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2022-04-30

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篇1:

分析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加工专业教学实践

[摘 要] 机械加工是实现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节约能源和降低消耗的重要手段。机械加工是一门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专业,需要不断进行训练才能对其熟练掌握,且在教学中总要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统一,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很多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机械加工专业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从而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其专业水平也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也会对学生今后的就业造成影响。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对机械加工技术人员的要求,辽阳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在机械加工专业教育中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关 键 词] 中等职业;机械加工;教学实践

我国传统机械加工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变和新的产业结构的涌现,市场上所需要的人才不再是低素质的劳动力,而是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也对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首先,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独立实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发展为宗旨,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1]。最后,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专业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其毕业后在社会上的就业竞争力。

一、中等职业机械加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中职院校机械加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具备机械加工技术所必需具备的理论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2]。”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应该具备相应的文化基础和相应的专业能力,如基础的机械制图能力、识图能力、产品检测能力、加工和装配能力等,并且至少能熟练的操作一至两种机械加工设备。与此同时,也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在毕业后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岗位,达到相关单位的用人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方法,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一般到先进,逐渐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3]。学校所教的专业知识也要根据岗位要求进行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机械加工专业教学实践的方法和途径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机械加工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已经逐步完善;其主要教学内容为三位一体、生产培训、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生产、教研活动,机械加工专业可以开展对外交加工的业务,不仅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还能让教师和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提高其专业能力;二是“双证书”教育理念,其主要内容是:立足学校,面向社会,实现培训、实训与考试“三位一体”,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进行锻炼,然后通过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鉴定,若通过了相应工种的考核标准,就为其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实现“零培训”[4]。

三、机械加工专业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资质参差不齐,普遍较差

一般选择就读中职院校的学生都是被中考淘汰的,由于学生原有的学习态度,使其学习积极性缺失,没有学习的信心,在实践教学过程很难全心全意地投入。

(二)师资力量缺乏

中职院校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师,通常都擅长理论教学,没有或者很少进行机械加工实训车间的操作,因此,其自身的实践能力不足以担任教学任务,也不利于学生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实际操作水平对教学质量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特别是教师对机械的操作水平;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对于其相关行业没有一个足够的了解,不利于学生树立职业意识,最终也会阻碍学校机械加工专业的发展。

(三)设备不足和更新换代不及时

很多中职院校都开设了机械加工的专业,但是因为经费等问题,学校并没有采购相应的专业设备,例如很多中职院校都开展有数控专业,但是其实训基地没有一台数控铣和数控车,导致无法进行实践教学。机械加工专业设备的更新换代是非常快的,但是很多学校仍然还是使用以前的操作设备,跟不上设备的更新速度。

(四)理论脱离实践

首先,中职院校机械加工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等方面还存在继续多的不足之处,专业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不容易理解,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单纯按照教学课程安排和书本上的教学理论进行教学,不以就业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从而增加了学生就业难度。

四、机械加工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制定与完善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实践教学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实际的操作进行體现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基础知识教育为主,将专业技能和一般能力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专业能力,让学生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5]。

(二)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但要根据学校和机械加工专业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某一章节的具体内容去进行相应的专题设置,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对此专题的知识进行讨论或进行参观和具体的操作,最后让每个小组将其讨论的结果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和分享,分享完之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提问,增加课堂的互动性,也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让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更加牢固,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应变能力。

(三)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的结合

一般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结合主要是通过实训练习来体现的,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相关技术的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专业水平能达到市场的要求[6]。

(四)突出综合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

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不断的坚持练习与实践。一般来说,机械加工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就是对其具体操作技术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生产实习和综合能力训练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添加一些自设性内容,然后再制定一个总体方案,并进行实践。

五、实践教学改革主要基础设施建设

机械加工专业的改革主要就是实践教学的改革;中职院校加工专业改革必须以市场和就业为向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一)完善实训教学方法

机械加工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程度最终都是体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的,因此,在学校相关专业设备不足的情况下,要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解决,例如学习和引入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从而构建出符合学校和机械加工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其次,实训教学方法的改革最主要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中职机械加工专业中对学生往往是采取“放羊式”教育[7],对学生的管教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积极性。因此,机械加工专业要结合学生具体的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制定出相应的实践教学方案。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

