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专业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具有关键性作用。文章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策略,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为学前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学前教育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篇1: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 要: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的出发点为培养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对于培养出的学生,其在岗位上必须具备该岗位的技术要求,这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因此在教学之中无论是哪一个专业都需要重视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介绍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含义及原则,进而分析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实践教学;模式;学前教育专业

课题名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研究 课题编号JG201401

G712.4;G61-4

高等职业院校其人才培养上需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性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即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的定位应当是高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的模式对于高职院校提升其教学质量有着明显的作用。基于此,文章围绕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为中心,分两个部分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供一些高职院校有效建立实践教学途径的理论参考。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含义及建设原则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含义

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而言其存在着广义上和狭义上含义的区别[1]。广义上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指教学由实践教学的内容、目的以及运作形成的一个整体。在整体体系中,每一个小的体系有彼此之间实现协调运作,达到实践教学的效果;狭义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之中,围绕人才培养目的,在课程设置上合理的设置实践性教学课程,进而建立起的教学体系。对于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广义上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更为适合的且更全面系统。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原则

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前提下,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建设需要在一定的原则之下。首先是师范性原则,对于学前专业而言,其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幼儿园,因此人才培养不仅仅是理论上的传授,还需要从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出发,在教学之中贯彻师范性的原则;其次为职业性原则,对于高等职业学校而言,任何专业的教学之中都必须贯彻职业性的原则,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最后为目标性原则,教学需要有一定目标,才会有教学的计划,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其目标应当定位“一专多能”的幼儿教师,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同时还具有一些其他的教学能力[2]。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途径

(一)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

高職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模式其人才培养的目的首先必须符合社会上对于这个职业的实际需求,简而言之就是培养人才的职业能力,这是实践教学模式搭建的出发点。对于学前教育职业的职业能力可以简单地划分为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艺术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借鉴能力以及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力等,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其教学目的便需要放在这些职业能力之上进行搭建,保障学校所教便是社会所需。

(二)理实结合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还必须在教学课程设置上增加更多的实践性课程,这符合实践教学模式的含义,同时也是社会的实际所需[3]。通过参考国内外的先进学校可知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上,主要可以设置出五大实践教学内容。其一为实践课程教学,即在教学总课程之中增加实践教学的课程数目,采用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二为幼儿园实践活动,主要是指以实习生、观察者的形式,安排学生去幼儿园中去实际接触学前教育的实际所需,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其三为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实践教学的参与者除了学生之外更重要的一部分边是教师,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职业技能竞赛便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其四为科研训练,对于学前教育职业的职业能力要求中,对于科研能力以及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力有着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实践教学模式中也需要有所涉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其五为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究其根本还是培养学生到社会中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模式中,就需要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去参与各种社员组织、兴趣小组,寒暑假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能力[4]。

(三)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对于实践教学而言实训基地是其进行教学的基础,因此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搭建时必须重视对于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校内可以建立模拟幼儿园、幼儿手工制作教学模拟室、幼儿双语教学模拟室、婴儿教学模拟室、绘画实训室、音乐实训室、舞蹈实训室等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训室;在校外部分需要和校外组织签订一些合同保障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校外实训的时间,在校外建立起一批相对稳定、科学的校外实训基,确保实践教学模式不和社会实际脱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而言,进行教学模式实践化是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必要措施,而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建,更是适合广义上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且在创建时严格遵守师范性、职业性以及目的性的原则,通过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校内外设置实训地基,为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一定的保障、创建考核体系,保障教学的质量等途径来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搭建,切实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来圣.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以山东潍坊工程学院学前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2014,41(6):76-79.

[2]赖竹婧.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探析[J].科教导刊,2013,11(26):56-57,65.

[3]张停,丁名夫,李鹏等.高职学前教育“递进式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以《幼儿故事讲述》课程为例[J].文教资料,2014,21(11):143-144.

[4]梁业梅,熊志灵.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途径探讨[J].教育界,2015,14(19):166-167.

