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理念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5

一问题的提出[1]我国2001年启动新课程改革,教育部颁布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各地陆续使用新教材,2011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出台,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课程理念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化学课程理念教学管理论文 篇1:

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分层教学流程研究

摘 要:该文从基础化学课程分层教学目标的确定、分层教学目标的展示和学生的选择、分层教学任课教师课前指导与学生预习、分层教学课堂教学管理、课后分层指导等层面研究了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分层教学流程,研究表明分层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 基础化学 分层教学 流程

随着高职高专招生难度的加大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近年来,高职高专招生未能达到学校期望录取分数线的“计划外”学生人数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所面对的必然是一群参差不齐的学生。以该院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类专业近年来的招生情况为例,一个约40名学生组成的普通班级,其高中阶段选择理科的学生约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二,而在这些理科生中高中阶段选择化学的大约只占了其中的一半,由这样学情的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在大一一开始就统一进行化工类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统一教学,可想任课教师教学的实际效果。如何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合格的面向企业、面向行业的化工类专业人才,就显得的尤为重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充分优化学生的个性,是摆在每一个高职高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分层教学模式在这一大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专业基础化学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分层教学,它是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学情和教学任务而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同时学生根据自身对中学阶段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化学能力的掌握结合自身的需求自主选择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并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的过程。教学双方有计划、有目的地不断提高层次要求,其特点是层次变动性和分层自主性。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学生,使得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所要采用的教学模式应具有时代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可能墨守成规的去照搬已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特殊性,就必需对原有的教育理论、教学模式加以反思、进行研究,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正是对新形势下教育新理念加以思考的而应运而生的。

1 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分层教学目标的确定

基础化学课程是根据化工类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规定而开设的重要基础课程,是培养从事化工生产、环境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生产、分析检验等行业的人员所必备知识体系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基本实验技能,熟悉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和今后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该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教学,又有一定的实验技能的训练。该课程是高职高专化工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课程服务、生产服务。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常见物质性质与结构的关系;熟悉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及实验方法;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能量、化学反应方向等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熟悉物质的相平衡以及相平衡知识在化工生产、化工分离技术方面的应用;掌握化学实验基本常识和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了解物质检验技术和方法,建立产品分析质量意识。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的班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基础化学分层教学,需要达到上述教学目标。

2 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展示和学生的选择

经过入学前三周的入学教育、军训之后进行的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前期摸底考试,任课教师把确定的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分层教学目标进行下达,公示于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班、分层教学的自主选择,每个学生需将自主选择的教学目标和分层班级汇报给老师,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自主选择加以指导,防止学生在选择时自我降低要求和盲目扩大要求。当然,任课教师要允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选择标准,尤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分班、分层教学再组织学生进行摸底考试,再次分班、分层实施教学。

3 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分层教学任课教师课前指导与学生预习

教师在每节课之后告诉学生下次课的教学任务,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查阅资料,积极进行课程的预习。配合基础化学课程的题库和基础化学课本,学生积极进行预习。对于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对于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任课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课前指导,以期克服后续学习的困惑。任课教师具体的指导,可以在基础化学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进行答疑指导,可以通过聊天工具进行指导等,不断扩大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方面的作用。

4 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分层教学课堂教学管理

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分层教学每堂课教学可以用6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该次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任课教师多媒体配合板书进行知识的讲解,对于实践环节,可以在理实一体化的实训中心进行上课。课堂的余下的时间可以进行课堂知识的拓展和对基础薄弱学生的辅导。对薄弱学生的辅导可以采用个别化指导的方法,有目的地对分层班级的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达到同一教学目标。同时,课堂上,任课教师可以多出些题目要求学生在黑板上进行结果的展示,不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知识的运用。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分层教学的知识点多、杂,学生往往不知道怎么应用知识,不知道学习的知识的实际应用,这些都要求任课教师多举例,扩大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5 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分层教学课后分层指导

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的分层教学课后分层指导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的指导。采取多种方式和形式进行指导,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锻炼技能。

经过两年的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课程分层教学,该院实行分层教学的化工类专业,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比分层教学之前的教学效果要好,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更牢,对技能的掌握更扎实。

参考文献

[1] 毛辉.高中化学自主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178-179.

[2] 吴声文.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10,22(2):95-98.

