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发热疾病的临床医学论文

2022-04-3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感染性肾结石患者采取瑞士第五代EMS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经皮肾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12月收治的52例感染性肾结石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皮肾下采取瑞士第五代EMS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进行治疗。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感染性发热疾病的临床医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感染性发热疾病的临床医学论文 篇1:

对甘露消毒丹验案的分类统计与结论思考

[摘要] 本研究对名方甘露消毒丹在近20年期刊报道的300余治验病案进行了证治分类统计,显示了病因病机以湿热蕴蒸为核心,病位于六经以阳明居首、于脏腑以脾胃为重点,病症依次以舌红、发热、纳呆、胸痞腹胀、口渴、咽红肿痛为主要表现,病种依次以传染性病变、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并特别在五官科疾病中有较广泛延伸等特点。最后,指出了本方得以扩大应用的主要原因是缘于临床湿热病理机制的普遍性、阳明经受病与传遍的广泛性和原方宣透清利兼备的巧妙配伍。

[关键词] 甘露消毒丹;阳明病;表证;证候规范;经典研究

甘露消毒丹为叶天士所创之方,首载于《续名医类案》,至王孟英《温热经纬》则倍受推崇,称其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时至今日,甘露消毒丹的运用已经广泛渗透到临床各科,现代医家师古而不泥古,采方而不执于方,通过临床实践,极大地拓展了此方的临床应用范围。笔者曾对1989~2006年期间近20年的期刊的临床报导进行收集整理,发现其所适用的临床病种与证型,纷繁多样。为了更好的理清其临床应用之脉络,掌握其临证运用之思路。本研究试对其中所收得的335例验案,进行病、证、症、药的分析统计与分类归纳,以期发掘其中的辨证运用规律。

1 分类统计

1.1 病种分布统计

属内科病变者235例,占70.1%,比重最大(其中传染性病变68例,消化系统43例,呼吸系统41例,神经病变24例,

泌尿病变26例,循环系统病变10例,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各1例,其他21例),其后依次是五官科(47例,14.0%)、儿科(28例,占8.4%)、妇科(14例,占4.2%),最后是皮肤科(11例,占3.3%),共涉及临床各科近80个病种。

1.2 病因分布统计

湿邪因素221例,占66%;热邪因素214例,占64%;气滞因素50例,占15%;痰浊因素28例,占8.3%;夹风26例,占7.8%;夹毒24例,占7%;夹暑14例,占4%。其中,有热邪因素的214例,均兼有湿邪。可知,病因中,湿与热居主位(均超过60%),且湿与热的重叠性极高,继后是气滞(15%)>痰阻(8.3%),不容忽视,其余夹风、夹毒、夹暑等夹杂病因亦时有兼涉。

1.3 病位分布统计

使用本方所涉及的病位甚广,六经、脏腑均有牵涉,但以辨属阳明居首,含独属阳明者就有157例,占46.9%(几乎占1/2),兼涉阳明者96例,占28.7%,合计253例,占75.5%;其次是属脾胃,含脾胃同病者37例、兼涉脾胃者4例、兼涉脾者23例、兼涉胃者9例,合计73例,占21.8%;第三是属少阳,含独属少阳1例、兼涉少阳30例,合计43例,占12.8%;第四是属太阴,含独属太阴10例、兼涉太阴26例,合计36例,占10.7%。;第五是属肝与厥阴,分别是属肝(含兼)者20例,占6.0%,属厥阴(含兼)者15例,占4.5%;其余依次是兼涉胆、肺、膀胱、心、肾者,分别是12例(3.5%)、10例(3.3%)、10例(3.0%)、10例(3.0%)、6例(1.8%);而太阳、肠、三焦、心包则未见论及。从病位关联的总体趋势来看,六经则以阳明为主,兼涉少阳、太阴、厥阴较多,脏腑则以脾胃为主,兼涉肝、胆、肺和膀胱较多。

其中,阳明、脾胃、太阴、厥阴、膀胱、少阳均有独立的证型,而相兼证型中,则有阳明多与少阳、太阴、厥阴相兼,脾胃则与其他脏腑相兼较为分散。

1.4 症状分类统计

临床各症状出现的频数高低依次是:苔黄腻188例;舌红161例;发热152例;纳呆124例;胸痞腹胀78例;口渴72例;咽红肿痛56例;便秘52例;恶心呕吐51例,占17%;脉濡数51例,占17%;大便溏而不爽49例,占16%;腹泻21例,占7%。可知,癥状中苔黄腻出现的频率最高(63%),再依次是舌红(54%)>发热(51%)>纳呆(42%)>胸痞腹胀(26%)>口渴(24%)>咽红肿痛(19%)等。

