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型工业园区论文

2022-04-18

摘要:县域工业园区既能促进入驻园区企业发展,又能极大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对县域工作园区运营绩效进行评价并促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意义重大。在对现有工业园区绩效评价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陕北为例,分析构建了以“以企业集中区”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分析了指标体系的应用方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现代型工业园区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代型工业园区论文 篇1:

武汉市现代服务型企业电子商务就绪测评分析

摘 要:实施电子商务是现代服务型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服务型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评价指标体系,从战略启动、IT相关的信息系统资源、人力资源和伙伴就绪四个方面对湖北省武汉市现代服务型企业电子商务就绪(E

-readiness)情况进行评估。依据102个企业实际测评值,采用计算主因子得分得到企业在战略和IT相关资源的就绪水平,通过聚类发现现代服务型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三个阶段,并进一步总结三个发展阶段的规律特征,为武汉市乃至全国现代服务型企业成功实施电子商务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就绪;聚类分析;阶段特征

一、引 言

现代服务业是随着现代技术变革、产业分工深化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服务业,在国外也被称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 KIBS)[1](P70)。近几年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时代城市与区域竞争的核心内容。电子商务是现代服务业成长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客户为导向的电子商务从整体上提高了现代服务型企业的服务能力与运营效率,提高客户满意程度,使企业获得长期市场竞争优势。美国、日本及西欧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均在70%以上,世界平均水平也在60%左右,而在武汉,现代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处于较低水平,仅为18.45%[2](P16)。如何通过电子商务更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企业电子商务就绪是对“企业或组织为成功实施e化战略和计划而对相关各方面进行优化的水平”[3](P1)的研究。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评估作为现代服务型企业实施和运作电子商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准确评估企业为实施电子商务而准备的程度以及运作电子商务后该企业电子商务各方面的提高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电子商务就绪研究过程中,研究者普遍关注的方面包括企业IT战略、领导者、企业管理方式、IT建设状况、人力资源以及外部环境因素等[4]。Peters认为不同的就绪评估工具或模型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电子商务定义,应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进行测评[5](P3)。

本文主要基于反映现代服务型企业特征的服务业电子商务就绪评价指标体系[6](P21),从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组织战略和IT相关资源两个方面,战略规划、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和伙伴就绪四个方面,对武汉市现代服务型企业进行测评。采用因子与聚类分析总结不同阶段服务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主要特征和规律,并根据就绪与绩效的因果关系,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现代服务型企业,提出合理规划电子商务以达到预期目标和企业绩效的建议。

二、服务型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主要根据服务型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评价指标体系[6](P21),对武汉市现代服务型企业电子商务就绪实际水平进行评估。该就绪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战略、资源、能力以及绩效四个层面构成,体现了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动态进程(如表1所示

本文采用战略层和资源层指标完成就绪评估,其评估内容如下:战略层主要包括高层领导制定电子商务战略和实施方案,并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来建设和支持电子商务发展;资源层指标是对与IT相关的三类资源,包括企业信息系统状况、复合型人力资源、伙伴就绪状况进行整体评估。信息系统资源重点评估信息系统集成、商务合作、系统安全性。复合型人力资源主要评估员工运用IT参与商务活动和知识的积累与共享。伙伴就绪主要是针对服务型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特征,重点对客户的IT能力进行评估(如表1所示)。

三、实际测评

(一)被评估企业特征

本研究基于服务型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评价指标体系,使用Liket五点量表(5表示“非常好”,1表示“没有该功能”)设计调查问卷,并以武汉市服务型企业为研究对象。武汉市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特大城市之一,其经济发展具有中部城市典型代表性。在2007年5月至2007年12月,调研小组向武汉市典型的现代服务型企业发放问卷500份,共回收125份,其中有效问卷102份,回收有效率为81.6%。这些问卷主要来源于武汉八大工业园区,其中包括光谷软件园、华中科技园、关东工业园创业中心等,主要包括金融、软件、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型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占15%,民营企业占64.7%,合资与外商独资企业占20.3%,具有较好的行业企业代表性。其中,大型企业(规模1亿元以上)占10.8%,中小型服务企业(规模1 000万元以下)占64.7%;被调查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平均时间在1年以下的占31.4%,在2~6年的占51.9%,大于6年的占16.7%;其中实施电子采购流程的企业占总体的41.2%,实施电子订购流程的占总体的46.1%,实现客户服务流程的占总体的63.7%。