作者:朱媛媛 潘献晓 曹国庆 陈玉霞 武亚明

化学课程理念教学管理论文 篇2:

新课程背景下高师院校化学师范生试讲的思考

一 问题的提出[1]

我国2001年启动新课程改革,教育部颁布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各地陆续使用新教材,2011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出台,新的化学课程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新课程打破了按照学科结构组织教学内容的形式,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倡导探究式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启动至今的化学新课程教学实践表明部分化学师范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能力与新课程教学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培养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师范生,这对于师范生和高师院校来说都意义重大。而试讲是师范生成长为准教师的必要环节,也是师范生教学技能和师范素质初步形成的重要环节。

二 新课程对化学教师提出的要求

(一)思想观念转变[2,3]

思想上要深刻认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理解新课程的宗旨和新课改理念并渗透到化学教学中。第一,要树立新的教育价值观和学生观,结合新课程标准领会“科学素养”“科学探究”“STS教育”等理念的深刻内涵,以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引化学教学。第二,要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形成新的教学过程观。新时代的化学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而教学过程则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认识教学成果的活动过程。第三,形成新的课程观。要突破教材和教学用书的“禁锢”,优化课程资源、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发掘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素材。第四,要形成新的教学评价观。新课程要求实施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专业素养提升

1 知识方面的完善

新课程要求化学教师要具备精深的化学学科专业知识、熟练的学科教学知识(PCK)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新教材知识总量上减少了,去除了一些繁难部分,降低了对学生化学计算的要求,同时增加了开展科学探究和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内容[4]。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精深的化学专业知识,深刻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化学计算方式;其次要具有熟练的学科教学知识(PCK),PCK是指教师根据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进行系统思考,将自己所知道的学科内容以学生易理解的方式 “转化” 为学生实际的获得的知识[5];最后,要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在化学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旁征博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2 技能、素养的提升

新课程要求化学教师能规范、熟练地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学呈现出一些新特点[6]: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更加全面,由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全面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过程体验;教学形式上更注重课上指导、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实验,每位同学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化学实验更贴近生活、体现科学探究。这对化学教师的实验操作、演示技能和组织、指导实验探究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对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提出了新要求。教学设计上要贯穿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确定教学方法和内容;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全面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人文教育”;新课程提倡多样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要求评价呈现灵活性和人文性。

新课程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教学告别了仅仅以粉笔、黑板为教学工具的时代,提倡使用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例如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教师应掌握多媒体课件(PPT)的制作方法和网上搜寻教学资料的技能,这既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又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优化。

三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师范生试讲的建议

(一)做好试讲相关知识的储备

1 加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编写教材、开展教学、实施评估的依据。师范生在试讲前应进行新课程标准的专题学习,深刻理解课程理念和目标,把新课程的要求贯穿于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中。

2 加强学科教学知识(PCK)的积累

PCK是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的“合金”,是教师个体的独特知识领域,它是教师针对特定学科知识和教学对象,组织、调整、呈现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教学的知识[7]。师范生应在试讲中探索、积累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

3 提升博雅素养,积累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新课程提倡STS教育,要求师范生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社会知识。在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观视域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宽广的、发展是多元的,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博雅素养和多方面的阅历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8]。师范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应多渠道接受博雅教育,为试讲、实习和就业做好准备。

(二)加强基本功的练习

1 加强粉笔字和普通话练习

粉笔字和普通话是师范生重要的教学技能,试讲中应高度重视加强这两方面的练习,指导教师应悉心指导粉笔字书写方法、排版技巧,纠正普通话发音。

2 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新课程提倡使用现代化教学载体,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运用能力和信息素养。试讲初期大多数师范生PPT课件制作水平不高,出现排版不规范、知识呈现无条理、逻辑不清晰、色彩搭配不恰当等问题。应加强多媒体课件制作练习,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3 培养课程资源开发能力[8]

师范生要形成科学的课程观,课程是开放的、生成的、持续发展的,不仅有预设的内容,还有在教学实践中生成的内容;不单有固定的内容,还有持续吸纳、发展的新内容。师范生在试讲中应努力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

