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作业设计策略论文

2022-04-20

摘要:最近,笔者在“心”理念指导下,就所任教班级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写作业磨蹭”,精心组织了专题家长工作坊系列活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写作作业设计策略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写作作业设计策略论文 篇1:

初中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探讨

【摘要】作业是检查初中生语文学习情况、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的有效方式,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巧妙应用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策略学习效果

一、初中语文分层作业设计方式

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措施。笔者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初中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的方式,当前多数初中语文教师使用的分层作业设计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和混合分组。第二,根据初中语文作业的难度进行分层。第三,根据语文作业的题型分层。第四,根据作业量分层。第五,根据作业形式分层。初中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策略巩固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成绩。

二、初中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一)学生差异分层和混合分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科学合理的语文作业分层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同时也可以让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获得更好的锻炼。通常情况下,班级里所有学生的语文基础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基础较差,而有的学生从小就对语文学科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他们的语文基础较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认真研究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然后充分发挥其作用。例如,某学校初二三班的语文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的时候会采用学生差异分层和混合分组的设计策略,该设计策略充分考虑了班级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这位语文教师对班级所有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习惯进行了分析,然后将班级学生分成了三个类别,语文基础非常扎实、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为A类,语文基础一般、学习习惯一般的为B类,而语文基础知识欠缺、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为C类。语文教师将他们分成三个层次以后,还对A、B、C这三个层次分别进行分组,这种分组方式对语文作业的布置和学生成绩的提高产生了较大的作用。语文教师对同学们说到:“同学们,老师已经将你们分成了不同的小组,以后你们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如果B类的学生成绩有所进步,那么,他们可以升为A类,而如果B类学生的成绩下降了,他们就必须降为C类。你们明白了吗?”学生回答:“明白了!”在后面的语文教学当中,很多学生都非常认真地学习和完成语文作业。由此可见,学生差异分层和混合分组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很多学生都会为了升到A类或者B类而认真学习,认真完成语文作业。

(二)作业难度分层设计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作业难度分层设计策略来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最终实现预期的语文学习效果。作业难度分层设计策略对初中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第一,作业难度分层设计策略充分考虑到了班级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该策略有利于调动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非常值得其他语文教师借鉴。例如,初一二班的王老师经常采用作业难度分层设计策略,当学生学完《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以后,王老师根据《秋天的怀念》中的知识给学生设计了两套难度不同的语文试卷,第一个套试卷难度较大,第二套试卷难度一般,这种分层设计策略深受学生的喜爱,因为它既考虑到了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又兼顾了基础较差的学生。

(三)作业题型分层设计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根据调查显示,当前有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会采用作业题型分层设计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例如,某初二三班的语文教师根据作业的难度将语文作业分成了提高题、语文基础题、自主选择题这三个部分,A类学生需要完成提高题,B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题型,而C类学生由于基础较差,他们需要认真完成语文基础题。作业题型分层设计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提高题提高了A类学生的语文解题能力、创新能力,自主选择题充分考虑到了B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它大大提高了B类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而基础题大大提高了C类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四)作业量分层设计策略對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有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喜欢采用题海战术,他们没有根据班级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布置难度适中、作业量合适的语文作业,很多学生因为大量的语文作业而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面对这种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作业量分层设计策略,然后根据班级每个学的实际情况来控制语文作业的量,这种方式既能够让全班的学生都得到足够的练习,又能够为他们留出自主活动的时间。

(五)作业形式分层设计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根据调查显示,当前有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会采用作业形式分层设计策略,这种作业设计的形式对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成绩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作业形式分层设计