(二)信度检验

信度分析是为了测度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常用的检验方法有“Cronbach α”系数[16]。本文使用该方法对指标体系的15个评估点进行信度检验。检验结果发现,所有评估点的α值在0.85~0.97之间。通常认为,α系数越高表示信度越好。α系数在0.9以上认为效果极佳,在0.8~0.9之间认为非常好,在0.7~0.8之间认为可以接受。经检验,战略规划、信息系统资源、伙伴就绪、共享信息和合作流程能力,以及企业绩效变量信度在0.9以上;人力资源与伙伴就绪变量信度在0.8~0.9之间;客户绩效在0.7~0.8之间,因此本文设计的指标体系能够较好地体现测量要求。

(三)因子分析与聚类结果

因子分析法是通过对样本相关矩阵内部依赖关系的研究,从多个变量指标中选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定量化评价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运用因子分析法,借助SPSS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选取了以下几个方案:(1)在求因子载荷矩阵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2)在提取因子时采用特征值大于1;(3)在因子旋转时采用最大方差法[16]。KMO测度值检验选取的指标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得出KMO>0.8,p<0.05,表示原始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经各指标变量正交旋转后,战略层因子对应的特征值为6.172>1,KMO=0.920>0.8(p=0.000);资源层各因子对应的特征值为4.049>1,KMO=0.872>0.8(p=0.000),因此能够进行因子分析。

利用回归分析法求出各个评估层指标的主因子得分,最后计算各个变量的综合得分,其值为各因子得分的加权求和,权数由每个因子的信息贡献率确定。各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描述了不同企业电子商务战略资源就绪的水平,综合得分值越高表示就绪水平越高。

通过K-均值聚类法(K-means Clustering),对102个武汉市服务型企业按照因子得分进行聚类,所有样本在四个变量上标准差越大,说明样本数据对样本均值的偏离程度越大。根据四个变量对样本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使用快速聚类的方法分别以2、3、4、5、6、7个不同组别进行试算,得出组内方差和。可以得出当从两类增加到三类时,组内方差和降低较快,随着分组数的增加,组内方差和降低的幅度减缓。考虑到电子商务发展的阶段特点,笔者将总体样本分为三类,按照企业电子商务发展阶段定义为:电子商务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0.001显著性水平下,处于三个发展阶段的企业在16个评估点的评估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01)。这表明,指标体系在总体上能够区分不同阶段的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可以看出,20家企业处于起步阶段,占样本总量的19.6%;43家服务企业处于发展阶段,占42.2%;39家企业处于成熟阶段,占38.2%(如图1所示)。

(四)测评结果讨论

1.就绪阶段特征。根据聚类后企业的属性,笔者发现,处于起步阶段的现代服务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时间基本短于两年(55%),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时间集中在2至5年间(48.7%);国有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主要集中在起步阶段(50.3%),中外合资的现代服务企业大多发展到成熟阶段(47%),民营企业在三个阶段均匀分布,而外商独资电子商务一般都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这显示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外资企业带动下,中外合资企业信息化发展迅速,民营企业也在探索符合国内环境的电子商务发展形式,而国有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较缓慢。

2.战略层和资源层的测评。在电子商务价值创造过程中,不同阶段企业在战略、资源和能力三个方面存在的显著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从战略层、资源层与绩效层分析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发展阶段越高,企业的稳定性也越好。这说明发展阶段高的企业更容易获得稳定的竞争优势,保持长远的战略目标和较高的绩效表现(如表2所示)。[KH*2]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服务企业在战略层的差距较大,成熟阶段企业得分比起步阶段企业平均高2.2分;这说明三个阶段在战略层的差距十分明显,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战略规划随着电子商务实施的不同程度越来越重视。发展阶段与成熟阶段企业战略层的差距要明显小于起步阶段与发展阶段的差距,且方差趋于稳定;这说明电子商务发展越成熟其战略波动性越小,企业高层领导对企业的战略规划目标越明确,对规划方案和组织安排也更成熟。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服务企业在资源层的差距也较显著,成熟阶段企业得分比起步阶段企业平均高1.8分。企业发展阶段越高,其信息系统集成化程度也越高。人力资源发展水平是所有资源中最高的,且稳定性也较高,这反映了现代服务型企业是信息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密集的特征。现代服务业由拥有专门人才和专业技术的服务机构应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客户提供某一领域的特殊服务,因此具有技术化、知识化的特征,高素质的人才成为该产业竞争力的核心。

在绩效层,成熟阶段企业得分比起步阶段企业平均高1.8分。三个发展阶段企业的客户流程绩效和企业绩效都有较大的波动性,特别是在发展阶段企业的客户流程绩效波动最大(1.86)。而发展阶段与成熟阶段企业的差异远小于起步阶段企业与发展阶段企业的差距。各个发展阶段企业的客户流程绩效明显增大,特别是起步阶段和发展阶段客户绩效的差距最大,说明企业电子商务实施对客户流程的效果明显,这是现代服务型企业的发展特征。服务型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电子商务可以给客户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建立企业与顾客的良好关系,从而带来顾客的持续增长,使服务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三个发展阶段企业的绩效稳步增长,且增长幅度与战略绩效呈线性相关,证明了战略与绩效的因果关系。

