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力下作文教学论文

2022-04-15

【摘要】在互联网的影响与冲击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而言,我们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和优势,开发和整合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展科学高效的自主研学模式,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当中,实现线上和线下融合教学的优势最大化,促进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思维能力下作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维能力下作文教学论文 篇1:

思维能力培养背景下,「可视化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重要时期,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光靠“理解性记忆”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将“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结合起来,运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实现写作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可视化技术概述

受学生学情和学习特点的影响,写作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如何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和相关专家学者思考的问题。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可以将“可视化技术”引入到写作教学中,借助可视化技术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真正做到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诉。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对“可视化技术”的运用,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模仿人脑的记忆和思考过程形成的一种可视化教学技术,运用此工具,可以按照一定的层级关系整理写作要素,然后写作。第二种是思维地图。思维地图是基于语义学和认知心理学提出的一种可视化教学技术,学生可以将所需要的写作要素罗列出来,并借助简单的导语、线条和图像表明彼此间的关系,对于作文结构的美化和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三种是概念图。相较于前两种可视化教育技术而言,概念图更适合用于写作教学。教师可以借助概念图深化学生对各种写作要素的理解,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打基础。

二、“可视化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1.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写作学习的效率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将可视化技术运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借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练习中,逐渐实现提升写作能力的教学目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五感作为可视化技术引入的切入点,实现多种不同内容的延伸,不断拓展表达空间,从而让学生有东西可写。这样,教师能够实现的就不仅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让他们树立写作自信,从而提升写作教学的效率。

比如,写作“我的心爱之物”这一文题时,学生虽然可以说出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要将喜欢的原因写出来却很困难。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入思维导图,让学生以“我的心爱之物”为主干,向下逐层解析,写出心爱之物的外貌以及与之相关的事件,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又如,在写作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五感作为延伸的重要方向,让学生基于“我的心爱之物”,从“听觉、触觉、嗅觉、视觉、味觉”等多个层面发散思考,拓展写作内容。如写“我的心爱之物是一把伞”,在听觉层面,可以让学生联想打开伞时听到了什么,是简单的“砰”的一声,还是其他与众不同的声音。在触觉层面,需要写伞摸起来怎样,是光滑的还是有颗粒感的,伞柄的触觉和伞面的触觉是否相同。在嗅觉层面,需要考虑伞在不同天气,散发出来的味道是否相同,譬如晴天时,阳光照在伞上,伞是否会散发出让人愉悦和舒畅的味道;阴天时,在雨水的浸润下,伞是否会散发让人忧郁或者伤感的味道。在视觉层面,则需要从伞的结构、尺寸、颜色、图案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更加直观、立体地描述伞。因为伞是不能尝的,所以在味觉层面不能描述。

2.引导学生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源自对事物的观察,将可视化技术引入到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事物,并对相关语文要素科学分类,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对各种写作素材进行归纳和运用,提高写作能力。如在上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基于五感,对不同的写作素材进行归类,从而更好地运用写作素材。需要注意的是,写作方向不同,所用到的写作素材也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不同的分类方法,以应对多样化的写作方向。如描写具体物体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五感的角度分类。描写具体事物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事件的基本要素出发思考,综合考虑“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等内容。描写具体人物时,则需要从人物的“外貌、着装、行为、语言、神色、相关事件”等角度思考。让学生准确地对各种不同要素分类,以逐步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比如,写“20年后的家乡”这一文题时,学生虽然对家乡很了解,但还是会出现在写作时不知道从何写起的状况。为此,教师可以将思维地图中的括号图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以家乡的生活为切入点,从生活中人们的吃、穿、住、行、娱乐、教育等角度思考,将自己对“20年后的家乡”的想象写入作文中,丰富作文内容,从而提高文章的质量。如在吃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从营养的角度思考,考虑20年后的家乡,人们是通过何种方式解决食物营养平衡问题的。在穿方面,可以先引导学生考虑衣服的基本功能和组成要素,据此进行拓展和延伸。如衣服本来的功能是保暖、遮羞,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当今社会,衣服还被赋予了审美的功能。在引导学生畅想20年后的家乡时,还可以从保暖、遮羞、审美、科技、文化等多个角度思考,看20年后人们是否给衣服赋予了其他功能。在住方面,则可以引导学生考虑20年后的人是否有其他居住方式,如像蜗牛一样,有一个可移动的房子。这样,引导学生逐层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拓展,而且有利于学生丰富表达的内容,梳理写作思路,进行更加规范、高效的表达。