策略主要是指初中语文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特长、不同学习基础来布置合适的语文作业,从而达到提高初中生语文成绩、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当初中生在学习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背影》这篇课文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作业:“同学们,明天我们将要学习《背影》这篇课文,老师先给大家布置几个课前作业,你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其中两个:第一,回去读一遍这篇文章。第二,收集和整理出你们与父亲之间的感人故事。第三,收集关于‘父爱’的诗句、名言、著名故事。第四,学唱一首关于‘父爱’的歌曲,知道了吗?”学生:“知道了!”学生回去以后,他们开始收集相关的资料。在第二天语文课堂上,他们将自己的整理的资料交给了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说到:“非常好!看来大家都有非常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随后,语文教师开始对《背影》这篇课文展开了详细地讲解,正是由于学生认真完成了语文教师布置的课前作业,他们在听课的时候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背影》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作业形式分层设计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认真研究这种分层作业设计的方式,然后将其巧妙地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

(六)作业评价分层设计策略对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影响

在传统的语文作业布置当中,有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喜欢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这种方式既不利于初中生语文兴趣的激发,又不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当初中生在学习议论文写作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写作水平来制定具有特色的作文评价标准。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初中语文教师的作文评价标准为:字迹工整,字数足够,语句通顺,严格按照引、议、联、结、来完成作文。对于语文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初中语文教师在布置作文作业的时候应当按照以下标准:字数足够,没有错别字,全文有中心。而对于语文写作水平很差的学生,语文教师所制定的标准是:字数足够,紧扣议论的中心。这种分层设计策略既照顾了写作水平好的学生,又兼顾了写作水平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灵活应用语文作业评价分层设计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他们应当认真研究语文分层作业设计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影响,然后巧妙地将其应用到语文教学当中,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参考文献:

[1]徐媛华.关于分层作业设计的思考[J].教育,2008,(01).

[2]李华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张文华.作业的意义、设计及批改[J].教学与管理,2001,(15).

[4]冉维维.中学语文作业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作者:沈玲 宋秀娟

写作作业设计策略论文 篇2:

家校互动 彼此赋能

摘 要:最近,笔者在“心”理念指导下,就所任教班级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写作业磨蹭”,精心组织了专题家长工作坊系列活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本文就以“说磨蹭 解磨蹭”家长工作坊活动为例,从活动前的氛围营造,活动中的分析讨论,再到活动后的多举措跟进,浅谈如何以“探究”“实践”为主线,引导家长通过相互对话沟通,讨论实施办法,多管齐下,盘活家校共育环境,解决学生在家写作业磨蹭的问题。

关键词:写作业磨蹭;教学实践;家校共育

引 言

情景一:每天女儿放学写作业的时候,我就在边上陪着,她一走神,我就提醒她:“好好写作业!”可提醒后不一会儿,她又走神了,每次都这样,一天提醒的次数不下20次。

情景二:暑假里,在我的“威逼利诱”下,我们制定了所谓的“假期生活作息时间表”。执行的第一天在我的严加看管下,孩子完成得相当“出色”。第二天,家里来了客人,大人们在忙着招待,孩子作业写完了,然后跑出去玩,后来检查作业,发现他的作业一塌糊涂。

笔者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发现,如上述情景中两位妈妈所描述的情况屡见不鲜,就孩子写作业拖拉向笔者倾诉的家长也不在少数。“不提作業,母慈子孝;一提作业,鸡飞狗跳!”这句网络流行语,成了很多家长陪伴孩子写作业时的真实写照。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在理解家长的焦虑与无奈的同时,也发现很多家长只是简单地给孩子增加学习的负担,真正能够跟上孩子的成长步伐,在孩子的学习道路上发挥积极作用的家长少之又少。长此以往,不仅不能解决孩子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反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心理。这是个常见的但又十分棘手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该如何实现家校联结,帮助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发挥建设性作用,成为孩子学习成长的有力支持者呢?就此问题,笔者做了一些研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活动之始:通“营造”之管,盘活“氛围”

活动前的氛围营造能够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是提高活动实效的前提,能为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一)问卷调查,引发关注

为了直观了解孩子在家写作业的情况,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对班级45名学生家长展开调查,收集宝贵的原始资料,为接下来工作坊如何开展工作指明方向。本次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45份。

