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探索论文

2022-04-23

随着创新教育的不断普及,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解决学习数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创新思维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创新思维的特点创新思维具有五个特点,其一是追求真实,发现问题,以开阔的思维空间来解决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探索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探索论文 篇1: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探索

摘 要:所谓的创新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有其独特的特点,如求异性和逆向性,具备创新思维,要求能够从不同角度、突破性的打破常规思考问题的方式。创新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锻炼而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所应当具备的创新思维,并不是科学史上惊天动地的创造和发明,而是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点滴表现所积累起来的思维方式。针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去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就可以视为创新;针对同一个问题,能够从以往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找到另一种解题的方法也可以视为创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思维;探索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源动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深化,创新教育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创新教育,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实现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经之路。本文就针对小学数学中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简要的探讨。作为教师,需要发现小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在“趣”中创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是说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力放在人所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创造的成功。一般说来,数学学习成绩好,就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反过来,对数学一旦产生了兴趣,它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推动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情绪,这就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数学成绩差。这时候教师应对学生取得的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和成功,进行鼓励与表扬,让学生他们体会到成功的滋味,认为学好数学并不困难,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使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我问:同学们,你们上超市买东西,要带什么去呀?同学们大声说:“钱”。还没有等我再往下问,很多同学就从口袋中拿出钱来。有10元、5元的,有5角、2角、1角的,也有拿出少见的分币和100元大钞。这一下我和同学们兴趣都起来了,我说,光有钱,认识钱还不行。还要清楚这元、角、分的不同,这样才会买东西时不出错钱。同学们就是在这种兴趣中,了解到元、角、分的不同,以及他们之间的换算。

二、创设情景,培养创新思维

有效地创设情景是一种发现问题、形成积极探求知识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知识,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充分点燃。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充分培养。

首先,教师应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问题创设宽松的情景。例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教师问:“同学们喜欢小鸟吗?”(喜欢)请看:“教室里有没有小鸟呢?”(学生失望地说:没有)教师把握时机地说:“教室里没有小鸟,没关系,老师把小鸟捉来了,让同学欣赏欣赏。”这时学生的兴趣立刻来了,都焦急地等待着“小鸟”的出现,紧接着教师打开屏幕画面,把画有“在树上有5只小鸟”的图和“又飞来3只小鸟”的图(动态画面)展示给同学,让学生观看。在学生心情愉悦之际,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观察画面,并用三句话表示这幅画面的意思,学生自然而然地把问题解决了。由于老师注意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其次,利用身边的数学创设情景。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那些物体上有圆?”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圆桌的桌面是圆的,一元钱硬币的面是圆的,光盘是圆的,汽车的轮胎是圆的……教师接着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或椭圆形的?”学生回答:“做成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不平稳。”“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教师的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知识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教师就此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圆的有关知识,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認识。”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心情进入到新课的学习,由于教师善于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有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良性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课程改革以轰轰烈烈地在全国范围展开,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课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为素质教育开启一条广阔的大道。

作者:黎昌吉

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探索论文 篇2:

初中数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探索

随着创新教育的不断普及,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解决学习数学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创新思维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思维的特点

创新思维具有五个特点,其一是追求真实,发现问题,以开阔的思维空间来解决问题。其二是善于质疑、批判的思维,与人们的惯性思维相左,创新思维往往带着批判的思维去认识世界,打破常规而独立思考,走与别人不同的路,敢于挑战权威,质疑成规。其三是勤于思考,思维具有连贯性,具有创新思维者,必定是个思想者,充满思想的头脑中,不断有新的构想闪现,因此,其思维是连贯而活跃的。其四是开阔而灵活的思路,创新思维具有多方位角度思考的特性,思路开阔而灵活,其遇到问题时,这种灵活的思维总能找到最优的方案和最相适宜的方法。其五是综合各种因素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系统思考整体事物,综合所有因素,运用已知事实和知识,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后,得到新的认识。