3.深化学生的理解,明确写作练习的内容

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并不是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针对特定要求写作,并让写出来的文章符合要求。将可视化技术引入到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借助可视化技术对不同题目进行解析,明确写作内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培养思维能力,提升作文水平。为此,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借助可视化技术引導学生对作文内容进行解析。比如,进行“介绍一种事物”的写作训练,该写作训练的目标是让学生举出一种具体的事物,加以描述,分析事物的本质,帮助人们了解该事物。所以在解析写作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写作练习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描述事物本体,不仅要说明所介绍的事物是什么,还要说出该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比如大小、颜色、形状及状态等。二是描述事物的功能,需要说明该事物能做什么,或者可以做什么。要让事物的形象立体、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比如,引导学生描述“熊猫”时,教师就可以思维地图中的气泡图为切入点,让学生围绕描述中心,从熊猫的外形和能力两个方面出发思考。在外形方面,要说明熊猫本的一些特性,如熊猫有黑白相间的花纹、胖乎乎的身体以及两个明显的黑眼圈等。在能力方面,可以从熊猫卖萌的角度思考,阐述人们喜欢熊猫的原因以及自己喜欢熊猫的原因。在可视化技术的帮助下,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逻辑,还能借助气泡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实际教学工作的需求。另外,为了提升课程教学效率,教师在引入气泡图的过程中,也可以考虑将气泡图独特的卡通形式展示出来,并配上不同的颜色,以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明确写作重点,美化作文结构

将可视化技术引入到小学作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写作重点,美化文章结构。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几种最常见且有效的可视化技术教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利用可视化技术进行写作训练,从而实现作文水平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考虑从读写结合的角度出发,先借助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完成可视化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再帮助学生完成作文结构的美化。如学习《童年的发现》一文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細分析,让学生明白文章是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行文的,还要运用可视化技术,让学生明白作者构思的巧妙,并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构思方式。

比如,进行写作练习“推荐一本书”时,学生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写作内容进行剖析,从作者、书的内容、具体章节以及句段等方面对书进行分析和概括,从而完善作文内容,达到美化文章结构的目的。为了提升写作训练的效率,也可以引导学生对《童年的发现》一文的结构进行分析。让学生分三次阅读课文,再将每次的阅读感受作为写作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写作空间,也可以让学生更加形象、立体、直观地介绍书的内容,从而提高文章的质量。当然为了确保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写作需求,先让学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读物阅读,然后用简单的语言表达阅读感受。之后间隔1-2周,再让学生第二次阅读此书,并记录阅读感受。最后,间隔1-2周,再让学生阅读,记录阅读感受。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三次阅读感受,参照《童年的发现》的行文结构,完成写作。这样,可以将写作训练划分为不同阶段,减轻学生的压力,也有利于学生更加有效地运用可视化技术进行写作。

5.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入创新思维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可视化工具,最重要的是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拓宽写作视野,可以将更多内容融入到作文中,以实现提升作文水平的教学目标。此外,此种教学方式也能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会分析和创新,让作文内容与众不同。因此,教师在应用可视化技术的过程中,还应站在启发学生思考的角度,让学生在可视化技术的帮助下,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联想和想象,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习能力。

比如,学习“介绍一种事物”时,学生对事物的描述比较笼统,达不到写作训练的要求。学生只能停留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层面,对事物的外形和功能进行简单描述后,就会陷入“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明明还有很多可写的内容,但学生就是找不到表达的切入点,导致作文内容干瘪。这样,既打击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产生了怀疑。所以,为了提升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可以将与事物相关的事件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完成写作思路的拓展和延伸。以“水杯”为例,水杯在实际生活中的功能是饮水,那么在用水杯饮水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事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此为方向思考,进而完成情感的融入,从而让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如写“父爱”或“母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思维地图,依据“水杯(水杯的外形、功能)——关联事件(父亲/母亲与“我”,关于水杯的关联)——情感融入(写“我”对水杯具有独特情感的原因)”。借助思维地图,学生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说明水杯的外形和功能,也能有效地对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和深化,从而丰富写作内容,写出能打动读者的好文章。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的“可视化技术”,主要包括思维导图、思维地图和概念图三种,为了让“可视化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发挥其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教师需要加强对“可视化技术”的研究,根据实际写作需求,对“可视化技术”进行调整,实现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和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作者:蒋文举