(五)管理启示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服务型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三个阶段战略层、资源层与绩效层的关系,从而发现服务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1.起步阶段——战略明确,客户为先。Chatterjee 研究发现高层管理者的作用、明确的战略目标对电子商务系统成功有显著影响[17](P65)。由于处于起步阶段的服务型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时间普遍较短,企业对于电子商务就绪的战略支持和组织准备的波动较大,说明企业虽然都有明确的战略目标,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将该目标科学地转化成具体的企业战略[18](P63)。起步阶段的企业在电子商务就绪阶段,没有坚决贯彻执行符合较为长远战略目标的规划方案和组织结构,导致在电子商务实施过程中高层领导对战略的支持产生动摇,对实施电子商务欠缺坚定的战略执行力,这直接影响了电子商务实施的成败。Povl Larsen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研究认为,进行电子商务化之前,企业必须制订适当的电子商务实施计划[19](P76)。高层领导应明确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定位,并尽快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来发展电子商务。由于从起步阶段到发展阶段服务型企业采用电子商务对于客户绩效提高较快,Maruca和R. Burke等[14](P159)在调查了许多零售企业后指出,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是否加强企业与客户的联系。因此处于起步阶段的服务型企业首先需要考虑战略的制定与电子商务采纳后对客户的促进作用。

2.发展阶段——组织准备,系统集成。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战略目标趋于明确,且由于客户绩效和企业绩效的提高,战略高层更明确地制定了电子商务战略方案。与成熟阶段相比,组织准备是企业急需改善和跟进的,企业需要制定下一步发展的电子商务信息系统方案、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和与合作伙伴相关的方案。Zhu 通过比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电子商务差异来验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是电子商务价值的关键影响因素[20](P181)。由于发展阶段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基本都在两年以上,企业对于信息系统集成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企业需要注重形成统一的数字化信息平台支持企业商务活动流程。而且为了进一步发展,企业需要注重信息系统具有兼容和可扩展性,可以实现与外部伙伴的系统连接,支持企业间的商务流程。

3.成熟阶段——能力提高,绩效稳定。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绩效提高并不明显,而且稳定性不高,表现出很大的提升空间。由于三类IT资源的整合水平决定了电子商务能力的形成,而缺乏跨组织的信息共享和合作流程能力将最终影响流程绩效的提高[13](P134),因此该类型的服务企业应考虑整合信息系统资源、人力资源和伙伴资源,促进共享信息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绩效。

四、结 论

本文依据服务型企业电子商务就绪指标体系,从服务型企业电子商务发展阶段出发,实际评估了服务型企业三个发展阶段的电子商务就绪特征,为服务型企业电子商务下一步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评估结果显示:服务型企业在电子商务起步阶段,必须加强战略部署,且应该从客户角度考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在发展阶段,企业应该注重组织准备,制定适合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组织结构调整计划,并进一步提高信息系统的集成性和可扩展性;在成熟阶段,要关注企业绩效和价值产生过程,通过流程整合,提高共享信息与合作流程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验证服务型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评价指标的适用性,密切结合武汉市服务业的企业管理实践,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武汉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就绪水平,为武汉市服务型企业判断本企业在战略、管理、IT相关资源和能力等方面的准备程度,成功实施电子商务提供了依据。此项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进一步的研究将结合行业特点完善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赋予权重,并通过企业实践进一步修正、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孟晓明.电子商务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2).

[2] 沈金华.武汉服务业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3] Hartman,A.Net Ready: Strategies for Success in the Economy[M].New York: McGraw-Hill,2000.

[4] 赵纯均.经营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 Peters,T.Comparison of Readiness Assessment Models[EB/OL].http://www.bridges.org /ereadiness/ report.html,2001-03-14.

[6] 张士安.服务型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评价指标的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07.

[7] Grandon,E.Electronic commerce adop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small and medium US businesses[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4,(1).

[8] Molla,A., P.S. Licker. Perceived e-readiness factors in e-commerce adoptio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a developing coun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05,(1).

[9] 朱镇.传统企业电子商务战略感知评估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10]Barus,A.,P.Konana,A.B.Whinston.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net-enabled business value[J].MIS Quarterly,2004,(4).

[11]Tan,J., K. Tyler,A. Manica. Business-to-business adoption of eCommerce in China[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7,(2).

[12]Bharadwaj A.S. 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MIS Quarterly,2000,(1).

