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论文

2022-04-26

【摘要】文章从我国对亏损上市公司特殊的政策要求出发,通过对亏损上市公司自身和资产减值制度两个层面的分析,对亏损上市公司中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及其地位进行了探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论文 篇1:

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分析

摘要:亏损对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处于亏损边缘或可能微亏的上市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来操纵盈利,以避免成为被关注对象或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本文以我国连亏两年、连亏三年又扭亏的10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总结出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结论并提出建议,以期为证券监管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亏损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实证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公司3年连续亏损暂停其股票上市;被暂停上市的公司在限期内未能扭亏的,终止其股票上市。证监会在1998年颁布的《关于做好上市公司1998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如果上市公司发生可能导致连续3年亏损或当年重大亏损,应当根据《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在上述制度背景下,亏损对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处于亏损边缘或可能微亏的上市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达到在账面盈利目的,以避免成为被关注或被处理的对象。

一、文献回顾

陆建桥(1999)对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作者选取了到1997年为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22家亏损公司为样本,对这些公司在出现亏损前、亏损年和扭亏年盈余构成进行研究,发现在首次亏损前1年,存在利用非预期性应计项目调增利润以推迟出现亏损的现象;在亏损年度则利用非预期性应计项目调减利润;在扭亏年度又利用非预期性应计项目调增利润,以避免出现连续亏损。Haw,Q1,Wu and Zhang(1998)以1994~1997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上市公司为避免被摘牌,在亏损前1年利用线下项目增加利润,在亏损当年利用应计项目和线下项目调减利润。孙铮、王跃堂(1999)用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布总体检验的方法,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突出表现在配股现象,微利现象和重亏现象中。吴东辉(2001)利用Jones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应计项目选择进行的研究表明,投资机会相对于行业的业绩水平,财务杠杆和企业规模对应计项目的选择有影响。在IPO年度和争取配股资格的公司中,反常应计项目明显增加,但未发现企业使用应计项目避免摘牌的现象。此外,还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报告的反常应计项目低。企业报告非预期应计项目的能力随着上市年限的增加和应计资产和应计负债的增加而降低。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如果企业业绩下滑特别是出现亏损,与投资者的期望相背,投资者将失去信心,由此导致股价下跌,股东财富缩水,公司人员报酬下降。如果亏损状况不能控制,公司连续亏损两年,就被特别处理(ST),第三年再不扭亏将暂停上市(PT),暂停上市期间亏损在期限内未能消除将终止上市。上市公司将失去直接融资功能。亏损上市公司为避免处罚,公司管理层会设法提高利润。然而当亏损状况不可避免或无法逆转时,公司在亏损年度增加亏损的情况将不可避免。本文从应计利润人手,研究亏损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提出以下假设:

H1:亏损公司利用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进行盈余管理;亏损公司在亏损年度利用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调低会计盈余:亏损公司在扭亏年度利用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调高会计盈余

上市公司出现亏损后,短期内无法扭亏可以利用现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所提供的会计选择的灵活性,采取盈余管理的手段,在亏损年度尽可能多计费用,递延确认收入的应计会计处理;在扭亏年,多计收益,少计费用的应计会计处理。为此,提出假设:

H2:亏损公司在亏损年度前后采用不同的经营性应计利润项目进行盈余管理

(二)样本选择 本文选择1998~2003年连亏两年、连亏三年又扭亏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共106家。为了控制外部环境和行业因素的影响,在每一个样本公司所属行业中选取一个与样本作为对照,按如下标准选取了配比样本:行业相同;总资产规模相近。公司亏损前一年的资产总额最接近的、上市后至2002年均未出现亏损情况的公司作为控制公司样本,共96家。由于1998年开始亏损的公司,没有1997年的现金流量数据,因此,在将样本的亏损前一年和亏损第一年、亏损第一年和亏损第二年、亏损前一年和扭亏年的财务数据进行配对时,亏损前一年和亏损第一年的配对样本只有55个,亏损第一年和亏损第二年、亏损前一年和扭亏年的配对样本均有106个,从而导致文中出现亏损第一年的数据有两组,样本个数不相同;亏损前一年的样本数据包括了连亏两年的公司在亏损第二年的财务数据和连亏三年的公司在亏损第三年的财务数据。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报一中证网和巨潮资讯网。

