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管理要素实施论文

2022-04-23

【摘要】随着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特征的自动力化生产程度进一步提高,成本控制的重点逐步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转向制造费用。传统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已不能满足成本控制的信息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业成本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运用,本文主要介绍其发展及运用管理流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业成本管理要素实施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业成本管理要素实施论文 篇1:

管理会计中作业成本法的兴起与应用

[摘 要]近年来,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成为我国会计学界的热门课题之一,本文将对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依据、发展过程及其内容进行探讨。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成本性态分析;间接成本;直接成本

1 作业成本法的发展背景

(1)作业成本法产生的依据。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依据体现在对传统成本计算法的科学性、传统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实践中对于成本习性的假设所产生的质疑。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电子技术革命的基础上产生了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革。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能够及时满足客户多样化,小批量的商品需求,快速地、高质量地生产出多品种、少批量的产品。这一切都要求成本管理深入到作业层次,把企业的生产工序和环节视为对最终产品提供服务的作业,把企业看成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根据各个具体的作业中心来进行产品成本核算将成为大势所趋。

综上所述,在现代制造业中,有两个引人注目的特点:一是作业观念已引起管理上注意;二是制造过程中间接费用的比重和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两个特点直接引发作业成本法的产生。

(2)20世纪末作业成本法研究的全面兴起。20世纪末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相对增加,明显突破了制造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较大”的假定。制造成本法中按照人工工时、工作量等分配间接成本的思路,严重扭曲了成本。另外传统管理会计的分析,重要的立足点是建立在传统成本核算基础上的,因而其得出的信息,对实践的反映和指导意义不大,相关性和可行性大大下降,应有一个全新的思路来研究成本,即作业成本法。由此作业成本法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众多学者研究后形成了新的成本计算方法体系。

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

(1)作业成本法体系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业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的目标所进行的与产品相关或对产品有影响的各项具体活动。

作业成本法是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以及把作业收集的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的核算方法。

成本动因,是对导致成本发生及增加的、具有相同性质的某一类重要的事项进行的度量,是对作业的量化表现。

(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内容。

①作业成本法的目标。作业成本法改革了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并使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趋于一致,大大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真实性。作业成本法更加符合现实,其结果也更加精确的成本分解代替了成本分配。作业成本法有四个目标:第一,消除低增值成本或使之达到最小。第二,引入效率与效果,从而使经营过程中展开的增值活动衔接流畅,以改善产出。第三,发现造成问题的根源并加以改正。第四,根除由不合理的假设与错误的成本分配造成的扭曲。

②作业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产品成本是指其制造成本,就其经济内容看,只包括制造产品过程中与生产产品直接有关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费用支出则作为期间费用处理。产品成本按经济用途设置成本项目。

而在作业成本计算法下,产品成本则是完全成本,就某一个制造中心而言(相当于一个集供、产、销于一体的小型工厂),该制造中心所有的费用支出只要是合理的、有效的,都是对最终产出有益的支出,因而都应计入产品成本。且产品成本按作业类别设置成本项目。

③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计算对象。传统成本计算一般以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或以某一步骤或某一批订单为成本计算对象。作业成本计算法适用于弹性制造系统下适时制生产方式,生产组织中作业的可分辨性极大的增强。这种变化要求成本信息不仅要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还要满足成本控制和生产分析的要求。要节约成本,控制和考核各作业层次的资源耗费是很重要的。因此,在作业成本法下作业成本的对象大体上可以分为资源,作业、作业中心和制造中心这几个层次。

3 在我国制造企业中推广作业成本法的意义

(1)使成本信息更加真实。作业成本法的关键步骤在于,计算出每种作业的分配率,再根据每种产品消耗的某项作业量乘以相应的分配率,得出这种产品消耗的该项作业成本,再把这种产品消耗的各项作业成本加总,就是这种产品的作业总成本。

作业成本法改革了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并使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趋于一致,大大提高了成本信息的真实性。

(2)使企业产销决策更加合理。产销决策和产品定价合理性的基础是成本计算的科学性。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工人工资等直接成本所占的比例大大减少,间接成本比例大幅度增加,传统成本法失真信息的数额越来越巨大。而采用作业成本法后,成本信息更具有科学性、相关性,从而使产销和定价决策更加合理、利润信息更加真实。