[13]Zhao,J.,V.Huang,W., Z. Zhu. An empirical study of e-business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n China[J].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08,(1).

[14]Maruca,R.F. Retailing:confronting the challenges that face bricks-and-mortar store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9,(10).

[15]Zhuang, Y.L.,A.L. Lederer.An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the business benefits of e-commerce retail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03,(3).

[16]吴明隆. 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7]Chatterjee,D. Shaping up for e-commerce: Institutional enabler of the organizational assimilation of web technologies[J].MIS Quarterly,2002,(2).

[18]黄京华.企业电子商务就绪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19]Larsen,P.,R.Tonge,M.Roberts. Exploring IS planning in high-growth medium-sized enterprise[J]. Journal of General Management,2001,(3).

[20]Zhu,K.,S.Xu,J.Dedrick. Assessing Drivers of E-business Value: Results of Across-country Study[C].Twenty-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2003.

E-readiness Assessment of the Modern Service Enterprises in Wuhan

CHEN Jing-qi, ZHAO J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Key words:modern service enterprises;e-readiness;cluster analysis;stage characteristics

(责任编辑:燕 祥)

作者:陈静琪 赵 晶

现代型工业园区论文 篇2:

县域工业园区运营绩效评价研究

摘 要:县域工业园区既能促进入驻园区企业发展,又能极大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因此对县域工作园区运营绩效进行评价并促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意义重大。在对现有工业园区绩效评价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陕北为例,分析构建了以“以企业集中区”为主要特征的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分析了指标体系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县域工业园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县域工业园区运营绩效评价,能够全面反映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利于政府从宏观层面对县域工业园区进行准确定位,并做好规划和建设工作,也有利于县域工业园区明确自身发展方向,了解园区发展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园区发展。陕北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大都处于以“工业集中区”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重复建设明显,入驻园区企业数量少,园区内产业链条没有形成,园区整体运营效果差。因此,构建形成适合陕北工业园区运营实际的绩效评价体系,全面分析评价陕北工业园区发展状况,对于促进陕北工业园区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1 有关工业园区的典型绩效评价述评

目前国内有关工业园区绩效评价的研究文献很多,从研究的内容上来看,分为综合性绩效评价,循环经济绩效评价,产业共生绩效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绩效评价,综合发展潜力绩效评价等。

1.1 综合性绩效评价

我国学者元炯亮在2003年首先提出了最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生态网络指标和管理指标等四个一级指标,又将经济指标分解为9个二级指标,将生态环境指标分解为9个二级指标,将生态网络指标分解为3个二级指标,将管理指标分解为5个二级指标。陈共荣构建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等三个层级指标进行生态工业园绩效评价,将准则层分解为经济发展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减量及循环指标和绿色管理指标,进一步将上述准则层指标细化为16个具体指标,并以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进行了具体绩效评价应用。

1.2 循环经济绩效评价

许乃中等从指标体系的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原则出发,考虑生态效率和物质循环利用问题构建了工业园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准则层设计为资源效率、物质循环利用率、环境效率等三个层级,而将指标层设计为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万元工业产值水耗、单位土地面积工业产值等9个指标。吴丽丽等在对我国园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现状的调研基础上,选取出现频率较高的指标和有代表性的个性化指标,构建了我国综合类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资源产出效率指标、资源循环利用指标、污染物控制指标、循环经济管理等五大类一级指标和25项二级指标。

1.3 产业共生绩效评价

王曙光等构建立了包括14个量化指标的工业园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工业园区运营过程中能源、资源、环境、经济以及产业共生稳定性5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对日照生态工业园和信发生态工业园的产业共生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王元亮认为共生评价是对生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判断,并在系统分析生态工业园区共生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协调同生、循环再生、产业共生和清洁自生为准则层,包含22个具体指标的生态工业园区共生评价指标体系。

1.4 可持续发展能力绩效评价

高建斌等以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构建了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产业集聚指标、招商引资指标、经济发展指标、园区开发指标、行政管理及服务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等6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丁昌福和李旭则从自然环境质量、资源与生态、社会经济及园区可持续发展和园区协调共生程度等角度出发,构建了生态工业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1.5 综合发展潜力绩效评价

姜楠侧重于工业园区的综合发展潜力的评价研究,从园区发展水平、发展潜力、发展协调性等三个方面来考察工业园区发展潜力,相应形成3个一级评价指标,并具体分解为9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雷明和钟书华首先研究了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和加法合成法等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模型——“弓箭模型”,并应用该模型,从主体模块、结构模块、管理模块、绩效模块四个方面对探索性地对苏州工业园、日照经开区等9个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进行了综合评价。