4 提高师范生实验技能

新课程重视实验的地位,提倡科学探究。试讲阶段部分师范生实验操作、演示能力和组织探究实验的能力不强,有的师范生做演示实验时会出现紧张、失败率高、解说不流畅、无逻辑等情况。在试讲中要着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演示技能、讲解技能和探究实验组织技能。

(三)加大说课训练力度,提升教学技能 [9]

说课是指教师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依据教育理论、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情况和教学条件,向其他教师、教研人员或教学管理人员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的活动,很多中学选拔教师会采用说课形式,中学教研活动大多是以说课形式进行的。说课能帮助避免试讲或上课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能让师范生主动思考怎样教和为什么要这样教,能帮助提升试讲的效果。因此加大说课训练力度能帮助师范生作好教师应聘和从教准备。指导教师可先集中讲解说课的内容、方法和意义,让学生了解说课、认识到说课的重要性。

(四)试讲中渗透新课程教学理念

1 “以人为本”的理念

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遵循“准备性原则”,以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为起点来优化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和科学精神为目标进行探究设计;采用多元评价指标、多种评价方式,体现评价的灵活性和人文性,关注学习过程。

2 STS和STSE理念

STSE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教育,该理念是在STS教育价值上整合了环境教育(Environment Education)。STSE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关心四者的协调、健康发展。教学中要提升师范生环保意识、贯穿STSE理念,提倡节能、低碳生活理念。

3 科学探究理念

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它体现了“学生主体”的学生观和学习方式。知识不是直接从书本获得的,而是通过自己探究而“生成”的,鼓励学生大胆去探索、去验证知识,让学生从中体验“做科学”的愉快,感受科学精神的可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角色是指导者、辅助者,教师要为学生科学探究创设环境。

参考文献

[1]邵艳秋.新课程标准下化学师范生教学技能结构论析[J].高师理科学刊,2007(1):52-54.

[2]饶水华.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的素质要求[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26).

[3]江胜根,何穗.新课程标准对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要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64.

[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5]梁永平.论化学教师的课程知识及其发展[J].化学教育,2012(6).

[6]程永新.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J].学周刊,2011(10).

[7]冯茁,曲铁华.从PCK到PCKg: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转向[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

[8]李方.新课程对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的新要求[J].教育研究,2010(3).

[9]王增波,刘伟东,等.把说课引入高师试讲环节的教学实践[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4):73-76.

作者:胡洪羽

化学课程理念教学管理论文 篇3:

培养应用型人才背景下对绿色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摘 要: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为响应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需要,作者结合五年来绿色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就绿色化学课程教学,从课程内涵、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对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思考。

关键词: 绿色化学 应用型人才 教学质量 教学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需要大量具有深厚专业理论知识和突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我校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倡导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化学化工学院于2007年开设了《绿色化学》课程。教学对象是化学化工学院二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已经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和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部分专业课程,因此在学生具备一定化学专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开设绿色化学这门选修课,既理论联系实际,将化学理论和日常生活、实践应用紧密联系,又让大学生了解绿色化学。学习绿色化学,自觉把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学习如何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危机,从而巩固和深化前修专业知识。这就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在实践教学中摸索《绿色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未来国家工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科技人才。

1.绿色化学的内涵

绿色化学是通过化学方法和新的化学技术减少或消除化学工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健康有害的原料、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生产和应用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1]。绿色化学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通过减少资源消耗、开发新资源、消除环境污染,广泛应用到制备合成、催化反应、生产工艺、分离提纯和分析监测等许多化学领域。绿色化学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科学基础,可以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化学也叫环境友好化学[2]。

2.绿色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绿色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化学学科分支,距今发展历程只有短短三十几年,其单独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在高校开设,时间更短。尽管大多数高校普遍重视绿色化学,都相继开设了诸如绿色化学、化学与社会等课程,但是由于绿色化学发展的客观原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

2.1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

一般情况下,绿色化学被开设为专业选修课,普遍存在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与化学各学科都相互渗透的课程,这个矛盾显得愈发突出。一学期选修课课时不过三十多节,教材内容却远远超过规定的课时,教师总希望授课尽可能做到内容丰富,面面俱到;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这样在实践中就难免顾此失彼。