(3)对企业内部管理的意义。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深刻意义还在于,在作业中心的基础上建立责任中心。作业成本的核算过程中,成本核算的核心集中在了生产对资源一步步消耗的各个具体环节中,这样,作业成本法就把管理者的注意力引向了资源消耗的原因上,有利于更好地执行责任会计制度,改善内部管理。

4 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前景

作业成本管理的逐步应用和推广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目前许多国际性大型制造商和IT企业都已实施了作业成本管理,中国的一些领先型制造企业也在尝试开展作业成本管理,作业精简和效能提高的作用十分明显。

同时作业成本法的深刻意义并不局限于企业自身。对于国企来说,作业成本法能够更科学地核算效益,向政府反馈准确的信息,使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防止个别人利用传统成本法的缺陷侵蚀国家利益,有效地保护国有资产。因而将得到政府在国有企业中的推广。

当然作业成本法产生于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它所赖以存在的环境与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大不一样,所以,目前,在我国企业全面推行作业成本管理尚待时机,当前只是在个别自动化程度较高,管理较好的企业进行尝试。

总之,随着科技的加速发展,企业自动化程度迅速提高,间接费用占总成本的比重不断提高,我国加入WTO后,面临更强的竞争,企业之间人才和技术竞争日趋激烈,全面推广作业成本法的时机即将到来,作业成本法和相应的ABM管理思想的必要性会越加突出。只要企业深入调查企业内外部情况,深刻领会作业成本法这一先进成本核算和经营管理理论的精髓并灵活运用,一定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毕可祥.作业成本管理要素与实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8).

[2]刘昆丽.作业成本法下成本动因的确定[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8).

[作者简介]程艳(1989—),女,安徽人,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

作者:程艳

作业成本管理要素实施论文 篇2:

浅论作业成本法的发展与运用

【摘 要】随着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特征的自动力化生产程度进一步提高,成本控制的重点逐步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转向制造费用。传统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已不能满足成本控制的信息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业成本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运用,本文主要介绍其发展及运用管理流程。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发展;运用管理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法)是随着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出现,产生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末期开始在美国、西欧等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的新的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比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更为精细。它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下文将分别介绍其发展与运用管理流程。

1 作业成本法的发展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后,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产品需求多样化,个性化;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世界经济一体化;技术不断革新,主要是围绕材料、产品、设备等生产技术的革新和以微电子技术为中心的革新,生产进一步自动化。按照成本与产量的关系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所提供的资料,已不能满足成本控制的信息需求。在这一背景下作业成本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运用,使作业成本法计算得到迅速发展和应用的主要原因是适时制和作业管理(Activity Management,简称AM)。

适时制是适时生产系统(Just-in-time Production System,简称JIT)的简称,是以必要的劳动,确保在必要的时间内,按必要的数量,生产必要的产品,以期达到杜绝浪费、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管理系统。适时生产系统与传统生产系统的区别在于:传统生产系统是一种由前向后推进式的生产系统,前面的生产程序居于主导地位,后面的生产程序被动力地接受前一生产程序转移下来的加工对象,继续完成其未了的加工程序。这种生产程序导致大量的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储存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适时生产系统是一种由后向前的拉动式的生产系统,企业根据定货的品种、数量、质量和交货时间等要求来组织生产,前一生产程序按后一生产程序所要求的产品数量、质量和到达时间等要求将半成品移交给后一生产程序,消除各程序和环节之间的等待与积压。

作业管理是作为适时制的协同措施产生的,按照作业管理的观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被看作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形成企业的作业链(Activity Chain)。作业消耗资源,同时又创造价值因而作业链也表现为价值链,作业的推移也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的积累与转移,最终形成移交给企业顾客的总价值。

2 作业成本法的运用与管理流程

企业在开展作业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步骤实施。但不同企业的应用也有相当多的共性因素,笔者将其核心内容归纳为以下七个步骤:

2.1 作业调研

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和作业过程,理清企业的成本流动次序和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了解各个部门对成本的责任,便于设计作业以及责任控制体系。

2.2 确认作业

掌握作业流程并分解归并。作业往往分散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中,随着企业的规模、工艺和组织形式的不同而不同,认定作业可采用几种方法:一是绘制企业的生产流程图,将企业的各种经营过程以网络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一个流程都分解出几项作业,最后将相关或同类作业归并起来;另一种办法是从企业现有的职能部门出发,通过调查分析,确定各个部门的作业,再加以汇总;最后一个办法是召集全体员工开会,由员工或工作组描述其所完成的工作,再进行汇总,这种办法有助于提高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加速作业成本管理的实施。