综合以上五大类型园区绩效评价来看,主要侧重于工业园区物质生态化、循环利用化与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评价的,这些工业园区往往是建设较早,发展较充分,规模较大,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条,具备一定的发展特色的省市级工业园区或是高新工业园区,而对于大部分县域工业园区来说,很难具备上述特征,因此对于大量的县域工业园区的绩效评价,还要根据其具体发展情况,建立更符合其发展特征并能促进其发展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 县域工业园区的基本特征

縣域工业园区是区县(市)促进县域经济提档升级、转型调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和载体,承载着区县(市)一级政府主管部门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托。尽管县域工业园区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就整体而言,我国县域工业园区往往具备起步晚、规模小、发展不充分等特征,而以陕北工业园区为例来说,更是具备以下明显的特征。

2.1 低水平发展

陕北是煤炭和石油为主要资源的资源型地区,受“资源诅咒”效应影响,工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主要是受近十来年国际能源价格下跌,经济下滑的影响,陕北两市及各区县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才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几年的发展,陕北县域工业园区有了一定发展,对发展中小工业企业,促进当地经济转型升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就整体而言,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需要培育和发展大量中小工业企业,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尽管陕北各县域都设立了工业园区,但到目前为止,陕北县域工业园区还普遍处于以工业集中区为主要特征的低水平发展阶段,表现为把中小工业企业集中到某一区域集中管理并促进其发展,园区内产业链没有形成,物质与资源的循环利用基本谈不上,园区的竞争力没有形成,为企业提供的发展空间不大。

2.2 重复建设

陜北县域工业园区在低水平发展的同时,还有明显的重复建设的特征,以延安市为例,各区县都有工业园区,有的区县不止一个工业园区,尽管各工业园区在具体名称上各不相同,但基本上表现为若干中小企业的简单集中重复建设,导致的结果是陕北县域工业园区不能根据不同区县经济发展优势和特色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

2.3 运营效果差

陕北工业园区运营效果差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入驻园区的企业运营效果差,具体为入驻园区企业数量少且几乎没有共生发展关系,以运营状况比较好的安塞工业园区为例,2016年共统计入园企业30家,其中非能企业29家,投产的为13家,在建企业就有8家,而投产的13家企业中,实际运营的也就一半左右,其他企业有的只留看门的,有的企业则大门紧闭。另一方面,园区运营效果差,由于入驻园区企业数量少和运营效果差,直接导致园区运营效果差。在陕北类似安塞工业园区的县域工业园区并不多,而有的园区情况更差,只有一两家企业入驻并坚持运营。连入驻企业数量都无法保证的园区根本谈不上会有好的运营效果。

3 陕北县域工业园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原则

基于陕北工业园区的特征以及与发展较好的各类生态工业园区相比的差距,不能按照上述文献中的指标体系对陕北工业园区运营绩效进行评价,需另外建立一套符合陕北工业园区发展实际的评价指标体系。

3.1.1 科学性原则

通过评价要能全面反映园区的运营状况和发展水平,因此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一定要讲究科学性,指标设计不仅要全面,又要能真实反映出园区的运营和发展状况,切忌片面性或顾此失彼。

3.1.2 可操作性原则

在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设计时,在遵循科学性原则的同时,特别要考虑可操作性,便于进行评价的实施,因此,评价指标设计时应该简洁明了,便于识别和理解,其数据也容易收集、统计和计算,这样园区绩效评价才能得到有效实施。

3.1.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在进行园区绩效评价时,有些绩效方面是可以并需要通过量化指标进行评价,但对于无法进行量化反映的绩效方面,只能进行定性评价,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当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方能系统地反映园区运营绩效。

3.1.4 可比性原则

通过园区绩效评价,不仅要能反映园区自身发展状况,并将园区现在的运营绩效与过去的运营绩效进行比较,同时还要将不同园区绩效进行比较。也就是说同一园区之间要进行纵向比较,以反映其发展能力,不同的园区之间还要能进行横向比较,以反映不同园区的具体不同发展状况,因此评价指标构建时要遵循可比性原则。

3.2 指标体系的内容

根据陕北工业园区的实际情况,参照环境保护部2009年发布的《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及现有工业园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纳其中适用的指标部分,构建形成陕北工业园区绩效议价指标体系内容。