只有教师本身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因此,学校可以引进一部分专业知识牢固和实践能力强的大学生;也可以对现有的师资力量进行培训,例如,与企业展开合作,定期派教师去企业实践和学习,实时跟踪机械加工专业市场的最新动态,从而不断提高老师的专业技能,也能保证教学内容和市场之间不会产生脱节的情况。其次,学校也可以从企业引进优秀的技术人才或是让企业一些优秀的技术骨干定期到学校为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此举不仅能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也能最大程度保证机械加工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加强和相关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学校可以根据合作企业的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制定教学方案,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企业可以对学校机械加工专业进行投资,对其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为企业量身培养优秀的人才,此举不仅能加强学校的实践教学,也有利于中职院校的长远发展,最终实现双赢。

(四)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前提,也是其基本保障。实践基地的建设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建立校内实践基地,还有一种是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综合性和先进性是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方向;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充分利用学校及其周边的优势[8]。

六、结语

机械加工专业是我国中职教育中一个传统的专业,属于加工制造类。随着机械加工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才。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了解相应岗位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进行教学体制改革,从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不断缩小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差距,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更多的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左大利,李笑勉,张伟文,等.机械制造类专业趣味性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0):146-148.

[2]李坤全,邵凤翔,文睿.机械加工专业教学现状与教改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6):244-245.

[3]姜兴刚,彭翀,王延忠.基于任务驱动的机械制造专业方向课和专业综合实践课的无缝衔接[J].教育教学论坛,2016(28):106-108.

[4]牛振华,张益民,邓乐,等.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7(3):87.

[5]夏娟.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行动导向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1):132.

[6]王爱兰.中职机械制造专业行动导向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7(38):30.

[7]高民.创新机械制造教学,实现专业实践教学创新[J]. 山东工业技术,2016(7):26.

[8]胡桂领,叶艳秋.机械制造工程发展与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J].教育(文摘版),2016(8):277.

編辑 陈鲜艳

作者:赵妍

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篇2:

基于过程方法的应用型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摘要]文章阐述了“过程方法”管理原则,并指出应用型院校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中面临着实践教学输入困境、实践教学过程困境、实践教学输出困境,进而提出针对输入困境,要发挥质量管理主体的作用,强化实践教学师资水平,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改善实践教学场地,共享实践教学场地;针对过程困境,要提升实践课程安排的合理性,提升实践教材的质量,革新实践教学模式,健全评价机制;针对输出困境,要优化质量管理手段、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關键词]过程方法;应用型高等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作者简介]王波(1979- ),男,山东蓬莱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张崎静(1980- ),女,江苏扬州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江苏  扬州  225127)

随着应用型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张,应用型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提升社会认可度,应用型院校加快转型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而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则是决定转型成败的关键。因此,应用型院校要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作为自身的生命线,积极研究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对策。

一、“过程方法”管理原则

“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活动,任何将资源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都可视为一个过程。输入、输出为过程的两个组成部分,输入的物质是转化的对象,可以是人力、设备等有形物质资源,也可以是技术、方法等无形资源。输出作为过程的结果,可以是有形的产品,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只有通过“过程”,输入的资源才能被转化为输出的结果,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企业质量管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质量与效率。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质量直接与人才培养质量相关,反映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因此,积极探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管理对策刻不容缓。

实践教学同样包含输入、过程和输出三个部分,是一个独立的教学系统。“过程”作为所有管理活动的基本构成单元,是提高应用型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应用型院校根据“过程方法”管理原则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改进质量管理模式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全新思路。

二、应用型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困境

1.实践教学输入困境。第一,教学管理主体作用不足。应用型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主体包括所有的管理参与人员,即教学管理人员、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实践教师以及学生。目前,学生只是被管理者,没有发挥其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是质量管理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其主体作用也被院校忽视,以致其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工作热情。

第二,实践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目前,大部分应用型院校的实践教学管理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相关人员学历较高但缺乏管理理论素养,没有接受过管理学方面的培训。同时,大部分实践教师是毕业后直接参与实践教学工作,缺乏实践经验,不熟悉职业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规律,难以有效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

第三,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应用型院校没有建立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由于缺少有效的评价制度,反馈调控机制也同样匮乏。

第四,实践资源严重不足。大部分应用型院校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但由于运行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设施配置不合理、器材落后,难以贴近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且基地规模与学生数量严重不符,基地之间缺乏资源共享,只能采用实践教师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有限,难以有效提升其实践技能。

2.实践教学过程困境。第一,实践课程安排不合理。部分应用型院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在课程设计中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占比较小,文科类专业更加突出。在实际教学中,实践课程的课时量较少,且经常被其他课程或活动占用,学生难以掌握实践技能。