2.3 汇集成本

①成本归集,汇集和分析相关成本和成本动因。各类的资源成本在发生时,已由传统会计进行了记录,反映在应付工资、应付账款、存货等日记账中,在本步骤要找出与各项作业相关的资源成本,可以通过现有的计量指标直接进行分配,而后,根据作业的类型和资源成本的性质来确定成本动因。

②建立成本库,按照同质的成本动因将相关的成本入库。一旦选定作业成本动因后,就可按照同质的成本动因将相关的成本归集起来。每个成本库可以归集人工、直接材料、机器设备折旧、管理性费用等。如设备调整人员的工资、福利,调整所用的物料、工具的损耗等。有几个成本动因,就建立几个成本库。建立不同的成本库按多个分配标准分配制造费用是作业成本计算优于传统成本计算之处。

2.4 设计模型

建立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对企业的运作进行充分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主要确定以下内容:企业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的确定,包括他们的分类,与各个组织层次的关系,各个计算对象的责任主体,资源作业分配的成本动因,资源到作业的分配关系,作业到产品的分配关系建立。

2.5 选择和开发作业成本实施工具系统

作业成本管理中需要比传统会计更丰富的信息,它是建立在大量的计算上的。因此作业成本的实施离不开应用软件工具的支持,软件工具有助于完成复杂的核算任务,有助于对信息进行分析。作业成本软件系统提供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构造工具,可以帮助建立和管理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并完成作业成本核算。

2.6 运行分析

作业成本运行和结果分析。在建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基础上,输入具体的数据,运行作业成本法。对作业成本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如成本偏高的原因,成本构成的变化等。

2.7 持续改进

开展相关改进工作以实现增值作业对作业成本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实现持续的效果改进,如考核组织和员工,重塑企业生产经营流程,消除不增值作业等。

参考文献:

[1]焦跃华.成本会计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王广宇,丁华明.作业成本管理要素与实施步骤[J].理财,2006(08).

作者:彭 青 万 慧

作业成本管理要素实施论文 篇3:

台积电:从ABCM说起

“成立27年,营业额达200亿美元,市值逾千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集成电路制造服务公司……”提起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台积电)的发展,台积电(中国)有限公司财务副总经理刘顺衡不无骄傲。

在台积电这家行业巨头快速发展的路径背后,有着太多值得称道的成就和精彩。这一次,刘顺衡将他的分享定格于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ABCM)。

发展需要

1987年台湾新竹,台积电的成立,并不被当时大多数人看好,一路走来,数字可以击破所有质疑。从成立一直发展到现在,台积电营业额目前已经实现了从0到200亿美元的转变。在刘顺衡看来,这种跨越式的增长背后,和公司管理会计系统的实施有着莫大关联。

2005年,台积电开始实行ABCM。究其原因,是由企业发展规模和管理复杂程度决定的。

台积电所在的高科技制造业领域,变化非常迅速,在很短时间里就可能经历大起大落。并且业务性质复杂、管理要素多。要想提升效益,就要在管理上下工夫。“在一家公司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所处产业在本身供给不足的时候,你只要把产品做出来卖就可以了,不用谈什么战略和管理;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需要利益加速增长,且本身处于扩张阶段时,企业从低成本或供不应求,到差异化管理的时候,公司管理就非常重要。需要有具备分析技巧、能力,要能够做决策,进而做到战略管理。”刘顺衡解释道。

“血腥”,是刘顺衡对电路制造行业竞争程度的描述。“台积电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英特尔和三星,要想保持企业竞争力,就要不断挑战、创新、超越。比如,我们需要了解竞争对手三星工厂设备的投资规模,分析他们单位产品成本,想办法比它做得更好,这是求生之道。”这种管理分析离不开管理会计的工具和手段。具体到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当成本增加,相应的,需要提升生产力和效率。“运用ABCM的管理,提高工厂的整体效能,让我们更有效率,成本更低,更有竞争力,品质做得更好,这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刘顺衡称,此外在市场拓展、技术竞争、资金安排方面,都需要利用先进手段,深入分析,精准选择,进而果断决策。

提到分析的能力,刘顺衡强调,“这就需要运用ABCM,上升到管理会计的层次。”