2.2学生积极性不高,不是考研专业课。

首先,大学生受到当前社会环境中功利性、实用性心态的影响,简单认为绿色化学课程既不是专业必修课,又不是考研专业课,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其次,教师授课方式陈旧,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自然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3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绿色化学课程的授课教师主要是从有机、无机、化工等教研室选取的,这些教师虽然对自己专业方面的内容较熟悉,但是绿色化学内容涵盖了天然资源、绿色有机合成、绿色材料、绿色涂料、绿色溶剂、绿色石油化工、绿色农药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特别是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使得教师在备课中显得比较吃力,尤其在一些年轻教师身上越发明显。年轻教师由于受到自身专业知识的局限,再加上教学任务重,无法保证充足的备课时间,导致教学效果不好,更谈不上教学艺术。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3.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这就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根据我国绿色化学研究应用的发展现状,一般将绿色化学教学分成三个层次:绿色化学基础理论教学;绿色化学在实验中的应用;绿色化学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绿色化学课程在传授相关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结合教学团队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个人对绿色化学课程的理解,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3.1.培养专业化的绿色化学课师资队伍。

任课教师的专业化是提高绿色化学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不但要认真准备教材的功课,而且要在平时对“绿色化学”的发展和研究方向多加关注,阅读一些最新的国内外相关的书籍、文章和文献,积累绿色化学方面的知识,熟悉发展动向与研究热点。在充分鼓励教师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学校可以组织统一的培训讲座,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省内外高校中优秀的绿色化学精品课程,以此推动教学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建设。

3.2精选教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组织。

有关绿色化学的丛书繁多,从中挑选出一本难度适宜、教学内容与课时匹配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目前我校选用的教材是由徐汉生编著的《绿色化学导论》,该教材从绿色化学的各个重要方面,诸如绿色化学的原理、研究领域、研究动向、化学影响的评估等,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该书内容新颖,适用范围广,内容详略得当,基本符合一学期32个课时所需。但是教材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局限性,并不能及时反映研究发展现状,有必要及时添加国内外在绿色化学方面的最新的理论知识、研究进展,以及先进案例,丰富和补充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时代感和时效性。教师应当灵活进行一定的补充、扩展教学,使得学生的“绿色化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延续过程,与时俱进。

3.3精心备课,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的职责不只是教一节课,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组织教学和教学管理,这主要体现在精心备课和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两方面。精心备课就要在教学内容上和形式上做足功课,例如在讲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治理等环节时,借助互联网下载一些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视频及图片,诸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火腿肠、塑化剂白酒等新闻热点,佐证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进而得出开展绿色化学的重要意义,从而加深对课程的理解。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3.4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印证。

绿色化学的教学不仅包括在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在实验中和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对一些与本校科研相关的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学生到实验室参观,听取实验人员的讲解和汇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教学实习基地进行实际生产的见习活动,特别是生产环节中有关生产工艺的绿色化应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出心得体会。通过理论指导应用,在实际应用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做到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印证。

3.5改革传统的成绩考核方式。

绿色化学传统成绩考核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包括考勤、课堂作业等形式给分;期末成绩70%,一般由任课教师命题,要求学生期末上交一篇小论文。这种考核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谈不上培养应用型人才。为能全面考核学生在绿色化学课程中的表现,我们细分了成绩评定的指标,将平时成绩分解为考勤占10%,作业成绩占10%,课堂参与积极性占10%;期末成绩考核分为实验汇报或生活调查汇报成绩占20%,要求学生在分组实验或调查的基础上,制作PPT进行汇报;最后是撰写小论文成绩占50%,综合后即为学生的最终成绩。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可以全程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提高绿色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在高校教学课程改革体系中具有深远意义,在绿色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考核方式、开放实验室等措施,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了严谨的科研态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绿色化学是实施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支撑,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在日常的理论教学、实验指导、实践教学中注重向学生灌输绿色化学的理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让绿色化学思想融入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为创建美丽校园、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Kidwai M,et a1.Green chemistry:An innovative technology[J].Foundations of Chemistry,2005,7(3):269-287.

[2]闵恩泽,傅军.绿色化学的进展[J].化学通报,1998(1):10-15.

[3]贡长生,张龙.绿色化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4]刘明辉.试论高校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探索应用[J].高等教育,2011,1:101-104.

[5]訾俊峰.绿色化学与现代生活[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王全忠 王筠 陈亚红

上一篇:工程施工企业人力资源论文下一篇:视频监控系统交通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