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发展研究论文

2022-04-19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经济金融化的发展,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互相融合,协作发展,进而产生了一种新型业务模式——商业银行保险。本文基于当前商业银行保险的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在商业银行保險业务设计、制定相关法律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与挑战,并提出相应地解决策略,旨在完善和规范我国商业银行保险体系,促进商业银行保险业务健康、快速发展,加快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银行保险发展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银行保险发展研究论文 篇1:

中国寿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首先介绍了银行保险的概念、特点及国内外银行保险的发展现状,然后以我国银行保险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银行保险;现状;风险;对策

文献标识码:A

作为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以及金融服务融合和创新的产物,银行保险是指银行和保.险公司以共同客户为服务对象,它既有银行的又有保险特征的产品,银行和寿险公司通过共同的渠道来销售,一起为客户带来融合的产品的金融服务,当前中国寿险公司的银行保险业务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作为寿险的一种有分量的销售方式,但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常多的问题,比如产品单薄、服务跟不上以及存在不良竞争等等突出的弊端,在此,我们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经验的同时也需要根据我们国家的特殊国情来实事求是的制定出符合我们国家的寿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的风险管理原则,对保持寿险公司银行保险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就当今世界上银行保险业务已经有一定的研究进展,但针对我们国家的比较少,为此,本文就笔者的一点体会来谈下当前寿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对风险的正确的管理来规避风险,有效的避免非复杂性风险的产生,以促进寿险公司的银行保险业务的良性发展。

1 寿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的背景及意义

银行保险是新近出现的一个词汇,它的产生是寿险公司与银行多层次、全方位合作的体现,寿险公司通过与银行合作,银行保险是一种全新的销售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寿险公司的推广成本,并取得相对规模的优势;对银行而言,银行可以借此保险业务进入保险领域,扩大了业务并带来比较可观的业务收入;对客户来说,可以享受到更便捷方便可靠的一体化的保险服务。因此,银行保险是一种多盈的方式,他最早是出现在1980年左右的发达国家,开始叫 “附随业务”。时代变化莫测,国际上的资本流动非常多,产生了金融的多元化的发展,对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刺激,在欧盟,寿险公司银行保险的概念被大家所接受,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银行与寿险公司的合作是一种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战略。当前,中国已经加入WTO多年了,外国的金融机构多元化经营的模式(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的综合的势力将渐渐体现,从信用卡、基金、保险、债券到股票都可以在外资银行进行一站式办好。但是在中国这些业务一般是相互隔离的,相互单一的,这样下去,中国的银行和寿险公司都将难于对抗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因此必须学习国外银保的合作方式,吸取其中有益的成分来为我们服务,现今,在政策层面上,金融行业的银行和寿险公司基本实行的是分行业的经营的模式,银行与寿险公司基本采用的是代理的形式展开合作,这个层面比较肤浅,与当今经济发展是想违背的,最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说,中国的银行保险业务获得了很大的成效,着重提出的是在寿险业务等简单产品的业务上。就目前情况来说,中国的寿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中有很多制约银行保险想更高层次发展的因素,例如寿险公司与银行合作方式不固定、产品没有人性化、相应的法律环境也没有得到完善改进等等,本文正基于此来进行论述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的,当前,有学者从寿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的理论与实务两个方面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加强风险对策研究,促进寿险公司保险业务的发展。

2 寿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风险管理

主要包括寿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风险管理的微观策略和宏观策略,微观策略主要可以采取如下:

(1)加强银行保险业务的联合开发研究,主要的目的是联合开发人性化的银行保险产品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客户,满足大家的不同需求。

(2)增强银行保险业务的营销合作管理,寿险公司原来一般采用了专人负责制,这样不利于银行保险双方的多方式、多角度的交流和沟通,一起建立寿险公司银行保险多方面的的营销网络。

(3)实行寿险公司与银行的信息的共享与合作,保险公司与银行可以实行信息共享,实行网络对接,这样可以使客户可以直接获得便捷银行、保险等各方面的理财服务等等。

(4)加强寿险公司银行保险业务的队伍的培训,提升服务客户的水平,客户是保险业务的生存发展的前提,提高客户服务的质量,可以有效的带动的效益,促进更好更方便的产品以适应客户。

(5)加强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的风险控制,寿险公司要有效的控制风险可以采取三个方面,一是保险产品在银行代理的时候需要有严格的流程,明确各个环节以及客户服务的细则;二是保险公司、银行需要有一套解决纠纷的方法,建立公平、公开的透明程序;三是寿险公司应该利用自身的业务网络支持银行的保险产品业务,坚持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查询、信息公开、代付及理赔等一站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刚.论我国银行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M].成都:西南财大出版社,2006,(4).