思维能力下作文教学论文 篇2:

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在互联网的影响与冲击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而言,我们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和优势,开发和整合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展科学高效的自主研学模式,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当中,实现线上和线下融合教学的优势最大化,促进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课程资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线上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欢迎和认可,线上线下教学各有优势。线上教学不受地点和时间的约束,学生可以多元化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也可以通过线上资源和平台来预习和巩固课堂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较系统全面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今后的教学。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与教师面对面沟通,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提升学生在英语课堂的主体性,英语学习更加高效。尽管线上教学有着很强的互动性,但与线下教学模式相比仍存在很多不足,通过将线上和线下教学相互融合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率。

一、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实施的路径

1.优化集备、全员配合

为确保线上线下英语教学有序高效,综合两者优势,推进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融合。年级备课组要根据学校具体学情定期开展科学研判、专题的研讨,制定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开发适用的校本教材,精选知识点和题目,做到讲解、练习、检测、反馈结合,优化和细化线上教学,进行精准复习,确保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有效性。

2.家校合作打造共育体系

初中生由于其自身的年龄限制,自我驱动力有限,往往自律性较弱,好奇心强。因此,学生的线上学习过程离不开家长监管。学生的线上学习通常是时间长、学科多、内容难、任务重,不少学生在行为模式和学习上表现出异常。加强家校沟通方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状况,并通过心理疏导和教学手段,调整孩子状态。同时,学生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职业和知识背景,教师可以争取到家长的配合,将家长资源纳入家校共育体系,鼓励家长参与教学。例如,在八下Unit1 Voluntary work的课外拓展中,可以邀请家长从社会角度,通过微信推送参加志愿活动连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活动,提高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3.拓宽课程资源

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在内容方面还是在形式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就教学内容而言,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搜集大量相关的教学资源,然后对这些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营造出更加有利的英语学习环境。传统的教学经验表示,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是很难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而丰富多样的课外材料才是提升学生英语能力、培养英语语感的重要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施任务驱动策略,布置小组任务,互相分享搜集到的资料,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实现互动学习,不断拓宽眼界,拓宽课程资源。

就教学方式而言,通过互联网思维能够为学生营造出更加活跃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等软件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呈现给学生,通过全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与理解。教师还可以将教学的重点难点制作成微课,通过微课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除此之外,研学案辅助教学也为教与学提供指导。因为研学案的编写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引导。研学案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前要完成教师在研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进行自学。在课堂上,学生分别以自学互助学等形式解决研学案中的重难点问题。研学案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中师生地位的翻转,有利于创建和谐、互助、自主的学习氛围,也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提供了系统的课程资源。

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1.制定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目标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都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更加有计划性地开展教学,推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有效实施。

使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就必须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混合教学目标,从而推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有目的开展。

首先,让学生在混合教学模式中先通过线上自主学习生词的读音、中英文意思。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与话题有关的资料,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锻炼学生搜索整合资料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有效利用。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中,线下教师在英语课堂为学生安排一些随堂练习内容,方便学生更好地运用词汇,同时通过不同层次的课堂任务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对学生的词汇掌握情况进行随堂测验,也可以利用双人组合猜词的形式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还能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初中学的语言综合能力除了语言知识、技能、学习策略,还包括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其中,文化意识第五级目标中包括了解英语国家的人际交往习俗和关注中外文化异同。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笔者将八年级下册Unit 2 Body language这一课制定了如下混合教学目标。

(1)能通过翼课网自学生词读音和中文意思,扫除泛读More practice障碍。

(2)能记录和提取眼神交流的有关信息,总结中西方眼神交流的注意事项。

(3)小组合作能收集并分享不同国家的问候方式,并能理解“印度搖”这一文化差异。

(4)理解不同肢体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含义。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意识。