第二,实践教材质量不达标。部分应用型院校的实践教材照搬普通高校或进行删减改动,难以适切应用型院校的教学特点和课程目标。部分实践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实用性,而自编教材又过于简单,表述不够严谨和规范,缺乏专业适用性和针对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第三,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效果不理想。大部分应用型院校的实践教学约占教学总课时的30%,教学模式多采用教师讲解示范方式,学生操作时间严重不足,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实践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技能没有与时俱进,实践教学存在滞后性。

第四,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应用型院校对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内容较为传统,评价形式较为单一,主要由院校督导管理部门开展相关工作。现有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能体现教师的前期教学准备工作和后期的教学监控工作,也忽略了对教学过程的监督评价。

3.实践教学输出困境。第一,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差。大部分应用型院校毕业生虽然参与了一定的实践教学活动,但其岗位能力与企业要求差距较大,技术技能明显不足,且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职业素养有待提升。此外,部分应用型院校的专业设置偏离了地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需要。

第二,毕业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应用型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不足,毕业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优势,对岗位期待过高,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以致职业规划与期望不符,引发了高就业率和高离职率。

三、基于过程方法的应用型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对策

1.实践教学输入对策。第一,发挥质量管理主体的作用。一是实践教师要充分参与实践教材编写,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实践教师可以合理地调整教学规划,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探索精神。三是实践教师要随时、随机地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重点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该记录可以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四是建立专门的学生组织,收集各专业的实践教学信息,并第一时间反馈到实践教学质量机构,促使相关决策更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二,强化实践教学师资水平。实践教师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并不断完善自身知识架构,准确把握技术更迭换代的趋势。同时,实践教师还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特征,提升教学服务质量。一是加大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力度,充分灵活地利用校内外的优秀人才资源,聘用各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践教师,并提供丰厚的薪资待遇和合适的优惠政策,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二是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实践经验,引荐教师继续进修或深入企业一线積累实践经验,并推荐部分骨干教师到国内外一流高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第三,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应用型院校应建立一个符合应用型高等教育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各管理主体(实践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和用人单位)的作用,形成各方监督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建立并完善校级、院级和教师三级质量保障机制,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一是严格审查新任教师和新课程授课教师的教学资格及实践教学水准;二是派遣专门的管理监督人员,随机旁听教师的理论基础课程及实践教学课程,并对其表现进行专业评价;三是以座谈会的形式,征集学生代表对实践教学课程的意见及措施建议;四是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匿名评分,获取学生的真实想法。

第四,改善实践教学场地。应用型院校要加大对实践训练基地的投资力度,打造与企业工作环境相似的实践教学条件。一是实践管理部门要重视实践教学,通过社会募资等形式筹集经费,缓解资金不足的现状。二是实践训练基地设计要与企业生产环节紧密结合,进行仿真模拟教学。三是校企联合办学,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院校的优势和企业的长处,共同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四是训练基地要引进部分先进仪器设备,保障实践训练环境的现代化和仿真性,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素养和职业素质。

第五,共享实践教学场地。实践训练基地的建设与使用成本昂贵,且使用时间集中,在教学实践之余,各学生社团可利用实践训练中心的场地组织安排社团活动,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也可以解决社团活动的场地缺乏问题。应用型院校可针对企业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问题研究,并集中社团、院校和实践训练车间三方力量组建队伍进行校内研究,将最终的研究成果与企业分享讨论。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社团的活动,也可以提升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兴趣。

2.实践教学过程对策。第一,提升实践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一是根据人才需求指标,合理安排实践课程,使内容更加贴合岗位的实际需要,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将职业道德和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使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人才需求相适应,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二是合理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比例,前期要设置基础性实践技能课程,逐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问题,使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更加透彻,后期则安排难度较高、操作复杂的实践课程,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提升实践教材的质量。一是结合院校特色和市场需求,根据实践训练教材的实际情况,制定和调整符合教学目标的教材,并对比同类院校的教材,选用突出院校优势和特色的教材。二是邀请专家学者及高级技术人才成立教材开发委员会,对专业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理论探索,并结合企业实际生产和应用,开发和编写符合专业需求的实践训练教材;组织骨干教师评估编写的教材,广泛听取师生的意见,不断完善教材内容,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教学;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材库,方便师生的查阅。三是实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采用课件共享形式补充和完善教学内容。