[2]陈文辉,李扬,魏华林.银行保险国际经验及中国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3]赵凯.论我国银行代理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保险研究,2004,(4).

[4]郑伟,孙祁祥.银保融通产生的背景、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J].财贸经济,2001,(5).

[5]陈文辉.超越困境,分享成果一银行保险深层次合作与发展[J].中国金融,2005,(3).

[6]寇茜.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保险研究,2005,(11).

作者:卿前海

银行保险发展研究论文 篇2:

商业银行保险业务法律规制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经济金融化的发展,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互相融合,协作发展,进而产生了一种新型业务模式——商业银行保险。本文基于当前商业银行保险的发展现状,详细分析了在商业银行保險业务设计、制定相关法律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与挑战,并提出相应地解决策略,旨在完善和规范我国商业银行保险体系,促进商业银行保险业务健康、快速发展,加快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银行保险业务;法律规制;法律监管;商业银行保险;消费者权益

1 构建商业银行保险业务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1.1 法律规制是控制金融风险的必要手段

金融监管机构依据我国宪法与金融法的相关规定及要求,制定与银行保险业务相关的法律文件,从而使银行业与保险业等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更加规范化,通过法律体系的保障,有效规避与控制银行保险业务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风险。然而,在当前金融环境下,银行保险业务可能面临的风险有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系统性风险,为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监管与控制。2008年1月,保监会联合银监会出台的《关于加强银保深层次合作和跨行业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指出,可通过加强对金融业跨行业的管控与监督,使监管体系更加规范化,并对风险进行及时有效地防控。

1.2 法律规制是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已出台的各项法律中,并未对金融消费者这一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年修正版中,虽然新增了对消费者进行保护的法律条文,并首次从法律角度体现了金融消费者的存在,但该法依然没有对金融消费者的概念进行明确定义。在金融市场中,银行保险产品作为一种将银行业与保险业相互融合与渗透而衍生的金融产品,其购买者必然属于金融消费者。与其他生活消费品不同的是,金融产品自身具备明显的特殊性。然而,当前银行保险业务在发展的过程中,银行保险产品却涉及虚假宣传、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维权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使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从而令金融消费者对商业银行的保险产品失去了购买信心,影响商业银行保险业的发展。因此,只有在确保客户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建立并完善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合作体系,强化监管责任落实,才能使银行保险业务长足而稳定地发展。

2 我国商业银行保险业务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

2.1 业务法律体系不完善

由于现行的《证券法》《保险法》及《商业银行法》规定的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为主的格局中,并未对银行保险业务进行法律法规上的约束与管控,因此,当前我国银行的保险业务仍以银行代理销售保险的形式为主。另外,目前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只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约束,并未从银行保险业务自身实际出发,缺乏对特殊问题的指引作用。与此同时,在2011年颁发的《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监管指引》中,仅针对银行代理保险业务这一范畴,进行了规范与调整,而对于其他绝大多与银行保险相关的法律条文,则只提供了基本框架,并未对其制定具体、详细的条款内容。由此可见,我国在银行保险这一领域的立法仍有进步的空间,有待进一步完善。

2.2 信息披露制度的缺失

信息披露制度包括消费者购买银保产品后持有过程中的信息披露,以及银行推介银保产品过程中的信息披露。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越高,表明对银行经营与投资的监管就越严格全面,对银行投资高风险项目起到约束作用,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由此可见,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对银行保险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对银行保险类产品的属性、收益以及风险等,进行及时有效且全面的信息披露,不仅保障了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也保障了消费者的其他合法权益,同时,监管机构也能够精准把控风险,并对银行保险业务进行高效监管。