1.5 药物加减分类统计

(1)减药统计:射干60例,占18%;川贝57例,占17%;薄荷41例,占12%;石菖蒲24例,占7.2%;木通24例,占7.2%;白蔻仁23例,占6.9%;黄芩12例,占3.6%;藿香11例,占3.3%;连翘11例,占3.3%,茵陈6例,占1.8%;滑石5例,占1.5%。可知,减去较多的是射干、川贝、薄荷三味,偶亦有减去石菖蒲,木通,白蔻仁,而滑石、茵陈、黄芩、连翘、藿香,极少减去(不足5%)。(2)加药统计:清热药160例,占54%;祛湿药156例,占53%;行气药76例,占26%;解表药73例,占25%;化痰药41例,占14%;消积药31例,占10%;止咳药27例,占9%;凉血药16例,占5%;滋阴药14例,占5%。由上可知,最常见的加药是清热药和祛湿药,这与甘露消毒丹病机多见湿热蕴蒸有关。其次为行气、解表类药,加化痰、消积、止咳者亦不在少数。

2 结果

2.1 证型主治特点

病因的统计充分显示了本方以湿热蕴蒸为病变核心机制,以其人素体湿盛,或感受湿邪,外或兼夹风、夹暑、夹火,内或兼有气滞、食滞、痰浊等,合而热化、燥化形成湿热郁蒸的病理状态。

病位的统计充分显示了本方病位六经以阳明居首、脏腑以脾胃为重的特点。其中阳明之表又乃重中之重,在阳明经系中其所占比例最高。另外阳明、太阴、厥阴、少阳均有独立的本经证型,相兼证型中的大致趋势是:阳明多与脾、太阴、少阳相兼,胆经多与胃经相兼,厥阴多与阳明、少阳相兼。这样就不难得出,甘露消毒丹的主治病位以阳明为病变中心,广泛兼涉六经及其诸经脏腑,尤其与太阴肺脾、少阳三焦关系最为紧密。至于有人提出甘露消毒丹清热化湿不仅治胃、也能治脾,不仅清脾胃、也能清肝胆等说法,这仅仅是因于胃与脾的表里关系、脾胃与肝胆的木土联系等间接影响,这些不过是治法标本兼治的变通运用而已。

2.2 病種主治特点

从统计可见,甘露消毒丹的应用在临床各科均有涉及,内科是其运用的主要领域(占70.1%),其中传染性疾病仍居于首位(占其中的28.9%),充分彰显了该方在治疗湿温时疫方面的专长和特色。同时,甘露消毒丹在内科其他疾病及妇儿五官科疾病中也有较广泛的延伸运用,其中内科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其中的18.3%、17.4%),而妇儿五官科疾病中,则以五官科病变突居前列(达14.0%),再就是小儿科病变(占8.4%)方面也有较多运用。

2.3 主症表现特点

在甘露消毒丹适用病例的症状统计中,舌红苔黄腻出现频率最高,可见舌象是其常规指针;发热与纳呆相伴,或痞胀与口渴同现,能较好的反映热与湿并、蕴蒸困阻的因机特点,而其或显咽红肿痛、或显恶心呕吐、或显便秘溏泻的情况,例示了其主治病位的上下弥漫性;脉象则或濡或滑、或数或缓、或浮或沉,很不集中,这大概是随湿热风痰的主次轻重而变化的,相对而言,濡数是其中较具特点的脉象。总之,临床疾病若见舌红苔黄腻,发热纳呆,胸痞腹胀,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用之多有效验。

2.4 药物化裁特点

甘露消毒丹在临床应用时多有化裁加减,其变化范围主要集中在增加清热与祛湿,解表与化痰,行气与消积这几方面。这与甘露消毒丹适治病症多见湿热蕴蒸,外易合风,内易生痰,中见气滞食阻有关。通过这类药队的调配,使其能针对较多夹杂变化的病症,发挥更贴切有效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基于以上特点,我们认为,甘露消毒丹其应用范围得以扩大的主要原因是:(1)临床湿热病理机制的普遍性。即因于湿热易于相互夹杂、弥漫与缠绵,而可见于许多疾病的衍变阶段中;(2)阳明经受病与传遍的广泛性。即因于阳明居中主土,其受病既可通过苗窍感发而循经络内传,也可随其承联上下左右而与四周相染。(3)原方组成配伍巧妙、宣透清利兼备的特点。其可以随临床湿热夹杂之多少、表里上下之侧重,痰食风毒之相兼,加减化裁、灵活调整药队,使之更能贴切应对复杂病情。

导师刘英锋教授认为:尽管甘露消毒丹在临床各科运用多种多样,似有让人无从下手之感,但若能对其遣方进一步从以下几点深入思考,是可以发现其灵活应用中的特有规律的。

3.1 立足阳明胃经,突显表证特点

从期刊报道中,不难发现:其病位统计,于六经分类,以阳明居首(涉及75.5%),于脏腑分类,以脾胃居多(涉及21.8%),联系两者,并根据“阳道实,阴道虚”一般规律,病位应以足阳明胃经为中心;而在病属阳明的案例中,明确属表证者竟占其中的近三分之一(为总数的21.2%),这种高频率的出现绝非偶然,乃因为阳明之经本包括其脏腑、经脉与所主的体窍区域,其发生病变虽然主里,但也会有病在经脉、肌肉与头目鼻窍等隶属地带者,便成其表证。王盂英于《湿热经纬》按语云[1]:甘露消毒丹“治湿温时疫之主方……,湿温对甘露消毒丹验案的分类统计与结论思考