从点到面

谈到ABCM在台积电的实施过程,刘顺衡介绍,“我们是阶段性地实施,先在台湾的新竹厂做,进而将一个厂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厂,再慢慢延伸到海外。”具体做法是,“我们把上百种产品资源划分为28个成本动因,把它相应的机台、人员的抓手找出来,抓住适当的成本动因,同时,把产品也做相应分类,通过适当的作业因素,把不同类型的产品、物料、零配件真正的成本抓出来,透过这样的方法,进行精细化管理,大大降低成本,包括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减少库存量、降低维修成本等等。与此同时,通过成本系统的归集,形成成本结构构架图,针对不同客户、产品,提供相应的咨询,方便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战略安排。”

“我们现在几乎每年都有100亿美元的投资,其中固定资产的投资是非常重的一部分。公司每年机材的维修,需要投入一大笔资金。我们把几乎每一个零配件的维修管理都建立起来,什么时候哪个零件要先换、怎么更换能让我们的维修成本做到最低、让公司的效率更高,这需要非常精细的管理。把机台有效运行起来,能够大大降低公司的成本费用。依此类推,在采购台机价格、服务成本、产品组合、产能管理,计划和预算,以及资本投入等方面,都是相关性,ABCM的架构的资料,都可以帮忙我们在每一个要素上做最好的管理。”

新的层面

刘顺衡介绍,目前台积电的财务会计部下面,有一个部门就是发挥会计的财务分析能力,兼做一些决策的资源支持功能,几乎在公司的每一个层面,不管是销售部,还是在HR、R&D,各个部门都有管理会计在给他们的团队做公司整体性的战略和策略上的分析。同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全公司已经开始运用一些财务的基本概念。“比如投入资本金回报率(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ROIC),几乎所有重要的决策,我们都要看这个ROIC指标,在这种氛围和理念之下,这样的全员财务思维,对企业持续快速发展,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具体到财务人员的发展路径,刘顺衡有着切身体会。在他记忆中,“数豆子的人”是多年前大家对财务人员的戏称,因为那时的会计人员只要把企业的交易记录核算准确即可;“过去的一段时间,我觉得我们是偏重在交易和内部控制这个层次,我们希望报表正确、符合会计原则”;接下来,“我们将要进入另一个层次——业务合伙人,注重的是绩效管理和财务分析,能够进行营运分析。这需要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能够了解公司的价值链,知道每一个科目背后的价值所在。”

要想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素质与才能,成为“业务合伙人”,刘顺衡强调了三个关键词。

“专业度”。一名优秀的财务人员首先必须具备非常好的管理会计技能,具有扎实良好的专业水平,才可能跨过业务合伙人的大门,帮公司创造更高的价值。

“洞察力”。“财务人员会看到很多的报表,要提升自己,就要能够从报表中看出重要信息,然后在各种会议上发挥自己的数据分析功能。这种对重要数据信息及价值的洞察力,对财务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领导力”。在公司每一个决策的会议中,要运用我们的财会能力发挥主导力,利用管理会计的手段,提升财务人员对公司决策的影响力。

价值挖掘

25年的财务工作经验,让刘顺衡对应对经济周期有着更深的理解。他提醒企业财务人员要智慧地面对经济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例如,“经济景气上升时,企业定单充足,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什么样的定单对公司的成长是最好的?面对大量定单,如何尽快把投资变成现金?如何快速投资建设产能?又如何把工厂现有的产能能源极大化?”

“经济形势低迷时,我们马上就要想到,市场不理想,定单不够了,竞争对手会抢夺我们的市场份额,拿什么样的成本,可以支撑我们做什么样的方案?另外,订单不够,机台开机运转,会产生水电费等费用,我们要尽快把不该用的机台停下来,减少变动成本的发生。在不景气的时期,如何更有效降低成本,提升利润,都需要管理会计辅助,以达到公司的经营目的。”

谈到目前的工作,刘顺衡表示:“我们财务管理工作现在做的事情,与提升公司价值息息相关,对我们的股东价值会产生重要影响。除了成长之外,公司能不断地赚钱,这其中包括资产收益率、营业成本、销售数量和价格,还有如何能更有效地购置固定资产,这些都是我们财务的控制点。如果能把整个公司的每一个控制点都做到极大化的话,就会提升公司的效益,进而提升公司的市值。”

这正是利用管理会计的手段,实施企业价值的挖掘之路。对此,刘顺衡充满信心。

作者:滕琳

上一篇:企业研发费用税收政策论文下一篇:社会建设行政裁决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