2.3 市场准入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代理保险业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拥有多家代理商、手续费的恶性竞争以及保险公司人员在银行网点驻点销售等。部分保险公司为了提高业绩,扩大保费规模,借助逐年增涨支付给银行代理手续费的手段,从而得到银行在销售渠道方面的支撑。更有甚者,通过贿赂银行相关工作人员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致使保险公司的销售成本增加,产生银保渠道费差损,甚至不断扩大,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另外,由于驻点销售会使客户误认为保险公司的推销人员为银行的正式员工,博取了客户的信任,诱导其购买相应的保险产品,导致保险公司人员在银行网点进行驻点销售的现象频频出现。与此同时,部分商业银行将未经备案或审批的理财类产品引入市场来进行销售,极大地破坏了银行自身的形象及信誉度。

2.4 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缺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越发强烈,立法者要切实解决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中存在的各种不足,深刻意识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而目前实际状况则表明立法者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更注重于维护银行与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营,忽视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首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虽然是对金融消费者权益进行保护的法律依据,但实际上并未真正发挥出预想的效用。其次,诸如《保险法》《商业银行法》等金融业方面的法律条文以及监管部门相关的规章制度,仅着力于保障银行与保险公司的效益,忽视了对金融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基本权益的维护与保障。

2.5 法律监管体系的不完善

2017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表明,中国金融由于忽视分离发展与监管的职能导致产生不稳定与混乱的现象。而在多元化监管机制下则能够满足金融市场发展的需求,为抵御金融危机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当前,我国金融行业主要推行多元化经营与监管机制,然而这种机制存在效率低、重复度高等弊端。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银行与保险两大行业,从彼此独立发展的模式,逐步转变为相互融合与渗透的新型业务模式,与银行业及保险业有关联的业务种类越来越丰富,然而,同时涉及两个监管部门,必然会发生监管权责的矛盾与冲突,影响银行保险业务的经营与发展。虽然银行业与保险业可进行金融工具的统一,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必将引发新的矛盾。因此,金融监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监管对象的不同,制定相应监管机制。

3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保险法律规制的对策建议

3.1 完善商业银行代理保险的法律制度

一方面,商业银行在代理保险业务之前,先与保险公司签订格式化合同。由于此类合同极具专业性,同时涉及诸多与法律及保险相关的学术知识。因此,必须重视对商业银行保险业务员的培训工作,增强业务员的专业学术知识储备,从而降低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爆发风险的可能性,提高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员的业务能力,对其进行严格的规范及要求,并定期对其综合素质以及业务水平进行考评。

另一方面,因为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险产品种类繁多,所以应该基于各个商业银行的实际状况,在法律制度允许的前提下,研发合法的保险产品。与此同时,由于保险种类的繁多,因此要求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员具有极强的销售水平,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整改与创新,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及优势,银行应该对业务员工作中的表现进行等级评定,并且根据保险种类的不同,划分不同的级别,建立并完善分级制度。

3.2 完善商业银行保险业务信息披露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第一,消费者拥有对其购买或使用以及其所接受服务的产品的知情权;第二,经营者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解答消费者的疑问。在销售商业银行保险业务的过程中,金融消费者有权知晓其购买保险产品的具体内容。知情权是消费者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其判断与抉择的根本依据。因此,创建稳定性与高效性相结合的金融体系,不仅能够确保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而且能够提高信息发布的及时性、有效性。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在进行保险销售的过程中,切记不要以虚假信息,欺瞒、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也严重影响银行的声誉。除此之外,与一般市场交易行为不同的是,银行保险业务涉及法律关系层面,因此,银行必须要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迅速创建信息披露平台,才能使消费者在及时获取银行保险产品信息的同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全面性,规避信息不对称风险的发生。

3.3 完善商业银行保险业务市场准入制度

我国早期制定的有关商业银行保险业务的市场准入制度内容包括:限制商业银行各营业网点所合作保险公司的数量,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具备有关资质,才能代理销售相关保险业务等。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仍缺乏一定的规范性。相关法律制度在某种程度上约束了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范围,抑制了两者一味追求扩大规模、提高经营利益的行为,然而两者合作中仍会产生矛盾并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对保险公司而言,无论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或从自身利益分析,都更倾向于与声誉优良的商业银行合作,双方签订保险销售代理合约。在合作过程中,还要大力发挥协作性与稳定性,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而对商业银行而言,保险产品是主要的业务产品,要想推动其发展,则更要精简与其合作的保险公司数量,择优选取与之合适的保险公司进行代理合作业务,并明确与各保险公司签订的合约内容,严格按照商业银行保险业务市场准入制度开展业务活动。然而,保险作为商业银行业务的主力军,要规范其手续费收费标准,按照一定比例合理收取。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长期保持良好协作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双方共同发展与进步,而且能够使金融市场面临的各种风险防患于未然。