张莹莹1△ 刘英锋2▲ 占 玮3

1.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西南昌 330006;3.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006

[摘要] 本研究对名方甘露消毒丹在近20年期刊报道的300余治验病案进行了证治分类统计,显示了病因病机以湿热蕴蒸为核心,病位于六经以阳明居首、于脏腑以脾胃为重点,病症依次以舌红、发热、纳呆、胸痞腹胀、口渴、咽红肿痛为主要表现,病种依次以传染性病变、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并特别在五官科疾病中有较广泛延伸等特点。最后,指出了本方得以扩大应用的主要原因是缘于临床湿热病理机制的普遍性、阳明经受病与传遍的广泛性和原方宣透清利兼备的巧妙配伍。

[关键词] 甘露消毒丹;阳明病;表证;证候规范;经典研究

Classified statistics of the effective medical records of ganlu xiaodu dan and reflections on the summary

ZHANG Yingying1 LIU Yingfeng2 ZHAN Wei3

1.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330006,China;2.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330006,China;3.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330006,China

[

[Key words] Ganlu xiaodu dan;Yangming disease;Exterior syndrome;Syndrome norms;Study of classic

甘露消毒丹为叶天士所创之方,首载于《续名医类案》,至王孟英《温热经纬》则倍受推崇,称其为“治湿温时疫之主方”。时至今日,甘露消毒丹的运用已经广泛渗透到临床各科,现代医家师古而不泥古,采方而不执于方,通过临床实践,极大地拓展了此方的临床应用范围。笔者曾对1989~2006年期间近20年的期刊的临床报导进行收集整理,发现其所适用的临床病种与证型,纷繁多样。为了更好的理清其临床应用之脉络,掌握其临证运用之思路。本研究试对其中所收得的335例验案,进行病、证、症、药的分析统计与分类归纳,以期发掘其中的辨证运用规律。

1 分类统计

1.1 病种分布统计

属内科病变者235例,占70.1%,比重最大(其中传染性病变68例,消化系统43例,呼吸系统41例,神经病变24例,

泌尿病变26例,循环系统病变10例,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各1例,其他21例),其后依次是五官科(47例,14.0%)、儿科(28例,占8.4%)、妇科(14例,占4.2%),最后是皮肤科(11例,占3.3%),共涉及临床各科近80个病种。

1.2 病因分布统计

湿邪因素221例,占66%;热邪因素214例,占64%;气滞因素50例,占15%;痰浊因素28例,占8.3%;夹风26例,占7.8%;夹毒24例,占7%;夹暑14例,占4%。其中,有热邪因素的214例,均兼有湿邪。可知,病因中,湿与热居主位(均超过60%),且湿与热的重叠性极高,继后是气滞(15%)>痰阻(8.3%),不容忽视,其余夹风、夹毒、夹暑等夹杂病因亦时有兼涉。

1.3 病位分布统计

使用本方所涉及的病位甚广,六经、脏腑均有牵涉,但以辨属阳明居首,含独属阳明者就有157例,占46.9%(几乎占1/2),兼涉阳明者96例,占28.7%,合计253例,占75.5%;其次是属脾胃,含脾胃同病者37例、兼涉脾胃者4例、兼涉脾者23例、兼涉胃者9例,合计73例,占21.8%;第三是属少阳,含独属少阳1例、兼涉少阳30例,合计43例,占12.8%;第四是属太阴,含独属太阴10例、兼涉太阴26例,合计36例,占10.7%。;第五是属肝与厥阴,分别是属肝(含兼)者20例,占6.0%,属厥阴(含兼)者15例,占4.5%;其余依次是兼涉胆、肺、膀胱、心、肾者,分别是12例(3.5%)、10例(3.3%)、10例(3.0%)、10例(3.0%)、6例(1.8%);而太阳、肠、三焦、心包则未见论及。从病位关联的总体趋势来看,六经则以阳明为主,兼涉少阳、太阴、厥阴较多,脏腑则以脾胃为主,兼涉肝、胆、肺和膀胱较多。

其中,阳明、脾胃、太阴、厥阴、膀胱、少阳均有独立的证型,而相兼证型中,则有阳明多与少阳、太阴、厥阴相兼,脾胃则与其他脏腑相兼较为分散。

1.4 症状分类统计

临床各症状出现的频数高低依次是:苔黄腻188例;舌红161例;发热152例;纳呆124例;胸痞腹胀78例;口渴72例;咽红肿痛56例;便秘52例;恶心呕吐51例,占17%;脉濡数51例,占17%;大便溏而不爽49例,占16%;腹泻21例,占7%。可知,症状中苔黄腻出现的频率最高(63%),再依次是舌红(54%)>发热(51%)>纳呆(42%)>胸痞腹胀(26%)>口渴(24%)>咽红肿痛(19%)等。