初步分析,班里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写作业磨蹭现象,其中难度较大的作业完成速度最慢,学生有畏难情绪;从中也不难发现家长对孩子写作业磨蹭问题能给予建设性帮助的较少,大多只是简单地增加课外作业,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

(二)形式创新,促进思考

收集资料确定好主题,笔者便开始思考活动开展方式。笔者曾组织过十余次家长会,可是收效并不明显,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家长会形式单一。

家校沟通要真正做到具有实效,最关键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交还给家长,让他们动起来[1]。因此,本次活动中,笔者改变以往传统的家长会形式,大胆尝试以家长参与工作坊的方式组织活动。

二、活动之中:通“思辨”之管,盘活“主体”

(一)游戏分组,放松心情

活动开始前,改变传统的对号入座形式,借用“寻找有缘人”的游戏,提前制作5种不同颜色各9张的字签,让家长随机抽取,迅速地将他们分成5个大组。家长平时因为工作繁忙,相互交流的机会并不多,这样的分组形式不仅快速,同时打破了大家的舒适区,组建了新的团队,为下一步深入交流和分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角色体验,转变观念

活动正式开始后,笔者先创设了“一个孩子因为写作业磨蹭,晚上10点还在写作业”的情境,请一位家长上台扮演孩子,其余家长则展现自己平时的教育方法,如指责、冷漠、说教、批评、挖苦、建议等。通过体验,很多家长发现自己平时的教育虽然打着“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号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但基本是无效的,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三)组内交流,分析成因

笔者呈现活动前发放的问卷统计数据,让家长直观了解到孩子写作业磨蹭是共性问题,随后请家长结合“孩子一周作业表现观察记录表”在小组内讨论分析孩子写作业磨蹭的原因。

分组后,家长“吐槽”孩子的种种表现,各组代表记下孩子们在家写作业时一些“拖延症”的具体表现,家长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总结出孩子写作业磨蹭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应付心理:反正完成学校的作业还得做家长留的作业,怎么也做不完,不如慢慢来,孩子对作业有畏难情绪。(2)时间观念不强:孩子在写作业前没有合理地规划,喝水、削笔等小动作较多。(3)力求完美:孩子感觉写不好的作业会反复涂改重写。

(四)经验分享,献计献策

要让孩子改掉写作业磨蹭的陋习并非一日之功,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扮演好引导者、协助者的角色。那么家长该怎么做呢?孩子写作业磨蹭的成因各不相同,因此,接下来的分组交流让家长选择组内出现最多的一两种现象进行讨论,研究对策,并派代表进行汇报。

一组代表陈康家长:我们小组针对孩子时间观念不强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我们觉得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提高效率:准备一个闹钟和篮球,写25分钟作业,休息5分钟,跟孩子约定好写作业要专注,休息时进行拍篮球训练。

二组代表王天逸家长:我对时间观念不强做一些补充,在写作业之前设定作业完成时间很有必要,可以利用表格记录每项作业的完成时间,让孩子直观地感知时间,对花费较多时间的练习进行探讨,寻找问题所在。

三组代表林峰家长:我们小组探讨的是孩子出现畏难情绪怎么办?比如,数学提升题,一遇到难题就寄希望于家长协助,而不是自己主动思考。我们建议结合班级的学习小组,请组内学有余力的学生录制讲解视频,发至微信群供组员交流学习,其他组员观看后进行评价,同时实行积分奖励机制。

三、活动之后:通“实践”之管,盘活“高效”

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往往会出现反复,而且让学生改掉写作业磨蹭的毛病也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校内校外齐发力。

(一)双向互动,构造“互联网+”家校教育

在“互联网+”环境下,笔者充分运用微信平台,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相应的时间段针对一个训练重点,实行“比学赶超”策略,以此提高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这样的监管举措,既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写作业情况,也有效改善了家长无力管教的情况。互联网能将学校、家庭与孩子学习联系起来,既能提高家校沟通效率,又能更好地吸引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二)组建团队,比学赶超