除此之外,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要严格执行商业银行保险业务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审批手续。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要与时俱进,推动金融产品的技术革新,根据特定的金融消费群体,评估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推出消费者所需要的银行保险产品。在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的过程中,双方要进行优势互补,例如,商业银行的各大营业网点可为保险业务提供销售平台,保险公司可为风险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等。与此同时,要杜绝未经审批备案的不合格的保险类产品进入银行销售,大力推广具备长期性、保障性的保险类产品,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且稳定的服务模式。

3.4 完善商业银行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

要完善商业银行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首先,确立倾斜保护原则。早期与金融业相关的法律条文,主要以维护金融公司平稳运营为主,对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方面有所忽略。然而,由于商业银行保险类的相关知识具有特殊性及专业性,金融消费者大多对其了解不深,在购买保险类产品时,更依赖于银行销售业务员的介绍与推荐,缺乏自主选择性。因此,立法者要将金融消费者视作特殊保护群体,适当给予一些倾斜保护。其次,要阐明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所涉及的内容,建立健全法律体系。金融机构普遍运用格式化合同来逃避法律责任,因此,须在法律条文中明示金融消费者所享有的权利,即金融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金融隐私保护权等。最后,要重视与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通过设立专门处理投诉的部门,为其提供相应的保护。由于银行保险产品相对特殊,一旦发生矛盾与纠纷,金融消费者常常投诉无门,因此,此时完善投诉处理体制,成立专门解决投诉纠纷的部门就显得尤为重要。此举不仅能够为金融消费者提供保障,还可成为今后立法者制定法律的基本依据。

除此之外,应成立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以及监督管理制度,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职责。由于目前我国的消费者协会还无法为银行保险类产品等特定类别的金融消费者提供保护,导致涉及金融消费者权益纠纷的事件频频发生。因此,成立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在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促进中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3.5 完善商业银行保险业务监管法律体系

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能够为商业银行保险业务持续稳定的发展保驾护航。当前我国的金融业处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为主的格局,导致产生与银行保险业相关的法律层次较低、约束力不够的局面,因此急需制定更高等级的法律制度。2019年10月,《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实施,阐明了商业银行保险业务的基本性质,诠释了保险产品类别、销售模式以及监管职责等,使银行保险业销售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这样做不仅加强了对商业银行保险业务的监管力度,而且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要对银行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加大监管力度,对违背《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辦法》的银行保险部门进行整改,从而维护行业秩序的稳定,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混业经营应运而生,因此更需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监管体制以及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大风险防范力度,才能使金融混业经营有法可依,并得到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代芳芳,熊晓炼.信息披露与存款保险制度:论上市商业银行道德风险[J].金融发展研究,2019(02):5-12.

周春志,王莹.银行和保险机构合作的优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9(10):98-101.

李广稷,黎荣舟.论我国商业银行破产预防程序的完善[J].南方金融,2020(04):84-91.

李婷婷.同业业务发展、货币政策传导与银行风险承担[J].商业研究,2020(01):95-102.

作者:张振安 张丽娟

银行保险发展研究论文 篇3:

深化我国银行保险合作的问题研究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家金融改革,市场开放,更多的银行参与竞争,银行利用保险业务来作为转移风险的措施。2018年3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成立,标志着银保合并在我国正式开始。本文分别从银行保险的概述、我国银保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深化我国银保合作的战略措施及建议,以此加快银保合并的步伐。