二、善于营造创新思维的氛围

在学校或课堂中,要努力营造一个创新思维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尤其要鼓励理解力、接受力相对较弱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答题。在课堂上形成创新思维的大氛围,造就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见解、主动创新的小环境,准确把握创新思维氛围的有利时机,提升学生解题热情和解题水平。

三、教学设计中体现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从创新的思维角度设计教案,依据其理论、结合其特点、运用其方法,将创新思维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1.发散性题型与灵活思维

训练学生的灵活思维,首先要选择一题多解的发散性思维的题型,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运用多种方法,解题起点和过程灵活而全面,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2.近似性题型与类比思维

将近似性题目减少已知条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类比的思路。老师应当引入开拓性的思路,通过类比,使学生增强发现、分析、对比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以进行掌握概念的不同属性。数学知识中的抽象概念与形象思维之间的矛盾只有通过类似题型的练习,来启发学生的类比思维和质疑。只有批判性的思维,才能有创新的结果,尤其在数学思想中,批判性思维能突破惯性和传统思维的枷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设计操作性问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3.开放性题型与想象思维

创新者都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数学思想也充满着想象的过程,开放性的题目由于各个要素的开放,能提高学生探索数学求解过程的兴趣,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数学学科中不断求异创新,通过开放性习题的训练,能够使学生增强大胆猜想、联想等一系列活跃的创新思维,从而打破数学教育的沉闷。

4.另类性题型与求异思维

在另类性数学题目的解题思路中,预测有可能结果扩散求异思维过程,能帮助学生选择到合乎条件的解答。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及时肯定学生在解题思维过程中不时出现的求异因素,能让学生有成就感而增加求异兴趣,感受到成功的创新思维带来的喜悦心情,逐步养成稳定的心理和思想品质。

四、提升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

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因此,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首要条件。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具备敬业精神的基础上,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化,克服认知上的偏差,并且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自身的创新素质,从而使自身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五、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

实施创新思维教学还必须依赖于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在数学教学中的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知识点的学习中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立体几何章节中的旋转体,教师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演示旋转体的形成过程,学生很快了解了原来很抽象的概念,这是由于现代教育技术演示的三维动画影像,让这个旋转体具有了形象直观的形成过程演示,提高了教师讲课的效率,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知识点。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传统的教学手段的革新,更是创新教育的有利前提,在实现优化教学结构,资源共享,激发师生创新精神方面,架设起师生互动,加深彼此了解的桥梁。

六、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实验、猜想、验证、引导学生寻求正确方法,围绕该问题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然后教师组织同层次的学生展开讨论,同时巡回分类指导,教师有选择地参与各组讨论,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进行观察、分析、探究和尝试,引发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了学生实验、观察、动手、动脑、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责任编辑 刘 馨)

作者:魏西辰

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探索论文 篇3:

初中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探索

【摘要】创新是国家发展的灵魂,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发挥创新潜力的重要阶段之一.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基础,学生进行创新实践也是自我激励的过程,数学教学与思维能力紧密相关.数学具有异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

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的发展.传统的中国教育观念强调知识而忽视技巧,重视理论而忽略实践,这是教育目标和模式的共性以及教育主体的不明确导致的,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发展.因此,必须对新课程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改革,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深化教育的作用.

1 初中数学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关系

中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中学阶段教育目标之一,两者密不可分.既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又要为人才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以提取、归纳、量化再到应用为主的学科.数学知识具有独特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初中的数学教学组织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其实际生活经验进行练习、思考、探索和交流,通过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非常有益.但是,学生倾向于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需改变教育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多样性的手段解决问题,以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提高其思维能力.

1.2 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

尽管数学是数字与符号的集合,但仍可以找到与学生学习有关的物理模型.在中学阶段,学生会利用当前的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积极地探索并构建自己的理解方式,此过程通常是一个“适应”过程,自身的认知框架可以逐步稳定、成型.在不断接纳新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完善认知框架.但是,如果新、旧认知经验不存在互动和联系,那么学生将很难以不同的方式思考,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建立学生自身的认知框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切创新思维活动的基石,从这个角度出发,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渴望、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也是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

1.3 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和谐和自由的身心发展是学生塑造独立人格的基础,而独立人格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没有独立的人格,人们的思想就像链条般机械、刻板,很难产生独立的见解.有效的教育活动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不同发展阶段下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不同的,初中生的人格品質尚未成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差异化对待处于不同身心发展阶段的学生,避免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所以说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是数学教学的起点也是终点.