(三)模型构建 本文通过构建下列模型进行分析。

模型1:经营活动应计利润总额的随机游走预期模型ACt/At-1=ACt-1/At-2+et式中,ACt指第t年的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该模型将经营活动应计利润在年度问的变化视为被操纵部分的应计利润,如果上市公司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则年度间经营活动应计利润的差额应为零;若该差额显著异于零,说明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方法是将前后两年的财务数据进行配对,分别采用t检验和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方法,检验两年经营活动应计利润变动的均值和中位数是否显著异于零。同理,采用该模型检验经营活动应计利润中的每一个组成项目,观察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 模型2:考虑规模和行业因素的经营活动应计利润总额的预期模型ACt=ACa1 式中ACa指控制公司样本第t年的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该模型将亏损公司样本和控制公司样本的经营活动应计利润差异视为被操纵部分的应计利润,如果上市公司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则该差额应为零;若该差额显著异于零,说明样本存在盈余管理行为。方法是将亏损公司样本和控制公司样本的财务数据进行配对,分别采用t检验和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方法,检验两年经营活动应计利润差异的均值和中位数是否显著异于零。

三、实证结果

(一)模型1的检验结果与分析(表1)表明:(1)经营活动应计利润均值在亏损前一年是7012.63,亏损第一年是5619.22和628852,亏损第二年是15776.8,在扭亏前一年是18235.34,在扭亏年是6999.35,亏损年金额第二年比第一年大,扭亏年金额下降。亏损前一年和亏损第一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12631847,中位数是-11061.81,两年经营活动应计利润的变动额的均值和中位数在001水平显著异于零。亏损年公司利用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调减净利润。亏损第一年和亏损第二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948828,中位数是-3165.32,两年经营活动应计利润变动额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在0.05和0.01水平显著异于零。公司在亏损第二年因扭亏无望,继续利用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调减净利润。扭亏前一年和扭亏年

两年差异的均值是11235.99,中位数是4299.11,两年经营活动应计利润变动额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在0.05和0.01水平显著异于零。说明公司在扭亏年利用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调增利润,实现扭亏为盈,避免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2)非流动性应计利润项目均值在亏损前一年是1788.36,在亏损第一年是5272.26和5709.11,在亏损第二年是11141.75,在扭亏前一年是12959.27,在扭亏年是4114.16,亏损年金额比其他年大,亏损第一年将近是亏损前一年的2倍,亏损第二年将近是亏损第一年的2倍,扭亏年金额下降。亏损前一年和亏损第一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3483.9,在0.05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844.66,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亏损第一年和亏损第二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5432.64,不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752.07,在005水平上显著异于零;扭亏前一年和扭亏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8845.15,在0.05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2440.04,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说明样本公司在亏损年多提非流动性应计利润调减利润,在扭亏年少提非流动性应计利润调增利润。(3)流动性应计利润变化项目均值在亏损前一年是8800.99,该项目是负值,即存货增加或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可视为没有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应计利润;该项目是正值,即存货减少或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存货减少可视为成本较大。在亏损第一年是346.96和579.41,在亏损第二年是4635.05,在扭亏前一年是527607,在扭亏年是288524。亏损年金额较扭亏年大。亏损前一年和亏损第一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9147.95,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5478.47,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亏损第一年和亏损第二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4055.64,在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1793.23,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扭亏前一年和扭亏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2390.84,不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2245.07,在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说明亏损前一年样本公司利用流动性应计利润变化项目调增利润,避免亏损,亏损年利用该项目调减利润。

(二)模型2的检验结果与分析 从(表2)看出:(1)经营活动应计利润率均值在亏损前一年是-0.0748,亏损第一年是0.0423和0.0484,亏损第二年是0.1339,在扭亏前一年是0.1538,在扭亏年是00552。亏损前一年和亏损第一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0,1171,中位数是-0.1014,两年经营活动应计利润率的变动额的均值和中位数均在0.01水平显著异于零。亏损第一年和亏损第二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0.0855,中位数是-00763,两年经营活动应计利润率变动额的均值和中位数均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扭亏前一年和扭亏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0.0986,中位数是0.0661,两年经营活动应计利润率变动额的均值和中位数均在0.05水平显著异于零。检验结果与经营活动应计利润的结果一致。(2)非流动性应计利润/上年资产项目均值在亏损前一年是0.0217,在亏损第一年是0.046和0.0468,在亏损第二年是0.0916,在扭亏前一年是0.1068,在扭亏年是0.0409,亏损年的数值比其他年大,亏损第一年是亏损前一年的2倍,亏损第二年是亏损第一年的2倍,扭亏年下降。亏损前一年和亏损第一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一0.0243,在0.05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0.0095,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亏损第一年和亏损第二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0.0448,在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0.0055,在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扭亏前一年和扭亏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0.0659,在0.05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0.0286,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检验结果与非流动性应计利润项目的结果相近。(3)资产减值和坏账准备/上年资产均值在亏损前一年是0.0031,在亏损第一年是0.0257和0.0227,在亏损第二年是0.07,在扭亏前一年是0.0763,在扭亏年是0.0009,亏损年的数值比其他年大,亏损第一年是亏损前一年的8倍,亏损第二年是亏损第一年的3倍,扭亏年的值最低。亏损前一年和亏损第一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0.0226,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0.0059,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亏损第一年和亏损第二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0.0473,在0.05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0.01,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扭亏前一年和扭亏年两年差异的均值是0.0754,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中位数是0.02,在0.01水平上显著异于零。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从模型1和模型2的检验结果发现,亏损年公司在亏损年利用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调减净利润。在扭亏年利用经营活动应计利润调增利润,实现扭亏为盈,避免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同时还发现,亏损公司在亏损前一年利用流动性应计利润的变化项目,特别是经营性应收款项的变化项目来调增利润,避免亏损;在亏损年样本公司主要利用流动性应计利润变化项目和非流动性应计利润项目,特别是资产减值和坏账准备的计提项目来调减利润;在扭亏年主要利用资产减值和坏账准备的计提项目来调增利润,扭亏为盈。