1.5 药物加减分类统计

(1)减药统计:射干60例,占18%;川贝57例,占17%;薄荷41例,占12%;石菖蒲24例,占7.2%;木通24例,占7.2%;白蔻仁23例,占6.9%;黄芩12例,占3.6%;藿香11例,占3.3%;连翘11例,占3.3%,茵陈6例,占1.8%;滑石5例,占1.5%。可知,减去较多的是射干、川贝、薄荷三味,偶亦有减去石菖蒲,木通,白蔻仁,而滑石、茵陈、黄芩、连翘、藿香,极少减去(不足5%)。(2)加药统计:清热药160例,占54%;祛湿药156例,占53%;行气药76例,占26%;解表药73例,占25%;化痰药41例,占14%;消积药31例,占10%;止咳药27例,占9%;凉血药16例,占5%;滋阴药14例,占5%。由上可知,最常见的加药是清热药和祛湿药,这与甘露消毒丹病机多见湿热蕴蒸有关。其次为行气、解表类药,加化痰、消积、止咳者亦不在少数。

2 结果

2.1 证型主治特点

病因的统计充分显示了本方以湿热蕴蒸为病变核心机制,以其人素体湿盛,或感受湿邪,外或兼夹风、夹暑、夹火,内或兼有气滞、食滞、痰浊等,合而热化、燥化形成湿热郁蒸的病理状态。

病位的统计充分显示了本方病位六经以阳明居首、脏腑以脾胃为重的特点。其中阳明之表又乃重中之重,在阳明经系中其所占比例最高。另外陽明、太阴、厥阴、少阳均有独立的本经证型,相兼证型中的大致趋势是:阳明多与脾、太阴、少阳相兼,胆经多与胃经相兼,厥阴多与阳明、少阳相兼。这样就不难得出,甘露消毒丹的主治病位以阳明为病变中心,广泛兼涉六经及其诸经脏腑,尤其与太阴肺脾、少阳三焦关系最为紧密。至于有人提出甘露消毒丹清热化湿不仅治胃、也能治脾,不仅清脾胃、也能清肝胆等说法,这仅仅是因于胃与脾的表里关系、脾胃与肝胆的木土联系等间接影响,这些不过是治法标本兼治的变通运用而已。

2.2 病种主治特点

从统计可见,甘露消毒丹的应用在临床各科均有涉及,内科是其运用的主要领域(占70.1%),其中传染性疾病仍居于首位(占其中的28.9%),充分彰显了该方在治疗湿温时疫方面的专长和特色。同时,甘露消毒丹在内科其他疾病及妇儿五官科疾病中也有较广泛的延伸运用,其中内科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其中的18.3%、17.4%),而妇儿五官科疾病中,则以五官科病变突居前列(达14.0%),再就是小儿科病变(占8.4%)方面也有较多运用。

作者:张莹莹 刘英锋 占玮

感染性发热疾病的临床医学论文 篇2:

52例感染性肾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对感染性肾结石患者采取瑞士第五代EMS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经皮肾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12月收治的52例感染性肾结石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皮肾下采取瑞士第五代EMS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治愈,结石完全清除率为98%;平均手术时间为54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5±2.3)d;术中平均失血量为85 mL,对其进行复查,碎石效果较满意,仅1例术后出现低热,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余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对感染性肾结石患者采取瑞士第五代EMS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进行治疗,能够提高碎石清石率,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经皮肾; EMS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 感染性肾结石

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感染性肾结石是其治疗的难点[1],MPCNL治疗感染性结石易于出现结石取尽率较低且易出现感染性休克及出血的并发症,所以该类结石的治疗给临床带来很大的困惑。感染性肾结石指的是晶体物质与有机物质在肾脏出现的异常堆积,含碳酸磷灰石、磷酸镁铵、磷酸氢镁等成分,反复尿液中出现细菌,由可产生尿素酶的微生物感染所引起。其具有生长快、持续性、反复性发作的特点[2]。其他各种尿石并发梗阻和感染后,均可成为感染石,约占肾结石的10%,在复杂性肾结石中比例更是高达38%~47%[3]。常见的感染性结石生长快,常呈大鹿角状结石。在X平片上显影。如手术取石后仍有残余碎石遗留时,能很快又长成鹿角状结石,因结石大不易取尽,尿路感染不能消除,以致这种结石复发率较高,终因结石并发梗阻和感染,导致肾功能受损,还可继发肾出血,甚至因此急诊行肾切除手术,在临床上成为“恶性”结石病。笔者对本院收治的52例感染性肾结石患者采取瑞士第五代EMS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4-12月收治的52例感染性肾结石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17例,年龄35~61岁,平均(38.2±3.1)岁;左侧30例,右侧22例;肉眼脓尿25例,发热22例,体温升高5例,为37.9~39.5 ℃,呈弛张热;经B超、CT等进行平扫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肾结石均为不同程度鹿角形,为多发结石。其结石长径约为2.3~5.4 cm,平均长径为(2.6±0.3)cm。所有患者的肾结石直径均大于2.0 cm;排除重度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严重心脏疾病患者、肺功能不全患者以及不能耐受手术患者。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手术主要采用瑞士第五代EMS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术前,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2~7 d敏感抗生素或者广谱抗生素,患者症状得到好转后,尿常规检查正常或接近正常后方可进行手术治疗。术前2 h静滴一次抗生素。