D1 产业集聚指标

D11 产业发展定位

D12 符合产业方向的企业占比

D13 园区内企业依存度

D2 经济发展指标

D21 人均工业增加值

D22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

D23 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

D24 园区税收收入及同比增长率

D3 园区发展指标

D31 园区开发面积比

D32 入园企业及同比增长率

D33 园区就业人数及同比增长率

D34 园区内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

D35 园区内工业废水再生利用率

D4 园区管理及服务指标

D41 管理及服务机构是否健全,办事程序是否公开透明

D42 是否有相应的机构,对引进项目进行资源、环境方面的论证

D43 落实当地各项管理政策情况

D44 履行行政管理及服务时限承诺情况

4 陕北县域工业园区评价指标应用分析

4.1 明确主要指标释义及计算办法

评价指标应用的前提是要明确指标表达的意义及计算办法。产业集聚指标主要是考核陕北工业园区的基本发展水平,其中园区内企业依存度是以企业在园区内部的销售额占园区企业总销售收入的比重来表示。经济发展指标主要考核陕北工业园区取得的经济效益,其中,人均工业增加值按以下公式计算:

人均工业增加值=园区工业增加值园区年末从业人员数(人)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按以下公式计算: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当年工业增加值(万元)上三年前工业增加值(万无)1/3-1×100%

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按以下公式计算:

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园区工业增加值(万元)园区工业用地面积(km2)

园区发展指标主要考核陕北工业园区的发展能力及未来发展潜力,其中,园区开发面积比以开发面积占园区规划面积的比例来表示,园区内工业废水再生利用率以循环利用的废水量中全部废水量的比例来表示。园区管理指标主要是通过定性的角度评价陕北工业园区总体管理及服务水平。

4.2 园区样本选取

陕北两市各区县均有工业园区,而且有的县区还不只有一家工业园区,也就是陕北县域工业园区的数量在三十家以上,对每家工业园区全部进行调研并进行评价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因此,应选取十家左右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园区进行评价即可。

4.3 评价方法的确定

在对陕北工业园区运营绩效进行评价时,首先要以选取的样本工业园区,将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平均,计算出平均水平,然后选择专家,确定各项指标的标准水平,将计算结果与标准水平进行比较,形成陕北工业园区运营绩效的总体评价。其次,再进行单个工业园区运营绩效评价,形成单个工业园区与总体评价之间的不同状况。

4.4 绩效评价及发展对策建议的形成

通过实地调研后,获得相关数据资料,开展评价工作,并依据评价结论,结合县域经济及园区发展实际,提出具体发展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元炯亮.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保护,2003(03):38-40.

[2]陈共荣,戴漾泓.基于模糊数学方法的生态工业园区绩效评价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82-89.

[3]许乃中.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绩效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3):44-49.

[4]吴丽丽,刘玫,付允.综合类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化探讨[J].标准科学,2015,(01):43-46,54.

[5]王曙光,李桂香,崔兆杰,等.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共生效率的量化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13,32(06):33-38.

[6]王元亮.生态工业园区共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02):71-74.

[7]高建斌.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6,(06):150-153.

[8]丁昌福,李旭.生态工业园区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广西轻工业,2010,26(05):71-72.

[9]姜楠.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10]雷明,钟书华.生态工业园区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6):50-53.

[11]李兴开,杜涛,卢东宁.丘陵沟壑资源型地区工业园区发展路径研究——以延安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8):1-3.

[12]李兴开,杜亚芳,李茸,等.基于入驻动机的延安工业园区服务提升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33):104-108,187.

[13]高建斌,桂国庆,黄秋如.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6,(06):150-153.

作者:李兴开 杜涛 卢东宁

现代型工业园区论文 篇3:

中国工业园区发展经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借鉴性

摘 要:工业园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具有特殊意义和作用,可以通过辐射和示范效应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工业进步。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而工业园区建设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从中国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取得的成就出发,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案例,通过对沿线国家工业园区建设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得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积极借鉴中国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来实现本国经济起飞。

关键词:工业园区;发展经验;“一带一路”;借鉴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于工业园区进行研究评述的学术文献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归纳为工业园区概念、企业集群、发展模式、政府行为、评价及存在的问题、案例分析等方面。本文主要总结以下三方面:内涵及模式、政府行为、定量评价以及存在的问题。

1.关于工业园区的内涵及模式等方面

由于各国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模式不一,目前学术界对工业园区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但是可以总结出下面三点。程工、张秋云、李前程(2006)总结出工业园区的定义,认为园区建设是在特定的地域空间内,通过相应的科学指导规划、一系列政府支持政策以及配套的管理和服务,实现项目、技术、人才等一系列生产要素的集聚,进而打造一个可以集群化管理的企业群。何健(2001)定义工业园区为一群有联系的企业在特定空间里开展生产经营性活动,在这个区域内,工业化已经趋向成熟,企业合作紧密,经济整体效率良好。程玉鸿、林耿(2003)认为工业园区是根据当地工业发展水平,在特定地理区域内,通过基础设施的配置和相关政策优惠,吸引企业以及相关配套产业向当地集聚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