2.课前

(1)理论依据——自主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模式认为,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在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学应围绕学生展开,师生之间是和谐民主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学派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是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通过自我监督、自我强化等实现学习目标。将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引发学生自己思考,主动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语言能力。例如,在英语新授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进行自主学习,在复习课时可以让他们自学巩固。

(2) 课前线上自学

英語的学习需要从听、说、读、写几个方面入手,就“说”而言,最为基础的内容便是发音正确。学生长时间受汉语语言环境的影响,导致其英语发音不够标准。针对这种情况,课前教师利用翼课网教学平台布置了与本课相关的词汇读记、听写、首字母填空等练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第二天的课内活动作铺垫。同时,根据翼课网大数据分析学生课前的单词朗读(如图1),课文跟读(如图2),绿色部分是全体平均分能达到及格以上,红色部分即为学生自学未能掌握的词句,教师以此在课堂上针对性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3.课中

(1)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下,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可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建构条件和情境性,让学生实现所学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建构,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同时,基于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结构是围绕关键概念而建构起来的网络结构的知识,既包括结构性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知识,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可以比较全面有效地把知识呈现出来,加大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接触面,进而提高学生英语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提升英语学科素养

经过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之后,可以发现学生上网课时会遇到诸多问题。在还没有很有效的线上学习监督手段出来之前,还是要采取传统的线下教学的模式来保障教学进度和教学效率。在八年级下册下Unit 2 Body Language 文化拓展课的线下课堂上,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图3)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提升思维能力。

在本节课的线下课堂上,教师课前根据翼课网布置的前置作业反馈,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求。在课程的正式讲授之前,教师可以将翼课网和研学案上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收集并在课堂上答疑,提高学习效率。(如图3 Step1),在T or  F任务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重点,然后教师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课文,攻克重、难点。

教师通过播放视频,集中训练和巩固学生的听、记录的技能,(如图3 Step1)同时通过听力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提炼课文中提及的中西方眼神交流要注意的事项,培养文化差异的意识,提升思维品质。

在线下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讲解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分享各国不同的打招呼方式以及扮演情景剧(如图3 Step2、3)。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的场地优势,集合学生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加强互动,并且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在教师的监督和同伴的共同学习氛围中,经过课堂的阶梯式学习任务,层层铺垫,最后将整堂课所学内容水到渠成进行汇报(如图3 Step 4),及时巩固提升。

(4)课后总结巩固,线上线下协同互助,做好课后反思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对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能够将课堂知识实现有效内化。对于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引导,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要实施适宜的教学策略。对于课堂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可以录制微课小视频,方便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教师通过配套的报纸练习完成语言知识作业,同时通过网络平台问卷星布置文化拓展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的技能。学生还要根据教师的评价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与综合,进行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做出对教学过程的反馈,找出存在于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三、融合教学评价体系

为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有效实施,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也应该更全面、合理。初中英语教师要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和线下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线上学习中,可以结合学生线上考勤、课程视频观看次数和观看时长、线上互动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在线下则可以结合学生作业完成、课堂表现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或是根据学生在融合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进行考核。总之,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评价体系制定要多元化,并根据教学具体情况不断优化。

四、结语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科技信息技术发展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下衍生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者应以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策略,可以通过开发微课、研学案、练习、测试等系统的线上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线上学习条件,进行自主研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同时结合科学的、高效的、系统的线下课堂,将线上和线下教学的融合教学的优势最大化,以课前预习、课中讲授和课后巩固的线上线下协同开展,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林立.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振兰.自主学习理论概述[J].智库时代,2017(12).

[3]陈涛.基于人本主义教学观的合作评估教学模式[J].教书育人,2019(30).

[4]冯晓宁.浅析斯金纳新行为主义伦理思想[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5]裴晓雪,凌茜.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开展中学英语网络教学的探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10).