1.2.2 手术方法 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麻+气管插管,取患者截石位,将5F输尿管导管插入到患者侧肾盂或接近目标石;然后改为俯卧位,将上腹部垫高约20°到头稍低及双脚低位;经X线定位后从输尿管导管推注造影剂,确定穿刺点,在11间或者12肋下腋后线和肩胛下线之间的区域作为穿刺点,在X线的引导下,运用18G穿刺针对向便于最大利于清石目标盏方向进行穿刺,然后拔出针芯,如尿液滴出,从穿刺针鞘将斑马导丝引入,使用筋膜扩张器沿着导丝方向对肾做出扩张通道,从F8-F20进行扩张,最后将F20peel-away鞘留置,沿着操作鞘将肾镜置入进去,经肾镜操作通道放入EMS第五代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器械,如果结石较硬则先用气压弹道将结石碎成大小适宜的碎块然后用超声探杆碎石清除,大部分结石直接用超声碎石吸附清除,尤其苔藓样结石直接用超声探杆碎石清石,遇清石速度变慢时考虑苔藓样结石堵塞中空探杆,用所配置清洗探针清除堵塞物;感染性结石往往为鹿角型结石,常常一个通道难以满足取净结石的要求,笔者的经验是必要时选择1~3个合适的通道。术后对患者常规留置5号DJ管约1个月,肾造瘘管留置约1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治疗后,患者体内的结石完全清除或者残留结石少于0.4 cm,无明显梗阻;无效:治疗后,患者的残余结石超过0.4 cm或者结石排除不完全,或仍然梗阻[4]。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成功治愈,结石完全清除率为98%;手术时间为40~13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54 min;患者住院时间为7~11 d,平均住院时间为(7.5±2.3)d;术中失血量为10~290 mL,平均失血量为85 mL。对所有患者进行3~6个月的随访,对其进行复查,碎石效果较满意,无患者出现大出血、肾周积液、感染以及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其中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体温38.5 ℃,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升高,大于12×109/L,予以舒普深1.5 q8h静滴4 d,3~5 d后血象及体温恢复正常,4~6 d血象恢复正常。

3 讨论

感染性结石的成分是六水磷酸铵镁,这种成分在解脲酶微生物的作用下才能生成。虽然感染性结石的成因比较复杂,但其生成机制亦遵循尿过饱和-晶核生成-晶体聚结-晶体滞留-结石形成的基本过程[5]。感染性结石形成的先决条件是解脲酶微生物引起的持续的尿路感染[6],必要条件是解脲酶微生物产生的脲酶对尿中尿素的分解。尿素分解后,随着氨和二氧化碳的产生,尿中pH值维持在7.2~8.0,不断形成结石结晶。单纯磷灰石大多在菌体内形成,细菌解体形成的微石作为结石核心,解脲酶细菌分解尿素产生的铵离子与葡聚糖的的电荷具有亲和力,使葡聚糖的亲水性发生改变。铵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相互吸引,促使硫酸铵镁晶体继续增大,晶体继续聚集形成结石。菌体外生长成的结晶形成磷酸盐覆盖物,封闭于结石内的细菌成为感染复发的源头。感染性结石生长迅速,一般4~6周就可形成[7]。感染性肾结石除了具备通常肾结石共有的特点之外,还具备自身特点,结石生长速度较快,为大鹿角状,经X线检查,平片上大多显示阴影,感染性肾结石患者往往伴有持续性、反复发作性的变形杆菌导致出现病菌尿路感染史,并且即使使用敏感抗生素也不易完全清除结石中细菌,所以易反复感染损害肾功能[8-9]。

近年来,对感染性肾结石的患病率报道也不同,通常情况下,其在尿路结石中约占10%~20%[10]。以往对其治疗,主要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进行治疗,因其尿液中含大量细菌往往需要进行二期手术,一期对患者建立皮肾通道,引流,另一期进行碎石和取石,虽然安全性较高,但加剧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并加大经济负担[11]。随着经皮肾穿刺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感染性结石的并发症的发病率也在不断降低,因该病死亡或切除肾脏的人数已大幅度减少,该手术的并发症是术后出血及感染性发热,由于术中出血视野不清需持续或加大冲洗保持视野清晰[12]。术中感染性结石由于结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结石呈苔藓样或脓苔样,结石粒隐藏或镶嵌在其中,用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均不理想,尤其是清石效率欠佳,并且术后易出现感染性休克的风险。

