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遏制职务犯罪的有效举措;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则是助长职务犯罪的催化剂。

2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及其含义

为实现以诚信为目标的会计职业道德目标,必须多管齐下,开展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会计职业教育,逐步培养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情感,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预防职务犯罪,使会计职业健康发展。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爱岗敬业。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首要前提。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敬业、乐业之说。敬业,就是忠于职守;乐业,就是热爱职业;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和核算规程,杜绝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更不得搞账外账甚至做假账;诚实守信。这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基础。是给会计人员提出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是会计人员的执业基础。会计人员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观念如何,将直接影响会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将直接诱发职务犯罪。当前,在会计行业和会计人员中,失信、违信、践踏信用的现象屡屡发生,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比较普遍,这些现象是一种严惩的职务犯罪;廉洁自律。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形式。保持廉洁主要靠会计人员的深层、良知和道德水准,而不是受制于外在的力量。自律是会计人员应该能够经得起来自各方面利益诱惑,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不为金钱所动,坚持原则。这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中之重。会计工作涉及面广,为了正确处理各方的关系,要求会计人员必须熟悉财经方针政策和各种会计法律法规与制度,确保财务处理的正确性,同时从记账方法、科目运用、账簿设置、核算规程、会计报告等方面确保会计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做到会计专门方法运用恰当、成本费用及损益核算准确、资产负债权益反映真实。会计工作必须以法律法规为指导,以会计处理为载体,涉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所有经济事项,会计人员必须自觉遵守《会计法》和相关的会计规章制度,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把好关口,依法理财,当一名合格的经济卫士,做到“不唯上,不唯情(钱),只唯法”。为此,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牢固树立财经法制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既不助纣为虐,又不监守自盗,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永立潮头;客观公正。这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会计工作的首要职能就是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判断和处理应基于客观公正的立场,符合客观事实,对会计业务应做到收支有凭据,核算真实,传递的会计信息能准确、及时、全面、如实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经济活动,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情况。这不仅是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也是会计人员个人品德的体现,因此,作为掌握一定财权的“内当家”,会计人员必须正确行使自己的职权,必须强化自身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技能。提高技能、精通业务是会计人员胜任会计工作的基本条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会计改革不断深入,会计专业性和技术性日趋复杂,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培训和实践等途径,才能提高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参与管理。会计工作本质就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人员在参与管理过程中并不直接从事管理活动,只是尽职尽责地履行会计职责,间接地从事管理活动或者说参与管理活动,为管理服务。

综上所述,职务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的分析,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中,必须坚持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动员全社会力量,发挥预防工作的整体效能。只要我们运用正确有效的手段,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坚持不懈,才能有效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才能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

摘要: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分会计人员利用会计的便利条件进行职务犯罪。本文从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来阐述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以预防职务犯罪。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预防职务犯罪

参考文献

[1]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职业道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公安司法研究文选.

[3] 马克思主义犯罪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上一篇:内部控制视角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以江西炼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下一篇: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