一个优秀的学习团队能让每个成员有归属感,并给予他们积极影响。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紧跟小组学习进度,经过商量,我们制订了如下竞赛奖励方法。

小队积分前5~9名将获得铜牌团队的称号,期末成绩总分加3分;小队积分前2~4名将获得银牌团队的称号,期末成绩总分加5分;小队积分第1名将获得金牌团队的称号,期末总分加10分。

很多学生表示自己积极完成作业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想拖小組后腿。同时笔者发现,面对能力较弱抑或自主性不强的组员,其他组员会努力督促,相互鼓励,营造了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结  语

历时一个学期的家校合作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认可,达到了预期效果。笔者认为,这一切都得益于整个过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指导意义的体验实践,更离不开大家的不懈努力和长久坚持,同时教师、家长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写作业磨蹭的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庞红卫.积极心理学导向: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新趋势[J].复印报刊资料:青少年导刊,2009(04):57-61.

作者简介:祁永平(1986.7-),男,浙江湖州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小学教学。

作者:祁永平

写作作业设计策略论文 篇3: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摘  要: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双减”政策,其一就是要求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这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更合理地设置课后作业,既要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也不能给学生带来过大的作业负担。而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相应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采取有效作业设计策略,给学生布置合理的作业。本文就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数学是最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而小学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打好基础,为学生之后的学习以及生活做好准备。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的基础数学知识,所以常常会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作业训练,如此学生可以在作业中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掌握,但是同时也会给学生带来的较大的作业负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2021年秋季开学之后,我国全面推行“双减”政策,在此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课后作业设计,精简数学作业,用最少量的作业,发挥最大的作业,让小学可以快乐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一、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基本特点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中设计的知识比较的广泛,对于大部分的小学生来说,数学也是一门困难的学科,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就当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来看,具有如下特点:

(一)作业内容的重复性

因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比较基础,而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遗忘一些基础内容,为了让学生可以牢固地记住各种语文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可以随时记住所学的数学知识,会在课后作业中加入一些重复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地练习的,形成深刻的记忆,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如计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当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计算题型基本是学生作业中的一个基础内容,无论教师内容是什么,学生的作业中都会有口算题型,甚至会有一道题需要学生重复计算的情况,这也是导致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较重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作业形式的单一性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数学知识,所以在作业中需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而训练基本是根据考试试题进行模仿,也就是根据考试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完成相应的题型,所以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基本是通过书面作业的形式完成。这样的书面练习可以让学生不断调动手和脑,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书面的作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作业负担,特别是作业量比较大的情况下,这些书面作业会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而且完成作业的过程比较枯燥无聊。过于单一的课后作业形式会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

(三)作业数量的繁重性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学习的知识内容也是基础的,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中的基础内容涉及到数字、数量、计算、几何、统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因为担心学生遗忘了之前的学习内容,所以会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复习之前的学习内容,而课后作业则是教师想到的复习方法,因为作业内容不仅限于新学习的内容,所以往往数学课后作业的数量比较繁重,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压力,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体会。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新要求

在之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也提出了减负的要求,但是教师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需要完成的课后作业并不少。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21年7月24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見》中明确提出了减轻小学生课后作业负担的要求,但是在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的同时,不能因此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完善后的作业设计中,布置的数学作业也应该发挥作业的作用,其中包括帮助学生巩固学习知识,并且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中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这也给小学数学教师的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通过更加精巧的作业设计,减少课后作业量,提升课后作业质量,增加课后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完成课后作业,更加高效地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所以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中,需要重视作业量、作业趣味性、作业科学性方面考量,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高效的课后作业,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一)设计趣味性生活化课后作业