2.关于工业园区的建设中政府行为方面

美国卡斯特尔、霍尔以及中国学者宁越敏等对工业园区建设中政府行为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以下政府行为方面的优缺点,并且对如何完善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莫童在《公共经济学》、顾建光在《现代经济管理学》中介绍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时期政府以及市场的相互关系,提出政府需要重新定位职能。朱晓红、邓国军在《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实证研究》中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松山湖科技园区政府管理体系的創新性以及面临的障碍,并且介绍了政府管理体制成功的经验。

3.关于园区建设的定量评价及面临的障碍方面

国外学者罗杰斯、拉森运用定性分析对美国“硅谷”的建设和发展阶段进行了实地数据搜集,得出了硅谷集聚经济的形成条件。然而,这种分析方法没有对园区建设做出科学分析,但对后人进行下一步研究意义巨大。刘友金等人从产业集聚这一层面分析了园区内企业集聚的脆弱性等问题,提出了引导产业集聚的政策。吴蕾在《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广东的启示》一书中指出,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政府的扶持。在文章最后,作者结合广东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台湾制定的政策成功经验应用到广东提出了建议。

二、中国工业园区建设历程及经验

中国的工业园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改革,现已经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结合中国园区建设过程中的政府作用、园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以及配套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等,总结出中国工业园区建设独特的发展和管理经验,为“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以此来引导“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业集聚,推动当地的发展。

1.我国工业园区发展历程

我国的工业园区发展按照时间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稳定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

中国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已经逐步走向成熟,在很多方面改善了当地的环境。截至目前,中国在建的或发展良好的工业园区有五百多家,大多数是处在第四发展阶段,即高速发展阶段。在管理体制方面:园区基本设立了科学规范的行政管理部门,拥有高素质的行政管理人才,使得园区建设更加符合国际化,高效运营。其次,政府为园区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以及园区发展的公共产品。产业发展方面: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成为依托大型企业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业集聚区。区域经济方面:政府通过建设工业园区,首先引导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园区内集聚,通过企业间的竞争和合作,当地的经济会得到快速发展,进一步通过辐射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的进步,进而加速城市化进程。环境治理方面: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以对当地的环境污染进行集中治理,从而可以节约环境治理的成本。

2.中国工业园区建设经验总结

工业园区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形成的产物,在世界上得到了普遍的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的必由之路,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工业园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总结我国工业园区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已经取得成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业园区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启示。

(1)建设工业园区要结合本地的经济发展诉求,不能盲目建设

工业园区是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状况,结合经济发展阶段来进行建设和发展的。首先,对于园区的管理要根据产业发展阶段做出实时改变,这个过程中,有的园区因为经济增长疲软,从而面临着降级。其次,工业园区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最后,发展良好的园区都有各自的特点,在建设过程中,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阶段,充分利用比较优势以及密切关注国际发展形势。

(2)建设工业园区要做好科学规划,充分利用当地的比较优势

从成功建设的一些工业园区可以归纳出一些经验,工业园区的建设在建设初期,都会做好建设的规划工作,为后续的发展提供前提保障。再者要充分利用当地充足的自然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实现园区的快速发展。例如沈阳老工业基地,利用成熟的生产线和熟练的技术工人,发展大型装备制造业和汽车工业。

(3)园区建设要积极探索开放的条件,把握好政府的职能

在改革开放初期,园区建设需要开放的观念,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使园区实现了制度创新以及突破了原有的旧体制。此外,我国在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注重人的发展和培养,我国工业园区建设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在园区内专门成立政府管理部门,来进行园区的一系列服务工作。在规划、建设以及管理等方面,中国借鉴了他国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借鉴了新加坡对园区的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做法。

三、案例分析: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第一个合作建设项目,同时也是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更是我国政府借鉴国外园区建设成功经验而进行成片开发的经济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是两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总结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对沿线国家园区建设的借鉴性意义十分巨大。

从上世纪末开始,国家大力发展开发区、工业园区,对我国的工业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苏州工业园区处于江苏省苏州市城东,于1994年获得审批开始筹建,在2018年已经达到出口额逾千亿元。在苏州产业园区的发展中,苏州工业园区对新加坡经验的借鉴方面可以归纳总结为:一是投资环境和全球经济走向紧密结合,确定市场发展方向,把握生产需求,对于工业园区生产产品至关重要;二是健全经济秩序,建立合理法制,对于工业园区做到合法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建立规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是要通过科学规划,进行现代化统筹,对于园区内企业,做到科学的管理才能产出预期的效益;四是转型企业结构从传统经济到知识密集型经济结构、技术密集型,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发挥科技优势。