作者简介:

卢玲,出生年月:1986.1,性别:女,籍贯:重庆,学历: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教师教育,单位名称: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卢玲 刘一春 李林烛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篇2: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摘 要:专业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具有关键性作用。文章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策略,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为学前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学前教育发展。

关键词: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有效性;人才培养

专业实践教学作为教育中重要一环,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20世纪以来,随着学前教育及其理论的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尤其是“关键期”等理论在实际教学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前教育对个人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得到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能够对个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其内容不仅是对儿童的看管与保护,还包括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转换能力等综合能力与品质的开发。本文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探索。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现状

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通过设置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利用调查反馈的方法对学校层面、教师层面与学生层面进行调查,发现部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存在一定问题。各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均设置了总体目标,包括科学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无论何种类型人才培养,都融入了实践能力培养内容,说明各院校已基本形成了实践教学意识。各院校的实践教学形式大致划分为实习与见习两种,整体上缺乏合理的计划与安排。受实习基地、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制约,大规模实习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得相对较少。见习实践教学虽然在总课时和开课学年学期上有明确要求,但具体实施需要根据学科教学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而定,导致教学内容随机性较大,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预留时间不足,通常都是一些临时性安排,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不理想。

2.教学内容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外的一切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可大致分为教研活动、游戏活动、主题活动、幼儿园班级管理、家园沟通、保育工作以及教学活动。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实践教学内容相对广泛,但各内容在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比例不均衡,教学活动达到90%以上,而家园沟通与保育工作开设比例不到10%。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不均衡,学生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保育工作实践能力欠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保育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幼儿卫生健康课程习得,其知识体系以理论知识为主,具体操作实践机会少、时间短,处理不同案例情况的经验不足,无法形成问题应对能力。二是幼儿沟通要点掌握不足。学前教育的难点不在于授课,而在于对幼儿的观察、了解,与幼儿沟通。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理解和学习,但现在的实践教学课时是远远不够的。三是技能训练不足。课程中占比最大的是理论教学,其次是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技能课程,如钢琴课、美术课安排较少,难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四是缺乏深入探讨研究的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的方法一般是询问老师,而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很容易把有深远影响的问题误认为简单的问题,缺乏深入探讨研究的意识。

3.教学实施现状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实施形式主要有见习、实习两种,而其他形式的活动则很少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出现,对其他实施形式重视程度不够,多元化实践教学意识不强。根据学生和教师对实施形式的反馈可以了解到,每学年实施见习的次数有限,即使入园开展见习活动,也会因持续时间短而无法进行技能训练。实习活动一般在大四学年上学期,学生初次接触实际工作,加之见习与实习的内容不衔接,实习适应期需要时间较长,很容易出现尚未适应就结束的情况。学校微格教室进行的微观教学活动,虽设置了相应的硬件设备与设施,但总是比较仓促地为完成教学任务才使用,很少进行模拟课堂等微观教学。见习、实习活动的知识内容都以点状、块状体系出现,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内容是割裂的,没有联系的,尚未形成系统性。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实施平台是实现实践教学预期目标所需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实验室、校内实训平台、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大多数院校专业性、综合性强的实训基地正处于筹建过程,能够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元化、多层次教育能力的实验室仍处于缺少状态。校外实习基地是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支撑,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大多数院校师生反馈,可供实习的幼儿园数量有限,通常限定于固定的几所幼儿园。由于担心影响幼儿园教学进度,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难以得到幼儿园的接纳,实习效果达不到预期。

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具有较强的可变性与主观性。调查研究发现,只有20%左右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作用非常大。因此,从整体情况来看,教师在专业实践活动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有效指导明显不足。

4.教学评价现状

教学评价是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手段。对教学评价现状,可从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主体由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活动各参与者组成,不同主体的评价标准存在差异。根据主体不同可分为,园内教师与领导评价、专业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等几种形式。从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情况来看,园内教师、领导和专业教师评价是主要评价方式。学生视这三种评价为“压力式评价”,感觉在此类评价形式下会受束缚,有时为达到某一特定要求而改变自己,影响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自我发揮。学生视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为“非压力式评价”,更愿意与同学进行幼儿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分享,对于问题处理方式方法的互相借鉴。学生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会主动反思和自主思考,通过努力补充欠缺部分,提升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基本实践能力,增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信心。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操行表现、笔记、实践小结与反思、实习报告等。各部分在学前教育师范生实践评价中占一定比例,一般实践小结与反思、实践报告占比较大,而其他几方面的评价比例相对较小。总体上教学评价内容相对集中,而其科学性有待进一步商榷,评价内容应进一步完善,尤其应重视日常行为操作评价,并对这一内容设置合适的评判标准与合理的成绩比例。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育实践观念落后

传统观念提倡“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法,虽然近年来教育教学逐渐认识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不断推动教育改革增加实践教学活动,丰富实践教学形式,但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现阶段的实践教学仍作为理论知识的补充,尚未被充分认识。此外,一些落后的學前教育教学理念造成了实践教学内容的狭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具备的实践能力,不应仅是幼儿所学知识、唱、跳、弹、画等技能,还应包括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了解和指导,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和解决各类突发状况的能力。这类能力需要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持续性训练和反复练习才能形成。随着教育教学观念的进步,如今更加推崇以“实践—反思取向”为核心的自我革新教育理念,既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又强调在实践活动中教育反思和深入研究等观念与能力的培养,与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相适应,这也是未来发展的新路径。