瑞士第五代EMS主要运用气压弹道碎石的功能将大块结石击碎,然后运用超声碎石功能粉碎结石,最后运用负压吸引功能将大部分碎石吸出,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简便性和高效性,大大缩短手术时间,负压吸引可以降低肾盂压力降低水和毒素的吸收,负压吸引可以将隐藏肾盏的结石及碎石粒吸引出来进行碎石清除,明显降低了残石率。笔者发现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时应注意控制弹道的能量,因为反复感染性肾结石肾脏本身及周围组织因此病变得脆弱,若结石尖锐坚硬且气压弹道予以的能量过大,容易对术区和周围组织造成损伤,导致术中和术后出血[13],这也是笔者先将大石块碎成小石块后采用超声吸附碎石的原因,遇到结石不硬时可以直接超声碎石,以缩短手术时间。笔者发现对于脓苔样结石用超声碎石吸附功能可以迅速将结石清除,如果发现清石速度减慢时要考虑脓苔堵塞中空的超声探杆,应及时用配置的清洗探针可以将脓苔清除。而单纯的气压弹道碎石对感染性结石进行碎石时显得力不从心,并且清除脓苔样结石时水压大易致细菌扩散导致毒素吸收,有时黏附肾盂肾盏黏膜的脓苔不易冲出;肾脏感染性结石采用微创MPCNL,术后出现感染性发热是其常见并发症,严重者出现感染性休克,休克严重时有死亡报道,需及早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经皮肾镜手术过程中冲洗液导致肾盂及肾盏内压力升高,黏膜损伤,细菌通过损伤的黏膜进入淋巴管血液循环,可发生脓毒血症继而导致成人ARDS,严重者发生感染性休克,所以有人提出对肾盂穿刺液做细菌培养比中段尿培养更能预测术后感染发生的可能性[14]。本文52例病例未出现感染性休克,仅1例出现发热,及时予以舒普深以及时控制感染,这与术中负压吸引致肾盂肾盏低压有关。瑞士第五代EMS是国际上最先进、最理想、创伤小以及效果好的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集超声碎石、负压吸引以及气压弹道碎石于一体;另外,运用瑞士第五代EMS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经皮肾治疗,通常只需要在患者腰部切一个约1 cm的小口,尤其是对体积大、硬度高的结石效果更为明显[15]。其具备提高碎石清石率,缩短碎石时间以及降低残石率的优点。在MPCNL术存在感染性休克的风险,曹赟杰等[16]报道,出现并发症的1.8%,其中部分进ICU病房。而本组研究未出现感染性休克,可能与该设备的清石时间较短,肾盂低压有关。笔者术中反复用B超或X线C型臂查看是否存在镜体所不能发现的结石,根据影像学结果调整找石径路或增加通道,尽量取尽结石。因为PCNL结石残留易导致结石复发,同时也是导致反复尿路感染的根本原因。

本组研究中,所有患者经皮肾下采取瑞士第五代EMS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成功治愈,结石完全清除率为98%;平均手术时间为54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7.5±2.3)d;术中平均失血量为85 mL,对其进行复查,碎石效果较满意,未出现并发症。

综上所述,对感染性肾结石患者采取瑞士第五代EMS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清石系统进行治疗,能够提高碎石清石率,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玉高.微创经皮肾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对比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41-42.

[2]李高远,杨国胜,范立新,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无血管化穿刺行经皮肾镜超声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0):46-47.

[3] Sohshang H L ,Singh M A,Singh N G, et al.Biochemical and bacteriological study of urinary calculi[J].J Commun Dis,2000,32(3):216-221.

[4]夏宏辉,杨伟锋,王可兵,等.经皮肾镜EMS第四代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治疗复杂性肾结石80例[J].海南医学,2013,24(10):1503-1504.

[5] Miller N L,Evan A P,Lingeman J E.Pathogeuesis of renal calculi[J].Urol Clin North Am,2007,34(3):295-313.

[6] Healy K A,Ogan K.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infectious staghorn calculi[J].Urol Clin North Am,2007,34(3):363-374.

[7] Dogan H S,Sahin A,Cetinkaya Y,et al.Antibiotic prophylaxis in pereutaneons nephrolithotomy:prospective study in 81 patients[J].J Endourol,2002,16(9):649-453.

[8]李中明,杨宝申.B超引导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联合碎石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4):148-149.

[9]何伟,吴彩文,刘太平,等.微通道与标准通道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8):117-118.

[10]王延伟.经皮肾镜钬激光治疗复杂肾结石35例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8):3-4.

[11]李舒东.腔内泌尿技术治疗结石梗阻性脓肾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2,9(29):48-49.

