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课程理念论文

2022-04-17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习方式的改革,要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要让学生成为新世纪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具有反思与批判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教学课程理念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课程理念论文 篇1:

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新理念

新课程新的体系在功能、内容、结构、评价以及实施上都有了重大的变化,给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机遇.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能否通过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的改变有效促进学生的成长,关键在于教师的理念和思考.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主要从教师的观念,学生的特点,课堂的有效性,提高教师的内涵等方面来阐述.

一、用教师的观念改变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现在有许多人都在思考:在数学领域,为什么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中国人领先,可到了成年以后,我们的研究成果怎么就不如别人呢?有人说,中国水平和世界水平,只差“一步”,这“一步”是什么呢?我认为是我们传统的课堂主要采取的方法是“满堂灌”——让学生多听一点;教出的学生是“记忆型”——学生的大脑都成了知识的仓库.但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却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这需要学生去主动探索.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利用单一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教教材,要注意角色和方式的转变,由台前转至幕后,由主宰变成主导,同时积极实践多种教学模式,博采众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學生也要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学习过程.

二、要遵循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和需求

中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正趋于成熟期,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又有自己的想法,有时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不愿在公开场合表达.

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应设置有效的三维目标激发提升,设置贴近学生的情境激发兴趣,设置有悬念的问题激发参与,设置开放的问题激发讨论,设置有挑战的问题激发独立思考,设置抽象的问题激发理解.进行这些设置,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准确定位有效的教学目标;精心设置导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正确把握问题的难度、坡度和密度,让学生努力后能接近或达成目标;以适当的调控营造和谐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度.

三、要让学生意识到知识不仅是目的,更是一种手段

以往的数学教学让学生仅有一种做题的感觉,做题是惟一目的.现在的数学教学要力争让学生意识到一些知识是掌握另一些知识的工具,而学生的兴趣、注意力和知识的牢固性,归根结底都取决于这一点.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知识的展现过程让学生发现知识和知识之间的递进和交融.

四、要关注教学方式的变革,更要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进入新一轮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方式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但不可否认也有为热闹、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过分追求表象的现象充斥着我们的课堂.

1.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要讲究课堂效率

我们经常会看到在国际性的数学竞赛中,中国学生的成绩遥遥领先,这肯定得益于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原有的教学模式直接否定,而应该在知识的生成和双基的训练之间找到一个更好的平衡点.

2.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已成为中学数学课堂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运用着这一学习策略.表面上,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讨论很热闹,有生生、师生的互动,但这种活动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需要教师加强组织和指导.首先要重视合作内容的实效性:(1)凭学生一己之力难以探究、独立解决;(2)学生思路较多,不统一.其次要防止出现两极现象:①个别思维较好的学生主宰着讨论的过程,变成好学生的一言堂;②出现个别基础差的学生怠工现象,享受他人成果,乘机开小差.另外,既然是合作讨论,就要鼓励学生的新思路,不能拘泥于教师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想法,否则长期这样会影响到学生讨论的热情.

3.有效实施提问、板演

为了体现学生的参与、主体意识,提问和板演也成了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无效、低效提问有时让提问变成了一种形式,要么是没有丝毫难度的问题,要么学生的回答只是理解的学生简单的叙述;板演有时由于个别学生的紧张而导致挂黑板,使得下面的学生无事可做,变成看客.

总之,教师在改变着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不能仅仅追求表象,把表面的热闹作为评价一节课好坏的唯一依据,更要关注学生深层次的思维灵动.当然能够通过教学方式的变化让学生思维积极动起来,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完成知识的掌握,那是我们每位教师在新课改形势下永远的追求.

五、用教师内涵的提升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新课改呼唤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的内在素质是关键.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不断的思考,思考课堂内容结构的设置、思考问题情境的设置等等来促进学生的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在每节课的积累中不断深化、成熟.

(1)内容结构的设置.数学课有时会给人一种仅仅做几个题的感觉,这只是一种表象.记得一位名师曾说过“我是在用我的一辈子在备每节课”,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对每一节课进行深入的思考,结合学生的特点思考三维目标的设置、思考难点和重点、思考它们的突破…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更应多加考虑,让学生在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轻松地完成每一节课,掌握的不仅是几个题,更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2)问题情境的设置.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每个成功的课例都离不开独特的情境引入.创设问题情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上引用,好的情境引入可以承上启下、牵引全局,对课堂教学成功以否起着关键作用.它可以来源于生活,可以是史料的经典故事,可以对具体问题的反思等.

教学中曾有“桶水论”,就是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自己有一桶水.现在看来,教师更应是不断汲取外在营养、丰富自己,成为源源不断的泉水,正可谓“问渠哪得清如许,有课程教学理念,并指导教学的各个环节,朝着新课程教学目标扬帆前行!

让我们透彻领悟新课程教学理念,并指导教学的各个环节,朝着新课程教学目标扬帆前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第二中学

作者:朱婧

数学教学课程理念论文 篇2:

落实数学教学新课程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习方式的改革,要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要让学生成为新世纪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能够自我控制学习过程,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具有反思与批判能力。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理念 自主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学生的发展需求,过分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数学的无限魅力被无情的分数遮盖了。数学的价值也只是体现在考试上,学生被动地听教师传授数学知识,进行大量的机械运算以巩固数学知识。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因此,数学教学要充分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变知识本位为以人为本。《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就是说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良好发展奠定基础。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体会。