科学有效地规划工业园区,在建设工业园区的过程中,积极统筹,合理高效地配比能源、资金、人力等各种软硬件资源,建立健全的公共基础设施,水电、道路等各种设施要合理配置;要发展积极有活力的工业园区和企业,政府只服务但不干涉企业的发展,建立积极响应的企业银行风险责任,保证园区劳动者合法权益,实行合同制劳动关系,发展律师、仲裁等相关法律组织,保证企业和员工受到法律保护;建立有效的信息互通体系,实现企业之间紧密联系,积极合作,创造双赢的价值。工业园区深化合作中,新加坡提供工作经验和管理模式,中国派出优秀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具体的工作内容,学习管理模式。通过法律法规合理地制定园区制度,并能有效地在園区内实施。

四、中国工业园区建设经验的互鉴性

“一带一路”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沿线国家的共同富裕,工业园区建设对于当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国家经济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工业园区建设不仅在国内取得了较为成熟的经验,而且也具备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条件,“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从而建设工业园区从而带动经济进步有极大的需求,而中国的园区发展良好,这就为沿线国家借鉴中国经验,发展适合当地的园区建设模式提供可借鉴的样板。

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园区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进度缓慢,处于中等收入或者低收入阶段,发展模式也比较单一,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一些能源矿产或传统支柱性产业,经济增长动力严重不足。所以沿线国家对经济增长的诉求是非常强烈的,这就为当地引导和促进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了必要性。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得中国成为连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纽带,逐渐形成区域共同发展的前景,中国不仅可以促进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而且带动沿线国家积极融入全球化大发展,推动当地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最终帮助沿线国家越过低收入贫困陷阱。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100多家海外园区,在沿线国家建立的境外工业园区有力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推动着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在利用资源禀赋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方面,有着独特的发展经验,这一经验可用于沿线国家充分利用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以及能源资源,引导产业集聚,进而促进区域和城市的进步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而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可以提升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体中的地位。因此,沿线国家建设工业园区是非常有必要的。

2.中国工业园区建设经验的互鉴性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总结,中国在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可以为沿线国家建立园区提供参考和借鉴。

(1)工业园区建设可以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

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可以有效推动当地产业集聚和资源集中,从而进一步带动本地经济增长。改革开放到目前,我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指导,把工业园区作为“政策特区”,通过相匹配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支持,使得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创造就业、产业集聚以及增加当地经济总量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工业园区的建设引导当地的企业集聚、优化本地的经济结构以及增加当地的就业人口数量,从而带动区域经济飞速发展。

(2)学习中国工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和管理模式

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水平、经济实力和外部环境不一,建设工业园区,沿线国家要形成不一样的管理模式和发展目标。中国工业园区的建立和发展,初步是建立在大学和周边科研机构周围的工业园区,带来了科研的便利性,通过多方投资,建立高知识/高技术的科技园区。在管理模式上,中国的工业园区一般分为政府集中计划型和市场需求型和合作管理型。适应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需求,完全由政府统一筹资,统一管理,建立政府统一管理的工业园区;市场需求型则是通过企业和投资方进行筹资以及建设,制造市场需求的工业产品,结合当地特色,以发展市场需求为动力,有利于产业的需求发展;而合作型管理模式可以在政府入股投资,法规指导下进行,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政府对企业合法化管理,同时积极调动企业积极性和民间资本,在建立园区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了园区可持续发展和合法有序发展的基础。

(3)参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中國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发展速度和质量上,取得了一流的水平,中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在改革开放前期,建设费用和使用维修费用是由政府统一财政支出的,基础设施一般划归为公共服务产品。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原则明显,有些企业和园区为了加快公共基础建设和投资需求,分摊建设成本,很多企业主动承担建设费用。多元化公共基础的投资,实现公共基础不断完善。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已经积累了较为完整的经济体系,沿线国家工业园区基础建设尚处于初期建设,可以借鉴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投入的中国经验。

参考文献:

[1]刘云.中国工业园区发展策略及对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2]路超君,乔琦.发展中国家生态工业园建设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07(24):65-67.

[3]施玉初,杨晓敏,莫栋升,李盛.借鉴与实践——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经验浅谈[J].江苏城市规划,2006(09):6-11.

[4]朱轶佳.“全生命周期”视角下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经验对中国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启示[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8:8.

[5]张敏.苏州工业园区邻里中心规划设计探析[D].苏州大学,2009.

[6]王子昌.新加坡发展模式的输出与借鉴:苏州工业园案例研究[J].东南亚研究,2011(05):46-51.

[7]朱轶佳.“全生命周期”视角下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经验对中国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启示[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8:8.

[8]姜安印.“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发展经验的互鉴性——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15,29(12):84-90.

作者简介:苏华(1963.03- ),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陈丽梅(1995- ),女,汉族,甘肃天水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作者:苏华 陈丽梅

上一篇:认缴出资公司法论文下一篇:网络化美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