[12]郑劲松,舒杨柳,王祥勇,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感染性肾结石44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152-153.

[13]李家宽,王洛夫,靳风烁,等.微创经皮肾镜治疗27例肾脏感染性结石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0,39(2):152-153.

[14]冯权尧,徐勋,张湛英,等.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孤立肾结石[J].临床医学工程,2012,219(4):567-568.

[15]郭剑明,徐志兵,王翔,等.经皮肾镜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复杂性肾结石[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2,11(1):76-78.

[16]曹赟杰,宋广来,徐仁芳,等.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感染性肾结石[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8):709-710.

(收稿日期: 2014-04-07) (本文编辑:陈丹云)

作者:吴俊勇 王炜 李彤 等

感染性发热疾病的临床医学论文 篇3:

降钙素原检测在外科手术后应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降钙素原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降钙素前肽物质,具有无激素活性,其通过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经过蛋白酶分解可以生成活性物质降钙素。正常情况下,机体血液中的降钙素原浓度非常低,只有出现细菌感染时其水平才会异常升高,因此,降钙素原能够应用于细菌感染诊断中,并为临床抗生素用药提供有效指导,临床应用价值高。文本针对降钙素原的生物学特性、检测类型、术后应用等进行总结,并作如下综述。

关键词:降钙素原;检测;外科手术后;脓毒症;抗生素

前言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外科手术后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降钙素原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一项重要标志物之一,其属于一种蛋白质,相关研究指出,血清中的降钙素原浓度水平与感染性疾病发展有一定联系,能够鉴别诊断细菌性感染[1]。随着降钙素原的不断深入探究,现阶段降钙素原也是诊断脓毒症的重要指标之一,更成为了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预警指标[2-3]。可见,降钙素原在外科术后感染性疾病诊断等方面有极大价值。

一、降钙素原的生物学特性

降钙素原主要由甲状腺、胰腺、肺细胞等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降钙素原浓度极低,低于0.05μg/L[4-5]。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会不断刺激机体,促使巨噬细胞、分泌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合成分泌降钙素原,进一步提升血液中降鈣素原的水平[6]。当人体感染细菌3h后,通过外周血能够有效检出降钙素原,随着时间的转移,感染后6~12h降钙素原可达最高峰(1000μg/L),而且其浓度并不会受到肾脏功能状态的影响[7]。降钙素原的半衰期在25~30h之间,生物性质具有稳定性,收集标本之后静置24h对其生物性质影响度较低。降钙素原与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等炎性因子相比,半衰期更长,且浓度会在感染早期上升,可以作为早期感染重要诊断标志物[8]。

二、降钙素原的检测方法

检测降钙素原的方法多种多样,具体包括酶联免疫荧光法、免疫层析法、放射免疫法、胶体金法、电化学发光法等,可分为定性、半定量、定量三种检测类型,而且其检测过程并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检测结果具有准确性。酶联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电化学发光法属于定量检测法,其中酶联免疫荧光法具有一定的高敏感性、特异性,且精密度得到有效提升,能通过半自动化检测浓度,缩短检测时间,优势较大,但其检测通量较小;放射免疫法,敏感度较高,可以有效应用于健康者的降钙素原浓度检测,但检测时间长,具有放射污染性,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电化学发光法应用较为广泛,其精密度、特异度、敏感性较高,能检出最低限至0.02μg/L,还可以通过全自动化检测获取结果,检测时间更短,非常适用大规模的检测[9-11]。免疫层析法属于定性检测方法,但其只能够确定人体是否出现感染,无法准确评估感染程度。胶体金法属于半定量检测方法,检测时间短,检测结果容易受到操作者的主观因素影响。现阶段,临床多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与电化学发光法进行降钙素原检测,均具有检测时间短、敏感度和特异度、精密度高等优势。

三、降钙素原在外科手术后的应用效果

1.术后细菌性感染与非细菌性感染的鉴别

细菌侵入人体后,会引起全身性炎症性反应,导致血清中的降钙素原呈现异常高表达状态。这主要是因为机体遭受大量炎性因子刺激后会诱导机体分泌大量降钙素原所致[12]。若人体是被病毒感染,而血清中的降钙素原则呈现低表达状态。当真菌感染机体时,血清中的降钙素原浓度则会轻微升高或者不升高。若机体出现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炎症性反应时,血清中的降钙素原也是呈现低表达状态。可见,通过降钙素原检测能有有效鉴别诊断细菌、非细菌性感染。外科手术具有创伤性,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且多为院内感染,如肺部感染等。降钙素原的半衰期较长,且在细菌感染早期其水平会明显上升,能为患者还没发生全身性感染表征或者感染早期进行细菌感染、非细菌感染鉴别诊断,为临床用药提供客观依据[13]。相关研究指出[14],在射频消融术后为肝细胞癌发热患者进行降钙素原、白蛋白、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指标检测,结果提示降钙素原预测非细菌感染性发热、细菌感染性发热准确性更高,有利于发热患者的抗菌药物方案制定;该学者也指出,术后降钙素原能作为细菌感染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