责任编辑  李  源

作者:陈林

思维能力下作文教学论文 篇3:

打开灵感之门 开辟写作新天地

内容摘要:思维能力是作文能力的核心,也是作文教学中最难以传达给学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我培养意识的关键能力。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获得灵感,从写作中得到启发,从而让写作不断提高学生文化应试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的观察力,艺术鉴赏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相应的提高,从而让学生的综合文化素養得到发散成长。

关键词:思维能力 文化素养 教育引导

一.注重基础,读写并进

新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加入了更高且更具体的要求,不仅加入了练习要求,更多的是要求教育者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写作,而不是单纯的应付考试任务。让学生能够从写作的过程中有个性化的思路,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能力。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教师教学生作文,狭义的说就是指学生不断练习写文章,训练写作的基本功,在遣词造句主题思想部分都充斥着老师所带来的规矩思路,老师的写作教学实际上是为学生作文创造模仿的条件,提升学生的模仿能力,从而让学生写作失去了最初语言文字应用的本能想法,变得机械化。

为学生制定磨炼写作基础是教育写作的必定目标之一,但是不能从头到尾都替学生制定好写作的方向方法,教师给予的写作指导应该是先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启发然后放开创作空间,让学生自主作文,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更多的驰骋空间,而不是一味的模仿训练,将“拿来主义”练到极致,这样的写作是枯燥的,且会消磨掉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玩味兴趣。在练习阶段,教学是双边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的引导需要即时且具体到每个学生,给予学生自己写作的经验看法,学生只要努力用功,自然能在写作上更进一步。指导和放手也需要处理好二者的平衡关系,偏重任何一方都会出现问题,老师需要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因材施教,把握尺度。

写作能力的高低,往往和学生自身的阅读水平,积累程度有关,所以老师需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阅读,比如在班级设置图书角,在假期设置读书笔记的任务,词语成语积累本的运用都非常值得考量应用。同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读好文章,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课文当中,在课堂教学上可以引申到其他的优秀文章中,与学生互动锻炼学生的解读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才能在写作中提高构思能力,让文章更具有深度,在字句上有自主的见解运用。这点在现代教学中的中学生身上难能可贵,这和许多老师忽略此类精神意识的构建很有关系,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应该去担当一个参与者,而非一个主导者。写作能力需要长期的成长进步,而每个阶段的进步都需要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二.加强综合素养,写作教学全面化

作文是学生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写作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脑力活动,是思想内容和书面表达形式的统一。抛开写作技巧,写作常常能够和作者的综合素养有直接关系。而现代中学生在综合素养方面参差不齐,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和接受,技能的知道和掌握,智力的开发和提高,道德情操的熏陶和养成,良好习惯的培养,都需要融合在教育过程中。而在写作过程中,比如说瓶盖作文,作文命题,作文训练中,都存在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因素条件,写作应当成为学生认识自我,表达情感医院,养成向上的主题人格的重要途径。

写作中,学生需要具备审题能力,文章结构构思能力,遣词造句的基本能力。老师可以根据题目在练习中提供适应学生的教学计划。

审题中,学生常常无法理解到题目的隐性信息,最后让文章与题意不符。作文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分为隐性和显性两种,显性的信息很容易把握,隐性的信息就比较难以获取。例如《春雨》《海浪》一类的题目,其本身具有很多的象征意义,学生往往容易就物质本身去写物,忽略了命题者本身的目的。所以在需要教学中加以指导与要求,题目所给的信息往往非常局限,但是所能够描写的内容往往非常之多,学生很容易迷失在局限的信息之中,无法跳脱出来写出新的立意出来,这一点,需要在审题过程中发散自己的思维联想,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完成训练写作审题的过程,抛砖引玉,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审题,能够对题目进行补充和延伸,增加写作的条件。

老师在作文批改中也应该注意方式,在批改不同文体的作文中需要不同的指导意见。由于每个学生的作文能力层次不一,一定要做到因人,因文而异,老师能够支出各个学生作文的优缺点,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实事求是。不能以有色眼光优等差生来分别作文水平的高低,且评语能具有启发性,少批多改,多以鼓励为主,以激励性原则为主,让学生懂得写作的道理,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正面引导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主义批改的灵活多样性,给学生一种互动交流的感觉。

在作文讲评方面,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优点并指出不足之处,以实际案例说明,可以选择一两篇代表性的问题典型作文,但不能标注作文作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并将问题进行对比,在一定时间进行专题内容讲评。

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有固化的特征,但这并不是不需要理论的要求,它需要理论和时间的相对结合,传统写作教学是一个封闭的结果性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最终学生写出的文章是不是符合题意,能不能写出标准的文体。其教育性质是极其肤浅片面的,写作的过程绝不是受制于文字规矩的,它与作者的各方面素养息息相关,而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用写作这一方式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能力,这是对传统写作教学的扬弃和超越。

三.思维训练

思维与语言相互依存,密切联系,“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它如果脱离了思维,就会变成单纯的记录方式,成为一种符号。思维是语言的内在表达,写作的实质就是用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达思维的成果,思维发散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创新写作的能力尤为重要!