2 数学学科视角下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原则

所有的教育教学都应围绕“有效教学”来开展.对于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从教育的基本原则出发,符合数学学科教学内容和组织特点.初中阶段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普遍性原则

这意味着教学必须针对所有学习者,而不仅仅是最优秀的几个,教育也是社会公正的一种体现.心理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力,教育的任务是发掘和开发每个学生所隐藏的创新潜力,因此,创新教学的开展方式必须适合所有学习者.当然,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他们的能力来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各种活动或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地享受多样化教学,通过正确指导促进不同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2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构成分为三个层次: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新课程标准视域下的教育工作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而积极主动学习是开展创新教育的核心.掌握主体性原则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现有知识,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己的探索和协作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数学方法,并获得能力素质的综合提升.”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体,数学老师是组织者,数学知识不是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机械转移,而是基于实践和经验的传递.无论是获取知识和经验还是发展智力,无论是培养情感还是塑造意识形态品格,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思考和实际行动,最大限度地内化教育成果.教师在课堂上制订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以便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通过有效引导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行为.

3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策略

3.1 创新教学模式

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基于课堂活动开展的,良好的教学组织模式是高素质、高质量教育的前提,初中数学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组织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师应摆脱教育观念的束缚,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2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优化知识结构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自身的知识结构与教育活动的有效性有着直接关系.为了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目标,实现科学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未来的课堂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模式,而是发展为一种双向的交互性活动,因此要求教师必须能够与学生做好理解和沟通.所有这些都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有所要求.在当今社会中,不更新知识的人将在现代意义上成为文盲.因此,为了满足新时代教育目标、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教师的知识结构需要不断丰富与革新,勇于接纳社会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不断获取和吸收新的知识.当然,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不能提供完全正确的教学指导,中学数学教师应继续专注于他们自己的学科体系,在当今的信息网络环境中最大限度地提高知识积累,构建符合教育目标的知识体系结构.

(2)克服认知偏差

当谈到创新教育时,个别教师认为小制作、小发明,或者通过问题让学生表达一些离奇的想法就是创新.实际上,任何合理的新发现、出色的视角观点等都是創新,不是问题和解决方案是否已经被他人提出,而是问题和解决方案是否对学生而言具有创新性.素质教育环境下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创新能力,教师应改变他们对创新思维的认识和实践,在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发展其创造力.教师需要同时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进行培养,引导并鼓励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将新知识和新问题融入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积极探索并使用不同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3 重新组织教材的内容

例如,在讲授圆周角的性质时,关于“同弧或等弧”的意思教科书中没有介绍,因此教师应对相关概念进行讲解.另一个例子,在讲授“点动成线”的概念时,该知识点相对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认知经验,如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在夜晚挥动点燃的蚊香并观察,通过实践活动积累个人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掌握问题.

3.4 根据需要充实教学内容

在中学阶段,数学学科的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模式生活化、经验化,根据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当教授“圆的认知”这一小节时,老师可以进行引导式的提问,如为什么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轴应该位于车轮的中心?通过生活现象完善教学组织,数学源于实践,数学学科的教育目标就是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掌握真理.合理的充实教学内容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结 语

培养学生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解决生活问题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改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是满足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从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中学的数学教学还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的知识和应用技能仍不能满足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中学数学教师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旺盛.发展初中生数学素养的实践分析[J].教育革新,2020(8):25.

[2]齐琳丽.谈数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9(31):138-139.

[3]闫梅兰.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9(14):165-166.

作者:袁建平

上一篇:初中生物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下一篇:远程教育学习中心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