关键词:银保合作 问题分析 金融控股 对策建议

银行保险,是由银行、邮政、基金组织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银行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保险概念,在金融合作中体现为银行与保险公司的相互合作,互联互动[1],银行保险利用银行的分支机构、销售网络和客户关系,开发保险产品[2],为客户提供服务。这种方式首先兴起于法国,中国市场起步甚晚,发展还不完全。目前我国几家大型商业银行,都成立了自己旗下的保险子公司,甚至组建了综合性的金融集团。从长远来看,银行保险的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具有着深远的意义,不仅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手续费的收入,更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但在其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中国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体制的特殊性,导致中国银行保险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因此,加强研究中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现状及运作模式,探寻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世界银行保险的发展来对比我国银保合作的现状问题,提出关于深化我国银保合作的战略措施及建议。

1 银行保险的发展概述

银保是被保险公司或银行采取的一种策略,通过将银行和保险的业务合并,从而满足客户对投资、储蓄等的多方面需求[3]。银行保险这一词汇的产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有的。但银行业和保险业的交叉经营,则历史悠久[4]。欧洲大陆从19世纪就已经开始全面提供银行与保险服务。例如西班牙的Caixa of Barcelona,比利时的CGER以及法国的CNP公司等。然而银行保险真正形成规模,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当时金融业的竞争和全球金融化的进程加快。传统的经营模式受到威胁。金融业的三大支柱,银行、保险、证券开始相互合作,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其中最主要的发展之一就是银行业和保险业的混合经营。现在银行保险的发展迅猛,发展区域日益扩大,现如今的许多保险公司都已设立银行保险部。目前银保合作已经涉及全球,除了在最开始的欧洲大陆,其他洲都也已经发展银保合作了。而这些地区也已经有了出具规模的全能银行,即进行保险销售业务。

2 我国银保合作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合作始于1995年,保险市场的保险公司明显增加,竞争非常激烈,保险公司想找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并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从1997年初起,保险公司已与商业银行签订了保险代理协议。1999年后,中国出现了银行保险合作的趋势,而后一路发展,渐进成熟。

银行保险在中国的发展有这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新设立的保险公司为了争夺金融市场,将保险的触枝伸向银行,开始逐渐拓展银行保险业务;第二阶段,20世纪末,国内五个大型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密切联系。到21世纪初,银行保险已经成为保险业三大销售支柱之一,不少寿险公司,银行保险超过了其一大半的保费收入;第三阶段,银行保险又发展了5年后,这项业务开始放缓,其规模开始收缩;第四阶段,平稳发展阶段,据统计,2016年以来有十多家險企通过银保方式代售了超过一千亿人民币的保费,更有八家银行靠着银行网点多的优点获得了一千两百多亿人民币。而工、农、交、建、中五家国内最大的银行合计代理旗下寿险公司保费达1162亿元。

3 我国银行保险合作存在的问题

3.1 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关系松散,难以展开深层次的合作

现在我国的银行保险合作尚处在协议代理阶段,由于合作关系相对松散,银行并没有根本动力去帮助保险公司销售保险产品[5],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在借贷资产,而保险销售所获得的佣金只是其利润来源的小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副业。另外,银行可选择的保险公司众多,银行自主空间较大,这使得银行和保险之间的合作,并不处于一个相等的地位。这样一来,银行和保险更进一步的合作无法进行。这种现象在大型险企尤为突出,包括中国人寿、新华保险、泰康保险等公司,其银保渠道保费规模占总保费都约不高于30%,平安太保甚至不足5%。

3.2 银行保险产品销售方式单一,后续服务不给力

如今的银行保险合作大多都集中在柜台销售,电话营销,以及高端客户的俱乐部。但由于合作的方式较单一,对待银行销售保险激励的主要措施,还是原始的物质基础。这种依靠物质奖励,银行保险的销售作用有限,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导致银行保险业务手续费的不断攀升。其次,银保合作的整个过程,有明显的重销售轻服务。在保险公司内部考核激励等方面,对业务的品质关注较少,保单后续服务的工作关注也不多,保险公司大多只重视量的增加而忽视质的完善。

3.3 夸大银行保险利润,增加行业信用风险

目前在银行保险市场,保险产品越线情况时有发生,万能险、投连险等险种在银行柜台视作理财产品进行销售。银保销售人员夸大保险产品的功能,重点与客户谈银行,将保险产品与银行产品混为一体谈,让消费者误以为其是银行的产品。这样的现象之所以发生,是由于销售人员专业化程度不够,无法解释清楚产品。银行销售保险产品的时间并不长,短时间内,银行工作人员对保险很难有全面而又深刻的理解,另外保险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而银行工作人员,投身于保险知识的培训时间不多,导致银行的柜台销售保险,无法充分地与客户进行交流,使客户对保险产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保险行业的信用下降,在银行保险产品的购买者心中产生不信任。