(二)建议 一是推进监管政策的市场化改革,清除诱发盈余管理的政策因素。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诱发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是应付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政策。监管机构应继续推进上市政策的市场化改革,将准市场化的核准制逐步转为完全市场化的注册制,并取消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乃至终止股票上市的有关规定,由市场对上市公司进行优胜劣汰;二是健全公司的治理结构,形成抑制盈余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国有股减持,改变股权结构严重失衡的局面。要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管理层具有制衡作用,同时通过参与董事会的运作,独立董事可以发现公司经营的危险信号、对公司的违规或不当行为提出警告;要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管理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挂钩,使股东目标成为管理者目标;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股权结构的优化,有赖于机构投资者的壮大;要健全外部监督机制,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和审计。一方面要加强证券监管部门对亏损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和执业水平,加强对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审计。

(编辑 殷功芹)

作者:赖均青

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论文 篇2:

资产减值在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中的地位分析

【摘 要】文章从我国对亏损上市公司特殊的政策要求出发,通过对亏损上市公司自身和资产减值制度两个层面的分析,对亏损上市公司中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及其地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资产减值;盈余管理;上市公司

作者:肖雄飞

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论文 篇3: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及建议

摘 要:证券市场是组成市场经济的重要部分,而上市公司又是证券市场运行的关键。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利益相关方对与会计盈余的有关的问题愈来愈敏感,会计盈余已经成为很多契约的相关参数。我国证券市场起步相对较晚,监管制度还不够健全,使得亏损上市公司有机会利用现有政策存在的缺陷调节报表盈余数据以规避监管处罚的事情频繁出现。所以,研究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手段和影响,为以后监督管理机构规范这样的行为具有正面意义。

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信息;亏损公司

1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概述

1.1 文献综述

1.1.1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学者们的研究角度不同,所得到的定义也各有不同。使用会计信息的人依据盈余信息做出决策判断,盈余信息也是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执行的最终结果。

美国会计学家Shipper(1989)从信息观视角把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的基础下,管理层为了私人利益而采取手段对对外财务报告进行有目的的干预过程。

美国会计学家Scott(1997)从会计准则范围视角把盈余管理定义为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认可的范围内,企业管理层为了使自身的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而选择那些有助于自身获益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

近年来与盈余管理相关的问题已经成为会计学家们争相研究的热点之一,关于它的定义,大多数研究该问题的人都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为了使自身利益或者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而运用合法手段来调节盈余一种经济行为(Healy,1999)。

1.1.2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中国有着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利润指标不受重视,所以盈余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国外的发达国家来说,是远远落后的。因此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会计相关制度的快速发展,会计制度的高度统一限制了盈余管理的发展空间,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学者开始关注盈余管理的发展问题,但是在其定义方面就产生了很多的分歧。魏明海(2000)把盈余管理定义成企业管理者是为了误导其他使用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业绩的理解,在通过编制财务报告、“构造”交易事项等手段改变财务报告过程,作出的判断和会计选择。陆建桥(2005)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做出的会计选择”;张明(2006)将盈余管理界定为正面的财务管理行为,将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严格的区分开来,提出了会计信息鉴证的观点。蒋义宏(2002)对亏损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得出亏损上市公司通常在首次亏损年度和摘帽年度调整收益的处理。

1.2 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1.2.1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点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有关证券市场的相关政策规定等还需要完善。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有如下特点:

(1)在选择盈余管理时机上,我国亏损上市公司常常在第四季度进行盈余管理。具体的盈余管理行为有以下表现:如果公司当年有可能实现扭亏为盈,他们会选择在第四季度通过正向盈余管理增加盈余,实现当年扭亏;如果公司当年没办法实现扭亏为盈,他们会选择在第四季度通过负向的盈余管理行为增加第四季度的亏损,为下一年度实现扭亏为盈做准备。

(2)在选择盈余管理方法上,我国亏损上市公司通常通过调整非经常性损益来进行盈余管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国对上市公司亏损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是我国的证券市场不够成熟、相关会计准则不够健全、上市公司本身的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和审计部门的审计信息欠缺真实性等。

1.2.2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1)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上市资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壳资源。

在我国,由于稀缺性和收益性,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变的极为宝贵。在稀缺性的角度上,我国证券市场不完善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使得股票的发行上市存在规模控制和额度控制,所以股票的发行上市资格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拥有上市资格甚至成为拥有某种权利的象征;从收益性的角度看,上市公司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进行融资(张敏,2011)。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内源性融资(留存收益)和外源性融资(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从公司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低成本融资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不完善,出现了证券市场供需不平衡和融资市场结构失衡的现象,前者主要是我国证券的发行有额度控制导致上市公司高溢價发行股票,从而获取超额利润,后者主要是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企业很少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而倾向于采用股票融资。综上,上市公司为了享有低成本融资带来的收益必然会保住上市资格。

(2)避免“摘牌”或“特殊处理”

证券管理法规定一旦上市公司出现连续两年亏损的状况,就可能暂停上市并终止上市。如果上市公司受到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的处罚,将导致公司筹资难度加增大,融资成本提高。由于规模控制和额度控制等因素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变的十分宝贵。因此,对于亏损上市公司来说,要努力避免“ST”处理或者取消“ST”处理,如果扭亏无望导致第一年亏损,企业会为了实现目标对业绩进行盈余管理,以保证第二年不会继续亏损。按照公司法规定,只要上市公司不连续亏损三年,就可以保持其上市资格。这样使得很多亏损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把利润转移到下一年,以实现第二年的扭亏盈。

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如果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或者其他方面状况出现异常,导致投资者无法对公司业绩进行准确判断以至于可能损害投资者利益时,交易所有权对其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即该公司股票的日涨跌幅控制在5%以内、公司的中期报告需经审计部门审计以及股票行情显示特别提示。这里的“财务状况出现异常”主要是指:最近一个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其股东权益低于注册资本或者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结果显示净利润均为负值。所以为了保住上市资格,亏损上市公司必须改善他们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会计盈余。

(3)增发配股

上市公司在上市后,如果还计划筹资资金,可以选择配股、增发新股或者举债。由于配股具有资金成本较低和操作简单的优点,大部分上市公司会优先选择配股作为上市后融资的手段(胡春妮,2011)。证监会在制定配股政策时会有一系列的指标要求,其中就包括会计盈余指标。最新的配股政策要求上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亏损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无法达到要求,所以,为了达到配股的目的,它们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达到指标要求,这时,亏损上市公司体现了很强的盈余管理动机。

1.2.3盈余管理的手段

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种方法。应计盈余管理主要是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变更,这种类型手段较为常用。其他手段统称为真实盈余管理。具体来说,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收入。企业可以针对收入进行盈余管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①提前确认收入。例如,某企业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使本期盈余增加。某些企业在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或者报酬转移之前就确认为收入,其结果是增加了本期利润。

②延迟确认收入。该种做法与提前确认收入恰恰相反,可以利用推迟开具销售发票来进行盈余管理。某些企业在收入发生后仍不确定收入,从而使本期的利润偏低。

③人为制造收入。例如,某些企业在年底虚开发票,从而使本期盈余偏高。到第二年再冲回收入,而不影响上期的盈余管理。

(2)费用。作为收入的对立面,企业也可以针对费用进行盈余管理。方法有几种:

①提前确认费用。企业可以通过将以后期间的费用本期确定来提前确定费用。提前摊销以后年度的费用也是一种办法。

②延迟确认费用。某企业将本期的费用不确定、不摊销,或者留到以后年度确认

(3)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是企业最常用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①固定资产折旧。企业可以通过变更折旧的方法和年限来进行盈余管理。

②存货计价方法。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可以影响当期收益。例如,某公司把移动平均法改为加权平均法。

③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长期股权投资可以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来进行核算,不同的核算方法影响当期及以后期的收益。