第三,革新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将庞大的数据资源库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现教学的数字化;根据课程内容,结合物联网、互联网等手段设计实践教学应用场景,使教学内容更易被学生感知和接受。学生则根据课程进度和兴趣观看操作视频,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实践教师要灵活利用教学时间,将重点和难点集中在课程的前半部分,其余时间则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第四,健全评价机制。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一是在定量评价基础上引入定性评价,以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二是对实践训练教学的考核要注重过程,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实践和操作能力;三是采用每个基元项目单独考核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教学完成度及实践教师的教学目标;四是学生技能考核采用达标即可的方式,避免繁复冗长;五是考核结果要进行等级划分,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六是组织专门人员对实践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师德师风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并将学生的课堂评价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3.实践教学输出对策。第一,优化质量管理手段。应用型院校要建立以“输出对象”为满足点的质量管理模式。“输出对象”是指获得某种院校产出而与院校产生联系的对象,包括学生、用人单位及社会等。用人单位需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应用型院校应根据“输出对象”的真实需求,制定教学质量管理策略,实践训练教师则根据“输出对象”差异,及时调整完善教学内容、方法及策略模式。学生是应用型院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受体,只有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来制定质量管理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第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用型院校学生不仅要掌握各种基本能力,还要对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应用型院校要在实践训练教学中加入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使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感知职业精神,提升其职业素养;要建立专门的职业指导部门,并引进领域专家具体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根据社会需求不断调整学生的知识构成,强化其综合素质,引导其深入分析自身优势及劣势,并结合自身兴趣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参考文献]

[1]刘春侠.在地方转型发展中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22):248-250.

[2]顾家乐,谷瑞.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7(1):102-104.

[3]王伟芳,景永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定位下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本科经管类专业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3):56-62.

[4]劳士健.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7(12):102-105.

[5]张宝忠,胡宇梁,李振华.基于商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竞争性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5):91-93.

[6]谢建华,叶云霞,袁盼盼.基于三维实体造型技术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以“工程制图”课程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1):51-54.

作者:王波 张崎静

职业教育机械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篇3: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科技人才就业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才的结构和质量规格均无法满足社会和产业界的需求。在新形势下,全球化、创新经济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给我国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分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并应用于实践。经过5年教学实践证明,该体系全面提升了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实施效果明显。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应用

实践教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養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在应用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是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内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诸多的不足,如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实践课程设置脱离实际、内容不新、课时不足,实习基地少,实践教学质量调控和评价不完整、不理想等缺点和不足。因此,分析我国大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内外大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锦州医科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并付诸实施显得十分重要。

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构建了锦州医科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该人才培养方案是由模块式课程结构体系构建而成,包括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拓展选修课程模块,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实用型”和“突出特色”的新思路。在实践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学时,总实践教学的学时占课内学时的31%,理论与实践比例为1: 0.87,另有5%-10%的实践教学环节在课外进行。

(二)“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根据“知识、能力、素质训练一体人才培养方案”来构建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其特点是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分为基础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和科技创新活动基地三个平台和11个模块,见图1。

基础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培养学生从事职业所必需的一般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专业实践教学平台重点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所必需的专业技术、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方法;科技创新活动基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和技术创造性地解决较复杂问题的能力和较快适应各种环境、处理各种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与保障

(一)多种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应用

积极探索讨论式互动、示范设计、开放式、任务驱动式、集中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和现场演示等教学方法,使实践教学生动、有效。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学院的专用网站和相关精品课程网站上提供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将实践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供学生学习,同时,网上有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自由论坛,学生也可相互交流经验,在网上提交作业和实践报告等;通过精心设计与制作的各实践教学多媒体课件讲稿、影像资料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仪器操作、实验过程等,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实验教学环节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它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实验课可以开发学生的智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保证实验教学的效果,实验室的管理非常重要。

通过制定实验中心管理规范、实验室开放制度、仪器设备材料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环保制度、实验经费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具有较高技术应用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我们采取青年教师到对口企业从事生产实践、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工作,更新知识结构,增加实践经验;对担任认证课程的教师进行培训,要求其必须取得认证机构要求的培训讲师资格、考评员资格;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来自行业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引进企业和科研院所高端人才。

(四)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的物质保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基地着重模拟生产现场的实际,训练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并以此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校外基地是利用社会资源,学生深入到生产、管理的第一线去学习和锻炼,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会一个生产者的感觉,使他们的知识、能力、素质在实践中得以增强和提高,真正满足达到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五)重视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估

1.学生实践教学考核

学生实践教学考核是检查和评价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大纲,采取平时实践过程控制考核与实践模块最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从学生对实践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到基本操作技能、实践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等层次全面考核学生,重点突出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2.实践教学人员考核与质量监控