4 深化我国银保合作的战略措施及建议

4.1 深化金融改革,放宽金融管制

市场化的道路是金融改革的唯一途径,金融市场化而不是自由化。财富管理离不开保险,但并非唯一手段,应与其他工具相互配合,应运而生。如保单期限比较长的寿险保单,由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所以寿险保单可以平稳经济周期波动,使其达到一个稳健状态。

4.2 积极转变旧观念,树立新的保险观念

中国百姓大多都对保险有主观上的偏见,认为保险是一个骗人的行业,这种根深蒂固的想法使得大多数人对保险产品拒而远之。20世纪,保险业刚刚起步的时候,人们推销保险的方式,显得过于积极,以至于很多人产生不信任。虽然我国保险的发展状况良好,但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取得百姓的信任,是银行保险首先需要关注的问题,保险业与银行业相结合,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保险的不信任,银行以无风险为主,获得长期的利润,而保险则以承担风险为主,大多数人的观念都还停留在,只有出了意外,才可以拿到保险赔偿,而没有真正认识到,其实保险,也是一种投资行为,可以降低通货膨胀所带来的,金钱贬值或者得到比银行储蓄更高的收益,而银行保险人员可以主要从这方面出发,消除银保产品购买者的顾虑,使得他们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建立新的理财新观念。

4.3 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合作发挥整体联动优势

金融业的竞争愈发的激烈,许多后进者在市场里玩不转,想要在金融市场获得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域,离不开创新与发展。很多产品都是因为缺乏有效积极的创新而导致最终的失败。在银行保险领域,同样如此。要做到银行保险产品的创新,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从市场上挖掘创新的元素。要积极开展从产品创新,需要洞察市场,充分发掘客户的需求,从客户的需求入手,来开发新的产品。

4.4 加强银保人员的培训,建立有效的激励惩戒机制

银保合作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6],大多数的激励依旧停留在物质的奖励,形式单一,而且直接与工资挂钩。对待银保工作人员的奖励,应多注重其精神方面以及思想的奖励,物质奖励的结果最终只能导致银保人员为了多销售银保产品,夸大其利润利息,最终加剧行业信用风险。同时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应该落实于书面,以制度的形式公布出来,来保证银保产品业务员的激励效果。而且应该预防个别业务员盲目套用“利率”“年金”等专业词汇有意误导客户,虚报投资收益率,吸引客户的现象,建立激励制度的同时,也应增加惩罚制度,特别是针对于虚假销售这一行为。要通过制度的规定,来杜绝银保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

4.5 促进发展一体化,发挥银保监作用

保险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经营风险,保險代理业务专业,要求代理人掌握保险,保险法规,基本的知识,以及较高的职业道德。所以银监会、保监会合并后形成的银保监亟需监督保险公司和银行加强对银保人员的培训,使银保人员了解保险代理人的条款内容、宣传内容、手续,以及对银保合作方式进行规范,组织形式进行明确,合作承担的机制进行完善。

5 结语

银行保险已经成为金融保险业的主要进行趋向之一[7],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互助已成为公司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银行保险合作为保险业吸纳资金做出了重大贡献;另一方面,我国银保合作发展时间较短,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大多数国家,银行保险已经倾向于从保险业务密切相关的银行借贷活动到范围更广的保险产品演进。我国保险业应该努力提高银行保险的创新能力,通过政策性的引导来发挥银保监的监管作用,才能促进我国银行保险的深度合作,为我国保险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尹成龙.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状况及趋势研究[D].吉林大学,2009.

[2] 梁小玲.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下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8.

[3] 李明怡.警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J].中国金融家,2012(9).

[4] 鲍静海,叶文婷.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1(1).

[5] 宛玥.我国银行保险合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

[6] 高倩.当前银行保险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9).

[7] 赵旭.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5).

作者:季娴

上一篇:行政伦理问题研究论文下一篇:行政比例原则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