④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变更。通过变更财务报表的范围,企业可以改变本期及以后期的合并利润,从而进行盈余管理。

(4)关联方交易。

①控制交易价格。某公司通过关联方低价购进资产,高价出售商品。

②转嫁费用。母公司承担子公司的相关费用,可以达到转嫁费用的目标。

③资金占用费。母公司通过减免甚至返回子公司的资金占用费,可以影响当期盈余。

(5)资产价值准备。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对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八项内容计提减值准备;可以对应收账款、存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内容进行减值准备的转回。通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或者进行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企业可以进行盈余管理。例如,某企业在收益较高时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收益较高时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6)非经常性损益。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也是企业常用方法之一,有:

①债务重组。某公司利用债务重组将被豁免的收入计入营业外支出,影响本期盈余。

②政府补贴和减免。主要包括税收减免、利息减免、财政补贴等。通过政府补贴或减免,企业可获得营业外收入,从而影响本期盈余。

2政策建议

2.1 改进股票市场监管的相关制度规定

目前关于上市、配股、停牌等的制度规定偏于简单化,给上市公司留下的盈余管理空间大。比如,配股条件方面,现在的指标只有“最近3年净资产收益率每年在1O%以上”这一个,所以,上市公司经常为了获取配股权而利用会计信息不对称的间隙操纵利润(钱晓岚,2006)。所以,建立包括多种参数(比如货币量指标和实物量指标、财务数据和生产经营数据等)的控制体系,公平、公证、公开的审核配股资格,把各个方面综合起来评定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2.2完善会计准则的实施工作

实证研究证明,对会计准则理解不准、实施不力也是造成盈余管理的一个原因。制定会计准则要从根本出发,与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相结合,加快脚步健全现有的会计准则体系,把执行法律的力度加强,对违反准则的人员进行严厉的惩戒。通过把审计准则一步步完善来提升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从准则出发的各个方面改善来使引起盈余管理现象的原因减少进而遏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纪金莲,2012)。

2.3 有关政府补助的制度完善

形成市场经济意识要求地方政府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机制。一些地方政府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对本地的某些企业进行无限制的政府补助。比如,有的企业连续多年亏损、发展前景黯淡,政府还义无反顾的对其补助,这样的“输血”往往会使会计信息失真,干扰市场经济秩序,继而误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因此,政府需要发挥市场的调控作用,充分地利用市场来辨别企业是不是符合经济发展、与本地资源配置是否相符合。

建立良性的市场机制,改善相关的法律规章。按照《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被暂停上市的状况是连续三年的亏损。然而面对本地企业的亏损,政府本着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考虑往往会伸出“援助之手”,尽量避免该亏损企业退市。因此,法律除了规定相应的标准还应该考虑法律制动存在的意义和可能产生的效应,只有这样制定的法律才有意义。连续亏损的企业不能每年都依赖政府的补助勉强存活,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政府与企业的彼此拖累,并不会对经济的增长产生实际的作用。

2.4 提高审计质量

相关法规明确规定注册会计师对他们所出具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有相对应的责任,加强外部审计的独立性的过程,就是加大他们的责任力度,更加明白的表明审计原则。外部审计师一定要高度重视信息的完整性,绝不能一味地追求效率而把效果抛掷脑后的审计方法,必须严格遵守完整的审计程序。雖然新的会计制度能一定程度的控制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在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要面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司,不同上市公司用盈余管理方案应对危机。所以,加强盈余管理的识别能力对会计人员来说事关重大。

参考文献:

[1]李刚.浅析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因与治理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7):67-81

[2]纪金莲.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J].理论研究,2012,(6):15-19

[3]李增福,郑友环.股权再融资、盈余管理与上市公司业绩滑坡——基于应计项目操控与真实活动操控方式下的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2):49-56

[4]张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信息鉴证[D],西南财经大学,2006

[5]胡春妮,张敏.我国盈余管理动机研究文献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1,(5):12-27

[6]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J].会计研究,1999,(9):25-35

[7]蒋义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实证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86-122

[8]朱盛萍,徐芳兰,彭晓洁.从ST梅雁看非经常损益盈余管理手段及治理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6,(3):63-67

[9]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0,(9):37-42

[10]吴克平,于富生.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2):34-46

[11]龚启辉,吴联生,王亚平.两类盈余管理之间的部分替代[J].经济研究,2014,06:175-188

作者简介:

卢晓庆:(1996-) 女,河南省三门峡市,在读研究生(北京物资学院),方向:资本市场财务会计。

作者:卢晓庆

上一篇:心理健康思想品德教育论文下一篇:电力企业应急物资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