1.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求异思维就是打破思维定式的固化精神活动,敢于对人们惯常的定论保持怀疑态度,时常突破常规思维的路子和范围。这需要学生在平常的课堂上和生活中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态,对感兴趣的事物有刨根问底的想法基础,需要老师和家长在教育上引导加持,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可以带动思维能力的训练,或者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求异思维能力的小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写作审题方面提出逆向思维进行立意,比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常规思维,大部分人都能够想到其合理的一面,但大部分人可能没有想到有过分夸大环境的作用。当然也可以以其他文章为范本,练习强化此类思维能力。倚靠常规思维见头见尾,顺理成章的作文,虽然不缺乏作文所有应该具备的基本因素条件,但再不会在写作上有一番别开生面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写作的结果不是给予考试和分数的,而是学生自己本身精神世界的外向化建设。

2.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在整个构思过程中,依着一个思维基点,运用各种方法得到多种思路设想,有利于学生的界别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養,是学生个性表现的一方面。

在进行作文练习时,可以带动学生的联想能力,尽情列举与题有关的东西,比如提出“天空”一词,部分学生会写出“云朵”“星星”“月亮”一类和天空有直接表层因果关系的事物现象。而有些学生会写出“风筝”“单车”“青春”等一类和天空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事物,这表明这些同学考虑到了更多自身与天空的联系,把握到此类事物和天空在某些方面有着的共性,这就属于发散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在练习的同时,不能只让学生一味的去追求此类思维能力而不即时进行指导,比较,点评,也是不可取的,发散思维是按一定要求,,从不同方向角度进行联想,是达到最优选择,决断的有效手段,不能单单为了发散而发散,要带有相对的目的性。

3.想象能力的培养

想象是一种主动无目的性的创造性精神活动,它是作者根据自身不同的阅历所构思文章的心理活动,也是写作最初的印象,想象能力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方向以及作品的深度,任何一个有关写作的环节都需要想象,生活中所带来的经验,书中所带来的感悟,都是笔下语言文字最可能描绘的事物。

想象来源于生活,往往具有现实生活的现实依据,因此,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留心观察和体验,让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地方,用心感受用笔记录,这样积累下大量的原始生活素材,才能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任何对未来的憧憬,对现代生活的发现,都是提高想象能力创造性的关键。

同时,可以有选择性的让学生阅读一类科幻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丰富自己的想想经验,通过续写故事,改编故事等一些练习技巧,进行虚构描写,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兴趣写作

在教育学写作的过程中,要让同学们重视在写作的过程中获得什么,而不是写作的结果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摆脱浮躁的写作想法,让写作有丰富的过程内容。不过分的追求辞藻华丽,描述生活便还原自身于生活中本身的写作意义,语言文字运用走心而出,将集中力集中于内涵,写作更像是一门艺术学科,中学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带领学生叩开艺术的大门,越成长,便越能理解到写作的意义。不能一味为了应试而写作,过分强调技巧。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传递自己在现有年龄阶段所感受的,所体会总结的,逻辑能力可以培养练习,兴趣也可以培养,但是初衷不能改变,这也是写作行动和灵感的根源。切记写作时要尽量放松。这样有利于你摆脱对自己阅读过文体的依赖,找出自己的叙述节奏。最后,写作的时间且不能太短,流畅感也是行文写作最初始的重要感知能力,任何语言文字,先要作者本身能够接受并继续写下去,多写多练,不断加强实践能力,终究能够开辟写作的新视野。

参考文献

[1董小玉.刘海涛.现代写作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余卫兵.创新写作[M].重庆出版社,2006.

[3]韦恩.W.戴尔.灵感[M].群言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江苏常熟市第一中学(初中)]

作者:王盈枝

上一篇:高校机房信息化管理论文下一篇:国际法恐怖主义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