2.术后应用与脓毒症并发症的效果

细菌感染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可诱发脓毒症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脓毒症属于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其主要是由于细菌进入血液后不断释放毒性因子并扩散全身所致,病死率高达50%[15]。脓毒症还会引起患者脓毒性休克或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进一步增加治疗难度。因此,外科手术后尽早为患者进行细菌感染就鉴别对脓毒症并发症预测、预防有重要作用。国际脓毒症会议在2001年已经将降钙素原作为脓毒症诊断重要标志物之一,其灵敏度较高,对患者术后预后有重要指导作用[16]。相关研究指出[17],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尿脓毒血症分为未发生组(325例)与发生组(31例),均为患者进行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提示,术后发生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显著高于未发生组,而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术前术后均无明显变化;该学者还认为,尿脓毒血症属于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而术后2h是抢救尿脓毒血症的关键时机,临床需要通过降钙素原进行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感染,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3.术后抗生素应用指导

抗生素治疗是外科手术后常见抗感染方式,但临床经常出现滥用抗生素现象,不但不利于感染的控制,还容易增加耐药菌株、增强机体耐药性,增加疾病治疗难度[18]。滥用抗生素还会引起患者肠道菌群紊乱,增加二重感染风险,并不利于患者预后。降钙素原是诊断细菌感染早期的重要标志物,其也能为临床抗生素使用提供客观依据。相关研究指出[19],将60例甲状腺脓肿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按传统标准停用抗生素)与观察组(降钙素原恢复正常后停止使用抗生素),结果提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降钙素原在外科术后进行抗生素使用指导对患者疾病恢复有重要意义。

结语

综上,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中有极高的诊断价值,也能有效预测脓毒症等全身性炎症反应疾病,并为术后抗生素使用提供客观依据,在外科手术后应用非常广泛[20]。在未来临床还需进一步探究降钙素原的新价值,让外科手术患者收获更多益处。

参考文献:

[1]薛海玲,房杰,陈明慧,等.降钙素原检测在外科手术后應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1,27(6):917-919.

[2]白松杰,曾冰,黄志勇.降钙素原在心血管外科手术围术期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1,21(2):3883-3886.

[3]Yu H,Nie L,Liu AB,et al.Combining procalcitonin with the qSOFA and Sepsis mortality prediction[J].Medicine (Baltimore),2019,98(23):e15981.

[4]Godínez-Vidal AR,Verónica RH,Montero-García PJ,et al.Evaluation of the serum procalcitonin level as an indicator of severity and mortality in abdominal Sepsis due to secondary peritonitis[J].Cir Cir,2019,87(3):255-259.

[5]朱美英,曹鄂洪.降钙素原的检测和应用:《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解读[J].上海医药,2018,39(1):14-18.

[6]李黎,冯潇宇,王敏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降钙素原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预测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6):669-673.

[7]周启立,刘利蕊,郭健,等.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对足月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败血症晚发型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8):1770-1773.

[8]陈崇,周桃玉,温旺荣.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与降钙素原对肿瘤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19,27(10):1786-1788.

[9]马菊芬,张艳果,郭李娜,等.两种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方法检测细菌感染结果比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11):1673-1677.

[10]陈继德,汪志学.普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降钙素原的性能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7):1224-1227.

[11]金宁,朱驰,马俊.微流控技术在急诊降钙素原检测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0):2946-2949.

[12]庄海涛,卢秀花,许洋.降钙素原动态监测对肺癌术后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19,9(1):88-91.

[13]冯卿,庄新胜.降钙素原对腹部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诊断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6):971-973.

[14]罗晓,吕贵文,林帆,雷益.降钙素原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细菌感染预测价值的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4):3-6+199.

[15]秦国东,于文春,邱明,等.经皮肾镜术前及术后监测降钙素原对感染的早期诊断及尿源性脓毒血症预防的临床意义[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20,5(3):419-422.

[16]郑超,罗晓辉,殷锋彦,等.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检测对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4):117-118.

[17]梁海,卢海庆,甘隆,等.血清降钙素原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脓毒血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15):164-165.

[18]吕竞,詹继东,叶青.血清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用于评估抗生素治疗妇科肿瘤术后厌氧菌盆腔感染的价值[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24):3809-3813.

[19]邓青华,朱海燕,巫殷盛.降钙素原指导下甲状腺脓肿清除术术后抗生素应用研究[J].哈尔滨医药,2018,38(4):348-349.

[20]杨育英,朱少美.降钙素原与感染严重程度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21,39(2):379-381.

作者简介:覃德巨(1976-10),男,壮族,广西贵港人,大学本科生,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医学检验方面相关工作。

作者:覃德巨

上一篇:传统手工艺中数字媒体技术论文下一篇:英语教师专业提升的多元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