2.人才培养定位模糊

人才培养定位指引专业人才培养,并为专业人才就业选择、个人发展等指明了方向。部分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清晰度不够,层次性不分明,导致专业人才的能力发展不均衡,学生既达不到一定的理论知识高度,又缺乏实践方面的能力与经验。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和国家对学前教育重视的程度不断提高,幼儿教师人员数量和类型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同时,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资或研究人员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高校专业教师引进,通常将博士学位作为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我国设置学前教育专业博士学位的高校仅有七所,与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进行有侧重方面的人才培养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未能充分考虑人才供求关系,不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有侧重的教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3.支持保障体系欠缺

实践课程顺利开展需要良好的支持保障体系,其中包括教学设施、活动场所、实习见习经费、环境与氛围支持等。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在以上支持条件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主要表现为,微格教室、舞蹈室等基本技能训练场所数量有限;玩教具展览室、奥尔夫音乐室、感觉统合实验室等综合实训基地寥寥无几;保证实践课程活动全面实施的教育经费不足;为数不多的专业学前教育指导教师难以兼顾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活动,长期低效率指导造成学生实践意识淡薄,无法营造促进实践学习的氛围。这都制约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影响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提升实践教学有效性。首先,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观念,在以“实践取向”为主的教育改革理念下,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在教育中应强化实践意识,注重培养和发展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其次,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把培养和强化“准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目标,做到“实践引导教学,实践推动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最后,建立完善的支持保障体系,搭建实训场域与实践基地,完善政府保障、高校保障与基地保障。

总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幼儿教育师资人才培养的摇篮,所培养的师范生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具备观察儿童行为、分析儿童心理等实践能力,若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就会延长入职适应期,影响幼儿教育发展。而实践能力不是仅依靠机械的教授所能形成的,更依赖于学生在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体验与锻炼。基于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构建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为学前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学前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樊晶.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构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

[2]李兴娜,高庆春,李波.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6).

[3]陈建林.转型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2).

[4]罗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21(02).

[5]祁道林.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三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1(01).

[6]曹景霞.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讨[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11).

[7]黄佳虹.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优化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04).

[8]王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以乌兰察布职业学院为例[J].内蒙古教育,2020(24).

[9]甘鹏,赵建霞,陆海莲.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原理课程走向实践的教学改革[J].广西教育,2020(31).

Explor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Preschool Education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e-ke Sihui

(Changjiang Polytechnic, Wuhan 430074, China)

Key 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alent cultivate

作者简介:何柯思慧(1992-),女,湖北武汉人,助教,硕士,从事学前教育研究。

作者:何柯思慧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论文 篇3: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摘 要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关键,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尝试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实施、实践教学保障、实践教学评价五个子维度来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师范生保教专业能力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建构

學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关键,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2011年10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文件中提出要以高素质专业化教师为目标,坚持实践取向的理念,强化实践环节,加强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等。因而本文尝试以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切入点,来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师范生保教专业能力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1 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关键。许多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实施、实践教学保障、实践教学评价五个子维度,这五个子维度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通过建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培养师范生保教专业实践能力。

2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对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不高,实践教学没有发挥该有的重要价值,成为师范生专业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无法达到毕业要求。实践教学规定了实践学时,却没有提出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学生经过实践学习之后能获得何种实践能力、达到何种程度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模块予以实现等问题都没有明确、详细的规划。正因其实践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和实践能力培养规划的缺失,使得实践教学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过程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关键作用。

(2)实践教学内容模糊,没有针对性。实践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时间安排仓促、不合理,实践环节之间跨度过大、衔接不够,缺乏横向关联和纵向深入。实践内容设置不均衡,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割裂,即学用的脱节,造成学生的保教实践能力得不到发展,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3)实践教学实施缺乏统筹整合。当前现状中,高校和实践基地之间缺少深入系统的交流、合作,高校、幼儿园、政府都彼此割裂单独存在,缺乏系统健全的校园合作体系,忽视三者合作在师范生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到位。

(4)实践教学保障需全面化。校内实践基地设施不足,无法满足教学和师范生专业发展的需求。校外实习基地性质单一,学校与校外实习基地交流、联系不紧密,高校带队教师、幼儿园指导教师对师范生的见习、实习指导不足,从而未能达到实践教学目标的预期效果。