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人人发展

数学新课程理念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不是培养数学精英的教学,而是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素养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们的教学面对的不是一个个可以根据需要而任意加工的零件,而是一个个具有鲜活思想的生命个体。首先,教师要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的合作伙伴,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理念提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的阳光氛围,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和谐个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安全的心理环境下,获得人格的和谐发展。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优势,认识到自己的优势领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应从课堂的权威、法官的身份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放大学生的创新之举。师生之间既有知识的交流,还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二、立足于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确立发展性教学目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造成了学生只注重数学知识习得的畸形发展,虽然成为考试高手,但综合素养很差。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要构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发展的教学目标,摒弃单纯知识教学的简单做法。作为教育课程的数学与作为科学的数学是有本质的区别。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课程除了本身的数学知识之外,还担负着促进学生身心获得良好发展的重任,学生获得的不仅有简单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在设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设立发展性教学目标:1.对数学事实的认识目标。要教育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学习和接受的数学事实,如全等三角形公理、定理等,同时还要掌握数学探索的过程、数学文化价值及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情感目标。如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建立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勇于探索、科学分析的态度和习惯,感受和欣赏数学美等方面。3.数学思考能力目标。通过课堂上数学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中的问题。在定量思维、空间观念、合情推理及演绎论证等方面得到发展。4.解决问题能力目标。让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些基本的解题策略。如《代数》第二册因式分解一章中,“提公因式法”的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找到公因式的方法,从而提取公因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数学知识之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数学事实,体会到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是乘法配率的逆运算,了解到数学文化的丰厚内涵,掌握住探索提取公因式分解因式的过程。

三、强化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根本内容,这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途径。学生演习过的习题成千上万,但留下的只有思想和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求我们把学生学法的指导与形成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首先,让学生在知识系统化中形成思想和方法。数学知识虽然庞大复杂,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教师要善于让学生把学得的数学知识系统化,便于记忆和运用。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能够联系前后所学的知识,吸收、内化,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中,这样能有效地加强各部分基础知识内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如教学《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可以让学生联系小学中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同样,分式的基本性质也是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大小不变。学生掌握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就会形成正确的学法,在分式的计算过程中就会避免出现很多错误。其次,指导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形成方法。数学的价值体现在应用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条最佳途径。学生只有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会形成数学方法,提高数学素质。如学习了比例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练习测量大楼、旗杆的高度,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现实中运用数学知识,体验、探索和感悟数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形成了数学学法。

作者:刘美静

数学教学课程理念论文 篇3:

新课程理念下中职数学教学理念的转变

摘要:伴随着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及中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数学教学面临新要求、新挑战。中职数学如何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按照中职数学教学规律及中职学生特点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已经成为一道重要课题摆在广大中职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文章正是以此为背景,对创新中职数学教学理念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中职数学教学理念转变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教学理念要紧跟新课程教学改革步伐,按照中职教育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从新时代中职教育新规律出发,按照新课程具体要求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和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推动中职数学教育按照新课程要求予以推进,才能够更好的符合新形势下中职数学教育规律,才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新课程理念下创新中职数学教学理念的具体路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新课程背景下实现中职数学教学理念转变需要不断优化中职数学教学新思路和新方法

新课程理念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模式下单纯的授课者这一角色,更重要的是在新课程要求下成为授课的组织者、参与者、辅导者,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逐渐在新课程理念下得到重视和应用。按照这一理念,要求中职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善于创新教学的新思路,不断改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作用,营造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真正让学生自主、能动的参与到实际数学学习中去;要鼓励学生课堂上敢于发表不同观点和见解,为学生的自由交流留出足够多的空间;同时,还要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必须要按照上述要求不断优化教学新思路和新方法。

二、新课程背景下实现中职数学教学理念转变需要明确数学学习目标,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不仅仅进一步明确了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教学目的,其中还包含着重要的教学理念,提倡让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的过程中学到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为学生提供一种能够快乐学习、愉悦学习的环境,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和教学理念,必须要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建立起明确的教学任务,将各阶段教学目标予以分解和细化,根据中职数学教学规律和中职学生学生特点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做好中职数学教育的基础教育工作,没有扎实的基础教育,谈创新教育、谈应用教育、谈提升学生数学能力将会是空中楼阁;其次要做好中职数学应用型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工作,让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成为一种“必须”,更重要的是成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之后的“必需”,着眼于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再次是在做好基础性教学工作和应用性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中职数学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中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综合应用能力。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下转变中职数学教学理念的极为重要和关键一环;对于中职数学教师来讲,必需要深入把握和理解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可以实现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体会到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三、新课程背景下实现中职数学教学理念转变需要教师指导下不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能够完全打破传统的以单纯听课为主的学习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不断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习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能力。要想实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这一教学理念,需要广大中职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积极、主动开展如何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各项工作;主动开展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由传统被动接受变为新课程要求下积极主动探索的各项工作。中职数学教师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理念,必须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全面把握和认识到中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规律。中职学生正处于逐步成熟的过渡期,其心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叛逆性,对事物表象性比较敏感,往往难以做到在很长时间内精力集中。数学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要想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必须要全面把握中职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规律及特点,在把握规律及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与数学学科更好的结合;其次,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兴趣入手,重视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数学中的重要性;最后,中职教师要为学生留出更多的自由讨论和自由思考的时间,通过学习集体探讨学习和自己摸索思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结语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中职数学教学开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中职数学教育教学要想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任务,必须要转变教学理念。当然,中职数学教学理念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也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广大中职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不断探索转变中职数学教学理念的具体路径和科学措施,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实现这一转变。

参考文献:

[1]孔祥富.中职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几个热点问题的解析与思考[J].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05(11).

[2]黄志文. 新课程中职数学教学的行动纲领——对2009年中职数学教学大纲的认识与解读[J].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1).

[3]梁群.抓住中职数学与专业课程的连接点对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作用[J]. 才智, 2012(6).

作者:黄绍海

上一篇:建筑装饰工程造价论文下一篇:县农业信息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