大多数的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性格也比较天真烂漫,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积极投入到探索当中,而且也不会认为探索的过程负担繁重。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是同样如此, 小学生不会因为自己感兴趣的作业是负担,所以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学生设计一些趣味性作业,让学生主动投入到作业的探索当中。数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也是的非常密切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效联系起来。这种与生活相关的作业,会给学生带来熟悉发感,而整个解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守护巨大的成就感,这样的作业会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而不会给学生带来作业负担。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设计数学课后作业的时候,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内容,选择一些新鲜有趣的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后作业的内容,不仅可以实现课后作业的作用,也能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写作业的欲望,进而独立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如在综合运算教学之后,教师可以不给学生布置固定计算作业,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完成一定的计算练习。每个家庭每天都会有金钱的支出,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家里支出的计算,学生可以计算父母买菜的单价以及数量,计算最后应付的金额以及指出找回的具体情况,如此可以将计算与生活有效结合起来,这些生活化的计算可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二)设计开放性探索作业

当前的数学作业大部分的答案是唯一的,所以很多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到作业没有意义,也影响到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的积极性。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进行课后作业创新,给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作业,给学生更多探索的可能性,如此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积极投入到作业中。如此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各种不同的学习知识,如此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提升学生的课后作业效率,坚强学生的课后作业效率。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如在“利息”相关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改变之前的传统的数学课后作业的,而是结合学生生活,给学生设计一个有趣的开放性作业。因为所有的家庭中都会涉及到存款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一个存款计划的背景,假如家中有12万元钱,现在需要将钱都存入到银行里面,银行中有三种存款方式,第一种是一年期,年利率为3%;第二种是两年期,年利率为3.5%;第三种是三年期,年利率为4%。而在存款的过程中,每年需要保障有4万元到期,以防生活中急需用钱。让学生在课后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选择一种存款方式,既要符合家里的存款需要,也需要实现利息最大化。因为教师没有给学生一个固定的解题思路,所以每个学生都会探索出自己的存款方案,而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录不同存款方式下每年可以获得的利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评出最优的存款方案,如此学生也会更加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三)给学生布置合作探究作业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个人的力量局限性也凸显出来的,很多工作往往需要多个人或多部门的合作。而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的问题也不是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独立完成的,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小组合作探究作业,如此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数学思考,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数学课程目标明确要求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时,应自觉、有目的地为学生设计合作与交流的方式。打破传统作业“自主操作”的形式,将个体形态转变为合作型,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在合作讨论、交流、实践探索中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合作意识。因此,在“双减”的背景下,有必要对探究作业进行有效的设计和实践。如在完成了统计相关的知识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的调查统计作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后的统计。如要求学生们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自由组成调查小组,调查统计高峰时期学校门口的拥堵情况,并提出交通改道建议。接到任务后,学生可以开始有计划地分工合作。有的拿着相机,拍了大量有价值的照片;有些人在头顶的烈日下,站在十字路口数着车辆的进出口和转弯;其他人则调查家用汽车的状况。在完成数据收集后,他们还将统计数据绘制成统计图表,并讨论了有价值的好建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他们学会收集信息,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优势,在学习思维中激发自己的思维,并互補彼此的优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在学生完成了合作探究作业之后,教师需要给学生调查结果展示的机会,从学生的展示过程中,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们学习成果进行针对性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们了解自己学习效果,并真正地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

四、结束语

综上,在当前的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要避免给学生带来太大的课后作业负担,通过有限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当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不足。结合当前“双减”政策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给学生设计趣味性生活化课后作业、设计开放性探索作业、给学生布置合作探究作业,精简学生的课后作业量,提升学生的课后作业质量。提升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高效巩固学习内容,拓宽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最后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小英.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2.

[2]施人瑜.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个性化策略[J].文理导航,2021(26):2.

[3]樊心鹤.“减负提质”背景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0(18):1.

[4]孔繁晶.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1(8):6.

[5]陈玲.减负高质,练出精彩——浅谈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8):145-146.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作者:邓伟伦

上一篇:罪犯心理矫治工作论文下一篇:我国灵性文学研究论文