(5)实践教学评价单一。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过于关注学生考勤和学生实习报告,忽略学生在幼儿园的观察学习过程,忽视学生的特殊性,学校对学生的实践活动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在带队入园、参观介绍、开总结会之后,实践活动就结束了,甚至缺失评价过程环节,评价主体单一,在师范生实践过程中,主要以幼儿园指导教师、高校带队教师等为主,缺少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不利于师范生自己的交流和反思发展。

3 建构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及建议

为解决上述问题,实践教学体系设置需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等文件,根据区域经济、办学特色和专业实际制定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具体如下:

3.1 以保教能力发展为关键,设置实践教学目标

2014年,《教育部关于实践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提到“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2018年1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突出保教融合,加强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类课程建设,提高师范生专业化水平等内容。因而促进师范生保教能力发展,徳技并修,提升师范生专业能力的获得是实践教学目标的核心。

3.2 多元融合,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2016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中提到“全方位的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即以教育见习、实习和研习为主要模块,包括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等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内容体系。”以及根据保教为重的实践教学目标,将实践教学模式为认知见习(重在体验,使学生接触熟悉幼教机构,了解教师职业);课程实训(观摩学习,了解保教实际情况);跟岗实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开展保教活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顶岗实习(通过具体的、独立的工作体验,获得充足的保教经验)。将专业认知、专业核心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养成拓展到幼儿园真实的保教活动中,通过保教活动实践,实现知识的转换。

3.3 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与任务

强调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求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是本专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也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实践教学时间安排建议第一、二学期(认知见习:二周);第三、四学期(课程实训:四周);第五学期(跟岗实习:六周);第六学期(顶岗十二周:实习)。

3.4运用多种方式,丰富实践教学实施形式

2016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中指出“建立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養管理机制,建构以政府、高校、幼儿园三方共同参与的管理体系。采用校园互动(实现学生、幼儿园及专业教师共成长),学用融合(课程学习融入更多的职业、岗位和实践元素)等多种方式,将岗位实践贯穿专业学习全过程,消除见实习之间的跨度,健全系统的校园合作体系,高校和实践基地进行深入系统的协同合作,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师范生保教能力的发展。

3.5 全方位构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通过提供一些条件,以保证该专业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够顺利开展,这些条件包括硬件设施、软件资源和制度保障等。

(1)硬件设施。建立功能完备的实训中心,规范校内实训教学建设优质保教实践基地,以满足师范生的教育需求,推动职业院校建好用好各类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习实训。

(2)软件资源。组建实践教学课程指导团队(教育活动设计、教育学和心理学、技能课等专业教师、幼儿园骨干教师),高校教师与幼儿园指导教师组成学习型团体,共同研讨交流,深化发展。高校可以为教师提供参加一线工作的顶岗实习机会,鼓励教师积累丰富的幼儿园工作经验,构建真正高技能、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制度保障。

建立校园一体化的制度体系,具体包括:校内相关制度:见习制度、课程实训制度、跟班实习制度、顶岗实习制度,每一项都包含方案、学生守则、校内指导老师、班主任工作制度、幼儿园指导教师工作制度等。

幼儿园相关制度,具体包括:保育员工作:清洁卫生工作要求、幼儿生活管理要求、教育活动配合要求;教师工作: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参照体系、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利用参照体系等。

成绩评定制度,具体包括:幼儿园评定制度、学院评价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实训评分表等。

实习手册系列,具体包括:课程实训指导书:幼儿园课程概论、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等;实训指导书系列:见习、整体课程实训、跟班实习、顶岗实习等。

3.6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根据2012年颁布的《学前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文件,第一,在评价主体上,以指导教师评价为主,兼顾自我评价、实践基地、同伴评价等多主体评价。第二,在以往固有的评价方式上进行突破和创新,通过深入学生实践场地进行非参与式观察、学生访谈以及教育实践档案袋分析,包括学生的见实习记录、学习笔记、手工制作、说课视频等相关物化成果,通过多样的方式,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的教育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将由数量转入到提高质量的发展道路,必须树立能力本位的理念,通过徳技并修课程体系的建设、校园合作和职前职后一体化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实现学生保育能力的养成,从而促进学前教育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雨涵.A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个案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2019(01).

[2] 冯晓艳,姜朝晖.基于OBE理念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究——以商丘工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7).

作者:舒思雨

上一篇:暑假社会实践报告论文下一篇:公路工程中的价值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