建立和健全由校、院、教研室、学生组成的“四层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内容包括:听课,教案(讲义)检查,学生作业、实践报告抽查等;另外,采用学生评教制度,每学期学生在网上给实践教师评分。将校、院督导组、教研室的检查意见,以及学生的评教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并纳入年终考核。

3.实践教学质量水平评估

严格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和等级标准中有关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状况,实践教学水平,实验室、实习基地状况,教学仪器设备维修,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实习和实训,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室开放,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标准与质量监控等11项观测点,由学校和学院定期组织评估,对于评估优秀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并在年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定、项目申报等活动中优先考虑。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的運行效果

(一)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程科学,它同机械工程技术、生物学技术和化学技术等紧密结合而形成的先进技术,更显其交叉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一般来说,实践性教学一方面指学科问题情景化、生活化、社会化;另一方面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积极参与生活实践、社会实践、探究实践。实践性教学应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的“教”来源于生产一线的实际经验,而学生的“学”也能直接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学习的效果。因此,“模块化+个性化”实践教学模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实践教学质量。

(二)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

要做好研究的基础,确定科研目标和主攻方向,从科研项目中选题,可以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获得创新思维,开发其创造潜能。

在进行实践教学的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科技创新活动,包括开放性实验、科技制作、竞赛、考证和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在科技创新活动基地上进行。5年来在基础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与科技创新基地进行了实验室开放,开放实验室所占比例、对学生的覆盖面逐年增加,2011年分别为42.23%和7.3%,而2015学年分别达到了62.42%和15.28%。5年来全院3个食品类专业学生主持“挑战杯”“辽宁省海洋知识大赛”“可乐杯”饮料大赛等科研项目165项;获大学生科技竞赛奖106项,其中国家级、省级34项;学生发表论文145篇,其中核心期刊63篇,学生动手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

(三)促进了校企融合

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保证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岗前实践等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学校在重点专业的核心课程上实施一体化教学,大胆开展教学模式创新,以人才培养对接人才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不断创新教学内容。

辽宁省肉类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实验教学中心一直积极地推进与食品企业之间的合作,如与锦州益多乐乳业有限公司、盘锦宋大房食品有限公司、庄河市百年庄河大骨鸡发展有限公司、爱普罗斯有限公司、辽宁沟帮子熏鸡集团、大成食品(大连)有限公司、大连英那河食品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进行校企合作培训技术人才,另外还与这些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与科技创新活动基地,支持本科生实践教学和科技创新活动,培训师资力量。

(四)促进了学科与专业建设

学院在学科与专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下,在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与培养计划调整的基础上,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与内容,优化实践教学培养方案。通过学科与专业发展,带动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项目的开发,完善了“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学科、专业发展加强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学院食品科学学科及相关3个本科专业的建设发展,现己构成了由18名硕士生导师、18名高职称和24名博士为骨干,共38名教师组成的专业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促进了辽宁省肉类加工与质量控制工程中心的建设,在省内外起到了良好的辐射与示范作用。

(五)提高了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水平

5年来,在构建和实施“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本实验教学中心获校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能手1人、辽宁省教学科研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1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发表教研教改论文80余篇,编写教材42部、专著2部、主持省级以上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28项、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5项、主持省级及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4项、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4项、省科技攻关课题2项、省农业领域青年拔尖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项目18项、省社科基金2项、厅局级科研项目15项、校企合作横向课题30项。获国家专利8项、发表Sci论文16篇、核心期刊论文221篇。

四、结语

“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是基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实践而逐步形成的,该模式在运行的过程中,将“平台”与“模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教学中的“共性”与“特性”紧密结合,在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效果明显。“平台+模块”实践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将毕业生综合专业素质与现今社会对食品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提高了毕业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牛广财,杨宏志,王宪青,陈洪生,魏文毅.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食品与机械,2013(5).

[2]潘安霞,程畅.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循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4(1).

[3]汪开拓,申连长.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双能力双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5).

[4]张佳琪,吕远平,贾利蓉,何强.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3).

[5]刘新星,蒋昊,申丽等资源加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

[6]陈兆夏,王恬,李俊龙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2(6).

[7]张桂莲,张海清.基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6(1).

[8]李永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全程化、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5).

作者:于洋 李敬双 郭雪松 吴汉东 张莉力

上一篇:大众传媒新闻标题制作艺术论文下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演示教学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